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科研计划

2024-05-25

中学德育科研计划(精选9篇)

篇1:中学德育科研计划

一、工作重点:

1、回顾少先队历史,进行队史教育

2、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落实“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二、具体安排:

1、欢庆国庆,做个文明守纪的小公民

2、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贯彻落实“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3、指导学生、家长使用好《小学学生成长手册》,完成本学期第一次评价

4、组织学生参加庆祝奥运倒计时300天活动,进行“迎奥运知识竞赛”继续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

5、回顾队史,进行少先队知识宣传教育

6、加强安全教育,进行紧急疏散演练

7、继续进行文明课间的评比

8、完成本月班级、学校展板的更换

9、选拔新一批“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员,开展红领巾广播

10、开展科技节宣传动员报名工作。

范文网

篇2:中学德育科研计划

依据上级德育工作精神,立足于我校工作的实际,放眼于德育工作的新动向,着手于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实践于全面抓,抓全面,反复抓,抓反复,灵活,抓巩固。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常规教育为基础,以安全教育为关键,以人本教育为出发点,以时代发展新动向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德育管理促教学,以德育管理促成绩,逐步走出卓楼中学特色的德育工作的新路子;谱写卓楼中学德育工作的新篇章。

为此新学期计划努力做好以下几几方面的工作:

一、理清一个思路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本,以德育管理为根。时下,以教学为本方向明确,以管理为根不少人认识模糊。主要原因是多年的应试教育的思想沉疴,从领导到群众,无不视成绩为骄傲,无不视升学为法宝。成绩提高,升学上去了,往往会一俊遮百丑,外华而内虚,外强而中干,长此以往,无管理作后盾,将形成多年挽不回来的恶性循环的坏局面。故而作为德育管理的普通一员,我们呼吁领导,提醒同仁,要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同时,用心抓好以德育为中心的管理之根。

二、明确一个方向

德育工作首先是要给师生一个明确的方向。是你要我做,还是我要做,这很重要,也很关键。这就要求德育工作给大家一盏方向灯,一个指向标。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树立榜样,表彰榜样,不断给榜样以力量,榜样就会带给大家明确的方向和无限的希望。

在教师队伍中,不断评出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并在名誉、物质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和支持。

在学生中,以明星学生评比活动为主线,并不断完善之。树立学生群体中的优秀榜样,带动全体学生共同放飞希望和梦想。

三、突出两个主体

在学校德育工作和活动中,不断突出两个主体,那就是学生和班主任。

学生是我们的寄托和希望,我们所有的工作就是要在这个群体中播种希望,收获成果。在我校的实际工作中,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学生的明星评比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更多的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坐标,看到了自己的希望,鼓足自己奋进的勇气,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我们要对这一活动紧抓不懈,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赋于其新的内容,新的思路,新的动力。

班主任老师就是前面所说播种队伍的主力军,是德育精神的传输者。所以进一步抓好“班主任论坛”活动,通过这一经常性交流的平台将赋于班主任工作新的动力和活力。多年来,我校班主任工作更多的时候还停留在实干加苦干的水平上;做了,成效很大,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个人利益收获,并没得到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班主任论坛”这一平台,帮助班主任老师们把自己思想的火花记下来,把自己工作心得整理下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分享大家的成绩,分担大家的困难,学习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拓宽发展的机遇。从而不断优化我校的班主任工作队伍。不断提高我校的德育管理水平。

四、着力于几个方面

1、基础德育教育。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加强以日常行为规范和人性情感等内容为主的基础德育教育,这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明确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公民,进一步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一个合格向上的健康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健康网络教育。社会发展迅猛,网络生活转瞬间遍布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宛如江水奔流,如何沉着应对?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堵,不是去围,而是要去疏导,去领引。引导学生合理健康的使用网络,快快乐乐的享用网络,文明守纪的握手网络。

3、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我们学校的新事物,也是社会的新题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必然环节。开展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解决青年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许多问题和困难。诸如学习心理负担过重、社会交往中的心理障碍、青春期的烦恼、升学中的困惑等。

4、生命安全教育。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让生命安全教育进驻工作,进驻课堂,进驻大脑,进驻日常生活,且经常组织应急疏散演习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多种渠道,积极营造关注校园安全、关爱生命健康的舆论氛围,及时总结、广泛交流,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质量。从而最终提高全体师生的防范意识及自救能力。确保全体师生快乐工作、健康成长,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而珍惜,为创建平安和谐的家园面努力。

