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漪后之感悟

2024-05-12

读于漪后之感悟(精选10篇)

篇1:读于漪后之感悟

读“教育的姿态”学科德育重在融合一文有感

“教育的姿态”于我来说是一本厚重的书籍,书中囊括了于漪老师从教60年来发表的各类文章和讲稿,是一本揭示教育本源、展示教育奥秘的教育职场秘笈。需要细细品味、慢慢研读。在读到“学科德育重在融合”一文时,我觉得与现在提出的大德育观不谋而合。用时髦的的话来说就是,德育融合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新常态。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应该是一个仅处于指导性的、意识形态上的空化概念,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努力“物化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中的现实任务。”

下面我就来谈谈美术学科中德育资源开发的一些初步探索:

一、学科教材蕴涵的德育元素

从学科教材中挖掘其蕴涵的德育元素需要一个教材德育化处理的过程。所谓的教材德育化处理,就是说将教材中本身存在的或可以结合的“德育元素”通过一定的教材处理进行挖掘和融合,实现学习与育人的价值统一,和谐发展。

具体来说有两种途经:

1、教材本源中的德育元素——从教材的本源中发现和提炼德育的价值元素,通过一定的活动载体予以实现。

在我们的学科教材中,如果我们认真负责地去作些深层次的挖掘,我们会发现学科教材的本身蕴涵着许多在我们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以小见大”得以运用的德育元素。

这种德育元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显性的德育元素。这体现在教材中的有:如《我的好朋友》等各种绘画人物的课程,可以渗透“友谊、亲情、奉献等的教育”;《游泳真快乐》等的教材中,可以渗透“面对困难勇敢去克服和面对弱势同伴努力去帮助的品质与精神的培育”;《绿色植物》系列教材中可以渗透珍惜绿色、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的培育。还有如《参观博物馆》,可以渗透“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以及对自身未来成长的一些思考”等。另一种就是隐性的德育元素。如《国画系列》、《欣赏》等内容都蕴涵着充分的人文精神与“美”的教育的养分。

2、教材外延的德育元素。

我们在关注和发挥教材本身的德育价值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教材外延的德育元素,因为,我们的学科中有许多教材是可以进一步加以“资源的开发,从而让我们的教材体现出更高的育人价值”。如将教材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典型人物结合,使其产生更高的德育价值。如我们的各类国内外艺术家介绍等,以及身边的一些热点,通过一些小事例,将学生引入更广的视域去认识。如从马蒂斯的野兽派绘画和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中辨析“何为美与丑,评判标准又是什么?”;从徐悲鸿的绘画《愚公移山》中去认识“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再从绘画世博会,让学生了解世博口号的内涵,理解人与社会、大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的理念。

二、教学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德育元素

1、预设性德育元素。

这种德育元素的价值体现是依靠执教者在备课的过程中进行预设的,如在设计《下雨了……》教学时,我预设了几个绘画场景,让学生说说应该怎么办?“放学回家时,看到没带伞的小朋友不能回家……”、“看到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一跤”、“爷爷奶奶急匆匆的给你送来了伞”等等,其用意很明确:要学会分享、学会感恩、学会关心他人。又如在设计“警察叔叔”的教学活动中,特意让小朋友讲述“你对警察叔叔的印象”环节,通过各种生动事例,让学生了解警察叔叔职业的辛苦和特殊性。这里正存在着一个设计者的“德育用意——假设社会没有警察叔叔的维护,我们还会这样快乐和安全吗?”

2、生成性德育元素。这种德育元素的生成是有着一定偶然性的,需要教师的敏感性和教学机智。如在一次小组合作活动中,某生因为有些特殊,几次分到一些小组时被一口同声的“予以了坚决的拒绝”,这使我措不及防。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而且隐约感觉到这是一种不健康的“集体保护主义”,因为他们都不想被这位外来者拖后腿。我没有强硬命令孩子们“被动接受”,而是又宣布了一个特殊的规定:哪个小组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又能帮助这位同学一块完成绘画的,在评奖时可以考虑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奖。这下马上有几组同学表示可以接纳,这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偶然生成的蕴涵极高德育价值的教育场景。

三、学生榜样的德育元素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对象学生,他们本身就是德育价值的蕴涵者和体现者,如果我们将自己的目光敏锐的、及时的触及到孩子们中间去,注意到他们,那我们就会发现蕴涵在他们身上值得同伴学习的、鲜活的德育元素。我举一些就近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案例:如:蒋伟鸿、龚向旭、刘明硕等等,他们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而进步的动力源之一就是我给他们树立了班级中榜样,我平时积极表扬班中优秀学生和进步明显学生,一些学生因此而明确了自己进步的目标。所以利用孩子们中的榜样进行教育其价值是巨大的。

