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诊断思路

2024-05-21

腹部超声诊断思路(精选6篇)

篇1:腹部超声诊断思路

腹 部 常 见 疾 病 的 超 声 诊 断 及 报 告

贵医二附院超声科

王秋元

腹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贵医二附院超声科

王秋元

超声医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迅猛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随着近年来超声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仪器性能和检查方法有了很大改进。

超声发展:从六、七十年代的A型、M型一维超声—八十年代的B型二维超声演进到现在的静态、动态和实时三维超声,由黑白灰阶图像发展到彩色血流和组织多谱勒显像,超声技术有了飞跃性的进展。

目前,超声声学造影已发展到左心室、心肌灌注造影及实质性脏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

由于计算机存储量剧增和数字成像的加快,使超声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超声不仅能显示正常与异常结构的轮廓和形态,并可以观察到器官的血流供应、代谢和功能。这些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多个系统、多种疾患的检查,使超声诊断在临床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谐波成像技术通过改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进一步完善超声成像质量,大大提高了心肌内膜、胆道及泌尿系结石的显示率。 超声特性: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根据振动频率可将机械波分为:

1.次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16Hz/次以下。(1 Hz=振动1次)

2.可听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16-20000Hz次(2万)之间, 人 耳可听到。

3.超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20000Hz(2万)以上。(用于超声诊断)

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平均为1540米/秒,但在含气组织(肺、胃、肠)的传播速度仅为331米/秒,可见超声波基本不能穿透含气组织。所以超声一般不用于肺组织及消化道疾病诊断。常用超声波诊断频率为3.5-7.5MHz(兆赫),即每秒钟振动频率在三百五十万—七百五十万Hz之间。

超声诊断是临床各科很多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它具有安全、无创、快捷、准确、可反复使用等优点,深受病人及临床医务工作者欢迎。

我院引近的ALOKASSD-5000SV及迈瑞CD—6型全数字化彩超配有以下探头:

1.心脏探头:适用于各种心脏疾病的检查。

2.腹部探头:它适用于肝、胆、胰、脾、肾、膀胱、前列腺、妇、产科疾病及胸、腹水诊断。

3.浅表探头:适用于眼、腮腺、颌下腺、甲状腺、乳腺、阴囊、肌肉、四肢血管等浅表疾病的检查。

4.阴道探头:用于对产科、妇科盆腔疾病的诊断,其特点是: 分辨率高,可获得高清晰图像,无须膀胱充盈,扫查时探头直接 靠近子宫、附件、盆腔等被扫查脏器,避免了肠腔气体的干扰和腹壁脂肪对声速的衰减,可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肌层、双侧附件及盆腔结构,能大大提高妇科疾病的诊断率及急腹症的救治率,是其它影像不可取代的诊断工具。

5.三维探头:我院目前只有用于产科的三维探头,在原二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成像技术,使声像图从单一平面发展成为立体三维图象,它拓展了超声技术的空间显像功能,在围产医学中能很好的显示胎儿的整体外观,并能仔细观察胎儿颜面部、肢体、手足等细小结构,对胎儿畸形的检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妊娠期对胎儿系统性筛查是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围产期质量的重要环节。(检查最佳时间是妊娠16-24周之间。) 超声二维图像的分析与诊断

二维图像是超声的基本图像,根据二维图像中脏器及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和边缘、后壁和后方回声及内部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诊断。

内部回声的命名:诊断时的描述

强回声: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如结石或各种钙化灶的回声。高回声:回声较强,后方不伴声影,如肾窦或纤维组织等的回声。等回声:回声强度呈中等水平,均匀,如正常肝、脾等实质性脏

器的回声。

低回声:呈灰暗水平回声,如肾皮质等均质结构回声。

弱回声:表现为透声性较好的回声,如肾锥体或正常淋巴结回声。无回声:无回声暗区,如正常充盈的胆囊、膀胱回声。 对填写超声检查申请单的要求

临床医应掌握超声检查适应症;提出检查要求,认真、详细填 写超声申请单,如果申请单填写不明,要求不明确,常常造成需要检查的脏器和病变部位遗漏,影响超声诊断的质量和及时的临床治疗。申请单分上项、中项和下项:

1.上项: 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必要时留下联系电话。

2.中项:准确可靠的病史、体征、曾做过的检查和治疗、体格检查,急腹症病人要提供腹痛时间、腹痛的性质及既往史,外伤病人要提供外伤时间及外伤方式。

3.下项:需要检查的项目,对检查的要求,申

请签名、申请日期。

检查前注意事项

检查胆囊、胰腺应当日免早餐,前一天晚餐进清淡饮食。腹部检查子宫(未婚女性)、膀胱、前列腺需适当充盈膀胱。

超声检查报告单的书写

超声检查报告单为一次性的检查结论,临床上作为客观的诊断依据, 也是将实际结果用图文或文字报告方式告之受检者的凭据,报告单分上项、中项和下项:

1.上项为一般项目: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必要时应加填仪器型号、探头类型与频率、检查方法与途径(如经阴道或经腹部)。

2.中项记述检查时的发现,应细致、客观、文字简练,描述全面,不需加入任何主观判断。

一般描述脏器外形、轮廓、支持结构、管道及脏器实质回声以及 必要的测量数据。病变描述首先叙述为弥漫性或实质性,以及各种脏器中各类声像图的不同表现。局部病灶用作定位、测量及其他重点描述。

3.下项为超声检查后提示的诊断意见,包括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

1)病变部位或脏器。

2)病变在超声图像上所表现的物理性质(液性、实质性、混合性、含气体、纤维化、钙化等)。

3)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可提示病名诊断(或可能诊断)。

4)如不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不提示病名诊断,考虑可能多种疾病者,按可能性大小依次提示。

5)必要的建议如:超声随访和建议进行的其他检查。

6)签名与日期:报告单必须由获得超声诊断上岗证的超声检查者签名,未获得超声诊断上岗证者检查后的报告,必须由上述规定的上级医生加签。一.肝脏的超声检查:

肝脏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小部分在左季肋部,其表面借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一)肝脏超声解剖:

1.肝内管腔结构:肝脏所有管腔出入口统称为肝门。

1)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由此进入肝脏,三者 在肝脏内行经一致,其中门静脉管径最粗,肝内分叶及分段均以门静脉分支为基础。

