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报告格式

2024-04-30

qc成果报告格式(精选6篇)

篇1:qc成果报告格式

qc小组成果报告格式

一、封面格式

课题名称:(方正大宋标简体二号)

小组名称(方正仿宋简体,小三号)发 表 人(方正仿宋简体,小三号)单位名称(全称、方正仿宋简体,小三号)年 月 日(方正仿宋简体,小三号)

二、文字要求

(一)一级标题(方正仿宋简体加黑,三号字)

(二)二级标题(方正仿宋简体加黑,小三号字)

(三)三级标题(方正仿宋简体加黑,小三号字)

(四)正文(方正仿宋简体、四号)

三、成果报告主要内容要求

(一)目录

(二)小组概况

(三)小组成员情况(不超过10人)

(四)具体内容 1.“问题解决型”课题

自选目标:选题理由、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效果检查(包括经济效益计算)、制定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指令性目标:不做“现状调查”但“设定目标”之后,要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其它活动内容、步骤与“自选目标”相同。2.“创新型”课题 选择课题、设定目标、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效果确认、标准化、总结和今后的打算。3.成果报告中涉及的计量单位必须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4.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要按照活动程序、步骤,将活动内容、方法和效果,用文字、图表、数据等形式表达清楚。言简意赅,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篇二:如何编写qc小组成果报告

如何编写qc小组成果报告

如何编写小组成果报告一直是qc小组朋友们共同关心的课题,很多成果确实因为报告的编写水平不高而无法反映出其真实水平,未取得应有的成绩,这是十分可惜的。同时,qc小组的活动涉及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活动课题和内容,其成果报告应有自己的特色与特点,不应该千篇一律。不应形成新的 “八股文”,下面与同志们共同探讨成果报告应如何写? qc小组成果报告是小组活动课题全过程的总结和真实写照,因此,要求成果报告的编写人要掌握:

(1)大量小组活动的基础材料;

(2)编写成果报告的要求;

(3)编写成果报告的技巧。才能将本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经验、体会充分表达出来,才能写出较高水平的成果报告。

下面根据qc小组活动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自己参与qc小组活动,参与qc小组的评审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就编写成果报告的要求、内容、技巧及诊断的内容谈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 qc小组的成果是靠扎扎实实的活动干出来的,而不是靠“穿鞋戴帽”事后套出来的,更不是靠“秀才”编出来的。那么编写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字要精练。

(2)、程序要清楚,逻辑性要强。也就是说成果报告的整个过程要体现出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成果报告要前后呼应,如选题理由中提到的理由应和下一步确定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对策、效果检查相对应;原因分析应针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在编写成果报告的过程中对每一步骤要前后考虑,相互呼应。

(3)、能用图表、示意图等形象化方式表达的尽量使用图表,而不用文字叙述。

(4)、成果报告要真实,不允许“倒装”和“穿鞋戴帽”。

(5)、要根据课题内容抓住重点,详略得当,整个成果要突出一条主线,即:找主

要问题,找主要原因,针对要因制订对策,实施对策,要围绕课题的中心内容来阐述小组活动,切忌节外生枝,画蛇添足。特别要注意切忌过分夸张为突出本小纽的成绩而将整个部门、单位的工作全盘否定或全部揽在小组之上。特别要防止使用广告性语言。

(6)、科技名词和术语应采用通用的统一名词,避免使用俗名和地方性的名词,对专业性很强的名词要进行必要的解释。

(7)、计量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出现在文字叙述中用中文名称,在图表或公式中用符号表示。

2、写作技巧

(1)、灵活运用四段八步,不要机械地平均安排。对pdca循环的四段八步可根据课题有所取舍。

(2)、编写成果报告不能就事论事。要提炼(转载于:qc成果报告格式)、加工、选择最能代表选择活动水平、最有说服力和最精彩的内容报告出来。

(3)、每一步骤之间要有过渡,要前后呼应。

(4)、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令人回味。

常用的开头有以下三种:

(1)、提问式。对小组要达到的目标进行自我提问,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和兴趣。

(2)、提要式。对报告的重要内容和最精彩的部分,在小组概况部分作简单的提示,使别人对该成果有一整体的了解,引起想了解详细情况的兴趣。

(3)、中心问题式。在介绍课题理由时,着重介绍课题的难度,一下子将成果报告推向课题的中心,起到开门见山的效果。

3、目前成果报告存在的共性问题 目前全国电力系统的qc小组活动已开展的比较普通,但由于qc小组成员的流动性大,推进人员的变化大,因此对大多数qc小组成员来讲,还未掌握如何编写成果报告,所以还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1)、“新八股文” 一部分成果报告呆板地按pdca循环的四段八步编写,整个成果不分轻重,中心问题不突出,内容枯燥无味,千篇一律,一个模式。

(2)、文字多图表少

一些qc成果报告,写成了工作总结、科技总结,文字叙述长篇大论,毫无特色,既不像qc成果也不像科技成果。

(3)、中心问题不突出

有些小组拿来一些成果报告照猫画虎,写出的报告如同记了一本流水帐,中心问题不突出,就事论事没有吸引力,讲了半天不知解决的什么问题。

(4)、逻辑性不强前后不协调

由于小组未扎扎实实开展活动,或将科技成果按qc成果的格式“倒装”,因此,各部分内容前后不一致、不衔接,甚至前后矛盾,出现我们常说的“掉链子”。

(5)、缺乏用数据说话

一些成果报告,使用广告性语言,缺乏用数据说话。定性的多,定量的少,有的虽然有一些数据,但无依据,使人难以信服。(6)、工具运用不当,出现错误较多。

二,准备工作

1、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编写成果报告,实际上是一个学习提高篇三:qc成果报告书

一、小组概况

二、选题理由 在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和大范围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下,货车运用工作进入一个大发展、大跨越时期。特别是从班组作业量来看,车流呈现密集到发,持续上升的趋势。面对新形势,我们深感如何提升班组整体合力,促进班组安全稳定、质量稳定、队伍稳定,确保大车间大安全是当前的工作重点。但是部分职工总把自己置身于本职工作之外,嫌检车工作太辛苦,风险大,收入不称心。于是在检车过程中执标、对标、达标不扎实,安全责任意识存在麻痹思想,在“二纪”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松懈脱标现象,给班组整体安全带来被动局面,甚为有害。特别是随着发宣线二通到运能的不断增加,始发列车质量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全局运输能力能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不管从全局利益还是局部利益来看,针对上行作业场运能增加的特点,我们提出“强化责任意识、严把始发作业关”,不仅是班组一切工作的关键所在,更是一切安全工作的现实需要。通过qc质量攻关及开拓创新班组管理思路,全面贯彻路局、段、车间对安全工作的要求,立足问题本质,扎实基础,狠抓始发检修质量,才能确保安全持续稳定、有序可控。

三、现状调查

根据表格显示:****年的检车质量波动性较大,由06年的2.7件/每人〃年降至07年的2.2件/每人〃年,但又上升到08年的2.9件/每人〃年。说明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意识在松懈,作业执标不自觉。同时,班组对此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居安思危的安全责任意识,以至班组安全工作波动性较大。这不仅助长了少数职工的习惯性违章违纪,更是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造成班组整体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为了扭转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为促使班组的整体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确保始发检车质量得到有效卡控,以保证大车间、大安全的目标。我们qc小组制定“强化责任意识、严把始发作业关”作为今年qc攻关的目标。