四、学科管理中的德育元素

所谓学科管理中的德育元素是指:蕴涵在执教者学科管理的措施中的德育元素。我在我的学科中尝试执行一项管理策略——“组长负责制”,根据优、良、一般的分类原则,我把学生拆为若干小组,即4——6人为一组,然后从中选出组长,明确组长的权利:1.主动帮助组内绘画上需要帮助的同学。2.负责约束组内同学画画时的纪律问题。3.负责下课时组内卫生保洁。对于组长我采用任免制,一段时间后,组内同学认为做的不好的组长要予以引咎辞职,再让学生自我推荐新的组长。得到同学拥护的、有一定实际效果的,我会适当给予组长和全体组员进行奖励。他们作为我的小助手,发挥了我左膀右臂的作用。应该说,组长负责制实施以来正发挥着它的作用:好多组长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己干部身份的责任意识,自身也得到了锻炼,组内同学也因为有人监督自觉了许多。而这种组长负责制的背后,从德育价值来说,这是一种同伴互助的教育,引导孩子们学会自律、自控、自强,为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的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如文中于老所说“德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要立竿见影,毕其一役是不可能的;需要的是对学生满腔热情的爱”。相信,只有“大德育观和谐统一在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焕发生命活力,这是于漪老师编这本书的初衷,更是二期课改的精髓所在。

篇2:读于漪后之感悟

今年九月,开学不久学校发给我们全体教师每两人一套“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是在工作之余拜读了这套书籍。

于漪老师《呐喊》一书选编了就当前基础教育问题坦率直言、鼓呼呐喊的文章。于漪老师以其深厚的学养、敏锐的目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唯工具论和功利主义倾向给予有利的拨正,力陈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呼吁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重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地位,重视并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从书中可以领略于漪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她为人师表、一身正气,为她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的坚韧品格和凛然风骨。

于漪老师说:“追求高尚的教育理想境界”。

“人生必须仰望天空,选择教育就是选择高尚”;

“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状,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日的国民素质”。

是啊,教育事业是真善美的事业,它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教育的本质应该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的高尚理想境界应该是培育人的精神世界——“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精神塑造精神”。

这几天一直在反复思忖于漪老师这些话,它的份量是沉甸甸的,内在的涵义更是深刻,这既是教师担当的职责更是教师肩负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可能在以前的教师生涯中过多思考的是自己的职责,而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认识自身的使命与人生的价值。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思考:当初做教师为什么?现在做什么?将来留什么?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改变什么精神? 需要保持什么精神? 需要弘扬什么精神状态? 应该努力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应该把她作为一种人生目标,并把这种目标提升到人生境界、理想境界、生命的境界,与生命相交融合,站在一定的高度提升对教育的认识,理解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的真正内涵,了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认识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问题的实质,牢固树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理念,树立自己人生目标的追求和教师价值的体现——“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精神塑造精神”。

“追求高尚的教育理想境界”,我想首先就应该要提升自身的修养与人格魅力,拥有豁达宽广的胸怀,这样才会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才能成为教师与学生的楷模。

当代社会需要合作的团队,而我们呢?必须具有学校意识,团队意识,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努力使自己具有宽以待人,诚实守信、不斤斤计较的美德,眼中多看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而不抓住别人的缺点与自己的优点作比较。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如何学会修身养性,我想比什么都重要。保持一颗诚挚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最关键的应有“坦荡荡”的心境、一个敞亮的心怀,这也许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君子袒荡荡”的修身之道吧!

于漪老师说:“基础教育是人生的一阵子,但影响的是一辈子”。

“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心灵世界,知心才能交心”。的确,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教育应追求的目标。

什么是快乐?快乐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快乐是一种乐观的精神,快乐是一个人一生追求的目标。除了吃饭、穿衣等生理和安全需要之外,每一个人都有爱他人以及被他人爱、被他人关注的需要。一个和谐合作快乐的集体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要,而需要的满足又反过来促进集体更加亲密和谐快乐。

然而,现在的孩子有些什么需要呢?他们的需要满足了吗?他们快乐吗?他们拥有丰厚的物质环境,拥有全家人的一致关爱、老师的关爱,他们要什么有什么,他们应该感到快乐。然而他们真的快乐吗?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不惜花费大量地财力和精力,为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学这个练那个,天天忙得不可开交。

在学校里,同学们每天忙着上课、做作业,放学前还要听老师讲作业问题,回到家还有做不完的作业和试卷。面对在学校几乎天天都能看见的这些现象,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应该作一个深刻思考:我们的孩子现在需要什么?他们快乐吗?我们现在要培养的孩子他们是知识的容器?还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

课堂是师生在学校共同度过的地方,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只有在学校中才存在的活动方式。课堂上老师对每位学生的尊重和真诚的关爱,对每个学生进步的鼓励和改正缺点的帮助,对每个学生战胜困难和创造性行为的支持,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宽容和苦恼的理解,都是教师关注孩子快乐成长的直接体现。教师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自己的手,“蹲下来,在孩子的眼中看到自己”,“你快乐,我快乐”,“多一份微笑、多一份谅解、多一份进取、多一份创新”。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热爱学生、奉献教育的精神,而从中我们又可以感悟到什么呢?我想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似乎距富有人文气息的、追求生命快乐成长的课堂氛围的教学模式还很远很远„„

