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2024-04-09

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通用8篇)

篇1: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一、思考题

1.检定规程与校准规范有哪些异同?

答:相同点: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校准规范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编写并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

不同地点:计量检定规程作为确定计量器具法定地位的技术法规,是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的依据,也是为国家量值统一进行法制管理的依据;计量校准规范是作为计量器具开展校准依据的技术文件,各类实验室可根据工作的需要自行编写,本单位批准后即可使用。

2.编制计量检定规程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编制计量检定规程的一般原则是:

①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②适用范围必须明确,在其界定的范围内,按需求力求完整;

③各项要求科学合理,并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及实施的经济性;

④根据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发布的国际建议、国际文件及有关的国际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

3.编写检定规程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编写检定规程的基本要求:

①应满足法制管理要求;

②检定规程中的各项要求应科学合理、经济可行;

③对技术细节应做出明确规定;

④应该优先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

4.计量检定规程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计量检定规程应包主要内容有:

①封面;

②扉页组成;

③目录;

④引言;

⑤范围;

⑥引用文献;

⑦术语和计量单位;

⑧概述;

⑨计量性能要求;

⑩通用技术要求;

11计量器具控制; ○

12附录。○

5.如何制定、修订计量检定规程?

答:制定、修订计量检定规程的流程:

(1)计划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是由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给各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组织指起草单位进行制定、修订工作。

(2)制定起草单位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的要求,在调查研究、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检定规程征求意见稿,分送技术委员会委员、制造企业及相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

(3)审批、发布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审批、编号,以公告形式发布。

(4)复审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发布后,技术委员会应适时提出复查计划,可采取会审或函审对检定规程进行审查,确认其是否继续有效。

6.确定检定周期的原则是什么?P275

7.编制计量校准规范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8.校准规范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9.编制校准规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0.如何正确执行检定规程?

11.如何正确执行校准规范?

二、选择题(单选)

1.检定规程是(B)的技术文件。

A.保证计量器具达到统一的测量不确定度

B.保证计量器具按照统一的方法,达到法定要求

C.保证计量器具达到出厂标准

D.保证计量器具达到客户要求

2.通常,校准方法应该统一到(C)上来,这是量值统一的重要方面。

A.国家计量检定规程B.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C.国家计量校准规范D.国家测试标准

3.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是由(D)组织编写并批准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作为确定计量器具法定地位的技术文件。

A.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B.计量测试学会

C.国家计量院D.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4.计量检定规程是用于对(D)领域计量器具检定的依据。

A.教学B.科学研究

C.产品检测D.法制计量管理

5.JJG是(A)的符号。

A.计量检定规程B.计量校准规范

C.测试标准D.检测规范

6.开展校准可否依据实验室自己制定的校准规范?答案是(B)。

A.可以,只要有校准规范就行

B.可以,但需要经过确认并获得客户对校准规范的认可

C.不可以,只有依据国家校准规范才可以开展校准

D.不可以,该校准规范只能校准本实验室的仪器

三、选择题(多选)

1.制定校准规范应做到(ABD)。

A.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B.适用范围应按照校准实际需要规定,力求完整

C.必须规定被校仪器的计量要求和使用的计量标准的型号

D.应充分考虑采用先进技术和为采用最新技术留有空间

2.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的内容至少应包括(ABC)。

A.被校仪器的计量特性B.校准条件

C.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D.记录格式和检定结论

二、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略)

(二)选择题(单选):1.B;2.C;

(三)选择题(多选):1.A B D;2.A B C。

第五节比对和测量审核的实施

一、比对和测量审核的定义和作用

(一)比对和测量审核的含义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于2008年6月发布的《计量比对管理办法》,比对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验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测量同一个性能稳定的传递标准器,通过分

析测量结果的量值,确定量值的一致程度,确定该实验室的测量结果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从

而判断该实验室量值传递的准确性的活动。

测量审核是指由实验室对被测物品进行实际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

典型的测量审核活动是将一个已校准具有参考值的样品寄送给实验室,将实验室结果与参考

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该实验室的测量结果是满意结果、可疑结果,还是不满意结果。

(二)比对是实现国际互认和考核实验室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比对,能够考察各实验室测量量值的一致程度、考察实验室计量标准的可靠程度,检查

各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准确度是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比对也能够考察各实验室计量 检定人员技术水平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发现问题、积累经验。

为此,各国家计量院参加国际计量局和亚太区域计量组织组织实施的比对且测量结果在等

效线以内,其比对结果可以作为各国计量院互相承认校准及测量能力的技术基础,测量能力得

到国际计量局认可,其校准和测试证书在米制公约成员国得到承认。国家实验室按照政府协 议参加双边或多边比对且结果满意,可以按协议条款在一定条件下互认证书。

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国内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的比对是对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监督管理、考核计量技术机构的校准测量能力的一种方式,以提高我国计量基、标准的水平,确保量值正

