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岗位职责及要求

2024-05-10

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岗位职责及要求(共11篇)

篇1: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岗位职责及要求

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岗位职责及要求

一、N3级护士岗位职责及要求

(1)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各种护理操作流程及常用急救技术,能解决本专

科常规的护理问题。

(2)能够熟练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和常见专科护理工作

(3)按要求完成病情观察及护理文书记录

(4)参与急危重病人抢救配合,熟练使用各种急救器材及药品

(5)掌握院前急救及突发共同事件的处理及相关的法律常规

(6)能担任临床教学,完成临床带教工作

(7)学习专科理论,专科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每季度参加综合理论,操

作考核成绩合格≥85分

(8)完成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完成本职责范围的继续教育

(9)参加及主持护理查房及护理业务学习

二、N2级护士岗位职责及要求

(1)掌握基础护理理论及护理操作规程,熟悉专科护理技术及常用急救技术

(2)熟悉手术室抢救物品、药品的放置及管理

(3)能够按要求独立完成专科病情观察及护理文书记录

(4)掌握各种急救器材、监护仪器使用,参与急重病人抢救配合、学习重症监护技术及重大手术的护理配合(5)掌握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正确安全执行无菌技术规范

(6)继续强化25项基础操作,熟悉专科知识,专科技能的学习,每季度参加综合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合格≥85分

(7)每月按时参加科内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参与科内危重病人护理会诊和护理个案讨论

(8)能独立完成疑难手术的配合工作

(9)按时完成护士规范培训计划,每年完成本职称范围继续教育≥15分(≥90学时)

(10)每年参加一线值夜班≥120次

篇2: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岗位职责及要求

(1)掌握基础护理理论及护理操作规程,熟悉专科护理技术及常用急救技术

(2)熟悉手术室抢救物品、药品的放置及管理

(3)能够按要求独立完成专科病情观察及护理文书记录

(4)掌握各种急救器材、监护仪器使用,参与急重病人抢救配合、学习重症监护技术及重大手术的护理配合(5)掌握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正确安全执行无菌技术规范

(6)继续强化___项基础操作,熟悉专科知识,专科技能的学习,每季度参加综合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合格≥___分

(7)每月按时参加科内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参与科内危重病人护理会诊和护理个案讨论

(8)能独立完成疑难手术的配合工作

(9)按时完成护士规范培训计划,每年完成本职称范围继续教育≥___分(≥90学时)

(10)每年参加一线值夜班≥___次

N___级护士岗位职责及要求

(1)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各种护理操作流程及常用急救技术,能解决本专科常规的护理问题。

(2)能够熟练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和常见专科护理工作

(3)按要求完成病情观察及护理文书记录

(4)参与急危重病人抢救配合,熟练使用各种急救器材及药品

(5)掌握院前急救及突发共同事件的处理及相关的法律常规

(6)能担任临床教学,完成临床带教工作

(7)学习专科理论,专科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每季度参加综合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合格≥___分

(8)完成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完成本职责范围的继续教育

(9)参加及主持护理查房及护理业务学习

手术室护士

岗位职责:

1、在手术室护士长的领导下,担任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和日常事务等工作。

任职要求:

1、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篇3: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岗位职责及要求

1 层级管理模式的组建

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将人员结构分层为[2]:护士长、责任护士、执行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将工作职责分层。引入公平竞争机制, 优化“按职竞聘上岗”和分层使用, 构建层级管理模式。

2 护士的分层管理

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执行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责任护士实行竞争上岗, 护理部制订相应的岗位职责, 每季度对其进行审核1次 (见表1) 。

3 护理模式及岗位职责要求

3.1 实施岗位职责层级管理

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将人员结构分层级。各层级的任职资格、工作职责及内容, 根据职称、学历和专科知识及工作表现等进行合理分配, 其中责任护士采取竞选上岗方式选取。

