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总结

2024-05-15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总结(精选6篇)

篇1: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总结

从幼儿到小学生,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可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分享5篇幼小衔接工作总结,供你参考。

01、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本学期学习任务之际,回首所做过的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幼小衔接工作。

1、本学期,我校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年级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与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活动方式相融合,采用兴趣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一位学生不但适应了小学生活,而且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大部分学生能够较认真地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地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地提高。

二、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进入小学,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断层问题,家长配合做了许多工作。

第一、家长协助幼儿习惯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学校的教室,不通同于幼儿园的布置,小学教室的课本、黑板、桌椅等教学设施,可对孩子缺乏吸引力。因此,在开学初期,学校即组织家长集中培训,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了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小学和幼儿园的环境是不同的。

第二、家长协助孩子适应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学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课、完成作业。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和高年级学生一样的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一般一节或两节课的课堂教学。因此,家长养成了每天养成询问孩子学习内容的习惯,每天帮助学生学着梳理一天的学习内容,监督并培养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

第三、家长协助孩子适应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小学,老师的角色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的比幼儿园老师要相对减少,与学生个别接触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家长做到了经 常与老师沟通,然后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反馈给孩子,让孩子对老师尽快熟悉。

三、班级教师注重“幼小衔接”,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第一,教师加强了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联系分为三个层面:

1、加强了与幼儿园老师之间的联系,熟悉孩子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2、加强了一年级老师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在不同课堂上的反馈,总结孩子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3、注重不同教师与同一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让家长清楚孩子的长处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协助学校做好孩子的工作。

第二,加强了家长之间的联系。学校帮助家长互相认识,协助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育子经验,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第三,加强了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注意对学生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第四,利用家长问卷、家访、家长来校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取得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02、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两个部分的连接。衔接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和教学环境,衔接的目的是使幼儿适应小学环境的同时,其学习兴趣、方法、习惯和能力能够在幼儿园教育基础上有所转化、提升和发展。从幼儿到小学生,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可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意义重大。现将**幼儿园双语教育幼小衔接基本情况做以总结。

一、2014—2015年幼儿园双语教育幼小衔接基本情况

1.**幼儿园积极带领大班老师正确认识了解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异同,找准衔接关键,然后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有效接近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幼儿园第二学期,没有特殊原因,要求孩子必需每天背书包上幼儿园,有事情要向老师请假,不允许向小班一样,来去自由。教师要熟悉幼儿到小学生的过程,应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2.为幼儿入学做好心理准备。在这个方面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点:一是大班教师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受益的。二是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激发孩子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每次阅读前应提出要求:“看书时,要安安静静地一页一页轻轻翻看;看时把自己认为好看的内容过会介绍给大家;如果在看书时遇到不懂的可以轻声问老师和同伴;阅读完后记住把书放回原处。”三是要注意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创造能力等。

3.组织大班孩子参观小学,看大哥哥、大姐姐们如何上课。孩子们非常兴奋,抚摩操场上的篮球架、在跑道上飞奔,体验着在幼儿园没有的东西。通过观摩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了小学基本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模式,使幼儿园老师们亲身感受到小学教师认真授课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4.进行大班家长幼小衔接的讲座活动。通过开展家长讲座,使家长们了解了小学教育教学情况,使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进一步增强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无缝隙对接”。

二、2015年6月双语幼儿园大班毕业生毕业人数,接受双语教育模式,升学去向基本情况。

1.**幼儿园2015年6月有3个大班毕业,有100名毕业的幼儿。其中少数民族幼儿有20名。

2.**幼儿园少数民族幼儿人数占全园幼儿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针对少数民族幼儿较多的特殊性,我们在双语教学方面加大力度,首先要求民族教师在园必须说普通话,创设师、幼人人讲普通话的环境,其次加强民族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对民族教师进行说课、书写教案培训,并形成民汉一对一结对子培训,使民族教师在运用汉语教学中得到进步,每学期我园都组织少数民族幼儿“双语”比赛活动,提高了少数民族幼儿表述能力、学习汉语的热情,营造浓厚的汉语学习气氛,促进了我园“双语”教学发展。