确、一致、可靠。

(三)比对和测量审核是能力验证活动的组成部分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或检查机构的检测能力。任何

用于监视实验室能力的实验室问比对和测量审核的活动称为能力验证活动。能力验证活动包

括能力验证计划、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能力验证计划是为保证实验室在特定检测、测量

或校准领域的能力而设计和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

篇2: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岗位职责和岗位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岗位的初级、中级、高级职务人员。引用标准

Q/AG L07 1.1-2003职工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通用标准、国防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岗位职责(概括和列举该岗位的工作职责)

校准(检定)、检测人员必须接受培训,持证上岗,其职责是:

3.1 执行国家和国防有关计量法令、法规以及国际单位、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制;

3.2 熟悉掌握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对出具的校准(检定)测试数据负全责;

3.3 负责本专业测量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并按要求按时溯源,发现量值不准确,测量设备不稳定等问题及时向专业室负责人汇报,同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3.4 掌握本专业测量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程序并正确使用,按时完成校准(检定)、检测任务,并参与所辖各光学计量技术机构业务指导工作;

3.5 参与编写本专业的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测试方法等;

3.6 参与对新购置的计量器具进行验收,并负责编写验收报告,建立技术档案和编写使用操作规范;岗位标准

4.1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

执行Q/AG L07 1.1-2003职工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通用规范。

4.2文化程度

4.2.1 具有中专(高中)以上或相当的文化程度。

4.2.2 经国家或国防考核机构考核合格,持有检定员证,方可承担考核项目的校准、检定、1

测试工作。

4.3专业理论知识

4.3.1初级职务

4.3.1.1 了解国家和国防有关计量法规、法令和计量单位制,了解计量基础知识。

4.3.1.2了解所从事校准、检定、测试项目的基础知识;

4.3.1.3了解所从事校准、检定、测试项目的依据文件(规程、方法、规范);

4.3.2中级职务

4.3.2.1掌握国家和国防有关法规、法令和计量单位制。

4.3.2.2 具有计量测试技术理论、测试方法等基础知识;

4.3.2.3具有所从事校准、检定、测试项目的专业知识;

4.3.2.4熟悉所从事校准、检定、测试项目的国内外先进测试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

4.3.2.5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查阅本专业文献资料。

4.3.3高级职务

4.3.3.1 精通国家和国防有关法规、法令和计量单位制。

4.3.3.2 精通本专业计量测试理论、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3.3.3 精通并熟练掌握计量标准、校准装置、检测设备研制过程所需要基本知识;

4.3.3.4 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4.3.3.5 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查阅和翻译专业文献资料。

4.4实际工作能力

4.4.1初级职务

4.4.1.1 能完成本人承担的光学计量校准、检定、测试任务;

4.4.1.2 能解决标准装置、校准仪器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技术问题;

4.4.1.3 能制定阶段工作计划和阶段技术总结;

4.4.1.4 了解本专业有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4.2中级职务

4.4.2.1 能完成本人承担的光学计量校准、检定、测试任务;

4.4.2.2 能提出本专业研究课题,提出论证方案;

4.4.2.3 能处理检定测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

4.4.2.4 能制定阶段工作计划和完成阶段技术总结;

4.4.2.5 熟悉本专业有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4.2.6 能指导初级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4.4.3高级职务

4.4.3.1 熟练地完成本人承担的检定、校准、检测任务;

4.4.3.2 能根据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完成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论证,并组织实施;

4.4.3.3 能处理和解决光学计量标准、标准装置和测试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关键;

4.4.3.4 能制定项目研制计划和进行工作总结;

4.4.3.5 能指导初、中级职务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4.4.3.6 能掌握本专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展新方法的研究;

4.4.3.7 能撰写高水平的技术总结报告和科技论文。

4.5 工作经历

4.6 身体条件

身体键康

附加说明:

本规范由人事劳资教育处提出;

本规范由人事劳资教育处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第八研究室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篇3: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1 检定和校准的定义

1.1 检定

在JJF1001-1998中,“检定”定义为: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检定通常是进行量值传递、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1]。

1.2 校准

在JJF1001-1998中,“校准”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给测量仪器的特性赋值并确定示值误差,将测量仪器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比较链或校准链,溯源到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上[1]。

2 检定和校准应当具备的条件

2.1 检定

1)计量性能经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签定合格;2)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3)具有称职的保存、围护、使用人员;4)具有完善的运行、维护制度[2]。

2.2校准

1)计量标准量值能够溯源至相应的计量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计量标准的计量性能符合要求;3)具备开展量值传递工作的技术规范;4)具有称职的保存、围护、使用人员;5)具有满足计量标准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6)具有完善的运行、维护制度[2]。

