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易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24-04-28

西易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共10篇)

篇1:西易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煤矿有限公司 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认真做好我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生命财产损失为目的,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况(一地理位置。

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煤矿有限公司位于平鲁区井坪镇东南15km处西易村,行政区划隶属于平鲁区白堂乡。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2°22′01″—112°22′59″,北纬39°26′12″—39°38′04″,井田面积2.5892km²。

(二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地表均为黄土覆盖,经长期冲刷切割,呈现为低山丘陵地貌。纵观井田,沟谷纵横、梁峁绵延,地形比较复杂。井田总的地势为北高南低,井田内地表河流不发育,大小沟谷平时基本无水,唯有雨季才汇积洪水沿沟排泄,辗转向西流入七里河。七里河为井田附近主要

河流,于井田西界外由北向南流过,为季节性河流,属桑干河水系。(三植被

矿区内地植被较差,森林覆盖率低,以耕地、荒地为主,总体上以人工植被为主。(四地质灾害形成原因

矿区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或地层局部不均匀沉降等,一旦发生,危害性较大。

1、自然原因

矿区内植被较差,地层裸露,一旦突降暴雨,易形成突发性山洪,冲刷沟谷和河床,从而导致泥、砂、石等固定物质向下游冲去,极易形成破坏力较强的泥流、砂石流等;区域内多丘陵地带,平坦地区极少,地势切割强烈,同时在局部地区第四系黄土和第三系红土在长时间降雨作用下,易引发滑坡、崩塌、地面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地震也会诱发崩塌和滑坡灾害。

2、人类活动成因

矿山开采历史形成的堆放在沟谷或河滩上的废渣、弃石及废矿,自然形成的陡坡等,都易在雨季或地震时诱发地质灾害。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

二、主要危险区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五条规定: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主要防治措施:

1、新建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长效机制。

三、地质灾害处理措施

(一建立和落实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1、要求:情况准确,上报迅速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事故,由矿及时向朔州市国土资源局平鲁分局上报。

2、速报内容

(1速报材料应根据已获知信息,说明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原因,并尽可能地说明地质灾害的规模,可能的诱发因素、地质成因和发展趋势等,主管部门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2矿地质灾害监管人员应积极配合国土部门组织的专门应急调查组,若发生地灾时应协助并前往地质灾害发生或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展开地质灾害调查,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束后及时向矿报告地质灾害的调查情况。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已造成的经济损

失,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规模;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诱发因素(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发展趋势;已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今后的防范工作建议。

(二地质灾害应急措施

1、在地质灾害发生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制定措施并责任到人:要针对矿区范围内地质灾害,应根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及主要威胁对象,制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方案和灾害应急系统,并将责任分解至具体人员或受威胁的对象;矿区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矿区内的抢险救灾工作,并根据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将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向平鲁区国土资源分局及相关部门报告,2、启动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以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为主的全矿人员应积极采取以下相应施救工作。

(1人员抢救与工程抢救

组织全矿干部职工及时赶赴灾害地点,抢救被困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抢救。

(2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

白堂乡卫生院负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采取措施防止或控制传染疾病的暴发和流行;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

源、食品等。(3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部门负责恢复被毁的公路、铁路及有关设施;组织应急运输力量,保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4通讯保障

通讯部门(含无线、电信、移动等部门负责恢复破坏的通信干线和重要通讯设施,取得并保持区、乡(镇自然灾害防灾指挥部办公室、地质灾害现场以及相关部门的联系,保证救灾通讯畅通。

(5电力保障

电力部门负责恢复因灾破坏的发、输、配电设施和电力系统,确保灾区用电。(6物资供应保障

经贸、粮食部门负责调运粮食、食品和其它救灾物资,保证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提供救灾所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7灾民安置

民政部门负责调配、发放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8社会治安保险

公安部门、武警支队根据灾情需要发布紧急交通管制和 治安管理通告,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 违法犯罪行为;清理、疏通重要的交通秩

序,确保抢险救灾 工作顺利进行。(9应急资金保障 上级主管部门根据灾情轻重联系财政局筹备、划拨救灾 资金。民政部门负责发放应急救济款、安置灾民。(10呼吁与接受援助 民政等部门负责按有关规定对外介绍地质灾害灾情,呼 吁援助,提出急需救灾物资的种类、数量及援助捐款总金额; 接受和安排社会各界提供的紧急救援物资。(11宣传报道 党政综合办联系新闻部门向公众发布地质灾害灾情等 有关信息,做好宣传报道工作。(12其它 联系社会各界、各部门组织人力、物力,对灾区的地质 灾害进行对口支援。

四、防灾要求和防治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经 6 济持续发展。督促地质灾害监察人员对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巡查; 对灾后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实 行层层负责制。(二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切实落实预防措施 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山西省地质环 境保护条例》 应根据。《平鲁区 2013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的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有暴雨和水位异常现象时,应禁止 采矿、削坡、取土、抽取地下水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要各尽其责、紧密配 合,密切关注汛期的气候变化及有无滑坡迹象,一旦发现灾 情,要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及早按既定路线疏散,最大限度 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对汛期易形成山洪 和泥石流的特殊地段,要加强巡查,制定避灾路线,建立基 层联络和群众报告制度。在雨天应采取停产或避让措施。(三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巡查、预测、预报工作 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为制定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规划和防治措施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同时,要加强 汛期地质灾害的检查、巡查工作。(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7 坚持“群测群防、群专结合”方针,积极开展地质灾害 防灾基本知识、法规的宣传普及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干 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知识水平。组成监测小组,对周边、井下进行监测,发生异常及时汇报。(五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速报制 度。成立地

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实行值班、带班制度,向 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8 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煤矿有限公司 关于地质灾害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通知 为积极抓好我矿区范围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根据平鲁区人民政府,平政办法【2013】27 号文件要求,经矿管会 议讨论,决定成立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煤矿有限公司矿区地 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其人员配备如下: 组 长:毛德信(矿长)副组长:贾永胜(总工程师)成 员:蔡同彩 宋洪喜 王明春 陈文海 苗 刘 鑫 斌 苗成海 岳 明 苗青龙 闫长青 朱晓光 办公地点在综合办公室,由朱晓光兼任办公室主任。特此通知 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煤矿有限公司 2013 年 6 月 22 日 9

篇2:西易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加强我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我部门对我矿的防治水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自查工作,共查出了7条问题,具体如下:

1、未配备受过正规地质、水文地质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

2、无井下回采和掘进物探;

3、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中对周边采掘和井田内积水情况调查分析不详细,资料收集不充分,与实际不符;

4、矿井未定期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5、探水过程中,无安全员及瓦斯员现场检查,没有为探水队配备专用检测设备(如四合仪等),确定探水孔位置时,无测量人员进行标定,未严格执行责任人签字制度;

6、重大水害井下撤人制度内容不具体,缺乏指导性;

7、部分水文图纸不规范。总结:

1、我矿非常重视防治水工作,严格按《煤矿防治水规定》和质量标准化执行,设置了防治水机构,制定了防治水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编写了防治水规划、专门防治水设计、措施等。

2、配备满足生产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基本原则。

3、定期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4、整体来说,我矿的地质及防治水工作整体完成较好,但还应该克服人员不足的实际,努力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恪心职守,尽心履职把我矿的防治水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篇3:西易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平沟煤矿1958年建矿至今已有56年的开采历史。矿井建井之初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t/a, 1984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改扩建, 至1991年设计能力达到120万t/a, 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80万t/a。从建井至2014年底累计开采和损耗资源储量3209.7万t。

平沟煤矿目前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是采矿活动产生的地面沉陷、矸石堆放及矿坑水的排放等。所以, 平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将成为矿井生产活动中的重点工作。