2)第二肝门:左、中、右三支肝静脉在此相会进入下腔静脉。

2.肝脏的分叶和分段:方法有很多种,有以肝裂分段、肝静脉分段及门静脉分段法,我们用的是门静脉分段法:五叶四段法;

肝脏:

右叶 右前叶

右后叶

右后叶上段

右后叶下段 左叶

左内叶

左外叶

左外叶下段

左外叶上段 肝尾叶

二)正常值:

正常成人测值:

左肝:(下腔静脉或腹主动脉前方测量)

上下径:(长)4—8cm 前后径:(厚)4—7 cm

右肝:(锁骨中线—腋前线)

最大斜径:10—14cm

最大厚度:9—11 cm 三)肝脏疾病:

1.肝脏弥漫性病变: 声像图特点为肝脏弥漫性肿大, 肝内弥漫性回声异常: 常见:

1)肝硬化:由于纤维组织增生使肝形态改变,具有左右肝比例失调、肝叶萎缩、肝表面凹凸不平、呈剧齿状等特点。

2)病毒性肝炎:(有特殊体征)肝大,急性肝炎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内回声异常。慢性肝炎声像图无明显特异性。

3)淤血肝:心源性;表现为肝肿大,肝静脉增宽,心衰时可见。

4)脂肪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发病率明显增高,常为体检时发现,超声表现分为:肝、轻中度肿大,前方回声增强,后方回声衰减,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5)肝血吸虫:声像图特点为:肝内回声增强、增粗,形成高回声带组成的网状结构。

2.肝囊性、含液性占位性病变:超声表现有不同特点, 可结合病史、体征作出诊断。

1)肝囊肿:可单发、多发,超声表现:肝内可见单个或多个无回声块,边界清,囊壁光滑。

2)多囊肝: 有家族史和遗传性:超声表现: 肝内布满大小不等原形或类圆形的无声区,小的数毫米,大的可达10cm以上,相互边界清,常伴有多囊肾、多囊卵巢。

3)肝脓肿:

细菌性:感染途径有胆道、胃、十二指肠、阑尾炎等炎症侵犯,消化道术后感染。

阿米巴性:发病较慢,有阿米巴肠病,两者超声表现有相同之处,结合临床可鉴别诊断。3.肝脏肿瘤:

1)良性肿瘤:肝血管瘤、错构瘤、肝细胞腺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脂肪瘤等。

2)恶性肿瘤:

(1)原发性肝癌:多为巨块、团块状,声像图表现为肝内见单个或多个不均匀、不规则回声,边界不清,块内见血流信息,块周可见血管绕行。

(2)转移性肝癌:常见消化道肿瘤转移,肝内见多个具有特征的圆形弱回声块,块边缘部见声晕。

(3)小肝癌:也属原发性肝癌,中国肝癌病理协作组的诊断标准是:<3cm, 的肝癌定为小肝癌。

超声检出范围为0.5cm,也就是说超声可以发现<1cm的小肝癌,达到小肝癌的早期诊断。4.肝脏创伤:

1)肝包膜下血肿:肝浅表部受损,出血在肝包膜下聚集而成。

2)中央型肝破裂:(闭合性肝损伤)破裂较小,位于肝中央实质内形成血肿.此类可以保守治疗。

3)真性肝破裂:肝包膜与实质同时破裂,与腹腔贯通,腹腔内因出血可见低声暗区和不均匀回声(凝血块),必须急症手术。幻灯片:

26.正常肝脏

27.正常肝脏:示肝脏门静脉、肝静脉 28.正常肝脏:示肝尾叶

29.肝硬化腹水

30.淤血肝

31.脂肪肝 32.多囊肝

33.肝囊肿

34.肝脓肿

35.肝海绵状血管瘤 36.原发性肝癌

37.转移性肝癌 二.胆道系统的超声检查

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两部分: 一)胆囊胆道的超声解剖:

胆囊:正常体表投影位于右上腹右肋弓部,形态如一个梨状膜性囊,分底、体、颈三部分。胆管:左右肝管起源于肝叶内的胆小管,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肝总管下端与胆囊管回合成胆总管。二)正常值:

胆囊:长5—6cm 宽2—3.5 cm

胆囊壁:厚约0.2-0.3 cm

胆总管:宽约6cm左右 三)胆道疾病

1.胆囊疾病:

1)胆囊结石:胆囊可见单个或多个增强回声,后伴声影,可活动,结石可单发、多发。胆囊炎:表现为胆囊肿大,萎缩时胆囊缩小,胆囊收缩功能差或不收缩,胆囊结石多伴有胆囊炎。

2)胆囊息肉:超声表现:胆囊内均匀性回声附壁不活动,可单发、多发,属良性肿瘤,但是>1cm息肉易癌变, 需尽早手术。

3)胆囊肿瘤:良性:腺瘤、腺肌瘤。

恶性:胆囊癌

4)先天性胆囊畸形:双胆囊、胆囊异位、胆囊缺如等。

2.胆道疾病:

1)胆管结石

2)化脓性胆管炎

3)胆道蛔虫

4)胆管肿瘤

5)先天性胆道畸形 :(1)胆囊管囊肿、(2)胆道闭锁:见于新生儿(黄疸),超声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如果不手术,三个月之内死亡。

6)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鉴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超声有特征性表现。幻灯片:

41.正常胆囊

42.胆囊结石

43.胆总管结石

44.胆道蛔虫 45.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46.胆囊内息肉

47.胆囊癌 三.胰腺的超声检查

一)超声解剖:胰腺呈一扁长形,位于上腹部和左季肋部腹膜后 间隙内,平齐第1、2腰椎的高度,为网膜囊后壁的腹膜所覆盖。1.胰头部:位于十二指肠环内,是胰腺最大的部分,胆总管可部分或全部被胰头包绕,当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胰头肿大时可压迫胆总管导致梗阻性黄疸的发生。

2.胰颈部:短而窄,长约2cm,为胰头和胰体的连接部分,与两者 无明显分界。3.胰体部:较长,位于正中线左侧,其前面隔着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邻,正常情况下胰网膜囊不易显示,当胰腺炎或胰腺外伤时内由于积液或血液等积集,超声显示假性囊肿形成。

