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生》观后感

2024-05-10

《一年级生》观后感(精选6篇)

篇1:《一年级生》观后感

《一年级生》观后感

《一年级生》,也译为《我的80后同学》,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一位曾是独立运动武装斗士的84岁肯尼亚老人,为自己从未得到过的入学读书的权利而斗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马鲁格是个反殖民的老战士,作为茅茅党的一员,参加过独立战争,并在战争中丧失了一切,他的妻子儿女,还有他的腿,一个人孤独而顽强地生活着。本来他可以在平静的生活中终老,然而肯尼亚政府提供给全民免费教育的通告,又让雄心再起,决心在死去之前学会写字,去读懂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一封信。

电影重点描绘的是老人争取入学时候的坚韧和入学之后引起的社会**以及他非凡的校园生活。老人的入学经历颇为坎坷,当肯尼亚这个教育资源贫瘠的东非国家开始实行免费公民教育后,适龄儿童纷纷涌入小学,而无论是校方还是家长都对这个衣衫褴褛的84岁老人嗤之以鼻,马鲁格一路遭遇了阻扰和刁难。但是他放下长者的身份,自己修补校服,拄着拐棍来到学校,而这种精神也打动了学校的女校长珍妮,于是同意让马鲁格入学受教。珍作为开明且受过教育的非典型女性,具有教育工作者身上应该具有的优质道德和价值评判标准,在受到社会和家长甚至同伴和丈夫的质疑和刁难后,她仍以一颗赤忱之心帮助这位曾为国倾其所有的长者获得受教育的权利。

电影主要刻画的.人物当然是最老小学生马鲁格,这位老人已经过世,在此之前他曾是个反殖民的老战士,作为茅茅党的一员,参加过独立战争,并在战争中丧失了一切,他的妻子儿女,还有他的腿,一个人孤独而顽强地生活着,本可以平静老去的他为了争取自己受教育的权利,重新穿上校服拿起铅笔和作业本走进课堂,学习大小写字母和数字。当他的事迹受到了人们瞩目后,他的求学之路变得更加艰难,84岁老人上小学的乡村新闻竟然吸引来BBC、CNN这样的新闻机构竞相报道,也惹来了政府部分和社会新闻媒体带来的麻烦。舆论给马鲁格和珍妮老师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可是两人携手排除困难,在此过程中,珍妮努力帮老人争取受教育的权利,而马鲁格也帮助珍妮争取留在乡村小学教导学生的机会。

影片最打动人的当然不是单纯的拍摄手法,而是两位主人公对教育宗旨的坚持,一个是为了受教育而奋斗,另一个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为教育平等而奋斗。

篇2:《一年级生》观后感

After watching the First Grader, Maruge’s old but persistent image often appears in my mind.I admire his courage and l am so impressed by his adherence and passion toward learning.For Maruge, learning was the happiest thing in his life.However, Maruge, a 84-year–old–man, had no chance to relive those moments from his childhood.Kenya’s government announced that all people could get free education, offering new hope to Maruge.He looked forward to being a member of all beneficial students.His dedication and passion touched teacher Jane but some school personnel and pupils’ parents.For such a veteran who returned to the classroom among so many children, the voice of protest is unified and loud.At the same time, Jane was punished because she supported Maruge.Looking all unfair treatment, Maruge decided that under no circumstance did he yield to pressure, he would throw down a gauntlet to the stiff government.This film fully reveals that no changes would be made without a fight.If Maruge has not tried his best to oppose, he will not get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nd read the letter from the president by himself.If there has no fight, the government will not change his policy, people will not witness the creation of a new era, the society will not develop with steady steps so quickly.So people must fight to change themselves.If people give up their struggle and change because of fear, they have to accept the status quo.In this film, we also understand that knowledge is infinite.There is no part of life that does not contain its lessons.If you are alive, there are lessons to be learned.Maruge has set a good example for us.Even though he is 84 years old, he still insists on looking for chances to acquire knowledge.I have to admire him.In the First Grader, an emotion without the distinction of gender, age and parties is the best and most moving.There is something we should learn from childhood.We should learn to protect and respect people around us.It is a difficult thing to change the society.When a person becomes the first one to fight back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personal gain, this is the most admirable thing.

