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地质灾害的情况汇报

2024-04-10

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地质灾害的情况汇报(共3篇)

篇1: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地质灾害的情况汇报

张双楼煤矿“7·30”地质灾害事故情况汇报

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

二0一0年八月一日

目 录

一、矿井概况及事故区域自然状况........................1 ㈠矿井概况.........................................1 ㈡事故区域概况.....................................2

二、事故经过..........................................5

三、防范措施..........................................7 附件1:张双楼煤矿“7.30”地质灾害事故伤亡人员名单 附件2:事故区域巷道、设备及设施破坏情况 附件3: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表

附件4: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7·30”地质灾害事故示意图 附件5:江苏省徐州市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初报卡

篇2: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地质灾害的情况汇报

关键词:冲击地压 防治 灾害治理 措施

摘要:本文在分析华丰矿区地质开采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冲击地压形成的内外因和内在斑裂产生的机理。建立健全了灾害预测防治体系,提出了开采解放层、煤层注水、爆破卸压等治理防护措施。

0 引言

冲击地压是采场周围煤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其显现强度特征一般为弱冲击、强冲击、弹射、矿震、岩爆、煤炮、冲击波、弹性振动等,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其发生突然剧烈,冲击波力量巨大,瞬间摧毁巷道、采煤工作面和设备,伤击人员。据统计,山东省从至3月份,先后有13处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破坏性冲击地压353次,死亡28人,重伤65人,摧毁巷道8 000余米。

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煤矿是一个具有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老矿井,开采历史长,生产条件较为复杂。随着生产水平的下移,第5水平(-1 100m水平)是目前的主要生产水平,矿井地面表高+130m,回采工作面采深达1 140m,开拓深度达1 200余米。矿井煤岩层为单一倾伏向斜构造,地层走向由NW―NNE渐变为NE―E,倾向由E变为N及NW,倾角32°~35°。华丰煤矿首次冲击地压发生在1992年3月8日2406(1)工作面上平巷,标高为-538m。首次冲击以来共发生0.5级以上冲击地压28000余次,1.0级以上冲击地压2900余次,1.5级以上冲击地压490余次, >2.0级以上的7次,最大震级2.9级。其中共发生破坏性冲击地压107次,造成工作面停产11次,累计造成41人重伤, 7人死亡,摧毁巷道2 000余米,平均顶底板移进1. 2m,两帮移进0.8m,摧毁巷道500余米,断面收缩率75%以上,其中大部分顶底板闭合,需要停产大修;累计破坏工作面长度400余米,平均底鼓1.1m,煤壁向老空区移进0.5m,共损坏单体液支柱407根,铰接顶梁503根,严重损坏了多台设备、设施及多道通防设施,累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0万元。因此,加强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当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 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

冲击地压发生原因有内因、外因2种因素:内因包括煤层本身的物理属性、煤层原岩应力状态;外因包括采深、采动集中应力(主要为超前支承压力、煤柱集中应力等)、放炮诱发等。

1.1 冲击地压发生的内因

(1)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

冲击地压的发生与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有直接关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对华丰煤矿4层煤冲击倾向性试验结果表明,华丰煤矿4层煤具有强烈冲击倾向性,其直接顶具有中等冲击倾向性[1]。

(2)砾岩活动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力源

华丰煤矿4层煤上方基本顶为70余米厚的砂岩层,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周期性跨落;其上为40余米厚的红土层,随基本顶的跨落而弯曲下沉;再上部为500~800 m的巨厚砾岩层,砾岩层完整性较强,抗压及抗拉强度均较大,采后不易冒落下沉,导致砾岩层与红土层之间产生离层空间。随着采空面积的加大,巨厚砾岩层形成板状悬空岩梁,砾岩层原来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增加了未采4层煤的应力水平。当板状砾岩层悬露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缓慢下沉并周期性断裂跨落,砾岩层的断裂跨落对下部的煤岩体产生冲击载荷,从而加剧了4层煤工作面煤体的应力集中程度,导致4层煤工作面冲击危险增强,因此,巨厚砾岩层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力源。

