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人员登记须知

2024-04-29

来访人员登记须知(精选8篇)

篇1:来访人员登记须知

信访来访人员须知

一、来访人员应当按《信访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信访。遵守来访秩序,不得纠缠、侮辱、威胁接待人员,不得携带危险品进入接待场所和损坏公私财物。

二、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诉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三、来访人员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应当到指定的信访接待室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四、来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五、来访人应当听从信访接待人员对来访事项的答复和受理意见,如有异议或不服,应当通过正当途径提出,不得滞留接待场所。

六、来访人应当遵守社会公德,文明信访,不讲脏话粗话,不大声喧哗,不妨碍机关工作秩序。接待结束后应及时离开接待场所。

篇2:来访人员登记须知

我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上课期间,封闭校门,学校实行校外人员来访登记制度,严防坏人混入学校破坏、捣乱。学生在校期间,除校内人员外,校园内不准任何校外人员与学生来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般不准随便出校,如有事需出校门,必须携带由班主任批准的假条,经值周人员许可,方可外出。

2、校外人员来访,无论因公或因私到校都要出示有效证件(如:身份证、驾驶证、工作证等)并如实填写《来访登记表》,得到门卫值班人员许可,方可入内。

3、校外人员无正当理由到校,不遵守本校制度,不出示证件并填写《来访登记表》,门卫值班人员不得让其进入校园。如果外来人员强行入内,门卫值班人员应及时报警,以防止意外发生。

报警电话:1104、学校受访对象接受校外人员来访,应在《来访登记表》上签字确认,来访人员离校时,应将该表的《回执》交到值周员处。

篇3:出国务工人员投诉须知

一、受理范围及投诉方式

1. 接受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公司外派劳务人员的投诉、咨询。

2. 接受政府部门转请处理的外派劳务人员投诉事宜。

3. 法院正在审理或已经判决的、公安机关准备立案侦查或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不在受理范围。

4.投诉人员可采取电话投诉、信件投诉、来访投诉等形式进行投诉、咨询。

二、投诉信的书写要求

投诉信中应完整明确地写明您所要投诉的单位的名称、通讯地址及请求事项,及请求事项的理由依据,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及证据的复印件。

三、投诉行为准则

1. 投诉人员务必须要遵纪守法,一定要通过合法渠道、理性反映和解决权益纠纷问题。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影响和侵犯公共利益。

2. 投诉人员应对境内外非法政治组织保持警觉,避免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所蒙蔽和利用。

3. 投诉人员若被非法中介诈骗,应及时向非法中介所在地的公安、工商管理部门报案,切勿采取过激行为。●

篇4:来访人员登记须知

第一条 为加强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增新知识、提高素质,推动首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根据《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是使继续教育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掌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加强专业技术队伍综合管理的——项重要措施。

第三条 “继续教育登记手册”是记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的主要凭证,也是专业技术人员填写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申报表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实行继续教育登记管理的对象是本市企、事业单位中按照国家专业技术职务制度聘任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章登记内容

第五条 继续教育登记内容主要有: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时间、考核(考试)成绩。

第六条 “学习内容”是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继续教育规划与计划的具体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实际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工作技能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条 “学习形式”是指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具体方式。包括参加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讲座、业务技术考察,接受函授刊授教育及有计划、有考核的自学等。

第八条 “学习时间”是指实际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累计时间。学习时间按学时计算,赴外地或出国学习的旅途时间不得计算在内。

第九条 “考核(考试城绩”可用分数成绩、等级成绩、合格与否或结业与否等方式进行登记。凡领取结业证的,应注明结业证号。

第三章登记办法

第十条 “继续教育登记手册”实行日常登记和年度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后,由办学单位或主管单位进行登记,年终由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年度验证。

第十一条每年验证工作完成后,各单位要填写“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年度统计表”,并由区、县、局级单位汇总,报磅人事局。

第十二条 各委、办,各区、县、局(总公司)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督促、指导、检查本系统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工作。

第四章登记手册管理

第十三条 “继续教育登记手册”由市人事局统一印制,区、县、局(总公司)发放。

第十四条“继续教育登记手册”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分层管理,具体管理方法及“继续教育登记手册”的编号方法,由各区、县、局级单位自定。

第十五条“继续教育登记手册”需填写被登记人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的变动栏中“变动项目”指“市内工作单位变动”、“专业技术职务变动”和“现从事专业变动”等。

第十六条“继续教育登记手册”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保管,每年由各单位统一收取,验证后退还本人。

