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2024-04-25

安全帽的材料和技术要求(精选6篇)

篇1:安全帽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安全帽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一、安全帽材料要求

1.帽体:为ABS工程塑料(日本进口); 2.帽衬和顶带栓绳用料:锦纶; 3.下颏带用料:棉、锦纶。二、一般要求

1.帽箍可根据安全帽标识中明示的适用头围尺寸进行调整。

2.帽箍对应前额的区域应有吸汗性织物或增加吸汗带,吸汗带宽度大于或等于帽箍的宽度。

3.系带应采用软质纺织物,宽度不小于10mm的带。4.不得使用有毒、有害或引起皮肤过敏等人体伤害的材料。

5.材料耐老化性能应不低于产品标识明示的日期,正常使用的安全帽在使用期内不能因材料原因导致其性能低于GB 2811—2007的要求。所有使用的材料应具有相应的预期寿命。

6.当安全帽配有附件时,应保证安全帽正常佩戴时的稳定性。安全帽应不影响安全帽的正常防护功能。

7.质量:普通安全帽不超过430g;防寒安全帽不超过600g。

8.帽壳内部尺寸:长:195mm~250mm;宽:170mm~220mm;高:120mm~150mm。9.帽舌:10mm~70mm。10.帽沿:≤70mm。

11.佩戴高度:按照GB/T 2812—2006中4.1规定的方法测量,佩戴高度应为80mm~90mm。

12.垂直间距:按照GB/T 2812—2006中4.2规定的方法测量,垂直间距应≤50mm。

13.水平间距:5mm~20mm。

14.突出物:帽壳内侧与帽衬之间存在的突出物高度不得超过6mm,突出物应有软垫覆盖。

15.通气孔:当帽壳留有通气孔时,通气孔总面积为150mm2~450mm2。16.按照提供给中国石化集团管道储运(分)公司安全环保监察处的样品发送安全帽。

三、基本技术性能

1.冲击吸收性能:按照GB/T 2812—2006中4.3规定的方法,经高温、低温、浸水、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后做冲击测试,传递到头模上的力不超过4900N,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2.耐穿刺性能:按GB/T 2812—2006中4.4规定的方法,经高温、低温、浸水、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后做穿刺测试,钢锥不得接触头模表面,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3.下额带的强度:按照GB/T 2812-2006中4.5规定的方法,下颏带发生破坏时的力值应介于150N~250N之间。

四、特殊技术性能

1.电绝缘性能:按照GB/T 2812-2006中4.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泄漏电流不超过1.2mA。

2.侧向刚性:按照GB/T 2812-2006中4.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大变形不超过40mm,残余变形不超过15mm,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五、标识

每顶安全帽的标识由永久标识和产品说明组成。

(一)永久标识

刻印、缝制、铆固标牌、模压或注塑在帽壳上的永久性标志。必须包括: 1.适用的安全帽标准编号;2.制造厂名;3.生产日期(年、月);4.产品名称(由生产厂命名);5.产品的特殊技术性能;6.使用者所在企业标识。

(二)产品说明

每个安全帽均要附加一个含有下列内容的说明材料,可以使用印刷品、图册或耐磨不干胶贴等形式,提供给最终使用者。必须包括:

1.声明:“为充分发挥保护力,安全帽佩戴时必须按头围的大小调整帽箍并系紧下颏带”;

2.声明:“安全帽在经受严重冲击后,即使没有明显损坏,也必须更换”; 3 声明:“除非按制造商的建议进行,否则对安全帽配件进行的任何改造和更换都会给使用者带来危险”;

4.是否可以改装的声明;

5.是否可以在外表面涂敷油漆、溶剂、不干胶贴的声明; 6.制造厂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资料; 7.为合格品的声明及资料; 8.适用和不适用场所; 9.适用头围的大小;

10.安全帽的报废判别条件和保质期限;11.调整、装配、使用、清洁、消毒、维护、保养和储存方面的说明和建议; 12.使用的附件和备件(如果有)的详细说明。

六、包装

1.每顶安全帽应有生产合格证和检验证,生产许可证编号。

2.安全帽出厂装箱,应将每顶帽用纸或塑料薄膜做衬垫包好再放入纸箱内;装入箱中的安全帽必须是成品。

3.箱上应注有产品名称、数量、重量、体积和其他注意事项等标记。4.每箱安全帽均要附说明书。

5.给厂(处)级单位提供合格的出厂检验报告。

七、鉴于上海海棠头盔厂2009年已经过安全标志年审检验,上海海棠头盔厂在2010年6月底前发送安全帽时,须提供地方政府有检验资质的机构出具安全帽的一般要求、基本技术性能、标识的检验报告,提供本厂电绝缘性能的检验报告。2010年6月底之后发送安全帽,须提供地方政府有检验资质机构出具的上述所有技术要求的检验报告。

八、其余有关技术未尽事宜,另行协商解决。

篇2:安全帽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正在施工的建筑物与办公室及工人宿舍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0米;

正在施工的建筑物与非易燃性材料场地的最小间距不小于15米;

正在施工的建筑物与易燃材料贮存库场地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0米;

正在施工的建筑物与锅炉、厨房、用火作业区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5米;

正在施工的建筑物与木材成品、半成品模板场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0米;

正在施工的建筑物与草帘、芦席、刨花废料堆的最小间距不小于30米;

工地办公室及工地宿舍与工地办公室及工人宿舍的最小间距不小于5米;

工地办公室及工地宿舍与非易燃性材料场地的最小间距不小于6米;

工地办公室及工地宿舍与易燃材料贮存库场地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0米;

工地办公室及工地宿舍与锅炉、厨房、用火作业区的最小间距不小于15米;

工地办公室及工地宿舍与木材成品、半成品模板场的最小间距不小于15米;

工地办公室及工地宿舍与草帘、芦席、刨花废料堆的最小间距不小于30米;

非易燃性材料场地与非易燃性材料场地的最小间距不小于6米;

非易燃性材料场地与易燃材料贮存库场地的最小间距不小于15米;

非易燃性材料场地与锅炉、厨房、用火作业区的最小间距不小于15米;

非易燃性材料场地与木材成品、半成品模板场的最小间距不小于10米;

非易燃性材料场地与草帘、芦席、刨花废料堆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0米;

易燃性材料场地与易燃性材料场地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0米;

易燃性材料场地与锅炉、厨房、用火作业区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5米;

易燃性材料场地与木材成品、半成品模板场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0米;

易燃性材料场地与草帘、芦席、刨花废料堆的最小间距不小于30米;

锅炉、厨房、用火作业区与木材成品、半成品模板场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5米;

锅炉、厨房、用火作业区与草帘、芦席、刨花废料堆的最小间距不小于30米

木材成品、半成品模板场与草帘、芦席、刨花废料堆的最小间距不小于30米;

