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研修课程

2024-04-23

2024研修课程(精选7篇)

篇1:2024研修课程

课程pxj98 教学PPT设计入门[2010

模块一 PPT的基本知识、操作 >> 课后练习

模块一 PPT的基本知识、操作 >> 课后练习

1.PowerPoint 2010中主要的编辑视图是______。*

 A 幻灯片浏览视图

 B 普通视图

 C 幻灯片阅读视图

 D 备注页视图

正确!

2.放映当前幻灯片的快捷键是______。*

 A F6

 B Shift+F6

 C F5

 D Shift+F5

正确!

3.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文件的扩展名是_________。*

 A ppsx

 B PPTx

 C PPT

 D pps

正确!

4.在PowerPoint浏览视图下,按住Ctrl键并拖动某幻灯片,完成的操作是________。

 A 移动幻灯片

 B 删除幻灯片 *

 C 复制幻灯片 D 隐藏幻灯片

正确!

5.在PowerPoint中,停止幻灯片播放的快捷键是_________。*

 A Enter B Shift C Esc D Ctrl

正确!

6.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直接插入*.swf格式Flash动画文件的方法是_________。*

 A “插入”选项卡中的“对象”命令 B 设置按钮的动作 C 设置文字的超链接 D “插入”选项卡中的“视频”命令,选择“文件中的视频”

正确!

7.更改当前幻灯片设计模板的方法是______。*

 A 选择“设计”选项卡中的各种“主题”选项 B 选择“视图”选项卡中的“幻灯片版式”命令 C 选择“审阅”选项卡中的“幻灯片设计”命令 D 选择“切换”选项卡中的“幻灯片版式”命令

正确!

8.在PowerPoint2010中,对幻灯片的重新排序、添加和删除等操作,以及审视整体构思都特别有用的视图是_________。*

 A 幻灯片视图 B 幻灯片浏览视图 C 大纲视图

 D 备注页视图

正确!

9.在PowerPoint 2010幻灯片中,不可以插入文件_______ *

 A Avi B Wav C Bmp D Exe

正确!

本次标准化测试你已经答过(1)次,最后答卷时间:2014-08-02 09:42;

本次答卷最终得分:9

篇2:2024研修课程

这次第二期远程培训研修时间虽短,但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许多历史教与学新观念,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专题研修,我更进一步掌握了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目标,提高了历史教学的理论水平,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而且在与各校老师的研究、讨论中,我提高了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水平,业务能力有了进步。下面就本次研修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目标。

过去,我们经常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如今我们更注重课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实现初中历史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注重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培训针对性强,这次培训能够把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引用了丰富的课堂实践的案例,使我们对课改的新理念和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理解。如《高效课堂之探讨历史材料题的有效解法》有很有启发性和实用性。也有许多教师针对历史中考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有效教学对策,这些对于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搞好中考复习有着现实意义和启发。

三、要加强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结合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培训学习,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教学思想交流,我们开阔了视野,汲取了不少新观念,新方法,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多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教学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篇3:以课程化推进校本研修

在本世纪初,我区就尝试构建区“十五”教师培训的“四元”框架,并把其中的教学实践、教育科研、师徒带教这“三元”作为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内容。与此同时,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的试验区之一,校本教研也在各校得到普遍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立足学校实践研究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当时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分头并进,一方面学校校长、教师的工作负担加重,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整合,使得学校忙于应付,久而久之便走向形式化了。例如,学校每年只是将教师的公开课教案、论文、带教手册收集起来,向区教育学院申报学分,而基本忽略了研修的过程,而这种只重文本和结果的局面恰恰违背了校本培训的初衷;同时,校本教研也由于缺乏引领机制在不少学校遭遇瓶颈。

顾泠沅老师指出校本研修“意在将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学习历练结合起来,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它迫使我们寻找一种能把培训和教研、科研有机结合起来的机制。自2004年起,在一系列市级、区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区构想出了一种既环境友好又组织有效的校本研修形式——教师实践课程,“十一五”期间在全区试点和推广,并获得了众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群体的充分认可,其中,部分学校还对课程化的校本研修做出了创造性的延伸和发展。上海市教委在“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的五年规划中,将此种形式定为“实践体验课程”,这也是对校本研修课程化的一种肯定。

一、课程化推进校本研修的优势

人们习惯于把坐在教室里听讲叫做上课,把一整套为上课而设计的过程叫做课程,然而,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人最重要的学习途径是自己的实践,这在波兰尼的理论中叫做“默会知识”,在杜威的理论中称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林德曼的理论则认为成人教育中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学习者的经验,经验是学习者最有效的课程。在现代课程理论的框架下,我们何不为教师构造一种类似于学生的“经验课程”的新型教师教育课程?它应该以组织教师有目的、有主题地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意义、有效率地进行反思和研究为主要内容,从而获取、改进、完善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的一种程序化的方式。它把听讲、理解、答题这些传统的课程程序,改造为实践、反思、再实践的程序,所以,对应于文本课程,我们将其称之为实践课程。我认为校本研修课程化,至少有如下优势。

1. 课程化可以使研修活动有序化

课程必须有课程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校本研修要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那么,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哪里?问题之间有何关联?解决的先后如何处理?哪些形式比较适合解决这些问题?课程化使学校的组织者必须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形成本校的校本研修课程系列。研修活动不再是零打碎敲、随心所欲的活动,而是由一个个关联的专题组成,研修的专题成为教师实践反思的焦点,它有利于教师有意识地去经历教学实践并有意识地发掘经验。

