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三什么

2024-05-01

水浒传中宋江三什么(精选8篇)

篇1:水浒传中宋江三什么

宋江的评价1

且看宋江坐稳第二把交椅后的第一件事,三打祝家庄。打祝家庄的理由是很牵强的,表面上是为了营救偷鸡被抓的时迁,而实质上则是刚上梁山的宋江希望通过对外搞点大的行动来立威,从而达到慢慢架空晁盖的目的,其次就是经济上的原因,梁山凭空多了这么多张嘴要吃饭,本身的财源又在枯竭中,正好祝家庄这个肥羊跳出来,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就好比美国以自由民主的理由打伊拉克一样,表面上的口号是为了解放伊拉克,实质上无非是为了控制中东的石油。且看宋江是如何说的:“我也每每听得有人说,祝家庄那厮,要和俺山寨敌对。即日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寻他,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

打下祝家庄,对梁山来说三五年内财务上就不会发生问题,这才是打祝家庄的真实理由。晁盖也是作老大的人,当然一点就通了,何况还有吴用等人在边上敲边鼓,所以也就同意了宋江出兵。攻打祝家庄是梁山组织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梁山黑帮又多了一条财路,即主动出击去洗劫比较富裕的地方。而且这条财路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因为组织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慢慢地对象也从民团武装保护的村庄,到了政府军守卫的州县,以至于达到了政府不能坐视不管的地步。梁山此后的每一次大规模行动,或多或少都包含有这种经济性的因素。

宋江的评价2

宋江绰号及时雨,这个绰号的本身就代表了宋江舍得花钱和善于花钱。水浒中有精彩的一幕,宋江杀了阎婆惜后,逃到柴进庄上避难,遇上武松。当时武松因误以为自己在故乡清河县伤人致死而躲在柴进庄上。是时武松在柴进庄上已经呆了一年有余。但因为武松脾气不太好,得罪了柴进的庄客,所以柴进也不是十分喜欢他。水浒上说:“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而宋江见到武松则十分做作,拉着武松就去喝酒,看武松的衣服旧了,马上就拿钱出来给武松做衣服(当然钱还是柴进出的,但好人却是宋江做的)。而后“却得宋江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这饮酒的花费自然还是柴进开销的。临分别时,宋江一直送了五七里路,摆酒送行,并拿出10两银子(3000元人民币)给武松作路费,然后一直目送武松远离到看不见的地方。这一把,宋江从头到尾不过花了10两银子和践行的一顿饭,却把英雄盖世的武松感动得五体投地。柴大官人庇护了武松整整一年,就算后面有所怠慢,也不会少武松的吃喝用度,在武松身上的花费岂止区区10两银子。但在武松心目中这位宋大哥的分量恐怕要远远超过柴大官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柴进名满江湖、出生高贵,却成不了老大,而宋江却可以。实是因为柴进花的冤枉钱太多,不善于用钱,所以往往事倍功半,而宋江常常把钱用在刀刃上,花很少的钱就能达到柴进花无数钱都达不到的功效。你不服不行。

宋江的评价3

当然要成为老大,光靠仗义疏财还是不够的。仗义疏财不过是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比如符合仗义疏财这个条件的,梁山上的好汉们一把一把的,柴进,晁盖,李应,鲁智深等都符合,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老大的。老大的另一个重要特质就是李宗吾先生所总结的厚黑——皮厚心黑。宋江能做到北宋最大的黑帮的老大,其厚黑之术当然有独到之处。宋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一个小吏而已。有宋一代是士大夫的乐园,官吏两途泾渭分明,地位天差地别。除非两榜进士出身,否则是无法进入仕途担任县以上的官职的。汉朝时小吏因政绩而升到两千石的宰相的不乏其人,而在宋朝一旦进入吏途,基本上就是到头了。

宋江的处境拿到今天来说,就好比一个高中毕业生在官场无后台、无背景,完全凭着自己的聪敏才智在县政府里爬到了一个科级干部的位置,但因为没有正规大学的毕业文凭,所以迟迟原地踏步。要放在改革开放前可能还有机会脱颖而出,但现在由于唯文凭论,已永无出头之日。虽然自己一心想在官场有所作为,怎奈总是镜花水月一般。

宋江的评价4

一、“宋江寇东京,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宋江其人

《水浒传》中介绍宋江出场时写道:“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且又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常济人贫苦,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这段话分别从宋江的社会身份、为人、声望等方面对宋江加以叙述。除此之外,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性格、思想、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也做了详细的刻画。

二、“身在官府,心在江湖”和“身在江湖,心在朝廷”――宋江人生的特点

宋江的一生是复杂、矛盾的。他于小说第十八回出场,第四十回上梁山,并死于最后一回。他的一生,以梁山为界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前半生――身在官府,心在江湖。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可谓能文能武,是个全才。然而官场并不属于宋江,他虽然每天处理案牍,心思却全然不再官府上,当朝廷下令捉拿晁盖等人的时候,他却放走了朝廷“要犯”。宋江平日里把精力都用在了江湖上,他好结识江湖好汉,济人贫苦,扶人之困。

后半生――身在江湖,心在朝廷。自宋江在江州被劫不得已上了梁山后,就是江湖之人了,然而他却把心放在了朝廷上,一心想着招安,还把“聚义堂”改名为“忠义堂”。在招安之后,又主动请命攘外安内,想朝廷之所想,急朝廷之所急。从宋江前后半生的身心错位可见其复杂矛盾的人生特点。

三、“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宋江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宋江的评价5

(一)忠

在宋江的一生中,“忠”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屡遭迫害被逼上梁山,他都没有放弃过“忠”的想法。宋江在率众起义的时候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但仅仅只是反贪官而不反皇帝,这正是宋江性格中“忠”的具体体现。然而水泊梁山的起义最终却可笑地成为了对皇帝尽忠的一种手段。

(二)义

宋江性格仗义,喜好扶危济困。事实上,宋江只是一个小小押司而已,其出身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地主阶级。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宋江初见李逵就给他十两银子,其仗义疏财的性格令李逵非常感激,以至于李逵矢志不渝地终身相随其后。他为了维护他和晁盖之间的兄弟情义,怒杀阎婆惜。他对所有头领均以兄弟相称,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每死一名兄弟宋江都会为之痛哭流涕、悲伤欲绝。在宋江的一生中,“义”这一性格特点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孝

忠和义的思想是宋江这一人物性格的核心,但他的性格中还存在孝的思想。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宋江在怒杀阎婆惜之后,走上了逃亡之路,并最终与众位义士共赴梁山泊。而此时看到家父身亡的消息,宋江不禁骂自己:“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随后便把头往墙壁上撞,并哭昏过去,半晌方醒,充分地表现出宋江这一人物性格中“孝”的特点。

四、“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宋江的悲剧

“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富国安民”,是宋江一生的理想所在。在征辽平方腊之后,宋江完成了自我身心的救赎,但最终却仍落了个被奸臣谋害身亡的结局。面对“朝廷赐死无辜”,宋江的态度是“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这便是宋江的悲剧所在。

篇2:水浒传中宋江三什么

宋江杀人后,逃回家隐藏起来,后得好友朱仝私放,于是与弟弟宋清一起到了柴进庄, 在这里与武松结为了异姓兄弟,孔家庄上的孔太公十分担心宋江安危,得知宋江在柴家庄后便把宋江接到了孔家庄去,宋江在孔家庄见孔家庄两位少庄主孔明、孔亮喜欢学习棍棒,便留下来指导,一天孔家庄抓到一个人,却是已经变装为行者的武松,宋江连忙救下,互相讲了近况并澄清了误会后,宋江决定与武松一起离开孔家庄,武松独自去了二龙山,而宋江决定前往清风寨投靠花荣,并于清风山结识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三位山寨头领,又救了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夫人。一天,宋江在清风寨观灯时遭知寨刘高之妻陷害入狱,花荣相救宋江也被镇三山黄信用计抓捕,黄信与刘高决定把宋江押送到青州。 途中却被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三人劫走了宋江,杀死了刘高。黄信回到青州,其师傅霹雳火秦明性急想与徒弟报仇,结果被擒,于是宋江用计让秦明、黄信都入伙上山。 宋江提议弃了清风寨投奔梁山,于路在对影山劝收吕方、郭盛,不期路遇石勇得宋江家书,原来是宋父为了骗宋江回家写书称自己已病逝。于是宋江独自回家奔丧被擒,发配江州。

篇3:水浒传中宋江三什么

一、忠义形象说

20世纪80年代欧恢章提出了此观点, 认为《水浒传》作者赋予了宋江忠的性格, 同时又赋予了他义的性格, 忠和义两个性格侧面交织在一起, 其忠君和孝亲的本质是“忠于封建的纲常和法度”[2], 而“义”在宋江身上的特点主要是利他精神。正是如此, 他才扬名天下, 为江湖好汉所爱戴。白盾则说宋江是个“'义胆包人'的'伦坤何处可右'的'狂客'”[3]。90年代,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评论说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个主角, 就是忠义的化身。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义的主导下曲折地发展”[4]。

