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课情感目标幼儿园

2024-04-25

语言课情感目标幼儿园(共6篇)

篇1:语言课情感目标幼儿园

思品课如何落实情感价值观目标,实现德育功能最大化

一、问题提出 思想品德七年级《感悟青春》一课中有这样一幕:教材首先呈现一个来自学生生活的案例材料,并根据材料提出观点“青春=酷”,然后请学生分析讨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在你看来什么是“酷”,你会追求怎样的“酷”?一提及“酷”的话题学生就十分兴奋,个个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答案自然也是异彩纷呈。

甲:“酷”就是很怪很怪的发型加很怪很怪的服装。

乙:“酷”就是样子冷冷的,不爱搭理人,即便说话,也只从齿缝中蹦出几个字。丙:那种言行举止不受约束,想怎样就怎样,做出的事情让人大吃一惊的叫“酷”。丁:“酷”应该就是逆反心理的代言词,家长、老师要求这样,我却偏偏对着干。戊:就像偶像剧里的主人公一样,不仅很有个性,而且家里很有钱,可以随便挥 霍,但不爱读书,甚至逃学的,这才够“酷”。

„„

各种各样的答案反映了学生对“酷”的不同理解和看法,也从一定层面折射出了新一代学生所崇尚的“个性张扬”,但言语中更多流露的却是他们对其所理解的“酷”的向往与崇拜。静心细想,不可否认,这些“张扬”之下却也隐含了部分学生自身价值取向弱化的担忧。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具有显著德育性质的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关注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而我们的思品课却在逐渐边缘化,在教学中教师似乎简单根据教材按部就班,虽然在教改大潮下思品课也活跃异常,但大多数时候是昙花一现,学生未曾有深刻感触,并无多少实效,思品课的责任和功能没有真正凸显出来。

二、原因分析

1.初中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不稳定。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处在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受时代和社会影响,青少年学生一方面有着健康发展的较高潜质,如创新意识较强,讲求实际,渴望成才,希望国家富强,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较强,要求自主和独立;另一方面,其心理发展又呈“半依赖、半独立型”特征,易产生逆反心理,出现道德认识模糊、道德行为失调现象,法制观念淡薄,劳动观念不强,容易形成极端个人主义,损人利己,甚至违法犯罪等品德问题。因此,关注青少年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并给与帮助和指导是必要的。

2.初中思品课的德育功能非常突出。

初中思品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理念是: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而新编初中思品教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本课程的德育功能。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把握落实不够。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需要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才能水到渠成,把握教学的方向,如果仅以教参为依据显然是单薄、教条的,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制定出来要能被学生认知和接受,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所以教学过程要讲究方法。如果教学方法运用巧妙得当,可以改变学生认为思品课无趣讲大道理的错误认识,实现在课堂互动中传递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课堂德育的实效。

三.实施计划

思品课堂怎样才能有效落实情感价值观目标呢?关键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师情感的投入。

篇2:语言课情感目标幼儿园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或者只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阅读课教学过程渗透情感态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优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情感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14-02

根据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阅读教学的现状的分析,在阅读课教学设计中渗透情感态度教学目标显得极其重要。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通过对外研版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下册教材的几篇阅读材料及温州市优质课课堂教学评比的阅读文本---《Subway Hero》的教学设计的分析,从阅读的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不同阶段分析如何设计基于情感态度目标的初中英语阅读课。

一、读前营造生动情境,自然导入情感态度

古语有言:触景生情,情感的产生得益于对应的情境,一个生动的情境对于我们教学情感态度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生硬地植入情感必然会变成说教,是无根之水,甚至会让学生反感以致起负面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契合度。

如在阅读课《subway hero》讲授中,本人先导入一张小女孩调入铁轨的图片,当看到火车飞速逼近,小女孩面对危险时,学生们仿佛处于当时的情境中,都很恐慌,此时本人很自然地向学生提出疑问:我们可以怎么做去挽救这个小女孩?学生们相互谈论畅所欲言。又如本人在教授八下第五模块第二单元阅读课《cartoon heroes》时,向学生设置了这样的场景:你们喜欢看卡通片吗,平常喜欢的卡通人物有哪些?卡通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熟悉的话题,让学生们谈了喜欢的卡通人物、故事,学生们很感兴趣,他们举出了蜡笔小新、海绵宝宝、喜羊羊等几十种卡通人物,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很自然地为下面的教学内容作下了巧妙的铺垫。同样学生们在谈论自己的爱好时也很开心,这样的问题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关系。

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能让学生更加大胆的畅所欲言;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能让学生兴趣十足,气氛活跃。营造一个生动的情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化枯燥为兴趣,很自然地实现了情感态度教学目标。

二、读中挖掘教材内涵,核心知识,灵活渗透情感态度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是我们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阅读能增见识长学问,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促进个人进步。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依据一个话题展开,而阅读部分就是这些话题的有效拓展,它的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是学生现阶段知识的有益补充。在阅读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度细节教材内容,找准关键切入点,通过精巧设计,把教材话题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社会阅历、科学知识和人文品质等展示到学生面前,通过教学引导,传递出正能量的情感态度。

如在讲授《subway hero》时,我引导了学生们找出当事故发生时站台上的人们都在做什么,而Mr.Brown又是如何处理的,通过对比Mr.Brown和站台上人们的表现、反应,引导学生去思考Mr.Brown为什么能够成为英雄,我们能够从他身上学到什么。这样的任务设计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文本内容,通过对比还知道了发生紧急情况事故时,我们应该要学会冷静,机智地面对突发事件,更应具备乐于助人的品质。文章的本身它包含了应急处理的人生体验和社会阅历,还传递了一种奋不顾身的正能量,我们巧妙设计任务,把这两块内容通过讨论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从而达到情感态度教学目标。

再如在教授八下第三模块《Journey to space》时,我设计了以下任务:地球有生命吗,那么其他行星有生命吗,为什么地球有生命而其他行星没有,宇宙飞船已经成功登陆哪些行星?从无生命到有生命再到宇宙飞船也无法到达的太空,学生们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学习了太空和天文的知识,教师再通过合理的方式激起学生们探索太空的求知欲望,从而达成情感态度教学目标。

当然,情感态度教学目标是基于知识技能掌握的前提下,同时通过情感态度渗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强化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两者相互相成,以知育情,是阅读课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读后探讨拓展话题,巧妙巩固升华情感态度

教师结合阅读内容,合理设置任务,开展语言活动,对阅读过程进行拓展,巩固升华情感态度。巩固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认知,而且是情感态度升华的必要措施。教师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对于阅读文本提出更高层次理解的讨论。这样的话题应是源于文本而且超出文本,是对于文本内容的升华,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引导学生们最终明白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如在教授《subway hero》时,Mr.brown接受采访时回答:It was the right thing to do。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作为学生当你看到事故时,正确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如当你看到有人落水,当你看到一座房子着火了,你会怎么做?此时教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们明白了作为学生,安全要放在第一位,然后才去做到像心目中的英雄那样勇敢,机智,乐于助人。再如当我教授八下第三模块《Journey to space》阅读课时,在阅读文本后设计了话题讨论:“我们的科学家和宇航员已经为太空做了什么,有哪些还没做到的?”学生们在使用本课的重要知识点---现在完成时去讨论,阐述答案时,不仅加强了民族荣誉感,而且激发了探索开拓太空的欲望。再如在教授了八下第五模块《Cartoon heroes》后我设计了话题讨论,文中五个卡通任务为什么受观众喜欢,你最喜欢他们中的哪个,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了解了卡通英雄具备怎么样的品质,如何能做到像卡通英雄一样受人喜爱,从而实现积极的情感态度引导。在教授八下第六模块阅读课《Hobbies can make you grow as a person》,设计了话题讨论: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David`s attitude towards his hobby? why do people usually have hobbies?学生们明白了拥有了一个好的兴趣爱好的意义及要如何做才能拥有一个好的兴趣爱好。文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始终贯穿于阅读教学中。

英语阅读课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与语法的讲授,也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阅读策略与方法,它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体验。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只有重视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渗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英语课堂教学才会达到减负提质、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篇3:语言课情感目标幼儿园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课堂教学的诸多要素中, 笔者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设计的最终归宿, 情感目标的创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其达成对于其他要素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目标的科学预设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具体体现, 也是该目标有效达成的重要前提。本研究拟聚焦以下问题: (1) 情感目标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预设现状; (2) 针对这些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及意见。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桂林市来自不同学校的35位一线高中生物教师教案为样本, 35位教师经过集体大备课, 限时当场完成相应教学设计, 样品具有一定代表性。35份教案包括高中生物必修一16份;高中生物必修二1份, 高中生物必修三18份。采用数理统计法将收集到的教学设计进行整理统计, 重点分析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的预设情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预设的现状究竟如何呢?

情感目标的科学预设是其有效达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也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体现,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预设情感目标以及预设是否科学, 不仅与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有关, 而且关系着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引导。因此, 学校教师预设情感目标的现状, 折射出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教案是教师为保证课堂顺利进行而提前设计的教学思路, 一般而言, 教案显示了所授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环节, 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素养。教学设计与要求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因此, 通过对教学设计的统计分析, 还可以折射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基于此, 本研究将教师预设情感目标的现状定为首要分析的问题。重点分析35份教案中情感目标的预设。一节课是否应预设情感目标及预设怎样的情感目标, 主要根据以下两个原则判断。

第一,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它明确规定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 同时结合《教师用书》对本节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描述。第二, 教学经验。通过网络检索同一章节内容, 同行教师所预设的教学目标, 以判断一节课是否应该预设情感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内容。根据上述两个判断原则, 做如下具体分析。

情感教学目标的预设分为科学与不科学两种。教学目标设计得合理、具体、全面视为科学。有以下几种情况视为不科学: (1) 该教学内容应该预设情感目标, 但教师在教案中没有体现; (2) 预设的情感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关性不大, 偏离了教学内容, 或太过牵强; (3) 预设的情感目标正确, 但不全面。经研究发现, 这35份教学设计均预设情感性教学目标, 其预设现状统计如下表。

35份教案情感目标预设科学的有4份, 仅占11.4%。预设不科学的有31份, 占88.6%, 预设不科学包括没有预设情感目标, 预设相关性不大、太牵强以及预设不全面、不合理三种情况:第一种:没有预设情感目标。35份教案中共有19份教案没有预设情感目标, 比例居首位。这些数据提醒我们, 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仍然处于重知识轻情感的教育状态。第二种:预设的情感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关性不大、太牵强。如将高中生物种群的结构的情感目标预设为: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将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的情感目标预设为:通过对有丝分裂学习, 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价值观。这样的表述显得太笼统, 太牵强。第三种:预设的情感目标不全面、不合理。35份教案中共有9份预设的情感目标不合理、不全面, 所占比例居第二位, 主要以情感目标表述不合理最为典型。为克服传统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和不确定性, 新课程在教学目标的改革上采用具体、明确的行为动词来表述, 使课程目标实现具体化。新课程标准对情感目标领域使用的行为动词如下: (1) 经历 (感受) 水平——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探讨、参观、观察; (2) 反应 (认同) 水平——关注, 认同, 拒绝, 选择, 辩护; (3) 领悟 (内化) 水平——确立, 形成, 养成, 决定。

从教案上看, 绝大部分一线老师没能很好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于情感目标的表述依然使用传统的方法, 表述含糊不清, 缺乏可测性。如将高中《生物》细胞衰老的情感目标预设为:人类不能抗拒衰老, 但能延缓衰老;怎样活出健康。另一方面, 数据显示有部分老师对于情感目标的内涵把握得不清楚, 混淆了情感目标与技能性目标。如将高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情感目标预设为:学会建构数量模型的一般方法步骤;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情感目标预设为:用科学实验探究发现原理。

四总结与讨论

从教学的有效性来看, 情感目标的预设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情感目标的达成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设立这一教学目标的初衷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情感教育的倾向, 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 学会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研究结果表明, 绝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忽视情感目标的达成。虽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 情感目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间已不短, 但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 情感目标的预设效果并不理想, 这无疑是给我们敲了警钟, 我们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肖邦裕.从新课程标准谈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表述[J].生物学通报, 2003 (7)

篇4:语言课情感目标幼儿园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课教学 情感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14-02

根据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阅读教学的现状的分析,在阅读课教学设计中渗透情感态度教学目标显得极其重要。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通过对外研版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下册教材的几篇阅读材料及温州市优质课课堂教学评比的阅读文本---《Subway Hero》的教学设计的分析,从阅读的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不同阶段分析如何设计基于情感态度目标的初中英语阅读课。

一、读前营造生动情境,自然导入情感态度

古语有言:触景生情,情感的产生得益于对应的情境,一个生动的情境对于我们教学情感态度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生硬地植入情感必然会变成说教,是无根之水,甚至会让学生反感以致起负面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契合度。

如在阅读课《subway hero》讲授中,本人先导入一张小女孩调入铁轨的图片,当看到火车飞速逼近,小女孩面对危险时,学生们仿佛处于当时的情境中,都很恐慌,此时本人很自然地向学生提出疑问:我们可以怎么做去挽救这个小女孩?学生们相互谈论畅所欲言。又如本人在教授八下第五模块第二单元阅读课《cartoon heroes》时,向学生设置了这样的场景:你们喜欢看卡通片吗,平常喜欢的卡通人物有哪些?卡通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熟悉的话题,让学生们谈了喜欢的卡通人物、故事,学生们很感兴趣,他们举出了蜡笔小新、海绵宝宝、喜羊羊等几十种卡通人物,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很自然地为下面的教学内容作下了巧妙的铺垫。同样学生们在谈论自己的爱好时也很开心,这样的问题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关系。

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能让学生更加大胆的畅所欲言;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能让学生兴趣十足,气氛活跃。营造一个生动的情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化枯燥为兴趣,很自然地实现了情感态度教学目标。

二、读中挖掘教材内涵,核心知识,灵活渗透情感态度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是我们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阅读能增见识长学问,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促进个人进步。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依据一个话题展开,而阅读部分就是这些话题的有效拓展,它的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是学生现阶段知识的有益补充。在阅读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度细节教材内容,找准关键切入点,通过精巧设计,把教材话题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社会阅历、科学知识和人文品质等展示到学生面前,通过教学引导,传递出正能量的情感态度。

如在讲授《subway hero》时,我引导了学生们找出当事故发生时站台上的人们都在做什么,而Mr.Brown又是如何处理的,通过对比Mr.Brown和站台上人们的表现、反应,引导学生去思考Mr.Brown为什么能够成为英雄,我们能够从他身上学到什么。这样的任务设计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文本内容,通过对比还知道了发生紧急情况事故时,我们应该要学会冷静,机智地面对突发事件,更应具备乐于助人的品质。文章的本身它包含了应急处理的人生体验和社会阅历,还传递了一种奋不顾身的正能量,我们巧妙设计任务,把这两块内容通过讨论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从而达到情感态度教学目标。

再如在教授八下第三模块《Journey to space》时,我设计了以下任务:地球有生命吗,那么其他行星有生命吗,为什么地球有生命而其他行星没有,宇宙飞船已经成功登陆哪些行星?从无生命到有生命再到宇宙飞船也无法到达的太空,学生们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学习了太空和天文的知识,教师再通过合理的方式激起学生们探索太空的求知欲望,从而达成情感态度教学目标。

当然,情感态度教学目标是基于知识技能掌握的前提下,同时通过情感态度渗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强化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两者相互相成,以知育情,是阅读课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读后探讨拓展话题,巧妙巩固升华情感态度