3.2 责任护士岗位职责

具体职责:①在护士长指导下, 全面负责所管病人的评估, 制订护理计划, 检查指导辅助护士运用护理程序情况, 评价护理效果。②熟练掌握本组病人情况, 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措施, 并准确记录。③负责所管病人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④组织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⑤完成临床带教任务。⑥及时与本组医生联系, 反映病人病情及治疗护理情况;经常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改进服务措施。⑦休息时负责安排好本组辅助护士承担职责范围内的事务。

3.3 执行护士与辅助护士岗位职责

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责任护士休息时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指导护士助理进行生活护理。

3.4 助理护士岗位职责

在辅助护士指导下为病人提供悉心的生活照护。

4 结果

4.1 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将护理部质量检查小组对妇儿科5个住院病区各年度各项主要护理临床护理质量检查结果 (年平均分) 进行对比显示, 实施后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见表2) 。

4.2 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将2006年与2007年护理部质量检查小组对住院病人常规检查的各项满意率的年平均得分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实施后病人对多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见表3) 。

4.3 其他

层级管理实施岗位职责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 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 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 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2]。

5 讨论

护理管理在原有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3级管理体系基础上, 又形成了责任护士→执行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管理体系中实施岗位职责的应用, 完善了护理质量控制系统, 使病人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有落实、有效果。护士是分层级的, 并负责不同级别的工作职责内容, 量才使用、各尽所能[3]。试行这一新颖的护理模式后, 获得了明显的护理效果, 护理服务满意率达98.6%, 出现差错事故发生率为零。

通过合理制订各层级护理人员工作岗位职责和内容及建立各层级护理人员绩效考核评价, 有效实现了护理人员的分层次使用岗位职责管理, 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激活护理人员潜能, 促进护士自身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同时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病房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质量指标明显提升, 营造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提高了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护士层级管理在临床中实施岗位职责, 每组护理人员固定, 在一段时间内共同照顾一组病人, 负责提供病人从入院→住院→出院的护理、治疗及服务, 并需要经常与主管医生交流, 使各项治疗措施落实地更及时到位, 因此护士的工作受到病人及医生的好评, 病人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层级管理在临床中实施岗位职责, 既有利于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 又可达到护理人员的良性培养和管理作用, 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临床实施岗位职责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推行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 将护士进行分层使用岗位职责和分层管理, 通过护理部、科护士长考核, 将护理质量结果进行分析、反馈。[结果]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均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层级管理实施岗位职责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 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 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 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关键词:层级管理,岗位职责,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差错

参考文献

[1]肖柳红.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2) :55-56.

[2]黄惠根.德国护理行业的变革对我国护理事业的启示[J].中国医院管理, 2006, 26 (2) :39-40.

篇4: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岗位职责及要求

【关键词】 综合手术室;夜班;护士职责;管理对策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医院,拥有床位1500张,位于市中心,由于交通方便,各种车祸、煤矿工伤患者比较多,夜班最多手术达15 台,如何充分发挥夜班护士职责,积极配合处理各种手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质量和生命安全。笔者现谈一下2011年1月-2011年12月综合手术室夜班护士职责管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经合理安排夜班护士职责,夜班共做手术2190台,其中外请教授手术86台,遗留常规手术520台,急诊手术1584台,手术患者年龄出生后4小时-90岁,平均45岁,共发生I类不良事件4例,无Ⅱ类、Ⅲ类不良事件发生,经过积极协调处理、安全分析、及时防范,无一例护理纠纷发生。

2 依据实际夜间工作情况,规范夜班护士职责

2.1由主管护师担任组长,17:30分准时接班,接班后和临休息前、交班前巡查手术室门关、水电、各手术间净化机组运转情况及白班遗留工作、该班次遗留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补漏,如遇疑难问题及时上报。

2.218:00—19:00点负责消毒各个手术间1小时,次日晨7:30分负责当日常规打开手术间净化机组,注意备一个急诊手术间。

2.3负责夜间一切急诊手术、抢救工作的配合和病理标本的送检。

2.4夜间手术器械由上台护士推至预清洗室初洗后码整齐,将器械名称和签名填写在小卡片上。

2.5负责夜间临时工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2.6负责监督夜间入出手术室人员的行为规范。

