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长如何指导孩子

2022-12-01

第一篇:高三家长如何指导孩子

高三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高三阶段,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但很多家长却对孩子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到了高三,学习方面家长已经辅导不了了,能做的最多就是做好孩子的后勤部长,帮助孩子填报好高考志愿,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那么面对孩子的学习高三的家长们是否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呢?又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事实上,即便家长们在学习内容方面帮不上太多,然而在学习方法上却大有可为。对于孩子的学习中的诸多细节,还需要家长们给予足够的关注。我们将从良好的学习态度、缜密的复习计划、准确使用复习资料以及合理运用记忆规律等四个方面和家长们一同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学习。通过这些方法,将能打造出一支高考备考家庭团队。

一、沟通理解和支持

很多家长认为,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是孩子们新人生阶段的起点。为了高考,可以为孩子们付出一切,同时也让孩子们除了高考,放弃一切。高三学生正处于十七八岁风华正茂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的兴趣爱好,忍一时无所谓,但是谈到放弃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家长要与孩子们做好沟通理解。对孩子的兴趣爱好(除了不良兴趣爱好),可以本着理解支持的态度,可以建议孩子们以高考复习为主,适当时候要注重调节。现在孩子们喜欢音乐,迷恋网络,要本着就“忍”这一年时间,只要这一年克制了,音乐爱怎么听就怎么听,网络爱怎么上就怎么上,足球、篮球怎么玩都可以。家长们在沟通理解后,要和孩子们达成共识:不是放弃,而是暂时克制。

理解孩子的同时,还应该让孩子知道付出多少,回报多少。很多孩子在高三初始阶段,都会告诉自己“不用急,还有一年时间呢”,于是得过且过地不断安慰自己中度过了高三的大半,等到猛然醒悟的时候,时间所剩无几已经让自己失去了奋力一搏的勇气。付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这样简单一句话,却被很多高三生读不明白。所谓付出,不仅仅是耗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更是既定时间的学习效率最大化的问题。

二、成立高考作战指挥室

有些“睿智”的家长和专家们,始终强调说:“让孩子不要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却是一辈子的事情,接触到的很多知识点以及学习方法也都能够让人受益终身。那些为了应对考试而不得不记忆和学习的东西,考过之后马上就会忘记,学习效果也不好。而一些真正发自心底想要学习的知识,就会记忆牢固,还能举一反三”。此话或许针对一些淡漠自己前途的朋友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对高三学生来说,分数始终要放在第一位的。家长们可以把高考当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学习上,以配合为主,帮助孩子们统筹复习大局,虽不能直接教导孩子,但在一定环节上是可以极大的帮助孩子学习的。

1、帮助孩子制定缜密的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和学习总结是每个高三的孩子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然而对于如何科学合理地

制定复习计划,很多同学却知之甚少。因此家长们要及时地跟孩子沟通交流,观察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引导孩子合理地安排学习。对于复习计划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和孩子沟通,弄清现阶段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不要提目标,不要提要求,只要告诉孩子,对自己心里有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若不先知道自己的根底,家长和学生都不容易制定复习计划的。

第二、让孩子独立做复习规划,家长可以适当了解。若孩子有抵触情绪,则可以不问,只需相信孩子能够独立完成。家长唯一的工作是定期提醒孩子完成了规划没有,以周为单位,在挂历上做标记提醒孩子即可。学生的复习计划每周完成与否,应自觉填上“完成”或“未完成”。超前完成规划的可以给自己加任务。若未完成的,则要找到原因,是偷懒了?是学习能力不足了?如果是因为学习能力不足,则可以适当放缓,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自身能力来做,切忌“不自量力”、“好高骛远”。

第三、高三家长可以在征得孩子的同意的情况下,将孩子的房间布置成“作战指挥室”。将挂历纸方面标上学科,贴在学生房间中。让学生在上面填上学科主要知识点、公式、定理等,便于学生在家复习时,不用翻查课本即能从自己制作的“参考挂历”上的知识点做题。通过学生自己提炼课本知识点或考点,学生将形成更深刻的记忆,各种考点的应用也更加自如。通常一个学科的“参考挂历”只需1~2个小时左右即可完成。这将成为今后学生备考的作战地图。

三、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复习资料

到了高三,很多考生都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了购买参考书上,似乎只有将那一本本宝典、题集全部做完,高考才会有更大的胜算。不经意间却忽略了最宝贵的高考复习资料。那么什么才是最宝贵的高考复习资料?家长们又该如何指导考生正确使用这些复习资料呢?