虽然,课堂的人文氛围、快乐不容易形成,但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挚热爱事业和敏锐感受学生心灵需要的心,坚持不懈去努力创造、形成这种活跃、向上、平等、快乐的氛围,相信,我们是幸福的。因为这种快乐可能是孩子一辈子铭记在心的,也可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

我曾看过《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一书,书中于漪老师说: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事业是常青的。一名真正的教师,是用生命在实践,用生命在歌唱,为了我们辉煌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了我们可爱的学生,生命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这可能就是于漪老师为之奋斗、为之追求教育理想境界最好的诠释了。

篇3:读于漪后之感悟

洞山中学

李方能

几十年前林语堂先生就对中国的语文教学进行过猛烈抨击,说过许多像是过激的言辞,譬如他说:“所谓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但是从小学到大学研究院,老师有一种天才,就是把读书的乐处挤出,使之变得干燥乏味。”(《论学问与知趣》)

曾几何时,生来就是我们擅长的母语学习,成了枯燥无味的程式化操练。一切优美典范的语言文学,都被“阅读分析”的刀子割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文言文看不懂,题目做得出;白话文看得懂,题目做不出。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这些年来一直处在夹缝中,一方面深感语文教学的方向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被无形的“指挥棒”束缚。但是,近期认真阅读了于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后,深觉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一课一练,是一种素质的体现,是艺术,是境界。当认真反思后,发现感受颇多,收获颇丰。

首先,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适合学生为目的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应多考虑学生会怎么想,怎么理解,而不是学生应该怎么想,怎么理解,其所谓“眼前有书本,心中有学生”。

著名作家夏衍曾经说过:拿到一篇文章,先看题目,不要看文章,让我来想想,如果我写我该怎么写。书中所举案例中有一篇高中课文《丑石》,篇幅较短,文中也没有特别难以理解的句子,因此,于老师没让学生事先预习课文,而让学生学一下夏衍先生的读书方法,根据题目思考,让我们来写,我们准备选什么文体,定什么内容?由于在上课一开始就打破了强加于阅读的种种束缚,给阅读的充分自由,学生不是处在被动的阅读状态,学生创造意识一下子迸发出来,有的同学的构思和作家贾平凹不谋而合。

于漪老师在《谈艺录》中写道:“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学生要学有成效,必须做到学生能带着一种积极的、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来从事学习,开动脑筋思考,认真地主动地投入读、写、听、说地训练之中,为获得新知识而欣喜,为语文能力的提高而欢乐,而骄傲。”只有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训练。

其次,在《谈艺录》中于老师又一次揭示了我们许多语文老师的通病:“就是‘时间不够’,讲啊讲啊,似乎许多该讲的都没有讲完,哪有时间让学生活动?„„乍看是课时问题,实际上观念问题,教学中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

小孩最怕听老旦唱戏,鲁迅在《社戏》一文中这样写到:“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招,我以为就是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地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读书时很喜欢鲁迅这一段精彩的描写,因为他写出孩童的特点,教书时却有些担心,担心自己有没有“踱来踱去”地讲,而学生在心里“喃喃地骂”。

课堂教学的主人本是学生,教师上课的思路应该是引导学生的思路去理解课文的思路。因此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就很重要,在我第一次教《背影》这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父亲对儿子的爱体现在哪里?儿子对父亲是什么情感?”这些问题虽然能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的两条线索,但学生思维没有得到充分训练。我听取了听课老师的意见,设计这样的突破口:“课文中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爱’,如果直接讲出来,不一定有感染力,但我们读了本文受到了感染,它这种感染力从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呢?”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交流分析评价,我又作了一次尝试。

文道结合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文道怎样结合才好呢?因为这个结合处理不好就成了贴标签,生硬的结合非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正确的做法是从课文出发,开掘课文内容,对学生倾注情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再次,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学生认知链中的一个环节,教学要遵从认识论的规律,从感性到理性,按“尝试——归纳——练习——新的认识”的思路去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去尝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以前看到一则寓言,说的是一批客人羡慕主人家果园的美景前去观赏,热情主人忙着摘采,显得十分好客。吃着主人摘来的果子,望着那棵只剩下枝叶的果树,客人再也品味不出果子的甘美,心中总觉得缺了些什么。现在我们这些语文教师面对我们的学生,总是那样好客热情,忙着划分段落,辨析句意,其实客人来意更多的是欣赏而不是品尝。有的老师还不满足于帮学生摘摘果实,还为学生去皮,有的甚至还想榨成果汁喂给学生吃。正如一个人,一株树,一朵花,一泓清溪,一片云彩是不可随意割裂的一样,一篇文章怎么可以随便地“碎尸万段”呢?