1.2 冲击地压发生外因

(1)采深大应力高

华丰煤矿首次冲击地压发生在-538 m水平,垂深为668 m,即冲击地压发生临界深度为668m,开采大于该深度就有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目前矿井最大开采深度为1 230m, 4层煤工作面开采深度已达970m,已远远超过该深度。随着4层煤工作面采深的加大,自重应力已超过4层煤的抗压强度,较高的原岩应力易使煤体产生应力集中而破坏。

(2)煤柱集中应力的影响

为满足煤层防火的要求,相邻采区之间和上下阶段之间留有采区和阶段隔离煤柱,现场实测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4层煤柱应力集中峰值范围为7~12m,当煤柱尺寸>12 m后,在煤柱内部将产生叠加应力,从而为煤柱冲击提供了基础应力条件。

(3)工作面采动集中应力和周期来压的影响

观测结果表明, 4层煤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集中范围为5~35m,应力集中系数为2. 5,但上方砾岩层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达120m。因此, 4层煤工作面采动集中应力对工作面影响较为明显。4层煤分层开采时上分层工作面周期来压强度最大达510 kn/m2,来压较为强烈。据不完全统计, 4层煤冲击地压83%发生在顶板来压期间,且对工作面超前压力影响范围破坏最为严重。

(4)工作面推采速度的影响

回采工作面推采过大后,工作面煤体集中应力得不到及时释放,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因此工作面推采速度也是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之一。

(5)放炮诱发

回采工作面放炮容易造成煤岩体能量释放,因此工作面放炮是诱发冲击地压的主要工序,据统计,华丰煤矿放炮诱发冲击地压占75%以上。

2 冲击地压灾害预测预报及治理

2.1 冲击地压灾害预测方法

(1)经验类比法

经验类比法是预测采区或工作面冲击危险程度和区域的常用方法。工作面开采或巷道掘进前,利用经验类比法对工作面进行冲击危险程度划分,采空区边缘、断层附近、煤柱区等均为冲击危险程度相对较高的部位,应优先进行防冲治理。

(2)煤粉监测法

煤粉监测是操作方便、效果明显的一种冲击危险监测措施。监测方法:使用MSZ 12电煤钻、42套节麻花钎子配42钻头打眼,从孔口开始每米收集1次煤粉,并用弹簧秤称其重量记录在记录表上,每打完1个孔,必须立即将结果填入记录表,当监测煤粉量超过危险煤粉量时,预报有冲击危险。再利用电磁辐射法进行校核监测,当两种监测手段均有冲击危险时,应及时实施卸压爆破,炮后再打1~2个煤粉监测孔,校验卸压效果,如不能消除冲击危险,必须继续实施卸压爆破,直至消除冲击危险。

(3)电磁辐射监测法

电磁辐射监测是近几年由中国矿业大学发展研究的`一种新型冲击危险监测方法,利用KBD 5型流动电磁辐射仪和KBD 7电磁辐射监测系统对工作面进行电磁辐射监测。操作简便,实用性较强。

(4)工作面矿压监测法

每班对上、下平巷超前支柱进行阻力监测,找出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及应力集中系数,确定超前支护距离及方式。根据阻力大小预报工作面顶板来压及应力集中区域。在工作面中部布置2个测区,测区间距20m,每个测区包括2个支架,重点对工作面支架阻力进行循环监测,然后画出监测曲线,预测工作面顶板来压情况,结合其他监测手段预报工作面冲击危险度。同时对每个支架都安设自动测压表,一方面可以对支架初撑力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可以对工作面顶板来压情况进行全面预报分析。

(5)微震监测法

利用短周期地震仪监测记录0. 5级以上冲击发生的次数及冲击地压释放的能量。利用此趋势预测预报近期冲击地压发生的趋势及应力释放情况。在定位系统建成之前,采用现在的地震仪现行监测①。

(6)钻孔应力计监测法

在工作面上、下平巷超前100 m均匀埋设钻孔应力计,对巷道煤体应力变化情况进行监测。钻孔应力计设在上平巷下帮、下平巷上帮,孔口距底板0. 5m,沿煤层倾角布置,孔距20 m,孔深10 m。每小班监测2次,画出每台应力计的监测结果,找出应力集中地点及集中范围,配合其他手段实现工作面冲击危险的准确预报①。