最宝贵的复习资料一:《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其貌不扬,往往会被很多考生忽视,却是很多优秀学生的高考必备“杀手锏”。《考试说明》是由高考各学科命题组的专家编制的。每年的高考命题都会以《考试说明》为基准。《考试说明》明确地告诉考生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并特别指出难题、中档题和容易题的比例在2:6:2到2:5:3之间。即高考试卷中容易题和中档题占到了80%,意味着复习时我们应放眼中低档试题,不要死扣高难题。同时,家长也必须翻越《考试说明》,不懂就问,让学生制作的“参考挂历”的考点与《考试说明》的考点内容逐渐对应起来,这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对高考考查范围落实到位,也能大幅提升考试效率。

家长要提醒考生:将《考试说明》上出现的每个知识点在都在课本上落实到位,同时对《考试说明》上的参考样题也不能轻易放过。认真揣摩命题人的出题意图、考查要点以及参考答案。

最宝贵的复习资料二:课本教材。很多考生自进入高三备考阶段就把课本丢到九霄云外了。有不少考生会认为课本上的内容较浅,高考不太可能从课本上出原题,所以其参考价值不大。这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误区。如果说《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那么课本就是高考命题的依托。因此复习时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参考挂历”是来源于课本知识点的,

在学校,课本复习完后,在家中,要合起课本,以学生制作的“参考挂历”为主,重新联系课本。

家长要叮嘱考生:首先要认真研究目录,通过目录把各个章节的知识脉络理清;其次要研读课本上的每一个章节,具体章节上的内容要一字不落;再次要不断浏览书上做好标记的知识点,加深印象;最后要重新回归目录,形成知识体系整体感。在研读课本时还要进行简单批注,增加新鲜感,避免跳跃式阅读。

最宝贵的复习资料三:高考真题。在众多复习试卷中,历年高考真题以其出题范围准确统

一、难易题目分配合理、参考答案标准规范,成为了最值得研究的试卷。

家长要引导考生:高考真题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训练。一种是规定做题时间,模拟高考场景来进行训练,以提高考生的解题速度和应试状态。另一种就是将历年高考真题分类集中起来,对某一试题类型进行专项训练,以达到该种题型的有效突破。

最宝贵的复习资料四:学生笔记。家长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每天每科一题即可(当天复习的科目,并不全要6个学科)。这些题家长可以做硬性规定,必须有题、有讲解。这些题可以讲述给其他学生或家长听,要学生做到,能够以老师的口吻将题讲述明白,要做到听题的人能够懂得这道题的来龙去脉。

其他参考书的选择:咨询孩子的问题后,切合孩子的问题去选择辅导教材。切忌盲目,让考生自行去选择。当然,如果有比较好的方法、技巧之类的辅导教材,家长可以自己先看,与孩子沟通后再决定购买与否。一般而言,学校内的试题已经完全够用,不必再购买大量题库,除非孩子喜欢做题到极致。

四、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记忆规律

记忆最大的敌人是遗忘。明明复习过的知识,没过多长时间就记不清楚,等到再次考核同样内容的时候却依然不知所措。对于高三考生来说,这的确不是一个值得庆幸的事情。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经过不断的重复将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以下几点记忆方法有助考生的考前记忆。