教师结合阅读内容,合理设置任务,开展语言活动,对阅读过程进行拓展,巩固升华情感态度。巩固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认知,而且是情感态度升华的必要措施。教师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对于阅读文本提出更高层次理解的讨论。这样的话题应是源于文本而且超出文本,是对于文本内容的升华,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引导学生们最终明白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如在教授《subway hero》时,Mr.brown接受采访时回答:It was the right thing to do。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作为学生当你看到事故时,正确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如当你看到有人落水,当你看到一座房子着火了,你会怎么做?此时教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们明白了作为学生,安全要放在第一位,然后才去做到像心目中的英雄那样勇敢,机智,乐于助人。再如当我教授八下第三模块《Journey to space》阅读课时,在阅读文本后设计了话题讨论:“我们的科学家和宇航员已经为太空做了什么,有哪些还没做到的?”学生们在使用本课的重要知识点---现在完成时去讨论,阐述答案时,不仅加强了民族荣誉感,而且激发了探索开拓太空的欲望。再如在教授了八下第五模块《Cartoon heroes》后我设计了话题讨论,文中五个卡通任务为什么受观众喜欢,你最喜欢他们中的哪个,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了解了卡通英雄具备怎么样的品质,如何能做到像卡通英雄一样受人喜爱,从而实现积极的情感态度引导。在教授八下第六模块阅读课《Hobbies can make you grow as a person》,设计了话题讨论: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David`s attitude towards his hobby? why do people usually have hobbies?学生们明白了拥有了一个好的兴趣爱好的意义及要如何做才能拥有一个好的兴趣爱好。文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始终贯穿于阅读教学中。

英语阅读课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与语法的讲授,也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阅读策略与方法,它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体验。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只有重视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渗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英语课堂教学才会达到减负提质、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篇5: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

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活动分类目标

(一)谈话活动目标

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帮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谈话,逐步掌握几种倾听技能;2.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3.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基本规则,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水平。

(二)讲述活动目标

讲述活动是以幼儿语言表述行为为主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2.培养幼儿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表述的能力;3.帮助幼儿掌握语言交流的情绪度、调节技能。

(三)听说游戏目标

听说游戏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主要有:1.帮助幼儿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2.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3.培养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锻炼幼儿迅速领悟语言规则的能力,迅速调动个人已有的语言经验编码的能力,以及迅速以符合规则要求方式表达的能力。

(四)早期阅读活动目标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帮助幼儿接近书面语言的教育过程,目标主要有:1.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2.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懂得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性;3.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

(五)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要求幼儿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故事、诗歌和散文等体裁;2.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3.要求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习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个文学作品的理解。4.要求幼儿根据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线索,进行创造性想象,并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想象。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年龄分类目标

四、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

(一)制订教育活动目标的原则

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二)幼儿语言教育目标落实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1.如何将一个高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多个低层次目标。

2.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如何把握各个层次教育目标的内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3.教师如何根据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确定恰当的教育方法,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第四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原则与方法。2.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各种途径。第四章 第一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原则

一、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

语言学习是掌握语言符号并使语言符号与它所代表的事物建立联系的过程。儿童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综合化的循序渐进的主动建构过程。

(一)语言学习是儿童主动建构的过程

儿童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及其结构组织方式的过程不是完全被动的。一方面,儿童对于周围人们提供给他们的语言范型进行着选择,只有一些他们能理解的、能模仿的语言范例才会被他们所注意,并有意识地去练习;另一方面,儿童在直接模仿成人言语的同时,总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着变通式的模仿,即将听到的句子稍加改动,变成自己的话讲出来。此外,儿童还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周围人对自己的言行,也就是说,周围人向儿童提供什么样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受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

(二)语言学习是个个性化的过程

首先,每个儿童都在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已积累的语言与周围人交往,并从周围人话语中学习新词新句。其次,儿童比较喜欢谈论他们喜欢或感兴趣的事物,而儿童对事物的喜好和兴趣又极具个性化。这使儿童对语言表达的兴趣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点。另外,不同儿童在语言学习的速度、效果等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特点,不同儿童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积极性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必须在顾及儿童全体需要的同时,照顾个别儿童的独特发展特征。

(三)语言学习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

儿童学习语言时,必须要弄懂语言的含义,也就是要弄清各个语词代表什么事物,反映事物的哪方面特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因此,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相联系。

儿童通过日常交往和各种教育活动获得大量语言,这些语言的内容涉及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儿童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心理感受到周围他人的相貌、爱好和职业,从儿童的家庭到幼儿园再到周围社区,从各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到人际交往和社会常识„„可以说,语言领域的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儿童学习和掌握语音、词汇、句子,都需要一个过程,从无到有,从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积少成多。语言的学习很大程度上要靠积累,教师要多给儿童提供语言范例,多向儿童介绍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丰富儿童的语词经验。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原则

根据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幼儿园语言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面向全体儿童

幼儿园语言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儿童,教师在确立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时,必须依据本班儿童语言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师在选择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材料时,必须考虑全体儿童的普遍经验;教师在对儿童语言的效果进行评估时,必须参照儿童已有的语言经验和已有的语言发展状况;教师在组织儿童开展各种语言活动时,必须保证每个儿童都有机会练习运用语言,使每个儿童都有机会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另一方面,要照顾到儿童语言发展的个体差异,就是教师要为每个儿童的语言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对于那些不愿说话、语言发展差的儿童,先要找出原因,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发展其语言。并且在集体面前,教师要尽量少地批评他们,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可以通过降低谈话难度等方式照顾个别儿童的需要。

(二)发挥儿童学习语言的主体性

语言教育必须发挥儿童学习语言的主动性,使儿童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人,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要想在语言教育中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最根本的是建立一种平等而民主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为儿童学习语言提供榜样。教师在日常会话和教育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说普通话,语言既要规范,又有礼貌,努力做到语音正确、语法规范、用词恰当,表达完整、连贯、清楚,为儿童学习规范的语言提供榜样。教师除了自己作为儿童语言学习的榜样外,还可以为儿童树立同伴榜样,鼓励儿童互相学习彼此的良好言语行为。

其次,教师作为儿童的交际对象对儿童语言进行指导。儿童语言教育必须为儿童提供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机会,使他们在主动积极地言语交往活动中学习语言,发展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师生间平等的交往,儿童可以练习其口语表达技能,并依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言语行为有所了解;另外教师还应创设条件,鼓励儿童之间展开真正的言语交往,以使儿童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技巧。

再次,教师作为教育者为儿童主动学习语言创造条件。第一,提供良好的语言范例。教师通过自己的良好言行,在儿童中树立榜样,通过为儿童提供普通话音像资料等方式,为儿童接触和模仿创造语言环境;第二,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活动材料,如录音录像设备、、各种儿童图书或画册、常用汉字卡片或标签、纸、笔等,以激发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兴趣;第三,创设言语交际情境,鼓励儿童与周围人进行言语交往。一方面,教师不要对儿童自发的言语交往过于限制,要允许儿童在自由游戏或等待的时间里自由交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表演、“小小广播站”等形式对儿童提出运用语言的要求,激发儿童运用语言的动机;第四,对儿童的语言学习行为作出积极反馈,增进其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兴趣和信心。

(三)加强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联系

加强各领域教育的联系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立足于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设计语言教育的延伸活动,完成一些其他领域的教育目标。这里的延伸活动在形式上与语言教育的关系并不十分 3 明显,但在其内容上是与儿童学习的文学作品直接相关的。二是从其他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出发,在教育过程中适当渗透语言教育的因素。总之,教师要尽量从儿童教育的整体经验出发,综合考虑语言教育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领域教育因素,为儿童设计综合性的语言教育活动。

(四)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儿童

一方面,教师要仔细观察和评估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略高于儿童语言发展现实水平的语言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语言教育要容许儿童犯错误。因受生活经验和理解力发展水平的局限,儿童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上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予以对待。第四章 第二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

一、示范模仿法

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儿童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板,让儿童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有时也可以由发展较好的儿童来示范。具体运用为:

(一)教师的示范语言一定要规范到位

在幼儿园里,教师的语言是儿童模仿的对象,教师说什么,怎样用词和造句,用什么言词来说出自己的感觉,说话时的态度、表情和手势,对别人说话的反应等,都对儿童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说话时要吐字清楚、发音准确、辅以自然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运用恰当的音量、语调、速度等,还要使用具体易懂的句式。教师运用规范语言,才能为儿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成为儿童模仿学习的典范。

(二)教师要把握好示范的时机和力量

语言教育中新的、儿童不易掌握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反复地重点示范,如难发准的音,新词句的学习,人物的对话,连贯的讲述,需要儿童作为仿编参照的原词句等,让儿童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学习。

(三)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显性示范”和“隐性示范”的手段

语言教育中教师要恰当地处理好“显性示范”和“隐性示范”两种手段的运用,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依据儿童语言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恰当地选用不同的示范方法。

(四)教师要积极观察儿童的语言表现,妥善地运用强化原则

教师要关注在各种活动中儿童的语言表现,善于发现儿童语言发展的差异,给予因材施教,随时鼓励儿童正确的语言行为和习惯,并加以强化。

二、视、听、讲、做结合法

视:是指教师提供形象的讲述对象,如实物、现象、图书、情景表演等,让儿童充分地观察。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儿童充分感知与领会。讲:是指儿童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表达个人的认识。

做:是指教师给儿童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通过儿童的参与或独立地操作活动,帮助儿童充分地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

这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具体做法为: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教育辅助材料,应该是儿童接触过的、较为熟悉的或符合儿童认识特点的;教会儿童观察被讲述对象的方法,给儿童留存一定的观察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提问要有顺序性、启发性,帮助儿童构思与表述;根据儿童的语言实际水平,提出不同的表述要求,要求儿童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中获得语言经验。

三、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儿童正确发音,丰富儿童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具体运用为:根据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和内容选择、编制游戏,要求目标明确,规则具体,便于儿童理解,达到训练语言能力的目的,在运用游戏法的同时,可配合使用教具或学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应逐渐减少直观材料,可以适当开展纯语言训练的游戏。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可运用游戏法进行重点帮助,使他们在轻松、愉快、饶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强化训练。

四、表演法

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学习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具体运用为:教师必须在儿童理解诗歌、散文、绕口令等作品内容,并能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儿童准确地运用声调、韵律、节奏、速度等进行诗歌、散文、绕口令的朗诵和表演;教师必须在儿童理解童话、故事内容,熟悉人物对话以及体会角色心理的基础上,指导儿童准确地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扮演角色,再现故事情节,进行故事表演;鼓励儿童在故事表演中创新内容和增加情节与对话,大胆地发展故事情节,恰当地进行动作设计和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渲染;要为全体儿童提供参与表演的机会。

五、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儿童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或训练儿童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口头练习是大量的。具体运用为:明确练习的要求,逐步提高练习的要求;要求儿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具有独创性的练习,避免简单、枯燥的重复;练习方式应生动活泼,形式变换多样,从而调动儿童练习的积极性。第四章 第三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途径

幼儿园语言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凡是有语言参与的活动都可以用来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

一、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

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儿童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与老师、同伴等进行交往,这些发生在一日生活中的自然的交往情景,为教师对儿童进行语言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首先,成人可以通过日常交往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现状。在非常自然的情境中,儿童往往是很真实的表现自己的言语实际水平以及言语表达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如果教师能留心观察,就很容易对每个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和交往态度有所了解,为确立有针对性的语言教育目标提供依据。其次,成人可以在交往中为儿童提供语言示范,丰富儿童的词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物品,成人可以通过与儿童交谈,向他们介绍各种物品的知识,如名称、外形、颜色、用途、使用方法等,在介绍这些生活常识的过程中,成人也在向儿童展示相关的词汇和句式。再次,成人可以在帮助儿童建立生活常规的过程中,提高儿童理解语言并按语言指令行动的能力。如临近用餐时间,教师便要求儿童收拾好玩具、盥洗、安静地等待进餐;临近午睡时,要求儿童洗漱、入厕、脱衣服、脱鞋袜等。

总之,成人要抓住与儿童日常交往的有利时机,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并在交往过程中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语言发展状况,给儿童以针对性的指导。

二、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 幼儿园里的常规主题活动主要有以下形式:

(一)天气预报员

每天早餐前,可请一名儿童向全班儿童预报当日的天气情况,天气预报员可以由值日生担当,也可由教师指定,此项活动可与记录或制作天气预报图结合起来,为提高儿童活动的兴趣,丰富儿童的语言内容,教师应启发儿童根据当日气温和特殊的天气状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在实际的讲述练习中儿童的语言丰富了,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周末趣闻

这项活动通常安排在周一,请儿童从双休日的经历中选出最有趣或最有意义的事进行讲述,可以在集体中讲述,也可以让儿童与老师或同伴自由交谈。

(三)小小电视台

由于这项活动综合性比较强,对儿童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一般在幼儿园大班开展。但其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在小班或中班进行,内容包括:报告午餐、晚餐菜谱;表演文娱节目;介绍新闻;介绍新书或玩具;知识问答;欣赏或再现文学作品等。

三、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儿童的交往语言

(一)利用图书区和语言区进行语言教育 1.图书区的建立

为了从小培养儿童对书籍的兴趣,开阔儿童的视野,发展其智力,培养儿童利用图书查询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幼儿园各班应建立图书区。各班建立图书区应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图书区应选择在班里光线比较充足,相对比较安静的位置;

第二,图书区的环境布置要舒适,可以为儿童提供靠背椅,或铺地毯提供坐垫,以便儿童坐在地上阅读;

第三,图书区里的图书应摆放在儿童能够得到的地方,最好是封面朝向儿童,以便任其选择; 第四,选择摆放的图书要适合本班儿童的智力、语言等发展水平,要富有教育性,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第五,图书要定期更换,其中既有儿童读过的旧书,又要有新书。

为了发挥图书区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品,教师应对图书区活动给予一定的指导:(1)教师注意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类图书。(2)儿童在看图书时,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儿童互相谈话和讲述图书中的内容,以发展儿童的语言。(3)教师要教给儿童一些阅读的方法,提高儿童阅读能力。(4)要培养儿童良好地阅读习惯,如眼睛与图书有一定的距离、不在光线过暗或过强的地方看书、不撕书等。

2.语言区的建立

语言区的主要作用是让儿童练习口语表达。语言区的内容包括:

(1)教师在语言区里给儿童准备图片或剪贴用具,以便儿童练习讲述或边制作边讲述。

(2)教师在语言区里准备录音机和故事、诗歌磁带,以便儿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收听文学作品。

(3)教师在语言区里投放一些识字卡片和填画游戏卡,以便有兴趣的儿童认读汉字和练习运笔。

(二)在活动区活动中随机指导儿童的语言交往

活动区的设立为儿童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儿童之间的交往机会。儿童在活动区里摆弄各种物品时,也会和同伴自由交谈,教师应鼓励儿童之间的谈话,并利用巡回指导的机会引导儿童扩张谈话内容。在活动区活动结束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讲评和总结的时间,请儿童讲述自己活动的过程、活动后的感受以及收获,谈谈自己与同伴在交往过程中的新发现以及下一步活动的打算。

四、通过听说游戏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

听说游戏是一种规则游戏,是在游戏规则中对儿童听音辨音及语言表达等言语能力提出要求。一般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进行。

(一)通过听说游戏训练儿童的听力

一部分听说游戏以训练儿童听力为直接目的,这可以训练儿童注意听及分辨语音特点的能力。这些游戏都要求儿童注意听,而且一边听一边辨析,同时游戏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情节或竞赛性质,有助于儿童积极认真地参加游戏,在体验愉快情绪的同时练习听音辨音能力。

