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民警必须做到

2024-04-10

国保民警必须做到(精选3篇)

篇1:国保民警必须做到

国保民警专业知识考题练习

一、是非题

1、根据《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公安国保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有28种()√

2、背叛国家罪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X

3、分裂国家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分裂国家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间接故意()X

5、煽动分裂国家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主观上有煽动分裂国家的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6、武装叛乱、**罪的主观方面是间接故意。()X

7、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轻处罚。()X

8、颠覆国家政权罪与武装叛乱、**罪的主要区别,在于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表现方式既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和平”的,而武装叛乱、**罪的表现方式则全部是武装的、暴力的。()√

9、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主观方面是间接故意。()X

10、投敌叛变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X

11、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叛逃罪的,应依照规定从重处罚。()√

12、叛逃罪的主体是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X

13、间谍罪主体不包括无国籍人。()X

14、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X

15、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进行恐怖活动的目的。()√

16、诽谤罪客观方面是间接故意。()X

17、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不构成该罪。()√

18、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19、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X 20、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的侵犯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国家法律权威。

()√

21、“会道门”是指会门与道门的合称,是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的具有深厚封建色彩和迷信特点的民间组织。()√

22、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23、对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可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决定,但不投送拘留所执行。()√

24、拘传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个小时。()X

25、法庭应对密悉证据的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审查。()X

26、对于被拘留人,公安机关应当在拘留后12小时内进行讯问。()X

27、对于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28、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

29、背叛国家罪主观方面表现为间接故意。()X 30、国内安全保卫部门只需要遵守实体法。()X

31、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32、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

33、物证是以其外部形状、物质特征、存在场所及存在的情形来证明案件事实的。()√

34、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可在任意地方举行。()X

二、单选题

35、根据《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公安国保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有()(C)A、12种 B、24种 C、28种 D、32种

36、公安机关国内安全保卫部门执法工作要求是()(B)A、正确处理好法律与人情的关系。B、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C、可以以任何手段收集证据。D、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理念。

37、勾结外国、境外机构、组织和个人,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构成()(B)A、分裂国家罪 B、背叛国家罪 C、武装叛乱、**罪 D、叛逃罪

38、背叛国家罪侵害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D)A、国家安全 B、社会秩序 C、统一

D、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

39、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构成(A)A、分裂国家罪 B、背叛国家罪 C、武装叛乱、**罪 D、叛逃罪 40、分裂国家罪在主观方面是()(B)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过失 D、受人指使

41、煽动分裂国家罪的客体是()(C)A、社会治安秩序 B、集体利益

C、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D、他人生命

42、煽动分裂国家罪的主观方面是()(A)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失 D、故意

43、组织、策划、实施有组织的以武力对抗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的行为构成()(B)A、分裂国家罪 B、武装叛乱、**罪 C、背叛国家罪 D、叛逃罪

44、所谓颠覆,是指以非法手段夺取()(B)A、领导地位 B、国家政权 C、武装部队 D、地方权力机关

45、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构成()(D)A、分裂国家罪 B、武装叛乱、**罪 C、背叛国家罪 D、颠覆国家政权罪

46、分裂国家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C)A、社会主义制度 B、国家安全

C、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D、国家荣誉

47、颠覆国家政权罪的客体是()(A)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国家统一 C、领土完整 D、生命财产安全

48、以造谣、诽谤或者其它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构成()(B)A、分裂国家罪 B、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C、背叛国家罪 D、颠覆国家政权罪

49、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侵犯的客体是()(C)A、社会秩序 B、国家安全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D、国家统一

50、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特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行为构成()(D)A、分裂国家罪 B、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C、背叛国家罪

D、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51、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侵害的客体是()(B)A、社会秩序 B、国家安全 C、领土完整 D、国家统一

52、中国公民投奔敌人营垒,危害国家安全,或者在被敌人捕获、俘虏后投降敌人,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行为构成()(D)A、分裂国家罪 B、颠覆国家政权罪 C、背叛国家罪 D、投敌叛变罪

