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家庭共有财产

2024-05-22

执行家庭共有财产(精选9篇)

篇1:执行家庭共有财产

什么是家庭共有财产?应如何认定?

家庭共有财产是指在家庭中,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换言之,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共有财产。一个家庭是否存在家庭共有财产,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有无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家庭不是仅仅由一对夫妻和未成年子女组成。

家庭共有财产具有以下特点:(1)家庭共有财产的形成,以家庭成员间的家庭共同生活关系的存续为前提,一旦家庭共同生活条件消灭,家庭共有财产也因此失去其存在的基础而随之消灭。(2)家庭共有财产只能产生于具有特殊的人身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即只有在具备某种特殊的身份关系的家庭成员间,才可能形成家庭共有财产的关系。(3)家庭共有财产由家庭成员共享所有权,由家庭成员共同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4)家庭共有财产的形成主要是家庭成员在共同生活期间的共同劳动收入,家庭成员交给家庭的财产、家庭成员受赠的财产,以及在此基础上购置和积累起来的财产等。(5)家庭共有财产是以维持家庭成员共同的生活或生产为目的的财产。如果某个家庭成员以其劳动收入购买个人需要的物品,则一般不视为家庭共有财产。对于家庭共有财产,各家庭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利。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家庭成员间另有约定的以外,对于家庭共有财产的使用,处分或分割应取得全体家庭成员的同意,任何家庭成员都不得随意处分。

现代社会家庭可表现为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故家庭财产的种类、范围、价值等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在对家庭共有财产纠纷进行处理时,应遵循以下标准:(1)根据财产所有权取得的法律事实的不同以及财产所有权人数量等因素的不同,严格地把家庭共有财产与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家庭成员所取得的个人财产区别开来。对非财产所有人的家庭成员对其他家庭成员的个人财产而主张权利的任何请求,均不予支持。(2)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若有人未经其他家庭成员共有人同意而私自处分家庭共有财产的,一般应认定其处分行为无效。(3)当家庭对家庭共有财产的性质发生了争议时,对凡不能证明是按份共有的均推定为共同共有,并按共同共有的有关原则对该项家庭共有财产进行处理。(4)严格区别父母子女给付的赡养费积累购置的财产与父母子女共同投资购置的财产的所有权的权属。子女向父母给付的赡养费是其应尽的法定义务。父母将该赡养费积蓄起来而购置的财产的所有权当然属于父母,对这些财产子女没有所有权。(5)严格区分家庭成员对家庭共有财产的分割行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赠与行为。前者是对家庭共有财产进行处分的行为,需家庭成员共同为之;后者是家庭成员对个人财产进行处分的行为,无须征得其他家庭成员的同意。(6)家庭成员对共同共有财产应经协商一致后再行处分,否则应认定为无效;对于明知有的家庭成员在处分共同财产,其他家庭成员不提出异议的,则该处分家庭共同财产行为视为已被其他家庭成员所默认。

篇2:执行家庭共有财产

一、婚内现有财产的约定:现有财产如下:

1、位于 市 区 的房屋,现房屋产权登记人为 ;

2、位于 市 区 的房屋,现房屋产权登记人为 ;

3、位于上述二套房屋内的其他设施;

4、动产: ;

5、其它:.上述所列的财产 归 所有,归 所有,归 所有。

二、婚姻存续期间取得财产权属的约定:

自本协议签定之后,各自经手取得及以其名义取得的财产(包括《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确定的财产范畴)归各自所有,对方不得主张所有权。

三、对于个人财产处理的约定:婚前个人财产及婚后自己所得财产分别归其个人所有,双方经济独立,各自财产由个人完全支配处置,无须征得配偶同意。同时,对于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所支出的必须费用,由夫妻双方各承担一半。

四、对于共同财产处分的约定:夫妻婚后对于日常消费支出 元以下的,可自行支配开销;凡处理超过 元价值以上的钱物时,一方处置时必须经过配偶另一方书面同意,否则视为一方未经共有人同意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由处理一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涉及到一方企业投资等的约定:企业投资权益的一方,因经营需要该企业融资借款时,若此投资权益形式为(①有限责任公司出资额;②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股 份;③集体企业或股份制企业中的股份;④个人公司;⑤某外资企业的出资),则该债务均为企业法人债务,与配偶无关;若该投资权益形式为(①合伙人企业的合 伙份额;②个体工商户;③个人独资企业),则该企业举债时一方应通知其配偶,否则视为其个人债务,由其个人偿还。

六、对于婚姻存续期间现有债务约定:现有债务情况如下:双方因,由 经手所欠债务 元,由 承担。

七、对于婚姻存续期间产生的其他债务的约定:涉及到今后其他个人经手的债务时,一方对外举债时必须向债权人明示夫妻间的财产约定,该债务系一方个人债务,另一方不承担还款义务;因为共同的利益或责任而产生的债务(包括因为共同的利益而产生的债务、子女因为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等情况下而产生的共同 债务)由双方共同承担。