家长课堂:5大策略帮助考生高考前高效记忆

策略

一、图形强化、联想记忆。制作“参考挂历”的目的在于自己手动制作,学生自行提炼,通过这些内容形成联想记忆,并依赖自己提炼的考点做题,想忘记都难。

策略

二、复述记忆。前面说的每天每科一道题,在书写上将所有内容写全,学生能够做到将这道题完整的说出,可以给其他学生或家长讲题的地步,必然印象深刻,还能举一反三。

策略

三、规律记忆。比如英语单词等记忆量大,但是我们能够找到他们的规律,就能大幅缩小记忆量。如很多词的词根相同,只是前缀加上in、on、en、dis等,后缀加上 ly、lly、tion等,学生可以花费数天整理。若学生没时间整理,学生只需将前缀后缀列出,让家长帮忙整理,而后学生只需记忆词根即可。

策略

五、联想、理解法记忆。有一些知识缺乏内在联系,材料本身就是无意义的,这种材料不易识记,遗忘速度更快。建议考生们通过联想法、内在联系法将那些无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其意义,或者找到这些材料内在的一些联系,把它们串起来作为记忆。理科的一些内容可以通过理解的方式去记忆,即抓住问题的本源去理解。如课本上公式、定理,我们弄清楚它的研究起点是什么,这个公式定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设置的。

通过这些家长与学生共同配合的工作,以学生为主导,家长做辅助,将能把整个家庭打造成高考攻城掠地的精锐团队。

要想让孩子在高三复习时有信心、有效率,家长一定不要过多干涉,只需配合即可。当然学生有不良习惯,必须及早矫正。一定要相信孩子,切忌攀比,给孩子自主的空间。始终记住,孩子已经大了,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没有沟通之前,一定别想当然,也别硬性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

本文由至善教育资源整理小组整理,转载请注明。

第二篇: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正确读书

不久前,路遇一位老邻居和他上中学的孩子,早就听说这孩子从小就挺喜欢看书,就问小家伙最近在看些什么书,谁知他报出一连串的书名,令我不知所云,这些书多是武打、言情、侦探之类,毫无经典可言,其父还一个劲地夸奖孩子看书入迷的“认真精神”。

由此便想到了一个问题:家长应当如何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

对孩子来说,开卷有益须选择。书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力量,甚至使人终身受益,但也有令人颓废、萎靡不振的书,这种书实为糟粕、毒药。现在书的品种繁多,如果良莠不分,不仅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使孩子步入歧途。作为家长,首先要为孩子选择那些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孩子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书,例如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中外古典名著,文学艺术经典

等等,对侦探、武打、言情之类要严格控制,因为这些书对孩子来说是弊大于利。其次,要指导孩子科学读书。一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鼓励孩子写点读书笔记,助读助记,留下读书的心得,哪怕是片言只语也是好的,精彩章节和佳句要能熟记,提倡背诵一些名篇名句;二是培养吸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孩子读了书,要鼓励孩子讲给别人听,或把精彩句子用到作文、书信、日记中去,把书读活;三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读书姿势要正确,不要在路上、车上、厕所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在光线昏暗的地方看书,也不要在强阳光下看书等等。

要正确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家长还必须丰富自己,不断自我“充电”,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第三篇: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发布者:省编辑 2011-04-01 16:19:37 来源: 阅读(511)

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是教学环节之一,是巩固学生当天所学新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也是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家庭作业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到他今后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小学阶段,养成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家长在形成学生的这一行为习惯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是学生对作业态度的塑造者。因此不同家长的态度,会造成不同的效果。

我所在学校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外地生,他们的父母一般都很忙碌。平时他们常常要上夜班或者常常要出差在外,学生只有爷爷奶奶管或一个人在家。同时他们的知识水平又不是很高,看不懂学生的作业。例如一个学生家长对我说,自己的儿子都看不起自己的妈妈,有时还拿题目故意地问妈妈你懂吗?

