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起诉状

2024-04-08

遗产继承起诉状(共11篇)

篇1:遗产继承起诉状

原告:范某某,男,xxx1年12月7日出生,汉族,学生,住福建省厦门市某某区xx号xx室。

法定代理人:王某某(系上诉人母亲),女,1xx9年7月1日出生,回族,无业,住福建省厦门市某某区xx室。

被告:陈某某,女,1xx年1月4日出生,住厦门市某某区湖明路xx室。

诉讼请求:

1、判令被告返还原告应继承补偿款304018.68元(房产继承部分估价249690元+银行存款部分估价54328.68元,实际房产继承部分价值以最终评估为准);

2、判令被告承担本案的所有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

原告范某某是王某某和被继承人范xx亲生子,范少如xxx0年12月19日突然死亡,目前查明可继承遗产有:一、厦门市xx路8号xx室房产(房产证号:夏国土房证第00xxxx43号),暂估价998760元,实际以法院委托评估价为准;二、银行存款合计217314.73元。该部分遗产现在由被告私吞。

依据《继承法》第十条规定,请求法院保护原告权益,判决被告补偿原告应当继承的合法财产。

此致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

起诉人:xxx

xxx4.2.15

篇2:遗产继承起诉状

原告:吕XX,女 ,汉族,1928年X月X日出生,现年82岁,住X市X社区X栋X单元X室,系被继承人韩XX母亲,被告的祖母。联系电话:X

被告:韩X 男,汉族,1982年出生,现年28岁,住址X市X一路X号楼X单元X室,系被继承人韩XX长子。联系电话:X

诉讼请求:

一、请求依法分割被继承人因死亡后单位返还的各项费用共计:X 元。

二、请求依法判决剥夺被告韩X继承韩XX遗产的继承权。

三、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被继承人韩XX,生于1957年,离异后与被告共同居住。被继承人韩XX经医院检查已肺癌晚期。得知此事的被告韩X便将其撵出家门。万般无奈之下被年迈的原告收至家中共同生活。8月被继承人韩XX癌症复发,9月22日病逝与抚顺市第二医院。在与原告共同居住的三年中,被继承人韩X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都是原告和原告的女儿等人负责,被告从未尽微薄之力。在此三年曾六次住院(手术、化疗等)也都是原告等人护理照顾。原告多次请求被告韩X去医院探望及陪护,始终遭到被告的冷漠拒绝。被继承人去世后的丧事处理被告也未曾参与,还忤逆到把孝带踩在脚下,大闹灵堂,不让其父出殡。丧事毕后,又四处弄虚作假伪造死亡证明火化收据,丧葬费用等相关手续,企图骗取相关遗产。原告念及祖孙情谊多次与之协商要求被告分给自己少部分遗产作为养老费,但被告不仅置之不理并对原告恶语相伤,拳脚相加。以上事实均有被继承人生前单位领导、同事、邻居证实和生前的所有遗物为证。

综上所述,被告对被继承人病后遗弃和不管不问不顾的行为已严重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继承法》第七条之规定应剥夺其继承权。依照第十条和第十三条之规定原告应合法继承被继承人的全部遗产,故原告请求法院依法分割被继承人韩∑∑的遗产,以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此 致

X市X区人民法院

原告:吕XX

X 年X月X日

篇3:附条件不起诉与酌定不起诉之比较

一、附条件不起诉与酌定不起诉的共同点

(一) 均体现了刑罚谦抑性的原则

刑罚谦抑性是指立法者不用或者少用刑罚, 来有效预防和控制犯罪行为。两种不起诉充分体现了慎刑的理念以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通过非犯罪化和轻刑化实现了刑罚的谦抑性。

(二) 均体现了司法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两种不起诉都是审前程序的分流, 作用是终止对社会危害较小的刑事案件, 缓解检察院、法院、监狱的压力, 让富余的司法资源去解决那些复杂的、社会危害更大的刑事案件, 使得司法资源配置合理化, 提高诉讼效率。

(三) 均是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体现

两种不起诉都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过程中, 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依照刑法规定已经构成犯罪, 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但因为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情况符合一定条件, 而依据法律赋予的不起诉权限, 在审查起诉阶段以不起诉决定终止诉讼程序。

二、附条件不起诉与酌定不起诉的区别

(一) 适用主体不同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主体范围限定于未成年人。而对于酌定不起诉的主体, 刑事诉讼法未作明确限制, 也就是说任何对象均可以适用酌定不起诉。

(二) 适用罪行不同

一是在罪名上, 根据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271条的规定, 附条件不起诉适用的罪名仅限于刑法分则第4章、第5章、第6章规定的犯罪;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第2款的规定, 对于酌定不起诉适用的罪名法律未作限制。

二是在犯罪情节上,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以“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作为衡量是否能够附条件不起诉的标准, 而酌定不起诉制度没有明确的法定量刑尺度要求, 仅以“犯罪情节轻微”加以规制, 即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因素、意志因素、过错、法定、酌定的从轻或者减轻情节等, 即使可能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 只要犯罪情节符合“轻微”的要求, 就可以适用酌定不起诉, 实践中大多表现为达成刑事和解、获得被害人谅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等。

