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培养优良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2024-05-24

小学数学三年级《培养优良学习习惯》教学反思(通用11篇)

篇1:小学数学三年级《培养优良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习惯三年级教学反思

进入一个新学期,接触一个新班级,一切从零开始,这个互相接触的过程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适应,在与学生相互了解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班主任更是需要从多方面来了解每个学生。

三年级作为一个中年级阶段,学生在各方面都处于成长阶段,各种习惯的培养也是关键时期,经过半个月的接触、了解、摩擦,已对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开学的刚开始几天,发现我们班有好多同学都喜欢吃一些小零食,上课期间有,下课期间更是有好多,弄得教室里总是有好大一股味,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还有一个更头疼的问题就是有好几个学生上课时不会听课,总是喜欢上课时抠摸小玩具、玩橡皮泥等,经过一个多星期时间的监督,批判,讲解等,这种吃零食、上课玩东西等不好的习惯有了些许的改变,但并不是改变的很彻底。习惯是养成的,并不需要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意志努力,如小孩子早上刷牙,如果是家长提醒他才去刷,这种只能叫行为,并不叫习惯;相反,如果是自己拿起牙刷去刷牙,假如不刷就感到嘴里难受,这种就是习惯了。所以我决定从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开始,俗话说:“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篇2:小学数学三年级《培养优良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石家庄市柳辛庄小学

赵丽娟

叶老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后,会使学生学习更自觉、有效、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作为三年级的班主任,我决定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来培养学生,使其养成好习惯。因此,在三年级这个学年段重点培养学生四种学习习惯,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强化,使他们逐渐养成多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积累错题的习惯

在学生作业中,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很多,通过错题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梳理,抓住问题的关键,条理化、系统化地解决问题;并通过错题集解决零散、疏漏等问题。

具体要求:

(一)整理要求:错题本和至少两种颜色的笔;

把做错的原题在错题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或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并在下面留有一块空白,将标准的答案抄写在空白处,标注答案中的重点内容或简单归纳解题思路或把出错的具体细节标注出来,同时归纳错误原因:1审题失误、2知识错误、3运算错误、4思路或方法错误等。

(二)使用方法:

1.经常阅读。错题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同学们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错题本,浏览一下,或者对错题再重做一遍,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

2.错题本上的题目反复看过,确实已经彻底掌握了,可以做个标记,在题号前或者题号上画“叉”或者画个“圆圈”,再看的时候可以略过这些做了标记的题目,避免耽误时间。

3.相互交流。由于基础不同,各位同学所建立的错题本也不同。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二、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略读的习惯

《新课标》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更利于思考。三年级的学生阅读依然有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精力,影响速度,不能完整地把

握全文。因此,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词,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阅读,促使学生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三、培养学生认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社会各方面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我认为是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的一个途径,为他们将来做事专心,速度快,能尽力把事情做好奠定良好的基础。

1、端正态度。小学生年龄偏小、好玩爱动、天真活泼、抽象说教式不适应

学生的生心特点。因此教师要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教育学生做事情要一心一意,集中精力才能做好。

2、严守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保证上课时间,按时上课,按时下课。这样坚持下去,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逐步养成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3、精心设计。精心设计作业,也是激发学生作业兴趣的一种手段,学生有对作业产生兴趣,才能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所以,设计作业应坚持“

少、活、精

”。

4、教方法,练速度。在教学中要注意教

给学生书写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抓紧作业时间。

5、认真检查、及时订正。必须对学生强调:作业本发到手中,要集中注意力去寻找错误、缺点,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认真订正作业,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同时对学生作业质量也是一个有利的推动。

四、培养学生仔细读题和审题的习惯

审题,就是读懂题目,弄清题意,审题是分析、解答题目的基础,学生如果

不认真审题,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养成“眼到、手到、心到”的习惯,既可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又能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在审题过程中,可以采取“读题目”、“找关键词”、“解释题意”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门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审题习惯。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读题过程中,用笔将题目中的关键词做上标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要信息,在答题时做到有的放矢。