四、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各种问题产生,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我们qc小组通过召开始发检修质量专题分析会,在查、揭、摆、纠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应该把如何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检车质量,有效杜绝职工的二违作为目前的重点整治工作。为此,我们qc小组运用因果分析的方式进行系统分析,以便找出主要的原因,求得相应的控制措施。(见下图)因果分析图 篇四:qc总结报告模板 qc项目名称

小组名称: 发 表 人: 单位名称: 时 间:

目 录

一、小组概况„„„„„„„„„„„„„„„„„„„„ 3

二、选题理由„„„„„„„„„„„„„„„„„„„„ 3

三、现状调查„„„„„„„„„„„„„„„„„„„„ 4

四、目标确定„„„„„„„„„„„„„„„„„„„„ 6

五、原因分析„„„„„„„„„„„„„„„„„„„„ 7

六、要因确认„„„„„„„„„„„„„„„„„„„„ 7

七、制定对策„„„„„„„„„„„„„„„„„„„„ 15

八、对策实施„„„„„„„„„„„„„„„„„„„„ 16

九、效果检查„„„„„„„„„„„„„„„„„„„„23

十、巩固措施„„„„„„„„„„„„„„„„„„„„24

十一、总结及下一步打算„„„„„„„„„„„„„„„25 qc项目名称

一、小组概况

小组简介

表1-1 小组简介 制表人: 制表时间:

小组成员简介

表1-2 小组成员简介 制表人: 制表时间:

二、选题理由

三、现状调查

四、目标确定

五、原因分析

六、要因确认

七、制定对策

八、对策实施

九、效果检查

十、巩固措施

十一、总结及下一步打算篇五:qc成果报告实例 qc 成果报告

课题名称:预应力柱后张法施工的质量控制

小组名称:黄龙嬉水乐园及包玉刚改建工程项目部qc小组

注册编号:gs-2003-qc02 课题类型:攻 关 型

发 表 人:程 宪

广厦建设集团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黄龙嬉水乐园及包玉刚改建工程项目部 2004年2月4日

一、工程概况

黄龙嬉水乐园及包玉刚改建工程是广厦建设集团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的重点工程。业主和本公司要求的质量目标是:确保“西湖杯”,力争“钱江杯”。

本工程三至八层框剪结构,建筑面积为32333m2,地下室一层为6269 m2。该工程由浙江恒励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省体育中心联合开发改扩建。本工程地处黄龙体育中心北侧,二环路以南,是一座集商场、办公、业务洽谈、健身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楼。

二、小组概况

三、选择课题

1、课题名称:预应力柱后张法施工的质量控制

2、选题理由

(1)本公司的管理方针、管理目标和发展规划要求。(2)本工程确定的质量目标为确保 “西湖杯”,争创“钱江杯”。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只有保证优质的质量,才能立足于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

(3)由于设计需要该工程采用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柱,要求独立承台连接不同使用功能的差层结构。其中二层和三层用12个1m直径圆柱来承担36m直径的多功能厅及屋面球节点钢屋架和金属屋面的荷载。整体施工工艺复杂,难度较大。

四、现状调查 为了能够保证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柱施工一次性成功,小组成员对多个已建及在建工程进行了参观学习,听取了有关施工单位的介绍,收集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和分析,详见下面图表: 质量缺陷项目统计表

凝土破裂 塞

偏位 损

楼赛蓉 2003.7.20 从统计表和排列图可以看出,锚固端混凝土破裂、灌浆孔堵塞是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柱施工的主要缺陷,而灌浆孔堵塞、钢丝束断丝、锚垫板变形、工作夹片偏位、波纹管破损是次要因素。

五、设定目标

攻关目标:

1、确保锚固端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

2、保证灌浆孔畅通 2可行性分析:(1)有公司与上级的支持、指导和管理。

(2)小组成员均有过创优工程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有一定的管理与技术能力。

(3)选择专业预应力公司负责张拉,他们都具有较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能力。

篇2:qc成果报告格式

专业论文

QC成果报告

QC成果报告

课题名称:II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工艺

小组名称:中铁十一局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第三项目分部QC小组

关键词:课题,方案,目标。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我分部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单线18.3km,其中路基长度2128.17km/9段,占正线长度的23.3%;桥梁4431.73km/6座,占正线长度的48.4%,隧道2592km/3座,占正线长度的28.3%。

二、小组概况

三、选择课题

1、课题名称:II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工艺

2、选题理由

(1)本公司的管理方针。

(2)II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整体工艺复杂。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质量要求严、进度要求快、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较大。

四、现状调查

为了保证II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一次性成功,小组成员对多个在建项目进行了参观学习,听取了有关施工单位的介绍,收集了相关材料。对于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主要质量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底座板底部混凝土烂根严重。

(2)底座板侧面混凝土面有蜂窝麻面;曲线超高段侧面混凝土面有错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3)底座板顶面平整度较差、高程控制超标。

五、课题目标

1、认真研究分析、精心组织、合理实施、实用性强、能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2、确保底座板外观质量,平整度、标高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六、指定方案

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质量控制两个关键点: ①外观和线形;②顶面高程。

1、无砟轨道底座板外观和线形:无砟轨道底座板的外观和线形取决于底座板的工装。一般底座板施工通常采用可调式钢模,通过模板顶部来控制底座板高程,底座板平整度通过人工用刮尺来回刮平。用这种方法施工底座板,外观质量较差,底部混凝土烂根严重,曲线超高段两侧混凝土面出现错台、平整度较差、模板容易上浮,控制混凝土面高程难度大。我们立足于实际,为保证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质量,结合我标段曲线较多的施工特点,采用可调轨道式模板+自行悬挂式整平机组合模式。可调轨道式模板,直线段(底座板厚度20cm)采用单层模板(高度28cm),曲线超高部分采用双层模板(高度28cm),该工装的加固和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采用可调轨道式模板+自行悬挂式整平机后,工装重量直接压紧在两布一膜上,加上垫块和拉紧装置的使用,能有效的解决两布一膜起拱的问题,并且解决底座板烂根、混凝土错台的问题。

2)底座板施工使用该半机械化组合能较大的提高施工工效和实体质量,悬挂式整平机自身有60cm上下调整空间,通过调整整平机的高度来控制底座板顶面高程,一次提浆收光,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尤其对曲线超高段底座板顶面高程能精确控制。

3)底座板模板采用可调式螺旋套管支顶加固,中间采用160mm槽钢作为支撑杆件对称支立,槽钢通过箱梁泄水孔加固,螺旋套管支顶间距为1米,两侧直接支顶在防护墙上。

4)底座板模板控制的重点为线形和宽度,施工中底座板宽度按296cm控制(设计295cm,每侧放宽5mm)。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无砟轨道底座板高程控制:无砟轨道CA砂浆设计厚度3cm,厚度允许范围2~4cm。如果CA砂浆厚度小于2cm,底座板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去打磨处理; 如果CA砂浆厚度大于3cm,由于CA砂浆材料价格高,会增加大量的成本。虽然可调轨道式模板+自行悬挂式整平机能够有效的控制无砟轨道底座板标高,但是毕竟是机械设备控制,存在误差。为了确保无砟轨道底座板标高不超标,我们采取技术主管、测量员、施工班组捆绑式管理模式。在底座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技术主管、测量员全程跟踪,一边浇筑混凝土一边复测底座板高程,出现高程超标时,施工班组及时对混凝土面进行处理,确保底座板高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七:方案实施

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前,首先完成下部结构沉降变形评估、CPIII建网及评估、底座板段落划分、梁面验收、桥面防水及滑动层施工。

