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纪工委工作要点

2024-04-10

2009年度纪工委工作要点(精选6篇)

篇1:2009年度纪工委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各级纪委全会和市委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充分履行纪检、监察职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监察体系。坚持工作创新,营造和谐的社

会发展环境,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政法干部队伍,努力使依法治市得到更好实施,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体现,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增强,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我市政法系统建设成为廉洁自律的样板区,权力运作的阳光区,软环境建设的示范区。不断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做到教育在先,使政法干警不想腐败;制度约束,使政法干警不能腐败;惩处严厉,使政法干警不敢腐败。

2、旗帜鲜明地保护改革创新者,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政法干警提供宽松的政治平台。

3、创新机制,促进政法工作科学和谐发展。下基层、访机关,集思广益,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点,探索保证“快节奏、高效率、满负荷”的切入点,全力做好政法系统领导包保重点外埠企业工作,切实使政法系统领导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4、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扬正气,促廉洁,树立起廉洁高效、可亲可敬的职业形象。

三、主要措施

(一)落实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

1、抓好责任落实。完成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分解、目标责任状的签订和对相关单位进行考核,不断加强完善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等监督制约机制,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2、抓好廉洁自律各项工作。在逢年过节、干部调整以及其它重要时期,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等形式,狠抓廉洁自律工作。重点抓好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参与赌博等顶风违纪行为的查处工作。

3、抓好专项治理。根据上级安排,保质保量做好各项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和落实。

(二)宣传教育工作

以全市政法干警为对象,强化廉洁干事意识,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正反结合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增强政法干警对腐败的“免疫力”。继续深入开展对已经颁布的党纪条规的宣传贯彻工作。对新颁布的党纪条规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党的十七大等重要会议精神,加深政法干警对党纪条规的理解,自觉地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与此同时,按照长春市政法委要求,我们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全体政法干警抵御风险的警觉性。

(三)查办案件

1、认真履行职能,严肃查处政法系统违纪违法案件和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案件。有案必查,有错必纠。案件办结率达到100%。

2、建立政法部门纪检案件的上报制度。政法部门的纪检案件及时报到市委政法纪工委,政法纪工委要全面了解掌握全市政法系统的纪检工作动态,并适时对政法纪检案件进行指导。

3、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提出的《五条禁令》。对政法系统的违规车辆开展纠察整治活动,对发生严重事故及影响政法形象的单位和人员依法做出处理。同时,对政法系统的窗口单位进行暗访调查。

4、对涉法涉诉上访案件要进行责任追究。建立纪工委监督和执法监督工作上相互联系和沟通机制,制定责任倒查制度,做到纪工委和执法监督工作的有机结合。

5、积极支持上级纪检部门查办政法干警违纪违法案件。

6、做好案件审理工作。对卷宗进行归档,建立首诉必办制度,加强处分决定执行落实。

(四)信访举报工作

1、做好基础工作。健全信访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台帐登记齐全,档案管理规范。

2、做好日常受理工作。发挥职能作用,受理检举、控告、投诉和申诉。就地解决信访问题,消除不安定因素。全年信访办结率要达到100%。

3、做好上级转、交办件的落实回复,办结回复率要达到100%。

(五)抓好各项制度落实

1、规范制度。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作为加强制度建设的重点,针对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廉洁从政、执纪执法等方面的制度规定。

2、加强督查。抓好对工作程序、规范和服务承诺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制度虚设,执行不力,维护制度的严肃和维护制度的严肃和权威性。

(六)其他工作

结合工作

实际,及时上报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及时准确上报各种统计报表。同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xx市委政法委工委

二○○九年一月十五日

篇2:2009年度纪工委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09年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开创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村)的工作,加强自身建设,继续推进“一团、二校、三大关爱行动、四项基本建设”活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发挥关工委组织力所能及的作用。为建设和谐洪山、创新洪山作出新的贡献。

一、学习实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关心下一代工作

1、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各级关工委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精神和实质,要制定详细、科学、有实效性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好各级关工委成员及社区(村)“五老”同志学习培训,并做好相关学习笔记。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回顾总结,加强和改进关工委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关工委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改进工作中不适应发展形势的方法、体制和机制,并落实到各项措施中。

2、大力开展调查研究。要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的契机,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青少年的思想动态,了解青少年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并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从而不断提高关工委工作的水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解决关心下一代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对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进行有重点的调查研究,通过与有关教育科研机构联合开展调研,力争形成一批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强的调查报告,以供区委、区政府参考。

