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024-05-03

二年级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二年级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个内容是二年级公开课的热门内容,本人虽然没有上过,但已经听过几位老师的课,但钟晓宇老师的教学设计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虽然钟老师自己已经进行了教学反思,但本人想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对主题图的应用合理新颖。

对新教材中主题图的应用,老师们经常会存在这样的疑问:主题图是不是一定要用?怎样用?什么时候用最合适?其实,主题图的应用应该是什么时候最需要用就什么时候用,钟老师的这节《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就给我们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说明。以前的老师大多数都是把主题图放在上课开始导入时运用,一般都是这样设计的: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我们的校园去玩玩(出示主题图),大家看,我们的校园漂亮吗?我们的校园里有什么呢?(学生回答略)你能发现其实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角,谁能把你的发现在告诉同学们?(学生回答)但钟老师没有完全按前人的做法,她是首先在课前游戏中与学生一起先复习学过的图形,再在图形中找角和判断图形中是否有角,让学生在玩中领会到角的知识不是老师一下子变出来的,而是从他们熟知的数学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再引导学生说出在家中找到的角和角的知识,引导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明白到角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在以上两个基础上,钟老师才以童话形式引导出主题图,让学生在角公主的家里把角公主找出来。这样应用主题图,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就出现主题图的单一方法,而且是在做好充分铺垫的基础上出现,让学生先在心目中形成数学意识和生活意识的角,才引导学生学习角的知识,充分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过渡,让学生在玩中愉快接受。

二、创设了一个童话式的数学世界

钟老师这节数学课,给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童话式的数学世界,让听课的人感到不是在上课,不是在学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而是在听钟老师讲一个关于“角公主”的童话,从而使学生充分融入到童话世界中,在听童话故事的同时,把数学知识也融会贯通了。这种做法非常符合低年级的同学爱听童话故事的特点。

三、游戏贯穿课堂

整节课,钟老师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创设了多个游戏,让游戏贯穿课堂的始终。从课前的小游戏,让学生根据要求判断,然后做出拍拍手,跺跺脚,握手祝贺,刮鼻子等动作,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爱玩爱动的特点,让学生很快就融入到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去。在教授新课时钟老师也设计了“与角公主一起游戏”,“寻找教室里的直角将军”等游戏,用游戏来应用新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练习巩固运用新知时,钟老师更是设计了多样的游戏,如:和学生一起做“快乐课中操”,让学生在做操过程中领会到身体中也有角,人的不同动作形成大小不同的角;“聪明小判官”就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脑筋想办法判别两个角的大小,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空间想象画”、“名画欣赏”、“摆一摆、比一比”、“聪明题”、“彩色图画——心中的角王国”等游戏活动,让学生知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创新。

四、德育和学科教育很好地结合和渗透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无时、无处不在的,钟老师的这节数学课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本节课中,钟老师充分挖掘本节课的德育资源,充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

1、(电脑演示例题3)问:国旗、椅子和运动员身上有角吗?它们都是什么角?

2、我们的国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我们要尊敬、爱护国旗。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生1:我会对它说:国旗,国旗,我爱你!我一定会好好学习。 生2:国旗,你是我们的骄傲!你看见了吧,我是一个好孩子,是妈妈的骄傲。

就能结合国旗中有直角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尊敬、爱护国旗的教育,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钟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课的容量非常大,但钟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的数学世界,带领学生在玩数学中学习新知,学生一点也不觉得累和烦,而是在开心快乐的情境中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新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学习资源,这正是我们数学老师所要学习的和提高的,这也更有待我们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篇2:二年级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初步认识直角。

2、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用具: 直角三角板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两分钟口算

二、交流前置性小研究

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直角的两条边是直的,而且所有的直角都一样。

三、探究新知(教学例3)

1、认识直角

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发现

师举例:你看,我们黑板的角、国旗的角、数学书封面的角、课桌的角都是直角。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提问:你能在三角尺上找到这样的角吗?(学生找角,并指出直角)

师: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找出直角,同桌互相指一指。

2、制作直角

学生思考并动手制作直角(小组内交流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指明学生汇报

生: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3、判断直角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一听。

