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语文设计教案

2024-04-22

智取生辰纲语文设计教案(精选8篇)

篇1:智取生辰纲语文设计教案

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二.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近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自言青田刘伯温长于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三.检查预习、指名复述课文

四.故事情节分析:

(一)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同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篇2:智取生辰纲语文设计教案

本设计由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悉课文,教师点拨,小组明确创新学习方向;第二课时:小组创新学习研讨;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习成果交流。【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1.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明确创新学习方向:教师点拨,我们学习《智取生辰纲》主要采取创新性学习方式,全班可自由组合成7-8个小组,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小组创新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讨论后明确了创新学习方向,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进行准备,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整合,准备下节课内展示本组创新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第一组(由两小组组成)展示了由他们根据课文情节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课本剧; 第二小组找到了电视剧《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片段,播放电视片段,予以配音。第三组将课文改编成了剧本,剧本在基本符合原义的前提下,大胆创新。

第四组将课文改成了漫画版,更体现了同学们对课文创造性的理解。第五组小论文展示《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第六组将原文明暗双线索换位改写情节。原文的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改编后成了: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暗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第七组展示短评:《从生辰纲被劫,剖析杨志的性格》 【课外练笔】。

1.假若吴用、晁盖等八人在黄泥冈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将小说改为题为《力取生辰纲》,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800字左右。

(通过设计这道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2.以“天气——酒”为一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一篇文章,300 字左右。

篇3:《智取生辰纲》的提问设计

我国古代白话小说, 至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 产生了不少影响久远的经典著作。如四大文学名著、“三言”“二拍”等。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从这些经典著作中节选了一些精彩篇章。它们风格各异, 有的俗, 有的雅;它们题材不一, 有的叙述历史故事, 有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它们都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

阅读这些小说, 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并使之获得审美享受。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小说人物的言行, 指导学生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 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能对各篇精选的小说章节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 做出初步的揣摩, 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 使他们认识生活、体会生活,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 是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为了更好地运用课堂这个主阵地来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能有效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有序的学习。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 巧妙引导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智取生辰纲》节自《水浒传》, 记叙晁盖、吴用等人谋划并智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 刻画了杨志粗暴急躁但又小心谨慎的性格, 表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聪明才智, 初步揭示了梁山好汉反抗贪官的斗争形式。为了教好这篇文章, 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能力, 避免泛泛而谈、杂而无序, 我在教学中就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进行了如下的课堂提问设计。

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围绕生辰纲展开争夺的双方是谁、怎样获胜提出问题, 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分清双方人物、力量对比, 突出“智取”, 抓住题眼, 为课堂下文的展开作铺垫。阅读讨论归纳:护送方——杨志、都管等15人;智取方——晁盖、吴用等8人。双方没有刀光剑影, 你打我斗, 完全是凭借“智谋”获取生辰纲。

2.引导学生思考:杨志等人为何护送失败?帮助学生理清层次, 分析失败原因, 抓住文本, 结合关键文句理解内容, 为探究人物性格做准备。阅读讨论归纳:杨志不讲究方式方法, “轻则痛骂, 重则藤条便打”, 与兵士矛盾激化;同时, 不注意协调好与老都管、虞候的关系, 使得本来就对他心存鄙视的老都管公开抵制, 直接导致军汉们不顾杨志的打骂, 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冈松林里休息, 并最终买酒被迷倒。杨志虽名为护送的首领, 最后却成了孤家寡人。因此, 生辰纲必将失陷, 不在黄泥冈, 也会在其他地方;不被晁盖等人劫取, 也会被其他人劫取。

3.进一步设问:晁盖、吴用等人为何会智取成功?目的是让学生抓住“智取”二字, 理清情节结构, 解开悬念, 全面分析白胜的精彩表演, 晁盖等人的“计”高一筹。阅读讨论归纳:占尽天时、地利:知己知彼, 深入调查研究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 在黄泥冈松林设好“伏击圈”;拥有人和:团结一致, 协同作战, 分工明确, 组织、谋划、传信、引诱、下药等均有落实, 随机应变, 冷静沉着, 欲擒故纵, 虚虚实实, 真真假假, 发现并利用杨志一行人的内部矛盾, 再加上惟妙惟肖、天衣无缝的精彩表演, 终于兵不血刃, 智取生辰纲。

二、重点分析, 加深理解

1.分析双方人物的性格及其具体表现。

这一问题可以抓住中国古典小说通过语言和行动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的特色, 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阅读讨论归纳: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蛮横粗暴、急功近利、不善于团结他人。文中开始“趁早凉便行, 日中热时便歇”, 山路“辰牌起身, 申时便歇”“轻则痛骂, 重则藤条便打”, 他与老都管、虞候、众军汉的对话和行动将其性格揭示无遗。反之, 晁盖、吴用等人却是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文中黄泥冈松林的设伏, 白胜的欲擒故纵、沉着冷静的卖酒, 吴用的巧妙舀酒下药更是天衣无缝, 令杨志等人防不胜防, 最终上当。其间的语言、行动描写更令人拍案叫绝。

