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变》读后感

2024-04-30

《道、术、变》读后感(通用7篇)

篇1:《道、术、变》读后感

《道、术、变》读后感

“道”是发展的规律、自然规律,也是公司的发展目标。只有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从处世之道提出对本公司员工的基本要求:要求员工应脚踏实地坚守做人做事原则,顺应发展的潮流不断的提升自我、坚持做人之道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术”是做事的方法、手段,但这里提到的主要是一种光明磊落厚道的处事方法。它建立在“道”的基础之上并服务于“道”,好的方法是建立在不损人的基础之上的,在研究方法的同时应坚守做人的本质。

在学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创新,以寻求到更好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变”是变化,应变。在做事之前对结果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并对可能出现的变化有一定的应对措施,为计划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预见多种应对策略以便随机应变,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经验,并且要具有能够承担风险的心态,处事不惊冷静解决问题。

“道”、“术”、“变”三者紧密相联。“道”是原则,是目标,是方向也是做人做事之根本,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达到我们的目标;“术”不同于“道”,它不但要改还要经常改,要顺应发展因时、因地临机应变;善于利用事物的发展规律来求应变之术,在不断的实践总结过程中寻求新的应变手段。

篇2:《道、术、变》读后感

回过头看看我的工业品营销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工业品营销相对消费品更具智慧型和挑战性,因为营销对象更具理性、更专业、决策流程更复杂等等因素。这种挑战性也激发了热情,本人从客服到销售最终到市场规划及品牌推广的一整套运作让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在9月份的参加的中国包装创新和持续发展的论坛的一次整合性的精准营销推广让我再次坚信了工业品营销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战略与策略的结合、是规划与执行的结合、是团队与个人的结合。本人将其总结为工业品营销――道、法、术。

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将工业品营销分为道、法、术三个层面,而每个层面又分为硬性和软性实力的打造。

“道”层面上是考虑市场动态、竞争环境、经济发展趋势下的品牌定位、产品定位、营销战略内容,其与企业发展高度相关,本人在做营销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如果营销没有规划,以放羊式的销售模式,往往达不到理想的状态,更多的是业务停滞不前,所以在做销售之前精心策划,清晰的市场定位及制定市场战略是第一步,凡事预则而立,不预则废,

而在软性方面需要结合公司的价值观和文化将这些硬性的东西发挥到极致,贯彻下去,从而达到良性循环,最终实现“道”层面上的跨越,而在国内工业品企业中涉及较少或者说不够系统。

“法”层面上是在市场战略制定、市场定位清晰之后的策略及管理层面上的问题,需要针对目标形成针对性的开拓及维护策划、有一整套系统的流程和管理规范来保障团队的有效运作,是战略落地的中间承接环节,在软性方面,更多的是关注在形象的形成和人脉关系网络的搭建上,尤其工业品营销,这个层面的将个人的关系网络通过CRM管理体系上移到公司关系网络,最终实现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所以“法”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核心模块,在国内有部分做的不错,但是巨大部分还处于初级阶段。

“术”层面上是执行层面的问题,是战略着地、策略实施层面上的问题。更加强调的短兵相接,在工业品领域就是与客户面对面的开拓、销售的实现。它在硬件就像士兵需要枪炮、子弹一样,业务层面需要工具和手段,这些充分体现了销售人员的实战功力,商场如战场,扎实的基本功往往能够在短兵相见的时候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攻城掠地的过程中先锋队非常重要。在软性方面,体现的是在一次静距离搏击中体现的勇气和信心,以及不折不挠的良好心态,这方面我相信只要是工业品的企业都天天在演练和实践。

借鉴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想说明,工业品营销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具备前瞻性、进行策划并强有力执行才能够保持持续发展。

以上是本人在工业品营销中的一点感受与大家分享,期待大家一起交流提高!

篇3:品牌运作的“道”与“术”

一般来说, 品牌有三个基本发展阶段, 即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在不同时期, 品牌资产、品牌对市场的影响、表现以及促进品牌成长的关键要素各不相同。

在导入期, 促进品牌成长的关键要素包括品牌标识本地化、品牌准确定位、多种品牌推广手段的综合运用;在成长期, 促进品牌成长的关键要素是对产品的基本性能以及附加属性的不断创新, 以持续改善消费者的综合体验;在成熟期, 促进品牌成长的关键要素, 是开展多种渠道和方式的活动, 实现与消费者的及时沟通, 以及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为品牌注入新元素。

在品牌推广方面, 不同地位的品牌各不相同。认识品牌发展三个阶段后, 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重点操作和策略运作。以工业品企业为例, 目前, 工业品企业中已有很多企业开始着力于品牌传播和建设, 那么工业品企业该如何运作品牌呢?