篇4: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

每当我捧起这本书,看着这一个个故事的解读,让我感到圣人仿佛就在我的身边,为我洒下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温暖着我,鼓舞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心中豁然开朗。

那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故事,“楚庄王在位时,楚国国力鼎盛。一次,宫中欢歌艳舞时,突然一阵风吹灭了蜡烛,一片黑暗中,只听一位美人叫了一声。美人告诉楚庄王,有一位大臣调戏她,但她把那位大臣的帽带揪断了,只要点上烛火,就知道是谁了。

从常理看来,大家一定认为楚庄王会马上点亮烛火,查出那位调戏美女的大臣并处置他。但是,楚庄王并没有这样做。他没有点烛,而是先让所有大臣把自己的帽带全部扯断。这样一来,那位大臣自然就没有被惩罚。

到了晋楚之战,一名臣子拼死战斗,最终使楚军大获全胜,楚庄王很奇怪,他想:平日里自己也没有给过这名大臣什麽恩惠,为什么他会如此卖力呢?这个大臣却说,他就是那天晚上被美人扯断帽带的人,由于当日得到大王的宽恕,所以愿肝脑涂地报答大王!”这个小故事就告诉我们,帝王的宽厚、仁爱换来的必将是他的臣子对他的忠诚;人们的宽厚、仁爱,必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那么,什么叫仁爱之心呢?孔子曾说过,恭、宽、信、敏、惠这五点若都做到了,“仁”就基本可以做到了。于丹教授告诫我们“仁爱是儒家思想中,基石中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仁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他人好。”

这本令我爱不释手的书便是《于丹<论语>感悟》。它收录了于丹教授对孔子教学的感悟,它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七个方面向我们讲述着《论语》中所蕴藏的大智慧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启示。为我们照亮了人生的道路,从而指引我们抵达了自己的理想。

书中说到:《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是最简单的,它的真谛也告诉了我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这大概就是我爱不释手的主要原因吧。

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总经理要招聘助理,有三个应聘的人,一个是个博士,一个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还有一个明显不如前两者,既没有很高的学历,又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只是一个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生。

博士第一个进来了,总经理告诉他让他坐下,博士很尴尬:“我没有地方坐呀!”

第二个人进来了:总经理也告诉他让他坐下,他一脸疑惑,说:“我习惯了,就站着谈吧!”

学生第三个进来了,总经理又说道:“请坐。”他四下看看,说:“可以允许我去外面搬一把椅子吗?”总经理笑了,于是,第三个人被录取了。

这则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于丹教授在书中说道:“第一个人知识丰富但不会变通,第二个人经验很多,但又受经验局限。而第三个人虽然刚刚毕业,没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却懂得融会贯通。”那么,对于我们,没有必要满脑都是大道理,也没有必要整日研究古文哲学,而要真真正正做一个懂得做人道理的人。

这一本普普通通的心得感悟,一个简简单单的百家讲坛。却用现代的眼光解读论语,让人们能够停下忙乱的脚步去审视心灵,让我们学会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从身边点点滴滴做起,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完善的人。

篇5:后之视金作文

千年前,已有一个叫做王羲之的人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的感慨,而今,我常在翻阅泛着油墨香的书页时思考,未来的人,都会如何看我们,如何回忆这个年代?

战火纷飞的年代于我已变成教科书上的名词,看着已变成铅字的他们的未来。或感叹,或痛心,直到早知道的结局。也曾嗤笑,但又在想,若是我,处于那个年代,又将如何呢?

正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世界,不明白那么多的公理、定理,所以每次探索,即便是徒劳,也那么弥足珍贵。那时候满纸才子的遐思没有日光灯的照耀,那时候,听到的只是嗒嗒的马蹄声那时候,每个幻想未来的人都被讥笑成不切实际。然偶有后人发现他们曾画的手稿,正是百年之后出现的工具。

我如何看古时的人是否就意味着后人如何看我们?

也曾想,未来的某一天出现了哆啦A梦,出现了任意门。其实也不是天方夜谭,试想,千年前的人们,会料到一千年后有了这么多,汽车、火车、飞机、电灯每一项,都是只能在梦中拥有的`。未来呢?或许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停滞不前,但谁又能料呢。我不是预言家,我相比世界,渺小的可怜。

但,我们怕看不到那一天了也未必罢。

你说,世界上的人们还是以前那些么?友问。

我愕然。也许罢,不然,为什么人为什么永远是人?肯定带着前尘的记忆,若非如此,为何人可以轻而易举的学会人的语言,人的处事,却永远也学不会别的动物?只是轻轻唤醒了体内残留的记忆吧。

总希望看透结局,总希望躲过不幸,但一切,无论是历史还是别的,终需人自己去创造。

生命,永远不会因任何人而延长或缩短,永远都只是历史的一笔。而我们所能做的,是紧紧抓住它,在有限的时间,让渺小的自己给这世间留下些财富,让后人带着微笑来回忆我们。

篇6:拓展训后之感想

7月15日这一天我起得很早,因为,今天我们公司所有的管理人员要去参加拓展训练。7:15我准时赶到公司集合一起坐车去惠州霞涌参加拓展。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拓展训练,其实,在前几年我们公司就有一次拓展训练,那时因为我的一些私事没有去参加,当时特别后悔。这次拓展训练的前几天我的脚还扭伤了,好几位同事劝我这次请假不要去了,现在想想前一次已经错过了,所以,这次我必须咬牙坚持要参加。是零度训练营的熊猫来接我们的,我们公司共有46人参加。在车上我们每个人给自已取一个绰号,取完绰号还要我们用游戏的方式记住各个同事的绰号,如果说错了要罚唱一首歌。我们一跟欢歌笑语,带着好奇而又美好心情来到了惠州霞涌拓展训练中心。

