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

2024-04-24

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通用10篇)

篇1: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小学生交往礼仪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及其他人员交往中体现良好礼节、习惯等行为方式。它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化、时代化、序列化的内容体系。依据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可以将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内容设计为“三级九档”。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净化与美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交往礼仪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及其他人员交往中体现良好礼节、习惯等行为方式。礼仪是交往的产物,由交往产生,随着交往的发展而进步。所谓交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双向或多向行为。在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中,进行交际的双方或多方通过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达到’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发展友谊、互利合作的目的。“交往是社会生活的开端,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交往既是作为人类的成员所必需的,也是人们生活顺利的重要标志。可以说,离开了交往,人们的生活寸步难行。人类生活离不开人际间的交往,怎样开展交往?“礼仪”为人们的交往运载了文化认同、观念认同,以及一整套相应的语言、行为模式与规范。交往礼仪,即在交往中要实践和遵循的模式与规范。

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所谓“养成”,就是培养而形成。“养成”始于“养”,终于“成”。“养”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起点,人类形成之初,原始人为了生存,除了采集野生植物,还要进行狩猎。后来,人们逐步地认识了野生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野生动物的习性,于是就开始种殖植物驯养动物,并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起点。这一“养”的过程,就是“驯、育、培”的过程。人的养成不同于动植物驯化之处在于它具有社会性特征,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关键在少年时期,因而礼仪养成的最佳时间是个体社会化初始时期,所以我们强调交往礼仪养成从小学生抓起。“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就是要在个体社会化初始阶段——小学阶段通过一系列教育干预使礼仪成为小学生交往中的实际行动,让交往礼仪内化为小学生品德和性格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苟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苟子·儒效)。可见,闻见和知虽然重要,但不如行重要,行是学问的目的,养成是礼仪教育的目的。黑格尔认为,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那么同样可以说,一个人做了一次或两次合乎礼仪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礼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礼的。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要通过长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交往实际中把合乎礼仪的言行固化。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应以“养”为手段,以“成”为目的。

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作为小学德育的重要部分,是时代的需要,是文明礼貌的具体表现,也是促进、加强和改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手段。必须强调的是,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不同于其它形式的礼仪教育,它的对象是孩子。对孩子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因此,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要建立一套科学化、时代化、序列化的内容体系,使孩子们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得到潜移默化交往礼仪行为养成,开心快乐地学会交往,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依据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能力,笔者认为,可以将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内容设计为“三级九档”,即将交往礼仪养成要求全面落实在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阶段的序列中,每个阶段又根据学生层次分为“一、二、三”档,一档是该阶段每个学生都必须做到的交往礼仪基本要求,可以称为“普遍档”,二档是在做好一档的基础上,对大部分有能力达到的学生提出的交往礼仪要求,可称为“提高档”,三档是在能做好一档、二档的学生中小部分表现突出的学生提出的拔高要求,可称为“优秀档”。具体内容如下:“

(一)低年级阶段(一、二年级)

二档:6.课堂提问要先举手,答问要立正。7.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或敲门,听到“请进”或看到示意方可进人,并主动与办公室内的老师打招呼。8.出人教室不拥挤,楼内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9.对待同学不起、不叫绰号。10.家长离(归)家时,主动打招呼,递接物品有礼貌。

(二)中年级阶段(三、四年级)

二档:6.在集体活动中懂得互相尊重、相互谦让。7.用餐时不高声交谈,咀嚼不要太响。8.打电话时保持声音柔和清楚,放话机时应讲“打扰了”或“再见”之类的交际用语。 9.做客时不随便翻动主人的东西。10待客时要主动请坐,双手端茶敬客人。

(三)高年级阶段(五、六年级)