1、底座板施工

我标段桥长都在2km以内,底座板分成:永久端刺+常规区+永久端刺。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滑动层验收→钢板连接器安装→钢筋笼安装→模板安装→埋设温差电偶→浇筑混凝土→后浇带连接→混凝土养护→检查验收。

1)钢筋工程

为提高工效,采用桥上钢筋安装绑扎方案,定尺钢筋进场后直接上桥,箍筋于钢筋场内加工成半成品,后吊装上桥,配置纵横向卡具,现场绑扎。同时在底座板混凝土浇筑前,在每个浇筑段距离后浇带约1/3浇筑段长度位置处,在横断面的轨道板放置边缘埋设温差电偶,用于测量混凝土的芯部温度变化。底座板钢筋包括主箍筋绑扎、剪力钉安装、钢板连接器安装三个方面内容。底座板钢筋质量控制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箍筋、马凳筋在钢筋场集中加工,运至施工地点吊车垂直上桥。

②为防止梁缝处底座板混凝土下塌,在两布一膜上垫钢板。

③纵向钢筋搭接时,还应满足钢筋搭接接头终点之间的距离为1.3倍的搭接长度(即连接区段长度为搭接长度的1.3倍),以满足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50%的要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图1底座板钢筋绑扎图2 底座板钢板连接器施工

④纵向钢筋搭接区不得位于剪力齿槽后浇带(BL2)处,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施工单元划分情况,调整纵筋的长度。

⑤在钢筋绑扎前采用纵横向卡具控制钢筋主箍筋间距,尤其对于剪切连接打孔部位的钢筋位置必须准确。

⑥钢板连接器安装过程中注意控制上下层保护层厚度,直接支垫在钢板连接器下的保护层垫块不得大于25mm

⑦剪力钉安装前首先对剪力齿槽预埋套筒内杂物进行清理,剪力钉安装扭入丝扣长度不得小于42mm,扭紧力矩不得小于300N.m

图3底座板剪力钉施工

⑧剪力钉安装与剪力齿槽凿毛作为钢筋质量管控的关键工序,要求进行逐根检查验收签证,实行架子队、技术主管、监理三级报验检查制度,以保证其质量达标。

2)模板工程

①采用可调轨道式模板+自行悬挂式整平机组合模式。

图4 自行悬挂式整平机及模板加固

②底座板后浇带采用竹胶板加固,通过画线保证保护层厚度来确定钢筋顶面高度和平面位置,模板缝隙采用泡沫胶填塞。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图5底座板后浇带模板安装

3)混凝土工程

当底座板的钢筋安装完成,模板支撑牢固,温差电偶安装好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底座板混凝土灌注施工采用汽车泵送入模,每个单侧工作面配备2台50mm振动棒和一台自行悬挂式整平机,混凝土作业工序主要为:

①首先进行人工振捣,再使用整平机压实、提浆、整平,测量底座板标高,最后再用人工收光、拉毛。对超高地段底座板施工,超高范围混凝土通过整平机的螺旋杆能自动输送到位,底座板两侧排水坡和拉毛采用简易小工装解决。

图6底座板混凝土施工

②底座板整平收光后及时进行混凝土拉毛。拉毛质量的好坏受工装和时间影响较大,项目部分别采用软刷、硬刷、钢刷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底座板拉毛的工装及时间(工装为硬质塑料刷,拉毛时间白天为20-60分钟,夜间为60-90分钟)。

③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采用土工布+薄膜全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

图7底座板混凝土流水坡收光、顶面拉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图8底座板混凝土养护 图9 底座板混凝土浇筑完成

2、底座板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为:

①自行悬挂式整平机只是起到压实、整平、提浆的作用,不能代替人工振捣,所以每台整平机必须与2台50mm振动棒配合使用。

②严格控制混凝土顶面高程,施工过程及收光时,必须对顶面标高进行复测,确保底座板厚度。

③严格控制模板线形和混凝土抹面、收光及流水坡质量,对于曲线地段注意不要出现反坡。

④对梁端1.45m和剪力齿槽侧模板悬空部位,建议采用废旧挤塑板支垫并循环使用,能有效的解决该部位漏浆问题。

⑤底座板拆模后应及时进行横向加固,防止底座板出现横向位移。

⑥底座板要做好混凝土的洒水覆盖养生工作,杜绝出现收缩裂纹。

八、总结体会

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增强了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提高了无砟轨道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积累了经验。我们QC小组总结出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无砟轨道施工要求精度高,务必建立一套完整的现场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体系,这些制度包括技术、测量、施工班组管理制度,建立激励考核办法等。

2)无砟轨道底座板混凝土浇筑长度在15m左右时及时复测高程,高程超标时及时处理。

3)无砟轨道底座板拉毛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掌握好时间,不宜过早,拉毛深度控制在2mm。

4)每完成一段底座板混凝土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早发现问题,早整改,特别是高程验收务必拉线全断面检查,不留死角。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篇3:如何做好QC成果的评审工作

1 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

评审就是评价与审核。对QC小组活动的评审。就是与评审标准对比, 衡量小组活动达到标准的程度, 审查小组活动成果是否完整、正确、真实、有效。

1.1评审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1.1评审的目的。QC小组活动取得成果之后, 为了肯定取得的成绩, 总结成功的经验, 指出不足, 以不断提高QC小组活动水平同时以表彰先进、落实奖励, 使QC小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就需要对QC小组活动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审核。

1.1.2评审的基本要求。 (1) 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企业广大职工、技术人员自主组织起来参加QC小组活动, 进行质量改进, 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 评审时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 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经验, 同时诚恳地指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帮助他们提高活动水平。切不可对其缺点加以指责, 更不能嫌弃, 以保护和鼓励他们活动的积极性, 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2) 有利于提高QC小组的活动水平。QC小组经过活动取得成果后, 他们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愿意听取领导、专家和同行指出他们的活动成果还有什么不足, 以便在下次活动时改进和提高。为此, 要对他们的成果内容和活动进行评审, 认真负责地指出缺点和不足, 热情地帮助他们, 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活动水平。 (3) 有利于交流和互相启发。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是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 而评审活动成果对交流能起到引导作用。对一个小组活动成果进行评审, 总结成功经验, 指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高改进意见, 对别的小组来说, 能从中得到更好的启发与帮助。为此, 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 一定要实事求是, 指出缺陷和不足, 也要有依据。

2 评审原则

根据评审目的, 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肯定成绩, 二是指出不足。在肯定成绩方面一般比较容易掌握, 指出不足则是不容易把握尺度。评审不好, 就达不到上述基本要求, 为此, 评审时可按以下原则进行。

从大处着眼, 找主要问题。每个QC小组活动成果不可能十全十美, 总是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之处, 当然有的成果缺陷少一些, 有的成果缺陷多一些。在评审QC小组活动成果时, 除帮助总结成功经验外, 还要与评审标准对照, 找出其中的主要问题。如果有的评审人员在评审时, 主要的问题没有找出来, 而那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找了一堆, 这将会把评审工作引导到不正确的方向。甚至会使被评审的QC小组产生反感, 从而挫伤QC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为此, 在评审过程中指出问题和不足, 一定要从大处着眼, 找出主要问题。

什么是主要问题, 什么是小问题?这将涉及评审重点的问题:QC小组活动成果与别的成果 (如技术革新小组成果) 的主要不同有三条: (1) QC小组活动过程是遵循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进行的, 因此它所展示的成果思路清晰, 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能给人以更大的启发, 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QC小组的活动强调了以客观的事实作依据, 用数据“说话”, 从而避免了主观判断,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性。 (3) 它运用了科学的统计方法, 通过对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 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从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以上三条就是QC小组活动成果的主要特点, 为此评审的重点应是: (1) 成果所展示的活动全过程是否符合PDCA的活动程序。 (2) 各个环节是否做到以客观事物为依据, 用数据“说话”, 以及所用数据是否完善、正确、有效。 (3) 统计方法的运用是否正确、恰当。