1 矿山概况及地质环境背景

1.1 矿山概况

平沟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桌子山煤田卡布其矿区, 行政区划隶属于乌海市海勃湾区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6°50'00″~106°57'00″;北纬:39°31'00″~39°37'00″, 东西最宽约2.52km, 南北长约6.4km, 面积15.6451km2。

矿区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东南约13km, 乌拉公路、乌拉铁路、临乌高速从矿区西侧通过, 距包兰铁路11km, 乌拉铁路支线为本矿铁路外运专线, 且有公路通至矿区, 交通十分方便。

1.2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2.1 自然地理

1.2.1. 1 气象

矿区属半沙漠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阳光辐射强烈, 日照丰富, 春季多风少雨, 夏季炎热短暂, 秋季多雨凉爽, 冬季寒冷漫长。一年四季干燥多风, 昼夜温差大, 最高气温达39.4℃, 最低气温-32.6℃ (一月份) , 年平均降水量247.7mm, 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 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80%, 最大降雨量357.6mm, 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年蒸发量3132.1mm~3919.3mm, 平均3486.1mm。常年以西北风为主, 平均风速3.2m/s, 最大风速24m/s, 最大冻土深度1.50m。

1.2.1. 2 土壤和土地利用现状

矿区所在区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地表多砂质化、砾石化和有龟裂结皮, 土壤p H值在9.0-10.0左右, 呈强碱性反应, 土壤类型主要有棕钙土、栗钙土、风沙土等。土壤层土质较粗, 多为砂土、沙壤土, 地表多沙砾化, 部分地段表层为较薄的吹砂覆盖, 土壤肥力差。

平沟煤矿土地利用现状以其他草地、裸地和采矿用地为主。

1.2.2 地形地貌

矿区地貌类型主要为低中山和沟谷, 总体地势呈东高西低。低中山主要分布于矿区的Ⅰ盘区和Ⅲ盘区, 地势陡峻;Ⅱ盘区以宽缓的沟谷为主, 地势相对较为平缓。

2 矿山采动造成地质环境灾害的评价

2.1 地面沉陷、地裂缝

平沟煤矿建矿至今分别开采9-1#、10#、14#、16-1#煤层, 开采顺序自上而下分层开采。矿井采煤顶板管理方法为自然垮落法, 采空区面积较大 (目前形成采空区面积340hm2) , 采空高度约2.5m~5.0m, 呈不规则状。

除发生地面塌陷外, 矿区主要地质灾害形态以地裂缝形式显现, 地裂缝长度一般在20m~70m之间, 宽3cm~50cm。

2.2 矿区荒漠化

平沟煤矿由于大面积和多煤层开采, 沟通或破坏了矿井主要含水层, 在矿井采掘中曾发生过2次突水事故, 分别为1986年3月29日和1986年6月21日, 均为底部奥灰出水, 初始水量分别为88.2m3/h、123m3/h。上述情况造成地面沉陷、地裂缝外, 加之矸石渣堆堆放及矿山“三废”的排放, 已经危害到矿区内及周边的植被, 导致植被枯萎、死亡。地表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 形成矿区土地荒漠化。

3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治理措施

3.1 治理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贯穿矿山开采的整个过程, 特别对于开采历史较长的矿山, 由于早期开采过程中, 忽视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 因而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较多, 且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 因此, 在未来的接续生产阶段, 必须加强对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

(1) 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重点, 预防为主的原则。

(2) 执行以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3) 严格控制矿山采掘接续阶段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扰动和破坏, 最大限度地维持或减弱矿区的地质环境破坏程度, 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

(4) 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特点, 对矿山破坏区及权属不明或灭失的采矿用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恢复治理方案, 不同的地段、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恢复治理措施, 以最少投资实现高效的恢复治理效果为原则。

(5) 边开采边治理, 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确保施工人员和矿山生产人员的安全。

3.2 治理措施

3.2.1 目标

(1) 保护与恢复矿山地质环境, 使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防治,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降低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2) 加强后续矸石的合理堆放, 对已存在的矸石进行规范化管理与设计, 避免造成次生地质灾害; (3) 努力减少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 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4) 努力创建绿色矿山, 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2.2 治理工程及治理方法

3.2.2. 1 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

地面塌陷、地面裂缝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因矿区地形复杂, 高差变化大, 地表变形区常表现为错动型地面裂缝或塌陷台阶。

对于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宜采用浅层平整法和排矸充填法进行处理。回填材料充分利用平沟煤矿排矸场风化稳定的矸石。

浅层平整法就是在塌陷不深或积水不多的地方 (3m以下) , 采取平整土地、修缮排灌系统的方法, 改善耕作条件, 恢复作物种植。

对沟谷出现的塌陷、裂缝, 当塌陷深度小于3m, 地裂缝宽度小于300mm的, 可就近取矸填埋、夯实。对出现的局部洼地, 因地势平整, 疏导过水通道。对损坏的草地, 适时补栽 (种) 。

3.2.2. 2 矸石堆治理

矸石是煤矿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由于历史原因, 平沟煤矿一直采用地面堆放的排放方法。随着资源开采量的加大, 平沟煤矿今后还会产生更多的煤矸石, 如果继续采用地面堆放的处理方式, 势必加剧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地资源的压覆、破坏。

对于平沟煤矿矸石堆的治理宜采用矸石综合利用和矸石堆覆土绿化的方法进行处理。

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矸石综合利用上已经总结出一系列科学、合理可行的路子, 例如矸石发电、矸石制砖等等。

矸石堆覆土绿化主要是针对历史上已经产生的矸石堆而采用的方法。对于已经稳固的矸石堆, 在其表面覆土压盖, 一是可以封堵有害气体外泄, 二是在覆土面可以种植草木绿化, 达到改善矿区环境的目的。

另外, 也要重视矸石堆边坡的处理。首先将矸石堆边坡按原有的台阶面进行削减, 削减坡度不大于40°, 并在台阶面上留设一定宽度 (一般不小于2m) 马道。马道内侧设置一条排水沟, 用以排除矸石堆的雨水, 马道平台之间设置竖向排水沟连通, 保证上部雨水顺利引至山底, 矸石场底部建浆砌片石环形排水沟, 将雨水引至沟谷排水系统中。其次, 在矸石堆坡面上也要覆土, 待稳固后植草, 可以起到加固边坡的作用。

3.2.2. 3 矿山荒漠化治理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含水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造成矿区水土流失, 植被受损, 形成土地荒漠化。

治理主要以黄土填坑植树的方法进行治理。当然, 林木成活需要水源, 这里矿井的废水即可发挥作用。在矿井废水排出井下后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可浇灌林木。

4 结束语

随着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21世纪的能源结构将逐渐改变, 到本世纪中叶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但煤炭的绝对消费量有增无减。为了可持续发展, 要把能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煤炭作为能源的利用方式必须改变, 必须大力开发推广先进的洁净煤技术和煤炭转化技术, 煤炭要通过洁净转化和定向转化变成优质能源和宝贵的化工产品, 煤化工将取代石油化工在21世纪得到蓬勃发展。煤炭的综合利用及其共 (伴) 生矿物、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煤炭综合利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煤转化和煤伴生矿物的利用。因此, 应大力发展煤气化、煤液化, 并加强石煤、煤矸石、煤共 (伴) 生矿物的利用。

篇4: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之我见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防治

煤矿是千百年来经过地壳运动形成的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作为一种可燃烧的能源广泛被人们开采挖掘,但问题是开采的过程中伴随着可能的地质灾害,人们只关心开采量的多少,而没有注意到人身的安全,因此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我国吸取教训,近几年来,为了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的就是为了找出引起地质灾害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