进入21世纪以来此观点继续发展, 学者符晓黎认为《水浒传》中的宋江是“典型的封建时代的忠臣义士的形象”, “作为众望所归的风云人物, 由于他的高尚品德, 在江湖上众口播誉, 名闻寰海”[5];认为宋江主张的招安、征方腊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举动, 宋江是封建时代一位具有民族意识的爱国志士。梁文娟则另辟视角, 分析“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这三个绰号分别“从家庭伦理、人际交往、社会道德的角度概括了宋江的性格, 文本称赞宋江于家大孝、仗义疏财、济人危困和忠君报国, 是忠义的楷模”[6]。

二、英雄领袖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许多学者都把宋江定位为农民起义的英雄领袖, 认为他具有不凡的英雄气概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吕致远评价宋江“知人善任, 用之所长, 避其所短, 并能以信义为本, 与弟兄平等相待, 还能够严于律己, 身先士卒, 颇具领导艺术”[7]。史瑞玲对宋江上梁山后的卓著战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他大败祝家庄、曾头市, 攻破大名府、东昌府、东平府、高唐州, 两败童贯、三败高俅, 计谋策略颇堪称述, 称他“侦察谍报、兵力部署、里应外合、声东击西、无中生有等等, 无不巧妙得体, 极尽兵略运筹之能事”[8]。刘吉鹏也认为宋江是天然的梁山领袖, 众星之“主”, 是“替天行道”事业的主要承载者和策划者、组织者, “为众好汉指明了方向, 率领大家共赴大义”[9]。

新世纪, 周甲辰先生在文章中指出, 宋江是“《水浒传》英雄中的英雄, 是其他所有英雄敬慕和效仿的对象。宋江是作者最为注重、最想突出的一个人物, 描写宋江所用的笔墨远远超过了描写其他任何一个人”[10]。有趣的是, 学术界也一直有声音反对“英雄领袖说”, 王齐洲就认为, “从宋江的思想和行动来考察, 宋江绝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宋江和高俅的斗争, 正如毛主席指出的那样:'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是地主阶级革新派在山林草泽中的代表人物”[11]。鉴于王齐洲曾对《水浒传》主题提出“革新派与守旧派的矛盾斗争”说, 而小说研究中对作品主题和中心人物的认识应该是统一的, 因此就可以说“既然否定农民起义的主题, 就必然要否定宋江农民起义领袖的身份”[12]。

三、吏胥强人说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廖仲安在《文学遗产》上发文指出, 宋江是一个“吏道纯熟, 刀笔精工”但又“身份卑贱, 升官无望的吏胥”[13]。此后, 宋江是一个善用权术、圆滑世故的吏胥强人这种观点在学术界便逐渐盛行起来, 此观点认为宋江身属衙门、充当爪牙和不甘沉抑、同情盗贼的两重性, 使他从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 成为有威信有权谋的强人, 但他又前瞻后顾, 敢反抗而不敢胜利, 使起义兄弟为拥护他而付出了鲜血的代价。权谋, 是宋江赖以生存的伎俩, 小说中写到他为了拉拢秦明、卢俊义、徐宁等人上梁山入伙, 便与吴用合谋陷害, 不惜牺牲无辜生命, 迫使他们妻离子散, 走投无路。宋江的这些表现, 正可为此观点佐证。

曾永辰认为, 《水浒传》作者力图塑造一个完美的绿林领袖形象, 却并不成功, 宋江作为绿林好汉的许多精神气质、性格特征是标签式的, 是作者主观赋予的;而“作者塑造宋江的最成功之处, 倒是突现了他作为小吏的神姿与气质”[14]。90年代, 鸣棋更为鲜明地指出了宋江有着“卑恭谨慎、处世圆滑、善用心机、城府深藏、不择手段的官场习气, 接人待物上皮里阴阳、虚与委蛇、暗耍手段”[15]。

四、复杂性格说

近三十年水浒研究中, 有一种观点强调宋江形象的复杂性, 认为忠义形象说、英雄领袖说或吏胥强人说都是给宋江进行定性分析, 过于简单化, 忽视了人本身的复杂性特征, 而宋江是《水浒传》所塑造的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认为他“既是忠君报国、行侠仗义的英雄, 是伦理道德的楷模, 也是助纣为虐, 充当屠杀梁山英雄的刽子手”[6]。学术界对于宋江形象的复杂性存在着争论, 焦点集中于其性格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 抑或是矛盾中的统一, 这三种观点都有支持者。

叶舒宪坚持“矛盾论”, 称宋江“既是劫富济贫、反抗贪官污吏的仗义英雄, 又是怀着士大夫阶级的美梦, 投降大宋皇帝的奴才;既是悲天怜人的活菩萨、救人危难的及时雨, 又是忠于统治阶级的鹰犬走卒, 镇压方腊起义的刽子手;既是刚强无比的民族志士, 又是滚在屎尿坑中的怕死鬼”[16]。曲家源也认为《水浒传》中宋江“一时表现气度宏大、壮志冲天, 转眼之间又卑躬屈节、贪生怕死”[17] , 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 其行为常常背离性格, 造成其形象整体上自相矛盾。认同“统一论”的赵小雷认为, “纵观宋江的一生, 作为其行为内在动力的, 就是封建士大夫的报效朝廷和建功立业的正统观念。宋江的矛盾是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而不是主观愿望本身的矛盾”[18], “宋江的思想性格中始终是忠占据着统治地位, 义不但没有与其相分裂, 而且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唐富龄把宋江的性格和人生经历相结合进行分析, 得出了宋江的性格是“矛盾中的统一”的结论;于天池也在文章中明确指出, “宋江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他既是促使农民起义事业兴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又是导致农民起义事业变质、崩溃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两个看来矛盾的东西, 在他性格的两面性上统一了起来”[19]。

五、阴谋家与投降派说

宋江是阴谋家投降派的观点可谓由来已久, 近三十年来此种说法依然存在。蔚然教授在评论电影《投名状》时对宋江形象提出看法, 认为宋江接受招安以后以众兄弟的性命换取了征田虎、征方腊的胜利, 是“踏着兄弟的鲜血被加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20]。电视剧《水浒传》播出后, 影视评论家王榕发文指出, “宋江为了达到招安的目的可谓呕心沥血、机关算尽, 他的某些表现甚至到了叫人不耻的地步。当接受招安时, 他竟然激动得双眼含泪, 嘴唇乱颤, 在觑见大宋皇帝时更是屁股高高翘起欲趴在地上, 其状就象一个为得到主子宠爱而不停摇尾的狗儿”[21]。

刘慧儒在文章中评论宋江形象时言辞更激烈, 说宋江表面上“谦恭礼让、乐于助人, 骨子里却工于计算, 支配欲极强”, “盗忠义之名行不义之实”;他和晁盖的关系最能看出其为人, “晁盖生时, 宋江不以忠义事之;晁盖死后, 宋江背弃晁盖遗嘱, 算尽机关, 攫取梁山权柄, 待得当上梁山寨主, 总算有了与帝王家交易的本钱”。然而, “倒霉的是那些诚心聚义、共襄盛举的异姓弟兄, 糊里糊涂就被宋江给卖了”[22]。黄全彦甚至把宋江喻为妖人, 说他善用妖术, 而“妖术, 说穿了, 就是见不得光的阴谋诡计”, “宋江正是靠着这样的手段笼络人心, 登上高位”[23] 。

六、理想化形象说

宋江是《水浒传》中理想化人物形象的观点主要活跃于20世纪末, 新世纪以来鲜有学者赞同。80年代, 齐裕焜在《论<水浒传>里的宋江》一文中指出, 宋江是“作者在全书中塑造的理想人物, 是被奸臣陷害的忠良”, “他一出场, 作者就称颂他是及时雨, 比作萧何和孟尝君, 点出明智忠信, 宽厚爱人的特点”[24]。周克良认为, 宋江忠义过人, 信奉儒家伦理, 但又雄才大略, 有时无法循规蹈矩。这种知与行的矛盾被作者以“替天行道”、“顺天护国”八字大法巧妙解决, 从而使他“成为理想化救世主, 既达到了改造现实的目的, 又大致符合儒教礼制规范”[25]。90年代, 曲家源认为施耐庵是按照儒家经典中“君子”人格的规范来描写理想人物宋江的, 宋江“集忠、义、恭、宽、信、教、惠于一家, 他谦虚谨慎, 疏财仗义, 爱惜人才, 忠孝双全, 又有雄才大略;当上梁山泊主以后, 任人唯贤, 具有高超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 创造了梁山泊轰轰烈烈的事业” [26], 是作家的理想的“完人”, 尽管作品的客观效果与作家预期的效果有相当的距离。