按QC小组活动的程序进行活动和总结的成果, 其内容必然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一环紧扣一环, 思路清晰, 逻辑性好, 体现出该小组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人员素质。在短短的十五分钟发表过程中, 让大家能够听得明白, 得到启发。相反, 有的成果没有按科学的程序进行活动和总结, 如已找出了主要原因, 而对策却没有针对主要原因来制定;对策制定后, 未按照对策表逐条实施等, 以及程序颠倒、缺漏, 这些都会造成逻辑混乱, 使人听不明白, 这些都应作为主要问题予以提出。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制定这个目标值;为什么要确定这几条为主要问题;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等等, 都要有依据, 并力求用数据表达, 以体现其科学性并有说服力。如果没有依据或依据不足, 要作为主要问题予以提出。有的成果在确定主要问题时用“0、1法”, 虽然“0、1法”也是数据, 但在小组成员对每一条选“0”或选“1”时, 还是一种主观看法, 而不是客观事实, 因此同样应以主要原因依据不足予以提出。

统计方法应用不恰当、不正确, 当然是主要问题, 要给与提出。如亲和图, 在采用头脑风暴法后将其用于归纳最为恰当, 而有的小组把它用来直接分析问题的原因, 显然是应用不恰当。又如因果图应是一个问题做一张因果图来分析原因, 而有的成果中, 两个以上问题 (或质量特性) 用一个因果图来分析, 显然是属于应用不正确。

3 要客观并有依据

提出评审意见, 特别是指出问题和不足, 一定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提出。所谓客观, 就是要依据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 不带个人偏见。为此, 对提出的每一条不足, 都要有依据。是不符合QC小组活动程序的哪一步骤的什么要求;或是不符合评审标准中那一条款。这样才能避免把个人的偏见带到评审意见当中。

4 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

QC小组活动, 解决所选择的课题, 取得成果, 其中必然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专业技术方面;另一个是管理技术方面,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质量管理必须要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轮子一起转动的道理。每一个QC小组活动成果, 其专业技术是各不相同的。同一个专业, 各企业之间也由于设备条件不同, 工艺不同, 操作习惯不同, 环境不同, 也会有很大差异, 有的甚至关系到专业技术的秘密。而在管理技术方面则有许多的共性, 可以交流, 可以互相启发。因此, 应主要对其管理技术方面进行评审, 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当然其在本企业内部评审QC小组活动成果时, 必然会涉及专业技术方面, 企业也应该在专业技术方面把好关, 但在提出评审意见时也要侧重从管理技术方面提出。

5 不要单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评审优秀QC小组

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 往往是与评选各级优秀QC小组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因此除提出评审意见外, 还要采用评分的方法评出那些小组的成果更好一些。

开展QC小组活动就是要解决存在的问题, 取得成果。获得经济效益越大, 该QC小组的成绩越大, 这是自然的。然而大多数QC小组, 特别是生产现场的职工组织起来的QC小组, 他们身边需要改进的大都是一些小课题, 取得成功后, 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那些大型的公关型课题与创新型课题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无法相比的, 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 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 有着深远的意义。广大职工通过参加QC小组活动, 学到了更多的质量管理知识, 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职工的素质, 培养和造就了人才, 开发了人力和智力资源, 实现了自身价值, 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些是开展QC小组活动第一位的任务。如果企业的职工都能自主组织起来, 成立QC小组, 围绕着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身边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创新, 企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就会发生可喜的变

如果在评审QC小组成果时, 经济效益越大打分 (下转144页) (上接141页) 就越高, 则那些小课题, 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现场性”、“服务性”的成果, 就无法进入各级优秀QC小组的行列, 这必然会挫伤广大现场职工参加QC小组的积极性。为此在评审和评选QC小组活动成果时, 不能单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大小论高低。不仅要看经济效益, 也要看社会效益, 不仅要重视有形成果, 也要重视无形成果, 不仅要鼓励创大成果, 也要鼓励创小成果。

6 评审标准

对QC小组的成果评审标准一律按照中国质量协会规定的由现场评审和发表评审两部分进行, 现场评审项目包括QC小组的组织、活动情况与活动记录、活动成果及成果的维持及巩固、QC小组的教育, 对问题解决性, QC小组成果的发表评审应从选题、原因分析、对策与实施效果及现场发表;创新性QC成果的发表应从选题、提出最佳方案、对策与实施、效果、现场发表及成果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评审。

结语

篇4: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关键词: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转化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005-02

QC小组活动在企业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不仅为企业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现场环境,更为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成果。虽然小组成果在其形成或成熟的同时,就完成了其应用转化的全过程。然而,对于一些跨地区经营的以总—分公司结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企业而言,大量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只局限于其所在分公司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而对于与成果课题有着完全相同背景的其它分公司,要么也开展相同的小组活动,要么依然面对相同的质量问题未进行改进或不知如何改进。这不仅是QC小组活动成果价值的一种损失,更是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不符合QC小组活动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质量改进的主旨。为此,文章结合在总公司从事QC小组活动管理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实现QC小组活动成果在大型企业内部的推广及转化谈几点想法和认识。

1建立企业内部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转化的管理平台

多数以总—分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国有企业,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采取统一归口管理并逐级分层管理的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小组活动的流程展开,即年初注册管理,年中培训并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监控,年末组织成果评审、发布、表彰奖励。对成果如何在公司内部各分公司之间推广应用,或转化为总公司层面的管理或技术标准缺乏明确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因此,要实现企业内部QC成果的推广及转化必须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一个集小组活动全程控制、成果评审挑选、成果推广、成果转化、成果信息传播反馈为一体的QC小组活动管理体系,为成果的推广转化搭建一个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平台。

1.1健全小组活动全过程控制机制,保证成果质量,为成果推广转化奠定基础

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以成果的安全、可靠、有效为前提。虽然QC小组活动遵循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并按照PDCA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来展开课题的研究,但受小组人员对活动程序的认识深度、采集数据的方法、统计工具的应用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等影响,特别是企业中一些管理方法的影响,一些小组的活动质量不高,所形成成果的可靠性不高。因此,必须对小组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以提高成果质量:

①建立QC小组活动管理网络化的组织机构。按照管理层级,逐级明确负责QC小组活动管理的专、兼职人员,并深化到班组的直接上级。

②建立员工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的常态机制。通过对员工质量管理知识掌握与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根据企业层面的“薄弱点”、小组水平参差不齐的“低洼点”、专业知识应用的“提高点”,确定普及型培训、针对性培训及现场专业讨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并建立配套管理办法,保证培训投入的“性价比”。

③注册课题的审批机制。采取小组注册宽松而课题注册严审的方法,通过建立注册课题目录数据库及成果目录数据库,严格课题注册逐级审核。一方面,对课题研究内容与以往成果相同的小组,及时介绍成果信息,避免重复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工区一级(班组的直接上级)小组选题讨论会,提高课题的可行性。

④小组活动过程的监控机制。建立QC小组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或通过对已有班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扩充,实现对一线班组QC小组活动的动态监控。

⑤成果的认定评审机制。建立企业内部的成果评审专家库,吸纳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专家及一线班组长入库。进行企业内部的评审资格认定,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在评审专家队伍中的比例。明确对成果经济性、安全性、专业可靠性的认定部门责任,坚持逐级评审认定的原则,突出对成果实际应用情况的现场评审。

