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工作方案

2024-05-21

小学数学工作方案(精选9篇)

篇1:小学数学工作方案

小学数学工作室研修方案

一、工作室总体规划

(一)工作室宗旨:教师成长的共同体,教学改革的研究所,智慧课堂的驱动器,教学质量的促进者。

(二)工作室目标:师德和师能并重,个人和团队并举,是教学的基地、研究的平台、名师的摇篮、辐射的中心。通过自主与合作研究、对话互动、示范引领,促进各成员间教育教学及研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1.努力研究与探讨骨干教师个性化成长规律,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2.带动骨干教师“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规律,在研究中感悟精妙的教学技巧,在实战中体会灵活的教学方法,在细节设计中品尝教学艺术的真谛,从而形成个人独有的教学特色与风格,3.引领骨干教师“在合作研习中不断成长”,力求在一个研修周期内使工作室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并让工作室成员在学科内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

4.发动骨干教师“在协作互助中丰富资源”,建设工作室网站,既是工作室教师的研修平台,也是全市小学数学教师的资源平台。

(三)三项基本工作

1.加强学习,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优化教育理念;

2.深入研究,把握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提高课堂效益,当提升教育艺术的研究所。

3.注重培训,探索学科教师的成长路径,提升专业发展,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他人,做促进教师成长的孵化器。

(四)工作室建设路径规划

第一步是规范:以“义乌市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管理办法”为指导,建立工作

室定期研讨制度、日常活动制度以及网络交流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学习、研究和培训活动。

第二步是创新:争取在学习内容、研究项目和培训活动等各方面都体现学科个性、教师特点和团队风格。

第三步是拓展:就是打造工作室学科品牌,提高工作室在义乌市乃至一定区域内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二、工作室基本思考

(一)合作,是我们的基石

工作室以学科带头人专长为基础,以群体学员智慧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主线,是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合作体。

(二)课堂,是我们的阵地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第一要务,工作室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课例研究为主要方式,以教学设计改进为主要抓手,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成员不同的教学特点,努力指导并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三)科研,是我们的向导

教科研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工作室以浙江省教研课题《构建“开放、简约、智慧”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和浙江省师训重点课题《基于艺友式课例研修的小学数学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行动研究》为抓手,发挥全体成员的群体智慧和优势,通过系列专题的研究,以研究指导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制定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促使青年教师尽快走上“科研兴教”之路。

(四)辐射,是我们的追求

辐射性是工作室的根本特征。除促进工作室成员的进步之外,工作室将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学术论坛等形式向全市辐射、示范。

三、工作室具体任务

(一)理论学习与团队研习的“三个一”

1.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共同研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自主选择一本教育教学书籍,有计划组织开展读书研讨活动,每位成员不少于一次主题发言。

2.定期组织“工作室”学员,以教育报刊为依托,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每2周集中研讨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天,网络研讨活动时间合计不少于2小

时。

3.组织并参与“工作室”学员的听课、评课活动,指导学员总结提炼教育教学方法、经验、模式。

(二)课题研究与反思总结的“三个一”

1.围绕一个主研项目:即“在研究课堂中改进课堂、提升自己,做个性鲜明的小学数学教师”。以浙江省教研课题《构建“开放、简约、智慧”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和浙江省师训重点课题《基于艺友式课例研修的小学数学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行动研究》为载体和平台,逐步推进。

2.坚持一个主研方向:全力开展 “学情诊断”和“变式教学”研究与实践。3.把守一个主要阵地: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依托课例研究,提高教学设计以及课堂实施能力。

各成员围绕团队研究主题,基于自身实际选择专题,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每年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或设计一篇。

(三)课例研究与专题研讨的“三个一”

1.工作室成员以课堂观察和课例分析为基础,研究课堂教学的微观技术,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同课异构、一课多磨等成为常态,每学期整理完成一个课例。

2.突出教学问题的专题研讨,将课例研究中的问题整理分类,形成专题,定期开展研讨,形式多样化,成员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题发言。

3.突出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了解教学设计环节,认识教学设计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员每学期设计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四)公开教学与观点报告的“三个一”

1.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公开教学不少于一次,通过网络视频或现场观摩等活动进行展示。

2.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形成观点报告不少于一个,通过网页或博客等进行展示和交流。

3.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完成课例研究报告不少于一个,通过网页或博客等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网页维护与资源库建设的“三个一”

