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七岁之前的人生

2024-04-17

我七岁之前的人生(共9篇)

篇1:我七岁之前的人生

****年的正月初八,阳历的2月13我降生在了一个看似封建的家庭里。听妈妈说她生我时奶奶连门都没进,当听见生下了我时,也不问是男孩女孩便跟邻里爷爷奶奶们说生了!是个男孩。是大妈拉住她说是个女孩,奶奶的老脸顿时拉了下来。但又没说什么…爷爷当时七十二岁的高龄了,所以我基本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家里当时是又黑又矮的三间青砖房,我两岁时家里才盖了六间新瓦房。小时候我就会哭!动不动就咧着嘴哭!所以家里属我最不听话!我记事比较早。爸爸当时基本很少在家,他要出差,妈妈一个人会比较累!我姥姥家有两个表哥舅舅家一个大姨家一个当时三姨家的弟弟还没有呢!我跟哥哥们玩抓人的游戏一脚踩死了姥姥邻居家的小鸡,吓得哥哥们抱起我就躲家里,后来人家问我们谁看见他家鸡怎么死的!哥哥们都一副打死也不说的表情!呼!好感动!我却嚷嚷道:小鸡、小鸡!大姨说我小时候想喝水还要凉水,大表哥虽然比我大四岁但当时也仅仅七岁,水勺掉进了缸里他够不着,我急得直哭,趴他脊背上就咬咬的他疼的直哭!还有小表哥被我咬的手都有血印了!现在讲起来,小表哥还说我当时那么好玩!嘘!~§~什么好玩啊!听姑妈们说爷爷是个很封建的人,大姑姑刷牙的牙膏,爷爷嫌味都给她扔了!爷爷重男轻女,却不知为何对我特别好,想要什么给我什么!说夏天我要雪糕,他不给我买,我便发火:死爷爷不给我买雪糕!但他最终还是给我买了。大伯家哥哥见了馋的也要,爷爷却骂他不给他买。有什么好吃的从不给他。好像是因为大娘跟爷爷打架打的。反正家里谁都怕爷爷就我不怕!现在想想我真的好凶,要是我有这样的女儿我能气得掐死她!感谢我有这样一个好妈妈。我小时候用妈妈那句话就是

老鼠洞我都得翻翻。上房、下湾、打架样样占全!唉!恐怖我记得家里当时没有电视机,我跟妈妈都到我晓光大妈家看,当时演的是甄子丹版的《精武门》,我特喜欢!以致每晚吃完饭便拽着妈妈带我去看!我六岁时家里才买了彩电我就可以在家看电视了!我最喜欢的就是奥特曼!我喜欢画画,爸爸每次出差回来都给我带画笔和图书,我觉得当时是最幸福的!我画画很有天赋,家里有个会画画的大伯说要好好培养我!我三岁画的大熊猫可好了!我很喜欢画清朝时的皇帝格格什么的!家里的挂历后面全是我画的画,我当时很傻!村里有个傻子天天在幼儿园门口拦我让我给他唱歌否则不准进!我竟然给他唱了!现在妈妈还提起就说我!小时候我总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小孩…儿时的伙伴晓飞,我们两个总是一起玩,偷地瓜,捉窝葚儿,摸鱼,挖泥巴!我很小就自己一个人在家睡觉了!为了赚钱养家,妈妈也去了钢厂上班,上夜班就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有一晚我哭着找妈妈,爬上了窗户到了墙头哭喊着,邻居家的大妈把我抱了出来叫回了妈妈,当时妈妈抹着眼泪说再也不去上班了!我六岁那年喊哑了嗓子不能说话了,整天吃中药,好苦好苦,妈妈天天捏着我的鼻子往里灌药!现在想想都到吸冷气!由于我的不听话最终留下了病根。我的身体不好,总爱感冒什么的,牙也不好,小小的孩子就老跑医院拔牙!我小时候最爱吃钙奶饼干但必须要用凉水泡着吃,有天晚上半夜了我要吃饼干我妈不让,我便大哭,妈妈假装生气不要我了走了,还故意带了一下外面的大铁门,表哥吓哭了,直喊:二姨,文文不要了,你回来吧!…唉!丢人!你们不会也像我似的吧?七岁那年爷爷身体不行了,从没有见过的二姑也回来了,在外出差的爸爸