篇3:大陆交换生在台湾的生活(一)

印象:悠闲的高雄很生活

在知道要去台湾交流的时候,我很是兴奋,小学课本里的日月潭早已让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向往,而台湾一直以来给我们的神秘感也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终于有机会可以亲自去体验一番了。

9月18号的清晨,真的是清晨啊,我们4点半就在传媒大学的南门集合,然后经过长达5小时的飞行,终于到了高雄机场。在飞机快到台湾的时候,很多人拿着相机透过窗户拍下了照片,那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台湾,虽然不是很清晰,却足够我们兴奋——近了,那个梦想中的地方!

走下飞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热。高雄和北京的天气很不一样,9月下旬的北京已经可以穿长袖了,而高雄还在经历着盛夏,高雄的热伴着潮湿的空气,让人感觉黏黏的。

高雄的夏天很长很长,到了11月的时候都还穿着短袖,这样也挺好,冬天的时候不会冷。台湾基本上没有20度以下的天气,高雄也很少下雨,每天阳光明媚。这样的天气很养人,不容易让人觉得沉闷。

对高雄机场的第一感觉,很像北京的火车站,而且比火车站还要小一点,与首都机场相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当我们坐上去义守大学的车时,已经是下午4点了。不过还好,去学校并不是很远,半个小时就到了。

从机场到学校的路上,大家都看着窗外,都想发现这一座城市会带给我们的惊喜。去之前想象过高雄的样子,作为台湾的第二大城市,应该会是高楼大厦遍布的不尽繁华吧,喧闹的街道,拥挤的人群,但是看到的却和想象中的有很大的不同,沿途我们看见的都是低矮的平房,一路上没有太多的高楼,都只是一些稀少的楼房散落在街道两旁。看到这一切的时候还是蛮失望的,落差太大,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后来才发觉是因为路线的问题,校车没有驶向繁华的街道,我们的终点站是坐落在半山腰上的义守大学。

不过,高雄确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喧闹,给我一种很恬淡、很悠闲的感觉。没有很拥挤的人群,没有很拥挤的交通,大家都没有太大的压力,过得很安逸。

开始:参观、开会、吃饭、选课、上课

校车在一栋感觉很别致的建筑门口前停下,然后带队老师说我们可以提着行李住进寝室了,当时我们都沸腾了,哇塞,这个宿舍的大门看起来还真是相当不错啊!

然后我们大包小包地去寻找各自的寝室,没来得及整理行李,带队老师就带着我们去参观学校。去学校的路上,旁边的建筑都是很别致的样式,我们的一致感觉就是,我们好像不是来学习的,而是来度假的!

走进校园之后,我们更是感慨,学校修得不像是学校,而像是公园。带队老师给我们解说,学校的游泳池和体育设施都是免费的,大家有时间都可以去,听得我们同样很感慨,只是我是一个不喜欢运动的人,再好的设施对我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长胖了!

马马虎虎地参观了一遍学校,印象中其实学校不大,不过还是很漂亮的。只是,我们以后上课可就很惨了,学校前面有一条很长很长的斜坡,每天走到教室都得累得半死。然后回寝室整理,洗被单、收拾箱子、打扫卫生,忙活了很久,就一个字:累!

