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骨干教师工作总结

2024-04-12

区级骨干教师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区级骨干教师工作总结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委员会文件 长教发„2011‟241 号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开展农村中小学区级骨干教师

评选工作的通知

各街镇教管中心、直属学校(单位):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决定》(渝府发„2001‟126号)和市教委《关于实施“三个一”工程建设,培养跨世纪骨干教师队伍的意见》精神,为加快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步伐,推动全区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区教委决定从现已参加中小学骨干教师区级及以上培训的对象中评选确认一批中小学区级骨干教师,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凡经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的农村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均为参评对象。城区学校教师申报区级骨干教师参照区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区级骨干教师管理工作的意见》(长教发„2005‟28号)文件及本通知执行,具体申报事宜另行通知。

二、评选标准

男教师年龄在50周岁、女教师年龄在45周岁以下;近5个学的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小学教师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被评聘为小学一级及以上职称,中学教师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被评聘为中学二级及以上职称;任本学科教学3年以上;普通话等级在二级乙等及以上;完成继续教育登记的年均学分,并符合以下条件的教师。

(一)师德高尚

1.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规范教育行为的六条规定》,思想言行堪为师表;

2.教书育人,敬业爱生,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 3.具有团结互助,关心集体,严于律己的良好品质; 4.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二)业务精良

1.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业务技能;教育教学基本功过硬,学科专业知识扎实;

2.完成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学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努力学习并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经验,在学科的教育理论及专业知识方面有较高造诣,成为街镇(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3.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组织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4.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积极组织和参与课题研究、教改教研活动;

5.具有良好的现代信息素养,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独立设计出有特色的并在校内推广使用的教学课件。

(三)教育教学业绩显著

1.教育教学效果名列所在镇(校)级前茅,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好;

2.承担本校教师的培训指导任务,成效显著;

3.教改科研成果显著,撰写的论文多次在校级及以上会议交流或报刊杂志上发表。

三、评选名额

本次评选区级骨干教师106名,具体分配名额见附件1。

四、评选办法

(一)组织机构

1.评选工作由区教委统一领导,区教委人事科负责组织工作,区教师进修校具体负责实施。

2.成立长寿区农村中小学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及评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中小学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及评选工作。组 长:李长春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 副组长:夏郡伯 区教委副主任 成 员:江朝培 区教委人事科科长

黄成义 区教委计财科科长 杨 林 区教委基础教育科科长 刘 鸿 区教育纪工委副书记 徐 浩 区教委人事科副科长 余信华 区教师进修校校长 鲁自力 区教师进修校副校长 李 嫔 区教师进修校培训处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工作。主 任:江朝培

成 员:徐浩 包冬生 陈利静 李嫔 黄宇晨

3.成立长寿区农村中小学区级骨干教师专家评审组,具体

组 长: 夏郡伯 区教委副主任 副组长: 余信华 区教师进修校校长 成 员: 江朝培 区教委人事科科长

徐 浩 区教委人事科副科长 鲁自力 区教师进修校副校长 轩平区教师进修校中教处主任 杨月富 区教师进修校初教处主任 李 嫔 区教师进修校培训处主任 邓小明 区教师进修校教科室主任

专家评审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教师进修校。

(二)评选程序 负责评审工作。1.申请。符合评选条件的教师向所在镇教管中心、直属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培训结业证书复印件、个人工作总结和组织鉴定,并提供有关业绩证明材料,包括本人在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和发挥骨干示范指导作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最高级别的成果证书、获奖证书复印件,重要专著、论文出版发表的证明材料。

2.初审。由各教管中心、直属学校根据评选标准与申报名额对申请参评的教师进行审核和初评。初评合格者由所在学校填报《长寿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审批表》(附件3)和有关申报材料,报镇教管中心、直属学校审查,并将《长寿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推荐名册》(附件4)公示3天无异议或经调查无问题后报送送区教委人事科。

3.评审。由区教委人事科组织, 长寿区农村中小学区级骨干教师专家评审组具体负责对各评选推荐对象进行评审(含评课),经评审合格者上报区教委审批。

4.审批。区教委对专家评审合格名单进行审批,经审批合格者,享受区级骨干教师相关待遇。

(三)评选及材料要求

1.区级骨干教师评选工作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重学校类别比例和学科结构合理。

2.评选推荐材料应统一规范,用A4纸打印。个人工作总结、组织鉴定和有关业绩证明材料使用文后所附样张(附件2)一式一份;《长寿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审批表》一式一份;《长寿 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推荐名册》一式一份。评选推荐材料于2011年11月14日前报区教委人事科。其中,推荐名册需签署“经公示无异议或经审查无问题”并加盖公章,审批表及推荐名册电子件以本学校(单位)命名后传人事科邮箱。

3.所有印证材料原件由街镇教管中心、直属学校(单位)负责审验后,在上交的复印件签上“与原件相符”的字样,并签上审验责任人名字,盖上单位公章。

五、区级骨干教师的管理

农村中小学区级骨干教师的管理以5年为一个周期,本周期为2011年至2015年。本周期内,未在教学岗位一学期以上或调离长寿或考调进城,农村骨干教师待遇自动丧失。区教师进修校负责我区中小学区级骨干教师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切实加强区级骨干教师资源库建设和业务指导。

六、切实加强领导

评选农村中小学区级骨干教师,是我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它对农村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各学校(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评选推荐工作,全面抓好农村中小学各级骨干教师的培养、考核、评选、奖励等工作,充分发挥农村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和带头作用。附件:

1.长寿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申报评选名额 2.长寿区中小学区级骨干教师评选申报材料(封面)3.长寿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审批表 4.长寿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推荐名册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骨干教师

评选

通知

重庆市长寿区教育委员会党政办公室 2011年10月27日印

(共印3份)

篇2:区级骨干教师工作总结

你们好!