4.胰尾部:其左侧脾门相邻后方有脾静脉、左肾上腺及左肾上部,脾静脉起自脾门,沿胰尾、胰体后方自左向右走行,可作为胰腺 的定位标志。

二)正常值:胰头<2.6 cm 胰体、胰尾<2.1 cm 主胰管宽≤0.2 cm左右 三)胰腺疾病:

1.胰腺炎:急性胰腺炎:胰腺肿大(水肿),周围可见不规则暗

区(炎性渗出)。

慢性胰腺炎: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增强回声(钙化)2.胰腺囊肿:真性囊肿:先天性、潴溜性、寄生虫性。

假性胰腺囊肿:胰腺炎引起 3.胰腺肿瘤:胰头癌多见 幻灯片:

50.正常胰腺

51.急性胰腺炎(胰腺水肿,周围见渗出)52.假性胰腺囊肿

53.胰头癌(主胰管扩张,黄疸)四.脾脏的超声检查

一)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深部的腹腔内,体表投影:上极于腋中线相当于第九肋间高度,下极约在左腋前线第11肋骨,长轴与第10肋骨平行。二)正常值:(成人)

大小约12x7x4cm,以厚度为准,厚度>4 cm可诊断脾大。三)脾脏疾病

1.先天性异常:

1)无脾综合征:临床罕见,常伴心脏畸形和内脏转位,男性发病多见。

2)副脾:是指除正常位置的脾脏外,还有一个或多个与脾脏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内皮组织存在。发生位置依次为脾门、脾血管、胰尾部腹膜后、沿胃大弯的大网膜、肠系膜及盆腔等,多为单发,大小不一。

3)游走脾:脾脏离开正常解剖位置而异位于腹腔其他部位,常在中腹部、左髂窝或进入盆腔。声像图:脾区扫查不到正常脾脏,而在其他部位发现与脾脏相类似的实体团块。

2.弥漫性脾肿大:

1)感染性脾肿大:急、慢性病毒感染;常见有慢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疟疾等

2)淤血性脾肿大:肝硬化、慢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内血栓形成等。

3)血液病性脾肿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溶血性贫血等。

3.脾内占位性病变: 脾脓肿、脾囊肿、脾肿瘤 4.脾脏创伤:脾破裂、脾包膜下血肿

以上疾病可根据体征结合超声影像图可做出诊断。幻灯片:

56.正常脾脏

57.脾大

58.闭合性脾损伤

59.脾破裂 60.脾肿瘤

五.肾、输尿管、膀胱的超声检查 一)超声解剖:

肾脏属于实质性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分为上下两缘,内外两缘和前后两面,内缘中间呈凹陷状,称为肾门,是肾脏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输尿管出入的部位。1.肾包膜:最外面的一层。

2.肾实质:包括肾皮质:位于浅层,内为肾小体;肾髓质:主要为肾小管结构。

3.肾窦:(集合系统):肾实质包绕,由肾盂、肾盏、肾内血管及脂肪组织综合构成,由于内纤维结缔组织成分较多,其回声强度明显高于其它组织,有的细小结石不易显示。

二)正常值

男性:长 9.5cm—12 cm 宽 4.5 cm—6 cm 厚 3.5 cm—5 cm 女性:长9 cm—11 cm宽cm—5.5 cm 厚3 cm—4.5 cm 三)肾脏疾病:

1.先天性肾、输尿管病变: 先天性肾缺如、游走肾、多囊肾、肾囊肿。肾脏、输尿管先天性畸形:复合肾,马蹄肾,输尿管囊肿等。

2.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肾积水、肾功能衰竭、肾创伤

3.肾、输尿管、膀胱肿瘤 八.前列腺

一)正常值:4x3x3cm 二)前列腺疾病

1.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内可见不均匀、不规则的增强回声,钙化灶。

2.前列腺增生性病变:

3.前列腺肿瘤

以上两者都有前列腺不规则增大或局部突起,鉴别诊断要借鉴病理。幻灯片:

64.正常肾脏

65.双肾结石

66.左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盂积水)67.右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

68.肾囊肿

69.多囊肾

70.游走肾 71.肾错构瘤

72.膀胱结石

73.膀胱肿瘤

74.膀胱肿瘤 74.前列腺肿大

介入性超声:

介入性技术方法的发展把超声诊断推进到病理学和组织学高度,使临床医学发生了重大变革,近几年来介入性超声使许多疾病的微创治疗得以实现,在某些肿瘤的治疗效果方面,已可与内科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相媲美,成为临床上首选方法之一。1.介入性诊断:(超声引道下)

1)诊断性穿刺活检:含液性病变病理检查穿刺抽吸:

主要用于实研室、生化、细胞、细菌学检查

2)X线造影:胆道、泌尿系造影 2.介入性治疗:(超声引道下)

1)注药治疗:脓肿、囊肿、肿瘤

2)物理治疗:肿瘤激光、冷冻、射频消融术

3)造瘘与置管引流:脓肿、囊肿、胸腹腔积液置管引流,胆、胰、泌尿系及妇产科各种造瘘与引流 3.术中超声:

4.体腔内超声:消化道、血管内超声  某些疾病超声与其它特殊检查方法的选用 1.胸肺部疾病:首选放射、CT 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并胸膜增厚、胸壁病变时超声优于其它检查

2.胃肠道疾病:首选内窥镜、X线

超声可以检出消化道前壁及无消化道气体干扰的实质性病变。3.骨骼系统疾病:首选CT、X线

对于接近体表的骨骼组织及婴幼儿骨骼系统疾病,超声诊 断有它的独到之处。

首选彩超检查的脏器

肝、胆、胰、脾、肾、胸、腹水、心脏、血管、妇、产科疾病、乳腺、甲状腺、眼、颜面部、睾丸、皮肤肿块等。

虽然超声诊断及治疗在临床上发挥着及其重要作用,但是临床 医师对超声检查提供的诊断结果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所见,全面分析后确定诊断。

谢谢大家!