2. 课程化可以使研修活动规范化

课程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它需要预定的目标、内容、过程、检测等。要让校本研修成为教师的自发行为、工作状态还为时过早,因为习惯产生于反复的行为,校本研修的确需要一个制度化的过程,但它既不能挂靠于行政制度和行政命令层面,也不能停留在“倡导”层面。而课程作为一种规范的行为过程既可以规避人们对行政化指令容易引起的抵触和厌倦,也可以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从实践中学习的习惯。

3. 课程化可以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很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少数领衔者忙而其他人当观众或听众。实践课程是一种要求群体性参与的学习,通过假设、尝试、碰撞、质疑、倾听、回应,教师在其中享受和体验,各得其所,真正成为了课程实施的主体。所以,在课程化的校本研修中,教师的参与度往往高于传统的课程培训,也高于传统的教研和科研活动。

二、采用课程化推进校本研修的意义

课程有自身的要素,例如对象、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等,所以课程本身是一种有所准备、有所策划的教育过程,然而,教师的实践课程与文本课程有形态上的巨大区别,这种区别来源于人们对显性知识的学习和对默会知识(在教师职业中即实践性知识)的学习的不同。例如,实践课程的内容和过程重在做中学,那做什么?怎么做?哪些活动有利于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设计者对此必须有较强的自觉。又如,实践课程的课程目标也是较难确定甚至较难检测的,因为教师通过校方组织的实践活动,体验了、触动了、感受了,甚至可以做得更好了,似有所悟,却又难以言表,这正是默会知识的特点。

这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实践课程使得校本研修有了一种依托实体,这种以实践体验为主的学习符合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以经验为基础的建构性学习。正如顾泠沅老师在为我区的成果集《教师实践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校本研修制度新探索》一书写的序言中所说:“教师实践课程的显著特点是立足于教师的经验,将课程教学改革的教育理念与教师经验紧密结合,实现教师经验的丰富、优化和再造,这也正是教师对自身发展的一种需求。教师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培训接受者,而是实践研修的主体,是一个亲身体验者、建构者。”

校本研修课程化,其课程论方面的学理且留待专家学者去阐发;其操作上的要义,我们将其归结为一个公式:有组织的实践+有主题的研修+有意义的反思=专业成长。

三、以课程化推进校本研修的策略

从区域层面推进校本研修的课程化,需要耐心和策略。我区的经验是:下力抓、舍得放、精心导。

最需要下力抓的是校长的课程领导力。首先是课程意识,其次是策划能力,还有实施、管理方面的智慧。“十一五”之初,我区就组织了全区校长的全覆盖培训,课程化的探讨引起校长们的共鸣,也促进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不少校长在经过几年的尝试后深有心得,还有许多创新之举。另外,我们还抓典型示范。我们将敢于“吃螃蟹”的十几个学校组成校本研修先行校,一些重要措施在先行校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让先行校在区域层面示范、推广。

有抓必须有放。校本研修本来就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课程化不是用游离于校外的所谓课程去替代校本研修,而是将校本研修化到课程框架里,所以,课程化的进程也是放权的进程。我们把实践课程的设计权、实施权、管理权,乃至评价登分权彻底放到学校。自主评价课程是一种彻底的放权,从由区教育学院统一评价认定学分到完全由学校自主评价,是实现“校本化”的根本举措。从理论上讲,评价权是最核心的课程权利,教师参加了本校教师教育课程,如果由区教育学院进行评价,是不可能真正反映教师的发展和进步的。从实践上讲,区教育学院不可能逐一了解每位教师的研修情况,只能根据所提交的文本材料加以裁定,这样就完全忽略了研修的过程,与校本研修的初衷背道而驰。把评价权放到学校,校长就可以评价为抓手和导向,真正将校本研修做实。

篇4:课程研修总结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效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更好的辅助教学。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使我对于运用现代化手段促进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进行的理念得到了提升。更多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应用资源如何促进学生发展,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书中的文字假想当时圆明园辉煌的画面,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想象能力是有限的,抽象思维远不及形象思维的触动,形象直观的介入更能使其有效的体会圆明园的辉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让学生从感官体验入手,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圆明园辉煌”的认识与理解。那么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课前准备的多种图片资料,以及3D动画展示,让学生透过演示屏幕上一幅幅鲜活的图片,促进文字所承载的相关内容。

篇5:《唐宋文学课程》自学研修

作业:自学以下内容,并写读书笔记。

说明:以提纲形式呈现,在每一章、每一节之下先概括其主要内容,再按层次、逻辑关系列出其中要点,如某一诗歌流派的概念、成员、代表作家、作品或作品集,某一文学家的文学理论、风格等;可用句子、词语等不同形式。在某些重要章节或读书有心得的章节下添加3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1—2句即可)要求:必须手写,不能过于简略。

举例:第一章 宋初文学

(主要内容:)概述宋初的文学复古思潮,宋初诗坛“三体”、王禹偁、柳开等人的古文。

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成员:王禹偁

1、王禹偁:信从儒家政治理想,心系家国;(生平)

革新晚唐五代浮糜文风;文集《小畜集》,文风清新、疏朗、流畅;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待漏院记》(文学主张、创作风格、作品集、代表作等)