3 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

3.1

校准不具有法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行为;检定则是具有法制性,属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3.2

校准主要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检定则是对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

3.3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通常应作统一规定,有时也可自行规定;检定的依据则是检定规程。

3.4

校准通常不判断测量仪器合格与否,必要时可确定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要求;检定则必须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3.5

校准结果通常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则是合格的发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书[3]。

4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存在问题的分析

近几年来,在试验检测检查工作中,发现很多工地试验室对仪器设备管理比较混乱,无程序、不规范,严重不符合本试验室程序文件中的仪器设备管理程序文件的规定。一是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其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应包括:1)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2)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3)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如果适用);4)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5)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6)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7)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8)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用时);9)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造或修理记录[4]。没有建立“档案”制度,没有实行分类管理,特别是“检定”证书和“校准”证书无管理编号混在一起,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合格证到处乱放,仪器设备基本情况表、目录、验收单等均无建立,有台账无档案完全失去仪器设备动态管理。二是仪器设备标识管理:其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明显的标识表明其状态[4]。有的标识不全或者只有绿色(合格)标识,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标识,仪器设备是否合格(绿色)、准用(黄色)、停用(红色),无法辨认,失去有效管理。三是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区别:很多试验管理人员对两者的概念模糊不清,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混淆是非、混为一谈,尤其是对检定证书和校准证书混为一体,认为不论是检定还是校准,只要有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都是合格的,可以使用的,其实在《计量法》中对两者有明确规定,检定证书出具报告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非常明确,无可非议;而校准证书出具报告结果只是一组数据及不确定度,仪器设备校准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或规范要求,同时是否满足本试验室开展试验工作的要求,还需要试验工作人员针对校准结果,对照试验标准规范进行认真具体分析研究,经过确认核实后,最终决定仪器设备是否可以使用。检查仪器设备档案时,校准证书没有仪器设备使用确认记录,提问试验人员根本不知道这回事,这是我们试验工作一个重大误区,也是造成试验报告数据不准确的一个隐患。四是仪器设备校验(自校)工作:很多试验室根本不具备仪器设备校验工作的条件,迷茫蛮乱进行校验并出具校验报告(校验记录),严重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要求。规定要求校验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校验依据:要有校验规程或校验方法或作业指导书。(2)计量器具:必须有经过检定部门合格的计量器具。(3)环境条件:校验如在检定(校准)室进行,则环境条件应满足实验室要求的温度、湿度等规定。校验如在现场进行,则环境条件以能满足仪表现场使用的条件为准。(4)人员:校验虽不同于检定,但进行校验的人员也应经有效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只有持证人员方可出具校验证书或校验报告,也只有这种证书和报告才认为是有效的[3]。由于以上原因有可能出现不符合要求的试验仪器设备在使用,随之出现试验报告数据不准确或误差偏大,甚至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如何杜绝或减小以上原因的出现,只有按规定、规程、规范办事,提高试验综合管理能力,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最终保证工程质量。有史以来,在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时,往往在原材料、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方面找问题,查原因,是否与仪器设备有关系,有待于我们从事试验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去探索,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总结。

5 结语

历史经验告诫我们,没有合格的设备,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试验检测也是如此。近年来,各个建筑行业对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越来越重视,更加规范化。特别是为规范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校验行为及统一校验规程,铁路、公路等行业陆续出台了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校验规程或校验方法,有效解决了国内铁路、公路等行业试验机构自身校验规范缺乏,对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认识模糊,管理松散和各种仪器设备在不同工作环境下,面对复杂试验对象而出现的精度偏差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试验数据的精确程度,为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实用的数据。同时不仅规范了公路常用仪器设备的校验工作,进一步提升了试验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为了大大提高试验检测工作能力,确保试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最终保证工程质量,在试验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方面应开阔视野,大胆分析研究,积累经验,精心工作,推动我们试验检测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计量名词专业委员会,国家通用术语及定义(JJF1001-1998)[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3.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Z],北京,法律,2014.3.1.2-3。

[3]朱兰,检定与校准的区别(EB),http://www.6sq.net/qsystem/2034.html,2014.8.10

篇4: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JJF1396-2013《频谱分析仪校准规范》与JJG 501-2000《频谱分析仪检定规程》的区别以及新的校准规范增加校准项目和要求,为开展频谱分析仪的校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频谱分析仪;检定规程;校准规范

新的JJF 1396-2013于2013年8月16日开始实施,它替代了JJG 501-2000《频谱分析仪检定规程》。新规范的制定,提高了对计量性能的要求、扩大了频率测量范围、重新命名了项目名称。

下面通过对新的校准规范与旧的检定规程的比对分析,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以便更好的应用和学习。

