学校社会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30

学校社会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作为儿童和青少年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社会环境,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的结构和功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单亲家庭。虽然,单亲家庭不一定是问题家庭,但是,单亲家庭本身所面临的生活问题与压力较一般双亲家庭为多,却是不争的事实。单亲父亲或母亲本身的心理及生活状态,将会深刻影响子女的成长,并且随着单亲家庭生活水平的下降、社会支持网络的偏狭、亲子关系的失调,其子女的心理和社会适应困扰将会加剧,若不能妥善引导,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因此,必须给予单亲家庭子女必要的辅导和协助,以促使其健康成长。

要维护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必须首先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明了其存在的心理危机及其成因,以便对症下药,从根本上保障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发展。

一、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危机及其成因

1.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危机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就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现阶段心理健康较为普遍的观点为,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张大均[1]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而心理健康教育即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其健全心理素质。其实,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心理健康只有在与常模标准以及一定时期社会实践客观要求的范围内进行比较才能体现出其价值。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单亲子女由于缺乏健全的父母之爱,在心理上受到一定的影响,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偏失和性格缺陷,形成一定的心理健康危机。

徐安琪等[2]、李学容[3]调查显示,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差,主要表现在:孤独、自责倾向突出,存在明显的焦虑、冲动倾向。张铁成等[4]研究显示,单亲家庭子女在情绪方面比完整家庭儿童存在更多的消极现象并影响其学习、生活及社会性发展。在社会性发展方面,陈会昌等[5]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子女的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自我控制能力明显低于完全家庭子女。刘建勋等[6]研究也显示出单亲家庭子女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存在较多的精神卫生问题,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危险因素,是潜在的心理、行为障碍高危人群。此外,员丽萍[7]提出单亲家庭还可能影响其子女的智力发展。

综上所述,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单亲家庭子女在性格、社会适应、情绪发展、认知发展方面比双亲家庭子女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主要体现在:性情孤僻、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情绪波动大;社会性发展不良;智力发展(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较之于完整家庭子女缓慢。

2.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心理健康危机通常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危机,同样也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其中显而易见最根本的因素便是由于父母离异等原因而导致的家庭破裂。生活在这种“残缺型”家庭中,极易形成不良的亲子关系,从而心理适应状态失衡,若自身调适不当,不可避免地会在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首先,亲子关系失调。家庭破裂,极易使单亲家长尤其是离异单亲家长长期处在心理失衡的状态下,影响其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他们对家庭生活悲观失望,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或不知如何调适其心理,以致于亲子互动不良,从而使子女极易表现出固执、多疑、情绪不稳定、孤僻、胆怯、沉默、抑郁、悲观和怪癖等心理异常现象,若不及时沟通,势必产生心理健康危机,严重的会产生心理健康障碍。

其次,心理适应状态失衡。由于家庭破裂是不以单亲家庭子女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对其无法掌控,极易产生挫败感,造成其动机与目标无法实现与满足的挫折情境。对挫折耐受力较弱或极差的单亲家庭子女来说,其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难以承受突然的打击与压力,就易为挫折情境所困扰,产生消极情绪,若个体不能有效调节就极易使自身人格变态与心理失衡,从而导致心理健康危机[8]。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危机大多根源于家庭破裂所导致的亲子关系失调。因此,要解决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以整体家庭作为问题评量和介入的重点。而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非正规的教育,更容易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以实现对单亲家庭的全面介入。因此本文将在讨论单亲家庭及其子女的问题面向的基础上,透过多角度的思考和了解,期望能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找到辅导助人的着力点,以促进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

二、 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谈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维护

学校社会工作(school social work)就是在学校教育机制中,运用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用以满足学生有关认知、学习需求及适应成长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9],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自助自主准备面对现在及未来的生活。作为一种专业服务,其工作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而是通过解决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所有内外在因素来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的关系分析

由前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都需要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弥补与发展。但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和领域要比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更大。学校社会工作大多由政府投资,聘请专业的全职社会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精力对学生问题进行个别化辅导,能更好地沟通学校、学生、家长、社区和教育行政部门,其影响力更大。在国外,学校社会工作者经常与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及咨询人员共同为学生提供服务 [10],通过减少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性因素的途径来提升人们心理健康状态,在帮助儿童与青少年获得解决问题的技巧、改进与成人关系、提高个体的内部作用方面成效显著。综上所述,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解决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内外因素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可以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来维护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2.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维护

