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林业可持续性发展

2024-04-24

谈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精选8篇)

篇1:谈林业可持续性发展

谈林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想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含病虫害防治与防火)、森林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

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八大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⑴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⑵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⑶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主要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

就我理解,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 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以下的这个表格可以看出这一结论:

1999年3月,广东省林业厅依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重植林生态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如下: 经济价值 万元

重植林 內部 林产品价值 417.72

外部 吸收CO2放出O 2价值 8162.00

涵养水资源价值 3.27

水土保持价值 10.89

保肥价值 10.79

旅游价值 13320.00

生物多样性价值 4.36

空气负离子效应 无法评估

滤菌功能 无法评估

吸尘功能 无法评估

合计 21929.01

由以上可见,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时一致的。

(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它包括以下五层意义:

其一,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二,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三,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保持

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四,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五,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从以上的生态效益经济的定义和涵义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生态效益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上,它追求的是一种经济效益,它“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它“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其次它又是一种“再生产活动”,它“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3)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

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②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

③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四、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以上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集中从政策制度层面进行了理解和阐释。我们知道,除了政策制度,法律是最有效的保证和监督执行机制。以下将简单地从现存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以及存在不足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评述。

(一)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种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在这以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偏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林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在第二章“森林的经营管理”中的第14条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制度、16条政府制定林业的发展计划、18条占用林地时的处理;第三章“森林保护”和第四章“植树造林”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实施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同样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二)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和完善:

(1)首先,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我国的林业立法,没有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没有真正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的先进经验,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2)立法原则的创新。

a、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林业立法充分地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运行规律,重视生态平衡理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和生态规律。

b、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林业立法应当充分地考虑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条件,考虑地球环境与森林资源的保护。

c、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在进行林业行政立法时,注重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我们应当将森林生态环境损益分析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别运用到对森林开发行为的预测、评价、管理以及拟定(或既定)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分析之中,作为指导法律以及确定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以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发挥。

(3)在执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行和统计报告制度。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在监测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健全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平台,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另外,要在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预警和应急系统,有效防范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5)在诉讼方面,我国资源状况的严重问题和资源诉讼的特殊性联系起来,建立专门的资源诉讼法院。“在我国,土地法院、水事法院、矿业法院等专业法院已经存在,这表明资源诉讼的专门化已经优先例和经验可循。” 所以基于森林资源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我国也应设立森林法院。

(6)在法律责任方面,应建立健全法律责任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的不健全是我国法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徒法不足以自行”,“无惩罚即无救济”都说明了法律责任体系在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的森林立法中,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的明显,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使得其能真正发挥其效用,从而达到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经营的管理。

篇2:谈林业可持续性发展

林业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在我国生态平衡、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因此森林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一直都比较关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当前林业发展的现状来分析,与以前相比,林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还存在欠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任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林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也是如此,林业技术的创新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目标实现的有效保障[1]。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海拔范围100~1017m,年均降水量1600mm左右,季节分布不均,其中超过4成集中在夏季,有丰富的光照及热量资源,年均温约20℃,非常适合农、林、牧、渔、果等的发展。近年来兴宁市重视林业的生态建设,积极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林农增收、林业的增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结合兴宁市利用林业技术创新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对林业技术的创新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进一步的探讨。

1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1.1可优化林业的产业结构

虽然兴宁市政府近年来重视林业的发展,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林业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进展,但不少地方在林产品的种植过程中采取的种植方式还是比较落后,不仅造成其对病虫害的整体抵抗能力不强,降低了林产品的品质,而且使林产品的生产周期延长;不仅降低了林木的成材率,还增加了林业的成本投入,最终影响林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经过不断的创新,林业技术整体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品质及产出效率均不断提高,对提高效益、优化升级林业产业结构等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

