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医工作总结

2024-04-13

办医工作总结(通用6篇)

篇1:办医工作总结

卫计局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工作情况总结

一、推进措施

1、加大社会办医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南湖市荆州区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实施方案》和《南湖市荆州区医疗机构设臵规划(2016-2020年)》,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包括中医类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站)、口腔疾病、儿科、老年病和慢性病等医疗机构。放宽市场准入,社会办医疗机构设臵审批不设类别、规模、数量、布局、地点要求,配臵乙类大型医用设备不受规模和规划数量限制等。今年上半年,我局进一步开放医疗市场,共接收社会办医疗机构设臵及执业许可审批件24件,对申请材料严格审核,新批准开办医疗机构6家。截至目前,我区共有医疗机构138间,其中非公立83间,占比60%,多元化办医格局进一步健全。

2、改善社会办医执业环境。对社会办医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办医申报流程和申报材料要求方面与公立医院一致,审批程序和审批条件一致,社会办医疗机构可以自主选择营利或非营利性质,在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医保定点和双向转诊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创新,具备条 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可以依照程序申请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卫生科研立项、继教项目等。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医疗人才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培训、学术活动、技术准入、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

3、强监管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及《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试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将各医疗机构的记分情况列入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评估活动主要指标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相关医疗机构限期进行整改,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对存在不良执业行为的医疗机构,进行跟踪监督检查,重点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整改不到位的医疗机构增加监督检查频次,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依法规范开展执业活动。

二、存在问题

(一)社会办医疗机构留人难现象突出。一些社会医疗机构过于“近视”,偏重于眼前利润而忽略营造良好氛围,医务人员接受培训少,业务水平难以提升,使得人才引进难,流失快,医疗团队和医疗质量无法稳定保障。

(二)综合实力偏弱,特色服务不强。社会办医疗机构大都以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需求为主,上等级的医疗机构少;专科医院发展相对较慢,康复和老年养护等专科领域服务能 力薄弱。

(三)自身管理及经营行为需要规范提高。社会办医疗机构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岗位的权责划分和监督制衡不清晰,部分民营医疗机构为追逐经济利益而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一)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布局和结构。引导并鼓励社会资本在城乡结合部、工业园区等当前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区域开办医疗机构;在中心城区,鼓励更具专科医疗特色明显、服务意识好的民营医疗机构进入;鼓励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到农村偏远地区开设诊所或到村级卫生室服务。

(二)引导公立和社会办医疗机构错位发展。加强总体统筹和规划,引导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错位发展,避免医疗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培育和突出民营医院的专科技术优势和特色医疗品牌,使群众能就近享受到不同类别、类型、更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三)强化监督管理。联同公安、人社等加大对非法行医、医疗欺诈、医托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会同工商部门严厉打击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行为。同时督促民营医疗机构建立完善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南湖市荆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7年11月20日

篇2:办医工作总结

专项整治工作自查承诺书

为进一步加强卫生行风建设,纠正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反应强烈、直接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我郑重承诺作出如下承诺:

严格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参与纠正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工作,并认真从以下方面进行自查:

1、是否存在未取得执业资格证书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

2、是否存在服务态度差、服务效率低、责任意识差等现象;

3、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开大处方、不合理使用医用高值耗材行为;

4、是否存在滥检查以及重复检查行为;

5、是否存在在临床活动中收受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回扣、好处或提成的行为;

6、是否存在索要或收取病人及家属所送“红包”现象;

7、是否存在为医药生产、经销企业或医药营销人员提供医生或部门一定时期内临床用药量、医用耗材用量等信息,供其发放回扣的“统方”行为。

在自查过程中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主动上缴收受钱物。在今后的工作中,坚决做到:

1、严格遵守《执业医师大》、《护士条例》和各项医德医风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诊疗常规开展诊疗工作。

2、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礼貌接诊,热情服务,不推诿、刁难病人;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

3、严禁违反规定发布医疗广告,严禁违反规定参与医药产品、食品、—1—

保健品等商品推销活动,严禁违反规定泄露患者等服务对象的个人资料和医学信息。

4、严禁通过介绍患者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医药产品等收取提成。

5、严禁利用任何途径和方式为商业目的统计医师个人及临床科室有关药品、医用耗材的用量信息,或为医药营销人员统计提供便利。

6、严禁个人直接接受捐赠资助,严禁接受附有影响公平竞争条件的捐赠资助,严禁将接受捐赠资助与采购商品(服务)挂钩,严禁接受企业捐赠资助出国(境)旅游或者变相旅游。

7、严禁违反规定私自采购、销售、使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

8、严禁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接受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财物、回扣,严禁参加其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

9、严禁索取或收受患者及其亲友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贵重礼品。

如有违背以上承诺的行为,自愿接受党纪政纪处理并承担法律责任。

承诺人: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注:此承诺书一式二份,一份单位留存,一份个人保管。)

篇3:初析社会资本办医政策

2010年11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 (国办发[2010]58号, 以下简称国办“58号文”) 对社会资本办医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办“58号文”对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政策、执业环境政策和监管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明确, 是未来较长时期内国家相关政策的一份基础性文件。此后出台的各地方政策遵循了国办“58号文”的思路, 在具体规定上也较多地参照该文件的表述。因此, 分析国办“58号文”对研究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法律环境具有引导性作用。

1 准入政策

国办“58号文”指出, “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 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从制度层面明确了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优先地位。其中规定了6条放宽社会资本办医准入条件的措施, 包括: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合理确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范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允许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简化并规范外资办医的审批程序, 框定了社会资本办医的大框架。

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 由于缺少具体的准入标准, 之后也没有细则进行补充, 审批环节难以把关, 容易造成“宽进”, 使不合格的申请者蒙混过关, 进入市场后导致无序、不正当竞争。国办“58号文”对于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的退出政策只是笼统地指出需要完善, 要求在发生产权变更或停业、破产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但对具体规定没有明确。这和在国办“58号文”发布之前的情况相比没有实质性变化, 社会资本轻易进入医疗市场后盲目追求利益, 大捞一笔后迅速退出的现象得不到根本改善。