二档:6.与人交谈时眼睛凝视对方,认真聆听对方谈话。7.观看演出时,不乱喊、不起哄。8.尊重别人的饮食习惯。9.尊重同学、客人的民族习惯。10.要善于网上与人文明交流,不浏览、不发送不良信息。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提出:“个人如果丢失了文明礼貌,就难以在人群中生存;集体丢失了文明礼貌,就会在竞争中败北;社会如果丢失了文明礼貌,就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弘扬中华礼仪的优良传统,提高青少年的礼仪水平,培养彬彬有礼的21世纪中国公民,光大礼仪之邦的美好形象,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礼仪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也是治国教民的经典,还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礼仪对整个社会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对外开放,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公民穿衣打扮、举手投足虽然是个人的小事,但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不拘小节,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将会有损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造成的损害将是无形和难以估量的。交往礼仪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因此,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是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国民素质提高的教育,是为中国走向世界打下坚实基础的教育。

篇2: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

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落实安全措施,着重进行防水、防电、防火、防毒、防爆、防骗、防盗、防病和防攻击等知识的宣传及交通法规、卫生知识、心理健康、安全常规等知识教育,做好:

第一条 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第二条 发现行迹可疑的人要及时报告,要特别注意不随陌生人离开校园,因故

离开学校应得到班主任同意并留下请假条。

第三条 不得擅自处出游玩,双休日、节假日应征得家长同意后方可外出,外出

要早归,严禁彻夜不归。放假后应及早回家,不提前到校,同学间不互访。

第四条 学习掌握必要的运动知识,确保体育运动安全。不得在楼道、走廊等处

追逐、推拉、嬉闹。不趴在走廊护栏上(特别是人多时),绝不允许坐在护栏上或在上行走,严防意外。禁止用弹弓、橡皮筋、可发射塑料子弹的玩具枪等危险器具参与玩耍,以免误伤他人。

第五条 晚自修结束回家的通校生(特别是女生)要结伴而行,要带手电。

第六条 晨跑、下楼梯、进出礼堂会场等场所要集中注意力,以免跌倒,更要防

止撞、推、踩。寝室中睡上铺的同学要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防止跌落。

第七条 不把贵重物品或不该带的物品带到学校,钱币随身携带,严防失窃。教

室、寝室、抽屉、壁橱和餐桌及时加锁,节假日关好门、窗。

第八条 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灭火常识,学习灭火器的使用范围和方法。不准在寝

室点蜡烛、使用交流电电器,防止意外事故。学习掌握用电知识,确保用电安全。

第九条 严禁玩火,严禁在校燃放烟花爆竹。学生发现火灾隐患或森林火险时,不宜直接参与扑救,而应及时报告老师、家长、成人或当地政府。

第十条 不得下河、下溪、下库和下塘等游泳洗澡。在家时下河、下溪、下库和

下塘等须得到家长同意。

第十一条 食堂就餐时自觉排队,不拥挤、不推搡,以防烫伤。

第十二条 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霉变食物和三无产品,以防食物中毒;不暴饮

暴食;不得私自在教室、寝室等公共场所投放鼠饵等剧毒品用以毒鼠等。

第十三条 有病及时就医,并尽可能安排在白天就诊,以免延误医治时机。有先

天性危险疾病(如心脏病)要及时向班主任出具证明、汇报,并避免

剧烈运动等。用药请遵医嘱,防止出现过敏、不良反应等不适症状。

第十四条 外出的集体活动,一切行动遵守纪律,听从指挥,除学校安排外,集

体外出应坚持就近、就地和徒步的原则。

第十五条 大扫除擦日光灯、吊扇等时,旁边要有人保护,擦玻璃时要站在窗台

内侧,防止跌落或玻璃脱落。擦玻璃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始终在场。第十六条 遵守实验规则,不私自偷拿危险物品。

篇3: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目标追求,而各种具体的追求目标回溯的终点就是幸福[1]。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感受到生存的幸福,才能感受到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一、生命教育要从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出发

《学习的革命》的作者戈登先生曾指出,德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与自身生命和谐,与周围生命,与自然万物和谐。唯有和谐才能焕发主体的生命活力,才能使主体的心灵得到充分的舒展,才能使主体巨大潜能得到最极致的开启[2]。人与自身、与周围生命、与自然万物和谐,即是达到物我融合,主体从内心中感到一种持续和稳定的快乐,这就是幸福感。大学生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他们不容易找到永恒的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因此即使我们把一些理论性的问题讲得再透彻,他们只要反观自己的生活时发现偏差,就不会认同。更有一些大学生由于自身耐挫能力差,情绪调控能力弱,一旦多变的社会生活给其带来强烈的情绪冲击时,就会被不良情绪左右或沉湎于低落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选择自残或自杀。所以,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要从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的美好,体会人生的幸福,理解生命的意义,找到生命的价值。