2.7负责夜间急诊手术病人和次日常规手术接入候诊区病人的对接车转换和病情观察。

2.8根据夜间所用仪器、器械,结合次日常规手术所需,及时消毒灭菌和交接提醒,以免影响常规手术使用。

2.9保持信息栏动态变换准确,接到手术变动通知及时写在信息栏上并签名,同时通知相关人员如:临时工、管腔镜人员等以避免无用工作的延续。

2.10对值班室、会议室进行6S工作,保持卫生干净、台面整洁。

3管理对策

3.1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同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老虎是培养年轻护士,让年轻护士尽快成长起来【1】。夜班除了3名值班人员外,再安排2名护士参加听班,要求随叫随到,保证夜班急诊手术多时人员的充足。值班人员在夜班当日白天及第2天全天休息。夜班安排值班听班人员时,注意年龄及能力方面合理搭配。护士长总听班,24 h开机,有特殊情况及时汇报请示护士长。

3.2加强专科知识与技术操作培训因为接受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和河南省十大指标、医院管理年的评审,手术室结合评审标准,将手术配合常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技术操作规程、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制作成手术室员工手册,定期进行专科知识讲座,实施严格培训和考核。并要求夜班组长总结夜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利用晨会时间及时进行讨论,人人发表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3完善各项核心制度及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自2008年7月新手术室启用后,我们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人参与不断完善和修定各项核心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融入手术室员工手册中,定期进行学习与考试。在护士长领导下成立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组、技术操作组、科研带教组、物品定位管理组,重视核心制度的落实与效果,加强手术室应急预案的学习,对科室工作定期进行全方位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在交接班方面,做到三不交接:器械护士手术未结束前不交接,巡回护士敷料、器械未点清不交接,患者病情危重不交接【2】。提高护士对夜间危险因素的防范意识,增强其在预防不良事件过程中的主动作为能力,从而保障了夜间手术患者的安全。

3.4加强急救药品、仪器设备、手术间物品定位的管理依据手术室员工多、房间区域多现象和专科手术特点,相对固定专科手术间,给每个房间制作定位卡,划定责任人。其间物品放置利于手术,即将电刀、微量泵、监护仪、麻醉机、圆凳、脚踏、托手架、床卡、约束带、垃圾桶、头圈、枕头、器械托盘、按照方便的原则定位放置,若其他手术间临时取用,用毕必须归还原位。壁柜内物品按照洗手、巡回、麻醉使用分类放置。要求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一个样。定位质量责任归巡回护士。

3.5加强职业防护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手术室相职业危害及个人防护知识进行学习与宣传,在思想上得到重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在工作中自觉做好职业防护一并且为夜班护士准备充足的一次性手套、防护眼罩等。对陪检、保洁人员定期培训,所有急诊手术均按照特殊感染手术进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误伤自己及他人。同时,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体检,注射乙肝疫苗等。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更好地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3.6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保持热情的态度、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用心倾听、重视非语言性沟通、善于利用换位思考”等医患沟通基础知识作为护理人员医德规范教育内容,使大家爱岗敬业,爱护体贴患者,提高沟通能力,遇到问题能够换位思考,建立良好的患护关系及医护关系,真正体现人性化服务。护士长充分发挥五查房的管理方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护士在医患、护患沟通方面遇到问题时,要及时汇报给护士长,以便护士长掌握动态变化,使矛盾及时得到解决。

3.7明确手术室护士服务规范 手术前到候诊区接患者入手术间,按手术需要摆好体位,注意保暖;手术时态度严肃,不讲与手术无关的事,不谈笑嬉戏;主动与患者交流,指导手术配合,消除紧张情绪;术中患者诉痛,应耐心安抚解释,不能简单地说:“开刀肯定要痛的嘛!”;术后需要时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搀扶患者下手术床,不需麻醉师护送的患者,应有护士护送,不能让患者自己回病房;急诊手术患者,不能因某项术前准备工作未做好,而把患者推出手术室,应抓紧时间在手术室内继续完成术前准备。

4 結果

通过规范夜班护士职责,使夜班护士知道:为预防夜间医疗事故的发生,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医疗卫生机关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强调护理行为的严肃性【2】,既使夜班护士职责得以充分发挥,也使各种手术配合处理积极,有效保证了夜间手术病人的安全,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俊华.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31-32

[2] 陈凤梅.内科病危患者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32-33.

