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融资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2024-04-24

县融资工作情况调查报告(通用11篇)

篇1:县融资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如何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我们融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当前形势,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结合我县实际,统筹经济与金融的协调互动,不断提高融资运作水平,认真化解当前融资的难题,实现经济的文秘杂烩网平稳较快发展。现就该方面的调查报告如下:

一、融资现状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我县融资方面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资金需求量大。据县政府办在2009年2月的初步统计,我县工业和服务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达20.36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对资金的需求量达12.6亿元。

二是融资总量有增长。金融资本投放方面:至2009年3月底,全县文秘杂烩网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5.3184亿元,比年初增加11.7038亿元,增长15.89%,同比多增5.102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0.8513亿元,较年初增加3.0324亿元,增幅为10.90%,同比多增1.8981亿元。这些,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金融支持地方发展的力度不断得到加大,但与我县经济发展对资金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金融机构方面。一是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问题。至三月末,全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5.318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0.8513亿元,全县存贷差54.4671亿元,存贷比为36.16%,按剔除7.5%的缴存款准备金和预留5%的备付金计算,尚有43.80亿元资金富余因多方对接不好而存放上级行。二是基层行热情高,上级行求大求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虽然对县支行下放了一定的贷款权限,但对大额贷款仍然审批严格。三是基层行信贷考核压力大,影响基层积极性问题。如农行对惠农卡发放的要求是三保一挂钩(即:保发放、保管理、保收回、和薪酬挂钩)。四是基层行信贷人员普遍偏少,如农行13个基层办事处的信贷人员要面对辖内21个乡镇成千上万的农户,缺乏时间和精力。

2、民间融资方面。据人行对3户中小企业、3户城镇居民、3户农户在2006年至2008年的民间借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估算上述企业2006年有民间借贷90万元左右,累计发生额120万元左右,全县中小企业510户,全年估算我县中小企业民间借贷15000万元左右,累计发生额20000万元左右;2008年有民间借贷150万元左右,累计发生额300万元左右,全县中小企业550户,全年估算我县中小企业民间借贷27000万元左右,累计发生额50000万元左右。从民间借贷情况来看,我县企业和农户对贷款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3、担保公司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担保能力的企业一般不愿意替其出具担保,而担保公司担保品种单一,即使承诺担保,中小企业也必须提供抵押物给担保机构,或者需要提供反担保,致使中小企业寻找担保困难,影响了中小企业在银行正常的信贷业务。

4、土地抵押方面。据了解,我县部分企业所购土地未及时办理土地转让手续问题,一些企业主返乡兴办企业,投入了大量的积累资金,在发展上遇到了资金困难,但却因为未办理土地转让手续缺少银行融资必备的土地抵押条件。

5、中小企业管理方面。一是不少企业将银行资金作为自有资金使用,短贷长用较为普遍。许多银行反映,一旦给这些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贷款本金就很难如约偿还,必须不断续贷。二是相当一部分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经营信息不透明,数据可靠性差,影响了商业银行对其贷款的正确判断。信息的不对称加大了商业银行贷款审查工作的难度,造成了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反过来又制约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积极性。三是在中小企业群体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些优质的客户,他们在经营规模、创新意识、观念水平、盈利能力上也比较强,可以承受较高的利率,能够使商业银行通过提高理念的方式获得相应的风险和成本补偿。实际上,商业银行也并没有忽视这批客户。如建设银行××县支行目前就拥有一批经营实力较强、信誉良好的优质客户群体。

6、房地产评估方面。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手续繁、费率高、效率低,中小企业能作为抵押物的主要是房地产,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却包括抵押登记、评估及抵押合同公证等,涉及工商、房产、财险、法律公证处多个管理部门,办理手续短则10天,长则30天。需要交纳的费用主要有两部分:房产部门主要有:贷款额0.3%评估费,0.2%抵押物所有权确认和登记费。土地管理部门主要有:贷款额0.1%—0.22%的评估费,0.1%—0.3%的公证费,综合收费率最低的

篇2:县融资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安中企发〔〕04号文件安排,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组织企业积极参与调研,分行业、有重点的圆满完成了此次调研活动,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汇报总结如下: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县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国民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力量。中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品的产业化,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的发展。

二、我县中小融资需求的主要特点

1.资金需求持续性强,频率高。由于目前中小企业技术更新快,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中小企业需要持续不投入资金,用于研究开发活动和购置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及时进行技术更新,以保持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2.融资需求时效性强。中小企业不具有市场垄断地位,对于市场变化敏感度较高,投资项目有较强的时效性。

3.单次融资量相对较小。尽管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强烈,需要持续资金支持,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抵押物小,单次需要融资资金额并不太大。

三、我县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结论与建议

1、中小企业获得间接融资支持的程度较低

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一方面由于发展时间短、经营风险高、业绩不稳定等原因,大都无法获得银行信用贷款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用于生产经营有形资产规模相对较少、金额相对较低,资产总体流动高,可用于抵押、质押方式贷款的资产规模较少,无法满足各类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对于融资安全性的基本要求,从而也无法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抵押、质押贷款。

2.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支持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我县投资方式单一,今后对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同时运用中介担保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科学的投资支持方式。

3、“融资瓶颈”普遍困扰中小企业

篇3:县融资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选择广西全部75个县(市)的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作为调查对象。由于有些县(市)域拥有2个或以上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为了调查结果可比性,只选择县(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称“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4个地级市75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

1.2 方法:

本文研究内容是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发展现状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只分析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床位规模和床位使用率。自编的调查表由广西卫生厅医改办公室下发,由各县综合医院设置专人负责调查工作及组织协调相关科室填写具体内容;填写完成后经审核,确认无缺项漏项及无误后上报。