继承韩、柳的平易文风,显示出新文风的端倪,堪称欧、苏散文的先导(成就、地位)(可添加笔记,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铺写夏、冬雨雪声,平日鼓琴声、吟诗声,清雅动听,以声写景,有诗歌的韵味。重在自己读书的感想,较随意;也可以将某一作家、作品与同类作家、作品对比。如此段描写与《醉翁亭记》的写景是否可比?或可加横线、波浪形、三角形、圆圈代表重点等不同意思)

2、柳开„„

3、穆修„„

4、姚铉《唐文粹》

主要内容:宋初的文学复古思潮,时间为宋初七十年左右,成员有王禹偁、柳开、穆修等,成为北宋中后期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如穆修培养的弟子尹洙、苏舜钦等后来成为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

郑重声明:提示中所列重点均为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不是考试重点;自学范围更非考试范围,请勿混淆。

阅读内容: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三卷中唐代、宋代文学部分

唐代部分: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提示:第二节、第三节较重要,尤其“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杂文学观念对散文发展的深远影响”、“韩愈、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为重点。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唐传奇 较重要)

提示:唐传奇在中国小说史上所处地位及艺术渊源、《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成就、唐传奇的艺术手法与成就为重点。

俗讲、变文部分侧重掌握这两种文体的概念、特征、代表作品。

第十章 晚唐诗歌

提示:杜牧等晚唐怀古咏史诗为重点(杜牧会简略地讲),许浑的创作、苦吟诗人群体、“皮陆”的政治讽喻诗、司空图的“韵外之致”诗歌理论、罗隐讽喻时世诗、韦庄《秦妇吟》等伤时之作、温庭筠《商山早行》较重要。

韩偓等诗人作为香艳诗风诗人群体来把握,对宋初西昆体有一定影响。贾岛、姚和及其追随者作为苦吟诗人群体把握,其影响延续到宋初“晚唐体”、南山末“四灵”、“江湖”诗人。

宋代部分

第一章 宋初文学

提示:重点掌握宋初诗坛“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教材二至四节),掌握其得名、艺术渊源、艺术特色、代表作家、作品(集);宋初柳开、穆修等的文学复古理论,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知道姚铉《唐文粹》。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之 第一、第二节

提示:重点掌握晏殊词温润秀雅特色、人生体悟的思想性、名作《浣溪沙》;欧阳修词对表现自我独特人生体验及通俗化的开拓,白描手法,名作踏莎行(侯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采桑子》(群芳过后)等;范仲淹名作《渔家傲》、《苏幕遮》及对豪放词的滥觞;张先对词史发展的影响(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率先大量在词中使用题序),名作《天仙子》、《木兰花》(见作品选),知道“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王安石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较重要)

提示:重点为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理论、意义、成员等);欧阳修平易自然、纡徐委婉的文风,名作《醉翁亭记》、《秋声赋》等;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名作《戏答元珍》等;梅尧臣诗歌的“平淡”风格及意义; 王安石散文简洁峻切的风格、名作《读孟尝君传》;曾巩散文平正周详的风格。

较重要:苏舜钦诗的雄豪奔放风格。王安石诗歌“王荆公体”、名作《明妃曲》其

一、绝句《书湖阴先生壁》等。

第四章 苏轼之第一、二节(较重要)

苏轼“辞达”的文学理论、行云流水的风格,名作《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夜游》等。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之第二、三、四、五节(较重要)

重点:陈师道的诗歌、陈与义诗歌、吕本中“活法”理论、曾几的“活泼”诗风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之第一、二、三、四节(较重要)

提示:重点为晏几道词如梦如幻的境和语淡情深的风格、名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鹧鸪天》(彩袖殷勤)等;

秦观的婉约词风、艺术表现及名作《鹊桥仙》(纤云弄巧)、《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等;

贺铸词的英雄豪气、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名作《青玉案》(凌波不过)、《鹧鸪天》(重过闾门)、知道“贺梅子”(“若问闲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变化之第二、三、四节

提示:重点为(朱敦儒清旷潇洒词风及代表作《好事近》(摇首出红尘)及爱国词《相见欢》(金陵城上));张元干爱国词《梦绕神州》;岳飞的英雄词《满江红》等。

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之第一、四节(较重要)

提示:重点为陆游诗歌的艺术渊源;“诚斋体”的艺术特色,名作《初入淮河四绝句》其

一、其四等;范成大的田园诗及名作《四时田园杂兴》等。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之 第一、四节(较重要)

提示:重点为陆游爱国词及名作《诉衷情》(当年万里)、《卜算子》(驿路断桥)、《钗头凤》等;辛派先驱张孝祥豪壮词风及名作《六州歌头》、清旷潇洒词风及代表作《念奴娇·过洞庭》等,了解陈亮、刘过。

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较重要:姜夔、吴文英、张炎)

提示:重点为姜夔词的艺术风格、对词境的开拓及名作《暗香》、《扬州慢》(淮左名都)、《点绛唇》(燕雁无心)等;吴文英突变性的章法结构和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及名作《风入松》等;张炎的清空骚雅词风及名作《解连环·孤雁》、《高阳台·西湖春感》等。王沂孙的咏物词《眉妩·新月》等;史达祖的咏物词及名作《双双燕》;蒋捷的名作《虞美人·听雨》。

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提示:较重要的有辛弃疾等的政论文,南宋笔记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洪迈的《容斋随笔》、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周密的《武林旧事》等(文学性很强的小品文,有兴趣的同学可课后阅读。了解);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及散文选本《宋文鉴》、《文章正宗》等(了解)。