篇5:内镜护士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职责

在科室主任的领导下协助医生作好检查、内镜治疗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的清洗消毒、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登记等工作。

二、要求

1、提前准备好医生检诊所需用品,如弯盘、口圈、干纱布、酒精纱布、注射用水、活检钳等;调配、检测消毒液浓度,确保达到消毒要求。

2、正确连接电路,规范清洗消毒内镜,安装内镜,开机备用。

3、接检查申请单时,核对病人姓名、检查或治疗目的;了解患者是否做好了术前准备;初步了解其有无禁忌症;根据诊疗目的备好所用器材,若为内镜治疗病人应准备好相应器材,如息肉摘除须准备圈套器、高频电等;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4、协助病人摆好体位,胃镜一般采用左侧卧位,两腿自然弯曲,取下假牙妥善保管。进镜时嘱病人全身放松,插入后若有恶心,嘱其做深呼吸。肠镜一般采用左侧紧屈大腿侧卧位进镜,必要时变换体位。

5、术中既要协助医生做好护镜、扶镜、送镜、退镜及活检等工作;又要注意患者的不良,胃镜检查时特别要注意患者呛咳与误吸;肠镜检查时要特别注意心血管不良反应。

6、完成一例检查或治疗后,按顺序关闭主机→冷光源,分离连接器与注水瓶、吸引管,取下内镜,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2004”进行清洗、消毒与登记,以备下一病人检查。

7、完成全天检查治疗后按顺序关闭主机→电视显示屏→冷光源→吸引器;分离连接器与注水瓶、吸引管,取下内镜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进行终末清洗、消毒;并将各种器械物品归位整理,内镜要稳妥悬挂储存于专用内镜柜内;内镜柜每周消毒一次。

篇6:护士层级管理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护理姐妹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肿瘤科的一名护士,今天,我非常高兴参加“护理岗位管理”动员大会,并有幸作为护士代表在这里发言。

如今,伴随着深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院将实施护士的岗位设置管理,逐步将护士按身份管理转变为按岗位管理。我们,也将迎来护理管理的改革!

“分层管理”这个新的护理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大锅饭,给每个不同阶段的护士重新定位,尤其让一些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娴熟的资深护士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也让我们年轻护士有了新的定位,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

从今以后,我们不用再担心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而干,不知道哪些工作该我们做并且必须做好,哪些工作我们应该请求帮助。比起以前工作上盲目的“眉毛鼻子一把抓”,现在我们知道了,只要是自己的岗位要求的,我们就必须熟练掌握;若是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有更高要求的,我们可以并且应该在上级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完成。这就减少了我们工作的盲目性,也指引我们要将本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的吃透抓牢。

从今以后,我们不用再担心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专业技术岗

位任职条件”就是我们最好的目标和规划。在对本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技能认真理解、熟练掌握,对本岗位职责切实履行后,我们就应该追求更高一级的目标。

护理层级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位护士的价值,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不同年资护士都有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让我们每一位护士感受到职业的荣誉感与自豪感。

按照《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工作方案》,护士从原来的“一刀切”,分为准一级护士、一级护士、二级护士、三级护士和四级护士。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我们年轻护士要正确的做好自身定位,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保质、保量、主动认真的完成本岗位工作,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同时,我们要以上级护士岗位的任职要求作为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上级护士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习,锐意进取,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自我价值,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

篇7:妇科护士层级管理实施方案

●1-5年内护士

培训目标:

1.熟悉掌握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及技术操作,抢救技术;

2.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工作;

3.能参加临床带教工作,能组织业务学习。

培训方案:

1.以自学为主,参与新业务、新技术的临床实践;

2.由高年资护士传、帮、带;

3.进行床边教学及晨会提问,高责护士可结合病人进行指导或示范操作,并利用晨会结合临床实际有计划地提问有关专科知识;

4.定期参加护理查房,以解决危重病人中存在的问题,以修订护理计划及护理查房活动,以巩固和提高医学及护理知识。培训重点:

1.广东省《护理工作管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2.护士行为规范,沟通技巧;

3.各种化验标本及采集方法;

4.妇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诊治原则、护理常规,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

5.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

6.妇科抢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7.护理文书的书写;

8.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用药护理;

9.相关法律、法规;

10.专科常用的护理问题;

11.问题分析与处理,案例分析;

● 主管护师、高年资护师

培训目标:

1.有课堂教学及临床带教的能力,能组织本科护理会诊,护理查房;

2.加强护士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掌握对重、危、急病人的抢救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专科健康教育及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3.具有科学管理病房的能力;

4.参与护理科研、能书写护理论文发表;

5.了解国内外护理新动向;

培训方法:

1.自学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本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本专科新知识、新技术;

2.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对口短期学生;

3.参加院内、科内各种学术活动;

培训重点:

1.各专科重症及疑难病人的护理;

2.健康教育;

3.护理与法律;

4.问题分析与处理:个案分析、个案讨论、护理会诊;

5.品质管理:如何制定护理标准、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并参与活动,持续性护理品质改善之执行方法,并参与质控工作;

6.教学与科研。

篇8: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岗位职责及要求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 选择外科的六个病区神经外一科、骨外一科、普外一科神经外二、骨外二科、普外二科, 床护比均达到1∶ (0.45~0.50) , 均已开展优质护理工作三年, 护士长平均年龄41岁, 硕士研究生1人, 本科学历5人, 护士平均年龄34岁, 69%为本科学历, 19%为专科学历, 12%为中专学历。

1.2 研究方法

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 将神经外二科、骨外二科、普外二科确定为实验组, 将神经外一科、骨外一科、普外一科确定为对照组, 在实验组实行床头护嘱管理模式, 实施前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护士、患者满意度, 在每个病区随机选取30例手术后患者, 通过护理质控获取基础护理合格率、专科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指标评分结果, 6个月后, 通过问卷调查再次获取6个病区护士、患者满意度, 在每个病区再随机选取30例手术后患者, 再次质控评分, 然后将数据进行前后对比, 评价床头护嘱管理在优质护理外科病房护士层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质控评分的标准采用我院护理部护理质控标准。护士满意度调查是采用自制问卷, 针对6个病区的责护和责护组长进行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并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床头护嘱管理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基础护理合格率、专科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无明显差异 (P>0.05, 表1) , 实施床头护嘱管理后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无明显差异 (P>0.05, 表2) , 两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专科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 (P<0.01, 表2) ,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床头护嘱管理应用于外科病房护士层级管理后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外科三个病区将床头护嘱管理应用于护士层级管理后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都明显提升, 优于未实施床头护嘱管理的三个病区 (P<0.01, 表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实施床头护嘱管理的病区只有具备本科学历, 5年以上工作经验, 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评判性思维的责护组长才可以下达床头护嘱, 制定专科护理计划;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会根据床头护嘱为患者提高符合患者病情的、个性化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患者和家属会在疾病康复的不同阶段可接收多维度的健康教育内容;患者的满意度必然会得到提升。所有医院都很关心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但经常忽略了护士的满意度, 只有护士的满意度提升才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有调查显示[2]76.96%的护士感到工作强度大, 89.10%的护士担心工作出差错。分析原因是责任护士年资低, 护理工作经验不足, 很难对病情复杂的患者做出正确的预判, 护士长和责护组长的口头护嘱如不及时, 就会导致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不到位, 所以将床头护嘱管理应用于护士层级管理过程中, 可以减轻责任护士的压力, 为责护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 护士的满意度也就必然会得到提升。

