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作文

2024-05-01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作文(通用9篇)

篇1: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作文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南宁市的民主大到延长线,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建筑,它是

会展中心建在一座山上,远远望去,气势恢弘,它的主建筑构思巧妙,顶上是一朵硕大绽放的南宁市市花——朱槿花,也有人说,它像一个大礼帽,象征着南宁人民热情好客,彬彬有礼。它的前面是一个大大的广场,它的展厅分三层,依山而建,两边都有高高地台阶,通达每一层展厅。它的对面是南宁市最高的建筑“帝王大厦”与之遥相辉应,

小学生作文大全

周边还有“竹溪立交桥”、“民歌广场”、“航洋国际城”等现代化的建筑与它相伴。

每年一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就在这儿举行,到了那时,各国商人带着他们最好的商品来这里展览,热闹非凡。

这里也成了南宁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会展中心和周边的建筑都被霓虹灯映照着,流光溢彩,人们纷纷来到这里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真美啊!我为我们南宁有这么美的建筑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篇2: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作文

随着生活越来越丰富多样化,人们对自己思想的要求也是不断提升,怎么样将自己新奇的idea赋予实现,DIY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每个DIY作品都含有自己丰富多彩的一面,作者能将自己的新奇的想法融入作品当中,创造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佳作!8月24日,英拓国际英语培训中心举行了一场杯子DIY课程,将英语和创造结合到一起,学员将自己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在杯子上,并用英文来讲述自己作品的内容和表达的意思,锻炼了英语口语的能力,最后还一起 学习新鲜的杯子舞。

下面是课程的精彩花絮:

学员开始发挥自己的小宇宙,积极的创造中

学员介绍其作品表达的意思

老师现场教授学员杯子舞

篇3: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作文

项目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设计单位:RTKL,悉地国际

施工图设计:CCDI悉地国际

总占地面积:4.02 hm2

建筑面积:38.43万m2

业态构成:零售,办公

建筑高度:办公塔楼145.3 m,商场41.5 m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体系

设计时间:2009年

建成时间:2012年

图纸版权:CCDI悉地国际

摄 影:方健

在城市资源越来越紧缺的今天,西方国家开始反思对摩天大楼的崇拜并寻求更集约、高效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综合体”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世界各国中心城市建设新的发展方向。在广西南宁,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催生了南宁东盟商务区这个最初以会展商圈为定位的城市国际化前沿商贸区域。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的中心城市,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将带给南宁国际性的商业、贸易和文化氛围。

南宁华润中心位于南宁市东盟商务区核心区内,北临民族大道,毗邻20国领事馆。建筑群包括一个购物中心、两栋办公大楼、一个五星级酒店,以及数栋超高层及高层住宅。项目开发设计从总体规划到建筑单体,都以“汇聚”为主题,通过促成区域、交通、人流、车流、景观、社会活动等一系列社会行为的聚集,为南宁市打造一个融合购物、休闲、办公、居住各个元素的地标性建筑集群,使其成为人们生活、购物的总汇之地。南宁华润中心的建设,成为华润置地继深圳、杭州、沈阳、成都后在全国复制发展的第5个都市综合体项目。

一期项目包括购物中心和西侧办公楼,二者紧密联系形成一座完整的建筑。购物中心——南宁万象城(MIXC)是整个综合体的聚集点,作为东盟商务区轴线西北角上极具特色的门户中庭,亦是该轴线上的新起点。该建筑总高41.5 m,其中地上部分6层,地下3层,从青秀路和民族大道交叉口向东侧和南侧展开布置,向南联系西写字楼和未来的五星级酒店,向东将联系未来的地标写字楼。

对外部空间的打造通过多主题的室外广场来实现。它们既是购物中心也是社区的多功能活动中心;露台和屋顶花园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空间,更进一步鼓励购物者尽情享受本地的气候、风景和室外空间;从西北角购物中心主入口处的下沉广场,到贯穿整个购物中心的“峡谷”中庭、东南角的圆形广场,延至东盟使馆区的轴线,魅力无穷的步行连接创造了强烈的社区联系。下沉广场作为鲜明的空间元素,成为充满活力的汇合点,将人群从各个方向引领到购物中心,包括即将建成的地铁出口、地块周边的写字楼区以及公共交通上落站等。通过购物中心中庭的玻璃幕墙可以俯视全貌的下沉广场,既是十分突出的视觉焦点,亦是市政林荫大道的交汇焦点之一。

万象城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将建筑的重点汇聚在被称为“峡谷”的中庭上,建筑造型和空间品质独具一格。富有震撼力的垂直“峡谷”独特的角度、形状和高耸的玻璃立面酷似一扇大窗,使室内的横桥和扶梯交替呈现在人们眼前。坐落在一层的是奢华品牌零售店,随大阶梯和扶梯拾阶而上的是一系列专卖店和餐厅,以及两层的溜冰场、电影院和屋顶露台,“峡谷”则将所有内外活动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聚集空间,并可根据季节和事件的变化转换面貌。这种连续的转换功能为整个综合体带来了动感。

项目一期中的西写字楼与购物中心西南体块相连,塔楼总高145.3 m,其中地上33层,地下2层,和未来的东写字楼形成遥相呼应的双子塔。平面呈长方形,南北进深大,采用“一字形”核心筒设计,所有功能开口集中在南、北两侧的主墙面上,以形成完整的公共空间。设计利用特殊的构造呈现“可呼吸”的幕墙系统,独特的内开空气腔设计使立面看不到繁乱的开启扇,保证了外立面的完整和物业的品质,倾斜的窗户设计则有效地避开正西和西南等日照强烈的朝向,获得了节能的功效。

西写字楼底部的四季花园汇聚了购物中心、西写字楼和未来酒店的人流,使综合体各单元联系更紧密。室内设计利用了南宁吊脚楼的元素,以架空景观在室内营造了室外氛围。

篇4:2011南宁国际视听展

本次视听展一共分为两个展示区,分别参展的品牌为:KEF、B&W、JBL、先锋、奥图码、ROTEL、Opera、雅骏、新德克、EPSON、OS、安桥、JVC、雅马哈、天龙、骄阳、三星、夏普、PMC等众多品牌。唱片展区分别为:东魔音唱片、红音堂(国际)唱片、瑞鸣唱片等等。

通道划分

我们看到,2011南宁国际视听展的进场是很有秩序的,一共划分了三种通道,每个通道都安排专人指引,方便于疏通人流和指导填写抽奖券,井然有序。

展会上的女烧友

说起广西,我想喜欢音响的发烧友们都知道,广西南宁也是一个玩音响的重要城市,常常在论坛上也认识很多来自广西的音响发烧友,他们对音响追求的那种热情和专注很值得赞赏,这次南宁视听展会上更是难得的看到很多年轻的女烧友,参加过各个城市的大中型音响展,女烧友还当属南宁最多。视听鉴赏会上,三五成群的女烧友陶醉地听着音乐,争相回答评论老师的问题,这样的场面还真不多见啊。