1.研究煤矿地质灾害的现实背景

煤矿地质灾害是自然地质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矿的开采伴随着众多的非自然的表现,例如开采煤炭造成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体表凹陷;煤矿中进行抽水排水时引起的水位下降、水资源匮乏;地下开采煤矿时产生的地震、地标裂缝或凹陷、煤气爆炸;剥离煤矿时对地表的环境造成的污染等等。

煤炭的燃烧为我国提供了十分之七的能源,这个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取代。时有发生的煤矿地质灾害不仅阻碍了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对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抑制作用。能够导致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是开采地地表的自然地质危害,另一个是开采井下的各种人为造成的灾害威胁。一旦发生煤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调查发现,每年我国发生的煤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比我国总灾害损失的10%还要多。例如03年的5月13日,在安徽芦岭发生的特大型瓦斯爆炸事故,这次灾害震惊了全国;04年10月20号,在河南大平工人们在进行井下作业时发生了瓦斯爆炸,最终导致了56死18伤的巨大损失。这些事故的发生都在提醒我们,对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迫在眉睫。

2.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特征以及原因分析

2.1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特征

经过考察分析,我们总结出煤矿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可能潜在四种灾害特征:第一、山体滑坡。在对有斜体的滑坡进行煤矿开采时,堆放在滑坡上的石头产生的压力很容易打破滑坡原始的平衡力,使滑坡坍塌凹陷,造成了山体滑坡。我国每年因为山体滑坡损失的经济价值多达数亿元。拿抚顺的西露天矿为例,自从1914年开矿以来,已经发生了多起山体滑坡事故,在抚顺西露天矿的周围几乎到处能够看到滑坡的痕迹。根据不完全的统计,1935年之后西露天矿总共发生了五十多次的山体滑坡,最大的一起造成了129万立方米的塌方,1993年发生的那次还产生了泥石流。第二、地面下降或者坍塌。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面下降和坍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它的产生原因基本上是由于采空区周围岩层的原始应力场发生了改变,因为开采煤矿的过程会使采空区周围的岩石层破碎、掉落甚至使地表产生移动。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开采时对地下水资源的抽取,使采空区和影响区的水资源重新分配,引起地表形成降落漏斗,造成地表的沉陷。地表的沉陷不但使煤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而且波及的范围较广,形成了影响叠加区,使出现灾害的地区赔偿问题更加复杂,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第三、瓦斯突出。由于地壳的运动作用,许多的碳化物形成了煤层,但也有大量的瓦斯气体充斥在煤层的缝隙之中,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中游离存在。一旦进行煤炭开采时,很容易破坏这种封闭的系统,使瓦斯气体泄露出来,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发生爆炸、火灾或者工作人员的瓦斯中毒现象。根据调查显示,从84年到95年间,因为瓦斯突出现象发生了10万多起灾害,给国家造成了数百亿元的损失。时间较早的可以追溯到91年4月21号的山西洪洞县,在三交河发生的瓦斯爆炸造成147人死亡,较近的是06年忻州宁武县,西马坊乡煤矿气体泄露造成18人死亡。第四、矿井突水。这种灾害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它对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防护产生直接的影响。比较明显的就是发生在1996年的太原市西山地区,由于受暴雨天气的影响,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崩坍,伴随着洪水和泥石流,堵塞了山谷,洪水排不出去,水平面一下子被抬高,下游的洪水波峰能达到6米左右,这样很容易使洪水流入矿井中,当时冲毁了官地矿的许多桥梁和公共设施,困住了546名井下作业的工人,还波及到河西下元的街道和商铺,最终致使60名矿工和居民死亡,是我国蒙受了2亿多的损失。

2.2煤矿地质灾害原因分析

能够导致煤矿地质灾害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不能避免,有些却是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例如开采的越深越容易使地应力变大,最终造成地表冒顶、片帮、脱盘以及岩层爆裂,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工作人员在进行开采工作时,开采不得当,管理不规范,使得一些污水废水随意排放,开采后的空洞没有及时填充,因技术不熟练而乱采乱挖,破坏地质结构,胡乱指挥,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还有一些煤矿开采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按规则进行开采,虽然满足了当时的一己之私,但为以后的开采种下了隐患,这也是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一种破坏。

3.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加大防治地质灾害的宣传力度,形成一种全民防治的意识

我国应该加大政府部门对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的管控,用国家的力量对煤矿开采进行约束。为了形成一种全民防治的意识,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在加强人们对灾害发生后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还提升了当地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对于开展防治减灾的工作有积极地作用。

3.2根据当地地质情况进行合理开采

我们要加强环保意识,遵循我国有关煤矿开采的相关政策,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采利用。如果煤矿开采地有一些重要的工程设施、密集的居民区和建筑群以及多山的地区,都应该设置煤柱做好安全工作。

3.3适当提高开采地建筑的防灾能力,减小损失

煤矿区的建筑在质量上应该高于普通的建筑,因此应该在建筑材料和基础建设上保证建筑安全,我们可以采取稳固地基、做好建筑结构的牢固性等措施。对于建造建筑的施工人员要进行防灾培训,以便对施工队伍的整顿和管理。

3.4设计一个良好的通风系统,减少瓦斯爆炸的风险

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个体煤矿,大煤矿还是小煤矿,发生最多的灾害就是瓦斯爆炸事故。对于这方面的防治措施只有在通风系统上加强管理和疏通,例如加大通风量、分区域进行通风等,还有设立一些检查制度,随时检查是否瓦斯泄漏,对于明火的防范工作也要做到位,矿区中使用的电器设备要选用安全防爆型的。

4.結束语

煤矿地质灾害通俗来说就是人类在自然界中对煤矿进行开采活动时,由于不规范的操作或者过度的汲取而引起自然地质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很容易危及到人类的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也为国家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这也是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杜青松,武法东,张志光.煤矿类矿山公园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对策探讨——以唐山开滦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1(4):82-83.

[2]臧涛.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3(19):32-33.

篇5:西易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4度突发性地质灾害

编制日期: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日

2014xx煤矿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2014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的损失,保障煤矿企业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xx市地质灾害预防条例》规定,结合我矿地质灾害种类和规模,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治重点

(一)防地面矸石上滑坡。

(二)防地面泄洪沟堵塞、穿孔等。

(三)防地表水突然涌入井下。

(四)防采空区塌陷影响民房及群众安全。

二、防治目标

以减少开采对地质环境扰动忽然破坏强烈地区为重点,加强监测预警和迎接救援,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体系,提高我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三、防治工作机构

矿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设在矿办室室,具体工作由xxx负责,制定煤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计划,定期进行巡查,做好检查记录,协调相关灾害预防处理。

四、防治工作措施

1、完善责任制。成立煤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完善相关责任制度,将灾害地点监测监控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明确责任人,确保防灾救灾工作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

2、防治方案及应急处置措施:根据我矿的特点,我矿历年来地质灾害较少,遇山洪、暴雨、滑坡影响几乎为零,但对周边的农田灌概有一定影响,但均不会导致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预防较大事故发生,必须落实专人负责对有采动影响的农户进行重点监控,加大地质灾害对矿影响的监测力度,进一步保证不受地质灾害的影响。

3、加强日常检查,加大巡查力度和地质灾害监测,对隐患地点实现重点监控,及时解决塌陷地点的居民安置和补偿,确保一方平安。

4、加强汛期防治

一是做好汛期监测工作,坚持汛前检查,汛中复查,汛后审查,发动群众群防群治,严格灾情会商制度,做好地质灾害预警和临灾预报工作。二是严格汛期值班制度和灾情速 保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时能在第一时间知晓灾害情况,确保上传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灾情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雨后灾情报告制度、三是做好汛期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矿要密切注意收看区气象局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节目和区煤管局雷雨天气预警短信,根据预报的等级。切实做好本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5、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防灾救灾意识