二、感受幸福需要感性素质

创造幸福生活需要理性素质。感受幸福生活需要感性素质———感受幸福生活的能力。

感性素质的养成需要具备三种能力:

一是认知能力。感受幸福首先要发现幸福的存在。“人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对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过对幸福追求而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的反思史。”[3]据此,我们认为人一生的奋斗过程,就是不断在追求幸福。对学生而言,理解幸福,发现幸福是感受幸福的前提。

二是体验能力。幸福无处不在,而能否感受到还在于个人的主观体验。体验幸福是一种心理能力,是人对世界、对人类和对自己所持的一种态度。现今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优秀分子又受到家庭的宠爱和社会的关注,大多数学生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即便是贫困生家庭,尽管家庭经济困难,但父母宁可节衣缩食,也要家中最好的条件都给孩子。但很多学生就是无法感受到幸福,甚至在某刻还感到了不幸,这就是缺乏体验能力的表现。

三是感恩能力。西方有句谚语:“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人,一帮你信赖的朋友。”由此可见,拥有感恩之心才能感受幸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体验和表达感激能力是情感健康的一个重要的、然而却被严重忽视的一个方面。体验幸福,怀有感恩之心才能使情感健康,也才能进一步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幸福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认知教育是幸福教育之首。

认知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发现和理解自己周围世界中俯拾即是的幸福。对于大学生而言,幸福不是没有,而是他们没有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对于自己周围世界的人与事,对于现实的生活很少关注,很难体会现实的幸福。于是尽管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却发现,期待的幸福生活并没有到来。所以,幸福感和得到什么样的物质生活不一定成正比,而是与自己的认识相关。个体对其所处现状及生活方式的洞察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了解对于他的幸福追求实现的可能性至关重要,只有直面生活,才可能在现实的世界中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4]。幸福教育必须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去发现生活中那围绕在身边看似平常却温暖的点滴。

2. 感恩教育是实现幸福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感恩教育,就是要引导受教育者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使“感恩”成为一个人的不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并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馨香而恒久地存在[5]。弗洛姆认为:“幸福和生命力、情感强度、思想及生产性的高相关联;不幸则与这些能力和功能的衰退相关联。”学生学习负担的沉重、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钝化了幸福感[4]。而且据英国和美国社会学家联合作的研究表明,大学也正是幸福感开始减退的时候。研究称,人一生的幸福感呈“U”型曲线,青少年和老年幸福感最强,中年最弱,“谷底”大约在44岁左右。而大学时候正是幸福感开始降低的起点[6]。感恩教育要引导学生感受备受关爱的温暖,感受世间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快乐。“5·12”汶川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很多人转瞬间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面对灾难,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再次体会了那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所包含的幸福。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是如此的脆弱,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加倍珍爱自己的生命,珍惜享有的幸福。虽然地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在灾难面前政府和举国民众所展示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精神和行动,也让我们感受到人间有大爱,让灾区人民在无情的灾难中依然体会到了那备受关爱的幸福。因此,即使在大灾大难面前,只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幸福也无处不在。

3. 责任教育是实现幸福教育目标的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西方的个性文化传入中国,一些大学生抛弃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崇尚个性,重视个人价值,认为,人首先是自我的,然后才是家族的、国家的、社会的人。在沉重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下,大学生自顾不暇,过分地关注自我,缺乏归属感、安全感、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使他们习惯于把过失归咎于外界,把希望也寄托于外物,很少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旦出现挫折,在遇到没有人能为他负责的时候,就会哀叹自己的不幸,抱怨生活的不公,继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勇于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在任何时候,出现任何问题,保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迁怒于他人,不轻易对自己所享有的幸福发生怀疑,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自律意识的培养是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