一、频率的测量范围变得更宽

旧版的检定规程中规定是对频率测量范围为30Hz~26.5GHz的频谱分析仪进行检定,而新版的校准规范中规定是对频率测量范围为3Hz~50GHz的频谱分析仪进行校准。

二、对计量性能要求的变化

新版校准规范中计量性能要求这一项和旧版的检定规程有了很大区别,除了对旧版原有的计量性能要求中各个项目的范围和准确度重新进行了规定外,还对一些规定名词的错误进行了修改,如:校准信号中的电平准确度±0.3dB,修改为最大允许误差;扫描时间的准确度不超过±1%,修改为相对误差:±0.01%~±10%。更增加了3项新的计量性能要求:频率计数、绝对幅度、功率带宽,增加的这几项计量性能要求更加全面地体现了频谱分析仪的性能。

三、校准所需的设备和设备的范围与等级都有所不同

新版校准规范中校准所用设备与旧版检定规程中所用的设备在名称上变化不大,但是测量范围和准确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见表1)

四、检测项目的区别

新版的校准规范中给出了校准项目表,表中罗列了24项校准项目,在旧版的检定规程中给出了20项检定项目,通过新旧两版的比对,新版增加了噪声边带、剩余调频、绝对幅度、频率计数、功率带宽的校准,取消了频率稳定性的检测,在原有的检测方法上也做出了很大改变,详细区别如下:

1.参考频率

旧版的检定规程中对参考频率的检定方法是频谱分析仪关机1h再开机15min后,用频率计进行测频,每隔0.5h测一次,共测9次,取9次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除以频率标称值所得结果作为频率波动;而在新版的校准规范中的参考频率校准方法是频率计设置闸门时间为10s,取频率计读数与参考频率之差除以参考频率所得结果作为频率波动。新版的校准规范对参考频率的准确度进行了明确的范围规定,旧版中只对频率波动进行了要求并没有给出参考频率的准确度范围。

2.校准信号电平

校准信号电平中旧版对频率及频率准确度进行了规定,电平为-10dBm,电平准确度为±0.3dB,在新版中只对电平单位和电平最大允许误差进行了要求:电平范围:-30dBm~0dBm;最大允许误差:±0.05dB~±1dB。在旧版的检定规程中对于校准信号的检定方法并不区分校准信号输出类型,使得检定规程中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频谱分析仪的校准信号的检定,而在新版的校準规范中,根据频谱分析仪校准信号输出类型的不同,校准信号电平误差校准方法分为有校准信号端口和无校准信号端口两种,这样区分使校准信号的校准更加全面、准确,适合实际应用情况。

3.频率读数

新版的校准规范中频率读数测量与旧版的检定规程中的频率读数测量的区别主要在输出的频率点和扫描宽度的不同,新版中取消了100kHz标准频率,增加了30GHz、40GHz、50GHz3点,扫描宽带取消了旧版中的10kHz和1GHz,只取1MHz、10MHz、100MHz这3个扫描带宽。

通过上述旧版的检定规程和新版的校准规范的对比分析,可以为更好的开展新的频谱分析仪校准工作提供了便捷,为更快、更好的开展校准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JJG 501-2000《频谱分析仪检定规程》.

篇5: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2、平面和高程监测网应作定期检验。建网初期宜半年检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可适当延长检测周期。当检测成果出现异常,或测区受外界因素影响(如自然灾害)时,应及时进行检测。

3、监测点的首次观测,宜独立观测2次

篇6: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和检定、标定、校验规程

1.目的

为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完整准确,确保产品满足质量要求,特编制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各专业公司、部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其管理规定也适于各专业公司、部门的施工材料、施工机具、构配件、仪器仪表和办公设备等,包括自有、租赁和分包方的设备。

3.职责

3.1 各专业公司、部门负责人负责本规定的贯彻执行。

3.2 各部门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检定、标定、校验、建档、标识维护保养工作。3.3 设备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维修、性能鉴定工作。

3.4 仪器操作人员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控制、校准。

4.工作内容 4.1设备购置

4.1.1各部门根据生产和技术更新的需要提出购置申请,填写《郑州中核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单》(ZHYT·QES-C7.6-1-2010),经财务部审核后报上级领导批准,由财务部组织实施,确定设备购置责任人,应对所购仪器设备型号、性能指标、技术参数等进行全面了解、调研,并尽可能听取其他用户意见,经技术论证后确定。

4.1.2 新购设备到货后,应由财务部和使用部门组织人员验收,核对设备及备件、技术文件,并进行现场试验。合格后入库,填写《检测仪器、设备验收单》(ZHYT·QES-C7.6-2-2010),对不合格产品及时与厂方联系调换或退货。