(二)通过听说游戏发展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还有一部分听说游戏在规则中对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出要求。这些游戏既练听力又练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

五、通过语言教育活动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

1.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过程

语言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状况及儿童学习语言兴趣,有计划地组织儿童进行的活动,可以说,语言教育活动是教师为儿童设计和创造的特殊的交往情境,它使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处于教师的计划和监控之下。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不是顺其自然的,而是融入了许多教师的指导。但这不意味着儿童是被动地学习,同一般的语言学习活动 6 一样,儿童是这一过程的主人,所谓的设计和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是要使儿童乐于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学习过程中去。

2.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对象是语言文学及相关的信息材料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儿童感知、思考、模仿的主要是各种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文学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儿童通过语言教育活动主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第一,语言形式的经验,即对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学作品等语言符号的经验;

第二,语言内容的经验,主要指各种语言符号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包括思想观念、情感,各种客观事物和现象、人际关系、社会常识等;第三,语言运用的经验,包括言语表达、言语交际、言语理解、言语调节等方面的规则和行为习惯等。

总之,使语言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主要目的指向于为儿童提供语言及与语言有关的认识和操作经验。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思路 1.确立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确立应依据儿童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并略高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当前水平,它主要指向于儿童的语言发展。

2.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

就是本次教育活动用什么主题的语言活动材料用什么形式,采用哪种活动类型。教师要根据活动目标,再结合近期的其他教育内容活动教育主题,选择适合于本班儿童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3.计划活动过程

即对活动的时间流程和具体步骤提出计划。主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活动从哪里开始,怎样开始;到哪里结束,怎样结束。

第二,活动由哪几个步骤组成,每一步需要多少时间,教师和儿童分别要做哪些事情,需要什么样的情境和活动材料等。

第三,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上,教师要重点提出哪些问题,为儿童提供哪些言语示范或指导,从哪些方面对儿童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可评议等。

六、通过其他教育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

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虽然不是以语言教育为主要内容,但其中部分活动包含着语言教育的因素,儿童在这些教育活动中也不断地学习新词新句,尝试用语言与同伴或周围成人交往,因此,教师可以在这些教育活动中对儿童进行适当的语言教育。

(一)其他教育活动与语言教育的关系

1.各种教育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语言活动的素材

儿童在科学、艺术、社会等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丰富了儿童谈话和讲述的内容。正是由于儿童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触大量物品,观察多种现象,做出若干操作动作,探索事物间的关系,因此他们才有可能在语言活动中理解和运用不同种类的词语,以及反映事物不同关系的句式。

2.某些教育活动为儿童进行言语表达和言语交际提供了条件

很多教育活动都是由教师提出言语指令或要求,由儿童跟随指令或要求行动。在此过程中,儿童注意听和听指令行动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要求。此外,各种教育活动在教育组织形式上往往采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交替进行的方式,不同的组织形式,为儿童与周围人的交往提供了不同的条件,这些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及其对应的言语交流经验为儿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他们不但练习了言语交际技能,而且体验到不同交往情境与交往行为的关系。可见,某些教育活动在其实施过程中通过为儿童提供多种言语运用机会而为语言教育的目标有所贡献,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活动中的语言教育因素,以便在设计和组织其他教育活动时为儿童的言语交往提供充分的机会,在完成其他教育活动目标的同时完成相应的语言教育目标。

3.其他符号性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儿童理解语言的符号特性

在人们的生活中,除了语言符号外,还有许多其他符号,如数学符号、美术符号、音乐符号等,这些非语言的符号和语言符号可以互相转换。如果教师在音乐、美术、数学等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将各种非言语表达手段与语言表达相联系,那么将对儿童理解语言系统的符号特性,学会用多种手段表达思想感情很有帮助。这些符号性的活动可以使儿童慢慢地体会到:语言和其他符号一样,是人们用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他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手段来抒发感情、表达愿望、描述周围世界。

(二)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进行语言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1.通过计划——操作——会议的活动程序为儿童提供交流的机会

教育活动是儿童主动活动的过程,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儿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儿童自己计划活动进程,自己依计划参与各项活动。在儿童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

2.要避免语言教育“喧宾夺主”,影响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

各领域教育活动的存在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方面都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不能为强调语言教育而忽视其他领域的教育。

3.多鼓励儿童的交流与合作

各种教育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鼓励儿童之间互相沟通和合作。当儿童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儿童向同伴寻求帮助;发生分歧、冲突时,教师也可鼓励儿童自己协商和讨论解决冲突。此外,教师可以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儿童之间的分工协作提供条件。

4.为儿童提供规范的言语示范

儿童学习语言在相当程度上靠模仿,因此教师无论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还是在其他教育活动中都要注意为儿童提供规范的语言,以供儿童学习和模仿。

5.鼓励儿童积极表达

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都要注意为儿童创设一种宽松平等的心理环境,使儿童有机会自由表达心声。一方面,教师要以肯定和接纳的态度对待儿童的言语表达;另一方面,教师自己也要学会真诚地表达。教师真诚而坦白地表达,以及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平等对话,将有效地保护并增进儿童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动机和兴趣。思考练习:

一、儿童学习语言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语言学习是儿童主动建构的过程。2.语言学习是个个性化的过程。3.语言学习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

4.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二、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参考答案)1.面向全体儿童。

2.发挥儿童学习语言的主体性。

3.加强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联系。4.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儿童。

三、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应如何发挥儿童学习语言的主体性?(参考答案)1.教师要为儿童学习语言提供榜样。

2.教师作为儿童的交际对象对儿童语言进行指导。3.教师作为教育者为儿童主动学习语言创造条件。

四、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才有哪些方法?(参考答案)1.示范模仿法。

2.视、听、讲、做结合法。3.游戏法。4.表演法。5.练习法。

五、幼儿园通过哪些途径开展语言教育?(参考答案)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3.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儿童的交往语言。4.通过听说游戏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5.通过语言教育活动促进儿童语言发展。6.通过其他教育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

六、幼儿园各班建立图书区应符合哪些要求?(参考答案)第一,图书区应选择在班里光线比较充足,相对比较安静的位置;

第二,图书区的环境布置要舒适,可以为儿童提供靠背椅,或铺地毯提供坐垫,以便儿童坐在地上阅读;

第三,图书区里的图书应摆放在儿童能够得到的地方,最好是封面朝向儿童,以便任其选择; 第四,选择摆放的图书要适合本班儿童的智力、语言等发展水平,要富有教育性,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第五,图书要定期更换,其中既有儿童读过的旧书,又要有新书。

七、教师应怎样指导图书区的活动?(参考答案)(1)教师注意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类图书。(2)儿童在看图书时,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儿童互相谈话和讲述图书中的内容,以发展儿童的语言。(3)教师要教给儿童一些阅读的方法,提高儿童阅读能力。(4)要培养儿童良好地阅读习惯,如眼睛与图书有一定的距离、不在光线过暗或过强的地方看书、不撕书等。

八、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过程。

2.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对象是语言文学及相关的信息材料。

九、儿童通过语言教育活动主要获得哪些经验?(参考答案)第一,语言形式的经验,即对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学作品等语言符号的经验;

第二,语言内容的经验,主要指各种语言符号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包括思想观念、情感,各种客观事物和现象、人际关系、社会常识等;

第三,语言运用的经验,包括言语表达、言语交际、言语理解、言语调节等方面的规则和行为习惯等。

十、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与语言教育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1.各种教育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语言活动的素材。

2.某些教育活动为儿童进行言语表达和言语交际提供了条件。3.其他符号性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儿童理解语言的符号特性。

十一、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进行语言教育要注意哪些问题?(参考答案)1.通过计划——操作——会议的活动程序为儿童提供交流的机会 2.要避免语言教育“喧宾夺主”,影响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 3.多鼓励儿童的交流与合作 4.为儿童提供规范的言语示范 5.鼓励儿童积极表达。

十二、名词解释

1.语言学习2.示范模仿法 3.游戏法 4.表演法 5.练习法 6.常规主题活动(参考答案)语言学习:是掌握语言符号并使语言符号与它所代表的事物建立联系的过程。

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儿童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板,让儿童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的一种方法,有时也可以由发展较好的儿童来示范。

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儿童正确发音,丰富儿童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学习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儿童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或训练儿童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

常规主题活动:是指幼儿园组织的儿童定期参加的,围绕某个话题展开的语言活动。第五章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特点。2.掌握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的基本理论。3.能设计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方案。

第五章 第一节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特点

谈话活动是以对话形式进行的言语交往,即以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的方式,发展儿童的对话能力。

一、谈话活动的特点

(一)谈话活动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谈话活动应围绕一个具体、有趣、贴近儿童日常生活和经验的话题进行,中心话题可以从客观上主导儿童谈话的方向,限定儿童交谈的范围,使儿童的交谈带有一定的讨论性质。谈话活动的话题须具备以下要求:

1.儿童对中心话题应是熟悉的

中心话题应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如中班的谈话活动“我最喜欢的人”,大班的谈话活动“节日里最快乐的一件事”等,这一类话题贴近儿童的生活,儿童往往比较感兴趣。

2.中心话题对儿童有一定的新鲜感

中心话题要能调动儿童儿童参与谈话的积极性,对儿童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刺激性,如大班谈话活动“恐龙乐园”、“神秘的太空”等。

3.中心话题要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并能充分调动儿童的思维,引导儿童积极思考 与儿童生活中共同关心的内容有关的,并于儿童已有知识经验相适应的中心话题,能引起儿童共同的谈话与讨论的兴趣,从而调动儿童积极的思考,参与到谈话中,如中班的谈话活动“如果地球上没有水会怎样”。

(二)谈话活动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

谈话所涉及的素材必须是儿童知识经验范围以内的,取材于儿童参观、游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教育活动、游戏、电影或电视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儿童的知识越丰富,谈话的素材积累的越多,谈话的内容就越丰富。为了使谈话素材完整、丰富,教师应引导儿童对某种事物或某种现象进行多次观察,从不同角度比较细致地了解,这样,儿童才能有话可谈,才能触及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谈话活动是多方参与的言语交往活动

从语言的信息量来看,当儿童围绕中心话题进行交谈时,他们的思路是呈放射状向外发散的,而不同个体间的经验也多种多样,因此在交谈中每个儿童获取的信息量都比较大,内容也比较丰富。而从交往的对象来看,谈话活动可以是儿童于其他同伴交谈、儿童与教师交谈、也可以是儿童独自在集体面前讲述,由此构成了儿童与教师、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交谈的三种不同的基本模式。

(四)谈话的语境随意、宽松、自由

在谈话活动中,谈话的气氛比较宽松自由,主要体现在: 1.话题的扩展和见解自由

谈话活动中没有统一的的答案和看法,也没有什么一致的讲述经验和思路。儿童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内心感受,将自己的想法直接了当地表达出来,与大家共享。因儿童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谈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派生出的子话题就非常地丰富,教师就要抓住谈话活动的这一特征,启发儿童的思维,鼓励儿童积极地参与到谈话活动中来。

2.语言自由,不强求规范

谈话活动主要目的是鼓励儿童大胆地与他人交谈,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同时,它不要求儿童一定运用准确无误的语言来表达。谈话活动就是要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儿童提供众多的开口说话和与人交谈的机会,从而使儿童能经常地练习和巩固已有的语言经验,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不断地发展儿童的表达能力。

(五)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间接引导的作用

在谈话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以间接的方式出现的,也就是说,教师往往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谈话,给儿童以平等的感觉,以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教师间接的引导作用表现在:

1.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引导儿童谈话的思路,把握谈话活动的方式。

2.教师用平行谈话的方式对儿童做隐形示范。如教师通过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感受等,向儿童暗示谈话的内容和方式。

二、谈话活动的类型

一般来说,谈话活动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日常谈话

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是发展儿童口语的重要途径,它带有极大的情境性和感情色彩,交谈的话题及其丰富,交谈的对象经常变化,交谈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开始或结束,不受时间、空间和年龄对象的限制,主要有两种形式:

1.日常个别谈话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早晨来园、晨间活动、盥洗、游戏、活动过渡的间隙、离园等时间内,教师都可以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与部分儿童就某个话题进行交谈。这种交谈也应有一定的计划和准备:与哪些儿童交谈、谈什么、在交谈中发展儿童哪些言语技能和态度等。日常谈话中的个别交流,主要目的在于增强部分儿童的自信心,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

2.日常集体交谈

日常集体交谈的话题与个别交谈比更自由,可同时有多个话题。形式更活泼,可以是师生间的谈话,也可以是同伴间的谈话或是师生、同伴间的讨论等。这种谈话遵循“自由参加”的原则,儿童可以参加谈话活动,也可以从事其他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日常集体谈话,教师既可以经常为儿童提供机会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儿童观察园内和周围环境变化的意识。(例如)

(二)有计划的谈话活动

这类活动是教师制订一定的计划和方案,依据事先确定的话题,有目的地组织儿童进行谈话,一般在小班下学期开始开展。凡是儿童熟悉的、或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都可以选择为谈话的话题。这些话题可由教师拟定,在大班也可以由儿童参与拟定。(例如)

由于这类活动是事先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计划的,因此在指导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1.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每位儿童都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增加儿童言语交往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儿童自己说,还要让他们积极地与同伴交谈、与教师交谈,在交谈中学习他人有用的经验。不断提高言语运用能力。

(三)讨论活动

讨论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谈话活动形式,因为它在话题形式、言语交往和教师的指导上有开放性的特点:

1.讨论活动的话题一般是开放性的问题。讨论活动的话题一般是开放性的问题,同时讨论所涉及的事物应是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符合,11 但对儿童来说又有一定难度的。(例如)

2.讨论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言语交往活动。

在讨论中,儿童可以就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充分的言语交往,儿童既要清晰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看法,又要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并进行分析、驳斥或接纳,从而使言语活动延续下去。这种言语交往对象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因其对儿童言语能力、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在中班以后开展。

3.教师的指导态度要开放。

与讨论话题相对应,教师对儿童提出的看法也应采用开放的态度,对儿童的某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看法采取包容和接纳的态度,教师的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儿童言语交往能力上。

三、谈话活动的目标

谈话活动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语交往方面的目标

言语交往方面的目标是谈话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要尽量体现认识、情感和态度、能力和技能的要求。

在认识方面的目标主要包括知道各种具体交往词语的内容、类别和用途。(例如)在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主要有:

第一,能主动、愉快地发起谈话,这是针对儿童言语交往的态度而言的。

第二,能用符合当前语境特点的言语进行谈话。谈话活动中儿童的角色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儿童所处的场景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儿童能针对不同的场景、所承担的角色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语音语调、说话口吻和方式,以符合当前说话语境的特点。

第三,能用轮换的方式交谈。谈话活动中要强调让儿童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着听和说。在言语交往能力方面的目标有:

第一,能围绕一定的话题交谈,这主要避免谈话时跑题现象的发生。第二,能不断扩展谈话内容,层层深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第三,儿童要善于对自己前面的话语进行补充、修改,或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询问和质疑。各年龄阶段在言语交往方面的目标。小班:

1.喜欢与老师、小朋友交谈。

2.知道别人说话时不随便插嘴,不抢着说话。

3.能围绕一定的话题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中班:

1.学习各种交往词语的内容和用途。

2.能积极、愉快地运用交往词语与别人交谈,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3.学习用不同的说话方式与不同的人交谈。4.能积极地学习他人的讲述经验。5.能用轮换的方式与别人交谈。大班:

1.熟悉各种交往词语的内容、类别和用途。

2.能就某个话题主动地与别人交谈,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3.会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音高、音量、语句与人交谈或讨论。

4.能在交谈中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补充或修改,或对他人的意见提出疑问和批评。

(二)倾听方面的目标

学会倾听也是谈话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儿童不但要学会倾听,还要善于倾听。倾听方面的目 12 标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一般的倾听能力,就是注意倾听教师或同伴的话语或问题,听懂对方的意思,这是倾听的习惯和态度。

二是分析性的倾听能力,就是在交谈过程中,儿童不但要注意听别人的发言,还要把握主要信息,根据话题内容和他人的观点适时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做出必要的反应,从而使谈话活动的话题和内容能不断地深入下去,使谈话活动能顺利地得以继续。

各年龄阶段倾听方面的目标。

小班:注意安静地倾听别人说话,并能做出积极、简短的回答。

中班:能认真地倾听别人说话,并针对对方的话表述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大班:能在倾听中把握谈话的关键信息,并针对谈话主题和他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批评性意见。

(三)其他方面的目标

由于谈话活动的话题较自由,选择话题的范围较广,因此在活动中除培养儿童言语的能力外,还应对儿童进行品德等其他方面的教育。一般而言,在谈话活动中还可以渗透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品德方面

如:“儿童在活动中感受教师对小朋友的爱,从而产生爱老师的情感”,“知道有玩具应大家一起分享”等。

2.常规方面

如:“知道物品应放在固定的地方,保持活动室的整洁”,“知道吃饭时不东张西望,不跟别人聊天”等。

3.环境教育方面

如:“儿童在活动中初步产生不随地乱扔东西的意识,并能在与家人外出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行为”,“知道不能浪费水资源,要节约用水”等。

4.思维方面

这主要用于讨论活动中。如活动“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会怎样”中,教师可设置这样的目标:“鼓励儿童积极地动脑思考,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等。

第五章 第二节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目标的确立

在确定谈话活动的目标时应做到:

(一)正确

谈话活动目标的正确性体现在:

1.每一个具体活动目标是总目标的正确转化

每一次谈话活动的具体目标都应体现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适应阶段目标,从而目标的确立符合各年龄班儿童的特点。

2.目标是内容的正确体现

教师要根据谈话活动的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以使具体目标与谈话活动内容正确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目标体现内容、内容反映目标。

(二)全面且重点突出

一个具体的谈话活动目标应尽量使本次活动的教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使目标的确立体现全面性的原则。但同时也应明确哪些目标是直接目标,哪些目标是间接目标。(例如)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教师在选择和安排谈话活动的内容时应注意:

(一)选择和安排内容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教师在选择和安排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在确定工作计划时应有目的地选择谈话活动的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有计划地选择和安排谈话活动的内容。这种计划性体现在:一是每月初制订月计划时就要将谈话活动的内容和话题准备好;二是将谈话活动的三种类型在每月中加以合理地安排。

(二)取材的内容和范围应广泛,有教育意义

谈话活动的内容可以从广泛的范围内选取,教师既可以从《语言》教材上选择内容,也可以广泛涉猎家庭和幼儿园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儿童的各种情感体验、成人的劳动等,还可以寻找儿童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偶尔发生的一些极具教育意义的小事,并抓住这些难得的机遇契机进行随机的谈话教育。

(三)谈话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应与幼儿的言语和知识经验相符合

谈话活动的内容应选择那些儿童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片段,而且这些内容对儿童来讲要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新鲜感。对于儿童了解较少的话题,教师应先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儿童丰富这方面的认识,在基础上再进行谈话活动。

三、谈话活动的结构和步骤 谈话活动的基本结构包括:

(一)创设适当的谈话情境

这是谈话活动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引出谈话和讨论话题,使儿童在活动之初就能被吸引到活动中来,从而做好谈话的准备,这个步骤所需的时间不宜过长,大约为3——5分钟。要创设适当、良好的谈话情境,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

为了调动儿童参与谈话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开始教师就要让儿童周围的气氛轻松、自然,帮助儿童稳定情绪,将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谈话活动上来。

2.创设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

一般来说,谈话活动的情境创设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用实物或直观教具创设情境。通过挂图、幻灯、录音机或各种不同的实物给儿童创设一种语言情境,并让儿童尽快地融入到情境中,跟随着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

第二,以语言创设谈话情境。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儿童进入谈话的情境,积极地进行思考。

第三,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创设。运用游戏的形式创设的谈话情境,很容易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兴趣,引起他们对所谈内容的回忆,为下一步骤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提出话题后,教师要为儿童创设一个自由发言、自由交谈的机会,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将自己的体会、想法与他人共享。教师在指导这个过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给儿童充分的自由讲述内心的真实感受

一个谈话活动开展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对这个过程的把握程度。教师要指导儿童围绕话题大胆地与同伴交谈,交谈的内容和对象应是自由的。

2.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体差异

自由交谈虽给儿童提供了开口说话的好机会,但儿童的言语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坚持“交谈对象自由选择”的原则时,要事先将言语能力较差和能力较强的儿童安排在一起,让能力强的儿童带动能力弱的儿童一起练习交往语言。此外,教师还要重点倾听能力较弱儿童的谈话,提醒其他儿童在说完自己的感受后要注意倾听这些儿童的话语,经常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围绕话题深入交谈

在儿童运用现有的知识储备充分地交谈后,教室要适时地将儿童集中起来,以提问或启发的方式帮助儿童学习新的交谈技能和谈话规则,掌握正确的谈话思路和方法。教师在指导这个过程时应注意:

1.话题的深入是逐步进行的

一般而言,话题是沿着这样的顺序推进的:对话题对象的描述和基本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对话题对象的独特感受。

2.正确地看待谈话技能、态度和规则的学习

谈话技能、态度的培养、形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儿童学习新的谈话经验时。不应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

(四)迁移谈话的经验

这一步骤一般渗透到日常生活儿童与人交往的情境中,教师应使儿童在谈话活动中学到的新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以练习和实践,因此,在谈话活动结束前,教师要向儿童提出这样的任务和要求:将学到的新经验运用到与同伴、与父母的交往中。此外教师要注意观察儿童在日常的交往中,是否主动运用新经验,并进行及时的评议,对做得好的儿童给予表扬、鼓励,对做得不好的儿童要给予提醒、帮助,使儿童能真正地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

谈话活动方案一 年龄班:中班

活动名称:谈话活动——我就是喜欢我 活动目标:

1.乐意围绕“我就是喜欢我”这一话题参与谈话,学习用简短的语句谈论自己。2.能知道自己的长处,对自己有信心。活动准备:

1.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意义。2.故事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

1.听故事:我就是喜欢我。

教师引导儿童认真听故事磁带,然后提问:

“你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小青蛙有什么本领?” “小青蛙喜欢自己是一只青蛙,你喜欢你自己吗?” 2.介绍“我的名字”。

提问:“你喜欢你的名字吗?为什么?谁能介绍一下你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字?” 3.说说“我的爱好”。

提问:“你喜欢什么?”(我喜欢蓝色、我喜欢唱歌、我喜欢吃苹果等。)4.讲讲“我会做的事”。

引导儿童用“我就是喜欢我,因为我会„„”的句式讲述。

提问:“我会为我自己做什么?”(我就是喜欢我,因为我会自己刷牙。)

“我会为别人做什么?”(我就是喜欢我,因为我会为爸爸妈妈端碗、摆筷子。)

小结: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优点,每天都在不断地进步,健康地成长。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你自己吗?你会说什么呢?(我喜欢我自己)

附录:故事《我就是喜欢我》 译者:锦 源

“我好幸运啊!”青蛙一边欣赏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一边说:“我漂亮,会游泳,跳水又比其他动物跳得好。我是绿色的,而绿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这世上最好的事就是做一只青蛙。”

“那我呢?”天鹅问:“我是白色的,难道你不觉得我也很漂亮吗?”“才不呢!”青蛙说:“你身上没有绿色。”“但我会飞,”天鹅说,“而你不会。”

“哦,是吗?”青蛙说,“我从没有看你飞过。”“我是有点儿懒。”天鹅说,“但是我可以飞。你看!”它跑了几步,大声地拍动翅膀。

只见天鹅突然从地面上升起,优雅地飞向天空。它飞了几圈之后,降落在青蛙面前的草地上。“太棒了!”青蛙大叫,崇拜地说,“我也想要飞!”“你不行!”天鹅说,“你没有翅膀。”然后很得意地回家了。

于是青蛙独自开始练习飞行。它向前跑了好几步,然后张开手臂,上下拍打。但是不论它怎样努力,都没办法飞离地面。青蛙变得很灰心。“我是一只没用的青蛙。”它想,“我连飞都不会,真希望自己也能有翅膀。”突然青蛙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它相信只要是天鹅能做的,它也能做。

青蛙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用一块旧床单和一些细绳做了一对翅膀。它终于可以做一次试飞了。它爬上河边的山丘,像天鹅一样,跑了几步,然后张开手臂,跳向天空。开始它在天空中盘旋了一会儿,但不久翅膀断了,它像石头一样“啪”的一声掉进了河里。

老鼠看到了说:“你要知道青蛙是不会飞的。”青蛙问:“那你呢?”老鼠说:“当然不会,我又没有翅膀,但我很会做东西。”青蛙看到小猪问:“小猪,你会飞吗?”小猪摇摇头。青蛙问:“那你会什么呢?”小猪骄傲地回答:“我能做世界上最好吃的蛋糕;而且我很漂亮,我全身是粉红色的,粉红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青蛙决定自己做蛋糕,但蛋糕烤焦了。青蛙觉得很伤心,就哭了起来。野兔见了问:“青蛙你为什么哭?”青蛙说:“我不会烤蛋糕,不做东西,又不会飞。我什么都不会。”野兔说:“可是,青蛙啊!我也不会飞呀!也不会烤蛋糕或做东西。我没有办法像你一样游泳和跳跃„„因为我是一只野兔,而你是一只青蛙。但我们大家都爱你。”

突然间,青蛙感到非常愉快。它想:“野兔说得对,我很幸运是一只青蛙。”然后它快乐地一跳——一个很大的青蛙跳,这可是只有青蛙才能做得到的阿。它感觉自己像在飞。

谈话活动方案二 年龄班:大班

活动名称:幼儿园里最难忘的一件事(谈话)活动目标:

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并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

2.能用连贯的语言把自己在幼儿园里最难忘的一件事讲出来。3.体验离别的情感,珍惜友情。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几天把谈话的主题布置下去,让儿童有时间进行回忆和整理,为进行谈话活动做好准备。2.布置一个温馨的环境,渲染谈话气氛。3.歌曲《老师再见了》的录音带及录音机。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老师再见了》,引导幼儿欣赏。2.交待本次活动的主题。

3.幼儿自愿结成小组,在小组里谈。

要求:一个人说话时,其他人要认真听,如果他说的这件事你也很清楚,那么你可以对他的谈话加以补充,使这件事的叙述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期间,教师要深入到各组参与幼儿的谈话,并适时地进行指导。

4.各组推荐一名讲得最生动的成员,到前面来向全班幼儿讲述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思考练习:

一、幼儿园谈话活动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谈话活动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2.谈话活动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3.谈话活动是多方参与的言语交往活动。4.谈话的语境随意、宽松、自由。

5.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间接引导的作用。

二、选择的谈话活动的话题须具备哪些要求?(参考答案)1.儿童对中心话题应是熟悉的。2.中心话题对儿童有一定的新鲜感。

3.中心话题要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并能充分调动儿童的思维,引导儿童积极思考。

三、幼儿园谈话活动有哪些类型?(参考答案)1.日常谈话。

2.有计划的谈话活动。3.讨论活动。

四、幼儿园开展的讨论活动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讨论活动的话题一般是开放性的问题。2.讨论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言语交往活动。3.教师的指导态度要开放。

五、选择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内容应注意哪些问题?(参考答案)1.选择和安排内容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取材的内容和范围应广泛,有教育意义。

3.谈话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应与幼儿的言语和知识经验相符合。

六、怎样设计幼儿园的谈话活动?(参考答案)1.创设适当的谈话情境。2.围绕话题自由交谈。3.围绕话题深入交谈。4.迁移谈话的经验。

七、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情境创设有几种方式?(参考答案)第一,用实物或直观教具创设情境。第二,以语言创设谈话情境。第三,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创设。

八、幼儿园谈话活动在发展儿童言语交往能力方面应确定哪些目标?(参考答案)第一,能围绕一定的话题交谈,这主要避免谈话时跑题现象的发生。第二,能不断扩展谈话内容,层层深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第三,儿童要善于对自己前面的话语进行补充、修改,或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询问和质疑。

九、名词解释

1.谈话活动(参考答案)谈话活动:是以对话形式进行的言语交往,即以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的方式,发展儿童的对话能力

第六章 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特点。2.掌握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的基本理论。3.能设计幼儿园讲述活动的方案。

第六章 第一节 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特点

讲述活动以培养儿童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给儿童提供积极参与命题性质的实践机会,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讲述活动的特点

(一)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

讲述活动需要针对一些凭借物开展活动。

(二)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白言语

讲述活动需要儿童用完整、连贯的言语将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并能得到他人的理解。

(三)讲述时的语言情境较为正式

讲述活动不仅要求儿童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还要求儿童能在集体面前用规范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这种正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规范,儿童需要使用较为完整的连贯句;二是环境规范,一般在专门的教学活动中开展这类活动。

(四)讲述中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除了言语能力外,儿童在讲述活动中还需要运用其他的一些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的逻辑性等,如果缺乏这些能力,讲述的水平也不会提高。

二、讲述活动的类型

(一)看图讲述

看图讲述就是通过观察图片,儿童需要将一张或几张图片的主要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看图讲述可以分成几种:

1.单张图片讲述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这种图片一般人物较少,强调人物的动作,背景简单,人物形象突出,一般在小班开展,以回答方式进行,儿童在讲述时主要说出:“图片上有什么?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等,主要培养小班儿童说完整句的能力。

2.多张图片讲述

这种讲述主要在中、大班进行。儿童按顺序将多张图片的内容、图片与图片之间的联系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它不仅要求儿童讲述图片上所描绘的对象及特征,还要将图片的细节、非显著特征描述出来。

3.排图讲述

这种讲述首先要求儿童将无序的图片按照自己的想法排出顺序,讲清理由,然后再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由于它要求儿童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一般在中、大班进行。排图讲述的图片数量为2——6张。

(二)生活经验讲述

这种讲述时教儿童将生活中所经历的最有趣、印象最深的部分,以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在讲述中,要求儿童将零散、片断的感受组织成一段有条理的表述。这种讲述不仅要求儿童有较强的表述能力,还要求儿童能正确地感受和理解社会生活,了解人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三个年龄班开展。

(三)情境表演讲述

情境讲述是在某种情境表演后(如童话剧、木偶、玩具表演),在教师的帮助下,儿童将表演中的情节、对话和内容连贯地表达出来的讲述活动。为了能使儿童很好地进行讲述,应让儿童在表演中要集中注意力,有较好的记忆力,并且要在表演完后马上把内容讲述出来。一般在小班后期或中班早期开展。

(四)实物讲述

实物讲述往往是伴随着观察进行的。在观察中或观察后,要求儿童将实物的基本特征、用途、使用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清楚地描述出来。描述的对象多种多样。但要注意科学活动区分开,与科学活动相比,实物讲述更侧重于描述、倾听等言语方面的目标,可在三个年龄班开展。