篇2:腹部超声诊断思路

时间:2017.3.20.17:00 地点:彩超室 主讲人:董影 参加人:

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占胎儿先天性异常的15%~20%,此类畸形会引起羊水过少或无羊水,进而影响胎儿肺的发育,从而导致围产期患儿病死率显著增高,故应在产前对胎儿泌尿系统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胎儿泌尿系统超声检查需对双肾、膀胱和羊水量等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估。检查时可沿以下思路进行诊断分析。

一、肾脏是否存在

如在正常解剖位置不能发现两个肾脏,可能是异位或缺失(双侧或单侧发育不全)。如是异位,最常见的是在盆腔,位于骶骨前或髂窝,而非常罕见的是异位于对侧(简单的或交叉异位)。如异位区也不能发现肾脏,在排除严重的肾脏萎缩之后,一般可以认定为这一侧肾脏发育不良。如两侧肾均缺失,膀胱将不充盈,16周之后会出现羊水严重过少。

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判断胎儿肾脏是否存在的主要依据:(1)彩色多普勒未能显示患侧肾 血流;(2)患侧肾上腺呈“平卧”征。而大多数单侧肾缺如漏诊病例是因为膀胱和羊水正常。所以也就没有间接征象提示怀疑肾脏的病变。此外,患侧的肾上腺可能看起来像肾脏。在这些病例中彩色多普勒可以用来证明患侧肾动脉的缺如,而健侧肾动脉存在。然而,诊断单侧肾发育不良还需要排除异位肾。由于单侧肾缺如可以引起对侧肾代偿性的增大,所以在晚孕期,发现一侧增大的肾脏和对侧肾窝的空虚也对单侧肾缺如的诊断有所帮助。Cho 等研究发现如果一侧肾的前后径/ 横径> 0.9,则可判断为对侧肾缺如,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可达100%。应该仔细探查异位肾的常见部位(即骶骨前或髂窝),异位肾的胎儿有正常充盈的膀胱和羊水。值得一提的是交叉异位肾,是指一侧肾越过脊柱到对侧,也就是一侧有两个肾脏,另侧肾缺如。两根输尿管开始在同侧,快到盆腔时异位肾的输尿管仍回到对侧进入膀胱。交叉异位肾可以出现肾脏下极的融合或不融合。超声表现为一侧肾窝空虚,对侧肾脏增大,呈分叶状,多为下极融合的肾,也可表现两个独立的肾脏回声。据报道如果胎儿父母患有单侧肾缺如则胎儿双肾缺如的风险为1%,故发现胎儿肾缺如时建议超声检查父母双肾。

与单侧肾发育不良相关的异常通常包括对侧肾脏和内生殖器异常(这些在胎儿期常常不能被发现)。与双侧肾发育不良相关的外部异常通常包括心脏病、脑部和骨骼方面的畸形。肾脏发育不良常是多种综合征的主要征象,如VACTERL 综合征(合并脊椎异常、肛门闭锁、心脏异常、气管异常、食管闭锁、肾脏病变、肢体畸形等)。

双肾发育不良的病例中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为1%~5%,单侧肾发育不良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则较低。由于30% 的肾缺如合并其他畸形或遗传综合征,故在发现单侧或双侧肾缺如时,应仔细扫查胎儿有无其他系统异常。

二、肾脏大小和回声

如双肾与肝脏、脾脏相比回声增强并且大于正常,倾向于多囊肾的诊断。婴儿型多囊肾(Potter I 型)主要表现为集合管囊状扩张。双侧肾脏对称性极度增大,但仍保持正常肾脏的椭圆形,囊肿极小,双肾呈海绵状,皮髓质分界不清。这是遗传学上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单基因疾病,基因突变位于6 号染色体短臂上,40%~50% 常合并肝纤维化。羊水极少,膀胱不显示,一般于中孕晚期才能发现胎儿双肾增大、回声增强。一旦明确诊断,应尽快终止妊娠。该病主要应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Potter Ⅲ型)相鉴别,后者有正常的羊水量和正常的膀胱。

如合并有肾外的多发畸形(尤其是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畸形),这种肾脏的异常更可能是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如肾脏小而且回声增强,这可能提示Potter Ⅳ型肾脏发育不良。如肾脏回声增强但大小正常,没有合并肾外畸形,这种图像可能仅仅是正常肾脏发育中的变异。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一些非整倍体畸形的软指标中包含这样的特征。

如超声检出多个不同大小的囊肿,囊肿互不相通,肾脏体积明显增大,可以诊断为多囊性肾发育不良(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MCDK);单侧 囊性发育不良肾表现在单个肾脏的多个大小不等、互不交通的囊肿和囊肿之间回声增强的肾组织,肾脏增大的程度随囊肿数量的多少和大小而定,膀胱和羊水量通常是正常的:反之,如囊肿之间相互交通,则可能是严重的肾积水。在这两种情况中,考虑到预后,最重要的是对对侧肾脏作仔细的评估。此外,多囊肾常存在于Meckcl-Gruber 综合征中,应仔细扫查胎儿有无脑膨出、多指等畸形。

三、肾盂扩张

一个轻微的肾盂扩张可能是一个正常的胎儿,但有时可能也是严重障碍的第一个证据。在大多数情况下,孕中期肾盂的轻度分离在宫内或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都会消退。在不同的作者建议的各种分界值中,被广泛接受的一个分界值是:在腹部的横切 面上,肾盂的前后径在正常情况下孕24 周前不超过6 mm,孕30 周以后不应超过10 mm。此外,积水肾脏的肾脏实质厚度大于5 mm,出生后肾脏功能往往正常。

如仅有单侧肾盂扩张,原因可能是梗阻或膀胱-输尿管反流;必须追踪检查输尿管的扩张情 况,如排除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可推测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的梗阻或反流。

如双侧肾盂积水,而且膀胱高度充盈,但膀胱壁厚度正常和羊水量也正常,最有可能的诊断是膀胱输尿管的反流;相反,如膀胱高度充盈且膀胱壁明显增厚,回声增强,明显的羊水过少,可能是下尿道梗阻。这种异常可引起肾实质回声增强(Potter Ⅳ型梗阻性囊性肾发育不良)。