3、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各级关工委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与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少年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报告会、座谈会、板报、宣传栏、文娱演出、读书活动、故事会等形式,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在青少年中开展国情、市情、区情教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认清形势、共克时艰,帮助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打造平台,将“老少共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1、扩大“老少共建”工作覆盖面。各级关工委组织要继续通过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全面推进“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村)”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深入推进“星级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村)”的创建活动:即进行一次深入的调研;开展一次督促检查; 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主办一次星级“文明社区”评选;撰写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文章。要进一步扩大“老少共建”工作的覆盖面,在各街道社区力求达到95%以上,在乡镇的村、组力求达到40%。要不断拓展“老少共建”工作的新内涵,积极探索在企业、机关、学校开展共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2、健全“老少共建”工作制度。“老少共建”工作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建立健全该项工作的会议制度、责任制度、培训制度等各项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老少共建”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其真正成为规范工作的依据和原则。制度建设中,关键是执行,有了完善的制度,再加上严格的执行,就能保证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3、加强“老少共建”工作的队伍建设。有效吸收和招募更多的“五老”人员,根据“五老”的专业特长,按照法律、卫生、心理、科技、文艺、体育等类别,建立专业人才队伍,更好的参与“老少共建”工作。今年,将继续招募800名金晖志愿者,并加强“金晖志愿者”与“青年志愿者”的有效联系,形成“老少牵手”、“老少互动”的良性机制,为“老少共建”活动的长效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引导金晖志愿者积极参与“家长学校”的工作,给予青少年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坚持特色,不断深化我区关心下一代品牌工作

1、以“五老”报告团开展理想信念主题教育。充分发挥“五老”报告团的作用,坚持不懈的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用老一辈的优良革命传统感染青少年,用革命先辈的生动事迹教育青少年,引导青少年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多层次地开展宣讲活动。今年将结合建国60周年开展系列的庆祝活动,如举办“祖国发展我成长”征文活动、“歌唱祖国”歌咏会、《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中华魂”读书活动等,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以社区家长学校促进“三结合”教育格局。继续办好家长学校,更新育人理念,提高家长素质。按照“党政主导、关工委牵头、妇联参与指导,学校和社区组织实施”的思路,在社区(村)、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加强组织协调,做到优势互补。提高家庭教育的参与率,积极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格局的衔接和配合工作。

3、发挥科技文化培训学校服务“三农”作用。要围绕农村经济产业调整和农民工返乡潮,联合有关部门,以科技文化培训学校为基地,依托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科技服务团,通过成立科技小分队,广泛开展咨询讲授、办培训班、科技结对、送科技到农家等活动,帮助扶植10名农村关爱科技示范户,为农村青年的创业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拟开展90 人次的返乡青年创业培训。为青年就业创造更多机会,为他们的成才致富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四、注重实效,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好事实事

1、金晖关爱助学行动。全区各级关工委组织要充分发挥优势,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通过募集和捐助的方式,大力开展助学行动。通过实施“金晖关爱助学行动”资助90名贫困青少年上学,在活动中,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的坚定意志和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2、金晖关爱助困行动。关注弱势青少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心下岗职工的子女、进城务工青年子女、农村特困家庭子女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创办不同形式的“家长学校”,组织“五老”和青年志愿者在“留守子女”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为“留守子女”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协助有关部门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进一步做好“留守”子女的教育管理工作。同时,联合有关部门,为困难家庭的子女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培养他们树立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实施“金晖关爱助困行动”,拟为90个困难家庭的子女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3、金晖关爱帮教行动。依托法制帮教小组、关爱工作团等,以政法系统退下来的老同志为主体,注重加强对边缘青少年的帮教转化工作,用老同志的亲情感化转化他们;要注重发挥金晖志愿心理辅导团的作用,从心理问题干预、矫治 等方面入手,重点针对边缘青少年进行“心理帮扶”,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拟通过实施“金晖关爱帮教行动”,与40名问题青少年结对帮教,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新贡献。

五、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长效机制

1、加强队伍建设。根据省、市关工委的要求,今年要切实抓好基层关工委的领导班子建设,通过领导出面动员一批、关工委成员介绍一批、“五老”联络一批,各种教育活动带动一批等办法,组织动员更多的老同志,特别是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热心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吸纳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调整充实各级关工委领导班子。

2、加强组织网络建设。要根据《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积极向党委汇报,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关工委组织活跃度,逐步扩大农村乡镇关工委组织覆盖面,不断加强关工委组织网络建设。一是已经建立关工委的组织,要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上下联动的良性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对已经建立组织,但工作尚未开展起来的单位,要认真进行调整,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组织、人员、工作”三落实;三是对尚未建立关工委组织的单位,要结合实际,采取得力措施,把组织尽快建立起来。形成市关工委组织建设的纵向成线,横向成网的工作格局。

3、加强机制建设。按照《工作条例》的要求,结合实际 情况,逐步加强学习、会议、考评、宣传等各项机制建设。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量化信息报送目标,引入适当的考核评估办法,区关工委将对各单位的信息情况予以通报。要加强理论宣传,还要加大《中国火炬》征订力度,力争每年都能在《中国火炬》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一至两篇交流文章。要通过与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全方位、系列化合作,对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进行宣传,逐步提升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今年,区关工委将集中开展四项活动:一季度召开全委扩大会;二季度结合建国60周年举办“祖国发展我成长”征文等主题系列活动;三季度举办“老少共唱祖国颂”歌咏会活动;四季度开展典型及专题调研考核活动。

洪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篇3:2009年度纪工委工作要点

总体工作要求:抓学习引领发展, 抓投入保障发展, 抓改革促进发展, 抓项目带动发展, 抓管理服务发展, 抓队伍支撑发展, 统筹兼顾, 分类指导,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确保教育事业和谐稳定发展;实施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强县工程建设,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提升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实施大学特色化发展战略, 提高高等教育竞争力和贡献率;完善教育事业投入保障机制, 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统筹各类教育的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通过持续不断地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 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使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 人民教育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一、深化教育改革, 进一步完善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1. 切实把教育规划纲要的任务落到实处。

