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和小学校本培训简报

2024-05-01

东和小学校本培训简报(共13篇)

篇1:东和小学校本培训简报

东和小学校本培训简报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教师队伍的学习成长和全面发展是适应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正是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5年3月25日、26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在学校会议室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校本培训。培训内容分为“骨干教师引领”和“思维导图在数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化-------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视频。

赵燕飞老师精心的准备把自己在高研班所学,在培训中作了全面的汇报。

学习“信息化新理念——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插图片

我校开展的这次“校本研修”活动,宛如冬日里的暖阳。本次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现代信息化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我校实际,提倡同僚互助式的学习,在先进理念、先进的教学技巧中进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促进了教师的提升,推动了学校的发展。相信,在校本研修的引领下,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篇2:东和小学校本培训简报

第九期[2015-2016] 夹石中学教科室

2015.10.12

继往开来,为认真落县教育关于印发“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按照教科室“2015年秋夹石中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方案,我校于2015年10月10日至12日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集中学习培训,由我校校长张晓峰同志、副校长吴中聂同志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原则,全员培训,全面提高。

图为(张校长2015校本培训启动仪式讲话)

图为(张校长培训)

图为(吴校长培训)

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面向全体教师,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质量与实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本学期培训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新课程新理念培训“ 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等,培训方式集中培训。

图为(全体教师)

篇3: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

一、精心选择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要特别关注“校”和“本”。基于以上特点, 农村小学校本培训要紧密结合乡村实际, 以基础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先导, 重点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内容, 实践中强化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探讨, 要研究教材, 深入探讨适合农村小学教育的案例, 改进教学方法, 以课堂为阵地, 把课改实验的课堂变成教师学习的学堂, 使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上来。所以说, 学校才是校本培训的主阵地。为此, 学校要精心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新课程课堂行为变化》等内容, 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 从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 夯实农村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重点, 不断充实培训内容, 从而使每位教师不断提升教育理念、深化对新课程的理解。

二、拓宽校本培训的渠道, 不断提升校本培训水平

1. 以联校培训促进校本培训工作在片区内的交流互动。 学校之间可通过组织教师相互听课、集体备课、教学讨论的方式强化校际交流, 相互借鉴、学习、提高, 促进教师向科研型教师发展。

2. 通过结对帮扶培训, 为农村小学校本培训注入新活力。 为了不断提升农村教师业务水平, 要扎实搞好城乡结对帮扶工作, 让城乡学校、教师牵起手来, 互通有无, 共同促进, 共同成长。在结对帮扶工作中, 从学校层面来说, 农村小学要有重点地和城市小学就办学理念、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各项管理制度的制订、规范办学行为进行交流;从教师层面来说, 结对双方学校的年轻教师、骨干教师要通过备课、上课、辅导学生、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心得及存在的问题展开交流;在结对帮扶中, 农村学校要积极搭建交流平台, 通过听评课、课题研讨、校园文化建设等交流活动, 开展面对面的交流, 有重点地解决课堂上的具体教学问题为切入口, 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此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3. 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 不断推进校本培训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近两年来, 国培计划深入农村各校园。农村小学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置换培训、短期集中等培训活动。教师要通过网络平台、和外县区学校互动交流、走出省外大学集中培训学习等途径, 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参训教师要在和西部兄弟省市乃至全国教育同行的交流中, 深入探讨教师专业成长、新课标的落实、高效课堂、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等课改最新动态, 在培训结束后在本校、片区内进行交流, 全面落实以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

三、积极实践, 让课堂成为实施校本培训的重要阵地

篇4:东和小学校本培训简报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动机;效果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并逐渐开始实践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改革目标,学者们展开了对教师教育一体化多视角、多层次、多方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读研期间,在参与导师课题“文化视野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机制创新研究”资料搜集时,笔者意识到,出于培训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考虑,校本培训越来越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得到了践行。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县内的中小学教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编制出《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及其效果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指导语,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界定校本培训的概念。第二部分为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教龄、所教学科等基本情况。第三部分为问卷的问题,包含对调查者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及其效果反馈等内容。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和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50 份,回收问卷225 份,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217 份,有效率为80.8%。

校本培训就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的规划指导下,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的一种教师的在职培训形式。学校教研组的活动、听课评课、专家讲座、师徒制、集体备课等这些都属于校本培训。接下来主要对被调查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形式、参与动机以及所取得的效果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找出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与校本培训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影响教师校本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

从上述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和参与动机是影响自身校本培训效果的量大重要因素,此外培训目标、师资水平、培训方式对校本培训效果的影响较大,考核方式、培训管理、培训环境等因素也会对校本培训的效果产生影响。