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地质灾害条例》《xx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增强干部、职工防灾意识、教会职工如何判定灾害可能发生的各种象征和灾情速保以及有关应急、防灾救灾的方法。同时,要向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进行相关防灾意识和自救知识宣传,健全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建立应急抢险机制,及时开展防灾工作。

Xx煤矿

篇6:西易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矿井现有情况

1、技改工程进展情况:

(1)矿建部分:4号层矿建工程已基本完成。9号层现施工回风联巷,剩余150米,其它工程基本完成。

(2)土建部分:工程已基本全部完成,剩余地面绿化、硬化、亮化、美化等工程在8月末前结束。

(3)安装工程:地面黄泥灌浆站未安装,其余工程完成,井下4201工作面和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在安装过程中,其它工程已基本完成。

2、生产情况:

(1)、回采情况:

现生产面为4203综放工作面,以回采 40米,现正常生产。

(2)、掘进情况:现4号层有掘进队2个,分别施工4202运顺和4202回顺,现正常生产。

二、2013年主要工作计划

1、完善矿井“六大系统”,计划在1月底完成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的安装工作。

2、9号层的中央变电所、水泵房安装计划在2月底完成,完成矿井下组煤的永久供电和排水系统。

3、4201工作面计划在1月底安装完毕,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4、完善所有内业资料,保证在3月初完成矿井矿建、土建、安装工程的质量认证工作。

5、3月份矿井进行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保证达到一级水平。6、4-7月份矿井进行联合试运转工作。在此期间相继完成矿井水保、环保、消防、安全设施等专项验收。

7、8月末进行矿井综合验收。

8、2013年全年煤炭产量计划为96万吨。(其中4203回采产量为92万吨,4202掘进煤量为4万吨。)4202掘进进米计划为2290米。

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党新煤矿有限公司

2013年工作计划

党新煤矿有限公司

篇7:煤矿地质灾害检查情况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一、基本情况

1、兼并重组情况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是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33号文件)《关于吕梁市柳林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要求,以山西鑫飞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企业,由原山西柳林任家山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柳林森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柳林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3个煤矿整合而成。2009年10月30日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0041016),2011年10月29日办理了采矿许可证延期,批准开采煤层为4#~9#煤层,井田面积为4.0716km3,生产规模为90万吨/年。

2、采空老窑情况

1、原山西柳林任家山煤业有限公司:井田面积1.7485km2,,生产规模为90Kt/a,批准开采4号煤层,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煤层平均厚度1.55m,容重1.38t/m3,底板标高570m。整合前开采4号煤层,5号煤层井田范围内不可采,4号煤层大部已采空,8号、9号未采动。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回采工作面为长壁布置,放炮落煤,井下原煤采用刮板、皮带运输,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采用抽出式负压通风。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2、原山西柳林森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田面积为0.5Km2,生产能力为90Kt/a,批准开采8、9号煤层,整合前开采9号煤层,4号煤层已采空,8号煤层未动用且大部分已蹬空;9号煤层平均厚度2.59m,容重1.43t/m3,底板标高500m。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回采工作面为长壁布置,放炮落煤,井下原煤采用刮板、皮带运输。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采用抽出式负压通风。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该矿属于“十关闭”矿井,原生产系统已关闭。

3、原山西柳林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该矿井田面积为1.7825Km2,生产能力为150Kt/a,批准开采4、5号煤层,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煤层平均厚度1.55m,容重1.38t/m3,底板标高570m;整合前开采4号煤层,5#煤层在井田内为不可采煤层,4号煤层大部已采空,8号、9号未采动。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回采工作面为长壁布置,放炮落煤,井下原煤采用刮板、皮带运输。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采用抽出式负压通风。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3、近几年地表塌陷情况

由于历史采掘原因,我公司井田范围内4、9号煤层均分布有大小不等的采空区,地面影响范围较广。矿区范围的地表山坡上局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面塌陷和裂缝,地面塌陷深度一般为0.5-1m,地面裂缝宽约0.1-0.3m,长度20-40m不等,分布较广。其上方及附近房屋等建筑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现象,初步估计损失小于100万元,对任家山村影响较严重,危险性较大。另外,在工业场地内东北部发现一处滑坡,高度为约15m,长度约12m,滑坡体约300m3,现状条件下,其下方建筑内未出现损坏,影响较轻。

二、本次检查情况

1、采空范围塌陷

我公司矿井经兼并重组后,自2010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以来,一直进行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改扩建工程建设,未进行任何的采掘活动,在矿区范围内没有构成新的采空塌陷区。

2、山体治理情况

我公司针对历史遗留的采空塌陷问题,首先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包括:清除任家山东北部潜在滑坡H1;对工业广场潜在滑坡H2进行了治理,土方量2600m3;清除工业场地内滑坡,土方量300m3;治理任家山北部地面塌陷区,面积5.41hm2。其次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改扩建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工业场地、村庄都留设了保安煤柱。第三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及矿区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在村庄、工业广场等建筑物附近布置监测点。

3、老窑井口关闭情况

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我公司对兼并重组前不再利用矿井井筒进行了关闭、封填。

三、结论性意见

1、建议煤矿在治理过程中编制矿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2、由于矿井服务年限较长,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影响矿山生产及地质环境的因素很多,建议矿方按照5年一个周期,组织有资质单位对本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进行修编。进行第二个规划期方案编制时,要对矿区人文、社会情况再次进行调查,确保方案数据的准确性。

3、固体废弃物堆放应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煤矿矸石山灾害防治与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如果不按上述工作执行,可能发生垮塌安全事故,危害下游人员财产安全。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

篇8:煤矿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方法

煤矿地质灾害是指由于煤矿开采生产活动而引发的一系列破坏地质环境、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矿井灾害, 它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 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其形成原因分为:

1. 地应力改变直接造成的灾害。

主要有煤与瓦斯突出、地震、山体滑坡、地面沉降与塌陷、地表裂缝、地热等灾害。

2. 岩层地质状况改变衍生的灾害。

一是由于地质应力的改变以及地下空间的增大, 造成瓦斯集聚, 而产生爆炸、燃烧、氧气含量降低、有毒有害气体释放等较严重的灾害。二是由岩石裂隙产生的突水、地下水流失、地下生物生态改变等一系列灾害。三是由于地表塌陷、裂缝而产生的房屋、道路变形、受损, 地表植被破坏, 以及水污染等地表环境灾害。

3. 由于矿井生产而产生的污染灾害。

矿井废气的排放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矸石堆放造成的事故隐患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生产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

二、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我国煤矿分布广, 生产方式多, 影响大。据初步统计, 全国因采矿引起的塌陷有180多处, 塌陷坑1600个, 塌陷面积1150km2。全国发生采矿塌陷灾害的城市近40个, 造成严重破坏的25个。因露天采矿、开挖和各类废潭、废石、尾矿堆置等直接破坏与侵占的土地已达1.4~2.0万km2, 并以每年200 km2的速度增加。

总体而言, 目前我国煤矿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

1. 影响范围大, 全国发生采矿塌陷灾害的城市近40个, 造成严重破坏的25个。

因采矿直接破坏与侵占的土地已达1.4~2.0万km2, 并以每年200 km2的速度增加。

2. 潜在灾害隐患突出。

对于刚投入生产的矿井和正在生产中的矿井来说, 地质灾害事故主要突显在影响安全生产的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突水等灾害上, 而其它灾害事故并不明显, 潜在的隐患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多年之后, 极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地面塌陷、山体滑坡、崩塌、严重水污染、泥石流和地表环境破坏等地质灾害。