被妈妈找人催了回来,那晚大家都在守着爷爷,小小的我不懂,不知道人死了就再也没了!妈妈让我先回家睡觉,我说没人陪我,后来晓光姐说去陪我,我高兴地推开爷爷家的老门,跨过门槛欢快地跑了进去,喊着:妈,我不怕了,我晓光姐姐陪我。进去却是满屋子的哭声,爸爸含着泪把我抱上炕,说:文文给你爷爷磕个头!送你爷爷走…那一刻我不懂,爷爷张着嘴,很难受的样子,爷爷走了,那个整天拄着拐杖的老头儿再也不会瞪着眼说我了,再也不会给我买雪糕方便面吃了,再也不会带我上街找老头耍了,爷爷没了!我说什么来着?我要抓个大奖,抓个汽车!拉着爷爷去赶集…

篇2:我七岁之前的人生

指导教师:赵晓琼

简评:语言优美、诗歌感情丰富。

篇3:我七岁之前的人生

追溯人类的理论史,我们发现所有理论最后都会指向两个终极问题:一个是从哪来,另一个是到哪去的问题。老子所说的“道生一”其中的“一”就是指事物得之于“道”的自身存在本性,“道生一”即“道”产生事物自身的存在本性。事物得之于“道”的存在本性是纯粹单一的,它决定事物只能作为某种事物存在而不能同时又是别的事物存在,所以事物得之于“道”的本性被称为“一”。“一生二”指事物由本原于“道”的自身存在本性到具体的、现实的事物存在的过程。事物得之于“道”的自身存在本性与事物现实存在自身是有区别的,事物得之于“道”的存在本性是纯粹的单一,它决定事物只能作为自身事物存在而不是别的事物存在,故称为“一”,而事物现实存在自身是由各种物质基础在一定“势”的条件下形成,它除了包括自己得之于“道”的自身存在本性外,还包括与自己存在相对立的属性。由于事物现实存在自身既包含有自己得之于“道”的自身存在本性,又包含着与自己对抗的因素,包含着向别的事物转化的趋势,故事物现实存在自身为“二”。“二”指现实事物自身存在,由于它既包含事物得之于“道”的自身存在本性,又包含向自身对立面转化方面,故称“二”。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对抗因素和转化趋势,它必然使事物发生变化,产生新事物,这种产生的新事物就是“三”。由于新事物自身也包含着对抗因素和转化趋势,还会变化产生新事物,以至无穷,这就是“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揭示了世界万物的存在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在老子眼里,世间事物是一个无限发展过程的链条,就每一个具体事物来讲,其自身存在本性都来自“道”,都可以在一定环节上是“一”,都可以产生“二”、“三”,乃至万物。

从哪儿来的问题解决了,到哪去的问题也就摆在面前。在老子看来,“道”生长发育万物是本来如此,永远如此,它并不带有什么目的,更不会要控制万物。这就是老子所说的“自然”。自然是生长发育万物的秩序和目的,所以回到道的本始状态就是对目的的实现。真正实现这一目的主体,不是别的,正是人。这才是老子哲学的主题所在。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