下车后教官为大家介绍了拓展训练的严格纪律要求,接下来我们开始了训练前的整队,口号等内容,并将我们一个公司的46人分成4个小队,给每个小队选队长、给团队起名,大家集思广益,创作队歌和口号,我们公司有“闪电队”、“尖刀队”、“狼队”、“战狼队”。

第一个项目是共同进退,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战狼队取得了第二名,对这个成绩我们很不满意,因为,我们定的超越20秒的目标没有达成。第二个项目是玩七巧板,这个项目是我们做得最失败的项目,最终得了0分。教官说这是他有史以来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成绩。在这个项目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1、游戏中没有领袖,各自为正;

2、对团队不信任,不愿意帮助他人;

3、没有冷静思考游戏的含义,没找到目标。晚上的项目是人生之旅,我们队46人中26人做挑战者,另外23人做支持者,挑战者都被要求头戴上眼罩,一个一个撑扶着走过一段艰难的路程,期间要求大家不可以发出任何声响,不可以用言语交流,大家必须一个接着一个保障信号畅通,保护好他们的安全,一个也不可以掉队,否则我们就失败。刚开始我们大家很紧张,因信号传递不畅,步调不一致,可路走得弯弯曲曲,艰难跋涉,支持者认真的应付未知的恐惧,带领挑战者越过一个又一个坎坷地段,最后我们一个不少地最终到达目的地。

而最后的项目是翻越高墙,是全体所有队员一起参加的项目,眼看到这堵4.2米高的铁板墙,无任何借助物件时,我一直都怀疑能否全部上去,尤其是这些女士怎么能翻越过去?这个项目是我们的猴哥主导的,他一手策划:哪些人先上去,哪些人做人梯,谁最后上。这些问题经过他的分析扣疑问终于在最后得到了解答,当大家站在那堵墙下面集合的时候,在翻越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不放弃任何一丝胜利的机会,我们的飞达、外卖哥、烙铁等这些高个男人奋勇当先,最先爬了上去。而那些大个一点的臭虫、狼狗、乌龟等人甘为人梯,让每一个男男女女踩踏在自已肩上翻越高墙。先让高个小敖等男同志上,隋后各位女士也不甘示落,个个发挥得特别出色,从这个团体项目中我们看到了为达目标众人协力、甘于奉献、永不认输的动人一幕,搭人墙的,一层不够两层,一个上去了后第二个上去了,我们没有时间顾及他们是否痛,把他们无情的踩在脚下;先上去的,一上去后马上回头将同伴一个一个的往上拉,由于所有游戏都不允许发出任何声音,在这个游戏中出现两次有人说话,这两次都是将所有越过高墙的人全部重来。我们这个团队一共爬了4次,爬第4次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我看到大家那种无奈又不认输的眼神,当时我流泪了,但是,最终我们没有放弃一个一个很顺利地都翻过了高墙,我想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通过这次训练给我感受致深:

1、收到任务时,在没有搞清要求、规则和标准的情况下,不能盲目行动,只有明确了任务、方向、目标,才能少走弯路。

2、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凝聚力的团队就没有竞争力。如果没有

团队精神,严格的纪律,这次的所有训练项目就无法完成。如果每个人各行其是、我行我素、势必一盘散沙,工作就是难成功,甚至导致失败。

如何要把这次活动的感悟用到工作中并落到实处,我还有四点感受:

1、在工作中,不要为表面的现象所困扰,需要耐心的分析、判断,充分了解它的本质,通过组织、协调和沟通才能完成达到目标。

2、明确领导极其重要。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定之后,各司其职,有利于明确责任,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要每个人应该明白要做什么并思考怎样才能做好。做事要先做计划,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3、遇到问题换位思考,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够努力而影响了团队集体的进步。

4、失败中我们也得到教训和启示:在工作中,各单位之间需要沟通和信息的共享,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形成力量的整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要知道,只要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经过这次拓展训练后,我以后的工作目标发生了改变:

1、多与下属一起沟通,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多听他们的心声,及时给予解答

及帮助。给工作营造一个好的气氛,不分职务高低,不用职务压人,只区别分工不同。把同事当作我们的合作伙伴,兄弟姐妹。

2、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发言,突破口才能力。

3、对这次拓展学到的经验与身边的同事进行分享,要将这种氛围去影响其它同

事。

4、更配合其它同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要主动帮助有需要帮助的同事,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德彩是一个大团队。

