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

2024-04-22

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精选7篇)

篇1: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

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

中组发〔200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厅(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干部(人事)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

现将《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在实施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人事部1995年3月31日印发的《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暂行规定》(人核培发〔1995〕37号)、1996年1月29日印发的《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人发〔1996〕13号)同时废止。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 事 部

2008年2月29日

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公务员职务管理,合理任用公务员,规范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章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务员的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必须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原则;

(三)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委任制公务员。

选任制公务员以及法官、检察官职务的任免、升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执行。

聘任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另行规定。

第四条 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

第五条 领导成员职务应当按照规定实行任期制。

第二章 任 职

第六条 公务员任职,按照公务员职务序列,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七条 公务员任职,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条件和资格。第八条 公务员任职,应当符合交流和回避等有关规定。第九条 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任职:

(一)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

(二)通过调任、公开选拔等方式进入公务员队伍的;

(三)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四)转任、挂职锻炼的;

(五)免职后需要新任职务的;

(六)其他原因需要任职的。

第十条 公务员任职,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按照有关规定提出拟任职人选;

(二)根据职位要求对拟任职人选进行考察或者了解;

(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

(四)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第十一条 公务员职务的任职时间,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规定计算。

第十二条 公务员任职时,应当按照规定确定级别。

第十三条 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任职务的,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第三章 免 职

第十四条 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免职:

(一)晋升职务后需要免去原任职务的;

(二)降低职务的;

(三)转任的;

(四)辞职或者调出机关的;

(五)非组织选派,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

(六)退休的;

(七)其他原因需要免职的。

第十五条 公务员免职,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提出免职建议;

(二)对免职事由进行审核;

(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

(四)按照规定履行免职手续。

第十六条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职务自然免除,可不再办理免职手续,由所在单位报任免机关备案:

(一)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劳动教养的;

(二)受到撤职以上处分的;

(三)被辞退的;

(四)法律、法规及有关章程有其他规定的。

第四章 晋升职务

第十七条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第十八条 公务员晋升职务,在规定任职资格年限内的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第十九条 晋升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章程规定的资格。

晋升乡科级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符合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二)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副乡科级职务两年以上;

(三)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科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其他应当具备的资格。

第二十条 晋升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须具备下列任职年限条件:

(一)晋升巡视员职务,应当任厅局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巡视员五年以上;

(二)晋升副巡视员职务,应当任县处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调研员五年以上;

(三)晋升调研员职务,应当任县处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四年以上;

(四)晋升副调研员职务,应当任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主任科员四年以上;

(五)晋升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主任科员三年以上;

(六)晋升副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科员三年以上;

(七)晋升科员职务,应当任办事员三年以上。晋升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非领导职务所需的任职年限条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

特别优秀的公务员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或者越级晋升职务。破格和越级晋升条件和程序另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二)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

(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

(四)按照规定办理任职手续。

公务员晋升非领导职务,参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第二十三条 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者本系统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

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

第二十四条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第五章 降 职

第二十五条 科员以上职务的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予降职。

第二十六条 公务员降职,一般降低一个职务层次。第二十七条 公务员降职,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提出降职建议;

(二)对降职事由进行审核并听取拟降职人的意见;

(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

(四)按照规定办理降职手续。

第二十八条 公务员被降职的,其级别超过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的,应当同时降至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

第二十九条 降职的公务员,在新的职位工作一年以上,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经考察符合晋升职务条件的,可晋升职务。其中,降职时降低级别的,其级别按照规定晋升;降职时未降低级别的,晋升到降职前职务层次的职务时,其级别不随职务晋升。

第六章 纪律与监督

第三十条 在公务员的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工作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超编制、超职数、超机构规格或者自设职位任用与晋升公务员职务;

(二)随意放宽或者改变公务员职务任用和晋升的条件;

(三)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泄露酝酿、讨论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的情况;

(四)违反规定程序决定公务员的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

(五)突击晋升公务员职务;

(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打击报复;

(七)其他妨碍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工作公正合理进行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作出的决定,由有关机关予以纠正,并按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触犯法律的,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公务员对免职、降职决定不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有关机关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双重管理的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第三十四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

目录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原则;

(三)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委任制公务员。

选任制公务员以及法官、检察官职务的任免、升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执行。

聘任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另行规定。

第四条 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

第五条 领导成员职务应当按照规定实行任期制。

第二章 任 职

第六条 公务员任职,按照公务员职务序列,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七条 公务员任职,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条件和资格。

第八条 公务员任职,应当符合交流和回避等有关规定。

第九条 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任职:

(一)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

(二)通过调任、公开选拔等方式进入公务员队伍的;

(三)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四)转任、挂职锻炼的;

(五)免职后需要新任职务的;

(六)其他原因需要任职的。

第十条 公务员任职,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按照有关规定提出拟任职人选;

(二)根据职位要求对拟任职人选进行考察或者了解;

(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

(四)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第十一条 公务员职务的任职时间,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规定计算。

第十二条 公务员任职时,应当按照规定确定级别。

第十三条 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任职务的,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第三章 免 职

第十四条 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免职:

(一)晋升职务后需要免去原任职务的;

(二)降低职务的;

(三)转任的;

(四)辞职或者调出机关的;

(五)非组织选派,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

(六)退休的;

(七)其他原因需要免职的。第十五条 公务员免职,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提出免职建议;

(二)对免职事由进行审核;

(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

(四)按照规定履行免职手续。

第十六条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职务自然免除,可不再办理免职手续,由所在单位报任免机关备案:

(一)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劳动教养的;

(二)受到撤职以上处分的;

(三)被辞退的;

(四)法律、法规及有关章程有其他规定的。

第四章 晋升职务

第十七条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第十八条 公务员晋升职务,在规定任职资格年限内的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第十九条 晋升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章程规定的资格。

晋升乡科级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符合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二)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副乡科级职务两年以上;

(三)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科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其他应当具备的资格。

第二十条 晋升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须具备下列任职年限条件:

(一)晋升巡视员职务,应当任厅局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巡视员五年以上;

(二)晋升副巡视员职务,应当任县处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调研员五年以上;

(三)晋升调研员职务,应当任县处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四年以上;

(四)晋升副调研员职务,应当任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主任科员四年以上;

(五)晋升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主任科员三年以上;

(六)晋升副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科员三年以上;

(七)晋升科员职务,应当任办事员三年以上。

晋升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非领导职务所需的任职年限条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

特别优秀的公务员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或者越级晋升职务。破格和越级晋升条件和程序另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二)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

(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

(四)按照规定办理任职手续。

公务员晋升非领导职务,参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三条 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者本系统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

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

第二十四条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第五章 降 职

第二十五条 科员以上职务的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予降职。

第二十六条 公务员降职,一般降低一个职务层次。

第二十七条 公务员降职,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提出降职建议;

(二)对降职事由进行审核并听取拟降职人的意见;

(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

(四)按照规定办理降职手续。

第二十八条 公务员被降职的,其级别超过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的,应当同时降至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