七、悲剧形象说

悲剧形象说是宋江形象研究中又一颇具代表性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 常林炎从宋江形象形成的根源和过程入手研究宋江形象的发展, 认为施耐庵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悲剧性格的发展史, “宋江一生身心分离, 在精神折磨中活着。他忽而身在官府, 心在草野;忽而身在草野, 心在朝廷。”性格造成他一生的悲剧, “放晁盖是缘起, 杀惜是序幕, 上梁山是发展, 受招安是高潮, 征辽是缓冲, 中鸩酒是结局, 毒李逵是余波, 魂聚蓼儿洼是尾声”[27]。90年代, 郭份分析《水浒传》关于宋江形象的塑造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忠义”的明线索, 即宋江的“忠义”形象, 另一条是个人奋斗的暗线索, 即酒楼题反诗后的个人奋斗过程, “两条线索在最后一回实现大汇合, 唱出一曲博大的悲歌:忠义的宋江凄渗地死去, 个人奋斗的宋江悲壮地毁灭, 酿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悲剧。”[28]最近, 王变琴从更深层次分析了宋江命运的悲剧性, 认为宋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 他的悲剧根源在于他的双重性格, 忠义思想是他思想性格中不可调和的两个方面, 这种反抗性与妥协性的矛盾使宋江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左右摇摆, “性格决定命运, 悲剧的性格造就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29]。

近三十年来宋江形象研究中除以上具有代表性的七种观点外, 也有批评者在阐释宋江形象时另辟视角、自成一家, 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观点。吴志达从美学角度阐释宋江形象, 认为宋江身上具备作者施耐庵所处动荡时代的社会心理和美学观念所希望英雄人物所具有的崇高的、真善美的、刚柔相济的素质[30]。中国品牌建设泰斗李光斗以现代企业家角度分析宋江卓越的领导才能, 极力称赞其“团队意识、知人善任、战略高远”[31]等品质。李友桥则认为宋江是《水浒传》中塑造得不成功的人物形象, 在与历史原型的差距、与作品其他人物、事件的和谐一体及其自身的有机统一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缺憾[32]。

纵观近三十年《水浒传》中宋江形象研究状况, 可谓众说纷纭、歧见迭出、百家争鸣, 新问题、新视角时有出现, 其研究不断发展深入且分歧日多, 许多新老疑难问题都有待于研究者们知难而上, 努力探索, 以作出更加准确、深入、系统、科学的论断, 亦为新世纪的《水浒传》研究开辟更新、更广的道路。

摘要:《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历来就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国学术界对宋江形象的研究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可谓众说纷纭、百家争鸣, 且各种说法都据有相当的理由, 都能凭借一定的考辨和论证得以成立。本文对近三十年《水浒传》中宋江形象研究中所形成的忠义形象说、英雄领袖说、吏胥强人说、阴谋家与投降派说、复杂性格说、理想化形象说、悲剧形象说等主要观点进行梳理介绍。

篇4:浅谈《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关键词】宋江 道貌岸然 义气 双重性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88-01

一、宋江是一个很注重维护自己侠义形象之人

为达到目的,宋江时常在背地里不择手段。从第五十回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一段中可以看出,其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导演了一场大戏。

宋江曾答应王英一场婚事,因此当他设计活捉扈三娘时,就已打算将扈三娘许配给王英。但是当其听了扈成的承诺后,又不想放弃利用扈三娘牵制扈家庄的机会,所以答应了扈成。可是如果扈成真把祝家庄的人绑了送过来,宋江到底会不会放人?放则愧对兄弟,不放又会被天下人指责其言而无信,于是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让李逵阻止扈成将人送过来。为什么要选李逵呢?首先李逵对宋江唯命是从,两人关系也比其他人好,其次李逵心思简单,不会去猜测宋江想法,让他办事比较放心,最后李逵性格粗莽,让其阻止,天下人只会说李逵嗜杀而不会想到是宋江指使。

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是宋江派李逵去阻止扈成的?第五十回中梁山和祝家庄最后一战时,祝龙本在祝家庄东侧作战,当他败下阵来望北而走时遇到了李逵,因此此时的李逵应在祝家庄东北方向。此时,祝彪在南门与宋江对峙,当其得到消息时逃往扈家庄,前文中提及过扈家庄在祝家庄西侧,所以祝彪逃跑路线应在祝家庄西南面,既然在西南面,那他又怎会在扈家庄将其送回的路上被李逵杀死呢?从时间上看,李逵杀死祝龙应该和祝彪逃往扈家庄同时发生,前文说三庄在发生战争时能互相帮助,所以三庄距离不远,而祝家庄约有一二万人家,面积是相当大的。李逵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把一条路杀通?因此得出结论,李逵是有意赶过去的。另外李逵虽性好杀人,但不嗜杀如命,此过程中其嗜杀性格未免显得太过夸张,不难看出被人指使,而整个梁山能让李逵唯命是从的也只有宋江,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宋江就是幕后指使。此番做法使宋江既完成对王英承诺,又没有失信于扈成。

二、宋江是非常有心机之人

宋江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憨直。从第七十一回梁山伯英雄排座次一段中可以看出,其想到了最完美的办法来应对众英雄排座次的问题。

团队是否团结一心,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很大考验,尤其是梁山这种有血性的组织。没有人想成为最后一个,但是排座次必须有头有尾,如何平衡众人心态就要看管理。宋江利用人们迷信神灵来应对此次问题,他和吴用早就准备好空中飞下来的石板,然后借助天意之名让大家愿意接受此排名。

为什么说石板是宋江、吴用安排的?首先一句:“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就已显露宋江的心思,其次,在第四十二回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一段中,九天玄女授予宋江三卷天书,并告诉其此书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如果是在这块石头之后才知道一百单八将上映星宿的事,那其之前就不知道天机星是谁。但在前文中宋江拿到书后直接就找吴用一起研究,因此他早就知道天机星是吴用。而宋江在得知石头上的字时“惊讶不已”,如果有人告诉他天机星的话,想必也跟他说了一些其他的事情,他没必要这么惊讶。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宋江自己安排好的这些星宿名,惊讶只是在演戏而已。

因此,宋江是一个颇有心机、城府的人。

三、宋江是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

宋江为壮大梁山实力,留下很多英雄好汉。但除了被时事所迫或者原本就是拦路剪径的以外,很多人来此并非本意。从卢俊义等六个人被迫上山,就可以看出其狠辣的手段了。

卢俊义是当地一个大员外,能文能武、相貌堂堂,一生清白,朝廷器重,本可顺风顺水的过完一生,却被宋江打破。宋江极其想让他上山,但是卢俊义没有任何上山的理由,因此宋江让吴用设计,一步步将其骗到梁山附近,然后强行将他拉上山。而卢俊义虽人在梁山,但一点都不想落草为寇,锦衣玉食的生活不过为何要来做强盗?因此,宋江在卢俊义上山的时间内,把外界都安排好,等到再放卢俊义下山时,其管家李固已侵占了财产,使卢俊义无处可去,并被扣上反贼的名义。后来卢俊义被抓进监狱,宋江又派柴进花钱买通官府使其免遭一死,最后被流放边疆又差点在路上被公人所杀,走投无路只能回到梁山。第六十二回燕青说:“当初是宋公明苦了主人,今日不上梁山泊时,别无去处”一句就可看出,卢俊义根本不想上山,只是被逼无奈。至此,宋江成功留下了卢俊义。同样的情况,还有被断送了一家老小的霹雳火秦明,房子被烧成一片白地扑天雕李应,痛失小衙内而被追杀的美髯公朱仝,被毁了名誉的金枪手徐宁和跟随卢俊义不得不上山的浪子燕青。他们都是与梁山毫无关联的人,他们的上山只是宋江增强梁山实力的一个筹码而已。这些人被逼上梁上不是朝廷逼的,而是宋江的手笔。

四、宋江是一个沽名钓誉,道貌岸然之人

最典型的是卢俊义上山后,其安置卢俊义采用的手段。卢俊义上山后,宋江为让其全心全意为梁山出力,先用让寨主之位来表达心意,让其觉得宋江很讲义气,而实际上宋江根本没打算让位。首先宋江让位的事不是第一次说了,而聪明人都看得出,就算他真心让位谁敢接?不用说手下这么多人,就单单是李逵这一关都难过,所以宋江让位不过是其手段而已。当他说让位给卢俊义时,卢俊义自然没答应,而宋江只是暂代寨主,山寨不能无主,理论上来说应该遵守晁盖的遗言,谁杀死史文恭谁当山寨之主。宋江当时把这件事讲出来,其实就是打算做寨主,因为梁山手下所有人已经默认了宋江就是寨主,其他人抓住了也没有做寨主的想法,还是会献给宋江让他做寨主。因此,晁盖的遗言就变成了:卢俊义抓住史文恭那他就当寨主,其他人抓住就是宋江当,宋江本来很有把握,却还是让卢俊义抓住了史文恭。事情发展至此于情于理他都该让位,但是卢俊义稍一推脱,他就说山寨没粮,两人比赛谁先打下城子谁当山寨之主。因为手下所有人都想让宋江做寨主,所以跟随宋江的只要全力以赴,跟随卢俊义的出工不出力。没有帮手,卢俊义一个人总比不过半个梁山的战斗力。因此事情正如所料,宋江先打下城子,做了寨主。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的话,不难猜出如果还是卢俊义领先,宋江很可能会提出别的方式“争夺”寨主,直到他赢为止。而这一切在卢俊义眼中却是合情合理。君子欺之以方,宋江不仅成功的达到了目的,还维护了其忠义的形象。