八、对于子女 抚养费用的约定:双方对于 由 承担抚养责任,每个月承担 抚养费用 元,直至 大学毕业为止。

九、损害赔偿的约定:如一方由于 主动提出离婚的(或不提出离婚),且无过错方有证据证明其存在的,除按照上述原则分割财产,债权及债务外,有过错方应支付给无过错方精神赔偿损害金 万元,支付方式为在办理相关手续时直接以现金支付给对方。

十、双方因为履行协议发生争议,应当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加以解决。

十一、本协议一式二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篇3:对家庭共有财产的法律思考

一、家庭共有财产的涵义

家庭共有财产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间的共同劳动和共同积累。在学界, 一般将家庭共有财产定义为:在家庭中, 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换言之, 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财产。这个概念由于简明扼要地描述了家庭共有财产的特点, 因此被大家广为接受, 但是要深入了解家庭共有财产的涵义, 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家庭共有财产区别于家庭财产。

在我国目前正式的法律文本中, 只出现有“家庭财产”的字眼, 没出现过“家庭共有财产”的字眼。比如:《民法通则》第二十九条:“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 个人经营的, 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 以家庭财产承担。”其实, 这两者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在这里, “家庭财产”只是一种笼统的表述, 具体来说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家庭共有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成员个人的财产, 而家庭共有财产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家庭共有财产既包括全体家庭成

员共同所有的财产, 也包括部分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虽然有的学者认为, 部分家庭成员的共有财产来源往往是部分家庭成员共同的创造或经营活动, 并不直接承担保障家庭稳定存续的重任, 其实质更类似于家庭成员个人的财产。但笔者认为, 这样区分的意义不大, 不管是全体家庭成员创造还是部分家庭成员创造, 在法律属性上都没有太大差别, 在遇到法律纠纷时, 只要能够确切地判断出这部分财产的具体归属即可, 没有必要再划分为全体家庭成员共有财产和部分家庭成员的财产。

3、家庭共有财产不包括夫妻共同财产。

虽然家庭共有财产包括部分家庭成员的共有财产, 但它在内容上区别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两人虽然也算是家庭成员的一部分, 但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取得与其他家庭成员共有财产的取得方式不同, 它只以夫妻婚姻关系的存续为条件, 不要求夫妻双方都必须共同参与创造。但家庭共有财产的共有人不仅以“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关系的存续”为条件, 而且还要求他们都必须共同参与了家庭共有财产的创造。当然, 家庭成员的这种“参与”不一定是直接参与了家庭共有财产的创造, 也可以像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 是指对整个家庭做出了贡献。

4、家庭共有财产间的共有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合伙。

根据《民法通则》第30条的规定,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 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 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行为或组织形式。而家庭共有财产实际上也是家庭成员之间以不同的方式, 共同劳动、共同经营、共同创造的财产。他们对家庭共有财产的所有权也类似于合伙人对合伙财产的所有权。只是家庭共有关系中, 由于家庭亲属关系的存在和道德伦理因素的影响, 人们一般不会像合伙关系那样用明确的合同来对这部分财产进行明确的约定而已。

二、不同模式下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

明确了家庭共有财产的涵义之后, 我们来探讨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由于现实生活中家庭模式的多样化, 使不同家庭模式下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看起来不太容易判断。实际上, 不管是哪种模式下的家庭, 按照理论上较为普遍的说法, 其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都可概括为三个部分:一是家庭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创造的财产;二是家庭成员共同继承或共同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三是家庭成员个人取得但约定为家庭共有的财产。下面, 分别对不同模式下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进行探讨:

1、夫妻两人及未成年子女。

这是一种最典型、最简单的家庭模式。因为当一个家庭内部只有夫妻两人时, 家庭共有财产就是夫妻共同财产, 没有进一步分析的必要。当夫妻两人生出子女时, 家庭共有财产的范围才和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有所区别, 这时的家庭共有财产主要是指夫妻两人和未成年子女共同所有的财产, 它一般来源于全体家庭成员共同接受赠与的财产。不过, 这种财产通常情况下数额不会太大, 而未成年子女这时又不能够为家庭共有财产的形成做出太大贡献, 所以在这种家庭模式下, 家庭共有财产的数额往往很少。

2、夫妻两人及成年子女。

当子女成年以后, 他们具备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既可以和父母共同劳动、共同创造家庭共有财产, 也可以独立劳动单独创造个人财产。对于自己单独创造的个人财产, 成年子女既可以把其中一部分赠与父母, 作为父母的夫妻共同财产, 也可以赠与整个家庭, 作为家庭共有财产。这时, 家庭共有财产的数额便逐渐增大。在整个家庭财产中, 既有父母两人的夫妻共同财产, 又有成年子女的个人财产, 还包括父母或子女分别创造但约定为家庭共有的财产。

