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政治部分解析

2024-05-08

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政治部分解析(通用6篇)

篇1: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政治部分解析

绝密★启封前

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 政治部分

第 Ⅰ 卷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老吴在年底对年初购买的投资产品进行了梳理:50元买入甲公司的股票已按54元卖出;乙公司股票价格仍为20元,按照每股1.2元进行了现金分红;丙公司股票价格也没变,按照每20股送一股进行了股票分红;某银行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为6%。上述投资产品中,年收益率最高的是 A.甲公司股票 B.乙公司股票 C.丙公司的股票 D.银行理财产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甲公司股票年收益率=(54-50)/50=8%。乙公司股票年收益率=1.2/20=6%。丙公司股票年收益率=1/20=5%,银行理财年收益率为6%。故投资收益最高的是甲公司,本题应选A。

13.2014年8月,某市政府清理出涉企权力5157项,废止了其中3301项,对停留的涉企权力向社会全部公开,并表示严肃查处涉企审批、收费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这一做法的预期效果是 ①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更有效率 ②“看得见的手”受到有力的制约

③市场机制能更好的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某市政府取消对政府涉企权力,表明“看得见的手”受到约束,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本题选C。①观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政府对企业监管权力受制约,不能任性,而非监管是否有效率;④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4.2015年5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按照存款保险制度规定,成员银行缴纳保费形成保险基金,当成员银行破产清算时,使用银行保险基金按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偿付。这一制度对银行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 ②增强银行信用,推动银行公平竞争 ③促进利率市场化,增加银行收益 ④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提高其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 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的相关知识。我国实行存款保险制度,把商业银行纳入商业保险,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也能增强银行信用,故选A。③④与题意无关。

15.在我国,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煤炭价格从2011年约850元/吨大幅度下降到2014年底约500元/吨,有人据此建议下降电力价格。能支持其建议的恰当理由是 A.电力产能过剩,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B.电力是生活必需品,低价有利于社会稳定 C.电力价格与其生产成本的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D.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品,而这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答案】C

第 1 页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或价值规律)的知识。煤炭价格下降导致火力发电成本下降,根据价值规律,价值决定价格,电力价格应与成本一致,C符合题意。

16.从2013年开始,某市在社区推动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相关社会组织代表等组成民情理事会。民情理事会通过协商讨论,促进诸如广场舞扰民、小区乱停车等难题的解决,得益于民情理事会 ①提供管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 ②完善了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

③发挥了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 ④明确了社区居民参加基层民主协商的义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层民主协商。小区的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在于民情理事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应该考虑民情理事会的优点:提供管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发挥了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A①③符合题意;②的说法不准确,民情理事会不属于基层自治组织;④在本题中没有体现。

17.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14年12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 ①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②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③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司法机关的相关知识。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有利于排除对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的干扰,保障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C符合题意入选。我国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④说法错误;①不符合题意。

18.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截止2014年9月,全区1787座寺庙实现了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和广播电视全覆盖,1735座寺庙通了路,1730座寺庙通了电,1662座寺庙通了水,1736座寺庙实现了通信覆盖。上述做法 ①表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②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的权利

③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等知识。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的做法,为发挥宗教积极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D入选。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题干中没有谈及到外国宗教势力对我国宗教事务的影响,故排除①。

19.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是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

第 2 页

看,这是因为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体现出文艺创作要坚持群众的观点和群众路线;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①④符合题意,本题选B。②观点错误,文艺发展应取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且理论范围属于辩证法;③观点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20.2015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和文化的传播。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收视率创新高,说明韩国民众对我国的高度关注,体现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符合题意。①中“新台阶”夸大了《超级中国》的地位,故不选。②错在“广泛认同”。

21.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解决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矛盾的特殊性、量变与质变)的知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我国经济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而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推动我国的解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③④与现实不符,因此本题选A。

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第 3 页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联系的客观性、意识的能动性)的知识。弹琴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所以,①正确。琴声具有人性化特点;琴声也离不开人的弹奏,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排除②;材料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③当选;④说法太绝对,排除。因此本题选B。

23.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A、B、C观点明显错误,用排除法。认识工具的发展会促进认识的发展,所以A错误;认识经验可能会阻碍也可能会促进认识的发展,所以B说法太绝对,排除;C说没有客观评价标准是错误的;材料所体现的正是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发展的影响,当选,所以答案是D。