第二十九条 降职的公务员,在新的职位工作一年以上,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经考察符合晋升职务条件的,可晋升职务。其中,降职时降低级别的,其级别按照规定晋升;降职时未降低级别的,晋升到降职前职务层次的职务时,其级别不随职务晋升。

第六章 纪律与监督

第三十条 在公务员的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工作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超编制、超职数、超机构规格或者自设职位任用与晋升公务员职务;

(二)随意放宽或者改变公务员职务任用和晋升的条件;

(三)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泄露酝酿、讨论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的情况;

(四)违反规定程序决定公务员的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

(五)突击晋升公务员职务;

(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打击报复;

(七)其他妨碍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工作公正合理进行的行为。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作出的决定,由有关机关予以纠正,并按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触犯法律的,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公务员对免职、降职决定不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有关机关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双重管理的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负责解释。

篇3: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

擢升领导不再是公务员涨薪的唯一路径,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正在进行中。

2014年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召开,审议了包括《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内的6个文件。其中《意见》明确指出,县以下机关将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这意味着职级与待遇挂钩,基层公务员不当领导也能涨薪。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为717.1万人,其中县级以下工作的政府机关公务员数量占比超70%。也就是说将有超过500万人直接受到《意见》的影响。

依照现行《公务员法》的规定,目前的情况是,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即职务、职级、工资三者相对应、相挂钩,职务能够决定职级,职级随职务变化,并获得相应的工资待遇。而将来的职务与职级分离并行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薪酬制度是实现职务与职级并行的重要条件。

《意见》的出台被视作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一大举措。换句话说,基层公务员可凭借工作年限、工作能力等提升级别,进而提升工资,公务员会有更强的工作动力,“当领导”不再是唯一的价值追求。

职务与职级的双向轨迹

职务是指公务员所具有的头衔称谓,主要体现工作能力和职责大小,如县长。而职级是指一定职务层次所对应的级别,主要体现资历,例如县长所对应的职级一般是县处级正职。

据《公务员法》相关规定,与职务层次相对应的公务员级别共十五级,就像金字塔状排列,越往底层,级别越低、人数越多。这其中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县级基层领导职务则分为乡科级副职、乡科级正职、县处级副职、县处级正职,非领导职务指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等。

“基层公务员由于行政层级限制,职务很难上去,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这个拥有庞大数量的基层公务员群体,能升到县委书记、县长等职位的毕竟是少数,若仅凭职务作为涨工资的依据,那么大量无法提升的公务员自然只能拥有低水平的工资。

职务反映职级,职级对应一定的职务。从功能上来看,二者的区别在于,职务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权力以及责任义务的承担,职级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物质利益以及职业尊严的满足。一条职务序列构成公务员职业发展的一道阶梯,一条职级序列则构成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另一道阶梯。

当然,两道阶梯分别满足公务员职业发展的不同价值追求。现行制度下,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但现实情况却表现为以职定级、以职定薪。

《小康》记者在江苏、山东等地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公务员工资是由四个部分组成,职务工资约占20%,级别工资约占25%,地区附加津贴约占45%,各种补贴约占10%。可见,级别工资仅占两成。

相比之下,职务工资比例虽并不高,但由于地区附加津贴基本按照职务发放,因而职务工资整体所占比例接近七成。职务对工资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职级的功能被明显弱化。

曾经在满洲里市有过基层挂职经历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记者表示,事实上大多数县级基层公务员升迁到副科级以上是件相对困难的事情,缺乏升迁机会是基层公务员群体的最大问题。“目前现行的公务员体制中,职务决定了待遇。”

“如果职务与职级不并行,有些乡镇的基层公务员一辈子可能连科长都当不上,当不上领导的话,基本的薪酬就上不去。”竹立家说,基层公务员晋升渠道少,速度慢。“这就影响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他认为“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而且,还将有效消除基层公务员中的“官本位”现象,“比如说一个科员,提不了科长就不能加薪,所以他只能努力往上升。”

《意见》推行之后,这种情况就会发生改变,竹立家认为,“现在只要工作到一定年限,靠绩效考核也可以加薪,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即使不当处长,只要职级在增长,那么工资也会增长,就是说,不当官也能享受官员薪资待遇,多了一条晋升通道。”

试点探索之难

据《小康》记者初步统计,江苏、福建、安徽、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均曾表示试点推进基层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

例如,福建省政府办公厅2014年7月印发了《福建省2014年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县以下机关全面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山东省人社廳也出台了“关于试点公务员聘任制及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方案,选择了几个岗位进行聘任制管理,主要针对特殊岗位,聘任专门人才,待遇比普通公务员高。

但是记者分别致电福建、安徽、山东、辽宁等地的人社厅等相关部门,他们均对此表示执行细则并未完善,无法就试点效果进行答复。

“我们一直在探索,但尚未全面铺开实施。”苏州市太仓市委组织部相关人员向记者透露。在当地一些公务员看来,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对鼓励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热情,给一些“老黄牛”公务员相应的待遇升涨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同时他也觉得,这项制度的推行一定要有完善的考核、选拔配套。

“同处于一个科室,每个人的分工都不一样,因人因岗的考核设置非常难。所以这项制度肯定是好的,但是全面铺开需要做很多工作,推行方式还有待商榷。”这位公务员结合实际现状表达了看法。

为何上述省份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未真正启动?当然,仅仅因分工不同难以作为考核的参照,这些并不是难以突破的重点。

早在2006年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时就明确提出“级别与工资待遇适当挂钩”。在当时作为方案制定参与者的汪玉凯就预见到了目前的难题:领导职务职位有限,“僧多粥少”。

8年来,“适当挂钩”的方案一直未出台。“这就形成了目前的局面,待遇只与职务挂钩,基层公务员遭遇‘天花板’,职务晋升无望、工资又涨不上去。”汪玉凯说。

近年来,关于调整公务员工资的呼声越来越高,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一旦形成,财政预算中的人员经费开支也会增加,职务职级并行后新增开支也会纳入其中,而一些地区的县乡级财力有限,难以承担挂钩后的财政压力。此外公务员考核机制尚未完善,谁晋级、谁升迁亟待公众认可的标准;一旦挂钩,现行公务员法便需要修改。

近年来,国家数次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提上日程。如2009年,中央印发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强化职级在确定干部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建立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

汪玉凯认为,此次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对此作出了部署,意味着这项纠结了8年的改革会真正破局,“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会出台配套细则,解决地方财力、考核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公务员法修订在即

“一项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具体的改革方案是否细化、具体化。”竹立家说,中央深改小组会议作出了部署,这意味着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可能会尽快出台,将明确职级晋升上限等问题。

对于此轮公务员制度改革,在2014年年初,中组部、人社部就联合召开全国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人社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指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2014年5月28日,人社部发布了《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明确提出,开展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

竹立家说,按照目前的规划来看,这项制度在2015年底就会在全国铺开,“一项好的措施不可能拖上很久,从明年开始全国各地应该陆续开始着手准备实施。”

竹立家说,“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后,虽然公务员的人数不会增加,但是拿相应薪酬待遇的人会增加,财政支出会增加,所以国家财政在转移支付等问题上要加大力度。