自律指的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包括:自我控制不安定的情绪或冲动,在压力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诚实赢得信任,并且随时都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将影响他人[7]。幸福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幸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而这个意义的感受是需要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与合作中,在为社会创造价值中体会。有了自律意识,大学生才能不断地用心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去体会社会的关爱,体会自身的价值,体会人生的幸福。

摘要:大学生选择自杀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感受不到生存的幸福。因此,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要从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激活和提升学生的感性素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的美好,体会人生的幸福,进而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幸福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惠.学生幸福:教育重要的伦理使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

[2]杨怀祥.和谐德育让学生诗意地栖居[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

[3]高兆明.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4]郭颖.创造幸福:德育创新的价值追求[J].思想教育研究,2005,(12).

[5]周元明.刍议高等学校的感恩教育[J].江苏高教,2007,(1).

[6]张文凌.幸福课能使“80后”找到幸福感?[N].中国青年报,2008-04-24.

篇4:浅析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安全教育;团结意识;文明礼貌

一、安全知识最重要

小学安全教育在许多国家都是非常重视的,安全知识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安全意识,需要通过不断演练和教导,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小学安全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时一所学校全校两千多人成功撤离教学楼,仅仅用了1分36秒,全校师生无一伤亡,这是因为平时的安全知识教育和一次又一次的紧急疏散演练。这就是因为平时的演练和教育同时使学生、老师、学校三方很好地建立了安全意识,才会在关键时候发挥安全教育的意义。另一个案例就是小学生回家发现家中发生煤气泄漏事故,在父母已经处于昏迷的情况下,小学生临危不乱,拨打求救电话,及时向邻居求救,并在第一时间打开门窗通风,因此挽救了一个家庭。这是因为平时学校教授的安全知识里涉及了应对煤气泄漏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安全措施,从以上两个案例中看出平时的安全知识教育有多么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意义所在。小学生拥有了安全意识,储备了安全知识,通过安全意识也可以尽早发现危险,并在应对危险时运用安全知识保护自己,现如今的社会安全总有人不遗余力地破坏,小学生的自卫能力有限,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学校也应该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学生安全知识的同时,培养家长和教师的关于小学生的安全知识意识也刻不容缓,特别是家长更应该注重涉及小学生的安全知识意识的培养。具体实施可以是学校时常组织家长安全意识教育会,让家长了解和学会相关的安全知识。以上是突出小学教育中的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教育涉及的方面有很多,但是我认为安全知识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和进行教育的首要部分之一。

二、培养集体意识、团结意识

小学教育涉及的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意识也应该被优先关注。小学教育中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往往是在学生上小学之前所没有的,也是在开始教育之前就要不断培养和需要培养出来的,因此该部分主要说明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重要性和被事先关注的原因。老师之所以可以系统化地管理班级学生,是因为一个班级形成真正的团体,要有老师的指导,班级干部的分工合作,班级学生的具有团结意识、团体意识去配合班干部的工作和响应老师的领导,最后才能使班级运作起来,因为班级的运作需要同学们都具有向心力也就是团队意识和团体意识,因此,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其融入班级这一团体,而且班级有良好的团队氛围,就会带动团队成员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意识和团体意识就是老师和班级学生使班级运作起来的动力,因此也是一个优秀的班级其团体的力量是最容易突出和表现出来的原因。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增加学生们的凝聚力,比如,在课间可以组织学生玩团体游戏,班级可以设立自己的班歌和班服,学生穿着统一的服饰在课上大声唱出来,可以凝聚团队意识让同学们体会集体的力量。总的来说,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班级,才会热爱学习,团队意识是班级文化的发扬和班级运作良好的依附和核心动力。总之,集体意识、团结意识要培养,更要被重视和关注。