篇3:中学德育科研计划

12月12日, 长沙市教育科研优秀德育成果展示推介会在金海中学隆重召开。本活动由长沙市教育学会、长沙市教科院主办, 长沙市金海中学 (雨花校区) 承办。与会人员主要为各区县 (市) 理论教研员、德育教研员,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长沙市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的理事和会员学校的相关领导。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李倡平、副主任易志勇, 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王小平、副局长王建华, 长沙市教科院院长黎奇、书记龙迪辉等省、市、区教育系统的相关领导和专家。

开幕式上, 金海中学校长黎杰明致欢迎辞;市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杜慧, 市教科院院长黎奇, 市教育局书记王小平, 省规划办常务副主任李倡平等先后讲话, 领导们对金海中学的德育工作、对六个参展的德育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参展的六个德育成果分别是:长沙市金海中学“闪光教育”德育成果, 长沙市明德中学“女生教育”德育成果, 长沙县暮云镇中学“网络教育”德育成果, 芙蓉区大同小学“礼仪教育”德育成果, 岳麓区五星小学“敬老教育”德育成果, 开福区西长街小学“感恩教育”德育成果。这六个成果的共同特点是, 有特色、有针对性地解决德育中的实际问题;操作性强, 易于推广应用;体现德育改革的新理念,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篇4:中学德育科研计划

【关键词】中学德育 环境 优化 效果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同时也创造环境。学校德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德育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受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德育教学的影响,但也受到所处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是我们较为熟悉的。[1、2]

一、中学德育失效和低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在中学的几年教学实践,认为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部分中学生对德育存在着误解,拒绝或排斥接受道德教育

现在许多中学生一提到德育课,头脑里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是空洞的说教。不少学生认为,那些“空对空”、“高对高”的德育理念过于理想化、成人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接触到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差距,使其难以产生认同感。

(二)德育手段着重“说教”、“灌输”,使德育效果难以持久

现行的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忽视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学生对规范的遵守不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是由于外界的压力。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未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品德形成规律,灌输式、说教式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道德规范和规则,使其在德育过程中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分离,大大降低了德育实效

社会、学校、家庭这三个最重要的德育环境在德育问题上没有形成合力,尚未形成完整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环境,导致的结果就是5+2=0(五天学校教育效果被两天真实世界生话所抵消)。

二、造成中学德育失效和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的重共性轻个性的德育观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从社会需求出发,比较重视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关注和培养,忽视了个性品质、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忽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二)注重封闭式的理论教育,忽视开放式的实践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的具体操作是以说服教育为核心的,其最大的特点是控制性和封闭性,企图通过封闭学校课堂、保留这块“净土”的办法堵塞不良信息,控制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理想化”的教育。殊不知,人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特别是在当今开放的信息时代,控制和封闭不仅变得不可能,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不良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当今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却令人堪忧、不容乐观,宣传封建迷信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极容易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继网络之后,近几年在,在学生中又出现了一个新宠——手机短信。其中,危害最人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之间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已蔓延到了中学生中间。

(四)家庭对中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家庭教育不如学校教育那样正规和系统,但家庭教育是在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个性的影响有时比学校教育更持久和深刻。但由于一些家长没有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或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

三、优化中学德育环境,提高中学德育实效

(一)转变德育方式

在一切都讲究包装的现代社会里,有时候含蓄比直白更容易深入人心,隐蔽教育意图的潜移默化常常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对特定的德育目标的实现或内容的输出,也要注意强调有一定的具体接受情境或情感氛围,当要求学生完成某一既定的任务时,不仅仅要求学生立即按要求去做,更重要的是创设一定情境或情感氛围,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从事这项任务的必要性,主动、积极地去完成。

(二)优化校园德育环境

首先是优化物质形态的学校环境一一学校硬件建设。物质形态的学校环境是指学校的建筑物、生态环境、班级教室设置等因素构成的校园物质景观。其二是构建亲情德育环境一一精神形态的学校环境(软环境)。其三是构建制度德育环境一一制度形态的学校环境。

(三)优化社会德育环境

社会德育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其中经济环境属于硬环境,政治和文化环境属于软环境。在优化经济环境方面,良好的经济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四)优化家庭德育环境

一是坚持德智并举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观念。家长树立“德智并举”的素质教育新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探索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内容和科学方法。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你希望孩子在品行上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自己就要以实际行动先争取成为这样的人。其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并重视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五)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形成德育合力

在我国,家庭、学校、社会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愿望。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社会德育有机结合,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既有益又可行,这是大德育的要求和开放性原则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吴少东.正确把握“四性”营造高校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J].警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9):75 77.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橱军.新时期德育思维的视角转换[N].中国教育报.,2001一10- 03( 3).