调查指标主要包括:编制床位总数,指由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床位数(卫生统计年报主要指标解释);开放床位总数,指年底固定实有床位数,包括正规床、简易床、监护床、超过半年加床、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床位,不包括产科新生儿床、接产室待产床、库存床、观察床、临时加床和病人家属陪侍床(卫生统计年报主要指标解释);主要科室床位数、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术前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数等。

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1.3 统计学分析:

所收集数据应用Epidate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人录入方法录入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县级公立医院床位配置和利用现状。

2 结果

2.1 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床位数和床位使用率

表1 2008-2013年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床位数和床位使用率变化

注:平均床位使用率以开放床位数计算

表2 2013年不同床位规模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床位使用率

注:床位规模按开放床位计算

2008年-2013年,广西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的编制床位数和开放床位数均逐年增加,院均床位数分别从2008年的244.5张和271.8张增加到2013年的324.9张和468.9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9%和11.5%,开放床位数年均增长率是编制床位数的1.95倍;2013年县医院的开放床位数(院均)468.9张,是同期编制床位数(院均)的1.44倍(见表1)。

2.2 不同床位规模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床位使用率

2013年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床位使用率随医院床位数增加而增长。床位使用率在85%-100%的医院比例中,300张床位规模占30.0%,400张床位规模占52.9%,500张床位规模占57.0%。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病床使用率逐年增高,床位负担逐年增长,这可能是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待遇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的增加(见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广西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床位尤其是开放床位数量明显增加,呈现快速扩张趋势。国内一些研究也显示,近年来,我国医院尤其是综合性医院床位总数不断增加,医院单体规模显著扩大。县级医院床位数量的迅速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各级政府重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了农村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医院出于扩张冲动,为提高医务人员收入和改善医疗环境,通过增加床位扩张规模,带来直接利益。同时,国家相关的政策及规定对医院床位的增加和利用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我国新农合的实施让部分住不起院的患者及时入院,提高了县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缩短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加快医院的床位周转。

3.1 床位使用率有待改善

一般认为,县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达到85%,即被认为是与当地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如果达到甚至超过100%,即说明当地居民的医疗需求超过了医疗机构的提供水平,导致医疗机构的病床超负荷运转。本次调查显示,广西县级公立综合医院2008年-2013年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在7-8天左右;平均床位使用率均在85%以上,2012年和2013年甚至超过100%。出院者平均住院日达到要求,不存在过度医疗现象,因此床位使用率过高可以说明利用率紧张。这表明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床位得到较为充分利用,但也面临着病床超负荷运转的挑战。

3.2 床位规模、使用率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研究表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县医院床位使用率在85%-100%的所占比例分别为29.7%、27.7%和28.8%。本次调查发现,400张及以上规模医院所在县的人口均在50万人以上,600张及以上规模医院所在县的人口均在100万人以上。由此可见,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床位使用率情况与当地人口规模有较大的关联性,呈正相关。因此,在严格控制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的不合理增长的同时,应该考虑根据人口规模,适当增加人口大县公立综合医院的床位规模。新增床位的配置要重点考虑病床使用率过高的医疗机构,以缓解患者住院难的问题。

4 建议

目前,我国的床位使用率超负荷运转现象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基层医疗机构技术低下、双向转诊制度落实不够以及医疗保险制度都有关。县级公立医院床位配置多了会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配置少了又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因此,如何确定医院适宜床位规模,成为当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关注的重要问题。医院床位规模是否适宜,应综合考虑医院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半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因素,才能得出医院床位规模不足或过剩的结论。一是政府应及时修订全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的约束性,在合理确定医院床位总量的基础上,明确床位规模,严格控制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防止无序扩张。二是建立强制性双向转诊制度,加快制定分级诊疗规范,使病人合理流动。三是县级公立医院应根据自身规模、管理体制以及文化底蕴,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规范医护人员行为。

参考文献

[1]谢舒,陶红兵,耿珊珊.综合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评价模型构建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5).

[2]曹剑涛,李志建,马进.基于门诊病人流量优化医院床位数量:理论模型及政策含义[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11):42-46.

[3]耿珊珊,陶红兵,谢舒.综合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评价模型构建的初步探讨[J].中国病案统计,2012,32(5):21-23.

[4]陈春,王颖,周良,等.引入虚拟变量的我国医院床位配置变化与政策影响作用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3,26(1):1-4.

[5]刘丽华,于世利.我国医院床位三十年发展:成就与挑战[J].中国医院,2012,16(9):9-12.

[6]姬小荣,王禄生.我国中西部地区县医院床位规模与利用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21-24.

[7]赵希平,余丽君.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2):31-32.

[8]姬小荣,王禄生.我国中西部地区县域内卫生资源配置状况[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14-16.

篇4:一个县的融资平台样本

但如何加强对这些政府投融资公司的运作管理,发挥最大效能,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防范财政风险,成为当前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融资平台公司现状

新昌县16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中融资性公司15家、投资性公司1家,都为国有单一出资方式组建的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其中:3家为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出资组建,4家为政府授权财政出资组建,其余为相关主管部门出资组建。从经营范围和职能分析,经营城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公司有6家,承担园区开发、融资等职能的有7家,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3家。公司最早的成立于1996年7月份,最迟的成立于2010年7月份。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在城市建设、园区开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否认,但从其发展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资产负债率高。16家融资平台公司2010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4%,剔除不能变现的资产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1%。从资产负债率指标分析,4家融资平台公司2010年末资产负债率超过70%,资产负债率最高的达98%;剔除不能变现的资产后,净资产为负值的有6家。