3、夫妻两人及成年子女和配偶。

在这种家庭模式下, 整个家庭财产的数额会进一步扩大, 但各种不同类型的家庭财产之间的界限也会逐渐变得模糊, 在现实生活中也最容易发生纠纷。实际上, 这时的家庭共有财产在理论上界限仍然非常分明, 同样是包括上述三个组成部分, 只是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在财产纠纷发生之前一般不会对每项财产的权属都约定得那么明确, 而当财产纠纷发生的时候才会导致对家庭共有财产认定的困难。

三、家庭财产纠纷中房屋产权的认定

在各种家庭财产中, 房屋属于数额较大的一项财产, 它在整个家庭财产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关房屋产权的家庭财产纠纷在现实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部分。为了方便讨论, 我们先看下面案例:

甲、乙两人是夫妻, 结婚时与甲父母同住。婚后不久, 甲、乙两人在县城以甲的名义买了一套新房, 房款6万元。其中, 甲、乙两人出资4万元, 甲父母出资2万元。购房后, 甲、乙两人搬进新房居住, 甲父母也时常到新房居住。日后, 甲、乙两人感情产生裂痕, 对该房屋的权属问题发生争议。甲称, 该房屋是甲、乙及其父母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 共同投资、共同所得的财产, 应属家庭共有财产。乙称, 该房屋是在甲、乙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以甲的名义购买, 应属夫妻共同财产, 不是家庭共有财产。

这种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广为存在, 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区分家庭共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界限?笔者认为, 在本案中应将该房屋的产权确定为甲、乙两人的夫妻共同财产, 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 该款规定:“当事人结婚后, 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 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 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在本案中, 甲父母对新房的出资刚好具备了上述条款中“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两个典型特点:一是房屋以 (新婚) 夫妻双方 (或一方) 的名义购买;二是新购房屋主要为 (新婚) 夫妻居住。所以, 该房屋应确定为甲、乙的夫妻共同财产。

这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如果按上述规定来判决的话, 是否就意味着家庭共有财产的概念出现错误了呢?其实不然。“家庭共有财产”的概念并没有什么不当的地方, 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含义。按照我国相关规定, 房屋的产权是以登记为准, 而不是以居住为准。不管房屋的现实居住状况如何, 也不管当初父母在购买房屋时的本意如何, 房屋的产权只能归房屋产权登记人所有。所以, 在上述案例中, 即使甲、乙两人没有居住在新房内或者他们和父母一起住在新房内, 都不影响房屋产权的归属。

这样一来, 是否意味着对出资的父母是一种不公?其实, 这只是一些人的误解。法律虽然规定“当事人结婚后, 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 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 但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 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房屋的赠与属于一种数额较大的赠与行为, 一旦赠与后子女因感情问题离婚产生财产纠纷, 就会给赠与人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适用该条第一款的规定, 以“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为理由撤销赠与。这样一来, 为房屋出资的父母虽然不能作为房屋的共有人, 但可以要求房屋所有人 (即夫妻两人) 返回赠与财产, 这样同样可以保障出资人的利益。

四、家庭财产纠纷中其他财产产权的认定

在家庭财产纠纷中, 房屋产权的确认可以房产登记为准, 那么其他家庭财产产权的确认又该以什么为准呢?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定:

1、家庭成员是否共同参与了这部分财产的创造。

家庭共有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夫妻共同财产只以双方婚姻关系的存续为条件, 不要求夫妻双方都共同参与了财产的创造。但家庭共有财产的共有人不仅要以“共同生活关系的存续”为条件, 而且还要求他们必须共同参与了该部分财产的创造。这种“参与”是他们成为共有人的必要条件。当然, 参与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既可以是提供体力劳动, 也可以是提供资金, 还可以是其他方式等。

2、家庭成员是否为整个家庭做出了贡献。

即使某个家庭成员没有直接参与家庭共有财产的创造, 但是如果他对整个家庭的生产、生活做出了贡献, 也可以把他算做家庭共有财产的共有人。比如, 在农村承包经营户中, 有的家庭成员虽然没有直接参加田间劳动, 但是她在家中照看子女、料理家务, 为其他家庭成员从事田间劳动创造了条件, 这样她也可以被认为是家庭共同财产的共有人。

3、家庭成员的个人意志。

个人意志是家庭成员在参与创造某项财产时的主观心理态度, 即是否想成为该项财产所有人的一种意志。一般情况下, 当某个家庭成员参与创造家庭财产时, 就意味着他希望成为其中的共有人。但在有些时候, 某些家庭成员虽然也参与了财产的创造, 但是他们并不想成为这项财产的共有人, 而是将这部分财产赠与给其他家庭成员。这种情况下, 财产的权属当然就要尊重家庭成员的个人意志了。

总而言之, 以上三点必须综合起来考虑, 根据“家庭成员是否为该部分财产的创造或整个家庭作出了贡献”这个标准, 附之以“家庭成员的个人意志”进行判断, 就可以对家庭财产中的一般动产来进行认定, 看其是否属于家庭共有财产。

参考文献

[1]杨立新.共有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49.