3.2 床头护嘱管理在外科病房护士层级管理中应用后质控结果分析。

护士分层级管理就是根据护士的具体能力对护士队伍的结构进行分层, 针对不同层级的护士岗位具体设置工作内容, 在原有护士编制的基础上, 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质量与稳定护理队伍, 分层级管理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规范和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3]。实验组将床头护嘱管理应用于护士层级管理后专科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表2) 。说明床头护嘱能够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提高专科护理的质量, 这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被患者接纳。低年资的责任护士对外科术后患者缺乏预判, 对潜在的并发症不能及时进行护理干预, 因此责护组长在充分评估患者后下达床头护嘱, 不仅能提高患者对责任护士的依从性, 还能成为护士长客观评价各级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将床头护嘱纳入到护士层级管理的过程中来, 不仅克服了护理管理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还可以根据床头护嘱单的记录情况对病情危重患者的护理进行督导, 对护士进行现场分层培训, 有效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和健康教育的内涵。护士长、责护组长和责护对床头护嘱实行三级质控, 不仅实现了护嘱的前馈、反馈和现场控制[4], 而且完成了护士的分层次培训, 使护士业务知识、各种操作技能及其他能力不断提高[5]。说明床头护嘱在优质护理外科病房护士层级管理中必不可少, 与现行的护理工作模式相适应, 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3.3 床头护嘱管理对各层级护士岗位能力的要求

床头护嘱现应用于手术、一级护理和危重患者, 要求责护组长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评估和病情预判的能力, 在对患者要进行全面评估, 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情况的前提下床头护嘱, 如:一级护理A;扣背协助有效咳嗽排痰, 1次/2小时;要求责任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执行力, 按照床头护嘱实施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 在实施的过程中动态反馈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观察护理效果, 和责护组长讨论并适时修改床头护嘱;要求助理护士全面掌握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规范, 严格按照责护组长下达的基础护理级别实施。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增强了护理工作队伍的凝聚力,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安全性, 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6]。我院外科在新的护理工作模式下各级护士通过床头护嘱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明确的授权, 不仅明确了各级护士的职责, 规范了各级护士的护理行为, 还增强了护士们的服务意识及责任感[7]。如果护士不能胜任自己的岗位则进行培训后上岗, 如仍不胜任则降级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华颖, 陶红梅.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成组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0) :259-260.

[2]刘晓荣.部分军队医院护理人员现状调查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2, 9 (2) :155-156.

[3]李磊, 周宁.以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全面推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J].当代护理发展, 2011, (2) :19-20.

[4]李彦, 戴冬梅.护嘱制度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2A) :58-60.

[5]徐永丽, 葛梅.设立护理组长实施外科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 (6) :3.

[6]徐琪, 张佳琦.实施分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2) :63-64.

篇9: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岗位职责及要求

【关键词】病房护理管理;护士层级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21-01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再加上临床护理知识的普及,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护士层级管理主要是经过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组成的一种全新形式的组织或结构,从而对患者实施整体优质护理[1]。近年来,因社会、医学模式改变以及医疗改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护士的工作量逐渐增加。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对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已成为临床方面重点研究的课题[2]。本文主要探讨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前后对病房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进而评价此种模式的优缺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未施行护士层级管理前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5例,女35例,患者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5.6±3.5)岁。选取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后1年之内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50例,女30例,患者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45.6±3.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个人资料,差异并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首先建立层级管理的具体模式,根据护理人员各自不同的职称、能力水平和资历将其划分为初级职责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实行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其次,重新制定岗位职责,确保护士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而根据高级责任护士和初级责任护士的特点,由组长和本组责任护士对本组入选患者进行全面管理,并负责制定和实施本组患者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的健康教育、临床治疗和护理等一系列工作,助理护士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护士长进行整体指导监督,组长则需要重点关注危重患者和抢救病人的整体护理,同时严把质量控制关,帮助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提高和改善工作质量。组长需要每天对本组责任护士管理负责的患者进行护理业务查房,特别是针对情况比较特殊或病情危急的患者,一定要真正做到护理业务指导工作。最后,进行APN连续性排班,针对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和人员数量,进行排班,具体排班方法:护士共分成两组,分别由1名组长带领2名责任护士和1名助理护士和若干实习生开展日常护理工作,组长3个月进行1次轮换,每一位责任护士分管3-6张病床,日班期间,帮助患者完成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工作。助理护士需要在责任护士的监督指导下完成本组接收患者的基础护理。责任护士在夜班时将患者交由组长代为管理,日班期间则由其自己负责,日班或白班均安排1名责任护士和护理护士。