以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分解为重点, 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情况的指导和督促检查, 推动相关厅局承担分解任务的落实。加强与国家教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市、各高校教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 建立协同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落实的全方位、全过程工作机制。开展对国家级、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跟踪调研, 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加强指导和信息报送工作, 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建立督查考评机制, 加强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 确保教育规划纲要任务的落实。

2. 深化办学、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

探索建立沈阳、大连、锦州等区域性高校资源共享和合作机制。推动2~3所高校进入省部共建行列, 扎实推进已开展省部共建高校的项目实施。积极推动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教育综合改革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鼓励校企、校所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支持联合举办二级学院。推进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本科高校取消或剥离附设高职院工作, 拟取消4所、整合6所。支持资源稀缺城市举办本科教育, 完成两所本科院校设置。推动11所独立学院转设、2所退出及5所尽快完善办学条件的工作。加强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 通过整合、撤并等方式解决存在的职业学校散、小、低、差及民办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等问题, 年内减少中等职业学校50~80所。实施民办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研制营利和非营利民办学校分类标准, 规范民办学校财务和资产管理, 制定校长准入标准和制度, 建立民办学校退出机制。推动有关高校做好异地建设置换工作。加强对学校教育用地的规划管理, 防止任何形式的违规建设和改变用途。

3. 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落实《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 依法对7所高校试点制定的大学章程进行核准备案。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启动省及地方高校大学章程制定工作。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学校章程制定工作, 建立学校章程核准备案制度。继续推进依法行政, 促进行政权力运行和正确使用, 加强对重大执法事项的监督, 确保教育行政执法工作公平、公开、公正。开展《辽宁省职业教育条例》等立法调研。做好教育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及规范性文件法律审核和备案工作。制定并实施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规划, 组织编写《现行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 加强校长、教师法制培训,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开展新一轮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 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规范高校教师的人事代理, 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做好正高级教师评审和新旧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过渡工作。建立健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4. 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加强招生计划管理。

加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探索与研究, 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办法, 严格管理特殊类型招生。精心组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建立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制定高校对贫困地区实施定向招生政策, 探索定向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改革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办法, 扩大高职院校独立自主招生、对口招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能力、学校秩序、学科专业结构以及分专业就业率等情况, 科学合理确定学校年度招生计划, 适度扩大专升本、中职升本、中职升高职的招生计划。

5. 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实施辽宁教育国际化推进工程, 提高国际交流层次和水平, 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鼓励高校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工作和讲学。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 力争达到1.65万人, 增长10%。加大公派出国留学和聘请外国专家力度, 实施新一轮高校领导能力建设培训计划, 加强汉语的国际推广, 推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 力争增加2~3所孔子学院。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监管, 规范办学行为。组织实施好新加坡政府奖学金项目。办好第十三届辽宁国际教育展, 做好“华夏园丁大联欢”和“辽宁省大学生艺术团赴美巡演”等重大活动组织工作。

二、推进基础教育强县工程, 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6. 加快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连锁发展、公益普惠、管理创新的工作思路, 积极推进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 加强学前教育管理, 一季度前完成幼儿园分级标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规范办园行为。规范幼儿园收费标准。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200所, 推进法库县、义县、铁岭县等地村屯连锁幼儿园发展, 探索乡村幼儿园连锁办园模式。扶持非营利民办幼儿园 (含连锁幼儿园) 改善办园条件, 提高保教质量。扩大城市学前教育资源,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 推进城市地产品牌连锁幼儿园建设。鼓励各市通过政策引导, 支持地产企业开发建设幼儿园30所, 引进若干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幼儿园, 兴办面向大众、收费较低、资源共享普惠性连锁幼儿园, 初步形成办园条件、设施设备, 教师配置、经营核算、经营管理连锁化办园新局面。各市一季度完成城乡幼儿园布局规划, 二季度全面组织实施。

7. 推进基础教育强县工程建设。

完善基础教育强县标准, 组织各县 (市、区) 制定实施基础教育强县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计划, 完成年度改造任务。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 (市、区) 建设, 推动26个县 (市、区) 达标。继续推进农村初中进县城办学, 落实法库、新宾、桓仁、宽甸、黑山、阜蒙、大石桥、西丰、凌源、朝阳、建平、盘山、建昌等县 (市) 在县城续建、新建18所初中的试点, 完善相关政策, 解决初中学生进县城后校车和困难学生生活补贴等问题, 同时, 量入为出, 不产生新的债务。开展农村办学点分布情况调查, 制定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保障政策和措施。

8. 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优质、特色发展。

遴选16所特色普通高中实验学校, 提升高中特色教育水平, 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开展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检工作, 提升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落实《沈阳经济区教育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 实行域内12所优质普通高中跨市招生, 促进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杜绝划分重点班、实验班现象和炒作高考信息、校际间挖学苗等违规行为。

三、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提升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整体水平

9.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客观需要, 调整职业教育层次、类型与结构, 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开展职业本科取向的教育试点, 促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沟通与衔接, 搭建职业人才成长“立交桥”。研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和措施。