第 Ⅱ 卷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材料二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12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14分)

【答案】(1)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3分)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3分)规范政府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3分)保护纳税人权益。(3分)

(2)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能吸纳大量就业,促进经济发展(;4分)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税负较重,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4分)税收优惠可降低小微企业负担,有利于其生存与发展;(3分)引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分)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企业地位和作用、税收等相关知识。本题第一问,该题的关键词是“税收法定原则”,强调依法治国,联系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的知识,可从依法治国、对立法、政府、个人的意义等角度分析,答案构成为理论+材料+意义。第二问,可从小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税收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角度考虑。

39.(2 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第 4 页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 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 分)

(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

【答案】(1)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分)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分)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3分)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支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分)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3分)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3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2分)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丰富和发展。(3分)

(3)答案示例: 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生化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抵赖而改变。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帝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能动作用、民族精神、国家公祭日的设立的意义等。本题以抗战七十年为背景,第一问,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角度考虑,重视结合材料分析。第二问,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应详细的分析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第三问,掌握例证法,运用历史铁证,指出否认侵华历史言行的巨大危害,同时结合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渗透哲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加以分析。

第 5 页

篇2: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政治部分解析

新课标卷3文综历史试题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 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王运动的高涨

31.1980年与1975年想不,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面糊哈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天草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33.19世纪60年代,总长度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采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采用最普遍的轨距四4.9英尺,部分地区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 B.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利。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定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分)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材料

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 ——摘编自《严复集》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10分)47.【历史——选秀3: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15分)材料

1981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7分)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11分)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3文综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24.【答案】D25.【答案】B26.【答案】C27.【答案】A28.【答案】C29.【答案】D 30.【答案】D31.【答案】C32.【答案】C33.【答案】A34.【答案】D35.【答案】A 40.【答案】

(1)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维护社会稳定。中国的的社会救济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博得“仁政”美誉而实施。英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圈地运动出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出台。

救济方式:相同点:都有政府力量参与,起到主导作用;都关注的是社会弱势群体;救济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都有法律保障。

不同点:中国救济办法比较单一笼统,涉及的人群比较狭小,强调刑罚的惩戒;英国的救济划分详细,涉及的人群比较广泛,出台了专门的法律。

(2)发展:从产生原因看:战后国家动荡与社会主义竞争是直接诱因,减少贫富差距;涉及内容更广泛,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领域;1948年艾德礼首先宣布建成社会福利国家制度;从发展过程看,经历了兴起、日渐完备、1973年经危受挫、1980年缩小规模。41.【答案】

信息:1898年秦皇岛、三都澳、岳州开放,标志着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开始。

说明:这些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有本质的不同,即权自我操。清政府自行开放形势扼要之区,商贾荟萃之地。原因是近代重商思想发展的结果;以自开抵制约开,挽回利权;解决财政困难。45.【答案】

(1)内容:改变拓跋珪时的做法,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尊崇“天子七庙”儒家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2)意义:改用汉族的庙号制度,加强了皇帝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46.【答案】

(1)认识:提倡主权在民,反对主权在君;国家人民的公产,君主官吏是人民的公仆;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水平。

(2)评价:在19世纪末,提倡开民智,直接动摇了君主论的基础,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在20世纪初,宣传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水平,使改革和革命两股思潮竞相赛跑,皇族内阁出台后,立宪派导向革命阵营,加速清朝灭亡;民国初年,他承认民智低下的事实,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默许,但并不认可袁世凯用帝制取代民国。严复是一个学贯中西、尊重国情、忧国忧民的爱国者。47.【答案】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难以维持;俄国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英、法、德等国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霸权主义的奠定;威尔逊个人思想的形成。

(2)原因: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并没有给予他全力支持,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共和党的挑拨导致公众舆论压力巨大;英、法操纵巴黎和会会议进程,猛烈反对美国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新创立的国际联盟也成为推行英、法两国政策的工具。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48.【答案】

(1)原因:受国外大学管理办法影响;国内大学校长独揽大权。

(2)特点: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做法,把西方大学管理方法引进中国;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让各位老师参与其中;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

篇3: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政治部分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卷地理试题的设计遵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测评理念和要求, 体现出对课标卷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