(2)杉条、木料、木制品应分别码垛平整,垛间应保持2m间距。杉垛两侧应有木桩固定。木料垛每高40cm应垫横木一层,堆码高度不应超过#)1.5m。

(3)混凝土构件堆放参阅第十一章“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安装工程”有关条文。

(4)袋装水泥仓库应按出厂日期先后按次序堆放整齐顺直,放置在钢、木平台上,台底必须通风防潮,其高度一般不超过10袋,四周不得紧靠墙壁(距离墙壁不少于80cm)。使用时应按时间先后顺序自上而下逐层取用。

(5)钢筋或钢制品堆放应在有遮盖的场所,钢筋不得伸进道路之内。

(6)堆放砂、石、泥土、煤渣等颗粒材料,禁止紧贴建筑物的墙壁。

(7)堆放白灰场地不得靠近木电杆及易燃品,也不得用木质易燃品做周围挡板。

仓库管理人员工作制度详细规则

“仓库管理系统”(WarehouseManagement System,WMS)是用来管理仓库内部的人员、库存、工作时间、定单和设备的软件实施工具(Software Execution Tool)。

一、仓库管理人员工作制度规则

1、各仓管人员应负责整理仓库物品的出货、储存、保管、检验及帐务报表的登录等工作。

2、仓库物资实行先进先出的作业原则,并按此原则分别决定储存方式及位置。

3、仓库不准代私人保管物品,也不得擅自答应未经领导同意的其他单位和部门的物品存仓。

4、任何人员除验收时所需外,不准将仓库物资试用试看。

5、除仓管人员和因业务工作需要的有关人员外,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仓库。严禁库内会客及其他部门职工围聚闲聊。

6、仓库严禁烟火。配置的消防器材,仓管人员应会使用,并定期接受行政部的安全检查和监督。

7、仓管人员对物品进、出仓,应当即办理手续,不得事后补办;应保证帐物相符,经常核对,并得随时受单位主管或财务部稽核人员的抽点。

8、每月仓库应盘点一次,检查货的实存、货卡结存数、物资明细账余额三者是否一致;每年年终,仓储人员应会同财务部、采购部门共同办理总盘存,并填具《盘存报告表》。

9、仓库物资如有损失、贬值、报废、盘盈、盘亏等,应及时上报主管,分析原因,查明责任,按规定办理报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擅自处理;仓管员不得采取“盈时多送,亏时克扣”的违约做法。

10、保管物资未经总经理同意,一律不得擅自借出;总成物资一律不准拆件零发,特殊情况应经总经理批准。

11、仓管人员下班离开前,应巡视仓库门窗、电源、水源是否关闭,以确保仓库的安全。

12、实施电脑化后,《物资盘点表》由电脑制表,仓管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二、入库管理制度 物品的入库是指根据供货合同的规定,完成物品的接货、验收和办理入库手续等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入库必须具有存货单位正式开出的物品入库单,并与相应的供货合同相一致的条件下方可入库。入库单是仓库据以接收物品的唯一凭证。

物品入库单应包括:物品来源、收货单位、物品名称、品种、规格、数量、单价、实收数、收单时间、存货单位签章等内容。

1、接货

?? 接货应做到准备充分,手续清楚、责任分明、单据和凭证齐全。接到到货通知后,应了解货物的类别、特性、数量、件重等具体情况。安排和准备卸货场地及货位,准备卸货、搬运设备及劳动力;并通知检验员作好准备。

2、检验凭证

凭证检验的依据是供货合同。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物品规格、型号、数量、供货单位、供货方式、时间、地点、包装标准、责任区分及争论解决方式、双方主管人签章。

3、货物检查和验收

首先对货物进行外观检查,看有无受潮、进水、破损、变形、污染等现象;核对到货品名、规格、型号、标志、数量、发货单位、收货单位等是否正确。如发现有不相符的现象,仓管员有权拒绝办理入库手续,并视其程度报告采购部、财务部及总经理处理。

对货物内在质量的检验,由仓管员填写“报检单”,通知质管部进行材质检验。

4、入库

货物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办理入库手续。入库时应进行以下工作:

1)复核

主要复核内容如下:

*货物验收记录及入库单和各项资料凭证是否移交清楚完整。

*复核入库货物与上架、上垛货物是否相符,编号是否正确,件数是否准确,计量测试记录与实物批号是否符合。

*货物应挂上的货牌是否准确到位,在输入电脑的建帐数据是否已准确录入,帐、牌、物三者是否相符。

2)登帐

登录货物保管明细帐,无论用计算机或手工生成,都应详细反映仓库货物进、出、结存的准确情况。主要内容有: 物品编号、入库日期、品名规格、数量、单价、收入、支出等。

登录或消除保管账必须以正式收发凭证为依据。账目不得任意涂改,必要修改时应加盖订正章。

账目应做到:

*实记录入、出、结存数,账物相符;

*笔笔有结算,日清月结,不做假账;

*手续健全,账页清楚,数据准确;

*坚持会计记账规则,严格遵守;

*出现问题,经处理后,账面要明确反映,并如实说明。

3)建档

应建立库存货物档案,以备处理问题时,也便于总结提高仓储管理水平。为此:

*将每份入库单所列的到货原始资料和凭证、验收资料及相关问题处理的资料、凭证出、入库及存储期相关记录和资料等分别装订成册建立档案,由各库区保管员统一保管。

*档案要统一编号,以便查阅。

*档案部门保管期为一年,到期交由管理部统一存档。

*电子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要设立档案管理子系统,以辅助档案管理工作。

三、出库管理制度

货物出库应遵循“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

出库单内容包括:收货单位、日期、货物入库时的批号、品名、规格型号、数量、仓管员签字等。

1、出库程序及作业方法

??? 仓库一切货物的对外发放,一律凭有关人员签章的“申请单”或“出货通知单”由相关人员办理出库手续。

1)复核

复核的内容:

*对出库单,应核对数量、规格品种与库存是否有出入。

*检查包装的完好性,凡包装破损未经修复加固一律不准出库,无论是否仓库原因导致的破损,均应修复。地唛标志应清楚、完好。

经复核确认无误后,即可允许放行出库。2)放行

根据货物实发情况,仓管员开具出门证,交提货或发运人员作为出门交门卫放行的依据。门卫必须接到签发的出门证才可放行。

3)登账

登录货物保管明细帐,无论用计算机或手工生成,都应详细反映仓库货物进、出、结存的准确情况。主要内容有:

物品编号、出库日期、品名规格、数量、收入、支出等。

登录或消除保管账必须以正式收发凭证为依据。账目不得任意涂改。

账目应做到:

*实记录入、出、结存数,账物相符;

*笔笔有结算,日清月结,不做假账;

*手续健全,账页清楚,数据准确;

*坚持会计记账规则,严格遵守;

*出现问题,经处理后,账面要明确反映,并如实说明。

4)建档

参照入库管理制度的相关建档条例。

四、贮存

1.堆码 堆码原则

*保证货物不变形,且能确保人员、货物及设备的作业安全。*方便管理人员收发、盘点和维护,便于装卸搬运作业。*便于信息系统管理,充分提高作业效率和仓储利用率.码垛要求