三、讲文明懂礼貌

小学教育还主要涉及如何使小学生礼貌待人文明行事的方面,小学教育时期是良好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文明习惯和礼貌往往是做人的基础,人人都爱有礼貌的孩子,人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礼貌和礼仪中看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小学教育中的教会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是被应该首先关注的方面之一,并且培养学生文明习惯是小学教育产出的教育成就之一。学校的教学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比如,学习《弟子规》知道为人子弟应该做什么,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同时在家里知道了要敬爱父母,关心老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学教育中文明礼貌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塑造好的人格,培养小学生内涵,体现良好修养。学校应该组织一些活动或布置一些相关作业,比如关爱老人的作业,帮父母洗脚的作业,组织学生清理小广告的活动等,使学生将这些活动变成学习文明礼貌的珍贵记忆并且成为学生难忘的经历。老师应该做到为人师表。学校在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同时,家长也应该重视起来,父母是孩子言行的老師,是父母教会孩子讲话,教会孩子行事,因此,在生活中家长应该有良好的言行,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各项作业,对待孩子应该不仅仅是督促其学习,还应该是督促其做人,老师和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和修养。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小学教育不光涉及的以上三个方面,还有众多方面应该被重视。总之,老师和家长不应该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现在的小学生学业很重,老师总是重视学生文化成绩,忽略小学教育的其他方面,同时家长往往是害怕小学的教学太紧,怕孩子跟不住,课余时间常常是将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没有认识到学习课外知识是多么重要。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1999.

篇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

(一)自我意识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中学生积极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

1、自我认识教育

2、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的教育

3、理想自我的教育

二、学习心理的辅导

(一)学习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内容

1、学习动机的激发

2、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3、考试心理的辅导

三、挫折的应付

(一)挫折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1、挫折的含义 :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达到目标的行动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2、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引起挫折的具体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方面(2)人际关系方面、(3)兴趣和愿望方面(4)自我尊重方面

(二)中小学生挫折教育的内容

1、挫折观的教育

2、应付挫折方式的教育

(1)消极的应付方式:攻击、固着、冷漠、否认、退化、压抑、反向

(2)积极的应付方式

3、挫折承受力的训练与培养

4、挫折应付不良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四、情绪的调节

五、人际关系的协调

六、性心理教育

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内容:

1、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内容,2、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教育,3、青春期性行为的心理教育,4、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教育,5、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困扰的个别辅导

七、优良人格的塑造

㈠人格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㈡中学生优良人格的塑造

1、理想和世界观的教育

2、自我观的教育

3、意志品质的教育

4、优良品格教育

篇6: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学校的法制教育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意识,促进他们遵纪守法,提高整体素质。

1.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小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可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普及教育读本等书作为教材。在教育中要有针对性,与当前学生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法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例如,要让学生懂得“未成年人不允许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等场所”。因为,如今学生减负后有了较多的空余时间,如果学校没有对学生加强教育和正确引导,他们就容易误入营业性电子游戏室之类场所活动,危害身心健康。又如,让学生懂得“自觉抵制有害读物的传播”很重要。因为小学生平时喜欢看杂志、画报之类的读物。由于他们年龄小,明辨是非能力差,容易被不健康的刊物所引诱,毒害非浅。学生学了我国颁布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后,懂得未成人严禁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和读物等有关法律知识后,就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再如,近几年父母离婚的学生逐渐增多,这些孩子有的被父母抛弃,无人关心,失去了家庭的温暧,容易走入邪道。学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懂得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放弃监护职责等法律知识,使自己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2.开展法律教育的方法。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经验。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教育。使学生想学,学得好,真正掌握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的知识。

①开设法制教育课。每周开设一节法制教育课,做到有教学教材,有专职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在平时并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测验。

②进行法制教育主题讲座。学校可请法制专家或学校法制教师主讲,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给学生进行“明确学习法律的意义,预防犯罪知识等”主题讲座,有目的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③法制知识宣传教育。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语文、常识、思想品德等课中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一些法律教育内容,文道结合,细水长流,滋润学生,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还可组织学生每月搞一次有关法制问题的主题班会或队会,启发学生热烈讨论,提高法制意识。其次,利用学校的板报、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法制教育内容和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④建立法制教育辅导站,学校可以设立法制咨询信箱,每天中午在辅导室有法制教师值班,积极为学生提供有关法制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有关法制方面的问题。