篇3:小学数学三年级《培养优良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2]这其实正是学生反思数学知识, 将其应用到实践中的过程。反思, 可以使学生自行调节学习策略, 调整学习方法,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 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1 有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反思习惯的必要性

学生的自我反思的意识不是先天就有的, 而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沿着这个指导思想我针对高年级的学生特点设计了这样10个问题, 其中第四、第八题是“4、如果让你每一个单元都对知识进行总结, 你愿意吗?8、你会根据单元测验写一份总结吗?”多么相近的问题, 可得到的答案却大不一样。五年级共发放问卷97份, 回收97份, 第四题78人选择“愿意”, 占总人数的80.4%, 而第八题46人选择“不会”, 占总人数的52.6%。说明学生都知道总结的重要性, 可真正付诸行动时, 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放弃。因此, 反思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加以训练和培养, 才能真正将“反思”变成学生自己的行为。

2 培养学生反思的方法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基础, 具备了总结整理的能力, 因此, 高年级数学反思习惯的培养重在总结中反思, 逐渐形成阶段性反思的习惯, 从总结中查找不足和缺点, 及时弥补和改正。

2.1 撰写数学日记, 反思当天所学知识

数学日记是让学生用自述的方式记下课堂中的数学活动, 从中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理解, 记录自己的思维方式, 或自己的解题策略、学习收获或不足等等, 更可以记录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法。而教师通过数学日记可以了解学生当天的学习情况, 上课的听讲情况, 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又能从教师的评语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存优弃劣。[3]

“今天, 我们学习了小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小数与小数的乘法。做法是:先把小数看成整数计算, 算出得数, 看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 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 要在前面用0补足, 再点上小数点……”

总结的相当好, 也让老师了解到, 该生看书了, 否则不可能对书本的知识有所了解, 但看书不仔细“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少了“共”字, 学生学习的细心程度欠佳。“看书要仔细, 注意每一个字!”我写道。当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对当堂课的知识整理到位。如“今天我都在做题, 做题很顺利, 没什么不会的, 把许多题做完了, 又把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带回了家。”只是一味的完成老师的作业, 忽略了方法的总结与积累, 因此我在评语写道“学会思考, 才会成功!做一名探索者。”

2.2 单元阶段性学习反思

在一个单元学习完毕后“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和计划等进行自我认知和评价。”[4]数学知识系统、前后知识联系紧密, 当堂课的学习不能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像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 是单纯每节课学公式吗?显然不是, 而是掌握解决此类题的数学方法。这就需要利用单元知识的反思,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深化学习内容, 注意总结单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共性, 总结数学思想、学习方法、学习体验等。

如学生在总结第五单元的知识内容时, 写到:“第五单元, 我学会了图形的剪拼, 把一个不会计算的图形把它分割成两个或几个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 平行四边形是底×高……”, 虽然在语言的叙述上还不很严密, 少了“的面积公式”几个字, 但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却发现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掌握了数学上图形面积计算这类题的解决方法——割补法, 这不就是最大的收获吗!数学学的就是方法, 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 才能在处理问题上做到灵活运用, 不拘俗套,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你真棒, 继续努力!”

2.3 纠错中反思, 建立纠错集

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学生没能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没能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扎实、粗心大意, 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方法的总结, 满足于一知半解等。因此, 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认清错误的根源, 探讨并熟练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步骤, 将知识点真正理解透、掌握准, 给学生创造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 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 理解基本概念, 自觉地检验结果, 养成反思的习惯。[5]

在《统计与可能性》中的“中位数”的概念:“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看似简单的知识, 学生在掌握时却丢三落四, 有的直接找中间的数, 不按大小排序, 有的在数据的个数是偶数的情况下, 不求平均数, 课上我粗略的统计了一下, 一半的同学犯了这样的错误。这反映的是什么, 就是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不牢, 不重视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学习, 只满足于“会”而不求精、细。

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改错前, 利用同桌说、小组议、教师引或个别提问等方式, 先分析错误的原因, 找到运用的知识点, 在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情况和掌握准确的知识后, 再行改错, 养成改错先反思, 反思再改错的习惯, 并结合单元情况分类整理, 建立纠错集。

总之, 反思习惯的养成靠几个简单的方法、靠一两天的训练是不能形成的, 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不懈的努力。通过对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学生就像为自己请了一位尽心尽责的老师, 能随时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让我们记住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的:“播种行为, 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可以收获命运。”

摘要: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 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是通过从一个新的角度, 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 它是发现的源泉, 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极好途径。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反思习惯

参考文献

[1]黄斌.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习惯[J].时代教育, 2007 (27) :7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6.