很高兴有这次评选区级骨干教师的大好机会,又有幸自己符合评选的标准。这是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念,丰富自己教学经验的好时机。因此,我诚恳的申请加入区级骨干教师的光荣行列。如果允许的话,我想参选区级英语学科骨干教师。衷心希望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从2005年5月参加工作至今,我已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整整十二年了。期间在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以及个人的不懈努力,我已取得了点滴进步。十二年来,我尽力以“高标准、严要求”对照自己、要求自己。我尽了应尽的努力,做了应做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连续几年的年度考核中,我均名列前茅。

我热爱教育工作,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事业。工作上踏实、肯干,任劳任怨,服从组织安排,勇挑重担。在工作中我勤勤恳恳、认真、负责,长期坚持出满勤、出全勤,力争做好每一项工作。在教育工作中,我用“以人为本,用心热爱”作为工作理念,尽力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我自2010年一直担任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近年来,在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各级领导、组织的指导帮助下,对待各种现象和问题都能积极深入地思考、运用少先队的教育理念,勤奋探究适合学校实际的工作方法开展活动,努力履行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少年儿童人生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

在教学工作中,我坚持备课写详案,充分发掘教材重、难点,精心设计教法,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我结合学科及学生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法,在“导”字上下功夫,常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问题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合作、交流、商讨,尽可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充实,逐步使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激起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巧练巧学中增强能力,培养智力,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在教研工作中,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听课、评课,虚心求教,学习教育理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达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工作实践中,我也发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方面做得很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奋力进取,力争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诚请各位学校领导批评指正。

申请人:

秦州区区级骨干教师

申请书

篇3:区级骨干教师工作总结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育,骨干教师,职业素养

“一生成就看职商”一语道出了职业素养在个人职业成长和发展中的地位。中学政治教师职业生涯的成败也内在地由其职业素养决定。就中学政治骨干教师的培训来说, 着眼于职业素养的提高是培训的核心目的。

一、了解培训对象是做好培训工作的首要前提

1. 成人脱产学生的特点

参培学员特点鲜明。首先, 参培骨干教师一般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 且对教育教学有比较深的体会和认知;其次, 参培学员的专业知识“非零起点”, 但职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员是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教龄的老中师毕业生, 有的是高学历引进人才, 还有的是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学能手, 这给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学员对培训的态度

绝大多数骨干教师都很珍惜培训机会, 一方面培训能够获得证书, 可以为其职称评聘加分, 另一方面, 本就工作业绩出色的骨干教师的确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当然, 也有部分学员是无奈、被动地参与培训,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通常情况是, 即便是态度积极的学员, 也可能因为假期单位值班、学生补课、生理病痛及生活琐事影响出勤率。

3. 学员对培训效果的担心

骨干教师对培训的担心主要集中在两点。比如, 他们担心培训单位争取培训资质后拿钱了事、走过场, 不能保证培训品质;再者, 也担心没有证书等“利益”性收获。

二、以提升职业素养为目标设置培训课程是培训工作的基础

中学政治教师职业素养包含中学政治教师的信仰状况、职业热情、职业技能、职业拓展、职业作风乃至生活情趣等。依据中学政治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我院培训内容设置六个模块, 试图从不同角度帮助政治教师提升职业素养。

1. 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教育课程

据了解, 参培骨干教师在法制观念、法律意识、职业道德认知、教育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情况相对乐观。教师们能够以师德标准要求自己, 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本着教师通识教育常抓不懈的原则, 着眼于提升学员对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理念及心理教育知识的认知, 在“通识教育”模块开设“教育政策法规”、“班主任工作艺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高 (初) 中生心理健康辅导”课程。

为了使学员了解中学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 深层次地理解高 (初) 中政治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掌握中学政治教学训练理念和方法, 为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开设“高中教师学习研究”、“现代教师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论”和“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评价”学科教育课程, 为初中政治骨干教师开设“初中教师校本学习研究”、“初中教学艺术研究”、“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理念”及“思想品德新课程学习诊断”学科教育课程。

对教师来说, 掌握的知识越广博, 教学效果才会越好, 对政治教师尤其如此。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涉及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学生的好奇心强, 兴趣广泛, 什么都可能问, 如果教师的知识面窄、一问三不知, 就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如果一个政治教师掌握一些理科知识, 他在讲哲学课程时, 举自然科学的例子就会比较熟练, 对问题的分析也比较透彻, 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 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拓展与更新课程

政治课教师对专业基础知识, 要做到掌握准确, 理解深刻, 运用熟练, 举一反三, 那么反复学习和思考就不是一朝一夕,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因此, 以提高学员专业素质为目标, 在培训中针对高中组骨干教师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思想政治教材分析”、“思想政治高考题型分析”、“思想政治教学临床指导”、“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初中组骨干教师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思想品德教材分析”、“思想品德经典题型分析”“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艺术”、“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和“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训练”课程。

此外, 紧密结合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 为初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分别开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法”、“和谐世界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生命教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和“经济伦理”、“解读十八大”、“文化软实力”、“科学发展观”、“全球化”、“2012美国总统大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若干个专题。通过专题教育, 拓宽学员的专业知识, 使学员能够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知识, 加深对学科知识体系的全面理解与把握, 加大其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知识储备, 提高学科专业素养。