3. 一般煤矿生产规模较大, 开采深度和采空区相应也大, 致使地层应力失去平衡, 产生地面塌陷、地裂缝或岩爆等灾害。

另外, 煤矿的涌水和瓦斯的危害更是触目惊心。以山西为例, 煤炭分布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6.5%, 范围遍及85个县, 矿井星罗棋布。全省40多个原统配煤矿, 有29个因采煤发生过地面坍塌、裂缝变形、煤与瓦斯突出、突水等地质灾害, 损失十分惨重。

4. 灾害类型与矿井规模、开采方式及所处地域相关。

一般来说, 南方煤矿多为岩溶水害、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塌陷等。而北方煤矿主要受采空区影响, 灾害类型多为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冒顶、片帮、突水、煤与瓦斯突出、地表水污染、尾矿泥石流以及矿井抽排水导致的近地表水资源枯竭。

5. 煤矿地质灾害是一个活跃的动态变化过程, 由于受煤矿开采的影响, 煤矿地质情况复杂多变, 使煤矿灾害调查评估和灾害监测预警工作难度加大。

煤矿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各不相同。有些是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如开采深度的增加, 使得地应力相应增大引起的冒顶、片帮、煤与瓦斯突出的严重地压灾害;有的是开采中忽视预防或开采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导致的, 如采空区不及时充填、废渣废水随意排放、水文地质及构造不了解、巷道偏离、盲目指挥、违章作业、私挖乱采等, 非稳定因素积聚到一定限度引发各种灾害。有的矿山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或为摆脱一时的经营危机, 采富弃贫、求近避远, 结果为后期发展埋下灾害隐患;曾一度泛滥的民采风潮掠夺式的开采活动也对部分国有大中型煤矿造成严重的干扰, 导致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2005年以来, 随着国务院446号令《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的实施, 我国开始全方位整顿、关闭小煤矿, 进行资源整合, 有效地遏制了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

三、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方向

全面开展煤矿地质灾害的调查与评估工作, 掌握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灾害进行分类, 研究其防治措施, 对煤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煤炭行业对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 进行过详细的普查与研究, 如对地表沉降和塌陷灾害的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具体到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上, 大多数煤矿企业只是针对影响矿井生产安全的一些具体问题, 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比如地表岩移规律研究、冒顶、片帮、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的预防及含水层稳定性研究等, 已取得大量成果, 为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煤矿地质灾害整体预防而言, 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安全生产的角度, 只是针对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安全生产问题, 缺乏系统化。对煤矿地质灾害的灾情没有全面详细普查, 尚未建立全国性的煤矿地质灾害信息库, 更谈不上对灾情的综合分析、评价及预报。

多数煤炭企业在问题出现时积极地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 对灾害进行研究。但是, 问题暂时得到解决, 就不再进行深入研究;使得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多为短期行为, 缺乏长期性, 以致研究资料不连贯, 利用价值不高, 导致成果虽多, 效果不大;经常研究, 却问题不断的现象。

煤矿生产属高危行业, 安全是第一位的。而灾害的防范需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 却没有直接经济产出, 在不发生灾害性事故时, 其经济效益往往是看不到的, 这就使得长期以来, 人们宁愿灾后治理也不愿预先防范。研究经费的投入自是难以保障, 效果也就不会太好。近几年来, 国土资源部已经加强了煤矿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工作, 此项工作也是刚刚开始, 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全面开展“煤矿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工作, 尽快查明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是一项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基础性地质工作, 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 煤矿地质灾害也越来越多地被重视, 开采深度的进一步加深, 加剧了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现阶段, 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总量、强度及灾害损失均呈显著上升态势, 对灾害的全面预防和彻底治理已是刻不容缓。愈演愈烈的矿山灾害、大量潜伏的灾害隐患、日渐恶化的矿区环境说明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应尽快完善煤矿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煤矿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GHMIS) , 使煤矿地质灾害情况及时更新, 监测地质灾害的发展情况, 及时发出预警警报。

煤矿企业要规范开采行为,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处理好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将防灾减灾工作始于矿山设计并延续到闭坑之后。注重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 将其列入矿业领域的基础性研究, 把矿井灾害、环保、安全生产统一起来。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当一部分是排放“三废”造成的。通过对贫矿、尾矿的资源化利用, 矸石造砖、填沟造地、覆土绿化, “废水”、“废气”闭路循环运用和零排放等技术措施, 可缓解资源供给与需求压力, 防止地质灾害, 减轻环境污染, 达到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实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篇9:浅析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及防治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煤矿开采;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瓦斯爆炸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121-02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特别是占能源消费总量70%的煤矿,前几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人们逐年增加了对煤矿的开采量,部分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甚至进行了非法开采。这种肆意开采的情况,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致使一些地区出现了山体滑坡、地面沉降与塌陷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也对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在这样的一个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防治措施,如此才能够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

1.1 开采煤矿时潜在的灾害特征

1.1.1 瓦斯突出。瓦斯能够储气于封闭系统之中,并以游离状态或者以吸附的形式赋存于煤层的缝隙、孔隙之中,一旦出现地应力改变原有的平衡时,将封闭的空间破坏,那么大量蓄积的气体将会外溢。在自然或者人为的某种作用下,会发生瓦斯突出爆炸、人员中毒以及火灾等安全事故。

1.1.2 地面沉降和塌陷。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是对煤矿大量开采之后而出现的一种地质灾害。由于地下开采对采空区围岩的初始应力构成破坏,从而使这部分岩石发生了粉碎、冒落甚至是地表位移的情况,这就会导致地面沉降与塌陷灾害的发生。除此以外,在人们大量抽排地下水与采空区不断外扩的双重作用下,地下水的分布将会受到影响,从而形成面积非常大的降落漏斗,那么地表将会相应地出现沉陷。

1.1.3 矿井突水。矿井突水是指人类在挖掘或者采矿的过程中,当巷道揭穿导水断裂、积水老窿、富水溶洞,而导致大量地下水突然涌入矿山井巷的现象。矿井突水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也时常发生,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1.2 闭坑后煤矿采场的潜在灾害特征

目前,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带有很强的短效性,同时开采的整个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可预测的因素,所以即使在矿山闭坑之后,仍然会留有大量的灾害隐患。比如一些露天采场在闭坑之后,会存在滑坡与崩塌的隐患,这是由于人们进行露采之后,往往会留下高边坡,虽然有些单位已经在坑底进行了废石回填的操作,但原始的平衡是难以实现的,尤其是在露采很深时更是如此,再加上后期的某些诱因,将会很容易导致滑坡与崩塌。

地下在闭坑之后留下的潜在灾害有:地裂缝、地表塌陷、地面沉降等等,甚至在有些地区因地面变形而导致了山体开裂,然后引发了山体的滑坡与崩塌。闭坑后的煤矿潜在灾害往往有着滞后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在开采的过程中可能不会发生或者是发生得不彻底,在闭坑之后,继续发生或者是受特定因素的影响而再次发生。上述的这些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如果采场已经进行了土地复垦,那么复垦好的土地将会受这些灾害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毁坏,甚至会导致这一地区的废弃,从而造成不必要的

损失。

2 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1 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员工的忧患意识

各地方政府、煤矿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要加强煤矿地质灾害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煤矿员工养成防灾意识,即使灾害真正出现在眼前,人们也有足够的心理能力对其承受,宣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除此之外,煤矿的各级领导与广大员工还需要对自己煤矿的特点有一个全位的把握,同时对各种防灾方法、防灾措施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对于一些灾害频发的地区,要组织专家进行“会诊”,掌握灾害发生的规律,提高对灾害预测的准确程度。