4.1.3 各部门仪器管理人员建立监视与测量设备档案,内容主要有: a)《检测仪器、设备验收单》(ZHYT·QES-C7.6-2-2010); b)《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ZHYT·QES-C7.6-3-2010); c)《故障检修记录》(ZHYT·QES-C7.6-4-2010);

d)操作要点,产品合格证,技术资料,检定校准证书等。ZHYT·QES-C7.6-2010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和检定、标定、校验规定 版次/修改码:C/0 4.2 设备管理

4.2.1 各部门仪器管理人员应建立本部门设备台账,财务部建立全公司设备台账。4.2.2 设备贮存

a)库存设备要按种类、规格分区、分类存放,做到标志明显,摆放整齐,使账、卡、物三对照,以利存取,便于清点。

b)仓库内保持干燥、整洁,高温雨季注意降温,通风防潮,以防机内器件受损。c)电子仪器入库后应取出机内电池,装箱存放;长期存放的仪器,每半年应通电一次,每次通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

d)注意防火,定期检查防火设备,确保随时存放。库内用电,由电工按仓库用电规定安装,不许私自改动线路安装电器具。

e)未经许可,无关人员禁止入内。4.2.3 仪器领用

a)严格领用手续,借用仪器设备需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ZHYT·QES-C7.6-3-2010),并试机检查,正常后出库放行。

b)仪器设备用毕,必须擦拭干净,经管理人员检查合格后入库。若有仪器设备损坏需要修理的,应由使用部门填写《仪器、设备维修审批表》(ZHYT·QES-C7.6-5-2010),经财务部审核、主管领导审批后,送检修部门修理。4.2.4 仪器设备运输

为防止设备受损和精度降低,在运输中要采取防震措施,注意防雨、防晒,设备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如果条件满足应尽可能采用随身携带方式。4.2.5 仪器设备维护

a)要保证库存仪器设备成套性及工作可靠性,对有丢失、损坏等由使用者填写《仪器设备丢失损坏单》(ZHYT·QES-C7.6-6-2010),对不能修复仪器设备由设备管理人员填写《资产报废、报停申请表》(ZHYT·QES-C7.6-7-2010),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b)对报废、设备完好但长期闲置或不到报废期、超过检定周期已无使用价值的仪器设备,由设备管理人员填写《资产报废、报停申请表》(ZHYT·QES-C7.6-7-2010),经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并报专业总工或公司总工审批后,加贴停用标志,另库另架存放。4.2.6 仪器维修

a)仪器维修人员必须具有电子仪器的修理知识和技术,掌握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熟悉国家及主管部门有关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及有关政策法规。

b)由使用者填写仪器设备修理申请表,经批准后送修理人员维修。仪器修复并经检查满足使用技术要求后交设备管理人员保管。

c)修复后的仪器应重新检定、校准。ZHYT·QES-C7.6-2010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和检定、标定、校验规定 版次/修改码:C/0 d)修理人员应填写故障检修记录。4.2.7仪器设备使用

a)仪器设备操作员应熟悉仪器性能,适用环境条件和技术要求,依照仪器设备操作要点操作。

b)严禁带电插拔电缆插头,接通电源前应检查电源极性,电压是否符合要求。设备外壳要安全接地。c)注意防雨、防晒、防潮、防摔,以免损坏设备。

d)仪器设备用完后应擦净、擦干,电线,电缆盘绕整齐,对精密电子仪器,禁用化纤织物,以防静电影响仪器精度或击穿机内集成元件。

e)设备使用完由操作员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4.2.8施工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保管应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其数量、质量、堆放场地和库房必须满足相应的储存要求,在需要搬运时,要对其进行防护、防止损坏、变质、变形。做好验收、检验、使用和使用发放记录。

4.2.9对分包方提供的施工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和分包方沟通,同时采取标识、隔离等措施,按照与分包方协商的结果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4.3 检定、标定和校准

4.3.1 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校准

凡属国家要求送检和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应按检定计划送往具有资格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验证)、校准,并保存其检定、标定证书。4.3.2 监视和测量设备自检

a)应制定仪器设备校验方法,经技术负责人批准报总工审批后实施。b)用于校验的量值传递标准,必须经计量检定部门检定的合格品。

c)仪器设备校验应有专人负责,校验人员应进行培训,并获得校验资格的人员担任。d)仪器设备检定合格后,应填写校验记录,仪器设备自校证书,报安全质量部批准,并进行标识。

4.3.3 仪器设备标志管理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执行。

4.3.4 超检定周期仪器设备重新使用,使用前必须检定。

篇7:检定 校准与检测区别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构成校准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有:校准所使用的标准器具、被校准仪器、操作人员、所使用方法、环境因素 等。

所有的记录应真实可信、清晰明了,并以便于存取的方式存放和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等适宜环境的设施中。应规定记录的保存期。

为了保证所配置的资源满足所开展的工作的要求,机构/企业必须提供所开展的检定、校 准和检测服务项目的一览表。一览表的内容有开展项目的名称、测量不确定度或者允许误差、测量范围、检校依据等信息。

