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习习惯论文

2024-04-29

小学学习习惯论文(通用10篇)

篇1:小学学习习惯论文

小学阶段没有“固化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脱离老师指导就会打回原形!

为什么这么好的条件,孩子却不珍惜却不知道努力学习呢?归根到底,是整个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要说孩子没有自控力,不要说孩子对自己不够狠,不要说孩子上进心不强,不要说孩子不努力,不要说孩子玩儿心太强,不要说孩子不珍惜自己的前途!这一切都来自于小学阶段没有把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好!

自控力是短暂的,而学习习惯是长久的;对自己狠点,但是做不到拒绝诱惑,只有按部就班的学习习惯才是永恒的;学习努力不代表你能够成绩好,只有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使你步步提分;每个孩子都懂得珍惜自己的未来前途,但是前途在懒散的学习习惯面前不堪一击。

可爱的家长们啊,尤其是刚开始上小学的家长们,一定要把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固化”好,一定要把正确的学习方法训练好,这样,孩子在初中高中阶段你就非常省心了。否则,孩子的初中高中阶段会让家长付出几倍的努力和金钱,也未必能达到你的理想!

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小学。小学,这个人生的起点,无论你怎样强调他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小学阶段你不把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固化”好培养正确,即便是初高中有过闪光也会很快暗淡下去!

高考英语状元的经验总结

福建英语单科冠军廖唯伟的总结:

考点:

想要各个题型都得高分,就要抓住高中英语的学习方法,高中英语和初中不同,初中只要背单词,背语法,做题,就能考高分。但是高中如果还这样做的话,分数就很难突破。因为高中英语纯语法题不超过7.5分,大部分的得分都和考点相关。所以高中英语的正确学习方法是,整理扩展记忆考点。

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语言,在它的表达中有超过50%的表达不是单纯的单词,而是词组短语这类词和词的组合。这些内容也占据考点的50%左右。所以,高考英语出卷,永远都逃不开这些内容。根据我网站的统计,每份高考卷中一般会出现180-350个考点。

但是这还不够,很多同学用初中的学习方法,高中只背单词,看语法规则,做题。结果到了高考分数非常不理想。单词和语法规则都不是重点,因为高考根本不考你有规则的语法内容,也根本不再像初中一样考单词题。得分的关键是考点,尤其是,词组短语类的,这类没有固定规则的考点。

所谓考点具体讲:固定用法,固定搭配,词组,短语,句式,以及一些词组化的语法内容,比如冠词,形容词,介词,分词这些内容都必须要具体词组化才能记忆并拿分,可语法书上只有模棱两可的几句话。整理成考点三四千个。还有就是关于从句有涉及到一些要点和口诀。一共有高中英语1.5万考点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题是考查词组短语类的考点非常重要的题型,它的考查方式一般是有3种,首先,字面意思和核心词意思差别很大的词组短语会出现在文章中。要求考生能够看懂考点并推理。第二,直接把词组短语拆开,特别是带有介词的动词,拆开后让考生选择。第三,直接把词组短语作为选项让考生来辨别意思选出答案。

阅读:

阅读也是考察考点的重要题型,一般文章中如果出现大量考点,题目就会很简单,如果文章很简单,那么题目中就会出现难度比较高的中低频考点。我做阅读一定是先读文章的,因为我有背考点,所以我边做卷子,变划带考点的句子,读完文章大概也知道可能问什么问题了,解题的时候自然不会被误导。

改错:

改错题是很传统的题型,他的考试是有格式的,考法很严谨,一般是会出现如下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某些词组两种结构,或者两种意思都是正确的。一般这种题型出现一个。然后会有两个,是纯语法题,一般是主被动态,或者是时态。之后还有7个是考词组短语固定搭配固定用法。一共有8个点会和考点相关。

7选5:

7选5这两年的考法有两种,一种是考点出现在文章中,那么选项里面一般没有考点,意思都很简单,只要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推理就能选出答案,另外一种考法是,文章很简单,几乎没有考点,好像初中的阅读题一样,但是选项中有词组短语出现,如果意思理解错误就容易被误导,但是不管是哪种考法,都只考理解语法填空实际上跟语法关系并不大,他有1/3的题目是单词题,还有1/3的题目是联系上下文,填一些关联词之类的,最后1/3,一般是考词组短语。前面两个1/3,都是属于送分题,最后这1/3是拉开分数的题目,如果没有背考点的话,也会丢很多分数的