1.工作室在义乌教育信息网上开设一个“工作室”专题网页或博客,并做好网页或博客的日常建设与维护,向全市教师提供最新教学经验,传播先进教育理

念,开展网络教育培训、网络教学研究,以互动的形式与全市广大教师交流教育教学信息,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2.工作室建立每个学员成长电子档案,不断促进“工作室”发展及学员的专业成长。

3.工作室每学期完成一个主题板块的资源库建设,并持续完善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辐射并指导全市学科教师共同进步。

(六)教师培训和考核评价的“三个一”

1.认真开发学科教师研训课程,结合主题板块的资源库建设,争取完成一至两门课程的开发。

2.积极承担市教师研训活动,并力争每学年以工作室名义承担市级研训活动一次。

3.加强工作室的过程管理,借助电子平台,定期对“工作室”学员进行考核与评估;定期向主管部门总结汇报,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检查、评估和“工作室”的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考核。

四、工作室阶段目标

1.“请进来,走出去”,集百家思想成自己风格

工作室每学期邀请一位在小学数学领域内有很深造诣并有独特思想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或资深教研人员)来工作室进行专门指导,通过课堂会诊、观点陈述、课例报告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并通过网页或博客将整理资源与大家共享。

工作室每学期走出去参加一次高层次的业务学习活动,以开拓视野,充实思想,并将学习体会通过网页或博客与大家共享。

2.“购进来,输出去”,让音像书籍成思想活水

工作室每学期通过购买、网络收集等方式,完成100个音像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包括录像课与观点报告),并选择性通过网页或博客与大家分享;

工作室每学期通过购买储备50本书籍,并有选择地以学习体会或主要观点的方式通过网页或博客向大家推荐分享;

工作室每学年有选择地征订5—10种教育报刊或电子报刊;

这些都构成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成为教育教学思想催生的肥沃土壤。3.“走进来,亮出去”,让教学研究成辐射动力

工作室每学期集体完成“一课多磨”教学课例研究报告一个;

工作室力争每学期独立承担开展市级观摩活动一次。4.“优化设计,突出数学本质”为研究主线

工作室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关键课例研究”为载体,以优化教学设计为主线,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标,追求“用最简单的素材,最简洁的过程,实现最优化的效果”,开展合作研究。

厚实学员的数学功底,突出教学的数学学科本质。分“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完成典型课例的研究。

5.“团队协作,自主能动”为主要方式

工作室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打造学习型组织;加强与其他县市、地区相应团队的交流与协作;发挥学员的自主能动性,在共同成长中形成独特个性。

6.从市际走向省际乃至国际

加强市际交流的同时,跨出市域,参加市际间和省际的交流,并在工作室专家顾问团队的支持下,继续参与数学教学项目的国际研究,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力争登高望远、看透。

五、工作室专家顾问团队

工作室将继续聘请以下专家成立专家顾问团队(部分):

顾泠沅: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张天孝: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50年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研究小学数学,完成了5套教材的编写。

吴卫东:浙江教育学院教授、博士,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副站长、小学数学工作室首席导师,浙江省小学数学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

斯苗儿:中学高级,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省教研室研训部主任。

朱乐平:浙江省特级教师,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国家级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导师。

俞正强: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金华市站前小学校长。

2016年2月

篇2:小学数学工作方案

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陈静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方案

一、工作室的定位及目标

“陈静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在“蜀光绿盛实验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借助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组织本名师工作室成员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工作;以课例研究为主要渠道,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科学途径和方法;以理论研讨为重要方式,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通过名师工作室三年一周期的带领和培养锻炼,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本名师工作室成员在教育教学、理论科研、创新意识等专业素质方面显著提高,使教师不断向名师化发展。

二、教师培养

1.对招聘的工作室成员的要求和期望

(1)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乐于奉献,关爱学生,热爱学校。

(2)树立素质教育的的根本思想,既教好书,又育好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3)重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积极主动参与过程活动,实实在在地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

(4)主动学习,积极成长,不断向名师化发展。2.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课例研究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技能,形成符合个体特色的教学艺术,成为有教学内涵的教师。

(2)以教育科研为主要方式,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研教改能力,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方式;认真撰写教育教学经验论文,提升理论修养。成为既有教学实践研究,又有理论层次的教育者。(3)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实践基地,通过开发适合学校和学生发展的特色校本课程、校本教材,提高教师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育教学特点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

3.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培养爱岗敬业、乐园奉献、积极向上、相互学习的工作室基本准氛围。

(2)工作室把教师培养、学习、锻炼、交流作为提高成员自身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核心工作。(3)鼓励成员发掘自身潜力,科学性、创新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成果。