伴随着公务员制度的调整,竹立家认为《公务员法》也应该进行相应的修改。事实上,早在2004年《国家公务员法》向国务院提交初审时,就涵盖了职务与职级制度的规定。

现行《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工资水平的表述只有两句话:“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竹立家认为,现行的《公务员法》极有可能启动修改。“实行了近十年的《公务员法》,公务员养老制度、薪酬制度等制度设计已经滞后,亟待修改,以便适应职务与职级等公务员薪酬改革的需求。”

按照2006年施行的《公务员法》,公务员工资调整以企业相当人员薪酬水平及其变动情况作为参考依据。也就是说,公务员涨不涨工资、涨多少,应比照追随企业相当人员薪酬变动情况来决策。

虽然《公务员法》明确提出,“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但在一些受访人士看来,《公务员法》并没有对此做出更明确的规定,导致工资定期调查和比较机制长期缺失,让公务员薪酬改革难题延续至今。

《公务员法》从2006年施行至今,中国社会在近十年中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中国经济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公共机构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公务员法》也会随着这次改革做一些相应的条款上的修改。

篇4: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暂行规定

字体:】

关于印发《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暂行规定》的通知

人核培发[1995]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

现将《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九九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现行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任免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任免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必须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和党管干部的原则。

第三条 国家公务员职务实行委任制,部分职务实行聘任制。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及驻外全权大使的产生和任免,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办理。

第二章 任免机关和任免权限

第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按照规定的任免权限任免国家公务员。

各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承办本级人民政府任免国家公务员职务的有关事宜,并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任免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按下列权限任免国家公务员职务:

(一)国务院任免各部、委员会的副部长、副主任,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局长、副局长、主任、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驻联合国有关常设机构及部分国际组织的代表、副代表,驻外总领事及相当职务;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任免各厅、局、委员会的副厅长、副局长、副主任,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局长、副局长、主任、副主任,各行政公署的专员、副专员,巡视员、助理巡视员及相当职务;

(三)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任免各局、委员会的副局长、副主任,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局长、副局长、主任、副主任,调研员、助理调研员及相当职务;

(四)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任免各委、办、局(科)的副主任、副局(科)长,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及相当职务和乡、镇人民政府所属机构的国家公务员职务。

(五)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需要任免的其他国家公务员职务。

第七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任免本级人民政府任免以外的国家公务员职务。

第八条 国务院各工作部门任免的司级非领导职务,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工作部门任免的处级非领导职务,自治州、设区的市各工作部门任免的科级非领导职务,应分别报本级人民政府的人事部门备案。

第三章 任 职

第九条 任命国家公务员职务,必须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十条 国家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任命职务:

(一)新录用人员试用期满合格的;

(二)从其他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调入国家行政机关的;

(三)转换职位的;

(四)晋升或降低职务的;

(五)免职后需要恢复工作的;

(六)其他原因需要任职的。

第十一条 拟任命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应当具备拟任职务的条件。

第十二条 国家公务员原则上一人一职,确因工作需要,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在国家行政机关内兼任一个实职。

国家公务员不得在企业和营利性事业单位兼任职务。

第十三条 对担任不同层次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应实行最高任职年龄限制。

第十四条 任命国家公务员职务,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所在单位或上级提出拟任职人选;

(二)对拟任职人选进行考核;

(三)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领导集体讨论决定;

(四)颁发任职通知和任命书。

第十五条 任命国家公务员职务,应同时在职务对应的级别和工资档次内确定或调整其级别和工资档次。

第四章 免 职

第十六条 国家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免去现任职务:

(一)转换职位的;

(二)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三)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

(四)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的;

(五)调出国家行政机关的;

(六)退休的;

(七)因其他原因需要免职的。

第十七条 免去国家公务员职务,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所在单位或上级提出拟免职的建议;

(二)对免职事由进行审核;

(三)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领导集体讨论决定;

(四)发布免职通知。

第十八条 国家公务员属于下列情形之一,其职务即自行免除,不再办理免职手续,由所在单位报任免机关备案:

(一)受到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的;

(二)受到行政撤职或开除处分的;

(三)被辞退的;

(四)因机构变动失去职位的;

(五)死亡的。

第十九条 国家公务员被免职后,应及时办理工作交接手续。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国家公务员担任不同层次领导职务的最高任职年龄和部分国家公务员的职务聘任制度,由国家另行规定。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篇5: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结合国家税务局系统的实际,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国家税务局系统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税务局系统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税务局系统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升降工作,保证公正合理地任用国家公务员,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和国家税务局系统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税务局系统公务员职务升降工作,必须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国家税务局行政机关(包括分局、税务所)除工勤人员外的工作人员。行使管理职能、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使用事业编制的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 晋

职第四条 各级国家税务局晋升国家公务员职务,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应在规定的职务名称序列和职数限额内进行。

(二)逐级晋升。确因工作需要,德才表现和实绩特别突出的,可以越一级晋升领导职务,但在晋升前,必须报上一级国家税务局人事部门审核同意。

(三)晋升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必须能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熟悉和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实绩突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作风正派,团结共事;具有拟任职务所需要的文化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晋升领导职务的,还必须具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理论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并符合领导班子在年龄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四)晋升职务的国家公务员,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资格条件:

1.在近两年考核中定为优秀或近三年考核中定为称职以上。

2.晋升省、地、县级国家税务局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晋升上述职务的副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三年以上;晋升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四年以上。

3.晋升科、处级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科、处级副职和科员、副主任科员职务,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三年以上;晋升助理调研员、调研员职务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四年以上;晋升助理巡视员、巡视员职务,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五年以上。

4.晋升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和县级国家税务局正、副局长,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作为年轻干部晋升为省级国家税务局领导班子成员的,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晋升科级正副职和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职务的,应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5.晋升处级副职以上领导职务,一般应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

6.身体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

7.符合任职回避规定。

对少数工作特别需要,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本款2至5项规定的资格条件,但必须经上一级国家税务局人事部门审核同意。

第五条 晋升国家公务员的职务,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

(一)公布职位空缺、任职条件,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办法,推荐预选对象。

(二)按照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条件,对预选对象进行资格审查,产生考察对象。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多于职位空缺数。

(三)在考察中应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个别谈话、民主评议或民意测验、专项调查、实地考察、个人述职、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式,广泛了解情况。

(四)晋升省(区、市)国家税务局正职人选,经国家税务总局研究确定后,由国家税务总局人事司组织对晋升对象实施考察。晋升省(区、市)国家税务局副职、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和副省级市国家税务局正职人选,一般由所在省(区、市)国家税务局研究确定拟提人选,也可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拟提人选。各省(区、市)国家税务局在上报拟提人选时,同时将讨论记录、决议、考察材料、群众推荐和测评情况上报国家税务总局,由国家税务总局人事司实施考察。

(五)晋升地、县级国家税务局正职、副职及其他相应职务的,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按本条

(四)款要求进行。

(六)对晋升各级国家税务局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还应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条例》的规定进行。

(七)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应当进行任职培训。

第六条 晋升国家公务员的级别,按照管理权限,由决定其职务任免的机关批准。

第三章 降

职第七条 担任科员以上职务的各级国家公务员,在考核中确定为不称职的,或者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应予降职。