5、2个月内让本部门的人员稳定,在半年内把个人能力提升上去,管理好计划

部,预计半年后,计划部能协助到其它部门的工作,管理好其它部门的工作。

篇7:刀削面后之吻1

平遥实验小学小记者:侯智文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数平遥。那

平遥又有什么面食呢?这个就要说刀削面了,平遥刀削面吃起来好吃,做起来难。首先要选上好的面粉,和成一个面团,而这个面团必须软硬合适,放在手上,拿一

种刀削面专用刀。削出的形状必须是柳叶形的,两端尖,中

间厚面片薄。在锅里煮上两三分钟后,面就熟了,出锅的刀

削面可以浇一点西红柿炒蛋,若再加一点肉丝汤就更美味

了;如果要吃炒刀削面就在锅里倒一点油放两颗鸡蛋,待鸡

蛋熟后就把西红柿放进去,闻到香味时就该刀削面出场了,把刀削面放在锅里和西红柿鸡蛋仔细搅拌,这时你会闻到一

股香味从锅里溢出,你便会迫不及待得把面放到碗里。细细

品味。面到嘴后你会感到西红柿.鸡蛋.面的香味瞬间释放出

来,然后越嚼越香。咽下去后回味无穷。

怎么样,平遥的刀削面香吗?那就快来山西平遥品尝刀削

篇8:健康讲座听后之感想

健康讲座听后之感想

参加第二十五期作业长支部书记培训班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张国玺的健康讲座,健康讲座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是个新鲜事物,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偶尔在电视中看到过,也是一翻而过,全当做是广告,认为和我们没关系,总认为自己身体是健康的,没问题。听完后才感觉到真不是那么回事儿,里面讲的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健康的,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及保持健康身体的一些养身之道等等,让我对健康又有了新的认识。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尤其是在现阶段这种工作环境下,做到保持健康尤为重要,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不能够很好的去工作,就像张国玺所说的不仅要有长度而且要有宽度,就是说要有良好的事业更要有健康的身体。联想到平日自己的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的一些变化,感觉健康离自己越来越远。以前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运动,打篮球踢足球打排球三大球样样精通,年年都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类体育活动,身体应属那种倍儿棒形的,同事在调侃时称我为运动健将,偶尔生个小感冒,都很惊奇的说“牛一样的身体也生病”,当时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感到自豪,认为没问题,从来没想过要保养保养,饮食上从来不注意,大块的吃肉,大碗的喝酒,生活上也没规律,时不时还要熬夜打个牌,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这样慢慢的消耗着自己原本健康的身体,一点一点侵蚀着自己的健康,自己却感觉不到,仍然吃着老本。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一些不好的、认为不可能在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一点一点的凸显出来,脂肪肝、高血脂等等。这才明白自己身体真的有了问题,不再健康,这才开始意识到身体的保健与养身的重要,赶紧开始计划锻炼身体。但现在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每位职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作任务也越来越艰巨,也因此承担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平时很少抽出时间去锻炼身体和去更多的参与健身活动,只是偶尔在周六周日跑跑步或游游泳,并不能真真的起到健身的目的。张国玺的健康讲座里有一句话讲的很到位,年轻时用健康换金钱,到老年时再用金钱换健康,想想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因为早晨去晨练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中年人很少,青年人比较罕见。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去主动地保健与养生,总是等到身体出现这个问题或那个问题后,才去注重身体的健康。其实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逐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给每位职工发了一张健身卡,可免费到公司的各大场馆进行健身活动,以达到职工健身的目的,提高广大职工的身体素质。可事实上有很多职工的健身卡从来没用过,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同事,说快到年底了,健身卡还一次没用过呢!可想而知我们的保健与养生意识非常淡薄。我们国家提出健康要从娃娃抓起,而很多发达国家提出健康要从孕妇的肚子抓起,所以说我们已经很落后了,赶紧改变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尽早摆脱亚健康的阴影。因此赶紧加入到健身的行列中吧。

另外心理的健康也不容忽视,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始终要保持自己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就会出现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做事杂乱无章。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要能够适应。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充实我们的人生。

篇9:读《漫步华尔街》后之感触

读《漫步华尔街》后之感触

读《漫步华尔街》后几点感触

先简单来介绍一下本书。

其实这本书有很多的版本,我所阅读的是波顿.G.麦基尔(美)著,刘阿刚,史茨译的2007最新的版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波顿·麦基尔::美国投资大师,华尔街专业投资人、经济学者、个人投资者。波顿·麦基尔,是研究证券市场和投资行为的经济学者,研究成果斐然。任普林斯顿汉华银行经济学讲座教授,曾任华尔街证券分析师,担任数家大型投资公司的董事,并曾被聘为美国总统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