[2]徐汝兰, 栾爽.浅议家庭个人财产与家庭共同财产[J].丹东纺专学报, 1997.1.

[3]肖立梅.析现代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及不同模式[J].法制与经济, 2009.1.

篇4:家庭共有财产能否查封等

5年前,我和父母共买了一幢房屋,并以父亲的名又办理了房屋产权证,共有人为母亲、我度我丈夫。一家人虽然居住在一起,实行的却是AA制,柴米油盐都分开,父母的收入归父母,我和丈夫的收入也不用上交。不久前,父亲因生意失败欠下10多万元债务,结果被告上法庭输了官司。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将我和父母买的这套房屋予以查封。我和丈夫知道后,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哪料法院不予理睬,驳回了我的异议申请。请问:法院查封家庭共有财产是否合法?法院会不会拍卖房屋?那可是我们家唯一的住宅,万一被拍卖,全家人都将无家可归。薇薇解答

毫无疑问,法院对家庭共有财产进行查封是合法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14条第1款规定,“对被执存人与其他人共有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并及时通知共有人。”

共有财产被查封后,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共有人协议分割共有财产,并经债权人认可后,法院认定协议有效。此时,查封的效力及于协议分割后被执行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对其他共有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的查封,法院则裁定予以解除。二是由共有人提起析产诉讼或者申请执行人代位提起析产诉讼,法院先中止对该财产的执行,根据析产诉讼的结果再对被执行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采取具体的抽行措施。三是共有财产属于被执行人及共有人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无法分割析产,也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法院查封仅在于限制被执行人自行变卖逃避执行。

法院查封的房屋系你父母、你丈夫及你四人共同共有,你们又再无其他住宅可以安身,显然属于前述第三种情况,因此,你可放心居住,无须担心住宅被法院强制拍卖而无家可归。

受益人没变更,离婚影响保险金吗

问:

3年前,丈夫到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人身险,在保险单受益人一栏写下了我的名字。今年3月,我们办理了离婚手续。之后,丈夫却因为一场意外事故离开了,我得到了10万元的意外保险金赔偿。我前夫的父母认为我们已经离婚,我没有资格再做我前夫保险的受益人,这笔保险金应该作为遗产由他们继承。请问:我和丈夫离婚后,我还能作为他保险的受益人吗?薇薇解答:

你前夫与你离婚后,并未通过保险公司变更受益人,这在法律上表明,你前夫默认其原先指定的受益人现在仍然是合法的受益人。也就是说,这一受益权不因你们婚姻关系的解除而消失。依据保险法的规定:“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指定一人或者数人为受益人。”“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收到变更受益人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在保险单上批注。”“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丧失受益权。”据此可知,该笔保险金应由你获取。

财产都归她了我还要付抚养费吗

问:

去年我与妻子张某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孩子归她,我们共同所有的房子以及家电等都归了她。离婚后,我去了公司在外地的办事处工作。最近她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孩子上学了。让我交学费。离婚时,我净身出户,把所有的财产都给了她,现在我还应当负担孩子上学等费用吗?薇薇解答

篇5:财产共有协议书

乙方:xxx(以下称为乙方),性别:女,x年x月x日出生,身份证号码:xxx

甲、乙双方情投意合,决定结婚。为使双方以后婚姻家庭生活有序进行,就有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子乙抚养、老人赡养的处理及婚后义务遵循自愿、平等、公平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后,达成协议如下:

一.财产

1.甲乙双方协议于婚姻存续期间对双方婚前财产按以下方法处理

(1).位于xx市xx区xx路xx号xx小区xx号楼xx室房产属于甲方婚前个人财产。

(2).署名为甲方的xx牌xx型号汽车由甲方单独出资购买,属于甲方婚前个人财产。

(3).甲方名下的存储于xx银行的xx元存款为甲方婚前个人财产。

(4).甲方于xx证劵公司所开设帐户下的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劵为甲方婚前个人财产。

(5).甲方于xx基金公司所开设账户下的基金为甲方婚前个人财产。

(6).甲方于婚前所取得的其他收入,属于甲方婚前个人财产。乙方于婚前取得的其他收入,属于乙方婚前个人财产。

(7).其它未指定的财产,按照财产实际署名确定其所有者。

(8).达成婚姻关系时,仍未明确所有者的财产按共同财产处理。

(9).甲、乙双方婚前有明确所有权的财产,在甲、乙双方结婚后仍归甲、乙各自所有。若发生离婚,一方死亡等原因致婚姻关系终止,任何一方不得对另一方的婚前财产主张所有权。

(10).甲、乙双方对各自的婚前财产拥有自由处分的权利,任何一方不得对另一方处理婚前财产的行为进行干涉。

(11).甲、乙双方婚前各自所产生的债务,由各自独立承担,另一方不负清偿责任。

2.甲乙双方协议婚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按以下方法处理

(1).甲方名下的不动产,存款,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劵及其收益均属于甲方个人财产。