二、被调查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分析

学者们在分析影响教师校本培训效果的因素时,一般将其分为教师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心理学相关理论指出内部持久的积极动机,可以维持一个人积极的行为。此处分析时,也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被调查教师在参与校本培训时,出于提高自身素养的内部动机的比例明显高于外部学校、社会等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们在参与校本培训时,越来越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但也有社会和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参加培训的动机成分。

此部分通过对教师自身参与校本培训所取得的效果反馈的分析,看教师们在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方面与通过校本培训所取得的效果的自我评价上是否存在一致性,进而推断出那些动机影响教师的校本培训的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们认为通过校本培训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内容主要是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技巧、学科前沿知识、师德几方面,而且多数教师认为理论知识的培训效果要好于实践经验的培训,这和我国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是分不开的。被调查的教师们一致认为通过校本培训自己取得收获比较大的方面主要是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了一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师德和政治素质等方面。这和之前教师们出于提高自身能力、素质而参加校本培训的内部动机是一致的。

从上表我们可以教师们普遍认为校本培训的内容只有一部分能应用于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容还不到60%,也就是教师们认为校本培训的一些内容对于自己日常的工作作用不大。但是迫于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外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压力,还是得落实校本培训。

三、思考和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中,笔者发现,被调查教师在参与校本培训时,出于提高自身素养的内部动机的比例明显高于外部学校、社会等对教师的要求。在其反馈的校本培训的收获当中,被调查的教师们一致认为通过校本培训自己取得收获比较大的方面主要是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了一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师德和政治素质等方面。也就是,教师和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与其所取得的效果具有一致性,当教师们是出于内部自身发展需要去参与校本培训时,往往获得的是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而当他们出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压力去参加校本培训时,往往获得的是一些外部考核的达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内部的持久的、积极的校本培训参与动机,更有利于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取得自身提高与发展的效果,而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外部动机也不可忽视,因为教师也是社会和学校中的一员,理应受到学校和社会规范的影响。

此外,教师在参加校本培训之前也要对自己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进行分析,自我制定一个完整的校本培训计划,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和结束时,理性地分析自身的收获与不足,积极归因,为接下来的一次次的校本培训做好扎实的基础。**县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民族地区教师校本培训的一个缩影表明,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新形式,还处在不断地摸索和完善当中,我们应该理性认识校本培训,鼓励教师们积极地参与校本培训。

参考文献:

[1]关楠楠.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篇5:校本培训简报-模版

——在湖北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第一次学情会上的发言

黄冈市团风县实验中学周顺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周顺,在此次培训项目中担任黄冈市团风县初中语文协作组组长。管理全县120名初中语文教师培训指导。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携手前行,留下梦的脚印。

如何管理好协作组,引导好协作组成员开展活动,积极投入到培训学习中,我的体会是:

一、上观天气,下接地气

记得在全省项目骨干培训会上有位老师说过:这个项目要做得好,就要上观天气,下接地气,帮忙不添乱。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们的培训只有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教育教学教改步伐,只有贴近教学,贴近教师,贴近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的内在需求,才可能激发教师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真正体现出这次培训的特色,做到切实有用,帮忙不添乱。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突出了外在制度管理和内在需求刺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是我们县级区域项目领导紧抓行政管理不松手。开好了学校项目负责人、教研组长培训会,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培训开始后,一天一通报,一日一排名,对相对落后的学校、教师包干督办,指导督促。二是确定好活动主题,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我们努力克服“教研培训”两张皮的弊端,根据教研教改的热点,突出学校教学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和困惑,确定活动专题,形成一条活动主线,使活动系统化,使校本研修和网络研修有效整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索新的途径,创设新的平台。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我们初中语文协作组经过充分调研,确定的活动专题是: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研究。高效课堂的研究是我县近几年的教研重点,但学校和老师在推进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理论与实际上的困惑。教师的需求,就是我们教研的方向。为此,我们第一期确定了五个活动主题:“看视频,谈体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如何有效观课议课?”“课堂教学是否需要一个模式,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模式?”“走进古诗词教学。”“如何有效组织九年级专题复习?”聚焦师生关系、观课议课、课堂模式的组织建构。从目前情况看,教师参与学习讨论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参训率100%,研修率100%,合格率70%,活动主题的参与讨论人数达1500人。下一步,我们将抓住高效课堂的几个关键点,比如: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等问题来进行研究。希望能通过网络平台,为教师、教学、教研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