2.2 冲击地压灾害治理

(1)开采解放层

为从根本上治理冲击地压,华丰煤矿实施了开采解放层方案,首先开采弱冲击倾向且没有出现冲击地压现象的6层煤,然后在解放范围内开采4层煤。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角内4层煤顶底板围岩应力得到较大范围和幅度的降低,直接底、直接顶、基本顶应力降低幅度约35%。实施解放层开采后,冲击现象明显降低。

(2)合理开采

各煤层、水平、阶段、采区应按合理顺序开采,避免相向回采和形成孤岛煤柱。采用长壁开采方法,冒落法管理顶板。厚层坚硬砂岩顶板大面积悬顶时,应进行强行放顶。采用无煤柱护巷,尽量不留煤柱,少掘巷道。开拓巷道及永久峒室,应布置在岩层或无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中。

(3)煤层注水

有冲击倾向的工作面开采前进行超前注水可以提前改善煤层结构,降低煤体的冲击倾向性,是一种主动治理措施[2]。

(4)爆破卸压

工作面开采期间,可对工作面煤体进行超前松动爆破和卸压爆破。松动爆破是一种超前治理措施,卸压爆破是一种被动卸压治理措施,当监测到有冲击危险后,应立即实施卸压爆破。卸压孔深7~10m,孔间距不>5 m,每次引爆4~5个卸压孔,以提高卸压效果。另外,还可在切眼掘进期间应用过大钻孔卸压措施;在煤柱集中应力区应用巷道卸压等措施。

参考文献:

[1] 郭惟嘉,沈光寒,闰强刚.华丰煤矿采动覆岩移动变形与治理的研究[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1995, 12(4): 359 364.

篇3: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地质灾害的情况汇报

冲击地压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矿山灾害动力现象, 主要表现为煤岩体中所积聚的弹性应变能突然、剧烈的释放过程, 其发生的突然性、剧烈性破坏特征对矿山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 冲击地压问题越来越突出。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是一个开采历史长, 生产条件较为复杂的矿井, 目前回采工作面采深达-990 m, 开拓巷道深度已达-1 000 m。2010年7月30日由地震诱发冲击地压事故造成6人死亡, 两条开拓巷道各近150 m严重受损。冲击地压已成为影响该矿安全开采的难题。张双楼煤矿根据该矿地质状况及采矿技术条件, 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冲击地压预测预报

1.1 钻屑法监测

1.1.1 实施方法

采用手持式煤电钻或风动钻机、φ40 mm套节麻花钎子配φ43 mm钻头打眼, 孔深应达到应力峰值区, 一般为3.5倍采高或巷道高度, 钻孔布置在巷高或采高的中部, 方向垂直巷帮或有不大于5°仰角。自第2 m开始每米收集1次煤粉, 用弹簧秤称出钻出煤粉重量并做记录。

1.1.2 冲击危险指标

每个采区采掘前先测定该区域的正常钻孔煤粉量。正常煤粉量在支承压力影响带范围以外测得。测定煤层正常钻孔数不少于5孔, 并取各孔煤粉量的平均值。参照判别工作地点冲击危险性的钻粉率指标规定, 制定出钻屑量临界指标。当实际煤粉量超过临界煤粉量, 或者在钻进过程中出现卡钻、吸钻、异响、煤炮增多等动力现象, 则可判定所测地点存在冲击危险。

1.1.3 监测地点与时间

(1) 采煤工作面:工作面上下顺槽两帮, 孔距10~30 m, 超前支撑应力影响范围;工作面孔距10~15 m, 全面监测, 重点区域重点监测。

(2) 掘进工作面:按断面计算每10 m2一个孔, 严重冲击时, 可加密至每5 m2一个孔, 巷道两帮覆盖应力集中区域。

(3) 监测时间:一般情况下采掘工作面顺槽两帮间隔时间3~4 d, 采煤工作面间隔时间为3个循环。掘进工作面根据循环进尺, 保证掘进进度处于监测范围。

1.2 电磁辐射监测

1.2.1 监测方法

采用KBD5型电磁辐射监测仪对采掘工作面内冲击危险区域进行多点动态跟踪监测, 每个测点监测时间2 min, 平行顶板朝向待测煤体, 有效监测范围为7~22 m。具有冲击危险的采煤工作面在上下顺槽超前工作面100 m范围内布置监测点, 间距10 m, 定点观测, 随工作面的推进, 固定点不变, 不断向外增补测点。