Potter Ⅳ型囊性肾发育不良是早期严重的集合系统梗阻所造成,导致在肾组织(皮质)区域各个位置的囊肿形成,肾脏的体积正常或减小。Potter Ⅳ型 囊性肾发育不良的超声诊断是表现在肾脏回声增强和囊肿,常合并肾盂积水,囊肿常常发生于皮质中。在双侧发病的病例中,与早期严重的下尿道的梗阻有关,常合并膀胱明显增大,膀胱壁增厚,羊水过少。

四、膀胱能否显示

如膀胱不能显示,要考虑肾脏问题。在大多数肾脏异常中,引起羊水过少的病变往往是双侧的,并合并肾外畸形。实际上双侧肾脏畸形常引起肾脏的发育不良,引起羊水过少,这可能导致Potter系列畸形,包括Potter面容、足内翻和其他骨骼的异常。这些肾外的异常增加染色体异常和非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的风险。

膀胱不显示,还要考虑胎儿膀胱是否刚刚排空?故30 min 后复查是极有必要的。膀胱外翻的病例在声像图上也不显示膀胱,但可显示腹壁缺损,肾脏和羊水量正常。

早孕期(11~13 + 6 周)胎儿膀胱纵径一般小于6 mm,如膀胱纵径持续≥ 7 mm 即可诊断为巨膀胱。而中晚孕期(14~40周)胎儿巨膀胱的诊断则主观性较强,一般认为胎儿盆腔内巨大膀胱且持续观察45 min 以上不排空即可诊断为巨膀胱。巨膀胱病因多样,主要包括后尿道瓣膜(posterior urethral valves,PUV)、尿道闭锁、梅干腹综合征(prune-belly syndrome,PBS)、巨膀胱-微结肠-肠蠕动迟缓征(megacystis-microcolon-intestinal hypoperistalsis syndrome,MMIHS)及染色体异常等。应注意,早孕期发现的巨膀胱可能为一过 性的,部分可自然缓解消失。

五、羊水量是否正常

导致严重羊水过少的疾病包括严重的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胎膜早破、双侧输尿管闭锁、尿道闭锁等。在严重的FGR中,脐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在胎膜早破的病例中,可见正常膀胱;双侧输尿管闭锁可以显示输尿管扩张及肾盂扩张,但膀胱不显示;尿道闭锁可以显示膀胱扩张。

六、鉴别诊断

通常,仔细观察分析泌尿系统梗阻的部位能对其狭窄或梗阻的部位作出初步判断。如仅有肾盂积水,输尿管不扩张就可能是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如是肾盂输尿管积水,狭窄段可能在输尿管下 段或输尿管膀胱连接处;如膀胱扩张合并输尿管、肾盂的扩张,病变部分可能位于尿道,如后尿道瓣膜、尿道闭锁或梅干腹综合征,这3种情况在声像图上有时很难鉴别。

当肾盂积水时,尤其当肾盏扩张时、多囊泡样改变,要与多囊性发育不良肾相鉴别。当输尿管扩张时,有时与小肠扩张相似。近段小肠扩张时往往伴羊水过多,且肾脏回声正常;相反,输尿管扩张时常合并肾脏的改变,如肾盂积水或肾脏发育不良等,双侧病变则出现羊水过少。此外,肾盂输尿管扩张应与重复肾相鉴别。

七、诊断思路总结

泌尿生殖系统的检查思路必须建立在三维立体的概念之上:X轴为泌尿系统本身,就如一条河流,上游缺水,下游必然会干涸(发生羊水过少等),下游梗阻,上游必然会河水泛滥(如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等);Y轴为时间轴,整个孕期40周,中间有很多节点,如严重的羊水过少发生在孕17周以后,因为孕17周前大部分羊水的来源是羊膜渗出,但双肾缺如合并上消化道闭锁,肺囊腺瘤等病变时,羊水过少可能并不很严重,这就要引出第3 根轴-Z 轴-综合轴:当发现泌尿生殖系统的畸形时,很有可能同时伴发其他系统的畸形,首当其冲的是心血管系统,同时还必须仔细检查消化系统、骨骼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

篇3:腹部脏器外伤的超声诊断

1腹部脏器超声诊断特点

1.1 肝脏

肝脏的轻、中度外伤以包膜下出血、实质破裂为常见, 常规探查注意右侧卧位和右季肋部基本可以明确诊断, 但在重度外伤情况下, 以大面积雪花状强光点为主要诊断依据[1], 在不伴有包膜下出血和腹腔积血的情况下, 极易忽略和遗漏, 这一点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病史以高处坠落和交通事故为常见。更值得注意的是, 少数患者在住院1周后出现出血性休克症状, 均因诊断明确、高度重视、急诊手术而获救。

1.2 胆囊

单纯性外伤性胆囊内出血或胆囊破裂极为少见。常见合并肝脏或腹腔积血。胆囊内出血患者超声声像图以胆囊内等回声沙粒样斑片光点, 胆囊壁内膜连续性破坏为主要诊断依据。但在急诊中因餐后或其他原因往往不易诊断, 此时不要过早下结论, 发现疑为胆囊内出血者应每天复查。其特征是沙粒样斑片光点, 随着出血量增加和时间的推移, 面积增大、颗粒加粗、形态改变。它的鉴别诊断主要是胆囊积液和胆汁淤积。正确的诊断与择期手术与否、手术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1.3 胰腺

胰腺单纯性损伤较为罕见。一旦损伤多为复合性脏器损伤伴腹腔内大量出血, 或为腰椎的骨折, 伴后腹膜积血。一般均需急诊手术, 对超声的主要要求是术后的随访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如胰腺假性囊肿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患者往往是餐后, 需要超声科预备胃管、生理盐水等其他必备药材, 以利人工制造超声窗口, 最大限度显示创伤部位。

1.4 脾脏

脾脏为腹腔内最易损伤的脏器。脾破裂可以表现为3种形式[1]: (1) 实质内出血:超声表现为脾实质内不规则液性暗区或实质内的稍低回声区; (2) 包膜下血肿:超声表现为脾门部及下方的暗带; (3) 脾破裂:超声表现为实质内的液性暗区加包膜下血肿以及腹腔内的积血。上述实质内出血和包膜下血肿一般无需手术, 内科止血处理即可, 脾破裂应详细报告破裂口的大小、位置、出血量的多少。这样可以给外科手术提供详细的资料, 为患者的预后提供较大的帮助。