二、线上线下,融为一体

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灵活性,为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和思路。我们一直强调学校在这次培训活动中要有创新精神,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的优势,充分利用好平台上丰富的资源,服务教学,改变传统的教研活动方式。如我县的城关中学语文教研组、十力中学语文教研组、杜皮中学语文教研组、但店中学语文教研组通过线上学习有效地指导线下教学实践,将线下的教研活动、教学管理延伸到线上,有针对性的开展讨论、交流,极大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提升了教师的教研素质,提高了教师网络整合学习的能力。像十力中学语文教研组杨国松老师,今年五十三岁了,“活到老,学到老”,研修学习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常态。他在《我的研修计划》中深有感触地说:由于本人每周教学任务重,担任七年级班主任、七年级一个班语文和九年级两个班政治教学任务,每天都必须与学生打交道,从早到晚在一起,所以我只能每天下晚自习后,再进行我的研修计划:从晚上20:00学到晚上22:00,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当天我的研修计划,达到自我研修目的。杨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截至目前,他已经看课1100分钟,参与活动数18个,撰写日志20篇,上传资源127个,发布话题5个,研修成绩87分。在全省个人排名30名左右。我县杜皮中学学校规模小、教师教学任务重,老师们就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将听课评课、教学检查等日常教学教研活动搬到网络平台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多交朋友,形成合力

这次培训,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次学习提升的过程。让我真切感受到当好一名协作组组长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一个月的协作组组长经历,让我从一个教师个体变成了“黄冈团风初中语文群”的群主,在群里有了更多的学习伙伴,有了更多的关于教学教研火花的撞击;协作组组长经历,还让我的专业成长的道路变得更宽更广,以前我对教学教研的思考只是零碎的、个人的一些想法,现在面对全县语文老师,促使我更全面深入地思考教学教研的一些热点问题,老师们的思考也给了我很多的启迪,完善了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以前我搞教研主要基于一种个人的兴趣,现在更多的感到了一份责任。这次培训更难得的是让我感受到网络时代应该具备的开放胸怀,作为一名协作组组长,我现在有事没事,都到网上看看,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给予回复,力争让每位老师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多关注,多鼓励,多引导,多交朋友。不论学科,不论地域,只要感到有兴趣的话题都进去看一看,认真回复。我的努力也赢得了老师们的认可,老朋友见面更亲了,新朋友更多了。在此,我要感谢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帮我们实现了“教学沙龙”,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这次研修活动虽然刚刚起步,但我和我们的老师已经收获了很多,我们学习了知识,分享了思想,结交了朋友,形成了“今日做明师”的共识。“时间飞了,梦的脚印留了下来”,在研修的路上,我们将继续前行。

谢谢大家!

篇6:校本培训简报

认真备好课,力争高效课堂

——伊宁市二十四小学校本培训简报

3月17日下午,在伊宁市二十四小学多功能厅,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校本培训。由学校名师工作室蒋玉琴老师主讲。蒋老师深入浅出地对《认真备好课,力争高效课堂》从备课的含义、备课的意义、备课方法三个方面作了详尽的讲解和剖析,以期达到教师对认真备课的重视,以及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与会教师认真听讲、笔记将有效的备课方法记下,将会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正如蒋老师说到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高效课堂是我们做教师的不懈追求。

篇7:校本培训纪实简报

校本培训纪实

2012年3月5日下午,我校正式启动了2012年春期校本培训活动。校长师本财就校本培训的目的、意义、重要性、一贯性向全体老师做了动员讲话。

为确保校本培训能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特成立了以校长师本财为组长,副教导徐伟为副组长,书记罗大楷、教导主任李友香、副教导罗毅、工会主席曹华以及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机构。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面向全体教师,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质量与实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本学期培训内容包括“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新课程标准”、“ 现代教育技术”、“师德师风”等。培训方式包括“以学代培”、“ 以课代培”、“ 以会代培”、“ 以研代培”等。

篇8:东和小学校本培训简报

关键词:校本培训,误区,示范校

海南省从2005年开展了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评审活动, 三年内评选出一百所“省级校本培训示范校”。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此项工作。可以肯定, 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其中不乏涌现出许多亮点。同时, 也发现部分学校在对校本培训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 导致实际操作偏离了方向、冲淡了主题, 使得整个校本培训工作呈现着“形散又神散”状态。

误区一:校本培训是“表面文章”

这是评审中发现的一大误区。不少学校和老师认为校本培训对于学校的深层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作用不大, 完全是一种行政行为, 只要把表面文章做足, 能应付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就算完成任务, 有的甚至把校本培训的目的定位于取得示范校牌子、扩大学校知名度。这一思想在离高考越近的高中校表现得越明显。自然, 在实践中, 这些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只是摆摆谱儿、搞搞形式, 培训内容和教师从事的工作不沾边, 更多的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显然, 这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校本培训的价值和作用。