老子的哲学,有时可理解为主张回到自然,有时又可理解为超越自然,实现形而上的境界。这两方面统一起来,生命之本也就是生命的目的。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也就是在实现道的由隐到显的过程。如果说道的原始意义就是道路,那么,它必须和生命联系起来才有意义,就是说,它不是自然界的因果规律或逻各斯之类,而是生命价值的实现。抛开人类寻求精神家园的目的,它阐释的规律或最高原则等等都毫无意义。道的存在留给人们的问题是如何体道。道不能作为对象去名言,关于道的种种描述或解释,都不是概念分析式的认识,只能是本体显现或“透视”。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他(圣人)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的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1)所以,每个人不可能经历所有的悲欢离合,因为毕竟生命有限。但如果在有限的生命中觉悟,那必定会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我们也把这类人叫圣人。圣人通过他们的觉悟,站得高看得远,我们做为世人,不光有仰望的份,还要照着圣人所指的路走下去。这是我们提高精神境界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圣人的话的目的。人做各种的事就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做相同的事,但是个人的觉解不同,对于他们产生的意义也就不同。冯友兰先生把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一个人做事,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一个人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做各种事,他所做的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还有的人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为社会利益做各种事,他所做的事就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就是宇宙。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去做各种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天地境界。冯先生认为:“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2)这四种境界的划分也可以看做是人体验道的四种阶段,从道而来,最后复归于道。作为一种循环,自然境界和天地境界是离道最近的境界,所以我不同意冯先生对这四种境界的归类。我认为,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才是人现在就是的人,自然境界是人过去就是的人,天地境界是人追求成为的人。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从功利境界上升到道德境界,再从道德境界上升到天地境界。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好人和坏人,只有功利的人和道德的人。我们所说的贤人是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圣人是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所以,哲学家都是圣人,只有到达天地境界才会有多余的成就来教导后人。

摘要:从人类探讨的终极问题入手,通过对道的认识来寻找宇宙及人生的终极目的,从而通过对道的体验和观照,达到我们希望能够达到的更高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道,境界

注释

1《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392页

2《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390页

3(1)《老子注释及评介》陈鼓应著中华书局1984年第一版

篇4:和七岁的女儿谈谈人生

吃午饭时二宝很严肃地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三毛解放记》里美国对上海犯下了滔天罪行!

我:那你会想去美国吗?

二宝:不想去。

我:可是现在有很多人都想去啊。

二宝:为什么呢?是因为在美国过得更舒服吗?

我:也不完全是吧,但有很多地方会更好,人少,空气好,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吧,这些地方会更舒服吧。

二宝:可是我觉得现在已经够舒服了。

我:那你一点都不想去美国吗?

二宝:妈妈,你带我去美国住一个星期吧,或者一个月,如果我不喜欢就可以随时回来。但我想我不会喜欢的,因为我是中国人呀,我也不可能把头发弄黄,我自己有中国话为什么要去说他们的话呢?去一个星期看看还可以。但我觉得生活不会更美好的,那要是去了又不能回来不是亏了吗?

我也不知道说什么了,等二宝18岁了再给她看看这段话,不知道她还会这么想吗?

谈话继续。

我:二宝,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才美好呢?

二宝:首先要有爸爸妈妈,而且爸爸妈妈要很爱你。在爸爸妈妈都很爱你的基础上身体得健康,要是聋了瞎了瘸了那就不美好了。

我:你说的真对,我也是这么想的,那还有吗?

二宝:在刚才的基础上很多人还觉得得吃得好穿得好。我觉得吃饱,穿得够厚就行了。也不用每顿都得有肉,也不用穿金子的衣服,够饱够厚就行了。

我:那你觉得有什么才美好呢?

二宝:我觉得得有土地,我们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土地,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生活呀。

太犀利了!

我接着问:那有的人的爸爸妈妈死了怎么办呢?

二宝:那就只有伤心,哭了。

我:比如外公,他爸爸妈妈都死了,我看他也挺高兴呀。

二宝:他有老伴儿呀,就是外婆。

我:那比如你奶奶,爸爸妈妈死了,老伴也死了,怎么办呀?

二宝:她有孩子呀。只要有爱你的亲人就行。等人老了爸爸妈妈都死了孩子会对你好的呀。你身边总有人的呀。

我:那有人地震时亲人都死了怎么办呀?

二宝:那当然要伤心呀,不过那也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有可能你还会找到爱你的人,又有新老公或新老婆,又生孩子了,那你要自杀了不就亏了吗?就算没找到人,你还可以找工作呀,干很多事呀,总之要活到生命最后一刻。

我:那你现在,就你自己,认为怎么样生活就更美好了?