3.**幼儿园2015年6月调查大班毕业生上学去向。主要选择的学校有南林

(十二)小学,占毕业人数的70%,其次是雅典娜和实验小学,占总人数的20%。还有20%的幼儿选择其他小学。如:七小、十五小、南湖小学、二小、六小等。

三、双语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困难、问题、对策和有关的建议。

困难、问题及对策:

1.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 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2.“双向衔接”

儿童要为入学做好准备,学校也要为儿童做好准备。事实证明,双向衔接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必由之路。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与小学的双方配合与协作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更多的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如适当调整幼儿园大班后期的一日生活内容与时间,使幼儿身心状态和学习环境与学校生活的内容与节奏逐渐协调起来。衔接应是双向的。幼儿园教师与小学老师要多交流与沟通,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孩子的心理状况。在幼儿入小学初期,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语言和符号,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减少呆板式的上课,增加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方式。保持衔接工作的系统化、保证教育的连续性。我们需要幼儿园与小学相互开放,幼儿园活动与小学课堂的互动开放,参观小学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还可与小学生联欢,搞“大手拉小手”活动,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

3.教师观念要衔接

许多幼小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而提高教师的素质的关键则在于转变就有观念,提高教师对衔接意义的认识,加深广大教师对儿童过渡期特点的理解,从而使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地研究过渡期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特点及需要,有计划,由针对性的开展衔接工作。

4.要综合各方力量,做好衔接工作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与小学的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幼儿园还应该与家长社区互相配合,形成影响幼儿成长的教育合力。幼儿和小学阶段,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无论是儿童的生活起居,还是社会性行为,学习习惯,都受家长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因此,做好家长工作,转变家长观念,与幼儿园与小学共同配合搞好过渡期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问题需要幼儿园、小学帮助和正确指导加以解决。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活动、个别家访、家园联系册、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途径吸引家长配合幼儿园、小学做好衔接教育工作。幼儿园还应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协作,大力宣传做好衔接工作的重大意义。使全社会对此达成共识,共同配合,做好衔接工作。

03、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即将升入小学,从幼儿园到小学肯定会经历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因此为了让孩子更快的适应,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小学模拟课堂”教育内容。本学期就要结束,现将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一、幼小衔接内容:

1、调整活动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节,延长至35分钟/节,最后一个月延长至40分钟/节。让幼儿在上课时间上有个过渡,避免步入小学以后感觉一节课太长,坐不住现象。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大一班80%的幼儿能安静的上课,20%的幼儿上课精力不集中,坐不住,爱做小动作。大二班85%的幼儿基本能集中上课,15%的幼儿做小动作,精力不集中。

2、由原来的每天2节教育课,增加至每天3节教育课。每日第三节教育课主要进行幼小衔接的课程。

3、每天下午利用离园时间,适当给幼儿布置一点小任务,让幼儿学习整理书包。让幼儿养成任务意识,并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4、通过五分钟倾听训练,锻炼幼儿的注意力及认真倾听的习惯。

5、通过握笔操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准备。

6、利用自主管理活动,晨检管理员、午睡监督员、卫生检查员等锻炼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每个岗位每个幼儿轮流一遍,培养了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和规则意识。

7、每天安排一至两次眼保健操,让幼儿学会保护眼睛。

8、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步入小学前应做哪些准备,并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有效衔接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

1、幼儿的习惯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一边做事情一边讲话,纪律意识差。

2、部分幼儿的握笔姿势有欠缺,往往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很好,慢慢的就变了样,握笔姿势没有养成习惯。