3.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搞好法制教育。法制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家庭和社会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搞好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①教育要从家庭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法制观念强与淡薄,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法制意识。家长不但要学习法制知识,在家庭中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孩子面前不要有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更不要在家里传播黄色或不健康内容。

②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还需要社会的配合,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如果不给他们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不给他们正确引导,容易使少年儿童走上歧路。因此社会要提供对儿童有益健康的活动场所,多出版一些有利于学生法制教育的书刊、影视等,让他们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

③各级行政部门评估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可只看学生的升学率或考入重点学校的指标来衡量,还要看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的效果,以及学生遵纪守法情况。对法制教育搞得好的学校要给予奖励和进行经验推广。

篇7: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

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与他人的差异,接纳自己、尊重他人;帮助学生掌握交往的基本规则,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自治、自理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乐观进取的态度,增进身心健康。

(一)小学低年级(1-2年级)要点

●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环境,了解学校生活和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则;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形成乐学心态;●鼓励学生参与班级活动,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遵守纪律,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互助友爱,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培养学生自理、自主、自制的愿望和能力,在家长配合下合理安排闲暇活动。

(二)小学中年级(3-4年级)要点

●指导学生面对学习内容加深、学习任务增多带来的挑战,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形成主动乐学心态;

●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及能力,学会处理、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自立意识,自觉遵守纪律;

●初步了解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学习简单的情绪调控方法。

(三)小学高年级(5-6年级)要点

● 协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进入高年级面临的学习和发展任务,逐渐做好进入初中的准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与方法,讲求学习效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与满足感;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点,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培养积极的应试心态,学习压力处理和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

●了解青春期身心变化的基本常识,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变化,肯定自己的价值;●进一步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及作用,与他人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篇8: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措施

一、校园漠视生命事件的原因

按照年龄计算, 自2009年开始, 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 出生于1990-1999年的所谓“90后”将成为校园的绝对主体。与以往的学生相比, 这些“90后”的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思想活跃而且富于变化, 超乎寻常的早熟、个性张扬、独立不羁、表现欲强。与此同时, 也表现出任性、惟我独尊、盲从、偏执、缺乏责任感、自我意识膨、缺少宽容与信任、抗挫折能力极其脆弱等缺点, 面对困难和挫折, 常常会选择极端方式和行为去处理。正由于上述原因, 所以才会发生学生“坠楼”事件以及“弑师”犯罪案件, 这并非偶然。

首先, 从学生自身来看, 原因有二:其一, 在校的“90后”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是家里的绝对中心, 而他们的父母又是现在社会的中坚阶层, 是最富有、最有实力的一代, 他们生活在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两代、三个家庭、六个成年人的庇护下, 缺乏团结、互助、容忍等天然氛围。优越的生活环境、几乎没有挫折的人生之路、强大的经济后盾, 使得他们早熟、个性张扬、独立不羁、我行我素;其二,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 叛逆心理、冲动心理往往难以自抑, 从生理学角度看, 这也是事故“多发区、敏感区”。

其次, 从外界因素分析, 原因有三:其一,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初中到高中, 一切都围绕着升学, 教育以读名校、考第一、上大学、找好工作为指挥棒, 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盲区”。正是由于生命教育被忽视, 孩子们不清楚“死”与“生”的真正含义, 不能正确认识生命, 没有对生命的思索, 不知道生命对自身、对家人朋友、对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 所以也就不懂得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其二, 现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疏远、陌生, 甚至出现了紧张、扭曲, 没有原来那么浓的同学情、师生谊, 越到高年级这种现象越突出;其三, 漠视生命事件多发还与广大青少年学生遭受暴力污染有直接关系, 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中存在的暴力镜头、文字描述和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情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性格、行为、思维方式和语言。