贷款规模大,运行成本高。16家融资平台公司2010年末债务占政府性债务总额的85%,贷款年限一般都是1至5年,平均利息上浮25%,最高的一笔上浮80%,2010年支付利息1.8亿元,这么大的利息支出,势必加大项目运行成本,加重财政负担。

投资项目基本没有经营性收入。从盈利情况分析,16家融资平台公司2010年账面亏损的有15家,占93.75%,其中12家2010年收入不足偿还到期债务本息。平台公司基本没有经营性活动,主要任务是融资,贷款主要用于公益性项目,如道路建设、工程款、拆迁安置费以及贷款利息等。这些项目绝大多数近期都难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融资平台的借贷资金偿还只能从其他渠道解决。

融资平台没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过度依赖地方财政。

一是市场主体地位脆弱。融资平台公司行政色彩较为浓重,融资行为根据行政指令确定,基本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债务偿还与财政资金捆绑,财政还债压力很大。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偿还主要是依靠财政性资金和借新还旧的方式,造成财政偿债规模和举债规模逐年扩大,很容易形成举债的恶性循环。16家融资平台公司2010年偿还债务额中,以财政性资金偿还占比40%,举借新债偿还占比60%。

债务偿还对土地收入的依赖程度过高。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土地开发类收入作为抵押获得,政府偿还债务能力与土地市场收入高度相关,还债能力极易受到政府土地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一旦地价下行,财政风险就会加大。

平台融资渠道单一,后续融资能力较弱。现有融资平台资产总量小、经营性资产少,融资方式主要以银行中长期贷款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等间接融资为主。单一的融资渠道,使新昌县融资平台受信贷政策及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很大,2010年底融资额度比年初减少4.5亿元。此外,由于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较高,融资又大部分投向了短期内没有收益或收益很低的基础设施项目,公司的现金流平衡十分脆弱,目前,一些主要融资工具如发行债券和中期票据等,融资时都对资产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有严格的要求,以各平台目前的状况,后续融资受到很大限制。

成因分析

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大量涌现是地方政府缓解支出压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产物:

一是现行财税体制造成的收支矛盾迫使地方债务的急剧增长,尤其是分税制改革之后,出现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倾向,地方政府可用财力比重逐步下降,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完成各项法定增长等支出任务,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债等渠道增加收入来源。

二是由于现行财政体制和金融政策对地方债务行为和财政赤字的政策约束,搭建融资平台公司是地方政府扩大支出规模的理想出路。一方面规避了《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预算内举债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将部分难以短期消化的支出事项滞留在平台公司,既实现了支出的增加,又没有增加财政赤字,保持了良好的政府性财政收支业绩。

三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基础性设施建设滞后形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增长。部分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地方政府受“政绩考核”等方面的驱使不断增加基本建设的投入。首先,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政府性购买性支出对GDP 增长有直接的拉动作用;其次,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还可以使城镇土地得到大幅度升值,增加以土地收入为主要收入增长点的政府财力,缓解财政一般预算的紧张状况;另外,改善城市面貌,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也是政府必须投入的民生工程。

规范运作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缓解了资金瓶颈的制约,围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此引发的问题和潜在的债务风险不能忽视。采取切实措施,防范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是地方政府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新昌县从2010年起进行了政府投资公司运作管理模式的探索,出台了《新昌县加强政府性投资公司投融资和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在保持单位“理财机制不变、会计核算主体不变、会计责任不变、资金的融资和还贷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对各单位的融资和财务收支实行“财政集中审核制”。建立政府性建设投融资管理联席会议,由县政府领导召集,县府办、财政、审计、发改等13个部门参加,联席会议下设投融资管理办公室(简称融资办),融资办设在县财政局,目前有6人专职从事投融资的日常管理和融资协调工作。

(一)做实做强融资平台公司。一方面,在全面清理现有的政府投融资平台,防止平台数量盲目增加的基础上,通过划拨注入经营性实体资产、扩大资产规模等规范措施,建立统一的新型投融资平台,使投资、融资、项目建设、项目维护、监管这些职权在统一的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下协调运行,从体制和机制上来保证“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另一方面,建立融资平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新型投融资平台作为国有公司及国有资产的管理平台,通过对现有产业和经营结构的调整,逐步培育成有正常的经营收益、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公司。

(二)加强融资活动的监督管理。政府融资活动要坚持成本控制、偿贷平衡的原则,根据重点项目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财政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安排资金融入的规模、期限、方式和用途;融资规模要适度,资金结构、期限搭配要合理;资金融入程序要规范,要按照项目融资,做到专款专用;要根据项目进度分批次、分阶段拨款,避免资金闲置浪费问题。坚持政府统一决策、严格规范操作、依法加强监督、管理责任明确、运作程序规范、资金合法运作、高效使用。建立政府融资偿还长效机制和预警机制,设立偿债备用金,按照合同约定统一对债权人履行还款责任。

(三)加强风险监测,建立预警机制。投融资平台公司负债实质上是政府负债。因此要建立健全政府负债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负债的报告制度、负债财务的使用反馈制度、负债监控制度等,及时掌握政府性债务动态变化情况,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政府负债项目的全程性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注重逐年消化历史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融资平台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设置恰当的预警线,在预警线的设置上要科学合理,综合考虑地方财政、国有资产、地方储备等因素,实现对地方政府负债总量适度规模的科学把握,确保负债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范和规避政府负债风险。