(五)拼图讲述

拼图讲述与看图讲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都通过观察和讲述图片,使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但同时,拼图讲述又是看图讲述的拓展,看图讲述是纯粹的教师备图,而拼图讲述是儿童自己构图,从而实现了在讲述活动中动手、动口、动脑的目的。典型的拼图讲述是教师为儿童准备尽可能多的贴片、磁铁图片或立体图片,如人物、动物、花草树木、天气状况及不同的地点等,18 以及一张大的背景图,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与想象将这些图片摆放在背景图上,构成一个个完整的、有情节的故事并将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三个年龄班都可以开展。

(六)剪影讲述

剪影讲述是儿童根据教师提供的各种剪影和图形构思故事,粘贴组成画面,并能清楚连贯地表达出来。教师为儿童准备的讲述材料是人和动物的剪影,及各类几何图形,为儿童构思故事,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了充分的余地,三个年龄班都可开展。

(七)绘图讲述

从广义上讲,绘图讲述是将绘画、泥工、折纸等手工活动与讲述结合起来的活动,与拼图讲述不同的是,绘图讲述是儿童自己制作讲述的材料,然后将这些材料组合成一个有情节的内容并讲述出来,绘图讲述一般通过两次活动完成:第一次活动绘制材料,第二次活动讲述,三个年龄班都可开展。

三、讲述活动的目标

讲述活动是以儿童表述行为为主的教学活动,其目标包括:

(一)感知理解方面的目标

儿童要清晰、完整连贯地进行表述,首先就要正确地感知并理解讲述的对象和内容,这就要求儿童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能力,观察要讲述的凭借物,然后运用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理解讲述的对象。

各年龄班在感知理解方面的目标

小班:能听懂并按照指令的要求感知并理解内容简单的实物、图片和情景。

中、大班:用比较分析法理解较为复杂的讲述对象的主要内容,它包含:第一,表面内容,如图片中的人物动作、事件、背景等;第二,深层次的内容,包括人物的对话、内心的活动等。

(二)表述方面的目标

此目标是讲述活动重点要完成的内容,其主要目的: 1.培养儿童清楚、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2.能根据听者的反应调整讲述内容的能力; 3.有顺序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4.培养儿童敢于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思的态度。(具体目标)(第一,能在集体面前讲述;第二,态度自然大方,不胆怯,不扭捏;第三,声音响亮但布大声喊叫,声调、语调自然大方。)

各年龄班在表述方面的目标:

小班:能用完整句讲述活动内容,声音响亮。

中班:能用完整句连贯地讲述活动内容,并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班:能完整、连贯、有重点地讲述活动内容,能根据他人反应调整讲述内容和时间,在集体中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自然大方。

(三)倾听方面的目标

讲述活动中讲述者是重点,讲述的目标是主要目标,但同时也不应忽视倾听方面的目标,主要包括:

1.能安静、耐心地在集体中倾听他人讲述,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述。2.能在集体中专注地听他人讲述,并将倾听的主要内容记忆下来。各年龄班在倾听方面的目标:

小班:能在集体中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打断别人话语。中班:能耐心地在集体中倾听他人的讲述。

大班:能在集体中专注、长时间地听人讲述,并记忆下倾听的内容。

(四)其他方面的目标

在讲述活动中除了上述目标外,还渗透以下一些目标: 1.情感方面的目标

如:看图讲述“小鸡和小鸭”中,可以渗透这样的情感目标: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2.动手能力方面的目标

这主要体现在拼图和绘图讲述活动中,如绘图讲述“美丽的春天”活动中,可以渗透这样的目标:结合剪贴、绘画、泥工等手段表达对春天的认识和美好感受。

3.生活能力和劳动教育的目标

如生活经验讲述活动“种植角里的小绿苗”中,可以渗透这样的目标:知道劳动才会有收获。第六章 第二节 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

一、目标确立

这是活动设计的第一步,就讲述活动而言,在制订一次活动目标时,应注意:

(一)所确立的目标要正确、详细

在讲述活动中,教师所制订的目标应与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紧密相连,而且要具体、详细。

(二)所确立的目标要重点突出

讲述活动中主要的目标是表述方面的内容。因此,在确立目标时,要突出“表述目标”。在陈述目标的顺序方面应注意:重点目标要放在前面。

(三)所确立的目标要全面

目标不但要重点突出,还要全面地反映本次活动的内容,在讲述活动中,不仅要考虑言语方面的目标,还要顾及其他方面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指导教学过程,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

在选择讲述活动的内容时,应注意:

(一)内容选择的多向性

讲述活动应努力拓展内容选择的范围,从生活中、从儿童喜闻乐见的事情中吸取有用的部分都可作为讲述的内容,教师还可以自己绘制图片或和儿童一起绘制图片,作为讲述的内容。

(二)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讲述活动的特点

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白言语,要求较正视的语境,面对儿童来讲,独白言语刚刚开始形成,发展水平还很低,尤其是儿童初期。因此,教师所选择的讲述内容篇幅不能过长,情节不能过于复杂,教师不能用图书作为儿童讲述的内容,此外,所选的内容还要适于儿童运用独白言语。

(三)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要考虑到儿童知识经验和言语经验的局限性。在选择讲述活动的内容时应注意:

1.看图讲述的图片篇幅要大,色彩鲜明协调;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背景情节不宜过于复杂;图片的数量最多不超过5张;图片的内容要积极、健康,有助于对儿童进行品德和知识教育。

2.生活经验讲述所选的内容应是儿童生活范围内熟悉、感兴趣的,每次讲述只涉及一个特定的问题,题目具体、贴近儿童生活。

3.情境表演讲述要注意人物不要太多,情节不要太复杂,表演的时间不要太长。

三、讲述活动的结构及步骤

讲述活动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由于其拥有共同的特点,因此在设计和组织时必然存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结构,遵循着一个稳定的规律。讲述活动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的步骤: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主要是通过观察的途径进行,教师要调动儿童各种感官对讲述对象进行观察、感知理解,以获得认识,为讲述打好基础。另外,还可以依据凭借物的特点引导儿童去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还可以依据具体活动要求引导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每一次活动的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有 20 时要求儿童学习有中心、有重点地讲,有时要求有顺序地讲。教师应根据活动的具体要求指导儿童观察。

(二)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在儿童对讲述对象有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就应该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让每个儿童都有足够的机会运用过去的言语和知识经验进行讲述。这个阶段是儿童自由发挥的阶段,在这个环节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一是在儿童自由讲述前交待清楚讲述的要求,特别要提醒儿童结合讲述对象进行讨论;二是在巡回指导时,不必着急告诉儿童什么,而是要注意倾听,既要听讲得精彩的部分,又要倾听能力较弱和能力中等的儿童的讲述,这样的倾听有助于教师了解儿童对讲述对象的感知,为下一个步骤地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这是每种讲述活动的重点内容,这些新的讲述经验包括: 1.讲述的思路

教师在示范新的讲述经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儿童理清讲述的思路,使整个讲述顺序性、条理性强。

2.讲述的全面性

在讲述中,教师要帮助儿童认识到讲述的基本要素:人物(动作、对话和内心感受)——地点——事件——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力求讲述的全面性。

3.讲述的基本方法

这些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哪些部分是重点内容,要多讲;哪些部分是次要内容,可以少讲、按一定顺序讲述,这种顺序包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从近到远,从表面到本质的描述。所有这些讲述方法都有助于儿童清楚、有条理地进行讲述,不断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集中倾听

在儿童学习了新的讲述经验后,再次分组讲述,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儿童在集体面前讲述,其他儿童认真倾听,这个阶段是儿童再学习的阶段,它不仅要求儿童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述,还有让儿童评价同伴在哪些方面讲得好,哪些方面比自己强,哪些方面与众不同。教师要做好以下的指导:一是在儿童分组讲述时认真倾听他们的讲述,并做到因人施教,对讲得好的儿童给予肯定,并帮助讲得不好的儿童分析其不足之处,鼓励那些胆小的儿童大胆讲述;二是在少数儿童讲述完后给予具体、详细的评价,可以帮助儿童对自己的讲述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和短处。

(五)巩固与再实践

这个阶段既可以放在基本活动中,也可以放在延伸活动中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提供练习机会,帮助儿童巩固新的讲述经验,并练习他人精彩的讲述部分。可以让儿童分组自由讲述,也可以在语言区中进行。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于:一是理解每位儿童的讲述水平和进步情况;二是帮助儿童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活动方案三 年龄班:大班

活动名称:故事大王(看图讲述)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意思选择图片构成画面,编出有一定结构的故事。2.愿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活动准备:

1.从废旧的图书或画页上剪下各种图片(包括动物、植物、景物等)若干张。2.彩笔、画纸、胶水若干。

3.活动前几周,让幼儿听各种小故事,练习描述人物、场景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讲述要求。

小朋友可以任意选择图片,粘贴在画纸上,可以添画一些内容,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故事中一定要讲清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

2.教师示范讲述。

教师可以从图片中选出几张图片,组成一个画面,编出一个故事。3.幼儿构图编故事。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构图粘贴在画纸上,按自己的构图编故事,与同伴自由讲述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4.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幼儿自愿到前面讲自己编的故事,其他幼儿进行评选。活动方案四 年龄班:中班

活动名称:排图讲述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每一幅图片,在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给几幅图片排序。2.能用完整的语句较连贯地讲述图片内容。活动准备:

4幅图片挂图,每名幼儿各一套。活动过程:

1.依次出示4幅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幅图片。2.为图片排序。

教师为每名幼儿发一套小图片,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图片排序,在请幼儿说出自己排图的顺序,说出排序的理由。

3.讲述图片内容。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图片的内容。

活动方案五 年龄班:大班

活动名称:剪影讲述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剪影编讲出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2.能对图形的剪影进行充分想象。3.体验编讲故事的乐趣。活动准备:

1.2——4种小动物的剪影若干,圆形(也可以是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剪影若干。2.白纸、胶水若干。活动过程:

1.出示小动物的剪影,引起幼儿的兴趣。2.出示图形剪影,引导幼儿想象。提问:“圆形像什么?” 3.引导幼儿编故事。幼儿自愿选择2、3个小动物的剪影和一个圆形剪影,粘贴在白纸上,把白纸上画面编成一个故事。教师要提醒幼儿:图形在故事里面当作了什么?

4.幼儿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思考练习

一、幼儿园讲述活动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2.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白言语。3.讲述时的语言情境较为正式。

4.讲述中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二、幼儿园讲述活动有哪些类型?(参考答案)1.看图讲述。2.生活经验讲述。3.情境表演讲述。4.实物讲述。5.拼图讲述。6.剪影讲述。7.绘图讲述。

三、幼儿园讲述活动在发展儿童表述能力方面应确定哪些目标?(参考答案)1.培养儿童清楚、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2.能根据听者的反应调整讲述内容的能力; 3.有顺序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4.培养儿童敢于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思的态度。

四、选择幼儿园讲述活动的内容应注意哪些问题?(参考答案)1.内容选择的多向性。

2.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讲述活动的特点。

3.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五、怎样设计幼儿园讲述活动?(参考答案)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3.学习新的讲述经验。4.集中倾听。5.巩固与再实践。

六、选择幼儿园讲述活动的内容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参考答案)1.看图讲述的图片篇幅要大,色彩鲜明协调;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背景情节不宜过于复杂;图片的数量最多不超过5张;图片的内容要积极、健康,有助于对儿童进行品德和知识教育。

2.生活经验讲述所选的内容应是儿童生活范围内熟悉、感兴趣的,每次讲述只涉及一个特定的问题,题目具体、贴近儿童生活。

3.情境表演讲述要注意人物不要太多,情节不要太复杂,表演的时间不要太长。

七、名词解释

1.讲述活动 2.讲述活动的凭借物 3.看图讲述 4.情境讲述 5.剪影讲述(参考答案)讲述活动:讲述活动是以培养儿童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给儿童提供积极参与命题性质的实践机会的一种活动,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讲述活动的凭借物:是儿童在活动中讲述的对象,这决定了儿童讲述的内容范围和指向,包括教师为儿童准备的或儿童自己参与准备的图片、情景、实物。

看图讲述:就是通过观察图片,儿童需要将一张或几张图片的主要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的一种讲述活动。

情境讲述:是在某种情境表演后(如童话剧、木偶、玩具表演),在教师的帮助下,儿童将表演中的情节、对话和内容连贯地表达出来的讲述活动。

剪影讲述:是儿童根据教师提供的各种剪影和图形构思故事,粘贴组成画面,并能清楚连贯地表达出来的讲述活动。

第七章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特点。2.掌握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设计的基本理论。3.能设计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方案。

第七章 第一节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特点

一、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特点

(一)幼儿园文学作品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

幼儿园文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理解力、想象力,因此,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以及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的系列多层次活动。(例如)通过一系列活动,幼儿真正感受到了作品所描绘的美丽意境,理解了作品中文学语言的特色,这样层层深入的活动设计才真正体现出了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达到文学教育的目的。

(二)幼儿园文学作品教育发展的是儿童的完整语言

在文学作品活动中,儿童通过倾听理解某一文学作品的主要意思和内容,然后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对文学语言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并通过视觉阅读文学作品和绘画、折纸、泥工等儿童特殊的书写方式,将自己内心中对文学作品和作品中所蕴含的美的理解和感受表现出来。因此,文学作品教育活动是儿童四种语言能力的紧密结合,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文学作品教育活动都是与美术、音乐、动作等多种符号系统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儿童通过动手操作、倾听音乐、和开口讲述与表达,调动了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对作品和作品之美的感受更深刻、更全面。与此相对应,在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过程中,儿童活动的自主性较大,他们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表演、操作、讨论,在亲自操作实践、探索和想象创造中达到对作品和文学语言的准确、深刻的理解与感知。

(三)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应与其他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有限,因此在学习文学作品时,经常要结合进行一些与本次活动紧密相关的其它学科的教育,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作品。(例如)

二、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目标

(一)对文学作品的态度方面的目标

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态度和情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在文学教育活动中,可以培养儿童以下的态度和情感:

1.乐意聆听和阅读文学作品。

2.对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人物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3.积极参与各种文学活动。(各年龄班的目标)

(二)对文学作品理解和想象方面的目标 文学教育活动不仅让儿童学知识、学语言,更应该让儿童去理解和感受作品中所隐含的文学之美、语言之美,在此基础上鼓励儿童进行创造、想象,将作品中的优美语言和意境完全地体现出来。

1.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情节、作品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表现形式。2.运用恰当的言语、绘画、动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想象力仿编、改编、创编诗歌、散文或续编故事结尾。(各年龄班的目标)小班:

第一,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如人物、情节等,并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理解。第二,能进行简单的改编诗歌和续编故事结尾。中班:

第一,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并在理解文学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归纳主题。第二,能用恰当的言语、绘画、动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作品美的理解。第三,能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仿编诗歌、散文,编故事的主要情节。大班:

第一,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作品所包含的情感特征,并用言语表达出来。

第二,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地仿编和创编作品。

(三)对文学语言认知方面的目标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非常生动、有趣的,既琅琅上口,又非常形象、生动。因此,文学教育活动中应让儿童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之美,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迁移和使用这种语言。

(各年龄班的目标)小班:初步感受文学作品中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之美。

中班:知道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存在着差别,能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独特的语言美,如韵律美、节奏美、结构相似或对称的平行句法美等。

大班:能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品语言的表现形式,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习在恰当的时候迁移使用文学语言。