二、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既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更重要的还是教育战线落实科学发展观, 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构建谐校园的需要。通过生命教育, 可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 帮助他们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形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的态度和健康成长的生命意识, 进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真正体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 要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认识到生命是美好的, 生命是无价的,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 对于挫折和失败, 要勇于面对、积极抗争, 培养健全人格, 决不能以生命为代价屈服于困难;珍惜生命, 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危机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具体地说, 学生应掌握安全使用电器和液化气、高压锅等家用电器具的技巧, 预防煤气中毒、注意饮食卫生、注意户外活动安全以及在郊游、野营、游戏、体育锻炼、运动会、顶岗实习等活动中的安全;珍惜生命, 还要教育学生懂得保护生命, 要学会面对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和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出现时的自救方法, 掌握自救与求救的知识, 学会科学自救,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悲剧的重演。

其次, 要教育学生热爱、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只关注自身生命还远远不够, 还要教育他们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尊重生命, 就要有手足情怀, 教育学生懂得珍惜人间的真情, 懂得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生活在同一校园、同一社会中, 只有大家彼此关爱、相互热爱, 才能够生活幸福、美满, 才能建立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相反, 如果大家互相仇恨、不会容忍、不懂仁爱、睚眦必报, 为了区区一点小事就以性命相博, 或为了逞一时之英雄, 无视他人生命, 或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 就要他人以生命做代价等等, 则是国民、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悲哀。

最后, 生命教育还要教育学生不但要珍惜和关注人类的生命, 还应该教育学生关心其他物种的生命, 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 与其他物种和谐共处于同一片蓝天下, 不要再出现女护士和大学生“虐猫”这样残忍、血腥地杀戮其他生物的现象。

三、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的措施

现在的校园生活环境相对复杂, 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三点一线”, 交往的人群越来越多, 既有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鲜活个体, 也有网络世界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虚拟过客, 再加上当今社会快速发展, 学生面临着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所以, 对他们的教育应采用全方位的教育。

首先, 生命教育要经常化。以往谈及学生教育, 一般认为是指在新生刚入学的一、两个星期之内, 且总是安全、纪律等一成不变的教育, 过了这段时期, 学校除在部分政治课上有所体现外, 其余都是知识和技能教育, 这种“一劳永逸”的教育形式, 效果不尽如人意, 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因为意识的培养和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不断地教育, 正所谓“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生命教育也是如此,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要指望短期奏效, 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全面系统, 并且要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学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要伴随学生求学的整个阶段。

其次, 生命教育要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格局。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而学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体是教师, 因此, 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 所以, 需要采取有力措施, 着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育人能力。同时, 生命教育还是一项涉及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不应该只是学校唱“独角戏”, 应特别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 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家庭要培养孩子学会摆脱以自我为中心, 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情感, 加强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特别是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承受能力, 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豁达开朗的胸怀。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渡期, 生活、成长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 需要多方面齐抓共管, 共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 全社会都有责任付出应有的努力。应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的教育, 做到教育全员化,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篇9: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德育教育;思想教育;法律教育;心理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教育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首要的环节,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工作。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语言,更决定了其行为方式以及与社会互动的方式。一个人在怎样程度上思考,也决定了这个人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思想归根结底是社会教育的产物,一个人的思想是深受其所接受的教育影响的。而且,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被树立,错误的思想观念也可以被改正。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思想教育一定要及早开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民。这是一个人得以为人的基础,也代表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支持与关注。在对小学生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教育学生热爱国家,更要培养学生内心对于国家的自豪感,关心国家的安危。社会中的每个人构成了整个国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人在历史的发展中都起着作用,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历史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人民的选择才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我们每个人对国家都负有一份责任,学生应该敢于承担这种责任。只有人们的政治观念正确,心系国家,拥护党的领导,关心国家的方针政策,我们的国家才会发展得更好,中国也才会更加强大。而祖国未来的发展总是要肩负在不断成长的年轻人身上,所以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二、法律常识教育

法律常识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中国已经逐渐形成体系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法律条文非常细致,也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当前,向人们普及法律常识性知识,宣传法制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只有不断对人们进行教育,才能逐渐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在小学阶段,法律常识教育也应该相应的开展,让学生从小就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培养其法制思维方式。在法律常识教育中,法制观念、法制意识是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首先想到法律,以法律、法规作为约束自己行为的准绳。如果人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目标也就可以达成了。