1.2建立成果推广价值的评估方法及内部推广渠道

QC小组活动成果多表现为对企业当前的设备、工器具、工艺、流程进行“小改小革”或小发明。成果形成的周期普遍较短,解决问题的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成果的针对性和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因此,实现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对成果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成本进行确定和分析。为了提高对成果推广价值评估工作的效率,可通过在成果评审标准中增加对成果推广价值的评分规则,实现成果材料评审与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单渠道双结论。然后根据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得分排序,按照企业管理层级由对口专业管理部门逐级确认推广的成果及其范围,并逐层推荐。总公司层面则根据各基层单位的推荐结果按专业分类交由总公司对口专业的管理部门进行挑选,最终确定推广成果及范围,提出推广方案,并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其中需申请专利进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果,则移交并转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相关工作流程。

同时,建立推广应用结果的反馈渠道,由各级QC小组活动的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成果应用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及时向专业管理部门反馈,以便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1.3建立对推广成果的补偿奖励机制

QC小组活动成果既是企业的智力成果,也是小组这个小集体的智慧结晶。虽然从知识产权的归属上,QC小组活动成果归属于企业,无偿使用是企业的权力。但小组、分公司、总公司之间必竟存在着权责区间不同的现实。因此,通过精神上的肯定和奖励,加之适当的物质回报,将有助于在成果推广过程中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关系的处理。如:建立成果命名制度,即对将推广的成果以小组名称进行命名,增强小组成员的成就感;对推广价值评分居企业排名前列的单位给予“QC小组活动成果最佳成就奖”,体现对小组上级单位的鼓励和褒奖;根据成果推广的范围及产生的效益,结合《关于推进企业QC小组活动意见》(国经贸[1997]147号)及本单位对优秀QC小组的奖励规定设定奖金发放等级,从而实现对小组因贡献成果的经济补偿。这样不仅能激发小集体的活动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推广过程中的协作效率,营造企业内部小集体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而且也是对原QC小组活动奖励内容的补充(因为一线班组中一些富有创新和质量改进意识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员工,由于苦于整理成果材料或材料整理水平不高常常与优秀小组的荣誉失之交臂)。这种面向成果应用价值的补偿奖励方式,有助于将QC小组活动引向更加务实的发展方向。

2推动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

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不是将其作为企业的一种产品进而转化为商品的过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推动行业发展,减少企业自行转化成果中的成本支出;二是维护企业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因此,在进行成果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理智引导成果申报专利

专利在法律层面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法律授予技术发明人在一段时间内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另一方面是技术发明人作为法律授予其独占权的回报而将其技术公之于众,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有关专利技术的信息。目前,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已逐步增强,特别是近两年企业对技术及管理创新的高度重视,一些单位将获取专利作为企业内部创新工作的评价指标之一,促使许多QC小组对成果申报专利。由此,一方面企业要为专利支付申请费、审查费、年费等;另一方面,由于QC小组成果申报的专利多数是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权只对其形状或结构进行保护,不保护方法以及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加之企业难以了解是否存在侵权现象,所以当申请的专利技术对企业产品的质量特性缺乏市场说服力时,专利权仅仅成为标志企业拥有某项专利技术的证明,而没有更多的存在意义。因此,要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判别审核:一是成果是企业在不授权的情况下他人不能无偿使用的专业技术或管理方法;二是成果申请专利后,具有一定的广告效应,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或顾客满意度;三是成果涉及企业的管理核心或产品的技术核心,具有对竞争对手的排斥性,需要严格保密。

2.2为有偿转让成果创造条件

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针对性和局限性较强的特点,一方面影响了市场主动对其进行转化的热衷程度;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企业内部进行转化的积极性。而且,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果推广的成本。(这里的成果指在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基础上进行改造所形成的新的或较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具在外形、结构等有所不同的生产设备、设施、工具。)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大型企业规模大,对行业的影响力也大,企业对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的需求往往推动了其行业内部上游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因此,及时向上游生产企业提供成果信息,有偿转让成果,不仅缩短了企业的推广流程(如委托加工),同时有偿转让还将减少企业推广成果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而且在产业链条的相互作用下,还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努力为成果的有偿转让创造条件。

①邀请生产商参与小组成果的研发。目前,这种方式在一些小组中普遍存在,通常是小组提供思路及设计图纸,由生产商进行成品加工制作。这种方式下,一旦生产商发现其具有批量生产的价值,在较短时期内成果即可转化为商品或商品的一部分,企业不必再委托加工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且很快能投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双方合作前签订必要的合作协议,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及收益。②开办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展示网页,介绍成果应用成效,并向生产商提供成果目录。③邀请生产商参与总公司的成果发布会,组织成果展示推介会。

3结 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QC小组活动虽然立足于现场,着眼于细节,以“小改”、“小革”、小发明为荣,但为数众多的小组以最为广泛和频繁的创新以及坚持不懈的质量改进,不仅能为企业更能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永久的活力和坚实的力量。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对于QC小组活动的管理工作而言,实际上是“A”阶段。这个阶段在QC小组活动过程中是唯一必须借助于外界力量完成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而言,也同样需要行业协会的介入,才能使QC小组活动这一股也许微弱但却坚韧的推力,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卫东.NT公司QC小组活动实践[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篇5:qc成果报告格式

1.课题名称不一目了然

课题名称必须一目了然地反映课题活动内容。

2.课题现状掌握不清楚,不知道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症结

不知道目前的合格率,没有相应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不了解需要解决问题的初步症结。

3.目标不明确,问题不突出,目标过多过滥

设定目标无量化数值,无数理依据,纯粹靠拍脑门得出;不能明确指出课题要解决的问题,且部分小组设定目标过多过滥(一般不超过2个),导致中心不突出或活动内容庞大,开展活动及报告编写时顾此失彼。

4.原因分析不透彻

不能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存在多处漏项,因果关系不明确,存在生拉硬扯;另一方面分析不透彻,不能一直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即末端原因);最主要的是个别小组原因分析的工具使用错误。

5.要因确认不全面

第一是要因确认时未能将所有末端原因列出,不能仅凭好恶进行人为挑拣,也不得存在遗漏;二是要因确认时未能引用数据、客观事实进行证明,不能仅靠会议或者表决来确定哪些末端原因为主要因素。

6.对策与实施缺项

第一是对于确定的主要原因,没有逐条制定对策,第二是对策制定未能遵循“5W1H”,缺少对策 What、目标 Why、措施 How、负责人 Who、地点 Where、完成日期When等相关的要素;三是没有逐条针对实施后的情况进行交代。

7.取得效果叙述不完全

第一是未将对策实施后的效果与原状进行详细的对比,未能采用数据说话,个别小组甚至未能确认是否达到目标,无结论性意见;二是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过于夸大;三对于取得的无形效果未能进行评价。

8.后续标准化不到位 改进后的效果不能维持、巩固,或后期的巩固资料也未能收集;未能纳入企业管理,形成有关标准,并得到执行。

二、QC成果报告存在的问题

1.文字多图表少

一些QC成果报告写成了工作总结,文字叙述过多,不用图表表达,像质量论文多过像QC成果。

2.问题不突出,过程纯如流水账

不能明确指出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整理出的报告就事论事,如同流水帐,导致中心问题不突出,无特色,无吸引力。

3.步骤不完整前后不协调

有些小组未按PDCA循环扎扎实实的活动,有的是对取得的科研成果按QC成果报告的格式“倒装”,使得成果报告体现不出PDCA循环的全过程。选题理由和现状调查的内容不衔接,内容前后不协调,有的有前“因”无“果”,还有的只有“果”无有“因”等。