[3]李庚申.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 2008 (24) :43.

[4]叶春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反思中成长[J].新课程研究 (教师教育) , 2008 (3) :151.

篇4:小学数学三年级《培养优良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教学策略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的重要时期之一,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的起点。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良好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也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是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此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思维能力不断加强,求知欲也很高,但是自制力仍很薄弱。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抽象思维发展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实践的习惯

实践活动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充分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数学应用能力。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寻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课中,安排实践活动,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交流合作探究,在成功中体验喜悦,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课后,是学生养成实践习惯的重要一步,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在实践中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反思质疑的习惯

反思与质疑是思维的两个相关联的方面,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数学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因为数学知识是对自己活动过程不断进行反省抽象的结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好学生反思与质疑的培养工作。让学生在反思中内化,在质疑中发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1)培养学生“问”的习惯。如:“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这么做,依据是什么?”“跟其他同学比较,有什么异同?”通过提问培养学生问的习惯,使学生不断地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逐渐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和思路。

(2)在具体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质疑习惯。知识需要在应用中检验,经过检验的知识更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反思质疑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进行思考。因此,在解题中要培养学生反思质疑的习惯。

3.培養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

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归纳,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也能达到预习新知识的目的。在归纳总结中加强记忆、加深理解,提高知识转化能力,为数学的长久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指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设置纠错本、归纳总结合作交流结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更好、更长久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小学数学三年级《培养优良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好的习惯将会让人终身受益。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才能更加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才能引导学生展开富有成效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浅谈如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通过有效的预习,一方面可以扭转学生的被动局面, 改变学生的认知前提条件,从而使学生新知的学习相对容易,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针对性与目的性, 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进一步扫清学习障碍,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培养。由此可见预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预习环节, 要坚持渐进原则来有序展开。一开始可以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的预习有参考,这样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随着预习的深入,逐渐过渡到没有预习提纲,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展开自主预习。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之前展开更为充足与有效的预习,如提前制作一些模型,这样更加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现代教学倡导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最基本、核心的位置, 一切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展开的,但这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教师讲,而是要实现教师的精讲与少讲, 要为学生的主体参与、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消化来达到对新知的真正理解、掌握与内化。因此,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为习惯。

1.边听边思。思考伴随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只有边听边思, 才能不断将信息进行转化, 而不只是机械的记忆, 而是深层次的理解, 是真正的掌握。因此在教师讲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只是机械而被动的听, 而是要将听与思结合起来,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这样教师才能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的症结所在, 才利于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2.边思边记。听课要做到耳听、心思,还要做到口动、手动。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要做好标注,养成听写同步的好习惯。同时需要教师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能够随时捕获学生脸上所出现的表情与动作, 给予学生一些时间的留白,让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与书写,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师所讲,学生完全吸收。

三、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成功的教学不只是要让学生能够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问为什么,但是在高年级我们发现学生自主提问的现象少之又少, 他们往往畏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敢提问, 这样更容易抹杀学生的个性,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与情绪, 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质疑。