第十二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篇6: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

2008年第6期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同时发布]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6/80343/index.shtml

[“中学历史课程网”同时发布]

http://hist.cersp.com

◆ 主

编:朱汉国 赵亚夫

◆ 执行主编:聂幼犁 任鹏杰

◆ 编

委:朱汉国 赵亚夫 聂幼犁 任鹏杰 李惠军

黄牧航 张汉林 何成刚 张斌平王 磊 夏辉辉 王宗琦 沈为慧 张振鸿 李 杰 吕准能 张才能 王 涛

◆ 本期责编:任鹏杰 何成刚 黄牧航

目 录

◎ 编者寄语 ◎

峰峦处处寻宝人/张斌平

◎ 作业点评 ◎

河南邓州周蔚、王晗、陈会亚、李明等作业/聂幼犁点评 河南驻马店西平历史一班李洁作业/张斌平点评

◎ 简报选萃 ◎

第4期班级简报选/新疆伊犁巩留2班 第4期班级简报选/新疆伊犁巩留1班 第5期班级简报选/河南新乡辉县历史1班 第4期班级简报选/山西临汾历史培训1、2班

◎ 研修感言 ◎

关乎于“人”的历史

rjlslhy(学员)[夏辉辉点评] 992857学员 初高中衔接大家都来出谋划策 桂 林[夏辉辉点评] 魏玲玲 魏玲玲 杜 鹏 井立胜

◎ 团队公告 ◎

新开公共电子信箱敬告学员/历史课程专家团队 ◎ 特别链接 ◎

2007年《全国历史新课程研修简报》

● 编者寄语 ☆☆☆

峰峦处处寻宝人

· 张斌平·

连日来我们与学员共冒酷暑,共同探索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创新之路。这种改革创新最终要落在课堂上,新课程培训就是为此所做的准备。因为我们知道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是一种唤醒,课堂是用生命的热情唤醒生命的热情。学生的生命热情需要教师去唤醒和点燃,这意味着教师的生命热情首先被唤醒被点燃。新课程培训,正是这样一种唤醒和点燃。

如果说学员们因第一天网络技术故障接,参与培训的热情遭受了一些打击,那么后来随着技术故障的排除,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家的参与热情日趋高涨。无论是大家的作业,还是论坛的发帖,都让我们感到了这种点燃、这种唤醒!

是啊!培训引起大家对课堂细节的持续关注,对教材内容的大胆质疑,对视频内容的有力商榷,对历史教育的重新思考,对自我职业价值的重新探索。专题教学优势何在,整合资源如何必须!观念更新打开心扉,课堂案例开路先锋!

与其说我们共同呼唤新课程,共同拥抱新课程,还不如说我们一起探求历史教育的价值,一起关注未来公民社会的生存,一起担当家国民族的责任!我们就是从事历史教育的守卫者,呵护着历史教育的精神家园。

阅读着大家的作业,浏览着同仁的发帖,时而心里泛出一种喜悦,时而某种担忧涌上心头——学生初中的准备不足怎么办?高考不改怎么办?课时不够怎么办?教师的学养不足怎么办?学校的条件不足怎么办?„„一时间,云雾缭绕,峰峦叠嶂,不知身在何处!刹那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不知路在何方!

然而,牢骚抱怨终归去,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个个帖子,一篇篇作业,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一种点燃的激情,确确实实感受到一种反思的智慧,一种唤醒的力量!作业的字里行间,发帖的细微之处,时常有智慧的灵光。

问题与成功同在,困难与希望同行!我们是“峰峦处处寻宝人”,我们企盼成功,但我们不能仅有憧憬,还得靠扎扎实实的行动!

● 作业点评 ☆☆☆

【河南邓州周蔚、王晗、陈会亚、李明等/作业】

今天的视频,你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点?请谈谈你的独到感悟与体会。“专题式教学下如何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是我们颇感兴趣,也是印象较为深刻案例和问题。历史教学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教师在备课中和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好各周蔚种教学资源,有利于历史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1.教材资源。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整合教材不仅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而且要注意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图文并茂是历史教材的一大特色,历史教材中选编的大量历史图片,是对教材相关内容的补充说明,是历史教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来选择使用图片的时机,帮助学生“以图记史”,使学生能够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理解教材的能力。

2.图书馆资源。图书馆中与历史有关的书籍很多,如历史文献、历史读物、历史报刊、历史文学作品等。教师在备课中,要利用图书馆资源,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引用其中的一部分来支持或补充教材内容,加深教学的科学性,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学习的习惯。

3.历史音像资源。历史音像资料包括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材内容有选择地利用音像资料,应该尽量选取历史纪录片,最好是当时的历史资料。这样既避免了纯粹书面学习的枯燥,又能科学而直观地展现历史。

4.网络资源。历史网络资源包括的种类很多,除了人们已经普遍熟悉的专业网站(包括与历史学科有关的的网站和各个博物馆、图书馆、历史景点的专门网站)以外,大量非专业网站中丰富的历史主页、与之有关的各种资料、远程网络教育网、各大基础教育网等等,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资源。互联网上的历史教学资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历史教学课件和课件素材、历史教研活动信息、历史教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历史教育教学论坛和历史图书、杂志、期刊和报纸等。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利用搜索引擎进入专业网站,获取相关的资料。

5.历史遗存。历史遗存包括历史遗址、遗迹、文物以及蕴涵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教师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历史遗存,备课时利用这些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地补充和完善,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历史。