*轻启轻放,大不压小,重不压轻。标志直观清晰,标签朝外。*四角落实,整齐稳当。*通道宽度适当,方便作业。

*对不同品种、规格型号、批次及不同生产企业的货物要分开堆码。码垛间距为10公分。为保证“先进先出”的方便,要按进货先后的顺序堆码。

*袋装货物定型码垛,重心应倾向垛内;纸箱包装和桶装货物箱口应向上;破包货物要另行堆放。*堆码的货物必须是验收完毕,允许入库的;应包装完好,标志清楚。堆码方法

堆码作业依靠叉车等设备与人工相结合,并按照贮存要求进行动作。

*对袋装货物,可采用方便于计量的 “五五化”堆码法,便于过目成数、整齐、方便盘点和出库。

*对规格品种繁多的小件物品和零件,如轴承、电子产品及各类配件等,应采用货架式堆码法。存放时要分清品种、规格、型号等,同类货物应尽量存放在相同的货架,便于存取。*托盘式堆码法:根据货物的包装情况,及仓库的存重压力进行运作。垫垛

垫垛的目的在于隔潮,应根据货物性能和气候条件来确定。垫垛材料可采用油毡、垫板等,木料作垫料时要经过防潮、防虫处理。苫盖

为了防止货物受潮,可采用苫盖的形式。苫盖后的货垛应稳固、严密、不渗漏雨雪。可供用雨布、油毡、帆布等,就货物堆码外形,把苫盖物直接敷盖在货物上面。2.防护

仓库温湿度控制法 *通风

利用库内外空气温度不同而形成的气压差,使库内外空气形成对流,来达到调节库内湿度的目的。通风时应开启背风面上部的窗户,并打开库门,以促进库内空气的完全循环。仓管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通风时间长短和通风时开启门窗的数目。在有风的日子,借风的压力更能加速空气对流,但风力不能过大(风力超过5级灰尘较多)。

对怕热类物资,主要是利用通风降温。在炎热季节,对空气温度条件要求不高的物资,可在夜间或凌晨6点左右通风,每星期1-2次。

对怕冻类物资,是利用通风提温。在寒冷季节,需在阳光充足、库外温度最高时通风,一般在下午2点至3点左右进行。可每天进行。

对怕潮类物资,是利用通风降潮。通风时应选择库外绝对温度小的条件情况政,秋冬季这种条件最多,春季其次,夏季最少,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在库内悬挂干湿表,表应安置在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照射的地方,不要挂在墙上,挂置高度约1.5米左右。每日必须对库内温湿度进行观测,以确定库内温湿度的变化。*吸潮

在梅雨季节或阴雨天,不宜进行通风散潮时,可在库内用吸潮的办法降低库内湿度。可使用吸潮剂或机械吸潮的方法。

2)仓储物资的霉腐防治法

*加强入库验收。易霉物品入库,首先应检验其包装是否潮湿,在保管期间应特别注意勤加检查,加强防护。*加强仓库温湿度管理,尤其是在梅雨季节,使霉菌不宜生长。

*选择合理的储存场所。易霉物品应尽量安排在空气流通、光线较强、比较干燥的库房,并应避免与含水量大的商品同储在一起。

*合理堆码,下垫隔潮。商品堆垛不应靠墙靠柱。

*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仓库里的积尘能够吸潮,容易使菌类寄生。*化学药剂防霉。可采用适当的化学药物放在货物或包装内进行防霉腐。

*对已经发生霉腐但可以救治的商品,应即根据物品性质选用晾晒、烘烤、熏蒸等方法以防霉腐继续发展。并对物品重新进行小样试验,合格者可继续使用。3)仓库虫害、鼠害的防治

*每半年对库区进行一次药物防虫、杀虫的防治,并不定期地进行捕鼠活动。*保持库区的清洁卫生,使害虫及其他生物不易生长和隐藏。*入库物资的虫害检查及处理。4)金属物品的锈蚀与防治法

金属锈蚀主要是针对影响金属锈蚀的外界因素进行的,应控制和改善储存条件。

金属商品储存的仓库,应选择地势高、不积水、干燥的场地。较精密的五金工具、零件等金属商品不应与化工商品或含水量较高的商品同库储存。在某些金属制品表面涂(或浸或喷)一层防锈油脂薄膜进行防锈处理。

除锈方法分手工除锈及化学除锈: *人工除锈

人工除锈时使用钢丝刷、铜丝刷、砂纸、砂布等打磨锈蚀物表面,除掉锈层。对于比较粗糙的钢铁制品,可使用钢丝刷或粗砂布(纸)打磨;一般精度的金属制品及零件,可使用细砂布(纸)打磨;表面有镀层或经过抛光的金属制品,可用砂布蘸抛光膏、去污粉等打磨。*化学除锈

化学除锈是利用酸溶液与金属表面锈蚀产物发生化学反应,以达到除锈的目的。其酸洗工艺过程为:

脱脂→水洗→酸洗→水洗→磷化→表面调整→水洗→自然干燥 3.先进先出(FIFO)

采用物料先进先出的管理方式,可防止物料由于长时间堆积而发生变质。*保证“先进先出”的方便应按进货先后的顺序堆码。

*对仓库内的场地进行有效、合理的库位划分及管理。仓管员应熟识库位的运用及规则。*对库位现场进行看板式管理,明确有效地执行出货任务。

*在库存卡及登录的帐薄上,同类同厂同规格的物品每年年初按进货的时间顺序从1开始编号。出库时,仓管员应检查库存卡上该货物最早批次的留存量,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4.库存周转率

通过库存周转率的计算,调整重点物资的库存周转,以期达到库存资产的有效使用,改进仓库管理。库存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库存周转率 = 月度发出数量/月度平均库存数量

月度平均库存数量 =(每月1日的库存数量+每月30日的库存数量)/ 2 仓库于每月初对上月的库存周转率进行计算,当周转率<0.5时,相关部门主管应分

原因,缩短采购周期,调查安全库存量,并由各部门相关人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优化库存周转效率。

五、盘点检查

物资盘点检查是指对仓库保管的物资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检查,以清点库存物资的实际数量,做到账、物、卡三相符;查明超过保管期限、长期积压物资的实际品种、规格和数量,以便处理检查库存物资盈亏数量及原因;

通过盘点要求做到:库存物资数量清、规格清、质量清、账卡清、盈亏有原因,事故损坏有报告,调整有根据,确保库存物资的准确。

1、盘点检查的内容

1)检查物资实存量与账、卡的数字是否相符,查明物资盈亏的原因; 2)查明库存物资的质量状况,有无锈蚀、霉变、潮解、虫蛀等情况必要时重新进行小样检验; 3)查明有无超过保管期限及长期未使用的积压物资,并查明积压原因;

4)检查堆垛是否稳固,场地有无积水和杂物,库房有无漏雨,门窗通风孔是否良好,库房温湿度是否符合保管要求,清洁卫生是否符合要求等;

5)检查计量工具是否准确,使用与维护是否合理;

6)检查各种安全措施和消防设备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盘点检查的方法

1)针对仓库管理人员在日常物资发生动态变化时,应进行分批、分类盘点法。仓库在收到每一批物料,事先制定收、发料库存卡,栓附在每一批包装件上,当每次发料时,立即在库存卡上记录下来,并将申请单保存。在盘点时,通过它查对该批物资发放数与申请单及实存数是否相符。2)重点盘点法