1.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以往的教学中师生视教材为经典与权威,教师不敢逾越教材,机械照搬,学生不敢有丝毫的质疑。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先就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批判意识。要让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善于发表不同于教师与教材的见解与看法,这样才能逐渐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2.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学生在心中有了困惑,只有发表出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交流与讨论,达成共识,这样才是有效的。因此, 在教学中要在培养学生批判意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并就这些不同意见与看法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这样才能使学生处于不断生疑与释疑的循环往复过程中, 才能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数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与操作性, 在做中学这是数学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让学生在操作中积极思考,这样既符合数学学科学习规律, 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理解,同时又可以实现手脑结合,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在操作中去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探究的主人,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掌握。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节时,课前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制作圆柱体与圆锥体,在课上让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模型来认真观察, 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对圆柱的基本形状与特征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此时再让学生将纸盒圆柱体沿侧面的高剪开, 再将一个长方形纸片卷起来, 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圆柱的基本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的动手中展开思考与思维,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深化学生认知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要重视作业环节的设计, 为学生设计富有新意的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激情,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1.认真审题。许多学生解题出错的原因不是不会,而是没有认真审题,而造成解题的错误。要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首先就要让学生认真审题,要整体把握题意,逐词逐句分析,以求做到审题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准确解题。

2.认真验算。教师要向学生讲清验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认真地加以验算,这样就可以检查出许多错误。长期坚持,学生定会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完成作业。

3.善于总结。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自我总结, 既要总结某一类习题的解题规律与解答方法, 将各知识点连点成线,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又要让学生通过总结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 明确哪些知识点已掌握,哪些没有掌握,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内化。

fanwen.【查字典范文网】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将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篇6:小学数学三年级《培养优良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兴隆小学 魏祖钊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出“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儿童时期既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情感能力发展最旺盛、最直接、最全面的时期,只要通过正确方法进行训练,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就可以使他们具有健全的、独特的个性情感,改变和提高情商与智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让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

我以前都是接手别人教过的班级,接到学生学习习惯好的班级,教学起来就很轻松。接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的班级,教学起来就非常的吃力,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想尽各种办法,但还是收效甚微。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

八、潦草;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作业。更为严重的是老师评讲订正过的作业,交上来还是错的。因此我认识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我如今担任的教学班级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我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就开始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培养些什么学习习惯呢?在这里,我就谈谈我的拙见。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低年级的小学生,没有倾听的习惯,在课堂上多数学生自顾自的。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让人深思。因此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很重要。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于是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培养学生喜欢学习的好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正如中国古代圣贤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是不懂得怎样学习的,老师要培养他们喜欢学习的好习惯。学好书本知识并不难,关键在于养成动口、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学生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起来就很困难。因此,我从一年级开始,在数学教学中就注重对学生喜欢学习的培养,培养他们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他们认真书写的习惯;培养他们爱惜书本的习惯;培养他们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生逐渐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喜欢学习。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排序题中按从小到大排列看成从大到小排列;在文字题中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如“6个8的和”理解成“6与8的和”),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出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习惯的培养。所以,我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在我所教学过的班级当中,有一部分学生就爱抄袭别人的作业(尤其是学困生),别人怎么做,他就怎样写,别人说是多少,他就写多少。这些学生就没有养成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的习惯,因此我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这个问题。要求他们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发现表现好的就及时表扬奖励,发现抄袭作业的学生就及时严肃的批评教育,并对做不起作业的学生耐心讲解,使他们慢慢养成不抄袭别人作业的习惯。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忽高忽低,做错了自己也能改。由于缺乏良好的自觉检查的习惯,经常事后后悔,这种现象称为马虎。这种马虎的学生不在少数。针对这种现象,我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他们的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比如做完作业,自己先检查,不让别人找出我的错误,然后我是小老师,同桌互查。查出错误表扬小老师,批评做错作业的学生;平时做作业,我经常提醒同学们要检查;针对各种数学题型,教给他们一些检验和检查的方法等等。这样培养他们自觉检查的习惯,对学好数学,提高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帮助。

篇7:小学数学三年级《培养优良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专心听课的习惯

数学课本给学生标明了学习内容,指明了学习的重点,点明了学习思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关键是要抓住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在重点、难点、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把“听、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学会看平面图、立体图、表格、数据等,精心创设一种既有趣生动又有吸引力、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多思善想的求知欲望。数学知识有着严密地系统性和逻辑性,课堂教学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要使学生上课听要入神、入脑、入心,听懂老师的每一句话,必须根据小学生好奇的特点,在课堂上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法和手段,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让学生在不断变化了的情境中,运用计算方法、运算定律和已学过的知识,去积极动脑思考,认识事物,理解知识,启迪智慧,也使学生对学习的始终感到“新”、“奇”,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努力调度学生上课思维集中和动脑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解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尤其是应用题。只有认真审题、读题,才能知道条件问题是什么,才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