(三) 法律效力不同

附条件不起诉究其实质来说, 相当于诉讼程序中止。检察机关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后, 诉讼时效中止, 同时检察机关要在为期六个月至一年不等的考验期内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 对遵守相关规定, 履行相应义务的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考验期满后, 人民检察院应作出酌定不起诉的决定;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人民检察院应当撤销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提起公诉。

酌定不起诉究其实质来说, 相当于诉讼程序终止。检察机关在作出酌定不起诉的决定并送达被不起诉人和他所在的单位、公安机关、被害人后, 如果相关人员、单位七日内均无异议, 不起诉决定书生效, 诉讼程序终止。[1]

三、两种不起诉制度的衔接问题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附条件不起诉适用于未成年人特别刑事程序, 以明确规定特定适用主体的方式, 淡化处理了其与酌定不起诉的界限划分, [2]但实际操作起来, 两种不起诉刑罚标准相近, 有引发选择适用之虞。检察机关应当如何做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酌定不起诉制度的衔接工作, 进而充分发挥两大制度的价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酌定不起诉的理解, 在司法实践中, 绝大多数办案人员侧重于认为只要综合评定犯罪事实、情节、犯罪嫌疑人的悔罪表现等, 认为犯罪情节轻微的, 就已经达到了酌定不起诉的法定标准, 对于“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认为是“犯罪情节轻微”的后果。笔者认为, 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施之后, 我们应当从严理解《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第2款的规定, “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应当是可以作出酌定不起诉的前提条件之一, 理由如下:

(一) 如果仅以“犯罪情节轻微”作为判断酌定不起诉的标准, 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同样的案件、同样的情形, 未成年人需要附加6个月至1年不等的考验, 而成年人却可以无需附加条件径行免于起诉, 这有违于宽待未成年犯的初衷。

(二) 实践中, 对于犯罪事实、法定酌定情节的综合把握, 对犯罪情节轻微的评定, 都存在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的空间, 若无统一的法律、司法解释等予以限制, 酌定不起诉容易被扩大适用, 导致不公正问题。对于“依照刑法规定免除刑罚的”, 《刑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 或者是盲人的,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对于“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情形, 《刑法》中并未明确列举, 仍需要公诉人在办案过程中结合案件事实、性质、情节予以综合评断, 提出处理意见。对于此种情形, 笔者认为应当从严把握, 限制自由裁量权的使用, 可以通过规定此类不起诉案件必须经由检委会讨论决定、控制此类案件在全年受案数的百分比等方式予以实现。

另外, 两高也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若干意见等, 为酌定不起诉提供了依据, 例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1、对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移送审查起诉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符合本意见规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 一般可以决定不起诉;2、对于其他轻微刑事案件, 符合本意见规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 作为犯罪情节轻微, 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重要因素予以考虑, 一般可以决定不起诉”。由此可见, 该《意见》对于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作出了限制, 必须是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刑事公诉案件, 且同时符合当事人达成并履行和解协议、获得被害人谅解等多项要求。

综上所述, 对于酌定不起诉, 必须有法可依。而对于附条件不起诉, 由于适用对象系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未成年犯, 且相较酌定不起诉, 附条件不起诉附加了考察内容, 无形中还是加重了被不起诉人的义务和责任。因此, 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案件, 相对酌定不起诉的案件在性质或者情节上应当更重。附条件不起诉可以打破如酌定不起诉中必须“有法可依”的框架, 公诉人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 应严格区分附条件不起诉与酌定不起诉的适用。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案件, 若有《刑法》或者司法解释等明确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情节, 就应当考虑适用酌定不起诉, 而不能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相应的, 若无明文规定的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情形的, 就只能考虑是否适用附条件不起诉。

摘要:附条件不起诉是不是酌定不起诉, 其与酌定不起诉之间的关系如何, 都有必要进行厘清。两者能否相容, 如何相容直接关系到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实施。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关系,衔接适用

参考文献

[1]张磊, 陈莎莎.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的界限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3 (5) :296.

篇4:遗产继承起诉状

王某某驾车行驶过程中与陆某某相撞,王某某身体多处受伤,陆某某负事故发生的全部责任。王某某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陆某某赔偿各项损失20余万元。经庭审审理,法院作出判决,判决被告陆某某赔偿原告损失20余万元。判决生效后,本案进入执行程序,王某某发现被告陆某某年事已高、生活贫困无法及时支付赔偿款项。另外,王某某发现陆某某所运营的车辆属于甲公司所有,于是王某某再次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甲公司赔偿其剩余的各项损失。本案中,王某某在6个月的再审法定期限内未向法院申请再审。

二、分歧意见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王某某再次起诉的行为是否属于重复起诉,法院是否应予以受理审查。对此,本案在审查过程中,有两种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某的起诉不构成重复起诉。本案中后诉的被告与前诉的被告并不相同,不符合《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为《民诉法司法解释》)第247条的规定,因此不属于重复起诉,应予以受理。

第二种意见认为,王某某的起诉构成重复起诉,不应受理。虽然王某某前后两诉的被告不相同,但其后诉的提出是为了改变前诉判决,因此基于判决既判力的作用,前后两诉应认定为同一案,王某某的起诉属于重复起诉。

以上两种分歧意见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种意见,从表面上看,符合法律的具体规定,但是其对法律的适用过于教条,没有深入地理解法律条文的涵义;而第二种意见,虽然解释了法律规范的内涵,灵活地适用了法律,但其理论依据明显不足,说理不够充分。