对储存保管的重点物资用重点盘点法进行定期清查。在每年的7月初,由财务部、仓管员、质量检验人员共同进行清查,在盘点中应先对库存物资质量进行核查,再确定物资的数量、品名规格,主要用以掌握库存重点物资的变动情况,防止并及时发现差错,并填具《库存状况核查表》,以备有关部门及总经理参考及查阅。定期盘点法

在每年年初(1月份)时,对库存物资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核查和盘点。为了减少盘点中的混串和疏漏,使盘点结果能获得准确的数字,需关闭仓库,全面清理,因此要求在定期盘点工作开始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以确保盘点的顺利进行。定期盘点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人员的编组与集训。定期盘点需要建立临时性的具有一定形式的联合组织。一般由仓 库主管、财务部门、技术部门等几方面组织,盘点前要统一认识、统一方法,以避免人为的差错。1)清理仓库。盘点之前,要对仓库物资进行一次清理,要求做到: *对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物资应予以标明,不在盘点之列;

篇3:安全帽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1 大型钢铁厂供电装置运行的现状

1.1 电力传动控制装置的数字化技术

电力传动的控制装置时主要的执行机构, 无论是交流电机或者直流电机都是选用自带CPU的全部数字化的相关控制器以前的模拟控制已经被淘汰, 对于全数字化的相关控制器而言, 它们都是可以直接上网的。由于执行机构和检测仪表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控制系统的功能分配和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一步便是将自动控制装置和执行机构以及检测仪表实现网络的互连, 先前从属于相关控制装置的执行机构和检测仪表在网络是可以处于同等的地位的。其次执行和检测机构也对一部分控制功能进行了分担, 比如温度的检测仪表同时也当作温度控制器, 对于传动控制装置而言, 它除了直接的控制电机同时当作工艺参数的控制器, 比如轧钢中的张力控制等。

1.2 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在大型钢铁厂供电装置运行和维护管理中, 继电保护技术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应用, 而且体现出了智能化发展的新特征。继电保护技术的智能化特征不但促使大型钢铁厂在供电装置的管理上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而且也为其他各项电力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技术空间。大型钢铁厂供电装置运行和维护中, 变压器继电技术的运用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 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但为继电技术提供了可操作检查的直观空间范围, 也给其发展更新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动力支持和保障, 这也正是继电技术开放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 大型钢铁厂供电装置运行和维护管理中, 继电保护技术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的高速的运算能力, 以及完备的存贮记忆能力, 使其在速动性、可靠性方面均优于传统的常规继电保护。

1.3 开关保护设备选择配合的改进

在大型钢铁厂供电装置运行和维护中, 一定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网络控制技术措施, 结合工厂供电装置的实际情况, 逐步取消开关站至配电所的出线柜保护, 在国内市场中选用继电保护效果更为优越的负荷开关。当大型钢铁厂供电装置的变压器出现越级跳闸或配电所以上部分故障时, 由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进行切除。另外, 当大型钢铁厂供电系统中变压器出现内部故障时, 为了有效控制变压器爆炸事故的发生, 要求开关保护设备必须在2 0 m s内切除短路电流, 限流熔断器可在10ms内切除短路电流。如果变压器使用断路器进行过电流保护, 其断开时间也要保证控制在60ms以内, 这样才能保证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要求。

1.4 电流速断保护技术的应用

目前, 在国内的大型钢铁厂供电装置运行和维护中, 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流速断保护是一种无时限或略带时限动作的电流保护措施。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5ms~10ms内迅速切除短路故障, 以达到减小故障持续时间, 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的目的。大型钢铁厂中选用的继电保护装置, 其电流速断保护可以分为: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略带时限的电流速断保护等两种形式, 其中瞬时电流速断保护与略带时限的电流速断保护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它的动作电流值必须大于保护范围外部短路时的最大短路电流, 从而使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被严格限定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2 大型钢铁厂配电装置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技术要求

2.1 一般要求

对于配电装置而言, 应该对其进行定期的巡视检查, 为的是能够对运行中所出现的设备故障和缺陷做到及时的发现, 比如导体连接的绝缘瓷瓶的破坏、接头部分的发热、油断路器的漏油等, 并且设法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消除。对于配电装置的相关设备而言, 应该每班或者每天都对其外部进行检查一遍。低压配电的开关、电缆以及接线端子应该3个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及时的将接头松动以及电缆老化等方面的问题加以排除。

2.2 巡视项目

对于巡视项目而言, 主要有以下方面: (1) 由接头及母线的外观或者它的温度指示装置, 比如变色漆的指示, 检查接头或者母线的温度是不是超过了允许值。 (2) 开关电器里面所装的绝缘油颜色以及油位是不是正常, 有没有漏油的现象, 油位的指示器有没有破损等。 (3) 绝缘瓷瓶有没有受到破坏、脏污、有没有放电的痕迹。 (4) 二次系统方面的设备, 比如继电器、仪表灯的工作是不是属于正常运作。 (5) 接地以及接零装置方面的连接处有没有松脱或者断线的情况发生。 (6) 整个配电装置方面的运行状态有没有符合当时的相关运行要求, 同时停电检修的相关部分有没有在它所对应的相关开关操作机构的地方悬挂一些警告牌, 并且装设一些必要性的临时接地线。 (7) 高低压的配电室的通风照明以及安全防火装置方面是否正常。 (8) 检查配电装置的本身以及周围有没有其他的影响运行安全方面的异物, 比如易燃易爆物等, 以及异常现象等。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了异常的情况, 应该记入到专门的相关记录本里面, 重要的情况应该及时的汇报到上级, 同时请示处理。

3 工厂其他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

工厂其他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工厂应该设立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方面的人员;工厂应该制定各个岗位人员的相关安全生产方面的生产责任制、电气安全方面的操作流程以及各项安全的管理制度, 还应该制定相关供配电系统方面的事故应急以及救援预案, 定期进行演练, 并且不断的进行修改和完善;工厂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相关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电气作业而言, 它属于特种作业, 相关作业人员应该经过相关部门的培训考试合格, 并且取得特种作业的相关作业证才能上岗。同时对于电气作业人员需要进行有必要的相关急救知识的培训;工厂内的各种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应该定期的对接地电阻进行检测, 确保它能够与相关的规范要求相符;工厂应该定期的更换或者检验绝缘棒、验电笔、绝缘靴、绝缘手套等电工工具。

4 结语

为了对工厂的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加以保证, 防止事故的发生, 我们除了要按规范、标准对供配电系统方面进行设计和施工以外, 还需要做好工厂的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本文通过对大型钢铁厂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大型钢铁厂配电装置的运行维护以及工厂其他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的分析和介绍, 简要的分析了工厂供配电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技术要求。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工厂供配电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技术要求得到了相关部门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简单的分析和阐述了大型钢铁厂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 其中主要包括电力传动控制的数字化、继电保护的应用以及配电装置维护和安全技术要求。

关键词:工厂,供配电系统,运行和维护,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段明祥.工业控制与自动化的创新与技术进展[J].自动化博览, 2003 (7) .