2.分析小说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启发学生体会作者叙事角度的巧妙、行文的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叙述角度不同, 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讨论归纳:文章没有写晁盖等人为智取生辰纲做了哪些准备, 也没有写众人如何巧妙分工并最终实施计划, 直到最后, 杨志等被麻翻, 生辰纲被推走, 读者如坠云中雾里。结尾才点明晁盖等人, 读者至此才恍然大悟。计策之高明、设计之巧妙、行文之起伏、叙述之别致, 令人叹服。

三、精雕细琢, 含英咀华

1.“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中的“插”字用得好在哪里?“那对过众军见了, 心内痒起来”中的“痒”字有何妙处?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词, 分析妙处, 结合文句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思想行为、心理情感。学生讨论归纳:前者写出杨志的随意、放松, 说明杨志作为一个老江湖, 已初步被晁盖等人的巧妙辩解所迷惑, 放松了警惕, 为下文的买酒中伏失纲埋下伏笔;后者形象地运用皮肤的外在体验写出众军汉想买酒喝的急切心理, 同时也表明晁盖等人的精彩表演已完全奏效, 彻底征服了众人。

2.“你这客人好不识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为何这么说?他的话有何深层含义?白胜的表演进退自如, 圆满周到地为“智取”生辰纲、为杨志等人被骗完成了最后一击, 画上了精彩的句号。学生讨论归纳:前句话充分显示小商贩的心理, 语言贴近人物身份, 连杨志这样久走江湖的人也彻底被骗上当。后句话以退为进, 故意卖关子, 既增强卖酒这一行为的真实性, 又打消了杨志等人的最后一丝疑虑, 使他们放下心来买酒喝。

四、拓展延伸, 想象再造

1.“众军汉都笑了”, 他们笑什么?为什么发笑?这“笑”说明了什么?这是教学中学生质疑的一个问题。学生由此发现, 杨志的威信下降, 逐渐丧失领导权威, 生辰纲失陷只是时间的问题。于是得出结论:他们笑杨志的前后语言自相矛盾, 先说是歹人, 现在又说是贩枣的客人。“发笑”说明杨志的话道出了他们的心愿, 也流露出他们对杨志领导威信的置疑。

篇4:智取生辰纲语文设计教案

本篇采用“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的“完整型”样式来设计。该设计适用于各种文体,特别适用于经典美文。笔者对经典美文的界定是:经过时间淘洗的具有丰富的语言营养和精神营养的作品,这些作品能给人带来语言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完整型“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学习活动比较充分,设计的学习环节比较多、步骤比较全,学生应有的学习活动尽可能设计到了,按照这一教学设计去学习,会学得比较充分、比较深入;二是学习时间比较充裕,一般需要花费三四个课时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该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步骤为:教师激趣导入;初读课文,说说初读感受;再读课文,说说再读感知;三读课文,选择学习主题;交流审视学习主题;围绕主题,研读欣赏;交流研读心得;自主提问并自主探究;教师补充提问,现场探究;教师介绍研究者的研读心得;反省学习得失;积累性美读;拓展式比较阅读;每人说一句结束语;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设计展开】

一、教师激趣导入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里面的许多故事脍炙人口,在民间广为流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名篇”——《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小时候我们就可能已经听过,或者看过儿童连环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原汁原味的文学原著,让我们以初三学生的眼界和学识来学习和欣赏。

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感受

学生初读课文,说说感受。读前教师先引导,主动说明学习的三要素即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每人以默读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课标要求),边读边用心感受,然后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初读感受;要求真诚、细腻、个性化(三个要求逐级提升);先把这句话写在备用纸上;时间6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感染,并相互评价,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之后教师从每个小组中随机抽点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随机发言结束后,再让三级要求都达到的学生代表自主发言。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感受,与学生交流:这篇课文于我而言,不是初读,这次读的时候,虽然有些地方因为语言表达的差异读得磕磕碰碰,但有两个感受特别深,一是故事情节写得很曲折,很有阅读吸引力,让我读得不敢分心,须一口气读完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二是人物性格写得很鲜活,一个个栩栩如在眼前,就像面前正发生着一个真实而惊险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说说再读感知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内容。读前教师先引导,主动说明学习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每人用略读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用一个上下对句即章回小说标题的形式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先在备用纸上写下来,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3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并按三级要求相互评判,形成小组的最佳答案;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学生说到位了就说说答题方法):这篇课文的标题是《智取生辰纲》,标题要尽可能用起来,用上下对句来表达,可以这么概括:杨志一路谨慎押送生辰纲,吴用巧施妙计智取生辰纲。

四、三读课文,选择学习主题

学生三读课文,自主选择学习主题。读前教师先引导,主动说明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每人用浏览的方式三读课文,然后根据自身特点和文本特点,自主选择学习主题(指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自身特点”指自己在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特点,如擅长哪些、不擅长哪些,喜欢哪些、不喜欢哪些。因此会出现两种选择,一种是“扬长式”的选择,即选择自己擅长的或喜欢的;一种是“补短式”的选择,即选择自己不擅长的或不喜欢的。“文本特点”指课文在语文方面的特点(而不是在思品课等泛人文方面的特点),以“两特一先”为选择原则:本文特有的、特别值得学习的、(其中有语言选项时)语言学习优先。为此每人要想一想:哪些是本文特有的,其中的哪些是特别值得学习的,哪些又是符合语言学习优先的原则的。每个学习主题用“的”字结构的形式来表示,如“巧妙的构思”等。现在请每人边看课文边在备用纸上罗列,先多列几个,最后从中选择两个学习主题。选择主题时,可以立足“文本特点”来反观“自身特点”,看看哪些是自身学习所需要的。时间3分钟左右。