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一)作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

(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三)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 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独立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艮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上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总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篇8:小学数学三年级《培养优良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关键词:英语启蒙,习惯培养

一、背景与缘起

英语课程开设的年级因不同地域而有所差异,笔者所从事的是一所农村的小学。较之城里的学生,农村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家中疏于学习上的辅导;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在身边,但是自己不懂英语,全权委托给老师;还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家长可以从旁相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学生们的英语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可以让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语言学习习惯的内容

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以下几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加快学生们的英语启蒙入门有一定的实效。

1.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1)培养学生喜欢听、认真听录音的习惯。课文录音赋予了文本以生命力,它充满童趣,语音地道,语调自然,是学生模仿的第一范本。随着科技的进步,听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录音机、复读机、点读机、电脑光盘、手机软件“纳米盒”等。为了让同学们逐渐养成听读的习惯,笔者一般会在开学初设计并下发一张听读表格,分成日期、听读效果、家长签名三栏。如图所示:

请同学们每天听读录音15分钟,听读的内容有时是当天课程的复习,有时是第二天新课的预习,请孩子的监护人员提醒孩子听读并签名。坚持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每天听读英语录音的同学在说英语时,语音面貌更好些。

(2)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小学英语课堂是同学们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其间,他们有很多听和说英语的机会。但由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因此除了采取在课堂上进行大组对抗赛、课后提醒个别同学上课认真听讲以外,笔者也会用“个别提问”的办法,以提醒个别开小差的同学。

(3)培养学生倾听他人回答的习惯。三年级的课堂是充满趣味的,也是热闹的。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某个环节中,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问题,虽然高举着小手,但是偶尔也会场面失控。这时,给纪律特别好的大组加上一分,或者给纪律特别糟糕的大组扣上一分,聪明的同学即能明白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需要认真聆听。

此外,如果问答涉及学生自身的相关话题,则可向同学们提问上一个同学的相关信息,也可让同学们明白上课时应认真倾听他人回答。

2.培养学生乐于模仿、努力模仿的习惯。三年级的小学生模仿能力非常强。笔者一般会在课前先请同学们听音感知模仿单词句子的语音语调。课堂上,在学新词时,一边听录音,一边看老师嘴型模仿发音。比如,需要咬舌的发音/θ//ð/,所涉及的单词mouth,three,brother等。再比如发音时,只有气流没有声音的/h//p//k//t/,所涉及的单词有milk,cake,cat,hand等,教学时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对话时,请同学们模仿不同角色的不同语调来说一说,例如Zoom熊的声音厚重些,松鼠zip的声音轻快些。此外,给每一首歌曲歌谣加一些简单的动作,同学们会唱得更有感情;给课文对话加几个合适的动作,同学们会有更高涨的表现欲,比如用餐前的I’m hungry.过生日时的Surprise!进面包店时,服务员说的welcome等等。这些简单而形象的动作,不仅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也让他们更喜欢用这些语言和动作去创造演绎更多的story。

3.培养学生努力学、大声唱的习惯。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共有9首let’s sing,2首let’s chant,8首let’s do,5首letters and sounds中的chant和2个歌谣版的let’s play,大量的歌曲歌谣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也增强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大声地唱,不仅让同学们更清楚单词的发音,也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也经常哼唱这些歌曲歌谣,还伴几个动作,开心得很!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知道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在课堂上,笔者会设计一些环节,请同学们积极参与,比如free-talk,pair work,group work,action time,games等,并以大组之间比赛的方式使同学们在亲身参与活动的同时学到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大胆说,积极说,不放弃的习惯。学生因个人的气质、性格不同,参与开口讲英语的程度也不同。在教学中笔者特别关注那些存在怕说、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多给予鼓励,回答简单的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成功,以增强其说英语的自信心,激起其说英语的内心欲望。笔者认为,只有同学们敢大胆开口说了,才可以从关注他们说得正确与否转而进一步地去关注他们说得有没有新意。