9月21日,我们大陆交换生集体开会,讲一些关于选课和学校公共设施的事情。

上午开完会,学校给所有的人都定了便当,说是让各个系的负责人带领各个系的同学去找地方吃饭。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被领走了以后,我们几个通讯系的同学还不知道应该找谁。跑去问那个老师,老师说如果没有人接,就直接到自己系的系办公室去找系助。好吧,我们就拿着便当开始到处转悠,结果差点走错了教学楼。

好不容易找到了,进去一看,里面的老师都在吃饭。我们进去问了一下,然后又拿着便当从办公室出来了,因为还是觉得在办公室吃便当有点不自在。那个时候的我们,连吃饭也找不到个地方可以去,好“凄惨”的。就在这时,一个系助出来了,把我们叫回办公室,他说,就在这里吃吧,你们总不能拿着便当到处跑哇——好人哦!

在系办公室聊天的时候,更囧的事出现了,这位系助居然说他们有派人去接我们,不过他们的人到的时候我们已经走掉了——我们郁闷了,好吧,是我们的RP有问题。

下午我们做了一份超级雷人的问卷调查,是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问卷,里面的问题是相当的直接,有几个问题让人很无语。

第二天,我们开始选课,选得头昏脑胀。学校要求最高只能选25个学分,这样最好,我们的课就会很少了,比起传媒大学来说,我们轻松了很多,哇哈哈哈!

上午选完课下午我们就去上课了。上的是《电路学》,我必须得说一下这个课,老师讲了两节课就讲了三个公式,而且那三个公式还是物理电学最基本的公式,至于内容,我就不说什么了,或许这只因为是第一节课吧。

篇4:一年级课堂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探究

[关键词] 合作探究;思想碰撞;高效课堂

我们知道课堂中的互动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等,而合作学习是否真实有效关键看课堂中生生互动是否扎实有效。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让生生互动扎实有效,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拼凑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

这样低效甚至无效的互动着实让人堪忧,而在一年级孩子的课堂教学中组织生生互动开展合作学习就更让人忧心忡忡了: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自控力差,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弱,在现行大班额班级授课制下,一年级孩子能在课堂常规的要求下坚持20分钟的课堂听授已经是相当考验教师的把控能力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组织孩子们相互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难度可以想象。

如何在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生生互动?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思索、探究与实践,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努力。

一、明确合作意义

明确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意义至关重要。第一,教师在实践中反复研究并尝试应用,明白课堂合作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教师自己要明白的课堂合作意义。第二,教师要用恰当的方法让一年级的学生明白合作的意义。

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明白课堂合作的意义呢?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激发他们合作的欲望和兴趣。一年级学生课堂参与度普遍较高,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天性创设情境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合作。例如,教学《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时,教师先范读、带读,接着让学生自读、个别读、齐读,他们被古诗的韵律美深深地吸引了,个个都想一展“诗”喉,教师这时就可故作为难的样子:每个小朋友都想读,可是时间不够呀,怎么办?等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再适时地将小组合作的方案提出来,他们一定会欢呼雀跃地接受合作任务,合作的意义之一就这样润物无声地浸入学生的心田。至于合作能让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合作中我们能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合作讨论还可以互相启发合作的意义,教师都可以这样在课堂中适时地进行。

二、探讨合作方法

意义明确了,教师还要注意合作方法的正确使用。

1.精心设计互动小组

一个个搭配均衡的合作小组是生生互动有实效的前提保证。为此,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前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小组,注意组员的合理搭配,如:男女生的均衡,外向型孩子与内向型孩子的均衡,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均衡,孩子学科偏向的均衡等,甚至孩子高矮胖瘦的均衡,座位前后的均衡都要细加考虑。小组数额一般为7—8个,组员为4—5个。将班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后,最好给每个小组编个号或取个名并相对固定,然后将组内的每个组员也编上号,如:按平时座位的前后两排坐,生生互动时,左1为1号,右1为2号,右2为3号,左2为4号——这样既为生生互动时思想的碰撞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也为在宏观上从班级整体把握提供了可能。当小组合作结束了,教师为了及时有效地检查合作效果,就可以请各小组中的一位组员汇报合作结果。