二、试题分析

(一)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综地理试题考点统计分析

1.考点分布统计

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地理图像类型多样, 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地理图像解决地理问题;试题中选取了大量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作为题目素材来构建试题情境。

2.试题统计分析

(1) 文多图少, 考查方式有所创新

自2015年以来, 新课标Ⅱ卷文字数量、专业术语和新概念使用量明显增加。2016年全卷共6图1表, 与往年图表阅读量基本持平, 选择题只出现两幅图形, 且均不是区域图, 而是示意图和剖面图, 与往年主要考查区域图相比变化较大。这一变化一方面体现出对学生文字分析能力的高要求, 另一方面体现出对学生心理地图构建能力的强化考查。

如选择题6—8题组: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 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 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 与坡度密切相关, 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

(A) 大气温度 (B) 降水量

(C) 积雪厚度 (D) 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 是因为该坡 () .

(A) 年降水最少 (B) 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 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

(A) 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此题组中长白山的位置与坡度海拔等信息没有以图的形式呈现, 考生应利用心中的区域图示结合地理原理和规律来完成此题。

(2) 强化时空, 考查特征有所变化

高考地理试题, 因为题量的原因, 不能全方位覆盖, 所以为抽样测试。2016年试题多从一个事物进行相关的横向和纵向的延伸拓展, 强化对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特征的考查。

如选择题9—11题组: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 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 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 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 其中, 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 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

(A) 1—3月 (B) 3—6月

(C) 6—9月 (D) 9—12月

10.水库竣工后, 水库下游河流 () .

(A) 径流量增大 (B) 河道淤积

(C) 流速加快 (D) 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

(A)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 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 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 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此题组从“河流”“生态”角度考查浙江东部河流在不同时间、不同河段的变化特征, 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自然地理原理知识要求较高。

(3) 注重生存, 考查落点简单明了

2016年试题的材料贴近现实生活、现实问题, 综合性不强,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试题区分明显, 避免考生出现逻辑思维混乱与答题方向模糊。

如37题: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 20世纪70年代开始, 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 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1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 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7分)

(2) 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9分)

(3) 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6分)

此题组的题干材料与设问紧紧围绕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可持续发展, 体现了尊重科学、贴近现实、注重生存环境的特点。

(4) 联系实际, 考查迁移能力提高

今年试卷减少了公认的“重点”———必修一、二内容, 注重对必修三内容的考查。如3、4、5题的产业转移以及36题罗讷河流域整治与开发, 考查角度来自于教材必修3中的内容, 即田纳西河流域的整治与开发。

如36题: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 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 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 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 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 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 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2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 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 (瑞士境内) 、北部支流 (索恩河) 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9分)

(2) 表3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 完成表3。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5分)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

(3) 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分)

(4) 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6分)

此题是田纳西河流域知识的再现, 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考查重点, 旨在强调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两题仅在河流特征上和河流具体整治方法上有细微差异。

(5) “一点四面”, 考查地理核心素养

2016年4月6日—7日, 全国普通高考命题工作会议强调: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 通过反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化视野。

如选择1、2题: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 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

(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 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

(A) 品牌更多, 环境更优

(B) 市场更广, 产品价格更低

(C) 产品更多, 效益更高

(D) 投入更少, 生产成本更低

此题组考查角度落在人地协调。

如选择题5和主观题36 (2) 蕴含一定的创新精神, 从多角度综合运用地理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 辨析不同观点, 从而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36 (3) (4) 设立国家管理公司和自然保护区的依法治国;37 (3) 体现科学途径和措施的核心价值;关注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 包括物质景观和精神层面的习俗, 如选修42题篁岭晒秋的传统文化。

总之, 本卷即体现了“一点四面”, 也重点突出了“人地和谐的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地理核心素养。

42.【游泳地理】

篁岭 (图3) 是美丽的山居村落, 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 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 翠绿的豆角, 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 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 赶上什么就晒什么, 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总之突出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卷重点突出了“人地和谐的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即地理核心素养。

(二) 2016年高考新课标I、Ⅱ、Ⅲ卷文综地理考点比较与201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地理试题考点对比分析

1.考查区域:图4 (中国政区) 和图5 (世界政区) 所示分布状况

(1) 从时间看图幅数量

启示:分析表5可知2012—2016年区域定位考查量稳中有降, 对学生的考查逐渐侧重灵活应用而非死记硬背, 符合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2) 从空间看区域分布:考查中国共有22处, 世界13处, 共计35处。