[5]潘宏佳.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环境写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24(3)

篇5:中学德育计划

2013――2014学第一学期学校

二0一三年八月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把学生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探索德育工作有效方法、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创建良好班集体为基础,以塑造美好灵魂、四有新人为目标,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稳定为主旋律,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把我校的德育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二、工作要点

(一)认真做好以“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

1、搞好主题教育,即“迎奥运,树新风,告别不文明”。

(1)主题活动要与学校开展的“争做国旗小卫士”、“争当文明礼仪之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2)主题教育要与贯彻《文明学生基本要求》、《五和中学学生礼仪常规》有机结合起来。

(3)主题教育要与落实“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结合起来(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狠抓“集体礼仪”、“文明用语”,找切入点,让“请、对不起、谢谢、没关系”等文明用语充满整个角落。

(4)强化礼仪规范教育工作,创设良好育人氛围。把礼仪规范教育的培养伸展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使我校德育工作更加深入化、具体化,更具特色。广泛听取班主任意见,让各科任教师都参与各班德育评估,使其更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从而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搞好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搞好常规工作,向常规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4、搞好调查研究工作,使工作更具针对性、预见性和时效性。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为营造“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

2、建立德育领导小组,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

3、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考核奖励制度,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本学期,将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若干名。

4、班主任参观学习,经验介绍,取长补短。并要求每一位班主任每学期必须撰写一篇德育工作论文或心得体会,并将组织评选,不断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

(三)抓细抓实德育常规工作

1、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开展 “五个一”礼仪行为养成教育,训练我们的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用语脱口而出,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的好习惯。

2、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抓好学生养成教育,每周根据学生的纪律、出勤、课间操、仪表、卫生等方面评价每个班级评选“文明班”,每周在全校公开,并发给流动红旗,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根据每月教育重点和班级实际、生动活泼的上好每一堂晨会课,有计划地组织好每周一次的班会课。班会课要求班主任老师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平时要严格检查,期末进行总结评比。

4、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橱窗、班级板报、宣传校园的文明佳事,建立一支学生教师通讯员队伍,及时采集学生间、教师间的好人好事、加大宣传力度。

5、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开好讲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6、创建“安全文化”,人人视安全为首位,天天有安全教育时间,班班有安全员,同时把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作为我校“平安周”创建活动。

7、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如通过电话、家访、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学校联系卡等形式,多渠道与家长沟通信息,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

8、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小事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使学生能够沿着健康、活泼、向上的渠道成长。

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

十月份:

1、特色教育活动和“庆国庆”文艺汇演

2、班级文化建设评比

3、社会实践活动

十一月份:

1、班主任交流研讨

2、各年段定期召开家长会

十二月份:

1、主题班会观摩

2、元旦文化汇演

一月份:

1、评校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级集体等

2、优秀班主任评比

篇6: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争创美丽校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德育运作机制,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德育课程研究,切实提升学校育人工作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工作与措施

1.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口,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

XX为我市的校园文化建设年,根据市、区两级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年”实施意见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争创美丽校园。校园环境建设分三步走:一是打造美丽校园,二是打造快乐校园,三是打造幸福校园。今年是打造美丽校园,目标:整洁有序、绿化美化、充满书香、富有情趣。

(1)加强校园卫生,强化养成教育(如排队就餐、排队就寝、排队出操等)

(2)维护校园绿化,增设温馨提示语,开展校园绿化地认领行动。

(3)建设班级图书角,积极创建书香班级。

(4)办好各类学校社团,进一步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5)进一步推进“以名人命名班名”特色班级创建活动,打造积极向上、个性化的班级文化。

(6)结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不断挖掘区域资源,扩大社会实践基地。

(7)四楼长廊建设“家乡名人和油中娇子”文化墙,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8)对学校的楼宇和道路进行合理命名。

2、以“德育骨干提升”为重点,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1)做实班主任培训工作,搭建班主任成长平台,探索班级管理规律,总结提炼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推动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进程。

(2)以学科德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学科德育活动课教学研讨。引导德育教师不断总结德育教学经验,提炼教学科研成果,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经常性地开展德育教研活动,积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3)继续组织好教师参加心理健康专业发展培训,提高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持证率。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更大的功效。