(2).乙方名下的不动产,存款,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劵及其收益均属于乙方个人财产。

(3).甲方工资,奖金及其他劳动所得属于甲方个人财产,乙方工资,奖金及其他劳动所得属于乙方个人财产。

(4).意外所得按照财产实际署名确定其归属。

(5).其他财产按照财产实际署名确定其归属。

(6).署名不明确,未署名的财产一律视为共同财产。

(7).甲、乙双方共同出资负担家庭生活。每人每月出资人民币xxx元。当月实际支出超出部分由双方协商解决。当月盈余作为共同财产存入联名账户。

(8).甲、乙双方对共同财产出现疑问时优先按照本协定处理,在本协定条款之外的部分由双方协商处理。协商失败,由双方各自举证,按照相关法规依法处理。

(9).甲、乙双方对各自的婚后个人财产拥有自由处理的权利,任何一方不得对另一方处理婚后个人财产的行为进行干涉。

(10)婚后共同财产的处理必须在双方共同认可的情况下进行。任何一方不得单独处理。

(11).甲、乙双方婚后各自所产生的债务,由各自独立承担,另一方不负清偿责任。

(12).婚后所产生的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负责。

(13).当婚姻终止时,共同财产由甲、乙双方平均分割。

(14).当婚姻终止时,共同债务由甲、乙双方平均分割。

(15).当婚姻终止时,甲、乙双方各自的财产仍归属于甲、乙双方个人。

(16).如不幸两人离婚(双方无其他过错的情况下),财产分配如下:

1.若乙方在甲方无约定过错的情况下提出离婚,乙方一次性补偿甲方x元,双方共同财产平均分配。

2.若甲方在乙方无约定过错的情况下提出离婚,甲方一次性补偿乙方x元,双方共同财产平均分配。

3.甲乙双方,不能有关系暧昧、影响婚姻家庭的异性朋友。如果签订协议前有,请立刻断绝联系,不再往来。如有发生,发现同样视为过错行为,按照协议解决问题。

(17).如果甲乙方双方今后有过错(包括婚外情、婚外性、与他人同居、重婚、欺骗、撒谎、家庭暴力、遗弃、虐待、吸毒、赌博等等越轨或违法行为),造成夫妻感情破裂而离婚的(包括协议离婚、甲方或乙方向法院提起离婚),过错方在离婚生效之日起,一次性赔偿另一方人民币x元。夫妻共同财产平均分割。

(18).如因其中一方死亡而导致婚姻终止的情况下,财产分配如下:

1.当其中一方因意外,疾病死亡而导致婚姻终止的,生存放独享全部共同财产,死亡方个人财产按照其遗嘱处理,无遗嘱的按照相关法律处理。

2.当其中一方因死亡而导致婚姻关系终止,生存方与其死亡有重大关联,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时。死亡方遗嘱中分割财产给生存方的条款全部失效,生存方失去共同财产的所有权,继承权。对死亡方个人财产的继承权。并支付80%个人财产给死亡方个人财产继承人作为补偿。

3.当其中一方因死亡而导致婚姻关系终止,有三人或三人以上对生存方的关于死亡方个人财产继承权提出质疑或反对时,生存方失去对死亡方财产的继承权。共同财产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分割。

二.子女

1.子女为夫妻双方共同抚养,教育。

2.当婚姻终止时,甲方独享子女的抚养权,监护权。

3.当婚姻终止时,子女抚养权,监护权以外的其他权利由甲、乙双方共享。

4.当婚姻终止时,子女已具备独立选择自己抚养人及监护人的能力,以子女自己的选择作为最优先选择。

5.当婚姻终止时,甲方独享子女的抚养权时,乙方每月支付甲方子女抚养费x元。该费用每年变更一次,变更幅度以上一年国家gdp增降幅度为唯一参考幅度。到子女满18周岁时,终止支付。

6.当婚姻终止时,甲方独享子女的抚养权时,乙方可以一次性支付甲方子女抚养费x元。以后不用再行支付。

7.当婚姻终止时,子女自己选择抚养人及监护人的情况下,甲乙双方共享包括抚养群,监护权在内的所有权利,但由子女自己选择的抚养人行使抚养行为。所有费用由双方共同承担。直到子女满18周岁。

三.老人赡养

1.协议双方父母具有同等地位。享有同等待遇。

2.协议人双方同甲方父母同居。

3.协议人双方必须对甲方的父母的吃、穿、住、行负责。

4.协议人乙方对去看乙方父母拥有决定权。

四.甲、乙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体贴,互相谅解,婚后生活并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有嗑嗑碰碰,遇到不如意的地方,在出现矛盾或纠纷时,甲方应本着怜香惜玉、尊重妇女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基本原则,对乙方的无理行为妥协并于纠纷开始一小时内主动自愿承担纠纷中全部过错及责任。甲乙双方于任何情况下不得将矛盾激化,任何情况下不得使矛盾保持一天以上。;甲方不可以借故打乙方,不可以辱骂到家人;