第八条 担任各级国家税务局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考核中确定为不称职的,应按照先免职、后降职的程序进行,并严格审批手续。

第九条 降低国家税务局系统公务员职务,一般每次只降低一级职务。

第十条 降低国家税务局系统公务员职务,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所在单位提出降职安排意见。

(二)对降职事由进行审核并听取拟降职人的意见。

(三)按照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研究决定,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任免。

(四)被降职人对降职决定不服,可按有关规定提出申诉。

第十一条 国家税务局系统公务员被降职后,其级别超过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的,应同时降至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

第十二条被降职的国家税务局系统公务员,如在新的岗位上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确实突出,经全面考察,可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重新晋升其职务和级别。

第四章 纪律与监督第十三条 国家税务局系统公务员的职务升降,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并遵守以下纪律:

不准超职数和突击晋升国家公务员职务;不准随意放宽或改变国家公务员职务晋升的条件,搞迁就照顾;不准违反规定决定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升降;不准要求晋升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的职务;不准封官许愿,打击报复,营私舞弊;不准有其他有碍职务升降工作公正合理进行的行为。

第十四条 地(市、州、盟)以上国家税务局人事部门负责本系统的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的监督与综合管理。

第十五条地(市、州、盟)以上国家税务局人事部门应掌握本级及下属各工作部门职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及本规定的实施情况,并进行业务指导,受理对职务升降工作的举报、申诉等事宜。

第十六条对晋升为省(区、市)国家税务局各工作部门处级职务,地(市、州、盟)国家税务局各工作部门科级职务和由上述职务降职的,应报上一级人事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地(市、州、盟)国家税务局以上或者人事部门,对不按编制职数、职位要求及规定资格条件晋升国家公务员职务的,应宣布无效;对不按规定程序晋升或降低国家公务员职务的,应责令其按照规定程序重新办理或补办有关手续;对违反本规定进行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造成不良后果的,视情节轻重,对主要或直接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第五章 附

则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国家税务总局人事司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6:关于公务员考核和职务升降机制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管理权限,按照一定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国家公务员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估,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进行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规定的总称。它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国家公务员的业务、工作成绩、学识、思想品德以及工作能力、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和识别公务员,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合理的使用人才,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并为公务员的奖惩、升降、培训、工资报酬等提供可行的依据,以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国家行政机关的活力和行政效率。考核也是依法监督公务员的前提和重要途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20条对人员考核进行了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国家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①德,是指政治思想表现、工作作风、职业道德和品德修养。能,是指从事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勤,是指事业心、工作态度和勤奋精神。绩,是指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前两个方面是指公务员的自身素质,后两个方面是指公务员履行工作职责,以及取得工作实绩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为引导公务员的行政行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而且更有效率,公务员的考核体系中又加入了创新能力、自我开发意识和能力、领导具有培育下属的意识和能力,自身廉洁情况和执行廉政建设的情况。总的来说,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应包括德、能、勤、绩、廉,这五个方面相互补充、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制度是指对国家公务员晋升职务或降低职务的规定。职务晋升,对公务员来说,意味着其所处的地位的上升、职权的加重和责任范围的扩大,同时也伴随着工资、福利等方面待遇的提高,无疑是每个公务员所希望的事。对国家行政机关来说,希望被晋升的人员是能胜任职务的优秀人才,以更好完成该职位的任务。因此,建立科学的职务晋升制度,对于形成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其作用的发挥,对于合理使用人才,做到选贤任能、适才适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降职,就是公务员由于本人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由较高的职务降任较低的职务,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的降低,职权和责任范围的缩小,从一般意义上说,也意味着工资福利待遇的降低。我国公务员制度所规定的降职是一种任用形式和任用行为,而不是一种惩戒种类和惩戒手段。降职是由于公务员不胜任现职而采取的一种任用措施,其目的在于为职位选择适宜人选和合理使用公务员。被降职的国家公务员,如在新的职位上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确实突出,经全面考察,可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重新晋升其职务和级别。

我国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的基本原则是:德才兼备的原则——在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时,必须坚持既要重视政治立场、思想品质,又要重视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注重实绩的原则——把国家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和贡献作为考察其德才,进而决定其升降的重要依据;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主要指职务升降的标准条件和过程等要公开,增加透明度,让群众知晓,让群众参与。平等,一是在升降的标准条件面前人人是平等的,不因与领导的关系等因素而受排斥;二是晋升的机遇要相对平等。竞争,一是在选人时,在程序的设计上坚持在① 姚先国、柴效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第285页.武汉:科学出版社,2004年.众多的对象中通过比较鉴别和答辩等,优胜劣汰确定晋升人选;二是激励国家公务员在工作中争先恐后,做到优升劣降。

公务员考核与职务升降机制在公务员的制度体系中分属不同的范畴,这是因为二者有不同的内容、性质、特点,同时在国家人事管理制度和实践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考核主要用来考察核实公务员的成果、业绩的,而公务员职务升降的作用则主要是为了合理公平的对待公务员所取得的成果和业绩,为政府机关各职位获得适宜人选提供条件。但是从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的法律规定来看,考核与职务升降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考核晋升制就是一种各国普遍采用的公务员晋升方式。考核是晋升的前提和途径,而晋升是考核的目的和结果。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一、国外公务员考核和职务升降的特点及成功经验

西方国家在文官制度方面的发展与完善和近年来行政改革对于文官制度的探讨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这对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西方公务员的职务升降机制,从总体上讲法规比较健全,程序比较严格,权限划分比较明确,透明度比较高。综合西方各国情况,其晋升方式主要有考试晋升、功绩晋升、年功晋升和破格晋升。尽管考核(功绩晋升)并不是公务员晋升的唯一方式,但是对公务员的考核作为一种激励和约束的手段,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公务员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对此各国都有具体的规定,一般都反映了政府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而且,近年来,随着公众对政府行政效率要求的提高,公务员考核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职位变动方式,所以改进职务升降机制的重点在于完善考核制度。在考核制度方面,世界各国公务员考核的名称各有不同,如英、美等国叫“考绩”,日本叫“勤务评定”,法国叫“鉴定”。由于社会性质、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在具体的考核标准方面也有不同的侧重,但从本质上看,各国考核的内容和作用都大致相同,一般都注重考核工作成绩和适应工作的能力,并把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仕途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纵观各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有以下方面值得我国借鉴:

第一,稳定健全的法制。对公务员进行法制化管理,是发达国家通用的做法。不仅公务员基本制度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实现,而且考核制度如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委员会、考核结果使用、考核程序都是由法律规定的。英国是实行公务员制度较早的国家,英国自1855年成立了公务员事务委员会以来,逐步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晋升考核、调整工薪、职业培训、奖励惩处、辞职辞退、退休养老等制度,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1991年通过了《公务员法令》。美国于1883年制定了《联邦文官法》,1950年美国颁布了《工作考绩法》,规定公务员考核内容为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适应能力三个方面,采取由个人考评、团体考评、上下级互评和局外专家考评的综合考核方法,考核结果分等,“优异”者提薪或晋升,“不满意”者酌情给予减薪、降级或免职处分。法国于1946年制定了《公务员总章程》,其中第24条规定:“每年应给在职或不在职的公务员在总评定的基础上写鉴定,以表明他的业务才能。” 日本《国家公务员法》第72条规定:“政府机关首长必须对其所属公务员的工作进行定期限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同时,日本还制定有《国家公务员工作评定规则》、《关于工作成绩评定手续与记录的政令》和人事院发布的《勤务评定的基本标准》。当今世界各国都以法律形式将长期以来形成的,在人事管理方面行之有效的制度、方法固定下来。现代各国公务员制度中一个具有共性的特征就是走向法律化,使公务员行使权力、执行任务都有法律依据,使公务员的行使行