众所周知, 校本培训是指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 由学校发起和规划、将本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并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活动。可以看出, 校本培训的目标是直接指向学校的特色化、个性化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它是以学校和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 以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为着力点, 以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为落脚点的活动。因此, 校本培训所要解决的是学校之“惑”、教师之“惑”, 解之求发展, 破之求进步。这些, 是不能做“表面文章”的, 也绝不是仅仅做些“表面文章”就够了的。

误区二:校本培训是“本校培训”

毋庸置疑, 校本培训的主要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学校, 二是在学校中, 三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指的是立足于本岗、本职、本校的教育实践所开展的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师培训活动, 它体现了自主性、灵活性的特征。而正是“在学校中”这一含义使一些学校误认为校本培训就是本校培训, 认为在校内搞的培训才是校本培训。因此, 实践中不少学校就“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培训, 完全搞“自我封闭”式的培训, 既没有纵向引导, 也没有横向交流, 其效果不言自明。

我们说, “在学校中”并不意味校本培训就是单干, 就是孤立, 就是完全拘泥于学校内部的自我封闭的行为, 而是以学校为中心和主体、以促进教师教学研究统一为原则、以充分利用校内的各项资源为基础的教师培训与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有关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开放, 决定了校本培训的内容、空间、途径和方法手段都应是开放的。也就是说, 校本培训并不排斥校外各种资源的参与和帮助, 相反, 校本培训只有立足本校、积极与校外资源组成有机的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 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校的发展, 促进教师的进步。

误区三:校本培训是“教研活动”

许多学校对培训内容尤其对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关系不明确, 认为校本培训关注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说到底就是教研活动。因此, 实际操作中学校只开展业务学习、公开教学等这样的教研活动, 不可否认, 教学、教研、培训三者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而且我们也肯定, 校本培训确实包括教研活动在内。但是, 校本培训毕竟不是教研活动, 或者说教研活动并不是校本培训的唯一内容, 教研活动是研究学校教学中发生的“有效问题”, 而培训是学校组织专家或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校内学习或训练活动, 旨在使广大教师对这些问题加以掌握。

只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把校本培训等同教研活动的一种相对应的理解和实践, 同样有所偏颇。综观人们对现代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培训至少应该包括教师的使命感、现代教育理论、教师职业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这几个方面。可见, 校本培训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是全方位立体化的, 不应该把目光单单投向教学能力。

误区四:校本培训是“独角戏”

对于培训, 人们都习惯“培训者讲, 受训者听”这样的培训方式, 认为校本培训也应该是如此。于是, 校本培训成了培训者的“独角戏”, 培训者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 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台下静静地听, 老师们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所扮演的是学生、是听众、是观众, 培训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很少有受训教师之间的互动或受训教师与培训者之间的互动, 这种培训把教师置于被“教”、被“训”的位置上。其实, 校本培训主体应该是参加培训的教师, 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校本培训中, 应鼓励受训教师之间和受训教师与培训者之间结成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使每位教师成为培训的“参与者”,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培训的效益。

误区五:校本培训是“临时工作”

校本培训是“临时工作”, 主要表现在培训的始终没有“预设”, 也没有“生成”, 教师哪一方面出现问题, 学校就马上组织那种短暂的、随机式的学习行为试图来解决这些问题。然而, 校本培训是不能起始于某一问题, 也不能终止于某一问题或阶段,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 要结合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来整体规划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其次, 制订每一个阶段的详细计划, 包括培训重点、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培训等等, 并根据计划逐一实施;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培训结束后及时评价、总结、反思。

不仅如此, 这个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都应该自成体系, 比如对培训的评价, 应该包括为什么评、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根据什么评等几个基本点, 因此, 校本培训中应该建立一个评价体系, 而且这个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 不仅评价校本培训的结果, 也评价校本培训的过程;不仅要评价培训者的教, 还要评价受训者的学;不仅是全面的评价, 也是全程的评价;不仅是整体的评价, 也是局部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也包括对培训需求的评价。

误区六:校本培训是“大手笔”

有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和规模较小的学校认为开展校本培训是一大手笔, 需要很大的经费投入:购置先进的教学设施、聘请优秀的师资、配备相应的场地、编写培训教材等等, 学校根本无力承担, 并把其作为不开展、少开展或随意开展校本培训堂而皇之的理由。显然, 这又是一个误区, 如果按照这样的条件, 且不说农村学校, 就是很多城市学校也难以开展。事实上, 校本培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经济性, 其经济性表现在校本培训是一种不脱产的在职、在岗培训, 可以节省其他培训所需的差旅费、学习费、住宿费等。