4.内容空洞缺乏依据

有些成果报告选题理由,讲空道理;确定主要原因讲道理,不是以事实为依据;有的虽有依据,也是定性的多、定量的少,缺乏信服力。

5.工具运用不熟练、缺陷多

三、编写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

1.课题名称是成果的窗口,应直接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改进性的课题应采用褒义性的词语,创新型的课题应采用中性的词语。如“降低×××不合格率”、“提高×××的稳定性”、“×××(设备、设施)的研制”,课题名称要简单、明了、针对性强。语言要精练,切忌错别字,以防误解。

2.报告程序要清楚,逻辑性要强,既要体现PDCA的活动过程,又要符合课题得以解决的前后逻辑关系。

3.多用图表,少用文字,能用图表表达的内容不要用文字叙述。4.成果报告的内容要真实,切忌夸大其词。

5.抓住要点,详略得当,要围绕课题的中心内容来阐述活动的主要过程,切忌节外生枝、画蛇添足,特别要防止使用一些广告性的语言。

6.名词、术语使用要规范 : 1)应使用通用的名词,避免用俗名、地方性或专业性强的名词术语,必须使用时应加以说明;

2)数目字的使用要规范。

四、改进型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

所谓改进型成果,是指传统的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课题的成果,它们都是对现有问题的改进。这类成果在PDCA活动程序的内容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是按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进行的,而成果报告是小组活动的真实写照,因此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也应真实地体现PDCA循环的全过程。

一)概况

1.应介绍的内容

1)发表课题有关的企业及产品(服务)的简况。2)小组概况:

①小组成立时间、人员岗位结构及文化技术素质结构、小组类型等;

②历年主要课题完成情况及获奖等级、对企业及社会的贡献; ③本次所发表课题的简况,如本次活动围绕主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及达到的效果。

2.表达的方式

各小组可根据本小组活动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不同的方式。1)文字叙述式。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小组的概况。2)表格式。采用表格的形式将小组活动的概况表达出来。

3)表格加文字叙述式。即采用以上两种形式,用文字叙述表达介绍小组历史活动情况,用表格介绍小组现有成员及本课题活动情况(一般采用)。

二)选题理由

对选择课题理由的介绍,目的是突出课题的中心内容及解决的难度,说明选择本课题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发展中所处的位臵。

1.应阐述的内容

1)是否是企业实现方针目标或中心工作中的重点项目、难点。如是,应介绍该课题对企业发展、市场竞争的影响、领导的指令情况等。2)是否是社会要求、用户需求(包括下道工序)所迫切解决的问题。即该课题不解决,将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信誉、失去市场带来影响。

3)是否是生产、服务或工作现场的关键或薄弱环节。即该课题不解决将会对企业的生产、服务或某项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如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成本上升、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等。

课题不同,可能涉及的理由有以上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内容,对现场型的自选课题只需1-2个理由即可。

2.表达形式

1)文字叙述式。文字叙述式可采用步步深入、突出主要矛盾的叙述方法。如有的成果报告先介绍课题的现状,然后介绍与用户、企业发展、市场竞争、社会要求的差距,再介绍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后果这样一个层次叙述,就突出了课题解决的重要性。也有的成果报告先介绍上级的要求,再介绍课题的现状,突出现状与要求的差距及课题解决的重要性这样一个层次。

2)图表展示式

用图表的方式显示选题理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课题解决的重要性。

3.注意事项

1)应直接说出选题的目的和必要性,不要长篇大论。如有的成果报告,为了强调所选课题的重要性,从国际发展趋势讲到国内的先进水平,从计划经济讲到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全厂的要求讲到课题的现状,发表用了三、四分钟还没讲完,此为大忌。

2)要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介绍选题理由不要讲空道理,而应以现状调查中的数据和事实为依据说出上级要求是什么、问题的症结如何,才有说服力。

3)防止条款的罗列。选题理由的介绍不应是条款的罗列,而应将理由中的数据和事实用生动、简洁有力的语言有机的组合起来,以起到逻辑推理严谨、理由充分、引人入胜的作用。

三)工作计划,每月开展活动不少于2-4次,出勤率不少于80%。四)现状调查(确定主要问题)

该部分内容第一是对选题理由的详细说明及具体依据,是分析原因的基础和解决主要问题的着眼点;第二是寻找现状与用户需要、竞争对手、上级要求差距的依据;第三是确定目标、采取对策后检查效果的依据。因此该部分内容是成果报告中心内容突出与否的始点和关键内容,一般也是小组工作量较大的活动。

1.应介绍的内容

该部分应主要介绍小组进行了那些调查活动及分析活动,确定了存在什么主要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2.编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用框图简介活动对象的过程或工艺流程,并注明课题活动的位臵。尤其是在组织外交流成果时,由于隔行如隔山,为使别人理解课题的来龙去脉,应首先使用过程流程图,简介课题所涉及的过程范围、活动过程(工艺流程或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2)收集的数据要有客观性。避免只收集对自己有利的数据,或是从收集的数据中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而忽略其它数据。在整理成果报告时需说明调查依据的来源、抽取样本的范围、样本的代表性,以说明用样本推断总体的正确性。

3)收集数据的时间要有约束。调查的数据应是近期的(一年内),这样才能真实反映现状。因为情况是会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时间相隔长的数据就不能反映现状,就可能将今后的活动引入歧途。

4)调查分析的结论要明确。尤其是应将调查分析最后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进一步明确。

5)杜绝“三无”(无调查方法、无调查数据、无调查分析)及与成果无关的内容。

6)确定的主要问题不要过多。一般确定的主要问题1-2个为宜,最多不超过3个,以防课题太大,针对性不强。

四)确定目标值

设定目标值既反映了QC小组活动明确的目的性,又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用数据说话的基本要求。同时设定目标值又为小组实施对策后检查比较效果的改善提供了依据。

1、本部分应介绍内容一般包括两方面:

1)针对确定的主要问题的现状,设定改善目标; 2)实现目标的依据,即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方法将在下面介绍)

3)显示目标值与现状的变化情况,通常用柱状图、折线图等简易图表表达设定的目标值和现状的变化情况。

2、设定目标值应注意的事项 1)设定的目标项目应和所要解决的课题相一致。设定的目标项目应和课题名称、课题所确定的主要问题相一致,防止二者失去一致性。

2)目标值应定量。在确定目标值时应使目标定量化,以便使课题活动在检查效果及评价成果时易于衡量。但同时也要注意,由于目标值是预计的,设定时目标值不要过于精确,如有的成果设定的目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就完全没有必要。

3)目标值应有进取性,即要合情合理、又要能实现。

4)目标项目不宜定的过多。一般课题的目标项目设定一个为好,最多不要超过两个,以便使目标有针对性。

5)目标值要进行综合性可行性分析。对设定的目标值要从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和经济上实施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其实现的可行性。

五)分析原因

针对主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因此本部分是现状调查的深入,是确定主要原因的依据和基础。

1.应表达的内容

1)收集主要问题产生原因。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调查表法等。

2)将原因进行归类、分层、分析所采用的方法。2.分析原因时应注意的问题

1)分析原因必须针对确定的主要问题按照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有的小组在解决课题的过程中,本来确定的主要问题是“服务质量差”,然而却针对“顾客不满意”来分析,这样就犯了逻辑性错误;还有的成果报告,分析的问题是现状调查中所没有调查的问题。