6.教师和学生等人力资源和社区资源。教师在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同时,要加强与本学科教师以及其它学科教师合作,提倡集体备课。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之一,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基础上,围绕着转变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教学设计。另外还要注意利用社区资源,把社区资源和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历史教学的内涵。

总之,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补充资源,注意它的有效性,代表性,对比性等,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专题式教学下资源合理利用,以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点评专家/聂幼犁:

1.你们的关注很重要!没有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支撑,就很难实现课程改革。2.如果是一起讨论的结果,望以后在每一个人递交的作业上都联合署名,不要只署自己的名字。否则,俺在无法打电话询问的情况下,只好“无厘头”地猜“迷”啦!俺灵性不够啊,猜错的概率一定高达百分之九十九,555……

【河南驻马店西平历史一班 李洁/作业】

从专家在探讨有关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何处理时,我对此有如下看法:

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之本,历史教学应该依据教材而进行。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我们有的教师是在“教教材”,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孰不知这种“教教材”,只是让学生获得了一些感性知识,历史学习也只是停留在机械记忆和简单的理解上,未能形成“历史思维”的方法,当然,学生也就不具备所谓的历史的时空观和发展观了。而新课标下的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处理教材的新观念,那就是怎样去“用教材”。所谓“用教材”,就是把教材当作教学中传授知识的载体,它不停留在教材讲了些什么,而是在更多启发学生明确为什么?为什么与什么之间还有什么?突出知识之间的外在与内在的联系,从“史论”角度来提高学生对教材已表述的知识的理性思考。

如,新教材将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华侵略的五次战争(其实只有四次,中法战争没有归纳进来)归列在一起,重在向学生阐明“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一实质性的问题,可是对每次侵华战争的叙述又很精简,但却对列强在华的罪行,不仅用文字进行了说明与解释,还配用了大量的图片资料,这是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去“用”好教材了。又如,“鸦片战争的影响”,新教材只有两句话:“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的余地。新课标下只有依据教材,深化认识,又不拘泥于教材,才是历史教学的真谛。

●点评专家/张斌平:

学生是历史教学之本,学生的发展是历史教学之本。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作为教学资源的一种而为达成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而服务。“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之本,历史教学应该依据教材而进行”这种认识是这次新课程一定要抛弃的观念。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前提动力。

● 简报选萃 ☆☆☆

△△△ 新疆伊犁巩留2班 第4期班级简报选

1.培养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消化掉基础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是上好课改后历史教学的大前提。

课改后的历史教学大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了以往的教师代替分析的学习方式,课上的主角是学生,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感、自悟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一般情况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基础知识融入与析文当中,教师下放读书权、思考权、想象权,从而带领学生有重点的深入学习。但这种学习开展的大前提就是要有良好的课前预习,只有在预习中消化基础知识,作到熟读课文,才能保证40分钟内的学习任务顺力完成(我校的学生己基本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做有预习笔记)。

2.课上要把合适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读书探知。

·开展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给学生质疑的时间与空间。·允许学生表白自己的见解。

3.教师要熟备课、深备课,教学中摆脱书本、课堂的束缚(该渗透的渗透,该挖掘的挖掘)。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良好的开端,课后的拓展延伸是美满的结局。(带兴趣开始,生思考而结束)

5.提问做到提纲挈领,“一石激起千层浪”,杜绝泛泛而问,问题的处理上,应是问题来源与阅读,问题的解决也应解决与阅读中。

6.恰当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调控、点拨作用。

·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巡视作用。(状况、适时调整点拨)·用你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你的深入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火花。

△△△ 新疆伊犁巩留1班 第4期班级简报选

今天关于经济史的讲座,专家深入浅出、认真细致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对其中的一句话感触最深: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学习,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再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缺少的不是具体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是专业能力和史学功底。这句话说的真是一针见血,也让我猛然警醒。我难道不是这样吗?作为历史老师,学生对我们是寄予厚望的,他们认为历史老师就应该是知识渊博、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但现实是我们很多人不具备这些能力,至少我觉得我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记得有次上课时我也忘了讲得什么,下课时,有个学生非常真诚的对我说:老师,你太有才了。当时我真感到惭愧,我可能就是把我头天从网上看的和电视上看的拿来用了用,学生就如此。那我要真是学富五车的人,那学生还不崇拜死我啊。所以,学生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却再次成为我前进的动力,为了成为知识渊博的好老师我要更加努力。介绍一下我的简单读书法:实际、自己、奠基。即:

1、读对实际工作有用的书

2、寻找让自己心灵震动的东西

3、写下积淀素质的文字。

△△△ 河南新乡辉县历史1班 第5期班级简报选 今天的视频中给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如何欣赏历史上的文学艺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视频中讲了四点。这四点对于我来说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例如,第一点: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如音乐、书画就不能仅靠教师的讲述,要在音乐和书画作品的欣赏中感受。我是一个五音不全又缺乏美术知识的人,要做到把学生引入音乐和书画的情景之中,去感受音乐和书画的美,确实难度很大。再加我们是农村学校,教学设备也很简陋。第二点:给学生欣赏的时间,要让学生去:“品”,而不是“灌”,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指导。这一点对于教师和学生同样有一点难,学生只是一个高中生,他们同样缺乏响应的音乐和美术知识,要做到欣赏这一点,我觉得有点难。第三点: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在文艺作品的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历史,感悟历史。这一点要真正做到也有一定的难度。