专业老师和专业的听众

展会上的视听鉴赏会让人印象深刻,专业的音响评论老师为我们一一解答音响难题,很多烧友也在现场诠释了自己对声音的理解,遇到观点不同的问题现场相互讨论,争相发言,这些都是在其他展会上难得一见的,也让初烧的菜菜们学到不少音响知识。

参观人数最多

篇5:2010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2010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将于今年10月20日至24日举行。在10月11日2010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市服务“两会一节”领导小组(组委会)常务副组长(副主任)吕洁介绍了第十二届民歌节总体筹备情况。

2010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期间我市共计划安排活动63项,包括文体、经贸、旅游三大类,比2009年增加活动29项。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在保证精品的同时,还突出本土特色,体现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充分展现我市大文化和大经贸盛况,将为“两会一节”营造喜庆、热烈、隆重的氛围。

一、文体活动“六大看点”

(一)壮美磅礴大合唱——开幕晚会《大地飞歌·2010》

10月20日晚上举办的开幕晚会《大地飞歌·2010》由南宁市大型活动办公室、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南宁大地飞歌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曾担任2006年、2007年《大地飞歌》晚会舞蹈总监的国家级导演姜钢任总导演,邀请著名策划人朱海参与策划,舞美设计由沈庆平担任,灯光设计由刘文豪担任,音乐统筹由吴军担任,主创班子实力雄厚。大地飞歌公司担任总制片,北京派格太合公司担任晚会的执行制片。今年开幕晚会将告别民歌广场,移师南宁城市新标地——广西体育中心,空间和时间的新节点将锻造民歌盛宴新起点。

开幕晚会呈现五大亮点:

一是晚会创意有新拓展。晚会策划突出了“我与民歌共成长”的核心主线,围绕“民歌”主题,坚持传承和创新,贯穿大腕云集、流光溢彩、漫天焰火、万众欢腾的理念,分别由“红歌永流传”、“青春备忘录”、“五洲快乐风”、“民歌中华情”四大版块组成。每个版块通过精心策划,让观众一起品味不同时代的民歌情结。“红歌永流传”以红色经典歌曲为主,经过全新包装呈现流行风格,与观众们一起感受辉煌;“青春备忘录”展示历代校园民谣,更有原创歌手登台亮相,与观众共同回味青春岁月;“五洲快乐风”展现东盟、亚洲及世界各地的民歌风采,不同歌声唱响世界同一心声;“民歌中华情”将中华经典民歌重新编配,展现别样经典,让观众与中华传统民歌一起成长,其中广西色彩围绕经典刘三姐,展示绚丽的广西民歌,让人感受壮乡歌海的迷人魅力。今晚晚会还特别推出两首新歌,一首是歌唱南宁的歌曲《南宁的风》,另一首歌曲是《为生命歌唱》。

二是立体舞台绚丽展现。晚会场地移师广西体育中心,新场地带来舞台创意新灵感。舞台搭建首次采用壮乡山坡屋檐层次美为重要元素,同时加入时尚元素,彰显时代特色。舞台气势恢弘,整体呈山坡形状,面积占据整个体育场的三分之一,高度达三四十米;同时突破空间限制,舞台上设置多个活动立体组合,随着组合的移动和变换,从而构成明暗、大小、局部与整体的多样对比,让观众享受到更强烈的舞台视觉冲击。

三是高新技术强势助阵。晚会将大规模运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彩砖、高空威亚、数码灯等全新的技术,使晚会营造出大纵深、立体化、天马行空般的视觉空间。其中高空威亚技术首次在民歌节舞台上亮相,届时借助威亚在广西体育场上空营造出的多层次性,将掀起现场的高潮效应。同时,具有神奇视觉效果的多媒体数码灯大量运用,也将给民歌节舞台营造空透迷人的梦幻感,实现大空间舞台的造景与色彩变换。

四是大腕云集阵容强大。晚会明星阵容呈现“跨界融合”的特点,“国际大腕”、“港台腕儿”、“民歌代表人物”、“内地一线流行歌星”等明星将共同闪耀登台。今年开幕晚会将邀请的明星有:国内歌手谭晶、孙楠、柏文、老狼、吕薇、姚贝娜;港台歌手陶喆、潘玮柏、齐豫、叶加修、王梦麟、南方二重唱;同时充分展现广西民族元素,广西籍歌手严当当、陈春燕、弦子、胡夏,以及本土乐队焦点乐队、哈嘹组合等将倾情演绎;更有外国演员俄罗斯跨界歌唱家维塔斯、《蓝色多瑙河》原唱维也纳合唱团以及部分东南亚演员前来助阵,晚会星光灿烂,大腕云集。

五是本土军团闪亮登场。晚会舞蹈及合唱演员改变过去“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模式,大量启用本土舞蹈及合唱演员,其中800多名群众演员出自南宁市艺术剧院、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邕江大学、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等单位,大量出色的本土演员为民歌节舞台呈现更多壮乡风情。

(二)首届南宁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

为了给即将举办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营造良好氛围,今年3-10月,我市举办了首届南宁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活动。此次活动的参赛节目内容健康,反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风尚,特别是反映具有乡村社区特色自编自演的新创作节目,并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着重突出欢乐、喜悦、和谐、富有乡土气息。目前全市共开展大展演活动系列文艺演出1370多场,参与群众达82万多人次,为民歌节营造了热烈、喜庆、和谐的氛围。

(三)欢乐和谐多声部——“绿城歌台”群众文化活动

绿城歌台——广场文化活动是民歌节文化活动中群众参与性、互动性最强,观众最多,最能体现国际性,民族性和节日欢乐的一项活动,由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大地飞歌公司承办,各县区各相关单位协办,今年将在南宁市各县区、校园、社区设置14个歌台。外国演员参与演出作为“绿城歌台”活动的一大亮点,届时将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16个国家的近百名外国艺术家到各歌台演出,有代表埃及几千年文明的埃及国家民间音乐艺术团,有以轻松、诙谐、幽默的新颖方式演绎奥地利传统民歌的奥地利斯特扎玛乐队,也有独具民族特色的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艺术团,歌舞结合,“绿城歌台”将真正成为一片欢腾的歌海。

(四)典雅别致小夜曲——《美在广西—广西青年歌手演唱会》

彰显本土创作力量,打造广西本土歌手,推介广西文化发展的成果,2010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将以“广西歌手唱广西”的方式隆重推出《美在广西——广西青年歌手演唱会》。演唱会由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组委会、广西文化厅共同主办,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承办。晚会将以大乐队现场伴奏的方式,选取不同风格的曲目,以民族、美声、通俗、原生态等不同唱法,以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小组唱、合唱等形式进行。届时来自自治区歌舞团、广西艺术学院、南宁市艺术剧院的青年歌唱演员将集体亮相,陈春燕、廖鸿飞、危瑛、袁泉、何梦苓、舒春秀等广西乐坛新秀将为观众带来一场高雅愉悦的视听盛宴。

(五)中外通融多重奏——外国艺术家专场演出

体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国际性,展示南宁市更加开放和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气质,民歌节传统活动之一外国艺术家专场演出,让远道而来的各国艺术家充分展示其艺术、风情、友谊,让中外客人尽情感受中国的艺术魅力和各国多姿多彩的异域情调,让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大舞台真正体现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的巨大魅力。