所以当碰到家长的时候,家长就会说“要靠老师您了”。可是学生做家庭作业是在家里的,老师也鞭长莫及,这时真地要靠家长的作用了。

其实家长的学习水平低没关系,只要能在对待家庭作业的时候注意几点,也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了。

一、问,是交流的开始

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是低学段儿童,往往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责任感”,更意识不到做作业是学生的义务。因此,有些学生回到家里,不善于利用时间,总爱贪玩,有时把作业忘得一干二净,也有的即使做,也是敷衍了事。这时就需要家长提醒,甚至需要家长放下手中的活计,坐下来陪陪学生,使学生逐渐养成每天按时完成功课的好习惯,从而使其快速、正确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旦习惯养成了,家长也就可以轻松了。总之,习惯是学习的根底。

再说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本记作业本,记录当天作业的内容,而且还要家长签名----天天都要签名。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好地督促家长过问学生家庭作业的方法。可是家长没有好好的利用这一渠道,例如:在记作业本里常常能看到家长的名字,可是学生的作业还是会漏做,特别是预习、口算等内容。有一次我教的班里有15个学生的家长都在记录本上签名,可是学生的作业还是没有全部完成作业。其中不乏优秀的学生。

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在记录本上,写了一句话:“作业没做完,家长怎么可以签名。” 有几个学生家长回复解释:自己刚好忙,到家很晚了。就没看作业,任务性的签了一个名;另一种,对于自己的子女非常地信任,认为她自己可以管自己,没检查就签了个名;还有,问学生作业作好了吗?学生自豪的回答早就做好了,不看就签了。正是家长的这种作法,使学生出现了侥幸心理,从而看轻家庭作业。

其实只要家长坚持经常过问,学生就会慢慢地重视自己的家庭作业,同时家长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当天所学的知识内容,以便“心中有数”。为以后辅导学生的时候打下基础;也可以养成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其实看似平常的问,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家长不管怎么忙也非常在意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重视,从而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也能重视起来。

二、读,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开始

很多时候学生做作业遇到困难时,不会很好地去思考问题,而是急切地去问父母,以求得帮助。这时父母不要轻易给予帮助。如果稍遇困难就给予帮助,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甚至会养成他弄虚作假,欺骗父母老师的习惯。这种“帮助”等于妨碍了孩子的思维的发展。

其实这时,家长应该提醒学生,去好好的把题目读一读,因为理解题意是进入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会解决问题,而是不理解题意。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做作业的时候,题目中常常会有很多字不认识。如果这时要求他们去解决问题,那么实在是一个问题。因此父母就要帮助学生去读懂题意。

再说我教过的一个一年级学生。有一天,放学了他的作业还没订正好,而妈妈在旁边等着接他回家。等学生做到最后一题:()+()=()+().时,学生一直订正错,笔停在那里不动。妈妈在旁表现的很急噪,真想把题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时我把学生叫了过来,对他说,先读一下题目,读完,我问会吗?他说不会,我让再读一边,读清楚题意,轻轻的读。孩子在旁边轻轻地读着,读不对时我指导了一下,这样重复地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学生做出来一题。然后我让他按照同样的方法去做下题,学生很快的就做好了。

这时妈妈在旁边笑了。其实追问学生不会做的原因是把题目理解成:()+()=(),那他怎么可能做对呢?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的妈妈也体会到让学生自己读懂题意的重要性。

在这订正的过程中,孩子自己不仅经历了数学的思维过程,而且还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要比父母直接读题告诉他答案,更具有效果。 还有有时就算会读题了,但是也会因为在看题的时候不仔细,造成感觉上难做,而放弃的学生也有很多。所以就要求家长不要急着帮学生读题目,解决问题,而是应该让学生重复地读题目,以了解题意。

例如:一次我在教室里忙着改试卷,一个成绩好的学生来问我“提高班”中的问题。“老师这题我不会做”。我说:“你先读一读题目。” 说完,我去了一趟办公室,回来看见那个学生已经在玩了。我问“你懂了”。她说“先前她没有读懂题目,现在会了。”

小小的一个方法,每个家长都可以做到的,不管你的水平怎么样,都请不要放弃这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学生的数学思维被限定,学到的知识是被父母灌输进的,作业本上是全对的,可是同样的题目再出来还是不会做的后果。再说随着新课程普及,更应注重学生思维成长的培养。