然后每人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五、交流审视学习主题

先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初选的学习主题,并说明选择的理由,相互启发;然后由各小组长汇总本组的情况,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说说自己作为本文的学习者,会选择哪些学习主题:我从“文本特点”的角度,就“两特一先”来说说,“本文特有的”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以杨志最为典型),“特别值得学习的”也是这两个,“语言学习优先”主要体现为后者。

每个学生听了同学和老师的介绍,对自己初选的学习主题认真审视,以自身特点和课文特点为依据,或调整,或完善,或坚持初衷。

六、围绕主题,研读欣赏

学生围绕学习主题,研读欣赏。研读前教师先引导,主动说明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每人围绕选定的学习主题,依次研读欣赏,“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要求准、细、深、新(四个要求逐级提升)。“准”指准确找出课文相关词句研读欣赏,不泛泛而谈;“细”指读出自己细腻的感受,不说粗糙的套话;“深”指读出字里行间的深层意蕴,不停在表面蜻蜓点水;“新”指读出自己有新意的个性化的理解,体现个人独特的知识、经验、阅历和体验。研读过程中可以借助手头资料(甚至包括教师用的“教参”),但最好在有了自己的基本理解后再翻阅,“先入为主”会影响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和独到性,并影响思维的深度和新颖度。边赏析边在备用纸上写下自己的赏析语句或关键词。时间20分钟左右。

两个学习主题,其中一个很可能是大部分学生都选到的,这时教师可建议先聚焦该主题一起学习。如果两个都基本相同,可以现场商量先学哪个,再学哪个。预计本文的两个学习主题会比较一致(不一致者不宜强求)。这两个主题就学习顺序来说,学生可能会按照课文先后顺序,先学习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聚焦杨志来学习探究),后学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选择其它个性化学习主题的,要求在同样的时间内取得同样的学习效果;并在交流的时候,积极发言,给人启发。

这些环节,体现了“非指示性”教学设计的特点。

七、交流研读心得

学生相互交流研读心得。交流前教师先引导,说明任务、要求和时间:现在请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研读心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每人依次轮过来,不少于2分钟,不多于3分钟,介绍的人要自信大方,倾听的人要友好真诚;边交流边相互完善,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四级要求中的哪一级。

小组交流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准、细、深、新都达到的代表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介绍自己的研读心得,与学生交流,努力给学生新的启发,以教促学——

关于人物性格。课文中出现了众多的人物,可以说个个都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不管是众军汉、虞侯、都管,还是劫持生辰纲的许多人。其中押送生辰纲的主人公杨志着墨最多,性格特征最为鲜明。从课文的描写可以看出他的两个性格特点,一是谨慎精明,二是粗暴蛮横。关于谨慎精明,课文中有这样典型的描述:“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改变“作息时间”,是出于生辰纲的“财物安全”考虑;两个虞侯埋怨他“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杨志的回答直接证明了他的谨慎精明:“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因此第二天“天色未明,众人起来,都要乘凉起身去”,杨志照样不允许:“且睡了,却理会!”以致“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上路后又“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而到了冈上,众人歇下担子要睡,杨志更是不许,并向都管解释说:“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后来“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杨志就警惕起来,拿了朴刀赶过去喝问:“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得知他们“也是一般的客人”,才“提了朴刀,再回担边来”。当“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出现,众军汉准备凑钱买酒解渴时,杨志大骂他们:“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后来一桶酒加另一桶的半瓢酒都被“贩枣子客人”吃了,杨志这才放下警惕心,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于是才允许他们买酒喝。可当众军汉“先舀两瓢”优先照顾“领导”,“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时,“杨志那里肯吃”。最后见大家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吃了无事”,杨志才跟着吃了。可他“自本不吃”,只是“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才“被吃”的,可你看,他竟还“只吃了一半”!谨慎精明到何等地步!天下真是没有比这杨志更谨慎更精明的人了!伴随而来的,是杨志性格的另一个极端:粗暴蛮横。你看,课文一开始,那十一个挑着生辰纲重担的“厢禁军”酷热难行,“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而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而两个虞侯埋怨他不趁早凉赶路,却选天热时上路时,杨志破口大骂:“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因此杨志一路上做的事情,不是打人就是骂人,用众军汉的话说,他“不把人当人”;而且杨志毫无顾忌,最后连老都管都敢得罪,气得老都管喝斥他:“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这些话,更衬托出了杨志的粗暴蛮横。可以这么说:杨志的谨慎精明超乎常人,杨志的粗暴蛮横也超乎常人。用“个性鲜明”四个字来概括他,是最恰当不过了。