就中学政治教师的知识修养来说, 需要有对本专业基础学科、主体学科知识的精通, 也需要对背景学科、相关学科的广泛涉猎, 需要操作学科的技能应用, 更需要随着时代而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如果教师只凭借在学校读书时的所学, 不经常充实新知识、不善于捕捉新的信息, 就很难胜任政治课教学工作。这样的老师讲出来的课也不会受学生欢迎, 难以做到入脑入心。部分政治教师正是因为个体知识匮乏, 才造成课堂低效。

3.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课程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助益的。教学能够为科研提供研究素材和实践支撑;科研能够为教学提供方向指导和理论论证。撰写科研论文和参与科研课题是教师职业拓展和深化的必要途径之一。但就现有情况来看, 中学政治教师基本与“科研”脱节。原因不一, 首先, 中学政治教师参与课题的机会极少, 这与基础教育的教学层次直接相关;其次, 大多数中学教师搞科研的“功利”心很强, 将之与评职称挂钩, 异常关注科研的物质回报;再者, 受个人条件和社会大环境的局限, 中学教师大多花钱发论文, 文章和刊物的层次也不高。

教学设计课程的设置着力培养学员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增强其发现教育教学规律和创新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首先, 学员要通过参考选题指南或者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选定课题。然后, 学员要结合培训期间的集体教学考察和教学工作实践, 联系当前中学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展开研究, 并按期完成课题和提交一篇论文 (或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作为研究成果, 接受考核。

培训课程的重头戏是教学实践环节, 包括思想政治“微格教学实践”、“示范课赏析”及“专业考察”。实践模块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观摩活动、实地考察, 培养参培学员观察、分析教育教学现象的能力, 提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总结他人和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 促进学员教学个性风格的形成。我院先后组织参培学员到唐山第一所采取“杜郎口”教学模式的54中学听课, 到丰润区岔河中学、丰润镇中学实地考察。在实践过程中, 学员既是学习者, 又是示范者, 既要学习和考察别人的教学情况, 又要展示自己的教学训练特点及专长。这个模块的设置充分尊重和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突出了培训工作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政治课是一门需要接地气的课。在培训中我们为参培学员提供贴近社会、开阔视野的机会, 先后带学员参观考察唐山市博物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南湖生态公园、曹妃甸港区。参观考察的过程也是学员把教科书知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比对思考的过程, 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诠释。

三、实现提高职业素养目标, 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专家引领和名师示范相结合

教育培训、继续教育是中学教师实现职业拓展的重要途径。经过调研及多年的培训经验表明, 提升培训的规格和水平, 专家引领和名师示范是必要的。我院聘请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程立涛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范树成教授、河北省级政治骨干教师唐山一中政治教研组长丛雅姿老师、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刘海军校长、唐山开滦一中教务处主任彭体华老师、唐山外国语学校郑士文老师担任我院客座教授, 承担中学政治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专家和名师以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答疑解惑, 为参培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示范, 收效甚著。

2. 激发中学政治骨干教师的职业热情

具有成就动机的教师, 不会满足现状, 他会不断对自己提出挑战、尝试新的探索、推动自己进步。事实上, 参培的骨干教师在业务上都是十分“要强的”, 很关注自己的教学成绩, 不想落在别人后面。但是, 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仍有挖掘的空间。在培训中, 学员往往关注其自身外在发展方面比较多, 他们把参与培训与教师评优、晋级晋职挂钩, 追求的是培训的外在价值。至于参与培训是否满足自己内心需要、是否实现自身潜能的挖掘, 是否提高个人素质, 对于培训的这种内在价值他们是忽视的。为了实现其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在培训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职业热情。

激励效果的形成依赖三大要素:一是恐惧, 二是利益, 三是信仰。恐惧迫使人们去做, 利益引诱人们去做, 信仰产生的是发自内心的行动。如何激发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热情和成就动机?简单说, “要么信仰要么待遇, 不能空喊”。就目前情况来看, 只从信仰的高度要求是不现实的, 那么, 待遇的激励就是必由之路。这里的待遇, 不单指薪金, 也包括为教师实现职业发展提供的诸如进修、培训等各种机会, 还包括评优评先时候的公平竞争。老师们谈到, 评比中若真是奖优罚劣、公平竞争, 大家会毫无怨言。最伤害老师们职业热情的是竞争中靠人际关系的远近亲疏, 靠人情、靠背景而不是靠能力。

当然, 我们最期待政府和教育相关部门出台政策, 从制度层面形成激励中学政治教师的长效机制。

3. 坚定和重塑政治教师的政治信仰

毋庸置疑, 由于信仰与宗教似乎有着“天然”的关系, 在我们的语境中有意无意地避免“信仰教育”的提法, 而代之以“理想信念教育”。同时由于种种原因, 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并不显著。笔者认为, 理想信念教育和信仰教育可以因主客观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侧重, 但是不能完全以理想信念教育取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信仰本身是科学, 无需回避“信仰”的身份。另一方面, 理想信念教育的提法固然能够体现中国特色, 但要考虑到与世界话语体系的对接。

篇4:区级教师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

一、先进的教学管理功能

区级教科研部门承担着一定的教学管理职能,包括对区域内的教学目标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及评价管理等等。如果沿袭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往往是难以奏效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可以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但很难保证其教育教学活动的优质高效。如何变革区级教学的管理方式?笔者认为,教师集体备课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可以赋予区级集体备课活动以部分的教学管理功能,能够在集体备课中部分地完成教学决策、过程监控及质量分析等项目。