综合两种分歧意见,司法人员在处理类似案件时,不仅要熟识各项法律规定,更要求其要深入研究重复起诉的识别问题,才能正确判断后诉是否属于重复起诉,进而做出公平、公正的裁决。

三、评析意见

很显然,重复起诉的语词含义就是当事人提起的诉讼(后诉)与在此之前的某一诉讼(前诉)发生重合,是对一类诉讼异常状态的描述。这一概念通常出现在民事诉讼或民事审判当中,是司法实务界经常用到的词汇。2015年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民诉法司法解释》第247条第1款也明确了重复起诉的概念,并规定了重复起诉的判断标准,弥补了禁止重复起诉规定的缺失,为我们判断重复起诉提供了大体的框架,但该解释所确定的条件较为概括,缺少细致的规定,因此仍然有一些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对《民诉法司法解释》第247条所规定的判断标准进一步细化,以判决既判力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判决生效后重复起诉的认定问题。

(一)案件主体的同一

诉讼主体是否相同是最容易判断的问题,只要后诉的原、被告均是前诉的原、被告即可以认定前后诉的主体是同一的。当然前、后诉的原被告可以相反,前诉的被告成为后诉的原告提起诉讼丝毫不会影响其对主体同一性的判断。但很多情况下问题的难点在于后诉的主体不都是前诉的主体,若单纯地认定前后诉不一致,往往会改变判决而损害判决的既判力,不仅损害了司法的权威,也使得无辜的当事人陷入无尽的诉讼中。例如,本案前诉已经作出了被告赔偿原告损害赔偿的判决,如果后诉不认定为重复诉讼,后诉判决必然会与前诉判决的内容相矛盾,因此不能单纯以主体不同就认定前、后诉不是重复诉讼。因此,在确定主体同一性这方面,要适当扩大生效裁判主文所确定当事人的范围。以下特殊情况中,即使从形式上看当事人并不同一,但也要视为当事人是同一的:

第一,诉讼主体与责任承担主体不一致的。这里主要包含三种情况:其一,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法人组织成为诉讼主体;其二,法人非依法设立或者虽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其三,金融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在其无财产可供执行时[1]。这几种情况中,判决主文所判定的责任自然及于以上当事人承担,其应当受到判决的约束,对判决有异议的可以上诉、申请再审,而不能再次起诉。

第二,当事人死亡或被宣告失踪的当事人[2]、法人组织分立合并的、当事人姓名或名称变更的、法人被撤销后清算组织无偿占有或接收其财产的等当事人发生变更的。虽然当事人因特别情况发生改变,但变更前、后当事人实质是同一主体,应继受之前生效判决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3]

第三,享有权利的一方转移债权或标的物给第三人的。债权人的改变并不影响债务人履行义务,也不会改变判决所确定的主要义务及履行方式,债务人仍需依照判决履行义务。债务人不履行义务的,继受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对债权人受让的行为有异议的,可以向债权人提出,仍可以继续向债权人履行债务。这种情形既不会影响到判决的既判力,也没有必要通过再次起诉的方式保护继受人的利益。

第四,在侵权与违约相竞合的情况下,侵权方与违约方应视为同一主体。对此《侵权责任法》第43条明确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既可以依《侵权责任法》向产品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依《合同法》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而一旦选择即表示被告确定,原告则不能再次向另一方主张权利。

第五,负担义务一方的当事人存在多人,且彼此之间因同一诉讼成为利益共同体的,可视为同一主体。原告只起诉部分当事人,视为原告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本案中,机动车的使用人与所有人并不一致,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9条,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甲公司应与陆某某作为共同被告参加到诉讼当中,法官通过审查判断甲公司是否存在过错,如存在过错则甲公司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原告王某某可以起诉陆某某、甲公司为被告,但其未起诉甲公司应视为放弃其应有的权利,法院作出的判决也是由陆某某赔偿王某某的所有损失,若允许王某某再次起诉,法院再次作出的判决必然会推翻先前的判决。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官在先诉时应本着负责的态度,对当事人作出明确的告知,由当事人自己选择是否只起诉部分被告;如果法官没有告知,则法官的审判工作存在瑕疵,如确存在影响判决公平、公正的,可以进入再审程序进行纠正。

(二)诉讼标的的同一

《民诉法司法解释》将诉讼标的相同作为认定重复起诉的条件之一,但对诉讼标的本身却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所以必须明确诉讼标的的识别标准,才能使得该判断条件具有可操作性。

学术界对诉讼标的内涵的讨论分为旧实体法说、诉讼法说、新实体法说。旧实体法说认为应以实体法上的请求权作为诉讼标的的识别标准,而实体法上的请求权又进一步解释为当事人因所享有的实体法上的权利而产生的请求权,与具体的诉讼请求相区别,但在面对请求权竞合的情况时则会导致认定重复起诉失败,因此学术界进一步发展了诉讼法说和新实体法说。诉讼法说主张应从诉讼法本身考量诉讼标的,或者是以诉的声明和原因事实的结合作为诉讼标的的识别标准,或者是以诉的声明单独作为识别标准,但其因识别的条件均为形式上的条件,没有把握诉讼标的的实质,无法准确判断诉讼标的而受到批判。新实体法说仍以实体法上的请求权来判断诉讼标的,但与旧实体法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以“原因事实”决定实体法上请求权的个数,认为请求权竞合是请求权基础的竞合,实际上只存在一个请求权。[4]新实体法说的主张即抓住了诉讼法律关系的实质,又解释了请求权竞合的含义,弥补了旧实体法说在请求权竞合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重复诉讼的缺陷,可以有效的识别诉讼标的。因此,依据新实体法理论,识别诉讼标的应当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考察前、后诉请求权的提出是否是基于同一个原因事实;第二步,考察当事人提出的请求权是否有同一实体法上的依据;第三,是否存在请求权竞合的情形。本案中,前诉与后诉提出的请求权均是因同一交通事故而发生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法律依据均为《侵权责任法》第48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1项的相关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并且不存在多个权利竞合的情形,所以本案前诉与后诉的诉讼标的相同。