关于故事情节。本文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杨志一路谨慎,来到一个土岗子,众军汉酷热难熬,倒下便睡,赖着不走,杨志心里焦急万分,哪里肯让他们待在这事故多发的危险地段?杨志仿佛也看到了一个无形的警示牌高高挂着:注意,前方为事故多发地段,已经被歹人用蒙汗药蒙过去多少多少人!杨志心里怎能不急?可他们偏偏不走,并且齐心协力来对付他一人。矛盾正趋白热化的时候,吴用他们出现了,清一色的小生意人打扮,让杨志放松了警惕,也放心地歇下乘凉,这是中计的第一步。白胜挑着酒担子上岗,众军汉条件反射般地要买酒解暑,这是中计的第二步。杨志一句“蒙汗药”的喊话,吓退了众军汉,马上使众人脱计。于是吴用他们又使出第三步计谋:买下一桶酒,喝给他们看。杨志这方眼见为实,重新上钩中计;吴用他们又马上实施第四步计谋:借口“买一送一”的理由,在一抢一夺之间,给另一桶酒下了蒙汗药。动作之娴熟,配合之默契,令人叹服。于是,精明多疑的杨志,终于败在这障眼术面前!甚至连细心的读者也被骗过去了,弄不明白到底在哪一步酒里被下了蒙汗药。到了课文的结尾,作者才站出来揭开谜底,读者也才恍然大悟。整个过程写得曲折生动又真实可信。

八、自主提问并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答案。教师先主动说明任务、要求和时间:下面请每人自主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解。要求和原则是“四有”:第一,有疑而问,即提出的问题是值得质疑的真问题;第二,有启发而问,即提出的问题对自己、对他人有启发,能借此深化课文的学习;第三,有本探究,即结合文本展开探究,不能离开文本想当然地猜测;第四,有效探究,即探究出的答案有一定的深度或新意。时间8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并相互评判;个人难以解决的或需要继续探究的问题,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合作探究。之后每个小组将本组典型的问题及探究结果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一些典型的而又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全班一起讨论,继续探究。

九、教师补充提问,现场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研读的情况、提问的情况和探究的情况,作出补充性的提问,继续把学习引向深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现场探究。各组有了基本理解后,主动参与全班交流,与同学、老师展开对话。

教师的提问针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两个学习主题来设计,其余问题根据课堂学习需要现场生成。已设计的问题也将根据课堂学习情况灵活取舍,不机械照搬。

1.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分析杨志中计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教师准备在学生探究后的介绍:“天时”“地利”“人和”杨志都没有。“天时”来说,“热不可当”,“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自然不想走路,不想听杨志的指挥;“地利”来说,黄泥冈有松林,吸引了杨志手下十一个“担夫”(即“众军汉”)停下来歇凉,同时也为吴用他们施放蒙汗药提供了遮蔽性的地理环境;“人和”来说,杨志一路打骂,失去了众军汉的心,也失去了其他“领导”——虞侯和都管的支持,可谓“众叛亲离”。这三者中,“天时”和“地利”是他中计的客观原因,而失去了“人和”是他中计的主观原因。

2.作者为什么不在课文前面就介绍是吴用他们在施计?采用前面不挑明、结尾才揭开“谜底”的写法,有什么好的效果?

教师准备在学生探究后的介绍:作者如果在课文前面就介绍吴用他们在施计,读者就没有悬念了,故事情节也就变得平淡,行文也变得平铺直叙了。现在采用前面不挑明、结尾才揭开“谜底”的写法,让读者一路心怀悬念,读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待了解真相后,自然拍案叫绝,对吴用他们的智谋增添三分敬意。可见,同一个故事,换一种叙述方式,效果会大不一样。

3.透过这篇课文,你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小说有哪些明显的写作特点?

教师准备在学生探究后的介绍:透过这篇课文,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小说有以下明显的写作特点:第一很注意情节的曲折多变,吸引读者;第二很注意人物外在的语言、行动等描写,通过这些外在的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第三很注意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

十、教师介绍研究者的研读心得

教师准备介绍研究者的以下研读心得,让学生的学习继续得到深化和提升。

1.“教参”对杨志的介绍

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应该说最初也是满怀抱负。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这是其人生的一个失意时期。但岂料却因祸得福,得到梁中书赏识,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重要任务交托给他。只要他完成这个任务,前途就会一片光明,他的命运也似乎是“柳暗花明了”,离志得意满的日子也不远了。可是“福兮祸之所伏”,他太在乎这趟任务了,唯恐辜负了梁中书的厚爱(这也有点“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所以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因此就有点急功近利,有点急躁。

2.古人的评点

个性化语言方面。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评点:著一“杨”字,已见生分,喝住杨志,仗势欺人。先尚能耐他一耐,此时却是耐不得了。此写老于世故的谢都管对杨志咄咄相逼。

精彩的细节方面。“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评点:“瓢”是“道具”,布设文中,绝非闲笔。“瓢”有瓢的妙用,无瓢如何舀酒?舀酒,正为相机下药。“椰瓢”多次出现,不是凭空布设,游离情节之外,而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成为“软取”的有机组成部分,令情节摇曳多姿。