3、安全意识差,大部分幼儿不清楚什么样的事情是有危险的,不懂得保护自己。

4、少数幼儿的任务意识差,教师在每日下午布置任务后,往往完不成,就让家长代替到幼儿园告诉老师,缺乏任务意识。

5、40分钟的上课时间,必须在老师的多次组织下进行,幼儿自己很难控制自己,易分神,爱做小动作。

6、不懂得爱护、保护自己的书本,会自己弄丢或弄坏。

7、自理能力差,出现问题没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到老师那告状,请老师帮忙。

8、课间少数幼儿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或活动,而是到处打闹,没有安全意识。

9、合作能力差,会出现争执。

三、需要注意的方面:

1、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自主管理时,不能放手交给幼儿,而是教师做主导,幼儿为辅,因此没能很好的锻炼幼儿。

2、幼儿的握笔姿势掌握差,教师只是在做握笔操的时候,随时指导幼儿的姿势,而在幼儿运用笔的时候,往往缺乏指导。部分幼儿在家家长经常让幼儿写字,而不注意握笔姿势,幼儿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很难更改。

3、缺乏纪律的培养,老师往往在幼儿出现问题后,告诉幼儿应怎样做,而没有在之情就强调好纪律,予以适当的奖励或惩罚。没有养成很好的纪律意识。

4、教师上课缺乏一定的技巧。

5、安全教育质量差,老师一般只告诉幼儿应怎样做,幼儿没有真实的体会,没有很好的安全意识。

6、老师代替幼儿太多,没有给幼儿提供过多的自己处理事情的机会。

04、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学生即将升入二年级之际,校领导和一年级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 “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生具有了“任务意识”。

学生学会了记作业,也能够完成家长分配给的一两项家务劳动,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能够完 成老师分配的任务,例如擦黑板、收发作业等。

2、学生建立了时间观念。

做事磨蹭、做作业时间长是很多一年级学生的通病。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让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先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家长也形成了监督孩子抓紧时间完成任务的意识。

3、学生学会了认识新朋友,与同学和睦相处。

教师教会了孩子“主动出击”,结识新伙伴,并且能够与同伴和睦共处。

4、学生学会了自己解决与伙伴间的冲突。

老师和家长携手,引导孩子学会与同伴交流的技巧。例如;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去别的小朋友家玩,给孩子创造更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接触的机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老师、家长不充当调解员,鼓励他们自己解决。

5、家长和学生都明白了如何认真对待英语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教育大纲中,英语学习反而大于数学。英语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母语环境的语言,老师、家长给孩子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多接触英语环境,让孩子感觉英语是好学的。比如,每天让家长监督孩子听录音、练口语15分钟,教师每天通过家长签字检查练习情况。

6、学校引导家长认识孩子的进步和发展方向。

开学末召开一年级家长会,传达了两个精神。第一个精神,让家长明白本学期孩子取得的进步。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提高了,竞争意识加强了,学业水平提高了,视野开阔了。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自理能力。第二个精神,假期应该继续努力,巩固教育成果,让孩子顺利过渡到二年级。比如有意注意的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因而家长根据本学期孩子的特点,协助教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家长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当前的发展状况,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

二、不足及努力方向:

1、个别学生良好习惯未形成,教师要做好个案跟踪,因材施教。

2、个别家长的教子观念要进一步改变,要与家长加强沟通,说明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的任务。

05、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

幼小衔接是教育界一直关心和讨论的话题,由于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孩子身心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孩子对入学的态度、情感、响应与适应计算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为了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劳动,我班召开了“幼小衔接家长会,大班数学教案。”以期通过家园互动顺利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张文静。

本次家长会,开展得非常获胜,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家长非常支持我们的劳动,看着大班科学活动《摩擦力》说课稿。学会家长会。平时没有时间的爸爸妈妈们,幼儿智力游戏。都来插足本次家长会了。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他们听得非常认真,相比看衔接。还不时做着记录,幼儿智力游戏。这真让我感到特别欣慰。幼儿智力游戏。

现将本次家长会的情况总结如下:其实幼儿智力游戏。

一、转变家长观念,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

通过本次家长会,文静。我们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了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事实上幼小。这是幼小衔接教育获胜的首要保证。对于大班音乐教案。