1.5 肾脏

肾脏的损伤多为单侧, 双侧损伤也可以见到。肾脏因为结构的关系, 包膜下血肿不多见, 常见的为实质挫伤, 表现为肾盏的低回声区, 有破裂口直通肾盂, 肾盂内可有少量积血, 输尿管上段或全段扩张, 膀胱内等回声或雪花状斑点。

1.6 肠道损伤

肠道损伤即时难以确诊, 一般伤后数小时到数十小时才可以显示出来, 超声轻易不要下结论。伴有肠系膜血肿的情况下, 要详细观察血肿的大小、血肿周围情况, 肠管有无破裂。几年来, 10余例肠道损伤患者除肠管破裂外, 绝大多数经随访或内科治疗治愈出院。

1.7 腹壁损伤

一般性腹壁损伤无需诊断和治疗。特别是表皮有淤血改变者。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就诊时表皮尚未改变, 超声检查有明确的腹壁血肿, 在其他脏器未损伤的情况下, 可以非手术治疗。数例腹壁较大血肿患者, 诊断穿刺抽出血液, 临床手术剖腹探查, 给患者带来痛苦。

1.8 腹腔脏器联合伤

腹腔脏器联合伤是指2个或2个以上不同脏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伤。患者多处于休克或昏迷状态, 同时伴有胸、腹、盆腔内数量不等的积血, 合并脊柱、肋骨或四肢的骨折。此时应优先诊治此类患者, 并根据脏器损伤程度不同作出详细正确的诊断。

2讨论

总之, 腹部脏器外伤是急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超声以其方便、实时、准确率高为首选诊疗方法, 正确的手法和排除干扰因素为其要点。上述要素只是在脏器损伤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的一点补充, 只有正确的诊断, 才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腹部脏器,外伤,超声诊断

参考文献

篇4:腹部超声诊断思路

【关键词】阴道超声;腹部超声;早期妊娠;诊断率

早期妊娠,又称早孕,是受精卵向胚胎、胎儿剧烈分化的重要时期,也可以说是胎儿“分化组装成形”的时期[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早期妊娠的确诊也非常的明确,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院对收治的早期妊娠患者采用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对患者进行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间本科室早期妊娠患者5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4岁,平均27岁,所有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时间33~56天,平均44.5天。血β-HCG均增高,尿HCG均阳性,其中伴阴道不规则出血的4例,阴道出血伴腹痛的1例,无症状者45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腹部超声检查,仪器:LOGIQ5PRO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检查时需充盈膀胱,将探头放置在患者下腹部处,对患者进行横切和纵切以及斜切等多方位的检查[2]。阴道超声检查时患者需将膀胱排空,并且在探头的头部抹少量的一次性耦合剂,将探头轻轻地送入到患者的阴道穹囊部位,对患者的子宫和附件以及盆腔进行横切和纵切以及斜切等多方位的扫查。对患者的子宫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测量,同时观察患者的卵巢和附件区是否存在包块,在包块内是否有孕囊和胚芽以及原始心管搏动等[3]。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

2 结果

经腹部超声检出43例,诊断符合率86%,经阴道超声检出46例,诊断符合率92%,其中,经腹超声误诊3例,漏診1例为未破裂型宫外妊娠,3例可确诊早孕。两种方法对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文主要有以下类型:①宫内早孕46例。能清晰显示孕囊回声,内见胚胎,可显示心管搏动及胎动,胎儿内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腹部超声清晰显示43例,腔内超声显示46例。②孕卵枯萎2例。腹部超声显示2例均为孕囊形态不规则,大小符合停经月份,内未见明显胚芽。腔内超声显示其中一例孕囊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卵黄囊及胚芽,未见明显心管搏动。另一例孕囊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增大卵黄囊,未见明显胚芽。③混合性包块1例。出现在流产或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中,包块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以实性、嚢实性多见,盆腔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经腹超声检出混合性包块1例,腔内超声1例。④未破裂型异位妊娠1例,患者无腹痛、阴道出血。超声表现为:经腹超声见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内未见孕囊回声,左侧卵巢显示良好,右侧附件显示欠清晰。经腔内超声显示右侧附件区见类孕囊样回声,内见卵黄囊及点状胚芽。

随着近年来早孕期孕卵枯萎、先兆流产、胚胎停育及宫外孕等一系列疾病发病趋势的增高,早期及时正确地判断宫内早孕对越来越多晚婚晚育且只能孕育一个孩子的妇女及家庭来说就非常的重要。超声诊断具有无创、准确、可重复检查的优势,是目前早期妊娠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宫内早孕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与宫外孕包块显示情况及超声诊断仪的分辨率有关,对于早期妊娠,经腹部超声难以与卵巢分清,易导致漏诊[4-5]。尤其对不易或不宜膀胱充盈以及肥胖者,有腹壁瘢痕限制腹壁超声检查时,腔内超声是一个更为理想的检查方法。可是经阴道超声检查也有它的局限性:虽然腔内超声有着诸多优点,但操作中可能会让病人有一些不适感尤其是早孕期的患者会出现心理上拒绝和排斥的现象,甚至对于个别有先兆流产的患者会引发医疗纠纷问题,在临床工作中要增加人文因素的考虑,做到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都满意,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自主选择权,灵活选择检查方式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也为病人创造更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爱兰,张增芳.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双向检查在早期妊娠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9):1445-1447.

[2]赵春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妊娠诊断中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3,(6):153.

[3] Wang Y, Wang W, Wang L, et al. Ultrasound-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treatment for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preliminary results[J].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1,79(1):56-59.[4]李红梅. 经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9:1581-1582.