2.认真挑选得力组长

课堂互动一旦开始,7、8个互动小组的互动执行得如何,教师一个人就无法把控了,这时就需要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能迅速带领小组成员按照合作要求完成合作内容,所以组长的得力与否非常关键。一年级学生中那些偏早熟、声音响亮、有号召力、在教师与同学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比较适合当小组长。当然,为了活动的长效性,一段时间后小组长可以轮换一次,这样也可培养每一位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3.互动内容简单明了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只要适当激发他们对合作学习的兴趣,他们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的。为了让他们喜欢上这种学习方式,开始互动时,尽量选择较简单的互动环节,如:请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读准本课生字字音,请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轮读词语,将自己的小日记读给同桌听等。

4.互动规则要易操作

知道做什么,还要明白怎么做,教师要在每次互动前将合作要求说清楚。因为各小组互动的同时,难免有学生在操作时犯迷糊,所以教师一般在说清要求后,最好先请一个小组先按要求进行一次试合作,然后请全班学生对他们的合作进行评价,指出这个小组合作的优缺点,在大家都明确合作内容与要求后,再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整个课堂生生互动的环节就会井然有序,合作内容也才能达到实效。

5.培养良好的互动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教师教给他们的每一点规则很容易形成习惯,所以刚开始进行合作学习,就要认真培养孩子良好正确的互动习惯。如:有序发言,倾听他人发言,有不同意见要举手示意得到组长同意后再发表意见,全组讨论合作结束要请组长对每个组员的意见进行小结形成小组意见,讨论结束要迅速坐好示意老师等。这些习惯如果养成,那么即使是在一年级的学生中进行合作学习,同样能非常高效地完成合作任务。

三、评价合作效果

1.及时引导激励,适时评价

课堂合作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尤为重要。活动前,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如教师在教学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小白兔运瓜”时,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思想的火花,便组织了课堂合作交流,让他们分成8个5人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小白兔是怎样运南瓜的?学生明白合作内容后,教师可适时激励:小朋友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发现了最多种运南瓜的方法!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议论开了。接着在生生互动时,教师及时走到每个小组边了解合作情况,引导他们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最后,在各个小组示意合作完毕时,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此时,教师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倾听代表的发言,迅速抓住每个组在刚才的思想碰撞中擦出的智慧火花,进行最真心的评价,表扬整个合作小组,让他们享受到合作的成功与快乐!

2.形成班级评价机制,创设自评氛围

合作结束,当学生还沉浸在刚刚的兴奋中,教师对他们的肯定与鼓励当然非常重要,但切忌教师一个人总结评价,要组织切实有效的生生互评、组组互评,能让合作的效果得以延续,同时让以后的合作更加高效。

篇5:一年级特殊生转化计划

一、学生情况

由于学生平时学习不够努力,我教学中把关不严,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对学习没信心,没兴趣,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因此特殊生辅导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创造性思维上。

二、转化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辅导转化,使本期特殊生能基本掌握学习方法,能树立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特殊生原因分析

1、由于智力纪律较差,很多问题老师讲几遍,他们照样记不住。

2、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懒散爱玩,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

3、在家庭方面,有的家长对学生太过溺爱,因此,个别学生家庭作业完不成,或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有是学生家长没文化,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及时辅导,还有部分父母感情不好,离异,孩子无人问津。

四、辅导措施

1、加强对特殊生的课上管理,大多数学困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退步。因此,课堂上经常提问他们。

2、加强对特殊生的课后辅导,课后对特殊生进行辅导是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掌握。

3、通过各种方式调动特殊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他们厌的心理,调动起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4、对不同的特殊生用不同的改进方法,因材施教。

5、经常找特殊生谈心,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6、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陈新存转化案例

我班的学生陈新存,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一年级刚入学时他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上课经常迟到、学习和生活习惯很差。不会听别人的话,做事总有自己的主意,还经常拿别人的东西。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经过了解我知道了,家长根本没有时间管他,缺少家庭的温暖,因此养成了自由散漫的坏习惯,缺少同龄孩子应懂得道理。面对这种情况我很着急,怎么能尽快的转变他呢?