(六)2010年南宁“中国石化杯”国际田联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暨第五届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

与往年不同的是,体育活动是今年民歌艺术节期间的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南宁“中国石化杯”国际田联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将于10月16日举办。与此同时,第五届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也将一并举行。作为国际田联最高级别的单项赛事,这项比赛是首次在中国举办。锦标赛设置了男、女个人半程马拉松及团体半程马拉松两个比赛项目;大众赛设置男、女半程马拉松,男、女10公里、4公里健康跑三个比赛项目。目前,锦标赛已经有41个国家62名官员和160名专业运动员参赛;大众赛有日本、越南、肯尼亚、南非、香港、澳门和境内各省市、广西区内和南宁市专业队及长跑爱好者约15000多人报名。

二、经贸活动精彩纷呈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运行、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市为完成签订投资项目合同金额150亿元,签订商品购销合同150亿元的“双150亿元”工作目标,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今年“两会一节”期间,我市将积极组团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投资促进系列活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同时继续举办南宁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2010年“两会一节”南宁市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市领导会见国内外重要客商、政策咨询和项目对接洽谈会等重点经贸活动。宾阳、武鸣、江南、良庆、高新区、经开区也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了专场推介会和投资考察活动。同时我市也计划邀请1100名国内外重要客商参加“两会一节”系列活动,主要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央企业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和大集团的负责人,东盟、日韩、欧美和港澳台地区等境内外商(协会)代表,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代表参会。

此外,还将在南宁华南城会展中心举办2010年首届中国—东盟轻工产品展览会,本届中国—东盟轻工产品展览会是由中国国际商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南宁市商务局、江南区人民政府和南宁华南城有限公司具体承办的一个国际性轻工产品展览会,展会定于2010年10月20日—24日在南宁华南城会展中心举办。本届轻工展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614个标准展位,设香港产品展区、台湾产品展区、华南城组团展区、工艺礼品展区、数码通信展区、政府组团展区、东盟特色商品展区等七大展区。同期,还将举办华南城—东盟汽车展销会、“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千人签名等活动。预计本届展会将有来自海内外参展商600多家,专业采购商2000多人,观展观众10万余人次。

三、旅游活动形式多样

2010年10月16日—10月24日在我市江南区邕州老街举行的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是今年旅游项目的重要活动之一,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配套活动,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自2000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成为我市一个重要节庆名片!它在弘扬南宁美食文化,丰富南宁美食文化生活,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美食,促进了南宁旅游、餐饮行业的发展!本届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将在历届良好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进一步丰富美食、旅游、文化三大内涵。

今年会场共设5个展区:东南亚特色美食展区、中华民族精品美食展区、现代餐饮原辅料(农副产品)展区、旅游景区节庆展区、邕州老街画廊文化展区,共198个标准展位。

主要活动内容有:开幕式、美食之景世界马蹄糕王品尝会、东南亚特色美食展、中华民族精品美食展、现代餐饮原料(农副产品)展、2010邕城“名菜名点名小吃”评选活动、2010邕城传统包粽子百人趣味竞技赛、南宁市首届涂鸦大赛、邕州老街街舞大赛、美食节摄影大赛、壮乡及东南亚传统民族文化展演、百姓小舞台、广西旅游节庆文化推荐展、邕州老街画廊文化展。

本届旅游美食节以“品美食 赏文化”为主题,将呈现五大亮点:一是争创美食新纪录。开幕式上,将现场展示11M长6M宽的巨型三色马蹄糕,再创旅游美食节新纪录。二是国际盛会。本届美食展区主推国际和国内各地美食风味,集中呈现东南亚美食精品;同时,积极推动各地美食在南宁入乡随俗、融会贯通,以其发扬光大,打造南宁美食天堂。三是民族特色。通过中华民族精品展、2010邕城“名菜名点名小吃”评选活动,推广具有民族与地方特色的壮乡美食品牌和餐饮名店。四是节庆盛典。通过举办广西旅游节庆推荐展、邕州老街街舞大赛、壮乡及东南亚传统民族文化展演、南宁市首届涂鸦大赛、百姓小舞台等活动,促进广西各地旅游景区节庆活动的挖掘、推广与发展;同时,促进城区、社区节庆文化开展。五是全民参与。以中国传统的包粽子活动为载体,开展大型互动式趣味竞技比赛;首届涂鸦大赛、百姓小舞台等活动,也都是通过市民直接参与,并进行选拔,来提高各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篇6: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作文

------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多音源拾音方案

体育比赛类节目在众多各类电视节目中,一直有很高的收视率。电视观众对于体育赛事的转播,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往单一的解说和寥寥无几的现场音效,已很难满足观众,如何在体育比赛中做到声画同步,实时播出,让电视观众有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是衡量一场电视直播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我们广电技术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新课题。

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是2005年全国龙舟月各项赛事的第二站。和其他站比赛相比,本站比赛有两大特点,一是参赛队伍多,二是比赛设置项目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队伍达到了50多个,运动员更是超过1000多人。其中受邀请的境内外(含港、澳、台地区)龙舟队20余支。本次比赛共设置为10个竞赛项目,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标准龙舟比赛和小龙舟比赛。所有这些赛事在两天的比赛中决出名次。

为让众多不能到现场观看的市民,在家中就能感受到现场娇龙竞渡,百舸争流的热烈气氛。我们不但将精彩的比赛画面传给电视观众,还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现场锣鼓喧天、呐喊助威、划船击浆声等等各种各样的声音,使电视画面更具感染力。为了达到技术要求,拾取到尽量多的声源,将更多比赛细节传送给电视观众,在赛前我们作了认真细致的考虑与设计。

一、现场拾音音源

根据以往比赛的转播经验,我们作了相应的案头工作,将比赛时可能会涉及的音源一一罗列出来,并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现场评论席

作为大型活动,为了方便电视观众了解到现场的情况,一般都会在现场设置评论席,安排主持人与嘉宾对整场活动进行评点。对于电视直播而言,这是音频工作的关键点。

因评论席设在湖边,四周比较空阔,经常有阵风从湖面吹来,为了保证现场主持人在评论时语言清淅、声音饱满,减少风噪声,我们选用了Audio Technica公司的AT857QML单指向鹅颈话筒,尽量将话筒顺风摆放,配上防风罩以减轻风声的影响。为直播安全,我们同时准备了领夹话筒作为备用。

2、外景主持人现场采访

为丰富电视画面,导演安排多次外景主持人现场采访。此摄像机为微波机位,便于主持采访不同的对象。因是第一次在直播中,通过微波摄像机回传主持人声音,而我台没有相应的专用无线摄像机,拍摄到的视音频信号经过摄像机输出口到微波发射机,在转播车顶设微波接收,信号经接口板到调音台。这一过程对于声音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保证在这些环节中,将声音的损失降到最小,我们使用了行业内公认的优质品Neutrik的音频接插头、Canare的线缆。