6.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对于书写,笔者认为若要写好段落,先要会写句子;若要写好句子,先要会写单词;若要会写单词,先要通过字母一关。因此从开始书写字母时就非常重视字母的规范书写。从观看视频中的笔顺,到一笔一划的板书示范,再到同学们一笔一划的课堂临摹,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同学们做到认真、规范。

三、结语

英语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形成。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若能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言传身教,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必能帮助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篇9:小学数学三年级《培养优良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86-01

小学教育是学生最基础的教育,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将会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逻辑培养能够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什么是反思,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本人认为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反思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

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反复认知和自我思考。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我认知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使学生通过数学反思不断探索问题的答案,回顾所学知识及遇到问题,更深一层的进行理解,发掘新思路并总结教训是知识面得到扩展。概括起来,数学反思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主要有以下意义:

1、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可以点燃欲望之火,数学反思是一种自主、积极的思想活动,首先要学生通过自学、自思、自悟形成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反思的同时,激发求知的欲望。数学反思不仅要回顾过去学过的知识,而且要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找到更优的解题方法,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有了自我思考的动力,更产生了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数学反思的过程就是重新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扩展,熟能生巧,不但能与身边的事物关联起来,更能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研究问题之间的联系规律。数学反思要求学生开阔思路,浮想联翩不拘泥于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反思来寻找和探究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自我创新的能力。

3、提高学习效率

正如上文所述,学生养成了数学反思习惯,对学习产生了欲望,又通过反思形成了开阔的思维,掌握了多种技巧,提高了自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学生在数学反思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不断融合、梳理、整合系统化,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反应更加灵敏,判断更加准确,想法更加新颖,这使得其学习数学更加顺利,最终使数学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

二、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反思习惯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反思习惯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作为教师初期要为学生采取一系列的反思手段,并进行监督,直至学生形成自主的反思习惯。采取的反思习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记“学习笔记”

这里的“学习笔记”与我们通常所指的学习笔记有所区别,不但包括课堂重点知识点,最主要的是记录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错题、兴趣题等,解决过程如何?结果如何?有什么心得?是否还要探索延伸?例如这样记录:今天我在数学练习中遇到一道难题,自己解了很久也没结果,于是我向老师求助,老师是这样解答的……,通过解答我完全理解了,于是我又找到类似的题做了练习,都做对了。但是我认为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又将此题进行了反思,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不但扩展了自己的思维,加深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

2、单元知识反思

小学数学每一个单元为一个知识点,在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反思首先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再构建出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一些列活动在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制定出计划及目标。因此,教师需利用单元知识的反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的内容,认识到单元知识点中的相关联系和共性,从而总结出数学思维和方法,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也提升了他们的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也十分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其养成了有效的反思习惯。

3、对错误的反思

在学习中出错不可怕,就怕不重视不总结。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没有掌握数学知识和正确的解题方法及步骤;二是粗心大意。改正错误后,学生就不再重视了,这也正恰恰是产生数学错误的根源。必须找到是哪种原因导致的错误,在进行进一步分析。作为教师可以将学生没有掌握得体总结出来,先让学生再做一遍,然后分析出错点,让大家分组讨论共同找到错误的根源。

4、他答我思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总会有人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有的人知道答案,有的需要大家共同讨论,遇到这样的问题不能只是“接受”应该学会反思“他的答案为什么正确”“为什么这样解答”“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等。在别人回答问题的同时,思考自己对问题的答案,在别人回答问题后,思考谁的答案正确,谁的答案错误,错误出在哪里。同样的答案解答方式是否相同,有什么相似之处,谁的方法更好等。老师可以这样安排:“请大家在某某同学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其他同学也将自己的解答写下来。”这样可以养成“他答我思”的反思习惯,进而来提升课堂效率。

篇10:小学数学三年级《培养优良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专家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所以,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生。