戏剧性动作方面。“只见这边,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便盖了桶盖,望桶里一倾,持瓢往地下一丢,口里说道……”评点:写“智取”成功的核心一招下药,用了一系列动词。吴用拿瓢舀酒,白胜夺瓢倾酒,药已瞒天过海下于酒中。动作连贯紧凑,瞒过了杨志眼睛,也瞒过了读者眼睛。到底如何中计,想杨志那厮上了梁山方可明白。

3.《中国文学史》的评价

《智取生辰纲》只占了一回的篇幅,结构紧凑,作者用极为精练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复杂的内容。杨志小心谨慎的神态,老都管倚老卖老的架子,众军汉挨打受苦而又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可怜相,无不写得生动细致。天气的炎热,山路的艰险,环境气氛的描写,加强了故事发展的真实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暗写吴用等人的定计,明写杨志的精明对策;有大矛盾——杨志和吴用等人之间的矛盾,又有小矛盾——杨志和老都管、虞侯、众军汉之间的矛盾;写法变化多端,而又合理地表现了故事发展的必然结果。

十一、反省学习得失

课文学习结束后,学生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省,将自己的学习与同学的、老师的、研究专家的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哪些值得肯定需要保留,哪些应该克服需要调整;同学、老师、研究专家的哪些值得借鉴需要吸纳,哪些可以参考但不足为训。要求是:真诚(不虚假)、细致(不笼统)、深刻(不肤浅),三个要求逐级提升。

每人先在纸上写下关键词句,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重点关注后一级)。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同时教师相机鼓励:反省是可贵的品质,一个人反省得越真、越细、越深,进步也就越大、越快、越持久。

十二、积累性美读

先聚焦新鲜字词,边读边积累。因人而异,不求统一。每人独立积累后,同桌之间相互检测;最后教师选取一些基本字词现场检测。

再聚焦精彩语段,美美地读,读出感受和享受;对其中的妙语佳句,要“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文字的真味”(王尚文语),并熟读成诵,生成积累。

十三、拓展式比较阅读

教师提供与课文相关或相似的课外短文,让学生比较,借此深化课文的理解,并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可提供《水浒传》第十二回“杨志卖刀”的情节,要求比较杨志与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的不同之处,并说说出现不同性格特点的原因。边读边在备用纸上写下关键词句。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并相互评判,相互完善,形成小组的共性答案;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共性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根据课堂学习情况随机决定说的内容和重点)——

杨志在课文中表现出的是押送生辰纲过程中的粗暴蛮横,而在这里表现出的是谦卑忍让,泼皮牛二步步紧逼,无理纠缠,杨志却是步步忍让,把宝刀的一个个特性一一试给他看,先试“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再试“第二件吹毛得过”。而泼皮牛二要他试“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时,他解释说:“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支狗来,杀与你看。”牛二道咄咄逼人,说:“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这时还是忍着:“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甚么!”而不是像课文中那样,时时要出口骂人、出手打人。泼皮牛二继续激他:“你好男子,剁我一刀。”这时杨志才“大怒”,但也只是把牛二“推了一跤”。直至牛二继续耍赖,杨志求救于众人作证不成时,才“一时性起”,杀死牛二。当然,从他最后杀人来看,还可以看出他与课文中性格的另一个不同点,那就是课文中的他谨慎精明,而这时的他却是缺少计谋。

出现不同性格特点的原因,是他所处的环境不同,地位不同,以及目的不同。这时的杨志,处在街上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没有社会地位,只是想把宝刀卖出去,所以谦卑忍让,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做绝事;而课文中的杨志,处在梁中书这个大官府的环境中,被授予了“提调”众人的权力,加上目的是要完好地押送生辰纲过去,求功心切,所以就显示出了谨慎精明和粗暴蛮横的性格特点。

十四、每人说一句结束语

下课前,每人说一句结束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启示。要求总结收获准确、全面,总结启示深刻、独到;先在备用纸上写下来;时间2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相互评判。之后每组推出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总结,继续激励学生的学习:学习这篇课文,如果不用初三学生应有的眼界和学识来认真学习和欣赏,就可能学得粗浅。我们要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常读常新,领略更新更美的图景。我把陆游的两句诗送给各位:“能追无尽景,始见不凡人。”

十五、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同时“得益于课外”,需要课外阅读。每天读《水浒传》两个章回,并随时摘录下好词佳句。上网站阅读的还可留下你的一句话感想或评论,与他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篇5:智取生辰纲语文设计教案

1、熟读课文,梳理情节,理解人物斗智斗谋的过程。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杨志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杨志命运的悲剧实质是性格悲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6分钟)

听说最近同学们正在阅读《水浒传》,我想考考大家,这个人认识吗?同时出示杨志图片。学生异口同声说:“杨志。”你了解他多少?点明请学生回答,可能答不全,也不要紧,知道多少说多少。(2分钟)

看来同学们对杨志还了解不少,杨志一出场,卖刀时是这样自我介绍的:“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PPT出示这句话)从这句自我介绍中看出了什么?点名请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答到杨志很在意自己名门望族身份。

当林冲与杨志同上梁山,王伦劝二人入伙时,杨志有一段心理活动描写:“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廷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光。”(PPT出示这句话)这段话你读出了杨志怎样的心理?学生答杨志不愿落草为寇,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得到功名,光宗耀祖。