为限制在法律授权的界限内。这样就保证了公务员能够有效的执行国家意志,同时也通过法律形式把公务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福利和待遇等固定下来,这就使公务员的职位、地位、权利、待遇等得到了有力保障。

第二,全面合理的考核标准。英国的考绩一般包括工作知识、人格性情、判断力、责任心、创造力、可靠性、机敏适应、监督能力、热心情形、行为道德。美国是典型的采用工作标准考绩制的国家,即依据职位分类或职位分析,规定每个职位必须完成的工作数量、质量、时限、方法等,并且以此为标准去衡量公务员的工作情况。考核内容为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适应能力三个方面。主要有工作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鉴定潜在能力、描述具体工作职责、对完成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效率进行数量和质量分析,其中数量分析内容有:工作时间多少、任务多少、错误多少等;质量分析内容有:工作精度如何、质量好坏、协调能力和思考能力如何等。法国的考核项目较多,一共有14项,包括专门知识、身体状况、值班守时、整洁状况、合作精神、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工作方法、工作积极性、服务精神、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监督能力和考察能力。根据公务员的不同类别,考核项目也不同。值得一提的是,法国非常重视服务观念在管理公务员行为时的作用,所以将服务精神作为公务员的考核项目之

一。日本公务员勤务评定的范围较广,日本《国家公务员工作评定规则》规定:“工作评定对于职员执行自己分担的职务和责任所取得的实际成绩,根据该官职的职务履行标准进行评定,而且必须把职员在执行职务中所表现的性格、能力和适应性公正的表示出来。”其具体内容有:考勤实绩,包括完成任务的数量与速度、工作合作、管理部下、判断能力、协调能力等;个人性格,包括工作责任心、责任感、工作情绪、工作态度、心里素质等;工作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分析、计划、指导、研究能力;业务适应,包括对计划、调查、研究、协调等方面的适应能力。

第三,明确多层的考核层次。国外公务员考核的等次以五等居多,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大多数国家公务员的考绩等次分为A、B、C、D、E或优、良、一般、及格、不及格五个等次。A(优)等的标准是工作表现特别有绩效,或服务成绩超群。B(良)等的标准是工作表现绩效良好但并非突出。C(一般)等的标准是工作表现平平无重大失误。D(及格)等的标准是工作表现有明显缺点,无法顺利完成工作。E(不及格)等的标准是公务员显然不能胜任其职责。美国的考核结果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等、满意、不满意。考核主要是对职务内容和工作效率进行检查,根据部门工作的特点,分别在数量分析法、质量分析法、职务内容分析法、专家工作分析法和多方参与的工作分析法等方法中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考核评价。各国公务员考核的结果都与晋级、晋职挂钩,不合格者将受到降职或停职的处分。

第四,严格规范的考核程序。英国公务员的考绩,首先由各部的人事部门拟定考察报告表并下发至公务员的直接主管。公务员的直接主管负责对下属公务员进行初评,初评结束后,直接主管将考察报告表呈送其上一级长官复评。上级长官在复评前通常要邀请被考绩人作一次面谈,在面谈时双方可就工作本身、工作改进及如何执行职务等方面的问题交换意见。之后,上级长官即在考察报告表上注明同意或不同意的看法。其考察报告表包括一般项目、现有职务、被考绩人能力分析评估、训练需求、调整工作看法、晋升可能性、发展潜能、综合考评、复评人考评报告等项。美国对公务员的考绩,先由被考绩人的直接上级任考核员进行初评。考核员的职责是对每一名公务员的平时表现,如是否迟到早退、是否在办公时间处理私人事务等做好记录,并要求每个人自己写工作报告,详细记载所处理事物的内容,他们要将工作标准告知被考绩人,使下属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经常性的与下属研究改进工作的方法,进行双向的意见沟通,最后公正评定下属的工作情况。直接领导初评后再由本单位的负责人担任复核员对初评进行复核,以保证工作标准的可靠性和初评结果的公正性。法国对公务员的考核实行逐级评分,评分由各部门行政首长主持,实行部内按行政职务逐级评分法,即上一级给直接下级评分,从上至下,一级给一级打分,各考评项目分综合得出的总分要通知被考核人。由主考人将打分情况通知本部门行政对等委员会,由对等委员会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平衡,最后报请部门领导审定。日本公务员勤务评定的程序也要经过评定、调整和确认三个阶段。

第五,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对公务员的考核有定性的方法,如述职报告法、人物评语法、要素评语法等,也有定量的方法,如增/减分法、系数法、指标法

①等,还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AFP法,即层次分析法、模糊测评法、模式识别法的综合使用。各种方法针对不同职位类别的公务员进行考核,并且互相交叉。受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部分发达国家尝试着仿效私营部门,对公务员采取了目标管理(MB0),把对工作过程的考察转变成对工作结果的考察,给予公务员适当的自由权,利用他们的责任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完成任务。同样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与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的方法还有平衡记分卡(BSC)、关键绩效指标(KPI)、标竿管理等等。此外,很多发达国家也很重视对公务员能力与素质状态的考核方法,美国公务员考核很强调上级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与了解,从而为人才开发打好基础,“通过主管与雇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去了解雇员的工作情况,②并经常加以指导并协助其改进”。美国的考核方法主要是:工作小结公务员本人

完成;公务员互相考评;局外专家或团体考评;低级别公务员对监督人员的考评结果进行鉴定。英国除了一年一度通过填写考察报告表的方式对公务员进行考核外,也有一种叫做“职业发展面谈”的考绩方式。面谈通常由人事部门主持,每3到5年举行一次,目的是通过了解公务员的抱负、喜好、资质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发现和挖掘公务员的潜能,保证人尽其才。

第六,践行考核结果,强化激励功能。西方国家非常强调把考核结果与职务升降、奖惩结合起来。美国一贯强调“择优晋升”的原则,因而公务员的考核结果,成为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考核为“优等”者,提升工资一级;考核为“不满意”者,要按其程度分别予以减薪、降级、免职等处分。英国的定期考绩由升迁委员会负责进行。各机关的晋升缺额依考评分数高低顺序补充。每项考绩内容各按五等进行评分,再按考绩的五等给予总评。英国公务员的考核结果与晋级、晋职直接挂钩,以80分或70分为晋级标准。日本公务员考核被评为A级的,可以越级增加工资;评为B、C、D级的,都可以提级;而E级的要降职或免职。在美国,考核结果由公务员的直接领导通知其本人。凡被评为优等或不满意者,其直接领导须书面陈述事实,并附工作标准以作对照。