篇4:安全帽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关键词:外墙;保温材料;分类;安全;防火措施

一 目前我国常用的外墙保温体系

目前我国的外墙保温体系主要有膨胀聚苯板保温体系、挤塑聚苯板保温体系、聚氨酯保温体系、胶粉聚苯颗粒保温体系、无机玻化微珠保温体系等。

1.膨胀聚苯板保温体系:膨胀聚苯板遇火熔融滴落,容易引起火灾的蔓延,长春的火灾就是用的,现膨胀聚苯板的防火等级可达B级,膨胀聚苯的造价合适,实际的的保温效果非常的好。

2.挤塑聚苯板保温体系:挤塑聚苯板保温体系造价相对膨胀聚苯板保温体系稍微偏高一些,XPS的变形率要比EPS较大一些,实际的保温效果非常优越。遇火熔融滴落,也容易引起火灾的蔓延,央视大楼就是XPS,现挤塑聚苯板的防火等级能达到B级。

3. 聚氨酯(PU)保温体系:造价相对要高,实际保温效果优越。防火等级可达B级。遇火以后熔融滴落,会结碳,但是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危害更大,另外聚氨酯如果不加阻燃剂,氧指数只有16左右,属于易燃品,火灾危险性也很大。

4. 无机玻化微珠保温体系:造价相对较高,主要高在原料及运输成本上。现实施工中对基础处理要求严格,而且无机玻化微珠吸水率高,导热系数高,保温体系容易产生空鼓,早在北方被限制。实际保温效果一般。防火等级可达A级。

5.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体系:胶粉聚苯颗粒它的保温效果一般,防火性能好,不会产生蔓延,但目前由于胶粉聚苯颗粒造价低,已经做烂,目前实际市场上的聚苯颗粒防火等级很难达到B级。而且好多的胶粉聚苯颗粒中,聚苯颗粒的量很少,主要是水泥砂浆,根本起不到保温的作用。

6.其他保温体系:岩棉、玻璃棉等产品,也在国家的政策推动下开始应用,但是固有的吸水率大,易粉化,导热系数高,耐久性差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另外还有施工中对皮肤的刺激,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等。

二 外墙保温工程发生火灾的原因

对于外墙保温工程发生火灾的原因,归结起主要是以下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原因:1)可燃保温板在施工现场临时存放时,被明火或溅落的电气焊火渣引燃。2)可燃保温板在施工过程中以上墙但未被抹面砂浆覆盖时,被飞溅、滴落的电气焊火渣等点燃,再有就是外保温系统验收交用后,受外来火源攻击,可燃保温材料被引燃,并助长火势的蔓延。

三 外墙保温工程防范火灾发生的具体措施

如何来做好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安全,我们可以从一下4点来着手做好。

1.完善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技术标准还存在这一些缺陷和问题,应该完善一个具有说服力、强制力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技术标准。

2.完善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管理体制

外保温施工周期短,一般不超过三个月,而建筑物的使用奉命通常在50年以上,就人员与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和建筑物使用的长期性而言,外保温系统防火施工工艺及质量就相对更为重要。针对当前外墙外保温系统管理较混乱这一现状,完善管理体制就首当其充。

3.完善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管理方法

外墙保温系统采用易燃可燃 已竣工投入使用、完成节能改造的建筑,凡存在封堵不严,防护层脱落、开裂,保温材料裸露的,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封堵、覆盖。禁止在外墙上设置广告牌、灯箱等高温用电设备。禁止在建筑周边地带堆放易燃可燃物品,燃放烟花爆竹。同时,业主单位需在建筑的醒目位置设立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及防火要求标识。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的,依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建筑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运行、擅自关停的,依法责令改正。

有了完善的管理体制,相应的也要有完善的管理方法。一是在市场准入上要严格把关,通过国家建设部门统一准入、网上公示等措施把好准入关;二是加大生产、销售这一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质量监督部门在监督检查中首先要注意培养企业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积极引导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引导企业向良性循环的机制上发展,其次对企业生产条件、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保证产品达到国家要求的防火性能。

4.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应加强建筑外保温系统、外墙装饰施工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同时要针对建筑外保温系统、外墙装饰以及外墙广告施工人员情况,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疏散逃生能力。尤其是对于电焊、气焊等特殊岗位工种人员,应当加强消防法规、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岗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消防设施、器材性能和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自救逃生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组织专门考试,考试不合格人员,应当组织复训。

电焊、气焊等特殊岗位工种人员应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一旦发现从事电焊、气焊作业的人员无上岗证的,依法追究操作、用火审批人员责任。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尤其是对于已投入使用的居住、办公和营业性建筑,要适时组织居住、工作人员进行疏散演练,切实提高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疏散逃生能力。

火灾的发生与人缺乏消防意识和消防知识有直接关系。安全教育则是人们掌握安全技术知识、提高安全素质、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方法的手段。首先各监管部门要加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教育,要求监督人员掌握消防基本知识,并取得岗位资格后上岗。其次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结合单位工作的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增强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使职工了解保温材料的火灾特点,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起火灾,会报警,会自救逃生。最后要全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必要的消防知识与逃生技能,尤其掌握初期火灾的扑救知识,提高遇险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火灾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火灾事故的损失。

总之我们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完善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技术标准、防火管理体制、防火管理方法,积极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不断的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来做好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安全,确保该工程领域的科学发展。

篇5:安全帽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1、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需提供的材料要求

一、需提供的纸质材料

(一)《杭州市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申请认定企业填写),《杭州市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评价企业填写)。

(二)《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含应填写的评价表附表及证明材料)。

(三)企业科技活动及相关情况表、企业科技项目情况表(参见国家统计局L107-

1、L107-2表式及说明),其中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报表合并填报。

(四)企业年度审计报告(含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附注),其中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报表合并填报。

(五)区、县(市)国税部门出具的企业涉税证明和地税部门出具的企业纳税证明。

(六)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安全监管局出具)、质量(质监局出具)的证明。

(七)企业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的复印件及其它有关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请按顺序装订成册。

二、需提供的电子文档

企业技术中心所有申请材料(或评价材料)的电子文档。

三、装订要求

材料请用A4纸,双面打印。

标题(使用宋体二号加黑;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 标题分别使用宋体三号、四号及小四号并加加黑);

摘要、关键字(需使用宋体小四号);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行距20磅)

装订材料顺序:

(一)封面

1、白色铜版纸装订。统一的标准封面字体、字号、间距、不得改变。

2、需打印标题、单位名称、所在地区、提交时间

标题:杭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材料(宋体,二号,加粗);单位名称: 杭州XXX有限公司(宋体,三号,加粗,居中);所在地区: XX区(县)、市(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提交时间: 2016年 X月(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三号,居中)

3、需打印书脊。单位名称、所在地、时间。

(二)目录

1、“目录”两字中间空一字,用仿宋小三号加粗居中,段前、段后间距1行。目录书写至三级标题(没有三级标题写至二级标题);下一级标题缩进一格;标题应标明页号。字体为仿宋_GB2312小四号,一级标题加粗。1.25倍行间距。