听力:

听力的原文一般难度都不大,但是在题目中一般会出现高一难度的词组短语。这类题目如果在预备阶段,没有理解这些字短语的话,但听力原文已过,就很难抓得住意思了。听力的最后一大题中一般会出现2到4个,高一难度的词组短语,所以如果要,拿到比较好的听力分数的话,掌握高难度的词组短语是基础

作文:

作文你就不用再去额外的关注了,实际上拿高分的方法都是固定的,首先字要写得非常好看,第二点就是,你必须要把文章分成三段,第三,文章的每段的第一句话要出现一些常见的词组短语,或者句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感觉你就知道你有读书会给你高分。

作文你就不用再去额外的关注了,实际上拿高分的方法都是固定的,首先字要写得非常好看,第二点就是,你必须要把文章分成三段,第三,文章的每段的第一句话要出现一些常见的词组短语,或者句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感觉你就知道你有读书会给你高分。

语法:

在高考卷难度不大,纯语法题都是送分题,不必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语法上,语法不是高中英语的学习重点。高考出卷人默认大家考上高中语法都没有大问题,所以是间接的在句子中涉及一定的语法,不要求掌握,只要考生能读懂意思就ok.从我在廖唯伟吧发的各个省份的命中率分析报告可以看的出来。

总结:

英语不是数学,一个劲的拼命做题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反而还浪费时间。你现在英语方面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还在用初中的方法,背单词,套语法规则,做题。这样对于高中是不够的。高考英语涉及到非常多的考点,贯穿于各个题型之中,必须要总结记忆才能提高分数,而且对于各个题型的正确率帮助很大。

英语超过40%的内容没有规则,通过背考点就可以拿到这部分的分数。考点1万多个看起来有点吓人,但是比单词好背很多,因为考点很具有逻辑,有逻辑的东西背起来就很快,所以记忆力很差的人背考点多多少少也会记住很多内容。你的记忆力其实也不差,所以记住肯定没有问题,看你有没努力。

所谓考点具体讲:固定用法,固定搭配,词组,短语,句式,以及一些词组化的语法内容,比如冠词,形容词,介词,分词这些内容都必须要具体词组化才能记忆并拿分,可语法书上只有模棱两可的几句话。整理成考点三四千个。还有就是关于从句有涉有及到一些要点和口诀。一共有高中英语1.5万考点。

语的表达中有超过50%的表达不是单纯的单词,而是词组短语这类词和词的组合。这些内容也占据考点的50%左右。所以,高考英语出卷,永远都逃不开这些内容。根据我网站的统计,每份高考卷中一般会出现180-350个考点。

篇2:小学学习习惯论文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培养习惯,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1.学习卫生习惯

纠正学生读写姿势。读写时,要做到“三个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大腿呈水平状态,两足着地,连续看书一小时中间要休息一会儿。读写时光线要充足、适度;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行进的车上看书;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

2.自觉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这是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教师首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课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专心听讲。听讲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老师的“讲”,二是听学生的“讲”。你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才能分清老师所提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弄懂老师讲的知识。而听学生的“讲”呢,也就是听同学的发言。因为在很多时候,老师提出问题,答案是从学生嘴里迸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

4.乐于交流的习惯

“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增长知识,有所创造,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敢于怀疑、敢于突破旧观点,敢于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先把问题想好声音要洪亮,表述要准确,逻辑要清楚。

5.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

科学安排时间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要求学生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起制订学习计划、活动计划,然后,家长每天做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但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要基本固定,不要轻易改变计划。要养成良好的按时作息的习惯。规划好了,再提高自己规划的执行力,你就有了秩序感。

6.独立作业的习惯。

在家里,要让孩子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家长不要充当“伴写”的角色,孩子一边作业,家长还得一边指点,最好是孩子独立做完,检查错误后,家长再去点拨,检查,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以免增强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惰性,变“我来学”为“帮我学”,使孩子失去了勤于动脑的好习惯,遇事就依赖家长。

