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是中央部属

2024-05-08

复旦大学是中央部属(通用5篇)

篇1:复旦大学是中央部属

复旦大学是中央部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六五”、“七五”、“八五”重点建设、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9所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的名牌大学,也是被纳入国家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和中国顶尖学府“常青藤联盟”(C9联盟)的重要成员。作为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百年复旦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复旦大学已发展成一所蜚声中外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并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前程。学校名复旦大学

称:

外文名称: Fudan University 简称: 复旦

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创办时间: 1905年 类别: 公立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性研究型高校 主管部门: 教育部 学校属性: 211工程,985工程 现任校长: 杨玉良 知名校友: 李岚清,李源潮,朱民,韩启德等 所属地区: 中国上海 主要院物理、化学、中文系;新闻、经济、计算机、系: 国关、数学、医学院 目录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1905-1911年

1912-1939年

1940-1949年

1950-历任领导

校容校貌

校园格局

博物馆

文科楼

第三教学楼

光华楼

图书馆

国家重点

学科:

86个

硕士点: 281个

博士点: 183个

院士: 42人

SCI论文单篇被引用次

数全国第一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全

主要奖项:国第一

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数

全国第一

ESI全球前1%学科数全

国前二

长江学者:9 2位

博士后流

动站:

29个

旧称:

复旦公学、国立复旦大

世界排名:9 1(2011)

发展定位:创 世界一流大学 师资力量

教师概况

优秀教授

两院院士 办学规模

校区分布

重点学科

热门专业 学校排名

机构设置

院系设置

研究机构 学校文化

校名

校歌

校花

校训

校风

学风

教学原则

教学理念

复旦精神 办学成果

学术刊物

科研项目 发展现状

领导关怀

相关组织

社团简介

校友会 历届英才

著名学者

杰出校友

历届精英

近年复旦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1905-1911年

1912-1939年

1940-1949年

1950-历任领导

校容校貌 校园格局

博物馆

文科楼

第三教学楼

光华楼

图书馆 师资力量

教师概况

优秀教授

两院院士 办学规模

校区分布

重点学科

热门专业 学校排名

机构设置

院系设置

研究机构 学校文化

校名

校歌

校花

校训

校风

学风

教学原则

教学理念

复旦精神 办学成果

学术刊物

科研项目 发展现状

领导关怀

相关组织

社团简介

校友会 历届英才

著名学者

杰出校友

历届精英

近年复旦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编辑本段学校简介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清朝光绪31年),原名复旦公学,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

巍巍学府-百年复旦

1917年,复旦公学更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41年被确立为国立复旦大学。[1]该校现任校长为杨玉良院士,党委书记为朱之文。[2] 该校是中央部属高校,首批全国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首批大学,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九校联盟(c9)、21世纪国际大学联盟的成员;综合实力在亚洲名列前茅,在全球也享有较高声誉。[1] 该校设有直属院(系)30个,设有本科专业7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54个(其中自设30个,专业学位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229个(其中自设51个,专业学位10个),并设有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1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20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7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5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7个。

该校设立学科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医学10大学科门类,拥有哲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

复旦大学著名建筑(18张)、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9个国家文科,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软件工程、集成电路3个国家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共有300余个科研机构,包含150余个跨学科研究中心。[3]

截至2010年,该校有专任教师2346人(高级职称1538人),中科院、工程院院士35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92人(特聘教授58人、讲座教授34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共24人。在校学生7万余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13237人,研究生13851人,留学生3805人(其中攻读学位的留学生2706人),成人教育、网络教育本专科生16611人。[3]

(复旦大学学校建筑图册

(一)部分图片来源:[4-7])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905-1911年

[8]1905年,复旦大学创建,原名复旦公学,于公元1905年中秋节正式开学。[9]

国父对复旦人的勉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复旦学生多数参加革命军;加上经费停发,学校本土又为光复军司令部占用,学校一度停办。1912-1939年