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对单亲家庭子女进行培养和教育,需要同时从单亲家庭子女、家长及社会三个方面着手,同时调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综合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作用。这样才能强化综合教育力,使他们得到全社会强有力的帮助和关怀。由于社会层面的原因比较复杂,此篇文章只从单亲家长及其子女进行介入。

(1) 对单亲家庭子女的介入

单亲家庭的成因及其子女所面对的问题虽不尽相同,但其根源都是家庭结构的变动与亲子互动不良,所以要维护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就必须针对其心理健康危机的特殊性与个别性,采取适宜的辅导方案与应对措施[11]。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工作者及其相关人员从预防的角度出发,运用各种专业手段与方法,影响单亲家庭子女的自我认知、价值观,培养其适应能力。

首先,要引导单亲家庭子女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给予自己恰当的自我评价。针对单亲家庭子女容易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喜欢与他人相比较,不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应着重鼓励他们通过对自身实际工作中的行为表现所显示出来的能力、性格、品质等来了解自己、分析自己,以比较客观的事实为依据来评价自己,对自己的处境和态度有客观的认识,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努力消除不利处境的消极影响,正确地接纳自己,以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协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为此,要维护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必须引导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般可从以下两点做起:第一,引导单亲子女理解单亲父母的困境和感情,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第二,主动把自己置于同学、同伴的群体之中,主动与他人沟通,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再次,帮助其调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因此,单亲家庭子女应该主动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控制情绪必须对情绪进行认真思考,使其表达恰如其分。面对消极的情绪,要引导单亲子女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宣泄,并且要逐渐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绪,重要的是要助其纠正自我评价偏差,引导其正确对待各种挫折,尤其是要正视因父母离异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家庭破裂,使其相信自己在本质上与完整家庭的子女没有差别。

最后,鼓励其适当地运用心理防卫方法。单亲家庭子女在面对自己个性、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时,若能主动地运用恰当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其摆脱因各种挫折而引起的烦恼,以恢复情绪上的平衡并保持心情安定,从而维护其心理健康。常见的心理防卫方法主要有:合理化、压抑、投射作用、升华作用等等。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工作者以及相关人员必须精通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巧,了解各自适用的条件,遵循其专业原则与方法,展开适切的服务。

(2)对单亲家庭子女家长的介入

单亲家庭学生偏差行为问题的辅导策略,除了学生本身问题的辅导外,仍须兼顾单亲父母及其生活周边可能触及的问题及需求,方能真正有所助益。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介入。

第一,确保单亲父母的心理健康。面对家庭的变故,无论是何种原因所致,单亲父母的心理难免有千疮百孔的伤痛,若其身心及生活的困苦不能改善,将严重影响子女的成长和各种表现。确保单亲父母的心理健康,给予单亲父母心理上的协助,就要帮助其重建生活的信心,坦诚面对问题并悦纳自己以脱离困境。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工作者首先要摆脱刻板观念,提供有助益的建议给单亲父母。

第二,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促使单亲家庭父母采取科学的方式管教子女。为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文化和教育素质,教育部门要多办适应家长需要的专业的、非专业的家长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家长灌输科学的管教子女办法。此外,要让单亲父母认识到家庭破裂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鼓励单亲父母对孩子加以引导,教育他们正确地对待父母离异等家庭破裂的客观事实,帮助子女自尊、自立、自强。同时,要引导单亲父母正确对待子女,给孩子一份关爱,避免家庭阴影笼罩到孩子的身上,以保证子女的健康成长。

第三,帮助单亲家长应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尽可能消除社会舆论对单亲家庭成员的负面影响,协助其改善家庭及社区环境,建立健全的单亲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在当代,社会资源的获得是依靠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因此,必须协助单亲家庭建立起码的社会支持系统。面对单亲家庭的现状和经济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与学校沟通,采取减免单亲家庭子女学杂费等措施来减轻单亲家庭的教育负担;设法改变社会成员对单亲家庭的偏见,减少社会舆论对单亲家庭成员的负面影响,为其营造相对宽容的人文环境;另外,学校社会工作人员应重视联结社区资源,最大程度地改善社区和家庭环境,以帮助整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危机大多根源于家庭破裂所导致的亲子关系失调,因此,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的种种问题,就必须以整个家庭为取向作为问题评量和介入的重点,重点从单亲家庭子女及其单亲家长两个层面着手。而学校社会工作作为学校体制外的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更容易重视从家庭层面介入,协调学生与家长、社区及学校的关系,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各自最大的功能,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因此,将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引入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发展,是从根本上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徐安琪等.父母离异的学龄少儿的调查.社会学研究,1987(3).