除此之外, 校本培训中, 学校可以挖掘和重新配置学校的各种资源, 综合利用人、财、物、信息等, 对校本培训按照最优化的原则实行有效管理。这样, 大幅度减轻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对于处于农村的学校而言, 校本培训更是一种行之有效而“便宜”的培训模式。因此, 我们主张越是农村的、薄弱的学校越要开展校本培训。当然, 校本培训需要师资、教材、场地、设备, 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也有自己的培训资源, 关键就是学校如何去深度挖掘、充分利用。以教材为例, 如果学校能善于整合、利用教师的“问题的资料和案例”, 甚至是教师本身的文本性经验、日记和叙事性故事等生成性的、过程性的培训课程, 不失为校本培训很好的“教材”资源。

结语:

与其他形式的培训相比, 校本培训有其自身的优势和良好的实践基础, 如何引导其规范、有序的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本文所析几大误区只是笔者在评审示范校活动过程中见到较为典型的几种表现, 今借此文做一梳理分析, 也是抛砖引玉,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更为深入的思考, 期待我省校本培训工作能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宏伟.校本培训实施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2004.

[2]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刘要悟.校本教师培训合理性追究[J].教育研究, 2004, (6) .

[4]陈伟.校本培训实践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 (3) .

篇9:谈农村小学的“校本培训”

1.通过学校之间的联系,增强了校长及学校领导的忧患意识,促使校长更重视教学工作,把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

2.通过学校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师之间的了解、互助,增强科研合作的愿望,同时也打破过去的“死不往来”的局面,从而创造浓厚科研氛围。

3.通过学校间的联合来进行校本培训,可克服“当局者迷”的困惑,能激发学校挖掘各自的优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通过学校之间的联系,增加了“校本培训”的透明度,使受益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现实和未来。

5.通过联合的校本培训,使科研项目的开展具体到科目中来,能更有针对性,可克服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开展科研所面临的困难。

6.开展“校本培训”校际间的联合,增大了培训覆盖面,更大程度地利用了本地的人才资源,调动了学校的内在积极因素。

7.通过这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既能增进两所学校的团结协作,又能形成你追我赶的好风气。

要做好校际之间的校本培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合作伙伴。找临近的与本校各方面条件相似的学校1~2所,以便于来往,也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使两校教师觉得有奔头。

2.制定发展计划,使“校本培训”的连续性和目的性更明确,使预期效果呈梯级上升。

3.确定内容。确定好校本培训的内容,避免培训的无计划性,做到有的放矢。确定的内容可分为理论类通识培训、专题研讨型培训和实践型培训。

篇10:语文科组校本培培训简报

本次校本培训意义重大,让我们收获很多,现将本次培训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集中培训学习时间为20天,培训人员为全科组成员。本次集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在培训过程中,主要是对《猫》这一课进行全方位的打磨,每位学员都参与了备课、说课,并分组进行了互评打分,然后各组推出一位学员进行汇报说课。通过这些专题讲座、体验参与、互动交流和实际操作等形式,每一位学员在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二、主要成绩

(一)精心组织

为了办好此次校本培训,科组进行了通过集中开班学习,全体参训人员充分认识了此次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了培训目标,增强了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确保按时顺利结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科组长督促学员按时参训,认真做好培训笔记,及时填写研修日志,按质按量地完成各种作业,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和帮助。为方便大家相互交流,我还创建了班级QQ群,在QQ群里发通知提醒大家各种注意事项。通过努力,确保了本次培训井然有序地开展。

(二)积极参与

参加本次校本培训的老师对这次学习都比较重视,学习态度端正,没有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有的学员遇到需紧急处理的事情,都事先请假。全班所有学员每天都详细填写研修日志,正确对待听课评课,积极参与交流讨论,仔细撰写总结反思,认真填写调查问卷,有些学员还在课后加班加点复习学过的内容,编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准备说课文档,制作说课课件。

(三)效果显著

篇11:东和小学校本培训简报

实施简报

2017年12月

“国培计划(2017)”——北京大学河南省乡村教师

网络研修项目

工作实施简报

(第二期)国培专家在线大讲堂专刊

北京大学2017年12月25日

为提高参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学习氛围,进一步夯实远程培训效果,北京大学于2017年12月24日组织河南国培专家在线大讲堂。本次有幸邀请到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大学国培中学语文专家团队成员,首都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教研员陈维贤做《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和实践》的直播讲座。

近年来,陈维贤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北京教育》《班主任》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永伴人生的拔节》《名师导航》等。曾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十佳教改新星”、省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

此次讲座内容陈老师以窦桂梅、华应龙等优秀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为模范,从教师自身出发,架起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老师们只有在日常 的教育教研中,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我,才能成就自己,走向成功。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学员发言踊跃,很多学员表示意犹未尽,希望北京大学多举办在线直播课堂。