三、教育教学研究 1.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本工作室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科研课题为载体,着力研究现代教育形势下,有效运用具有科技含量的教学辅助手段转变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从事该项研究意义及目前所具备的优势

本工作室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是建立在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硬件条件和教育科研能力基础之上的。因此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促进提高课堂有效性方式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式、途径和学生发展目标。4.研究的主要方法(1)行为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师生探讨教学短时、高效行为的研究,在教学中研究构建适合“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的教学模式。

(2)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内容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佳方法,争取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3)自然实施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掌握已有软件的基础上,研制部分教学软件。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适合教学实际的、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实施策略。

5.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课例教案、教学课件等。

四、需要的保障、支持条件

1.在学校名师工作室的领导下,成立学科名师工作室,分工合作,开展工作。2.借助学校名师工作室平台,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提高培训实效。

六、工作室规章制度 1.会议制度

(1)每月定期召开一至二次工作室会议,交流前期工作,讨论布置下阶段工作。(2)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开展阶段性工作总结和成果提炼。2.学习制度

(1)工作室成员需制定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2)工作室成员以自学和集中学习为主要方式,适时参加外出培训。3.工作制度

(1)工作室学科领衔人必须认真拟定好学科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组织名师工作室成员切实开展好名师工作室工作,努力实现培养目标。

(2)工作室成员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结合学校和教研组、备课组制定的教育、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定期参加活动,完成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相关任务,履行相关职责,鼓励成员创造性开展工作。

(3)建立学科名师工作室博客,所有成员必须以博客为工作、信息交流平台,积极主动地展示、反馈、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情况、成长情况,增强工作的透明程度。

(4)科学、规范地收集整理名师工作室资料,分阶段建立工作档案,便于总结提炼工作。4.考核制度

以学校名师工作实施方案、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成员职责及相关规定为依据,开展考核工作。

二〇一二年二月

施慧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组建方案

2013-03-28 13:26:34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学员培养设想 以数学学科为纽带,工作室为载体,联合一批有共同教育思想和积极要求进步的中青年教师,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创建我区优秀数学教师的培养平台,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有特色的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推动我区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培养目标:

1.关注细节,结合抓常规、重落实、促有效等专题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及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法,讲究教学策略,开展人人参与“单元整体化教学和作业设计的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3.具有较强的数学教育改革和实践的能力,在学科课程改革中能发挥示范作用。

二.培养内容:

(一)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以“有效教学”为指导思想,开展单元教学实践研究,寻找教学“突破点”,形成“教学特色”,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着力研究如何在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加强“三过程、两反思”的教学反思。

(二)围绕课题,提升研究能力

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论,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开展课题研究。

2.加强理论学习,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以理论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3.按《单元整体化教学和作业设计研究》的项目研究计划,按照具体时间安排,推进项目研究的进程,完成相关的项目研究成果。

三.培养方法 以“实践——研究——反思和学习”的教师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四.具体措施:

1、通过专家讲座、研读和小组讨论《课程标准》、《数学教育心理和教学设计》、《教师师德修养》等书籍,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实际需要,每年选择一本教育专著进行精读,读后有读后感。

2、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运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科学方法和手段。

3、任务驱动,成果管理:明确培养要求和任务,完成一定量的学习和研究任务,从学习计划的制定到总结、评价,建立档案,留下每一部成长足迹。

4、开阔视野,聚焦课堂:走到外区,聆听优秀教学课,了解他校数学教学特点、优势;针对焦点问题组织研讨、交流和展示,提高实践反思能力。

5、坚持每两周一个半天实实在在的学习与交流,加强日常的联络和沟通。

6、加强同各区第一批名师培养对象和所在学校的交流与合作,资源共享。

7、帮助每位参与学习的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鼓励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五.具体安排:

三年时间分四个阶段实施,分别达到相应的指标:

第一阶段:了解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评估,指导制定学习计划。

聆听专家报告,学习相关理论,研读上海市二期课改数学课程标准和全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分解数学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单元。

第二阶段:学员的课堂教学现状逐一开展“三阶段两反思”的课例研究。

邀请专家带领学员分析、评课。

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逐步积累研究材料,初步形成相关年级的单元作业设计。

第三阶段:继续开展“三阶段两反思”的课例研究

完成研究课题的中期研究报告或形成初步研究成果,邀请专家给予指导。

修改完善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第四阶段:举办面向全区的展示和交流活动。

对学员的成长进行考核,整理学员成长个案资料,积累经验。

基地学校培养设想

一.基地学校培养目标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完善学科常规建设,使基地学校数学学科质量在原有基础上能有所提升。