1.2可加快林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兴宁市林业的发展较以前越来越完善,但是产出的林产品和我国其他地方一样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存活率不高、光合作用不强、授粉率低、花期过短等,影响了林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林业之所以一直存在以上问题,其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在林产业的经营管理中多采用粗放型的落后模式,科技含量不高,造成无法对林产品生长中的温度、养分、水分等条件进行精准的控制,因此林业发展中亟需改善落后的管理模式。而经过不断的创新,林业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林业管理人员可通过一些自动化、数字化的设备实现对林产品养分、温度、水分等生长要素的有效调控,使管理更为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尽可能实现林业效益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林业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发展,不仅可加快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还能够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结合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促进林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3]。

2林业科技创新的措施

2.1不断完善林业科技创新机制

要解决林业技术的创新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善森林资源粗放型的模式,只有不断地优化调整林业产业的结构,提高林产品品质,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优势,提高竞争能力。目前我国林业管理粗放,林产品的效益不高,对林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必须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重视林业技术的创新工作,不断健全林业技术的.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优势[4]。

2.2积极推进林业成果的转化

目前,我国林业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来源于一些科研单位或者高校等,侧重于基础研发,企业中缺乏创新性的人才,科技成果实际应用起来难度比较大,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加上未建立起完善的奖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到实际应用中的推动力不强。此外,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可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激励效果比较好的奖励制度,加大投入,积极鼓励并支持科技人才的发展,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3加强对林业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落实,需要大量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可为技术创新提供持久的动力,因此要加大对林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不断充实林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林业创新人才、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不断地对我国的教育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重视林业产业教育,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林业人才;此外,定期对林业工作人员等进行培训,宣传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创造出重视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周海兰,朱波.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265.

[2]李洪岩.利用林业技术推动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黑龙江科学,,7(10):146-147.

[3]牛婷.科技创新如何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北方经济,(4):43-44.

篇3:浅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1 引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森林面积急剧下降。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在过去的林业发展中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却没有重视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所造成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灾害、土地沙漠化现象异常严重,这也就为人们提出了一个严重的警告。因此,在林业领域当中,必须要积极的改变过往对森林不科学合理的利用方法,对林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林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科学的开发和培育,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挥其潜在功能,保护生态环境。

2 林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而且人均绿化占有率远远低于国际上要求的水平。我国绝大多数的森林资源都分布在山区偏远地区,林业资源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如图1所示。这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以及经济状况等各方面的限制,往往管理工作无法做到位,天然林破坏异常严重。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林业资源的认识都是非常表面的,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其征税功能与经济功能,但是却没有注意到市场上所表现出的功能以及价值。此外,在部分偏远的地方,因为地方经济水平比较低,人们就通过随意砍伐森林资源来获利,而且,采伐力度非常大,没有控制,直接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森林资源的总数量急剧下降,给我国的林业建设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森林资源的消失加剧了水土流失,空气质量逐渐变差,使得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3 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现有森林资源不足

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之一。但就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现状而言,却不容乐观。由于过度砍伐,我国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现有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此外,我国目前的人工林树种较单一,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再加上乱砍滥伐行为时有发生,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每年都存在较大损失。

3.2 缺乏适宜的林业发展意识

一是在人们意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后,为了弥补森林资源的不足,大量的造林营林。但是这项工作一开始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违背了林业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出现了树木植株过密,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总体树木成活率不高的现象。二是表现在未形成科学发展林业的意识。我国林业担负着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担负着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但由于宣传的不到位,目前这种科学发展林业的意识还略显缺乏。

3.3 缺乏林业专业从业人员

我国林业的有关从业人员中往往缺少专业性人才,大多数的从业者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所以造成林业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专业人才的缺乏,制约着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4 自然灾害频发