1.体现了教学治理的理念。“治理”作为公共政策话语体系中的一个概念,其核心观念是:在多元主体的参与下,通过民主协商对话的方式,达到自治、共治、善治的管理目标。有效的教学管理,应秉承治理理念,一线教师与教研人员、教管人员能够通过区级集体备课这一平台,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决策之中、质量过程的监控之中、教学绩效的评价之中,使教学管理活动由单向度的“控制”“规定”向多维度的“协商”“研讨”转型,让教师获得专业自主的尊严,实现教学管理的自治与共治。

2.体现了教师领导的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一些国家“学校重整运动”的兴起,教师领导成为教育革新的重要议题。区级教师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学管理机制,其实质是通过对集体备课组织的“授权赋能”,实现教学的“团队领导”,教师不仅是学科教学的执行者,更是学科教学的领导者。在此过程中,教师领导“既非以职位为主,亦非以权力为本,而是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威望而获得专业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及管理话语权。”[1]集体备课为教师搭建了充当“教学领导角色”的载体与平台。

3.体现了扁平管理的理念。集体备课作为区级教学管理活动,以开放性、合作性的组织结构取代了传统官僚式的等级结构,让一线教师能够直接参与制定、直接获取教学管理的要求,缩减管理路径,简化管理层级,通过扁平化管理,持续性、动态性的合作机制构建,加大备课组成员之间、备课组成员与教研教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往,从而凝聚备课组成员的意志与力量,激发教师参与教学领导、主动创造的热情。

二、高效的教学研究功能

教研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集体备课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与其他教研方式相比,作为区级层面的教师集体备课又有着鲜明的特点。

1.高度聚焦备课主题。集体备课这一教研活动必须高度聚焦“备课”这一主题,否则就不是集体备课。对于备课,一般理解为教师为了上好课,在课前所做的相关准备活动,不仅包括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诸多要素优化组合而预先设计活动,还包括为了上好课而进行的分析、研讨、学习活动。这样的准备活动分为若干层级,有校级、县区级、大市级等等,不同层级的集体备课对“备课”的关注点自然也不一样。区级集体备课相较于校级而言,所研究的重点不应放在传统的“三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上,也不可能是对所有日常课的集体备课。笔者认为,区级集体备课的研究重点应该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具有明晰的区级教学问题导向的备课研究。比如我们针对区域内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较高、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较大的现状,将区级集体备课重点定为:在备课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补偿教学”及“学生学习生态优化”的研究。二是关于不同类别课型的示例性备课。针对不同类别课型集体备课示例,以平等的态度与方式给予区域内的学校教师以启示,而不是强迫教师们按照统一的要求与格式进行备课。

2.教师主动介入研究。集体备课倍受诟病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中“搭便车”的现象以及诸多形式主义的存在,深层次的原因是教师个体备课研究的游离与缺失,从而使得集体备课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要提高区级集体备课的成效,就要特别关注并督促教师在备课研究时的主动介入与积极参与。备课,对于每个教师而言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对“如何备课”“如何上课”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但仅有备课还不够,还要有对“备课”的研究,有深刻的教学思考,这样才能备好课、上好课,从“有做法”到“有想法”“有说法”,再从“有想法”“有说法”回到“有做法”,形成良性的循环。教师的研究介入,就是力求让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当教师带着自己的“做法”“想法”“说法”融入区级集体备课之中,这样的备课活动才有可能走向佳境,才能真正让教师觉得有意义、有意思。

3.教研团队合作分享。区级集体备课与校本集体备课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教研共同体”,不同之处在于“区级”与“校内”的区别。作为“教研共同体”,所强调的是“教师之间基于合作探究而寻求教学真义”“优秀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的共生共享”“凝聚群体智慧生成和创造新的教学”[2]。作为区级备课“教研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某个“校本教研团队”的代表,这样的共同体建设,强调的是突破传统的校际间的“各自为政”壁垒,整合优化区域内的教学研究资源,通过学校的“合力效应”,实现区域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及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多维的教师展示功能

在教师集体备课的实践中,人们探索出了不同的操作模式,较有代表性的是“主题发言式”“个案引领式”“同课异构式”“主备试教式”等四种[3],这些操作模式在区级教师集体备课中也同样适用。我们分析这些模式,就会发现它们有一条共同的规律,即这些模式都是以教师展示为基础的。教师展示的效果如何,将决定着集体备课活动的成效,也倒逼着集体备课的策略转变,要由原来的“引领备课”转变为“助推备课”。

1.先备、共研是教师展示的基础。集体备课有效性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集体备课前的准备不充分,甚至不准备。教师参加区级集体备课活动必须有展示的环节,而展示是要准备的。这种有备而来的展示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先备,二是校本共研。前者由教师个体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独立完成相应的备课任务;后者则是在以校为本的备课活动中,对教师个体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研讨,预设“展示什么内容”“展示到什么程度”“按怎样的思路展示”等基本问题。这种自我追问,其实就是一次认知重组或精制的过程,也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研究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先备”与“校本共研”的成果在区级集体备课活动中进行展示。这里的展示,不仅有“先备”“共研”教案成果的发布,更为重要的是展示出教案“为什么这样设计”的集体智慧,包括了学校层面的教育追求、对课标的理解及学情分析,还包括了教师个体的教育主张、教学风格与实践经验等等,这些构成了区级集体备课活动的研讨“靶心”。不同学校、不同教师聚焦“靶心”,思维相互碰撞,共同指向了区级集体备课活动的目标:不在于能够形成大家公认的、统一的具体教案,而在于实现区域内所有教师更为深入的交流、更具深度的研讨与更为深刻的反思。