2)分析原因要展示问题的全貌,从各种角度把有影响的原因找出来,尽量避免遗漏。

3)分析原因要彻底。即分析原因应分析到可以直接采取措施为止。如有的小组在分析“人”影响产生问题的原因时,往往分析到“责任心差”就不分析了,而造成“责任心差”的原因可能和“奖惩制度不明确”、“未巡徊检查”、“培训教育少”、“未达到上岗要求”等有关。针对“责任心差”是无法采取措施的。一般分析原因应展开到第三层。

4)对分析出的末端原因要分析有无小组不可控原因,对不可控原因应删除。

六)确定主要原因

通过分析原因,找出的原因可能有好多条,其中有的确实是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的则不是。确定主要原因就是对诸多的原因进行鉴别,将对问题影响不大的原因排除掉,把确实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出来,以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提供依据。

1.确定主要原因的步骤和方法

1)对利用因果图、树图、关联图找出的末端原因进行分析,看看是否有不可控制的因素。所谓不可控制的因素,是指小组乃至企业都无法采取对策加以解决的因素。如外供电“拉闸停电”就属于不可抗拒的因素,应该将其剔除。

2)对保留的末端原因逐条进行确认,以找出真正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

3)确定主要原因常用的方法。①现场试验验证。

现场验证就是到现场通过试验取得数据来证明其是否是主要原因。

②现场调查、分析。

对于“人”方面的因素,往往不能用试验、测试或测量的方法来取得数据,则可用调查表到现场进行观查、分析取得数据来验证。

2.表达采用的方式 1)文字叙述式。2)表格式。

3)图表加说明式。分别采用文字叙述和表格的方式(一般采用)。3.应注意的问题

1)确认要因不宜采取讨论研究的方式。确认要因时小组成员必须亲自到现场去观察、试验、测试(测量)、调查,取得数据后,用数据说话。数据表明该因素对问题有重要影响,就“承认”它是主要原因;如数据表明该因素对问题无重要影响,就“否认”它是主要原因,并予以排除。严禁主观臆断或会议确定主要原因。

2)确认要因要以事实为依据。确认每一条末端原因是否是主要原因,不应以说明其存在的危害程度的道理、解决的难易程度或进一步的原因分析等方式论述末端原因是否是主要原因。3)不要节外生枝。即被确认的因素一定是因果分析中的末端原因,而不应是“中间因素”或非因果分析中的因素。

4)原因验证要全面。不要只验证认为是要因的末端原因,而不验证其它的末端原因。

5)确定的要因应有标记。确定的要因应在相应的原因分析图中做出标记。

七)制定对策;

主要原因确定后应分别针对每条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制定对策最常用的方法是对策表。

1.对策表的内容

1)要因:经验证确认的主要原因; 2)对策:解决要因的对策方向; 3)目标:对策方案达到的结果;

4)对策方案的实施措施、实施人、地点及完成时间; 2.制定对策方案常用的方法 1)对策表法(一般常用)。2)系统图与矩阵图联合运用。

3.应注意的问题,必须满足“5W1H”原则:对策 What、目标 Why、措施 How、负责人 Who、地点 Where、完成日期When。

1)对策中的“要因”项目必须是经验证确认的要因; 2)“对策”应体现消除要因的总对策方案; 3)“目标”要反映消除要因的奋斗方向和能定量检查对策的效果; 4)“措施”项目应有可操作性,体现对策方案的措施步骤; 5)措施的负责人要体现全员性。八)实施对策

将对策中的每一项措施付诸实施是QC小组完成课题的主要活动内容。

每条对策实施完毕,要再次收集数据,与对策表中的预定目标和对策项目比较以检查对策是否已彻底实施并达到了要求。

注意事项:

1.按对策计划中的要因项目,逐项介绍实施的主要活动、实施后的效果及与预定对策目标比较的结果。

2.介绍实施的主要活动时,应重点介绍实施中的难点并兼顾一般。3.整理成果报告时应多用图表,少用文字叙述,防止长篇大论的文字介绍。

九)效果检查

按新的要求进行试生产,并从新生产的结果中收据数据,以用其检查所取得的效果。

1.效果检查的主要内容:

1)检查对比活动前后主要问题的变化情况。将对策实施后的数据与对策实施前现状的数据以及小组制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课题的主要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设定的目标值是否达到。

2)检查对比对策措施中要因的变化情况。将对策实施后的数据与对策中的目标进行比较,检查要因是否得到解决。

3)经检查实施效果,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应在“实施对策”内容中介绍。

2.效果检查采用的方法

1)用排列图检查分析主要问题的变化情况。检查的程序应和现状调查的步骤基本一致。

2)用柱状图、质量特征值、水平对比表等表示效果变化的幅度。3)以经济效益表示小组活动创造的经济价值。计算经济效益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夸大,应按实际采用时间计算。

3.应注意的问题

1)检查效果要程序清楚、重点突出;

2)说明效果要以实施后的数据和事实为依据; 3)经济效益的计算要有计算依据; 4)经济效果要有权威部门的证明。十)巩固措施

取得效果后,要把效果维持下去,因此需要将措施纳入有关的规范、程序中标准化,以保证这些措施成为日常管理的内容。

1.应介绍的内容

1)逐条把对策表中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纳入了何文件,其编号、名称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简要介绍为使这些文件得到贯彻执行而进行的其他相关活动; 3)课题在巩固期内效果得到维持的有关数据。可用柱状图、波动图表示。2.应注意的问题

1)巩固措施的来源要有依据,应是对策表中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2)巩固措施要有可操作性。如有的成果报告的巩固措施为“狠抓职工的技术培训”就无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因此也难以实施。如改为“每月末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进行1小时的技术培训或技术练兵”就既能实施也可检查。

十一)总结及今后打算

课题完成后小组成员应认真总结本课题活动全过程的经验教训并确定下一步的打算。

1.应表述的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活动,除了解决本课题外还解决了那些相关问题,还需要再抓住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2)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检查出在活动程序、方法运用、用数据说话等方面哪些是成功的,还有哪些方面不足,需要改进。

3)认真总结本课题活动所取得的无形效果。即:小组成员“四个意识”(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的提高、个人能力的提高、QC小组活动知识的掌握、解决问题的信心、团队精神的增强等。

4)表明本小组继续开展活动的决心,以体现活动的连续性。2.应注意的问题

1)简明扼要,突出“总结”及“打算”。在表达上既要清楚,又要简明扼要。

2)若选新课题时,应简要说明选其的理由。对于一次性的课题活动可只表明今后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的决心。

十二)成果报告发布

1.发表人要仪表端正、着装恰当,对发布成果要熟知在心。2.发表时要热情洋溢、态度诚恳、口齿清楚、生动形象,对成果的内容要分清主次,语气要分出轻重缓急,要将成果的主要内容表达清楚。

篇6:QC小组成果报告注意事项

QC小组成果报告是QC小组活动课题全过程的总结和真实写照,因此,要求成果报告的整理人要掌握:

1、大量QC小组活动的基础材料;

2、整理成果报告的要求。

下面根据QC小组活动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自己参与QC小组活动辅导,就整理成果报告的要求、内容谈一些意见,供同行们参考。

一、基本要求

1、文字要精练。

2、程序要清楚,逻辑性要强也就是说成果报告的整个过程要体现出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3、能用图表、示意图等形象化方式表达的尽量使用图表,而不用文字叙述。

4、成果报告要真实,不允许“倒装”和“穿鞋戴帽”。

5、要根据课题内容抓住重点,详略得当,整个成果要突出一条主线,即:找主要问题,找主要原因,针对要因制订对策,实施对策,要围绕课题的中心内容来阐述小组活动,切忌节外生枝,画蛇添足。