(四)规范管理,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组织架构,建立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内的公司治理架构。公司内部各个决策管理层次要有清晰的职责边界,做到职责明确、履职明确、问责明确。对于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或不尽职的,应当规定明确的处罚措施和处罚程序。公司经营要有清晰的决策规则和程序。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五)实行财务预算化管理。预算的编制坚持“合法真实、量力而行、强化约束力”原则。对公司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费用实行预算化管理、总额控制。经常性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人员经费支出实行月度平衡发放原则,公用经费是指办公费、业务招待费、公车费用、差旅费、会议费、一般办公用品购置费等,公用经费参照准公益类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公用经费的定额标准核定。专项支出费用实行按项目控制,包括工程建设项目等专项业务支出、专项会议支出、专项资产购建支出、专项修缮支出等非日常性大额支出,支出各项目在对应的预算计划额度内按批准的用途和范围据实合理列支。由公司按规定编制费用支出预算,预算编制参照现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办法,按“二上二下”的程序进行。建立国有投融资公司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推行国有投融资公司预算编制和批复制度,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

篇5:县融资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XX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整合转型工作的通知》(X财债〔2020〕X号)要求,借鉴周边县、市成功做法,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9年底,我县平台公司共计X家,分别为:XX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城投公司”),XX县XX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简称“XX公司”),XX县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市政公司”),XX县XX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简称“国资公司”),XX县城乡基础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城乡公司”)。

此外,列入银监会监测类名单的XX县国建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建公司”)也列入本次市场化转型范围。

二、转型思路

(一)性质转型:介于行政、事业、企业性质之间的混合体向真正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制度健全的现代企业转变。

(二)职能转型:剥离政府融资及担保职能,不再承担政府融资任务。

朝实体化、市场化方向,从单一融资职能向投资、融资、开发、代建、资产管理等多功能转变。

(三)组织转型:按照“1+N”模式进行股权构架调整,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内设机构配置,发挥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运营、内设机构操作职能,真正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三、转型目标

(一)近期目标:2020年按照“1+N”模式进行股权构架调整,完成公司合并清产核资、债权债务划转、职能划转,组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内设机构,配置好员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完成相关资质申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二)中长目标:用3-5年时间,围绕市政建设开发、国资管理运营板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做强业务、做大规模,实现公司综合效益提高,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四、转型路径

(一)构架调整:将6家公司的组织构架进行调整,形成“1+5”格局,即:城投公司作为母公司,分别对XX、市政、国资、城乡、国建公司100%出资,XX、市政、国资、城乡、国建公司作为城投公司的二级子公司。

(二)债务消化:2020年将市政、国建公司债务偿还到位,尽量偿清城乡公司债务。

有计划地逐步偿还城投、国资、XX公司债务。

(三)剥离职能:剥离县城投公司(包括其5家子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及担保职能。

公司不再为政府融资,县财政不得为公司融资进行担保。

(四)转型做实:对县城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市政公司、国资公司进行市场化、实体化转型。

可以考虑将国建公司、城乡公司采取吸引合并的方式,并入国资公司。

1.市政公司:围绕城乡基础设施、市政工程投资建设开展业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成功申报市政工程建设总承包三级建筑资质基础上,尽快完成房建工程总承包三级建筑资质申报,积极配置专业技术力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国资公司:转型为国有资产资源运营管理、公用事业、城市运营等领域市场化运作的国有企业。完善公司“两会一层”设置,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五、相关要求

(一)县政府成立XX县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整合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市场监督局、县税务局、XX集团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

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协调调度平台公司转型相关工作。

篇6: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加强财源建设是解决财政困难,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搞好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我们作为农业大县,在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取消农业税以后,如

何尽快优化财源结构,提高工商税收比重,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更是财政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按照市财政局的统一安排部署,近期对全县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财源建设现状及特征

近年来,我县按照“以工强县、以农富民、市场带动、科教先行”的思路,实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大投入”经济发展战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培植财源,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总体态势良好。2003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4963万元,较去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二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40。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696万元,增长25.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5660万元,占地方收入的30.3,可比增长49;农业四税6842万元,占地方收入36.6,增长15.6;企业收入671万元,占地方收入3.6,可比下降56.8;其他各项收入5523万元,占地方收入29.5,可比增长54.1。从收入级次看,县级地方财政收入9886万元,可比增长31.5,占全县地方收入的52.9;乡镇级8810万元,可比增长12.7,占全县地方收入的47.1。今年1—3月份,地方财政收入2363万元,可比增长17.7,其中工商税收1110万元;农业四税完成560万元;企业收入完成156万元;其他各项收入537万元。我县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得益于近年来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来抓。从当前全县财源现状分析,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小城镇建设、民营经济四大重点工程建设,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03年,全县民营经济总户数发展到2.1万户,注册资金11.6亿元,从业人员12.6万人,同比分别增长7.2、12.1和10.8,固定资产投资达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1个,全县各级各类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5.1。

(二)重点企业税收逐步回升。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退民进步伐,有效盘活存量资产,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如金曼克电气集团、金贵酒业公司、金樱纺织有限公司三个重点企业预计今年比去年增收700万元,重点企业发展已走出低谷,对财政贡献率增长趋势逐步呈现。

(三)部分税种成为财政新的增长点。去年通过积极推行综合治税、加强地方税源控管,重点加强了对城市开发、恒温库、棉花加工厂、肥料厂、蒜干厂、集市税收、契税、耕地占用税等零散税源的监管和征收。2003年,全县恒温库税收1200万元,比上年增加1倍。契税和耕地占用税3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3.9。

二、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源建设的质量不优。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03年,我县不足5,低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这一差距反映了我县经济总量不足和经济运行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从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看,2003年,全国是86,全省是81,全市是75.5,我县为71。从工商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看,2003年,我县仅为30.3,仍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从税源结构上看,农业税收比重偏高,我县农业税收占地方收入的比重是37,有的乡镇高达80以上,全省平均为11,全市16。非税收入绝对数过大,比重过高,2003年全县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9.5。