启示:一是对中国区域的考查多集中在东部沿海、西南和西北地区, 新课标Ⅱ卷在选择考查区域时不回避试卷适用地区, 区内位置比较靠近边缘;二是世界区域以中低纬度为主, 美洲和非洲较多, 亚洲主要在北亚, 欧洲和大洋洲各1处, 南极地区没有涉及。

(3) 从类型看区域分布:

选择题部分世界 (6处) 明显多于中国 (2处) ;主观题部分世界 (6处) 与中国 (8处) 相差无几, 只是2013年36、37两道主观题考查的是中国区域, 选修部分世界只有1处, 而考查中国区域的有13处, 远远多于对世界区域的考查。

启示:必修部分兼顾中国与世界, 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全球视野等方面, 通过对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念来考查地理核心素养。选修部分在中国的区域定位更多, 主要是注重和尊重个体个性选择, 注重家国情怀和工农业、生态、民生等热点。

2.考查的知识点

启示1: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重点考查主干知识。例如自然地理主要考查了大气和水文的知识内容;人文地理中重点考查了农业、工业, 这些内容都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地球运动类试题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只考查了2次, 2016年也没有进行考查, 说明这类学生理解非常困难的试题, 其地位已经弱化, 关注的程度在国家命题层面已经下降。

启示2:突出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特别是对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和保护措施、旅游资源价值与开发条件评价等考查占据较大比例。

启示3:考查必修三内容比例有所增大。如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一直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议题, 如何借鉴相关国家的经验成功进行产业升级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基于此, 2016年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三套试卷均考查了产业转移的相关内容。

3.关注命题方式

(1) 从综合题设问的行为动词来看

近五年试题中行为动词使用情况:较多的分别是“分析”“说明”“简述”分别为18、12、6次, 另外还有“指出”或“提出”分别使用了4次, 还涉及有“归纳”、“判断”“推断”“描述”“概括”等。2016年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三套试卷与上述情况相似, 如“分析”出现11次、“说明”出现8次、“解释”出现3次、“指出”出现3次, 另外还有“概括”“推测”“描述”等。

启示:日常教学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行为动词的各种设问进行训练和答题技巧的总结, 同时也要对“推断”“判断”“赞同与否”的开放、半开放性试题进行训练和总结, 形成“套路”。

(2) 常见的“宾语”出现频次统计

2012—2016年新课标II卷:最多的是“原因 (理由) ”类出现28次;其次是“措施 (对策、途径) ”出现9次;“特点”出现6次;还有“作用”“变化”“条件”“影响”“过程”“优势”等等, 以及“选出…相应位置”“推断…”“是否…说明理由”“判断…依据”“观点…论据”等。

2016年国家考试中心命制试卷:出现最多的是“原因”共13次, 其次是“条件”“措施 (途径) ”都是4次, “影响”“变化”各是2次, 以及“作用”“优势”“建议”等, 还有“是否赞同…表明态度说明理由”。

启示:根据试题设问中高频“宾语”的使用情况, 梳理答题思路, 精练强化。比如“原因”类, 要在不同时空尺度的视角下, 全面考虑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静态因素与动态因素、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从中筛选整理出完整要点供学生对比与反思。

三、2017年备考的几点关注

1. 关注频繁考查的区域 (如以美洲地区为例)

基于高考考查区域以特有的或特殊的地理事象组织情境材料。根据这样的思路, 以马拉开波湖为测试载体, 选取湖中储量丰富的石油资源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相关产业为主线, 组织图文素材, 编制探究问题的情境材料。

例:马拉开波湖 (如图6所示) 有世界“石油湖”之称, 年产原油7 000万吨。马拉开波市原为出口农牧产品的小型港口;半个多世纪前, 人们开始拓宽挖深该地连接外海的水道, 以便大型油轮驶入, 装载原油出口。经过长期开采, 湖中油田逐渐枯竭。20世纪90年代, 中国与当地政府合作, 开始在此投资开采石油。近年来, 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 当地经济遭受重挫, 粮食等物资出现短缺。