10.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高标准推进3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加快推进28所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建设, 再遴选推荐10所中等职业学校, 争取进入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启动省级示范职业院校建设, 建设一批集教学、生产、科研多功能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

11.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以开展社区教育为重点, 探索继续教育新模式,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 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启动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改革,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实施大学特色化发展战略, 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12. 推进特色大学建设。

继续重点支持“985”、“211”高水平大学建设, 完善省部共建机制。积极参与教育部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推动协同创新, 提升区域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 大力推进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与发展, 推动高校参加第三轮学科评估。鼓励和支持10所左右高校以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为重点, 面向国家行业发展和需求办出特色。力争3所高校获批开展授予博士学位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 确保教学经费的投入, 支持50个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县域经济的专业建设;优化本科专业布局和结构, 鼓励高校特色专业参与国家评估, 对高校布点较多的5个专业开展办学水平综合评价试点, 引导高校加强专业建设。

13. 加快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资助1000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组织开展1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建设第二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探索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建设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探索资源共享共用、成本共担、过程共管的运行机制。

五、突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4.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内容, 纠正幼儿园“小学化”教学倾向。构建高效课堂, 推动中小学校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创建100所小学、50所初中课程改革示范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 推进小班化教学,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生态环境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水平。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15. 创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开发一批具有改革引领作用的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组织职业院校师生技能竞赛活动, 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遴选50个工科专业开展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开展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研究与试点。开展1000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6.全面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

实施体育、艺术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加强体育、艺术教师培训, 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举办形式多样的大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竞赛活动, 实现85%以上的中小学生达到合格标准的目标。举办高校体育教育、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 开展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观摩和高校公共体育优评活动。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积极参加全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强化学生体育和艺术特长培养, 推进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加强学校卫生教育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做好大中小学的国防教育工作。

17.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实施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确定2012年为高端人才引进年, 落实重点学科领军人才海内外引进计划和辽宁特聘教授支持计划, 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上半年基本完成2名高端人才引进任务。开展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组织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设立2000个岗位以缓解农村教师结构性问题。推进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实施教学名师和专家型校长成长计划, 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工程, 推动百名校长、万名教师交流。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高校中青年教师实践教育能力培养。探索建立教师登记制度和教师数据库。支持免费师范生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完善教师荣誉称号体系, 理顺奖励、表彰评定程序。评选表彰500名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评选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各50名, 表彰600项高校教学成果奖。引导高校形成学术优先的风气和氛围, 科学评价教授的教学、科研活动。

六、积极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的服务能力

18.建设重大科技平台,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全面提升高校服务能力。

继续实施高校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工程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工程,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提升建设大平台、凝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能力。完善年度目标考核和责任制, 推进10个重大科技平台建设。通过前期培育, 吸引、培养、凝聚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提升高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培育重大科技成果的能力。创新重大科技平台运行的体制机制, 推进校、所共享资源、协同创新。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 改进科研评价方法。启动大连工业大学服务瓦房店市、沈阳工业大学服务辽中县县域经济试点。推进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研究院建设, 探索建立高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9.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落实试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对口实习、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链有效对接, 推进立项学科与全省产业集群对接。完善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创业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社会需求在调整专业中的引导作用。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实施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集群专业 (群) 建设工程,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三农”能力, 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内涵建设, 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 培训新型农民和农民工20万人次。

20.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

制定并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坚持以现实问题研究为导向, 立项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支持高校面向社会开设名师大讲堂, 建设精品文化讲坛, 提升高校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引领力。开展高校理论名家社会行活动, 普及新知识, 推广先进文化。探索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体系, 发挥咨政育人、文化传承创新等作用。

21.加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

建立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体制和机制, 推进第一批立项建设的大学视频公开课全部上线, 遴选并建设第二批视频公开课, 启动建设200门左右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开通本科教学网。加强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信息库建设, 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 高校优质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国家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辽宁分库试点, 做好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测评体系, 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提升语言文字工作品位。结合迎接“十二运”, 组织开展第十五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进一步营造推广普通话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社会氛围。

七、切实保障与改善教育民生, 努力提高人民满意度

22.规范办学行为,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按照省级统筹、政府主导、整体推进、标本兼治、强化督察、严肃问责的原则, 争取相关部门支持, 通过专项督导、随机抽查和集中治理等方式,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有效遏制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现象,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通过宣传教育, 营造积极健康的规范办学舆论环境, 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 营造家长能够理解支持的社会环境。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和作业量, 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招生秩序, 严禁炒作中、高考成绩。治理各种不规范办学行为。严肃处理公办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违规违纪行为。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网络体系, 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探讨建立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长效机制。

23.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

落实民族教育政策, 筹备召开民族教育工作会议, 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完成内地民族班扩招任务, 做好招生录取、毕业考试工作, 加强民族班管理。继续做好教育援疆和援藏工作, 召开教育援疆专题工作会议。完善特殊教育政策, 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加快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开展“医教结合”新模式试点, 探索特教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新途径。

24.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实施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 加快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完善高校奖助学金发放制度, 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 研制研究生国家资助政策。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在校生服义务兵役和“村官”、“三支一扶”项目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工作。