二、我国公务员考核和职务升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自实施公务员考核制度以来,各级政府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方案,普遍开展了公务员考核工作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对于改进机关的工作作风,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公务员考核制度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以下许多问题:考核标准不细化;考核等次较少、激励功能①

②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第39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曹志:《各国公务员考核奖励制度》[M],第153页.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年.弱化;考核程序不规范;考核方法上偏于定性;忽视平时考核。由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以上这些问题,致使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受到了影响,因此,我国公务员考核在兑现环节上也缺乏力度,考核结果的好坏在职务升降机制上表现不明显,直接影响了公务员考核的激励功能。因此,结合中国的实际,对照国外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成功经验,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成为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重点:

第一,提高立法层次,完善法律规定。从世界范围看,在公务员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公务员法规都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存在的,因为其立法机关都是国家议会。在我国,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此后的公务员立法也主要是由国务院进行,以行政法规和人事部行政规章的形式存在。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以法律形式存在的《国家公务员法》。与国外公务员制度的立法情况相比,我国的立法层次较低,公务员法规的效力也就不高,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因此,我国应加快制定《国家公务员法》的步伐,同时,还应借鉴法国、日本等国的做法,在整合现行部门规章的基础上,逐步制定有关公务员制度的各项单行法规,形成以《国家公务员法》为基本法,以单行法规为实施细则的比较完备的国家公务员法律体系,这对于加快公务员立法进展,提升公务员法律效力,保证公务员制度的全面推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细化考核内容。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内容分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这种内容的划分比较粗,在考核实践中不容易准确把握,应该根据实际要求再将各方面的内容细分为若干要素,即单位要素。“德”可细分为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组织纪律性;“能”可细分为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培育下属能力、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勤”可细分为自我开发意识,出勤率、积极性、培育下属的意识;“绩”可细分为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贡献;“廉”可细分为自身廉政建设情况、执行廉政建设情况。这五个方面的细分是一个整体的考核指标汇总,在实际的考核工作中,要实行“分级分类的绩效评价”,即要根据评价对象职务和职能等级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指标,同时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并根据工作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设置关键要素和否决要素。

第三,确定客观的考核标准。公务员考核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要作出优劣判断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德、能、勤、绩、廉是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内容,它综合体现了公务员的素质及其工作状况,规定了考核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应成为制定考核标准的主要依据。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是制定考核标准的直接依据。此外,单项内容、单项要素和综合评定,只有在确定了一定的等级标准后,才能成为衡量公务员优劣的“尺度”。等级标准包括等次和评语两部分,具体制定方法是将单项内容、单项要素和综合评定结果分为若干等,给每个等次注上相应的评语。在确定不同类别、层次职位各要素的等级标准和分数线后,加总即得出某一职位的公务员的分数,对照相应的等级标准,即可得出被考人的等次。同时,将工作内容、单位要素依据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态度制定标准,能够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提出具体要求,做到明确具体。

第四,完善考核方法,力争做到客观公正、民主公开。首先,坚持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既要做到以领导考核为主,体现行政首长负责制,提高考核效率;又要走群众路线,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考察。可使用的方法有:考试法;面谈考核法;报告法(适用于高层领导者的自我评估);相互考核法(适用于平

行关系的公务员之间);排队法(领导者根据所管辖人员工作成绩的大小排队);臆断考核法(上级领导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判断考核其下属人员)。其次,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要认真实行公务员工作纪实手册制度和工作日报制度,详细记载公务员平时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在这些基础上,再进行定期考核,包括进行季评和半年小结,最后为考核提供依据。可使用的方法有:人事考评表;书面短文法;关键事件法等等。最后,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以确保公务员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使用的方法有:因素评分法(在把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内容分解为若干要素后,要通过具体的指标来加以表示,同时给每个指标确定一个适当的分值);对照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找出差距)。参评人员根据考核对象完成工作的情况,在各项考核指标及其等级上进行评定,然后综合得出考核结果。实行定量测评不仅能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考核效率 ,而且能减少许多人为的矛盾。

第五,对不同等级的公务员要按照管理权限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对不同等级公务员进行分级考核体现了行政管理中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把同一级公务员放到一块考核既能增加可比性,又能强调主管领导在考核中的责任。实行分类考核的必要性在于政府机关的公务职位和公务人员都是分类管理的,不同类别的公务员其职位内容、要求、特点均不相同,如在一级政府中从事秘书工作和从事财务工作的公务员考核要求要有所不同,不可套用一个共性的简单标准。因此政府人事行政机关应实行分级、分类考核标准体系,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和评估的有效性。

第六,增设考核等次。2000年我国人事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公务员考核工作的意见》,将考核等次由原来的三个增加为四个,即“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但从考核结果上看,等次仍然划分过少,可能造成考核操作简单化,考核意识淡化,考核结果趋向扁平化,最后导致考核效果不明显。所以考核划分为五个等次较好,可以定为“特别优秀”、“优秀”、“良好”、“一般”、“较差”,①并重新确定每个考核等次的基本标准。对考核结果为“优秀”以上和“一般”以下的人员应规定相应的比例。

第七,规范考核程序,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在考核程序上要做到严格、严谨与公开、民主相结合。根据我国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规定,考核要经过个人小结、群众评议、主管领导评语、考核委员会(小组)审核、部门负责人确定考核等次的基本程序。为杜绝考核走过场的现象,首先要健全民主评议机制,在广泛开展民主评议、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考核小组、人事部门、监察部门的作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考核。让群众参与考核,是公务员接受群众监督的有效形式,也是公务员考核机制的最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减少考核的片面性,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其次,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各单位应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工作高度重视,对存在问题的工作人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指明改进的方法。加强与被考核人的沟通,对考核工作及时地跟踪和评估,使考核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八,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监督。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埃利诺·奥斯特洛姆认为:“在每一个群体中,都有不顾道德规范,一有可能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人。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其潜在收益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极守信用的人也会违反规范。因此,有了行为规范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机会主义行为。”②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平,必①

② 姜海如:《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M],第35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钱再现:《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践》[M],第1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须建立健全公务员考核的监督机制,尤其要加强对负有考核责任的领导干部的监督。首先,要实行公务员考核责任制,明确规定公务员考核的各个环节的考核主体应负的责任,一旦考核结果失真,则考核主体受到追究。其次,建立考核举报、考核申诉制度,维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此外,要实行考核结果公示制,加强群众监督,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听取评议,使考核结果综合反映各方面的意见。

篇7: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

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是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推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重大举措。作为基层公务员,要深刻领会《规定》出台的重要意义,吃透弄懂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要加强学习培训,深入调研讨论,学习各项实施办法和配套制度,使各项政策举措在基层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要严格落实规定,把中央对广大干部的爱护关怀落到实处,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不断激发基层公务员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要不断提高自我,用知识理论武装头脑,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踏实学习,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和工作水平。通过党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经常性学习,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从思想上、从工作方法和业务水平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勤恳务实,扎实工作,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业务工作中,按照“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原则来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踏实工作,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落实到位。