五.甲乙双方因为履行协议发生争议,应当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协商加以解决。双方自愿签定,清楚了解其协议的法律效力,并遵守约定内容。

甲乙双方的各类社交安排须提前一天以上向对方汇报,在未得到对方明确答复前不可擅自安排。如未提前一天以上向对方汇报,对方有制止其社交活动的权利。情节严重者,对方有禁止其一个月内正常社交活动的权利。

在未获得对方同意前,甲乙双方均不可有夜不归宿之行为。无正当理由未于半夜十一点前回家者,对方可取消其当晚回卧室睡觉的权利,并保留拒绝其第二晚回卧室睡觉的权利。乙方自愿承担婚后家庭生活中全部家务事宜,其中包括铺叠被子、洗涤炊具餐具、扫地、拖地、洗衣服(含床单被罩等大型待洗涤物品)、擦玻璃、整理房间等,所付出的体力劳动并且不得有任何怨言及牢骚。

九、甲方对乙方所提问题及话语应使用人类语言积极主动响应和回答,不得无视乙方的任何言行,在任何情况下,甲方不得出现对乙方不理不睬、扫眉搭眼的现象。如未做到,乙方保留自甲方不理睬行为后一个月内完全无视甲方的权利。

当有任何女性向甲方表达爱慕之情时(除乙方),甲方必须断然拒绝,不得拖泥带水,并及时向乙方汇报。如违反,乙方将视甲方为有婚外情处罚,并有权剥夺甲方丈夫的身份,同时没收甲方名下(将来继承的全部家产等)全部财产,一切财产归乙方所有。

六.该协议为不可更改协议。

七.在协议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补充条款。当补充条款与原有条款冲突时,补充条款作废。

八.该协议有效期自签订之日起,至双方均死亡,或协议内条款全部执行完毕之日终止。

九.该协议的唯一解释权归甲方所有。当甲方的解释内容与乙方或其他人理解有冲突时,以甲方所解释内容为唯一解释。

十.本协议一式x份,双方各执一份,见证人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见证人(签章):

篇6:执行家庭共有财产

陈龙桥重庆海外律师事务所律师

2013年11月22日

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下称“《婚姻法解释三》”)于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以来,经常有人问,父母出资购买的房屋是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有财产?如果今后离婚,如何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了很多种情况,而且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政策不断变化,存在着可能多种的结果。

首先,需要区分是婚前购买,还是婚后购买。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如果没有特别约定,夫妻双方婚前取得的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婚后取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双方的共有财产。从广义上看,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房屋,也是子女取得财产的方式之一,婚前取得与婚后取得,财产的归属是截然不同的。

在结婚前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登记在自己一方子女名下的房屋属于个人财产。

在结婚后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登记在自己一方子女名下的房屋,在《婚姻法解释三》施行之前,如果特别指明房屋是给自己子女个人的,属于个人财产;如果没有特别指明是给自己子女个人的,则推定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在《婚姻法解释三》施行之后,则相反,即如果没有特别指明是给自己子女夫妻共有的的,则推定属于自己子女的个

人财产。

其次,要看购买的房屋登记在谁的名下。

房屋属于不动产,房地产登记是确定房屋权属的基本依据之一。如果是在婚前由父母出资购买的房屋,登记在谁的名下一般可以推定房屋就是登记权利人所有的。如果是在婚后由父母出资购买的房屋,在没有特别的约定的情况下,在《婚姻法解释三》施行之后,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一般属于证据子女的个人财产,登记子女夫妻二人名下的,一般可以按照房屋产权登记确定产权。

第三,要看是一方父母出资,还是双方父母出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下称“《婚姻法解释二》”)规定在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除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在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除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

但《婚姻法解释三》则对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房屋的规定进行了变更(其他情形未作变更):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即原规定婚后父母一方出资购买的房屋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推定为是对夫妻双方的赠与,新的规定则是推定为是对自己子女的赠与。

因为婚姻法解释三的这一变更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议,最高人民法院随后又出台《关于当前形势下加强民事审判切实保障民生若干问题的通知》(法[2012]40号),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上述规定的适用进行限制:要求“在审理婚姻家庭案件中,应当在整体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婚姻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精神,不能机械理解,孤立适用;在涉及财产权属的认定、共同财产的分割等问题上,要按照婚姻法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依法保护当事人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是全款购买还是按揭贷款购买。

如果是婚前全款购买,则按照婚前财产取得的规定确定房屋权属;如果婚前按揭贷款购买,如无特别约定婚后偿还的贷款及其房屋的相应增值部分一般属于夫妻双方的共有财产。

第五,最重要的是双方对购买房屋的归属是否有明确的书面约定。

在上面所述的各种情况中,双方均可以对房屋权属进行约定,只要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约定对双方均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如果能够对父母出资购买的房屋归属进行明确的约定,应当可以减少争议的发生。