首次出版:1973年

全书名:《漫步华尔街:股市历久弥新的成功投资策略》(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漫步华尔街》是一本为成千上万投资者所青睐的传世之作,自从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好评。该书不是投机指南,也不保证一夕致富,本书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帮助投资人了解投资理论与实务,以培养健康的投资观念。此外,他也打破只有专家才能走进华尔街的迷信,在书中铺陈出一幅地图,告诉个人投资者如何在各种令人目眩神迷的投资工具中,运用规划,打败华尔街专家。该书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通过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将二者融会贯通为一个无懈可击的整体。

在《漫步华尔街》一书中,麦基尔基于自身丰富的阅历,而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为一个无懈可击的整体,以生动诙谐、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投资的真谛和成功的秘诀。作为一本实用性极强的投资指南,它向广大投资者讲述了琳琅满目的投资策略和五花八门的金融工具,但对指数基金的推崇备至则构成了全书清晰的主线。

《漫步华尔街》同时也是一本长盛不衰的畅销书,作为畅销书,在时隔近30年之后,《漫步华尔街》依然被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评为2001的最佳畅销书籍 Best Seller ;作为“复习课程”,该书亦被列为美国MBA学生的必读教学参考书籍。在此最新版中,作者为我们勾勒出了一条穿越网络泡沫后时代金融雷区的路径。同时他还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必备信息,凭借此书,投资者可以充满信心的管理自己的财富。

《福布斯》杂志曾评价到“在过去的50年间,有关投资的佳作至多也不过

五六本,而《漫步华尔街》无疑当属经典之列”。事实证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漫步华尔街》是世界证券投资界最畅销的著述。继本书格雷厄姆的经典之作《聪明的投资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之后,最畅销的股票书籍,被视为30年来最经典的金融投资入门读物。

在简单介绍完本书的基本信息和大概内容后,接下来我想要谈谈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以及阅读完后的一些感触。

1、漫步在这本巨著中,你将会掌握股票投资市场的基本术语,你将通晓如何在股市的幕幕动荡中安然穿行,利用书中真正有效且易于掌握的长远战略,你更能够在职业投资者的游戏中击败他们。深谙华尔街方方面面的麦基尔,为我们揭示了一条规律:简单地买入并持有由某个大型指数包含的全部证券所组成的投资组合,就极有可能胜过由专业人士利用纷繁 复杂的分析技术精挑细选出来的证券组合。《漫步华尔街》为小心翼翼且野心勃勃的投资者提供了全面合理的建议,并用事实再次证明,睿智与财富兼具一身其实并不遥远。

2、“有效市场理论告诫我们,无论投资者的策略有多么明智,从长期来看,也不可能获得超过一般水准的回报。”因此,作者独辟蹊径地提出:只要普通投资者采取“购买并持有”的战略,投资于指数基金,就可以获得安全、稳定的长期回报,并轻而易举地击败大多数机构投资者。除了观点的独树一帜和内容的苦心孤诣之外,作者在一些细微之处亦做到了尽善尽美。

3、《漫步华尔街》一书的案例编排也体现了作为学者的严谨作风。从作者首创的“生命周期投资指南”中,可以看出麦基尔对理解个人投资的独到之处。他认为,每一个人在其不同的生命周期中,应该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式。在本书的附录中,作者还列举了类型各异的颇具代表性的基金及其联系方式,这为国内的投资机构,提供了某种行动的契机。

4、如果作为一个个人投资者,企望在股市规避风险,赢取利润,那么马尔基尔的著作《漫步华尔街》 很值得一读。它可以说是一本个人投资者的指导书。麦基尔在这本书里审视了个人和家庭的金融投资策略,他的一个很新世界颖的观点是:一个人的风险承担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年龄和收能力。股市的经历表明,隐藏含在股市投资中的风险峰度随时投资期的增长而递减速。因此,合适的投资策略是与人的年龄相关的。该书专门开辟出一章“生命周期指导你投

资”,它对各个年龄层次的个人投资者提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阅读这些相 当于你咨询了一位高明的私人投资顾问。

5、作为一名非金融专业的学生,在阅读本书时并没有因为大量难懂、拗口的专业名词所影响,本书是在专业基本的基础上深入浅出的为读者和个人、家庭投资者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掌握有效的投资策略、规避股市的风险赢得利润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窗口。

6、在中国无论股市,还是其他的金融市场的都属于比较新兴的市场,发展历史还比较短,还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对于金融市场的投资一定要非常谨慎,对于很多的国外专家的建议和意见也要三思而后行,要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来进行判断,不要盲目投资,也不要盲目跟从,不然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7、无论是不是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说一句带有主旋律色彩的话,作为21世纪祖国的接班人,一定并且应该具备一定的金融常识,这当然与自身理财、金融投资密切相关,以后可以进行更稳妥、更专业的投资,但更重要的是具备了金融意识,这对于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改革和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10:听名师课堂后之感言

2012年11月9日至12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课改十年回顾与展望教学观摩会”“名师之路,成就新名师,”“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领略了名师的风采,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专家型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地影响着我,打动我。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位名师课后的经验交流。