1.2.2 冲击危险指标

徐州福安科技有限公司分析张双楼煤矿连续3个月电磁辐射数据, 出具电磁辐射数据处理报告。张双楼煤矿根据冲击地压发生前的煤体应力分布变化规律和特征及福安科技有限公司出具的电磁辐射数据处理报告, 用以下两种方式判断冲击危险: (1) 临界值法。如果监测数据超过数据处理报告得出的临界值, 则认为该区域存在冲击危险。 (2) 动态趋势法。如果监测数据没有超过临界值, 但出现以下情况时, 也认为具有冲击危险:电磁辐射强度值或脉冲数随时间呈现增长趋势;电磁辐射强度值或脉冲数先随时间呈增长趋势, 而后突然降低, 之后又呈增长趋势。

2 冲击地压防治

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域主要是-800 m以下的7煤, 较高的原岩应力易使煤体产生应力集中而破坏。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对7煤冲击倾向性试验结果表明, 7煤具有强烈冲击倾向性、7煤顶板具有弱冲击倾向性, 所以防治重点应放在对7煤治理上。根据窦林名教授提出的冲击地压强度弱化减冲理论[1], 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对7煤进行冲击地压防治。

2.1 卸压爆破

2.1.1 施工方法

采用风动钻机 (煤电钻) 、麻花钻杆配合φ43mm钻头施工炮眼。炮眼布置在煤层内, 垂直于煤壁, 深度8~10 m, 迎头炮眼间距不小于0.6 m, 巷帮间距5~15 m, 炮眼距底板约0.6~1.0 m, 如图1所示。每次引爆4~5个卸压孔, 以提高卸压效果。

2.1.2 爆破参数

采用正向爆破, 使用煤矿许用乳化炸药, 每孔装药1.5~3 kg、雷管2~4发, 采用黄泥、水炮泥封孔, 封孔长度不小于1 m, 孔内、孔间串联方式, 长脚线连线引爆, 每次装药炮孔必须一次连线起爆, 放炮器采用MFB-200型放炮器。

2.2 大直径钻孔卸压

2.2.1 施工方法

采用风动或液压钻机钻孔, 打卸压孔之前, 先施工煤粉监测孔, 以查清压力带的范围、状态和危险程度。卸压孔施工完之后, 再利用钻屑法进行效果检验。煤层卸压钻孔直径100~300 mm, 孔深应达到高应力区, 一般孔深在10~15 m。

2.2.2 钻孔布置

钻孔垂直于煤壁、平行于顶板, 在采高中部或断面的中心位置。孔间距:回采工作面上或巷道两帮孔距5~10 m;掘进工作面每10~12 m2断面一个孔, 方向要和煤壁平行或符合措施规定。

2.3 高压注水卸压

2.3.1 施工方法

施工注水钻孔, 注水孔直径不小于42 mm。注水时, 依次在每一个钻孔放入能自行注水注水枪, 封孔器在破裂带以外。注水系统安装高压低流量注水泵, 注水压力6~12 MPa, 要缓慢加压, 每次增压0.2 MPa, 每次增压20 min, 逐步增加到规定压力。每孔流量控制在1.5 m3/h。

2.3.2 注水孔布置

注水孔垂直煤壁, 布置在采高的中部或巷道断面中心, 避免穿过断层带及破碎带。深孔注水孔深为待注水煤体长度的2/3以上;短孔注水孔深为3.5倍采高加预定推进度。注水孔距:煤体透水性较好取20 m、较差取10 m, 特殊地点的注水孔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2.4 钻屑出煤粉卸压