三、引,是承前启后的关键

当学生在读完题目后,还是做不出作业时候,家长应采用启发的方式,帮助他回想一下,在班上类似的作业是怎样做的,和本题有什么相同之处,而不是马上提醒怎样解答习题。有时家长的帮助,应当只具有简单的鼓励性质。例如:“想一想,我相信你自己会做出来的。”或者说: “你解答习题开始是正确的”等等。创造这种“成功的预感” 是家长培养孩子在学习上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好方法。

例如:听一个高段学生的妈妈说起她面对女儿不懂的时,先让孩子回想课堂上已经讲过的知识,再看能不能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不行,看看有没有参考答案,如果有参考一下答案,看看能不能理解?不能,再一起讨论讨论。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了学生思维,从而使其巩固了知识。并且在一次课堂上,老师也问到了同样的题目,孩子答的非常的完整,老师重重地表扬了她,她高兴的不得了,回去了告诉妈妈。虽然这一过程很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培养孩子来说,这一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牺牲点时间也是必要的。

但是家长也不是万能的,也会遇到不知道的情况,这就要求家长帮学生回想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结合新的知识,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学习知识的综合应用过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从而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再不行,让学生第二天请教老师。

四、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应该加强督促和检查,不要放任自流,要坚持让孩子先做作业后去玩的原则。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养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主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当孩子作业完成后,要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错误,自己去修改。家长应明确:完成家庭作业不仅是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但是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查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一年级的学生,更多要家长自己先帮他查,而不能要求他们自己查。在家长查的方法引导下,让学生也学会怎样检查的方法。

例如:一位家长问我,“老师,我叫她做好作业自己检查,她就只会对着试卷发愣,或看一下就算好了。真是要命,这孩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系统性的学习过程,有些方面他们的知识或能力都还没有形成,不能严格地要求他们自己检查,而是要求他们做的仔细,写慢些。检查时也只能要求他们把有些题目再做一遍。但是随着知识的增长,慢慢的他们自己就学会了检查的方法。那时父母就可以放手要求他们自己检查,并让孩子说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这样易于孩子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不致于重犯。

但是不能一帮到底,到了一定的年级,家长还在帮学生查,那么只会让学生养成懒散,倚赖的心态。例如:一个五年级的男同学,做的作业字写得很好,也很慢。但是有个习惯,做完作业从不检查,放在一边,等他爸爸来了帮他检查好,告诉他哪那题错了,才去订正好。因此我看到他的作业常常是全对。而他呢?也非常高兴甚至自傲。可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不行了,成绩总是处于班级中游。同时我能从他的作业里看出,他爸爸晚上帮他查不查作业。查的全对,不查就有很多错误。

因此家长在查作业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方法。

五、度,是愉悦学习的关键。

当学生真的不能学以致用时,家长最好不要借口忙,而直接用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告诉学生答案,从而扼杀了学生自己的创造能力。

例如,五年级一个比较好的学生做课外题不会做时,请教别人,解题的过程竟然用了初中二年级的两元一次分式方程。这跟她的知识水平是不相符的,她也不能掌握的了,就算解答对了,也没什么意义的。

其实有些时候家长在辅导中会出现超纲,解应用题就用学生还没有学过的方程来做,甚至小学不会学到两元一次方程,过度的拔高教学水平,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定,老师也被麻痹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在这样情况下,父母最好不要给答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留着作业去问老师。但不要凶着地说“问问老师去!”给学生造成恐惧感。 孩子要及时鼓励,哪怕他有一次主动的去问老师了,也要及时地表扬,让孩子体验敢问的乐趣。在辅导学生作业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态,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开展,因此在辅导过程中重鼓励,少责骂体罚。

辅导学生家庭作业是一件非常辛苦而又重要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保持耐心,注重自己方法,尽量少“事倍功半”,多“事半功倍”。这两种方法只在一念之间。

第四篇: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有效的课外阅读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我国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说:“许多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句话,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如能长久坚持,必将终生受益。那么,家长该怎样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呢?

