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

2024-04-16

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共8篇)

篇1: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

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姓名:袁洋

学号:20113225

班级:2011级英语2班)

学习了“中国共产党

90年的光辉历史和宝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我了解到了我们党在这90年中的艰辛历程,更让我确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不变真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九十年的光辉历程,九十年的伟大成就,使我们的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它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九十年光辉的历程。九十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是中华民族获得了解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特别是1978年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后,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帮助了人们走上安稳、富裕的生活。这就充分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人民谋幸福。

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更是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时刻以党的身份惊醒,端正自己的品德修养;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为实现共产义远大目标奋斗终身。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组织纪律,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是党在过去的九十年的最好写照;同时,共产党及共产党人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很长,而且很艰巨,甚至有发生一些曲折的可能,但是,共产党前进的步伐坚定不移,不可阻挡。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母亲,因为只有她能带领我们走向辉煌。

篇2: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

摘要:新世纪刚刚掀开扉页,中国共产党就迎来90岁生日。回首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回首中国社会90年的沧桑巨变。历史和现实总是反复证明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饮水思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不断走向成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

关键词: 感悟 历程 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革命历史 创先 纪念 正文:从1921年到2011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建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90年来的发展,关键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这一光辉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921~1949);二阶段:29年的社会主义革命阶段(1949~1978);三阶段:78年到2011年,33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1、从1921年7月岛1949年10月的28年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分三个方面讲:首先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土地革命中浴血奋战。在党领导的(1927~1937)十年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所作的最大贡献,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经历多次武装暴动失败的教训之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但由于对中国革命道路尚处于探索之中,党内曾三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的教条主义,整整统治全党四年之久,使党遭到了极大的错误,党和红军被迫举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烽火中壮大。

1937年——1945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我们党所创造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以19311年“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以民族大义为重,一面批评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一面和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正确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提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且必定胜利。在最贱男的时期开展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1945年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并使日本于1895年通过了《马关条约》侵占的中国台湾省和澎湖列岛等地回归祖国。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大决战(解放战争时期)。党成功领导的1946年到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党从自卫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根本目标和最主要成果,就是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第二个阶段:29年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49年10月—78年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转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恢复国民经济阶段(49~53)从49年到53年 仅短短的三年内,我们就医治了长期战争所造成的巨大创伤,胜利的完成了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并且在抗美援朝的同时把国民经济恢复到旧中国历史的最高水平,工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21.1%,为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优异条件。

2、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53~56年)

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1958年,毛泽东号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主持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经济建设(即1966年~1976年十年期间)1966年虽然“文化大革命”已产生对经济的破坏作用,但还是局部的。到1969年以后,国内政局趋于稳定,使其经济有了初步回升。①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

②工业产量增加,生产能力扩大,新增主要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的有炼钢1250.6万吨,炼铁1971.5万吨,煤炭开采14万9千吨,发电机组容量2603.6千瓦,石油、合成氨、化学肥料、化学纤维、棉纺等均有较大增长。

③石油、石油化工和电子工业均是迅速增长。④机械工业发展了一大批重大新产品和成套设备。

应当指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是反修防修,问题在于对党内和国内的形势作了违反实际的估计。林彪四人帮之流利用这个错误,把它推向极端,制造了推引了一条极左路线,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受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灾难。这些错误后为我们党自己发现、自己纠正,在总结经验教训中而发展壮大。

第三个阶段:当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飞跃(78年~2011年33年间)

① 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闭幕会工作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党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毅然地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途。而且取得了辉煌成就。

A、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实施了农田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到不向农民要征购粮,还实行农田补贴,引导农民大钟经济作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允许个体经营,小商小贩不收税,创办服务公司,开拓就业渠道,大批青壮年流入城市参加建设,同时可以在城市安家落户。

C、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大量引进外资,外商合资办企业等。② 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从1981年到二十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些任务的提出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要求,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A、有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到87年止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施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

B、。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如期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这是旧中国的政府不能也不敢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也是邓小平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思首先被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③ 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的工程。2010年胡锦涛在省级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中,提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篇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与执政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在1949年夺取全国政权, 在全国范围执政的。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就是1949年至今的执政史。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经历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历史过程。

(一) 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时期 (1927年11月至1949年9月)