“校准测量能力”是指一个机构通常提供给用户的最高测量水平,它用包含因子k=2的扩展不确定度表示,有时也称为“最佳测量能力”。

检定、校准和检测三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对象不同,活动不同,目的不同。

检定、校准和检测三者之间的区别是:

检定:必须使用计量检定规程;

校准:应使用满足顾客需要的、对所进行的校准是适宜的校准规范; 检测:应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商品量检测技术规范,如果没有国家统一制定的技术规范,应执行由省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规定的检测方法。比对: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指定不确定度范围的同种测量仪器复现的量值之间比较的过程。

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方法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校准与检定的区别和联系

我们在讨论有关校准和校准市场时,有关部门在制定管理法规、技术规范时,对校准和检定的概念应有明确统一的认识。根据定义,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

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通俗地讲就是获得示值误差的实验操作。

检定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对于检定来说,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体现在检定规程中,在这些要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求就是示值误差的要求。它是判断计量器具合格与否或评定准确度等级的关键指标。而这个指标必须经过校准操作才能获得。因此很明显,检定的程序中是包含了校准操作的。但校准操作中却不包含检定的全部程序。

校准是一组操作,检定是一个程序,它们本身并无强制性与非强制性之分。检定可以有强制性的,非强制性的。校准同样可以有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看它们用于哪些方面,看政府对它们的管理采取什么方式。强制性检定、强制性校准是法制管理范畴。例如对用于贸易结算等涉及公平、安全等方面的计量器具需要实行强制检定,对用于保证整个社会各领域量值统一的计量标准则可实行强制校准。非强制性的检定和校准是市场行为。自愿寻求溯源的计量器具用户根据自身需要,可以要求技术机构给以校准,取得校准证书,也可以要求检定,获得检定证书。因为自计量法颁布,非强制检定证书已经使用了二十多年,有的企业认为检定证书更适合他们的管理和使用。目前在很多地方的实际中就是这样做的。

既然检定中包含了校准操作,那么对检定的要求就应该包含对校准的全部要求,而强制性检定还须增加有关的法制要求。开展检定和校准的技术机构都属于ISO/IEC17025《检测/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所说的校准实验室。在ISO/IEC17025标准中提出的对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即是基本要求或起码要求,每一个从事检定和校准的技术机构都应满足这些要求。其中5.10.4对校准证书的要求既然是通用的,也就同时适用于校准证书和检定证书。例如要求证书的内容包括“5.10.4.1 b)测量不确定度和/或符合确定的计量规范或条款的声明;”、“5.10.4.2 … 当符合某规范的声明中略去了测量结果和相关的不确定度时,实验室应记录并保存这些结果,以备日后查阅。”、“5.10.4.4 校准证书(或校准标签)不应包含对校准时间间隔的建议,除非已与客户达成协议。该要求可能被法规取代。”。从以上这些条款可以看出要求既覆盖了校准证书,也覆盖了检定证书。

关于不确定度,不论检定还是校准都要进行分析评定,记录并保存这些结果。至于证书上给不给不确定度,如属强制性的检定或校准应按法规要求执行,如属自愿溯源的则根据客户的要求。关于证书副本的保存,在ISO/IEC17025标准中也有规定,不论是检定证书还是校准证书都应遵守。对于强制性的检定或校准,由于其法律地位的重要更有必要保存副本。所以认为只保存校准证书副本,不保存检定证书副本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说到收费,强制性的应按政府的规定收取,而非强制性的则应遵循市场规则,由供求双方根据实际的工作量、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及市场行情来确定。有些机构为增加收入将本应强制性的检定擅自改为非强制性的校准议价收费,或为了工作量的竞争将强制性的降低收费,不出检定证书只出校准报告,这都是不对的。

计量的特点

计量不管处于那一阶段,均与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加上计量的广泛性、社会性,必然对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因此,计量必须具备以下4个特点。

1.准确性准确性是计量的基本特点,是计量科学的命脉,计量技术工作的核心。它表征计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接近程度。只有量值,而无准确程度的结果,严格来说不是计量结果。准确的量值才具有社会实用价值。所谓量值统一,说到底是指在一定准确程度上的统一。

2.一致性一致性是计量学最本质的特性,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统一是计量,致性的两个方面。然而,单位统一是量值统一的重要前提。量值的一致是指在给定误差范围内的一致。计量的一致性,不仅限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

3.溯源性为了使计量结果准确一致,任何量值都必须由同一个基准(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传递而来。换句话说,都必须能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这就是溯源性。因此,“溯源性”和“准确性”和“一致性”的技术归宗。尽管任何准确、一致是相对的,它与科技水平,与人的认识能力有关。但是,“溯源性”毕竟使计量科技与人们的认识相一致,使计量的“准确”与“一致”得到基本保证。否则,量值出于多源,不仅无准确一致可言,而且势必造成技术和应用上的混乱。