为家长分析表现衔接“陡坡”的原因。听说大班数学教案。

比较分析了幼儿园与学校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以及因家庭教育的误区形成的衔接“陡坡”使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和着眼点。张文。

二、创新教育道路,张文静。做好社会适应性计算。学会大班科学教案。

本着进步认识,大班音乐教案。磨练意志,总结。发展本事这一原则,大班科学教案。注重家园配合,一日活动的渗透和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其实。在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的同时,其实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创设大量行为实施机会,大班科学教案。创设教育道路来教导和促进幼儿社会性适应由知到行的转化,听说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从而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本事。

三、拓展互动渠道,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1、教导幼儿学会自己记作业,家长检查记作业本,并指导孩子完成作业,养成一种会记作业,会造作业的习惯。

2、亲子阅读。

为进步幼儿的阅读本事,我们提示家长每天抽出20分钟与孩子一起大声读书。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为了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后能整理自己的物品,我们提示家长在家时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本次家长会非常获胜,教导家长制止走入“幼小衔接教育”的误区,为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做好计算。同时,我们家园配合,培养幼儿各方面习惯及本事。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顺利而欢愉地进入小学学习。

篇2: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总结

通过对我园毕业幼儿的跟踪调查发现,在进入小学后,知识储备并不是给孩子学习成绩带来积极影响的第一要素。从长远来看,学习兴趣、对知识的好奇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现代心理学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关键期,一旦错过关键期,则某些心理品质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5岁-7岁是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关键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环境的巨大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心理适应、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期,须加倍注意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养成。本学期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上学期学习任务之际,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个人专题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培养幼儿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品质。

良好的学习品质首先要热爱学习,善于思考。一般来讲,热爱学习指的是,既能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又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是,对于5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是比较困难的。作为老师,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来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如开学初,园内为各班配备许多新玩具,由于是新买的需组装和拆卸,孩子们都围过来热情的想帮忙可又不会组装,我及时向孩子推荐说明书,并一字一句念给他们听。孩子和我一起,一步步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做,最终完成了一个个新玩具的组装。这时,我告诉他们,在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汉字,认识了汉字就能像老师这样看懂说明书了。孩子们立即对识字表现出巨大的兴趣。把握每一个日常的瞬间,进行教育渗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孩子心中的求知欲激发出来,为孩子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后,我们即可顺势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孩子会接触并掌握大量的词汇,其理解、分析能力也会逐步提高。所以,建议家长每天抽出半小时,陪孩子读一些他们喜欢的小故事,进一步激发孩子对阅读的热情和对书籍的喜爱之情。

善于思考,也就是在学习中善于动脑筋,多想。俗话说:“吃饭要细嚼慢咽,学习要深钻细究”。日常教学中,不乏这样的例子,老师讲完故事后,提问问题,善于思考的孩子很快就能回答上来,有的还能从无疑处生疑。而有的孩子却支支吾吾不会作答,或者是答非所问。可见善于思考的重要。思考不但能促进理解,而且能增强记忆,善于说从小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品质对以后的学习上大有益处的。

二、幼儿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

倾听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大班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幼儿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对幼儿做出倾听的要求:

1、认真听老师讲,不插话,回答问题要举手。

2、认真听同伴回答,边听边想,他回答的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如果自己回答,该怎么说好。做到边听边思考。

其次,孩子毕竟处于学龄前,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设计及其幼儿听的兴趣。并利用激励性语言促进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如“----小朋友真会听!”“认真听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三、培养幼儿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会为幼儿安排好所有的活动时间,而小学教师与幼儿教师有不同的工作特点——他们并不会时时刻刻陪伴着学生。因此,小学生需要学会独立安排时间,知道什么时间该学,什么时间该玩。在幼小衔接期,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支配时间的能力。例如,刚接触我们班的孩子时,我发现他们没有什么时间观念。