2 执业环境政策

2.1 税收

税收政策一直是影响社会资本办医的重要因素。2000年,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城镇个体诊所、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一般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 许多地方政府根据这一原则把非公有医疗机构都核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自取得执业登记证起3年内, 医疗卫生服务免征营业税, 3年期满后依法照章纳税。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取得执业登记后, 通常要经过1~2年的筹建才能真正运转起来, 3年内的优惠政策基本沦为一纸空谈。同时, 税收大约占此类医疗机构收入的8%, 不享受财政补贴, 与之相比, 公立医院没有税负, 还能享受占其收入约8%~10%的国家财政补贴, 二者相加, 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成本比公立医院高至少16%[1]。税收及国家财政补贴的区别造成了社会资本办医与公立医院之间严重不平等竞争, 社会资本办医处于十分不利的竞争地位。

新医改对税收政策作出重要调整。国办“58号文”指出:“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 提供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要执行政府规定的相关价格政策。营利性医疗机构按国家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自主定价, 免征营业税。”这条规定更加明确了社会资本办医既可以是营利性的, 也可以是非营利性的。2012年4月, 《卫生部关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经营性质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 制止地方政府按照投资主体性质“一刀切”。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其举办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免征营业税的期限也从3年延长到了无期限。在水、电、气等能耗支出上, 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相同价格, 减轻了运营成本负担。这表明, 我国正在积极地为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

2.2 医保定点

我国对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和报销比例正在逐步增加, 如果不能纳入医保定点, 非公立医院的病人来源将成为很大的问题。国办“58号文”规定:“将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非公立医疗机构凡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 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和民政部门应按程序将其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定点服务范围, 签订服务协议进行管理, 并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政策。各地不得将投资主体性质作为医疗机构申请成为医保定点机构的审核条件。”

虽然政策已经在审批上要求一视同仁, 一些地方政府也在逐步落实医保定点向社会资本办医开放, 但是在实际操作上, 政府部门对社会资本办医仍存有较深的不信任感, 并且顾及到监管难度, 在审批过程中严格控制, 客观上造成了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获得医保定点的可能性较低, 有些甚至通过“公关”来取得批准。此项政策的落实步伐相对缓慢。

2.3 医疗机构评审

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不参加医疗机构评审, 不评定级别, 不按级别分级管理, 这几乎已经成为共识。这类医疗机构大都被认定为一级[2], 这就意味着: (1) 不论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实际技术如何, 其价格等同于一级医疗机构水平; (2) 由于按级别诊疗确实存在, 这限制了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开展新业务, 申报新技术、新设备的审批过程艰难; (3) 不同级别医院的职称晋升有名额限制, 级别越高, 晋升名额越多, 始终被限制在一级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在职称评定上劣势明显。

2012年5月, 卫生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确定社会资本举办医院级别的通知》, 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在设置审批社会资本举办的医院时, 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及该医院的功能任务、服务半径等, 及时确定其级别;对未定级的社会资本举办的医院, 要尽快完成定级工作。这项政策为社会资本办医被评为更高级别、获取更多的软硬件资源打开了大门, 增强了其与公立医疗机构竞争的软硬件实力。

2.4 人才引进与培养

国办“58号文”指出, “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 “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技术职称考评、科研课题招标及成果鉴定、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认定等方面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在制度设计上, 国家为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搭建了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竞争的平台。但实际上, 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在职称晋升、科研晋升、户籍政策上都与公立医疗机构存在差距。由于无法解决户籍, 社会资本办医在招聘新员工和引进技术人才上缺乏吸引力, 难以吸收新鲜血液。在职称评定上, 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受到的名额等限制较多, 医师容易遭到歧视。因为政策落实不到位, 科研立项的平等很难实现, 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申请到国家科研基金的可能性很小。没有科研项目, 职称晋升的机会就很渺茫, 个人职业发展的道路几乎被阻断了。

部分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寄望于通过“多点执业”来走出人才匮乏的困境。我国已出台医师多点执业政策, 但受事业单位编制等政策影响, 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师属于“单位人”, 而不属于“社会人”, 公立医疗机构把医师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3]。医师注册多点执业, 需要经过所在医疗机构的批准, 这就制约了多点执业机制的作用发挥, 难以惠及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

3 监管政策

3.1 执业行为监管

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监管一直存在多头监管、权利分散的问题, 除了卫生行政部门外, 还要接受药监、医保、财政、审计、物价、质监等部门的监管;非营利性非公有医院还要接受民政部门的监管;营利性医院还要接受工商、税务部门的监管[4]。多头监管容易导致多头不管, 各部门抱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相互推诿, 最终造成监管效率低下。国办“58号文”明确规定卫生部门要把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纳入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开展日常监督管理, 落实了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国办“58号文”第十八条分四个层次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的执业监管进行规定:第一, 要求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必须获得许可, 严禁提供超范围服务, 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医疗欺诈行为;第二, 规范医疗广告发布行为, 严禁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第三, 对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提出具体要求, 即把此类医疗机构纳入医疗质量质控评价体系, 开展日常监管、校验、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对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执业情况进行审核;第四,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发挥医保对医保定点机构的激励约束作用。

上述前两条是针对目前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最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的规定, 这两种行为往往是一些急功近利的社会资本举办的营利性医疗机构快速聚敛财富的手段, 给整个社会留下了不良的总体印象, 严重危害了社会资本办医整体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办“58号文”将这两条首先提出, 足见整治这两类行为的坚定决心。后两条为社会资本办医构建了一个包含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在内的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通过多重角度的监督、促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规范执业行为, 加快发展。