本来随着一系列变故,杨志博得功名,光宗耀祖的梦想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柳暗花明,上帝给杨志送来了一个绝妙的机会,一个让他绝处缝生的机会,梁中书让杨志押运生辰纲,并特地休书一封,向蔡太师举荐杨志。这一次,杨志会怎么做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37页《智取生辰纲》。PPT出示原小说回目: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首先我们来看杨志押送生辰纲。(4分钟)

二、梳理故事情节

1、杨志押送生辰纲(7分钟)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4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杨志押送生辰纲的做法的句子,读一读。(PPT显示)(找句子3分钟)

学生浏览课文,找语句,请两至三名学生回答。学生能从文中找到的句子可能有:(1)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2)“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3)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PPT)

交流。(3分钟)

从刚才的这些语句中,我们看到了杨志是怎样押送生辰纲的?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学生答:谨慎。师:是的,他一路小心谨慎,生怕出一点儿差错。同时板书:谨慎。(1分钟)

2、吴用智取生辰纲(12分钟)

应该说杨志如此小心谨慎,一路比较顺利,哪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半路杀出了晁盖、吴用等人。杨志倾尽心血保护的生辰纲还是被劫走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吴用等人是怎样劫走生辰纲的?默读课文5——11段,小组合作,在纸上补充完整下面的故事情节:(PPT显示)(5分钟)

隐身松林,贩枣蒙志

白胜卖酒,引诱军汉

饶酒下药,智激杨志

都管求情,买酒被麻

请两至三名同学回答。(蒙、诱、激、麻用不同颜色的字)(4分钟)

如果说我们用一个“慎”字来概括杨志押送生辰纲的做法的话,那么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答“智”。请同学们再细看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对他的“智”加以说明。请两名同学回答。学生答出(1)巧用天气炎热,军汉们口渴,想喝酒解渴。(2)利用黄泥冈的地形。周围七八里没人家,是个强人出没的地方,有一片松林,可以让杨志他们停下来歇息,又可以隐藏自己。(3)找准时机,完成计谋。(注意追问,根据学生回答的过程板书)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我们看到了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团结一心。(板书:足智多谋)

三、探讨杨志性格悲剧的原因(13分钟)

尽管杨志小心谨慎,但事关身家性命和前途梦想的生辰纲还是被智谋超群的吴用等人劫走了。你认为杨志丢掉生辰纲的原因是什么?跳读课文,小组讨论,谈谈你的看法。(PPT显示)(在课文中寻读3分钟,讨论2分钟,体会句子并指导朗读5分钟)

学生可能会意识到杨志失败,除了吴用等人计高一筹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性格原因。他蛮横粗暴、急功近利,不会与人沟通。会从这些方面来入手,将生辰纲平安押送到京城。

PPT出示:(1)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2)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3)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板书:蛮横粗暴、急功近利、不善沟通。

有时间的话品读老都管对杨志说的那段话。体悟到为人处世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

假如你是杨志,你有办法将生辰纲平安的运到东京吗?(PPT显示)(3分钟)

同学们替杨志想了许多办法,让生辰纲平安运送到了京城。但施耐庵为什么不让他送到呢?学生估计能答到生辰纲是搜刮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所以作者要让它被劫富济贫的好汉们劫走。

四、师总结:(送学生两句话,关于做人方面的,结合课文内容,并且PPT出示,全班朗读)

原来杨志败就败在性格上,如果他能没有那么急功近利,懂得与人沟通,善待部下,也许他的命运就又不一样。他的悲剧命运实际上源于他的性格。(出示两句话,学生齐读)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

性格决定命运,好性格决定好未来。好的性格是热爱同学,热爱生活,热爱一切。

篇6:智取生辰纲语文设计教案

佐红星

设计意图:

按照教材编排意图,《智取生辰纲》篇在于继续培养学生小说欣赏的能力。小说欣赏包括方方面面,因课时有限,仅能涉及一、二。本篇名为“智取”,“斗智”便是欣赏的关键。“智”体现在如何麻痹对手,如何下药,这“天气”与“酒”又是“斗智”的关键。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天气”与“酒”的关系及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上所起的.作用。同时,作为课文又必须承担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责任,教学本篇也要讲求综合效应。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欣赏小说巧妙构思的能力。

2、 抛砖引玉,激发学生阅读《水浒》全篇。

教学重点:

理解“天气”与“酒”的关系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1、 探究讨论

2、 点拨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后,注释词语并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概述杨志等人黄泥冈被劫经过(故事梗概,锻炼缩写能力)。

二、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下面我们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2、下列词语的正确读法与意义是?