在对他的转化过程中,我总结班主任工作的“三怕”:一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二怕马马虎虎,工作不仔细;三怕中途放弃,对学生置之不理。

一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急性子做不好班主任工作,因为教书育人是细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静,一时冲动,由着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如果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从此走下坡路。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条件、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状况的不同,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班主任老师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志趣,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取得学生们的信任和配合,而不能靠使性子、发脾气。

二怕马马虎虎,工作不仔细。德国诗人海涅曾写道:“每一个人就是一亿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来的。”教师所面对的不是一个或几个“世界”。因此,教师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如果工作马马虎虎,摸不清学生的底,号不准学生的脉,别说因材施教,就是正确的评价学生也是极其困难的。如果只凭班主任的权威去制约学生,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或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养成学生盲目听从的奴隶人格。因此,教师的心要比妈妈的心还细才行。三怕中途放弃,对学生置之不理。在老师对特殊学生的转变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进步不明显,老师常会对这类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对该学生不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教育,反而听之任之,置之不理。这样的结果,经常使一些有了一点进步的学生再次退步,而使老师以前的努力功亏一篑。

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片纯净的天空,需要我们用心去开启,用心去体会。不要小看孩子的心灵,也不要简单地运用成人的眼光去对待孩子,因为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都会让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不要轻易为孩子下断言,因为武断的语言会挫伤孩子那稚嫩的心灵。只有真正走进孩子那纯真的心灵世界,读懂孩子那纯真的心灵,才能让孩子亲近你,景仰你,也因此才信服你。

一年级家长会记录

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对今天来参加会议的家长表示十分的感谢!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本班的情况,本班共有 11 名学生,其中有4名男生、7名女生。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成才的摇篮。那么父母就是哼唱这成才摇篮曲的“歌手”。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如今我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了,入学是孩子生活的新起点,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的里程。从孩子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告别了无忧无虑的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幼儿时代,开始正式跨入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时代。这个时期既是孩子学习的知识含量大幅度增长、开启智慧之门的黄金时期,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单是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也是我们做家长的一份责习的重要性,但究竟怎样复习才能事半功倍的问题,却并没有引起她足够的重视。

如:一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认读400个生字,孩子认为:复习嘛,太简单了,一遍又一遍的读,一遍又一遍的记就是了。结果是“读卡片的时候什么都知道,合上卡片什么都忘掉。”所以只有科学的复习,才能有好的效果。还需要家长的指导,为了搞好课后复习,需要她做好二件事: 一试图回忆、二认真看书,而试图回忆,就是“过电影”,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字?哪些生字会写了?那些生字还不会?

二认真看书。复习时的看书,是在预习、听课、回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看书时,还可以不时的加以对照,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老师是怎样教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听课中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少用时间;对于没听明白的地方,还得让孩子知道不会的内容应该主动地询问,及时补上没有学习好的知识。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要注意交替复习一句话,这样便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要求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独立地按老师要求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这样做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又可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

培养孩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习惯。

这是训练学生的自改能力。要养成孩子自觉改正的习惯,一要先让孩子认真读老师的批语和评语,要认真思考,从而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二要看看书,考虑自己的错误,不懂就问,弄懂为止,想想自己该如何做。三要针对教师的评语自改。四要改后再认真检查一遍。这样做可以及时弥补学习中的漏洞,防止错误过多过久,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

篇6:节约用水一年级生作文

一天,小明正在自己房间玩,他隐约听见厕所里有滴滴答答的响声,小明就走过去,他发现了水龙头在滴水,小明想,是谁洗完手,没有关水龙头呢?小明说:不想了。

小明快步走到水龙头那里,严肃地伸出右手,握住水龙头,用力的拧水龙头,不滴水了,小明把水龙头拧得紧紧的。

小明的妈妈回家后,知道这件事,妈妈对小明说:你真是个节约的好孩子啊!

上一篇:出口退税证明联下一篇:党支部书记项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