森林最致命的伤害就是火灾,严重的火灾甚至可以将森林完全摧毁,因此,防止火灾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当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不仅会导致森林资源的减少,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更会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绝大多数的林区地势都比较险峻、交通不方便,而干旱成为了引发森林火灾的导火索,如果发生火灾现象,救援工作是难上加难,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都超出人们的想象。另外,森林病虫害的种类相对而言比较多,也被人们称作为无烟的火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树木的正常生长,病虫害严重的树木会直接死亡。病虫害种类繁多、数量大、危害性强,但是专门针对森林病虫害监管的工作却没有落实到位,这些种种因素的存在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林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5 乱砍滥伐现象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较为迅猛的发展,对于木材的需求量也正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就造成了木材价格的持续飙升。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构,也专门针对于森林资源滥砍滥伐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惩治,但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近几年来,我国林政案件的发生频率逐年上升,在利益的诱惑之下,人们更加愿意冒着风险去干违法的事情,通过各种途径来谋取利益,这就使得林地保护管理形势异常严峻。

4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实行林业分类经营

通过对近几年森林分类经营情况的科学合理的研究,能够发现综合利用森林资源,对林业分布资源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于森林资源的快速恢复与健康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2 优化林业的经济结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对林业结构进行优化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可以针对不同产业的需要,适宜地优化林业结构,有效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科学合理的问题。第二点,需要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林产工业产品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可以重点发展优势产品,从根本上探究木材林产品功能。再次,可以通过集团型发展战略,对企业布局与资产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4.3 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面对我国林业从业中缺少专业性人才这个情况,应该将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之后工作的重点,因为只有拥有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的专业人员队伍才能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从严格人员选拔、人员进修培训等不同途径得以实现。

4.4 完善有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在林业发展的有关立法上我国没有重视到生态效益发展需求。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效益的发展完全是建立于生态效益的基础之上的,唯有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其他方面的效益。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大对于森林执法的力度,对森林采伐行为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运输方面也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控制,只有提供了相关证件才可以运输。此外,木材加工单位也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管理。

4.5 利用好林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必须要选择好合适的转产项目。首先需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其次,要积极的筹集充足的资金与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例如可以依托项目对林业实行长期的低息或无息贷款,来保证林业资源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尽快剥离林业办的社会职能,使得林业企业能够轻装上阵,为其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6 提升公众对护林的关注度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保护好地球是人类共同的使命,保护好林业和森林可持续发展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做好基础。在社会上要宣传森林资源保护的重大意义以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7 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宗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第二个方面,不造成资源与环境的破坏,依靠科技手段可以有效的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源上改变以环境与资源为代价去谋取经济效益的手段,对于林业发展来说,可以通过创新林业科技体制,改革林业科技体制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等几个方面,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为了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大众必须要积极参与到林业保护的队伍当中,需要注意的是,这项工作并不是只凭借着国家政策方针就可以实现的,其更离不开社会大众的支持与积极践行,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进而促进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恭平.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1(21):98~99.

[2]陈亮,王敏.浅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营管理者,2009(10):101~102.

[3]邱向阳.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34~35.

篇4: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因具有最概括意义而被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认可。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挑战与变革。其内涵反映在以下5个方面:①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与经济的整体性。②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综合性。③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利用的高效性。④可持续发展强调体制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⑤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的公平性。

二、林业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林业的定义可概括为林业是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全面保护、全面利用、全面发展的经营活动,是以森林的多功能来满足经济、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和基础产业。

为了正确地理解林业,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林业的特点,以掌握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林业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点:生产周期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初期培育森林的经济依赖性;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生产经营成果的多样性;林业效益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可持续林业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可持续林业的含义

综合国内外研究者已有研究成果,可持续林业的概念可归纳为: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从而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木质、非木质林产品和良好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社会满足其需要的林业。

2.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依靠科技發展林业。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且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①林农结合式;②造林规模化;③造林多样化。

四、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1.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事实条例。在这一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篇5:谈林业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搞好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严峻状况,要求我们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

党的十七大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良好社会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积极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生态环境建设的观念

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 ,把经济思想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变到以生态建设为主上来,生态优先是新世纪林业发展的主导思想,生态建设为主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根本需求,是坚持可持续经营的林业发展新路子,在实施“六大工程”、推进“五个转变”、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林业已经不是单纯的木材,而是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和因此而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要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和优先的位置,从林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全面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充分发展林区经济,发挥生态屏障作用。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思路