但是也必须看到, 国办“58号文”没有规定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违规后的责任。虽然有2006年《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和2008年《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广告管理的通知》对具体处罚措施的规定, 但是实际工作中, 对此类医疗机构主要是以罚款为主, “以罚代管”[5]。与违规的潜在利益相比, 违法成本太低, 起不到威慑作用。国办“58号文”在责任承担上没有向社会资本办医施加更多的压力, 客观上很难起到预期的监管效果。另外, 国办“58号文”没有强制要求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披露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费用等基本信息, 不能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 也对监督不利。

3.2 财务监管

国办“58号文”提出, 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应当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 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于社会资本举办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所获得的收益是否可用于投资者回报, 国办“58号文”对两类医疗机构分类管理, 着重强调对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强财务监管, 严禁将收支结余用于分红或变相分红, 确保非营利性的性质。同时, 国办“58号文”明确规定卫生部门对此类违规行为具有行政处罚权, 加强了对经营目的的监管。

在财务监管上, 国办“58号文”只笼统地表示由相关部门监督检查。目前, 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登记管理部门是民政部门, 业务主管部门是卫生部门, 会计主管部门是财政部门, 税务部门承担一定的税收管理职能。民政和卫生部门缺乏财务监管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财务数据是否符合规定, 难以形成正确判断。由于缺乏问责机制, 民政、卫生和财务部门都缺乏监管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 监管效果不佳。税务部门具有较强的财务监管能力, 但现行税收制度的要求是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所纳税款进行主动申报, 不利于税务部门掌握财务状况。对主管部门的含糊规定, 使相应的财务监管力量薄弱, 很难发现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否遵从了禁止分红的规定。

国办“58号文”要求财务、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登记管理办法。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主要应遵守的财务会计制度包括《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还要遵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6]。这些制度有些没有针对社会资本办医, 有些没有针对医疗机构的特殊性, 都存在一定的适用限制。尤其是对财务和审计信息进行披露的规定很不具体, 没有强制规定。一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不愿意透露医院运营信息, 即使是对卫生行政部门也加以保密[7]。所披露的信息是否完整真实, 也难以核实。财务法律制度的完善迫在眉睫。

除上述规定外, 国办“58号文”对社会资本办医的其他方面也进行了政策引导。比如:改善外部学术环境, 将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用地纳入土地总体规划,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做大做强, 统筹安排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国办“58号文”为社会资本办医指明了政策方向, 其后北京、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方政府相继出台若干政策, 对国办“58号文”因地制宜地加以细化, 促进了地方的实施。政策环境步步优化, 为社会资本办医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新商报.成本比公立医院高16%最盼望尽快减免营业税[EB/OL].[2010-12-17].http://szb.dlxww.com/xsb/html/2010-12/17/content_433905.htm.

[2]应晓华, 黄葭燕, 王群, 等.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策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1) [J].中国卫生资源, 2009, 12 (3) :119-122.

[3]人民网.民营医院为啥长不大:医保定点难, 抵押贷款难[EB/OL].[2011-10-27].http://health.people.com.cn/GB/16033367.html.

[4]陈良侠.我国发展非公有医院的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0.

[5]陈良侠, 任伟, 易春黎, 等.对我国发展非公立医院策略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 2009, 8 (8) :5-8.

[6]段光锋, 田文华, 金春林, 等.加强对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医疗机构经济监管的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10 (10) :28-29.

篇4:康熙皇帝拨款办医

那年,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所有名贵药材都用遍了,却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一天,康熙微服出宫,发现夜深人静一个小药铺里灯火通明,还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康熙上前敲门, 一个四十多岁郎中开门:“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康熙说:“只因我得一怪病,浑身发痒,遍体起红点子。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郎中说:“好,请你脱去上衣,让我看一看。”康熙像贫民一样脱去了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你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康熙问:“此病能根治吗?”郎中很肯定地说:“不难。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

说着,郎中铺开一个包袱皮,抱起一个罐子,把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康熙不觉一愣,因为出门急,没有带银两,于是婉转地问:“先生,这么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郎中笑道:“这不是让你吃的。这八斤大黄你拿回家去,煮水百斤,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康熙说:“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谢。”

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连洗三遍之后,果然身上的红点子一个也没有了。康熙十分高兴,第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

郎中一见康熙面带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于是故意说:“阁下今天是送药钱来的?”康熙说:“正是。先生,你说要多少钱?”

郎中哈哈大笑:“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我见你气宇非凡,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学生姓黄,字天星,一介书生。”郎中说:“我叫赵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医有何益?”

康熙一听,不禁说:“赵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何不在医道上大展前程?”

赵桂堂说:“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么多的本钱,空有凌云之志。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也算我没有白给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叫什么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么样?”赵桂堂笑着说:“我是一句玩笑话,你莫当真。建大药堂需一大笔钱,这是云彩边上的事,远着哩。”

康熙说:“眼下不妨试试。”说着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

第二天,赵桂堂忍不住好奇,找到内务府衙门递上字条。不一会儿出来一个太监,领着赵桂堂来到一个大屋子,打开屋门朝里一指说:“ 赵先生,这些够不够你的药钱?”

赵桂堂定眼一瞧,只见满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只听太监说:“赵先生,万岁爷有旨,你给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愿以偿了吧。”赵桂堂这才如梦初醒,没过几天,一座大药铺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

开业典礼,康熙皇帝亲自前来祝贺,对赵桂堂说:“你的药钱我可是还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可见,没有学习过公共财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的康熙爷居然也懂得“政府”财政如何投入公共部门,同时要求“医院”体现公益性——看病不要收钱。也不需要还康熙爷国库的钱。

篇5:社会办医条例

(1994年7月14日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12月21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0年9月25日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对社会办医机构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健康,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

(一)公民单独或者联合兴办的医疗机构;

(二)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单独或者联合兴办的向社会开放的医疗机构,但经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除外。

第三条 社会办医机构以救死扶伤、治病防病、保障公民健康为宗旨。

第四条 社会办医机构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规定的预防保健和其他社会公益任务。

第五条 社会办医机构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 对社会办医机构实行许可证制度,对社会办医机构执业人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注册和管理。