4.法制性计量的社会性本身就要求有一定的法制来保障。不论是单位制的统一,还是基标准的建立,量值传递网的形成,检定的实施等各个环节,不仅要有技术手段,还要

有严格的法制监督管理。也就是说都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作出相应的规定。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计量,更必须有法制保障。否则,计量的准确性、一致性就无法实现,其作用也无法发挥。

校准与检定的区别

常有人谈起“校准与检定的话题”,有人认为两者一样,没啥区别,都是仪器设备的送检。其实,两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法制性

校准不具法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行为;

检定具有法制性,属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2)评定性

校准主要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检定是对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

(3)依据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做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

检定的依据是检定规程。

(4)合格性

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当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

检定是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校准结果通常是发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篇8: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该文根据尿动力仪的结构和测量参数特点, 结合国内外临床操作指南, 探讨符合临床实际的计量检定规程和质量控制规范的可行性, 为相应检定规程和规范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1 国内外计量和质量控制标准现状

尿路动力学检查主要包括尿流速、膀胱功能、尿道压力及尿道括约肌等四项功能性检查, 所获得的各项尿动力学指标是临床诊断排尿功能障碍的重要依据。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诊断结果, 进而影响治疗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尿动力仪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临床应用以来, 主要装备于二级以上医院及泌尿专科医院。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FDA) 的公开数据, 国内注册的尿动力仪生产厂家共有13个、产品型号28种, 其中2008年后新注册产品为16种, 因此尿动力仪在国内的应用呈上升趋势。

1.1 专业学会对临床质量控制的指导原则

国际尿控协会于2002年制订了《尿动力学技术规范》 (GUP) ,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也于2010年制订了《尿动力学检查操作指南 (2010版) 》 (以下简称《指南》) ,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明确的适应症选择, 适当的相关检查项目和步骤; (2) 具有质量控制和完整数据记录的精确测量; (3) 准确的数据分析并给出正确的结果报告[3,4]。

GUP和《指南》中强调操作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同时对尿动力仪的质量控制和周期性校准作了指导性要求[5], 然而从计量学角度, 其所述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 校准方法较为粗糙, 只能粗略估计设备测量的可靠性。如在进行尿流率校准时, 仅用设备本身调零和烧杯模拟测试方法进行校正, 校准方法存在较大误差;压力传感器的校正是基于压力曲线变化均匀性的粗略估计, 无法得到测量偏差的定量数据。

(2) 校准操作主要是利用设备自带的校准程序, 当设备本身的传感器出现偏差时, 必须通过计量设备进行精确测试, 才能保证设备测量的准确性。

(3) 部分测量指标未涉及校准操作, 已涉及的指标未给出详尽的操作细节。

1.2 国内外相关校准规范

目前, 国内外未见与尿动力仪校准/检测直接相关的技术法规或标准, 国内此类产品的注册检验依据是各个厂家制订的企业标准。

部分尿动力仪生产厂家为响应GUP要求, 生产的尿动力仪配备了“自校准”程序, 协助临床操作人员完成设备检查前的校准工作。但是尿动力仪的校准应建立在专业计量器具和定量检测的基础上, 因此“自校准”的可信度远达不到计量校准的要求。

因此, 开展尿动力仪校准工作面临着技术法规和操作规范的缺失, 严重影响了有效临床校准工作的展开, 致使尿动力学检查处于长期质量失控状态。

2 尿动力仪计量校准规程的探讨

开展尿动力仪的计量校准和日常校准工作, 首先应根据其工作特点, 确定需检测的技术指标, 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器具, 编制相应的计量校准规程和质量控制规范, 指导开展计量校准工作和日常的校准工作。

2.1 制定规范时应考虑的技术指标

尿动力仪属于多功能集成设备, 通常包括一个积分液体流量计、数个压力传感器和一个流量可控的灌注泵, 对于国外某些高端尿动力仪, 还具有进行尿道括约肌神经功能检查的肌电图仪。

根据GUP和《指南》所列检查项目和推荐标准, 尿动力仪的计量检测和质量控制检测应包括以下项目:

(1) 尿流指标:包括尿流率和排尿量。尿流率测量范围为0~50 m L/s, 最大允许误差为±2.5 m L/s;排尿量测量范围为0~1000 m L, 最大允许误差±10 m L。