1. 井冈山——瑞金局部执政时期。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1927年11月18日在湖南茶陵建立, 政府主席谭震林。它是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井冈山工农兵苏维埃政府。1928年5月在宁冈县茅坪村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毛泽东, 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 毛泽东为主席, 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和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等法律文件。

2. 延安局部执政时期 (1935—1948年) 。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 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 林伯渠任政府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颁布了具有“大法”性质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创造了强化党的领导地位的“三三制”执政体制;实行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文化政策;实行了精兵简政, 从严执政, 反腐倡廉等政策;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 锤炼了执政本领, 为党执掌全国政权积累了重要经验。

3. 华北人民政府局部执政时期 (1948—1949年) 。

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于1948年, 政府驻地河北省平山县王子村, 政府主席董必武。华北人民政府是在原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边区政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在党中央及华北局的领导下, 调动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 完成了华北地区的统一和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摸索、积累了经验, 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二) 过渡时期的全国执政 (1949—1956年)

党在这一时期的执政主题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党紧紧地抓住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中心环节, 完成了“一五”计划;坚决镇压反革命, 维护社会稳定;实行“三反”、“五反”;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等。到1956年底, 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为新生的国家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全国执政 (1957年至今, 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1957—1977年) :以阶级斗争为纲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阶段。

党的执政取得了宝贵成果: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十大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提出了文学艺术发展的“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提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等。

党的执政经历了重大曲折:1957年“反右”;1958年发动“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庐山会议“反右斗争扩大化”;l962年八届十中全会提出“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l963年发动“四清”运动;l965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6年发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等。

从1956—1976年的二十年间, 我们党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由于实践的复杂性, 党在这阶段的执政理论和实践常处于矛盾之中, 特别是受以“阶级斗争为纲”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党实行的基本上是高度集权、以党代政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

第二个阶段 (1978年至今)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

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拨乱反正, 果断地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 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端。

1982年党的十二大, 提出“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命题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改革思路, 中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时期。

1987年党的十三大, 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职能分开。强调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明确了党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1992年党的十四大,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党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1997党的十五大, 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标志着党在执政手段上, 由过去主要依靠政策、行政手段转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 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

2002年党的十六大, 首次提出了依法执政的思想。指出依法执政, 就是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领导人民制定法律, 自觉带头遵守法律, 采取措施保证法律的实施, 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2007年党的十七大, 强调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 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对执政方式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党在探索科学执政道路上又取得了重大进展。

2012年党的十八大, 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二、建国六十多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经验

(一) 坚定理想信念, 为党执政提供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能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 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科学预言了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靠马克思主义指导, 执政后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 同样是靠马克思主义指导。

毛泽东思想旗帜要高举。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邓小平理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党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成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相并列的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次理论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遵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集中全党智慧, 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科学发展观要贯彻。党的十六大以后,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从而使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基础上,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二) 抓住发展要务, 为党执政提供经济基础

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他指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又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牢牢把握住发展这一当代的主题,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是我们党执政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

建国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经济建设成就显著: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0%以上,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2012年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3万亿美元, 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 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 2012年达到52.6%, 中国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2012年, 货物进出口总额近4万亿美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 其中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 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重要科学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 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创下了7 062米的下潜纪录, 嫦娥一号、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 神舟系列飞船实现了发射、空间出舱活动以及空间科学试验等重大突破, 特别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顺利载人交会对接, 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三) 坚持执政为民, 为党执政提供群众基础

习近平强调:“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夙夜在公, 勤勉工作, 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3年4月19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于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 用一年左右时间, 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认为,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 推进反腐倡廉,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一直同各种腐败现象进行坚决斗争, 不断清除极少数腐败分子、整治腐败, 在整体上保持了自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中国成立前夕, 毛泽东同志就提醒全党警惕敌人“糖衣炮弹”的袭击。新中国成立后, 党一直把反对腐败作为保持自身纯洁、履行执政职能、完成执政使命的重大任务, 要求全党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保持清廉。改革开放后, 党清醒地看到反对腐败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严峻形势, 强调整个改革开放过程都要反对腐败, 越是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 越要反对腐败。党的十八大指出,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 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 甚至亡党亡国。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坚决查处大案要案, 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 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 只要触犯党纪国法, 都要严惩不贷。把提高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同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一起, 作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必须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 走出了一条不靠“群众运动”、而主要靠制度和法制, 将治标与治本紧密结合起来的反腐败路子。