A:认清亲子阅读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孩子大了,就该让他自己去读书,培养独立能力。

点拨:亲子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孩子阅读,更是陪伴孩子一起分享阅读乐趣的时刻。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长的这份陪伴,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持久兴趣。

误区二:时间一到,就把孩子拉过来看书,不管他是不是正在专注地玩玩具,或者是一个电视节目。阅读是每天的必须完成的功课。

点拨:粗暴地打断孩子的情趣点,再把阅读当作一项任务强压给孩子,势必会造成孩子对阅读的厌恶和反感,而导致反作用。

误区三:给孩子念完故事后,总是叫他复述这一页讲了什么,最好是能把整篇故事都背出来。每天给孩子反复念一首唐诗,直到他能自己背出来为止。

点拨:很多家长总是太功利,过分强调孩子的“输出”,却不重视自己的“输入”。其实,只有足够多的“输入”,才会有让人惊喜的“输出”。就好比写文章,要是没有充足的文学养料,哪能随心所欲地遣词造句呢?

误区三:亲子阅读就是认字。

点拨:专家认为,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千万不要过早逼着孩子学字。0-3岁的孩子,肯定还是从图画中理解故事更多。文字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个图形,如果是机械地记忆,认识再多字的孩子也不过是台“识字机器”,只认得一个个单独的字,却不理解文字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如今,中国的成年读物也越来越讲求“读图”,这正是在幼年时图画阅读严重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对于0-3岁的孩子,应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图画阅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由图向文字过渡,到了成年以后就该完全以文字阅读为主了。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反对孩子在自发需求下识字。特别是对于处在语言期的3-6岁的孩子,也不必扼杀他们主动学字的欲望。当孩子觉得只有认识封面上的字才能挑到自己喜欢的书、只有认识包装盒上的字

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食品时,家长便应该趁机引导他们学字。

B:为什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

一个妈妈,或者一个爸爸带着孩子一起看书,这种在阅读过程中一对一的模式,最能培养孩子集中的注意力。而孩子又是最喜欢模仿家长行为的,家长参与的活动都会让孩子的兴趣大大增加。而且,在家长参与阅读的情况下,孩子不仅仅能得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在阅读中建立的情感交流,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营养成分。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家长所能给与孩子的这种爱,而正是这种爱让孩子在人生的最初,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幸福,并让他一生爱书。

在中国,给孩子讲故事的常常是女性,但是父亲这个教育者的角色,在早期阅读中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性别的不同会让家长选择的读物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母亲往往会喜欢读那些细腻动人的故事,而父亲会更偏向于选择那些幽默的、有知识的或是有思想内涵的故事。即便是选择同一本读物,父亲和孩子共读的方式也和母亲很不相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得到多种类型的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C:孩子的阅读时间多长为宜?

在孩子早期阅读的时间问题上,要更好地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应注意以下两点:

1、每天晚上安排半小时左右,周末安排1小时的阅读较为合适。当然这不是死板规定,具体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而定。如果刚开始孩子静不下来,阅读时间为一二十分钟也行,慢慢来。如果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强,时间可以长一些。千万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不想读而家长又引导不了的时候,不能勉强一定要读完一篇故事或阅读多少时间,否则会扼杀小孩子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逃避行为和厌恶情绪。

2、每天阅读时间段安排要相对固定,比如每天晚上8:00-8:30,家长就给孩子读故事。一两个月后,每到这个时间段孩子就会主动要家长读书给他听,从而形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切忌阅读时间不固定,就是今天陪着读,明天一忙就不给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难获得教育成效和形成习惯的。“不怕慢,只怕停”,只要每天坚持,时日一久,孩子的知识量和求知欲就会大幅提高。

D:如何让孩子从喜欢翻书到看书?

孩子喜欢看书,会让家长很开心。但是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好像不是很热衷听故事,而只是不断地翻书。你还没开始讲故事,他就已经翻过去了,这时,该怎么办呢?该如何让孩子从喜欢翻书到喜欢看书呢?