第七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市社会办医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会办医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行政等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社会办医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设立与登记

第八条 社会办医机构的设立与变更,应当以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有利于促进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有序竞争为原则。

第九条 单位或者个人设立社会办医机构,应当向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属于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权限的,由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属于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权限的,由区、县卫生行政部门作出是否符合本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说明,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批准设立的,发给设立社会办医机构批准书。

第十条 社会办医机构的名称,应当适合其性质与规模,并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命名规范。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社会办医机构的设施,应当征得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并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其设计等进行卫生标准审查。

第十二条 社会办医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第十三条 申请社会办医机构执业登记,必须具有设立社会办医机构批准书和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金、设施、设备、场所,并符合相应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四条 社会办医机构的执业登记,由批准其设立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

第十五条 在社会办医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人员,须具有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注册,持有与其从事工作相一致的执业证。

第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所属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务人员,未经其所在单位批准,不得在社会办医机构兼职。

第十七条 社会办医机构的名称、场所、业务范围和主要负责人需要变更时,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八条 社会办医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终止:

(一)被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吊销许可证的;

(二)主办单位决定撤销的;

(三)主要执业人员离任,致使无法开展正常诊疗业务的;

(四)个人开业者丧失行医能力的;

(五)其他原因应当终止的。

社会办医机构终止,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九条 社会办医机构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时,由批准机关予以公告。

第二十条 许可证和执业证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出借。

第三章 权利与义务

第二十一条 社会办医机构享有下列权利:

(一)经批准登记的机构名称专用权;

(二)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自主管理;

(三)依法聘用和辞退从业人员;

(四)根据有关规定确定适合本机构情况的工资形式和奖金分配办法;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二条 社会办医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二)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规定的预防保健和其他社会公益任务;

(三)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四)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五)加强执业人员教育和培训,遵守医疗纪律、医德规范;

(六)执行财务、物价有关规定;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四章 执

第二十三条 社会办医机构应当按照批准的行医地点和业务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社会办医机构不得开展下列业务:

(一)计划生育技术、婚前检查、鉴别胎儿性别、人工授精业务;

(二)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有关传染病、性病诊疗业务;

(三)不适宜社会办医机构开展的其他业务。

第二十四条 社会办医机构应当遵守药品管理、传染病防治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教育和培训执业人员,做好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 社会办医机构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将非药品充作药品或者将自费药品作为公费药品;

(二)以给回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扩大业务;

(三)借用其他单位、个人的票据、印章,或者将本单位的票据、印章出卖、转让、出借给其他单位、个人;

(四)开具虚假证明;

(五)假借行医进行封建迷信活动,或者以其它非法手段骗取钱财;

(六)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七)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六条 非医疗机构不得向社会提供医疗性服务。

第二十七条 任何人不得摆摊设点或者走街串巷行医贩药。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社会办医机构的监督管理,其职责是:

(一)审批社会办医机构的设立与变更,进行执业登记,核发许可证;

(二)依法核发执业人员相关执业证;

(三)对社会办医机构设施的设计等进行卫生标准审查;

(四)制定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方面的规定、制度;

(五)制定社会办医机构的医疗以及服务质量标准,并监督实施;

(六)审查社会办医机构的医疗广告;

(七)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实施处罚;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设社会办医机构监督员。社会办医机构监督员执行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任务。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检举。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游医药贩或者无许可证、执业证者,提供行医场所等条件。

第三十二条 社会办医机构的医疗广告,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医疗广告管理的规定,发布前应当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其内容进行审查,并出具证明。

发布医疗广告,不得擅自改变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的内容。

第三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社会办医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检查和隐瞒真实情况。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社会办医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下列处罚:

(一)警告并限期改正;

(二)没收违法所得;

(三)没收执业器械、药品、宣传品;

(四)罚款;

(五)责令停止执业活动;

(六)吊销许可证、执业证;

第三十五条 对摆摊设点或者走街串巷的游医药贩,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并实施现场处罚。

为游医药贩或者无许可证、执业证者提供行医场所等条件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处罚。

卫生行政部门在实施前两款规定的处罚时,公安、工商行政部门应当给予协助。

第三十六条 社会办医机构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发布医疗广告,或者新闻单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新闻报道形式刊播有关医疗广告,工商行政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既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又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 社会办医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对故意扰乱医疗秩序或者妨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假借行医进行迷信活动诈骗、勒索财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公安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社会办医机构监督管理人员营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公布前已经批准开业的社会办医机构,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3个月内重新登记。

附1: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2号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已由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0年9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9月25日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摘录)

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

一、下列地方性法规引用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1.《天津市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

2.《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

……

附2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32号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条例》的决定,已由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4年12月2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4年12月21日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4年12月21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对《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六条修改为:“对社会办医机构实行许可证制度,对社会办医机构执业人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注册和管理。”

二、第八条修改为:“社会办医机构的设立与变更,应当以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有利于促进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有序竞争为原则。”

三、删除第九条中“单位申请的,还应当提交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申办的证明”的规定;第九条中“由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初步审查,提出初审意见”,修改为“由区、县卫生行政部门作出是否符合本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说明”。

四、第十二条中“领取《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执业许可证》”,修改为“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五、第十五条修改为:“在社会办医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人员,须具有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注册,持有与其从事工作相一致的执业证。”

六、第十六条修改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所属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务人员,未经其所在单位批准,不得在社会办医机构兼职。”

七、第十七条中“开业地点”修改为“场所”。

八、删除第二十二条第(六)项。

九、第二十五条第(六)项修改为:“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十、第二十八条第(二)项修改为:“依法核发执业人员相关执业证”。

十一、第三十四条第一款中“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给予下列处罚”,修改为“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下列处罚”;第(五)项修改为:“责令停止执业活动”;删除第二款。

十二、第三十六条修改为:“社会办医机构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发布医疗广告,或者新闻单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新闻报道形式刊播有关医疗广告,工商行政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十三、第三十七条修改为:“当事人对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既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又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关于颁布《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条例