3、以“整合高质”为重点,着力推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1)围绕德育主题月,继续加强习惯养成教育。持续开展“五水共治”、“光盘行动”、“低碳节能”等专题活动,以“文明出行”、“传唱《大禹纪念歌》”等活动,鼓励学生争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和实践者。提高学生文明素养。

(2)继续落实开展百场巡讲进校园活动。有机整合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家庭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禁毒教育、反邪教宣传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扩充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形式,提高教育实效。

(3)加强学校团队工作。在团队工作中广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主题团队日、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初中团队一体化建设工作,加强初中少先队组织建设。

4、以特殊群体学生为重点,落实关心关爱学生工程

(1)着力做好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工作。

(2)做好个别残疾儿少的教育关爱工作。

(3)做好新居民子女教育工作。

(4)做好行为偏差、心理偏差、贫困和学困学生的帮扶工作。

5、以学生会组织建设为重点,推进学生自主管理

(1)团委加强对学生会干部的管理和培训。

(2)发挥学生会干部在学校“五项竞赛”、餐桌管理及各类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

6、设立时事宣传栏,改进和加强时事教育

在食堂前的宣传橱窗设立时事宣传栏,由学校社政教研组负责定期更新,开展以当前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及社会热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时事教育,加强时事宣传阵地建设。同时利用经典诵读、升旗仪式教育、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7、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1)继续做好教师日常家访,尤其是班主任,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家校联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争取教育的主动权。

(2)组织开好家长委员会,全校家长会及各班小型家长会,进一步发挥家长的作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做到齐抓共管,形成良好德育网络。

(3)充分利用校外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悟和教育。

8、加强安全教育和防范,深化“平安校园”建设

篇7: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德育处本期打算着重做好两大部分工作,一是紧紧抓住常规管理这一条主线,扎扎实实做好日常事务;二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新地开展一些重点工作。这两方面的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抓常规为做好重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突出重点是为了引领和推动常规工作朝纵深方向发展。

首先,落实常规管理,促进和谐发展。

教师成长,特别是班主任成长是关键,学生发展是核心。基于上述认识,继续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并且将研究活动与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以此促进班主任的问题意识和研究积极性;通过流程式管理,落实各项德育管理的规章制度,突出制度的杠杆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持之以恒做实做活校园各种文化载体,促进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落实各项德育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上级安排的和学校自主设定各色活动,将德育教育的各种理念通过活动实践得到领悟、发展和弘扬。

学生发展,着眼全体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发展。上面提到的文化德育活动既是对教师队伍的促进,更是对学生成长的呵护。加强对留守学生、问题家庭学生的关心,加强对学习困难和身心健康出问题的学生的关心,尤其重视女生的身心健康。让促进学生发展的各项工作充满人文关怀,让德育教育之光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照得更远一些。

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季节性安全主题教育和安全自救逃生演练,进一步完善事关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主题板报文化栏和大课间的专题宣传警示教育机制,探索研究假期安全教育工作的家校对接问题,实现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全方位覆盖,让安全之弦紧绷,让安全警钟长鸣。

其次,整合德育资源,创新德育管理。

篇8:中学德育科研计划

一、当前开展中学德育背景分析

(一)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既为中学德育提供有利条件, 也带来强烈冲击和挑战, 表现如下:

第一, 我国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为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提供更加有利条件, 同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为引导中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增加难度。第二, 市场经济深入发展, 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教育资源, 同时也出现消极因素引发价值观扭曲, 为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加难度。第三,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壮大, 为思想道德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先进和落后文化并存, 为引导中学生自觉抵制落后思想文化增加难度。

(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的颁布实施既为德育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也提出更新更高要求。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规划纲要》颁布实施, 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政策和制度保障, 教育改革和发展将进入10年战略机遇期, 为德育发展带来新机遇。《规划纲要》把加强德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快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创新德育形式, 丰富德育内容, 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 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今后加强德育工作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 对学校德育提出更新更高要求。

(三) 中学德育有了长足发展, 也存在薄弱环节, 既为德育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又需我们开拓创新, 不懈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德育观念、方法、教材、内容、评估标准等都发生变化, 德育规律得到重视, 中学德育工作取得前所未有发展, 对社会和教育界均起到良好促进作用。虽学校德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也存在薄弱环节, 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思想存在;学生主体性被忽视;德育方法相对滞后;德育内容缺乏时代感、层次性和针对性, 与学生实际脱节, 减弱学生主体对德育兴趣, 影响德育实际效果。面对德育复杂环境和新形势, 应根据社会发展对德育内容进行改革、调整、充实, 德育方法进行创新, 丰富德育工作内涵, 增强德育实效性。