(五) 坚持党管军队, 确保军队始终听党指挥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党自1927年建军就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六十年来, 人民解放军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 坚持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 历经风雨、屡建功勋,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的性质,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强柱石。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 支持国家各项建设, 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 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解放军在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中, 向世界展示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风采。事实证明, 中国共产党同人民解放军始终命运与共。

(六) 提高执政能力, 正确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

1.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世界银行估计, 中国“七五”到“九五”期间, 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 000亿元~5 000亿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昭晖教授说, 从国际的视角看, 中国的决策失误率达到30%左右, 而西方发达国家却只有5%左右。专家学者认为, 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决策失误, 到改革开放以来某些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失误;从大型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到民营企业家的发展战略失误, 由此给中国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尽管中央领导一再强调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但直至今日, 我们仍然没有走出决策失误的怪圈。

如何才能避免决策中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呢?一是要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 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正确决策提供了思想保证;二是要集中了一批久经考验的各级优秀领导人才, 他们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 能够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 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 为正确决策提供了人才保证;三是要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按照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要求进行决策, 为正确决策提供了制度保证;四是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的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各种行之有效的决策方法, 为正确决策提供方法论保证。

2. 提高驾驭国内突发事件的能力。

突发事件的发生, 往往是由于对一些新的矛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使之在遇到一定条件的时候, 突然激化和爆发。2000年以来, 中国频繁发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上访、集会、请愿、游行、示威、罢工等群体性事件, 数量多、人数多、规模大。据公安部颁布的数据, 2000年全国发生群体性事件1万起, 2005年7万起, 2007年达8万起, 2009年超过10万起, 2010年15万起, 2011年超过18万起。最突出的有“3·14”拉萨事件;“6·28”贵州瓮安事件;“7·19”云南孟连事件;“7·5”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事件等。这些事件大多涉及公众利益, 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有些事件甚至酿成较大社会冲突, 影响波及海外, 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基础。

3. 提高应对国际复杂局势的能力。

进入新世纪, 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局势, 主要表现为三大安全问题:经济安全问题, 特别是金融安全问题。1985年, 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 令美国人恐慌。1985年9月22日, 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 (简称G5) 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 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协议, 协议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 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广场协议”使日本经济进入二十多年的衰退期。有分析指出, 广场协议是美国为整垮日本而布下的一个惊天大阴谋。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 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这一局面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极为相似。

应对复杂国际局势要坚持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 不断提高判断国际形势和战略思维的能力;以历史的、世界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形势, 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更加广阔的胸怀博采众长, 从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发展的大局中寻找发展机遇, 掌握前进的主动权。

摘要:中国共产党1949年夺取全国政权, 在全国范围执政。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就是1949年开始,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经历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历史过程。建国六十多年中国共产党执政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世界瞩目, 其执政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篇4:中国共产党90年辉煌历程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和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90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90年,是我们伟大祖国结束近代饱受屈辱的历史和长年战乱的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90年,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建设新生活的90年,是我们党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90年。

近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十几个党员,发展到今天的约8000万党员,从一个非常小的党成为执政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意义深远。

本专题仅从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入手加以整理,旨在使大家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考点梳理]

一、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会议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

参加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历史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中共二大

在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3.遵义会议——建党以来的第一个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会议,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贵州遵义。

主要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背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时间:1945年4月。

地点:延安。

主要内容: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历史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5.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主要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缅怀革命先烈。

历史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建设时期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历史意义: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中共八大

背景: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时间:1956年。

主要内容: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历史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文革”结束后,人们对“两个凡是”的方针不满。于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时间:1978年底。

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与中共八大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八大的继承和发展。

4.中共十二大

时间:1982年。

主要内容: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

时间:1987年。

主要內容: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6.中共十四大

时间:1992年。

主要内容: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

时间:1997年。

主要内容: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分析比较]

一、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1.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都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十一届三

中全会纠正了“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4.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遵义会议为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1.都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会议的主线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作用:中共八大为社会主义建设开了好头,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4.结果: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和政策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得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向前发展。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据此完成1—2题。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时期”发祥于()