本学期,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将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根据实际,制定计划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平常的教学中会有这样的体会,好习惯的培养需要给学生设立小的台阶,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特别在以“细节决定成败”的数学学科,每一个细小的失误可能都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我把本学期研究的重点定位在学生的准备习惯、作业习惯、检查习惯、主动参与的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知道上数学课前需要准备那些学习用具、准备到什么程度,为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知道作业要如何准备,该怎样书写,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学会检查的方法,做到注意细节,不要马虎。(4)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二、对照计划,实施措施

1、充分准备,为有效学习做保障

40分钟的上课时间对每一位教师都是考验,而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课堂上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课我观察到,经常有学生忘记带课本、练习本、笔、尺子等数学课上必不可少的学习用具,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经常耽误大家的时间;还有的孩子下了课不管自己的课桌上有多乱,先跑出去玩,等上课铃响后再满头大汗的跑进教室,然后才慢吞吞的收拾、准备自己的上课用品;还有的孩子物品带全了,杂乱的堆放在自己的课桌上,找什么东西的时候需要翻个遍,还时不时的有东西掉下去。

确定了以上问题,针对计划当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在开始的第一周,我先就数学课上需要准备什么物品,怎样摆放提出了如下要求:练习本要用哪一页就翻开到哪一页;要用的文具比如笔、橡皮、尺子之类的要提前从文具盒里拿出来,上课不允许文具盒再发出声音;课本在上、练习本在下,然后用文具盒压好,摆出文具。课桌上的东西按要求摆好,收拾利落。在提出要求时,给同学们做了示范,让不会摆放的同学仿照别人的放好。针对孩子下课不收拾、不整理,下了课就跑出去玩这一问题也提出了要求:必须先准备出下节课上课用的学具,让同桌检查后才能出教室,课前两分钟预备铃响的必须快速返回教室,如果上课铃响还没有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学生明白了数学课应该怎样准备后,以后每节课的开始都先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表现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小红花。

2、评比展览,培养良好作业习惯

学生在作业方面表现出的突出问题是:作业本不够整洁,不垫本、作业本封面脏乱、卷角现象比较严重;写作业之前没有很好的规划,作业本的使用格局不理想;不想好就写,涂改的情况比较严重;作业习惯不够安静,边说边做。

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写作业先整理本角,垫好本,选好用的笔。

对于作业本的保护和使用,采用评比展览的办法,不管是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还是作业时所用的本,统统拿来展评,不仅注意作业的书写质量,还要看看谁的作业格局安排的更合理,评选出优秀的榜样进行表彰。平常上课渗透一种理念:必须独立完成作业,允许出错,但不允许“抄袭”,通过校讯通与家长就孩子完成作业达成了共识,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不能依赖父母、严禁拖拉。通过课堂上学生也树立了“把每次作业当成考试”,只要写作业就要保证绝对的安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有效检查,促进学习的实效性

每当学生做完作业时,有的孩子就东张西望,不知道该做什么,等提醒他们检查了,多数孩子的反应是“双手拿起试卷来看”,他们仅仅有检查的意识是不够的,我发现多数是没有掌握检查的方法。

为此,我教给孩子检查的方法,尤其是计算题,应该把题目抄下来,在纸上再计算一遍。在计算课时放慢做题的速度,注意观察孩子们做完题目后的反映,然后反馈,并及时表扬,告诉他们,做完后不说话安静的做好是不够的,只是用眼睛检查也找不出错误,更好的方法是用笔再算一遍,如果有时间可以多算几遍,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平常课堂注意多表扬,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励大家充分的利用时间,学会检查。

4、合作学习,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参与就是合作学习。数学堂课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发现有时“热闹”的场面背后,大概只有一半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另一半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只是流于形式,其中个别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在浪费时间,毫无功效。

5、为此,我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困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这样既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又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坚持不懈,习惯有效形成