1912年~1916年,共培养大学预科毕业生十五人,中学毕业生一百五十人。其中著名的有张志让、孙越崎等人。

1917年,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1929年,复旦大学进行系科改组,增设新闻系、市政系、法律系、教育系,学校历史图册(21张)其时全校共有17个系,分属文、理、法、商四个学院。

1937年,复旦大学发展为具有文、理、法、商四学院,十六系科的大学。还附设有中学、实验中学各一所,义务小学二所。复旦大学已成为中国东南的重要学府。

1938年秋,复旦渝校陆续增设史地系、数理系、统计系、农垦专修科、园艺系、农场、茶叶组、农艺系等。1940-1949年

1940年秋,复旦渝校建立农学院。1941年,改为“国立大学”。

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

1949年,学校设立文、理、法、商、农五院20多个系(科)。鲁迅、郭沫若、邹韬奋、老舍、竺可桢、马寅初等著名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1950-1950年,复旦大学的海洋系并入山东大学,暨南大学的文、法、商三院,同济大学的文、法两院,以及

毛主席为复旦大学题词

浙江大学、国立英士大学的部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

1952年秋,复旦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农学院调出,分别成立了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和沈阳农学院(即沈阳农业大学);而华东地区的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华工商高等专科学校、中国新闻高等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的文、理科有关院系并入复旦大学,在解放初期享有“东南第一学府”的美誉。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复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在内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1995年复旦大学90周年校庆,江泽民主席为复旦题词:面向新世纪,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10] 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强强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复旦大学的学科结构,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2005年百年校庆,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贺信中称复旦大学是“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校庆大会并

复旦历任领导(10张)致词。国家邮政总局发行复旦百年校庆纪念邮票,这是继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后中国第二次为一所大学百年校庆发行邮票。2006年,“复旦”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10] 2007年,“复旦”商标(包括“复旦”二字和图形标识)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教育类),复旦因此成为继清华之后,中国第二所获此殊荣的高校。东京大学只接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并由该大学校长推荐的学生到本校就读大学院硕士课程及专业学位课程,给予ADK中国育英基金奖学金,主要目的在于协助培养中国各个领域的下一代领导人材。[10](学校历史图册图片来源:[10],复旦历任领导图片来源:[11-12])编辑本段历任领导 名字 校长 马相伯 校长 严复 监督 夏敬观 监督 高凤谦 校长 李登辉 解放前(任期)[11] 名字 解放后(任期)[11](1905~1906)(1910~1912)(906~1907)(1907~1909)(1909~1910)

张志让-------------陈望道-------------苏步青-------------谢希德-------------杨福家-------------(1913~1936.7)华中一-------------代理校长 唐路园(1918~1919)代理校长 郭任远(1924.7~1925.3)王生洪-------------代理校长 钱新之(1936.8~1940.5)杨玉良-------------校长 吴南轩 校长 章益(1940.5~1943.2)(1943.2~1949.7)

----------------------------------------

编辑本段校容校貌 校园格局

学校以邯郸校区、江湾新校区为一体,以枫林校区、张江校区为两翼。根据复旦大学校园网资料显示:校园面积共有244.32万平方米,合约3700余亩。其中,邯郸校区土地合1500余亩,枫林校区土地192123平方米,合288亩,张江校区228176平方米,合约350亩,江湾校区规划面积1600余亩,学生均占地面积76.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9.23万平方米。[3] 博物馆

座落于环境幽雅的校园西区大草坪附近,馆舍坐西朝东,为一栋上下两层的复旦大学早起建筑,面积约一千六百平方,在国家文物局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文博学院拨专款对该建筑进行了全面的改建和内装修,并着手添置设备,配备业务人员,于1992年元旦正式开馆。[13] 文科楼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规划在邯郸路以南,学校中轴线上,建立文科楼。1987年末建成后,中文、外文、历史、哲学、新闻等文科院系陆续从登辉环路周围的解放前建筑群搬入崭新的13层文科大楼,电教中心(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艺教中心等部门也陆续迁入。[14] 第三教学楼