现场音源非常噪杂,现场背景音乐、观众助威声等声压都很大。为保证准确又清淅的拾取采访人的声音,我们给选用了SONY ECM 672超指向采访话筒,它的强指向性能减少其它的杂音串入,突出拾取的声音,以较高的音质传回转播车。

3、比赛现场拾音

这是电视直播中比较重要的音源,能否拾取到这些声音,这些音源的好坏也就成为衡量电视转播声的一个关键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观众在电视上看到激烈的比赛场面,却听不到相关的声音,那会使收看效果大打折扣。龙舟赛是在南湖的水面上举行,赛道全程800米,湖面宽度200余米,最近的赛道离岸边也有30多米,要在这样开阔的区域对运动的龙舟进行拾音,主要是在收录整个比赛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声音,包括发令枪声、鼓声、运动员呐喊声、划浆声、冲过终点时的欢呼声等,这有不小的难度。我们根据龙舟比赛的特点,分区域配置了不同特性的话筒,让电视观众听到丰富的有现场感的各种声音。

4、现场观众声

由于是户外,比赛场地相对比较大,观众沿着湖两岸分布,一般集中在视野开阔,可以坐着观看的草地上,现场设有表演区域,有部分观众就围绕在这一区域附近。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对于现场观众音的拾取,用大震膜录音话筒,因为表演时声压较大,而录音话筒带有衰减开关,可承受较大的声压,保证录音质量。

二、现场拾音话筒的设置

根据对各声源的分析,再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对比赛过程中各拾音点的位置进行了仔细的设置。做出如图1所示的龙舟现场拾音系统图。

图 1 本次直播一共安排了7个摄像机位,除了一个外景主持机位在湖对岸外,其余都安排在一侧,出于安全考虑,对于龙舟赛场的拾音,全都通过摄像机的三同轴电缆回传,在转播车上CCU再跳入调音台。在岸边设置了4个拾音位,每隔200米设一拾音位,对全程进行拾音。在起点因要拾取距离近百米之外的发令台枪声,使用了Sennheiser公司射频电容式 MKH416长枪式超指向话筒,这种话筒充分运用了声压加倍效应,所以在全频带内它的灵敏度指标被提升了6dB。配上防 风毛套,由录音人员控制,可随着龙舟的移动来跟综。其余点用SONY ECM672超指向话筒,配上矮话筒架,放在湖边拾音,直接拾取龙舟快速通过话筒时的划浆飞舞、水声四起等细微的声音。

对现场外采主持人拾音,由于这个拍摄点位于湖的对面,使用微波回传到转播车。这里是运动员下水的检录处,各种声音元素较多,为了能实现外采主持人和被采访者的语音清淅,我们在使用SONY ECM672话筒时,将指向性选在M档,即近讲模式下,降低话筒的灵敏度,能有效控制杂音串入。

现场观众声与表演区的拾取,通过两只AKG C3000来实现。AKG C3000作为大振膜电容式录音话筒,具有单指向与超指向选择,还可预衰减10dB,并且带有内防风罩,在户外使用也不用担心。两只话筒分别用话筒架指向各自的拾音区域,作为环境声,我们将两只话筒架架高到2米,以适合的音比加入到系统中。

三、拾音系统的设计

有了以上的分析和准备,我们作出了以下的设计图,如图2。通过该方案我们可以在电视上听到丰富的声音,能感受到龙舟赛这种民间传统赛事带来的欢乐的盛大场面。电视直播不仅要带给观众比赛的结果,更要带给观众全程参与赛事的体验。

在实际赛事中,我们还需仔细观察比赛过程中细节,在话筒的布置和摆放上要充分考虑效果声的拾取,因地制宜。使一些在做方案时没发现的问题尽早得到处理,给电视观众送上一场精彩的比赛。

图 2

四、结束语

经过两年的应用,此设计对于大多数的体育比赛都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能拾取到比赛现场中各种音源。但限于一些设备的原因,在拾音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远距离拾取如令枪声时,因距离近百米,当画面上发令枪冒烟时,大约过了半秒才听到枪声,造成声画不对位。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使用到更好的设备来完善方案,让电视画面更完美。

南宁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制作部

篇7: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作文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南宁市国际航线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南府办〔2009〕188号)

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动南宁市国际航线开发工作,加快发展南宁国际航空市场,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南宁市国际航线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吴 炜 副市长

副组长:王林一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成 员:陈红保 市口岸办主任

李 宁 市财政局副局长

史胜明 市旅游局副局长

农朝胜 市法制办主任科员

胡爱国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副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联系电话:5530493),办公室主任由史胜明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市旅游局科长韦兰

篇8: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现状分析

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中国著名半程马拉松赛事品牌。2008年11月,南宁市获得2010年国际田联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的承办权,这是该项比赛第一次落户中国,南宁是中国第一个承办该项赛事的城市。然而从这几年比赛现状来看,无论是比赛规模还是赛事运作方面,与国内外许多有名的马拉松赛事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对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的发展对策,使之在激烈竞争中办出特色,发挥其自身优势,扩大国际知名度,打造国际赛事品牌,成为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半程马拉松赛事之一。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和查阅有关期刊、杂志、报纸等文献资料。

2.2专家访谈法:

走访赛事组织者、相关官员、裁判长等。

3 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的现状

3.1 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的发展优势

3.1.1 南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自然资源丰富。

南宁毗邻奥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走向东盟的前沿阵地。四季如春的气候,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环境,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成就了南宁“中国绿城”的美誉。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中国东盟自由区的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区域合作格局的形成,南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优美的人居环境以及市民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和支持,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具有丰富的优势资源。

3.1.2 具有举办大型赛事的经验。

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才举办4届,但是南宁解放日长跑活动已经举办过27届,且南宁市举办过全国田径大奖赛、全国公路越野赛、全国公路竞走比赛等大型赛事,具有一定的办赛经验。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暨南宁解放日长跑活动作为南宁全民健身一项重要活动,已经成为南宁市民传统的文化节日。

3.1.3 南宁拥有开展长跑运动的良好群众基础。

27年前,经南宁市政府批准,将原来一年一度的环城赛跑活动,冠以“南宁解放日长跑”的名称,长跑运动在南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每年12月的第一周,南宁都要举办一个大型的长跑活动,参加人数达万人以上,这使长跑这一南宁市群众喜爱的项目有了一个标志性的名称,并更具深刻意义。经过数十年发展,南宁解放日长跑活动与元旦冬泳、端午节赛龙舟、三人篮球一起成为南宁市群众体育项目的四大品牌,也成为了南宁市的传统群众体育项目。南宁还是一个有着优良体育传统的城市,曾涌现出吴数德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

3.1.4 良好的赛道以及设置合理的比赛项目。

整个赛道途经民族大道、长湖路、南湖公园、民族广场、双拥路、竹溪大道等最能反映南宁市近年飞速发展成果及“绿城”特色的路段,南宁的发展、南国的绿色、南宁的现代化、国际化可尽情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作为联合国人居奖的获奖城市,南宁市绿树成荫、花开四季、空气清新,特别适合开展公路及马拉松长跑等项目的训练、比赛。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共设男子、女子半程马拉松,10km、4km长跑,老年人健步走等项目。它既面向高水平运动员,又面向普通群众。