2.2 合理规划煤矿的开采,注意地质环境的保护

现行的《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已经对地质保护、环境保护有了明确的规定,人们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地质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尽量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在进行煤矿开采之前,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开采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规划,要避开人口稠密的地区,建筑物较为密集的地区,山体的稳定性不高的地区以及存在着生命工程设施的地区。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在开采地设置保安煤柱。

2.3 努力恢复煤矿的生态环境

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由于存在大量的矿山废弃而遭受的巨大的破坏,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我国展开了对地质灾害的特征与防治的研究,并且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用,但仅限于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进行了保障,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还欠考虑。为了恢复煤矿生态系统,我们可以从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技能方面入手,建立微生物群落、植物群落以及动物群落,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

2.4 查明活动构造,努力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查明活动构造是做好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各个种类的地质灾害都是以活动构造为地质背景的,而人类进行采矿过程中,会加速活动构造的进行,进而使致灾速度加快,最终使致灾程度更加严重。因此,必须要查明煤矿区域之内的构造运动的性质、特征以及活动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合理安排采矿的规划,同时做好灾害的预测工作,制定防治方案,努力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2.5 积极构建通风系统,降低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目前,无论是国有、集体煤矿企业,还是私人企业,都必须要执行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实行机械通风、上行通风、分区通风,同时逐步健全瓦斯检查的相关制度,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对超限的、积存的瓦斯矿井进行处理,绝对禁止携带香烟、打火工具下井,在瓦斯矿井中必须要选择安全性强、防爆性强以及矿用安全火花型的仪器设备,在放炮之前,必须要对矿井的瓦斯含量进行检测。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煤矿分布非常广泛,同时规模大小不一样,受开采技术、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开采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还非常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每一个煤矿的地质环境都是复杂的,过于强调一种诱发因素以及只采取某一项防治措施也是非常片面的。因此,需要我们对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进行认真、系统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找出防治措施,从而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乌兰.煤炭矿区环境管理的创新发展[J].学术交流,2007,(5).

[2] 郑振华.新邵煤矿地质灾害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0,(5).

[3] 穆志宏.浅析煤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8).

篇10:康金煤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建立和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行动方案,防止灾害发生后灾情扩大,最大程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纳雍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的文件精神,结合康金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煤矿矿区范围内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防止灾害发生或灾情扩大的紧急行动方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对煤矿安全生产有淹井危害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或者出现险情时的应急处置反应。

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矿区范围内财产损失减最小。

(一)是分工负责的原则。矿长,、总工程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按照业务职责认真完成好恢复生产任务。

(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三、地质灾害预报

地质灾害预报由煤矿地质水文技术人员与当地气象主管部门建立有效联系。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应当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四、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和灾(险)情报告

(一)地质灾害预报、预警

矿区地质灾害预报由矿长,总工程师会同气象主管部门联合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

(二)灾(险)情报告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向矿领导报告,矿各单位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矿制定的应急预案关于地质灾害灾情报告的规定,立即向矿领导报告初步灾情,并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应急调查。应急调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抢险救灾工作、基本灾情、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地质灾害成灾原因、发展趋势、已经采取的防范措施、防治工作建议及灾民生活安置情况、灾区存在问题和需求等。

五、组织领导

地质灾害发生后,矿长工程师技术人员要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划分,启动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措施,并实行矿长工程师统一领导,各级救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

(一)应急机构

成立“康金煤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全矿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其组成如下: 总 指 挥:矿长李明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周伟

成员:安全科、生产科、机电科、通风科、企管科、保卫科辅助救护队及后勤保障部门

指挥部负责领导和协调全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救灾工作,研究部署各项应急准备和工作措施,督促检查各部门救灾工作落实情况,研究决定处置有关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各司其职,积极开展救灾工作。

(二)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职责: 主任:生产科长 主要职责:

1、负责收集、分析和报告灾(险)情信息;

2、向各工作组传达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指挥部的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

3、收集各工作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抢险指挥部领导人汇报工作进度;

4、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会商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制定抢险救灾对策和措施,为抢险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5、负责灾(险)情信息和抢险工作信息发布;

6、负责处理抢险指挥部日常事务,办理抢险指挥部领导人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1、矿长:负责全矿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工作。组织并监督各科室、各部门救灾救济工作预案的制定:检查受灾地区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救灾款物的筹集和储备,负责救灾款物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及时制定救灾款物分配方案。

2、生产科:负责对天气、雨情、水情、汛情的预报和监测。按期发布气象预报,及时提供气象资料。

3、保卫科:负责矿区治安防范,做好重点目标的警卫以及交通疏导工作,保证矿区稳定。

4、财务科、后勤部门:负责制定救灾计划和经费的预算、下拨。把救灾工作纳入全矿发展计划及年度计划;做好救灾经费的下拨,保证救灾款及时到位。

5、辅助救护队:负责担负抢险救灾、营救被困人员、转移物资及执行重大救灾措施等任务。

6、生产科水文地质技术人员:负责灾情监测、速报的管理工作,并根据康金煤矿报告规定,发生灾害后,根据类型速报上级部门,及时组织调查,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影响范围等,提出应急处理建议,协助各级部门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7、矿医务室:负责医药卫生、防病治病工作。及时组织派遣医疗防病人员,搞好矿区的医疗、救护、防疫治病,负责药品的供应和医疗器械的接收、管理和发放。

8、机电科:负责组织供电尽快恢复因灾损坏的通讯设施、供电设施,保证救灾通讯畅通及救灾供电。

六、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助与调查报告处理程序要求

矿接到灾(险)情报告后,主要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提出应急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灾情扩大,并按国土资源部关于地质灾害灾情分级报告的规定,立即向县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根据灾情大小,分别由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一)小型地质灾害应急救助反应

小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各煤矿企业应立即采取应急行动并向县政府报告,并视情况做出应急反应。县国土资源局应及时把情况向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上报。

1、各煤矿负责人及时了解情况,启动小型地质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2、煤矿企业按照预案方案,紧急转移受困灾民,妥善处置受困人员;

3、煤矿企业要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要求,把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灾种、成因、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及时向县政府和国土资源局汇报。

(二)中型地质灾害应急救助反应

中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各煤矿企业应及时速报县政府及国土资源局。

1、煤矿企业迅速了解灾害损失及群众生活情况,实施应急救助反应预案,紧急转移矿区受威胁职工;

2、县民政部门在灾后要迅速派出工作组,开展查灾救灾工作,核实煤矿受灾情况及损失。

3、矿领导主持召开有关部门会议,通报灾情,研究布置救灾工作事宜;

4、煤矿企业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对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并作出应急处理建议,编写应急报告上报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三)大型地质灾害应急救助反应

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后,煤矿企业应于12小时内速报县国土资源局,同时越级上报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主管部门,以后每24小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至抢险救灾和调查工作结束。

1、煤矿企业迅速了解灾害损失及职工受困情况,并报告县政府及市民政局;

2、县救灾工作指挥部实施应急救助反应预案,迅速组织各科室人员按照预定方案,紧急撤离受威胁职工及周边人员。

3、煤矿企业报告县国土资源局后,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调查,作出应急处理意见,并将最终形成的调查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局主管部门。

(四)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救助反应

特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后,煤矿企业应于6小时内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同时越级上报省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主管部门,以后每6小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至抢险救灾及调查工作结束。

1、煤矿企业、县级政府应紧急投入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县救灾工作部立即将煤矿灾情报告省政府及民政厅和省上有关部门,请求县政府或救灾主管部门现场查看灾情,给予援助;