刘水莲老师表示:专家的讲座真正运用到工作中的话,素质教育真正进行入到了农村中小学。王爱琴老师表示:我们是奋力向前的耕牛!研究怎样把属于我们的那片芳草地耕好了,让地上的花草开的更艳丽,果树上的水果更加硕大!郭艳丽老师表示: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应该定期更换岗位,体验中出真理。姜磊老师表示: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是不成功的,或许的个人的教学改进了,挽救了一批学生,但国家的教育环境改善了,就是挽救了中国教育。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篇12:东和小学校本培训简报

一、目前中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1. 缺乏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校本研究是源于教师们发现的教学问题。然而,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 由于对“别人的经验”缺乏学习和了解, 教师不仅无法“解决问题”, 而且无法“提出问题”。比如:在针对中高级教师开展的研讨课中, 多数教师把研讨课当作展示课, 把自己最擅长、最亮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却忽视了研讨问题, 有的教师甚至无法提出研讨课中真实的、有价值的教学问题, 误解了“研讨课”的真正用意。

这说明, 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问题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平时就要重视学科组和个人教学中问题的累积、整理工作, 逐步建立起“问题集或问题群”。这不仅是今后研讨课活动研讨问题的来源, 更是学科组教研活动和个人发展的依据。虽然有许多问题我们可能根本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不能解决, 但不能因此而忽视这项工作。至少它会成为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2. 缺乏高位引领和及时交流、指导

毕竟问题研究也好、课题研究也罢是需要一定的科学方法, 按照一定的实施程序进行的, 尤其是需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学科新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能力, 这对缺乏相关学习的一线教师而言, 是有不少困难。而既懂学科专业, 又会研究的专家并不多见, 即便某个地区、某所学校有这样的专家或教研员, 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科、所有教研组都能得到及时、具体、有效的指导。因此, 在校本研究过程中就会经常出现因缺乏专家的高位引领而使研究活动不伦不类、似是而非的情况。校本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严重影响。

3. 缺乏系统规划, 产生工、学、研矛盾

中小学教师日常的教学任务繁重, 大量的时间不得不投入教学, 繁重的教学负担几乎没有为研究、学习留下多余的时间, 参与集中的、长时间面授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无论是学校还是个人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必须经常读书学习、深入开展问题研究, 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所有教师都回避不了。在此形势下, 传统的面对面、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的方式受到了极大挑战, 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培训学习、校本研究方式。

4. 缺乏扎实的文献研究与实践交流

在校本研究中, 理论学习不仅可获得知识、方法, 更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智慧, 还是把理论与实践有效融通的关键行为, 它决定了校本问题研究、课题研究的起点、终点和质量、创新。然而, 在实践操作中, 理论的枯燥性、艰涩性和时间的紧缩性, 让教师们往往重视不够, 学不到位, 交流匮乏, 也让很多校本研究处在低水平、低实效、高重复的误区中徘徊, 这将极大地降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速度。

5. 缺乏资源共享与成果分享

多年来, 教师们积累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资源。但因缺乏合适的平台进行展示、交流、分享, 使得许多宝贵的东西散落在教师手中, 甚至消失在不经意的忽视当中。在校本研究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不仅本校的优秀资源和研究成果需要分享交流, 其它地区在同类问题研究领域的优秀资源和研究成果也需要分享与交流。为此, 必须打破原来的自我封闭局面,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6. 缺乏便捷的实验检测

校本研究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是否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质性或量化检测, 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 验证研究效果。在目前的中小学校本研究中, 这个方面的工作比较弱化。原因之一就是数据量大, 手工方式难以统计。这使校本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大打折扣。

7. 缺乏研究过程及时监控

虽然, 校本研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教学能力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但是, 这种效果有时并非立竿见影, 是需要持之以恒地开展, 靠时间检验的。此外, 毕竟实验过程需要教师花费不少时间、精力, 甚至是改变过去固有的观念、习惯, 这对一线教师而言要克服很多困难。因此, 在实践工作中, 教师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淡化、拖滞实验研究工作, 使校本研究不能真正扎实地进行下去。这时候, 就需要教研室、教研员及时帮助、督促。可是, 当研究项目多时, 传统的跟踪、监控方法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8. 缺乏系统的数据资料整理

由于主客观原因影响, 在校本研究中, 各种实验研究过程产生的数据、资料缺乏及时、规范、系统地整理与保存, 给后续的研究工作分析、研究成果提炼、研究项目评价、研究人员考核等工作都带来了麻烦, 这是许多类似工作的软肋。