25.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引导高校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继续实施就业援助工程、创业引导计划、毕业生入伍预征等就业项目, 确保就业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通过就业援助和兜底安置等措施, 使应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 构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 各高校、市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支撑的创业孵化基地群。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挖掘新的基层就业项目, 启动实施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和高校农技类毕业生到乡任职计划。

26.切实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问题少年和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

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 (农民工随迁子女) 、孤儿和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就学状况开展专项调研, 制定政策, 实施动态管理。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 免学费、免教科书费和在中考中享受省重点高中、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就学状况专项调研,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做好未成年犯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八、加强保障能力建设, 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27.完善教育事业投入保障机制。

加强教育经费保障, 积极协调新增财力, 确保重点支出, 加快预算执行,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协调落实资金, 加快推进初中进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等民生工程实施。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 建立投入经费检查督促机制, 严格落实经费分担责任, 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增加高校生均拨款标准。完善高校收费政策, 规范收费行为。加快高校债务化解步伐。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 增收节支。建立学校债务情况数据库, 严格控制负债学校新上项目、新增贷款和薪酬津贴的发放。加强对高校的经费使用全过程监管, 搞好专项审计, 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

28.大力加强教育督导督查。

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常规督导与专题督导相结合的原则, 以教育经费政策执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范管理办学行为等为重点开展督导工作。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 加强督导队伍培训。做好“双高普九”收尾工作, 完成全省最后一批25个县 (市、区) “两类新三片”“普九”评估验收。制发基础教育强县 (市、区) 督导评估细则, 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 (市、区) 暨基础教育强县 (市、区) 督导评估。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研制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 开展高校督导调研。

29.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搭建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教育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研制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方案, 举办教育信息化与软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加强队伍建设, 成立专家委员会, 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

30.加强教育宣传、教育科研工作。

加强和改进教育宣传工作, 把握教育宣传的主阵地, 加强教育厅门户网站建设, 打好教育宣传主动仗, 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在全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教育科研工作, 实施教育决策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提高教育科学规划的质量, 推进重大项目的研究, 为宏观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服务。

九、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保障教育事业和谐稳定发展

31.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深入推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校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贯彻落实全国第20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理顺高校党的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加强高校基层党的建设, 推动各级党组织党务公开, 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党组织作用, 推进本科高校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设, 加大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 加强理论研究。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 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推动省属本科高校校长绩效考核。加强省属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建设, 推进岗位规范设置。加强领导干部、后备干部教育和培训, 拓展和完善高校干部教育和培训体系, 推进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交流。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扩大民办高校党委书记选派覆盖面, 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加强高校统战工作, 创新同心工程形式和内容。切实做好抵御和防范专项工作。

3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育人环境。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坚持育人为本,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加强和改进对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 推动学雷锋活动机制化、常态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育人环境, 评选100所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 评选100所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组织中小学生走出学校, 走进社会,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情感。强化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着重加强研究生思想教育。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特别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大学生道德楷模、优秀特困大学生、大学生志愿服务标兵、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及时发现并宣传典型事迹。

33.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

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 及时发布安全预警, 提高预防灾害、传染病、食物中毒、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能力。广泛开展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防范体系建设, 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深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净化育人环境。加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校车管理。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收尾工作。加强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标准化建设和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确保学生饭菜价格稳定、食品卫生安全。进一步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机制。做好信访工作, 深入排查、依法依规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影响高校稳定隐患排查, 健全维稳工作信息报送机制、形势研判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 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处置涉稳事件, 全力维护高校稳定。

34.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推进教育行风建设。

结合实际,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加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完善符合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加强对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健全中职资助政策落实情况的长效监管机制, 继续开展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 评选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 (市、区) 、学校。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规范学校教学科研行为, 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惩治力度, 建立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35.加强机关制度建设, 提高教育部门服务水平。

加强机关制度和作风建设, 实现机关科学化管理和规范化运行, 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 (首办) 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 加强服务性机关建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精简会议、文件, 倡导短、实、新的文风。完善机制、规范程序, 建立健全工作督办制度。加强保密建设和管理。加快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实施教育系统多功能通讯指挥系统建设工程, 提升机关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干部参加培训。加强机关文化建设, 创建和谐文明机关。加强对直属单位的服务和管理, 支持直属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关心老干部的生活和健康, 为老干部服务。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36.认真做好厅直机关党建工作。

篇4:2009年度纪工委工作要点

关于印发

200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云高工〔2009〕1号

(2009年1月16日)

各州、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现将《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国上下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一年,是我们实现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之年,也将是云南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开展的一年。各地、各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抓好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快云南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促进社会和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

云南省教育厅

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促进公平;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现代教育体系、现代教育设施、现代教育管理、现代教师队伍,加快云南现代教育发展进程,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教育发展进程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云南现代教育发展的各项工作。按照省委统一安排部署,在全省教育系统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以人为本、体现公平、促进和谐,使受教育者心智健康、能力提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引领时代进步的现代教育。

2.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修订《云南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争取年内颁布施行。完成《云南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草案)》的调研、论证、修改,力争年内报请省政府审议。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

3.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配合有关方面尽快完成《中共云南省委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的修改工作,出台后抓好贯彻落实。力争出台《云南省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试行)》,做好高校领导干部选拔配备、后备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开好、贯彻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指导高校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加强教育系统党员、教职工教育。加强厅机关党的建设,做好厅机关支部调整、工会换届等工作,坚持和完善厅机关支部(总支)目标管理责任制。重视老干部工作。