(四)其他方面的目标

文学教育活动中除了发展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认识、情感和态度、能力方面的目标外,还要发展其它方面的目标,如思维方面的目标,品德方面的目标、知识习得方面的目标等,这些目标与文学教育方面的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儿童在文学教育活动中既提高了文学理解和鉴赏力,又从活动中获得了品德和知识方面的教育,发展了创造力和想象力,很好地实现了在一个活动中达到多种目标的目的。

三、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结构

(一)创设情境为引出文学作品作铺垫

在理解文学作品之前,教师应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可发挥他们文学想象的语境和空间,为儿童准确理解文学作品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利用三种方式创设:

第一,言语创设。通过生动有趣的解说,教师以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感染儿童,并结合图片、幻灯将他们带入到一个充满幻想和神奇的文学宫殿。

第二,用提问创设。在介绍文学作品前,教师先通过一些问题让儿童动脑筋思考,然后将儿童的答案与作品中的答案作对比,以调动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期望和兴趣。

第三,借助美术、音乐等艺术手段,布置一个安静、和谐、优美的环境。为下一步的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创设一个美好的情境,为儿童理解文学作品做好铺垫。因此花在这个阶段上的时间不能太长,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分寸,事先要做精心的准备和计划。既要为儿童营造一个美好的文学意境,又不能将文学作品的时间抢占去,喧宾夺主。

2.前面所提到的三种创设情境的方法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来讲应有所区别。小班儿童思维直观性强,教师可用言语结合图片、幻灯、电脑课件的方式带领他们进入文学的意境中;中、大班儿童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用提问、音乐提示的方法,让儿童在积极的动脑思考中进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中。

(二)理解、体验文学作品

当儿童进入到文学意境中后,教师就可向儿童介绍要学习的文学作品,帮助儿童理解和体验作品的人物特色、主要情节,并进而体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心理特点,以及贯穿作品始终的情感基调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学意境之美。理解、体验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主要情节和主要意思。运用提问和图片、幻灯、录像、电脑课件等相结合的方法,使儿童对作品有个初步的概念和认识。

第二阶段,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主要是理解文学作品的主要特色、作品的语言美及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情感特征。教师可运用音乐、绘画、折纸等手工手段或使用让儿童动手表演游戏的方法,以帮助儿童深入理解作品内部的独特魅力,激发儿童对作品的深刻感知和情感共鸣。

教师在指导这个过程时应注意:

1.将指导的重点放在理解、体验文学作品上

教师在指导这个过程是要将重点固定在怎样全面、深刻地帮助儿童理解、体验作品上,引导儿童学习如何欣赏一个文学作品,而不是用几个问题让儿童草草地理解作品,之后就让他们朗读、背诵或复述作品。

2.在深入理解文学作品阶段中,游戏法等方法的使用要符合作品本身的特点

在理解文学作品过程中,运用游戏法、表演等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儿童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而不是仅仅使活动形式花样繁多,因此,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各种方法和手段要达到什么目的。

(三)运用想象进行创造性的仿编或创编 当儿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后,教师就可以调动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仿编、创编或故事续编。在指导儿童进行仿编或创编时,教师要注意:

1.鼓励儿童积极发挥创造性

无论是仿编、创编还是续编故事,教师都要鼓励儿童积极地动脑想象、思考,并鼓励儿童的思考与众不同,在评议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对内容的评议上,鼓励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看法。

2.指导中注意因人施教

教师对不同的儿童应有不同的要求,对能力弱的儿童能大胆地仿编句子,教师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儿童,教师要引导他们仿编或创编出较难得内容,以使所有的儿童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七章 第二节 童话、故事学习活动的设计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主题明确、单纯、内容浅显、情节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富有儿童情趣等特点,并寓教于乐,使儿童在理解、欣赏之后能受到感染和教育。

一、内容选择

一般来说,儿童可以理解和欣赏的童话、故事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题材广阔、主题明确而有意义

童话、故事中除了反映儿童所熟悉的生活题材外,还应该反映儿童生活之外的他们能够理解的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不同年龄班所选择的童话、故事的题材应有所区别:

小班:所选的童话、故事一般反映的是儿童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这些内容能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息息相关,因此,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如:《下雨的时候》、《元元的帽子》等。

中、大班:可以选择那些反映一定的生活题材的童话、故事。如:《狼来了》、《三只小猪》等。此外,童话、故事还应明确而有意义,使儿童在娱乐中能获得一定的教育和启迪。所选择的童话、故事既有能反映品德教育的内容,也有能反映现代科技发展及培养儿童创造思维等方面的内容。而有些童话、故事并没有明确的教育意义,但它反映的是儿童的纯洁童趣,加上合理的想象,给人一种非常清新、可爱、活泼的感受,这样的作品有助于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因此也应成为教师选择的对象,如:《青蛙种瓜》、《小兔和云朵》等。

(二)结构完整、情节具体、清新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所选择的童话、故事不能太长,语言要生动、活泼、形象,而且作品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情节具体有趣,作品脉络清楚,人物的对话不可太多、太长,并尽量避免倒叙、插叙等手法的出现。此外,供儿童复述的童话、故事篇幅要短,故事中要有重复的语句和对话,如《三 26 只蝴蝶》、《萝卜回来了》等;供儿童进行续编的故事结构要清晰、完整,人物和情节要简单;而供儿童表演的故事,人物的对话和动作要多,叙述的内容相对应少一点,如《拔萝卜》、《小熊请客》等。

(三)时代气息和传统内容相结合

在选择童话、故事时,既要关注那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如《电脑城奇遇记》等,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并萌发对未来的畅想,也要关注传统的内容,如一些著名作品《小红帽》、《西游记》等,让儿童充分体验名著名篇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并充分地领略这些作品的文学语言和意境之美。

(四)反映各年龄班儿童的特点

教师在选择童话、故事时要注意年龄班的差异。

小班:一般选择人物和情节简单、人物形象生动可爱、人物对话少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篇幅较短、结构完整、故事的开始——中间——结束几个部分脉络清楚,这样的故事有利于小班儿童理解并复述其中的简单对话或简要情节。

中、大班:选择人物较多(2——4个)、情节较为复杂、有一定对话和内心体验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有完整的结构,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作为结尾,以便于儿童续编故事。

童话、故事除了可以从教材和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选取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儿童日常生活的精彩片断进行创编。

二、童话、故事学习活动的结构和步骤 童话、故事学习活动的结构和步骤是:

(一)创设情境为引出童话、故事做铺垫

教师在讲童话、故事之前,应先创设一个童话或故事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故事讲述。

(二)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色 1.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教师应与图片结合讲述童话、故事,对优美或内容较多的故事,教师可以讲述两遍,在讲述前和讲述后,教师要向儿童提一些问题,以便于儿童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听故事。通过这些问题,儿童既理解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又学会了欣赏理解作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故事的发生——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束,这种机能的习得能对儿童独自阅读图书、欣赏文学作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体验作品所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让儿童体验作品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情感特征,是指让儿童理解并抓住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这样儿童才会真正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深层次的艺术魅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注意:

一是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来讲述故事,为儿童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图景。要让儿童体验作品的情绪情感,教室必须要善于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帮助儿童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表演、绘画、动手操作、复述故事等形式,让儿童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方式去表现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和情节,从而加深儿童对人物性格特征、故事情节以及故事所蕴含的情感特征的理解。

(三)复述或创编、续编故事 1.复述故事

在儿童深入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情感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复述故事,包括几种形式:对话复述、分段复述、分角色复述、全文复述。前两种复述难度较小,适合于小班或中班前期的儿童,后两种难度较大,要求较高,适合于中班后期或大班的儿童使用。教师在指导中应注意:

第一,复述故事应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儿童复述的内容不要求与原作一模一样,儿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增减其中的一些内容,只要故事的大意与原作基本保持一致即可。在复述简单的故事时,教师还应鼓励儿童大胆想象,在复述中加入原作没有的人物对话和内心感受,在复述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编。

第二,复述时自始至终都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复述愿望和自信心

在复述之初,教师要用鼓励的语句激发儿童复述的愿望和兴趣,对于不敢或不愿在集体面前大胆复述的儿童,教师应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在儿童复述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倾听,对儿童出现的错误或问题,要等复述完后再解决,不要中途打断,以避免打断他们复述的思路,削弱自信心。

第三,复述故事的形式应多种多样

除了上述的几种复述形式之外,为了让儿童始终能保持复述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儿童复述故事,如将复述故事延伸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在语言角设立“故事区”;将复述故事与角色游戏结合起来;开展“小小故事会”擂台赛等。

2.续编或创编故事

续编故事一般从中班开始,教师可以让儿童续编故事的结尾,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续编出一个合乎情理的结果,但无论是续编故事还是复述故事,教师都要让儿童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即:人物、地点、时间、事件以及故事的开始、中间和结束部分,这样儿童才能按照故事提供的线索思考问题,编出完整的故事。

第七章 第三节 幼儿诗歌、散文学习活动的设计

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韵体作品的统称,包括:儿歌、儿童诗等,其特点为:语言精练、想象丰富、有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极富童真、童趣。而儿童散文中充分利用比喻、拟人、夸张、想象、反复等表现手法,作品的意境和语言优美,每篇散文都为儿童勾勒出一幅形象逼真、充满童趣、并流动着作品情韵的欢乐图。

一、儿童诗歌、散文作品的选择

(一)作品要符合儿童已有的经验水平

一方面,诗歌、散文的语言要浅显、易于儿童理解,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模仿。另一方面,诗歌、散文中所反映的内容,应在学习活动前利用大连的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儿童反复这方面的感性经验。因此,教师在选择诗歌、散文时,既要分析作品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要对本班儿童是否已熟悉作品中反映的只是经验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教师的选择才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二)作品题材广泛

教师在选择作品时应注意题材的多样化。既可以选择那些反映人们美好心灵的作品,也可以选择反映儿童纯真、好奇的情感世界和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还可以选择反映儿童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变化的作品。

(三)作品构思巧妙、想象合乎逻辑

儿童文学学习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儿童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美和语言美,因此,教师在选择作品时,应关注那些构思巧妙、能拓宽儿童视野和启迪儿童想象的作品。

二、儿童诗歌、散文的结构和步骤 儿童诗歌、散文的结构和步骤包括:

(一)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这是在学习活动前重要的准备活动。在正式活动前,教师要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利用多种手段让他们去感受作品所反映的主题的意境,以便有助于他们深入地理解作品,为仿编或创编诗歌、散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为引出诗歌、散文作铺垫

在理解诗歌、散文作品之前,教师应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可发挥他们文学想象的语境和空间,为儿童准确理解文学作品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利用言语、提问以及借助美术、音乐等艺术手段创设情境,为下一步的理解和欣赏诗歌、散文作品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初步理解诗歌、散文的含义

在初步理解诗歌、散文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生动的挂图、桌面教具、幻灯片、电脑课件,配以优美的乐曲和教师生动的讲解、体态动作,使作品内容与画面结合起来,令儿童如置身于作品的情境之中。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儿童理清思路,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含义。

(四)深入理解诗歌、散文的内涵 在儿童初步理解了作品的含义之后,教师就可以应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儿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基调。对于中、大班的儿童,还可以鼓励他们将作品的意境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再向同伴讲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另外,还应让儿童反复朗读诗歌、散文,从中不断地品味、领悟作品,使作品的内容在脑海中越来越清晰、详细地浮现出来。

(五)迁移诗歌、散文的内容

诗歌、散文内容的迁移通过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在系列活动中进行。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儿童学习的掌握情况,要求儿童仿编或创编诗歌、散文。在要求儿童进行仿编或创编诗歌、散文前,教师对儿童必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了解:第一,儿童是否已理解作品的主要意思,这是儿童对学习内容进行迁移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二,儿童是否已把握作品的主要特色,这是仿编或创编的重要保证;第三,儿童仿编或创编的思路是否已经打开,这是儿童能否创造性地进行仿编或创编的重要保证。

不同年龄班的儿童仿编、创编诗歌、散文的形式、内容有所区别。

小班:在仿编时,只需改变诗歌中一项或两项内容,如人物或人物的动作等,但句子的基本结构可以不变,也不要求他们在句子中增加新的词汇;中班儿童要改变人物、人物动作、地点等内容,并要用一些形容词和表示人物动作、人物对话的词将作品的内容加以扩展;大班儿童不但能熟练地仿编诗歌,还要学习如何创编诗歌。在进行创编时,教师要帮助儿童抓住原作品的特色,并结合诗歌语言精练、富有节奏、句子和谐、对程的特点进行创编。创编诗歌一般在大班下学期进行。散文的仿编一般在中班以后进行,散文的创编一般在大班才开始尝试。

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当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受某一情境触发时,会自觉地运用已学过的文学语言将当时的情景或内心的体验感受表达出来,这样的迁移才是深层次的迁移。

活动方案六 年龄班:小班

活动名称:学习诗歌《春天来了》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富有韵律地朗诵诗歌。2.初步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3.乐于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观察春天的景色,对春天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2.配乐诗歌朗诵《春天来了》磁带和录音机。3.教师根据诗歌内容自画的“春天来了”的图片。活动过程:

1.观察“春天来了”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美丽的春天?” “春风吹来,小树会怎么样?”

“小鸟看到春天的大地这样美丽,会怎么样?” 2.欣赏诗朗诵:春天来了。

教师先示范朗诵诗歌,提问诗歌的名称、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幼儿欣赏配乐诗朗诵两遍。

3.学习诗歌。

教师分句教给幼儿。然后让幼儿随着磁带朗诵诗歌,在朗诵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表演。

4.全体幼儿一起朗诵诗歌。附:诗歌《春天来了》 春风吹,树枝摇,小鸟轻轻唱歌谣,草绿了,花开了,美丽的春天来到了!

活动方案七 年龄班:大班

活动名称:续编故事《过河》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前半部分提供的线索,编出合理的故事情节。

2.能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讲述小动物过河的办法,语言连贯、用词恰当。3.体验创作的乐趣。活动准备:

教师根据故事的前半部分自制两幅图片。活动过程:

1.看图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出示两幅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讲出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2.讨论过河的办法,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帮助小动物过河的办法,编出故事的后半部分。3.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并为故事起名字。

先引导幼儿与同伴自由讲述,再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来讲出自己编的故事。并引导幼儿为故事起名字。

附:故事《过河》(前半部分)

春天到来了,天气变得暖洋洋的,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小狗、小猴、小熊猫、小蚂蚁、小鸭子高高兴兴地走出家门,要到长颈鹿家做客。它们穿过密密的森林,来到了河边一看,愣住了。原来,冬天过去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哗啦啦地流着,这可怎么过河呢?

活动方案八 年龄班:中班

活动名称:创编儿歌《吹泡泡》 活动目标:

1.在玩吹泡泡游戏的基础上,创编出儿歌的内容。2.能积极地想象,体验创编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

每名幼儿一套吹泡泡的玩具。活动过程:

1.玩吹泡泡游戏,引导儿童仔细观察。

教师先做吹泡泡游戏的示范,然后每名幼儿一套玩具,自由地玩吹泡泡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巡回向幼儿提问:“你玩什么呢?”、“吹出的泡泡怎么样?轻轻地吹泡泡怎么样?”、“慢慢地吹泡泡怎么样?”、“吹出的泡泡像什么?泡泡是是颜色的?”等。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下面我们根据吹泡泡的游戏来编一首儿歌。” 提问:“你们刚才玩的是什么游戏?”

“吹出泡泡怎么样?”

“轻轻吹得泡泡怎么样?”

“慢慢吹的泡泡怎么样?”

“吹出的泡泡像什么?”

“泡泡是什么颜色?”

“是谁在吹泡泡?”