生:在我们的三角板上都有一个直角,要知道那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师:用你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生:数学课本的角,课桌的角,黑板的角、、、、、4、画直角

师: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是怎样画角的?请你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画好后跟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画直角时,直角的两边不能随便定,要根据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决定怎么画,画完直角后还要标上直角符号,直角符号必须是方方正正的,不能画成弧线。

(1)、指名学生画直角并说说画法。并提问:画直角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归纳直角的画法:直角很特殊,画的时候要用三角尺上的直角画,才会准确,画的时候先画顶点,再点对点,过顶点画两条边。

四、练习巩固

1、你能找出身边的直角吗?你是怎么找的?

分小组找出直角并交流。(用我们手上的直角去对,完全重合的就是直角)

2、完成教材40页做一做的第2题。

板书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

1、画顶点

2、点对点

3、过顶点画两条边

篇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一、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想说就说

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课堂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在教学角的画法和角各部分名称时,我没有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他们通过平时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教学。果然不出我所料有些孩子不仅能说,而且说得很好。再如辨角练习让学生判断谁是直角并发生争议;我在课堂中及时把握生成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联系生活,让学生去寻找身边的角;让孩子想说就说,提供给他的空间越大,他就会表现得越好。

二、解放孩子的小手,让孩子体验学习

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事实上确实如此,我让学生通过摸角亲身体验角的特点,说感受强化角的认识,学生对角的认识便非常深刻了,在后面的练习中,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了,真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在教学本节内容时,我还通过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如:让学生在画面中找角;让学生摸角初步感受角的特征;让学生描角将实物中的角抽象成数学中的角;让学生创造出角等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感悟角的特点,理解角的含义,亲历角的形成过程,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三、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思维创新

学生学习知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应是一个被发现的过程,一个创造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发现,思索,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自己所有。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思维空间,学生依据对角的认识,自由选择篮子里的材料做角(如:小棒、硬纸条、图钉、吸管、不规则纸等),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其它方式做角(如:用身体语言做一个角)。通过物质化教学手段与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的巧妙结合,将趣味性、创作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大胆想象,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

本课的三个教学亮点构建了一个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感受、心理体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经历了数学的亲历、体验、探索过程,充分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在体验中提高,在探索中升华的教学理念。

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总是教然后才知不足。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了存在的不足,提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学生的个性,生活经验不同,怎样求大同存小异?

(2)现在的课堂提倡各抒己见,鼓励标新立异,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元的,有时是意料之外的内容,这时教师该如何面对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思考呢?对此,又如何控制课堂教学时间呢?

[教学点评]

1.以游戏活动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课伊始,教师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导入,让学生根据对生活中带角物体的认识摸一摸并猜出是什么物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感觉到能用自己对角的经验玩游戏,所以学生兴趣盎然,也为学生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提供了学习动力,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2.以现代媒体为纽带,营造教学情境课堂。本节课教师选择了学生最熟悉和喜爱的福娃作为整节课“串”的主线,制作了“福娃各项体育运动的展示“这一动画录像作为整节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此画面中找角,认识角,学直角,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课堂中学习数学,感受快乐,体验成功。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个欣赏“生活中的角“教学录像。如:红绿灯指示箭头中的角、校园里篮球架及楼梯的设计都与角密不可分;还介绍了几处著名风景区建筑的设计都体现了角的美。让学生发现角在生活中的美,体验到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美,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营造有意义的情境课堂。

3.以学具操作为载体,促进学生体验学习。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本节课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准备可使用的学具,而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学具材料,如:小棒、硬纸条、图钉、吸管、不规则纸等等,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一动、摆一摆、拼一拼、做一做,自由选择篮子里的材料创造出角,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实践证明:学具操作比教具演示的教学效果确实更胜一筹!