二、推进德育可待续发展策略

(一) 构建学习型德育管理组织, 让德育走向持续发展。

1. 基于学校德育全面改革与发展, 构建学习型校级德育管委会。

构建学习型校级德育管委会, 即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 基于德育发展趋势, 直面德育发展热点难点, 把学习力量转为管理力量。通过团队学习, 凝聚集体智慧, 把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决策转到依靠科学研究轨道上, 让德育焕发生命光彩。我校探索并实践“基于德育发展+理论引领+团队进行商讨+形成发展策略”的学习型校级德育管委会。每次召开会议, 首先围绕德育发展进行相关前沿教育和管理理论学习, 再由主讲人发言, 管委会成员在此基础上, 以发展难题为牵引进行辩论和研讨, 最后进行梳理提炼形成德育发展策略。

2. 基于德育内涵发展, 构建学习型班主任。

构建学习型班主任是立足班级管理实际, 以深度会谈为主要学习形式, 打造开放、合作、共享班主任学习共同体, 在提升德育工作内涵同时收获学习型班主任群体。一培植以学习求德育发展的理念, 使学习凸显为班主任文化自觉。通过指导班主任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促进其专业成长;丰富完善德育例会制度, 使工作布置会改为德育工作研讨会;每年举行读书月活动, 让班主任在书香中成长;建立德育科研制度, 让班主任参加德育科研课题研究;举办治班理念、主题班会设计、案例分析会, 为班主任搭建展示平台。二基于德育案例学习, 让班主任成长。基于德育案例学习是构建学习型班主任重要途径, 也是其走向成熟与睿智重要路径。为此, 我校定期举行德育案例专题研讨会, 探索并实践“基于案例+解读案例+研讨案例+运用案例”运作模式。目前案例研究已成为我校班主任专业成长阶梯, 成为教育理论与班级管理实际桥梁。三立足班级管理, 让管理即研究理念成为班主任共识走向实践。学习过程即研究, 我校倡导班级管理问题即课题, 管理即研究, 教育过程即研究过程, 班主任应在研中管, 管中研, 应成为研究者。四培植德育团队精神, 形成开放、合作、共享班主任学习共同体。以深度会谈形式, 加强班主任间交流与对话。建立班主任值月制, 每月通过德育学习论坛, 与大家分享治班理念和方略。目前, 我校已初步形成开放、合作、共享班主任学习共同体。

3. 基于学生自主发展, 打造学习型学生自主管理组织。

打造学习型学生自主管理组织, 即面向学生思想道德成长和学校德育管理的问题, 以学习为动力,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深化学生道德自我教育, 进而形成学生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为此, 我校探索并实践“基于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策略+整改提高+总结反馈”学生自主管理新模式。“基于问题”:基于学生成长、班级管理乃至德育管理需解决的问题。“分析原因”:围绕学生自主管理发现的问题, 由其进行讨论分析, 找出原因。“提出策略”:针对问题原因和症结, 从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约束层面出发, 探讨和寻找符合学生群体特点的解决问题方式方法。“整改提高”:针对自主管理分析问题, 依据学生自主管理会议探讨的解决策略, 进行整改, 解决问题。“总结反馈”: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学习型学生自主管理组织构建和实践,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为德育管理注入新活力, 推动学校德育管理内涵式发展。

(二) 构建人文德育, 植根人文沃土。

1. 培植德育文化, 让德育工作走向文化自觉。

德育过程是精神传播和精神再生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生成过程。只有将德育上升价值层面, 让师生从文化视野解读实践德育, 构建学校德育场, 使德育工作走向文化自觉, 体现德育文化价值。利用校园文化平台, 深入挖掘学校、社会、家庭德育资源, 借助校园文化形式, 创新活动载体, 积极推进德育文化建设, 扩大学校德育内涵, 我校德育是教育形式, 更是文化。