二宝:只要妹妹不闹就更美好了。

篇5:《那年,我七岁》800字作文

前序:

好久好久没有这般认真的想写下点什么了,突然想到,写下些零碎的记忆,来记录自己的人生吧!尽管自己的人生微不足道,但那也是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在路上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曾经灿烂的笑容,肆意的泪流,曾经的任性狂妄……

那年,我七岁。寄住在外公老家。迟迟没有入学,妈妈想让我回到自己的家上学。便有了奶奶步行了一个小时的路程到外公家接我回家的事件。那时候的我,天真、灿漫。跟着并不算太熟悉的奶奶步行回到了自己的本家。

那时候的自己,并不知道生活的艰苦,只是知道,很长一段时间,家里只有我和奶奶。爸爸在外打工,妈妈和弟弟妹妹长年寄住在外公家。

七岁,我才上的学。那一年,认识了很多小同学。至今,我依然记得那么几个同班同学。只是偶尔谈起时,同学的回应是:我完全没印象了,我觉得我是某某年才认识你的。是的,有些人有些事,你记住了,并不代表对方也记住了。你曾经认为那是对你很重要的人,若干年后,只是想起有这么一个人,也许,在某个地方相遇,只是觉得似曾相识。或是经第三者介绍,才猛然想起:我以前有认识他。同样的,我们在某些人的心里也完全是这样,也许一些我们不再记得的人,在他们心里,我们一直有这么一个位置,一个不经意就留下的位置……

那年,我记得自己丢了两次书。同样的,是一同学贪好玩,拿走了。在我急得快要哭的时候,她又不经意的还了回来。那个时候,老师总说我不小心,丢三落四。其实,那个时候的自己,只知道团结友好,并不知道还存在着恶作剧。时隔多年的现在,我依然记得那同学的名字,期间还听到一些朋友说起她的.事情,据说,她现在结了婚,还有了个可爱的孩子

那年,成绩算还不错的我,总是被老师和另一个男生作比较。因为那男生成绩也很好,但字体永远的比我写得清晰。比我细心,并不像我一般的毛燥。事隔多年,我依然记得这么一个男生,现在,我们是好朋友。可他,并不记得我是他学前班的同学,后来,我们成为好朋友,那是在初中的时候。他总在说:我们是初中的时候才认识的。其实想想,什么时候认识的又如何?要的只是这一刻,我记得你,你也还记得我。

篇6:给十七岁的暮凉

当你受伤彷徨请抬头看一看

不要害怕不要悲伤

我的温暖给你勇往直前的力量

——苏暮凉

『彼年』

想起初识时,你名为“彼年豆蔻”的网名。因为有一句话:“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

很久以前曾看过类似的话,当时一直认为不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但后来由当初那个自以为是的小破孩,长大成为如今这个写着同样矫情文字的少年。再想想,不过是年少的自以为是。

一直很喜欢你的文字,满满青春的味道。并且很干练,不像我。“每个人的文字都会有一些读者”,我就是你苏暮凉的忠实读者。

我读你的文字,感受着你的彼年,再到此年,我们都在长大。我们笔下的文字,编织的故事都渐渐成形,逐渐成为那段豆蔻时光的缩影。

像是光,指引着回忆倒流过去的方向。我们的目光就循着这道光绽出的地方,看到上个路口流逝的过去。挥挥手同过去那个幼稚可笑的自己道一声别了,然后继续向前走,一步一步书写着构想的文字。

然后“啪”的一声,我们到达了未来。再想起过去所谓的地老天荒,也可以扯出一个浅淡的笑了之。

“有些时光流逝之后再去寻找也失去了当时的意义。”这句话说得真好。比如那年的毕业礼,满世界飞舞着矫情的离别赠言,我如今也留存着一些。可是无论当我在何时何地何种心境再去翻看回味,都深深地感觉到虚空。