4.以物质化与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一个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完美结合。教师充分利用物质化与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学生动手操作,突出教学手段的实效性,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在让学生创造角环节,老师提问:你们能选择篮子里的材料或者自己喜欢的其它方式创造出一个角吗?学生的思维此时不仅仅只限于这些学具材料,他们还想到了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创造角,如:一个胜利的手势、一个大力士的弯臂动作等等。通过物质化教学手段与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的巧妙结合,将趣味性、创作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大胆想象,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除此之外,课上教师的形体、动作、语言、表情、板书和略带微笑的点头、信任的目光,节制有度的表扬、中肯的鼓励等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都将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篇4:《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关键词:角的认识;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78-01

本堂课主要有情境引入、观察主题图课件、回想生活中的角、动手折角、触摸角、教师引导认识角、课堂学生慧眼识角、玩活动角等环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落实新课标理念,完成了教学任务,受到一定好评。

一、本节课的亮点

1、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析,精准细化目标

很熟悉教材,并做到了认真分析教材,对本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目标的把握很好,不仅注重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并将目标细化,落到实处。比如:让学生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培养同学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同学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能够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教材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到生活。教具准备很充分,不只是备了教材,还备了学生,所以,学生学具准备也很充分,如:直角三角板、正方形彩纸、活动角、各种图形等。

2、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分析,落实主体地位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做到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活动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回答,尽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新知,比如:对于角的特征,创设了让学生先从知道的图形入手,再找课件中主题图《我们的校园》的角,又找生活中的角,然后再用自己的身体做一做角,亲自动手用正方形彩纸折角,最后,通过观察课件的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等一系列活动后,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角的特征。从举例中能看出,这些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主休,老师为主导。 学生都很感兴趣,很积极,举手发言很踊跃,每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了,课堂也真的”活”起来了.从原来是有点压学生学,而这节课却是学生自己乐意学,自己想学,自己争着学., 每个学生都达到了 “乐学善思”的情境。

3、从教法的角度分析,灵活自如

本人一直注重发现式教学法,反对一味灌输。也许个别老师会觉得是老师怕多讲,放任学生表现。其实注重讲授法的老师会更累。要让学生去发现,必须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有挑战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去思考;更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具和学具,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不能一味采用启发式教学,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至于究竟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明察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学生在探索角的特征时,虽然学生知道角有一个共同的点,还有两条线,但他们并不知道那就是角的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因为这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无论怎么探究,也探究不出来,怎么办?所以这时我就直接告诉学生: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同时,还编了一首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还在白板上演示了角的画法,强调画边时,必须从顶点出发,用直尺三角板比着画,边是直直的。这些做法都得到了小学数学教材专家陈静荣老师的肯定,对于数学教学,遇到新概念和新定理,就应该老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因为数学中的概念和定理是很严谨的,是许多数学专家的积累。根本用不着学生去探究,即使给学生再多的时间,他们也是探究不出个所以然,那是枉然,还浪费时间。我还注重面了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二、本节课的不足点

1、从学习内容的角度分析,没有吃透教材

对教材的钻研还不够,没有很好的“吃透”教材,教学目标虽然达到,但是教学难度没有把握好,没有很好地分析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突破难点不够深入。如:通过比较操作,让学生体会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用课件PPT重叠法比较,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可是本节课中,我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没有突破这个难点,因为我只采取演示讲解,引导学生不够到位,效果不显著。

2、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分析,教学节奏稍快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一开始,我就让全体学生大声齐读教学目标,专家指出:别让全体学生齐读教学目标,读了学生也不懂,浪费时间。我在教学环节之间给学生的时间不是很够,有点快。发出口令时,没有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虽然学生对于画角的步骤比较好,但这样的一来很多学生只会画出同一方向的角,从而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

3、从教学形式看,花样较多

陈重穆教授: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本节课虽然也注重了实质,但有点重形式,感觉有点花样多。还有分组时人有点多,导致学生讨论时有些茫然,不知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比如:我不应该使用“小蜜蜂”扩音器上课,这样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容易产生距离感,破坏了老师的亲和力,还会让学生感到浮躁。在对待两队PK的学生时,不是很公平,给蓝队的机会多些。