习惯的巩固,每两周巩固一个好习惯。

首先,具体指导,明确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具体细致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先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手句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发言时眼睛看前方,身体站直,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做到不慌不忙,不结结巴巴。

其次,及时评价,活动促进。短期激励与长效目标结合起来,特别是将进步的和优秀的同等对待,让每个学生都有盼头,斗志昂扬,信心十足。

第三,联系科任,齐抓共管。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在于班主任,但这并不能因此忽视科任老师在巩固良好习惯上的重要作用。如果学生只是在语文课上表现良好,其他课上放任自流,那往往就会“前功尽弃”。所以要做到联系科任,齐抓共管。

第四,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都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摸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善于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篇3: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1. 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

课堂常规的培养要在课堂上落实,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

2. 加强读书习惯的训练

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

3. 加强写字、坐姿的训练

学生的写字习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常见的不正确写字姿势是偏头、侧身、匍伏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姿势,经过提示学生会自觉地迅速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经过多次纠正,就可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4. 加强听、说、读的训练

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其次要乐于表达,在课堂上能经常性地发言,在小组交谈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大胆地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表演;通过比赛说、采访说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使课堂变得灵活、开放,学生的思维自由伸展,个性得到张扬;再次是注重朗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朗读中重视三个层次的朗读训练:(1)读正确。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还要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2)读流利。读流利就是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不断读,不读破句;(3)有感情地朗读。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眼前出现画面就能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

二、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1. 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学习上没有问题便是最大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勤奋思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求学就是找疑解疑的过程,在解答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得到知识,遇到问题要敢于开口求教,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问不要有顾忌,不要因问题简单而想到会不会被教师批评或别人讥笑,这些都是多余的,是学习上的绊脚石,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问倒了教师那才痛快。要学好知识,学生必须具有强烈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索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

2. 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好语文不能拘谨于语文课本,应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刚开始时要按教师提供的篇目去阅读,自己选择要讲究有益,阅读心得要常与教师或同学交流,以得到正确指导。要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吸收更多的营养。

三、以身作则,典型示范

言传不如身教,央视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妈妈还给姥姥打洗脚水,自己也摇摇晃晃地给妈妈打来洗脚水。”老师的良好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示范,就是“身教”的有效方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不仅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生活态度等方面做学生的楷模,而且在学习、工作等方面也要成为学生的表率。

四、重视家校合作

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家长的言行举止,孩子是全看在眼里的,因此家长也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最后,家长要有意识的提高孩子学习能力和独立性,要让他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篇4: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研究

1.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比较明显,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且普遍贪玩好动,不喜欢比较刻板的课程学习,这些都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良习惯,这些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当先对学生目前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做出准确的分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课堂前没有认真预习

虽然小学语文知识的内容不多,但是仍然需要学生在上课前进行认真的预习,对老师第二天所讲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意识,通常在老师第二天讲解新的学习内容时才非常匆忙翻阅教材,一目十行,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甚至无法跟上老师的正常的讲课进度,长期下去,学生在课堂上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影响了学习效果。预习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更加清楚地把握课堂学习的重点,从而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1.2没有做读书笔记

虽然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还是应当及时用笔记录下所思考的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常常是坐在那里捧着书看,但是真正理解了多少、记住了多少、哪里不理解等这些方面的信息都没有记录,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也不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困惑以及学习需求来制定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计划。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这种灵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只有充分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及具体需求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1.3忽略了语文阅读的实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刚接触语文这门学科时容易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这不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应该和进入小学阶段之前的听故事差不多,这样错误的观念就导致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也像读故事一样,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忽略了语文阅读的实质,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事实上,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语文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

2.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分析

针对目前小学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号召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只局限于语文成绩的提高。

2.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特点就是贪玩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好奇心比较强。所以

老师应当抓住小学生这样鲜明的特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进行课程导入,这样学生会在课前进行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在以后再学习新的内容时会主动进行预习,并且会发现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此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老师都要给予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老师的讲解解决疑点难点问题。