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津卫医字(1995)471号

各区、县卫生局、市局直属医院、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部分部队医院、企业医院、社会办医医院:

现将《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发给你们,希认真遵照执行。

本《细则》是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订的。在制订《细则》过程中,广泛听取了各区、县卫生局和市直属、附属医院的意见,经过了认真反复的研讨和论证。希各有关单位在执行本《细则》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及时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天津市卫生局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三日

抄报:卫生部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法制办

抄送:市高级人民法院、各区、县政府法制办

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个人、集体、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单独或联合兴办的向社会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上述单位和个人开展医疗美容、气功医疗、验光配镜和其它诊疗性服务的也适用《条例》和本细则。

第三条《条例》第二条第二款除外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是指历史上向社会开放,又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纳入区域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第四条社会办医机构实行市、区(县)两级审批制度和《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执业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双证制度;对执业人员实行《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执业证》(以下简称〈执业证〉)制度;对社会办医使用药品的,实行《社会办医机构药品使用许可证》制度(以下简称〈用药许可证〉)。

第五条诊疗活动必须把保护公民健康,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禁走街窜巷行医贩药,严禁假借行医骗取钱财,严禁未经许可的各种行医活动。

第二章 设置与审批

第六条设立社会办医机构必须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要求。

第七条单位申请设立社会办医机构的,必须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个人申请的,必须具有本市长住户口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申请设立个体诊所还必须持有《医师执业证书》或取得医师职称后,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立社会办医机构:

(一)在职、因病退职或停薪留职的人员;

(二)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被吊销执业证书者;

(三)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不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四)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

(五)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不适宜申请的其他情况。

第九条申请设立社会办医机构,必须分情况向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法人(组织)资格证书或个人本市户口证明;

(四)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申办的证明;

(五)个人学历、履历、资格证书及健康证明;

(六)联合各方的协议书;

(七)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设置社会办医机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申请单位名称、基本情况、申请人姓名、年龄、专业履历、身份证号码;

(二)该医疗机构的服务半径、人群以及所在地区有关疾病患病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概况;

(三)所在地区医疗机构分布情况及医疗需求分析;

(四)拟设社会办医机构的名称、功能、任务;

(五)服务方式、时间、诊疗科目和床位编制;

(六)组织结构、人员结构、主要设备;

(七)后勤保证(通讯、供电、饮食、上下水道、消防设施);

(八)投资总额、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注册资金、五年内成本效益预测分析;

(九)选址依据、所在地区环境和公共设施情况;

(十)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

(十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申请设立诊所的可行性报告包括上述一、四、五、八九、十一内容即可。

第十一条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自接到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并按下列规定作出处理:

(一)对设床99张以下的社会办医机构,(含门诊部及个体诊所)经审查不合格的,说明情况答复申请人;经审查合格的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二)对设床100张以上的社会办医机构和设床的专科社会办医机构;市卫生行政部门直属医疗机构、医学院校附属医疗机构所申请开设的社会办医机构,提出初审意见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获得《设置社会办医机构批准书》的,必须在一年内开业,一年内不能开业者原《设置社会办医机构批准书》即行失效。

第十三条经批准的社会办医机构如在类别、规模、占地和诊疗科目等方面有变更时,必须重新申请办理设置审批手续。

第三章 登记审批校验

第十四条申请执业登记必须填写《社会办医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并提交:

(一)《设置社会办医机构批准书》;

(二)房屋产权或使用证明;

(三)建筑设计平面图;

(四)验资证明、资产评估报告;

(五)工作人员名录及职称证书,离退休证、户口册、身份证等原件或复印件;

(六)规章制度;

(七)主要设备清单;

(八)主要负责人任命或推荐证书。

第十五条社会办医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时,其资产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进行验证,除具备相应机构基本标准的必要资产外,必须具备下列标准的周转资金:

(一)个体诊所不低于1万元;

(二)门诊部不低于3万元;

(三)设20张床位的医院不低于12万元,每增设一床增加4千元。

第十六条非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不得出任社会办医机构主要负责人。下列人员不得在社会办医机构中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一)患有不适宜从事诊疗工作疾病的;

(二)非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三)被撤销行医资格的;

(四)正在其他医疗机构中任职的;

(五)外地医疗技术人员;

(六)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不适宜在社会办医机构中从事医疗工作的其他人员。

第十七条设床99张以下的社会办医机构,向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执业登记,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全部资料之日起30日内,对其基本标准、开业条件、执业人员“三基”知识、技能等进行审查、考核。经审查、考核合格的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市卫生行政部门于15日内进行审查考核,对同意登记的发给《许可证》和《执业证》。

设床100张以上的社会办医机构和设床的专科社会办医机构,市卫生行政部门直属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附属医疗机构所开设的社会办医机构,直接向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执业登记,市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全部资料之日起45日内,进行审查、考核,对同意发证的发给《许可证》和《执业证》。

第十八条社会办医机构取得《许可证》后一个月内应执证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九条社会办医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所有制形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式、诊疗科目、床位(或牙椅)数、注册资金等,必须在变更前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其中跨区(县)变更地址的须重新办理设立审批。

第二十条因分立或者合并而保留的社会办医机构;因分立或合并而新设的社会办医机构应重新申请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社会办医机构暂停执业必须经登记机关批准。一般暂停执业时间不得超过一年,超过一年的注销《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社会办医机构实行两年一次定期评审和校验制度。评审时按有关规定由市、区(县)评审办公室分别予以基本标准和分等标准的审定评审。

第二十二条评审后要及时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校验。校验时应提交:

(一)《许可证》;

(二)执业人员《执业证》;

(三)评审合格证书;

(四)行政、医疗、财务管理方面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三条在校验中发现有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者给予一至六个月的改正时间,在此期间内仍不能通过校验者由登记机关注销《许可证》。门诊部和个体诊所在改正期内不得执业。