2.对话、研讨是教师展示的关键。“对话”“研讨”是教师展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的教师展示,可以通过口头展示,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通过书面展示,用文字、符号和图表揭示课堂结构和师生关系的预期;通过行为展示,用肢体、表情和道具演绎表象背后的人生感悟和教育诉求等等。有展示必然有展示的受众,这就决定了展示并不是单向度的,还存在着另一种展示的形态,即他人的倾听、接纳、理解,他人的对话、质疑、对抗。这两种形态的展示,构成了集体备课教师展示的全部。就其本质而言,展示秉承的是一种对话精神,倡导的是共同“在场”、智识共享,通过对话、研讨,实现备课组成员对课程意义、课堂教学及学生教育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沟通与理解。因此,提高区级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不妨更多地聚焦集体备课活动中的教师展示活动。

3.欣赏、协进是教师展示的旨归。当今,“人虽然在一起,但并没有关系”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样,教师集体备课也并不是“教师在一起”备课那么简单。集体备课首先应该是让“在一起的教师”之间存在着一种基于“展示”维系的关系,使集体备课成为一种共同体的活动。区级集体备课是区级层面的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备课活动,其最具象征性、本体性、稳定性的是共同体文化的维系。正如有学者所说的那样,“最具共同文化不仅是共同体存在的本体,更是培育新成员的核心资源依托。”[4]那么,我们应如何培育教师专业共同体文化?尽管路径很多,而我们则主要选择了“教师展示”作为区级集体教研文化建设的载体。对区级集体备课中的教师展示活动,我们提出了两点基本要求:一是欣赏。我们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教师的展示,用“扬长思维”取代“补短思维”,尊重教师个性,集体分析其优长,以教师“优长”为生长点,以“优长”弥补“不足”,帮助其形成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这其实是确立了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主体地位。集体备课影响教师的基础策略不是引领,而是助推。二是协进,即成员间做到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一方面着力构建赞赏、民主、平等、信任的展示氛围,另一方面着力构建切磋、沟通、协商与研讨的展示通道,在共生共享、凝聚智慧、彼此支持中实现备课组全体成员的共同成长。

总之,当我们去评判集体备课活动的成效如何时,首先需要对集体备课有一个适度的预期,这种预期源自于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当我们对集体备课有了清晰的功能定位,才有可能对应该提炼的模式作出正确的选择,对集体备课的变革作出正确的研判。

参考文献:

[1]钟晨音,徐长江.教师领导的理念及其实现[J].教师教育研究,2011(5).

[2]李瑾瑜,赵文钊.“集体备课”:内涵、问题与变革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3]王鉴,方洁.中小学集体备课模式的变革研究 [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6).

[4]单志艳.走向中国特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教研组变革[J].教育研究,2014(10).

(季春华,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研究室,226000)

篇5:区级骨干教师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推动我区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创造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良好条件和成长环境,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扶持跨世纪优秀骨干教师,带动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根据《甘肃省中小学跨世纪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国家、省、市《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区中小学教师人才队伍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选拔范围

区级“骨干教师”选拔对象为全区在编在岗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选拔工作坚持公平公开、统筹协调、宁缺毋滥的原则,每两年举行一次。在同等条件下,长期坚持在农村教学一线,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可适当放宽条件,优先选拔。

二、选拔条件

(一)必备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作风端正,务实创新,团结协作精神强;

2.教育教学效果好,教书育人成绩优秀,所任学科教学成绩在全区或本校(直属中小学、幼儿园,乡镇中心学校)名列前茅;

3.农村工作经历5年以上(幼儿园教师可适当放宽),大专以 1 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达到《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考标准》规定中的工作量标准;

4.具有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考核均在合格等次及以上;

5.近十年内在区级以上优质课、示范课评选中获一等奖或二等奖1次;

6.无违反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相关规定的行为。

(二)业绩条件:

近三年内具备下列条件中四项:

1.获得区级以上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项;

2.从事艺术类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人在教育、体育、文化部门主办的汇演、会展或比赛中获市三等奖或区二等奖以上奖项1次;

3.特长生、优秀生培养措施有力,指导学生参加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科技评奖活动中获奖;

4.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成绩突出。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指导性较强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

5.本人主持的课题有1项获得区级以上奖项(含区级)或通过市级课题鉴定;

6.有效指导和积极帮助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结对、指导的教师在区级以上优质课评比或教学比武中获奖;

7.在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或区级教师培训中承担过2次以上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或讲座、报告、指导等任务;

8.坚持写教学反思与教育叙事,有自己的网络博客,擅于总结并有一定的教学思想。

三、选拔程序

(一)个人申报。对照选拔条件,个人提出申报,报校(园)进行综合考核。

(二)初审考核。学校(园)根据申报人员提供的业绩材料进行严格审核,符合推荐条件的确定为拟推荐人员。通过在教职工民主测评和教学技能测试对拟推荐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定量评分。其中,民主测评满意度未达到80%或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未达到85分以上者取消推荐资格。

(三)确定上报。学校(园)确定本校推荐人选,并将推荐报告(说明民主测评及技能测试考核情况)、事迹材料、相关证明材料上报教育局复审。

(四)资格复审。教育局工作人员对校(园)推荐人员相关业绩、证明资料进行严格审核,拟定人选。

(五)公示确定。教育局对符合甘州区“骨干教师”选拔条件的拟定人选进行公开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确定。