作者简介:

篇5:水浒传中宋江的故事

宋江上山后,担心父亲与弟弟受牵连,不顾众人反对亲自下山接父弟下山,却被埋伏已久的官军追捕。宋江躲进破庙,见到了九天玄女,得知自己星宿下凡,并从九天玄女手中得到了三卷天书。梦醒后,梁山好汉们及时赶到杀退官军,救走宋江一家。

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被史文恭毒箭射死后,坐上第一把交椅,打退朝廷多次围剿后归顺朝廷。从此,梁山主事厅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头目增长到了一百单八将,又相继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以及天下八方十位节度使,并活捉高俅,梁山事业也发展到了鼎盛。

篇6:论《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水浒传》中最具有争议的人物形象那就不得不说是宋江,宋江,一个半农半吏的地主阶级与封建知识分子的结合体,他孝义,他谦虚,他仗义,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又充满了抱负,但他却又难以跳出时代的怪圈。蓼儿洼上的一抹黄土,那是他的悲剧,也是作者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宋江的形象:

一、胸怀大志、患得患失

作为郓城县刀笔小吏,宋江生逢末世,胸怀大志。《水浒传》第十八回对他出场的描写是:做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的好汉。他为人排难解纷,济人贫困,周全人性命,注意收拢人心。这是乱世枭雄的首要特点。不过,宋江不以武艺称雄,也不以文采见长。他抑自身短处,扬自己长处,重点在做人上下功夫,而不重于做事,深得征服人心的奥秘,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及时甘雨四方称。在豺狼当道,社会黑暗混乱的季世,宋江的早期活动突出表现了他处心积虑图谋天下的抱负。只是因为时机未到,才暂时守着刀笔小吏的岗位,上通官府,下结豪杰,只等时机来临,揭竿而起,聚积好汉,养成势力,摇动天下。正所谓“他年遂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那时候,北宋王朝承平日久,累世因循末俗之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徽宗荒淫无耻,重用蔡京、高俅、杨戬、童贯等四贼,政治腐败。他们公开卖官鬻爵,养拉私党,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英雄豪杰试图靠文才武略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是不可能的。即如蔡京以翰林学士出身,实非因才略见用。他凭着早年遭迹端王,当上老师,工书善画,投合端王;又凭着几十年的官场操练,练就一身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本事,把小主子伺候得烫贴舒服。一朝端王登基,蔡京夤缘而上,成为当朝太师宰相。浑如明朝大奸臣严嵩以善写“青词”阿附世宗嘉靖皇帝的路数。其他象高俅、童贯、杨戬之流,千箾之辈,亦皆因遭迹端王,迎合端王通熟浮浪子弟门风,里外帮闲,无非吹弹歌舞,踢球打弹,相扑玩耍,做低服小,委屈忍让,慢火煎鱼,持之以恒,把一个“捧”字做到十二万分。一旦公德圆满,遂篡 庙堂高位,连亲结党,横行霸道,仗势欺人,扰乱天下。

另外,宋朝鉴于残唐五代藩镇割据之弊,尽夺藩镇之权,世于谨守祖宗“守内虚外,强于弱枝”的立国原则,事权分散,人浮于事,形成见官见兵见费,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徽宗让高俅、童贯等无知奴才掌兵权,不必提防篡位之患,但奴才治国治军无方,维护自身权位却煞费苦心,如此逐层蔓延,形成一个腐败低能的官僚体系。国力日益衰弱,社会愈加黑暗。尽管如此,但北宋末年的政治腐败还没有导致大饥荒、大瘟疫等天下大乱。所以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还没有形成。在这种形势下,宋江想成大器很难。他试图走一条造反之路,又不敢冒造反失败的风险,只好过早地放出“天子圣明,奸臣当道”、“替天行道、赦罪招安”等自相矛盾,自欺欺人的声音。宋江的这种腔调一直持续到最后,体现了他虽然胸怀大志,但面对现实又患得患失的衷肠。这块反贪官不反皇帝的自相矛盾的招牌,体现了宋江的政治动摇性,使天下多少英语好汉望而却步,使多少梁山好汉心灰意冷,又大大削弱了梁山义军的斗志,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二、仗义疏财、网罗豪杰

宋江试图以江湖领袖起家,早年就注意从生平小事起,仗义疏财,受人喜欢,日积月累,名闻遐尔。他不仅仅结识江湖好汉而疏财。例如第二十回里,他一听说阎婆有难,当即写贴让阎婆去支取棺材,又另付十两银子做送葬费。第二十一回叙述他资助唐牛儿,许给卖汤药的王公一具棺材及送终之资。在清风寨他厚待华荣手下;在江州牢城营买上买下,自管营至囚徒,无不欢喜他。正是因为他所到之处,善待凡夫俗子,才赢得在江湖上有最响亮的名气,令天下豪杰倾心向他。遇难时投奔他。面对他来说,网络豪杰更重要,也更热心。《水浒传》第十八回道,若有人来投奔他,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地是挥霍,视金如土,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在这方面,宋江比柴进、晁盖更成功。按第十九回,柴进作为一个大财主,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他认识到家族危机,结交豪杰为留条后路,无心做江湖领袖。小旋风比不得及时雨得了民心。作为江湖领袖,容忍不良品性比善恶分明更重要,在收买人心方面,宋江更成功一些。

仗义疏财的目的是网络豪杰。有江湖声望而不去奔交,专等豪杰遇难投奔,结识的豪杰就很有限。在梁山好汉中,受柴进资助结交的有杜迁、王伦、林冲、2 武松、石勇、宋江兄弟;受晁盖资助结交的有白胜、刘唐、阮氏三雄。受宋江资助的有武松、李逵、薛永。而因奔走结交,被宋江网罗上梁山的先有花荣、秦明、黄信、燕顺、王矮虎、郑天寿、吕方、郭盛、石勇、后有戴宗、李逵、李俊、李立、张横、张顺、穆弘、穆春、童威、童猛、薛永、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侯健等,到第四十一回宋江正式投奔梁山时,40位头领中属宋江网罗上山的有25位,属晁盖网罗上山的仅是7个,甚至晁盖等一行8人也是宋江报信纵放上山的。于是晁盖对宋江谦让山寨第一把交椅。宋江虽推辞过去,坐了第二位,但是当即发号施令,让梁山新旧头领分左右两边坐下,属宋江网罗上山的新头领待日后出力多寡,再排座次。新旧头领的数目为27比9,明显宋江占了极大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仗义疏财,宋江也非胡滥使钱。第三十八回里,及时雨会神行太保,一文钱未花,也网罗一条好汉。可见疏财与否,完全服务于网罗豪杰的需要。客观地说,宋江、晁盖、柴进等仗义疏财,结识的豪杰多是风尘中不安分之人。贪官污吏盈天下,苛政猛于虎,百姓就认强盗为义士。宋江以笼纳英雄自负,所过清风山、对影山、黄门山、揭阳岭、浔阳江、强梁豪杰皆望风下拜,敬服归心。朝廷上权奸当道,屈压俊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林冲、杨志、花荣、裴宣、宣赞、鲁达、薛永等正直耿介,落魄潦倒。世俗还以为他们头脑僵化,不合于世。他们被逼上梁山,是起义队伍的中坚力量。宋江对他们也重加网罗,为其所用。奔走结交是宋江网罗豪杰的鲜明特点。生平疏财买下江湖声名,时机成熟时他会积极摘取胜利果实。杀了阎婆惜后,阎婆大闹郓城县。第二十二回里,朱仝义释宋公明,与宋江商议投何处去好。宋江虽欲上梁山,却要先投托三个去处:一是沧州横海郡柴进庄上,二是青州清风寨花荣处,三是白虎山孔太公庄上。目的是结交多路豪杰,一块拉上梁山,免得单身投奔梁山,恰似走投无路。如此权威扫地,谈何施展人生抱负!宋江计划投托这三个去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以结识、网罗那儿的好汉,收为知己,一同投梁山泊。事实果然不出所料,他先是结识了武松等人,后又凭着他在江湖上的名声收纳了许多英雄好汉;最后这三处的好汉都被他拉出来投归梁山泊入伙,自成体系,与梁山泊旧有人马相差不多。到第三十六回,断配江州途径梁山泊时,宋江完全能山山入伙。表面上宋江害怕不忠不义,以格尊父训相辞,不愿上山落草;实际上他仍嫌此时上山实力不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宋江在前面已犯下杀人落草、造反谋逆的大罪。后来 3 在江州浔阳楼仗着酒醉掩盖,故意索借笔砚题下反诗,留下籍贯姓名并配军身份,掀起风浪,闹了两处州郡,仍到梁山泊落草。综观前后,可知他根本谈不上格遵父训,害怕不忠不义。上山落草是他实现抱负的基本条件和一贯想法,不存在所谓父训,忠义的顾及。最后连宋太公也随他落草梁山泊,谈什么不忠不孝,清白姓字了宋江胸怀大志,太公有所察觉,但父子天伦胜过愚忠观念,太公后来支持他落草梁山,公开造反。所以,断配江州途径梁山泊,宋江嫌上梁山入伙的时机仍不成熟。因为他拉上梁山的头领和人马仍少于梁山泊旧有人马,他的威望仍不如晁盖。此时上梁山泊坐第二把交椅,今生今世难以施展平生抱负。要上梁,必须拉更多的头领和人马,占有绝对优势,然后再通过自己的为人和战功,潜移默化、架空晁盖,初获基业。