第二十四条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每年二月底前,将上本辖区内执业的社会办医名册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五条社会办医机构开业、迁移、更名、停业、歇业和校验结果由登记机关予以公告。

第四章 命 名

第二十六条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队、武警等单位设置的社会办医机构必须冠有申请设置单位的名称。但医疗机构现有或今后申请设置的社会办医机构不得冠有原医疗机构的名称。

第二十七条个人申请设置的社会办医机构必须冠有个人的姓名并标明“私立”字样。

第二十八条合伙或单位联合申请设置的社会办医机构,在名称中应含有“合作”或“联合”字样。

第二十九条社会办医机构名称中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有损于国家、社会或公共利益;

(二)侵犯他人利益;

(三)以外文字母或汉语拼音作为名称;

(四)以医疗仪器、药品、医用产品命名的名称;

(五)“疑难症”“某种疾病”“专治”“专家”“名医”“中心”或者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以及其他宣传或暗示诊疗效果的名称;超出诊疗科目范围的名称;

(六)行政区域和街道名称;

(七)其他医疗机构分支(如分院、二部、住院部、门诊部等)的名称;

(八)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不适宜的其它内容。

第三十条社会办医机构只允许使用一个名称。

第三十一条两个以上申请人申请相同名称时,应依据申请在先的原则核定。

第五章 执 业

第三十二条社会办医机构执业时,须悬挂《许可证》,从业人员须携带《执业证》上岗。

第三十三条社会办医机构的印章、银行账户、牌匾、票据、处方笺、各种检查申请单、报告单等医疗文件中使用的名称应当与核准登记的名称相同,并不得出借、转让、出租。也不得借用、冒用其他医疗机构的名称及其印章、牌匾、票据、处方、各种检查申请单、报告单等医疗文件。

第三十四条在社会办医机构从业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只允许在一个单位任职。

第三十五条社会办医机构门诊病历最少保持15年,住院病历最少保存30年。

第三十六条社会办医机构必须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监测。并交纳一定比例的预防保健经费。

第三十七条备有药品的社会办医机构,必须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配备与医疗业务相适应的药学技术人员,不得从非法药品经营者购入药品,个体诊所必须从指定部门购药。

第三十八条社会办医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各种统计报表制度。

第三十九条社会办医机构必须遵守下列财务管理制度:

(一)应聘用持有会计证的财会人员办理会计事务。不具备专职会计人员的小型单位(包括个体诊所),应委托法定记账代理单位办理会计事务。

(二)财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卫生部制定的《医院会计制度》和有关财会法令、制度。

(三)按季度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季度完结后15天内)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报送及时。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在终了20天内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社会办医财会汇总表。

(四)应于每季度完结后15天内随同会计报表按业务收入总额1.5%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交纳管理费。

(五)不得以任何方式,任何名义炒病人。不得给转诊、转院的单位或个人回扣和好处费。

(六)必须使用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社会办医机构财会收据》。

(七)停业时应将《许可证》、印章、票据等上交卫生主管部门。并摘掉牌匾。

第四十条社会办医机构应遵守下列物价管理制度:

(一)认真遵守物价政策,严格执行天津市卫生局、物价局1994年1070号颁发的《天津市各级医疗机构收费标准》及有关规定,自觉接受市、区物价部门监督检查。

(二)根据市政府1993年1号令精神,社会办医机构必须对医疗服务项目实行明码标价,接受市、区物价部门、有关部门以及患者监督。

第六章 监督管理职责

第四十一条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市社会办医机构的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社会办医机构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质量标准;

(二)负责并监督《条例》和本细则的贯彻实施;

(三)审核批准社会办医机构的设立,颁发《许可证》和执业人员《执业证》;

(四)对100张床以上和设床的专科社会办医机构,市卫生行政部门直属医疗机构及医学院校附属医疗机构所开设的社会办医机构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五)根据需要对社会办医机构设施的设计进行卫生标准审查;

(六)审批医疗广告;

(七)依据《条例》和本细则实施行政处罚;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职责;

第四十二条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社会办医机构的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条例》和本细则制定本辖区社会办医机构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

(二)执行并督促《条例》和本细则在辖区内的贯彻实施;

(三)对社会办医机构的设置和颁发《许可证》及从业人员《执业证》进行初审;

(四)对辖区内99张床以下的社会办医机构(不包括设床的专科社会办医机构、市卫生行政部门直属医疗机构及医学院校附属医疗机构所开设的社会办医机构)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五)对医疗广告进行初审;

(六)依据《条例》和本细则实施行政处罚;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职责。

第四十三条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需要设立社会办医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上述监督管理职责。

第四十四条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社会办医机构监督员。其编制应与辖区社会办医机构的数量相适应,但至少不应低于三人。

第四十五条社会办医机构监督员由有职称的卫生行政干部和卫生专业人员担任,其人选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名,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统一组织培训考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发给证书。

第四十六条监督员执行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任务,持证执法,可行使下列职责:

(一)对社会办医机构进行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

(二)对社会办医机构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三)对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案件进行调查取证;

(四)对查实的违法案件提出处理意见;

(五)对游医药贩、非法行医者实施没收执业器械、药品、宣传片和500元以下罚款的现场处罚;

(六)对发现违反《条例》或可能违反《条例》的有关材料、物品,采取暂控措施;

(七)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其他职责。

监督员行使上述

(三)、(五)、(六)项职责时应当有两名以上监督员同时在场。实施暂控措施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5日。

第四十七条监督员执行监督任务时,有关部门和被监督单位及个人应当配合。

第七章 罚 则

第四十八条违反《条例》第十二条,未取得《许可证》擅自职业行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宣传品,处以一千元至三千元罚款;并可对直接负责者或负有责任的领导处以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一)擅自开业未满三个月的;

(二)仅获得设置批准书的;

(三)擅自开业者为个体诊所或单项诊疗服务的。

第四十九条违反《条例》第十二条,未取得《许可证》擅自执业行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宣传品,处以三千元至一万元罚款,并可对直接负责者或负有责任的领导处以一千元至二千元罚款。