1980年,耗资110万元,拥有13间大电化教室的的第三教学楼竣工。3108这个名字,在复旦有着特殊的意义,洁净的水泥地面和其他的教室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从1985年“哲学六君子”的演讲到1993年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的“中国绝唱”,3108一直是复旦最高规格论坛的代名词。[15] 光华楼

2005年5月27日,光华楼落成典礼举行,此后,从文科楼搬进光华楼的文史哲等院系的很多老师在工作条件上得到了一次飞跃,拥有了自己的单间办公室,而西辅楼则无疑是所有教学楼中设施条件最好的一栋,增加了无线网络覆盖的光华楼大草坪也已经逐渐取代了当年相辉堂草坪的地位,成为复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6] 图书馆

由校本部文科馆、理科馆、枫林校区医科馆、张江校区图书馆、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56066

复旦大学学校建筑图册

(二)(14张)平方米(2006年12月统计),另有35个院系和研究中心的资料室,总面积7850平方米。全校图书馆总面积合计63916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70余万册,含各院系资料室藏书112万册。馆藏文献中包括线装古籍40万册(含善本8万册),民国时期图书10万册,外国教材2.8万册。年订购中西文纸本期刊6753种,订购报纸476份,硬件环境中国一流。[17](复旦大学学校建筑图册

(二)图片来源:[14-16][18-19])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教师概况 根据

百年复旦,大师云集

复旦大学校园网资料显示: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与科研人员24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50余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5人,其中双聘院士13人,博士生导师近660余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8人、讲座教授34人,复旦大学杰出教授3人、特聘教授10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4人,“973”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人。[3][20] 优秀教授

篇2:复旦大学是中央部属

北京(7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天津(2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东北(3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陕西(3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上海(3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

江苏(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湖北(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2所):中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大军区级)

安徽(1所):中国科技大学

福建(1所):厦门大学

广东(1所):中山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

四川(1所):四川大学

重庆(1所):重庆大学

山东(1所):山东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

以上三十一所高校行政级别都为副部级(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厅局级,专科高校是副厅局级,从行政级别可以看出学校的行政地位和国家的重视程度)。同时,以上32所高校也都是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中央部属高校(113所)(不包含中央党校、国防大学)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

北京市(24所):北 京 大 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 华 大 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际关系学院

上海市(8所):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江苏省(7所):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南大学

湖北省(7所):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陕西省(5所):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长安大学

四川省(4所):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山东省(3所):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天津市(2所):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吉林省(2所):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广东省(2所):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辽宁省(2所):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湖南省(2所):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重庆市(2所):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黑龙江(1所):东北林业大学

安徽省(1所):合肥工业大学

浙江省(1所):浙江大学

甘肃省(1所):兰州大学

福建省(1所):厦门大学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等学校(2所)

福建省(1所):华侨大学

广东省(1所):暨南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等学校(7所)

北京市(2所):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省(2所):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黑龙江(2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陕西省(1所):西北工业大学

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

长沙市(1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6所)

北京市(1所):中央民族大学

湖北省(1所):中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1所):西南民族大学

甘肃省(1所):西北民族大学

宁夏区(1所):北方民族大学

辽宁省(1所):大连民族学院

公安部直属高等学校(5所)

北京市(1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辽宁省(1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河北省(1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河南省(1所):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浙江省(1所):公安海警学院

中共中央办公厅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中国科学院直属高等学校(1所)

安徽省(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交通运输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

辽宁省(1所):大连海事大学

外交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外交学院

司法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

河北省(1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北京体育大学

卫生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华妇女联合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中华女子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直属高等学校(3所)

天津市(1所):中国民航大学

四川省(1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广东省(1所):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地震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

河北省(1所):防灾科技学院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

河北省(1所):华北科技学院

国家海关总署直属高等学校(1所)

上海市(1所):上海海关学院

国家林业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

篇3:复旦大学是中央部属

Ministry of Education gets increased greatly.But because all sorts of reasons,there are still quite part of rural students is not in normal school.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rmal colleg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how to construct a reasonable cultivation system,improve the Non-teacher professional rural students'social competitiveness.