断配江州,宋江收买或结识十二位好汉共三伙人马,再加上黄门山下收罗的欧鹏等四位好汉及一伙喽罗,极大地加强了宋江等新投梁山头领的阵容,形成梁山泊新旧头领人马成三比一的态势。而这些新头领几乎全部是宋江网罗上山的。宋江在梁山泊已具实力,只是坚持不肯即夺晁盖寨主之位,是怕别人说闲话引起众人不服。相对于图谋天下的抱负,获取梁山泊的这点基业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网罗好汉仍是宋江的主要工作之一。在梁山泊,宋江待各位头领十分温和,从不轻易发怒,对有本事的人才,小恩小惠,为其所用。第四十七回里,晁盖一怒之下要斩杨雄、石秀。宋江力劝晁盖并抚谕二人,正面严厉与实际宽容结合得恰如其分,初步从感情上网罗了这两个刚入伙的好汉。其他头领也打心底里舒缓了一口气。这种对不良品质的容忍成为一种看不见的控制力,大家的心灵天平自然朝他倾斜,不敢不敬,无怨无悔追随他。三打祝家庄后,舍弃扈三娘,既还了当初对王矮虎所许的愿,又昭示自己坦荡无私,众好汉都称颂他仁德,他的威信日益提高。

收纳降将也是宋江网罗豪杰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俘虏的一般军官好汉,宋江亲释其缚,请入帐中,以礼陪话,好言抚慰,又自诉造反出于无奈,来日招安报国云云。于是,彭玑、凌振、韩滔、项充等意气相投,愿意入伙做个头领。对于捉到的朝廷重要将领,宋江亲解其缚,扶入帐中,纳头便拜,以山寨第一把交椅相让,仍诉之以无奈上山,愿意异日招安报国等等。如此体面忠义,不由你不被感化,为他效犬马之劳。呼延灼、关胜、董平等皆因此回心转意,成为梁山泊 4 最得力的干将之一。对宋江而言,吴用是最难征服的。吴用与晁盖自幼结交,亲密之至。宋江看到吴用一心想干大事,闹出名堂,以求青史留名。晁盖只管江湖义气,割据一方,富贵安乐,哪管青史留名。于是宋江与吴用多谈胸中大志,吴用也甘愿为其所用,疏晁亲宋。

三、童谣天书、神化自己

陈胜、吴光的篝火孤鸣,刘邦斩白帝子起义,刘秀的谶纬理论,无不体现了图谋天下者利用封建迷信,故弄玄虚,从精神上统治人民,抬高自己的斗争策略。《水浒传》第三十九回里,蔡九知府对黄文炳说:近日太史院司天监奏道,夜观天象,罡星照临吴、楚,敢有作耗之人,随即体察剿除。更兼街市小儿谣言四句道:“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因此嘱咐下官,紧守地方,黄文炳寻思了半晌,袖中取出宋江所吟反诗,呈与蔡九知府道,事非偶然也!结合宋江浔阳楼所题反诗与街市童谣,他指出:“童谣应在宋江身上。黄文炳的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也不难作出这个判断。甚至可以说,宋江需要蔡九知府获得这个判断。这个判断以及后来事情的发展,是宋江刻意创设的剧本。显然,他用京师童谣来为他投身起义事业作社会舆论准备,也引起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警惕。第四十一回里,梁山泊重新聚义庆筵时,宋江大谈京师童谣,故意宣扬神化自己,这就初步以众好汉的精神信仰上潜越了寨主晁盖。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超越晁盖,他还策划了个天书奇谭。在第四十二回里,宋江于还道村得梁山众头领接应脱险后,装神弄鬼,故作玄虚,在马上以手加鞭,望空顶礼,称谢神明庇佑之力。这自然就引出了九天玄女娘娘传授天书三卷的说法,似幻亦真。天书只与天机星同观,真耶假耶,只有吴用明白。而吴用一心想干大事,闹出个名堂来。九天玄女传书,宋江得天之助,奉天承运,替天行道,冠冕堂皇,巍然屹立,扭转了被封建道德视为“逆贼”的污蔑。别说吴用巴不得有此一说,就是其他粗直的梁山好汉听说后也心安理得,乐意接受。这比托塔天王晁盖移塔镇鬼要高明很多,宋江进一步成为众望所归的精神领袖,天命所系。但是,天书神术罕见施展。惟有第五十二回里,天书秘咒稍有展示。宋江临阵用功,背通了第三卷回风返火的咒语并秘诀,才赢片刻,又被高廉妖术所败。你说天书可助宋江辅国安民,替天行道,未料尚不能胜区区妖法;你说要宋江善观熟玩,未料宋江临阵用功。难怪他道行不高,诚可悯也!

四、义气道德掩盖则无限心机

智取生辰纲成功,晁盖投梁山泊做了寨主占了先。这对宋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经过大闹清风寨,断配江州路,虽然他网罗的大批好汉上梁山占有绝对优势,但在道德义气的表皮下他仍只能屈居第二把交椅。在以后漫长的奋斗历程中,他只有仁义和气,做好人情,多立战功,潜移默化,才能架空晁盖,控制梁山。晁盖不注意抓梁山泊人事大权。第五十一回里,他让吴用与宋江商议决定山寨职事。宋江凭着自己网罗上山的好汉占绝对优势,安排心腹头领牢牢地控制了梁山泊各方面大权,初步具备了架空晁盖的基础。为了加强他在梁山的地位,在晁盖去世前的历次征战中,跟随晁盖上山的旧头领一般都被安排同晁盖一块守山。不被重用,而被重用的除林冲外,皆是宋江至交或心腹。然而,道德义气的表皮还是要有的。本来,以宋江、吴用和梁山人马,打破曾头市,活捉史文恭是完全办得到的。那样,梁山泊不拘那位头领活捉了史文恭,按晁盖遗嘱就会成为梁山寨主。对宋江而言,这成何体统!思前想后,他引出卢俊义这位山外之热来活捉史文恭,纵使成功,也难坐梁山寨主之位。

抱负远大的宋江与兄弟们亲热的同时能保持适当的距离,留着一层虚假的孝义表皮。第三十六回里,宋江途径梁山泊,上山少叙。晁盖等苦劝宋江留下。宋江嫌时机不成熟,又不好推辞,一下子急哭了,家中上有老父在堂,小可不争随顺了,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情愿只就众位手里乞死。这一哭,谁敢强留?这哭还真有学问呢!晁盖临终为传位于宋江,而宋江见晁盖死了,比似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如此义气,谁还怀疑他的无限心机呢?

五、致命的误区

尽管宋江具有起义农民的英魄气概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是也有自己的误区。他看到天下大乱的局面没有出现,全国性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没有爆发,推翻北宋王朝需要长期艰难的斗争,对割据梁山泊的前途严重信心不足,不敢冒起义失败的风险。学初“敢笑黄巢不丈夫”以起义失败为耻的豪情壮志被招安归化、青史留名的自欺欺人的想法取代。政治动摇性造成了他的误区。这样,他开始一步步走入陷阱,走向死亡。

在宋徽宗心中,宋江等永远是贼寇,危及江山,必须斩尽杀绝。宿元景不自觉地扮演着帮凶的角色,把宋江哄得团团转。利用宿元景的奔波,宋徽宗以暂时 6 的退却、妥协、合作代替了围剿的狰狞面孔。宋江、吴用竟未能参透宿元景与蔡京等“四贼”目标一致,方法不同。他们心存侥幸,用昔日兄弟的血躯染红自己冠冕官袍。结果他们的下场与方腊一样,甚至不如方腊;兄弟们为宋徽宗以下的“四贼”收捕残害宋。“四贼”最后挨骂仅仅是徽宗为掩人耳目罢了,这种假慈悲真是可憎。

篇7:浅析《水浒传》中宋江的性格特征

内容摘要:轰轰烈烈的水浒农民起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它传播了农民的斗争理想,鼓舞了农民的斗志意志,起着瓦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作用,但它始终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没有完全冲破正统观念的束缚,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作为起义军的领袖——宋江,他的性格发展和水浒义军的生成、壮大、失败息息相关,宋江呼群保义,深得人心;宋江妥协投降,义军终究失败。