(一)擅自执业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

(二)曾因擅自执业行医受过处罚的;

(三)擅自执业为联合诊所以上机构的;

(四)擅自执业者为非卫生技术人员;

(五)给患者造成伤害的;

(六)使用假药、劣药蒙骗患者或以行医为名骗取钱财的;

(七)单位内部医疗机构擅自对社会开放的;

(八)态度恶劣拒不配合监督检查的。

第五十条违反《条例》和本细则不按期办理校验《许可证》又不停止诊疗活动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超过限期仍不办理校验的,吊销其《许可证》。

第五十一条违反《条例》第十五条、二十五条

(六),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或无《执业证》者从事医疗工作,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以一千元至三千元罚款;任用两名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或给患者造成伤害的处以三千元至五千元罚款,并吊销其《许可证》。

第五十二条具有违反《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情形,又拒不终止诊疗活动的,没收其违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处以三千元至一万元罚款。并可对直接责任人或负有责任的领导处以五百元至两千元罚款。

违反《条例》第十八条二款,处以《许可证》持有者或主要负责人五百元至两千元罚款。

第五十三条违反《条例》第二十条,伪造、涂改《许可证》,除没收其伪造涂改的许可证以外,并处以五千元至两万元罚款;对直接责任者或负有责任的负责人处以一千元至两千元罚款。

伪造、涂改《执业证》者,除没收其伪造涂改的证件,并处伪造、涂改者和持有者各五百元至两千元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违反《条例》第二十条,出卖、转让、出借《许可证》的,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两千元至五千元罚款同时吊销《许可证》。

收买、受让、承借《许可证》凭该《许可证》执业行医的,按未取得《许可证》擅自执业行医处罚。

出卖、出借、转让《执业证》的,处双方当事人各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并吊销《执业证》。

第五十五条违反《条例》第二十二条,拒不履行有关义务,予以警告并限期改正,到期仍不履行义务者处以三千元至一万元罚款。对拒交管理费者,除应补交管理费外并处以管理费数额一倍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责任者或负有责任的负责人处以五百元至两千元罚款。

经处罚仍拒绝履行义务的,吊销《许可证》。

第五十六条违反《条例》第十条、十七条,擅自改变注册名称,使用与登记内容不一致的名称,或出示凭证、印信与登记名称不一致,责令立即改正,并处以三千元至五千元罚款,情节严重或经处罚仍不改正的吊销《许可证》。

第五十七条违反《条例》第十七条、二十三条第一款,擅自改变行医地点、扩大业务范围的,予以警告并限期改正,并处以一千元至三千元罚款,情节严重或经处罚拒不改正的吊销《许可证》。

第五十八条违反《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擅自开展有关业务的责令立即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至一万元罚款,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一万元至两万元的罚款。经处罚仍不改正的吊销《许可证》。

第五十九条违反《条例》第二十五条

(一)、(二)、(三)、(五)、(七)规定的,予以警告并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经处罚仍不改正的吊销《许可证》。

第六十条违反《条例》第二十五条

(四),出具虚假证明文件,责令立即改正,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造成患者精神伤害、延误诊治或有其他危害后果的处以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吊销直接责任者《执业证》。

第六十一条违反《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四)、(五)和《条例》第二十四条有关规定,予以警告并限期改正,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一)经警告逾期不改正的;

(二)发生严重医疗事故;

(三)管理不善连续发生责任事故;

(四)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存在严重问题的。

第六十二条违反《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予以警告并限期改正,并处以二百元至二千元罚款;情节严重的交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三条违反《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擅自发布广告或擅自篡改原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的内容者责令立即改正,并处以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情节严重或拒不改正的吊销其《许可证》。

第六十四条违反《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两千元以下罚款;同时违反《条例》其他规定的,依本细则从重并罚。

第六十五条对违反《条例》第二十七条,摆摊设点或走街串巷行医贩药的,坚决予以取缔,没收药品、器械、宣传品及违法所得,并处以五百元以下现场处罚或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六条对违反《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为游医药贩或无《许可证》者提供行医场所以及药品器械、票据、住宿等条件或以所谓联合办医、合作办医、特邀应诊等名目变相为其提供行医条件的,责令立即改正并没收药械、票据及非法所得,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提供条件者为个人的处以五百元至三千元罚款;

(二)提供条件者为法人或组织的处以两千元至一万元罚款,并可对直接负责人或单位负有责任的负责人处以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第六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实施第六十五、六十六两条处罚时,可商请同级公安、工商部门予以协助。

第六十八条社会办医机构违反《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九条当事人不服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可依据《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的,由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十条监督管理人员营私舞弊的,撤销其监督员资格并由所在卫生行政部门给以相应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八章 附 则

第七十一条《条例》和本细则所称违法所得,系指非法执业或其他违法行为所得的全部金额,包括成本和利润。

依《条例》和本细则吊销《许可证》的同时,一并吊销《用药许可证》收回执业人员的《执业证》。

第七十二条本细则所称以上,以下均包括本级、本数在内。

第七十三条本细则未作明确规定的事项,均按国家有关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第七十四条本细则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篇6: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意见解读

本报讯 我国将放宽对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符合条件的民营医院将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享受和公立医疗机构一样的税收和价格政策,外资还可独资在我国开设医院。昨天,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下称《社会办医》),从准入范围、落实优惠政策、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共25条意见。

准入是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的第一个环节,《社会办医》提出,首先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在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要优先考虑社会资本;还要合理确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范围,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范围与其具备的服务能力相适应。

公立医院改革也要鼓励社会资本规范参与;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由目前的限制类调整为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逐步取消对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股比限制,对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先行试点、逐步放开;最终在程序审批上也要简化,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立审批权限由国家下放到省一级,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设立由卫生部和商务部审批。