2007年随着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部属师范院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得到了很大提升,占到60%左右。可以说该项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一方面由于城乡之间经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击对农村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的影响不容小视;另一方面由于招生人数的限制,每年仍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学生即使选择了师范院校却因为专业问题而被调剂到了非师范专业,而该部分学生高考分数却高出当地重点分数线一大截,完全有能力进入实力较强的理工科或综合性大学,以至于该类学生在入校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落感,甚至厌学现象,导致最后无法毕业。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此类学生的发展问题,因此,加强对部属院校中非师范专业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 师范院校中非师范专业农村学生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校园生活的适应性问题

随着90后一代学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问题目前普遍存在于各高校新生中间,而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表现更为突出。

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更多的非主流文化进入大学校园并被学生所接受,而独立、张扬的个性让如今的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各类才能。但对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说,从小学、初中甚至到高中,接受的都是传统的书本教育,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让他们无暇顾及个人学习之外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来自不发达地区的学生,英语水平不高、个人特长少和社会活动经历少等,以至于在每年新生入学后,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学校园生活时,他们往往显得无所适从,除了认真上课争取考试取得好成绩外,发现自己很难融入新的生活,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自我封闭,出现焦虑甚至抑郁症等。

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因为专业问题被调剂为非师范生,从最初的免费教育到现在的高额学费,从最初的工作相对稳定到现在的就业不确定性,都让此类学生在进校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心里难以平衡其中的落差,认为凭自己的高考成绩读理工科专业完全可以去更好的学校而不是跑到师范院校来读,从而对今后的大学生活自暴自弃,最终一事无成。

1.2 师范生文化氛围带来的影响

随着师范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非师范生招生数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师范生。但在某种意义上,师范院校特殊的校园文化氛围会让非师范专业的同学难以适应。相对来说,师范院校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具有浓重的人文氛围和传统气息,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但从其特点来看,主要集中于歌舞、书法、征文、体育等传统性的娱乐活动,而缺乏学术性和创新性。(1)同时受办学定位的影响,师范院校的管理相对具体和严格,不少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往往认为学校的约束过于死板,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研究,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都为广大同学提供了宽阔的平台。但在师范院校中,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氛围相对较弱,无论是在学术社团组织的发展,还是在各类科技作品竞赛中的成绩,都难以与理工科或综合类大学相比。而这些都对非师范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1.3 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冲击

多数农村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是出于自身经济和今后发展的角度,一旦被调为非师范专业后将面临新的社会就业竞争的压力。一方面作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受农村义务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多数学生以应试为主,而对自身其他素质方面的培养有所欠缺。在进入大学后,仍有相当部分农村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只注重课堂学习,片面认为只要考试取得好成绩,考上研究生才能找到好工作,而忽视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处事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导致在面对社会选择时缺少足够的竞争力。同时,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多数农村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不同程度地从事各种兼职活动,以赚取日常生活开支,导致自己很少有时间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技能认证考试,在融入校园生活和专业能力培养上略显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面对同一专业的毕业生,由于社会认知度和高校自身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原因,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学生很难与一些理工科院校或综合类院校进行竞争,在就业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

2 采取的对策与思考

2.1 对非师范专业农村学生的培养工作不能搞一刀切,要坚持多样化与差异化的原则

农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首先面临的就是适应问题。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到开放性自主学习以及对英语水平的高要求,让不少农村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进入毕业阶段后,则面临就业心态的调整和就业方向的选择。因此,在对非师范专业农村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坚持阶段化、循序性进行,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适应能力:一是不能照搬师范生的培养模式来对非师范生进行培养,那将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导致毕业后缺失竞争力;二是不能将农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不适应性看成是个别问题而不加以重视。应加强校园文化价值观念引导,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注重个别心理辅导,提高面对挫折时的心理素质,帮助农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防止出现对大城市的盲目追求和高工资的一味攀比,切实做到多样化发展,差异化培养,真正让每个农村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培养自己。为了提高非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我们应该按照为什么培养、培养什么、怎样培养的逻辑思维顺序,制定科学的培养理念、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和保障措施。(2)