趱行怨怅虞侯怄气恁地罗唣省得逞辩气喘聒噪还言语吹嘘干系不争

3、 学生交流所写故事梗概。

4、 老师范读自己所写的故事梗概,以求教与学交流促进。

三、思考:

1、本文反复描述天气炎热,请用“-------”划出来,回顾《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中描写天气的作用。本篇运用白描,写得极简约,其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黄泥冈卖酒有几个过程,“酒”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四、讨论:

本文中“天气”的描写和”酒”在小说中的关系和作用。

(之后,老师或学生小结,引起学生阅读《水浒》全篇的欲望。)

五、课外作业:

以“天气--酒”为一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一篇文章。

二○○三年二月

篇7:智取生辰纲语文设计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解读杨志的形象,总结杨志失败的原因。2 品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3 从小说中感悟为人处世之道。教学重点: 解读杨志的形象,总结杨志失败的原因。2 品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教学难点: 从小说中感悟为人处世之道。2 品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一

合作探究,解读人物形象 杨志是押送队伍的领导,为了押送成功,他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杨志的计谋呢? 提示:首先,从押送的人数上看,杨志带兵不多,不过十余人,为什么不多带些人呢?

其次,从出发的时间上看,杨志为什么要调整时间呢?

再次,杨志一行人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小径走,这又是为什么?

(1)少带人手,掩人耳目,智藏行踪。

(2)时间上从五更出发,日中休息,调整为辰牌起身,申时休 息,怕在晨光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炎热,恐怕连强盗 也嫌热,不愿出来。这是小心谨慎,智变行辰。(3)小路艰险,行人稀少,歹人也不愿走,也是为了生辰纲的

安全考虑。这是智选路径。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中,我们可以看出杨志的深思 熟虑,足智多谋,可以说他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为了保证生辰 纲的安全,他煞费苦心。请同们再从文中找找,除此以外,杨志 还有那些安全方面的举措?

提示:从文中找出对杨志的描写,揣摩他这么做的心理(1)为赶路不惜得罪人: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2)减少中途休息次数、时间,担心军士懈怠。(3)审查枣贩,谨慎、多疑。

(4)对卖酒人高度警惕,喝酒时慎之又慎。如此精明谨慎的杨志还是败在了梁山好汉的手中,恐怕连他自己 也想不明白,你能告诉他失败的原因吗?

提示:任何事情的结果都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深层的原因,杨志也不例外,从他自己和对手两方面找原因。

内因:不会处理内部矛盾,粗暴鲁莽、急功近利,缺乏领导水平。

军健-------打骂-------怨怅

虞侯-------嗔-------搬口

老督管-------烦-------恼他

外因:吴用技高一筹,好汉们配合默契,强中自有强中手。杨志的性格特点:

精明谨慎

足智多谋

急功近利

粗暴武断

虑事周全

警惕多疑 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提示:刻画人物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指直接

对人物进行描写,间接描写是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来表现主 要人物。

直接描写: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军汉、虞侯、老督管)

反面衬托(好汉)二

合作探究,品读环境描写 用一个词语形容小说中自然环境的特点,说说作者是如何层层渲 染,突出这一特点的?

提示:思考环境描写的方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 特点:酷热难耐

表现方法:(1)通过作者介绍来写

(2)通过好汉之口来写

(3)通过杨志、虞侯、老督管之口来写(4)通过军汉的语言行动来写

小结:从杨志一行人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反复写气温、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以凉衬热的也不下十 余处,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进一步突出了天气的炎热。2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说的情节与环境有何关系? 提示: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1)因为热,军汉们才一路惆怅不已。

(2)因为热,杨志不趁早凉走,却正热里走,引发军汉们抱怨。(3)因为热,军汉们在黄泥冈看见松树林才要歇凉,使矛盾激化。(4)因为热,所以口渴难耐,见酒就要喝,连杨志自己也喝了半瓢。(5)因为热,所以晁盖等人装作歇凉,争抢喝酒才显的毫无破绽。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三

创新阅读,思维拓展 “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能从文章中发现作者的披露,用你的火眼 金睛找出晁盖等人表演上的破绽吗?(1)白胜卖酒居然不带瓢,引人生疑。

(2)不是自己的酒,却自作主张让别人喝,不合情理。

(3)既然此处强人出没,为什么对卖酒的人一点防备之心都没有?(4)这八个人都是武功高强的人,肯定肌肉发达。杨志看到这些人

脱的赤条条的,怎能不起疑心?(5)卖枣的应该带称,为何要带瓢?

小结:这些破绽或许是作者的无心之过,或许是作者有意为之。但

是我们可以想到杨志失去人心,众人怨声载道,早已是心 烦意乱了,再加上天气炎热,又渴又累,再冷静的人也静不 下心来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以一时的大意也是情 有可原的。正如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而不思则罔”,读书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体验,读完小说,你有什么感想或启示?

(1)只有内部团结,才有可能取得胜利。(2)处理问题要理智全面,不可简单粗暴。(3)知己知彼,方可胜券在握。

(4)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5)要善于利用各种条件,抓住对方弱点,攻其不备。(6)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

(7)在做事时,要有大局意识,不能只强调自己的难处。3 你能说出几个梁山好汉的绰号和与他们相关的故事吗? 豹子头林冲——风雪山神庙

雪夜上梁山

花和尚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大闹野猪林

行者武松——醉打蒋门神

血溅鸳鸯楼

黑旋风李逵——

及时雨宋江——怒杀阎婆惜 四 练习巩固 对杨志分析正确的是:(ABC)

A 杨志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为保证生辰纲的安全,他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