53、投敌叛变罪的构成主体是()(B)A、一般主体 B、中国公民 C、任何组织或个人 D、外国公民

5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D)A、背叛国家罪 B、投敌叛变罪 C、颠覆国家政权罪 D、叛逃罪

55、判逃罪侵害的客体是()(C)A、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B、社会主义制度 C、国家安全和利益 D、领土完整

56、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C)A、背叛国家罪 B、投敌叛变罪 C、间谍罪 D、叛逃罪

57、间谍罪的侵害的客体是()(B)A、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B、国家安全 C、社会主义制度 D、领土完整

58、恐怖组织的人员应是()(A)A、三人以上 B、二人以上 C、五人以上 D、十人以上

59、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侵犯客体是()A、公共安全 B、国家安全 C、社会主义制度 D、领土完整

60、故意用语言、文字或者其它方式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D)

(A)A、煽动分裂国家罪 B、侵犯少数民族风俗罪 C、背叛国家罪

D、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61、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客体是()(B)A、少数民族尊严

B、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C、国家统一 D、领土完整

62、以窃取、刺探、收买的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的行为构成((D)

A、背叛国家罪 B、投敌叛变罪 C、颠覆国家政权罪 D、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63、证据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关联性和()(A)A、合法性 B、真实性 C、可搜集性 D、固定性

64、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D)A、3个月)B、5个月 C、8个月 D、12个月

65、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C)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一年

66、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届满后,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A)A、30日 B、15日 C、20日 D、60日

67、立案必须具备的条件是()(C)A、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B、有犯罪事实但情节轻微 C、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D、有犯罪事实

68、进行搜查,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B)A、工作证 B、搜查证 C、警官证 D、单位证明

69、获取口供的必要方法是()(C)A、询问证人 B、询问受害人 C、讯问犯罪嫌疑人 D、现场走访

70、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主体是()(B)A、中国公民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非信教群众 D、外国人

71、公安机关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后,应当在几日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答复()(C)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72、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违反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提请批准

()(C)A、拘留 B、传唤 C、逮捕 D、拘传

73、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经谁批准才能予以立案()(A)A、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B、当地公安机关负责人 C、省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D、案侦民警

74、对被逮捕的人,必须在逮捕后几小时内进行讯问()(C)A、12 B、48 C、24 D、36 75、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应在何处举行()(D)A、经常聚集地 B、广场 C、家里

D、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

76、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或其他书面材料是()(C)A、物证 B、鉴定结论 C、书证

D、勘验、检查笔录

77、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是()(B)A、拘传 B、逮捕 C、拘留 D、取保候审

78、以下关于搜查的说法错误的是

()(A)A、经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

B、执行搜查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C、搜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侦查人员进行

D、进行搜查时,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

79、叛逃罪认定的关键问题是()(C)A、应是在履行公职期间

B、叛逃后再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C、叛逃行为是否达到危害国家安全的程度 D、主观方面应当是直接故意

80、诽谤罪与一般诽谤行为的主要区别()(B)A、是否败坏他人名誉 B、情节是否严重 C、诽谤罪要告诉才处理 D、散布的事实是否虚假

81、拘传持续最长时间不得超过几小时。

()(B)A、24 B、12 C、36 D、48 82、以下关于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A)A、证据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切事实。B、证据的收集、使用、查证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C、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D、证据必须与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 83、以下关于拘传说法正确的是()(C)A、拘传必须经过案件负责人批准 B、拘传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个小时 C、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关押犯罪嫌疑人 D、法律对犯罪嫌疑人的拘传次数作了详细规定 84、以下关于讯问的说法错误的是()(D)A、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

B、侦查人员应当将问话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或者辩解如实地记录清楚

C、对于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

D、在讯问中,需要运用证据证实犯罪嫌疑人的罪行时,可立即出示。

三、多选题

85、公安机关国内安全保卫部门执法工作要求是什么()(ABC)A、正确处理好法律、政策和策略的关系。B、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C、强化证据意识,提高运用证据的能力。D、严格依法办事。

86、以下各类中属于危害社会政治稳定案件的有()(ABE)A、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案件

B、组织领导邪教、会道门破坏法律实施案件 C、资敌案件

D、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案件 E、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案件 F、分裂国家案件