(1) 评价马拉开波市建设委内瑞拉大型石化工业中心的条件。

(2) 面对石油资源逐渐枯竭, 提出马拉开波湖区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

(3) 分析20世纪90年代马拉开波湖区吸引中国投资开采石油的条件。

(4) 对于马拉开波湖的区域开发, 有人主张在此继续发展石化工业, 也有人提出应转向发展渔业。请选择你支持的观点, 并说明理由。

设置3~4个系列探究问题涵盖区域自然与人文要素, 体现综合思维。设问角度应力求将区域地理问题的综合性和主题性加以整合, 强化应用类的考查, 落脚点放在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上, 整体—动态—综合性思维是一个链条, 如 (1) (3)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这是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考查的核心理念, 如 (2) ;开放性问题考查, 特别要注重图表信息和探究思路在不断变化, 即有半开放, 又有限定性开放, 又有完全开放, 如 (4) 。

2. 关注生活新热点

要关注社会与现实, 关注时代性。例如2016年关注的一些内容, 习近平出访各国的伟大成果, 如中非合作和中欧合作。在2015年的高考命题上体现的就特别明显, 考查了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非洲的尼日利亚, 因为我们与尼日利亚建立了高铁合同;2016年是中欧合作中的法国;那么2017年我们还应继续关注这些时政新热点。我认为与“一带一路”相关联的国家和地理事物是重点, 如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我国作为代表部分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制造大国并迈向制造强国, 发达国家经济不断金融化和高科技化, 而制造业出现空心化等。全球产业转移, 一带一路的突出特征是我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 即产业向外转移, 那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国家或地区才能经济发展上去。所以要结合产业变革、转移的具体案例, 考查工业发展的影响、我国的应对措施、区位条件的变化等跨国交通运输走廊, “高铁‘中欧班列’ (渝新欧) 、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及人工运河的区位条件分析, 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等等。如城市方面的“城市新区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撤县设市的成因分析、城市内涝成因、防治措施及交通拥堵的解决措施等”;如工业方面互联网+、工业4.0提出的成因分析、影响探究;如商业方面的“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新商业对传统商业的影响及物流仓储等区位条件的分析等”;长效热点是农业、能源和环境问题。

3. 关注地理核心素养, 加强学科核心育人价值认识

在我国当前的地理课堂上, 与地理核心育人价值相悖的陈旧教育理念, 陈旧的教学与评价方式依然大量存在。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背诵知识, 记忆背诵应考答题模版, 盲目引入扩展大学地理知识、拔高加深教学内容, 为原来的“满堂灌”“题海战术”加上“导学案”“微课”“合作探究”的包装,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在地理课堂依然屡见不鲜。地理教育理念、理论、方法与经验都应放到“地理学科核心育人价值”的天平上去仔细衡量, 所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理念应运而生, 地理核心素养是今年的地理热词。在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构成的核心素养中, 前三者在历年的高考中已经得到很好的落实, 而地理实践力应是教师们在2017年备考中关注的地方。高考中如何考查地理实践力, 国家考试中心张亚南给出一些建议:命制试题时, 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可以通过模拟试题情境实现。

模拟是一个很有效的命题考查方式。如下例题:

图7分别记录了王工程师连续两个工作日的空间活动。据图7分析, 王工程师

(1) 第一天早上步行上班;

(2) 第二天早上乘地铁上班;

(3) 每天中午均外出就餐;

(4) 第二天在家停留时间比第一天长;

(5) 第一天经历了晚高峰交通拥堵.

【答案】C。

4. 关注“一点四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传统文化主要是考查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依法治国主要是树立宪法意识、法制意识;

创新精神要求根据具体问题, 独立思考、自主判断, 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

篇4: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政治部分解析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解析】该组试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农业景观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和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

1.D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减小,地表水蒸发量减小,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减少,气温变率增大;建设用地增多,地表粗糙度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

2.D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花卉、蔬菜需求量增大,且花基、菜基鱼塘比桑基、蔗基鱼塘的单位面积产值高,所以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经济收入。

3.A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时—17时B.17时—18时

C.18時—19时D.19时—20时

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

【解析】该组试题主要通过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考查强沙尘暴经过的时间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气温、水平气压梯度、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大气逆辐射的变化及影响天气变化的系统——冷锋。

4.C强沙尘暴是快行冷锋造成的。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快速入侵,挤压抬升暖气团,使气温迅速下降,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读图1可知18时—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为剧烈,据此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18时—19时。

5.B强沙尘暴是冷锋系统造成的。当强沙尘暴经过时,锋面两侧冷、暖气团之间的气温和气压差异较大,并伴随天气转阴。加之沙尘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