套用网络上一句红极一时的话:回忆什么的都是浮云。浮云,是多么不真切的事情。却还依然有那么多人仰望触弄。

『此年』

晚上一起去了那家常常停驻的小店,点了只在小说里听说过的提拉米苏。很浓的巧克力味。

想起很久前看过一篇你写的关于提拉米苏的小说,主人公说提拉米苏的物语是“带我走”。我想,许是你想让时光带走,到远远的地方去流浪,在某一天,你将背着吉他、唱着你写的歌归来。

每个人都有梦想、从彼年到此年。有的时候很佩服自己,多年前的梦想还能一直存活至今。哪怕它们只是用几个简单词组就可以概括的事情:成都、文字、音乐、归宿。

但我不喜欢,我喜欢用一个长长的句子把它们表达出来,即使语文老师一定会在上面划一个大大的红叉,然后写上一堆刻薄的评语,无非是不按要求作文而已。有时候真的很反感他刻薄死板的教学方式,像极了历史课本上描述的慈禧太后。

于是一直不写议论文,即使知道对以后没什么好处但还是死撑着。许是因对散文的喜爱。

写到这里,想起你也是一个喜欢写散文的孩子,便轻轻地笑了。

『终年』

篇7:人生最美好的记忆在25 岁之前

这项研究开辟了所属领域的先河,主要利用了“自然主义方法”——被试者被要求在30分钟内口述自传,研究人员负责搜集被试者自由流动的故事。一周之后,研究人员将这些故事分为自定义的篇章,这些篇章揭示了被试者17~24岁——很多人将这两个年龄点定义为故事的开始和结束——戏剧性的怀旧性记忆上涨。

这个现象出现在15~30岁这个时间阶段,在这段时间内的记忆可能是积极的、消极的、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很多重要的人生转变,例如婚姻和生子,都发生在生命早期,34名年龄在59~92岁的老人在回忆过程中都过分强调了这些记忆。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斯坦纳说道:“当人们回顾一生,细数那些最重要的记忆时,大多数人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几个篇章,每个篇章都有几个重要的时刻,大多数是:迁移、上大学、第一份工作、婚姻、参军和有孩子。”在这项发表在期刊《记忆学》的研究里,所有的被试者都是白人,3/4都有本科以上学历。斯坦纳说:“我想知道这其中可能的原因。为什么成年人记得的事不是发生在30~70岁?15~30岁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他们如此念念不忘?”

斯坦纳补充说道:“我们的生命就是我们的身份。通过回顾生命,研究人员能够预测成年人的幸福和心理调适水平。临床治疗专家可以利用生命叙事疗法,让人们看到人生的模式和主题,从而帮助他们渡过生命里的难关。”

篇8:十七岁那年,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大家好!几年前我还不知道什么叫责任。一次放寒假,寒风刺骨,父亲用自行车驮着我和沉重的行李,艰难地往回赶,家乡的路崎岖不平,父亲一直弓着身子拼命蹬着车,上坡时还下来推着前行。突然,父亲转过身来,将一副有点破也有点脏的手套塞到我手上,说:“你戴吧。”我冷冷地回了一句“谁要戴你的破手套?”当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怨恨,怨恨父母的无能,怨恨父母的迂讷。

直到十七岁那年,我考上了石庄中学。学校丰富多彩的责任教育活动,使我读懂了父母,他们不是无能,而是身上的责任太大了。奶奶病重,爷爷瘫痪,我和弟弟又都在上学。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他们只能靠种地、打工来维持生计。他们把孝敬老人当作自己的责任,他们把抚养孩子当成自己的责任,他们把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当作自己的责任。

可我当时竟没多看一眼父亲的脸有多憔悴,白发又添了几根根,手上的伤痕又多了几道道;也没多想一下,母亲在厂里加班加点几天几夜没合上眼了。

责任教育使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责任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是他人给予你的希望,是社会托付给你的使命。它是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责任是98年抗洪前线,身患癌症的嵇琪在堤坝上晕倒了十次,爬起来继续扛沙袋的善举;是“非典”中殉职的叶欣将危险留给自己,将安全留给别人的义举;是殷雪梅老师用身体挡住飞驰而来的汽车护救学生的壮举;是袁隆平的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的毕生追求。