提高认识,廉洁自律,保证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我坚持做到不畏困难、勇挑重担,尽心尽力工作,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工作中不打折扣,率先垂范,自觉地把工作和生活置于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做一个让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对自己所分管的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要在工作、学习、廉洁自律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斗志,努力学习,踏实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使得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出台的更加有意义。

【篇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其引人注目之处,在于通过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调动公务员群体积极性、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考察我国现有公务员体制,客观地讲,其存在一些固有深层次矛盾,此次印发的文件旨在从中央层面来解决这些问题。原来以职务为主的体制发挥了应有的历史作用,强化了干部的责任担当。但同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过去干部队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从制度安排上看有不科学之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同样适用于干部队伍。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一门心思想当大官?因为保障、福利,以及对职业生涯的肯定、社会荣誉等都与职务挂钩。

其次,常规的管理结构呈金字塔状,这意味着职务越高位置越少,这也产生了不公平的问题。如此一来,如何调动大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就成了问题,因为大部分人都在基层一线工作。最典型就是公安系统,他们的职业特征注定了很多人要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默默无闻地在非领导职务上工作。从全国范围来看,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提升空间。基层的特点是“职务少、出口少”,在县乡一级大部分公务员的年龄一超过40岁或45岁,因为上升空间受阻,就会产生“应付工作”的情绪。

最后,就是长期困扰我们的“能上不能下”这个老问题,即如何落实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降低职级。过去,这一机制之所以难以推进,不仅仅是考虑到“面子”问题,还存在人事管理的内在规律性矛盾。一直以来,我们以职责为主来培养干部,任职的干部有着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如果机械地考核降级,对组织和体制同样意味着损失。如何既保证积极性,又能让做不好的人离开?这就需要增加管理手段的多样性,譬如考核不合格、不称职,可以通过降职级来负反馈,而不是职务。

总的来看,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公务员体制,拓宽公务员晋升通道,有助于完善激励保障制度、能上能下制度。社会应当重新理解“公务员”一词,不能把它当作“官”,而是将其视作一个公共服务职业,努力消除官本位思想。让公务员的辛勤付出,不仅仅以职务的形式来回报,还要通过建立起相应的竞争基准和工薪分配、荣誉分配、福利分配标准来回报。

向基层倾斜,科学分类、尺度更宽,探索能上能下的制度,建立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是给干部队伍的强心针、定心丸。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源泉在基层,我们一定要让公务员们“安心立命”。当然,在提供正向激励的同时,必须明确降级标准并落实到位,亮明底线,向懒政、惰政发出警示。让付出者得、消极怠工者失,才是符合人性规律、符合执政初衷的好的制度。

【篇三】

学习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首先先理解职务和职级的概念,职务相对好理解些,科长、处长、局长等领导职务。职级不是领导的职务,是一套晋升体系,是公务人员确定工资、住房、医疗等待遇的依据。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意思:由于领导职务岗位比较少,一般人始终晋升不上去,与此对应的是工资待遇也涨不上去,这样许多人就会失去工作热情。现在改革就是要避免这种情况,升不上去的人可以通过职级晋升,就算不当领导,也可以享受工资、住房、医疗等待遇,这样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但是职级晋升,并不改变工作职位和领导指挥关系,不享受相应职务层次的政治待遇、工作待遇。《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的职务与职级并行,是有利于调动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积极性的,当然这也是改革初衷。

原先,综合管理类公务员有非领导职务一说,分为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调研员、副巡视员、巡视员八个级别。

现在,取而代之的职级序列是:一级巡视员、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四级调研员、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一级科员、二级科员。十二个级别。

对比原先的规定,这等于是为基层公务员待遇晋升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篇四】

以《规定》促实干,当有“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坚定。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当前,基层任务重、担子大,及时妥善处置各方面的工作和任务,基层干部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是关键。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越是艰难困阻,越要迎面而上,越是要坚定不乱。《规定》增加了非领导职务的层级,晋升选择多了,机遇也来了,基层干部要在机遇中明察风险、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在扶贫一线、发展一线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以实字当头、以干为先,用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连接起伟大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以《规定》促担当,当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决心。近日,习近平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情表达迅速刷屏,赢得广泛赞誉。这个答案深刻反映了他爱民的一腔赤诚、为民的真挚情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规定》中明确职级与待遇,指出公务员根据所任职级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享受所在地区(部门)相应职务层次的住房、医疗、交通补贴、社会保险等待遇。职级与待遇,解决了公务员的“小家”问题,作为人民的勤务员,更要将重心放在群众的“大家”上、工作的“大事”上,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决心,担起责任与使命,全心全意爱民、贴心交心亲民,心系人民、为民担当,“一针一线”缝好百姓的“钱口袋”,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待遇。

以《规定》促提升,当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认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努力造就一只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养干部队伍》文章中指出,严把德才标准,选拔任用干部,首先要看干部政治上清不清醒、坚不坚定。《规定》明确公务员晋升职级的条件,一是要政治素质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表明,政治品德的重要性。德才兼备,方堪重任;

政德过硬,需修己以敬。“为政之道,务多于闻”,修炼道德操守,提升政治品德,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自我学习,以读书修德,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见贤思齐,砥砺政德,从中汲取党性修养、政德修炼的精神营养,涵养自己的思想境界,并自省、自律、克己,做到知行合一,付诸实践,练就过硬本领。

《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如一场“春风”,为广大公务员干部畅通了职级晋升通道,拓展了职级晋升空间。“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公务员的“春天”来了,当有“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坚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决心、“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认知,快马加鞭,干出不负春光、不负时代的实绩。

【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央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对基层干部的关心,提振了基层公务员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信心和决心,使之能在新时代担起新使命,谋求新的更大作为。

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不是普惠性政策,《规定》中对职数比例有严格限制,明确规定了不得超职数配备职级。因此,必须坚持事业为上的晋升导向和竞争择优的晋升原则,让那些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公务员得到晋升,从而不断激发公务员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坚持事业为上的晋升导向。《规定》明确指出,公务员晋升职级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德才表现、职责轻重、工作实绩和任职资历等因素综合考虑,不是达到最低任职年限就必须晋升,也不能简单按照任职年限论资排辈,要体现正确的用人导向。职级晋升“谁该升”是风向标,升对一批人、用好一批人,有利于激励一大批。特别是对那些在艰苦边远地区、急难险重岗位上埋头苦干、敢于碰硬、表现突出的公务员,在职级晋升上要予以倾斜,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公务员有“干头”更有“奔头”。

坚持竞争择优的晋升原则。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不能搞平均主义,如果只是简单地“熬资历”“混年头”“论资排辈”,这将与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目标要求和中央倡导的正向激励相悖。因此,要打破“吃大锅饭”和“论资排辈”的消极等待思想,解决好“干与不干一样、干好干坏一样、干多干少一样”问题。如何体现竞争择优原则,就是在相同资历人员晋升同一职级时,重点考虑德才表现、工作实绩以及考核情况,让最优秀的同志得到晋升,这样既较好地避免了平均主义,又有利于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是中央持续激励广大公务员积极作为、有效作为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对广大公务员的关心爱护,是为公务员做的一件好事、实事。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中央政策,把中央对广大干部的爱护关怀落到实处,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篇六】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其引人注目之处,在于通过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调动公务员群体积极性、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是要我们在履行职责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向基层倾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