四、管理工作

(一)履行职责

被确定命名的甘州区“骨干教师”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1.关心教育发展,了解师生心声,积极为教育事业和学校建设献计献策,为学校科学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每年向学校提交1项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调研报告或建议。

2.带头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一线,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3.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每年认真阅读教育理论专著2本以上,撰写较高质量的读书笔记或随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

4.积极承担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教师培训和送教支教任务。积极参加区内外重要学术讲座、经验交流、学习考察活动。每年至少承担1-2次示范课、观摩课任务或经验交流等。

5.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组织或主持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实施和教学实验,领衔承担研究项目。每至少撰写一篇能够集中反映个人教育思想或教学特色的教学反思、专业论文或科研报告,并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6.承担青年教师培训培养任务,有明确的帮扶对象或结对伙 4 伴,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传、帮、带”活动,2-3年内培养和指导至少2名青年教师,制定详实的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且有明显效果。

(二)管理与考核

1.甘州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由区教育局和各校(园)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考核。各校(园)建立骨干教师档案,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考核、业绩情况等归档保存,及时跟踪掌握骨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同时,认真做好“骨干教师”动态掌控、汇报工作。凡遇“骨干教师”违纪违规、工作调动、职务调整等重大事项,应及时向区教育局汇报。

2.紧紧围绕师德表现及履行职责情况,校(园)每对骨干教师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评,区教育局每两年组织考核小组对“骨干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考核。合格者,继续履行骨干教师职责,享受相关待遇。不合格者,取消其骨干教师称号和待遇。

3.建立“骨干教师”一票否决制度。确定的骨干教师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其称号和待遇:

①在选拔、考核中经查实弄虚作假的;

②有违法违纪行为,或违反校(园)规章制度,情节严重的; ③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的; ④履职考核不合格的;

⑤擅自离职或任期内调出本区教育系统者;

⑥有违反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一票否决的其它行为。

(三)培养与提高

1.注重在各层次、各学科教师中挖掘人才、培育优秀,遴选思想政治素质良好、专业基础理论深厚、教学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教科研和管理能力、教学实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拜师结对、跟踪指导等途径,多方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搭建施展平台,大力开展中小学骨干人才培训工作。

2.遵循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规律,实施多元、开放、互动的骨干教师培训。坚持在职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高级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定期研讨与跟踪指导相结合,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观摩考察、学习培训,为骨干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骨干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探索,不断提升骨干教师教育科研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教师论坛、学术报告、经验交流及上公开课、示范课等促进骨干教师再学习、再提高,带动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整体提高。

五、相关待遇

确定命名的甘州区“骨干教师”享受以下待遇:

(一)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各类先进、优秀或省、市级“骨 6 干教师”。

(二)同等条件下,在选拔任职、评聘职务、岗位设置中优先。

(三)优先参加校(园)及上级部门组织的教育考察和学习培训。

(四)优先配备教学及教育科研设备,优先改善“骨干教师”工作条件。

篇6:区级骨干教师工作总结

(试行)

为了全面提高我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切实加强全区中小学区级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管理,为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甘肃省中小学跨世纪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条件与要求

参加选拔的教师除具备基本条件,必须同时具备选择条件中四项。长期在农村教学一线,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可适当放宽条件,优先考虑。

(一)基本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务实创新,团结协作精神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的在职教师。

2.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大专以上学历,取得中级以上职称(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可放宽至助理级职务)。

3.参加区教育局信息中心组织的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成绩合格或取得省级教师教育技术等级考试初级资格证。

4.所承担的工作量达到教育局规定的工作量标准。

(二)选择条件 A、教育教学方面

教育、教学成效显著,近三年内具备下列条件中两项:

1.所任课程的教学成绩在本校(直属中小学、幼儿园,乡镇中心学校)名列前茅。

2.获区级以上优秀教师荣誉1次或者获乡镇、校级优秀教师2次;

3.在区级以上优质课、示范课评选中获奖;

4.独立承担乡镇、校级公开课、示范课,并获一、二等奖;

5.所培养的学生在参加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科技评奖以及汇演、汇展、体育比赛等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需提交能反映具体情况的证明材料)。

B、教育科研方面

近三年内教育科研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中两项:

1.积极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积极参加城乡对口交流,能采取个别辅导、上示范课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承担乡镇、校学科教师培训任务2次以上(需提交能反映帮扶的证明材料);

2.近三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篇;

3.在全区教师培训或者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专题报告1次;

4.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人在教育、体育、文化部门主办的汇演、会展或比赛中获市三等奖或区二等奖以上奖项1次; 5.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或者在区教育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励(需提交能反映具体研究情况的进展材料)。

6.坚持写教学反思与教育叙事,有自己的网络博客,擅于总结并有一定的教学思想。

二、选拔程序

1.推荐申报。本人提供符合选拔条件的证书、证件及业绩材料;在全校范围内对候选人的基本情况、证书和业绩材料进行公示;在师生中进行民主测评,广泛听取意见,确保骨干教师的选拔质量;在规定时间内将推荐报告和业绩材料上报区教育局。

2.审核。我局对候选人的业绩材料进行严格审核,择优录取。

3.公示。我局对初选情况进行公示。

4.确定。对符合选拔条件的候选人,经公示无异议后下文确定。

三、培养与管理

1.区级骨干教师按照“全面培养,重点扶持,定期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培养。

2.确定为区级骨干教师的,各学校都要建立骨干教师档案。内容包括:骨干教师登记表、骨干教师审批表和骨干教师考核表等。

3.区级骨干教师两年考核选拔一次,对不符合条件要求或两年中没有新的业绩、受过处分的要予以调整,重新选拔补充培养对象。

4.区级骨干教师在职称评审和聘任中,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评聘;承担市级以上教研课题的负责人,由本单位计入一定的工作量。