第十七条“继续教育登记手册”填满后可申请续办,新、旧手册编号应一致,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调动,“继续教育登记手册”可继续使用,手册编号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变更。

第十八条 “继续教育登记手册”不得擅自涂改、伪造。如有损坏、丢失者,应及时向所在单位和发证机关报告,说明理由,申请补发。

第五章附则

篇5:来访人员登记须知

【打印】 【收藏】 【关闭】

 办事项目:申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登记备案手续  办事依据:

《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第26号令)

 申办条件:

1、《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登记备案期满前30天内;

2、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聘用协议/境外公司出具的劳动报酬支付证明;

3、年龄18至60周岁(直接参与经营的投资者和内地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超过60周岁);

4、持有效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港澳同胞回乡(通行)证》及暂住证;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 申请材料

●柜面申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登记备案携带材料:

1、填写正确的《台湾、香港、澳门人员就业证登记备案表》一份(可在网上下载);

2、经年检有效的营业执照或法定注册登记证明(均为复印件);

3、用人单位与被聘台港澳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聘用协议/境外公司出具的劳动报酬支付证明(该证明应明确:劳动报酬的支付者、被聘人员的职位和聘雇期限)(均为复印件);

4、《台港澳人员就业证》(正本);

5、在常驻代表机构中担任首席代表或代表的,还需提供本人有效的《代表工作证》(正本及复印件,可不提供上述第3项材料);

6、本人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正本及复印件)或《港澳同胞回乡(通行)证》(正本及复印件);

7、就业证内容如有变更的,应同时携带相应的证明材料;

8、如《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登记备案附页用完的,须携带近期二寸证件照片一张,以制作新证;

9、发证机关需要的其他材料。

●网上申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登记备案:

1、进入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http://)

2、点击“办事大厅”→“单位办事”→“境外人员”;

3、输入用户名、密码等信息登录系统;

4、选择点击相应的业务内容,即可在网上申请。 申办程序:

1、用人单位按规定递交登记备案申请材料后,由受理部门开出《行政许可收受单》;

2、受理部门对所递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在5个工作日之内,告知用人单位是否予以办理及具体的领证时间。

3、用人单位可在5个工作日之内,登录网上办事系统查询是否予以办理。 注意事项:

●用人单位申办以上项目,需同时携带《用户卡》。

●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的备案期限,可根据劳动合同期限、营业执照期限、登记证和代表工作证的有效期确定,但最长不超过5年,同时不能超过《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港澳同胞回乡(通行)证》的期限。

●用人单位所提供的材料如是外文的,均应同时提供中文翻译件,翻译件由用人单位盖公章。

 收费标准:免费。 办理机构、地址、电话及时间办理机构: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受理地址:梅园路77号4楼及设点区县 网址:http://  咨询电话:12333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四上午9:00-11:30 下午1:30-5:00 周五上午9:00-11:30;

篇6:来信来访登记制度

二、对群众来信,承办人员要认真、细致地审阅,要弄清来信反映的主要问题、分清问题的性质、弄清写信人的要求及其它关键细节。

三、对匿名信应按有关文件精神办理。要与署名信同等对待,对匿名的检举材料,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慎重处理,认真搞好登记。

四、对群众来访,接访人按要求认真进行登记,对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向来访人做些简单的询问,将来访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或工作单位、反映的主要问题等逐项填写好。

五、对领导人约定的来访,按上述要求进行登记后,可与领导联系,按领导指示办理。

六、做好电话来访的记录,记录的内容参照来信来访的登记内容,对不愿告知姓名的,应注名是匿名电话,接话后,记录人应将其举报的主要内容复述一遍,检查记录是否符合原意,然后交主管领导签署意见。

七、对需要报请领导阅批的信访事项,在呈报、批阅前,要填写来信来访批办单,并按党政或分管领导签批的意见及时办理。

篇7:学校来访登记制度(通用)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来访登记制度(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来访登记制度1

1.上班时间谢绝私人来访;特殊情况来访人经核实后,持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登记,由被访人接入,离校时被访人及来访者须在传达室签字方能离开。

2.家长来访须核实身份,与所访老师取得联系登记后方可入校,离校时传达室需登记离校时间;家长接送学生不能进入校内,有特殊需要的可由老师在校门口交接,全托家长接送孩子须持入校卡进入。