2. 构建具有人文内涵校园文化, 让德育沐浴人文阳光。

文化孕育气质, 环境滋养精神。支撑中学德育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人文内涵, 我校致力于人文内涵校园文化构建。第一,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是学校长期积淀风气和文化氛围。包含办学思想、领导作风、工作意识、文化传统、校园风气、师生价值取向等。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取向, 实践“和谐发展, 人文见长”教育理念, 以打造人文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为共同愿景构建精神文化。目前, 它已成为学校人文德育重要组成部分, 转化德育工作者自觉行动, 渗透德育每个环节, 每位学生都沐浴人文阳光。第二, 静态文化建设。我校物质环境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主题, 赋予校园环境人文基因, 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会说话”石头, 润物无声文化长廊成为我校亮丽风景;学生用文化元素装扮宿舍, 洋溢人文和谐氛围;食堂大厅张贴节俭名言警句, 让学生懂得珍惜粮食, 文明就餐名诗名画用无声言语教会学生文明用餐。目前, 校园环境已成一部立体、多彩、人文的教科书, 使置身于校园的学子性情得到涵养。3.开展生命教育, 构建生命化德育。

生命教育即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追求, 用它超越提升道德教育, 使生命因德育精彩。构建生命化德育我们进行如下实践:一开展生命课题研究。目前, 我校正开展北师大主持课题《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子课题《打造人文特色学校, 探索生命教育的模式》研究, 以课题研究提升生命教育内涵。二构建生命化课堂。我校把生命教育列入课程, 制订教学计划, 安排教师组织教学, 同时整合学校教学资源, 结合学科特点, 挖掘生命教育元素, 让生命教育走进课堂, 构建生命化课堂。三开展生存教育。开展认识、珍爱生命等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如生命追溯和地震疏散演练等活动,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同时, 教学楼、宿舍等楼梯贴上应急疏散示意图, 学校垃圾屋装扮成食品卫生宣传栏等, 打造生命化校园。四开展发展生命教育。结合高中生年龄特点, 突出年级生命教育目标, 选取代表性生命教育内容, 开展感恩生命、展示生命, 发展生命等活动, 使学生生命质量得到提升, 赋予生命化德育更多内涵。

(三) 实行德育科学化管理, 提高德育实效性。

1. 积极探索德育内在规律。

面对中学生思想认识变化, 中学德育须做到与时俱进, 探索德育工作规律, 思考德育方法和渠道, 使工作向深层次健康发展。第一, 德育课题研究, 以国家级课题《普通高中人文教育实践研究》为纲, 开展德育实践研究。同时“寓德育研究于平常”, 把德育新理念内化为教学主题和平常话题, 以务实性教育研究态度和方法, 探讨普通高中德育目标、内容、过程和效果, 解决德育新问题, 推进德育内涵发展。第二, 建立德育科研制度, 倡导广大教师尤其班主任积极参加德育科研, 探索班级管理内在规律。

2. 进一步优化德育资源。

实现德育整体优化, 增强德育实效性。从如下进行整合优化德育资源:第一, 科学规划。按照“人文德育+科学德育”总体思路, 先后制定《北海七中2010-2013年德育发展规划》、《北海七中“十二五”德育发展规划》等德育规划, 把学校德育纳入科学化轨道。第二, 系统思考。德育是系统工程。其工作摆在首位, 贯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学校作为德育主阵地, 对其各种因素环节优化组合, 发挥德育主题活动、德育课堂、校园文化等对学生思想道德影响, 使学生对德育走向价值、情感、态度、行为的认同。同时,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特殊作用, 通过多种形式,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成才观, 掌握科学教育方法, 让孩子健康成长成才。另外, 积极搭建社会教育社区平台。依托社区各种活动阵地和设施,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开展校外活动, 使社区成为中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乐园, 构建一体两翼 (学校为主体, 家庭、社会教育为两翼) 德育格局。

3. 实行德育精细化管理。

基于学生个性差异, 智能多元特点, 德育呼唤精细化管理。一制定学生思想道德成长规划。根据学生思想、心理现状, 为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思想道德成长规划, 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思想教育路径图。二完善德育制度, 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德育管理制度是学校德育管理重要手段和措施, 也是德育工作办事规程。我校制定并完善《北海七中德育岗位职责》、《北海七中德育常规流程及规范》等系列德育制度, 加大执行力度, 使其从墙上、文件上融入师生心理及德育管理环节。三实行德育量化常规管理, 把德育抓实抓细。以德育量化管理为基点, 层层落实责任是精细管理关键。从德育工作要求抓起, 使每件事有明确要求, 利于操作和精细化管理;从德育规范程序抓起, 把事做细做精;从德育环节抓起, 环环相扣;从德育问题抓起, 关注新问题, 研究新办法, 解决新问题, 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 新时代背景下, 我们应站在战略高度, 积极构建学习型德育组织, 构建人文德育, 打造科学化德育, 提升德育品位, 促进德育可持续发展, 让德育焕发生命光彩。

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 中学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需大力推进德育模式创新, 丰富德育内涵。构建学习型德育管理组织, 让德育走向持续发展;构建人文德育, 让德育植根人文沃土;实行德育科学化管理, 提高德育实效性, 从而让德育焕发生命光彩。

关键词:中学,德育,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全球化环境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光明日报.