1、技术营销。

工业品企业通过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产品技术来告诉客户自己是权威的, 能给合作伙伴创造更高效益, 是高品质和可信赖的。在这点上, 华为公司做得比较好, 该公司不惜斥巨资并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 几乎实现了“销售由技术来承载支持, 技术由销售来推广体验”, 也充分表明技术引领华为公司品牌的缔造。目前, 华为公司作为我国民族品牌, 已享誉全球, 可以说是技术价值, 也是品牌力量。

2、合作推广。

工业品企业的产品属于“中间品”和“消耗品”, 企业生产必须与上游或下游应用厂商进行联合。这时, 在推广方面就需要一定技巧, 如美国的微软公司, 其产品windows就是一点, 那就是作为行业领袖, 企业会不断有行业最新的专业观点和理念推动行业发展。因此, 在品牌传播上, 同样需要不失时机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建立权威地位。

公关推广。在推广手法上, 为提高和保护公司形象或产品而设计的各种方案的公关, 其作用一直被誉为“四两拨千斤”, 尤其对提高品牌美誉度十分有效。如与行业协会、相关政府官员、行业媒体和记者、业内权威专家维持良好关系, 参加业内有影响力的行业展会、企业峰会、制造新闻、服务活动等, 都可直接通过客户进行口碑宣传, 进而让直与硬件厂商形成无缝联合。此外, 美国杜邦公司在推出“莱卡”时, 也是采用对面料生产商认证的策略, 使得上下游企业构成整体, 品牌推广深入人心, 最终把“莱卡”品牌打造成“舒适、服帖、时尚、潮流”的代名词。

3、专业推广。

工业品企业的特殊性, 决定其在品牌推广方法上也很独特, 具体推广方式有如下4种。

展会推广。展会对工业品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方式, 一方面可向市场展示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 另一方面则可以与目标人群建立初步业务关系。

观点传播。工业品企业都有一个共同产品和品牌走出去。另外, 实地参观考察也是一种公关推广方式。

关系推广。工业品企业的品牌传播还有一点, 就是通过行业人士的人际关系进行口碑传播。有研究表明, 行业专家、技术精英是一个非常有效且容易让人信服的传播方式。特别是其在行业内穿梭, 会带来巨大的传播效应。

总之, 品牌建设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成功依靠的是三分理解七分领悟、三分外力七分内功。需要的是“道“与“术”的有效结合, 精准化运作, 品牌也将因“道”而更精确定位和传播, 因“术”而更具有影响力。

篇4:四道家常菜变补钙高手

香蕉牛奶燕麦粥

原料 香蕉1根、牛奶1盒(约250毫升)、燕麦片50克

步骤 用少量水將燕麦片煮熟后,倒入牛奶,加入香蕉片,即可食用。

点评 燕麦片和牛奶都富含钙,与富含镁的香蕉搭配,补钙效果会大大提升。

香干金笋炒芹菜

原料 芹菜300克、豆腐干50克、金笋(胡萝卜)50克

步骤 芹菜焯水后备用,香干、金笋洗净切成粗丝。油热后放入葱、姜、蒜爆香,倒入芹菜、金笋翻炒半分钟后加入香干,出锅前加入盐翻炒即可。

点评 用香干代替肉炒菜,人体获得的钙会大量增加。芹菜中富含钾和维生素K,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香菇鸡皮炒油菜

原料 小油菜300g、鸡皮50克、水发干香菇50克

步骤 干香菇提前泡发后切成小块备用,香菇洗净备用。油热后放入蒜片和鸡皮爆香,加入香菇炒至七成熟后倒入小油菜,出锅前加入适量盐。

点评 除了富含钙外,小油菜还含有大量有助于钙吸收的矿物质镁和维生素K,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鸡皮和多糖丰富的香菇都富含有助于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与富含钙镁的绿色蔬菜在一起堪称补钙绝配。