1.3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加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并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結果

3讨论

随着医学改革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原有的病房护理管理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护理水平的需求,若想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需要,临床在病房管理方面就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3]。新形势下推广的护士层级管理,主要是在临床管理过程中,根据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其划分成科学合理的组别,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4]。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护士层级管理之后,无论是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消毒隔离质量等方面,还是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有了显著提高。这是因为,护士层级管理,降低了临床护理之中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即使出现护理风险,也能够及时将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如此使得医院病房的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5]。

总之,实施护士层级管理的形式可使护理人员在实际的病房管理工作中得到科学合理的分工,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提高病房整体护理质量乃至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最终实现最初的护理管理目标。此外,病房管理之中实施护士层级管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房管理质量,切实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所以,在临床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之中,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玉珍,冯青嫦,林艳香等.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探讨[J].中国医院,2008,12(7):70-71.

[2]陈洁英,关快活.病房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实施与成效[J].中外健康文摘,2013,(5):27-28.

[3]谭小梅.护士层级管理在普通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08(19):1766-1767.

[4]李修瑛,邵立平,潘雨利等.护士层级管理在干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30(z1):238-239.

篇10: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岗位职责及要求

【关键词】门诊导诊护士;岗位绩效管理;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76-02

为了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有必要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采用门诊导诊护士岗位绩效管理手段[1]。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实施门诊导诊护士岗位绩效管理后,产生的效果。本院在2013年6月开始实施门诊导诊护士岗位绩效管理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包括医疗、科研、急救、传染病防治等。开放床位1200张。本院现有护理人员650人。床护比为1:0.38。有120护士属于在编人员,其他均为合同工。在2013年实施绩效分配改革,然后在改革的基础上,制定了绩效分配方案。

1.2方法

门诊导诊护理的绩效=工作量绩效+工作质量绩效。下面是我院门诊导诊护士岗位绩效管理的具体办法。

第一,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岗位系数,然后进行工作量绩效的分配。首先,认真听取护理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护理人员的岗位强度、劳动特点、风险系数,以及技术含量等因素,将护理人员的岗位设置为6个,并规定出岗位系数[2]。

第二,分配工作质量绩效。医院护士质量部门在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绩效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考核要求,对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打分。护理人员的个人质量得分,纳入到年终考核中,并与工资、福利挂钩。评分高的人员,可以获得晋升职称、培训教育的机会。质量积分包括:劳动纪律、患者满意度、教育培训等。在绩效分配改革中,应该遵循注重能力与护理质量考核的原则。计算的方法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总绩效乘以70%,然后除以总质量分数,最后乘以个人总分。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实施门诊导诊护士岗位绩效管理前后的效果。考核的内容包括:护士业务技术、服务态度、服务流程、需求满足、交流沟通、健康教育。其中,业务技术与服务态度均为20分。其他各项均为15分。实施门诊导诊护士岗位绩效管理后,与之前相比,整体满意度更高。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我院实施门诊导诊护士岗位绩效管理之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门诊到诊护士岗位绩效管理中,护士的工资、福利待遇、岗位职责全部与工作绩效挂钩。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岗位绩效管理更体现了内部的公平性[3]。