4.继续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惩防腐败的5年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认真执行中央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纠风治乱工作,抓好规范教育收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对招生考试录取和涉及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领域的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管好用好教育经费,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从源头上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和政务公开。

5.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从切实提高教育软实力的高度,全面加强教育科研,特别要在现代教育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总结和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云南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绩与经验。开展《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年度监测评估,启动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的研究制定工作。

6.继续加大教育宣传,积极营造云南现代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改革教育厅新闻工作机构,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工作力度,加强与省人大、省政协、新闻媒体等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和教育对外宣传等工作。

二、以“三生教育”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以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以“三生教育”为载体,积极探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通过深入实施“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高尚的教育精神,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落到实处。

8.全面实施“三生教育”。从秋季学期起,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三生教育”,加强组织领导、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改进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做好督导检查和宣传,建立和完善全面实施“三生教育”的长效机制。在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中增加“三生教育”内容。积极探索和拓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组织专家学者对“三生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引导和支持广大一线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努力构建“三生教育”的理论体系。

9.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立德树人,认真抓好中小学德育基本条件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制度建设。以“三生教育”为主线整合德育资源,切实推进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工作。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活动。改进文明学校评选管理办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抓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拓展校外教育阵地。做好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新方案的各项工作,着力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10.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继续实施大学生成人成才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工程和社会合力育人三大工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措施,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

11.加强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进一步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好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评估。加强学校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制度和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学校“禁毒防艾”工作。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艺术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

12.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扩大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引导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和考核。开展中华经典语文诵读活动,推进省级、国家级语言文字达标示范校建设。

三、全面完成“普九”任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13.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加快学前3年教育普及步伐,规范并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为特殊教育学校所有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实施好红河州等6个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支持项目学校做好校舍新建或改扩建、教学基础设施改善以及教学康复训练设备购置等工作。

14.实现全省“普九”重大突破。大力扶持澜沧、鲁甸、镇雄3个县按规划“普九”,加强对“两基”攻坚的过程督导,确保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面实现“普九”。

15.继续抓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继续开展“两基”复查年审工作,对2005年前实现“两基”的县的巩固提高进行抽查。积极做好“两基”迎接国检的各项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促进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筹建云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建立健全督学体系,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检查评估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16.落实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两免一补”各项政策,免除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

17.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思路,促进各地积极发展普通高中。在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鼓励和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

18.力争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组,制订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积极向省政府申请课改专项经费,推进课改教师培训、管理者培训、考试评价、新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建设等工作。

19.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制定下发并严格执行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文件,从春季学期起,在全省中小学整体、同步推进“减负”工作。通过在全省中小学统一实行严格的“减负”办法、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教辅材料选用、加强检查督促等措施,全面减轻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和经济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坚决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借鉴内蒙古等地经验,制定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召开工作现场会。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坚决撤并一师一校点,逐步取消代课教师,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将大姚县确定为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试点县,统筹学校建设资金,从政策和项目上给予支持。各州市要在本辖区内确定一个试点县,积极探索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

21.开展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按照分类指导、分类要求的原则,从1月1日起,昆明市14个区(市、县)、其他州市19个县(市、区)开展实施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督导,探索建立适应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的经费保障、管理、教师、评价、社会支持和参与等机制。

22.推进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加强民族中小学管理。继续做好民汉双语教材的编译审定出版及发行使用。加强民汉双语教师培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做好明德小学项目建设。做好各层次教育对口支援。

四、加快建设职教集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3.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七大工程”建设,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力争招生人数达到22万人,在校生达到54万人。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24.积极推进和探索职教集团建设工作。新组建2个省级职教集团,指导、推动州市职教集团组建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职教集团建设,使职教集团在引领、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突出作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90%的中职毕业生获得“双证书”。

25.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建扩建校舍与实训基地建设。促使昆明、曲靖、楚雄、普洱等地职教中心建设有首批学校搬迁办学。力争新增9个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投资建设的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为争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试点单位和国家全面推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创造条件。

26.开展农村各类培训和成人教育,推进终身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500万人次,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继续抓好扫盲工作,全省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内。继续建设云南终身教育服务中心,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27.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要求,做好各项改革发展工作。督促、指导各高校完善落实5年改革发展规划,执行好与教育厅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做好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

28.加强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继续建好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重点推进43个省级一、二类学科建设。做好国家和省级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和一批学位授权点的审核工作。争取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积极争取和做好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个。大力推进省院和省校教育合作。

29.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新增20个省级特色专业,60门精品课程,新建10个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高职示范实训基地,2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推动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和英语教学改革。

30.做好高校评估等工作。以迎接教育部教学评估为契机,进一步督促有关高校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加快符合要求的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等建设。继续开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积极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六、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增强云南办学特色

31.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我省地缘和亲缘优势,形成以高等教育为龙头,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并进的汉语国际推广格局。大力推动汉语进入南亚、东南亚国家中小学正规教育体系。申报建设2所孔子学院,2个孔子课堂,2个国家汉语国际化推广中小学基地,建立5个汉语国际推广中心。