香菇豆腐炖鱼头

原料 鲢鱼头1000克、豆腐200克、水发香菇50克、姜蒜各30克、油菜心100克

步骤 鱼头洗净从中破开、香菇抹刀切成厚片、豆腐切块备用。锅中放底油煸香姜片和香菇,把鱼头放锅里小火煎,待鱼的两面微黄时,加入蒜末。再加入适量开水,把豆腐均匀地放入汤中。小火慢炖30分钟左右,出锅前加盐、放油菜心即可。

点评 豆腐和鱼肉一样都富含优质蛋白,鱼肉和香菇中丰富的维生素D和油菜中丰富的镁、维生素K能加强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香菇豆腐炖鱼头,不仅味道鲜美,更是补钙健骨的绝配。

篇5:《道、术、变》读后感

一、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基本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以及受此影响和制约的组织行为方式和员工行为方式。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国内外均有较多的论述和实践。

1、国外企业文化模式

(1)美国学者Denison的“Denison 企业文化模型”。它将企业文化分为四个维度:愿景及目标、应变能力、一致性、员工参与。应变能力与愿景及目标两个维度是组织关注外部的程度。一致性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反映了组织关注内部的程度。应变能力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又反映了组织的灵活性。愿景及目标与一致性两个维度要求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Denison还细化了每个维度的构成要素。

(2)吉尔特·霍夫斯塔德(Hofstede)的组织文化模式。Hofstede(1990)认为价值观和实践(practice)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组织文化,价值观是核心,实践可分为象征(symbol)、英雄(hero)和仪式(ritual)。

(3)四要素模式。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将企业文化的表现分解成具体的四个构成要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礼仪和庆典、文化网络。通过形成价值观、造就英雄人物、制定礼规和承认文化网络来培养其特质,造就公司独特的“优势”。四要素说由此成为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中对文化要素的广为接受的观点。

(4)沙因的三层学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Edgar.H.Schein)把组织文化划分成三种水平:

(1)表面层,指组织的明显品质和物理特征(如建筑、文件、标语等可见特征);(2)应然层,为于表层下面,主要指价值观;(3)突然层,位于最内部,是组织用以对付环境的实际方式。

2、国内企业文化模式

国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几种模式。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三层次模式、CIS模式和仁达方略的三层面模式。

(1)三个层次模式。以海尔集团为代表,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产品、服务质量、标志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层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层面构成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分。如海尔以创新为价值观,构建了先进的精神文化,包括海尔理念、海尔精神、海尔作风和海尔目标等;精神文化决定制度行为文化,制度行为反映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决定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外在表现。

(2)CIS模式。从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层面,系统地将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还出现了将CIS的营销战略提升为企业文化战略的趋势。

(3)仁达方略的战略导向型企业文化,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战略层,如使命、愿景和宗旨;第二个层面是策略层,如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第三个层面是执行层,如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有关企业运营方面的原则性规定。

(4)其他模式。以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为代表提出来的“一本三涵”模式。以上海宝钢集团为先行代表的“用户满意工程”(即CS,顾客满意战略)的构建模式,以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为代表的“三维立体”的构建模式等。

3、国内外模式的评论

由以上可见,国内外企业文化模式划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构成要素内涵的理解也莫衷一是。在实践中争议最大的是价值观、理念、愿景、使命、哲学等精神层面的构成要素的划分和应用。

作者认为,从企业文化的实践来看,企业文化解决的应是企业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企业发展方向性的问题;二是企业在既定方向下如何到达目标的问题,即方法论的问题;三是在既定的原则和方法下的制度建设问题;四是制度的细化落实问题,即操作层面的规范问题;五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问题,即员工素质、产品特征等问题。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概括,可以分别归纳为“势”、“道”、“法”、“术”、“气”五个层面的问题。

二、企业文化的“势”

企业文化的“势”是指企业的发展趋向,是大势所趋的势。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则必须将企业视为系统环境中一分子加以分析。任何一个企业都受到外部经济、政治、市场、法律、社会环境影响,同时又受到内部各层级员工心理因素、知识结构、经验实践等制约。外部环境纷繁复杂,内部因素也极难形成一致,但企业的发展要求必须确保企业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因此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必须是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在企业内部获得大多数人认可的基本判断,这个基本判断,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有人认为,价值观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轻重、优劣、缓急等的基本判断或假设。从企业操作层面上看,对企业的各方面的判断总是有前提的,或者总是带有目的去判断,即对企业的判断已经隐含着对企业方向的选择,并非为了判断而判断。如“雷锋是好样的”已经隐含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取向,而不是将“雷锋是好样的”归为判断,却将“向雷锋同志学习”归为理念或追求,二者应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确定了企业的基本发展方向,在既定方向下其应达到的程度,即企业的愿景可以归为“势”的延续,它是企业管理者对在这种势的下企业走向的愿望。此外,企业的使命和企业的宗旨也是在对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分析后的“顺天应人”的结论属于企业文化的“势”的构成要素,但它们之间存在同义的反复或者在内涵上有一定的交叉。