(二)财源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近三年来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38以上,而全县财政收入近三年来年平均增幅20左右,投资的较高增长与财税的较低增幅不协调,培植财源的作用近期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篇7:县融资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一、主要问题

(一)政策执行有偏差。部分中小企业感受惠企政策落实力度不够,落实下来较慢,对企业帮助不大。在贷款利率方面,部分企业感受到银行优惠力度与政府公布的优惠措施有偏差。

(二)融资渠道单一。一是我县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达不到上市门槛,融资主要方式为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积累。融资渠道窄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和金融部门及社会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规模小利润低,但对银行来说,其贷款程序和人员需求基本相同,从整体看,放贷中小企业其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会上升,银行放贷收益不合算。中小企业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对银行没有吸引力。

二、建议意见

(一)落实融资政策。各银行监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政策,对所辖区域的银行进行督促,要求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时抛开企业规模因素,做到对所有中小企业一视同仁,让小微企业也能享受到正规、正常利率的银行贷款。

(二)丰富融资渠道。一是金融机构积极培养有信贷资金需求的企业,主动服务上门,助企业规范经营和管理。根据中小企业发展趋势和资金需求研究创新金融产品,有效支持企业发展,以此促进企业和银行互利双赢。二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融资政策,为个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公平、正常的信贷环境,扶持其快速、健康发展,切实解决个体工商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篇8:县融资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1 实验:土壤肥力及酸性调查

选取园参和对照地林地土壤, 分别取地表层土壤0 ~ 10cm和10 ~ 20cm, 对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重金属等指标进行实验, 得出数据如下:

从表1 中, 可以看出, 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56.45g/kg, 园参对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4.53 g/kg, 其中园参0 ~ 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60.155 g/kg, 较园参对照地0 ~ 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5.04 g/kg下降了94.89 g/kg;在园参10 ~ 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52.74 g/kg, 较园参对照10 ~ 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14.01 g/kg下降了61.27 g/kg。在与对照地的比较中发现0 ~ 10cm有机质变化大于10 ~ 20cm的土层, 可见园参对有机质消耗非常大, 且表层土壤的影响程度大于深层土壤。

从表中, 可以看出, 土壤全氮平均含量为3g/kg, 园参对照地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6.28g/kg, 园参土壤全氮含量比对照地低3.29g/kg, 下降幅度52.37%。 其中园参0 ~ 10cm土层全氮含量平均值较园参对照地0 ~ 10cm土层全氮含量平均值下降了4.23g/kg, ;在园参10 ~ 20cm土层全氮含量较园参对照地10 ~ 20cm土层全氮含量下降了2.59g/kg。在与对照地的比较中发现0 ~ 10cm全氮变化大于10 ~ 20cm的土层, 可见园参对全氮消耗非常大, 且表层土壤的影响程度大于深层土壤。

从表中, 可以看出, 土壤全磷平均含量为0.7g/kg, 园参对照地土壤全磷含量平均为1.02g/kg, 低43.33%, 其中园参0 ~ 10cm土层全磷含量平均为0.74g/kg, 较园参对照地0 ~ 10cm土层平均为1.02g/kg下降了0.28g/kg;在园参10 ~ 20cm土层全磷含量平均为0.68 g/kg, 较园参对照地10 ~ 20cm土层含量平均为1g/kg下降了0.32 g/kg。在与对照地的比较中发现0 ~ 10cm全磷变化与10 ~ 20cm的土层不明显, 可见园参对全磷消耗非常大。

2 结论

篇9:县融资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一、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基本情况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已经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土地没有连成片,形成的“斑点田”,不利于大型农机具的耕作,不利于水利设施的应用,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不利于合作组织开展规模化经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转变,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面积逐年加大。截至2011年末,调查统计的讷河、克山、肇源、肇州、呼兰等5个县(市、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58.1万亩,占该范围耕地总面积的41.6 %。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统一耕种、统一收获和统一销售,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其中:讷河市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623个,入社农户达到5.9万户。入社农户100户以上的合作社158家、1000户以上的3家,实现整村推进的35家;规模经营土地面积3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0%。规模经营充分发挥了农机、水利、科技等生产要素的作用,合作社现有大型农机具962台套,利用率达90%, 大型水利设施143台套,利用率达86%,良种化率、科技化率均达到100%,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克山县昆丰现代农业农机联合社基本框架是县里设立联合社,每个乡镇设立一个分社,每个村屯设有联络员,覆盖了全县所有乡村并辐射到周边县市。目前,合作社共吸纳包括种田大户在内的农户7.3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6.8%,带动农民规模经营土地18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 。联合社通过推行“五统一”的运作模式,即农资由联合社统一购买、产品由联合社统一开拓市场销售、资金由联合社统一协调落实、规模经营由联合社统一种植计划、技术由联合社统一邀请专家指导,统一规模经营实现了大幅度的节本增效。合作社采取统一农机作业,耕作费用由原来的亩均70元,减少到56元,亩均节支14元,年节支近3220万元;统一农资购买,平均每吨化肥可降价400元、种子每亩可节支12元,年节支3400万元;统一标准管理,亩均减少种子、化肥、农药等支出18元,共计减少支出4140万元;统一产品销售,普通种植的农产品每吨提价100元以上,专品种植提价300元以上。合作社每年可为社员节支增收近3.5亿元,户均达8200元;入社成员人均收入达8823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6%。呼兰区大用农机合作社自2005年成立以来,不断扩大规模,目前入社土地面积已从初期的1500亩发展到现在的4.5万亩,经营全部实现“五统一”,粮食产量从2005年的330万斤增加到1亿多斤,2011年入社社员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比全省农民人均收入高出2410元。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土地流转的具体方式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采取多方式合法、合理、有效流转土地。