△△△ 山西临汾历史培训1、2班 第4期班级简报选

爱上必修三,必修一显得沉重,必修二比较繁琐,从我本人来看更钟情于必修三,以文化和文明作为主题。其中除了重大的思想发展外,文学艺术的鉴赏部分也尤为有趣,以前文化艺术部分总是作为尾巴一样毫不重要的放在最后的一两章节,甚至还是小字部分,这样很多学生明显的对这一部分非常不重视,其实文学艺术的历史是人类文明最主要的代表之一,也是对我们日常生活审美影响最为直接的部分,所以能将文化作为专门的主题列一本书来学习,确实体现了课改后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其中关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这一部分既是对希腊文化希腊历史地位的肯定和强调,同样也使学生对那一时代的辉煌文明对今天的影响有了认识,哲学、建筑、美术……虽然几千年已经过去了,但那个时代的痕迹仍然是整个欧洲的骄傲,它的足迹也遍布整个欧洲的土地。文化艺术的鉴赏这一部分内容也要求历史老师成为一个通才,对音乐、美术、书法、文学、建筑、哲学、文物都有一定的了解,或至少是有一定的鉴赏水准,这个要求我们主动的学习,甚至是向其他科目的老师直接请教,或上网查阅相关知识并作出一定的研究。历史的人文价值不光是体现在学生身上,其实更直接是要从老师自身来体现。

杨玮点评:李正红老师对必修三用了“爱”很率真,希望这份激情常在,但也要培养自己对必修一、二的“爱心”,否则她们会伤心的。

● 研修感言 ☆☆☆

关乎于“人”的历史

rjlslhy(学员):

当前的历史教学的灵魂是人,这是旧教材中没有的。旧教材很少提到人,在新教材中我们发现它的灵魂就是人,专制王朝的统治,多次提到人.我们穿行在过去的人和事中。

◆◆◆历史团体/夏辉辉点评:

您说得非常对!新课程、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接服务于人生,大的方面而言服务于人类,小的方面而言服务于学生。过去的旧教材里,我们学的都是一些宏大的历史叙事,在这些叙事里面,有伟人,却没有平凡的人,有英雄,但鲜有百姓,于是这些看似生动的历史人物却与我们学生距离非常遥远。学生知道了许多历史大事,像背账本一样背诵着历史大事年表,但要他说出历史对于当下的借鉴却十分茫然。新课改目的就在于要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992857学员(新疆乌鲁木齐市历史1班):

上大学时学历史专业是被调剂的,没考虑过价值问题,工作了,常常想说服学生好好学历史时,考虑了其价值问题,但是深受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影响的我,能向学生说的历史价值就是一句“以史为鉴”,而我们所教的历史知识的内容又以大量政治史内容为主,学生要从中借鉴的似乎只能在制定什么政策时才用得着,但显然,我们所教育的学生将来需去制定什么政策的人少之又少,这普普通通的公民们学历史做什么用呢? 新课程中说得好,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要教给他们自信力,这才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本质,这才叫以人为本,精英式教育早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初高中衔接大家都来出谋划策

桂 林(河南省郑州市市辖区历史2班02):

高一学生缺乏相应知识和能力基础:在今天的专题学习中,我对第二个讨论问题 也有一些感受。比如,我们河南初中历史课虽然按照国家标准开设,但由于中考是开卷考试,所占分值又比较低,导致很多学生都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还有一些学校的历史课经常被其他学科所挤占。由于初中教学的不到位,致使很多学生的历史知识较差,很难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模式。必修一中外政治史是他们首先要学习的模块,起点高,内容难,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肯定是稀里糊涂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就会下降。面对这种现状,我很赞同专家的建议,利用一周时间指导学生学习介绍中国和世界历史概况的书籍。通过这种预科培训来弥补学生知识模糊混乱的缺点。作为老师,更要主动适应课改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团体/夏辉辉点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历史教学解决了繁难偏旧的局面,但高中专题史的教学模式,拉大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距,再加上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不重视,更加大了这一差距,直接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困扰,不仅是学生基础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够,更重要的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与基本能力没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问题成为新课改地区高一教学起步的重要一环。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除了有历史基础知识的补充外,还有历史学习兴趣的提升,高中历史学习基本方法的介绍等。

魏玲玲(山西长治长治历史三班):

大家都知道新的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的,而学生在初中时主要学的是通史,对大跨度的专题史既缺乏认识又一时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适应的阶段,比方说视频里举到的例子,现在有许多学校在高一开新课之前都有一个预科教育,向学生来介绍一些中国大事年表和世界大事年表,也就是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有个感性的一认识,以备学生在在高一学习新课时能够很好的把握教材。除了有预科教育之外,还要有导言课,让学生从身边的细节来爱上历史,更好的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更好的认识历史,爱学历史。

杨华平(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历史班):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均没有学过政治文明这个概念,此前的政治和历史教科书也没有涉及到这个问题,学生对政治文明的理解十分茫然。因此,建议编辑者或教师在“导读”一文中对“政治文明”作必要的阐述。