孩子在接到同一个任务时,有的能够很快完成,而有的东磨西蹭迟迟不能完成。针对这一问题,我教孩子根据时钟来安排活动,长针指着12的时候,我们开始上课;当长针转到6的时候,我们下课。对于幼儿独立完成的任务,我们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我会告诉他们,时钟的长针指到某个数字时必须结束任务。同时,我和幼儿还一起制定了时间规则,喝水、上厕所必须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进行,不可以耽误学习本领的时间。现在,我们班的孩子不仅能够认表,还初步具备了时间观念,也不会再边做任务边玩了。下一步,我会给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来安排时间,比如每天预留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要在哪个区域内活动。

我会引导他们进行一些不需要教师参加的小游戏,鼓励幼儿自己制定规则。这样,进入小学后,孩子一定能更快、更好地适应。

最后,正确的坐姿、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能力、爱惜书本的态度,对初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也十分重要。整洁、有条理,不仅是一个人的纪律性和内在修养的表现,还是安排好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试想,如果某个孩子经常急需寻找没有及时整理好的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那么他多半会变得情绪急躁,以致影响到学习时的状态。

通过实践和探索,让我领悟到,只有立足于正确的教育观念,将幼儿的终生学习、后续发展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实际上,良好的学习品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如在课堂上听、思、说三者是相辅相成一样,只有认真听了,加以积极思考,才能更好地说。习惯的形成需要日积月累,而学习品质的养成更是如此。作为老师、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从日常的点点滴滴抓起,给孩子以启发、鼓励、帮助。假以时日,一定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孩子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并且让孩子终生受益。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重要得多。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2

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即将升入小学,从幼儿园到小学肯定会经历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因此为了让孩子更快的适应,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小学模拟课堂”教育内容。本学期就要结束,现将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一、幼小衔接内容:

1、调整活动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节,延长至35分钟/节,最后一个月延长至40分钟/节。让幼儿在上课时间上有个过渡,避免步入小学以后感觉一节课太长,坐不住现象。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大一班80%的幼儿能安静的上课,20%的幼儿上课精力不集中,坐不住,爱做小动作。大二班85%的幼儿基本能集中上课,15%的幼儿做小动作,精力不集中。

2、由原来的每天2节教育课,增加至每天3节教育课。每日第三节教育课主要进行幼小衔接的课程。

3、每天下午利用离园时间,适当给幼儿布置一点小任务,让幼儿学习整理书包。让幼儿养成任务意识,并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4、通过五分钟倾听训练,锻炼幼儿的注意力及认真倾听的习惯。

5、通过握笔操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准备。

6、利用自主管理活动,晨检管理员、午睡监督员、卫生检查员等锻炼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每个岗位每个幼儿轮流一遍,培养了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和规则意识。

7、每天安排一至两次眼保健操,让幼儿学会保护眼睛。

8、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步入小学前应做哪些准备,并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有效衔接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

1、幼儿的习惯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一边做事情一边讲话,纪律意识差。

2、部分幼儿的握笔姿势有欠缺,往往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很好,慢慢的就变了样,握笔姿势没有养成习惯。

3、安全意识差,大部分幼儿不清楚什么样的事情是有危险的,不懂得保护自己。

4、少数幼儿的任务意识差,教师在每日下午布置任务后,往往完不成,就让家长代替到幼儿园告诉老师,缺乏任务意识。

5、40分钟的上课时间,必须在老师的多次组织下进行,幼儿自己很难控制自己,易分神,爱做小动作。

6、不懂得爱护、保护自己的书本,会自己弄丢或弄坏。

7、自理能力差,出现问题没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到老师那告状,请老师帮忙。

8、课间少数幼儿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或活动,而是到处打闹,没有安全意识。

9、合作能力差,会出现争执。

三、需要注意的方面:

1、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自主管理时,不能放手交给幼儿,而是教师做主导,幼儿为辅,因此没能很好的锻炼幼儿。