3、县救灾工作指挥部立即组织若干工作组搞好安置、宣传报告、对外受援、查灾核灾等工作,并进驻受灾矿区指导救灾工作。

4、视灾情发展情况,矿负责人准备向政府汇报灾情。

5、在进行以上工作的同时,实施紧急救助安置

七、突发性地质灾害灾前准备工作

(一)煤矿企业成立救灾指挥中心,物资储备库,专项储备救灾专用的帐篷、药品和衣被等物资;

(二)煤矿长期建立应急抢险救灾队伍,进行小型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抢险救灾工作。中型以上地质灾害发生后,煤矿成立由矿辅助救护队组成的抢险救灾队伍,及时进行救助工作;

(三)加强应急救灾能力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加强救灾装备建设。

(四)职工减灾意识。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结合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增加职工防灾减灾意识。

八、临灾应急

(一)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煤矿企业立即排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核实险情,要时可请求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同进行现场调查。

(二)地质灾害险情确定为临灾状态时,应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防、抢、撤”方案,转移受威胁职工人员划定危险区域,警示标志加强监测预报,组织抢险防灾各项工作。

(三)接到特大型或大型地质灾害隐患临灾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迅速组织应急调查专家组赶赴现场,协助和指导现场临灾应急指挥部开展抢险防灾工作。必要时,建议应急救援指挥部提前启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四)地质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时,应解除临灾应急状态,确定撤销或者继续保留有关事项,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移交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九、其他事项

(一)地质灾害易发矿区照本《预案》,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于本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认真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本预案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康金煤矿地质灾害中长期规划

(2010—2015)

前言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规定,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康金煤矿位于纳雍县新房乡境内,隶属于山东中泰煤业集团公司,于2008年10月开工建设,属私营合作企业。矿区面积2.18km2,开采深度由1950米至1400米标高。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计划在2011年至2015年矿井通过生产技术改造和优化开拓开采系统,努力实现矿井6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为煤矿安全生产和保护环境资源,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的防治,减小灾害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煤矿的长期发保障煤矿职工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在煤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近年来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成果的基础上,编制《康金煤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如下。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现状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及矿区范围内地面沉降是我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我矿主要位于贵州高原的第一级阶梯,地形地貌复杂,山高谷深,植被覆盖率小,地表涵养水能力小,其中易发区涉及约4个村寨,我矿地面沉降发生易发生在回采工作面地表,位置相对盆地地形,易受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康金煤矿的建设过程中,在县工业及能源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下,康金煤矿对矿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全面编制并实施康金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先后制定了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要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较为系统的规定和技术要求,使全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始步入规范管理,有序开展的新阶段。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全面展开。基本查明了矿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数量、类型规模和分布规律,基本掌握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和引发因素,初步评价了地质灾害的稳定性与危害性,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区,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动态信息系统;最大限度降低了影响煤矿生产安全因素。地质灾害监测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机构,成立了由专业地质技术人员组成的防治队伍,建立由矿领导直接领导的防治机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矿生产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受采矿活动影响的村寨中协调难度大,随着康金煤矿井田范围的扩大,开采强度加大,搬迁避让与村民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控制地下开采与地面沉降还缺乏有效控制技术。地质灾害防治监管制度有待健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地质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预警网络体系建设、运行与规范管理亟待加强。地质灾害监测、调查评价等方面的自主创新研究存在不足。精干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调查评价与科学研究队伍尚未形成。四)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未来随着我矿开采活动的加强,是我矿与周边环境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发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将日益增多,地质灾害呈多发趋势,危害进一步增大。我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气候异常,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增多。每年5—9月是贵州省的汛期,我矿地表无山塘河流,但地形落差大,植被覆盖差当地村民的盲目开荒,期间降雨集中、强度大,成为地质灾害的高发季节。随着气候变暖,今后一段时期极端气象事件将频发,强降雨引发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概率加大,给我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的压力仍然很大。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合理避让、重点整治、保障安全”的防治方针,依靠科技,强化煤矿企业当地政府村民参与,全面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应急避险、快速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地质灾害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群专结合和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应急避险和快速救援处置能力。根据各地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应急避险、治理相结合,使地质灾害防与治协调统一。

坚持统一管理,各负其责。

坚持新科技新工艺采煤,合理布置开拓。应用新理论、新思路总结研究地质灾害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及成因机制;用新技术、新方法治理地质灾害,在实践中建立适合我矿地质灾害防治的新体系和技术标准,不断提高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勘查、设计、治理、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和实效。三)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地质灾害防治的各机构、制度基本健全;地质灾害情况全面掌握;与当地政府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基本完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报预警水平显著提高;通过监测预报、应急避险、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及损失,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得到进一步遏制,形成积极、主动、有预见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局面。

三、主要防治任务及措施

1、加强以专业监测为重点的监测动态台帐的建设。根据监测点的特征和实际情况,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对地下水水位及孔隙水压力、地表及地下变形、地应力及降雨量等实施监测,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提供依据。

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建设

2、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系统建设。

3、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和监测力度

四、保障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事关煤矿安全生产和广大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采取法制度、经济、科技、宣传教育等手段,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完善管理体制、拓宽资金管理渠道、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公众参与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安全意识,健全监管制度

要切实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快制定《康金煤矿采空区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等针对性规章和管理制度。加强对突发地质灾害预警工作的制度建设,将对突发地质灾害预报警信息的发布、接收、应急指挥、动员撤离与救援,以及对煤矿职工的灾害防护教育、逃生训练等工作纳入程序,建立对突发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调查、预报、资质管理、危险性评估和治理工程“三同时”等制度;加强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治理、施工、监理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资质管理;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不断完善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值班、速报制度等。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管力度。主要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及成员要依照本《规定》加强对矿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有序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违反规定造成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理顺部门关系、明确部门职责。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管理

煤矿去地质灾害防治实行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

完善地质灾害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管理。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建立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领导责任制。特别要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和监督管理。

三)整合资源,提高共享程度,形成全社会防灾的局面 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煤矿生产安全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大事。应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防御地质灾害的新局面。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利用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长期以来形成并不断更新的山洪灾害调查、地质灾害治理、历史雨量监测等信息资源,提高我矿地质灾害的研究程度。通过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与水利、气象部门的实时雨量监测和雨情预测信息的有机结合,提高我矿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准确程度和反应速度。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水利部门开展的山洪灾害调查与小流域综合整治开展的抗灾能力建设、交通部门开展的公路边坡治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化程度。整合防汛抗旱指挥、消防、卫生等部门的资源,构建服务于全矿的突发性事件应急反应平台,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的交换与共享,提高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

四)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科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强大动力,要把科技融入地质灾害防治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地质灾害防治,不断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作风优良地质队伍,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特长与学术水平;加强在职人员的教育和技术培训。提升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地质灾害防治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投入的资金筹集机制

《规划》实施经费主要由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投入经费将由矿拨出专项资金。六)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矿职工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

通过图版培训等形式有计划地开展面向职工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讲活动,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增强广大职工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六、附 则

本《规划》经康金煤矿同意后实施。本《规划》由康金煤矿负责解释。

康金煤矿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行动方案及总结

为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和防范,保护煤矿的生产安全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纳雍县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要求,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我矿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紧急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主要采取专业地质技术人员核查、指导的方式进行,尽最大努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安全地质环境保障。

在汛前排查基础上,结合汛情变化、气象预报等因素,对全矿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一次全面再排查。通过排查,更新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健全适时防治体系。

二、排查范围

全矿区及影响煤矿安全生产所有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是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集中地。

三、职责分工

(一)再排查行动由矿统一组织,矿生产科地质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的观测、记录等工作。