同样,在我们的学校,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责任。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是我们的责任,随手拧紧别人忘关的水龙头是我们的责任,随手捡起地上的纸片是我们的责任,爱惜粮食、文明就餐是我们的责任,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声好是我们的责任,惜时如金勤奋学习是我们的责任。

责任心是晶莹的露珠,折射出人的精神光芒;责任心是炽热的岩浆,喷发出无穷的潜能;责任心是凝重的砝码,真实地称量出人生的价值;责任心是坚硬的磐石,为你铺好面向理想的光明大道。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同饮长江水,共唱责任歌,谱写生命的华丽篇章,创造人生美好的未来。

篇9:评析《在亚当之前》的归化翻译

1 四字格的使用

归化译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四字格的运用。四字格也称为四字结构, 是现代汉语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其特点是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节奏匀称、音律优美。四字格包括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和反复锤炼的结构严谨的成语, 如:厚积薄发、安之若素, 同时也包括生活中随意组合、结构相对紧凑的四字组合, 如:分分秒秒、青山绿水。文学翻译中如果能够把丰富的内容、复杂的概念和鲜明的形象恰当地凝练在四字格中, 会让读者感觉文字气势非凡、分外精神。

1.1从内容上看, 使用四字格措辞精炼、言简意赅

汉语中四字格特点之一就是概括性强, 运用恰当会显得凝练贴切。

例:For instance, there is no doubt whatever that my mother and I were treed by the wild pigs and fled and fell in the days before I made the acquaintance of Lop-Ear, who became what I may call my boyhood chum.And it is just as conclusive that between these two periods I must have left my mother.

译:比如说, 我和妈妈被野猪逼得爬上树, 逃命时从树上摔下, 这些事情发生的年代毫无疑问是在我认识“垂耳” (我们后来成为莫逆之交) 之前。我是在这两个时期之间离开妈妈的, 这一点也是不容置疑的。

译文简短的两句话中使用了三个四字结构:毫无疑问、莫逆之交和不容置疑。毫无疑问和不容置疑铿锵有力, 加强了肯定的语气。莫逆之交言简意赅, 恰当的形容了“我”和“垂耳”之间的亲密关系。

例:The months came and went.The drama and trag-edy of the future were yet to come upon the stage, and in the meantime we pounded nuts and lived.

译:日月如梭。还有许多悲欢离合剧要上演。

日月如梭, 四字结构简单明了, 让人不禁感叹时光飞逝。悲欢离合, 体现了汉语的高度概括力, 大喜大悲, 几分几合都跃然纸上。

1.2 从形式上看, 使用四字格译文整齐通顺、结构紧凑

例:It was at this stage in my reasoning that I began to see the light.And quickly the light burst upon me with dazzling brightness, illuminating and explaining all that had been weird and uncanny and unnaturally impossible in my dream experiences.

译:推理到这一阶段时, 我开始有所领悟。很快, 我便茅塞大开, 心中豁亮, 梦中那些荒诞无稽, 违反自然, 不可能的东西都昭然若揭了。

原文中首句采用了强调句式, 第二句中light一词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一个with引导的介词短语和两个现在分词短语表伴随, 语言流畅、一气呵成。廖教授在翻译时恰当地调整了语序, 有所领悟、茅塞大开、心中豁亮、荒诞无稽、昭然若揭, 连续的四字格的使用完整地体现了原文通顺、紧凑的效果。

1.3 从文化意象等值转换方面看, 使用四字格原文形象在译文中生动鲜明

四字格形式简短但内涵丰富, 并且可以形象鲜明地体现原文的意境, 增强译文的感染力。比如:用“风起云涌”来描绘新事物不断涌现、势不可挡, 用“草木皆兵”来形容人的恐慌、害怕, 四字格的使用具体、形象。

例:They had come out proudly from their refuge, and we surrounded them in an admiring crowd.Then the young fellow’s mother broke through and fell upon him in a tremendous rage, boxing his ears, pulling his hair, and shrieking like a demon.