2、一级目录顺序依次为:(1)申请报告;(2)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含附表和证明材料);(3)企业科技活动及相关情况表(L107-1);(4)企业科技项目情况表(L107-2);(5)企业年度审计报告;(6)企业涉税、纳税证明;(7)无重大安全、质量事故证明;(8)附录;(9)其他资质证明。

(三)申请报告

参加评价企业填写上一年度总结报告,新认定企业提交申请报告,字体为仿宋_GB2312小四号,25磅行距,加盖企业公章。

(四)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及附表

参加评价和新认定企业均需提交,字体为仿宋_GB2312小四号,25磅行距,加盖企业公章。

评价表附表顺序:

1、企业及技术中心基本情况表

2、企业及技术中心建设情况表

3、附表1 年末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清单,附照片证明;

4、附表2 技术中心人员信息,按人员信息表内的顺序提供社保证明(需原件),中级和本科以上职称,请提供学历和职称件证明(复印件,按表格人员顺序,缩略图形式每页每页打印一名员工学历、职称信息);

5、附表3.企业拥有的其它类型研发机构,提供相关证明;

6、附表4 来技术中心从事开发工作的外部专家情况 表,提供专家的学历、职称、聘书证明,缩略图形式每页打印一名专家信息;

7、附表4 通过省、国家或国际组织认定的实验室或检测中心信息,需提供证明材料;

8、附表6 完成的科技项目信息,提供完成情况的立项报告、验收报告等证明,按表格内顺序;

9、附表7 列入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信息,提供被列入的文件证明;

10、附表8 被受理的专利申请信息(含取得的著作权证);提供2015年至今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每页打印一个,表格中顺序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软件著作权,证明材料按表格中顺序;

11、附表9 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专利信息,提供企业开办至今拥有专利申请,每页打印一个,表格中顺序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软件著作权,证明材料按表格中顺序;

12、附表10 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标准,附标准内容,本单位为第1或第2起草单位的;

13、附表11 企业拥有的驰名(著名)商标信息表,附获奖奖牌照片,缩略图形式每页打印四个;

14、附表12 企业拥有的名牌产品信息表,附获奖奖牌照片,缩略图形式每页打印四个;

15、附表13 通过国际组织体系论证数,提供相关证明;

16、附表14 企业获得国家、省及市级科技奖励项目信息,省级以上经信、科技部门的奖励,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以上材料电子版按附件中表格提供,证明材料拍照或扫描

(五)企业科技活动及相关情况表

参照国家统计局L107-1,字体为仿宋_GB2312小四号,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居中25磅行距,加盖企业公章。

(六)企业科技项目情况表

参照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L107-2,字体为仿宋_GB2312小四号,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居中25磅行距,加盖企业公章。

(七)企业年度审计报告

含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附注,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报表合并填报),可复印件件装订。

(八)涉税、纳税证明

由国税部门出具的企业涉税证明、地税部门出具的企业纳税证明,均需原件装订。

(九)无重大安全、质量事故证明

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证明(安全监管局出具)、两年内未发生质量事故证明(质监局出具),均需原件装订。

(十)附录

附企业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可复印件件装订。

(十一)其他资质证明

企业其他想附的资质,可复印件件装订。

四、电子版要求

篇6:安全帽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形式审查(以下简称形审)主要是审查申报国防技术发明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的材料是否符合《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申报条件和有关要求,通过形审和补正,使申报材料完整、准确和规范,以确保国防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形审主要内容

(一)申报项目是否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奖的奖励范围;

(二)申报材料是否齐全,外观、装订、打印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三)《国防科学技术奖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

(四)《申报书》的附件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五)纸质申报材料内容与电子文档内容是否一致;

(六)申报项目申请组别是否合理。

二、形审具体要求

(一)申报项目是否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奖的奖励范围。根据《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

(二)申报材料是否齐全,外观、装订、打印格式是 否符合要求。

1.申报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含电子文档,未标原件的可提供复印件):

(1)《申报书》(原件);(2)技术评价证明;(3)应用证明(原件);

(4)知识产权状况报告(原件);

(5)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协调一致证明(原件);(6)型号等系统工程的子项目单独报奖证明(原件);(7)主要完成人证明(原件);

(8)软科学、情报成果的专题研究报告、论著或者出版物,标准、规范、技术手册等成果的正式实施出版物;

(9)其他必要的证明。

2.《申报书》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格式(《国防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生成)打印,采用A4纸(高297mm、宽210mm)竖装,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mm,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mm、宽170mm的规格内排印,正文内容文字应不小于5号字,附件材料的尺寸规格应与《申报书》一致;

3.《申报书》及其附件材料应按上述申报材料顺序合装成册,装订必须整齐牢固,不加封面,并要求正反面打印(复印);

4.申报材料必须字迹清楚,各级审查和签署真实、准确、齐全,印章清晰可辨。

(三)《申报书》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

《申报书》是国防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栏目及所列标题进行如实、全面地填写。

1.审查“项目基本情况”栏目。

(1)“成果登记号”必须与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国防成果办)备案的成果登记号一致。凡未进行国防科技成果登记的项目,不得申报国防技术发明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2)“专业评审委员会代码”是指申报项目所属的专业评审委员会的代码,各专业评审委员会的代码如下:01核技术;02航天;03航空;04舰船;05兵器;06军用电子技术;07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08技术基础。

(3)“专业评审组代码”是指专业评审委员会下设专业评审组的代码,填写专业评审组代码应按《国防科学技术奖各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审范围及代码》的规定填写。

(4)“奖项”是指国防技术发明奖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目名称”必须与技术评价证明以及申报项目汇总表等中的名称一致。如不一致,应附书面说明。“项目名称(中文)”应准确、简明,并能反映出项目的技术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项目名称(公布名)”是指项目可对外公布的名称,如项目名称(中文)不可直接对外公布,应将可公布名称填写在此栏中,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项目名称中如出现工程型号代码的,应按规定的标准代码填写,标准成果应在项目名称后填写标准号。

(6)“主要完成人”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并按贡献大小排序。申报国防技术发明奖主要完成人限额为:特等奖10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6人;申报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完成人限额为:特等奖30人、一等奖15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5人。《申报书》首页的主要完成人名单及其排序,应与技术评价证明中主要研制人员名单及其排序相一致;如不一致,申报单位必须提供“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协调一致证明”;对技术评价证明中主要研制人员名单以外的主要完成人,须在申报材料中附申报单位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如实说明其所做的创造性贡献,由项目负责人、本人及其上级主管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同时提供原始创造性贡献材料。

政府机关人员、集团公司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合同甲方人员和军代表参加报奖时,其必须是确曾作为所申报项目组成员在该项目科研一线工作,且符合《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中规定的主要完成人条件的人员,并应提供“主要完成人证明”。