(一)农户间自由流转。主要是在亲属朋友之间的自行流转。这种形式大部分为村民举家外出务工,将土地交由亲属朋友经营,租金一般较低,且租期较长。肇源县通过这种方式流转土地涉及27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77%。

(二)通过合作社流转。由村委会将农民组织到一起,成立合作社,农户以自有土地折合股份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组织少部分社员对土地进行连片经营,制定《章程》,社员按照股份分红。肇源县通过这种方式流转土地3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8.5%。肇州县通过这种方式流转土地2.95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7.5%。

(三)通过村委会流转。由村委会牵头,把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以“高价”连片反租到集体,再租给愿意经营的农户。这种方式流转土地5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14.3%。截至目前,肇源县复兴村通过这种方式流转土地4000亩,涉及农户582户,建设大棚1500栋,每栋棚室占地2亩,效益在1.5万元以上,是种玉米效益的10倍。肇州县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通过村集体流转双发乡双发村、二井镇实现村和永乐镇新路村农民承包土地1万亩,实现规模经营。

三、流转土地的经营形式

目前,土地流转后,除农户之间的流转仍是小规模经营之外,出现了多种经营形式,呈现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相互交织的局面。比较典型的经营形式有六种:

(一)种植大户经营。大户通过与农民或村集体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从事规模种植。2010年克山县共扶持发展4000多个大户,经营土地121.4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52.1%。

(二)龙头企业直接经营。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农民土地建设生产原料基地,并以在资金、机械、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生产。如2010年齐齐哈尔市12家农业企业共经营耕地4.7万亩。博天糖业依安分公司租赁农户土地2.6万亩,采取集约化手段种植甜菜。克东县飞鹤乳业公司租赁农户土地1万亩,为企业两个万头奶牛牧场建设青贮饲料基地。

(三)专业合作社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民土地实施规模经营。绥化市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土地达70.7万亩。青冈县兴农海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玉米,经营规模达4000亩。

( 四)“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龙头企业推动成立合作社,合作社流转土地从事生产,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克山县昆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推动建立了昆丰大豆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共同种植大豆。合作社向社员无息赊销良种、化肥,提供农业科技培训,无偿为社员缴纳农业保险,免费代储代销大豆。农户种植大豆实行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等“六统一”。

(五)集体统一经营。村集体依托农机合作社等组织,将本村农户土地反包后统一经营。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利用国家支持的价值100万元的农机具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2004年依托农机合作社的大机械优势,在依法、平等、自愿、有偿前提下,以每亩160元的价格把全村2.13万亩耕地流转到村集体统一经营,年均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2008年该村成为全省12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投入价值1000万元的大型农机具37套,规模化经营、标准化作业的现代农业又上新台阶。目前,北联镇已有4个村实现整村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到6.5万亩。

(六)股份合作经营。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土地经营权的出租、转包等,年终根据收益情况分红。五大连池市新发乡德安村德安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由社员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每亩1股;农户和合作社分红以大豆130公斤单产为标准,亩产低于130公斤时合作社不参与分红,超出130公斤的部分由合作社和社员按二八分红。目前合作社经营耕地由2000亩扩大到10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7%。

四、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现状影响土地流转。目前,农村存在着人多地少问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基层政府对土地流转认识不一致,放任自流和过度干预两种倾向都不同程度存在。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有的存在畏难情绪而不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有的发文多、行动少,一味依靠行政手段,忽视农民的意愿,这些都不利于土地流转的正常开展。

(二)土地收益的不确定性影响土地流转。由于土地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农机和水利设施的投入后,土地收益预期增长幅度较大,导致一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心存疑虑,现在每亩地的出租收入是400元,五年、十年后的收入是多少,无法预计。大多数农民处于观望状态,一部分农民即使流转土地,期限也较短。

(三)农民靠地为生的陈旧观念影响土地流转。很多农民存在“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观念。过分依赖土地,视土地为命根子,小富即安。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离开土地谋生成为问题,宁可守在家里、依附在土地上,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不愿把土地转让给种粮大户或合作组织。

(四)流转期限短期化不利于经营者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各地土地流转期限多在五年以下,很多地方土地流转合同一年一签,根源在于转出土地农户对土地流转价格上升的预期。由于期限较短,土地经营者对修建灌溉设施、培肥地力等事关长期发展的项目不愿投入、不敢投入,加剧了当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很少有种粮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愿意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总体恶化的局面已经显现。

五、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把握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等法规和政策,把政策交给农民。同时要宣传土地流转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宣传好的典型,教育广大农民正确处理好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推进土地流转的关系,让农民了解政策,大胆流转土地。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建设,拓宽农民进城务工空间,帮助农民增加再就业的机会,增加非农收入, 促进农民流转土地。

(二)典型带动,加大引导力度。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以及种粮大户,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循环经济等,发展农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搞好农产品基地建设,创新土地规模经营方式,有序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引导更多农户参加土地流转。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让流转土地的农民能够再次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引导更多的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

(三)规范程序,加大服务力度。建议国家出台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管理办法,地方政府根据办法和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解决土地权属不清问题,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进一步规范流转程序,特别是要重点规范农户之间的流转行为,完善流转合同,指导农户流转土地必须签订合同,以保护双方利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信息、政策咨询、协调流转价格、督促合同兑现、处理流转纠纷等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健全土地流转动态管理台账。

(四)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在每年预算中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作为土地流转奖补资金,通过担保贷款、以奖代投或贷款贴息的方式对土地规模经营达到一定数量的市县给予奖励。同时整合现有涉农资金,重点向土地流转度高、规模经营好的项目倾斜。金融机构要加大贷款投放规模,对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信贷支持,把规模经营主体扶大作强。同时,正确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土地流转,在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发挥工商资本带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积极作用,提倡和引导工商资本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参与土地流转,提升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话语权和分配地位。