3.2 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的不足

3.2.1 赛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南宁市体育局既是赛事宏观管理者、监督者,又是赛事的微观管理者和组织者,这种体制暴露出其局限性,突出表现在,赛事发展与政府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充分发挥竞赛的多种功能,抑制竞赛发展的活力。

3.2.2 赛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

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媒体的宣传力度不足,国内的影响力小。组委会市场推广部市场开发手段和经验不足,赞助商有限,落实的广告客户少、金额小而且多以实物赞助为主。

3.2.3 赛事的影响力度不够。

在赛事热闹场面的背后,也有不少遗撼,这种遗撼主要体现在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一是赛事水平不够高,没有能够吸引高水平运动员来参加,从举办的这几届比赛来看,缺乏明星级运动员参赛,这对赞助商和观众都很难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二是国际性不够“名符其实”,当初,赛事组织者定名为“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目的,就是广邀各个国家运动员前来参赛,而从举办的这几届比赛来看,前来参赛的外国运动员太少,因此,“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总给人以“国际含金量”不够的感觉;三是参赛人员还不够多,据了解,伦敦、东京等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人数达10万人,国内城市如北京、厦门等地的赛事,也有3-5万人参赛,而南宁的比赛人数就少了许多,比赛的人数约1万人左右参加,这其中还有不少是健步走的。

4 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发展对策

4.1 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中国田协应积极与社会其他力量协调配合,作为体育事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应从宏观、微观等方面进行活动,在安保、交通等较为复杂的问题上,主动承担与市政府各部门协调,以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另外组委会应加快实体化进程,改变行政管理下的单一运行机制,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4.2 制定长、中、短期规划。

举办了4届国际半程马拉松的南宁,虽说整个赛事趋于稳定,从筹备、组织管理、宣传推广、交通安全等方面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国内外的一些金牌赛事相比,还有许多不足和不完善之处,因此需要制定长、中、短期规划,拟定各阶段的战略目标、决策和措施。建议在协办单位组成、市场开发部门建构以及市场开发的连续性等方面继续改进,为全面市场化运作尤其是在市场开发的连续方面提供可能,这是确保长期效益的重要环节,要利用产业发展公司实体,有经验的赛事市场开发部门。

4.3 加强对城市景观体育的开发和宣传力度。

城市景观体育是指一种城市自然景观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起来的体育竞赛表演形式,它展示了城市景观、城市精神,它将城市标志性的自然景观、建筑景观与时尚体育运动有机结合,利用城市的景观资源,在举办盛大的赛事的同时,也展示了城市迷人的风采,为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盘活城市无形资产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就拥有强势的媒体宣传,每年中央电视台四套《海峡两岸》和《中国新闻》栏目播出宣传广告片,厦门电视台、厦门卫视每天滚动播出宣传广告,每年有100多家境内外媒体500多名记者参与赛事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与厦门电视台进行了全程航拍的现场直播,全国省级电视台协作网、城市电视台协作网的40个省市电视台以及中国台湾 网、马来西亚家娱频道都通过信号传输进行同步直播。

4.4 赛事的竞技水平及规模有待于提高。

在竞技体育方面,为创造优异成绩采取有效措施:(1)加大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引进力度,健全国内运动员的激励机制,主动与体育经纪人或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收集整理国外著名马拉松运动员资料,在一些重点运动员的邀请中,可以放宽政策,对重点运动员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并专门设立一些奖项(如冠军队奖,新秀突破奖、运动队团体奖、打破全国纪录奖等)。(2)与国际接轨,提高赛会奖金与优秀运动员出场费,提高赛事档次。对于已经高度市场化国际田径市场而言,当今靠百万黄金高出场费刺激选手欲望的黄金联赛成功运作,说明高资金与出场费是吸引著名运动员参赛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群众体育方面:(1)每年尽可能安排大量的配套活动,让马拉松贯穿全年,举办多种形式比赛,以及进行项目改革,开发一些适合自己的精品赛事。同时,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全民对体育的关注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扩大了全民健身节日的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人们更广泛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弘扬积极向上的奥林匹克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曾讲了四个重要——体育已经成为推广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方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沟通世界、联系世界的重要桥梁。(2)加大对大学生市场的开发力度,加大宣传,吸引更多大学生参加到马拉松队伍,通过整体配套项目的开发来提高大学生运动水平。南宁的赛事要进一步向国际化靠拢,还大有潜力可挖。南宁毗邻东南亚,如能借助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邀请更多东盟国家的选手参与,那将是南宁与东盟国家体育交流的一个新的渠道和切入点。

5 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发展建议

5.1 列为南博会的活动之一。

当前,南宁正在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希望赛事组织者能将南博会的举办与赛事紧密联系起来,由南博会组委会在国际上宣传,吸引更多的参赛者和观众,使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能在众多的品牌马拉松赛中脱颖而出,影响力越来越强。

5.2 提高服务质量,统筹安排与管理各项赛事。

举办一场体育比赛不仅是体育部门的事情,涉及到范围、领域广泛,需要调动的资源复杂,每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赛事组织管理质量,甚至成败;要求强化组织者、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努力创造良好、宽松、平等、和谐的比赛环境,为观众提供一个充满竞技、娱乐与休闲体育盛会,让懂规则、懂管理的人经营赛事,提高整个赛事的服务质量,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5.3 培养市场体系、发展商品市场。

借鉴国内外马拉松赛事成功的做法,制定“营销计划”,以利于挖掘潜力,整合商机,不断提高马拉松赛事的质量,增加比赛的观赏性,打造马拉松赛事的品牌。在市场开发方面,应和一些实力资金雄厚与赛事目标市场相吻合的公司成为长期合作的伙伴,大力开发赛事的衍生产品。

5.4 加强与国内外马拉松协会的联系。

马拉松训练需要一个团体、一种气氛,自然形成许多长跑俱乐部或马拉松协会等民间组织,对马拉松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不仅是普及问题,而且给了马拉松爱好者一个交流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马拉松协会的联系,有利于邀请到更多、更高水平的运动员和爱好者参赛。

5.5 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

裁判工作是竞赛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裁判水平的高低对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水平的提高,要与国际马拉松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接轨,办好高水平的比赛,就必须有一支业务水平高的裁判队伍作保证。所以必须加强裁判员的管理工作,包括裁判员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奖惩等,要选拔和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技术全面、高质量、高水平的裁判,不断适应大型比赛的要求,科学合理调配各级裁判员。

6 结语

6.1 南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群众基础,为举办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创造良好的条件。

6.2 利用南博会举办之机,加强对半程马拉松赛事宣传和推广力度,以提升城市的影响力。

6.3 应加强对赛事、高水平运动员以及市场的开发力度,把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办大、办强。

6.4 加强政府与各部门的协调,统筹安排与管理各项赛事,提高赛事的各项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江南.政府选择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以广州市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

[2]李国民,过平江.杭州国际马拉松赛事SWOT分析[J]内江科技2009.1

[3]张守元.提升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品牌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9.1