(三)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

该判断条件是《民诉法司法解释》第247条第1款针对判决生效后,认定是否构成重复起诉所设置的特别条件。通俗的讲,就是判决生效后,当事人提出后诉的诉讼请求不能与前诉判决相矛盾、相冲突。在此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前诉裁判结果的涵义和界限在哪?与前诉裁判结果的冲突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算作是“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而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判决既判力的范围如何。

传统的民事诉讼理论将既判力的客观范围限于法官在裁判文书主文所作的判断,对判决理由所作的判断通常不产生既判力。[5]依照该理论,前诉的裁判结果即判决主文,后诉的诉讼请求只要与判决主文相悖,即可认为符合此项条件。但随着案件复杂化,少数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提起后诉的目的是为了推翻先前判决所认定的案件基本事实等钻法律空子的情况日益增多,单独将其定义为判决主文会引发诸多问题,因此对判决既判力予以适度扩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认为,应赋予判决所确认的基本事实与裁判主文以既判力,裁判主文应有既判力自不必说,主要在于赋予判决所确认的基本事实以既判力的原因为何。首先,判决所认定的基本事实是法官经过质证、辩论、调查等各种诉讼程序而得到并认可的,其意味着是经过权威认证的,是判决主文作出的基础。《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条也规定了,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也就是说,生效裁判认定的事实是有拘束效力的,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法院都应受其约束。其次,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出现错误时,案件应通过再审程序解决。《民事诉讼法》第200条列举了五类证据存在问题进而导致案件认定的基本事实可能存在错误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应当再审。所以再审纠正错误的解决方式也从侧面证明了裁判认定的案件事实不能随意推翻,其与判决主文一样具有既判力。综上,即使后诉的诉讼请求是为了否认前诉确认的基本事实,也应视为是否定前诉的裁判结果。在本案中,原告王某某再次起诉是为了改变原判决的判决内容,由陆某某与甲公司共同赔偿原告的损失,构成了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的条件,所以本案前诉与后诉无论是从诉讼主体、诉讼标的还是从诉讼请求都应认定为一案,王某某不能再次起诉。

注释: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金融机构协助执行的通知》第8条的规定:“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作为被执行人的,执行法院应当向其发出限期履行通知书,期限为15天;逾期未自动履行的,依法予以强制执行;对被执行人未能提供可供执行财产的,应当依法裁定逐级变更其上级机构为被执行人,直至其总行、总公司。每次变更前,均应当给予被变更主体15天的自动履行期限;逾期未自动履行的,依法予以强制执行”。可知,金融机构的总行、总公司在分支机构无财产执行时,可被强制执行,这意味着金融机构的总行、总公司应当受到判决的约束,继续承担判决责任。金融机构的总行、总公司与分支机构即视为同一主体。

[2]如死亡或被宣告失踪的当事人为判决所确定的负有履行义务的一方,虽然在执行程序中,可以变更被执行人,但其也应在其继承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变更和追加执行当事人的若干规定》第1条、第2条详细地列举了债权人与被执行人变更的范围,在特定情况发生后,由变更后的债权人和被执行人行使变更前债权人的权利、履行变更前被执行人应履行的义务。故变更前后的当事人可以视为同一主体。

[4]柯阳友:《也论民事诉讼中的禁止重复起诉》,载《法学评论》2013年第5期。

篇5:继承纠纷起诉状

住所地:※※

被告:※※,女,19※※年※※月※※日出生,身份证号:※※

经常居住地:※※

联系电话:※※

请求事项:

1、请求判令原被告均等继承被继承人※※抚恤金5万余元;

2、请求判令原被告均等继承被继承人※※房屋补贴2万余元;

3、请求判令原被告均等继承被继承人※※银行存款3万余元;

4、请求判令原被告均等继承被继承人※※、※※遗产xx市※※新村112号302室房屋产权;

5、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被继承人※※即原告的母亲于x年3月21日死亡,※※死亡后,其遗产未作分割。被继承人※※即原告的父亲于x年11月17日死亡。

两被继承人生前育有一子一女,即原告和被告的父亲※※。※※已于1983年去世,生前育有一女,即被告※※。

被继承人现留有遗产:银行存款3万余元、房屋补贴2万余元、抚恤金5万余元、xx市※※新村112号302室房屋一套等。被继承人未立有遗嘱对上述遗产进行处分。

依据《继承法》等相关规定,上述遗产应由原被告双方依法均等继承,请求依法分割遗产。

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依据《民事诉讼法》、《继承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特向贵院提起民事诉讼,诉请如上。