2、幼儿的握笔姿势掌握差,教师只是在做握笔操的时候,随时指导幼儿的姿势,而在幼儿运用笔的时候,往往缺乏指导。部分幼儿在家家长经常让幼儿写字,而不注意握笔姿势,幼儿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很难更改。

3、缺乏纪律的培养,老师往往在幼儿出现问题后,告诉幼儿应怎样做,而没有在之情就强调好纪律,予以适当的奖励或惩罚。没有养成很好的纪律意识。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3

一、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

1、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密切配合,发挥班级幼儿的美术特长,每一次的环境布置都邀请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在“春天的秘密”、“我们要上小学了”、的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出了班级幼儿集体的智慧。

4、本学期,班级幼儿参与了班级种植自然角的建立,我们结合主题在种植园地里面种了许多的植物,幼儿学习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

5、学期初,我们提出将“快速阅读”运用到教学中,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发现,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6、本学期,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了园里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都获得家长以及园领导、同事们的好评。

二、引进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机制,鼓励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本学期,我们采取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多发挥家长作用,及时让家长们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在园情况,具体做法为: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3、做好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的各项活动,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家长与教师间建构起了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三、卫生保健尽量做到家长满意

1、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本学期,班级无一例传染病,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

3、保育教师和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保育教师与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引导几

个挑食、食欲差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学期,我们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快。

四、班级成员配合默契,自我成长初现

本学期,班级教师在工作中遵循“一切为了班级”“班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针对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班会,教师间经常沟通、交流,做到了互相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

总之,在来年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向先进班级学习,争取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4

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幼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认识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认识它们的连续性;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绝不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具体知识的多少,而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这既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幼小衔接的焦点。

二、开展教育活动,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适当改变太多儿童化的教师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评)接触应成为主体。

(3)鼓励幼儿多与同学、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4、讲究教育的相互渗透,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当性。

(1)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活动,不“拔苗助长”。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

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等。

(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在下学期后半段将幼儿的座位改成小学的上课座位形式。

(5)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及握笔姿势。

(6)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

(7)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

(8)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各班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4、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5、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6、积极参加幼儿毕业典礼。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

2、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请小学教师介绍小学生活。

篇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幼小衔接,习惯养成,生活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安全意识教育

力安全意识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每个家庭都特别重视自己孩子的发展,孩子就是家庭的希望,对孩子的教育家长都费尽了心思。“万丈高楼平地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困扰着每个家长,部分家长在孩子上了小学以后,觉得孩子学习跟不上,各种习惯没养成。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呢?我觉得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很有必要。

一、转变家长的思想,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效工作

一些家长忽视幼儿园教育,重视小学初中教育,常认为幼儿园就是孩子的乐园,只要孩子玩得高兴就万事大吉,对老师的一些要求视而不见。其实这样是错的,因为幼儿期正是孩子各种习惯养成的阶段,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成功一半。比如孩子养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就能听清别人说了什么,要我做什么,怎么做,孩子会记得很牢,完成的速度也比较快。在小学阶段就能认真地听老师讲课,接收各种信息,对学到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较快。孩子的很多习惯都要在幼儿园里进行培养,没有好的习惯,不论做什么都是事倍功半。幼儿园虽然是孩子的乐园,但不是简单的玩,老师会在玩的过程中教给小朋友很多做人的道理,不知不觉地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就拿最简单的做游戏来说,游戏是有规则的,让小朋友遵守规则,不违反规则,全班齐心合力,团结就是胜利。所以家长要重视自己孩子的学前教育,各种习惯要从上幼儿园开始慢慢养成,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有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几年时间的培养。