3.学校邀请来校参观、参加教学活动或其他活动者,应提前书面说明来人数量、时间等,并安排专人在校门口接待。

4.所有来客晚上20:00前必须离校。

5.禁止无关人员入校。

学校来访登记制度2

一、门卫人员必须时刻提高警惕,严防不法分子混入学校进行犯罪活动

二、来人、来客均须办理登记、会客手续,门卫人员应认真查验来人的合法身份证件,无身份证件、未经校保卫部门同意不得进入学校。

三、任何人从学校内携带物资出门,应主动出示出门证件,否则门卫人员有权查问、查看。对可疑物资可以暂时扣留,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处理。

四、自行车进出校门,应主动下车推行,机动车减速慢行,外来车辆进校门,门卫人员应先问明来意再开门,随车人员必须办理来客登记手续。

五、外来人员会见学生必须在课余时间进行,如果正在上课,必须先在门房等候。

六、严禁小摊小贩进入校园卖东西。

七、门卫人员昼夜做好校内巡逻工作,及时检查办公室、实验室、电教室防盗门的关锁、用电设备是否关闭、火炉是否熄火等。

学校来访登记制度3

1、我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上课期间,封闭校门,学校实行校外人员来访登记制度,严防坏人混入学校破坏、捣乱。学生在校期间,除校内人员外,教学区内不准任何校外人员与学生来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般不准随便出校,如有事需出校门,必须携带由班主任批准的.假条,经门卫值班人员许可,方可外出。

2、校外人员来访,无论因公或因私到校都要出示有效证件(如:身份证、驾驶证、工作证等)并如实填写《来访登记表》,得到门卫值班人员许可,方可入内。

3、校外人员无正当理由到校,不遵守本校制度,不出示证件并填写《来访登记表》,门卫值班人员不得让其进入校园。如果外来人员强行入内,门卫值班人员应及时报警,以防止意外发生。

4、学校受访对象接受校外人员来访,应在《来访登记表》上签字确认。

5、门卫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如果因执行封闭式管理不到位而造成损害,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学校来访登记制度4

1、凡来本校探亲、访友、联系工作等人员,须主动出示有关证件,在门卫值班室登记,经门卫执勤人员审核同意后,方可进入。

2、学校单位内个人雇工或亲友来校探亲须长住者,除在门卫登记外,门执勤人员还应通知其到保卫科按《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办理有关手续。

3、凡外来暂借住人员,离开学校携带贵重物品出校门时,必须持有效证件,或有师生亲友陪同说明,门卫作好登记,方可放行。

4、外来人员须自觉遵守学院内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凡无理取闹、寻衅滋事者,学校将交公安部门处理。

学校来访登记制度5

一、建立外来人员登记册。

二、对外来人员实施严格的登记制度,不登记不准进入校园。

三、登记内容要求准确、清楚,须让来客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关有效证件。

四、禁止各类推销人员、贩卖小食品、收购废品等闲杂人员进入校园。

五、发现可疑人员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

六、登记册每次登记完后必须进行妥善保管,便于出现突发事件后的查找工作。

篇8:来访人员登记须知

一、房屋登记人员玩忽职守罪构成要件

房屋登记人员玩忽职守, 是指房屋登记人员严重不负责任, 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审查房屋登记职责, 致使国家利益或利害关系人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房屋登记人员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如下所述。

(一)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房屋登记机构的正常活动。房屋登记是房屋登记机构对于房屋所有权、抵押权等物权进行具有公信力的公示。由于房屋登记人员对本职工作严重不负责, 不履行应尽的房屋登记审查职责义务, 致使房屋登记的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 使国家利益, 房屋所有权人、继承人、共有权人、抵押权人等利害关系人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从而危害了房屋登记机构的正常房屋登记活动, 影响登记的公信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办理房屋登记, 给原告造成损害, 房屋登记机构未尽合理审慎职责的, 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及其在损害发生中所起作用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显然, 登记人员应当尽到审慎的审查义务。

本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国家利益, 也可以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 一般应当通过正当程序即行政赔偿诉讼程序确定利益损失。

(二)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房屋登记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 不尽职责义务, 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 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1. 必须有违反国家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 玩忽职守的行为, 主要为滥作为。