87、以下各类中属于破坏国家统一案件的有()(ABF)A、分裂国家案件 B、煽动分裂国家案件

C、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案件 D、间谍案件 E、背叛国家案件 F、武装叛乱、**案件

88、分裂国家罪是指()(ACE)A、组织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B、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安全的行为 C、策划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D、危害国家主权

E、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89、分裂国家罪的主体又可以分为()(ACDE)A、首要分子 B、次要分子 C、罪行重大者 D、积极参加者 E、其他参加者 F、资助者

90、煽动分裂国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ABDF)A、对不特定人实施煽动,使其产生分裂国家的犯罪决意的行为; B、对多数人实施煽动,使其产生分裂国家的犯罪决意的行为; C、组织、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D、对不特定人实施煽动,刺激、助长其已产生的分裂国家的犯罪意图的行为;

E、策划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F、对多数人实施煽动,刺激、助长其已产生的分裂国家的犯罪意图的行为;

91、武装判乱、**罪侵犯的客观方面表现为()(ABCDEF)A、组织、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的行为; B、策划武装叛乱或者武装**的行为;

C、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的行为。

D、策动、胁迫、勾引、收买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的行为。

E、策动、胁迫、勾引、收买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的行为。

F、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的行为。

92、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在客观方面应实施的犯罪活动包括()(ABCDEF)A、背叛国家 B、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C、煽动分裂国家 D、武装叛乱** E、颠覆国家政权 F、分裂国家

93、以下关于投敌叛变罪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BCDF)A、投敌叛变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B、不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目的,仅为了投亲靠友、求学、做工、继承财产等,投奔敌对方的,不构成本罪

C、投敌叛变罪的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

D、不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目的,仅因羡慕西方社会生活方式,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投奔敌对方的,不构成本罪; E、投敌叛变罪客观方面实施了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F、投敌叛变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94、叛逃罪的主体包括()(DE)A、辞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离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所有中国公民

D、履行公务期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E、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 F、退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95、关于间谍罪,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CDF)A、间谍罪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B、必须是情节恶劣的 C、间谍罪侵犯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 D、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不同; E、必须造成严重后果;

F、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在情报提供对象上表现不同;

96、关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CDEF)

A、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 B、本罪的行为对象是国家秘密或情报; C、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D、本罪与泄露国家秘密罪客体不同; E、本罪与泄露国家秘密罪主观方面不同;

F、本罪与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秘密流向对象不同; 97、关于诽谤罪,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EF)A、诽谤罪与一般诽谤行为区别在于情节是否严重;

B、捏造的事实性质严重,足以严重贬低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

C、散布范围广泛,足以使为数众多的人知悉;

D、被害人的名誉受到了很大损害,甚至引起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

E、社会影响特别恶劣; F、主面方面直接故意;

98、关于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说法正确的有()(ABDE)A、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用语言文字或其它方式煽动民族仇恨、宣传民族歧视,造成不良后果,情节严重的行为; B、本罪侵犯客体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C、实施了歧视、侮辱少数民族内容的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 D、主观方面是故意; E、过失不构成本罪;

F、其行为要以煽动民族独立、分裂国家为目的

99、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的自由的行为主要表现为()(BCEF)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取缔非法宗教 B、强迫他人信仰某种宗教、加入某种宗教团体

C、以暴力、威胁等方法,干涉他人信仰宗教、加入宗教团体 D、依法打击以宗教活动为掩护开展非法活动的违法行为 E、强迫他人放弃宗教信仰、退出宗教团体 F、扰乱宗教仪式、破坏宗教场所等行为

100、关于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BCEF)A、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B、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C、本罪行为对象是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等级的文件、资料和物品;

D、本罪行为对象是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秘密等级的文件、资料和物品;

E、本罪除非法持有相关物品外,还必须拒不说明物品来源和用途;

F、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101、《信访条例》对哪几类行为作了禁止性规定()(ABCDEF)A、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围堵、冲击国家机关 C、堵塞、阻断交通

D、携带危险物品或者管制器具 E、拦截公务车辆

F、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

102、在国保工作中,可以以“破坏选举秩序”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有()(ABCDEF)