32.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和外国学生规模,争取来滇留学生规模达到1万人,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规模达到500人。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出国留学规模。做好引进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加强学校国际化课程建设。切实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引进40个优质合作办学项目,到周边国家办学项目达到5个。启动11个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到印度举办云南教育展。

33.加强制度建设。修订《云南省招收境外华侨华人学生暂行办法》。出台《云南省非高等院校教育机构招收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聘请外籍教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弥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空白,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七、积极扩大教育需求,建设现代教育设施

34.启动中小学排危攻坚工程。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实施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职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项目,争取更多中央资金的支持。利用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机遇,加大投入,力争用3~5年时间,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推进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在未“普九”县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解决未“普九”县校舍不足部分问题。

35.积极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及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10个“实验装备及教学标准化示范学校”。加强中小学实验员的培训和指导。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评价考核。完成2~3个“普及实验教学县”验收。

36.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水平。把远程教育与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农科教结合等进一步紧密结合。加强云南省远程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启动实施小学英语、音乐等学科远程教学,开发制作“三生教育”多媒体教学光盘。继续做好各类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管理服务工作,做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工作。上半年在全省7个县(市、区)推进“班班通”试点工程建设,力争下半年在边疆25县启动“班班通”工程建设。

37.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建设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统一的教育信息公开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快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建立以教育厅政府网站为核心的云南省教育公众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一站式”教育服务网站建设。完善教育系统公文流转、公文办理系统建设,提高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整合信息和网络资源,争取组建“云南教育电视台”,建设云南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和“三生教育”网络。

38.加快推进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全年完成校区建设和教职工住宅新开工建设面积300万平方米,投资50亿元,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医学院及医高专、云南中医学院基本完成一期建设,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入住学生,入住呈贡新校区的学生共达5万人,教职工住宅建设全面施工。

八、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增强办学活力

39.推进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促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决定》,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逐步建立民办学校主要管理者职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建立“示范性民办学校”评估机制。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研究,适时成立云南省民办教育研究所。争取向民办高校委派党委书记和督导专员。推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赋予学校更大办学自主权,全面加强学校现代管理。

40.加大投资体制改革。树立现代教育投入观念,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措施的精神实质,加大银校合作、招商投教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

4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好“三生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整中小学布局、“普十三”试点等工作。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42.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尽快出台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文件。加强对高校后勤改革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将高校后勤改革工作纳入省教育厅对高等院校5年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分类、分步推进高校后勤改革。争取行政职能部门对高校后勤实体的优惠政策,扶持富有创新精神、以较快步伐走向社会的高校后勤实体。积极协调、努力促成有关高校后勤项目与企业集团等的合作。

九、全面加强学校现代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43.积极推进以人为本,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学校现代管理。尽快出台相关文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学校现代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建设。深化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改革,构建办学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学校现代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基础管理、全程管理和系统管理。加强学生学风、教师教风、领导者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校风建设。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

44.加强现代大学管理。继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自主办学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积极配合国家和省主管部门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

45.继续推进中小学“三制改革”等工作。不断健全政策措施,更加深入地开展校长竞选、教师聘任、绩效工资的“三制改革”,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平稳实施。在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各种培训中,加强中小学教师现代管理意识与能力培养。抓好校舍安全管理。

46.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稳定。以教育部把2009年作为全国学校安全年为契机,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演练。与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快速有效处理校园突发安全事故。开展学校周边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十、加强现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47.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五年规划的“5122工程”,全年建设10所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培养认定200名中小学名校长、40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4000名省级骨干教师,各州市、县要相应开展此项工作。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岗”计划,推动省各级财政筹集经费用于2006年招聘的“特岗”教师纳入当地教师工资统发,并将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作为重点工作对象。

48.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大力培养“双师型”人才。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开展第三次中等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专业评选工作。实施好教师特聘、特岗、特邀“三特”计划,继续组织全省各地聘请1000个年岗位特聘教师。

49.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特聘岗位设置引进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到我省高校任教、从事科学研究。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和“高校师资学历提升工程”,新增10个省级教学团队,40名省级教学名师。积极推进国外访问学者和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实施。

十一、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50.健全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救助机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力争建立公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在校生资助制度。启动国家对中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教育工作,继续对中等职业学校全部一、二年级学生发放助学金。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全面启动我省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奖助学金政策。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51.切实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继续实施招生阳光工程,改进和完善招生录取管理,配合有关部门从严打击非法招生中介、招生欺诈等行为,在执行教育部“六公开”、“六不准”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招生录取工作透明度。推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改革。认真做好云南大学自主招生试点。

52.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文件。在各州市和高校运行“领导负责、目标管理、权责统一、绩效考核”为基本内容的新工作机制。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和基层就业的政策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毕业生资助创业工作。积极做好以困难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助学育人基地建设。开通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网和使用毕业生就业管理新系统,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加强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建设,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十二、继续加强机关建设,创建和谐创新团队

53.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加强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建设办法建设领导班子。在实践、工作、履职中建设,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创造力和执行力。加强领导班子履职效能建设,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履职效能。

54.继续加强机关建设。树立素质、发展、改革、履职“四种忧患意识”,加强基本职责、基本规则、基本能力“三基建设”。加强基本职责建设,更好履行监管、参谋、协调等职责,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加强政治、经济、工作、生活等基本规则建设,增强规约意识,按规则办事情。加强基本能力建设,提高思维、决策、执行、语言、和谐等能力。