(7)“主要完成单位”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并按贡献大小排序。申报国防技术发明奖主要完成单位限额为:特等奖7个,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5个;申报国防科学技术进 步奖主要完成单位限额为:特等奖20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5个。《申报书》首页的主要完成单位名单及其排序,应与技术评价证明中主要完成单位名单及其排序相一致;如不一致,申报单位必须提供“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协调一致证明”;对技术评价证明中主要研制单位名单以外的主要完成单位,申报单位还须出具证明材料,同时提供原始创造性贡献材料。

各级政府部门和非法人单位不得作为申报国防科学技术奖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单位名称应与单位公章名称完全一致。(8)“申报单位”是指项目的第一主要完成单位。(9)“主管部门(单位)”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各军工集团公司、各地方国防科技工业行政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单位、国防科工局所属单位等。

主管部门(单位)名称应与单位公章名称完全一致。(10)“密级”应填写经定密审查机构审定批准的密级,选择填写:机密、秘密、内部。

(11)“申报等级”是指申报单位提出项目申报的等级,按照《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的国防技术发明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各等级的基本标准选择填写: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申报特等奖项目应同时提供三位同行院士建议申报的证 明材料。

(12)“申报日期”是指申报单位正式申报的日期。(13)“成果类别”是指申报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的成果分类,应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选择填写:K型号工程及项目研制成果;Y预先研究成果;C基础研究成果;Q情报成果;B标准化成果;J计量成果;R软科学成果;Z质量与可靠性成果;H 环境试验与检测成果。

申报国防技术发明奖的项目不填写该栏目。

(14)“专业分类代码”、“专业分类名称”是指申报项目所属专业代码和名称,应按《国防科学技术奖各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审范围及代码》的规定选择填写。

(15)“任务来源”是指申报项目是属于哪一类计划下达的任务,然后结合项目具体情况选择填写:A国家计划:指正式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B省部委计划:指正式列入省、市、自治区、国务院各部委计划的项目;C计划外:指未列入国家和省部委计划的项目。

(16)“计划名称”是指申报项目所属的具体计划的名称。(17)“计划编号”是指申报项目在所属计划中的编号。(18)“主题词”按《国家汉语主题词表》填写3-7个与申报项目技术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词。

(19)“项目起止时间”的起始时间是指立项研究、开始研制日期,完成时间是指项目通过验收、鉴定、投产或主要论 著公开发表日期,均应填写至月份。

(20)“应用起始时间”是指项目实际投入使用的时间,应填写至月份。

申报国防技术发明奖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其应用时间应达到2年以上(预先研究和基础研究项目,以及运载火箭、飞船等一次性应用产品的成果除外)。

应用背景明确的预先研究项目须应用于型号立项;其他预先研究项目,以及国防基础研究、863计划、973计划等基础性、探索性研究项目须完成任务书要求并通过验收。

应用卫星设计寿命超过3年的,须稳定运行3年以上;设计寿命不足3年的,运行时间达到设计寿命后即可报奖。

战术武器型号工程项目须完成定型(按要求需生产定型的必须完成生产定型,下同),同时在装备部队后经过2年以上的使用实践;战略武器型号工程项目须完成定型并装备部队。

其他工程项目须在完成任务并通过验收后经2年以上的使用实践。

(21)“工程代号”是指该项目所属的重大工程的代号。不论是总项目还是子项目,均应填写总项目的工程代号,且要使用有关主管部门确认的规范代号,例如:“FY-1”、“DF-1A”、“歼八Ⅱ”等。

(22)“技术评价方式”是指鉴定(发明专利)、验收、定型和标准审查等技术评价,填写“鉴定(发明专利)”、“验收”、“定型”、“标准审查”等即可。

(23)“技术评价时间”是指实际通过鉴定(发明专利)、验收、定型和标准审查等技术评价的日期。

(24)“技术评价组织单位”是指组织技术评价的单位。2.审查“项目简介”栏目。

“项目简介”主要介绍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主要科学技术内容、技(战)术指标、促进科技进步作用意义及应用推广情况;要求简明、扼要,同时不泄露项目的核心技术,字数限1页面。

3.审查“项目详细内容”栏目。

应按照规定的栏目内容及有关要求,详实、准确、全面地填写。

(1)“立项背景”应简明扼要地概述立项时国内外相关科学技术状况、主要技(战)术指标、尚待解决的问题及立项目的,字数限1页面。

(2)“详细科学技术内容”是评价申报项目是否符合授奖条件的主要依据,因此,凡涉及该项目技术实质内容的说明、论证及实验结果等,均应直接叙述,不采用“见××附件”的表达形式;必要的图示须就近插入相应的正文中,不另附;该栏目应从项目的总体思路、技术方案、实施效果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阐述,字数限10页面。

①总体思路。应简要阐述立项目的,利用什么新思想、新 技术、新方法,解决什么样的技术问题,创造出什么样的新成果。

②技术方案。应详细阐述具体技术方案和实施步骤,应用了哪些理论、技术和方法,在技术开发、推广及产业化过程中,攻克了哪些关键技术,在技术上有哪些创新,取得了哪些创新成果。

③实施效果。应详细阐述应用的范围及推广情况、规模和已达到的效果,简明阐述预期效果和对专业技术发展所起的作用意义等。突出关键技术或者系统集成的创新性、市场竞争力、成果转化程度、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包括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简化工艺过程、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或军事、社会效益等。

(3)“该项目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应就申报项目的主要技(战)术指标和总体科学技术水平同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水平进行全面比较;从主要性能、指标、水平等方面做定性、定量的比较,并加以综合叙述,还应指出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必要时,可列表说明,字数限1页面。

(4)“创新(发明)点”是申报项目的核心部分,也是评审项目、处理争议的关键依据。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科学技术创新(发明)的内容,字数不超过1000个汉字。

①申报国防技术发明奖项目的发明点应以发明专利为依据,对项目详细技术内容中前人所没有的、具有创造性的关键 技术进行归纳和提炼。每个发明点应相对独立存在,用序号分开,并标明该发明点已取得的发明专利授权号。

②申报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的创新点是指在技术思路、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上的创新,是项目详细技术内容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

(5)“保密要点”应就申报项目的详细科学技术内容中须保密的技术内容提出要求,字数不超过50个汉字。

(6)“应用情况及前景”应就申报项目的推广应用程度和范围、转化和产业化程度及应用前景进行阐述,特别应对应用前景、应用价值进行说明,字数限1页面。

(7)“经济、军事、社会效益情况表”栏中填写的经济效益数额应如实反映由于采用该项目后在申报前3年所取得的新增直接效益;同时具体列出本表所填各项效益额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依据,或由申报单位财务部门核准盖章确认;如该项目没有取得经济效益,也须填写项目的总投资额。

军事、社会效益是指申报项目在推动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提高国防能力和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提高决策科学化、技术服务及科学管理水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应实事求是、简明扼要地填写,字数限1页面。

4.审查“本项目及相关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栏目。应写明申报项目及相关项目曾经获得过何种、何级科技奖 励,主要是指获得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科技奖励情况;如申报项目是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后,进一步开发、应用、推广所取得的新成果,亦应填写次获奖的情况。

5.审查“本项目知识产权情况”栏目。

(1)申报国防技术发明奖项目只填写已授权的国内外发明专利情况。

(2)申报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应填写受理、授权的国内外专利以及软件登记等情况。