三、今后的改进方案

对于要讲解的教材,做到深入钻研,学习专家教师的方法:仔细揣摩,透彻理解,反复琢磨,问个究竟。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倡有效课堂。不浪费时间在齐读教学目标,紧凑地安排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环节之间给学生留足时间,不要赶时间。一定要落实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少用花样,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过渡到“会学”。分组时尽量两人为一组,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明白自己要思考的问题,通过相互的交流讨论,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学参考》

[2]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篇5:二年级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直角。

2、会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折纸,用直角尺量,用眼观察)引导学生们初步认识直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再次展示上节课学生们折出的角(锐角、钝角和直角各一个)。

师:这些都是我们上节课做出的角,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其中的一种角。

2、教师出示一张做手工用的电光纸和一个练习本,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在四个角上分别点上四个点,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提问:

(1)电光纸的表面是什么图形?它上面有几个角?(用直角的标志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图形里标出四个角。)

(2)练习本封面是什么形状?它上面有几个角?(操作同上)

(3)指名一个学生从几个折的角里挑出直角

(4)教师用学生们折出的直角,与图形中的所有角比一下。说明这些角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5)师:像这样的角,就叫做直角。教师用三角板在黑板上在画出一个大的直角。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直角,学习直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折直角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折出一个直角。

(2)用学生折出来的直角与黑板上画的直角比一比,再让学生用折出来的直角跟自己数学书上的角比一比。

2、观察三角板上的角

(1)同桌比较三角板三个角的大小。

(2)指出三角板的哪个角是直角。

(3)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自己刚才折出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4)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直角?(玻璃窗面上的4个角,国旗相框表面上的4个角„„)

3、借助工具测量直角

(1)师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比的方法是:先要将顶点和角的顶点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与角的一条边合在一起,看看另一条边是否能合在一起;如果合在一起,这个角是直角,如果不合在一起,就不是直角,另一条边在直角三角板内,这个角比直角小,另一条边在直角三角板外,这个角就比直角大。(板书:点对点,边压边,边重合,角相等)

用实物投影展示P59页最下面的图。

4、及时穿插练习

完成课本P60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1)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2)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1)教师演示

第一步:先画一个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

第二步: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对齐图上的点,把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直直的线。

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从这点出发,向上画出这个直角的另一条边。(出示P60页的图)

(2)学生试画

可以边说边画:

先画一个点,从这点出发画一条直线,用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沿另一条直角边,从这点出发,画出另一条直角边,这就是一个直角。

篇6:《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与前面认识角一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此外,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如在用不规则的纸创造直角时,有学生凭感觉去折直角,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样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更好的方法。最后一直得出把不规则的纸折出一条线,再沿着这条折痕对折的方法来创造直角。

通过课堂的实践后有以下的反思:

首先,这节课比较好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角的初步认识上帮助学生认识直角。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再告诉学生在实物上找出来的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出示了不同位置摆放的直角的图形,指出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周围的物体中找出更多的直角。这样加深了对直角的初步认识。

然后通过找图形中的直角进一步巩固,而且在此基础上又学会了如何判断是不是直角。接着通过钟面上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角的大小、认识锐角和钝角,而且随机抽取图片巩固三种角,又通过做第三题进一步巩固,所以孩子们对直角、锐角、钝角区分的比较好。

篇7: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认真反思,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

一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复习引入环节让学生找出

生活中的角和探究新知环节联系生活实物“国旗”来初步认识直角等教学过程中,都是让学生充分感知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正因为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直角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

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是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并让学生在学习和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如: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等多种实践操作体验活动,让他们自己去操作、去发现,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索。

三照顾全体,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内容分层、练习分层,这样使每个学生能在适

篇8:“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与反思

如果说一堂课的流畅有赖于教师课前的充分预设,那么一堂课的精致则更要求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乃至每一句话的精心思考。下面,就小学六年制数学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探讨一下自己的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是初次接触,虽然他们已经在生活中体验过“一半” 的概念,但还无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理性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性地认识分数的初步含义,并能体验分数的由来是“平均分”的结果。本节课要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 达到多容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目标,为学生的认知做好指引。