A、以杀害、伤害他人人身、毁坏财物、破坏名誉等手段进行要挟,迫使选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选举工作人员等不能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或者在工作中不能正常履行组织和管理职责的

B、选举工作人员对于统计出来的选票数、赞成票数、反对票数、弃权票数等选举票数虚报、假报的 C、采用伪造选民证、选票、选民名单、候选人名单、达标资格审查报告等选举文件的方法破坏选举的

D、用金钱或其他物质利益收买选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选举工作人员以实现自己操纵、控制、破坏选举或者其他舞弊活动目的的 E、其他扰乱选举秩序的

F、捏造事实,制造舆论,颠倒是非,以虚假的事实扰乱选举正常进行的

103、在国保工作中,可以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有()(ABCE)

A、干扰和破坏社会公众可以自由出入或者凭票可以进入的室内或露天的场所秩序,造成一定社会后果的 B、阻碍维护公共秩序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

C、在公共场所故意违反公共行为准则,起哄闹事制造混乱的 D、在公共场所采取穿状衣、抬花圈、打横幅、举标语、抛传单的

E、在公共场所采取演讲、静坐、下跪、扬言自杀、自残等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以及采用其他方法,制造影响、扰乱公共秩序,不听制止的

F、在公共场所扰乱公共秩序,不听制止,造成人员伤亡的 104、在国保工作中,可以以“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有()(ABCDEF)A、书写、张贴、散发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传单、标语、大字报的

B、制造、散布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谣言的 C、发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讲演的

D、印制、散发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诗刊、书画、非法刊物的

E、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传播、宣扬民族歧视、民族仇恨的

F、呼喊与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有关的口号的 105、以下属于证据的有()(ABCDEF)A、物证 B、证人证言

C、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 D、鉴定结论 E、视听资料 F、被害人陈述

106、强制措施包括()(BCDEF)A、警告 B、拘传 C、监视居住 D、取保候审 E、拘留 F、逮捕

107、可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留强制措施的情形有()(ABCDEF)

A、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B、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C、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D、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E、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F、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108、以下情形可以立案的有()(BCDE)A、虽有犯罪事实,但情节显著轻微 B、危害社会的行为已经发生

C、所追究的行为在法律上已经构成犯罪

D、危害社会的行为已经达到犯罪的程度,已经违反刑法 E、犯罪事实有一定证据能够证明 F、犯罪追诉时效期限已过的

109、关于背叛国家罪说法正确的是()(ABCEF)A、本罪侵害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B、本罪犯罪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中国公民 C、这种行为表现为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 D、外国人也能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E、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F、本罪行为人明知自己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希望这种危害后果的发生。

110、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区别是()(BCDF)A、主体不同 B、客体不同 C、主观方面不同

D、国家秘密流向的对象不同 E、客观方面不同

F、前者秘密流向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而后者可以是境外,也可以是境内

111、煽动分裂国家罪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区别是()(ABDEF)

A、侵犯的客体不同 B、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 C、主体不同

D、前罪侵犯的是国家安全和统一,而后罪侵犯的是民族平等、团结关系

E、后罪只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故意,而无煽动民族独立、分裂国家的意图,前罪则具有分裂国家的意图 F、如果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是为了分裂国家,应按照分裂国家罪处理

112、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与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区别是()(BCEF)

A、前罪主观方面是过失,后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B、前罪是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而后罪是采用煽动的方法,煽动形式可能多种多样 C、主体不同

D、客体都是民族平等互助关系 E、行为方式不同

F、前罪是特殊主体,后罪是一般主体 113、不批准出境的情况有()(ABCDEF)A、刑事案件的被告人

B、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 C、人民法院通知和有未了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 D、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役的 E、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F、国务院有关主管机关认为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114、常见的书证主要有哪些?(ACEF)A、犯罪分子伪造的各种证件、印章和证明材料 B、记载有泄露国家机密过程的音像资料 C、泄露国家机密的机密材料 D、载有犯罪内容计算机储存资料