其实,孩子喜欢翻书,说明他已经对书产生了兴趣。孩子在阅读时,不只是靠视觉,也会靠听觉和触觉。此时,家长可以这样做:

1、用语言提示吸引孩子的注意。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吸引孩子对书中内容的关心和想听故事的渴望。例如,家长可以说“咦,这是一只小白兔呀?宝宝,我们来看看下一页是什么呢?”

2、用角色扮演来让孩子认同故事中的角色。比如家长可以说:“宝宝是强壮的老虎哥哥,不可以欺负小的老鼠弟弟哦!要跟朋友们团结友爱,朋友们才会喜欢你哦。”

3、巧设问题,让宝宝来猜一猜故事情节。在阅读指导中,让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再让他猜下一个情节,猜猜书中角色的话语等。”

E:为什么电视和网络无法替代读书?

孩子需要一个信息能受到控制的环境,这样他才能专心致志地去学习一些重要的观念。网络上提供的无止境且难以抗拒的链接,会让孩子迷茫地陷入一个信息的海洋;电视每秒钟24格不停跳动的画面,几乎不会让孩子留下观察和思考的时间,而且由于广告的缘故,电视节目总是被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造成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最重要的是,网络和电视,都会让孩子减少和身边的亲人朋友交流的时间,并渐渐由于缺少这些情感交流,而对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

日本早期教育工作者曾经做过相关研究,发现过早就被家长往电视机前一放的孩子,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往往会延缓。因为在电视面前,孩子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位置,电脑有些声称“人机互动”的学习软件大多是程式化的“你做得好极了!”,而只有家长才能够做到每次朗读的声调速度会根据孩子的需求而变化,才能够及时注意到孩子的眼神、表情,及时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而他们的进一步反应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他们的理解、情感。

F: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家长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

2、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通常,

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3、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4、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专家们认为,在家里,家长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G:如何指导孩子有效的课外阅读

第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自己首先起个表率作用,也要读书。若自己从不读书,强求孩子爱读书是难以说服、打动孩子的。还有,如果一个家庭每到中午、晚上都是电视的声音,那么怎能培养出爱好读书的孩子呢?列宁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起父母对自己儿时的教育时,他曾写道:我的家里有一个“肃静时刻”,到这时候大家同时工作或阅读,大人和孩子都一样,要打破这一安静时刻是不允许的。他说:“我不能不想起童年时代我们家每到晚上的情景,到处都是一派工作的气氛。父亲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哥哥姐姐在看书或做作业,母亲坐在一张大桌子旁边做针线,我们两个小一点的坐在母亲边上看着小人书。”这样的“肃静时刻”不仅使孩子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自我控制的习惯,还使他们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你们同孩子谈话,命令他的时候才进行教育。”其实,我认为那种潜移默化地影响才更深刻,更加根深蒂固。所以,一个家庭的良好读书氛围对孩子十分重要,远大于我们的说教。 第二,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坚持每晚读书的习惯。这一来要求要求孩子放学能够及时完成作业,每晚都能有15——30分钟时间静静地读课外书,养成每晚读书的习惯。

2、养成开口诵读的习惯(更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们)。“诵读”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是很有效的传统语文学习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无论是对积累、理解和表达都很重要。“诵读”本身也是语言实践,每天用15分钟、半小时读读精彩的文章或片断,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感知和领悟能力。在诵读基础上熟记背诵一些经典的语言材料,更是受益终身。

3、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帮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时可在读物上圈点、勾划、批注,读书后可摘抄好词佳句,可记录读书卡片,可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把从读物中吸收的营养,通过落实在纸面上而加以强化。

第三,为孩子推荐优秀的童书。即使优秀的读物,也不是适合所有的孩子阅读。这就需要我们来帮助

孩子选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读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书的外部形式很感兴趣,可选图文并茂、装帧新颖的童话、民间故事、儿童诗和儿童报刊等。现在,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适合我们孩子阅读的图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中国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动物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当名人小的时候》《丁丁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舒克和贝塔》《木偶奇遇记》《小猪稀里呼噜》《爱心树》《淘气包马小跳》《绿野仙踪》……