三、企业文化的“道”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孔子所说的“道”,是“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由此可见,“道”是处理事物关系的最基本的原则、原理或规律,是一种抽象化的方法,是解决事物发展中矛盾的方法论。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抽象性,二是指导性。

企业文化在确定了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即“势”后,接下来的是解决在既定方向和目标下如何去做的问题,即实现愿景、使命、宗旨所应采取的基本的方法问题。企业的“道”应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或经营哲学。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可以视为同一层面的含义,它们不是处理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一种抽象化了的处理问题的基本原理,对解决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贵友的“奇正相生、德智相融、义利相通、治乱相宜、破立相协”的经营哲学就充分地体现了“道”对处理企业发展问题上的抽象性和指导性。

四、企业文化的“法”

这里所说的“法”是“法家”之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他律。一个组织目标不可能完全依靠组织成员自觉践行“仁”、“礼”、“德”去实现,而必须制定包含告诫、处罚、奖励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用效率来激发人,用物质来激励人。

制度是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关键环节,是企业经营方向和经营原则的具体落实。它一方面是企业文化精神层面“势”和“道”的反映,另一方面,既定的“法”构成了企业的内部钢性环境,属于物质范畴,它直接决定着组织成员的思维、价值判断乃至企业的价值取向。因此,“势”、“道”和“法”是需要不断地调整以求得最佳结合。

企业文化的“法”是对企业的基本制度做出规定,包括治理体系、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管理制度三大模块,三大模块是企业得以持续运行的保障。

五、企业文化的“术”

篇6:《道、术、变》读后感

摘要:道教科仪程式中道乐与青词是不可或缺的,青词的存在与发展,与道乐的兴起、旺盛是分不开的。本文则详细论述了道教科仪中青词和道乐的形式以及其对科仪本身的作用。

关键词:道教科仪青词道乐

一、道乐

道乐即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又叫道场音乐,简称“道乐”。是道教科仪活动中道士唱诵或乐队演奏的音乐。具有严格的程式、章法和明显的特征。随着青词的程式化,其旋律、主奏、伴奏等都日趋程式化。由于道教土生土长于华夏神州,因此,道乐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音乐。其音乐来自民间,也有一些音调来自宫廷,听起来十分雅致。来自民间音乐的有《步虚韵》、《召五方》、《路头曲》等,来自宫廷音乐的有如:《心志朝礼》、《灵前上香酒三奠》等,还有些是道士们结合当地民间音乐创作的,如《三上香》、《三皈依》等,听来十分入耳和亲切。

道教音乐分为由人声唱诵的“声乐”和由乐器、法器演奏的“器乐”两种形式。一般“声乐和器乐”是同时进行的,即法师在唱诵的同时,配以器乐伴奏。在法师休息,而场面不能太冷清的时候也有大段的器乐演奏捧场。道教内部对上述两种形式有自己的惯有称谓,称声乐为“韵”、“韵腔”、“韵子”等;称器乐形式为“曲牌”、“牌子”等,其中“曲牌”有时候也存在于声乐中。

二、青词

青词是道教科仪中一种特殊的章表,是道教祭祀、法事的祷文,是法师以斋主的名义用唱诵的.形式对上天的一种祈祷、对神灵的一种陈词,表达对上天的尊敬。“是高功措辞者,独青词乃斋主之情旨,高功之所据,凭科所谓誊词者也。”一般都用第一人称“我”或“吾”。