[4]王联聪,谢军.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风险调查及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8.10

[5]丁一,钟天明.上海国际马拉松市场运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2004.06

[6]陈云开.现代体育组织经营管理赛事的基本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01

篇9: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作文

审美价值及其对原生民歌发展的影响

范秀娟

摘要: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南宁国际民歌节,是审美人类学实践自己的学术主张和丰富自身理论的需要,也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继续发展的需要。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它的审美交流、审美修复和审美抵抗功能表现出来的。民歌节对于原生民歌发展的影响,还需要审美人类学以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来证明。

关键词:审美人类学;民歌节;审美交流;审美修复;审美抵抗;碎片

一、作为理论视点的审美人类学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和人类学深层整合创生的新的理论系统。格罗塞说:“没有理论的事实是迷糊的,没有事实的理论是空洞的。”[1]这句话可以很好地解释美学走向人类学、人类学走向美学的学术内驱力。作为不同的学科门类,美学和人类学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一者重思辨,一者重实证;同时,两者对人类的审美文化又有着共同的学术旨趣。因此,一篇论文写道:“审美人类学是古往今来中外美学界和人类学界自觉或不自觉的共同学术追求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应运而生的逻辑结果,它既是美学自身发展需要不断超越、不断摆脱困境的自我调节的历史必然性的反映,也是人类学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需要向更高层次转化的趋势。”[2]审美人类学“以特定区域族群的审美实践和审美研究创造性成果为自己的核心研究对象”,以“揭开特定区域族群文化中被遮蔽的审美感知方式,激扬符合美的规律的文化创造原则,建构充溢审美氛围的生存环境”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任务[3],这体现了审美人类学强烈的现实情怀和实践精神。

自诞生5年来,这门新生的学科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所确立的学术主张是:“

一、将美置于具体的文化语境中考察审美现象与其他意识形态的联系和特殊之处;

二、以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比较研究、整体研究、深入阐释文化细节的研究方法为主,广泛吸收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美学从传统的单纯抽象思辨的局限中解放出来;

三、使美学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找到新的观察视角和阐释基础,具有解决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新生的审美问题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美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独特的文化语境中获得突破与创新。”[4]的确,对于特定区域的审美文化,在经过充分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它要追问的是:这种审美文化是如何创生和传承的?它的审美特质和文化意义是什么?它生存在怎样的文化网络之中?它与其他审美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怎样?它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如何?等等。审美人类学坚持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之根深深扎在中国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审美文化之中,关注它们的生存环境、表现形式、表达机制、历史流变、发展走 向和提升路径,探索审美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有效方式。总之,审美人类学竭力避免传统美学的抽象玄想和传统人类学不证自明的单纯天真,希望在丰富翔实的人类学材料中挖掘出其内在的思想含义和价值,以指导审美文化的认识、评价、保护和建设,并使美学和人类学获得新的理论活力和深度。

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南宁国际民歌节,是审美人类学实践自己的学术主张和丰富自身理论的需要,也是南宁国际民歌节继续发展的需要。南宁国际民歌节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1999-2003),其得得失失、是是非非需要理论工作者认真严肃细致的思考与分析。其中,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价值,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对原生民歌发展的影响,就是审美人类学需要关注的两个重要问题。

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价值

谈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价值,我们不能不考虑到一点:南宁国际民歌节是由官方和精英集团主办发起,而后转入商业运作的集文化、经贸、旅游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群众性活动,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宣传色彩、商业经济色彩和现代商业文化色彩,这样的民歌节究竟有多少真正的艺术性和民族性?

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取决于所抱的艺术观。具体而言,就是艺术可否与功利结合在一起?民歌的现代化是对古老民歌艺术的发展还是践踏?这是两个涉及民歌节有无审美价值的核心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简单地回答“可以”或“不可以”、“是”或“不是”都可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5]南宁国际民歌节亦如是。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是多重目的、多种声音、多样风格交织起来的画面。其多重目的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加强与世界各族文化交流与发展,推动经贸和旅游发展,促进对外开放,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树立广西新形象,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其多种声音包括意识形态的、经济的、文化的、精英的、民间的、传统的、现代的声音,可谓众声喧哗。民歌台上的表演风格兼具民族性、传统性、现代性、国际性、时尚性。如果论到艺术节诞生的契机,只有一个,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因此,我们不禁要问: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格局中,艺术还是纯粹的艺术吗?

审美人类学反对把美和艺术当作一个与世隔绝一尘不染自由自足的天才想象世界。艺术是美,但又不仅仅是美;艺术与美在一起,但常常又不仅仅是只与美在一起。关于艺术是否能与功利结合在一起,我们需要回顾艺术起源时期的样态。事实上,艺术本来就是诞生于功利之中的,这方面的例子在人类学和艺术发生学的资料里比比皆是。例如著名的左江崖壁画,这气势磅礴的原始艺术,原来是为媚神、悦神而作的。《吕氏春秋·仲夏纪》记载的最早乐器之一石磬,是用来在宗教祭祀仪式上与神灵对话的。南宁国际民 歌节的母体——壮族歌圩,传统上就与壮族稻作农业春祁秋报的祭祀活动一起举行,并且与民间商贸体系互惠、互利、互动。同时,“歌圩等民间艺术活通常与民间宗教、节日有关,因此,在艺术活动中会存在大量的宗教传承和伦理规范等意识形态的内容。这些都是艺术在传统社会文化混融体中存在的特点。”[6]因此,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意识形态宣传色彩、商业经济色彩应该是不难理解的,这不仅是现代社会政治教化、商业运作的客观要求,实际上也是对歌圩形式与功能的继承。可见,问题的实质不是艺术能否与功利结合在一起,而是怎样结合才能使民歌节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仅着眼于建构其招商引资功能而忽视民歌节艺术品位的提升,会导致民歌节审美价值的滑落,最终也将损害民歌节的经济功能;一味片面追求民歌节的纯艺术的审美价值而鄙视、远离商业功利功能,民歌节将难以为继,因为举办民歌节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年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了发展经济的最响亮的口号,也成了利用文化的最恶俗的花招。不过,拙意认为,如果台子搭得对、搭得好,戏也唱得精彩,对文化、对经济来说都是一件幸事。南宁国际民歌节主题曲《大地飞歌》的首唱者、歌唱家宋祖英说:“都说一些艺术节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但我觉得,南宁国际民歌节是对这几年中国创作歌坛贡献最大的活动之一。它推出了像《大地飞歌》这样的经典歌曲,也通过电视歌会的形式,让一批中外民歌焕发了生命。”[7]可见,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文化不仅搭了台,而且也唱了戏;经济也不仅唱了戏,而且也搭了台。