6.审查“主要完成人情况表”栏目。

该表是核实完成人是否具备报奖条件的重要依据,应按表格要求认真填写每一栏。“创造性贡献”应如实地写明本人所做的创新(发明)内容,并与“创新(发明)点”对应,同时须填写本人在项目中的工作起止时间,由本人签字确认。

国防技术发明奖的主要完成人必须是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主要完成人不得作为该项目技术评价专家组成员;同一人员不能以相同的创造性贡献在不同项目中作为主要完成人报奖。

7.审查“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栏目。

该表是核实完成单位是否具备报奖条件的重要依据,应按表格要求认真填写每一栏;单位名称应与单位公章完全一致,并加盖公章;联系人应为本单位成果管理部门的人员;字数限1页面。8.审查“申报单位意见”栏目。

该栏目由申报单位填写,应根据申报项目创新(发明)点、技术指标、先进性、促进国防科技进步作用和应用情况,并参照国防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写明申报理由、主要完成单位、完成人名单及排序无异议、申报材料属实以及建议等级,并加盖单位公章;字数限1页面。

(四)《申报书》的附件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1.“技术评价证明”是指鉴定证书(发明专利证书)、验收文件、定型文件、标准审查书等证明文件。

(1)审查“鉴定证书”

①鉴定委员会必须由7名以上同行专家组成。

②鉴定委员会委员应当是同行业的专家,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③国防科技成果的完成单位、任务下达单位或者委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同行专家参加鉴定委员会。

④各军工集团公司及其成员单位的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成员中非本集团公司的专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一。

⑤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必须具备鉴定资格。⑥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必须分别对鉴定结论认可、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印章齐全,清晰可辨。“鉴定意见”与组织、主持鉴定单位印章页须是正反页。

⑦鉴定证书中主要研制人员和鉴定委员会名单必须签署 齐全。

⑧对于检测鉴定,检测单位必须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立的或经国防科工局认可的专业技术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必须说明检测依据、检测手段和主要检测指标,检测结果必须真实准确,并加盖检测单位公章。

申报发明奖的项目,如整体技术获得发明专利的应用技术成果,则专利证书可作为技术评价证明。

(2)审查“验收文件”

①验收文件中必须对技术创新点及技术水平进行了评价,并起到了与成果鉴定等同的作用。

②验收文件应加盖验收单位公章。

③验收文件必须包含项目主要研制单位、主要研制人员和验收专家名单。

(3)审查“定型文件”

①符合国防武器装备定型的有关要求,定型文件包括定型批复文件、定型审查会议纪要(文件)。

②定型文件中必须对技术创新点及技术水平进行了评价,并起到了与成果鉴定等同的作用。

③定型文件中应有主要研制单位、主要研制人员名单和定型审查专家名单。

(4)审查“标准审查书”

①标准审查书栏目填写完整,签署齐全,印章清晰;符合 标准化管理的有关规定。

②审查文件中必须对技术创新点及技术水平进行了评价,并起到了与成果鉴定等同的作用。

③标准项目的主要研制人员不能作为该标准审查专家组成员。

④标准审查书必须包含项目主要研制单位、主要研制人员名单和审查专家名单。

2.“应用证明”必须按规定格式提供原件。

(1)“应用起止时间”是指实际开始应用日期至应用截止日期,均应填写至月份。

(2)对已经应用的成果,由使用单位出具应用证明,同时须对其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做出说明并加盖公章;自研自用的成果,由本单位出具应用证明,上级主管部门盖章确认。

(3)对预先研究和基础研究类成果,可从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描述,由任务下达单位或拟应用单位出具应用前景证明,也可由本单位出具应用前景证明,任务下达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盖章确认。

3.“知识产权状况报告”必须由申报单位按规定格式提供原件,报告中应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和保护情况进行说明。

(1)已授权的须提供专利证书和权利要求书,已受理但未授权的须提供受理通知书和权利要求书,已进行软件登记的须提供软件登记证书等。(2)申报国防技术发明奖项目,只提供已授权的发明专利证书和权利要求书。

4.“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协调一致证明”必须按规定格式提供原件。

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名单与技术评价证明中的名单和排序不一致的,须出具该证明。

5.“型号等系统工程的子项目单独报奖证明”必须按规定格式提供原件。

(1)子项目单独申报奖励时,须由总项目责任单位出具同意该子项单独报奖的证明材料。证明中应写明该子项目的创新点不与其他子项目重复等内容。

(2)如总项目与子项目的责任单位为同一单位时,须加盖项目责任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公章。

6.“主要完成人证明”必须按规定格式提供原件。政府机关人员、集团公司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合同甲方人员和军代表,一般不能作为《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第七条规定的(一)、(二)、(三)类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报奖。上述人员确曾作为项目组成员在某项目科研一线工作,且符合《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主要完成人条件的,须在申报材料中附申报单位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如实说明其所做的创造性贡献、在项目中的工作起始时间,由项目负责人、本人及其上级主管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同时提供原始记录材料由申报单位保存备查。

申报国防技术发明奖项目时,上述人员均须提供此证明材料。

7.“软科学、情报等成果应附专题研究报告、论著或出版物;标准、规范、技术手册等成果应附正式实施的出版物”应符合有关要求,不需要提供电子文档。

8.“其他必要的证明材料”应是有效的证明材料,须签署和盖章的,应签署齐全,公章清晰可辨。

(五)纸质申报材料内容与电子文档内容是否一致。对申报项目的纸质材料内容和电子文档内容进行审查,纸质材料内容和电子文档内容必须一致。

(六)申报项目申请组别是否合理。

对满足申报条件的项目审查其申请的组别是否合理。根据项目技术所属专业领域,并依据各专业评审委员会及专业评审组评审范围,对申请组别不合理的项目重新进行分组。

三、不评项目的确定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作不评处理:

(一)不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奖励范围;

(二)《申报书》填写严重失实;

(三)已获得或正在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

(四)总项目已获得或正在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专用子项目又申报国防技术发明奖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已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或其他省、部级奖。作不评处理的项目,不得再次申报国防科学技术奖。

四、缓评项目的确定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作缓评处理:

(一)申报材料属绝密级;

(二)未进行国防科技成果登记;

(三)存在成果权属、技术内容、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等方面争议;

(四)应用年限不满足规定要求;

(五)申报发明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不是授权发明专利的发明人;

(六)同一型号工程的子项目之间存在技术内容、创新点重复;同一完成人以相同贡献在不同子项目中报奖;总项目和子项目的完成人重复;

(七)按规定应出具“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协调一致证明”,但未出具;

(八)按规定应出具“主要完成人证明”,但未出具;

(九)型号工程专用子项目未出具“型号等系统工程的子项目单独报奖证明”;

(十)“技术评价证明”不符合有关规定;

(十一)“应用证明”、“知识产权状况报告”、“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协调一致证明”、“型号等系统工程的子项目 单独报奖证明”、“主要完成人证明”等附件材料未按规定格式出具,或不符合有关规定。

上一篇:三月学雷锋系列活动下一篇: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