青词之名,始见于唐代之太清宫道教行事:“(唐天宝)四载四月,敕比太清宫行事官皆冕服,……兼停祝版,改为清词。”《道门定制》注云:“唐奉老君为圣祖,置太清宫,奠谒祠事甚严,故有此敕。”因此,可以说青词是唐朝中期才发展起来的。以前叫祝版,没有形成固定格式。所谓“祝版”,就是书写祝文的木板。贾公彦疏云:“一板书尽,故言方板也。”唐代太清宫也有记载“易祝板为青词”,唐代青词盛行,《翰林志》记载:“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青词程式化的主要贡献人之一的杜光庭与道乐的程式化不无一定联系。

三、青词与道乐

(一)青词是道教科仪的灵魂

“曲是音符有规律的运动,词是诗化的语言。”青词在道教法事活动中,是通过道士唱诵出,对神、对仙的敬仰。只有通过词的吟诵,把凡间凡人对神、仙的敬仰之情通过最直接的语言送到神界,通过语言的描述,直接表达凡人对神、仙的崇敬、敬畏、臣服之心境。有如我们平常所说的“报告”,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一般出现两次,一次是法师代替斋主向天廷或某神提出请求事项;一次是法师自己向天廷或神灵说明法事的事由,和提请怎样对待。以欧阳修撰《皇帝本命道场青词》为例:维某号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某朔某日某甲子,嗣天子臣某,谨遣某人于某州某宫观,开启本命道场三昼夜,罢散日设醮三座。谨上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帝(陛下):伏以宝祚无疆,苍穹垂佑。吉日式临于元命,醮科爰举于旧章。荐诚愨以惟精,延圣真而并集。仰希灵贶,敷锡眇冲。四时叶序以和平,品汇均休而康泰。无任恳切之至。谨词。从文辞内容看,先用散文叙斋,再用骈文表达颂扬神功、启请谢恩之意。缙云县五云镇船埠头村郑某的一场法事,其中的青词与杜光庭之青词格式类似,“伏以”以下主体部分的内容大致相同。“伏以清净为宗,故天宝焕检营之令;教以慈悲为主,清微昭解秽之文。祗当发遣于笺封,先用肃清于坛宇。坛友检摄符,命谨当颁行。”所以,青词把凡人的意志、希望、愿望运用道乐(所谓天籁)通过唱诵到达神灵。

(二)道乐是道教科仪的血液

道乐贯穿整个道教科仪活动中,道士通过一定的旋律进行唱诵,再配以较固定的乐器伴奏,如:籟、笛子、唢呐,还有锣、鼓、木鱼等打击乐器。素材来自民间,音乐十分亲切、自然,使得青词更具生命力,青词产生唐朝,历经宋、元、明一直兴盛不衰,到清代虽已衰弱,但直至今日民间道教法事活动中,青词的运用还是不可或缺的。每场法事,在青词写作成功后,道士则配以一定的音调进行唱诵,青词通过唱诵得以升华,只有通过道乐的编配给予青词生命力。可惜道乐曲谱没有很好地记录保留下来,只有民间通过口口相传,导致残缺不全或有较大分歧。但从杜光庭的诗“华夏吟哦远,人声自抑扬。冲虚归道德,曲折合宫商。殿阁沉檀散,楼台月露凉。至诚何以祝,多稼永丰穰。”可知当时道乐十分兴盛。

综上所述,青词的存在与发展,与道乐的兴起、旺盛是分不开的,其中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篇7:《道、术、变》读后感

报业集团姓报。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 最根本的是发展报业。报业是报业集团产业之本。

报业是个大产业。根据新闻出版总署产业分析报告, 2011年, 在新闻出版领域, 报纸出版总收入、实现利润分别占到第四位, 实现营业收入818.9亿元, 利润总额98.6亿元。收入、利润全部高于图书出版业。所以报业是个规模效益很大的产业。

报业集团收入来源以报为主。在发达报业国家, 如日本, 报业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83.9%, 其中, 发行收入占57.5%, 广告收入占26.4%, 其他收入只占17%左右。国内的报业集团, 没有系统统计, 但绝大多数还是以报为主, 靠报纸吃饭。

报业是利润率最高的产业之一。就大众报业集团的情况看, 去年集团总收入22.3亿元, 实现利润3.978亿元, 利润率接近18%。其中, 《齐鲁晚报》广告收入6.5亿元, 利润2.2亿元, 利润率为30%。2005年到2011年, 集团利润年均增长40.5%。2011年利润增长放缓, 增长率为9.1%, 主要是为了积蓄发展后劲。这一年, 扩大再生产的现金投入达到10.5亿元。