6、科技名词和术语应采用通用的统一名词,对专业性很强的名词要进行必要的解释。

7、计量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8、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有你们小组自己的特色与特点。

例如:创新型课题你的创新点在哪;攻关型课题你攻的什么关。

二、整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灵活运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十个步骤(创新型八步)。

2、整理成果报告不能就事论事。要提炼、加工、选择最能代表活动水平、最有说服力和最精彩的内容报告出来。

2、每一步骤之间要有过渡,要前后呼应。

3、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令人回味。

三、目前成果报告存在的共性问题

1、机械地按程序编写,千篇一律,一个模式。

2、文字多图表少。

3、中心问题不突出。

4、逻辑性不强,前后不协调。

5、缺乏用数据说话。

6、工具运用不当,出现错误较多。

四、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

QC小组活动是按PCDA循环的科学程序进行的,而成果报告是小组活动的真实写照,是依据活动过程整理的。因此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也应体现PCDA循环过程。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1.小组概况

企业概况或与发表课题有关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用户需求简况。1)内容:

(1)与发表课题有关的产品(工程)的简介。(2)小组概况 1小组名称; 2小组成立时间; 3课题名称; 4课题注册编号; 5小组活动起止时间;

6小组类型(攻关型、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创新型); 7人员结构及文化结构; 8组内活动分工;

9QC理论培训时间等。2)常见问题

(1)缺少注册号;(2)缺少课题类型;(3)缺少小组活动起止时间;(4)受QC教育应在48小时以上;(5)缺少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分工。

2、选题理由

1)应阐述的主要内容:

(1)企业实现方针目标和中心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2)市场管销、用户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3)工作、生产(服务)现场的薄弱环节,以及质量、消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注意:不同的课题可能涉及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理由,不要求面面俱到。2)阐述的方法

(1)突出主要矛盾的写法。(2)用数据说话。(3)防止条款的罗列。

(4)采用数理统计工具和图表、示意图表达。3)常用的选题工具:(1)矩阵图;(2)雷达图;(3)排列图;(4)简易图表(折线图、饼分图等)。3.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确定主要问题,是对选题理由的详细说明及具体依据,是原因分析的基础,是制订目标的依据。因此该部分是整个成果报告的关键,一般也是小组活动中工作量较大的部分。1)主要内容 :

主要介绍小组进行了哪些调查活动及分析活动,从而找出1-2个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为制定目标提供依据。比如:开展了哪些调查活动,查阅哪些资料,进行了哪些现场观测调查,征求了哪些服务对象的意见与建议,调查活动采用了什么方法,方式,如何进行的调查等。进行分析。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和事实。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并经过计算和分析后对调查对象得出的结论等。2)应注意的问题:

(1)必要时要简介课题的工艺过程或专业特点。

(2)注意说明调查方法的客观性、可信度、代表性。(3)注意时间性。

(4)杜绝“三无”即:无调查方法、无数据、无分析。

(5)主要问题不可确定过多,一般一个为好,最多不要超过两个,防止主题分散,针对性不强。

3)现状调查常用工具:(1)调查表

(2)各种示意图及简易图表

(3)各种原始记录、运行记录等数据表格 4.确定目标及目标值 设定小组活动的目标值既反映了小组活动明确的目的性,同时又符合质量管理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基本要求,可以使小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1)主要内容

针对主要问题的现状,设定本课题通过活动后将主要问题解决或改善到什么程度。一是对于指令性课题,目标值放在选题理由之后。二是对于自选课题,目标值放在现状调查之后。2)设定方法

依据企业的历史最好水平。

依据企业同类产品已达到的质量水平。依据同行业达到的水平。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

用户或国家的质量要求、企业或部门领导的指令。3)应注意的问题 目标值应合情合理,过高难以实现会挫伤大家的积极性,过低会使小组成员觉得组织活动没有必要。

目标值要量化。目标值应和课题相统一。

目标:非创新型课题目标值不可设的太多,一般以1个为好,创新型课程目标可超过2个。目标值的可行性分析要避免空话、套话。现场型可不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要客观、全面透彻。5.原因分析

本部分是现状调查的深入,也是确定主要原因的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关键是正确表达主要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关系。1)应注意的问题:

(1)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2)从可以设想的所有角度收集可能产生问题的全部原因。展示问题的全貌。(3)原因分析要彻底。

(4)要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2)原因分析的工具:(1)因果图;(2)系统图;(3)关联图;(4)流程图; 亲和图一般不用于原因分析场合 6.确定主要原因

经过原因分析后,找出了各种产生问题的全部原因。1)确认要因采用的方法(1)现场直接观测;(2)散布图法;(3)试验设计、方差分析;(4)假设检验。2)主要内容

(1)确定要因的方法及结果;

(2)确定要因的验证方案。如采用的方法、抽样的数量、方法、时间、地点等;(3)验证的简要过程及结论。3)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要因要有定量的验证,不能只是定性;

(2)确定的要因因果图中的末端原因,关联图中的末端原因或主要的中间原因;(3)要因确定的数量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5个为佳;(4)确定后的要因要在工具图表中做出标记,以示区别。7.制订对策

针对确定的影响主要问题的主要原因,策划切实可行的实施改进方案和活动计划,使主要问题得到解决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针对每个要因制订目标值;

(2)制订改进的措施。如操作方法、技能、设备、工艺、管理方法内容、服务项目、标准等;

(3)对策、措施要分开,对策表明干什么,措施表明怎么干,措施越详细越好。并确定责任人,规定完成的时间,必要时确定检查人。1)常用方法(1)对策表

包括:序号、项目、对策、目标、措施、地点、负责人、完成时间。(2)树图与矩阵图联合运用。

对策表中的要因、对策、目标和措施、完成时间用目的手段型树图展开,对责任人用矩阵图表示。

2)应注意的问题

(1)对策中的要因项目,必须是经验证确定的要因,二者必须对应;(2)对策是要因项目的改进方法或手段;

(3)分目标是针对每一要因所设定的改进要求。目标要尽量量化;

(4)措施项目是针对为改变现状实现目标所采取的作业步骤,应具体、具有可操作性;(5)措施的责任人不要求体现QC小组的全员。8.实施对策

本部分主要介绍按制订的对策进行实施的情况及实施的效果。1)应注意的问题:

(1)有的成果报告不介绍实施情况,只用按对策如期完成一句话带过;(2)实施情况和前后内容不对应;(3)要尽量采用数据,图表说明问题。2)常用方法(1)PDPC法;(2)箭条图;(3)甘特图。9.效果检查

效果检查是整个成果的高潮,是体现小组成绩的具体显示,因此要客观实际,全面体现课题的活动成果。1)内容

(1)检查对比活动前后主要问题现状的变化情况以及总目标的实现情况;(2)检查其他相关指标的改进效果。2)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与课题的主要问题和总目标相对应;(2)要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取得的成果要有有关部门的认证;

(3)经济效益要有计算依据,对经济效益的计算应按《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和计算方法》规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10.巩固措施 1)主要内容

(1)逐条列出新增、更改文件的编号、名称及内容;(2)简要介绍实施这些文件的其他相关活动。2)应注意的问题(1)巩固括施必须是本次活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2)涉及技术文件管理文件的修订、新增应说明编号、名称及相关内容;(3)不能抽象,笼统、无可操作性。11.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上一篇:淡定与从容,人生永恒的美优美散文下一篇:学生时代,人格培养比知识培养更重要——一辩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