二、教学案例

片断1:情境———冲突。师:同学们,丁丁和当当在野餐活动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和“数”有关的问题,怎么样,要不要一起来看一看?(投影:4只苹果、2瓶矿泉水和1块蛋糕)能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吗?4个苹果,谁先来?(每人分得2个苹果)2瓶水呢?(每人分得1瓶水)同学们,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作什么?(平均分)可是,蛋糕只有1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人吗?(能) 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半个)那这半个该怎么表示呢?请大家大胆想象一下。(教室里先是沉默,随后逐渐活跃起来,一个个争着发言)生:可以画图来表示。(不一会儿,黑板上画了很多的图形,如圆的一半、长方形的一半,原来几个不明白的同学恍然大悟)生:可以用数1的一半表示。生:1的一半是什么数呢?生:可以用算式1÷2表示,还可以用0.5表示。师:真不简单,没有学过的知识竟有如此的创造性,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其实我们可以用“1/2”来表示,这种数大家认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好吗?(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片断2:活动——建构。师:同学们,这是蛋糕的1/2,瞧,老师这儿还有一张长方形纸,那它的1/2又该怎么表示呢?拿出老师为你准备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生:展示各种不同的折法(横着折、 竖着折……)师:同学们,明明折法不同,那为什么涂色的这一部分都是长方形纸的1/2呢?生:因为都是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片断3:游戏放松,应用提升。学生基本掌握了分数的含义后,设计游戏(选取2男1女)。师:他们中的女生占他们3个人的几分之几?生:1/3。师: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自己是怎样理解的吗?(这时教室里又出现了一次寂静)

三、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此时的课堂算是有效的课堂。因为存在着疑惑,学生才愿意聆听;由于出现了争议, 学生才有“要弄明白”的学习欲望。所以,只要我们在课堂设计中善于琢磨和推敲,过滤掉孩子已经掌握的知识,把他们不理解的、容易出现争议的地方设计的再神秘一些,以引起他们的注意,我们的课堂就会经常出现“一片寂静”的动人场面,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质量。

(2)教学设计要突出多重效益。我们经常因为学生的参与而感到课堂时间的紧迫,不敢让学生充分地说,唯恐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的交流不但没有浪费时间,反而在一个个交流中解决了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同时也由学生自己探索出了几分之几的含义,也因为有了个别同学的发现,使多数还没有发现这个“新事物”的同学也有了自己的求知欲,默默地倾听着“发现者” 的言论,深深地体会着,不断投去肯定而羡慕的眼光,使“发现者” 美美地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这时的课堂岂不是一举多得?

(3)教学设计要稍有难度,但也要让学生可以解决。在这之前,我们只是平均分1个蛋糕,平均分1张纸……对把若干个体看成一个整体,个体的数量看成平均分的份数还未曾涉及到,所以这个问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是一个游戏,但学生对这个游戏规则的理解心情非常急切,他们经过了一定的思考但仍然无法解决。因而,在有同学做解释时,他们表现的特别“想听”。再问下面的同学“男生占他们三个的几分之几” 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三分之二”,这就为处理下一环节,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作了铺垫。

(4)教学设计要让学生学会听课。教师在上面讲的无论多么精彩,学生不听讲,一切都等于零,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学生会听讲。要让学生会听讲,我们就要研究学生究竟想听什么?把我们的课堂设计成学生想听的内容,时时抓住学生的心,牢牢牵着学生的注意力,还怕学生不会听讲吗?只要学生听讲了,那么, 我们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课堂,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也将成为学生们所喜欢的老师。

四、结束语

只要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预设,与文本对话,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进行全面了解,对课堂上将出现的情况做充分的准备,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堂是可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的。若教师能再精心设计每一个过渡语,课堂上以自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课堂则可以精致起来。 精致的课堂会如一首优美的小诗让学生身临其境,历经别样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素养在一堂堂精致课堂中提高,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摘要:结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反思科学而高效的教学设计与策略,让课堂教学逐步精致起来,使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得到启迪与优化。

上一篇:精选散文语录下一篇:“庆国庆”手抄报、绘画、书信比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