(2) 压力指标:包括膀胱压力、腹腔压力和尿道压力。压力测量范围为0~25 k Pa, 最大允许误差±0.2 k Pa。

(3) 灌注指标:包括灌注速率和灌注量。灌注泵流量设置范围为 (10~200) m L/min, 灌注量为1000 m L。

(4) 牵引指标:包括牵引速度和牵引距离。牵引速度为 (1~2) mm/s, 牵引最大距离为30 mm。

(5) 肌电检测指标:包括电压测量、时间间隔、幅频特性、噪声水平和共模抑制比率。

2.2 尿动力仪计量校准规程的主要内容

根据尿动力仪所需检测的技术指标, 在编制其计量检定规程时, 应尽量采用国家现有相关物理量的计量检定规程, 并选择合适的标准器具, 形成专用的计量校准规程和检测方法。

2.2.1 尿流指标

可参照JJG 2063-2007《液体流量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 选取标准液体流量计 (如活塞流量计等) [6], 参照JJG667-2010《液体容积式流量计检定规程》进行校准[7]。

2.2.2 压力指标

可参照JJG 860《压力传感器 (静态) 检定规程》 (最新版已报批) 、JJG 875-2005《数字压力计检定规程》确定校准方法, 选取压力测量范围可覆盖0~25 k Pa、最大允许误差优于±0.05 k Pa的压力计作为主标准器[8]。

2.2.3 灌注指标

可参照JJG667-2010, 利用尿动力仪自身的灌注泵作为流量源, 用活塞流量计、质量流量计或性能优良的小口径涡轮流量计作为标准器对此指标进行校准。

2.2.4 牵引指标

可利用游标卡尺和秒表对其进行校准。

2.2.5 肌电检测指标

参照JJG 543-2008《心电图机检定规程》、JJG 1043-2008《脑电图机检定规程》、IEC 60601-2-40-1998《肌电图机和诱发电位仪专用安全标准》和YY/T 1095-2007《肌电生物反馈仪》编写校准方法, 所需的标准器主要有超低频信号源、数字示波器、标准电阻和1000倍的平衡衰减器等。

2.3 制订计量校准的操作方法技术难点

(1) GUP要求尿流率计流率范围为0~50 m L/s, 排尿量为0~1000 m L, 最大时间常数为0.75 s, 且相对于满刻度的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5%, 校准时应提供一条能够代表整个测量范围的校正曲线。流量的校准需要建立稳定的流量, 从计量的角度, 相对于尿流率的测量范围, 尿动力仪排尿量测量区间的上限 (1000 m L) 太小, 很难保障建立稳定流量所需的时间[9]。

(2) 不同厂家、不同型号尿动力仪的具体实现途径存在差异, 配置的尿流率计主要有称重式和旋压盘式两种, 需要在校准方法上实现统一。

(3) 尿动力仪为多参数检测设备, 需要校准的参数较多, 校准方法应精心设计, 尽量平衡校准的准确度、可信度与校准的经济成本、校准方法繁琐程度、校准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否则会造成校准成本过高。

3 临床质量控制检测方法

在完成了尿动力仪计量校准规程的编制后, 临床日常质量控制检测工作便有了技术支撑。质量控制检测只要求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 确保设备的测量参数位于可信范围内, 从而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因质量控制检测要求精度相对较低, 可以设计简易装置并简化操作流程,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 用量筒/量杯和秒表代替专用流量设备, 校准灌注泵流量设定值的准确性;

(2) 用连通装置将尿动力仪几个压力传感器连通一起, 用注射器或血压计球囊加压, 判断各个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值的一致性, 借助计量校准的结果进一步判定压力传感器的计量特性是否改变;

(3) 用定容容器倾倒液体, 并利用高度差形成不同的流量, “准定量”判断尿流率和排尿量的测量是否出现异常。

确定了临床的日常校准方法后, 可编写临床日常校准的标准操作规范, 指导临床开展日常校准, 使GUP和《指南》要求的定期校准具有临床操作性。

4 讨论

尿动力仪计量校准规程和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的编制将填补医疗设备计量校准领域的空白, 为各级计量检定机构和医疗机构定期开展计量校准和质量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然而计量校准规程和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的制定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既要参考已有校准标准, 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通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以期达到适应临床医学需要的最佳检测精度和合理的操作指导。

参考文献

[1]金锡御.尿动力学[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9, 20 (9) :529-531.

[2]郑家富, 瞿创予.当代尿动力学的争论及挑战[J].江苏医药杂志, 2000, 26 (6) :418-419.

[3]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动力学检查操作指南 (2010版) [S].

[4]廖利民.尿动力学技术规范—介绍国际尿控协会标准化报告[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 11 (11) :875-878.

[5]文建国.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J].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3, 38 (2) :149-155.

[6]JJG 2063-2007.液体流量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S].

[7]JJG 860.压力传感器 (静态) 检定规程[S].

[8]JJG 875-2005.数字压力计检定规程[S].

上一篇:王之涣出塞古诗原文下一篇:孤松叹,孤松叹王冕,孤松叹的意思,孤松叹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