篇5:2009年度纪工委工作要点

2009年市教育局关工委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关工委工作会议精神。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努力抓好县(市)区,市直学校关工委组织建设和“五老”队伍建设,在弘扬长春精神构建和谐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做出贡献。

一、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

2009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要以此为契机,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的“讲六十年巨变”,坚定“四好”信念,为振兴长春做贡献的主题教育。

通过专题报告,图片展览、回忆对比、专题调查、班(团队)会,手抄报、演讲、征文等多种形式,向青少年宣传建国60周年国家、省、市、自己的家乡和自己家庭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使青少年坚定四个信念:即祖国好、共产党好、改开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好。

各县(市)区教育局关工委和学校关工委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格局,运用校外教育的各种阵地有效形式,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专题教育更加贴近青少年的实际,更加富有成效。

市教育局关工委将积极向市关工委推荐先行试点单位的经验,市教育局关工委将组织以颂扬建国60周年伟大成就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具体方案另发),届时将优秀选手向市关工委推荐,参加全市的演讲比赛。

二、继续开展长春市百万青少年文明礼仪活动

2009年是省教育厅关工委等有关部门组织的“老少同植希望林”活动十周年,届时,我们将向省里推荐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同时将继续和市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以纸换树——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暨老少同植希望林活动。

五、继续开展“勤俭节约、自主理财、健康消费、奉献爱心”活动

市教育局关工委和省农行将继续向长春地区学校发行“学生理财卡”和“金穗教师卡”活动,把帮扶贫困学生和尊师重教工作落到实处。2009年暑期我们将和省农行共同举办“同在蓝天下”优秀学生夏令营(具体方案另发)。

六、建立健全关工委工作机制,壮大五老队伍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长春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工委工作的决定》,加强对县(市)区教育局关工委和市直学校关工委的领导。

1、深入开展“五有四好”创先争优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关工委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制度,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

2、市直学校要选派素质好,身体健康,热心青少年教育事业的在职和离退休老同志,充实到关工委工作队伍,组建校级关工委机构。

3、全面挖掘“五老”的人力资源,做好“五老”人员登记造册,建立档案的工作,掌握“五老”人员的基本情况,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德育辅导员、法制宣传员、心理咨询员、科技传授员、校外辅导员和家教指导员。市教育局关工委将积极做好“五老”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宣传表彰工作,以点带面,注重实效。

篇6:2009关工委年度总结

一年来,在镇关工委的关心指导下,村关工委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要点,以青少年道德教育为核心,紧密联系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际,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和老同志的主阵地作用,继续发挥“五老”优势,进一步完善自身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水平,不断推动工作上台阶。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夯实组织基础,为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今年来我村关工委加强了班子建设,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关工委具体抓,妇联、民政等部门配合抓的局面,使关工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村里开辟青少年图书阅览室,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为青少年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和科技、法律知识。同时,村关工委采取定点负责,加强联系,突破重点,带动全面,定期召开会议,汇报部署、研究探讨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全村关工委工作形成上下联动,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二、以开展“爱家乡、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1、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以青少年道德教育为主线,依托学校、村、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与宋村小学联手,利用班会、报告会、演讲赛等形式,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等进入学校,深入学生头脑,激励广大青少年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汶川大地震后,各级关工委积极组织收看了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

2、法制教育活动

村关工委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深入学校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大力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使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自觉遵纪守法。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帮教、普法活动3次,解决涉及学生权益的纠纷2起,分发有关法律法规书籍、材料、读本200多份,受教育人数达到300多人,有效地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3、心理素质教育活动

针对现在学生方方面面的情况,邀请省立医院心理咨询医生为小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会,报告从情绪问题入手,介绍了中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解决方法。最后又从老师职业特点出发,指出了“助人自助、调整心态”的工作角色定位,进一步阐述了教师如何以身示范,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在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做好济贫扶困工作,开展爱心助学助困活动

一是开展贫困学生救助活动。村关工委对全村的贫困学生进行了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联系村域企业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筹集1万余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及残疾青少年,极大的减轻了学生家长的负担。八月份,村两委又拿出6000元对今年新考入的6名家庭特困大学生进行了救助,使他们圆了大学梦。

二是继续做好“留守流动儿童”的关爱工作。为解决留守流动儿童学习教育问题,老有所为、老有所守问题,村关工委对全镇的“留守孩子”进行了再次摸底,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家庭情况,制定并填写了“留守流动孩子”登记档案。村两委成员与每名儿童结成“双向关爱”对子,以他们自己的人生的阅历经常教育孩子,影响孩子。

四、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五老”作用

目前,我村“五老”队伍不断壮大,今年新发展“五老”3人。“五老”志愿者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亲情、威望、技术等优势,把思想道德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宣传报告、法制帮教、科技指导等方面言传身教,用他们的热情、知识教育关爱着下一代,他们已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支强大宣传力量。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我村关工委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上级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距离孩子们的希望还相差甚远。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对整个关工委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得到社会理解和支持度较小;

二是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多,各村关工委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是关工委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深化、创新程度有待于加强。

上一篇:画秋三年级作文下一篇:9-底周工作总结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