[3] 李学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辅导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2.

[4] 张铁成,李淑民,谭欣.离异家庭子女情绪情感特点及变化过程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1).

[5] 陈会昌,张东,张慕蕴,等.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3).

[6] 刘建勋,黄建军,毛富强.父母离异子女精神卫生问题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2).

[7] 员丽萍.论单亲家庭子女人格的培养.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8] 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9] 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台北:学富事业文化有限公司,2003.

[10] Allen-Meares, P(1991). The contribution of social workers to schooling. In R. Constable, J. P. Flynn, & S. McDonald (Eds.). School social work: Practice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2nd ed., pp. 5-16). Chicago: Lyceum Books.

[11] 李婵.社会学视野下的单亲家庭.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5).

(责任编辑 杨子)

作者:葛爱荣

学校社会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厦门市金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2008年11月15日-18日,美丽的鹭岛迎来一次盛会——“首届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院)长论坛”暨“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学术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教育部国家德育办公室副主任于长学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阎立钦教授做主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亚平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叶一舵教授作精彩的学术报告。期间,与会代表深入厦门市金尚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观摩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场展示,大家一边走一边记,一边不停地颔首称是,啧啧称赞。尤其是金尚中学在全国学校系统首创的学生心理放松操,建设面积达500平方米,包含11个活动室的心理教育中心,独具校本特色的心育教材、生命教育课、亲子心理工作坊、心理主题班会、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等等,为代表们提供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场和实践模式。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使代表们产生了浓厚兴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枪短炮”各式各样的相机不停地“咔嚓”,更有人拿出摄像机全程拍摄下来……

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形成特色,打造品牌

厦门市金尚中学是紧随新世纪的曙光一起落地、成长的学校。金尚中学的领导班子深知:要想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赶上或超过一些老校、名校,就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必须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不仅要坚持主动“吃螃蟹”,还要尽量自己生产“螃蟹”来吃。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金尚中学始终践行着先进的理念: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坚持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充分“校本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力求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前进行有效干预和防范;在评价机制方面,坚持把能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衡量心理健康教育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方面,以专任心理教师、班主任为骨干,由专业向非专业渗透,从校内向校外扩展,以学校为主体和主导,坚持多方参与,形成有效合力;不断扩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范围,与社区合作,向社区推进,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

办学伊始,学校就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引进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01年9月正式开学后就把心理课列入正式课表,每周每班一节——这是厦门市最早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的学校之一;心理咨询室于当年9月底布置完成后也面向师生开放了,心理咨询室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场所,每学期到访心理咨询室的学生均在百人以上,同时还接受家长和老师特别是新班主任的咨询;心理手抄报比赛、校园心理剧、心理漫画大赛、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手语操、生命线体验活动……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思刚老师的业务指导下,在学校心理专任教师李远的操持下,形式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校园里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李远老师自身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得到专业成长的锻炼,她的多篇论文如《厦门市城乡结合部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调查研究》、《关注初一女生的心理健康》荣获全国、省、市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她在全市首开青春期性教育观摩课;在福建省第一届、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操作培训暨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专题研习会上,她执教的示范课《做一个受欢迎的异性同学》、《发现自我》获得与会专家及同行的高度评价;她多次应邀在全国研讨会上开了如《教师人际沟通工作坊》、《生命的尽头》等观摩课并进行经验交流,在福建省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大会上介绍金尚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她个人荣获了“湖里区首届十佳优秀教师”、“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学校心理辅导之星”、“全国十佳中小学心理教师”等光荣称号。

同时,金尚中学所编排的学生心理剧《私人侦探》(反映当今父母因缺乏与子女理解沟通而雇用私人侦探跟踪子女)在2004年5月厦门市心理健康教育实实验学校授牌仪式上播放,并在2004年7月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B证”教师培训班上,作为厦门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播放给全省参与培训的教师观看;心理剧《特码揭开以后》(反映厦门市城郊结合部学生家长买卖六合彩以及由此引发的家庭和学生问题)获得2006年厦门市心理剧比赛一等奖。2005年3月成功举办了首届福建省心理辅导研习会,全省300多所学校的心理教师或工作人员到金尚中学观摩学习,并听取李远老师的观摩课《做一个受欢迎的异性同学》;《金尚中学团体心理辅导课题研究专集》在会上交流,受到广泛欢迎,有300多所学校把此作为参考材料,一些外地老师还写信来索要材料……