大众报业能做到这个样子, 靠的是自己的一份坚守。我们一直认为, 报业仍然是个朝阳产业,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报业是报业集团的优势业务, 要“坚定不移干报业, 风吹浪打不动摇”。发展报业, 要调整产品结构, 实现综合报纸、专业报纸的合理分布, 从而培植起《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3份支柱报纸, 其中, 齐鲁、半岛年利润分别达到2.2亿元、1.4亿元;发展报业, 要搞好区域布局, 同时, 以产权为纽带, 推进与地市报的整合, 从而形成了济南、青岛、潍坊、淄博、临沂、济宁等一批产业高地, 在一些市场形成控制性, 甚至垄断性利润。

报业同仁为什么吃着报业的饭, 却又普遍唱衰报业, 普遍感到日子艰难呢?这有认识的误区, 有实践的错误, 也有现实的原因。说到认识误区, 从1992年报业进入市场开始, 就有报社提出了报纸消亡论, 对发展报业三心二意。所谓实践错误, 一是报业的重复建设。国家管理部门批准新办报纸过多过滥, 地市借机办起了市场报, 县级也办起了县报, 后起报纸开辟市场, 靠低价倾销, 老牌报纸疲于应付, 被动挨打。报社的领导者都清楚, 市场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承载力, 出路在于整合, 但各有各的小算盘, 宁愿穷得喝西北风, 也不愿合作共赢;实践错误之二, 是二次营销的赢利模式。报纸靠低价、无价甚至负价格倾销, 扩大发行量, 靠广告收入补回亏损, 实现赢利, 这种赢利模式, 使报业一直处于恶性竞争之中;实践错误之三, 是业务单位官本位化, 影响了作为内容生产主体的采编人员才能的释放;实践错误之四, 是重外轻内的政绩冲动, 报社不管有钱没钱, 都要建设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增添先进的办公设备, 而严重忽视对报纸本身的投入, 致使报业发展支撑乏力;实践错误之五, 是报社的非报化取向, 报社不把精力用在办报上, 而是想做地产大王、金融大鳄, 不务正业, 自己都没有信心, 不用心去干, 能有办好的希望?所谓现实原因, 是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冲击。但客观分析, 它只是加速了报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到来, 并没有动摇报业的根基。错误的认识和实践, 导致了一个错误的结局。

报业经营之道就是营造营销影响力

道, 是说理念。

我们的看法, 报业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 内容生产的核心是做影响力。报业经营, 实质上就是影响力的营造和营销。做强影响力, 对影响力进行转化, 形成产业, 获取效益。

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最早进行了注意力研究, 提出了眼球经济, 注意力经济的概念。他认为, 商家疯狂竞争, 大量投放广告, 都是为了争夺眼球, 争夺消费者的花销。这个注意力, 实际上就是影响力。给影响力下个定义, 影响力就是吸引眼球、影响判断、推动行动的能力。商家推销商品, 吸引住眼球, 还要影响到消费者的判断, 关键是让他们行动——决定购买商品。作为媒体, 道理相同。商家向媒体投放广告, 是为了借助媒体的影响力, 来实现自身的影响力。媒体影响力强, 就能扩大发行, 吸引广告;就可以拉出一个产业链条;就可以转化为资源、资本;就给经营工作搭起了舞台。影响力越大, 产业的根基越牢, 产业承载力越强。

怎么营造影响力?这是个老话题, 但常说常新。其一, 报纸是新闻纸, 其基本要素是新闻, 所以报纸必须做好新闻。其二, 报纸有特定的读者群, 都要靠特色生存, 所以要强调特色立报。其三, 报纸真正能打动人, 根本原因是它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与读者达成了共鸣。所以报纸必须按照人的需求办。各媒体都有各自的定位和发展路径, 但也有一些共同的东西, 就是要走“新闻强报, 特色立报”的路子, 坚持以人为本做新闻, 也就是围绕人, 关心人, 造福人。要树立大报风范, 也就是讲求社会责任, 恪守职业精神, 遵守职业道德。大的新闻事件发生, 要有自己的身影, 自己的声音, 自己的见识;报道要公正、客观, 不偏、不私。这些方面, 是大众报业一直倡导的理念, 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大众日报》六年六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集团六年八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这是影响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影响力营销, 就是在营造好影响力的同时, 要把影响力转化为市场控制力, 转化为资源获取和开发能力, 转化为赢利能力。