关键字:宋江 性格特征 矛盾性 复杂性

《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以宋江为首的各路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生动地演绎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现实,表达了对社会安宁、国泰民安的向往和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勾勒出一幅忠君爱国、除暴安良的理想图画。正如本文内容所昭示的,忠义思想就是本文的主旨。这种思想的最大负载者就是作者全力塑造的宋江这个人物。宋江不仅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而且也是小说中的一个特殊人物。说他重要,是因为作为起义军领袖,他亲手创建、发展、壮大了起义队伍,使之成为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既委身于造反之列,却又始终不能忘怀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耿耿忠心,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

一、《水浒传》简介及宋江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全称《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小说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是我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物形象之一。《临江仙》词是这样称赞宋江的:“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济弱倾心慷慨,高明水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疏钱财,重情义,忠孝双全,这是江湖英雄对宋江的评价。正是宋江的人气,才有了水浒义军的发展与壮大。同样,又是宋江的妥协投降,大有作为的水浒义军死的死,伤的伤,到最后落的失败结局。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水浒义军的生成、壮大、乃至失败,跟宋江的性格特征密切联系,息息相关。

二、历史上的宋江 与《水浒传》中的一些杜撰出来的人物不同,历史上确有宋江其人,很多史书、文人笔记里面都有关于宋江的一些零星记载。《宋史》上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东都事略》中也提到一名为侯蒙的官员,曾向皇帝上书建议“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

历史上也却有宋江起义,《宋史》中有明确的记载。通过《宋史》的记载我们可知,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东、江苏北部一带。起义的首领是宋江;起义具有流寇性质,不一定有固定的的根据地;起义的结局是严重受挫后投降;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起义的影响不算小;起义的中心区域梁山泊,距东京汴梁仅百公里左右,严重威胁着京城的安全;起义所涉及的地区,在北宋是比较发达的地区。梁山泊在宣和年间是广济河中部的一个湖泊,而广济河的上游就是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广济河又是京东重要的漕运通道,占据在广济河中间的梁山泊,对于北宋朝廷的政治、经济、军事所构成的威胁可想而知。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够记上一笔,在民间广为流传,足以说明它的影响。

三、《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

宋江是《水浒传》贯穿始终的主角,是小说的第一号人物,同时他又是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

宋江,人称“及时雨”,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乘机要挟,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首领。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小说中宋江的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宋江接受招安是有历史根据的,并非是作者凭空创造。在《水浒传》第32回,说到招安起初是武松先提出的,宋江表示同意。在历史上关于招安的记载确有其事,但不过100字左右,而小说有相当的发挥,情节也写的很具体。宋江接受招安,这与宋江矛盾的性格有关。一方面,他是仗义英雄,义军首领;另一方面他又想报效朝廷,忠君爱民。宋江提出要招安时,武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而宋江执意招安以报效朝廷,死而后已。

《水浒传》第39回中,宋江题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湖漫嗟吁。他时若随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我认为 这是他醉酒后的信手而题,并不代表宋江的真实思想。

四、宋江性格演绎的三个时期

宋江不仅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而且也是小说中的一个特殊人物。说他重要,是因为作为起义军领袖,他亲手创建、发展、壮大了起义队伍,使之成为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既委身于造反之列,却又始终不能忘怀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耿耿忠心,最终又亲手葬送了起义事业。“义”使他倾向革命,不满现实;“忠”又使他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这种双重的性格,不仅造成了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起义军的悲剧。

在作者笔下,忠义思想无疑是宋江性格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作者大致是按照三个阶段来演绎宋江生活的轨迹:一是侠义英雄时期;二是亡命江湖、落草为寇时期;三是招安以后。

1、侠义英雄时期

这一时期是宋江人生的一个重要铺垫。作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突出描写宋江的“义”。这不仅是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也是整部小说的基础。所以,人物一出场,作者就为他定下了“义”的基调。小说第18回对宋江有一个总的介绍:他平生只好结交江湖好汉,一贯地扶危济困,救人之急,有“及时雨”之称。因此,天下无论识与不识的,提起宋江莫不交口称赞,也无不以结识宋江为荣,宋江也正因此而获得了极高的声 誉。

在这一时期,宋江最大的一次义举是私放了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败露以后,首先宋江知道。宋江见到官府防范梁山晁盖贼寇文公,有一段心理描写:“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观察;又损害了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是非得已,於法度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这段心理活动中传递出两个信息:第一,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灭九族的罪,虽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不能够回头了;第二,宋江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闪失,心中有种隐隐的操心。这是一对矛盾。从理上讲,晁盖等人于法度上饶不得;从情上讲,却不愿他们出现闪失,这是宋江很真实的心理。他明明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犯了弥天大罪,又因为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虽然法度上不可能饶恕,但是他要放走晁盖。这时,宋江是知法犯法。能够做到这样,在别人可能容易,可是在宋江就很难。这件事证实他是一个仗义的英雄。虽然他出于“义”救了晁盖他们,但是从内心里又觉得他们犯下了弥天大罪,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可见,其所行之“义”,是以不触及封建专制统治为前提的义。

总的来看,侠义英雄时期的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一个心怀忠义、品格完美的英雄人物。表现在他身上的“义”,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群众向往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互相扶助的一种道德追求。

2、亡命江湖、落草为寇时期

怒杀阎婆惜是宋江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为了逃避朝廷的惩处,他不得不亡命江湖,四处流浪。作者写他亡命江湖的目的,还是在于展现一个“义”字。比如小旋风柴进对他的礼遇,清风山劫匪王矮虎前后不同的态度等,都从侧面烘托了他的“义”。宋江的义,不仅使他侠名远扬,而且像一块护身符一样多次助他化险为夷,遇难呈祥。各路英雄对宋江的顶礼膜拜,正是对他的“义举”的回报。也正因如此,宋江才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将众多好汉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也才能够稳坐帅位,说一不二,具有那么高的威信!显然,“义”是他日后统率梁山的资本。

不仅如此,亡命江湖还给了宋江展示其组织才能、领导才能的机会。亡命清风寨时,为报刘高之妻害己之仇,他与花荣合谋定计,大败官军。此后,为了粉碎官军的追剿,他又用计谋赚秦明入伙,使秦明不得不走上造反之路。宋江以他的“义”和智慧,在清风山初步集结起一支造反队伍。为了躲避大队官军的追捕,他又积极献计献策,要亲率这支造反队伍梁山入伙。宋江以他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极大蔑视与践踏。当此之时,他可曾想到对皇帝的忠?秦明本无反心,他却逼其造反,这是在维护封建制度吗?计赚秦明,致使秦明家少 数人被杀,这是在维护封建王法吗?秦明无辜而背反名,其佳人无罪而就地死,这是义还是非义?只是,宋江这种反抗思想的萌芽不久即为宋太公的一封家书所扼杀。出于忠孝,宋江一再拒绝了晁盖等人邀其上山入伙的建议,宁可沦为朝廷的囚徒,也不愿意落草为寇与朝廷为敌。这种骨子里对封建王朝的“忠”与行动上的“不忠”矛盾纠缠在一起,使他的洁身自好与造反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而“忠”对“义”的主导作用,又使宋江的入伙梁山充满了曲折性和戏剧性。尽管在押赴江州途中,危险四伏,迭遇不测,使宋江饱受惊吓,但他仍然不改初衷,多次谢绝了各路好汉殷殷挽留的好意。

刺配江州以后,宋江原本希望改过自新,再作良民,以上报朝廷,下安黎庶,但封建阶级并不买他的帐,最后因为一首所谓的“反诗”而要革掉他的命。宋江虽然也是被逼上梁山的,但他的被逼与武松、林冲等人又是多么的判然不同啊!