(五)强化管理,加大监督力度。要进一步强化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始终坚持流转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变,耕地用途不能变的原则。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不下指标,不限面积。土地流转后确保农民“三个不失”,即“失地不失权,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损害。

篇10:县文化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文化是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存,国运兴则文运兴,文运昭示着国运,近几年,我县文化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对推动和谐祁东、小康祁东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正视文化工作的不足和问题,以战略的眼光和思维来抓好文化建设。

一、基本情况

XX县文化局下属6个局直单位(稽查队、文化馆、图书馆、文物所、电影公司、祁剧团),19个乡镇文化站,共有干部职工395人,其中行政编15人,事业编234人,财政全额拨款的68人,其余均为差额拨款,其中有6人财政未拨给一分钱工资。

二、近几年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县文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文化亮点纷呈,连续三年获全市文化工作第一名,同时,荣获县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县文化馆、稽查大队、祁剧团、电影公司均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祁剧团被推荐为全国先进集体,乡镇文化站和民间艺人的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文化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文化异彩纷呈

我县文化工作者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把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作为第一目标,大力繁荣群众文化。一是繁荣文艺创作,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每年在中央、省、市各类专业刊物发表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作品近千件,年均有近百件作品在省级以上获奖。二是加大县城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推进基层文化网络建设,为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从20xx年始每年与多家企业联合,采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在体育广场推出了“欢乐广场”月月演。广场文化系列主题活动,并把活动伸展至鼎山公园广场、交通岛广场,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并造就了一支基层文化队伍。卡拉OK比赛、少儿才艺展示、祁剧专场、露天电影、盘(腰)鼓竞赛……不断充实的活动内容,不时更新的活动形式,使广场文化活动成为全县人民愉悦身心的舞台,成为先进文化的宣传阵地,成为祁东县新的城市名牌。几年来,我局共举办各类广场文化活动近百场,参与观众近百万人。除举办普及性文化活动外,我局按县委县政府部署,应兄弟单位邀请,组织和协助十余次艺术活动和大型晚会:县四大家乔迁晚会《明天更美好》、全县第九次党代会《崛起的祁东》、全县经济文艺演出、《税务之歌》、《消费者之歌》……文化活动做到了既有“营养大餐”又有“风味小吃”。

(二)专业文化百花齐放

我县祁剧团多次荣获“全省好剧团”称号,团长邹高波被评为全省好团长。在全国戏剧不景气的大气候下,祁剧团一手抓演出,一手抓剧目创作,焕发出勃勃生机,年均下乡演出210天,演出场次430场,演出收入达22万元,同时,每年挖掘整理创新剧目4台以上。《电老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剧目获省以上奖项,今年又获省里奖励的流动舞台车一辆。电影公司面对种种困境,没有“等、靠、要”思想,而是创新举措,增加收入,采取影企姻,抓红白喜事电影放映,狠抓爱教片放映等措施,开辟主业收入;积极引进外地剧团来院演出和招商引资发展副业,通过多种形式,年均创收65万元以上,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工资。由于工作出色,去年获省里奖励的皮卡车一台。

图博事业也屡创新高。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5万人次,借阅图书近7万册次,每年新办借书证200个以上,新购图书500册,完成课题服务10项,每年参加市里的“红读”活动都名列前茅。文物所狠抓文物保护和征集工作,20xx年成功申报状元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填补了我县无省保单位的空白。

(三)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我县文化市场坚持打击与扶持、整治与建设相结合,在培育市场、发展产业的同时,加强文化市场规范整治工作。每年,针对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适时开展“扫黄打非”网吧整治、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盗版教辅教材、非法印刷企业,不良“口袋本”图书等多种专项整治工作,真正做到了领导重视到位,查处力度对位,整治措施到位。我县文化市场也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每年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明查暗访,都未发现文化市场违规经营问题,多次得到了上级好评。

(四)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工作的载体,由于历史原因,我县文化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与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从20__年起,全局上下达成共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买下了县城中心地段原审计局办公大楼,总面积近900平方,改变了以前局

机关、稽查队、文物所等近50名工作人员挤在一栋不足200平方米的破旧楼房办公的窘况;购买了一台小车,极大地方便了公务用车。今年,又从局里极为有限的资金里挤出一部分来为稽查队配置了一台面包车,解决了稽查队无稽查车的矛盾,大大地提高了稽查能力,市场管理力度大大提高了。

三、存在的问题

1、文化设施落后

一是县城虽有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但馆舍老旧,面积离标准相差甚远。

二是95的乡镇文化站无文化服务场所,基本设备几乎为零,除归阳、步云桥建有文化站外,其他乡镇只在镇政府内有一间办公房,有三个乡镇甚至处于四无状态;乡镇电影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2131”工程举步维艰。

2、文化经费缺乏

我县文化经费奇缺,每年财政只拨给人头经费,活动费用一分未付,全县乡镇文化站有18名文化干部财政只拨50的基本工资,另有6名文化专干分配岗位近5年时间还未落实财政拨款,工资待遇无着落;电影公司从今年7月起又取消了爱教片,这一项减少收入40多万元,电影公司职工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金因此影响而无法交齐。

3、文化队伍薄弱

文化队伍人员少,编制缺,作为群众文化的主要辅导力量县文化馆、乡文化站业务干部的力量也相对较弱,干部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现象;业务人员专业不齐,能独挡一面,挑大梁的业务人员很少,向外或内部调整人员又受编制、财政拨款等条件限制而难以实现。