2.2 切实加强非师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实习工作

在师范院校的最初发展中,就业去向单一,多是中小学或教育部门,在专业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多是以培养学生的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技能为主。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师范院校在专业体系、办学方向、发展定位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调整,大部分重点师范学校逐步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招生专业方面大量的理工科类非师范专业开始设立,其就业方向也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育方向,而是面向社会各行各业,与一般的理工科或综合类大学开始竞争。但在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导致非师范专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欠缺,校园科研氛围不够浓厚,校园活动还是单纯的课堂学习加文体活动,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再加上农村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进入大学后将更难以适应激励的社会竞争。

因此,应不断加大对非师范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尽快与市场接轨,同时创造一切条件,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突出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通过专业教师的科研立项来带动专业的学习,尤其是鼓励和支持农村学生积极参与,转变他们那种成绩好就是一切好的观念,真正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进入高年级阶段,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战的机会,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此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社会认可,而不至于因为师范类院校的帽子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不平等对待。

2.3 思路放活,加强对农村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最初选择师范专业时是出于学费和就业两方面考虑,但在进入非师范专业后,就业方向的缺失导致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现象。另外,作为师范院校的大背景,非师范专业的农村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因为自身条件和学校大环境的影响,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出现信心不足、焦躁、抱怨等现象。设想曾经作为家族和村里“骄傲者”,依靠父母甚至祖父母联合的力量,耗资数万元昂贵的学习费用,经历了四年或更长的校园生活,在走出校园时却面临失业的局面,那么这不是一个人梦想的破灭,而是整个家庭希望的毁灭。(3)

因此对非师范专业农村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单独停留在政策宣导、信息发布等基础层面,要详细了解每个农村毕业生的家庭背景,经常性地与家长保持联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毕竟大多数农村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会出于父母的意愿或家庭的现状考虑自己的就业地点、行业等。另外,非师范生的就业领域与师范生相比更加广泛,就业灵活性也更强。因此,学校除了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加强职业教育,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4)再者,应切实加强对非师范专业农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合理看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消除自卑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敢于再回农村就业,敢于尝试外资企业,而不是再盯着是否有编制,是否铁饭碗。

摘要:随着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部属师范院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得到大幅提升。但由于各种原因,仍有相当部分农村学生进入部属师范院校后是在非师范专业学习。基于师范院校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如何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提升非师范专业农村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非师范专业,农村,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旭善.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特殊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2).

[2][4]白鑫刚.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篇4:复旦大学是中央部属

近日,部属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信息化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白城师范学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大数据时代高校业务智能化的变革、信息化支撑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高师院校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预测与评价处负责人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和各项工作进展,并希望部属师范大学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研究优势,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到系统建设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学会的相关情况,并对高师院校长期坚持举办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主任介绍了吉林省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办负责人从信息化工作的位置与保障、信息化部门的角色与协同、信息化推进的引领与驱动等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信息化办从技术支撑的角度进行了相关介绍。其他与会代表分别介绍了本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工作规划。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endprint

篇5:中央美术学院是几本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现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八个二级学院,设有中国画、书法学、绘画、雕塑、摄影、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学、环境设计、动画、实验艺术、艺术管理等二十多个专业。

学院致力于建设造型、设计、建筑、人文等学科群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现代形态美术教育学科结构,在构建新世纪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以鲜明的`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成果,赢得国际美术教育界的高度赞誉,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美术院校,并在国际一流的美术院校中享有重要地位。

研究生层次学科设置情况: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美术学),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美术学、设计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版画技术工作室、摄影工作室)。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两个专业硕士硕士授权类别,分别为: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点(美术、艺术设计)、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点。至今,我校已获准建立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三个博士后流动站。

上一篇:2021年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发言材料下一篇:三江学院大学生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