2.1 正确认识森林,永续经营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的再生性决定了永续经营的可能性,要改变林业的基本现状,必须实行森林资源永续经营。第一,必须重新认识森林资源的持续性及发展潜力,认识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对林业政策管理体制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第二,要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群落结构,培育速生优质新品种,使开发、营林、保护并驾齐驱,促进森林资源总量增长;第三,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生态工程中的生物措施应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2.2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理,努力扩大森林面积

森林资源是建设绿色屏障、办好绿色产业、发挥林业三大效益的基础。开发林业首先应当做好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森林兼有三大效益,关系到当前和长远的利益。林木生产周期长,破坏容易恢复难,这个特点决定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3 依靠科技开发林业

现代林业的核心问题是发展生产力。要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经营,必须全面实施科教兴林的发展战略,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速生丰产林建设、中幼林抚育、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以及提高造林成活率、森林覆盖率、立体开发、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及其研究成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一手抓单项技术的重大突破,一手抓现有林业技术及相关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全面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林业科技总体水平和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坚持用生态文明思维谋划林业建设与发展,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提高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把关系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重大项目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置于生态合理性平台上进行研究和思考,把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置于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围之内,避免出现单纯依靠资源投入增加经济总量、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3.2 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实施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防护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工程项目,严格保育和科学经营好森林资源,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创新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对林地的依法保护,完善森林采伐利用管理政策,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结合区域林业资源利用现状,按照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要求,因地制宜,加快林业经济结构调整,丰富林业产业建设内涵,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形成有利于现代林业建设的森林经营、木材加工、野生动植物利用、林业资源开发、苗木花卉和森林生态旅游等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步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资源型林业向生态型林业转变,加快林业特色产品开发,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规模,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发展循环经济。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和森林文化、生态文化工程建设,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构建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家园,开展绿色教育,增强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每个公民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3.5 传播生态文化知识

生态传播是人类与生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传播活动。生态传播既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发挥林业主阵地作用,在全社会普及科技知识和生态理念,全方位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突出生态文化宣传,引领绿色文明健康,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舆论与宣传氛围。

3.6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制保障,注意从源头上解决对生态的危害问题,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科技、法律等手段,切

实调动各地、各行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并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物质生产与人的文化素养及精神需求的平衡关系,“四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深化改革

一是深化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今后我们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进一步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 ,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 ,加快对山区、平原天然林和荒漠林资源的全面保护;商品林业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扶持。凡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政府要以多种方式对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

二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要坚持实行“谁造、谁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调动林权所有者的造林积极性,要加快林权证的发放,要在明确林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活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允许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流转。

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让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林业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努力推动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世梅.加快生态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J].甘肃林业,2005.[2]周生贤.发展林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J].求是,2004,(22).[3]李湘林.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证[J].新疆林业,2005.[4]曹云.实行生态补偿促进和谐发展[J].中国林业,2007,1A:4~10.[5]陈钦.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J].技术经济, 2007,4:82~84,128.[6]李林立.生态补偿在实现森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效应研究——以湖北神农架为例

篇6:谈林业可持续性发展

【摘 要】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意识在不断的提高。森林的存在是生态环境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有着众多的特点和作用,能有效维护生态环境的整体平衡与稳定、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林业资源是重要的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工作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林业进行合理的生产管理工作,能有效的发展和利用森林资源,改善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发展等。本文简要分析我国现阶段下的林业状况,分析林业资源管理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林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与森林资源科学管理保护的办法措施。

篇7:参与式林业与湖南林业可持续发展

介绍了参与式林业的概念、原则和内涵,阐明了引入参与式林业对促进湖南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参与式林业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作 者:谭新平陈朝祖 柏方敏 徐永新 TAN Xin-ping CHEN Chao-zhu BO Fang-min XU Yong-xin  作者单位:谭新平,TAN Xin-ping(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