A.新中国成立B.“文化大革命”结束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中共十五大召开

2.“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六大

中国共产党在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据此完成3—5题。

3.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是在()

A.中共成立后B.第一次国共合作时

C.井冈山会师后D.遵义会议后

4.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时,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孙中山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

5.下列会议与其意义搭配不正确的是()

A.中共一大——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C.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D.第一届全国人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风雨历程中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无数惊涛骇浪、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开创了党和人民事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此时此刻,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了丰功伟绩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的老一辈革命家,深切缅怀英勇牺牲的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老一辈革命家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是()

A.毛泽东B.朱德C.刘少奇D.周恩来

7.下列有关邓小平同志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他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B.改革开放后,他提出必须坚持“两个凡是”

C.在中共十二大上他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D.他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8.确立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A.中共一大、十一届三中全会B.遵义会议、中共十二大

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D.中共八大、中共十六大

二、非选择题

9.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政党。歌中唱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1)请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政党”。

(2)试举两例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一心救中国”,带领人民分别打败了哪些敌人。

(3)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不断总结经验、逐渐走向成熟的。

10.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走进新时代》中的一段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1)这段歌词歌颂了建国以来三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想想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走进新时代”的分别是哪一位领导人?这三位领导人在理论上的创新分别是什么?这些理论创新的共同点是什么?

(2)这三位领导人的核心领导地位分别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的?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胡锦涛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哪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起来的?从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5)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各行各业分别涌现出了哪些模范人物?(至少列举两个)

(6)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采取的哪些具体措施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7)结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1.C2.C3.D4.C5.D6.A7.B8.C

二、9.(1)遵义会议的召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束“文革”、实行改革开放等。(2)领导抗日战争,打败日本侵略者;领导解放战争,打败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3)如秋收起义失败后,开始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等。

篇5: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

一百载的辉煌。

国税儿女上井冈,

两学一做课堂。

挑粮小道挥汗,

红军后代座讲。

烈士墓前黯神伤,

井冈血液流淌。

结业返程秦皇,

激情依然荡漾。

平凡岗位勇担当,

坚持红色信仰,

篇6: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

《辉煌中国》心得体会:《辉煌中国》中国梦的成绩单由中宣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日起在央视播出以来引起热烈议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看了《辉煌中国》第一集《圆梦工程》很震撼、很振奋。

道路通,百业兴。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构建振兴中华的宏伟蓝图时就将兰渝铁路列入了中国铁路系统中最重要者。

然而,公里的兰渝铁路需要穿越海拔米的秦岭,地势复杂多变。

被称之为鬼门关的公里胡麻岭隧道打了年才贯通。

兰渝铁路通车后,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兰州与重庆的铁路运输距离将由公里缩短至公里,客车运行时间由小时缩短为小时,货运年吞吐量达万吨。

届时,中欧班列的国际货物运输时间也将节省个小时,实现了时间的高效压缩,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如今,中国的高速铁路网已超过万公里,居世界第一,超过了第二到第十名里程的总和,而且近六成是这五年建成的。

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国高铁创造诸多世界奇迹,海南环岛高铁与大海美丽邂逅,兰新高铁尽览西部风情,哈大高铁冰天雪地里的黄金线路,京广高铁一日体验四季更替,宁杭高铁目睹江南水韵……不仅如此,中国还勾画出八横八纵的高速铁路网络新版图,目标在年将高速铁路网提升至万公里,覆盖%以上的大城市。

滚滚车轮将会滚动出经济要素的快速流动,更滚动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空间、新动力。

中国高铁用装备技术、人才创新和营业里程创造出中国品质、中国速度、中国实力和中国底气。

《辉煌中国》是在回顾五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晒出了中国梦的成绩单,是给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前的贺礼,同时也是一个砥砺奋进的起点。

篇7: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作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5年6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无产阶级纲领,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1925年5月 上海爆发五洲运动,发帝爱国运动 第一次大革命