2.通过基地学校教研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听课、评课,规范教研组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3.通过定期指导,提高基地学校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1-2名教师为区级各干教师。

二.基地学校培养内容

1.加强学科建设。完善数学学科常规建设,如备课、上课、评价等。2.教研组建设。围绕课题研究主题,规范教研组活动。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材结构的逻辑把握,课堂教学设计、单元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三.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

1、调整完善第一阶段工作安排。

1、与基地学校磨合,了解基地学校学科现状。

2、进行听课调研,了解师资队伍情况。

第二阶段:

1、结合基地学校学科教学情况,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工作,特别是备课规范。

2、继续进行听课调研,在这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基地指导计划。

3、结合基地学校的研究课题,指导科研研究。

4、根据基地学校教师听课情况,重点对1-2名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指导。

5、指导基地学校教研组活动,进行三课两反思活动,规范教研组活动。

6、撰写案例,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

1、基地学校展示交流

★ 兼职教研工作设想

前一轮的工作室的经历成为开展这一轮工作室工作的有效积淀,将我在基地学校指导过程中累积的经验迁移到兼职教研员的教研工作中,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区级层面的教研工作。

一.工作目标

1.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提高学科领导力。

2.配合教研员,借助骨干团队力量,提高我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全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3.以“单元整体化教学和作业设计研究”为重点,通过研究与实践,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重点工作

1.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精、业务强的教师队伍。2.加强新教师的队伍建设,强化本学科的质量保障工作,帮助新老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3.协助教研员积极开展课程研发工作,提升课程的执行能力。

4.以“有效教学”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科育人价值,细化本学科的质量保障工作。

★研发师训课程设想

篇3:小学数学工作方案

一、数学教育改革趋势

“课堂”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如何将课堂教学与新课标模式相互融合,这是课堂教学工作亟须考虑的问题。“从娃娃抓起”是国家人才培养的先进思想,要求从小展开适当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树立标准化学习思想,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教师是小学生成长的陪伴者,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工作者,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二、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师生负担重,师生总是在作业中奔忙,吃力不讨好,虽然学生的统考成绩总体上升,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却下降了。二是学习效率低。虽然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作业,教师却没有时间进行批改,无法对作业进行指导与讲评,就采取公布答案的形式或让小助手代替批改。教师把批改作业的任务转嫁给学生。这样做,虽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是教师却失去了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的好机会。学生会越学越糟,学习效率会越来越低,学生创新能力更不用说得到提高。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方案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注重新课标原则,这是尊重小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条件,也是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新课标指导方案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从多个方面为小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环境。笔者认为,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其重点可总结为“生活化、科学化、全面化、个性化、创新化”等方面。

(1)生活化。数学教学不能仅限于学校提供的教学平台,新课标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课堂教学模式建设是极为关键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导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教育中要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从生活实践中探索知识蕴涵,体会生活与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

(2)科学化。新时期我国小学生数学教学体制步入深化改革阶段,我们应当根据小学教育模式实施优化转变。不可否认,数学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基础,从小接受专业文化知识教学,培养其个人文化知识素养。考虑到小学生年龄的特殊性,其心理及思维发育尚未达到标准化阶段,对小学生制订数学教学计划必须“适度而行”。

(3)全面化。“德、智、体”是现代小学生教育的先进思维,坚持三要素共同发展才能拓宽教学领域,实现小学生教学流程的一体化改革。课堂教学坚持全面发展原则,要综合考虑各种教学要素,以小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中心,拟订相对完整的数学教学指导方案,帮助小学生走向更高阶段的文化水平。例如,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需科学地分配教学时间,采取知识讲解、习题训练、课堂互动等多项措施。

(4)个性化。教师则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模式成果,为小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改革水平。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差异性,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自身条件不一,课堂教学模式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以免因教育强度过大而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个人特点,制订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育的不足。

(5)创新化。数学教学是小学生步入正式教育的重点课程,为小学生创造标准的文化知识学习环境,可以对小学生未来学习掌握文化课程体系做好准备工作。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调整,有助于实现小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全面提升。为了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需积极发挥教师的调控作用,为未来高层次知识教学做好前期铺垫。

篇4:小学计算数学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生活化 举一反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47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计算数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下面是我对一些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总结。