陈朝祖,柏方敏,CHEN Chao-zhu,BO Fang-min(湖南省林业厅,长沙,410007)

篇8:浅谈现代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广西现代林业发展现状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南部边界地区, 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从广西的地势条件看, 其地处我国云贵高原边界, 山区、丘陵地势较多, 形成了很多高原的地理格局, 为广西林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旅游产业看, 广西拥有丰富的园林景观资源, 无论是平原地区的园林建筑, 还是山地、丘陵的森林资源都极为丰富, 也正因如此, 才有了对广西现代林业科技发展情况的研究。

1.2 广西现代林业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1.2.1 科技实力不足, 影响林业生产技术

就广西林业发展来说, 技术不足是其在发展林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广西地处我国南部边界, 离中心发展区域较远, 整体经济水平、科技实力和人才储备量并不足。技术能力是贯彻现代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而推动技术建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经济和人才的支持。由此证明, 广西开展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2.2 林业开展经济结构存在不合理, 亟待优化

林业尽管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应加以控制, 但这种控制并不证明要对林业整体发展实施国家垄断。目前, 广西在开展林业生产中过度依靠国家设置的林场完成林业生产, 这种结构是不科学的。从我国东北地区林业经济结构发展看, 其重视当地农民的树苗培育, 推动大规模集体化林业种植, 不仅解决了该地区农民经济问题, 也推动林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通过国家监管还能保障生态效益实现, 这些都是广西林业经济结构优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1.2.3 林业生产模式过于传统, 缺少市场引导

正如上文所述, 我国目前林业生产模式过于传统, 多数是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管理, 缺少竞争意识和商业化思维, 由此直接导致我国林业生产规模、模式和技术停步不前, 其根源都在于缺少推动林业生产的推动力。对于林业生产的推动力来说, 市场化发展趋势无疑是主要推动力。通过将林业生产模式向市场化引导, 能够有效推动广西林业生产中的技术缺失、对林业生产发展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 也能落实我国关于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 推动现代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凭借科技推动林业生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通过科技推动林业生产不仅能提升林业生产中的技术性, 更能在高科技的保护下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完善林业生产科技, 要求能够坚持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 提升科技在林业产业中的地位, 及时革新林业产业在科技领域位置。通过提升科技能有效解决林业产业生产脱节委托, 保障经济效益实现, 提升市场占有率以及生态效益的保护。

2.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要求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将林业作为主要发展产业, 同时结合农业实现综合性发展, 加快提升林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确保通过林业种植、农业育苗等技术结合, 提升林区内经济有序发展, 保障规模扩大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建成地区优质林地。

2.3 推动林业生产模式改革

上文针对目前广西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已经进行阐述, 明确在发展中应当注重对现代林业模式的建立, 推动林业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提升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进而推动林业产业相关人员对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认识, 深化林业生产模式的改革。在市场化作用下, 能够提升林业产业经济效益, 继而确保林业产业获得经济效益。同时, 基于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建立, 确保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 当前尽管法律法规经过多次修改, 但依然存在一些缺失不完善的地方, 林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缺失。我国林业相关法律目前只要求私人不得随意砍伐树木, 但针对可持续发展、在砍伐中的生态环境、砍伐后的树苗种植都没有涉猎, 直接导致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形同虚设, 缺少实质含义。

3 结语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林业生产中坚持生态观念和社会化观念。首先, 从生态角度来看,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 林业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门, 对林业经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具有积极意义。坚持生态角度下发展林业,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次, 社会化是林业生产发展的必经之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不是国家或有关部门的行为, 而是一种社会行为, 需要在社会范围内宣传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保障全社会人员投入到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中。

摘要:世界科技实力不断提升, 林业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环境的核心构成要件, 林业生产体系科学与否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科技提升对国内的生态环境、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 以我国广西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为例, 分析广西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林业,林业技术,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荣.林政资源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园艺, 2014 (14) :23-25.

[2]彭芸.泾县生态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8) :61-62.

上一篇:自然地理学考研总结下一篇:yuwen 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