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个案

2023-01-09

第一篇: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个案

关爱空巢老人,帮助空巢老人远离空巢综合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农历九月九日,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念起王维这首诗词,而我国早在1989年就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主要是希望重阳节这种传统习俗能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倡导大家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

然而,生活在节奏不断加快的繁华都市里的我们,总是疲于为生计、工作、家庭而奔波着,我们就像一颗零件,被整个机器带动着,打磨着。慢慢地,我们脑海里家的空间似乎变得越来越小,也渐渐遗忘了父母当初的嘱咐:记得多打电话回家。如果我们停下润饰自己的脚步,仔细想一想,我们能真正陪在爸妈身边的时间到底还有多少?忆百孝心网曾发布一篇“空巢老人”的文章提及合肥记者做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外地上班族平均每年仅陪父母80小时,若按中国老人平均寿命71岁,假设父母现在50岁,那么我们陪父母的时间还不足100天!

这从侧面也反映了目前中国“空巢老人”(忆百孝心网持续进行着相关报道)的现状是比较严峻的。据统计中国60岁以上老人有1.67亿人次,近半就处于空巢状态。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中国进入空巢的年龄越来越年轻,空巢期也越来越长。 “空巢老人”已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比如 “空巢老人”的生活得不到及时的照料,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老年人在家中死亡多日才被发现的悲剧。所以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需要家庭、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对“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给予更多的帮助。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随着子女外出求学、异地成家立业,数量可观的中年人也开始步入‘空巢’期,‘空巢综合症’成为‘空巢’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大杀手”,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主任王学义教授表示,“空巢综合症”主要是父母因孩子离开后进行空巢生活而产生的一种不良感受或情感压力。王学义教授还表示,“空巢综合症”的主要表现为:焦虑、失落、抑郁、恐惧、失眠、头痛、食欲不良等,易出现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

那么怎样减少子女离家后对家庭的心理冲击,避免出现空巢的情感危机呢?

作为中国领先的中老年信息的媒体网站,我们忆百孝心网编辑团队查阅了大量的网络、报刊、书籍等资料,整理分析了帮助空巢老人远离空巢综合症的方法主要有三点:

一、保障空巢老人基础的生活质量

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亦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空巢老人要远离空巢综合症,首先得保障、解决、改善老人的经济状况,即最起码也要解决空巢老人的温饱问题,这也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

改善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主要有:子女的赡养、领取养老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等。但空巢老人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说到底最终主要还是需要通过子女的赡养。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所以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

空巢老人出现空巢综合症其实是“适应障碍”的表现,主要是因为退休后,原本规律的生活常态突然发生了变化,加之子女离家不在身边,无法将这种不适应感得到及时的释放与倾述,进而感到孤独、空虚、伤感、精神萎靡等,而“封闭性、单元式、各家各户与邻居间互不相干”的住宅建筑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安烦躁情绪的恶化。空巢老人要摆脱这种不良情绪的困扰,必须先从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着手。

要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主要通过三个途径:

首先,子女及时经常性的关怀与沟通是根本途径;子女应与父母多沟通,多关心父母,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处于被关注的角色,而不是被忽视。

再者,培养空巢老人寻找退休后生活的兴趣爱好是主要途径;这样有利于空巢老人转移注意力,有助于他们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

最后,政府加快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及社会开展积极健康的社区活动是重要途径;这样有利于老人能够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并通过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寻找、实现自我价值。

三、政府与社会的支持

政府方面,主要是加快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加快建设完善老年服务中心和老年护理中心等养老设施,并深入贯彻《老年法》和《条例》,提供有效权益支持,切实维护空巢老年人合法权益等。

社会方面,多组织开展老年人群活动,引导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多鼓励邻里的空巢老人互助,互动,加强他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此外,社区工作者应定期看望、慰问空巢老人,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我们一起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爱与支持。

作者:忆百孝心网 李晴

第二篇:东关街道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为扎实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东关街道在辖区内全面开展了以“奉献一片爱心、参与志愿服务、温暖空巢老人”为主题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现将街道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好志愿者招募及培训工作。

一是广泛动员,切实做好志愿者管理和活动工作。为保证志愿活动顺利进行,在辖区广泛进行了宣传动员,征集志愿服务者,在辖区群众积极支持、响应下,目前,街道9个社区分别成立了各具特点的9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民生街社区的“民生康乐行”志愿者服务队、奎文门社区的心连心志愿者服务队、中和园社区的温暖进家志愿者服务队、苇湾社区的民生志愿者服务队、院校街社区的“家人”志愿者服务队、中学街社区的情暖夕阳志愿者服务队、李家街社区的关爱夕阳志愿者服务队、工福街社区的“春风”志愿者服务队和新华社区的新缘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台账,目前长期在社区为老人开展活动的志愿者已达100余人,另外还有近千人的灵活志愿者队伍,不定期的为社区老人奉献自己的服务。 二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愿、就近结对,帮扶有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突出重点,优先服务四个原则,不断鼓励志愿者服务加强知识的学习,培养服务的责任感,增强服务水平。同时在服务中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服务模式,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志愿者与老人结对,签订帮扶协议,为需要关爱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扎扎实实为空巢老人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空巢老人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二、做好空巢老人摸底登记工作。社区按照老人的居住区域情况进行了分片分组,实行网格化登记管理,安排专人对辖区空巢老人认真进行了摸底,将老人们的健康状况逐一进行登记建档,掌握好第一手资料,目前共对50余名空巢老人逐一进行了登记造册。