在法律常识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我国的法律体系是怎样的,如何形成的等等。中国的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宪法,也就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学生应该明白宪法的核心地位以及与其他法律如民法、商法、刑法、劳动法等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法律是由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这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与意愿,所以学生作为人民的一分子,应该遵守人民的选择,用法律捍卫人民的利益等。法律常识教育还应该包括法律之下的法规及其之下的校规等,这也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内容,只有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按照法规做事,踏入社会才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利用法律。

三、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近年来也逐渐增强。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生活节奏较快,人们压力也有所增大,加之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内心会感到孤独,繁重的学习压力等因素,造成了如今学生的众多心理问题,如抑郁症、自闭症以及多动症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年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心理教育工作同样应该尽早进行。

心理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通常是对自己性格的错误认知,或者社会标签化了的不完美性格。比如说有的学生喜欢安静,人们可能会认为其性格内向,不愿与外界交流等,从而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担或伤害,这都是不可取的。心理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具体的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MBTI性格类型测试,也要让学生明白,性格并无好坏之分,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一种性格都是珍贵的。在发现了学生性格中的优势和劣势之后,有选择、有区分地对学生进一步教育,对于优势要继续发挥,对于劣势则要向不同性格的人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弥补学生性格中的弱点,从而构建学生完整而又健康的人格。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内容除了本文列举的几点之外,还有多方面更加细化的内容,这些内容同样非常重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首先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心理健康等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思想正确、有政治觉悟和法律观念、心理强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高伟.把道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J].德育工程,2005(8):122-124.

[2]刘振海,闫跃强.论语文德育功能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J].克山师专学报,2001(1):102.

篇10: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内容

?

A1? 食物与营养

(1)认识食物是促进生长发育和保证健康的主要因素。

(2)了解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不偏食、不挑食。了解吃早餐的必要性。

(3)认识健康食品。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不吃不洁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防止病从口入。

(4)了解水与生命密切相关。注意饮水卫生。

A2? 个人卫生

(1)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常剪指甲、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

(2)掌握口腔卫生的知识与技能,如早晚刷牙、刷牙的正确方法、如何正确地选择牙刷牙膏。

(3)学会用眼卫生,预防近视;掌握眼保健操;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注意看电视、玩游戏、使用学习机时的用眼卫生。

(4)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讲究仪表美。

(5)学会辨认不吸烟标志,懂得吸烟危害健康,不吸烟。

A3? 心理卫生

(1)了解完整的健康概念。

(2)保持良好的情绪,树立自信心,与父母、同伴、老师和睦相处,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关心、尊重他人,正确对待残疾的同伴。

A4? 环境与健康

(1)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2)认识环境对人类健康的作用;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

(3)保护环境,注意废品的回收利用。

(4)爱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5)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注意教室、家庭居室的采光和通风。

(6)自觉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不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A5? 体育锻炼与健康

(1)认识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锻炼身体。坚持做广播操。

(2)了解户外活动的益处和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3)合理安排一日的学习、锻炼与休息。应睡眠充足、劳逸结合。愉快度过假日。A6? 伤害预防与安全

(1)注意交通安全,会识别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

(2)注意游戏和锻炼中的安全。不做危险游戏,不燃放鞭炮。

(3)注意劳动中的卫生和安全,预防外伤。

(4)预防溺水、触电、雷击、烫烧伤、中毒、气管异物。

(5)发生意外伤害要及时求医。学会一般外伤的简易处理。

(6)记住急救站、消防队、报警电话号码。

(7)预防性侵犯。

A7? 疾病的预防

(1)了解预防接种的意义和小学阶段应该完成的预防注射。

(2)了解小学阶段常见病(沙眼、近视、龋齿、脊柱异常弯曲、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肥胖)的主要预防要点。

(3)了解常见肠道寄生虫病(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的预防要点。

(4)了解常见肠道传染病(痢疾)的预防要点。

(5)了解常见呼吸传染病的预防要点。

(6)了解童年期预防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

(7)了解艾滋病的预防要点。

(8)了解碘缺乏病的预防措施。

上一篇:版消防工程承包合同下一篇: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评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