政治文明是人类活动的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为核心的政治成果总和,是人类政治进步的标志。为了追求政治文明,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随着制造和使用工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逐步以智性、理性、人性战胜了物性、本能和兽性,逐步摆脱了蒙昧和野蛮,实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步入了现代文明的时代。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一个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精神状态,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规范要求,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外在表现。在政治文明的三维结构中,每一个部分都有体现其精神实质的可视为内在灵魂的因素。正确地揭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对于研究政治文明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其包含的基本内容来看,政治文明的基本结构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价值取向。政治发展中的价值取向问题,反映的是人类对于美好政治生活的期望和向往。确立什么样的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二是制度设计。解决人类政治问题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所谓制度安排。人类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把人类的政治活动规范在制度的框架之内,从而实现了政治的稳定性。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三是观念形态。政治的观念形态对于一国政治的发展确实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政治文明的条件下,现代政治观念通过其普识化、世俗化的途径广为流传,直接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政治行为。四是治理技术。政治领域的很多问题,既有价值取向的问题,又有政治技术的问题。随着政治文明的推进,人类在解决政治问题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得到发展。

杜 鹏(新疆伊犁巩留历史一班):

“学生学习必修1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怎么办”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下面来谈谈我的认识。

第一,个人认识高一的学生在新疆新课程改革开始后有可能出现下面几个问题:

1.部分历史知识没有学习,和高一新课程衔接不上。特别是世界古代史的部分知识。

2.已经学习了的知识,由于中考不考要求低,大部分忘却!3.缺乏对学习历史的兴趣。特别是女学生。

4、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收集部分资料,这一点新疆大部分地区的学生由于条件限制,根本做不到!

第二,对于专家们给出的部分意见,谈谈个人的想法。

1.专家们对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意见,比如办知识夏令营,让学生自主看一些比较简单的通史,估计在我们伊犁地区很多地方办不到。

2.专家们给出的第2个建议非常好,从平时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历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这个方法很不错。

3.从昨天的视频上,我想出了一个帮助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就是教师利用学校的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在上课前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从而帮助不方便的学生收集学习必需的历史资料。

井立胜(河南开封市区历史一班):

在这一专题的视频中,几位专家谈到,针对即将接触到新教材的高一学生,他们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如通史知识的匮乏,阅读思考提问及讨论问题能力的欠缺,加上对历史学科没有太大的兴趣,学习新课程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提出教师的对策:如编预科教材,辅助阅读材料,教给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特别提到“导言课的设计”。专家举了以“导言课设计”一个例子,涉及三个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方面:学习历史的价值;历史学习的方法;生活中的历史,并讲到三个方面的相关内容,很受启发。我感到还可以设计两个方面:1.什么是历史;2.自己能够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有哪些。对历史的含义问题,虽然无一个标准的说法,但仍然可以激发其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给出“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等作为参考。对第二个问题,相信学生一定能给出相当多的答案:历史课,书报,评书,电视(百家讲坛,探索发现,历史剧目)博物馆,旅游,家里的老照片,城市的变迁等等。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兴趣,教师也可趁机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

● 团队公告 ☆☆☆

新开公共电子信箱敬告学员

由于网络不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大学员的作业及各班级学习简报不能正常提交,即使提交了也不能正常显示,这严重影响了此次培训的效果。鉴于此,我们专门开通——

教育部高中历史远程培训公共信箱 hechenggang@ncct.gov.cn 热烈期盼大家将历史远程培训中的(1)培训心得与感悟、(2)班级培训学习简报、(3)本地学习情况综述、(4)历史培训中的精彩花絮,发给我们,有价值的内容将会收录进《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

再次感谢大家,希望大家在培训中学有所获!

历史课程专家团队

● 特别链接 ☆☆☆

【编者按】此次远程研修的课程专家,大都参加过教育部2007年秋季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研修,由朱汉国、赵亚夫、任鹏杰、王雄主编,黄牧航、张汉林、何成刚、束鹏芳等共同编辑的2007年《全国历史新课程研修简报》,内容丰富扎实,颇值得细加研读,特别推荐给学员朋友们阅读参考。

链接地址: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2007新课程远程研修”专栏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6/80343/cmd.shtml?do=blogs&id=89726&uid=80343

篇7:2024研修课程

●引领大胆变革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是智慧碰撞、共同提高的教研形式, 也是学校教研活动中一项最为频繁且主要的活动。这一工作大家都在做, 我们学校从集体备课的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许多尝试和变革, 试图找到集体备课的“最佳途径”。这一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改革阶段。

第一阶段: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疏通教案

每次集体备课由一位骨干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 提前设计好教案, 印发给大家。备课时, 中心发言人谈自己的教学设计, 一步步疏通教案、修改教案。这样的集体备课对新教师启发和带动很大, 但实践下来也有一些弊端, 如会导致一些老师过于依赖集体备课, 上课千篇一律, 缺乏个性化的解读。基于此, 我们又进行了新的探索。

第二阶段:抓住“两个基本点”——切中要害

在实践中, 大家认识到, 备课时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和把握是最为首要和关键的, 至于具体的教学流程, 可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所以, 我们决定要把集体备课的时间用在“刀口上”, 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阐述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尤其关注重难点的突破, 以及次选准语言训练点。

(1) 正确解读教材、把握教材。

我们倡导对文本要细读, 一般要求从三个角度, 一步一步展开研读, 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 教师作为一般读者去阅读并解读, 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等;第二步,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以他们的视角重新研读课文, 以他们的视角, 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 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 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策略。

(2) 选准训练点, 设计有效训练。

正确解读文本后, 就要根据教材内容, 挖掘教材中的训练元素, 选准训练点, 精心设计有效的训练活动。训练点的确立是优化语言文字训练中十分重要的工作。训练点的确立一般以文章思想为主线为准绳, 根据“大纲”有关年级训练的规定和单元重点训练要求确立训练着眼点, 根据课文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确立训练的侧重点, 确立训练的突破点。