“小朋友们吹泡泡时高兴得怎么样?” 3.朗诵编好的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朗诵编好的儿歌。4.给儿歌起名字。

教师引导幼儿给编好的儿歌起名字。

5.教师引导幼儿边玩吹泡泡的游戏,边朗诵创编的儿歌。附儿歌:《吹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吹出泡泡一串串。轻轻吹个小泡泡,慢慢吹个大泡泡。像气球,像葡萄,五颜六色随风飘。你来吹,我来吹,小朋友们拍手笑。思考练习:

一、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幼儿园文学作品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

2.幼儿园文学作品教育发展的是儿童的完整语言。

3.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应与其他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在培养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态度方面应确定哪些目标?(参考答案)1.乐意聆听和阅读文学作品。

2.对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人物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3.积极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三、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在培养儿童对文学作品理解和想象方面应确定哪些目标?(参考答案)1.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情节、作品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表现形式。2.运用恰当的言语、绘画、动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想象力仿编、改编、创编诗歌、散文或续编故事结尾。

四、怎样设计幼儿园文学作品教育活动?(参考答案)1.创设情境为引出文学作品作铺垫。2.理解、体验文学作品。

3.运用想象进行创造性的仿编或创编。

五、儿童可以理解和欣赏的童话、故事应具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题材广阔、主题明确而有意义。2.结构完整、情节具体、清新。3.时代气息和传统内容相结合。4.反映各年龄班儿童的特点。

六、怎样设计童话、故事学习活动?(参考答案)1.创设情境为引出童话、故事做铺垫。

2.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色。3.复述或创编、续编故事。

七、教师在指导儿童复述故事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参考答案)第一,复述故事应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复述时自始至终都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复述愿望和自信心。第三,复述故事的形式应多种多样。

八、怎样选择儿童诗歌、散文作品?(参考答案)1.作品要符合儿童已有的经验水平。2.作品题材广泛。

3.作品构思巧妙、想象合乎逻辑。

九、怎样设计儿童诗歌散文学习活动?(参考答案)1.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2.创设情境为引出诗歌、散文作铺垫。3.初步理解诗歌、散文的含义。4.深入理解诗歌、散文的内涵。5.迁移诗歌、散文的内容。

十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2.儿童诗歌(参考答案)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以低幼儿童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入手,围绕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为儿童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

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韵体作品的统称,包括:儿歌、儿童诗等,其特点为:语言精练、想象丰富、有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极富童真、童趣。

第八章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特点。2.掌握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的基本理论。3.能设计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方案。

第八章 第一节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特点与类型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特点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需要丰富的阅读环境 早期阅读环境包括: 1.精神环境

在早期阅读中,教师应为儿童创设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在一个特点的时间段内,儿童可以阅读图书,可以与同伴一起阅读,还可以围坐在教师旁边欣赏有趣的图画故事。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有助于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在阅读活动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此外,教师还要为儿童创设浓厚的阅读气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自己为儿童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使儿童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2.物质环境

教师要努力为儿童创设丰富的阅读物质环境,这种物质环境包括为儿童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

时间:教师在安排完每月有计划的阅读活动之后,应该在日常活动中保证儿童有一定的阅读时间,这种时间的安排可以是随机的、不固定的。教师可以利用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过渡环节让儿童进行阅读。教师要培养儿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阅读图书的习惯,但要提醒儿童阅读时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它小朋友的正常活动。

空间:就是教师为儿童提供足够多的阅读场所,而且这些阅读场所应含有较为丰富的阅读信息。在幼儿园里,常见的阅读场所是语言区和阅读区,阅读区内有许多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儿童在欣赏完一本图书后可以到语言区,将图书的内容讲述给其他儿童听。此外,教师还应该将活动室看作是儿童阅读活动场所的扩展,在大班的活动室各个区域贴上相应的文字和拼音,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

(二)早期阅读活动与讲述活动紧密相联

早期阅读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众多有具体意义、形象生动的阅读内容,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图书的主要内容,还要将图书的主要意思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阅读活动的一个主要目标。因此,阅读活动与讲述获得紧密结合在一起,儿童可以边看边说,也可以在看完之后把图书的大意讲述出来。讲述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儿童可以独自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在小组、集体中讲述;可以一个人讲述一本图书,也可以由两三个儿童共同讲述一本图书。

但要注意:早期阅读活动不是看图讲述活动,教师应将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与看图讲述活动的目标区分开。看图讲述活动发展的是儿童的独白语言,要求儿童运用正式规范的语言,将图片的内容完整、连贯地表述出来。而早期阅读的重要功能在于让儿童理解图书,理解各画面之间、画面与整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因此,早期阅读更着重于让儿童理解,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理解图书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对图书的结尾进行猜测,在此基础上,再将理解后的内容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早期阅读活动应具有整合性的特点

早期阅读是一种整合性教育,它贯穿于各种活动中,应与语言教育活动、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早期阅读活动的整合性还体现在早期阅读是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结合。阅读活动必定会促进儿童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但同时,儿童在阅读中会认识一些文字,了解书面语言的特点,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

二、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类型

(一)阅读区活动

阅读区应设在活动室光线充足的地方,并应设有便于儿童取放书籍的书橱或书架。阅读区有以下功能:

1.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

阅读区中投放的图书应根据年龄差异而有所区别。小班一般投放的图书种类不要太多,但同一内容的书要准备充分,以便于儿童利用同一本书进行交谈,也可避免儿童因模仿而争抢图书发生争执。中大班投放的书籍数量和种类要丰富和充足,并且要经常替换和增加新的图书,图书的难度要增大,既可以选择文字较少的图书,又可以选择有较多文字和拼音注释的图书,以利于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图书。

儿童在阅读区活动时,教师要为儿童建立阅读情况记录表,对每个儿童到阅读区活动的次数、阅读图书的种类、阅读的喜好、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及讲述水平做详细的观察记录,并以此作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师的阅读活动目标、指导阅读活动的重点和图书区各类图书的设置。通过以上方法,教师能较好地掌握儿童阅读区的情况,并通过提醒、鼓励那些很少光临阅读区的儿童积极参加阅读区的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阅读水平的提高。

2.选择合适的图书,为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做准备

在阅读区中,只有选择那些适合儿童阅读经验和阅读水平的图书才能调动儿童阅读的兴趣,保证阅读的质量。为儿童选择的图书应以图为主或图文并茂;图书的色彩要鲜艳,画面要生动活泼;背景不过分复杂,情节和形象生动有趣,高潮迭起;图书的内容很有启发性,宣扬真、善、美。

阅读区里选择的图书还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遵循着循序渐进和难度适宜的原则为不同年龄的儿童选取图书。

阅读区除了投放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或儿童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外,还应该在有计划及专门的阅读活动进行前一周投放本次活动的图书,这样,儿童可以提前阅读教学活动的教材,从而基本了解图书 33 中的人物、情节,理解画面和图书的主要内容,既可以避免阅读活动中新图书的新异刺激干扰儿童的注意力,又增强儿童对图书的理解能力,提高了阅读活动的质量。

3.培养儿童对图书的兴趣

儿童在阅读区中不仅可以阅读图书,还可以从事一些与图书有关的活动,如制作图书、修补图书等。儿童在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后,教室可以让儿童自制图书,当儿童手捧自己亲手制作的图书时,心中不仅充满了自豪感,儿童对图书也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教师在指导阅读区活动时应注意:

第一,阅读区活动应建立必要的规则。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这些规则包括:阅读区人数的规定;在阅读区中要保持安静,不能大声喧哗;当两人合作阅读一本书时,由谁翻书由谁先讲述,都有两个人协商解决,不能因此而发生争执;书架上的图书从何处拿取,阅读后即放回原处,不要随意拿取。以上规则教师不但要帮助儿童建立并监督执行,而且还要教会儿童如何遵守这些规则。

第二,要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阅读区活动开展得好坏决定于图书的利用率,因此教师要动脑筋让儿童主动地选取书架上的图书阅读,除了定期更换图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如悬念法、新书提示法等。

悬念法就是教师为儿童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当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时嘎然而止,然后告诉儿童阅读区有这本图书,想知道结果的儿童可以自己去翻书寻找。这种悬念法不仅可以调动儿童阅读图书的积极性,而且也在间接地向儿童传递一种信息,就是许多有用的知识可以从图书中获取。这样一种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儿童养成获取知识的一种新思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帮助很大。

新书提示法就是当教师投放了新书后,要将它们摆放在书架最醒目的位置,或进行简单的介绍,鼓励儿童积极主动地翻看新书。

第三,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区活动时,教室要注意观察儿童的阅读习惯,时时提醒儿童看书时注意坐姿,从前往后一页页翻阅图书,并带领中大班儿童修补旧图书,使儿童树立起爱护图书的意识。

(二)有计划的早期阅读活动

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可以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的基本技能。这种阅读活动一般以分组形式进行,一组儿童与教师一起参加本次活动,另一组儿童则进行与本次阅读活动内容相关的活动,如绘画图书中的人物形象或进行涂色等。分组可以使每个儿童都有表现的机会,也有利于教师观察、指导儿童的阅读行为表现。

三、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

(一)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态度和习惯 良好的阅读态度主要包括: 1.喜欢阅读的态度和习惯

儿童天生容易对色彩鲜艳、形象突出的画面产生好奇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儿童热爱阅读书籍的良好态度,一方面教师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建立阅读的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儿童做榜样。此外,教师还要经常教育儿童爱护图书,使儿童培养起热爱图书的美好情感。

2.仔细阅读的态度和习惯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图书中的内容,应培养儿童仔细阅读的态度和习惯。而阅读实际上就是对符号含义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活动中,应培养儿童对各种符号的敏感性,从图画符号、标志符号、手势语的含义到文字符号,这样才能使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图书的内容,并对阅读图书产生兴趣。

各年龄班的目标

(二)培养儿童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正确的阅读方法:有顺序地阅读;知道看书时要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书;知道图书有封面、封底、内页等;在看单页单幅和单页多幅画面时,也要有顺序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进行阅读。

正确的阅读技能:

1.理解的技能

理解技能是儿童阅读中最基本的技能。在阅读图书时,儿童通过由顺序地翻看图书以理解画面的意思,儿童要理解一个画面上有什么,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等。而更主要的是,儿童不但要理解单页画面的主要内容,还要对画面上和画面间各种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判断,从而理清画面与画面、画面与整个故事间的联系,使阅读活动顺利地开展下去。

2.概括的技能

概括的技能是儿童在阅读完一本书后,能讲出图书的主要意思,儿童在阅读时,需要对照前后画面的变化,寻找出二者的共同点,不同点和衔接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图书的主要内容形成一个总的、概括性的印象,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表现出来。

3.预期的技能

预期技能是儿童预测故事情节发展的能力。要求儿童在阅读图书的开始部分时,就要敏锐地根据故事中发生的事件性质、人物的表情及动作准确地将情节的发展过程和结局估计出来,儿童预测的内容要和图书的开始部分相呼应。这种预期的技能对儿童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要求很高,因此一般在大班才开始培养。

各年龄班的目标小班: 1.喜欢阅读简单的图书。

2.不颠倒拿书、不撕书、不折书。

3.了解简单的标志符号,并能用言语表达出简单图画的含义。中班:

1.懂得爱护图书,知道将图书按一定规则整理好。2.能理解较复杂的标志符号。大班:

1.能主动、认真地阅读图书。

2.了解图书的用途,并理解简单的文字符号。

(三)其他方面的培养目标 1.倾听目标

主要体现在儿童倾听成人讲述故事中。如:能集中注意倾听成人讲述故事。2.语言表达方面的目标

如:能大胆在集体面前用连贯的语句将画面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3.情感和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

如:在图书《一只红气球》中,可制订这样的目标:知道有玩具大家分享,不争不抢。第八章 第二节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

一、阅读前准备性活动

儿童理解一本图书不是单靠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在阅读活动前一两周,如果阅读的内容是儿童相当不熟悉的,教师应让儿童先阅读一下图书,为正式阅读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教师在指导这个阶段活动时应注意:

1.阅读前准备性活动只是为正式阅读做好铺垫,它并不能代替正式的阅读活动。因此,只要儿童对阅读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可以了,不要让儿童对阅读内容过于熟悉,否则儿童在正式阅读时就会对图书失去兴趣,影响正式阅读活动的质量。

2.准备活动中可以让儿童从头到尾翻看图书一两遍,或让他们边看边讲述图书的内容,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儿童的阅读方法是否正确,阅读习惯是否良好,而对儿童阅读讲述的内容是否准确一般不给予过多的干涉,要让儿童充分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图书内容讲述出来。

3.对儿童理解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可以给予提示,提示后教师不要将正确的答案告诉儿童,要提 35 供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并将儿童共同的无法理解的画面记录下来,作为正式活动时的重点、难点问题加以解决。

二、儿童自由阅读

这是正式阅读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每次阅读活动时儿童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是班级人数的一半以下,以便于教师对每个儿童的个别指导。教师在简单地介绍完图书的名称及封面内容后,就要提供机会让儿童自由阅读,使儿童能重新回忆曾经看过的重要情节,在此基础上再度对同一内容进行理解。教师砸指导这个阶段时应注意:

1.教师在指导时要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儿童的思路,教师要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使他们能带着问题边思考边阅读,这些问题具有启发性,因此对儿童在理解或解决图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有一定的帮助。

2.在教师巡回指导时,要注意观察每个儿童的表现。对那些阅读速度很快的儿童,要鼓励他们在仔细阅读图书中的细节部分,以了解其内容的发展线索,更好地掌握故事情节。而对那些阅读速度较慢的儿童,则要予以重点观察,了解他们是在哪些画面、哪些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哪些内容是儿童不易理解与掌握的,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师生共同阅读

这是阅读活动的一个重要步骤,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一)师生一起阅读,了解和理解图书大致内容

由于儿童对图书的主要情节和内容已经具有一定的熟悉度,因此,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法与儿童一起阅读图书,了解和理解图书的大致内容。

(二)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

教师要在前面几个阶段观察了解儿童实际困难的基础上,结合图书的主要难点对儿童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儿童能将图书的细节与内容相结合,从而深入地理解图书的主要内容,并能体验图书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三)归纳图书内容

当儿童对图书的主要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后,教师要鼓励儿童将主要内容总结、归纳出来,从而巩固、消化所学的内容。归纳图书内容可以有三种方式:

1.一句话归纳法。就是要求儿童用一句话将图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适于中班后期以后的儿童使用。

2.一段话归纳法。要求儿童用一段话讲故事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适合于小班后期和中班前期儿童使用。

3.命名图书法。要求儿童用简练的词或短句给图书起个名字,实际上是让儿童学习归纳图书内容的主题。适于中班后期以后的儿童使用。

在这个阶段教师指导应注意:

第一,这个阶段提问使用的频率较高,因此教师要谨慎对待提问法的使用。教师要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让他们通过听觉、视觉、动作和语言等多种形式,多通道地感受信息以达到理解图书的目的。

第二,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指导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阅读时其侧重点有所不同: 小班:指导儿童从前往后一页页地理解单页单幅画面的内容,并能用一段话归纳图书的主要内容。中班:知道图书下方页码的作用,能在一个问题的引导下理解2——3个单幅画面或一个单页多幅画面的主要内容,能为图书命名。

大班: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将一本情节复杂、内容丰富的图书按情节的发展分成几个部分,用一句话归纳图书内容,并预期图书情节的发展。

四、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这个阶段是儿童将所理解的图书内容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它是儿童将图画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的阶段,因此也是阅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儿童可以在小组内自由讲述,可以在集体 36 中讲述,也可以同伴间合作讲述。教师在指导这个阶段时应注意:

1.儿童讲述的内容是他们经过思维的加工后所理解的图书的主要内容,因此只要他们基本上将图书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就可以了,而不必就每个画面进行反复的斟酌,反复的认知会降低儿童对阅读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儿童大胆想象,将与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对话和内心体验讲述出来,以培养儿童围绕图书重点,将主要情节尽可能讲得生动、详细的能力。

2.在讲述时要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当儿童在集体面前独自或与小组合作讲述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兼顾语言能力强弱不等的儿童的学习和指导。教师可以让语言能力较弱的儿童选择较简单的阅读内容进行讲述,从而使这部分儿童也能从讲述中获取乐趣、提高自信。

活动方案九 年龄班:大班

活动名称:早期阅读——“坐火车” 活动目标:

1.能认真阅读图书上“坐火车”的内容,并理解其内容。2.能用一句话概括阅读内容。3.学习边朗读边用手指字的方法。活动准备:

1.“坐火车”挂图。2.每个幼儿一本图书。

3.活动前幼儿自己阅读图书中“坐火车”的内容。活动过程:

1.玩开火车的游戏引起幼儿兴趣。2.师生共同阅读。

教师出示“坐火车”的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一讲挂图上的内容,然后教师一边读散文“坐火车”,一边用手指着挂图上的字。

3.幼儿阅读。

幼儿每人一本图书,翻到“坐火车”那页,先请幼儿自己阅读,教师教给幼儿边朗读边用手指字;然后幼儿一起朗读散文。

4.归纳阅读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用一句话归纳阅读的内容。

5.幼儿一起边朗读散文边用手指着书上的字。附:散文 坐火车 呜——

长长的火车开了。坐在车上往外瞧,一会儿是绿绿的一片,那是绿油油的麦苗呀;一会儿是黄黄的一片,那是金黄色的油菜花呀。咦!我们什么都看不见了,原来火车钻进了山洞里。坐火车真有趣!