二、幼儿园的教育要有层次,呈现阶梯状

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生活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都与小学有着很大的差异,幼儿园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与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形成和谐、亲密的气氛。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教室里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以便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针对这种差别较大的特点,幼儿教育应呈现阶梯状,慢慢地让幼想、迸发智慧。比如,在一次午休时间里,我发现有一张同桌的两位小男孩没有睡觉,他俩分别用几根小塑料棒一会儿互相摩擦着,一会儿在课桌上摩擦敲打着,一会儿划着自己的头发,一会儿又划着眼前的纸质书本,正玩得津津有味,笔者走过去,问他们为什么不睡觉而在玩着小塑料棒子,他们告诉我学着前两天另一位老师讲的那样,正在做“摩擦起电”的科学小实验,我就问玩了这么长时间有什么发现没有,他们很激动地告诉我:老师,不知道为什么,小塑料棒子与有的东西摩擦后就能把眼前的碎纸屑吸起来,但与有的东西摩擦后却不能儿有一个心理上的过渡。在教育内容上要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设计。随着幼儿的成长,要增加难度,慢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大班的时候老师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一些事情,各种习惯的要求都要较严格一些,不能小学化,但要接近小学化。要适当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加看图书、手工等安静活动,尽量减少游戏、读写等直观方法,多进行口头教学,如猜谜语、找错等,促使幼儿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过渡。这样孩子容易适应小学生活,没有焦虑感,也减轻家长的负担。

三、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是家园共育的一个话题,老师和家庭要联合起来才能做好,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同时要让幼儿树立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擦桌子、整理书包、自己穿衣服、自己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按时睡觉起床等。

四、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小中班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便孩子以后能达到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到了大班以后,要教会小朋友正确书写的姿势,了解一些书写的格式,学写简单的数字和文字,要求字迹清楚,格式正确。

五、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老师和家长要给孩子讲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在了解的基础上发展成孩子的能力。安全教育在生活中可以随时进行,在家长接送孩子的路上可以说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如红灯停、绿灯行、行人在右边等,让幼儿遵守交通安全,时间久了离开家长也能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让幼儿在知识与能力、心理等各方面都成熟起来,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

把它们吸起来。对于幼儿来说,有了如此的发现意识,难道不是令人惊喜的一种创新吗?

篇4:幼小衔接工作初探

关键词幼小衔接 学习适应性 社会适应性

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是成长的一次延伸,但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层面,儿童将面临学习适应性与社会适性两方面的困难,将会很难一下子适应过来,这一切给幼儿园大班教师出了一道题目:如何做好学前幼小衔接工作?

一、学习适应性的调整

1.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幼儿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形式的学习模式,在保持幼儿教育活动多样性、趣味性的同时,在幼儿园大班的教育活动中,更加注重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使教育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调整幼儿的活动习惯,增强幼儿学习的适应性。首先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表,缩短午睡时间。延长课时,将上课时间适当延长,与小学接近。设立幼小衔接专用教室,按照课堂教学的形式摆放课桌椅,组织幼儿进行学习,促进幼儿在入学前作好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持续性。同时,开展常规的行为习惯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如让大班幼儿每天背书包上园,书包内装上学习用具,教师给幼儿教授用具的使用方法、功用及整理书包的方法和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等。这样潜移默化地过渡,多数幼儿入小学后都能较好地适应。