此次鼓励社会办医重拳还落在优惠政策方面,共11条意见涉及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优惠。未来,将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凡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人保局、卫生部、民生部等都要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工伤险、生育险、医疗救助等纳入定点服务范围,各地不得将投资主体性质作为医疗机构申请成为医保定点机构的审核条件。

此外,非公立医疗机构中,非营利性的税收和价格政策要享受同等优惠;国家还会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配置大型设备等。

除了鼓励支持,还着重提出了监督和规范。要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执业,严禁非公立医疗机构超范围服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和医疗欺诈行为,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也在监督的重点范围内。

此外,还要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将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纳入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日常监管范围,发挥医疗保险对医保定点机构的激励约束作用,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

■重点解读

【关键词】 社会资本办医

原文: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

细则:社会资本可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卫生、民政、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要依法登记,分类管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

解读:著名医院管理专家王健康表示,以我国目前医疗机构的现状来说,从事社会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力量尚显薄弱,国家此次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政策,政策对象主要是指包括社区、中小型的医疗服务机构、医疗培训机构及医疗咨询机构等,开展的服务项目包括传染病、农村卫生、妇幼保健等基层公共卫生,体现政府职能对医疗市场分布的调整。

【关键词】 公立医院改制

原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细则: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改制范围。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改制,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适度降低公立医院的比重,促进公立医院合理布局,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要优先选择具有办医经验、社会信誉好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公立医院改制可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以及部分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先行试点,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出台相关办法。在改制过程中,要按照严格透明的程序和估价标准对公立医院资产进行评估,加强国有资产处置收益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制定改制单位职工安置办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解读:王健康表示,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意味着国家将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新一轮的服务质量比拼。一方面,近年来,医生收取患者红包、医药代表回扣的报道屡被见诸报端,这与其自身管理不无关系,社会资本的注入势必会引起吃“皇粮”的公立医院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运行状况不好的公立医院也将面临重组甚至被淘汰的风险。

【关键词】外资由合资变独资

原文:允许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细则: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对外开放,将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调整为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允许境外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我国境内与我国的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或合作形式设立医疗机构,逐步取消对境外资本的股权比例限制。对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在我国境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进行试点,逐步放开。境外资本既可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也可以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境外资本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举办医疗机构。

解读:王健康表示,从此次所用的“允许”字眼不难看出,国家对外资办医是明确鼓励态度的。目前,境外资本在我国多是以合资的形式出现的,且对其入股比例

有所限制,如内陆省份多是不超过30%,东南部沿海省份则不超过50%。随着国家对外资办医的鼓励性政策推出,其参股比例有望逐渐扩大。但为保证医疗质量的统一,外资办医不仅需经国家严格的审批手续,在我国从业的医师也需获得我国医师资质方能上岗,除中外互认的相关学历外,他国同类医疗机构的医师资质无法认可。

王健康认为,外资办医的引入和推广将有效弥补我国目前医疗行业资金短缺、医疗水平亟待提高等不足,同时,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如新理念和新型管理方式的引进也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税收优惠一致

原文: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税收和价格政策。

细则: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提供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要执行政府规定的相关价格政策。营利性医疗机构按国家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自主定价,免征营业税。

解读:王健康说,民营医院是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医疗行业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如何引导和鼓励其尽可能多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为公立医院减压、以切实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则通过使其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价格政策就显得相当重要,这也将从实际上提高其积极性。

王健康表示,虽然国家规定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但目前多数医院除正常的公共卫生服务外,开展特需服务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以“创收”,那么对其超过规定部分的特需等服务严格执行税收政策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其回归公益性,压缩特需、保健等服务项目的比例。

王健康认为,国务院此次文件无疑是个平衡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定位和发展的信号。逐步实现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在税收和价格方面的平等对待,将有助于我国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调整社会医疗服务机构类别的拓宽。

■各方反应

卫生部门:高额税收限制民营医院发展

北京市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本市已经有数量较多的民营医院,但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等参差不齐,且多数不成规模,也缺乏高水准的医疗团队。同时,因开展营利性服务的民营医院需要缴纳高额的税收,因此缺少减免税收的政府支持举措也成为限制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原因之一,从而导致部分民营医疗机构经营不起、难以形成规模或因服务水平及价格管理等未被纳入医保而缺少病源。

同时,本市已经有部分民营医院进入医保范围。医保部门会通过定期对已纳入医

保的包括公立医院及民营医疗机构的非营利性服务进行定期的审核,一旦发现医疗服务水平、收费价格等存在问题,如骗保、高价收费等,将取消其医保资格。

卫生部门表示,在本市新一轮医改中,会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疗机构重组改制。同时,公立医院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品牌和技术优势,探索与社会资本结合,以扩大规模,满足患者多层次医疗和健康需求。今后,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在服务准入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并按规定享受土地、税收等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

民营医院:政府引导后还需有政策支持

北京皇城股骨头坏死医院是京城一家非营利性民营医院,虽然早已被纳入医保定点单位,执行的是与公立医院相同的药品价格,但因其“姓私”而无法享受只针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政策。

院长黄克勤表示,仅就北京市中医局评选出的名老中医传承人而言,公立医院的名老中医每人可获得2万元的经费用于技艺传承,而民营医院入选的名老中医则未获得政府的财政奖励,“我们医院共有四五位老中医都已入选,但只能由医院出钱为其建工作室,进行保护,仅这一项开支每年花费的金额就在数万元”。同时,购进一台核磁CT机的计划也在层级审批后未获批准。

虽然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皇城股骨头医院可享受免交营业税的政策,但提及每年需缴纳的高额税收,黄克勤表示暂无法估算。

部分民营医院表示,国家已经多次呼吁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办医,但仍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同样是提供非营利性的公共卫生服务,为什么公立医院就可以享受政府包干政策,而我们却要付出高额的‘代价’?这次国务院出台的鼓励措施又一次使我们看到了希望”。民营医院认为,与公立医疗机构享有平等的价格和税收政策,才有助于在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中,促进公平且良性的竞争。

上一篇:防高温专项应急预案下一篇:百雀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