B 杨志打骂军健,不准他们歇息,禁止他们喝酒,也是为了生辰 纲的安全。

C 杨志审查枣贩,表现了他的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D 杨志十分精明,他的失败只能说是运气不好。2 关于杨志失败的原因,正确的是(ABCD)

A

杨志不会处理内部矛盾,导致他虽有领导之名,却无领导之实。B

杨志遇事不理智,简单粗暴,急功近利,不得人心。C

吴用料事如神,杨志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算计之中。

D

晁盖等人团结协作,上演一出好戏,让杨志稀里糊涂地上了当。3 关于文中环境描写正确的是(AB)A 炎热的环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 吴用的妙计就是根据这一环境设计的。C 文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只有两三处。D 文中的环境描写只有直接描写。五

课堂小结

理解—品味—感悟是学习语文的三个步骤。本节课,我们不 仅了解了杨志其人,品读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明白了环境描写 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小说中得 到启示,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这些道理指 导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六

布置作业: 1

抓住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读后感.2

篇8:浅析《智取生辰纲》中的杨志形象

只要对小说认真阅读, 我们就不难理出两组明显的矛盾:一是杨志与其他押送生辰纲人等的矛盾;二是杨志精心护生辰纲和晁盖等人用计劫生辰纲的矛盾。这两组矛盾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还使杨志这一人物的性格得以全方位的展现。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组矛盾:

其实这一组矛盾的关键问题是一个字——热。小说中交代杨志一行是五月初起身的, 到小说具体写处是五月半至六月初四日, 而在于阳历算来应相当于每年六七月份的天气。而这一热字, 导致了矛盾的发生、发展、乃至于后来的激化。

起初是众军士不愿行, 其次是众军士与两个虞候一起不愿行, 最后发展到连梁家奶公也不愿行了, 而这一切与杨志的愿望是相违背的。要知道杨志是多么看重这一次的生辰纲啊!他原本是“三代将门之后”, 原“指望把一身本事, 边庭上一刀一枪, 博个封妻荫子, 也与祖宗争口气”, 可谓是一开始就满怀抱负, 不愧为杨门忠良后代。不想命运多舛, 先是失陷了“花石纲”, 又在盛怒之下杀死泼皮牛二, 遭了官司, 被发配充军。可是“祸兮福之所倚”, 竟然得到了梁中书的赏识, 收在门下, “早晚殷勤听候使唤”, 并把押送六月十五日生辰纲的任务交给他。只要他完成这一次押送任务, 就可以改变他现在罪犯的身份, 同时前途一片光明。因而, 他在上路之前就作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一是要求人员一律装扮成小商贩, 悄然而行, 不得大张旗鼓, 引人注意;二是要求梁中书给他以“大权”, 即让随行人员一律听从他的调遣, 以防“内讧”, 给贼人空子钻。这足以说明他在这一件事上的小心谨慎。上路后, 杨志的这一性格更加鲜明的显现出来。你看他能根据不同的地形改变不同的赶路时间。开始是趁早凉行, 到了“人家稀少, 行客又稀”的山路时, 则改为上午七点至九点之间 (辰时) 起身, 下午三点至五点之间 (申时) 便歇息。这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间, 他不但不让众人歇息, 而且还不断“逼赶前行”, 一不如意, “轻则痛骂, 重则藤条便打”。且看几处这样的描写: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 却理会!”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杨志拿着藤条, 劈头劈脑打去。

杨志拿着藤条, 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

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 劈脸又打去。我们从这些描写不难看出杨志粗暴不讲理的一面, 但我们又很能理解他急功近利的心情。因为他太在乎这生辰纲了, 一定要把生辰纲安全送到东京蔡府, 方不辜负梁中书对他的信任, 才能使他的命运得以改变。这样我们就更能理解他对待虞候和老都管的态度了。

一味赶路使得两个虞候也吃不消, 但也遭到了他的一顿抢白:

“你两个好晓事!”

“你这般说话, 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若日里赶过去, 谁敢五更半夜走?”

然而, 随着矛盾的不断发展, 使得原本对他心存鄙视的老总管也对他发难, “杨提辖, 且住, 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 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 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 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 相公可怜, 抬举你做个提辖, 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 值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的奶公, 便是村庄一个老的, 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 是何看待地!”而杨志却答道:

“你也没分晓了!如何使得?这里下冈子去, 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 敢在此歇凉!”

“都管, 你须是城市里人, 生长在相府里, 那里知道路途上千难万难!”

杨志之所以这么说, 是因为他对这一带环境和当时处境有着很清醒的认识。黄泥岗是什么地方, “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闲常太平时节, 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 休道是这般光景。”而这也是他精明、谨慎的表现, 同时也出于他那急于改变自己命运, 一有机会就紧抓不放的急功近利心理作祟, 再加上他暴躁的性格, 终于导致这一组矛盾激化。而伴随着这一组矛盾的激化, 第二组矛盾则顺理成章的登场了。

在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中, 虽然杨志最终失败, 但对其形象的塑造并没有一点儿的伤害, 反而更能突出其精明、谨慎、蛮横, 只不过在吴用等人面前显得技不如人, 吴用等更诡诈些罢了。你看当众军士要买酒喝时——

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上一篇:到派出所实习心得体会下一篇:春事经典诗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