2.2培养学生勤动笔的学习习惯

其次,培养学生勤动笔的学习习惯。勤动笔并不是只让学生练习写字,而应该是一种有效的记录和书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进行书法练习,提高文字书写水平。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学生的书写能力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表现,要让学生感受到书写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用文字进行记录。其二,学会做笔记。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将老师上课讲解的重点内容和主要知识脉络记录下来,方便以后复习和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在自己进行语文阅读以及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要随时记录自己遇到的问题,从而更便于与老师继续沟通交流。

2.3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虽然不像数学等理科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强,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在学生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系列的发散性的讨论问题,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大胆的表达。对于学生的思考结果以及讨论结果老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并与学生一起解决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语文的创作灵感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对于周围的生活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以及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方面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引导,只有通过师生的双方努力,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如何养成?

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如何养成?

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

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

4、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辞典字典时,还嫌麻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

5、爱面子,不东不会也不问;

6、学习时沉迷于空想;

7、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8、下课马上放松自己,从来不想想这堂课都学了些什么

9、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10、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

11、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12、遇到好电视,就忘记做作业;

13、边做作业,边听收音机;

14、学习时常说闲话;

15、学习完把书本胡乱一扔,再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

16、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

17、考得不好却不愿听批评;

18、喜欢哪科学哪科,偏科;

19、情绪波动大,因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学习;

20、基础没打好,变得灰心,自暴自弃。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要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前、节假日和平时的零碎时间进行自学。

2. 要处理好博览与精读的关系。精读为主,博览为辅。教科书、有关参考书要精读,其他读物要博览,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3. 自学时要多思考。真正做到:边读、边想,力求理解,提出问题,引向深入,把书读“薄”,增进学识。

4. 要注意积累材料。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然后把资料归类,以便使用。

5. 处理好自学与从师的关系。坚持自学与从师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问题,有时靠个人的能力是不能解决的。如能善于从师,请教师长或同学则可以少走弯路。在自学的基础上能有几个良师益友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启迪思想,这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是大有帮助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荐的《十诀学习法》值得我们借鉴。一序:有浅入深,循序渐进;二勤:精于勤,荒于嬉;三恒:持之以衡,锲而不舍;四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五问:不耻下问;六记:多动笔墨,多作笔记;七习:温故而知新;八专:专心致至,专心博广;九思:多加思考,学校运用;十创:触类旁通,敢创新路。

小学一年级新生如何过长假 专家:习惯不能丢

从天天玩到一天7节课,经过近1个月的适应期,小学一年级新生好容易养成了学习习惯,又放假了。

长假要坚持作息有规律

“十一”长假将至,在某时尚杂志社工作的张女士已经做好了详细的出行规划。她要带着刚刚上小学一年的女儿去旅游、走亲访友,7天假期安排得满满的。“孩子上学以后学习压力将越来越大,趁现在有时间,多带她出去玩玩。”张女士表示。

宁山路小学一年级教研组组长汪姗姗认为,家长假期带孩子出游要把握尺度。一方面旅游可以增长知识,让孩子参与更多的生活实践,从中了解到课本中学习不到的知识;而另一方面,家长的假期活动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作息规律,尤其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好容易养成的作息有规律一旦被打破,开学后又要重新适应学校生活。

“孩子长假期间的作息规律,最好与在校时的安排相符,”绿岛学校一年级教师李老师说,“早上6点30分起床,上午学习1个小时,12点吃午饭之后午休,下午可以适当看一些课外书,安排一些体育运动,晚上入睡不要超过9点30分。”

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

长期从事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的孟老师认为,对于一年级新生,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对学校学习产生兴趣。

绿岛学校一年一班赵老师对此深有感触,入校之初一些新生对学习基本没有什么概念,上课时经常溜号,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为此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比如篝火晚会,主题班会,还开设了美术、乐器等特长班,经过一个月的耳濡目染孩子们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孟老师建议,假期里家长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消化掉课本知识。比如在逛超市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统计训练,加减法训练;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对其进行北京奥运会介绍,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行为规范不可忘

记者从沈城几所小学了解到,新生入学之初在行为习惯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赵老师说:“个别新生上课时一会喝水,一会要大小便,有的甚至把鞋脱了。”