篇5:2015腹部超声小结试题

1.当肿大局限于胰体或尾时,最可能的诊断是: A.假性囊肿 B.水肿突起 C.炎症

D.恶性病变

2.下列哪一项是腹水影响肝脏声像图的情况: A.没有影响

B.肝脏回声显示增强

C.腹水使声波衰减导致肝回声减弱 D.肝内管状结构不清

3.寻找胆囊腔内有无结石还可采用的方法是: A.直立位观察寻找下落至胆囊底部的结石 B.垂头仰卧位观察胆囊颈部嵌顿的结石 C.A及B D.以上均不是

4.行胆囊超声检查的病人在检查前应禁食几小时: A.4~6小时 B.6~8小时 C.8~12小时 D.18小时

5.5MHz表示: A.每秒50万周 B.每秒5千万周 C.每秒5千周 D.每秒5百万周 6.逆压电效应是:

A.组织的密度及声在组织中的速度

B.高电压加于晶体表面产生机械形变并由此产生超声 C.压电晶体受压后在其表面产生电荷 D.高电压引起在晶体上的阻尼效应 7.Dicom3.0的作用是

A.医学数字图像进行规范化交换与传输 B.超声图像进行数字编辑处理 C.病历资料查询检索 D.医院信息联网管理 E.诊断波报告存贮打印

8.超声生物显微镜采用多少MHz的探头 A.5~10MHz B.10~20MHz C..20-50MHZ D.50~100MHz E.>100MHz 9.胆总管上段位于门静脉 A.右前方 B.前方 C.左方 D.后方 E.左前方

10.形成胆囊憩室最常见的原因是 A.术后创伤 B.肿瘤 C.外压

D.流出梗阻 E.结石

11.对肝细胞肝癌有特异性的检查是 A.甲胎蛋白 B.碱性磷酸酶 C.胆红素 D.血尿素氮 E.胰岛素

12.正常成人胆囊超声测量的前后径一般不超过 A.2.0cm B.2.5cm C.3.0cm D.3.5cm E.4.0cm 13.肝豆状核变性与下列哪项元素代谢失常有关 A.锌 B.铁 C.硒 D.铜 E.铝

14.胆囊重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梗 B.变异 C.肝炎 D.肝硬化 E.脂肪肝

15.下面哪种情况不需要评价肾段动脉的阻力指数 A.急性肾小管坏死 B.药物性肾病 C.急性尿路梗阻 D.肾内动静脉瘘 E.移植肾排异 16.诊断用超声作为软组织显像技术的优点为:①无损伤②对病人和操作者都安全③可明确地显示出软组织的功能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17.胆总管最长的部分是: A.十二指肠上段 B.十二指肠后段 C.胰段

D.十二指肠壁内段

18.肝囊肿与肝脓肿的超声鉴别要点是: A.囊肿是液性的,脓肿是实性的

B.脓肿边缘不规则,壁模糊不清而厚,囊肿边缘清晰而薄 C.脓肿为高回声肿块,囊肿为低回声肿块 D.以上各项均是

19.以下哪种肝脏肿块在囊肿内有子囊 A.多囊肝 B.包囊虫病 C.肝癌

D.肝血管瘤 E.肝脓肿

20.下列哪项是肝癌治疗后,观察有否复发的有效筛选手段: A.CT B.B超 C.CDFI D.MRI 21.腹膜后肉瘤可使以下哪些器官移位: A.横膈向下移位 B.胰腺向后移位 C.脾脏向前移位 D.肾脏向后移位

22.门静脉直径增宽由于 A.肠系膜上静脉流入 B.多囊肝

C.胰腺假性囊肿 D.肝硬化

23.获得最大的多普勒频移的角度是: A.当声束以锐角入射到血管上时 B.当声束以垂直方向入射到血管上时 C.当声束与血管平行入射时 D.声束角对多普勒无影响

24.正常胰腺头、体、尾各部前后径的超声测值为(单位:cm): A.2.5,2.5,2.0 B.3.0,2.0,2.0 C.3.0,2.5,2.5 D.3.0,3.0,3.0 25.胆总管囊肿的类型包括:

A.在胆总管的远端扩张而成的囊性憩室 B.胆总管呈瘤状扩张

C.在胆总管远端十二指肠壁内的一个囊性憩室 D.以上各项均是

26.泌尿系结石声像图不伴以下哪个表现 A.强回声 B.后方伴声影

C.均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D.可伴肾脏积水

27.除了下列哪一项外,均是指轴向分辨力: A.深度分辨力 B.距离分辨力 C.方位分辨力 D.纵向分辨力

28.胰腺原发性腺癌声像图是:①常见胰腺头部肿块②伴有胆囊扩大③腺体增大伴有不规则结节状边缘④导致胆总管扩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9..肝脏的两个面称什么面: A.前和后 B.膈和脏 C.上和左 D.方和尾

30.肝内最常见的良性实性占位病变是: A.腺瘤 B.错构瘤 C.血管瘤

D.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31.无并发症的胰腺假性囊肿常见于:

A.回声增强并有不规则囊壁和后方透声增强 B.回声增强,壁光滑及后方透声差 C.无回声,壁光滑和后方透声好

D.无回声,壁不光滑和后方透声不好 32.胰腺癌最常见的回声类型是 A.高回声 B.等回声 C.混合回声 D.低回声 33.肝实质回声增强可能由于 A.酒精中毒 B.糖尿病 C.化学治疗

D.以上各项均是

34、下列液体回声何项描述不妥 A.胆汁是无回声 B.尿液是无回声 C.血液是无回声

D.新鲜的出血和新鲜血肿是无回声

E.发生纤维化钙化的陈旧性血块回声增多

35、肝肾实质衰减程度属于 A.高B.中等C.低D.甚低E.极低

二、多选题。(共15题,每题2分)

1、接收体或振动源如何运动可使接收频率减小 A、接收体背离振动源运动 B、振动源向着接收体运动 C、振动源背离接收体运动 D、接收体向着振动源运动 E、振动源与接收体对向运动

2、用于检查血流速度参数的多普勒技术是 A、二次谐波成像 B、多普勒血流成像 C、连续波多普勒 D、脉冲波多普勒 E、多普勒组织成像

3、连续波多普勒的技术特点是 A、出现信号混迭 B、间歇发射超声

C、选择接收不同深度的回声 D、不间断发射超声 E、检测高速血流

4、下列不属于高脉冲重复频率的技术是 A、每秒重复发射超声次数增多 B、取样线上可有两个以上取样容积 C、无信号混迭

D、检测高速血流能力提高 E、不间断发射超声

5.肝破裂USG的表现中哪些描述正确 A、肝内血肿-呈无回声区 B、肝内血凝块-呈低回声区 C、肝急性破裂-呈强回声区 D、肝包膜破裂-呈无回声区 E、肝血肿纤维化-呈低回声区