如果对上述各种情形及其相应的法律规定不是能够区分地很清楚或者把握不准的,可以向律师等专业人士进行咨询,或者委托代为起草协议文书等,以尽可能避免争议的发生。

当然书面约定也有例外情形,如关于夫妻之间的赠与,婚姻法规

篇7:执行家庭共有财产

甲某有私房一处,生前将该房赠与其已经结婚的次女,并办理了公证。赠与公证书写明:甲某该房赠与其次女。后其次女办理了产权转移手续,并登记在自己一人名下。后该次女与其丈夫闹离婚并诉争于法院,双方对该房屋是否属于共有财产发生争议,此时甲某已经死亡。值得注意的是,甲某还生有一子。赠与行为发生在新《婚姻法》实施之前,离婚纠纷发生在新《婚姻法》实施之后。

该案审理法院认为,虽然该房屋赠与行为发生在受赠人婚姻关系持续期间,但甲某明确表明将该房赠与其次女,根据新《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因此,应将该房认定为其次女的个人财产。

个人认为,本案中该房屋应属于夫妻共有。理由如下:1、对事实的理解和认定应依据于行为发生时的法律,但对权利归属的判定则应适用纠纷发生时的生效法律。判断本案甲某是否具有将该房只赠与其次女(而非次女夫妻双方)的意思表示,应结合赠与行为发生期间的生效法律即旧《婚姻法》,而在认定甲某的真实意图后,则应依据纠纷发生时的生效法律判断该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有。2、甲某作为赠与人,其做出赠与行为时,按照当时生效的旧《婚姻法》规定,其完全可以预料到该赠与行为将导致受赠人夫妻共有,而绝不可能预料到根据新《婚姻法》其行为将会排除受赠人夫妻共有的后果。即赠与人做出该赠与行为时,其意图并不排除受赠人夫妻共有该财产所有权的结果。3、判断赠与人当时是否具有“只赠与一方”的主观意图,应根据当时的情况和法律环境,而不应依据于此后颁布的法律规定。新《婚姻法》可对财产是否随着时间的持续而共有等权利状况进行判定,但对其实施之前的自然人做出的赠与、承诺等主观行为的理解却只能依据行为发生时的旧《婚姻法》。4、结合上述分析,个人认为,本案甲某将该房“赠与次女”,其意图在于排除其他子女的受赠权或未来的.继承权,并非是对次女及次女之夫共有该房屋的反对。

此外,个人认为,即使对本案事实和权利的认定皆适用新《婚姻法》,该房屋亦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新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同时,该法第十八条又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该法第17、18条之所以并列规定,其意在于对二者适用的前提加以区别,即只有当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约定“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之时,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因此,本案中,如果甲某想排除次女之夫共有房屋的权利,必须在赠与书中对此予以明确。

篇8:执行家庭共有财产

所谓夫妻共有财产,简单讲就是属于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我国婚姻法第十七条中明确规定,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获得的工资、奖金、经营收益等财产,属于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其中单方面处理,即为单方处理夫妻共有财产行为。

一、《婚姻法解释(一)》中关于夫妻处理共有财产的规定

我国法律强调男女平等,而这里的平等在婚姻关系中更是得到了强化,所以婚姻法中规定了夫妻双方对共有财产,享有同等处分权,特别是《婚姻法解释(一)》中第十七条对夫妻对共有财产的公平处分权做了专门的解释。其中包括平等处分的含义,既在共同财产的处分中,双方的权利是平等的,因生活琐事处理共有财产的,无需与另一方协商;另外第十七条也规定非因日常生活对共有财产做出重大处决的,任何一方都应当与另一方协商一致,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处分行为才能有效,但是不能以此对抗善意第三人。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原则上,对于日常生活所需,或者数额较小的财产处分,夫妻单方处理共有财产,都是合法有效的,而争议出现多集中在数额较大的财产处分或者非生活必须的财产处分行为。我们知道,夫妻关系的缔结基础是双方具有一定的感情基础,那么双方应当有一定的信任基础,所以基于双方一定范围内的单独处分共有财产的行为,是默认为可以得到另一方的同意的,另外,这样的规定也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市场交易的稳定,建立起交易双方彼此信任的交易机制。