落草梁山以后,宋江充分发挥了他的领导才干,整顿山寨,训练队伍,亲率义军攻城掠地,打败官军,严重威胁到宋王朝的生存。为了壮大自己,他又不择手段地笼络人才,将宋朝的统军将领呼延灼、关胜等“逼”上梁山。为了招纳卢俊义上山,一方面,宋江大展“义”举,使卢俊义非常感激;另一方面又派人在他北京家中题下反诗,断其归路。乃至卢俊义蒙冤陷狱,宋江为救他又率兵远行,兵临城下。呼延灼、关胜、卢俊义等皆无反心,是宋江逼人家造反,等到人家情愿归降后,宋江又 以日后封妻荫子相安慰。他一方面自称朝廷罪臣,见友辄称“小吏”,称己不得已暂居水泊;另一方面,却又轰轰烈烈大造朝廷的反。不管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落草为寇时期的宋江,始终洋溢着一种强烈的造反精神。正因如此他才能团结义军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无论宋江骨子里如何忠于朝廷,他的行为却把他自己臵于了统治阶级的对立面。或许正因如此,招安以后,四大奸臣始终对宋江心存芥蒂,他们怎么能容忍一个造过朝廷反的人和自己同殿称臣呢?他们又如何敢给这个造反英雄以高度信任呢?宋江的“义”表现出了与朝廷公然对立的性质。客观上讲,第七十回之前的宋江比较可信,但后期的不和谐导致了人物性格的矛盾。

3、招安以后

正当起义军取得三败高俅、两赢童贯的辉煌胜利之际,宋江的思想与行为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个一向标榜“替天行道”、“清君侧”的人不仅没有杀掉奸臣,反而恭恭敬敬地将其送下了山,向皇帝显示自己对朝廷的“忠”。为了招安,他甚至去找妓女疏通与皇帝的关系。因为在宋江看来,自己已完全具备了投降朝廷的条件。不是吗?在官军不能消灭自己的情况下投降,不正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吗?可见,他是把梁山义军的一切胜利当作了向朝廷投降的资本。招安以后,他又马不停蹄地为统治者破大辽、平方腊,不是再一次证明他的忠心吗?可惜这只是宋江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宋徽宗这个 无道昏君再糊涂,有一点却表现得非常清醒,那就是从未信任过宋江!正应了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俗语,宋江的悲剧其实在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只不过他并不自觉,反而以“义”为借口,让众多梁山兄弟作了他“忠”的牺牲品。造朝廷的反,是为不忠;投降朝廷,任人宰割,是为不智;让众弟兄因他而死,是为不义!而他偏偏以“忠义”相标榜。

通过上述对宋江忠义思想发展过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忠义思想固然是宋江性格的核心,但忠与义的矛盾却始终存在着,只不过在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而忠对义的主导作用,又使得宋江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五、宋江性格的复杂性

在《水浒传》中,性格最复杂的要算宋江,在他的身上存在着两极的对立,即义士与忠臣的对立。这种对立反映了正统文化中儒家忠孝思想与市民文化中的侠义思想的对立,反映了宋江性格结构中深层次的矛盾与冲突。

宋江一出场,作者就介绍他是“孝义黑三郎”,“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特别强调他喜好结交江湖好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同时他一出场,也就受到严峻的考验。宋江私放晁盖,说明他把“义”当作最高原则。但当他“担着血海似的干系”放走了犯有“弥天大罪”的晁盖之时,他自己实际上也已经是 犯了背叛朝廷的“弥天大罪”。“放晁盖而倡聚群丑,祸连朝廷自此始矣。宋江而诚忠义,是必不放晁盖者矣;宋江而放晁盖,是必不能忠义也。”金圣叹这般评论,立场虽然不对,但指出了宋江私放晁盖是违背忠于朝廷的原则,而客观上为梁山义军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宋江放走晁盖主要是出于挽救心腹朋友的江湖义气,主观上并没有要反叛朝廷、聚众造反的意思,所以杀妻之后,他也并没有想去投奔梁山,而是到柴进、花荣等处躲避。不料又遭到了刘高夫妻的陷害,并且连同花荣也被装上了囚车,押送青州府,路上为清风山燕顺等人所救,于是宋江等人决定投奔梁山泊。正在这时,石勇送假信,宋江为了“孝”,撇下花荣等人,急忙回家“奔丧”,表现了宋江身上“孝”与“义”的矛盾与冲突。没想到回家的当晚,郓城县两个都头就带着百余人来捉他,这时他对懊悔痛哭的父亲说了这样一段话:“父亲休烦恼,官司见了,到是有幸;明日孩儿躲在江湖上,撞了一班儿杀人放火的弟兄们,打在网里,如何能够见父亲面?便断配在他州外府,也须有程限,日后归来,也得早晚服侍父亲终身。”表明这时宋江对官府还抱有希望,并没有想到与封建官府相对抗。宋江刺配江州,路过梁山泊,晁盖等人要他留下,他断然回绝说:“这个不是你们弟兄抬举宋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忠孝观念此时在宋江头脑中仍相当牢固。

到了江州,宋江过起了囚徒生活,由于心中郁闷不平,信 步来到浔阳楼,触景生情。“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在酒楼上写下一首《临江仙》词,又写了一首“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反诗。小说这段描写展示了宋江隐藏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这种在正常情况下,不肯吐露的“真言”,酒醉之中吐露出来了。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对自己才能被压抑的感慨;以及被刺配江州,过着屈辱生活的悲愤情绪一起发泄出来了。他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报冤仇,吐怨气,展抱负,干出一番像黄巢那样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忠孝观念在宋江头脑中虽然根深蒂固,而不甘屈辱,要施展抱负的豪侠思想同时也在他心中激荡,这正是宋江的双重人格,正是性格结构中的两极对立。

宋江私放晁盖,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而江州题反诗,是他人生中的又一转折。之后,他被黄文炳告发,被判死刑,梁山泊众好汉江州劫法场,把他救了出来。宋江已经无路可走,“今日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投奔哥哥去……”

宋江虽然上了梁山,并带领千军万马与封建王朝进行对抗,但他并没有摆脱忠孝伦理思想的束缚,他把忠与义统一起来,用“义”团结众人,实现忠心报国的目标。他在上山之前,就曾对武松说过:“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为人一世。”上山后,他这种思想并未克服,而且不断向义军灌输忠义思想。在晁盖死后,他改“聚义厅” 为“忠义堂”,他对那些归顺梁山的朝廷将领们总是一再表明自己上山是为了“权时避难”,日后“专等朝廷招安”。他没有在身陷绝境时向朝廷投降,而是在起义军节节胜利的时候,带领着梁山义军去接受招安,他认为这样做是为了报效朝廷,是为了“顺天”、“护国”,是忠义两全。结果,带给义军的是毁灭性的悲剧。

宋江既是忠臣孝子,又是侠义之士;既是梁山义军的首领,梁山事业发展的功臣,又是葬送梁山事业的罪人。宋江的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在《水浒传》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还不曾成功地创造出这样一个性格复杂的典型人物。

从上面分析来看,宋江的性格具有复杂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人物形象其性格构成都是具有复杂性的。西方心理分析学说重视人物的童年经历对其性格形成所起的关键作用。宋江童年经历的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中国人似乎更重视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作用,因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说。我个人认为,宋江性格的复杂性与其职业是息息相关的。很多人认为,宋江为人排难解纷,济人贫困,周全人性命,注意收拢人心,又生逢末世,实乃乱世枭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宋江帮助别人后,常有意无意露出名号,说明他的内心深处常洋溢着一种极度的虚荣感。我们可以肯定宋江小时侯一定是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本性”,这种“本性”在宋江后来的押司生涯里得到延续和发扬。一个人一旦被 社会定位为好人,他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暗示,在精神上得到鼓励,把好人当到底。可是当好人是难的,因为“济人贫困”需要庞大的经济支撑,“排忧解难”需要出众的能力。幸运的是,宋江的押司身份为他的行为提供了某种便利。在封建社会,押司这样的职业本身就是社会寄生虫的一种,利用政府的公共权力,钻法律的空子,在案件的处理中上下其手,为自己谋取社会关系和经济利益。行政机器运转真正依靠的正是这样的一批人。宋江“刀笔敢欺萧相国,声明不让孟尝君”,他正是由此而积累下财富,才有可能扶助他人。他要为人排忧解难,不仅要依靠官僚机构本身的公共权力,还必须有通达的人脉关系。在中国处理某些事务并非单靠法律的力量,更多的事务处理其实依赖于私下的协调,也就是宋江要为人排忧解难,则需要黑白道人脉关系网络,这也就决定了他要在官府与黑道之间游走。而他的“公家人”身份也正是黑道势力所需要所仰仗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自觉不自觉地,宋江选择了一种“中间人”的角色定位。所以,认为宋江一开始就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乱世枭雄,其实有点一厢情愿。他的醉后题“反诗”,我个人认为,至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儒生的酒后狂言,抒发内心壮志抱负的一种表达方式罢了。中国的儒生受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大多激情昂扬,壮志满怀,但在现实生活里往往不具相应的才能,史上也多的是,大可不必当真。陆游、李白、杜甫一生都想在沙场上、政坛上大展“雄”才即是典型例子。宋江的一生因为其性格而得以成就,但也因其性格而遭遇毁坏,正所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宋江“忠孝双全,美名远播”,使他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但正所谓树大招风,纵使没有阎婆惜的要挟,在惊惧之下犯下杀人案,他的游走于黑白道之间的“骑墙”行为,也终有一天要将自己“逼上梁山”。说来命运往往也是不由人自主的,宋江天性豪爽好义,他对名誉的珍视乃至崇尚,他对游走于“两极”之间的快感的迷恋,必然要将自己的生命推向某种“万劫不复”的境地,这正是希腊悲剧与希腊哲学里所表现的核心思想——宿命意识,当命运的马车一旦发动起来,一切就不由自主了。因此,生辰纲案发,宋江在他的复杂性格的驱使下,已开始走向生命里最重要的转折。如果说一开始是宋江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梁山作为他获得利益(包括赢取声名)的一个重要筹码,那么后来就是梁山选择了宋江,因为宋江的加入,可以使梁山获得某种程度的正义性。