此致

xx市※※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20※※年※※月 日

相关知识

继承纠纷庭审要领

(一)庭前准备阶段

1、从形式上审查诉讼管辖是否准确。

2、查明当事人主体资格是否适格、是否需要追加当事人、未参加诉讼的继承人是否已经表明对继承的态度

3、初步审查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庭审阶段

1、核对当事人身份。

2、审查原告诉讼请求。

3、调查案件事实。包括查明被继承人死亡时间、继承人情况、被继承人遗产范围、被继承人对外债务及是否有遗嘱、遗赠、遗赠扶养协议等。

4、组织举证、质证,固定当事人的诉辩合意和诉辩焦点。

(三) 调解

2具体要求

(一)庭前准备阶段(以程序性审查为准)

在该阶段主要审查案件的诉讼管辖是否正确,诉由定性为继承是否准确,其形式要件是否得到满足,浏览基本证据,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举证方法指导。

1、继承案件的诉讼管辖如何确定

确定继承案件的诉讼管辖,应审查受理案件是否符合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继承案件专属管辖的规定,即因继承产生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确定管辖权时应当注意下列问题:

(1) 由于继承案件属法院专属管辖,排除了双方当事人的协议管辖。

(2)如果原告选择在遗产所在地法院起诉,当被继承人遗产(动产或不动产、股权等)涉及到跨区域时,遗产中有不动产的,以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不动产有多项的,以主要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3)如原告选择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院起诉,当被继承人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应以经常居住地为准,不能以被继承人死亡时的具体地点为准。

2、审查当事人主体资格是否适格、是否需要追加当事人、未参加诉讼的继承人是否明确表示其对继承的态度

审查是否所有法定继承人都已参加诉讼;核对当事人与被继承人的关系,首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即配偶、子女、父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或者第一顺序继承人表示放弃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

审查其他诉讼参加人是否符合法定或者遗嘱约定参加的条件。

3、初步审查原告的诉讼请求

如果被继承人的遗产涉及房屋、车辆、公司股权分割等需要通过评估机关、审计机构确定的,尽可能在庭前与双方联系,先由双方协商确定房屋、车辆、公司股权的价值,如协商不成,征求双方对评估和审计的意见,若双方意见一致,则按双方选择的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如对评估和审计机构选择不一致,则由法院指定有资质的评估和审计机构进行。

(二) 庭审阶段

1、核对当事人身份

主要应查明当事人及其诉讼参加人到庭情况,核查相应的委托手续。

若有证据表明当事人之一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如有鉴定人、证人等需出庭的,应核实身份资料后,告知其在庭外候传,不能旁听庭审。

2、审查原告诉讼请求

(1) 明确原告诉称的被继承人遗产范围,如果被告提出被继承人有其他遗产,应当一并审理。

(2) 明确原告请求按何原则分配遗产,例如要求法定继承还是遗嘱继承等。

(3) 明确原告诉称的继承标的的具体形式,即其要求继承的是实物权利还是应继份额的折价款。

3、调查案件事实

在该阶段,法官应当查明被继承人死亡时间、被继承人婚姻状况及继承人情况、被继承人遗产范围、被继承人对外债务关系、有无遗嘱、双方当事人要求分割财产的比例、理由及其他事项。

法官在法庭事实调查阶段,应当适时归纳双方当事人无争议的事实,并组织当事人围绕争议的事实举证、质证,并完成认证,最终引导当事人就争议焦点展开法庭辩论。

调查案件事实以下列内容为主:

(1) 查明被继承人的死亡时间

被继承人的死亡时间是确定继承开始的时间,是确定遗产范围的时间,是确定继承人范围的时间,而且还是确定保护继承权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应当注意下列问题:

A:被继承人死亡时间分为生理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间。注意失踪人被宣告死亡的,以法院判决中确定的失踪人的死亡日期,为继承开始的时间。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份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份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B:只有继承开始,继承人才有资格参与继承。若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则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C: 举证要求

被继承人死亡时间的举证可以由下列材料完成:死亡证明、火化证明、已注销户籍的户口本等等。

(2) 查明继承人情况

A:被继承人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被继承人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养祖父母与养孙子女的关系,视为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的,可互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如果仅有部分继承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他继承人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被通知的继承人不愿意参加诉讼又未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人民法院仍应把其列为共同原告。

B: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应当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C: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应当通知其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

D:注意在旧社会形成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子女与生母以外的父亲的其他配偶之间形成抚养关系的,互有继承权。

E:应当注意查明被继承人的所有婚姻关系,如果系再婚,注意不要遗漏当事人。

F: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 被继承人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曾孙子女、外曾孙子女都可以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不受辈数的限制。

G: 注意是否存在转继承情况。

H:被收养人与其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I:被收养人对养父母尽了赡养义务,同时又对生父母扶养较多的,除可依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继承养父母的遗产外,还可依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分得生父母适当的遗产。

J: 继承人范围的举证要求:

法定继承人可以由公安部门出具其与被继承人系直系亲属关系的证明、或者被继承人生前在单位填写的反映其亲属关系的人事档案等材料进行证明。

继子女主张对继父母、收养人主张对养父母、丧偶儿媳主张对公、婆、丧偶女婿主张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举证要求:可以表现为经济支持方面的证据,也可以表现为生活扶助方面的证据。前者可以表现为资金流向、被继承人生前的陈述、记录、信件等,后者可以由当地居委会出具证明,也可以由邻居进行证明。