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是对公务员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立足本职,踏实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应不断反复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的行动指南。从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想所贯穿的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秉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立足职责、用心用情、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勇于创新精神,更加坚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突出针对性、增强有效性。

考察我国现有公务员体制,客观地讲,其存在一些固有深层次矛盾,此次印发的文件旨在从中央层面来解决这些问题。原来以职务为主的体制发挥了应有的历史作用,强化了干部的责任担当。但同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着力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贯彻正确用人导向。高度重视干部选拔培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坚持将从严要求贯穿始终,从严从优选拔干部,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篇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紧接着,新修订的《公务员法》也正式颁布,该法明确“国家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所谓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就是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分设、脱钩,意味着很多没有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正常晋升职级和提升待遇。可谓“一部法规”实现“一锤定音”,“一纸文件”激活“一池春水”,有媒体称“这一规定将对数百万公务员的升职和加薪产生影响”。

所谓“职务”,这好理解,比如xx是财务处处长,处长就是xx的职务。职务意味着权力,当然也意味着责任,必须对这块业务负责。职级不是领导职务,是另外一套晋升体系,体现公务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资历贡献,是确定工资、住房、医疗等待遇的依据,职级本身不具有领导职责。

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意思:由于处长等领导岗位少,一般人始终晋升不上去,与此对应的是工资待遇也涨不上去,这样许多人就会失去工作热情。现在改革就是要避免这种情况,升不上去的人可以通过职级晋升,就算不当领导,也可以享受工资、住房、医疗等待遇,这样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所以,职务与职级并行,是有利于调动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积极性的,当然这也是改革初衷。此外,公务员晋升职级,并不改变工作职位和领导指挥关系,不享受相应职务层次的政治待遇、工作待遇。意思是,职级只与个人待遇有关,与职务相关的权力、职务待遇都没有关系。

众所周知,公务员职务原来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这次新《公务员法》和《规定》,在对领导职务延续以往设置的同时,对“非领导职务层次”进行了调整,比如“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职级序列。”“职级序列按照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公务员职位类别分别设置。”其中,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级层次分为四等十二级。过去,非领导职务与领导职务相比,无论晋升空间还是各类待遇,都不占优势。正是由于职级功能的弱化,职务晋升成了公务员价值追求的最大激励和职业发展的唯一阶梯。曾有调查显示,近81%的被调查者认为职务晋升对公务员的激励最有效,其中领导职务的晋升比非领导职务的晋升更具有吸引力。随着新《公务员法》和《规定》的出台,公务员队伍中“非领导职务”的表述将成为历史,职级晋升成为与领导职务并行的另一晋升通道。

推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大改革任务。xx年12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是为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几年来,从县以下机关先行实施,到部分省区全面试点,再到目前正式铺开,如今改革实践结成制度成果,公务员晋升渠道普遍从“独木桥”变成了“立交桥”。可以说,新法规、新政策是惠及整个公务员队伍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职务与职级并行”,让广大公务员更加有奔头、有干头。一方面,它打破了职务晋升上的“天花板”阻隔。现实中,工作几十年、职务没变化的现象比较普遍,正如有人说的那样,“科员有可能一辈子是科员,正科一辈子是正科。”毫无疑问,实行职务与职级挂钩制度,从源头上、根本上有力改变了这种状况。另一方面,它解决了待遇安排上的“一刀切”问题。与过去因为职务上不去而待遇提不了相比,现在职务与职级并行的一大利好,是职级与待遇挂钩。就是说,那些不能晋升职务者,可通过晋升职级获得合理的待遇。一定程度上讲,职级晋升和待遇提升没有后顾之忧,会让广大公务员看到奋斗目标和发展前景,看到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应有回报,进而有利于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增进荣誉感自豪感,对于摒弃“官本位”思想、培树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有奔头”并非“熬年头”,“有干头”不能“等出头”。其实,不管职务还是职级,都是工作的担子、干事的平台和奋斗的阶梯。站在公务员的角度,职级晋升的空间扩大,也意味着组织管理更严、自我要求更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顺应了时代潮流,优化了职能职责,为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奠定了基础。

【篇八】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这是在xx年出台的《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基础上,更加完善系统的政策性规定,也是新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配套规定,新规对公务员职级确定与升降、职级与待遇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职级不再简单按照任职年限论资排辈进行,而是在职级比例限额内,根据工作需要、德才表现、职责轻重、工作实绩和资历等因素,综合考虑、择优晋级,这将更好的调动和激励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公务员工作激情、担当作为,树立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

增加基层公务员晋升渠道。多年来,社会上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公务员群体属于高薪阶层,工资高、隐性收入多。实际上,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不仅工资不高、待遇低,而且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工作环境差,晋升更是难。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施行不仅解决了公务员工资待遇与职务级别挂钩的问题,而且拓展了基层公务员职级晋升空间,提高了工资待遇。对于普通公务员来说,安于本职工作,立足本职工作同样可以得到考核晋级的肯定,这为大多数基层公务员职业发展提供了另一条通道。如规定中指出,县(市、区、旗)领导班子二级巡视员不超过领导班子职数的10%,一级、二级调研员不超过领导班子职数的20%。县(市、区、旗)、乡镇机关二级调研员不超过机关综合管理类职位数量的2%;

三级、四级调研员不超过机关综合管理类职位数量的10%,其中三级调研员不超过三级、四级调研员总数的40%;

一级至四级主任科员不超过机关综合管理类职位数量的60%,其中一级、二级主任科员不超过一级至四级主任科员总数的50%。

提高公务员干事创业积极性。xx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因为晋升无比例限制,达到晋级年限的基本都能自动晋级,这样就会出现公务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问题,不利于工作推动、不利于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新规第十八条除明确晋升年限:晋升一级巡视员,应当任厅局级副职或者二级巡视员4年以上;

晋升二级巡视员,应当任一级调研员4年以上;

晋升一级调研员,应当任县处级正职或者二级调研员3年以上;

晋升二级调研员,应当任三级调研员2年以上;

晋升三级调研员,应当任县处级副职或者四级调研员2年以上;

晋升四级调研员,应当任一级主任科员2年以上;

晋升一级主任科员,应当任乡科级正职或者二级主任科员2年以上;

晋升二级主任科员,应当任三级主任科员2年以上;

晋升三级主任科员,应当任乡科级副职或者四级主任科员2年以上;

晋升四级主任科员,应当任一级科员2年以上;

晋升一级科员,应当任二级科员2年以上。除了明确公务员晋升职级需要的最低年限,还要在符合各单位编制比例的前提下,根据工作需要、德才表现、职责轻重、工作实绩和资历等因素综合考虑,不是达到最低任职年限就必须晋升,也不能简单按照任职年限论资排辈,体现正确的用人导向,可大大调动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上一篇:魔学生作文600字下一篇:三水区统计局行政执法职权分解,确定执法责任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