二、善意第三人取得财产后的法律适用

与夫妻单方处理共有财产紧密相关的一个法律问题就是善意第三人取得相关财产后的法律适用问题,上面我们已经提到,在《婚姻法解释(一)》中明确规定,对于单方处理夫妻共有财产的,不能以未经另一方同意对抗善意第三人,所以说,关于善意第三人取得财产后的法律适用,实际上也是夫妻单方处理共有财产法律问题的一部分。根据目前司法实践上的实际问题来看,善意第三人取得财产后法律适用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认定第三人的善意性,第二是认定之后未同意处理财产的人的利益应当如何获得保护。针对第一个问题,第三方的善意性,根据民法学的一般理论要求,第三方应当有理由认为夫妻双方同意,并且支付了合理的价格,按照市场交易的一般要求进行,而这其中合理价格以及市场交易的一般要求,相对比较容易确定,而第三人是否确定有理由认为处分行为系夫妻双方共同同意,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司法实践中对于这一问题的认定,主要通过几个问题,比如一方是不是有另一方的授权委托书,是否双方在场、是否有旁人证实等等,通常情况下,符合某一个条件,即可做出认定。一旦认定第三方取得财产时属于善意,那么夫妻关系中为处分财产的一方,则无法向善意第三人主张权利。

三、夫妻单方处理共有财产合同效力认定

对于夫妻单方处理共有财产的交易合同的效力认定,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观点,即合同无效说、合同有效说和合同效力待定说。第一种观点之下,认为夫妻单方处理费小额生活必须品之外的财产之外的合同,系无效合同,原因是其中一方没有处分权,所以合同的签订缺乏权利基础;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这种情况下的买卖合同或者其它财产处分合同,应当是有效的,原因是合同的效力只与当事人是否适格、当事人意愿表达是否真实以及合同是否违法国家强制性法律规定有关,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显然合同成立的三个要件都满足,所以合同的效力与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处分权想脱离,合同的效力为有效;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这种情况下合同是否有效的认定,应当看夫妻关系中另一方是否追认,如果另一方愿意承认,则有效,反之无效。本文认为,根据《合同法》的最新司法解释我们可以发现,合同的效力已经同合同发生前的行为相脱离,比如房屋买卖合同中,合同是否有效,只与合同订立时是否满足合同有效的条件有关,至于房屋的权属问题,不影响合同本身的效力,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合同成立要件满足,那么合同是有效成立的,合同效力不容否认,而至于其他利益纠纷,则根据其他法律关系处理。

摘要:在任何一种关系中,财产处分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夫妻关系中更是如此。那么,在夫妻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其中一方当方处理共有财产,其效力应如何认定呢,与夫妻一方进行财产交易的第三人的权利是否受到法律的保护呢,这些都是目前司法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夫妻,单方处理,共有财产,法律问题

参考文献

[1]胡红梅.夫妻一方出售房屋法律效力问题解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14).

篇9:执行家庭共有财产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在同一贸易公司上班的母亲陈某与儿子刘某某因公司转制而同时下岗。下岗后,儿子刘某某用买断工龄的钱,入股加入到母亲和其他几个同事合伙承包的五金店,共同参与生意经营,后由于其他合伙人相继退出,便只剩下陈某与刘某某母子俩继续经营五金店。2002年,五金店转为经营手机,儿媳也一起加入其中参与经营。这期间,在母子俩经营五金店及手机店时所得利润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04年,父亲刘某给妻子陈某68000元用于手机店经营。2005年,母亲陈某不再经营和管理手机店,转由刘某某夫妇继续经营。2006年8月,父亲刘某和母亲陈某与儿子刘某某签订了《家庭资金代管经营书》,并于2007年5月对手机店资产进行了盘点,结果为810261.7元。2013年3月,儿子刘某某终止了手机店的经营。父亲刘某诉称,儿子应退还父母手机店资金的50%即人民币40万元。儿子刘某某辩称,因店面亏损,只愿意对父亲刘某拿出的68000元还本付息。

一审法院经审理判决:被告刘某某向原告刘某支付人民币202565.42元;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判决后,原告刘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基本上确认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和证据。故维持一审法院民事判决。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原告母亲陈某与被告儿子刘某某经营五金店及手机店所积累的财产,是属于原告夫妇的财产,还是属于原、被告的家庭共有财产?

【点评】

一、手机店权属的确认。对家庭共有财产的判定,一般应当考虑家庭成员是否存在共同生活关系;家庭共有财产关系是否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形成;家庭成员之间是否有家庭财产共有的约定。也就是说,父母、儿女、女婿、媳妇共同生活、劳动在一起,不分彼此,才能产生家庭共有财产。本案中,刘某、陈某夫妇与刘某某夫妇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刘某主张所涉的手机店登记在陈某和刘某某名下,二人均实际出资并经营该店,但刘某也有出资,刘某某之妻也参与了具体经营。综上,讼争的手机店应为家庭共有财产。

二、手机店财产的分割。家庭共有财产由家庭成员共享所有权,各共有人享有均等份额。也就是说,无论在权利的享有上还是在义务的负担上都承担相应的份额比例。共同共有人只有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才可以请求分割共有财产。对共有财产的分割,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没协议的依据等分原则处理。同时应考虑共有人对共有财产所作的贡献,适当照顾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本案中,被告刘某某注销了手机店,共同共有的基础丧失,原告刘某即可要求分割共有财产,并且应当根据等分原则进行处理。

上一篇:颠倒世界作文下一篇: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哲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