一、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调查显示,近年来,有一部分小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甚至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反感厌恶。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不排斥数学,喜欢上数学尤为重要。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一堂好的数学课首先是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其次是学生与教师的互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中,我提倡用比较活泼的上课方式来进行授课,在课堂中基本采取“讲课——讨论——活动——总结考查”的流程。课堂的前半部分我会先通过讲课的方式把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教授与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使学生之间有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学生基本掌握了基础运算后安排一个课堂小活动。如: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运算抢答,抢答成功且答案正确的小组加一分,抢答成功但答案错误的扣一分,在一定时间内得分最高的小组为冠军。通过诸如此类的小游戏、小活动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既掌握了数学的运算方法又得到了游戏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一堂活泼有趣的数学课的成功就在于能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让学生知道学习计算数学是有用的,有实际的运用意义的。让学生善于运用数学,敢于运用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也属于我们教育的一部分内容。

在简单的计算数学中大部分数学知识完全可以在生活中体现出来。而如何运用呢?这就要靠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启发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把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字与计算公式运用到实际的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且是不可或缺的,进而使数学生活化。例如:李刚的妈妈今天一共买了50元水果,苹果10元一斤,梨5元一斤,苹果一共买了两斤,问李刚妈妈买了多少斤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常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就应该知道10乘2得20,再用50减20得30,然后用30除以5得6,所以李刚妈妈买了6斤梨。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指导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和数学运用的主动性,使学生从内心喜欢上数学,自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三、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举一反三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公式背得很熟,书本上的例题基本会做,但是为什么成绩不好,而且一遇到新的题目就不会做了呢?问题就出在不会举一反三上。“举一反三”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引导,长期形成的一种个性化学习习惯和性格。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教学形式单一、目的直接、结论唯一,就会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不到发展,而被禁锢。导致学生做题而不会运用的结果。逻辑思维的培养应该是具有连贯性的。例如:在课堂上我教学了“25+25=50”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除了25+25=50,请大家结合所学的,看看还能列出哪些算式结果是50的。”结果令我很欣慰,答案几乎都不相同。有些学生给出了10+10+10+10+10=50的答案,有些学生给出了20+20+10=50的答案,有些甚至给出了更加烦琐的答案。我觉得这和我长期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训练有关的。我一直告诉我的学生,有些题目可能答案是唯一的,但是做法千变万化,不尽相同,只要想到就去做,不要害怕错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要在教学中贯穿一系列知识点。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勇于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本身的知识积累和不断在形成的逻辑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给学生的思维能够拥有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有效的教学,才能引导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日常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给予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思维环境,使学生爱上数学,主动学数学;让学生更加积极、乐观、自信,在学习中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

篇5:小学数学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全校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潮。我们学校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数学节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数学文化氛围,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思维闪光,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主题:

“让快乐与数学同行”

三、活动时间:

3月14日―――4月1日

四、活动内容:

(一)活动筹备:3月7日―3月14日

1、大队部组织特色晨会,主题围绕数学节展开。

负责老师:各校区大队辅导员。

2、数学节“节徽”设计大赛。3月7日―3月11日

负责:林芒等美术老师。

(二)学生活动:分两大版块3月14日―4月1日

版块一:展现“数学之美”

(一)数学节“节徽”设计大赛

参赛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

参赛作品要求:

1、作品必须运用到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如:对称、平面或立体图形等,并在作品简介中加以说明。

2、作品可由美术老师加以指导,每件作品须配以文字简介,署明班级、姓名及指导老师。

大赛流程:

1、公布大赛方案。

2、由美术老师将方案向学生作说明,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创作。

3、班主任将本班作品交于各校区汇总负责老师参加联评。

4、获奖作品制成宣传板,于数学节期间进行展示。选中一幅作品作为数学节的节徽。作品上交截止时间:3月17日

总负责:xx

作品汇总负责老师:东校区――x南校区――xx校区――xx

版块二:感受“数学之趣”

活动一速算接力游戏

活动时间:3月25日下午第二节课后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参赛对象:全体一年级学生

带队教师:各班班主任

活动过程及要求:

1、活动准备:全班学生分成10人一组(多余的人数为一组),在教室举行。学校提供比赛口算题卡。(正反两面各100题,每位学生完成一列20题。)

活动开始:裁判吹响口哨,接力比赛开始。第一位学生开始写口算卡,写完一列后,交给同桌写口算,两人写好后,交给后面的同学,依次进行。活动过程中的口算卡的分收均有裁判负责,要收齐张数。

2、评奖方法:

(1)按正确率和比赛时间综合评奖。评奖排名原则上是参照比赛顺序,以考卷的正确率为主,如遇到考试成绩相同的情况,再以比赛时间来排名。

(2)每个年级评出“优胜班级奖”和“参与班级奖”,评出团体奖由学校颁发证书。

活动负责人:

本次活动由一年级数学教研组负责,其中东校区由x负责,南校区由x负责,李臻诚负责出卷工作。

活动二“数独”游戏

游戏时间:3月23日下午第一节课后

地点:各校区自定

参加对象:二年级每班派10名代表。

带队教师:各班数学老师

活动过程及要求:

1、活动准备:二年级任教老师利用数学课向学生讲授“数独”游戏,分发一些游戏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数独”游戏。通过班级的预赛,每班选拔10名学生参加游戏。

2、游戏要求:

(1)各参赛选手不得迟到,须在比赛开始前5分钟进入比赛现场。迟到5分钟不得参赛,作弃权处理。

(2)独立完成“数独”比赛卷,比赛时间20分钟。在比赛过程中不允许讲话、走动,如有问题可举手请主持人老师解决。

(3)比赛时间一到,不管有没有完成预定的内容,整个比赛阶段结束。

奖项设置:

现场赛取个人每校区前20名(西校区10名),评为“数独小能手”。

活动负责人:

由二年级数学组负责,黄海燕设计测试卷,具体负责人:xx

活动三“巧移火柴棒”游戏

游戏时间:3月25日下午第二节课后

游戏地点:各校区自定

参加对象:三年级每班派10名代表。

带队教师:各班数学老师

活动过程及要求:

1、活动准备:三年级任教老师利用数学课向学生讲授“巧移火柴棒”游戏,分发一些游戏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巧移火柴棒”游戏。通过班级的预赛,每班选拔10名学生参加比赛。

2、要求:

(1)各参赛选手不得迟到,须在比赛开始前5分钟进入比赛现场。迟到5分钟不得参赛,作弃权处理。

(2)独立完成“巧移火柴棒”比赛卷,比赛时间20分钟。在比赛过程中不允许讲话、走动,如有问题可举手请主持人老师解决。

(3)比赛时间一到,不管有没有完成预定的内容,整个比赛阶段结束。请选手离开场地。

奖项设置:现场赛,取个人每校区前20名,评为“巧移火柴棒小能手”。

活动负责人:由三年级数学教研组负责活动,具体负责xx负责设计比赛卷。

活动四“24点速算”游戏

游戏时间:3月30日下午第一节课后

游戏地点:各校区自定

参加对象:四年级每班派8名代表。

带队教师:各班数学老师

活动过程及要求:

1、活动准备:四年级任教老师利用数学课让学生学会用扑克牌玩“24点速算”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班级的预赛,每班选拔8名学生参加比赛。

2、游戏要求:

(1)各参赛选手不得迟到,须在比赛开始前5分钟进入比赛现场。参赛选手自带扑克牌。

(2)将参赛学生随机分成四人小组。一小组提供一幅扑克牌,每人10张牌。比赛开始,每次四人同时出1张牌,先算而且算对的人赢得四张牌,如果算错了,将由第二人来算,依次类推。比赛过程中,每10分钟停一次,手中扑克牌张数最少的被淘汰,剩下的选手重新组成四人小组再比赛。

奖项设置:现场赛取个人每校区前20名,评为“速算小能手”。

活动负责人:

由四年级数学教研组负责,东校区由x总负责,南校区x负责,xx担任裁判。

活动五“玩转魔方”游戏

游戏时间:4月1日下午第二节课后

游戏地点:各校区自定

参赛对象:五年级每班派10名代表。

带队教师:各班数学老师

活动过程及要求:

1、活动准备:五年级任教老师利用活动课让学生学玩“玩转魔方”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每班选拔10名学生参加游戏比赛(5人参加单面复原,5人参加六面复原)。

2、比赛要求:

(1)各参赛选手须在比赛开始前5分钟进入比赛现场,参赛选手自带魔方。

(2)比赛分两场进行。第一场:单面复原比赛。四人一组,先将同伴的魔方转乱。比赛开始,每组按时间先后取请两名,胜出的选手继续分组比赛。第二场:六面复原比赛,方法同上。

奖项设置:现场赛取个人每校区前20名,评为“玩转魔方小能手”。

活动负责人:

由五年级数学教研组负责,具体负责人xxx等担任比赛裁判。

活动六:我是数学小编辑

活动要求:

1、小报的内容是生活中的数学,自然界中的数学,体现数学的用途(尽量避免出现数学题)。

2、小报统一用a4大小的纸张,手抄报或电子小报(需打印)均可。

3、小报背面务必写清作者的班级、姓名。

参加对象:六年级学生。

活动流程:

1、在全体六年级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各班择优推选5―6幅作品参赛,于3月30日前交各校区教导处。

2、各校区组织相关教师认真评选上交的“数学小报”,选出优胜奖和鼓励奖若干名,并选取其中的部分作品制成展板,在校园里进行展示。

活动负责人:

由六年级数学教研组负责。具体负责人:xx等。

五、奖励办法:

集体奖项:优秀组织团队奖(针对教研组、年级组组织活动的情况进行评定)

最佳活动集体奖(针对班级组织活动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学生奖项:

(1)分项目设立单项奖次。

篇6:小学数学活动方案

分享智慧,数学好玩

二、活动时间

3月23日――3月30日

三、活动安排

(一)“六一杯”数学解题能力竞赛

(二)数学游艺擂台

(三)数学阅读答题

(四)动手做数学展评

四、具体方案

(一)“六一杯”数学解题能力竞赛

5月25日下午2:40――3:40,笔试。

(二)“动手做数学”展评

学生制作正多面体等立体图形,或者数学小报,参评。

(三)数学阅读答题

精选一些数学故事,印制成册,同时下发一张答题纸,后期回收。

(四)数学游艺擂台

1.24点游戏

2.Algo牌比赛

3.四巧板拼图

4.数独

5.魔方

6.九连环

篇7:小学数学比赛活动方案

口算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综合的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特开展此次口算比赛活动。

二、比赛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练习和实施,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扎实的口算基本功,从而落实课标所提出的“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学生的风采,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比赛内容:

一年级出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年级出100以内的`口算与计算相结合,加减法口算和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和口算。

四、实施办法和时间安排

1、参赛对象:一、二年级学生。

2、时间安排:一、二年级第十四周各班教师随堂考试。

3、比赛地点:本班教室

4、完卷时间:一节课(40分钟)

5、命题老师:一年级:于玲玉二年级:徐丹

6、奖项:各班级从高分到低分评出一、二、三等奖。采取分班级提取名次(其中第一名为一等奖,共1名,第二名为二等奖,共2名,第三为三等奖,共3名。

7、奖励方法:

一、二年级:一等奖:奖状、铅笔2支

二等奖:奖状、铅笔1支三等奖:奖状、作业本1本

8、监考:(一年级)xx(二年级)xx;

篇8:小学数学工作方案

交互工具是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为基础的具有良好交互性的学习软件, 它适用于“以问题为导向, 以探究性学习方案为核心”的新型学习方案。利用交互工具进行学习,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师进行引导, 学生进行交互学习。交互工具的使用, 使得学生能够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掌握方法, 并寻找出规律, 进而进行问题拓展。交互工具应用于小学数学, 能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 从而激励学生去探索问题和发现真理, 促进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过程中, 打破思维束缚, 提升综合能力。

二、交互工具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方案实施策略

1.运用交互工具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流程

运用交互工具,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 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运用交互工具, 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 从而不断掌握知识和方法, 并获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交互工具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流程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继而组织学生借助交互工具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和归纳、猜想和验证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 开展知识探究与交流, 并且获得解决方案, 在这些流程之后,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引导和探索, 并分析问题解决过程,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 提出反思, 从而获得数学概念和学习方法, 最后, 将获得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问题。

运用交互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案的基本流程为:认识过程 (通过感性经验引出问题的认识) 、教师活动 (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学生活动 (检验评价, 获得问题的解决) 、学生发展 (对问题进行深化, 获得综合运用) 。教师在定向、探究、评价和内化这一系列的过程中, 分别起着激发情感、启发诱导、反馈信息、设计训练的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课堂活动中,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活动, 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方案的开展, 通过运用数学相关软件或者系统, 真正实现学生的交互学习和自主探究过程。可以选择的教学流程有:提问—探究—答疑—评价;诱导—分析—讨论—评价;问题—发散—总结—创造等等。