5.国家、省级、市级骨干教师从区级骨干教师中选拔确定。

四、考核与奖惩

1.个人自评:由学校组织考核对象,如实填写《甘州区骨干教师考核表》,递交相关印证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2.学校初审:对照考核内容,验审相关印证材料,完成学校评分。学校考核应严格掌握要求,认真审核材料,实事求是评分。凡把关不严或帮助弄虚作假的,该对象当年的考核结果定为不合格,并追究考核主持人的责任。

3.校内公示:将初审结果,即每位考核对象的考核表在校内公示一周,公示期间有情况反映的应及时调查、澄清。

4.上交材料:公示结束后,将各考核对象的考核表和所获骨干称号复印件以及印证材料复印件每人一袋分装后交教育局。

5.教育局认定:教育局成立考核小组,根据考核对象的考核结果进行最终认定。

6.凡考核连续3次达优秀等次的,在高一层次骨干教师评选中和各种评优中予以优先推荐。

7.凡考核不合格或未递交考核材料及从事有偿家教的,取消考核资格,自动取消区级骨干教师称号,如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提请上级评选部门予以取消。

8.骨干教师考核奖励按以下办法实施:

(1)骨干教师凡考核合格以上的按规定的奖励标准发放。(2)对下列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奖励津贴不予发放: a.师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的内容;

b.教职工和学生民主测评良好以上率达不到80%以上的; c.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经查实属于抄袭的;

d.所任课程和所获骨干称号不符的或没按规定上足所要求的任教课时的。

篇7:区级骨干教师工作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骨干教师个人总结,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工作总结栏目。

参加教育工作转眼间已经二十个年头,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小教师成为今天的一名教学老手,期间的酸甜苦涩只有自己清楚,我总时刻谨记自己的本分,明确自己的身份,保持教师的本色。为了更好的鞭策自己,提高自己,我从以下方面对自己的工作予以总结:

一、坚定信念,献身教育。

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我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自觉学习《教育法》、《教师法》

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工作上顾全大局、以高度的责任心承担艰难任务;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同事间精诚合作、宽以待人。

二、理论引领,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养。

今天的世界是知识和科技的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我清楚地认识到: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于这个社会。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必须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敢于抓机遇,不断地追求自我的超越。只有以博大的爱心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事业,这样才能教书育人。为此,多年来我坚持读书、学习。

与此同时,我还仔细阅读了《教师之友》,利用节假日认真研读《培养孩子100个好习惯》等书刊杂志。从思想上、理论上认识到“为人之师,必须德高为

范”。适应数字化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变革,使学习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

三、爱岗敬业,热情饱满,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1、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探究。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课堂蕴涵着生命的资源,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教育中,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系列教育活动。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打造温馨班级、构建温馨乐园”为活动宗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

围绕传统节日“国庆节”举行了“讲故事”、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围绕传统节日“中秋节”举行了“猜灯谜”、“欢度中秋节”的活动。每次活动,我都会把他们精彩的瞬间记录拍摄下来,把所有的温馨、快乐的瞬间永远保存下来。

2、与时俱进,探索教研新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对一位校长说过:“如果你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科研的道路上来。”这足以说明科研是教研的先导。在兼任小学五年级毕业班教学间,不断摸索中小衔接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中注重延伸和衔接。

四、存在问题

作为一名学校的骨干教师,我认为我应该是一名智慧型,科研型的教师,是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有定力、有魅力的。我深知,教育是一门科学,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应该发展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理论与行为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困惑的,更是我迫切需要解决运用的,因此,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才能真正成为实际教育教学

工作意义上的优秀教师。

五、改进措施

一直以来,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制定了以下努力的目标:

1、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有更大的收获。

2、及时总结,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有价值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水平。

3、对学困生给予更多地关注,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提高。

4、在备课中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在教学中完善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挖掘并利用好教学过程中有效资源,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智慧,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经常性的深层次的反思与评价。

回顾总结多年来的工作,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

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

篇8:区级骨干教师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 目标明确, 机构健全, 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提

首先, 我们明确目标, 理清思路, 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目标概括为四句话:确立一个目标, 重视两个服务, 形成三个板块, 突出四个重点。具体地说就是指, 学校要以培养能适应21世纪农村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型师资为目标, 做好教学和后勤两方面的服务保障, 形成理论与技能、实践与观察、课题研究与跟踪指导三个板块, 重点要培养学员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本学科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其次, 学校成立了以河南大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培训领导组, 各承训学院院长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 下设培训领导组办公室 (学校培训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成人教育学院的成人教育培训中心) , 办公室主任由成人教育学院主管培训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同时成立了专家督导组, 负责教学的实施和督导工作。各培训教学学院成立相应的培训领导小组和导师组。在培训开始之前, 学校培训领导组召开由各相关职能部处和教学学院参加的专门会议, 要求统一认识, 明确培训的目标和意义, 以培训工作为中心, 为大局, 相互之间要密切合作, 齐心协力。这为培训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和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提供了组织和思想上的保障。