几年来,金尚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日益丰富,影响不断扩大,学校先后荣获“福建省首届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学校心理辅导特色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等光荣称号,被列为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大心理学系、漳州师范学院心理学系、集美大学社会工作系的实习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金尚中学的品牌教育,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渐渐地凸显出来。

二、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渗透学科,形成网络

金尚中学注重发挥教育科研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导向性作用。2004年获准成为“国家教育部团体心理辅导实验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应用与推广研究”的子课题“厦门市城郊结合部初中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厦门市城郊结合部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2005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流动人口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的子课题“流动人口未成年人自卑心理的克服”;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实验学校。科研项目的选题更切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实际,科学研究更能促进老师的全面发展,金尚中学迈出了“科研兴校”的坚实步伐。

从2005年起,金尚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再局限于心理辅导课、个别心理咨询,心理教师不再唱独角戏,而把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扩展到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金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轴首先是心理辅导课和个别心理咨询,接着是班主任的班级心理辅导,然后是学科心理渗透。

金尚中学是厦门市率先全面地研讨如何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学校先培训部分骨干教师,之后召开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研讨会,然后进一步推广到所有学科、所有老师。要求全体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充分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把它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包括目标的设定、教材的挖掘、课堂氛围的营造培养、师生互动、作业处理、课外辅导等,并在课堂教育目标、教学过程、教育教学方法中体现出来。在学校举办的“蔡塘杯”优质课比赛中,学科心理渗透作为参赛的必要条件,心理教师参与担任评委。参赛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设定,挖掘教材心育内容,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精选教学方法上都有独到之处,心理渗透自然、贴切,与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经过一阶段的实践,2006年底,金尚中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文集《心绿》首印,各科教师纷纷出谋献策,亮出自己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绝活”,深入研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标志着金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由点到面全面铺展开来。2007年1月,厦门市湖里区第五届素质教育研讨会专场之一“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研讨会”在金尚中学成功举办,得到了高校教授和市教科院专家的积极评价。

金尚中学还通过教师人际沟通工作坊、班主任自我成长工作坊、班主任户外拓展活动等形式建立一个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把学校教育过程的各环节、各要素充分地予以优化。

优质的教育资源应最大化地发挥其社会功能。金尚中学校长唐建生说:“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延伸,已经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目前学校广泛拥有的特殊教育资源,更加应该走进社区,为社区的居民服务,为社区的文化建设服务。”2006年11月,金尚中学首次与金尚社区合作,开展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沙龙,李远老师为社区居民首开心理健康教育及子女健康心理辅导观摩课;2007年10月,金尚中学帮助金尚社区建立了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每周两次,由李远老师担纲为预约的社区居民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其实,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非但有益于社区、居民,反过来又有助于学校教育自身的发展。唐建生校长说:“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其家庭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不从根源上去破解,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另外,把心理健康教育开进社区,可以帮助更多的家长找到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效果。”

在金尚中学把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处推进、向横截面铺展的同时,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十五”、“十一五”期间,厦门市有多个国家、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立项,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共出版专著4本,校本教材3册,论文集20多册,几百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很多实验学校积极参加全国、本省、本市优秀成果比赛并获奖。

三、以优质环境为沃土,纵深推进,再创辉煌

从零开始,金尚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步一步走过来,如今已成为厦门市乃至福建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厦门市金尚中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这些成绩,是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取得的。

多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有力保障,制定了多项科学的政策措施对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鼓励、引导、指导和规范。厦门市委、市政府在《厦门教育之城规划》以及教育事业规划中均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从1999年开始,就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暨文明学校评估范围;2002年市委文明办印发了《关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试行意见》;2004年市委、市政府把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办好的10件实事之一。

在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厦门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得以保障,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评价更加多元合理,涌现出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产生了一系列在国内外有着深远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使千百万的学生及家庭从中受益……

在湖里区政府、湖里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8年金尚中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市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它包括家校社心理活动室、心理绘画室、沙盘游戏室、心理活动室、观察室、放松室、心理阅览室、咨询室、测评室、宣泄室、心理档案室等11个部分,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投资近百万元。金尚中学还在全国学校系统首创第一套心理放松操,每周两天在大课间时间让全体学生在缓慢的节奏中放松心灵。李远老师编写的全市也是全省第一本心理辅导校本教材——《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已由山西希望出版社正式出版。2008年李老师被评为“全国十佳中小学心理优秀教师”,应邀到青岛领奖并当场开展优质课展示活动;应邀在全国中小学团体心理研习会上做教师人际沟通工作坊展示活动……