在岗位绩效管理中,由于护士的绩效与薪酬挂钩,所以使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具体表现为:护理人员在服务的过程中,能够与患者主动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此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在这种良性发展的形势下,提高了我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另外,实施岗位绩效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正常工作时间外,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我院开展的多项知识、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了在护理方面的专业能力[4]。因此,患者在护理中依从性更好,配合度更高,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大大减小了医疗纠纷的几率,避免了因为医疗纠纷带来的经济损失,最终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另外,当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后,她们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成就感,从而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当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使医院的护理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另外,绩效管理实施后,还促进了医院的整体改革。实践证明,科学的绩效考核与分配,能够公正的评价门诊到诊护士的工作业绩,激励护士积极进取,争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5]。除此之外,加强门诊导诊护士岗位绩效管理,有助于建立一个团结奋进、积极上进的医疗团队,从而促进医院的长久、稳定发展[6]。

综上所述,在医院开展门诊导诊护士岗位绩效管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付晶晶. 导诊护士在医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急与对策[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2): 109-110.

[2] 郭彩治. 特需门诊病人对导诊护士服务质量评价的调查分析[J]. 全科护理. 2011, 09(26): 2429-2430.

[3] 吕露瑜. 门诊、导诊护士工作趋势于人文动态发展的思路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 22(8): 2754-2755.

[4] 齐晋. 强化培育导诊护士综合素质提高导诊服务质量[J]. 医学信息. 2015, 28(7): 244.

[5] 魏亚莉. 提高导诊服务理念,加强导诊护士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 中外医疗. 2011, 30(30): 122.

篇11: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岗位职责及要求

【关键词】 不同层级护士;离职原因;管理

近年來,护士离职率不断上升[1],护士的离职、脱离护理岗位已严重影响了我院护理队伍的建设,干扰了正常的护理工作秩序,影响了整体的护理质量,为解决护士短缺对医院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本院通过对离职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原因,为医院及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7月——2013年7月临床37名离职护士及脱离护理岗位护士为研究对象,女性36人、男性1人,年龄21岁-36岁,工作年限1-16年,其中内科病房11人,外科病房10人,妇产科7人,儿科5人,手术室4人。

1.2 方法 用访谈法收集资料,通过对37名离职护士离职后的随访或电话随访了解该护士离职原因及日前的工作情况。根据中山大学护理学院设计的全国护理人力资源研究的护士问卷[2],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工作满意度包括对排班的安排、提升机会、工作独立性、职业地位、收入、福利和学历教育资助等方面。

2 结 果

2.1 对较高年资护士而言 年龄在30-36岁和护龄在10-16年的护士大部分已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除要完成一般的护理工作外,还要担任科室的质量控制及带教等,同时还要承担照顾家庭的重任,倒夜班自不必说,就算上白班,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也不能按时上下班,照顾家庭及孩子的角色不能顺利完成,另外提升少,对前景悲观失望,加上家庭的压力,所以这个年龄段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最低,导致部分护士离职或脱离护理岗位。

2.2 对低年资护士而言 低年资护士大部分是合同制护士[3],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及福利更是远不及高年资护士,但是夜班及工作量却远远大于高年资护士,且与同龄人员其他行业相比,试用期长,工作时间长,收入却少,除一般的工作外,在二级医院护士还要承担很多非护理性工作,如打扫卫生,运送病人等,除工作外,还有考试、学习、应付各种检查等占用了很多的休息时间,导致低年资护士心理不平衡,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有机会就跳槽。

3 讨 论

工作满意度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历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反映[4],护士的离职与工作满意度直接相关。护士的离职问题已经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发展,医院的相关部分应正确的面对护士的离职问题,留住人才,保证护理队伍的持续稳定发展,实行分层级管理,实行弹性排班、合理化排班,减少不必要的加班、拖班现象,使护士能劳逸结合,保证护士的正常生理规律,充分休息,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同时加大对合同制护士的培养,参与科室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提高聘用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秋鸣,王海燕.某三级医院临床护士离职意愿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1,12(12):3229-3230.

[2] 苏建萍,宁艳辉,代亚丽.新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愿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8A):19-22.

[3] 胡方,刘毅.医院合同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66(6):217-219.

上一篇:2022优秀高三毕业生发言稿下一篇:小学英语五年级教学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