恩格斯的话提醒了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复杂性,更提醒我们要用变化的、发展的眼光分析事物。关于民歌的现代化问题,其实不是要不要现代化的问题,而是怎样现代化的问题。的确,“在东西方社会都面临转型的大背景下,只要掌握好方法,传统民歌面临的就不会是什么危机,而是一个转型的契机。”[8]参加2002年南宁国际民歌节、演唱过《南泥湾》、影响了几代人的老艺术家王昆说:“民歌是民族的,也是时代的;既是继承的,也是发展的。”她认为,民歌必须随着时代前进,让新时代赋予民歌新的内涵,例如《东方红》就是由陕北情歌改编而成的。她同时强调:“对民歌的改编必须遵循以民族语言为基础,音调等必须遵循民族的东西,无祖无宗的改编,不算民歌。《红旗飘飘》的旋律一听就能知道是中国的民歌。虽然不知道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但总体来说就是中国民歌的曲调。”[9]南宁国际民歌节以民歌的民族性、现代性、国际性、观赏性为审美取向,这是对民歌现代化的一种可贵的探索。的确,美不是孤立的。即使在康德的眼里,“花卉、自由的图案画,以及没有目的的交织在一起的线条”是典型的纯粹美,但是,他却认为理想的美只能是依存美,理想的美必须依存于一定的目的和概念。力图超越浪漫主义美学观的审美人类学明确认为,“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和审美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立论的基本立场。”[10]因此,审美价值不仅要从艺术的高度来考虑,而且要从具体的文化环境来考虑。由于自律性美学观的影响,由于民歌艺术寄生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现实格局中,这就要求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要更仔细、更审慎、更深入。我认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它 的审美交流、审美修复和审美抵抗功能表现出来的。

现代社会的审美需要是丰富复杂的。“审美需要不仅与文化禁忌和仪式相联系,而且与现实生活关系、与欲望的本体性渊源直接联系在一起。”[11]要满足现代人丰富复杂的审美需要,就必须提供多样化的审美交流模式。因此,审美交流功能是民歌艺术节的基本功能,决定着民歌节的成败。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审美交流功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主办者、制作者的“大民歌”理念和使民歌现代化的坚定努力。

按传统的民歌观念,民歌是在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劳动中自发产生和自由流变,用以交流感情、自娱自乐的民间音乐形式。它有几个特点:集体创作、口传心授、自由流变、自己创作自己表演、质朴、具有本民族鲜明的特点,等等。如果拘守于传统的民歌观念,南宁国际民歌节就只能演唱这样的民歌;也只有演唱这样的民歌,民歌节才算是纯粹的民歌节。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想见,这样的民歌节纯粹是“纯粹”了,但审美变形的多种可能性、审美交流的多重渠道也被堵死了,我们所看到的民歌节就只有这样一种“自创自演、你唱我对”的单一形式。这样的民歌节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它忽视了民歌台从村野搬入城市的变化,忽视了当代社会丰富多样的审美需求,忽视了民歌节应恪守的既要继承也要创新的艺术创造规律。

“大民歌”理念避免了这种貌似纯粹实则僵化的简单思维,它拓展了民歌的概念,以民歌性为核心,把原生民歌、新创民歌、都市民歌——流行歌曲囊括进了自己的歌台,突破了民歌节必须唱、只能唱原生民歌的狭隘视野,既保持了民歌节的民歌性,又丰富了歌台,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不同文化背景的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实现了审美交流的广泛性、多效性。其中,新创民歌是吸取优秀的民歌音乐元素创作的现代民歌。与原生民歌相比,它有几点变化:由原生民歌的集体创作变为个人创作,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表达现代社会的生活和情感。优秀的新创民歌一般都能保持原民歌的鲜明特色,又能较好传达现代人的情感,符合现代人的欣赏趣味,很受人欢迎,如由徐沛东作曲、郑南作词的民歌节主题曲《大地飞歌》,其“主要音乐元素是民族(壮族)的,旋律是时代的。缘起南宁,效应是全国的;有很高的艺术品味又易唱好听,大家都喜欢。”[12]可以说,像《大地飞歌》这样的歌曲,是民族音乐、主旋律音乐、高雅音乐、流行音乐的四合一。这样的歌曲是审美交流的绝佳媒介。

最考验“大民歌”理念的是把流行歌曲引入民歌台。三次执导南宁国际歌会的导演孟欣说:“我们要突破,首先是观念的突破,我们要在国际文化大视野中定位民歌,比如国外的通俗巨星唱的是否是民歌?恩雅、席琳·迪翁唱的是不是民歌?我看她们的歌曲,代表着她们国家和民族的风格和风情,这就是国际大民歌。”[13]笔者在2002年南宁国际民歌节广西民族学院歌台上看见一支来自国外某社区的歌队,他们表演的整齐划一的劲歌劲舞很难使人想到这与民歌有什么关系。但是,他们表演的歌舞是自编自演的,表演者有男有女,大的20多岁,小的只有13岁,他们平时就是这样在一起自娱自乐的。仔细想来,民歌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看来,民歌的概念确实是值得重新思考的。

致力于民歌的现代化也使民歌节强化了审美交流的能力。原生民歌有自己的优点也 有自己的缺点,有自己美的一面也有不美的一面。南宁民歌节作为立足广西、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民歌艺术的集粹,必须考虑强化原生民歌优秀的一面,剔除原生民歌中不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因素,这样审美交流才不会因为原生民歌中不美的因素所阻滞。参加2002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陕西“民歌大王”贺玉堂说:“原始的东西是上不了舞台的。民歌在加工改变中发展,才不会消亡。”[14]广西少数民族歌手培训班一位教师说:“如果没有现代艺术的‘包装’,许多民歌也只能‘藏之深山,传之后世’。”他说,广西的山歌虽然很美,但是仍有简单、缺乏和声和伴奏、节奏慢、演唱者音域窄、方言重、拖音长等局限性,因此,必须用现代艺术对山歌进行提炼、升华,它才更美,传播得更远。[15]壮族歌手黄春燕对原生民歌的加工改造有切身体会。她说,她演唱的是纯粹的壮族民歌,但是都经过了“艺术”处理:以黑衣壮山歌的元素为基础,但经作词、作曲家“加工”了;按照著名音乐家的指导用科学的混声来唱山歌,听起来感觉很真实,但是比全部唱真声轻松多了;服装是黑衣壮的服饰,但是头巾上加了一朵布花,采用了大花纹和大袖边以及现代布料,既“民族”又比土服饰漂亮;同时用壮语和汉语演唱,让更多的人听得懂。[16]可见,民歌是一座丰富的艺术矿藏,但是,它并未为现代舞台提供现成的艺术品。原汁原味的民歌还需要现代艺术的雕琢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精品,成为现代与传统、都市与民俗交流的桥梁。

“大民歌”理念和民歌的现代化,使南宁国际民歌节构筑起了一个宽广强大的交流平台。而在这多方面、多层次的审美交流之中,民歌节也实现了其审美修复和审美抵抗的功能。

要认识民歌节的审美修复和审美抵抗功能,我们需要回顾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和现实。人类的文明是以异化为代价的,现代人的主体意识是以对自然界的掠夺、征服和毁坏确立的,文明的创伤就象是现代人挥之不去的影子和与生俱来的病痛。因此,席勒在他著名的《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分析人类为什么喜欢自然的对象时说:“这些对象就是我们自己曾经是的东西,而且还要再是的东西。我们曾经是自然,像它们一样;我们的文化修养将来还必须循着理性与自由的道路,把我们带回到自然。所以这些对象就是一种意象,代表着我们失去的童年,这种童年对于我们是最可爱的;„„”席勒所分析的事实上也是我们在民歌节上欣赏民歌时的感受。民歌宛如天籁,让我们看见了我们自己遗失的质朴、自然、纯真、刚健、清新。民歌也修复了我们日益钝化和贵族化的审美趣味,让我们反思什么是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来自哪里。