篇6:小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总结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班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训练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开学初我就在全班中开展了“一人一岗 各负其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相反,你的一点点进步就可以给集体带来表扬。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有更多的光荣。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我为他们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每个学生,只有他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时,他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如我对每个学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洁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上,如每人座位下边必须做到没有纸屑,擦黑板,收拾讲台,倒垃圾等。卫生检查长及时检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整体进步”。

篇7:小学学习习惯论文

俗话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说:我们的思想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行动,而这些行动又促成了我们的习惯,习惯又塑造了我们不同的性格,性格又让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命运。可见,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因此教师就要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个人认为,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细节入手,反复练习,方能达成。回顾这些年来,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时间学习,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始终坚持。

2.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堂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3.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小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4.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5.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6.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

7.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并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篇8: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拨动心弦, 突出一个“激”字

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班主任的重要责任。兴趣不是天生的, 在于班主任正确引导、激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让他们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 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应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 广泛向学生宣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好处, 让学生明白,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习得, 有利于能力的形成, 更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个性不同, 兴趣各异, 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使之成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突破口, 并适时强化。如有的同学上课爱做小动作, 但爱劳动, 我们就可以利用班会课表扬他, 上课多让他回答问题, 有了进步就及时表扬。“好习惯是夸出来的”, 只要坚持肯定与表扬, 学生的良好习惯就会初步形成。班主任还可以把学习习惯汇成一个表, 让学生自己对照自评, 同学互评, 在好习惯一栏上贴上小红花, 期末进行评比表彰。班主任通过对表格内容的分析, 及时找出班级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对症下药, 学生进步会更大。设立“好习惯进步奖”, 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正能量, 让学生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表明, 3~12岁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班主任应根据学生这一身心发展规律,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样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身体力行, 突出一个“范”字

在学生面前, 班主任就是一本“教科书”。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班主任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首要因素, 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制约着学生的重视程度, 班主任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 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与质量。班主任的教学风格和工作作风也是建构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 不断充实自己, 要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坚持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 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 领悟教学艺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班主任还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身的学习者和教学实践的反思者。“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桶水, 教师要有长流水”。我们选择了从教, 就意味着对学生的一份承诺, 意味着为社会做出一个表率, 为学生做出一个榜样。“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一个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班主任有了读书的习惯, 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 就会有披荆斩棘的能力, 也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走得更高、更远!

三、强化制度, 突出一个“管”字

学生进入一个新班, 班主任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自习课上以及回家后应该养成哪些学习习惯, 这样, 有了统一标准, 学生就会去对照实施。在制订规范的过程中,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 主动制订。规范制定要在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 再细分到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 时间上分至早读、午自习、晚作业、双休日等节点上, 学生亲自参与了制订学习常规, 他们就会带着认同感去执行。例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善于提问、有错即改的习惯, 经常阅读、勤于交流的习惯等。为了让制度贯穿学生整个学习活动, 班主任可将学习习惯绘制成表格, 每天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每日总结、每周强化、每月表彰。可召开主题班会, 让学生畅所欲言, 交流心得, 体验收获, 对学生中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 班主任可以和他们共同制订“学习契约”。对按时完成要求的, 适当予以奖励;对违反学习规定的, 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罚。在执行学习规定中常常会出现反复, 有些学生自觉性稍一放松, 便会前功尽弃, 为此, 班主任要做到有始有终, 持之以恒。此外, 还可以建立“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卡”, 让学生写清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是什么、改正的可行性措施、邀请的监督人, 将改正情况如实记录在卡上, 定期进行自我评价, 邀请监督人评价。班主任这样严格地进行管理,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必然会养成。