6、增大脉冲波多普勒检查测深度的错误方法是 A、提高发射超声脉冲重复频率 B、增大超声入射角(cos)C、提高超声频率

D、降低发射超声脉冲重复频率 E、降低超声频率

7、彩色多普勒成像的显示方向有

A、方差显示B、速度-方差C、灰阶显示D、速度显示E、能量显示 8.USG检查易于显示哪些肾的先天性畸形 A.重复肾 B.异位肾 C.融合肾 D.孤立肾 E.肾旋转不良

9、彩色多普勒成像与彩阶频谱多普勒的区别是 A、用不同的多普勒原理 B、不反映血流速度快慢 C、能对血流成像

D、不显示血流多普勒频谱 E、表示血流方向

10、人体正常血流的频谱多普勒表现为

A、稳流B、射流C、湍流D、返流E、层流

11、下列对湍流的描述、错误的是 A、流体速度多变方向不变 B、流体的速度及方向不变 C、流体不分层流动

D、流体呈分层、规律的流动 E、流体的速度及方向多变

12、用频谱多普勒检测室间隔缺损的左向右高速分流的调节方法是

A、高通滤波B、低速标尺C、高频超声D、脉冲波多普勒E、连续波多普勒

13、从血流的多普勒频谱可了解

A、血流方向B、血流量C、超声入射角D、血流速度E、血管内径

14、用多普勒频谱直接测量的血流数据是(选择二项)

A、搏动指数B、速度时间积分C、阻力指数D、舒张/收缩比E、收缩期峰值速度

15、用彩色多普勒怎么样区别动脉与静脉血流 A、动脉血流信号呈闪动显现 B、收缩期动脉血流信号强度最高 C、静脉血流信号可持续出现 D、舒张期动脉可无血流信号 E、呼吸可影响静脉血流速度

2015年超声科腹部组理论小结试题答案

单选:D.B.A.C.D

B.A.D.A.D A.C.D.A.C B.A.B.B.C

C.D.A.B.D C.C.D.B.C

C.D.D.D.B 多选:AC、CD、DE、CD、ABCD

BCD、ABDE、ABDE、CD、AE

篇6:腹部超声诊断思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19~41 (28.3±3.5) 岁;对照组年龄21~43 (29.6±4.3) 岁。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前, 均经过超声检查。两组患者均有明确的停经史、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坠痛、反跳痛、压痛、宫颈举痛、腹痛以及后穹隆穿刺出不出学等临床症状, 甚至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生命体征。

1.2 方法

对照组在临床诊断之前, 叮嘱患者进行充盈膀胱, 并使患者采取仰卧位, 利用超声诊断仪检查患者的子宫大小、子宫内假孕囊以及内膜的厚度, 在附件区观察并测量双侧的卵巢, 之后, 对患者子宫内是否存在包块要进一步观察确诊, 若有包块, 要对包块的大小、边界以及是否存在假孕囊等进行观察测量, 另外, 还要对胚芽的形成、血管搏动情况以及盆腔积液做进一步的观察测量, 在完成一系列的观察测量之后, 将患者的膀胱排空, 将膀胱中的截石位取出。观察组经患者的阴道将涂有耦合剂的避孕套套入并放入患者的阴道内, 且要特别注意掌握好其插入深度, 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 推拉并旋转探头, 对患者子宫做多角度的扫描, 之后, 依次按照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步骤进行临床诊断。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研究的80例患中, 有32例患者是由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确诊率为40%, 其余的48例患者是由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确诊率为60%, 这说明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能够提升临床确诊率, 有效的避免临床漏诊、误诊。在80例患者中, 观察组患者有29例是经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11例患者经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对照组患者有19例经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21例患者经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方式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图像显示出的胚芽形成、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子宫内假孕囊以及原始血管搏动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 这说明, 采用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能够更加明确的掌握病情, 对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更加鲜明的指导作用。见附表。

3 讨论

目前,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在逐年的增加, 已经成为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该病的早期发作, 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很容易漏诊、误诊, 然而一旦延误了临床治疗的最佳时间, 极大的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调查研究探讨了该病的临床诊断方式, 即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及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本次调查研究发现, 采用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能够提升确诊率, 且胚芽形成、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子宫内假孕囊以及原始血管搏动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采用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结果。因此, 应该在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弥补了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方法的漏洞, 在一定程度上, 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更加的精确, 根据对患者子宫大小、子宫内假孕囊以及内膜的厚度, 在患者的附件区观察并测量双侧的卵巢, 之后, 对患者子宫内是否存在包块要进一步观察确诊, 若有包块, 要对包块的大小、边界以及是否存在假孕囊等进行观察测量, 另外, 还要对胚芽的形成、血管搏动情况以及盆腔积液做进一步的观察测量等的检测, 获取更加明确的病情状况, 从而提高诊断率, 为患者的临床治疗争取最大限度的时间,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 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可以有效的提升确诊率, 避免漏诊、误诊, 且操作手法比较简单, 很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摘要: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异位妊娠超声图以及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80例患中, 有32例患者是由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确诊率为40%, 其余的48例患者是由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确诊率为60%。其中观察组患者有29例是经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11例患者经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而对照组患者有19例经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21例患者经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图像显示出的胚芽形成、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子宫内假孕囊以及原始血管搏动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可以有效的提升确诊率, 避免漏诊、误诊, 且操作手法比较简单, 很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参考文献

[1]刘海芳, 皮德凤, 乔华, 等.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7) :753-754.

[2]杜学文, 杨玉敏, 邓素梅, 等.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重要性[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1) :134-135.

[3]柴淑慧.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河北医学, 2014, 20 (10) :1711-1713.

[4]王润华, 李梦伯, 蔡玉新, 等.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 3 (3) :63-64.

[5]王莲英.阴道超声结合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 2014, 25 (27) :103.

[6]司丽芬.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1) :50-52.

[7]杨晓梅.B超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与治疗中的实用价值[J].现代养生B, 2014, 13 (10) :268.

上一篇:刻苦的同学小学作文600字下一篇:阿德的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