E、载有犯罪内容的标语、传单、信件、图画 F、投寄给间谍组织的情报信件

115、关于密悉证据说法正确的是()(ABCDEF)A、为保守侦察工作秘密,防止暴露技术侦察手段和秘密力量身份,一些密悉证据,不能直接在刑事诉讼中使用,而是需要进行转化以后才能提交和出示

B、密悉证据的转化工作一般应当遵循“在尽可能地尊重审判公开原则的基础上保守侦察秘密”的原则

C、密悉证据原件直接提交可能泄露侦察工作秘密的,可以制作并提交副本或者复制件

D、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办理相关案件的人员有权查看密悉证据原件

E、向法庭提交的密悉证据原件或转化后的证据,可以当庭出示并进行质证

F、法庭仅对提交的密悉证据原件或转化后的证据进行形式审查,不再审查其内容是否属实

116、在国保工作中,可以以“非法以社团名义活动”或“被撤销登记的社团继续活动”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有()(BDEF)A、未经注册登记以社团名义进行活动

B、被取缔后仍以社会团体名义组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研讨、联谊等活动的

C、被取缔后仍以原社团名义活动,构成犯罪的

D、被取缔后仍以社会团体名义在群众中开展各种宣传、咨询、教学等活动的

E、被取缔后仍以社会团体名义在各种新闻媒体中登载文章、启示、声明、广告的

F、被取缔后仍以社会团体名义印制各种出版物、图片的 117、诽谤罪与一般诽谤行为的区别包括()(ABCEF)A、情节是否严重 B、社会影响特别恶劣

C、捏造的事实性质严重,足以严重贬低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

D、诽谤罪要有败坏他人名誉的实际结果 E、散布范围广泛,足以使为数众多的人知悉

F、被害人的名誉受到了很大损害,甚至引起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

118、证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是()(BDE)A、必须年满十八岁 B、必须了解案件情况 C、聋哑人不能作证人 D、必须能够辨别是非 E、够正确表达意思 F、应年满十四岁

119、勾结外国、境外机构、组织和个人,实施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背叛国家罪。()(ACD)A、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 B、故意危害社会政治稳定 C、故意危害领土完整 D、故意危害领土安全 E、故意危害社会秩序

120、以下属于鉴定结论的有(A、法医鉴定 B、化学鉴定 C、文件书法鉴定 D、司法精神病鉴定 E、会计鉴定 F、刑事科学技术鉴定

(ABCDEF))

篇2:要做到“四个必须”

一个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企业一把手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到位。《安全生产法》也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笔者认为现代化企业的一把手, 应通过落实安全生产“四个必须”, 为一线职工创造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建立企业良好的安全文化, 从而带动全员安全意识的提高。

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一把手要强化“领导就是责任”的安全责任意识, 提高工作标准和安全责任心, 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 安全与进度, 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应通过定期主持召开安全会议、带头参加企业的各项安全活动, 以突出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还应主动加强对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 并经常深入现场, 靠前指挥, 通过带头学安全、抓安全, 带动全员安全责任的落实。

必须有清醒的头脑一把手作为“掌舵人”, 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 应有超前预控的思想意识, 使工作进展、设备状况均在掌控之中, 尽可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还应动员全体职工正确看待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巩固和提高, 切实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

必须有高压的态势就是绝不放松安全要求、绝不允许懈怠安全职责、绝不估息不安全行为。企业的一把手应对“三违”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通过严细制度, 严格考核, 奖惩兑现, 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究则必严, 不断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并应加强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的分析和监控, 堵塞安全隐患源头, 通过加强现场监督力度, 在第一时间把住安全源头, 在第一地点防住事故苗头。

篇3:底线公平:必须做到的公平

对于社会公正,过去主要从社会伦理、社会价值的层面理解。自罗尔斯提出“作为社会公平的公正”后,社会公正落实到经济利益调节和补偿、社会差距缩小和机会平等等可操作层面,社会公平的研究也就和社会保障研究直接贯通了。近10多年来,积累了许多测量社会公平的指数和方法。但是,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人口大国,怎样的社会公平水平才平适合我国国情呢?