至此,金尚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形式更加多样,成果日益丰厚,影响不断扩大,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请看安徽省马鞍山第十一中学的网上新闻报道:“冬日下午,阳光灿烂的操场上,柔美的音乐,亲切的指导语:心胸打开,两脚微微分开与肩同宽,轻轻地闭上双眼,调整呼吸,把你的身心完全沉静下来,配合身体呼吸,把你的注意全部集中在心上,轻轻地睁开双眼,双脚并拢,现在开始做心理放松操。这是我校学生在大课间做心理放松操。这套操是孙宏辉校长参加在厦门市金尚中学举行的首届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院)长论坛时带回来的……我校先在心理委员中传授,再向全校推广,并请心理老师范炜重新录制了指导语。学生们跟随着指导语,就可以自如地做起心理放松操,一些老师们也不约而同地学了起来。很多师生都说,整套心理放松操做下来,感觉真轻松。”

这说明厦门市金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全国影响开来了。然而,唐建生校长却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他说:“我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说是初具特色,并不十分成熟。今后,我们将紧紧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继续创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新成果,激发学生、家长、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在的需要,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心理健康的维护逐步转向积极促进认知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意识的培养,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面从学生向影响学生发展的环境进行扩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有理由相信,金尚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花,必将在教育的百花园里开得更加绚丽多姿!

(责任编辑:林文瑞)

作者:赖一郎

学校社会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心理健康教育与驻校社工服务的合作模式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社会工作;驻校社工;合作模式

近年,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不少学校都招聘了专业的心理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中心,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了大量的尝试和努力。但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每个学校的心理教师太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等,远不能适应当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正经历深刻的变革,有一些学校开始引入了驻校社工服务,这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机遇。

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特殊优势,深入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驻校社工服务的合作模式与策略,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弥补传统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的缺陷与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心理教师与驻校社工的合作背景、合作理念、合作方式、合作成效等方面入手,尝试讨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驻校社工服务的合作模式,并为两者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驻校社工服务的合作背景

作为教育系统中特殊形态的专业服务,驻校社工适应现代分工合作的需要,近年来在珠三角各市中,作为第三方机构陆续进驻校园。在广东省佛山市,就有桂城和容桂的学校先后试点驻校社工服务。

以桂城为例,桂城从2009年开始进行“关爱桂城”的建设项目,在关爱文化的引领下,近年来已引进和培育了多家注册公益组织,并拥有几百名社工。多家社工中心成立后,由政府购买服务,社工进驻校园,成为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创新力量。其中,扬帆社工中心从2011年4月进驻平洲四中、桂江二中,2012年9月进驻叠滘中学。而南海三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2年9月进驻南海中心小学和桂江一中。在这两三年的合作里,驻校社工与学校心理教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

我校很荣幸能成为试点学校之一,驻校社工每周四会来学校一天,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服务形式主要有团康活动、小组辅导、个案辅导等等。在学校中,社工联系最多的教师,也是社工主要的合作者,则是学校的心理教师。目前,我校有两千多位学生,但只有一位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存在单打独斗、势单力薄的状况。而驻校社工的加入,使心理教师终于有了“小伙伴”一起开展工作。但社工毕竟没有学校教育教学的经验,对本校师生的了解有限,社工的进驻如何能取得教师的支持,更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呢?心理教师又应该如何与驻校社工合作,突破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效地开展呢?为了解决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于2013~2014学年,开展了一年的课题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与驻校社工服务的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驻校社工服务的合作理念

社工的进驻,使学校的心理教师有了合作的伙伴。然而,社工的进驻意味着学校里增加了一位“心理教师”吗?驻校社工和心理教师需要合作,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异是需要淡化,还是需要强化?在探索合作模式之前,必须就以上问题,明确双方合作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确立驻校社工与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厘清合作的理念。

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亲和性的。

首先,两者的理论基础具有一致性。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理论来源。同时,认知发展、学习理论等心理学知识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心理学的发展(人格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工作技术。心理学是微观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发展心理学、变异心理学、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理论都指导着社会工作实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助人自助的辅导理念,同样是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其次,两者的服务对象和功能目标一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旨在为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个性行为提供专业支持,而学校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致力于改善学校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以克服其成长中的困难,实现个人社会化和学校教育的目标。二者均着眼于服务学校育人工作,功能目标取向总体一致。