四、寻找方法, 突出一个“导”字

小学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班主任要主动出击, 分类引导, 做到因人而异, 区别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 成长背景各异, 形成的学习习惯也不尽相同。班主任在培养时绝不能搞“一刀切”,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做好引导工作, 为每个学生建立“不良学习习惯档案袋”, 明确具体的解决措施, 让老师、同学和家长监督, 直到形成良好习惯为止。注意学法指导, 教法渗透。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班主任要引导他们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向学生讲清读书的基本步骤, 让学生照着去做, 学生一旦掌握了适用的方法, 就会灵活运用。教育家斯宾塞曾说, 习惯养成的规律在于“重复、诱导、有趣”。有趣是良好学习习惯稳定并形成的法宝, 班主任可以通过趣味引导、活动内化去实施, 比如开展阅读知识竞赛、小组与小组之间成果大比拼、精美学习笔记展等, 让活动的开展与培养学习习惯同步。这样, 有趣的事情会被固定下来, 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去追寻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如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 布置不同“量”和“质”的作业, 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个性不同的学生, 区别对待, 让个性强的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显示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教师在评析试卷作业时, 可以启发学生自己找出原因, 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 明确错误产生的根源, 这样通过适时引导, 自我调整,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多方出击, 突出一个“帮”字

篇9:浅谈小学学习习惯培养

【关键词】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专心听讲;思维善于发言;榜样;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作业;课后阅读和积累

从教十余载,经常听到同事谈到班里的一些琐事。 “你怎么又不交作业了?”“你班里某某上课又捣乱了!”“注意写字的姿势”“你的作业为什么总是写得这么潦草,你就不能写工整吗?”这些话经常挂在老师嘴边。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几乎每个班主任都有这样的学生,作业不按时完成的、写得不工整的,甚至还有不写作业、不交作业的,上课不爱回答问题,写字姿势不正确……而这些学生的成绩是可想而知了。时间长了,甚至都不要检查,就知道是某某某没有交作业了。不管怎么教育,他们总是这样。分析这些学生,虽然学生装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但是在学习中导致出成绩的优劣,学生的智力并不起主导作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智力水平上的差异不是很显著的,而决定他们学习成绩优劣的基本因素,往往就是在于学习习惯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比智力水平更为重要。

什么叫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终身受益。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语说:“习惯成自然。”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习惯,就可以轻松快捷地学习好知识,使学习达到高境界。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逐步形成,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让学生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而如果不在小学阶段培养,等到初中或高中以上,不良习惯养成了就很难纠正了。大家都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可塑性大。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的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或许有的人就是总也改不掉了。“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所以从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对于一名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下面,我就谈一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我们常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预习,学生不仅可以使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自信,还可以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课前预习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使“教师教是为了不教”得以更好落实。

(2)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发言,这是作为一名学生在课堂中做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很多学生上课易走神,做其他小动作,一节课四十分钟很难坚持下来。可以说,这一点是学习跟不上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时候不知道老师要求干什么,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更不愿听讲了。只有用心听讲的同学,他才会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文本,才会将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

(3)养成善于发言、不懂就问的习惯。课堂上只有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才能了解你对问题的掌握情况,才能锻炼学生装的思维、表达能力。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懂就要问。可以在课堂上问,也可以在课后问,也可以在同学之间问,要让学生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

(4)养成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形式。也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的一种手段。通过对作业的严格要求,从中培养学生装规范书写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农村孩子的作业特别是课后作业,完成得很不好。在日常的教學中,学生一遇到阅读中稍微需要动脑筋思考的题,学生就不写了,宁愿留着空白,也不愿去思考,就等着老师去讲解正确答案。时间长了,学生装就养成了懒惰的坏毛病。所以,培养这一良好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5)养成课后阅读和积累、练笔的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要注重课外阅读,通过阅读能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善于积累,就是勤观察勤动脑勤思考勤练习。经常练笔,写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心中所想,阅读和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6)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俗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榜样是老师,是同学,是家长。所以,老师在平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这样怎能让学生信服?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7)学校、家庭、社会要结合起来,促进良好习惯的最终养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形成,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要经常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如果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以上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觉得学习很轻松,也就会更加热爱学习了。同时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变得更加轻松自如了。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学用手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

[2]《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6版

篇10:小学学习习惯论文

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坚持端正态度

态度决定行为,没有端正的态度,就不可能有学习行为的坚持,也就形成不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态度的保持需要学生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家长和教师的不断激励,只要学生态度端正了,一切行为就成功了一半!

坚持良好坐姿

坐姿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发育。学生处于一个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坐姿不当,极易让学生身形发生变形。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和家长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坐姿,保持坐姿的端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坚持课外阅读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暂行办法》建质[2008]121号下一篇:黑龙江省2015选调生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