2.4.1 实施方法

采用手持式风动钻机 (煤电钻) 打煤粉卸压钻孔, 采用弹簧卡式联接的麻花钻杆, 每节长1.0 m, φ43 mm的钻头, 出煤粉正常时, 由人员直接操作钻机施工。当施工至应力集中区域, 钻杆不进, 且一直出煤粉时, 即将钻机固定于顶板或煤壁锚杆上, 人员撤至30 m以外的安全地点, 控制供风管路操作钻机。

2.4.2 钻孔布置

钻孔直径42 mm, 孔深7~10 m, 孔口距底板1.5 m左右, 单排布置, 钻孔方向平行于煤层、垂直煤壁。

3 工程实践

3.1 工程背景

张双楼矿7123综采工作面位于-1 000 m水平东一采区, 西起工业广场保护煤柱, 东临7123 (里) 炮采工作面 (采空区) , 南部及北部均为未采区。工作面标高-894.6~-990.0 m, 地面标高+37.1 m, 7123工作面煤厚2.8~4.5 m, 平均煤厚4.05 m。工作面走向长1 510 m, 倾向长154 m, 直接顶为泥岩, 厚6.2 m, 老顶为细砂岩, 厚5.03 m, 直接底为泥岩, 厚4.69 m, 老底为细砂岩, 厚24.40 m。自2010年8月4日始开始对7123综采工作面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3.2 冲击地压预测预报情况

3.2.1 钻屑法监测

7123综采工作面材料道自2010年8月4日-2011年3月7日进行煤粉钻屑法监测以来共出现42 d次煤粉超标、卡钻、吸钻等动力现象, 多出现在距煤壁20~80 m范围, 钻孔深度在6~10 m。超前工作面20 m上帮钻屑孔8 m深时出现过最大煤粉量1 027 kg, 超前工作面59 m上帮钻屑孔8 m深时出现过最大煤粉量1 548 kg。

3.2.2 电磁辐射监测

2010年12月份连续监测7123综采工作面F11断层1 715~1 745 m处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的变化情况, 该应力集中区域在采取卸压措施以前, 电磁辐射幅值较高, 均在100 mv以上, 采取卸压措施以后电磁辐射变化较为明显, 电磁辐射幅值基本稳定在50 mv左右。

3.3 治理措施

3.3.1 煤体超前注水卸压

材料道下帮按间距15 m、孔深20~25 m、孔径80 mm, 上帮按间距15 m、孔深15 m、孔径80 mm, 施工注水孔进行超前注水, 超前卸压。

3.3.2 施工大直径钻孔卸压

材料道在两帮超前打大直径卸压钻孔, 孔径为80 mm、89 mm和108 mm, 孔深上帮为15 m、下帮10 m, 孔间距3 m。为提高上巷卸压效果, 在材料道上帮原两个卸压孔间增打一个卸压孔, 使孔间距缩小为1.5 m。2010年8月-2011年3月间共施工大直径卸压钻孔218孔。

3.3.3 爆破卸压

日常钻屑量检测过程中, 发现局部有钻屑量超标现象, 采取距原超标孔前后约1.5 m继续打钻屑孔进行卸压和检验, 对超标的钻孔进行深孔爆破卸压工作。2010年8月-12月间累计实施深孔卸压爆破19次。

3.3.4 钻屑出煤粉卸压

钻屑煤粉过程中出现煤粉超标时, 采取远距离钻孔出煤粉卸压, 然后在超标孔前后约1.5 m继续打钻屑孔进行检验, 仍然超标则继续进行出煤粉卸压, 直至煤粉量达到正常为止[2]。

3.4 解危效果

通过以上工作, 自2010年8月-2011年3月回采完成, 7123工作面共安全推进543 m, 未出现冲击地压动力破坏事故。

4 结语

张双楼煤矿在冲击地压治理过程中采取预测预报、超前防范, 对存在危险的区域进行防冲解危, 采用预测预报手段进行解危效果检验, 保证了7123综采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实践证明, 张双楼煤矿在冲击地压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张双楼煤矿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延深, 冲击地压危险越来越大。介绍了张双楼煤矿根据本矿实际在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和防治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建立健全了冲击地压灾害预测防治体系, 为保证深部煤层安全开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冲击地压,预测预报,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窦林名.煤矿冲击矿压新理论与新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博湖妇幼保健院工作职责下一篇:家永远的避风港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