二,各工作部门依照《规定》对全矿重要设施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的隐患排查,相关技术部门应予以协调配合。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实施方案。各科室要制定适合本矿再排查实施方案,并报矿生产科水文地质技术人员。

第二阶段:宣传教育,组织队伍。各科室、工区及时向矿汇报,并做好宣传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好排查队伍。

第三阶段:有关单位和部门开展实地排查,同时落实各项防灾措施。第四阶段:资料汇交,各科室技术人员应对排查工作进行总结,综合各部门的排查资料,汇总编制康金煤矿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表,总结和调查表汇交生产科,同时提交电子文档1份。

五、组织领导

矿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紧急行动领导小组,矿长李明任组长,周围任巡视员、生产科科长杨云章同志任副组长,杨云章兼任办公室主任,矿安全科机电科为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应亲自抓再排查工作,分管同志具体负责,并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六、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排查组,负责矿区内的隐患排查。以科室为单位,组成科长、技术员主要成分的排查工作小组,开展实地排查。排查结果及防灾措施应逐点登记造册,经矿领导同意后报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二)对于排查发现的各类隐患点,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就地确定防灾责任人,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编制、完善隐患点防灾预案。

总结:经矿有关部门人员精心细致的排查,结合我矿实际情况,我矿属于在建矿井,采矿活动对地表影响不大,我矿矿区范围内无地表河流,降雨符合常年降雨,井口标高位于历年最高洪水位,无淹井威胁。矿周边山体无地质变化山体稳定地表植被相对完整,无泥石流威胁。继续加强对排查紧急行动的宣传工作,适时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群众自觉参与排查,积极做好防范。

康金煤矿

地质灾害演习报告

一、演习目的

提高矿职工对突发性地质灾害事故的应变能力,增强广大职工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或避免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职工及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演习范围、地点、时间、规模

范围(演习人员,计100人):康金煤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所有成员单位、煤矿职工、康金煤矿部分干部职工,受影响周围部分村民。地点:康金煤矿 时间:2010年6月

三、组织机构 演习指挥长:李明 演习副指挥长:周伟

成员:生产科、安全科、机电科、辅助救护队、保卫科及后勤保障部门。

指挥部负责及时,有效地组织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处置,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具体包括:

(1)主持灾情(险情)会商,决定是否启动预案;(2)组织制定地质灾害(险情)应急处理方案;

(3)根据应急处理方案,指挥有关部门开展受伤人员救护、受灾职工救护、险情处置等工作;

(4)根据应急处理方案,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工作组。

(一)演习办公室 主

任:杨运章 副主任:宋兆鸿 成员:

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1)负责与纳雍县和各乡(镇)抢险救灾指挥所保持联系;(2)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和调运;

(3)负责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并向社会发布经矿审核批准的抢险救灾简报;

(4)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保障信息畅通;(5)负责处理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物资准备:救护汽车3台;制作救灾红旗7面,每面标各组名称;两幅地图(康金煤矿工程平面图、地质灾害演习示意图);2个手提扬声器。

(二)演习工作组(213人)

1、综合导调组 组

长:单玉鹏 副组长:宋士成 成员:矿相关技术人员 导调一组: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组织险情或灾情监测和评估,做好气象预报预警和水文监测,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应急防范对策、措施。

导调二组:及时将导调一组监测反馈的情况向指挥部汇报,传达指挥部的指示。

导调三组:根据指挥部的各项指示、命令,负责协调、落实并督促、检查各项应急工作;有关信息收集、汇总上报和现场联络等工作;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负责划定危险区,设立警戒线和警示牌。

导调四组:物资准备:4块警示牌。音响1套、话筒4只,预联系雨蓬。其他临时用品。

附:负责演习结束后的扫尾工作:

1、组织演习职工、群众及财物返回;

2、收回红旗、塑料凳、手提扬声器等物品;

3、指挥各组物品;

4、清理现场。

二、现场抢险组(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83人)组

长: 副组长:

成员:辅助救护队、矿安保人员、村代表

抢险一组:负责转移职工到临时安置点,其中,一部分负责职工宿舍休息职工,一部分负责办公楼办公人员。另外其他人负责矿区的生活用水及防火工作。

物资准备:地面工业水池,排水管

3、医疗救护组 组

长:宋士成 副组长:村医务人员

成员:卫生监督,医护人员,防疫人员。

救护一组:迅速组织急救队伍救护伤病员,负责职工医疗看护,用担架将一位伤员和一位病员抬到临时安置点施救。

救护二组:每人负责一顶帐篷对其四周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救护三组:负责对水源、食品等检查监测。

物资准备:药品、医疗器械;汽车3台;担架3付;3台喷雾器。

4、治安保卫组 组

长:何海 成员:矿安保人员

治安一组:负责维护临时安置区域的秩序,保护现场人员的安全。治安二组:负责保护临时安置的财产安全,维护秩序。

治安三组:负责各交通要道的道路疏通和道路管制;指挥往来各车辆的停放;疏散受灾区域内无关人员;确保经过的各交通要道的通畅。

5、物资准备保障组 组

长:宋士成 成员:办公室、村委会 物资一组:负责搬运救灾物资。

物资二组:发放救灾物资,安置受灾职工群众。负责设置标。物资准备:食品、饮用水、一辆救灾物资运输车。预备可能遇到雨天抢险避所需的雨衣、雨伞。

6、设施抢修组 组

长:韩建国 副组长:杜景峰

成员:机电技术人员。通信保障人员 抢修一组:负责临时安置点设置。

抢修二组:负责在指挥部旁边架设通讯设备(架一台接收器,装两部电话)。

抢修三组:负责发电接通电到临时安置点

7、宣传报告组 组

长:张继 成员:办公室人员

负责跟踪抢险救灾进行拍摄,确保每个小组、每个路口、每个环节至少要有一人跟踪拍摄;负责主要演习场境的拍摄和整个演习的报道及所有影像资料的收集并制成光碟;负责解说。附:发布演习公告。

三、准备工作

1、康金煤矿召开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及办公室和各工作人员参加的康金煤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习专题会议,宣布演习方案,进行动员部署。

2、各工作组组织本组负责的一切演习所需用品,并组织本组人员进行演练。

3、各工区、后勤、工会先召开全职工大会作动员部署,然后再召开演习涉及的职工作动员,明确村名、职工每人各自得角色,并在指挥部专门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演练。

四、演习程序

假定场景:由于连降大雨,康金煤矿后山腰山体体发生变化,裂缝由原来的0.9㎡扩大到1.78㎡,而且裂缝还在不断扩大,随时都有崩塌滑落的可能,灾害直接威胁山脚康金煤矿及周围3个村庄。需紧急避让。1、2010年6月25日下午1︰50分矿领导办公室接到地质技术人员电话,告知康金煤矿后山岩体发生变化,裂缝由原来的0.9㎡扩大到1.78㎡,而且裂缝还在不断扩大,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灾害直接威矿工业广场、职工宿舍及部分周边村民房屋生命财产安全。2、1︰55分,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通知后立即突发5康金煤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修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明汇报。3、2︰00分,矿指挥部向指挥部汇报,指挥长指示,立即向县汇报,并宣布立即启动“康金煤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2︰05分—2︰20分,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立即通知各组赶赴灾情发生地抢修救灾。5、2︰25分,各组到达现场,紧急集合。6、2︰30分,李明指挥长宣布演习正式开始。7、2︰32分—3︰20,分配任务。各组各就各位,开始抢修救灾。8、3︰25分,各组简要向总指挥长(或副指挥长)汇报情况。同时,清理现场。9、3︰30分,各组人员集合,由指挥长宣布演习结束。

上一篇:美好反义词下一篇:茭陵中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