[2]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3]王仕民.德育文化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

[4]陈桂生.“聚焦德育目标”教育发展研究.2008, (15-16) .

[5]赵连顺.“道”“器”并重促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管理, 2008, (9) .

[6]季慰祖.校长办学思想—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国报, 2011.

[7][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篇9:拓宽德育渠道 加强中学德育建设

关键词:德育实践 德育渠道 德育建设

教师作为中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引导者,在学校德育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自身所认同和体现的德育价值取向对受教育者具有重要影响。德育的存在不仅在于帮助个体协调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在于使人类的自由本性得以发扬,使个人的独立人格得以确认,人们自主、自觉、自尊等自我肯定的人格属性得以涌现,在这基础上才能构成人与人之间的最佳结合,也才能满足人诸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需要。所以,我们广大教师应该不断拓宽德育渠道,在德育实践中加强中学德育建设。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德育建设

德育工作者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当代教育的作用和使命,以更加崭新的视角,更加辨证的思考,更加理性的审视,尤其要与转变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德育观和人才观。德育工作者应不断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循德育规律,切实提高德育理论水平和德育研究能力。研究德育新方法,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本校实际,努力使德育方式、德育过程、德育内容贴近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实践,创造性地运用并形成“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的德育方式,为提高德育实效,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服务。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新合并的学校,学生成长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不同,造成学生心理的一定差异,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让他们能尽快融入新集体中,促进学生德育的进一步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学校组织班主任到德育工作较好的学校进行学习,吸取他们德育工作中的经验;邀请德育工作先进培训班成员来学校畅谈经验;不定期邀请专家来学校组织讲座,借以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暑期,学校借助市进修学校的专家组织了班主任培训班,以提高全校教师的德育能力。我们知道,教师的劳动在学生心中始终具有表率性,他的道德情操、作风仪表和劳动态度对学生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经常看一些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波动。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后进生更要“厚爱”,以鼓励教育为主。对学生严字当头,爱在心头,要善于宽容学生。适当的宽容有时能收到惊人的教育效果。以情动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实施爱心(或博爱)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活动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比如,有的学校年年搞活动,年年老样子,没有新意、没有创造,或是热衷于轰轰烈烈的宣传效应,也就没有了吸引力;春游、秋游应该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但是,活动前没有进行严密的设计,没有进行深层开发,只是玩玩而己,而且,附近的景点就那么多,从小学到中学,已经无处可玩。更重要的是,现在搞什么活动都是有偿的(不排除有盈利的趋向),学生从内心就有一种排斥倾向,认为学校借口搞活动,实质是为了挣钱。由此,德育活动非但没有起到德育的教育功能,反而起到负面作用。

我们要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各种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集体主义精神的感染。有时,学生在一场足球赛或联欢会中获得的集体主义情感体验,是教师任何美妙而空洞的说教难以达到的。集体活动,就内容而言,可以涉及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就规模而言,可以是学校活动,可以是年级活动,可以是班级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就形式而言,可以是学习交流、思辨讨论,可以是游艺娱乐、文艺表演,可以是体育竞争、劳动比赛,可以是社会调查、远足郊游等等。同时开展的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校园十佳歌手比赛,让学生感受到不是仅仅在社会上才能领会流行时尚,在校园中照样可以,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使学生不会感觉到校园生活的枯燥;又如:普通话演讲比赛,不仅让学生明白会说普通话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积极性;再如:英语演讲比赛,使学生明白作为现代社会学生,学好母语固然重要,但学习多种语言对自己今后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另外组织师生一起观看纪录片《洞穴之光》,师生同流泪,一起感受我们要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感受洞穴之中孩子的淳朴和苦中有乐的精神;为遭受病痛之苦的同学捐款,他们纷纷拿出自己平时节约下来的零花钱,一点也不犹豫;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清明节扫墓,拔河比赛,各班行为规范达标评比,民主评比学校团支部……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学校及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

三、充分培育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很多学校德育工作没有真正确立学生在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没有也没能认真了解学生基于自身成长经历、生活阅历和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真正需要与感受,缺少对学生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之上的对话,很难实现与学生的精神交融,使学生顺利接受学校的教育引导。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不足,片面强调说教、规训与灌输,德育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和信任,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才可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真正去体会学生特殊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意向,体会学生的独特个性以及自由、创造和选择,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不把学生看作是年幼无知不成熟的人,不再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权威。