(3) 查明被继承人遗产范围

A: 遗产系被继承人名下财产时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

① 被继承人名下的财产并不等同于遗产,应当要分清系其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如该财产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积累的,被继承人与其配偶对该财产无特别约定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先析产后再继承。

② 如被继承人名下的产权房是按94方案购置的售后公房,要考虑当时的共同居住人是否主张该房屋产权,应当通知共同居住人参加诉讼。

B:如果当事人诉称的被继承人遗产系被继承人和他人的共有财产,应当先行析产后继承。

C: 遗产的举证要求

① 证明遗产为房产的,应提交房产证或购房合同、交款发票或出资证明;

② 证明遗产为银行存款并申请法院调查的,应提交银行账号;

③ 证明遗产为股票并申请法院调查的,应提交股东代码、资金帐号;

④ 证明遗产为车辆的,应提交行驶证、车牌号;

⑤ 证明被继承人在公司拥有股权的,应提交公司的工商登记情况、出资的证明等。

⑥ 证明被继承人有债权债务的,除提交借据以外,必须有相关的证据佐证。

D: 不属于遗产范围的几类特殊情况

① 人身保险合同中,被继承人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而受益人为第三人的,如果被继承人在保险期内死亡,无论第三人是否为继承人,保险金都应由第三人享有,不能作为遗产进行继承。

② 被继承人的配偶如系军人,配偶的复员费、转业费应属个人财产。

③ 人身损害赔偿以及空难赔偿中的死亡赔偿金等。

(4) 查明被继承人对外债务

A:被继承人债权人和继承人对债务无争议的,可以在继承案件中一并处理;争议较大的,应告知债权人另案诉讼。

B: 对外债务的举证要求:可以表现为被继承人生前自己的陈述、记录,或者书写给他人的借条、签署的合同等等。

(5) 查明有无遗赠扶养协议、有无遗嘱

A: 审查遗赠扶养协议应当注意的问题

① 对遗赠扶养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认定: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则视义务人是否履行主要义务确定。

② 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是否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B: 审查遗嘱继承应当注意的问题:

① 审查遗嘱的形式要件

审查遗嘱人立遗嘱时的行为能力;审查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以及口头遗嘱的形式要件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审查遗嘱见证人的资格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对遗嘱人或见证人的签名提出异议的,应当通过鉴定程序确认。如果同时存在不同形式的遗嘱,注意法律关于遗嘱效力等级的规定。

② 审查遗嘱的实质内容

审查遗嘱是否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的财产;审查遗嘱是否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③ 当双方当事人对是否应按照遗赠扶养协议还是遗嘱继承存在争议时,应注意遗赠扶养协议效力高于遗嘱,被继承人遗赠扶养协议或遗嘱未涉及的遗产部分仍然适用法定继承。

C: 审查遗赠应注意的问题:

① 内容的审查同遗嘱(略)

② 应注意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的2个月内没有表示是否接受遗赠的,视为放弃。

D: 法定继承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 对继承份额的处理应当注意法律对多分、少分的规定。

② 注意查明是否存在代位继承或转继承的情形。

③ 注意继承法对于特定条件下非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的相关规定的适用。

④ 注意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处理。

⑤ 法定继承必然涉及对遗产的分割,分割应当以发挥遗产标的物效用为原则。因此,针对遗产的表现形式查明遗产的使用情况,可以适当查明下列情况并在分割时予以充分考虑:

首先,遗产系不动产,应当查明该不动产的居住情况,可以优先考虑由居住人继承房产。

其次,遗产系股权等,应当查明继承人中有无股东,如果有继承人也系股东之一,可以优先考虑由该继承人继承股权。

再次,遗产系动产,应当查明该动产的使用状况,可以优先考虑由动产的实际使用人继承该动产。

最后,遗产系被继承人与部分继承人共有,可以优先考虑由共有人继承该遗产,给予其他继承人相应价值补偿。

4、组织举证、质证,固定当事人的诉辩合意和诉辩焦点

为保证庭审效率和庭审质量,应当固定当事人的诉辩合意和诉辩焦点。可以分两步进行:一是在原告陈述事实与理由和被告答辩阶段进行固定;二是在双方举证、质证阶段进行固定。固定过程中应当注意对“证据规定”中的相关内容的释明,包括自认的法律后果、禁反言规则的适用等等。

(三) 调解

调解作为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可以贯穿于民事审判全过程,可以在诉讼终结前任何阶段适用,也可以随时固定调解结果。

1、针对当事人的诉辩焦点进行调解,即使双方仅对部分内容达成调解,也应当固定该部分的调解结果。例如,对于遗产价值的争议,如果双方通过调解达成一致,则应当及时固定,无需通过鉴定、评估程序。

2、对于分割遗产的调解,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① 发挥遗产标的物效用。

② 权利义务相一致。

③ 适当照顾老年人、幼儿、妇女等弱势群体的利益。

篇6:股权继承起诉状

法定代理人XX,女,X年X月X日出生,汉族,户籍地XX,现住广东省深圳市XX,公民身份号码XX,系原告之母。

被告XX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住所XX。

法定代表人XX。

被告XX有限公司,住所XX。

法定代表人XXX。

被XX公司,住所XX。

法定代表人XXX。

案由:股东权纠纷

诉讼请求:

一、依法确认原告享有被告XX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地位和XX%的股权,确认原告在被告XX有限公司和被告XX有限公司中的股东权益;

二、判令被告XX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将原告名字记载于股东名册并办理公司登记变更手续,或者依法判令被告XX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其股东被告XXX、XXX、XX、XX、XX收购原告XX之父XX在被告XX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5%的股份,并将收购款交付给原告。

三、本案诉讼费用由上列被告负担。

事实与理由:

X月X日,原告之母XX与原告之父XX结婚,20X月X日生一子即原告。

X月X日深圳市XX区人民法院作出(XX)深X法民一初字第XX号民事判决书,判决准予原告之母XX与原告之父XX离婚,原告由其母直接抚养。

X月X日,被告XX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原告之父XX是该公司股东之一,占有X%的股份,XXX、XXX、XX、XX、XX均系该公司的股东,股份比例分别为X%、X%、X%、X%、X%。

20X月,被告XX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设立了被告XX有限公司;20X月,该公司又独资投资设立了被告XX有限公司,原告之父均为公司董事。

X月X日,原告之父意外死亡。

根据XX公证处(2012)XX证字第XX号公证书,原告XX为XX唯一的遗产合法继承人。

20X月,被告XX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其股东未经原告方的同意,就原告之父在该公司所占X%的股权事宜及原告的生活教育补偿等事宜,擅自与原告之父的兄弟签订了一份《协议初步方案》。

该协议方案未经原告授权委托签订,事后也未得到追认,协议内容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嗣后,原被告未能就原告之父的股权等事宜协商一致达成协议。

原告委托律师分别向三被告发出律师函,但三被告收到律师函后未给予答复。

为切实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原告特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的规定,特此提起诉讼,敬请法院予以支持。

此致

XX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篇7:遗嘱继承纠纷起诉状

被告:王某,女,汉族,x年x月x日出生,住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请求事项

请求依法判令位于福州市仓山区……房屋二分之一产权归原告继承所有。

事实与理由

张某与被告于xxxx年1月6日登记结婚,两人都属再婚,张某膝下无子女,原告系被告女儿。张某与被告结婚后与原告共同生活在一起,其日常生活起居都是由原告照顾。xxxx年1月3日张某去世,其生前曾于xxxx年1月13日留有自书遗嘱一份,将位于福州市仓山区……房产由原告郑某继承,并由原告继续照顾张某的日常生活起居和生活费以及因其病痛产生的医疗费,直至张某去世为此并同时承担其丧葬费。上述遗嘱有张某的朋友何某和潘某作为见证人。原告尚且全部履行对张某的养老送终义务并在其病故后也接受其遗赠。

被告作为张某唯一的合法法定继承人尚且也表示认可。现原告根据《继承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款、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及《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特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贵院依法支持原告诉请,谢谢!

此致

篇8:法定继承纠纷民事起诉状

原告:,女,汉族,重庆市忠县人,生于x年11月17日,住忠县XX镇XX村七组173号。身份证号码。

被告:,男,汉族,重庆市忠县人,现住忠县XX镇XX村Z组号,电话:。

案由:法定继承。

诉讼请求:

1、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原告丈夫位于忠县XX镇XX村组273号房屋一间(一楼一底)归上述二原告继承,房屋价值10万元。

2、依法判决本案的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和理由

原告与(系再婚)于1x年开始同居生活,于20xx年6月4日登记结婚,离婚诉讼。婚后共同生育女儿(本案第二原告)。并于20xx年4月原告与其夫共同在忠县XX镇XX村组号修建房屋二间一楼一底,同时婚后原告夫妻二人还欠借款4万元。20xx年9月12日因病去世,去世后被告(系与前妻共同所生之子)即从外地赶回,不仅从原告家中拿走其个人的户口页,而且还强行前来住进原告与婚后共同修建的另一间房屋至今。在与前妻离婚后,被告一直随他亲生母亲生活,被告只是户口空挂在上述原告家户口簿上。被告在其母与其父离婚后一直随其母生活。原告与晏结婚后被告从未回家关心过其父,更未与其父共同生活一起生活过,并且第二原告才刚上小学一年级,尚未成年,原告因长期患病已失去劳动能力。去世后,被告要求回家分割原告与婚后共同修建的另一间一楼一底房屋,无任何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原告除享有自已一间房屋(一楼一底)外,还应与第二原告共同继承其另一间房屋的权利和偿还因借款4万元的义务。被告从与其母离婚后,从未随生活,加之原告XX年幼尚未成年,原告也无生活能力,夫夫去世后,家中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因此被告依法不应享有继承其遗产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之规定,特向贵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贵院作出公正裁决,以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此致

忠县人民法院

具状人:

二0xx年十月八日

篇9:继承纠纷民事上诉状

上诉人:曾,男,汉族,xxx年6月2日出生,住xx区xx路xxx号,身份证号4xxxxxxxxxxxxxxxx。

被上诉人:曾,男,汉族,xxx年2月1日出生,住xx区xx路xxx号,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x。

原审原告:曾 ,女,

上诉人因不服(xxx)鄂汉阳民一初字第xxxxxxxx号《民事判决书》,特向武汉市中院提起上诉。

上诉请求:

1、撤销(xxx)鄂汉阳民一初字第xxxxxxxx号《民事判决书》,依法改判或发回重审。

2、本案一审、二审诉讼费均由被上诉人承担。

事实与理由:

一、一审法院认定遗产范围错误,上诉人程 系诉争房屋共有权人。

1、上诉人程xx于xxx年与曾xx结婚,房屋拆除前曾xx、曾xx及被上诉人曾xx因继承取得老房一层产权,曾xx将老房重建后,诉争房屋一层权属仍归曾xx、曾xx及被上诉人曾xx共有。

2、诉争房屋上两层由曾xx和上诉人程xx共同建造,依据《物权法》第三十条之规定,即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故诉争房屋建造完成时,上诉人程xx夫妻二人即取得诉争房屋上两层的.产权,并且不以房产权属登记为要件。

3、房屋权属登记不是确定权利人的唯一标准。本案诉争房屋重新登记为曾xx、曾xx、曾xx三人共有,只能证明上述三人对诉争房屋享有权利,并不必然排除上诉人权利。

4、亦其它证据排除上诉人共有权。

综上,本案诉争房屋应为曾xx、曾xx、曾xx及上诉人程xx4人共同共有。

二、即使一审法院认定遗产范围清楚,上诉人已对被继承人尽主要扶养义务,在分配遗产时应对上诉人以予照顾。

1、本案被继承人遗产由上诉人夫妻出资建造,被继承人曾xx未支付相应对价即取得共有权属。

2、被继承人曾xx一直由上诉人一家照顾,其事丧事亦产由上诉人安排处理,上诉人对被继承人尽到生养死葬义务,依据《继承法》第十四条之规定,即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故在遗产分配时应分给上诉人适当的遗产。

综上所述,请求法院支持上诉人诉讼请求。

此致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

篇10:欠款起诉状-起诉状

原告:徐甲,男,1975年7月7日出生,汉族,住温州市鹿城区广化街道壮士路911号,电话:13777777777。

被告:陈乙,男,1977年8月17日出生,汉族,住温州市鹿城区广化街道横巷789号,电话:88777777、13999999999。

诉讼请求

偿还借款人民币270000元正。

事实与理由

3月15日被告以做生意及妻子治病做手术急需费用为借口向原告借人民币270000元正,言明203月24日还款,但到时被告以各种理由推脱并避而不见。为此,特请求贵院依法判令其即时还款。

此致

鹿城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年5月21日

附证据清单一份

原告:xx-x,女,xx-xx年xx月xx日,汉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位,住址:_____________。 被告:xx-x,男,xx年xx月xx日,汉族,中专,工作单位,职位,住址:_________。 请求事项:

1、判决被告偿还欠款xx-x元及利息XXX元。

2、判决被告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

事实和理由:

200*年*月*日,债务人***从原告处借走人民币x万元,并当场向原告写下欠条一份。然而,到还款日期后,被告以各种理由和借口迟迟不肯偿还债务,其行为严重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现诉请法院判决被告XXX偿还原告XXX人民币x万元,并支付利息,以维护原告合法权益。 此致!

XXXX人民法院

原告:xx-x

XXXX年X月XX日

附:一、本诉状副本X份(按被告人数确定份数);

篇11:民事起诉状公民起诉和法人起诉

被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讼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____人民法院

起诉人: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附:本诉状副本______ 份

注:本诉状格式亦可适用于公民提起经济诉讼

附:

起诉状是原告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分割自己的侵权或者争议的其他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法律文书。

书写起诉状告要求诉讼请求明确、证据充分,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 起诉要符合规定的条件。

第二, 主体要合法。

第三, 应当写明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第四, 必须写明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五, 当事人在书写起诉状时,应客观、全面,不能感情用事,在书写起诉状时不能用谩骂和人身攻击及其他污秽语言,以免矛盾激化。

第六, 书写起诉状时,当事人是公民个人的,要写明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当事人是法人的,应写明法人全称,住所及其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其他组织,应写明全称、住所,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在起诉状的最后,要签署起诉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起诉日期。

相关知识

在制作民事起诉状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当依次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内容;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原告应当写明单位或组织的名称、地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和电话,接着还要依次写明企业性质、工商登记核准号、经营范围和方式、开户银行和账号等。被告应当写明单位或组织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的姓名和职务以及联系电话。如果有第三人,应当写明第三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第三人是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的,应当写明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的名称、地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的姓名和职务。

(2)诉讼请求。诉讼请求是指民事诉讼的原告诉请人民法院解决的具体问题,如请求准予与被告离婚、请求解除合同或者履行债务等。书写诉讼请求要明确具体、合法合理。

(3)案件事实。事实是民事起诉状的核心内容,是提起诉讼、实现诉讼请求的基础和依据,也是人民法院进行裁判的基础和依据。事实应当写明原告、被告民事法律关系存在的事实,以及双方发生民事权益争议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情节和结果。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二是应当围绕诉讼请求叙写;三是既要反映案件的全部情节,又要突出重点。

(4)理由。理由是对事实的概括与评说,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应当依事论理,写明被告实施的侵权行为或者双方发生争议的性质、已经造成的后果以及各方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然后应当依法论理,写明原告提起诉讼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阐述理由主要应当注意三点:一是依事论理应当以事实为根据,抓住重点,击中要害;二是依法论理应当准确地引用法律条款;三是理由与事实、诉讼请求应当一致,不能出现矛盾。

上一篇:寻红色印记活动总结下一篇:元宵节的社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