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2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6~8题。

6.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我国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技术水平D.增加当地就业

7.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A.美国B.日本C.澳大利亚D.法国

8.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A.8:00—9:00B.11:00—12:00

C.14:00—15:00D.17:00—18:00

【解析】该组试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选择的目的、两国之间的距离、时区的确定、区时的计算及空间定位能力。可利用经纬网、海陆位置、海域形状、国界、洲界等判断该国为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

6.B由题干中文字材料“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可以看出,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国际市场,增加经济收入。

7.D考虑运输成本,实际上就是考虑渔业产品的运输距离。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四国中距M国(摩洛哥)最近的是法国,所以在以上四个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法国。

8.A读图2可知,摩洛哥国土大部分位于0°经线与10°W之间,其首都拉巴特位于中时区,该国是以中时区的区时作为该国的法定时间。所以该国的法定时间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差为8小时。东八区位于中时区以东(北京时间比中时区早8个小时),当地时间为8:00—9:00时,北京时间为16:00—17:00;当地时间为11:00—12:00时,北京时间为19:00—20:00;当地时间为14:00—15:00时,北京时间为22:00—23:00;当地时间为17:00—18:00时,北京时间为次日1:00—2:00。故只有当地时间为8:00—9:00时(北京时间为16:00—17:00),位于M国的中资企业和设在国内的总部都在上班期间。

圣劳伦斯河(图3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3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9~11题。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

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9.C从图3b中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看,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是从12月到次年3月,故蒙特利尔河段结冰期为4个月。

10.B从图3a中的水电站位置看,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有一水电站,说明该河段落差大,流速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

11.C凌汛是指由于下游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水流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加深河道,不能增强河流泄冰能力;绿化河堤反而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不利于浮冰的运动;分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增强河流泄冰能力,以减少凌汛的发生。

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图4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6分)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6分)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6分)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4分)

【解析】该题用到了“归纳”、“指出”、“简述”三种行为动词,首先要明确每种行为动词的具体要求和答题技巧。该题主要考查图文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第(1)题,可从图4中铁路线的多少(密度)和走向分析现有铁路路网特点:总体上铁路自东北向西南连接了内地和沿海港口。由于尼日利亚主要出口的是初级产品,故其主要作用是将内地的初级产品运到港口出口,将进口的工业制成品运到内地。

第(2)题,可从图4中拟建沿海铁路与其他铁路的位置关系、走向分析其布局特点。

第(3)题,从图4中拟建沿海铁路的位置看,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在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下,高温多雨。因此,为保障我国施工人员的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有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第(4)题,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是指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直接联系的工业企业。

【参考答案】(1)路网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2分)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2分)

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2分)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3分)连接东、西两条铁路,构成铁路网。(3分)

(3)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3分)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3分)(答对1项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本问满分不得超过3分)

(4)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4分)(答对1项得1分。答对4项即可得4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4分)

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6分)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6分)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

【解析】该题用到了“判断”、“简述”、“指出”、“分析”、“提出”五种行为动词,要在明确每种行为动词的具体要求和答题技巧的前提下从图文材料中提炼信息,仔细分析,用地理术语科学、规范地组织文字作答。

第(1)题,由图5可知,黄河在该河段大致自西向东流,总排干渠位于总干渠以北,大多灌渠为西南—东北走向,而且是自流灌溉,即在灌渠中河水自西南向东北流,由此可以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为西南高、东北低。

第(2)题,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灌渠泥沙淤积问题,因为河套平原地形平坦,水流缓慢,黄河含沙量大,泥沙容易淤积,造成灌渠水流不畅。

第(3)题,由于农田灌溉退水经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农药随灌溉水流流入乌梁素海;当地工业废水和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乌梁素海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湖水循环量小,污染物在湖中容易积累,加剧了污染。

第(4)题,主要措施有: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工业废水和居民污水要经治理达标排放;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等。

【参考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3分)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3分)

(2)问题:泥沙淤积。(2分)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變缓,泥沙易沉积。(4分)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随之进入湖内并逐渐积累,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废水和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3分)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3分)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答出其中1项得2分,答出其中3项即可得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6分。)