所谓玩忽职守的滥作为,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的行为。登记机构有自己的工作原则、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 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房屋登记人员只有违反了这些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 才能成为玩忽职守的行为。房屋登记机构对房产登记的审查包括窗口审查、书面复查、档案核查、实地勘察、签发缮证、事后稽查等程序和环节, 不同程序和环节有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对于房屋登记机构的审查标准有两种观点:一是形式审查;二是实质审查。笔者认为完全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都是不可取的, 应当采取区分审查标准, 即一些材料属于形式审查, 例如司法文书、基于婚姻关系产生的共同共有等;另一些材料属于实质审查, 例如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还有一些材料属于用尽手段的审查, 例如身份证、法人印章、营业执照、申请人相貌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了审慎的审查标准, 因此在处理某个具体玩忽职守案件时, 必须充分考虑有关法律规定和登记机构现有手段, 对照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 这是认定构成玩忽职守罪的具体依据。

2. 必须具有因玩忽职守, 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结果。

所谓重大损失, 是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物质性损失和非物质性损失。物质性损失一般是指人身伤亡和公私财物的重大损失, 是确认玩忽职守犯罪行为的重要依据;非物质性损失是指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声誉等。只要是行为人的玩忽职守行为造成的利益损害在危害程度上与重大人身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相当, 就可以认为属于构成玩忽职守罪所要求的重大损失, 而不管其是物质性的、有形的损失, 还是非物质性的、无形的损失。认定是否重大损失, 应根据损失的实际情况, 并按直接责任人员的职权范围全面分析, 以确定应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 (试行) 》的规定,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予以立案:

(1) 造成死亡1人以上, 或者重伤2人以上, 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

(2)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的;

(3) 造成有关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产、严重亏损、破产的;

(4) 严重损害国家声誉, 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5) 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6) 徇私舞弊, 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

3. 玩忽职守行为与造成的重大损失结果之间, 必须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这是确定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玩忽职守行为与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有直接原因, 也有间接原因;有主要原因, 也有次要原因;有领导者的责任, 也有直接责任人员的过失行为。构成本罪,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 则是指玩忽职守行为与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之间有必然因果联系的行为, 否则, 一般不构成玩忽职守罪, 而是属于一般工作上的错误问题, 应由行政主管部门处理。房屋登记错误造成当事人损失通常属于多因一果, 包括登记机构审查不严、受害人过错、第三人欺诈等原因。根据《物权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登记机构可能承担连带责任、补充加份额责任、补充责任、份额责任、不承担责任等五种情形。登记机构责任的承担按照法定程序应当通过行政诉讼程序按照《国家赔偿法》进行判决确定, 玩忽职守罪属于结果犯, 一般而言, 在登记机构违法承担责任经法定程序确定之前, 检察机关无权自行判断造成损失的数额而进行刑事侦查。

(三)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是自然人犯罪而非法人犯罪。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和各级司法机关, 因此,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是指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中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200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 有渎职行为, 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这个立法解释明确贯彻“公务论”, 不管行为人是否属于行政编制或者正式编制, 只要其事实上行使着国家机关的管理职责, 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 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 直接按照有关渎职罪追究刑事责任, 完全无须考虑是否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

最高人民法院为贯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上述立法解释精神, 在《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议纪要》 (2003年11月13日发布) 上指出:“根据有关立法解释的规定, 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乡 (镇) 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司法实践中也应将其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胡康生2002年12月23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所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 (草案) 的说明》, 将以下四类组织中的人员纳入渎职罪主体范围:一是法律授权规定某些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在某些领域行使国家行政管理监督职权;二是在机构改革中有的地方将原来的一些国家机关调整为事业单位, 但仍然保留其行使某些行政管理的职能;三是有些国家机关将自己行使的职权依法委托给一些组织行使;四是有的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聘用了一部分国家机关以外的人员从事公务。上述组织中的人员虽然在形式上未列入国家机关编制, 但实际是在国家机关工作或者行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力。这些人员在行使国家权力时, 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也应当按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处理。

根据上述分析, 房屋登记机构无论属于行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无论属于正式编制还是临时聘用, 只要其在履行房屋登记窗口审查、书面复查、档案核查、实地勘察、签发缮证、事后稽查职责, 都不影响对其玩忽职守罪的追究。

(四)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 故意不构成本罪, 也就是说, 行为人对于其行为所造成的重大损失结果, 在主观上并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过失造成的。即其应当知道擅离职守或者马虎从事, 可能会发生一定的社会危害结果, 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以为可以避免, 以致发生了造成严重损失的危害结果。行为人主观上的过失是针对造成重大损失的结果而言, 并不排斥行为人对违反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或对自己的作为和不作为行为可能是故意的情形。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不是出于过失, 而是出于故意, 不仅预见到, 而且希望或者放任它的发生, 那就不属于玩忽职守的犯罪行为, 而构成其他的故意犯罪。