1926年7月-1927年7月 国共合作 北洋军阀战争的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集团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7日至5月10日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8月1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举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8月7日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82年6月至7月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争取群众路线,制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十大政纲,走上了农村保卫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篇8:浅析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鸦片战争后,大量西方人入境,同时带来西方的文化艺术,中国人开始接触西洋歌剧。20世纪初,在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的推动下,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结合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中国歌剧的萌芽及初步探索时期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黎锦晖先生在1920年创作了“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是我国第一部歌剧作品,黎锦晖先生也被称之为是我国歌剧的开拓者。他创作的作品注入了歌剧的思维,具备了歌剧的雏形,是歌剧的萌芽阶段。

与此同时,音乐界、戏曲界的一些进步人士,也对中国歌剧进行探索。闫述诗独创的《高山流水》、《梦里桃源》等抒情歌剧,是我国早期歌剧的一株新枝。1934年,田汉、聂耳创作的《扬子江暴风雨》开创了我国歌剧革命现实主义之路,在我国歌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1937始),全国各地的歌剧创作多以抗战题材为主。如,1938年“鲁艺”创作的《农村曲》、《军民进行曲》等。

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诞生,为中国歌剧的第一座里程碑。“歌剧《白毛女》在秧歌剧基础上飞跃前进了,大大提高了。其综合戏曲、话剧、外来歌剧等因素优化组合的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折射出的动人心魄的现实生活内容,给予所有看过它的观众以巨大的心灵启示和审美的艺术享受,是中国歌剧史无前例的。人民群众称它是新型的歌剧,简称新歌剧

二、中国歌剧的繁荣发展时期(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歌剧在和平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这个时期的歌剧创作者沿着《白毛女》开辟的新歌剧道路继续前进,通过深入群众生活,在民间音乐及传统戏曲的基础上,谨慎地借鉴西洋歌剧创作的经验,中国歌剧的创作出现了新面貌。

在这个时期,以1957年召开的“新歌剧讨论会”为界,分为前八年和后九年两个时期。“十七年的歌剧不仅创造了一个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流的英雄歌剧时代,同时又是民族歌剧逐步发展提高走向繁荣的时期”。

前八年为歌剧创作的初步繁荣时期,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歌剧。如,《星星之火》(1950年)、《小二黑结婚》(1953年)、《红霞》(1957年)等,这些歌剧都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歌剧艺术家们不懈努力使歌剧在后九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其中,《刘三姐》(1960年)将我国歌舞剧艺术推向高峰,《洪湖赤卫队》(1959年)和《江姐》(1964年)为这个时期的两部优秀代表作品,是继《白毛女》之后的又两部优秀歌剧创作。

三 、 中 国 歌 剧 的 荒 芜 和 复 苏 初 期(1966-1981年)

文革十年浩劫,歌剧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在江青认为“京剧即歌剧”思想的干预下,曾获得重大成就的作品也受到了批判,如,《江姐》、《白毛女》等,大部分歌剧遭到禁演,歌剧创作走入低谷。歌剧《矿工的儿女》,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一部大型歌剧创作。

1976年粉碎“四人帮”,政治形势的好转使歌剧创作焕发生机,中国歌剧开始复苏,复苏初期大约五年的时间里,创作出了一批新歌剧剧目。如,《海娘》(1977年)、《蓝花花》(1978年)、《彭德怀坐轿》(1980年)等,其中《启明星》、《星光啊星光》等作品获得国庆三十年文化部颁发的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

四、中国歌剧呈现多元化时期(1981年至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歌剧创作进入多元化时期,这个阶段一直延续至今。

(一)八十年代歌剧创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歌剧艺术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这个时期歌剧题材进一步拓宽,其中,对西洋古典歌剧的追寻,如,《大野芳菲》、《天朝风云》等。向革命民族新歌剧回归的作品,如,《沂蒙儿女》、《老八路》等,也被称为“红色歌剧”。富有现代创新意识的歌剧,如,《伤逝》、《原野》等。音乐剧《芳草心》、《搭错车》等。

(二)九十年代歌剧创作

九十年代后的歌剧创作沿着多元化的趋势前行,对西洋古典歌剧的借鉴和对革命民族新歌剧的执着成为这一时期歌剧创作发展的主流,前者有《马可.波罗》等,后者有《党的女儿》、《焦裕禄》等。其成就与影响力比较大以《张骞》、《苍原》、《党的女儿》为代表。

五、结语

上一篇:速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新细则下一篇:锂离子电池行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