二、依托学校的学术优势和优秀的教师资源, 实行开放的师资配置方式, 保证了培训质量

选派什么样的授课教师, 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①。教师专业素质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教师的水准和素养, 对于培训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河南大学迄今已有90多年的发展历史, 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传统与土壤积淀颇深。针对这次来参加培训的都是农村中学骨干教师, 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 我们特别注意师资的配备, 选派的教师绝大多数是高职称、高学历, 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多的教学科研成果, 同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良好的师德风范, 还要对中学的教育教学状况比较熟悉, 做过实地调研。这样我们就基本上保证了所选派的教师, 有理论, 有实践, 能向学员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讲述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 能有效地拓宽学员的视野, 改善学员的思维方式, 从而保证了培训的质量。

三、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 运用先进教学手段, 是培训工作得以有序、有效开展的依据

河南大学在培训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 都始终以提高学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中心, 突出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制订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时, 都要经过多方论证, 不断地调整和改进, 力求做到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强调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认真落实, 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

在教学设施和手段方面, 我们为所有培训的专业准备了多媒体教室, 尽可能选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音像教材。虽然培训时间比较紧, 但各培训教学院系还是尽可能地为学员提供计算机房供他们实习上机, 提高运用新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 特别注重引导参训学员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和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 着力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将教材和课程分为三个模块:教育理论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和信息技术模块。设有教育教学科研方法、如何开展校本研修, 增设新课程培训内容, 培养运用计算机进行课件制作与开发的能力等。

在教学方式上, 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 学研结合, 以研为主, 学用结合, 以用为主, 实行导师制;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跟踪指导相结合。采用专题讲授、师生间讨论、学员间相互交流的互动学习模式。我们六个学科教学学院, 在培训期间至少召开了两次学员座谈会, 了解培训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改进工作, 保证培训效果。

建立了教学评估监控体系。以“课堂教学评估方案”为中心, 采取专家督导组评估与学员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定期开展检查、自查活动, 使教学活动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测与监督, 有利于保证培训的质量和培训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加强管理与热情服务是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基本保证

1.培训前教育。

在培训正式开始之前, 我们都组织欢迎新学员仪式, 进行培训前教育, 比如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学员应该如何能够学有所获;学员需遵守的纪律和管理制度等。

2.严格管理, 热情服务, 突出人文关怀。

一方面, 河南大学制定了《农村骨干教师学员手册》、《班主任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 规范培训管理工作。在考勤管理上, 我们抓得相当严格, 因为没有时间保证就没有培训质量保证。班主任要做好日常考勤, 严格纪律, 学员请假要严格履行相关手续, 各教学院系在评定学员成绩的时候, 将考勤情况与学科考试成绩相结合起来。在每个培训学科班级建立了班委, 架起一道学院和学员之间的沟通桥梁, 在考勤、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另一方面, 我们在强调严格管理的同时, 也着力体现人文关怀, 强调热情而周到的服务, 了解学员所想所需。我们要求, 主管培训工作的院系领导和班主任要走进学员的思想和学习、生活状况之中, 耐心细致地解决学员遇到的困难。我们注重从对小事情的处理中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体现管理人员认真负责、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化学化工学院为学员着想, 在培训开始前发放一个装有笔记本、圆珠笔、培训学员手册的资料袋, 培训学员手册的内容包括:学员守则、培训方案、日程安排、课程表、学校结构示意图、生活服务指南, 学员说:“这个袋子很温暖”;化学化工学院把授课教师的讲义和有关资料刻成光盘免费送给学员, 学员说我们工作很认真很敬业, 通过培训, 获益匪浅。在这种人性化互动式管理中, 学员之间、学员和授课教师之间建立了感情, 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培训院校也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

五、培训的效果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意义深远

培训结束后, 我们在召开由学员和授课教师共同参加的座谈会中发现, 学员们普遍表示经过培训收获很大, 在教育观念、师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增强了为基础教育改革作贡献的信心和责任感, 同时, 他们也表达了对培训院校、授课教师的感激之情。

此外, 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即对学员进行无记名问卷方式调查, 来考察培训的效果。从调查结果来看, 学员们对河南大学此次培训的课程设置、管理工作、授课教师普遍地表示满意。总的来说, 学员的收获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七点:

1.增强了师德修养;2.更新了教育观念;3.有了危机感和责任感;4.开阔了视野;5.交流了情感;6.受训教师提高了科研能力, 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方法;7.增强了学员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作出贡献的信心。

六、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设想

(一)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要求, 认真严格地选拔培训学员, 并且要给学员提供时间和工作上的保证, 免除学员的后顾之忧, 避免学员在培训过程中过多地请假而影响培训效果。

(二) 针对参训学员教师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况, 应该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 浓缩公共课程的时间和内容, 我们准备自主开发一套公共课培训教材, 并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课程的比重。同时, 学员反映培训时间过短, 要求增加培训学时。

(三) 学员培训中的文化娱乐工作是较为薄弱的一个方面, 在以后的培训中需要仔细认真地考虑, 合理地做一些规划设计, “以乐促学”, 力求达到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尽可能地增强培训效果。

(四) 为了给培训学员一个培训后继续提高的机会, 我们设想:省教育厅能否让培训学员在接受更高一级成人学历教育时免试入学?同时制定特殊政策和措施给予攻读本专业在职硕士学位者提供一些特殊照顾?

摘要:2007年暑期, 河南大学举办了河南省首期农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来自全省各地的546名学员参加了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体育、高中政治6个学科为期30天的培训。经过精心组织和策划, 整个培训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 紧张有序, 彰显了河南大学的教师培训特点, 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关键词: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者培训,实践与反思

注释

上一篇:第三方物流运作流程下一篇:艺术欣赏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