房屋权利登记时, 登记人员应当对房屋登记“三要素”, 即主体、客体、法律关系进行审查。登记机构的违法登记包括登记机构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 也包括对“三要素”的虚假未进行审慎的审查。主体虚假是指伪造身份证、护照、港澳台通行证、营业执照、法人代码, 冒名顶替等行为;客体虚假是指伪造房屋所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产“移花接木”等行为;法律关系虚假是指模仿签字、伪造公证书、无权处分、抵押后出售、出售后抵押、重复出售等行为。登记人员对上述虚假未尽审慎的审查职责, 主观上存在过失, 就具备了玩忽职守的主观要件。

二、罪与非罪的界定

(一) 在处理玩忽职守案件中, 要注意把握玩忽职守罪与工作失误的界限

因工作失误往往也会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在这一点上与本罪有相同之处。但两者有严格的区别。

1. 客观行为特征不同。

工作失误的行为人是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而玩忽职守罪的行为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

2. 导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原因不同。

工作失误, 是由于制度不完善、一些具体政策界限不清、管理上存在弊端, 或由于国家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业务素质较差、缺乏工作经验, 因而计划不周、措施不当、方法不对, 以致在积极工作中发生错误, 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玩忽职守罪, 则是违反工作纪律和规章、对工作极端不负责任等行为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在当前行政执法实践过程中, 对法律理解存在偏差, 出现一些执法上的失误, 造成某些严重的损失是难免的, 必须与玩忽职守罪严格区别开来。但对于那些在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 盲目决策, 管理混乱, 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绝不能以工作失误来蒙混过关, 逃避罪责。

房屋权利登记时, 登记人员应当对身份证、护照、港澳台通行证、营业执照、法人代码、申请人、房屋所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产是否“移花接木”、是否模仿签字、是否伪造公证书、是否无权处分、是否属于抵押后出售、是否属于重复抵押、是否属于出售后抵押、是否属于重复出售、是否属于夫妻共有等事项进行审查。但是, 登记机构用现有的手段不一定能够进行客观真实性审查。玩忽职守罪属于结果犯, 造成重大损失可能属于多因一果, 没有通过行政赔偿诉讼, 就一味追究登记机构的责任, 违反了《物权法》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根据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批复》 (法释[2004]6号) 规定:“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实施的行为, 是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法定协助义务, 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组织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19个单位联合颁发的《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 (法发[2010]15号) 第二十条规定:“有关部门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或司法建议函后, 应当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协助采取执行联动措施。有关协助执行部门不应对生效法律文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司法建议函等进行实体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房屋登记机构根据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有权机关的协助执行通知书以及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办理的房屋登记行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 登记机构执行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 实质上是司法权的延续, 是司法权优于行政权的体现, 也是维护司法权威的要求。执行人民法院查封、轮候查封、执行裁定和生效判决的, 法院的不规范行为不能归咎于房屋登记机构, 更不能随意追究房屋登记人员玩忽职守罪。

(二) 区分滥用职权与玩忽职守的界限

滥用职权是行为人意识到自己在行使权力, 不该用而用, 该用而不用, 因而超越职权而滥用职权的行为;而玩忽职守则是行为人意识到自己应履行职责, 由于各种原因而不履行职责或不认真履行职责。因此, 完全的擅离职守不会理解为滥用职权。只有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 滥用职权才会与玩忽职守发生竞合, 不易区分。关键还是要看行为人的主观态度, 即滥用职权者认识到自己是在滥用职权, 对危害结果则是采取放任的间接故意, 从行政法的角度看, 是不作为和滥作为;而后者则意识到自己在履行职责, 该履行而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 其对危害结果, 则是出于过失, 从行政法的角度看, 是不履行或怠于履行。有时候, 玩忽职守与滥用职权的行为结伴而行, 这时要认定其性质, 则更要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认识程度, 如出于间接故意, 则属滥用职权, 否则为玩忽职守。现实中, 少数房屋登记人员收受贿赂伴随滥用职权, 更多的是司法机关认定与登记规则“两张皮”, 使得登记人员无所适从。因此, 需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沟通并加强调研, 就房屋登记人员涉嫌玩忽职守罪立案标准作出切合实际的司法解释。

(三) 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 犯本罪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 依照规定。根据本条第2款规定, 徇私舞弊犯本罪的,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 依照规定。

上一篇:角角边说课稿文档下一篇:丧假请假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