42.(10分)旅游地理

九黃机场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图6),距九寨沟和黄龙景区分别为88千米和43千米,目前已开通成都、重庆、西安、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地至九黄机场的多条航线。近年来,九黄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维持在170万人次,远超设计能力。

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去九寨沟、黄龙旅游的游客多数乘飞机抵达的原因。

【解析】可从目前九寨沟、黄龙景区的位置、交通现状、距东部客源市场的距离、东部居民的支付能力等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去九寨沟、黄龙旅游的游客多数乘飞机抵达的原因:九寨沟和黄龙景区位于四川省西部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公路、铁路建设难度大,陆路交通运输线路少,通达度差,耗时长;其距东部地区较远,乘飞机速度快,耗时短;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支付能力强。

【参考答案】九寨沟、黄龙景区地处偏远,陆路交通可达性差,耗时长;(3分)东部地区(主要客源地)经济较发达,居民收入高,支付能力强;(4分);与九寨沟、黄龙景区相距较远,乘飞机可节省路途时间,增加有效的旅游时间。(3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7,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可从影响洪灾的主要自然因素:地形、降水特征、来水(汇水)特征、排泄能力等方面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由图7可以看出,M市位于我国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多暴雨,来水量大,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夏秋季节还容易受到台风带来强降雨的影响。

【参考答案】M市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3分)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4分)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3分)

44.(10分)环境保护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因土层薄、地形崎岖、降水多,加之随着人口增加,过渡樵采、过渡农垦、过度放牧等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现象严重。试题要求从“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当地政府”的角度简述具体措施,也就是考生要站在当地政府的角度,并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从保护和恢复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采取经济补贴、宣传教育、客土移植等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乱土层,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采取经济补贴: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到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到当地环境保护和治理当中。

客土移植:将土壤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篇5: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政治部分解析

文综历史试题

2018.6.8

一、选择题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汤灭夏建商

【解析】由材料“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乃去其三面”、“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这种网开一面的仁爱之心赢得诸侯拥护,最终灭夏建商,故A项正确;夏商时期已形成奴隶制生产方式,奴隶集体耕作,土地轮流休耕,且材料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故B项错误;由材料“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商汤认为四面设网捕猎鸟兽的方式过于残忍而非保护环境,故C项错误;夏商更替的主因在于社会矛盾的激化而非资源争夺,故D项错误。【答案】A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汉代土地兼并与自耕农经济

【解析】重农抑商的政策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封建社会基本沿用这一政策,故A项错误;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剥削,因而影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税收情况而非农民的生产热情,故C项错误;由材料“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可知富商大贾操纵物价而非税收,故D项错误。【答案】B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考点】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明清昆曲的流行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昆曲的发展而非陆王心学,故A项错误;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官腔”、“宫廷”、“郡邑大夫”可知明清时期昆曲主要在达官贵族中流传,社会等级观念并没有弱化,故C项错误;由材料“官腔”、“雅乐”、“盛世元音”“郡邑大夫宴款......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可知昆曲为士大夫阶级的娱乐品,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D项正确。【答案】D 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由材料“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可知是中国希望借助西方势力而非日本借助西方列强,故A项错误;由材料“琉球国向中国进贡”、“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可知中国与琉球国为朝贡贸易,传统朝贡体系并没有解体,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地方督抚的外交建议而非干预朝廷的外交决策,故C项错误;由材料“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可知地方督抚希望借助国际公法解决日本干涉中国和琉球的事务,已经具有近代外交的观念,故D项正确。【答案】D 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解析】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目的就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由材料“1923年底”的时间信息可知,孙中山意在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并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读三民主义,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加强了革命的领导核心,故C项正确;孙中山终生致力于反封建革命斗争,且材料只是提及要借鉴俄国革命经验,并没有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故D项错误。【答案】C 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共抗日根据地建设与农民抗日热情的提高 【解析】由材料“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政治权利的提高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故A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且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农民的民主权利而非土地制度,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得以实现”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民主权利而非国民党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A 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图5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解析】1953年至1956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的任务,且材料只是提及建设社会主义,无法体现以工业化为中心,故A项错误;由材料“1956年”可知三大改造完成后,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由材料“奶奶的尺”、“阿姨的尺”可知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故B项正确;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从材料漫画中只是提及“奶奶”和“阿姨”的作用,无法体现城乡差别,故D项错误。【答案】B 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考点】罗马法——平民和贵族的斗争