二、远程培训平台具有的功能优势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强大功能优势, 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素养, 但与国家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还差距很远。如何发挥网络沟通平台的功能优势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发展, 仍然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很多地区也做过不少尝试, 比如:借助Blog、BBS、Wi Ki、QQ、MSN、UC等开展远程教学研讨, 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但还不能把校本研究的诸多工作环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既提高效率又方便管理。目前, 远程培训平台的广泛运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它能实现教师的远程辅导 (如:批改作业、引导监督讨论、答疑等) 和学生的远程学习 (如:作业、讨论、测试等) , 以及培训效果调查。其主要功能优势如下:

(1) 支持信息发布, 让受训学员随时了解相关要求和安排, 并跟着网络课程进行自学。如:课程公告、日程管理、学习导航、课件学习等模块。

(2) 支持互动交流, 使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实时与非实时的讨论、交流。如:专题讨论、小组协作、课程答疑、站内短信等模块。

(3) 支持信息反馈, 及时反馈学员完成任务情况, 提醒、督促学员按要求学习。如:在线自测、在线作业、论文指导等模块。

(4) 支持上传下载, 实现师生优质资源的共享。如:资源管理模块。

(5) 支持信息统计, 使学员参与在线学习的情况统计和问卷调查变得异常便捷、准确。

(6) 支持多媒体格式, 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呈现方式, 使培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三、利用远程培训平台开展校本研究的设想

针对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 如果以校本研究具体项目为依托, 开展学科组、备课组、教师个人的日常工作, 使研究、教学、反思、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 并充分发挥远程培训平台具有的功能优势, 则可有效地提升校本研究的实效性。下面以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培训平台为例, 提出以下设想:

1. 利用学习导航模块发布方案计划、管理要求

在此模块中, 既可以发布研究项目的方案、计划, 让参与校本研究的教师随时了解研究方案和工作计划, 熟悉研究目标、思路、过程、方法, 以便对照执行;还可把参与本项目研究的具体要求罗列出来, 以便约束大家按规范化要求操作。

2. 利用日常管理模块发布活动安排

把即将开展的各种实验研究活动的通知、安排、提醒等信息及时发布出来, 让实验教师及早准备。

3. 利用课程公告模块发布活动报道

将已经开展的各种研究活动情况及时报道出来, 让广大教师了解、学习, 这种宣传报道能够有效地扩大研究工作的影响面, 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4. 利用小组讨论模块组织研讨活动

上课教师可提前把实验研讨课的相关资料, 如: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教学反思等发布到本模块中。学科组长或教研员设计好相关研讨话题后, 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研讨、交流, 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发言, 使研讨更充分、自由。在此模块中充分体现同伴互助与个人反思相结合。

5. 利用课件学习模块发布文献资料

研究活动开展前, 组织教师进行广泛的文献收集, 并筛选、整理好相关文献资料后发布在此模块, 供后续的文献研究做铺垫。同时, 还可在此提供开展课题研究的各种常用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实验检测的操作说明等内容, 方便教师学习。

6. 利用在线自测模块检测教师的理论水平

文献研究与理论学习一直就是一线教师所欠缺的, 在平台上不光要为教师提供适合的研究文献、理论文章, 还应该通过测验的办法帮助教师认真进行学习与反思, 这是很有必要的。在线自测功能就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7. 利用专题讨论模块组织读书交流、建立学科问题集

(1) 以往的读书交流由于没有合适平台共享大家的心得体会, 所以, 很多时候读书和撰写心得体会就变得形式化了, 应付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如果借助这一板块功能就可以有效地组织大家开展读书与交流。

(2) 利用专题讨论模块功能还可建立网上学科问题集。让教师随时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平台上提出, 积累研究问题。当然, 此模块是需要提前做好问题类别及属性分类设计的, 便于检索。

8. 利用论文指导模块指导教师写作

在此模块可指导教师撰写各种教育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方面的文章。

9. 利用在线作业模块收集、整理文档资料

此模块可作为数据、资料收集的补充方式使用。比如:除调查问卷之外的实验检测数据、资料 (观察记录、访谈记录、学生成绩数据统计分析) 、文献综述、工作总结、会议记录、阶段评估、人员考核、研究报告、成功案例等。可根据需要设定上交和截止时间, 可对上交资料数量、质量进行标识。

1 0. 利用课程调查实施实验检测

现在的网上问卷调查功能让问卷编制、大规模施测、多形式统计与反馈等工作变得异常简便, 极大地方便了校本研究过程中各阶段的各种调查检测。

1 1. 利用课程答疑模块实施专业引领

组织专家利用平台的答疑功能模块, 对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 实现专业引领, 保障实验研究顺利进行。