在这方面,我在平时和学生的交往中,充分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多方关注各个学生的信息,直接或间接了解学生的家庭、心理、交友等情况,了解社会信息。这样,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和他们谈学习,也会和他们谈社会流行时尚,谈他们年龄阶段出现的一些现象的正常性;不仅谈他们的家庭,也会谈自己的家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让学生缩短和我的距离,也让他们能和我真正谈心,说出他们的心里话。这样,我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融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批评教育,因为在与我的交流中他们能深刻领会一些原来不甚明白的道理。上学期,有个叫裘琨的学生,从小学的成绩看,基础还不错,但到了初中,就出现了厌学情绪,经常惹是生非,一天下课后,我把他叫到无人的地方开始和他交流,从他父母小的时候谈起(我们是同一个地方的),到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叫他读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在期末考中他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四、适时合理的运用德育中的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是通过外部的各种条件作用于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达到对情意和行为的感染、调节和控制,从而达到形成良好品德行为的目的目标。隐性教育对学生品德的成型和发展具有陶冶、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加强隐性教育,是提高中学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这种隐蔽的、间接的德育教育满足了青少年的个性要求,会使他们感觉到他们是受到尊重的并主动地接受外部的影响。

隐性教育可以通过校园的环境建设、学校文化氛围的塑造、教师形象的塑造、新型的课堂人际关系的确立等几个方面实施:校园环境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生活空间,学生道德认知的获得、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磨炼、道德行为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校风、班风对个体的教育要求不是明确的,而是隐蔽、渗透在学生经常接触、经常参与的各种环境要素及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这种要求,并按照这种要求去行动;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职责;要在课堂上倡导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往;要形成相互交往、相互理解、协作、竞争的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学生自我个体融入到具有内聚力的群体之中,给学生以道德情绪的感染和体验,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和道德需要。

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该说是花了很多心血。从校园的一草一木到宣传窗的设置,从校训的确定到特定时间的宣传标语,无一不是发挥集体的力量,最后落实到位。让每位初来乍到的家长和学生在第一时间能认同它,喜欢它,信任它。班级内从名人字画到丰富多彩的黑板报,从干净整洁的地面到张贴规范的布告栏,无一不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各教师在校园内行走时,都面带微笑,如:有一位得不到家庭温暖的初三女生对教学副校长说:“看到裘老师对我微微一笑,使我瞬间扫除忧郁,全身轻松。”听到这样的话,我何尝也不全身轻松呢。应该说,从最初的有些家长对学校合并的反对,到现在的认同,我想,这应该就是对我们学校工作的肯定,也说明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五、建立完整、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

所谓道德评价,就是生活于现实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

学校道德评价对学生道德行为进行全面考察并作出裁决,分析判断哪些行为是善的,哪些行为是恶的;对善的行为给以赞扬、褒奖,对恶的行为加以批评、谴责,进而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承担的道德责任。

学校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优化道德过程的重要环节。评价体系的确立,不但使德育目标、德育任务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更重要的是评价标准确立之后,可以对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学生哪些方面还存在着缺点,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出相应对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时,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也使得德育理论更加系统;教育过程有了参照物,教育活动中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应该以德育目标为标准,根据现实目标确立动态的评价体系,科学地指导教育实践。二是要注意被评价者,即学生的可接受性,道德评价活动应该是主体性活动,评价的双方都要主动参与,评价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的可接受性与自我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但是德育评价也不能使学生进入误区,如某中学规定,学生做好事可计入思想品德分。其中就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扶老人过街值几分?”在有些地方,思想品德便被简单地抽象为“扶老人过街”“为灾区捐款”“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带着个人的功利目的,做好事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便变了味。因为,带着功利目的的人行动之前权衡的也许是:做这件事能值几分?一个思想品德得了高分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个有善心和爱心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个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为了得分而扶老人过街的人,也许连父母都不愿孝顺。为了得分而向灾区捐款的人,也许自私吝啬。因为,他们在做这件事时是出于功利目的而不是其他。

由于新课程改革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德育的新课程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新课程条件下的德育教育应如何构建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积极探讨新的方式、方法,拓宽德育渠道,在德育实践中加强中学德育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润梅.对中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J].2008(13)

2.李启平.中学德育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教育革新[J].2008(9)

上一篇:优秀求职信,大学生求职信下一篇:心理健康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