二、社会适应性的调整

1.加强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幼儿进入小学后通常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强,对此,应从培养幼儿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作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幼儿心理学中讲到:“4~5岁的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让幼儿完成适当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教师不妨通过适当的作业、值日等工作让幼儿尝试做一些具体而又简单的工作,并采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对完成任务的幼儿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例如,我们根据幼儿园的活动内容,设计一些亲子作业,如母亲节让孩子向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件小制作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增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培养幼儿准确表达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孩子们就能清楚地向家长转达学校、班级的信息,并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培养幼儿大胆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心理学家卢格说过:“人类的心理,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培养幼儿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否很快地融入新集体,与新老师、新同学友好地相处,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大班老师要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培养孩子善良、诚实、守信、开朗、热情等良好的品质。另外,还要经常通过同年级的“班级联谊”以及不同年级的“大带小、大帮小”等活动,使孩子们大胆地与同伴交往。如在“大带小”活动中,班上幼儿与年幼伙伴交往,这下子,他们既是哥哥、姐姐,又是活动的领导人、小指挥者。在游戏活动中,他们既要关心年幼的小伙伴们,又要发挥领导才能,说服年幼的小伙伴服从自己、信任自己。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另外,还要要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在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从而有效地增强孩子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3.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大班的孩子大多向往小学的学习生活,愿意做一名小学生。但也有一些幼儿,由于种种原因会对上小学产生惧怕心理。对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不妨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启发孩子多动脑筋,不断探索新知。给孩子讲科学家小时候爱科学的故事,带领孩子做些有趣的小实验,培养他们爱科学、爱知识的品质及广泛的兴趣。当孩子渴望学习时,就可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另外,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参观和观摩活动。如参观小学的校园、观看小学升旗仪式、看小学生上课、与小学生联欢等活动。参观和观摩活动,幼儿始终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所接受的信息比书本上的图画、教师的讲解生动多了,孩子们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使他们对学做小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既满足了他们入学前的心理需求,又使他们得到了一次有意义的体验。上课时会有意识地使自己坐端正,学习的持久性和任务意识有所提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篇5: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活动在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拉开序幕。紧接着,孩子们观摩了一年级的教学课。从课前准备到师生互动,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们觉得新奇有趣,不少的孩子们还学起了小学生的模样。课后孩子们走近小学生,带着早已准备好的对小学生活的各种疑问与困惑,逐一采访哥哥姐姐,找寻答案,言语中充满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随后,由教导主任带领大家到各个教室进行参观。孩子们经过电脑房、走过书法室,在各个教室里了解到了小学的课程内容。孩子们感慨美术室美丽而多彩,感叹劳技室哥哥姐姐们的鬼斧神工,孩子们感受启新小学丰富的文化底蕴,脸上充满了对未来入学的期望。宽敞明亮的教室、琅琅的读书声、生动有趣的课堂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篇6: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2009—2010上学年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学习它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是课程的设置环境及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何很好地适应是首要的问题为此在幼小衔接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满足孩子个体需要增强学做小学生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 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进入小学学习的重要前提为此本学期我们首先请孩子每天背着书包来园学着整理自己的书包多次参观小学了解哥哥姐姐们的小学生活满足孩子想做小学生的愿望同时在平时活动中我们及时提醒孩子上课时坐的姿势要端正有事先举手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述积极思考大声的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做小动作逐渐帮助孩子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朝着良好学习习惯的轨道发展

二、加强学习兴趣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 1.关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加强幼儿的听、说能力例如:在一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听故事、儿歌、看图书等使幼儿喜爱文学作品同时引导孩子对这些文学作品大胆提出质疑激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不放弃任何可以帮助幼儿阅读的途径让孩子之间相互学习以互相带教的方法一起阅读增加阅读兴趣;提供可写本子让孩子学着书写以进一步引发幼儿对汉字和写字的兴趣

2.关于计算兴趣的培养平时利用生活中的可供资源吸引幼儿一起数数并练习编题和列计算题同时结合主题活动自编教材增加一定量的计算内容如:捡树叶、配菜、送鱼儿回家、小鸟的窝、破译电话号码等活动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孩子根据能力需要逐渐的对计算感兴趣使孩子为学所用

三、加强幼儿的社会性适应

对于幼儿而言必要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责任感和独立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们进入小学生活和以后的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因此在这些方面我们努力创设条件在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使幼儿能够自然地理解、接受如:运动中加强孩子的交往能力班级集体中加强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等每一环节有意识引导使我班孩子在只有这些能力的同时真的有了一份长大的感觉 总之通过一学期来对幼儿幼小衔接的培养为其能顺利的进入小学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相信通过以后的不断的努力和实践肯定会不断的完善

深圳市皇御苑幼儿园

国大班—吴建莲

上一篇:analyse和analyze的区别下一篇:国庆放假安全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