这样的集体备课, 一方面, 有效地借助集体的智慧, 对教材解读作深度探讨, 保证了教材把握的准确性, 提升了广大教师正确解读把握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 又杜绝了有些教师的过分依赖心理, 能在正确解读教材的前提下, 根据自身风格和本班学生实际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流程, 使各班出现了“百花齐放”又“万变不离其宗”的生动活泼的教学。

第三阶段:直观展示备课成果——实战演习

为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益, 我们还大胆尝试, 启动了从行为跟进到智慧历练的校本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之后直接安排教师执教研讨课, 借助整个学科组成员的团队力量和集体智慧, 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有时集中精力打磨锤炼一篇课文的教学, 进行行为跟进式的滚动式课堂教学研究;有时请不同的老师执教同一篇课文, 进行“同课异构”式的教学研究。每次都有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 不管是课堂教学也好, 还是课后评议也好, 都必须围绕这个既定的研究主题进行。这样, 改变了原先活动目标不够明确, 活动过程缺乏主线的随意状态, 使每次活动显得更有内涵、更有实效。这种校本教研活动已推行了六个学期, 通过一次一次的听课评议, 一次一次的教案修改, 让集体备课融入了“实战演习”, 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 也使学科组内积极要求上进的一批青年教师得以快速地成长并成熟起来。老师们都说, 这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群体策划中, 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精彩。

此外, 我们还成立了特级教师研究工作室, 引导教师走进名师课堂, 学习名师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探究名师们精湛的教艺, 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打造领军人物的本真课堂

“本真课堂”是实践的“本”和理论的“真”的和谐统一。“本真课堂研讨活动”可以说是我们学校的独创。由“星辰教育集团”所属的实小、星辰、星韵三校业务能力过硬的骨干教师 (即被称之为专业发展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的教师) 群体, 构成“本真课堂研讨”的主力军。“本真课堂”立足于教师自身风格, 做到三个回归, 即回归文本, 回归生活, 回归学生需求, 体现教师的理性、情性和个性。

每学期, 学校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分别进行“本真课堂”的研讨活动, 由专业发展第一平台的教师执教研究课, 从教材的解读到课堂的呈现, 独立进行, 展示个体智慧, 彰显个人教学特色。全体平台教师参与听课研讨, 直抒己见, 相互碰撞, 有时未必要达成共识, 可以保留个人观点。这样通过一次次的打磨、锤炼, 促使大家一次又一次地触摸、品味“本真”的要义。不管是上课形式上的“本真”也好, 还是上课内涵上的“本真”也罢, 抑或课后敢说真话的“本真”评议。总之, 在实践的过程中, 大家感觉我们的课堂, 确实越来越近地走向“本真”了, 并且, 这块“本真”的磨刀石, 把我们的思想磨砺得越来越深刻和锐利。使“本真课堂”成为学术研究的磁场, 打造领军人物的舞台。

当然, 如何充分体现本真课堂“真实、朴实、扎实、合理、高效”的教学思想, 印证“以人为本、以人为真”的核心理念, 还需要教师对“本真”意义的新认识、新思考和新实践, 我们也将在本真之路上不断地探寻。

●实现智慧历练的“三校联动”

与“本真课堂”遥相呼应的还有实小、星辰、星韵的“三校联动”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与前者不同的是, “本真课堂”展示个体智慧, “三校联动”呈现集体智慧。由三校学科精英组成研讨小组, 从研究主题的确定、教材的选择、解读到教学设计, 均由研讨小组成员共同对执教课堂进行把脉、策划、研究、优化, 呈现的课堂集中三校智慧, 代表学校对学科教学的要求、观点、声音。每次活动是星辰教育集团学科教学高质量的示范课, 而不是研究课。这样联动式的校本研修活动, 引领全体教师在学科教学上达到高效率,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 给每位老师提供了学习平台、成长舞台、发展机会, 营造集团教师互学、互比、互动的研修氛围。

从实践来看, 这样的联合教学研讨活动, 引领全体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 明确学科本质, 把握学科相关要求, 有效地提升了学校课堂教学整体水平。

●关注常态教学的常规调研

本真课堂和三校联合教研活动, 针对的是部分骨干、精英教师, 呈现的是一种公开教学状态。面对面广量大的全体教师的常态教学, 我们学校又该做些什么呢?为了抓好常态教学, 促进学科规范的落实, 引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常规调研是我们的又一举措。

所谓常规调研, 就是由学校临时组成调研小组, 当天抽签确定调研教师, 对其课堂、备课、作业等情况进行综合检查, 作出评价。这样的常规调研机制, 特点是不定期、不通知、高频率、高梯度、全覆盖、全评价, 有效促进每一个教师关注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 由此, 提高了常态教学质量, 能真实反映教师的工作状态和研究状态。这一机制的实施, 有力地促使老师们平时多研讨、多交流, 让办公室的教学研讨成为一种常态。从多年的常规调研我们发现, 老师们在事先毫不知晓的情况下, 大多能做到课前准备充分, 教学目标明确, 教材把握到位, 教学中既体现了学科组集体备课的智慧, 又凸现了个人灵动的教学风格及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效果较好。

上一篇:金典英文谚语下一篇:考量用人的成本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