2.运用交互工具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案例

比如国外的交互学习软件“小熊穿衣”就是比较好的数学学习软件。针对“笛卡尔乘积问题”该软件具有不错的学习效果。4件上衣和7件短裤可以搭配出多少种穿衣方法。针对这个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学习, 探究出结论, 获得真切的知识体验。拖动上衣和短裤, 将其放在小熊身上, 就可以显示穿好衣服的小熊。当所有选择都被考虑在内时, 门就被关上, 表示已经成功。教学过程为以下四步: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对游戏性质的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教师在进行内容引导时, 提出问题:假设小熊是你们的玩具娃娃, 如果现在有4件上衣和7件短裤, 你们可以为它搭配出多少穿衣方式呢?第二、引导自主探究。借助交互工具,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将上衣和短裤拖动, 如果没有重复, 下面就会出现该种穿衣方式。改变上衣和裤子的数目, 形成的穿衣方式的总数又会改变。第三、促进推理归纳。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猜想, 穿衣种类的总数是如何确定的呢?引导学生运用连线的方式进行归纳, 得出“笛卡尔乘积问题”的结论:总数=上衣数量 * 裤子数量。第四、进行扩展迁移。根据小熊穿衣解决方案的学习, 扩展到路线问题、握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应用, 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基于交互工具实施探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基于交互工具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时, 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注重处理好教学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交互工具进行探究式学生时, 应该注重引导和介入的时间, 教师应该设计好探究进度, 在合适的时间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第二、处理好以学生为本和教师引导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 关键在于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教师进行因势利导,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 最后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第三、处理好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有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属于后进生, 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基础知识的补充, 进行鼓励和关心, 也可以采取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

第四、注重交互工具与信息素养的关系。交互工具是学习的工具, 但是不能完全依赖它来获得知识。交互工具能促进信息素养的形成, 信息素养也是使用交互工具的基础。在进行交互工具辅助学习时, 教师在学生原有素养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交互工具相关指导, 从而确保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四、总结

篇9:小学数学工作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当今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教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思考、会思考的思维方式,所以发展学生潜在的智力尤为重要,这也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又是教学工作的重点,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都还处于以动作为主的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还很难形成自主的判断和思考方式。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入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准确生动的形象动作和语言来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本文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培养方案和建议。

一、小学数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阶段和基本要求

1、思维能力的发展阶段 。根据小学的阶段不同,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小学数学对思维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这个阶段,学生可以不再依赖于对动作的感知,学生离开动作也可以进行思考。主要的思考方法是凭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可以根据小学课本上的物体进行形式上的联想,并对一些简单的计算作出判断和思考。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两个方面,形式逻辑思维是针对小学数学中的公式和计算规律而言,比如乘法口诀之类具有推理逻辑的公式等;辩证逻辑是对小学数学中具有一定的发展变化和联系的问题而言的,它是逻辑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才能形成的,这种思维能力多数在小学高年级才得以体现。

2、小学数学对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初步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符合学科和学生心理两方面的特点,从数学学科的特点看,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正因为严密的逻辑性,为小学生的思考判断提供了依据,小学生借助逻辑推理而得到的判断便构成自己的思维结构。同时小学数学又具有抽象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学中要逐步培养。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已经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奠定了条件。另外,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讲,小学生由具体到形象的思维过程也符合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由规律性的简单公式到复杂多变的应用题,这为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时间和空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把握好从形象具体到抽象复杂这一过程的转变,重点在于如何将数学问题形象具体化,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意境,激发思维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思考又是由问题引起的,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对问题感兴趣才会积极地进行思考。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进行了解,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

情境的设置要带有趣味化和游戏化,比如在一堂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等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参照教室的物体让学生指出自己图画中与室内相同图形的物体。这样,学生便会兴致盎然,争先动手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对书本上抽象的文字叙述留下形象具体的深刻记忆。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同样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让数学问题的设置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方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摆放诸如铅笔、橡皮擦和文具盒等物品,自己标上单价,模拟现实生活中购物的情节,让一组学生扮演顾客,进行现场买卖。这样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熟练程度,又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

2、引导想象,培养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想象,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诸如在数学图形的教学中,“如果长方形分别向左右两边倾斜,直到无限接近重合,长方形会成为什么图形”,“如果平行四边形也做这样的变化,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借助对这些图形的想象,能有机地将这些图形联系在一起,结合起来找到相关的规律。

3、借助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辅助作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数学中抽象的表述具体形象化,对抽象的语言教学实现直观的视觉效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对数学教学课件实现立体和动感教学。比如在对图形的平移和以各种角度对图形进行旋转中,先让学生进行想象,然后通过多媒体进行视觉展示,从而来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既能减少教学中的错误率,又能快速地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而且应当体现在各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论是在教授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引导学生复习时,还是在课堂上教授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操作技巧时,都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其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教师应摒弃之前的填鸭式教学,而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推断,注意与小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做好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计算方法,并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增强记忆,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语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阶段式的培养,运用多种方法去启发和开拓学生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 沈全胜.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科教文汇,2008(10)。

[2] 高志友.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J].科技信息,2007(5).

上一篇:诚实守信作文500字 我与美德有约下一篇:幼儿园特色课程教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