【解析】题干提及平民与贵族斗争主要是体现为法律,要求在法律上与贵族平等,并不是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与题干共和国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可知长期斗争最终使得平民与贵族获得了平等的法律地位,故C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故D项错误。【答案】C 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图6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

【解析】由材料可知16至18世纪欧洲通过向美洲贩运大量的奴隶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黑奴贸易成为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故A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与表格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法国、荷兰、英国等西欧国家纷纷参与殖民争夺,而“日不落帝国”是18世纪后期的英国,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并不只是奴隶贸易,故C项错误;黑奴贸易是为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而不是因为开采白银的需要,故D项错误。【答案】A 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经济一体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

【解析】马歇尔计划1947年启动,1951年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可知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欧洲经济一体化推动欧洲农村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二战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福利制度并不断发展完善,材料强调的是欧洲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福利制度,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货币金融体系,与农村机械化没有直接关系,且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197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大豆种植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美国的大豆种植(3)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材料“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由材料“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得出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材料“《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由材料“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得出政府推动。第二小问作用,由材料“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得出是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由材料“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得出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由材料“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得出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由材料“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得出大豆为备荒物资。

(2)由材料“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由材料“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得出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由材料“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得出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由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得出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由材料“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得出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由材料“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得出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据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汉阳铁厂的建立);近现代中国企业的发展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提炼观点,如近代企业发展需要科学管理模式等;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如“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结合近现代企业发展的史实得出近现代企业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模式;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结合史实予以阐述,表述成文。【答案】略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分)

【考点】1977~1981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

【解析】(1)由材料“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得出“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由材料“1978年11月”、“1981年12月”时间信息得出改革开放;结合世界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得出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

(2)第一小问内容,由材料“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得出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由材料“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得出恢复、新建科研机构,由材料“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得出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由材料“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得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由材料“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得出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得出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由材料“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得出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答案】(1)背景:“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

(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过程中的主要活动。(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7分)

【考点】联合国的产生

【解析】(1)由材料“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得出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由材料“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得出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由材料“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得出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由材料“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得出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由材料“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得出签署《联合国宪章》。

(2)结合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得出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由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得出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由材料“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得出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

【答案】(1)活动: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原因: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7分)【考点】三娘子

【解析】(1)由材料“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得出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由材料“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得出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由材料“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得出个人能力与威望。

(2)由材料“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得出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材料“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得出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由材料“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沿边旷土皆得耕牧”得出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答案】(1)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篇6: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政治部分解析

12.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但市场没有相应扩大.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理协商会。上述做法

降。图5的①②⑤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①是政协积极创新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形式的表现 ②提供了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的有

效途径 ③保障了人民群众民主监督权利的实现 ④是提高政协委员提案质量的具体举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

置道德之星、科技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回答19~20题。

19.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A.①B.②C.③D.④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1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幸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A.下降0.83%B.下降0.76%C.上升0.83%D.上升0.76% 20.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14.2012年3月,中国某集团公司收购了4个在美国的风电场。美国政府于9月28日以安全为由签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发行政命令禁止该项目的收购。在多次申诉无效之后,该公司根据美国法律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诉讼。这一案例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A.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B.向投资国司法部门提起诉讼是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C.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商品出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21.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一。这片“树叶”能够释放

D.跨国并购是企业强强联合的主要表现形式 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15.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5.2万亿元,人均储蓄25548元,分别比2010年增佐证了

长16%和15.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根据上述事实可以推断出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意愿②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随GDP的增长而增长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井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比较狭窄、品种较少④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16.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22.2013年4月,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①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迸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7.2012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用水效率、入河湖排污总量的“三条红线”,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这些规定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①提高了政府水资源管理的决策效率②强化了地方政府水资源管理的职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③约束了地方政府水资源的权限④强化了水资源管理的政府责任 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氧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

1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该事例表明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一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加强与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顿导等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材料二 H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H剧团结合自身发展于2007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6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改制前后的对比如下表.

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14分)改制后,公司经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

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公司高效运转; 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0等239个西文亭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荚混杂的话吉.”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曲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支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文字母词

(I)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12分)

通过党的会议和决定,加强党的领导,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地位和奋斗目标,确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理由:其一,收录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其二,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佯坚持这一原则?(4分)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 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BAADCCBABCBD

上一篇:社会综合治理资料下一篇:市领导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