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又具有差异性。例如在个别辅导中,心理教师一般把来访学生称为“来访者”或“当事人”,“心理学家一般是以个人为工作对象,将与工作对象有相当深入的关系,有时变成了心理治疗员”,其倾向于从主体层面单一着力,强调主体性的自我恢复能力,通过与来访者沟通促使其心理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而较少触及其面临的客观困境。而驻校社工一般把来访学生称为“案主”,社会工作主张在消除个体面临的结构性压力源的同时,充分发挥个人、学校、社区及社会资源力量帮助案主形成正确认知,帮助案主提高获取用于自我发展的社会资源的能力,激发发展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驻校社工服务的关注点和工作方式都有所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社会工作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决定了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合力发挥作用。张大均教授在分析了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后提出了一个新的专业名词: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即将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全面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推进二者的合作不无启示。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强化差异,团结协作,融合互补”,是比较好的合作理念。强化差异是为了凸显两者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团结协作可以使两者互相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而融合互补则有利于两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在工作中发挥合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驻校社工服务的合作方式

在“强化差异,团结协作,融合互补”这一合作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在这一年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驻校社工服务的合作方式,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两者工作的融合渗透,全面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体的做法如下。

1.加强计划,互相渗透

每学期开学初,心理教师、驻校社工与学校德育部门一起开会讨论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有了学校德育部门的参与,相当于取得了校内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使学校社会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能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计划以及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也更容易获得教师和学生的支持。同时,在三方的座谈中,可以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把社工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阶段的工作安排中,使社工服务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为实现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服务。这一方式,增强了两者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2.合理分工,各展所长

我校在校内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心理教师和驻校社工建立团队,既各自保持专业独立,又发挥团结协作精神,独立而又互补。在工作方式上,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与驻校社工服务各自的优势,界定工作范围,进行合理的分工。

例如,在个别心理咨询工作中,心理教师的优势和特点是具有较深厚的专业背景,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点集中在个体问题本身,适合解决个体较为深层次的心理问题;而社工的关注点侧重于引发个体问题的整体环境,并且联络盘活各方资源解决个体、群体问题。如学生问题,除了关心学生本身,还尝试做教师工作,开展团体活动改善学生与周边同学的关系,甚至上门家访深度介入。根据两者的差异和来访学生的特点,可以对个案进行合理的转介与分配。例如,心理教师可以把需要更多的环境支持、家庭介入的个案转介给社工跟进,而一些需要较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和较深入的心理咨询技巧去解决的个案则由心理教师负责。或者,心理教师在个案咨询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来访者的特点和需要,建议某些来访者与社工联系,参与一些社区活动以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教师和驻校社工也可以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彼此的优势和长处,促进双方专业技能的提升。

3.协同合作,共同发展

在这一学年里,我校的心理教师与驻校社工共同开展多种活动,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社会工作的融合渗透,增强了彼此的合作。例如,开展了校园书香书籍义卖活动、学生干部培训团康活动、“关爱·感恩”心理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心晴驿站”(心理放松室)放松活动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心理教师与驻校社工合作,组建了学生社团“星辰心理协会”,大大促进了两者的合作。星辰心理协会是由积极向上、健康合群、喜爱心理学学习和热心心理学知识普及的学生组成的群众性学习团体。协会宗旨是“尊重理解,助人自助”,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共同学习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承担班级心理委员职责,尊重理解他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同学的身心健康成长服务。心理教师和驻校社工对协会成员开展每周一次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对协会成员的培训,学生社团的良好运作宣传和带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促进了两者的合作,也扩大了两者的影响力,取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同。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驻校社工服务的合作成效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校在实践中,对心理健康教育与驻校社工服务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相比以前,师生更重视自身心理健康,更关注心灵的成长。例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参与活动更自然大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服务和受惠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表1是我校还没有驻校社工的2011学年和有驻校社工的2013学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每周平均来访人数的对比。

心理健康教育与驻校社工的合作,大大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表2是我校还没有驻校社工的2011学年和有驻校社工的2013学年举办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次数对比。

总的来说,我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与驻校社工服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更规范、更有序地开展,切实地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目前,我校对于驻校社工的研究还处于试验阶段,对此模式的具体运作机制还需深入思考,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和探索。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江一中,佛山,52820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黄才玲 终校/于 洪

作者:薛晓燕

上一篇: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创新论文下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教学人文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