宋江被自己和梁山英雄“逼”上山后,他就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作重新的定位。受儒学教育的宋江真正的抱负是为国家权力服务,赢取功名,荫妻荣后,但此时这条路几乎就是一条“断尾路”了。于是他只能通过更长久的谋划来“曲线救国”,达成他的目标。中国古代很多读书人以隐为进,宋江也正是用了这样的策略。于是接下来他就认真与朝廷“作对”,壮大梁山,以赢得以后接受招安的筹码。当然,在打击豪绅方面,他的坚决里也有他性格里的“扶危济贫”等平民思想的真正体现,毕竟他的出身和经历与民间尚有较密切的接触。这和他的对国家政权的忠义思想是不违背的。但儒生的斗争永远都是不可能彻底的,因为儒生心底里的思想本身就是王权的乳汁哺育出来的思想。所以,宋江在梁山最辉煌的时候,不顾梁山众人的强烈反对,接受了朝廷招安。有人说,宋江是为梁山兄弟谋长远的幸福,我个人觉得这也是有的,而且在很大成分上说是这样的,毕竟宋江的性格根源里有着“义”的精神。但如果说全然为此,也是不太具说服力的,宋江是将自己观念强加在梁山泊里的众人身上了。在他看来,他最后的出路还是归顺朝廷,这才是长远之计,是他也将对自己各方面利益的“博弈”之后的选择,他认为这也是其他人的最佳选择。但问题的荒谬在于,单个的宋江,没有了梁山作力量支撑的宋江对朝廷来说是没有用的,而接纳了有着梁山作为后台的宋江,无疑是朝廷在王朝的内部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即使最终能收服,它也会像成年人的盲肠---没多大实际用途,却时不时要制造麻烦。受招安后的梁山英雄们,命休矣。

从宋江性格的主导倾向来看,宋江具有起义英雄的鲜明特色,但是这种反抗与妥协是相互矛盾而又奇妙谐调的。宋江出身小地主阶级,尤其是他做押司的经历,封建观念在他身上特别强烈,一方面,他同情百姓疾苦,要求反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他又害怕走上反抗的道路,落个不忠不孝的罪 名,同时由于他在水浒义军中的特殊地位,又使他有力量左右水浒义军的行动。可以说,正是宋江性格的复杂性,水浒义军在妥协投降的局面下落个失败的结局。

参考文献:

[1]李希凡,《沉沙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204.[2]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岳麓书社,1997,135.[3]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岳麓书社,1997,135.[4]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岳麓书社,1997,306.[5]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上海教育教育社,2006,249.[6]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岳麓书社,1997,342.[7]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岳麓书社,1997,316.[8]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9]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酷文网

致 谢

篇8:水浒传中宋江三什么

1 领导权威——仗义疏财, 获得“及时雨”美名

现代领导理论认为, 领导者的权力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正式权力;第二是非正式权力。非正式权力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个人影响权力。宋江的江湖名气很大, 是因为宋江仗义疏财, 扶贫济困, 雪中送炭, 获得了“及时雨”的美名, 从这个角度把个人影响权力发挥到极致。《水浒传》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讲当他在柴进庄园初遇武松, 看到武松的落魄, 便拿出自己的银子分与武松, 使得受冷遇的武松感激涕零, 并与宋江结拜。同样, 宋江初遇李逵, 便送李逵十两银子。后来李逵大闹赌场, 宋江为其化解尴尬, 直到二人分别时, 宋江又送李逵五十两银子, 以致换来了日后李逵对宋江的至死追随。此外, 宋江碰上在揭阳镇卖艺的薛永, “乐善好施”这一招照样好使, 当别人都给薛永白眼而无分文时, 宋江作为一个配军却主动上前给他五两纹银, 这使得薛永更是感激不尽, 在他看来, 宋江的五两纹银胜似别人的五十两银子。宋江的关系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仗义疏财给连起来的。不仅乐于结交这些江湖好汉, 即使在乡里、官场也一样如此。

凭借上述做法, 宋江的江湖名气很大, 获得了“及时雨”的美名, 开创了水泊梁山的伟大事业。

2 理念升华——确立目标, 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

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团队, 要想获得内部成员和外部社会的认同, 就要有明确和崇高的目标, 让我们看看梁山的宗旨在宋江上山前后有什么变化。

当初水泊梁山的性质和其占山为王的团伙性质一样, 本质上都是草寇。但自宋江上梁山以后, 对梁山进行理念升华, 梁山的风貌大为改观。因为宋江敏锐地察觉到, 上梁山的好汉最初不都是打家劫舍的山贼, 很多是有伟大理想和报国热情的。团结带领这些人, 满足他们对梁山事业的理念认同是首要问题。因此宋江大刀阔斧地改造梁山的风貌, 变“聚义厅”为“忠义堂”, 把草寇的形象转变为英雄。同时, 最重要的是宋江又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 升华了梁山理念和文化, 水泊梁山有了新的共同的使命和目标, 水泊梁山成了一个正义的事业而不再是一个打家劫舍的团伙。“替天行道”被全体梁山好汉所接受, 凝聚着水泊梁山的群体意识, 最终梁山实现了招安, 为梁山好汉找到一个体面的归宿。

3 领导组织——重排座次, 实现团队“权力制衡”

梁山一百单八将成分复杂, 有打家劫舍的山贼, 也有市井无赖, 有达官贵人, 也有政府小吏。宋江想方设法把这些人安排好, 让他们各安其分, 没有怨言, 建立起如此庞大的多样化团队。《水浒》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江借助“天意”, 一个颇难通过的一百单将排座次名单就这样顺利地通过了。用今天的观点看, 梁山相当于一个县处级单位, 安排了36个正处级 (天罡星) 和72个副处级 (地煞星) , 说明施耐庵在进行文选创作中, 有意识地巧妙安排。

3.1 巧妙搭班子, 实现权力制衡

3.1.1 搭大班子看名气、看能力

研究搭大班子指的是梁山如何安排领导班子, 管工作和战略。在大班子上, 主要是看名气看能力。梁山前五名: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大刀关胜。宋江人称“及时雨”, 江湖名气很大。领导能力强, 是梁山军的实质性领导人和总负责人。

3.1.2 搭小班子看形象、看感情

研究打小班子指的是宋江如何安排办事人员, 管生活和事务。在搭小班子上, 主要是看形象、看感情。宋江的中军帐中有两个人: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胜。这两个人涉世不深、可是最听宋江的话。安排卢俊义身边的两个人:孔明和孔亮。这两个人是宋江的徒弟, 也可以说是宋江的亲信。另外宋江出门办事经常带的人有4个:戴宗、李逵、燕青、柴进。这四个人各有所长。

3.2 合理安排职务, 追求人事相宜

领导在安排职务上, 需要做到人事相宜:让所有的事, 都有合适人去做、去管;让所有的人, 都做与管相应的事、合适的事, 做到“人人有事干, 处处忙起来”。

梁山只安排了四个闲人:铁叫子乐和、白日鼠白胜、鼓上蚤时迁、金毛犬段景住, 让四个人掌管中军探哨, 负责收集情报。

3.3 高明治理小人, 搭建多样化团队

梁山好汉中有很多大英雄, 但也有很多是过去有错误现在有缺点的小人。例如白日鼠白胜和鼓上蚤时迁。这些偷鸡摸狗的人在团队中如何运用呢?时迁“偷”的技艺堪称一绝, 但他的排位却不能靠前, 然而宋江对他却爱护有加, 以致他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员, 立下不少功劳。

3.4 领导激励——满足需要, 追求“差异化”激励

领导激励的着力点在于放在人的优势需要上。领导激励的过程, 具体说来就是满足需要、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引导目标的行为。

宋江在对待下属的需要方面分了以下四种情况, 分别用不同方式进行满足: (1) 物质需要的满足。前文中提到, 宋江仗义疏财, 扶贫济困, 雪中送炭, 获得了“及时雨”的美名, 从这一点看到满足了很多英雄的物质需要。 (2) 情感需要的满足。宋江安排一百单八将结拜, 宋江和其他人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兄弟关系, 团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兄弟关系, 因此满足了大多数人的情感需要。宋江给矮脚虎王英安排妻子一丈青扈三娘, 解决个人问题。对待李逵, 宋江又是恩威并施, 像一个严父一样, 给李逵这个从小没父亲的孩子更多的情感关怀。 (3) 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 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需要。前文指出梁山当中除了打家劫舍的强盗之外, 也有一大批像关胜、胡延灼一样朝廷降将和卢俊义、吴用等人的有识之士。因此, 必须给这些人一个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 就是“替天行道”的伟大理想和最终归宿“朝廷招安”。

宋江就是通过对下属不同需要的分析给出了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把梁山打造成了一个紧密团结的具有凝聚力的战斗团队。

参考文献

上一篇:饰的成语下一篇:英语告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