田湘军老师有丰厚得知识底蕴,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个人动听的歌喉,教师过硬的素质在课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举手投足之间的幽默,浸透着文化芳香的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田老师的语言极富感染力,不仅使孩子很快地被他吸引,连台下的上千名听课的老师都被感染了。课堂上他用丰富的表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多元的课堂评价、重情重趣的教学特色,使我们坐在这样老师的课堂上,如沐春风。名师的风范鼓舞着我,作为一名教师,从这次活动中,更应该引起足够的认识,一定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带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来,努力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推向一个更高层次。王劲春老师恰到好处的象声词给人别出一格的感受,大大的吸引了在座的每位学生和老师,给人以四两拨千斤的震撼。张鲁静老师严谨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平静的课堂也是收获满满,受益多多。

一、名师各展风采

1.过人的专业素质和基本功

三天来,我们听取了14节名师的优质课,欣赏了14位名师的风采,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拥有过人的专业素质,而基本功已经不能用扎实来形容,他们的口语的流利程度感觉就像外教,尤其是顺德的田湘军老师和北京的张燕燕老师。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临阵不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不仅仅是文本的知识还有更多课外知识和学习技巧的习得。他们的风采为学生树立了很好的英语学习榜样,他们更是我们听课老师学习和模仿的对象。2.教学方式新颖,敢于创新

14位名师的课例都有一个共同点,教学设计新颖,敢于尝试新理念。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上海王劲春老师,运用童话故事的情景引出句子的说和写,抓住学生的心理,处处留有悬念,引人入胜,相信在备课时他已经钻研了不少的资料,通过实践和摸索,找出了成功教学的模式,反观自己,虽然也创设情境但总担心耽误时间,从没有超越尝试的冲动,他敢于尝试和创新,就是我学习的榜样。路是走出来的,没有人给我们铺路,那就要我们自己勇敢地迈出每一步。3.注重情景的设置

情景的设置对于课文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更自然地学到和习得知识。从14位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能

看到这一亮点。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张鲁静老师的授课,作为一名思教育的工作人员特别有心思,贴近生活,课件上面的图片都和自己有关,学生看了也比较激动,表达语言的勇气也上来了,学生特别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要注意点滴的活动,在情景设置方面下下功夫。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因此,在听课过程中,虽然说都是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名师,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名师的光环下平时我们的影子:教学时间控制不够灵活,有些名师为了展示整个教学环节,不惜拖堂,以至于后面时间仓促,我们听不到更多专家的专题报告。另外,即使再好的教学设计如果对学生的预计不充分,也会达不到最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专家眼光独到,各具风格 1.细致,精辟

专家的点评,专业,细致和精辟,给我们听报告的老师带来了教学感悟。反思一下,我们真的不仅仅只是听课而已,还要思课,想课,钻研课,这样我们才能更快地成长。2.犀利,中肯

专家评析非常简单:任重道远。仅仅四个字,令名师与非名师的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他通过案例分析给我们进行报告,案例中很多都是我们平时的教学现象,他的评析特别犀利,虽然感觉是我们都在被批斗,但是在此过程也会告诫自己不要在重蹈覆辙。3.幽默,亲切

专家的幽默,亲切,睿智,即使对名师的课堂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从不发表任何批评,他站在另一高度,把教学的责任与教学目标设置的指导部门进行联系,让我们不那么自责,他在讲话过程中几次提醒我们:即使教辅也会误导我们,我们应该多实践,多读书,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带着critical thinking去听取不同的课和报告,不能盲目跟随名师和专家,认为是对的就勇敢去做,但要多看书,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从名师的课堂中,我总结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与大家交流学习:

1、善于运用交谈的方式导入有关课题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生词教学不可以孤立的进行教学,应该在语境中进行,应该在师生交往中进行。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运用会的。这点在各位名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善于引导学生倾听教师的语言,如果学生第一次听不懂,不要急着用中文解释,教师可以重复问题或改用其他更简单的同义英语(英英互译)以及肢体语言的辅助来引导学生理解老师所提问的问题,并能帮助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真正达到教师用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目的。

4、在学生回答完相关的问题后,善于渗透幽默的语言对学生就问题答案有些不够合理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进行否定指责,正是这种简单细节的细致处理,让课堂变得轻松、幽默,师生也得到了很好的互动,5、相信学生,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名师们在拓展运用环节的语言运用引导上做得很到位,学生所学习的语言也能得到很好的施展。

6、课堂上师生之间碰撞出来的火花,体现了两点:(1)教师对课堂的掌握以及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教师教育机智的发挥;(2)学生对教师引导的理解与配合,学生平时课外知识积累的被激活与眼界见识的展现。

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自身固有的备课模式,几年来一层不变,从而束缚了自己的思维,教学设计老是得不到创新。我想我们应该多观摩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多多学习别人是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放飞我们的思维,让它“天马行空,”教学设计定能独具一格。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教学过程中,本着吃透教材,摸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踏着名师的足迹,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听名师讲课,学名师教学,做教学名师。

听全国英语名师课堂后之感言

上一篇:顺德硅谷数码港手册下一篇:建设工程监理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