适度公平就是底线公平

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受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不能笼统地讲公平,用几个指标对不同国家作横向比较也是说不清问题的。并不是说越公平越好,绝对的公平是从来没有的。现实的需要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和兼得,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均衡和协调。

最近,常见到这样的提法:2005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已经超过了3万亿元人民币,并不是没有钱。好像有了3万亿,就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强调自己重要,教育、卫生、农业、交通、国防、社保等要求财政拨款年增长率高于GDP或财政收入的年增长率。要知道,都高于平均增长率是不可能的,那么,让谁低于平均增长率呢?

这就要有个“度”,没有“度”,就没有科学,就没有政策。

在美国,离婚时家庭财产在夫妻间怎么分配呢?当家庭财产总计不超过1000万~1500万美元时,康涅狄格州法官判夫妻均分财产;当财产在1000万~1500万美元以上时,则将判给家庭财产的主要贡献者。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财产总计在1000万~1500万美元以下时,均分可以保证双方今后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因而不应过多考虑哪一方对财产的贡献大。同样,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是确保公民在自我保障能力不足时,不至于沦为贫困甚至无法就学和不医而亡,也就是要保障公民最起码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这就是适度公平。所谓适度公平其实就是底线公平。底线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念。

底线公平的“度”怎么确定

“底线公平”是一个描述社会公平度的概念。这个“度”怎么确定?依据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就是要从基本国情出发,从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最迫切、最基本的需要出发,划出一条线。但“基本需要”随着经济发展会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不太稳定,也不易界定。划线正如打地基一样,应该找到最稳定的基础。我们应该并且可以从“基本需要”中找出更稳定的需要——“基础性需求”,它包括:温饱的需求(生存需求);基础教育的需求(发展需求);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的需求(健康需求),这就是人人离不开、社会又公认的“底线”。

底线以下体现“权利的一致性”,底线以上则体现权利的差异性。底线公平就是所有公民在这条“底线”面前具有权利的一致性。

经济水平比较低时,政府要守住公平底线,确保每个公民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经济水平提高以后,政府仍要守住这条底线,防止社会保障水平继续上升。底线以下不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而是公共财政确保的领域;底线以上则要靠市场调节。那么在底线以上,政府还有没有责任呢?当然有。但此时政府的责任是调节贫富差距,加强税收能力,而不是搞“福利国家”政策。在福利国家,政府不肯降低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不缴费或少缴费而享受高福利的群体反对社会保障的柔性调节,造成社会保障水平的刚性上升。在非福利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在市场调节下有强劲的动机依据经济水平和实际需要调节社会保障水平。均衡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是解决社会保障刚性问题的关键。底线公平是确保社会保障健康持续发展(在现在,走向社会保障扩面和促进社会公平;在将来,防止过度公平和过度福利)的最关键的机制,即“柔性调节机制”:底线以下部分,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是必保的,刚性的;底线以上部分是可以用市场机制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去承担的,是柔性的。

底线公平的重点在“底线”上

底线公平并非最低水平的公平,而是有重点的公平。现阶段,重点在“底线”上,即优先解决弱势群体的需要,解决富裕反衬下的贫困问题、发展必须重视的教育和医疗问题。这些是底线,是公平的底线,也是责任的底线。在这个意义上,底线是必须的,不能含糊的。目前,这种能够做到的、可操作的底线公平,应视为“高水平”的公平。在现阶段能够保证免费义务教育,不正是“高水平”的公平吗?让城乡所有居民都享受基本医疗保障,也是“高水平”的公平。

底线公平特别强调政府的责任,“底线”是政府责任的“底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管的事。邓小平常说:“政府要管该管的事情”。“底线公平”的那几件事就是政府最该管的事。

底线公平也是“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执政理念的组成部分。我们追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什么样的公平水平与这种发展匹配呢?显然,不公平不利于发展,过分公平也不利于发展,底线公平最有利于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即期消费,从而促进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就业;教育保障和健康保障是提高人力资本的最有效途径。所以,底线公平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成为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底线公平是最容易做到、最必须做到、最能够提高社会整体公平水平的一种“公平”,应以之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着力点和工作重点。

上一篇:地方教材下一篇:《摄影简史》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