课前,坚持堂堂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作业时,坚持先安排版面、再书写;计算结束,坚持提醒学生检查并验算,把错误降到最低;小组合作学习,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坚持严格要求的过程中,我自己设计了,学生不管哪一方面表现好,课前准备、发言、作业书写还是检查习惯等,都可以获得一张笑脸,集满10张便获得一朵红花,得到红花的同学可以向家长申请一份小奖品。这种办法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老师提出的各种学习要求也格外重视。

从这半个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情况来看,在学期初提出的“良好的准备习惯、作业习惯、检查习惯、主动参与的习惯”的培养目标已经初步完成,相信在下半学期的坚持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的行为习惯,让好习惯伴随孩子学习的一生

水屯营小学

逯小玲

篇11:小学数学三年级《培养优良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下面,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的心理氛围。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在一年级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心理氛围。

开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交流、学习,我把他们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然后,采取学生自愿建组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六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并每组派送1名学习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合作意识较领先的学生担任组长。6 人分三个方向围坐一起,彼此之间相互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内心不失轻松、愉悦感。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进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会发生一些变化,我就根据实际,适当更换组长,让学生树立“只要我努力,也有机会当组长”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说的习惯,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例如,在教9加几时,我创设了小朋友感兴趣的小猴卖桃子的情境:10个一盒装的盒子里有9个桃子,盒外有4 个桃。要求小朋友帮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几个桃?借助这一情境,我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第一层次:让学生借助桌上的学具边操作边表达:从盒外的4个桃子中拿出1 个桃子放进盒子,盒里的9 个桃添上1个凑成10个,10个加盒外3 个得13个。第二层次:教师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的过程,设计好板书,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思维图式,让学生看着思维图式,清楚完整地表达计算过程。第三层次:脱离各种模式,借助表象进行思维,让学生看到9+4就能说出计算过程和得数,那就是看9分4,把4 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得13.一定的情境,直观的操作,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训练,为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

2、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学生说是以听为起点的。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特别是中差生会说,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1)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数开了。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懂老师的要求。

(2)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讲话。“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千年古训。可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因此抑止了学习的欲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自信,使他上课时更能专注倾听他人的讲话,走向新的成功彼岸。例如,在教学数20以内的数时,我让学生各自数一数: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当学生不约而同报出20根后,我又说你是怎样数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被我请到的第一位学生站起来一根一根地数到了20根。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数法吗?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出了触动大家心弦的数法:我是两根两根数到20根的。受他的启发,四根四根,五根五根等数法顿然而生。我不失时机地称赞道:“象××同学那样专心听他人的讲话,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更好的方法,真棒!”作为教师,把握住这种成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课堂上听课更专注。

3、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方式,一年级儿童同样如此。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说、听的习惯,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让学生在认真审视其它同学的思维过程中正确作出判断,并对照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他人之长处,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不足和遗留,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就几和第几的教学,我出了一道开放性题,两位同学出现了两种回答,一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思维判断,肯定了第一位同学的说法,也有一部分同学肯定了第二位同学的说法,其间也出现了两种都同意或都不同意的学生。究其原因,同出一处:听了他们的回答,我肯定了两位同学的回答,并对其加以评析。有根有据的思维,作出了正确的评析。

良好的说、听、评析个体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会说、会听、会评析了,小组间才能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活动,也才能使合作交流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群体合作指围绕明确的学习要求,共同探究,使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个人学习目标的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小组整体目标,达到预期学习要求。

1、培养组内学生共同探究的习惯。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十几减9教学为例,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个桃,盒外3个桃),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3 个桃中拿掉9个桃,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桃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尽显各组。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2、培养小组间学生相互竞争的习惯。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并不是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非智力因素和情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习惯,既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促进了组与组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例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观察11-9=2 12-9=3 13-9=4 14-9=5 15-9=6 16-9=7 18-9=8 19-9=10这九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多秘密大?老师的话音刚落,情绪高涨的各组同学已围在一起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等到小组交流时,小组长们都争着第一个发言。交流结束,我先肯定了各组的积极思维,更突出表扬了一个小组。竞争的诱惑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活力,通过合作探秘,同学们从中了解了有趣的规律,同时也促进了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上一篇:爱岗敬业最美家庭材料下一篇:形容很幸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