1 2. 利用学员和成绩管理功能实现校本研究管理

远程培训平台一般都具有学员和成绩管理功能, 管理人员可从后台登录后及时查看学员参与学习情况。如:对活动过程中每个人发帖情况、资源分享、在线测试等方面进行行为记录, 这为校本研究的动态化管理提供了便利。它能客观地记录、反映参与教师的态度、能力、效果, 为指导、监督、考评工作奠定基础。

1 3. 利用资源管理模块积累多媒体资料

教师们把手中各种与本研究项目相关的优秀多媒体资源及时上传到平台上, 可实现优质资源的收集、共享。

以上设想基本涵盖了校本研究的各个环节, 这说明远程培训平台能够在校本教研中发挥应有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根据研究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具体要求添加相应模块并进行模块命名, 即可开展相应工作。

四、利用远程培训平台开展校本研究的注意事项

1. 做好前期调研和设计

(1) 让每一位参与校本研究的教师熟悉平台功能, 理解并支持新型工作方式。

(2) 充分征求教研员和教师的意见, 设计远程培训平台的功能模块。建议没有条件开发平台软件的地区和学校使用Moodle平台。

2. 实施分层权限管理

每个校本研究项目应用一个平台, 设置管理员、审核员、会员三级, 分别对应教研 (科研) 室主任、项目负责人 (教研组长) 、实验教师。不同级别, 权限不同, 根据需要设置。

3. 把握现实与虚拟的尺度

采用远程培训平台这种虚拟方式只是为了弥补以往校本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而不是取代。两种方式应该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性。

4. 及时评价与激励

采用远程培训平台开展校本研究, 虽能及时检查、记录活动情况和教师参与状况, 实现了过程化管理与监控, 但也要充分考虑到教师信息素养的差异和心理适应性, 客观、准确、全面地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和个人表现,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与纠正, 适时进行小结与表扬, 激励广大教师乐于接受这种方式, 并最终习惯于这种方式的校本研究。

总之,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研究是今后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充分挖掘远程培训平台的功能优势, 一定能让中小学校本研究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篇13: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探究与实践

一、农村小学校本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针对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学校校加大校本培训的经费的投入,每年至少要投入6000元培训经费。

针对解决工学矛盾的问题,学校采取利用双休日培训、个人自学或送交下村小等办法进行校本培训。

针对校本培训缺乏学科带头人,学校采取先培训骨干,再辐射、带动全体教师。

二、农村小学实施校本培训的原则

在实施校本培训过程中,我们确立并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校本培训以教师的读书学习、专家讲座等形式为载体,致力于转变教师观念、丰富教育理论,让教师运用这些理论并通过案例评析、教育反思等形式来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统一要求与适应差异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校本培训的总体目标,在培训内容、形式、管理、评价等方面既有统一要求,又根据教师个体差异和实际需要,从能力水平、专业特长出发,选择各自的培训方向和内容。

教学与培训两不误的原则。在校本培训过程中,既坚持搞好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又坚持以人为本灵活多变地安排培训内容和形式,切实做到教学与培训两不误。

着眼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在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时,既考虑要教师的现实需要,也要关注教师继续发展的需要。

三、校本培训的内容

(一)职业素养类培训

在校本培训中,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政治理论、教育法律法规培训,着重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

(二)业务素质类培训

加强对教师新课程培训学习。一是着眼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学生新的学习观”的全新理念的转变。二是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三是对教师进行学科知识培训。

(三)教育技能类培训

按照分类指导、学用结合的原则,加强教师“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教具的使用和制作”等基本技能的培训。

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重点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和Powerpoint电脑幻灯片的制作等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CAI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式及应用。

(四)教育科研类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科研培训。然后参培者在学校作选题、研究过程、应用研究、个案研究等校本培训。

四、校本培训的途径和方式

(一)个人探究

在学校的规划和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展自我培训活动,通过自学、自我反思、经验总结、教学日记(教后记)、案例剖析、课堂录像分析等方式,自我反省,自我改进,自我提高。

(二)集体学习

1.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以理论学习为主,从政治思想德、教育理论、学科教学理论、科研、课改等方面,更新完善教师的理论知识。

2.专家引领

聘请教科研专家为我校教育科研顾问,就学科教学专题研究、研究课题的立项、研究实践和观念做专题报告,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3.课题带动

通过学校主研的获奖课题如《山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小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小学后进班转化提升研究》等,带动教师加强校本小课题研究。

4.交流互动

通过校内教师的优质课、优秀教师的展示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及外校名师的观摩课、探讨课等活动,实现校本资源优势互补,优势共享。

上一篇:汝南驾校教练员管理制度下一篇: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