报业经营者, 要懂报纸, 懂影响力的营造。报业经营人才, 实际上是影响力营造和营销的通才, 把影响力营造和营销的壁垒打通, 经营人才就出来了。看世界大报业集团的老板, 如默多克、布莱克等, 多数是报人出身。我们国内, 因为没有认识报业经营的本质, 所以, 总是认为经营人才困乏, 找不到人才。也因为没有认识报业经营的规律, 所以, 经营中经常走弯路, 栽跟头。

报业经营之术就是构成独特产业特色

术, 就是具体的发展路径和办法。通常的报业产业构成, 一般为印刷、发行、广告、信息、酒店等。大众报业在实践中,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是做好优势转化文章。就是将强大的主业优势形成的无形资产有形化, 资源化。目前, 尤其要做好资源文章, 尽力获取优质、廉价资源。大众报业的特点是:

第一, 整合地市报业资源。目前已经与潍坊、临沂的地市报通过股权连接实现联合, 取得明显效果, 还有一些报纸合作谈判也取得实质性突破。山东“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以大众报业集团为龙头, 以产权为纽带, 整合地市党报和非时政类报刊, 建设大型传媒集团。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齐鲁传媒集团作为整合地市和行业非时政类报刊的平台, 近期将正式挂牌。整合, 可以实现控制性甚至垄断性利润, 这是未来报业发展的一个巨大利润空间。

第二, 进入有线电视领域。借全省有线电视整合之机, 以原始价购买10亿元有线电视网络股权, 成为全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网实质上的第一股东。这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股权投资, 使集团进入一个新的媒体领域, 由一个翅膀变成了两个翅膀, 也为大规模发展新兴媒体搭建起一个平台, 借助这个平台, 可以进入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

第三, 获取丰富的土地资源。在济南、青岛、烟台建起三大文化园区, 占地2000多亩, 烟台园区已经有一所本科、一所专科入驻。三大园区, 分别形成了总部新区+产业基地、教育+地产、文化+地产的不同产业模式。

第四, 获取政府政策资源。我们先后创办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文化创投公司、山东文化产业投资控股公司, 去年获得政府创投资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共3000多万元。

目前, 集团产业的格局是:年利润4亿元的报刊支柱板块优势明显, 投资10亿元的有线电视板块全国独一无二, 占地2000亩的文化园区积累了宝贵的发展资源, 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楼宇经济板块框架基本形成。其他如网络、印刷、发行物流和会展业也展示了良好势头。

二是打通资本市场。也就是不断提升资本运营层次, 让产业资本化、让资产资本化, 成为报业体内流动的血液。

报业的大发展, 需要资本的支撑。报业融资, 走过了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阶段。融资手段, 大致有银行贷款、发行中票、发行短期票据;股份合作、股权转让等方式。目前, 主要形成了两条主要路径。一是上市。目前, 排在前列的出版集团、报业集团, 基本都是上市公司。但是, 走通上市的道路极其艰难, 目前上市的报业集团全部是借壳上市, 没有一家首发上市。上市本身也有很多弊端, 就是中国的企业上市, 是把最优质业务全部装入, 可持续问题很难解决。尤其是目前传媒业壁垒森严, 拿到钱往哪投, 成为让媒体上市公司困惑的问题。二是设立文化基金。办法是引入投资基金, 把一块资产资本化, 与投资公司共同持有。设立基金, 也可以迅速壮大实力, 取得丰富的资本支持, 资金投向也比较灵活。还可以借助社会投资公司的人才, 发展事业。所以, 在目前, 这是一种最理想的资本化手段。

近几年, 大众报业集团在进入资本市场方面作了许多尝试。我们在印刷厂建设方面实行了股份合作, 两次吸收华泰集团资金近亿元;对半岛传媒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 吸引外部资金1.75亿元;今年5月成功发行5亿元中期票据, 财务成本为5%, 远低于银行基准利率。目前正在筹划短期票据的发行, 利率在4%左右。积极推进上市融资。去年年初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成为山东第一家完成股改、上报中宣部申请上市的大型文化企业。今年, 我们重点推进文化投资基金建设, 拿出集团一块优质资产, 吸引国有投资基金进入。这项工作完成, 将为集团的跨越发展提供雄厚资金支持。

上一篇:浴霸广告语宣传语下一篇: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