当代中国的生存环境是复杂的,不仅有现代化的压力,还有后现代、后殖民的强势语境。民歌节以一种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叠合的狂欢化风格,于形式的温柔顺应之中实质上坚强地抵抗了后现代的碎片化和平面感,抵抗了后殖民时代“被看”的命运。民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象一面镜子,以动态的形式照见自己的文化和文化变迁。音乐的抽象形式(音调、调式、调性、节奏)超稳定地凝固了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某些文化形态,如民族的特点、语言的特点、人类心理结构模式的特征,甚至自然气候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影响,都会在抽象的音乐形式中反映出来。”[17]民歌所给予我们的是众 生一体的狂欢和生生长流的历史感。在民俗、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中,在民歌赐予我们的更活跃、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中,我们自在地玩味着、自赏着。在民歌节的舞台上,我们不是“被看”,而是静静地聆听世界,也让世界聆听我们。

一位学者说:“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如何使现代科技导致的社会变迁不至于与人类伟大的历史文化传统相分离,这是马克思提出的美学基本问题,也是文化全球化时代审美人类学需要回答的问题。”[18]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所展示的审美交流、审美修复和审美抵抗等审美价值中,审美人类学似乎看到了某种解答问题的现实希望和理论前景。

三、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对原生民歌发展的影响

原生民歌也叫原生态民歌,是产生和发展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真实反映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的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大众化和民族性等特征。民歌和歌圩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赖以产生的基础和原型。在原生民歌和歌圩与现代民歌和民歌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尽管我们在前文充分肯定了民歌节的审美价值,但是,有一个问题仍然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对原生民歌的发展有何影响?这个问题是审美人类学需要用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做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才能回答的问题,因为有些影响是潜在的、缓慢的,同时也可能是更为深刻和持久的。

相对于民歌节的有意运作而言,原生民歌的发展是自为的。它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需要之中,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民俗文化中,是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部分和一种生活方式。例如名噪2002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唱山歌就和他们的黑衣黑裤一样自然而然。他们平时的无伴奏合唱,用不着任何人来分派角色和声部,你来了,加入就是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天成。如果不是外部世界的人们发现了他们,他们一定不知道他们所唱的山歌有一个高雅的名字叫艺术。

但是,现在,这种自为与自足已经被打破了。在民歌节歌台上的亮相使那坡山歌一夜间名扬全国,也使那坡独特的文化景观呈现在外部世界的面前。我们可以为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做些什么?我们可以用这种文化做些什么?这是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目前,那坡县正在实施一个“打造黑衣壮文化品牌”的总体规划,包括出版反映黑衣壮神秘性的文字、影视资料、画册、音像制品,将现有的无伴奏合唱歌曲拍成电视MTV正式出版;组建专业合唱团和农村业余歌唱队,让民歌进入中小学课堂,让全县学生都会唱民歌,等等。无疑,所有这些措施都旨在弘扬民族文化和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据审美人类学学者近期田野调查工作考证,由于南宁民歌艺术节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壮族同胞认识了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他们把唱山歌视为对民族文化的盛大展示,传唱民歌的习俗更为兴盛,并自觉吸收了一些现代音乐的成分,民歌内容也由传统的以青年男女“谈恋爱”为主而变得更丰富。[19] 看来,情形是令人乐观的。可是,乐观之余,笔者想起了另一件与此相类似的事: 一位研究山东鼓子秧歌晚近几十年传承与变迁的学者发现,就在鼓子秧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内各种舞蹈与民间艺术大赛中频频获奖,而整个社会的文化艺术活动也因为这些民间艺术的加入而愈显繁荣的同时,在那些最能代表商河地区鼓子秧歌表演水平的村庄,人们跳秧歌的热情却在下降。那些被频频邀请参加各种民间艺术大赛,经常获得各种荣誉,并且有机会在各类庙会和企业庆典之类的活动中从事有偿表演的村庄秧歌队,似乎不再拥有从前每逢正月十五串村走户表演的“心气”,或者说,他们跳秧歌的动力,渐渐离开了正月时节在自己的村庄以及邻里之间营造一种热闹气氛的自娱自乐的需求,变得更趋近于以“民间艺术”的身份获取实际的经济利益。虽然他们仍然每年跳秧歌,然而以往“跑十五”的活动的重要意义却日渐消失,他们不再有每年临近正月十五时就想开始准备走村串户跳秧歌的源于内心深处的无名冲动,在整个舞蹈的进程中也很难涌现出阵阵激情,这种活动曾经是如此深刻且具体地凝聚着他们作为一个亲密群体的情感,现在却异化为功利指向非常之明确与现实的赢利性活动,或者是为了参加政府组织的种种会演以获得荣誉。也就是说,就在鼓子秧歌愈来愈红火的时候,鼓子秧歌这种民间舞蹈却被抽离了它原先生存的精神土壤,鼓子秧歌已经不再是他们灵魂的需要和情感的纽带。这个过程如此清晰地向我们昭示了一个令人心痛的事实——商河百姓的日常生活正在渐渐成为世俗的碎片。[20]壮族民歌会不会重蹈鼓子秧歌的覆辙,美丽神秘的黑衣壮的日常生活是否会成为世俗生活的碎片,这将是审美人类学需要认真关心和研究的课题。具体而言,审美人类学必须通过长期、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说明:原生民歌给了民歌节珍贵的营养基,民歌节给了原生民歌什么样的馈报?原生民歌在红红火火的同时,是否会抽离它原来生存的精神土壤?原生民歌中那种导源于自娱自乐的既功利又非功利的生机与激情是否会在现代商业化的氛围中钝化或消失?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或许能让我们了解那些隐秘而深刻的影响。

注释:

[1]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页。

[2]王杰、覃德清、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实践精神》,《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第9页。[3]同上。

[4]王杰等《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民族艺术》,2002年第3期。[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0页。[6]同[4]。

[7] 杨劲松《南宁国际民歌节力邀席琳·迪翁》,新桂网-南国早报。

[8] 格明福《审美人类学视角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第52页。

[9]黄革《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外民歌艺术家访谈》,新桂网,2002年11月27日。[10]王杰《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46页。[11]王杰《审美幻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75页。

[12]阿甘、甘煜慧《震撼’99歌坛 〈大地飞歌〉前前后后》,《广西日报》1999年10月29日第5版。[13] 同[7] [14]同[8]。

[15] 蒋桂斌《传统民歌与现代艺术的对话——解读黑衣壮山歌》,2002年11月27日,新桂网。[16]同上。

[17]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18]同[10],第160页。

上一篇:公司内部信息保密制度下一篇:黄连花开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