思考练习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需要丰富的阅读环境。2.早期阅读活动与讲述活动紧密相联。3.早期阅读活动应具有整合性的特点。

二、早期阅读活动有哪些类型?(参考答案)1.阅读区活动。

2.有计划的早期阅读活动

三、幼儿园各班的阅读区有哪些功能?(参考答案)37 1.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

2.选择合适的图书,为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做准备。3.培养儿童对图书的兴趣。

四、教师在指导阅读区活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参考答案)第一,阅读区活动应建立必要的规则。第二,要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第三,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幼儿园早期阅活动应培养儿童掌握哪些阅读技能?(参考答案)1.理解的技能。2.概括的技能。3.预期的技能。

六、怎样设计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参考答案)1.阅读前准备性活动。2.儿童自由阅读。3.师生共同阅读。

4.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七、名词解释

1.悬念法 2.一句话归纳法 3.一段话归纳法 4.命名图书法(参考答案)悬念法:就是教师为儿童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当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时嘎然而止,然后告诉儿童阅读区有这本图书,想知道结果的儿童可以自己去翻书寻找。这种悬念法不仅可以调动儿童阅读图书的积极性,而且也在间接地向儿童传递一种信息,就是许多有用的知识可以从图书中获取。

一句话归纳法:就是要求儿童用一句话将图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适于中班后期以后的儿童使用。

一段话归纳法:要求儿童用一段话讲故事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适合于小班后期和中班前期儿童使用。

命名图书法:要求儿童用简练的词或短句给图书起个名字,实际上是让儿童学习归纳图书内容的主题。适于中班后期以后的儿童使用。

第九章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的特点。2.掌握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的设计的基本理论。3.能设计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的方案。

第九章 第一节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的特点

语言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它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儿童进行的语言教育活动,含有较多的规则游戏的成分,能够较好地吸引儿童参与到语言学习的活动中来,并在积极愉快的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目标,语言游戏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

语言游戏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每一个语言游戏都包含着对儿童语言学习的具体要求。教师通过对语言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将近阶段根据儿童语言发展水平和语言信息需要所提出的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语言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中,落实到儿童接受理解和尝试掌握的教育过程中去。

二、游戏规则即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

一般的语言游戏都带有一定的游戏规则,教师在设计语言游戏时,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语言学习内容,并将本次活动的语言学习重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可能是竞赛性 38 质的,也可能是非竞赛性质的。当儿童参与语言游戏时,他们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并在活动中锻炼了语言能力。

三、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份

语言游戏活动兼有游戏和活动双重性质,从活动组织上看,具有从活动入手,逐步扩大游戏成分的特征。由于语言游戏活动带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活动开始时,教师需要帮助儿童理解活动的内容,交待游戏的规则,并且示范游戏的玩法,然后教师带领儿童开展游戏,在儿童熟悉游戏规则,逐步掌握游戏规则后,再放手让儿童独立进行游戏。语言游戏活动开始时以活动的方式进入,而最后以游戏的方式结束,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开始时体现得最为明显,而后随着儿童熟悉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直到儿童完全自主地进行游戏。

第九章 第二节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的主要类型

一、语音练习的游戏

这类游戏是以练习儿童正确发音,提高儿童辨音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活动。在语音练习游戏中,着重为儿童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以利于儿童学习或复习巩固发音。可以让儿童着重练习他们感到困难的或容易发错的语音,也可以组织儿童进行方言干扰音的练习、普通话声调的练习、发声用气的练习等。

二、词汇练习的游戏

这类游戏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和正确运用词汇为目的。儿童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量积累词汇,增加口语表达的内容。应该说,儿童的词汇是在日常生活经验的积聚过程中逐步增长起来的。用词汇练习的游戏活动方式帮助儿童学习词汇,是专门考察儿童对词汇敏感程度的机会,这类集中学习词汇的游戏,着重引导儿童练习词汇运用的经验。

三、句子和语法练习的游戏

一般说来,学前儿童将从简单句过渡到复合句水平。无论是简单句还是复合句,都有多种类型的句式,要儿童理解和掌握并且熟悉运用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练习。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获得运用句法的机会,而语言游戏是有意识地帮助儿童练习,可以让他们通过专门的集中的学习迅速地把握某一种句法的特点规律,并在尝试运用过程中提高熟练使用的水平。

四、描述性讲述练习的游戏

这类游戏是以训练儿童用比较连贯的语言,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它要求儿童语言完、连贯,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这种游戏主要在大班进行。

五、猜谜、编迷和绕口令

(一)猜谜

谜语古称隐语,又名庚辞。其方法是以某一事物或某一诗句、成语、俗语、文字、人名等为谜底,用隐喻、形似、暗示或描写其特征等手法作出谜面,供人猜测。通常所说的谜语包括“灯谜”和“语迷”两类,前者是书面的,后者是口头的,谜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前者是题,后者是答案。猜谜语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益智、休闲、娱乐活动。

教师选择的谜语应是儿童所熟悉的事物,应与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谜面对某一事物特征、性质的描述要形象,喻体和本体之间要有极其接近和相似的地方,才能引起儿童的联想。

教师在组织猜谜活动时,先交待一些猜谜的基本方法,然后说出谜面,通过借助手势、提问等针对性的暗示,引导儿童猜出谜语,最后公布谜底。

(二)编谜

编谜活动一般在大班下学期才开展,教师先帮助儿童分析一首他们熟悉的谜语,掌握谜语的结构,教师再给儿童进行示范编谜,然后再指导儿童借助对实物、图片的观察,编出谜语。

(三)绕口令

绕口令,也叫“急口令”“拗口令”。它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语言游戏。绕口令把声,韵、39 调容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而准确地念出来。

开展绕口令活动是为了训练儿童正确地发音。教师在选择绕口令时应注意: 1.根据当地方言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绕口令。2.把握发展儿童语音的最佳期。3.教师可根据需要自编绕口令。

教师在组织儿童开展绕口令活动时,教师应先示范1——2遍,再整首或分句教儿童跟读,最后引导儿童反复练习。

语言游戏活动的设计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

一、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儿童兴趣

在语言游戏开始时,教师需要设置游戏情景,目的在于向儿童展示语言游戏的氛围,引发儿童参与游戏的兴趣。

1.用物品创设游戏情景

教师使用一些与语言活动有关的物品,或玩具、日用品等,布置游戏的情景,制造游戏的氛围,引发儿童参与游戏的兴趣。

2.用动作创设游戏情景

教师用动作表演,让儿童想象出游戏的角色,或者游戏的场所,进而产生游戏情景的气氛。3.用语言创设游戏情景

教师通过自己所说的话,直接描述或指出游戏中角色以及所处的环境。

二、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 在创设游戏情景之后,教师接着就要向儿童交待游戏的规则,其目的是要儿童通过教师布置任务,讲解要求,明确游戏的玩法。教师通过用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儿童理解游戏的规则,教师在交待游戏规则时应注意:

1.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

2.要讲清楚语言游戏的规则要点和游戏的开展顺序。3.教师用较慢的语速进行讲解和示范。

三、教师指导儿童游戏

教师带领儿童开展游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指导儿童游戏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在游戏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可以主宰游戏的进程。此时,儿童可以部分地参与游戏过程,即以部分儿童参加游戏,实行轮换,可使另一部份儿童有观察熟悉的机会。也可以是全体儿童参与游戏的一部分,待儿童熟悉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后再全部参加游戏。

教师指导儿童游戏,有利于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熟悉游戏规则,进一步明确和掌握游戏的玩法,掌握在游戏中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思路,从而为儿童独立开展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儿童自主游戏

通过前三个步骤地活动,儿童已经比较熟悉和掌握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具备独自开展语言游戏的基础。

在儿童自主游戏的阶段,教师可以放手让儿童自己开展游戏活动,此时,教师应仔细观察儿童的游戏,注意对个别不熟悉规则和玩法的儿童进行及时地指导,帮助这些儿童更快地加入到游戏中去。教师还要注意及时解决游戏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以免因角色分配不当或其他问题影响游戏顺利进行。教师对儿童游戏行为的评价和态度能激发儿童游戏的积极性,促使儿童更加主动、积极地活动,圆满地完成语言游戏的教育任务。活动方案十

年龄班:大班

活动名称:猜谜语、编谜语

活动目标:

1.能够初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出谜面。2.对猜谜、编谜感兴趣。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带幼儿玩猜谜语的活动。2.小白兔、洗衣机、大西瓜、雨伞的图片。活动过程: 1.猜谜语。

教师说出大公鸡的谜面,启发幼儿根据谜面猜出谜底。2.教幼儿编谜语。

教师以月亮谜面为例,引导幼儿学习编谜语: 3.引导幼儿看图编出谜面。

教师出示小白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

“小白兔长得什么样?”(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小白兔爱吃什么?”(爱吃萝卜和青草)“小白兔怎样走路?”(走起路来蹦蹦跳)

4.教师引导幼儿用以上方法编出洗衣机、大西瓜、雨伞的谜面。

附:

红眼睛,白皮袄,一只“机”,真叫怪,身体大又圆,有朵花,人喜爱,长耳朵,真灵巧,不吃米,不吃菜,穿着绿衣裳,有时合,有时开,爱吃萝卜和青草,吞进一堆脏衣服,瓜瓤红又红,雨天开在大街上,走起路来蹦蹦跳。干干净净吐出来。瓜籽黑又亮。花根就在手中栽。

(小白兔)(洗衣机)(西瓜)(雨伞)身穿花花衣,有时落在山腰,清早喔喔啼,有时挂在树梢,红花头上戴,有时像面圆镜,催人早早起。有时像把镰刀。

(大公鸡)(月亮)

活动方案十一 年龄班:大班

活动名称:语言游戏——我会说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表示“吃”的动词。

2.能恰当地使用咬、吞、吃、衔、叼、啃、喝、舔等动词。活动准备:

1.图片8张(熊猫喝奶、狗啃骨头、蛇吞蛋、猫妈妈舔小猫、虎咬狼、燕子衔泥、山羊吃草、狐狸叼肉)。

2.活动前教会一名幼儿玩游戏,准备示范表演用

活动过程:

1.交待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会说’。说什么呢?说关于吃的动词。谁知道有哪些动词是表示吃的动作的?”

2.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表示吃的动词。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图片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用哪个动词表示最合适?” 引导幼儿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小动物的动作。3.玩游戏:我会说。教师与一名幼儿玩游戏,教师说:“我会说,动词‘喝’。”幼儿问:“你说动词‘喝’什么?”教师答:“我说小马在喝水。” 幼儿自己寻找伙伴玩游戏 思考练习:

一、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2.游戏规则即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3.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份。

二、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有哪些类型?(参考答案)1.语音练习的游戏。2.词汇练习的游戏。

3.句子和语法练习的游戏。4.描述性讲述练习的游戏。5.猜谜、编迷和绕口令

三、怎样设计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参考答案)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儿童兴趣。2.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3.教师指导儿童游戏。4.儿童自主游戏。

四、名词解释

1.语言游戏 2.绕口令 3.谜语(参考答案)语言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它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儿童进行的语言教育活动,含有较多的规则游戏的成分,能够较好地吸引儿童参与到语言学习的活动中来,并在积极愉快的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

绕口令:也叫“急口令”“拗口令”。它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语言游戏。绕口令把声,韵、调容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而准确地念出来。

篇6: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类型与目标

无锡市南长区星星托幼中心

杨琴

一、语言教育活动总目标:

1、知识技能的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语言结构的学习。

2、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A、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B、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C、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D、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E、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指南》中3-6岁儿童不同年龄段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目标及要求: 3~4岁

4~5岁

5~6岁

1、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

1、能大体讲出所听故事的主

1、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事。

要内容。

主要内容。

2、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

2、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

2、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事等。

3、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编、创编故事。

3、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3、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出自己的看法。面意义的。

三、语言活动类型及目标:

1、听说活动:

A、主动参加听说游戏,在游戏中大胆说话。

B、发准难发的音,正确运用各种词语。

C、掌握游戏中的语言规则,及时作出反应。

D、根据已有语言经验,并进行迅速的语言表达。

2、讲述活动:

A、养成仔细观察,然后表达讲述的习惯。

B、能理解图片和情景中展示的事件顺序、景中蕴涵的主要人物关系和思想感情倾向,4、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并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的内容。

C、能主动、自然、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讲话,表达时语言流畅,用词用句准确。并能根据不同场合调节音量和语速。

D、能积极地倾听别人讲述,发现异同,并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

3、谈话活动:

A、安静、主动、专注地听,不随意插话。

B、乐于和同伴交流,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发言。

C、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思想。

D、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围绕主题谈话,不跑题。

E、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与礼貌用语。

4、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A、喜欢欣赏文学作品,主动积极地参加文学欣赏活动并尝试在适当场合运用。

B、知道文学作品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的不同,并能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C、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情感,并用较恰当的语言、动作、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D、根据文学作品,扩展想象,并创造性地进行表述。

5、早期阅读活动:

A、喜欢看书,能领会图画书中的人物情节。

B、爱护图书,知道书中的画面与文字的对应关系,能与同伴合作制作简单的图画书。

C、能将图画书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能感受语言和符号的转换关系。

D、积极学认汉字,了解认读规律,并将已掌握的字词运用于生活中。

E、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在有趣的图书制作中做好写字的准备。

四、制定目标注意点:

传统教育中:教师注重的是技能知识,如语言知识、语词数量、故事内容的掌握,目标措辞中常常使用学习、记住、教、学会等词来进行描述。

上一篇:智能交通系统下一篇: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高一优秀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