三、明确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一是生活服务:定期到老人家问候,了解老人需求,帮老人买菜、做饭、做家务、陪老人洗澡等,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

二是精神服务:定期陪老人聊天交流,给老人讲故事、读书读报,陪老人散步、游览,参与适宜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探亲服务:春节、元宵节、重阳节、中秋节、老人生日等节日,到老人家探望,陪老人过节,让老人享受儿女般的亲情。 四是健康服务: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老人体检,老人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医疗和照顾。

五是法律服务:听取老人反映的有关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使涉老纠纷得到依法调处和解决。

六是应急服务:宣传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应急处置知识,为老人提供抢险救援、设施抢修等应急救助服务。

四、做好志愿服务行动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社区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把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切实推动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深入开展。

二是制定具体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工作职责等,努力形成较完善的、制度化的、规范化的志愿服务运作模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老年人的要求,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规范档案管理。在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志愿服务“一对一”或“多对一”责任卡,详细记载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明确志愿服务责任人,如实填写服务内容的落实情况。做好志愿服务空巢老人情况及典型经验总结的上报工作,确保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

四是建立督查机制。由街道和谐办牵头组织,每月对社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的情况进行督查,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成绩突出的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务队,并给与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再下一步的工作中,东关街道将建立健全“关爱行动”组织体系和志愿者管理信息系统,招募扩充志愿者队伍,动员其它各类专业志愿者队伍主动参与“关爱行动”。以就近就熟和以低龄老年志愿者为主,其他专业志愿者为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进一步掀起全民发动、全民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热潮,千方百计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多渠道、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真正做到了让空巢老人“巢空心不空”。

第三篇:关爱空巢老人

——社区护理志愿者迎接“国际志愿者日”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弘扬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我院领导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

北京的冬季天气寒冷,可黑老人的家里温暖如春,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奶奶,明天是国际志愿者日,我们院领导看您来了,还给您带来了牛奶。”志愿者与老人亲切的交谈。副院长拉着老人的手,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志愿服务是否满意,还有什么需求,在为老人测量血压时,发现老人血压偏高,院长又为老人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嘱咐志愿者注意经常监测老人的血压变化,指导老人合理用药。老人听后非常感动,感谢院领导的关心,感谢护理志愿者长期以来的照护。

社区护理志愿者团队成立三年来,不断拓展服务内涵,从最早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延伸到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今年11月,志愿者团队又成立了以“乐享夕阳”为主题的空巢老人俱乐部,为居住在牛街地区的空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为老人搭建了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为空巢老人开展心理慰藉,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志愿服务是爱的传递,是人生价值观的升华,志愿者要用实际行动弘扬志愿精神,让爱不断的延续。

第四篇:关爱空巢老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走路战战巍巍,前行艰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老无所依,终无所养。他们就是空巢老人。他们有的孤独一人,有的疾病缠身,有的无友无亲,有的经济困难。他们的要求不高,只要有顿暖暖的饭菜,有个唠嗑的对象就好。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断增长的趋势日益明显,关爱空巢老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出现在空巢老人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关爱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对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最近在油田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帮助空巢老人的新闻报道是关于胜北社区志愿服务帮助空巢老人的,我感触很深“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关爱空巢老人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入关爱空巢老人的行列中,争当关爱空巢老人的引领者,用感动的真情,温馨的话语,宽广的胸怀,平凡的举动,无私的付出,真诚的服务,呵护每一位空巢老人,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让我们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尽到赡养之责,不但关心自己的老人,更能关爱邻里,互帮互助,用自己的大爱去关心每一位老人。

第五篇:空巢老人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招录面试刚刚结束,空巢老人现象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出现在试题中。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昨天,一份最新公布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生理、情感等评估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其中,近80%的空巢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乏味、寂寞,“精神空巢”成为“空巢老人”面临的最主要的精神情感问题。

当下,社会化养老机制已基本完成,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但精神上的空虚仍无法填补。越来越多的儿女因为工作或外出打工等原因把年迈的父母留在家中。

在我看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觉得可以参考国外和一些地方的有效经验。一是加大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吉林省依托“居家养老大院”,鼓励组建老年人协会,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在长春市绿园区,一种“代理儿女”的办法赢得了很多空巢老人的赞赏。“代理儿女”就是让政府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与空巢老人一对一结对子。老人生病了、想聊天了或者想外出活动时,都直接打电话给“代理儿女”。这个办法实施一年多来,已经让1000多名空巢老人受益。

二是尝试探索居民互助、老人之间比较谈得来,可以选择一些身体好的老年人上门服务那些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然后给予服务者一定报酬。这种居民互助的办法,一举两得,实施效果也不错。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宣传孝道,因为让老人安度晚年不能单靠政府,如果子女的养老责任意识不强,单靠政府帮扶或者外在约束机制,不一定有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将“孝”纳入公民教育之中,甚至可以在中小学教材里增加更多的尊老爱老内容,这才是事半功倍的长远之计。

上一篇:开放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下一篇:看到什么知道秋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