四、思考与对策

解决我县文化系统的问题,不但要治标,更要治本,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放眼长远,从人员队伍上,基础设施上,经费保障上多管齐下,努力创新,实施好“五子登科”工程:

(一)摆上位子

1、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年初制定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时,要把文化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中,并且要占有相当的比例,要统一检查、统一验收、统一评比和表彰。

3、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年不少于四次听取文化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文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做到“两常、五有”。“两常”,一是“党委常议”,各级党委要把文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每月至少研究一次文化工作,精心给以指导和监督;二是“分管领导常抓”,分管领导对文化工作要有通盘规划,常抓不懈。“五有”就是:

①有计划:党委对文化建设要有年度计划和月安排,实行目标管理;

②有布置:对文化工作要定期或不定期布置任务,提出要求;③有检查,每年组织两次文化工作大检查,进行评比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④有交流:每年组织一次文化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⑤有评比:每年年底按进行综合评比,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指出路子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积极引导,创造条件,采取倾斜政策多为文化单位提供资金等方便,并结合实际,协调好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当地文化投入的各种文化载体和经营实体实行免税优惠政策,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三)配齐班子

目前,文化队伍的主要问题是整体素质差,专业人员少。因此在乡镇机构改革时,要尽力争取一部分有专业水平、素质能力较好的干部分流到文化站工作,尽快调换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挂职不干的在编文化站干部。要采取超常规的做法,把干部的工作实绩与经济、奖励、提拔挂钩起来,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那些长期坚守文化站岗位,确有贡献者,政府要给予表彰奖励。

(四)开些口子

调查表明,部分乡镇文化站人员长期以来未能列入财政全额拨款,有的甚至一分工资没有,文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由此受到了抑制。地方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通过一些灵活的办法去解决好当地文化部门的定性、定编问题。

(五)解决票子

1、资金是发展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单靠地方财政或部门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文化干部在保证有一块固定经费来源的基础上,必须大胆走出馆门、站门,发动社会办好文化,千方百计与个体文化户联营,走“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的道路,提高自己的造血功能,增强自己的活力。

篇11:县污染减排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我县污染减排工作的基本概况

,我县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值分别为二氧化硫4596吨、烟尘2942吨、工业粉尘1815吨、化学需氧量4100吨、氨氮1000 吨,按照我市“十一五”期间总量控制要求,截止到,我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到二氧化硫3796吨、烟尘2589吨、工业粉尘1597吨、化学需氧量3432吨、氨氮850吨,也就是说我县要用5年的时间,使各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减少800吨、353吨、218吨、668吨、150 吨。从20起,我县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加大了在环保领域的投入力度和治理力度,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要全面实现我县 “十一五”期间减排工作目标,当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减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于深化,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仍表现为会议上、文件上、口头上强调、重视、支持污染减排工作,而在思想上、工作上仍然没有真正树立起污染减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政府对减排工作的问责制和考核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样就不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格局;对重点环境治理项目的投入缺乏力度;对重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还需要加强;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社会整体的环保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二、对做好我县污染减排工作的建议

为确保减排工作能落实到位,促进我县“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的顺利完成,现提出建议如下:

1、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县内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实现减排目标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努力做到“三个转变”,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要将污染减排作为一项硬任务,把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开展好。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努力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环保节约型产业结构,从源头上解决节能减排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既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总量控制要求,又要切实保护环境质量,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脆弱区实行强制保护。

3、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减排管理。

把减排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加强对减排工作的考核和监督,把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企业环境诚信等级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争先创优实行环境保护和减排考核“一票否决”。

4、建立减排指标交易制度,用市场机制推进减排。

减排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单靠政府行为是不够的,要建立减排指标的交易制度,用市场机制来推进减排的目的。应当全面推行减排指标、排污权等市场交易,从总量上严格控制减排指标,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形成奖优罚劣的公平交易机制。环保达标好的企业,可将指标卖给其他企业,既获得了收益,又可以促使其把减排工作做得更好。污染排放较差的企业,通过购买减排指标,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减低了利润,还会受到极大的环保压力。

5、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推动九大治理工程建设。

我县的环境污染九大治理工程包括:拐磨子金禾造纸厂污水治理项目;桓仁矿业公司污水治理工程;好护士药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金山热电有限公司锅炉脱硫项目;晶峰硅业有限公司矿热炉粉尘治理项目;辽宁成大木业有限公司锅炉燃料改造项目;辽宁白水泥厂工艺改造项目;城镇低空污染整治工程。以上9项治理项目全部完成后,每年将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934吨、烟尘排放量355吨、粉尘排放量222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74吨、氨氮排放量160吨。这9项治理工程是我县完成“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计划的基础。

6、抓住关键环节,加强污染设施监管。

我县现有重点工业企业23家,有尾矿库、坝8处,高炉4台,水泥窑3座,工业锅炉14台。为保证削减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做好上述企业的污染设施日常监管,保证设施运行率、完好率、达标率。对重点环保设施每月检查一次,一般设施每季检查一次,对擅自停运环保设施的企业要严加处罚。

7、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利用环保专项行动等有利时机,增加对全县重点污染源现场检查次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要实行挂牌督办。对违反规定,破坏环境的企业,该停的.停,该关的关,该罚的罚,该通报的通报,避免短期行为对环境造成破坏。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坚决做到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8、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

要严把项目审批关,确保新建项目 “三同时”执行率100%,做好新建项目的验收工作和正式投产后的监督检查工作。凡不符合法律规定和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规划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建设。

9、运用科学手段,提高环保部门能力建设。

环保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强环境监察、环境监测装备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需要,用科学的数据统计、核算减排成果,准确地反映企业真实排污情况。

10、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上一篇:南京大学16招收硕士研究生简章下一篇:2监理单位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