这些书中的故事要么短小有趣,要么想象奇特,要么情节曲折,要么充满知识性,它们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扇未知、智慧的窗户,相信当孩子沉浸在里面的时候会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和快乐的。

第四,让孩子能坚持来读课外书籍。如果孩子能养成持久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这就更需要家长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建议如下: 一定内容。要读的书一经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一本一本地读的习惯。

二定时间。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要定量。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制定读书计划。根据某本书的具体情况规定孩子每天读的页数。

下面,请您回答自己几个问题,如果您的答案为“是”,那您一定是一位称职的好家长:

1、 您是否有时为孩子念故事书?

2、 您是否曾邀请孩子把他读的书读给你听?

3、您是否和孩子讨论过他所读课外书的内容?

4、您的家庭是否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

相信大家在听了以上问题后,更加明白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做法。

愿我们的孩子能够在生命的早期就能养成阅读的习惯,把阅读视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

第五篇:浅谈教师如何指导家长教育孩子

摘 要:教育是一个链条,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缺一不可。在教育过程中,首先,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然后,为子女建立自信心;随之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最终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 指导 知心朋友

教育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当今家庭教育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成败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教学业务精良,而且在教育孩子如何成人上有独到之处,是家长教育子女 ……

摘 要:教育是一个链条,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缺一不可。在教育过程中,首先,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然后,为子女建立自信心;随之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最终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 指导 知心朋友

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40-0

1教育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当今家庭教育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成败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教学业务精良,而且在教育孩子如何成人上有独到之处,是家长教育子女的良师益友,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起到指导和示范的作用,也对自己的能力起到了一个宣传作用。所以优秀的班主任在研究教学的同时,更要研究家庭教育。一方面教育学生,另一方面指导家长。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而且这门学问较深,需要教师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去研究它,去不断地总结教育的规律,不断地指导学生家长教育自己的子女。如果你对家长指导到位,那么家长在你的指导帮助下,既能成功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对你管理学生又能有很大的帮助。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斥,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俎代庖,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己动手攫取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做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常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愿意听子女谈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

这个阶段儿童的发展极其复杂,这既是第二个学习关键期又是第二个逆反期,所以又称为“困难期”、“危险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存在着多种矛盾:(一)自我意识发展,要求独立自主,不希望父母处处管着自己,但又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二)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心理有话不愿意说,但又希望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三)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十分强烈。(四)自以为是,有成人感,觉得自己不含糊,“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与之常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五)性冲动的出现与性心理不成熟之间的矛盾。

核心提示: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指导家长教育孩子。新时期诸多因素使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复杂,对于教育孩子,老师同然有脱不了关系,但作为同孩子天天生活在一块的家长朋友们,对孩子的教育则是潜移默化的,家长的言行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 ...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指导家长教育孩子。新时期诸多因素使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复杂,对于教育孩子,老师同然有脱不了关系,但作为同孩子天天生活在一块的家长朋友们,对孩子的教育则是潜移默化的,家长的言行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当前,一些不利的因素还在影响到孩子,导致这一情况的因素很多,比如:物质至上,功利主义;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享乐至上,消费主义;自我中心,个人主义;文凭至上,升学主义;分数至上,实用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等等这些。那么做为一名班主任教师,要密切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一、协助家长澄清教育观念――因为观念决定行动。

在这里归纳了以下5个方面的概念

1、孩子是什么?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夫妻共有(孩子是家庭的纽带)

孩子是生命的延续——传承种族(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孩子是快乐与幸福——重在过程(孩子是家庭的核心)

孩子是希望与未来——承载晚年(孩子是未来的投资)

孩子是人而不是物

别把孩子当玩具——爱理不理

别把孩子当饰品——随意摆弄

别把孩子当容器——硬灌知识

别把孩子当机器——机械指令

别把孩子当面子——过早教育,过度教育

别把孩子当出气筒——漫骂讽刺、殴打

2、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上一篇:工商联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公司领导支持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