译:他们俩得意洋洋地从洞里出来, 立即被我们像众星捧月般团团围起来。这时, 那小孩的妈妈闯了进来, 怒气冲天地向儿子扑去, “叭、叭、叭”地给他几耳光, 扯他的头发, 口中发狂似地尖叫。

在此句中, “众星捧月”和“怒气冲天”两个四字格的使用都很好地做到了文化意象的等值转换。“we surrounded them in an admiring crowd”如果翻译成“我们一群人心怀敬仰地将他们团团围住”尽管也可以达意, 但语言不免平淡、拖沓。而“星”、“月”两个具体的客观事物本身就很好地体现了一定的主次关系, 又添一个“捧”字, 崇敬的心情跃然纸上, 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不禁让人感叹译者功力的深厚。“怒气冲天”一词也将妈妈愤怒的状态译得惟妙惟肖。

2 习语的运用

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一文中, 作者对习语下了定义:“习语是人们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 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语就其广义称谓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俚语等。”习语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大量存在于英、汉两种历史悠久的语言中。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文化差别, 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 很多习语形象鲜明、表达精练、甚至富于哲理。在廖教授的译作中, 多次采用归化翻译的策略, 充分利用了汉语习语的优点, 使译文神形兼备。

例1:Caution was thrown to the winds;forgotten was the will to live of my flesh.

译:早把小心谨慎抛到了九霄云外, 忘记了贪生怕死。

例2:Undoubtedly, had nothing happened, we would have soon mated, for our liking was mutual;but the something did happen.

译:要是一帆风顺的话, 我们无疑很快就进了洞房, 因为我们情趣相通。但天有不测风云。

例3:In the intervals of pandemonium, each chattered, cut up, hooted, screeched, and danced, himself sufficient unto himself, filled with his own ideas and volitions to the exclusion of all others, a veritable centre of the universe, divorced for the time being from any unanimity with the other universe-centres leaping and yelling around him.

译:每当喧嚣平息下来时, 大家如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有的哇啦哇啦地讲话, 有的插科打诨, 有的学猫头鹰叫, 有的尖声高叫, 有的手舞足蹈, 大家各得其乐, 按着自己的想法, 由着自己的意愿, 一个个目中无人, 每一个人都是宇宙名副其实的中心, 暂时与他周围的蹦蹦跳跳、又吼又叫的其他宇宙中心脱离了一致。

无论讲何种语言, 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社会经历等方面必然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因此, 英语中的一些表达可以直译成汉语的习语, 在这种情况下译文和原文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 如例1所示。

而有些情况下, 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 使用习语翻译无法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 可以将原文的形象用一个读者熟悉的形象来替换, 从而传达原文的语用目的, 译出隐含意义, 如例2所示。

在例3中, 用“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这一习语翻译采用了常见的增词法, 但遵循了“增词不增意”这条金规玉律。原文中并没有完全与之对应的某个短语表达, 但灵活地增加这一习语用来形容当时喧嚣吵闹的场面, 生动、传神。

3 结语

文学翻译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的转换, 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阅读好的文学作品, 人们既能获取一些知识, 又能产生强烈的情感活动, 从而得到审美愉悦。廖教授在其翻译的《在亚当之前》这部小说中多处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 运用大量的四字格和汉语习语, 使语言表达简练生动、地道传神, 不仅译出了原著的意义, 表达了其内容的精髓, 更使作品的表述符合译入语的要求, 让译文读者对作品的反应尽量和原文读者一致, 堪称佳作。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2]李洪太.英汉翻译中的四字语结构[J].大学英语, 2000 (2) :46-47.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4]程瑞娟.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J].宁德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3) :58-61.

上一篇: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下一篇:平天河草场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