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综合物流新概念及其虚拟化发展趋势

2024-05-12

论现代综合物流新概念及其虚拟化发展趋势(共5篇)

篇1:论现代综合物流新概念及其虚拟化发展趋势

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迅速。美国和日本已经走在物流发展领域的前列,欧洲的现代物流起步稍晚,但最近在政府部门与企业的重视下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美国的经济模式具有将信息通讯领域里的新技术有机融入到社会之中的灵活性,因而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高度的物流信息化与集成化。美国的生产流通率非常高,这使企业的利润和投资收益能持续增加,从而诱发新的研究开发投资,这种投资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形成良性循环。美国专家Litan曾于计算了物流领域里的信息革命对美国经济带来的降低交易、运输费用、减少存货等方面的管理性节约,如在制造业里,成本降低为1%~2%。信息化程度与中国相当的法国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应用软件技术,追求高起点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法国KN 公司在全球98个国家、600个城市开展物流业务。在没有自己的轮船、汽车和飞机的情况下,该公司通过自行设计开发的全程物流信息系统,对世界各地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使其空运业务做到了世界第五,每周运输量1.9万次,其海运业务更是位居世界第一。

经济史学家Angus Maddison通过对过去10世界经济的分析指出:500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成果绝大部分是由通信和运输成本降低带来的,经济自由化以及运输和通信成本的日益下降将继续推动经济一体化。从这一点来说,融合了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现代物流将继续对世界经济的运行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物流业正在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迅速转型并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在国际上,信息技术与标准化两大关键技术的系统化集成应用对物流的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网络规划和优化理论与方法、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型包装材料与技术的应用等科技进步也对现代物流发挥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并且在新的技术平台的支持下不断创新。

在各大物流服务商致力于寻求技术领先优势的竞争中,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呈现四个主要方向,即物流技术装备的自动化、物流运作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运作流程的智能化及多种技术和软硬件平台的集成化。相对而言,目前现代物流的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迅速,这一点在横向领域里更为普及。在纵向领域里,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

我国物流业最近几年增长十分迅速,以为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分析,20中国物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均高速增长。

1.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9.5437万亿元,同比增长26.9%(按现价计算)。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2.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4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6.9%的增长速度低13.3个百分点,说明由于物流运行条件的改善,社会物流总效益在提高。

3.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为7880亿,同比增长10.5%。物流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7%。从物流业细分类增长情况看,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发展最快,说明物流增值服务在加速发展。

4.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信息化决策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特别是7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说明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简单应用发展到复杂应用,从战术层面发展到战略层面,从管理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从技术推动发展到变革推动。

但是,我国物流总体水平并不高,信息化程度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仅在2%左右。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基本上仍然以自营为主,缺乏相应的关键技术与信息支持。我国第三方物流模式的比重较小,水平、规模均不能令人满意,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几乎没有,而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尚处于理论研究和探讨阶段。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200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这是制约我国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物流业成本占GDP比重仍然居高不下,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991年为24%,到下降到21.5%,年在21%左右,下降的幅度很小,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仍处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轨期,由于体制因素特别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根深蒂固,也使得中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比较落后。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较低,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

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服务的需要。中国仓储协会204月公布的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中有61%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支持,而在有信息系统支持的`39%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只有38%的企业有仓储作业管理,31%的企业有库存管理,27%的企业有运输管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国物流信息化亟需相关环境的支持。由于受物流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存在着标准间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适用范围有限和实施力度不足等问题。同时,我国对物流领域的立法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互相冲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物流技术领域缺乏具有宏观指导能力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权威机构。我国物流赖以发展的环境大大落后于物流发展形势的要求。

据估算,如果有可参照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可以减少至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与建设成本,减少企业信息化的风险。

应用推广信息技术是关键

从国外发展的情况来看,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从基础性的业务执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数据连接性、供应链可视化以及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决策支持等诸多阶段。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的系统复杂程度越高,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越大。从多家权威机构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当前我国企业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发展尚处于业务执行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之间,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管理的效率尚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工作的展开,具体讲就是要通过推进物流活动横向与纵向的集成,提高针对具体行业与区域的解决方案的水平,达到现代物流运行质量的整体提升。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像纽带一样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伙伴、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这就要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EDI、GPS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物流软件也需要融入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物流集成化发展的横向集成最终落实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通过对各个区域内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为生产、销售及物流企业等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物流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共享物流信息来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整合区域内各种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并优化供应链。这有利于提高社会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调配社会物流资源、优化社会供应链、理顺经济链的重要作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实现与电子商务B2B或B2C系统的对接。良好的物流信息平台是与电子商务系统高度集成的统一平台。同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政府、行业和企业间相互衔接的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协作水平,提高企业的数据连接性和供应链可视化,普遍降低现代物流社会总成本,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建设

现代物流的纵向集成需要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强调物流的微观集成、自身集成与宏观集成系统发展。

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针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虽然近年来政府、行业和企业加大了对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但从实施的总体效果来看,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成本过高,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先进适用并且经济合理的基础性关键技术。因此,要集中力量对现代物流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降低关键技术普遍使用的整体成本,以及对现代物流核心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强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建设。关键技术的研发主要包括针对信息采集、快速反应、管理监控以及双向通讯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

 

篇2:论现代综合物流新概念及其虚拟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物流,仓储,自动化高层仓库,仓库管理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崛起, 物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仓储越来越受到厂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仓储理论的研究, 使其逐步发展完善, 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 仓储的发展过程

1.1 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该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送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 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存储物料, 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 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方面的要求, 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优点。

1.2 自动化仓储阶段

自动化技术对仓储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0世纪50年代末, 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 (AVG) 、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到70年代, 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他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行列, 但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并各自独立应用, 被称为“自动化孤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工作重点转向物资的控制和管理, 要求实时、协调和一体化。计算机之间、数据采集点之间、机械设备的控制器之间以及它们与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及时地汇总信息, 仓库计算机及时地记录订货和到货时间, 显示库存量, 计划人员可以方便地做出供货决策, 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货源及需求。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到20世纪70年代末, 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自动化孤岛”需要集成化, 于是便形成了“集成化系统”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统中, 整个系统的有机协作, 使总体效益和生产的应变能力大大超过各部分独立效益的总和。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IMS) 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

1.3 智能化仓储阶段

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 实现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 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 即智能化仓储。现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21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世纪70年代初期, 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1980年, 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从此以后, 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 自动化仓储的优势和劣势

采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 充分利用空间。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现代化仓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多层存放货物的高架仓库系统, 高度可以达到30米以上, 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不同的高架类型:高层 (大于12米) 、中层 (5~12米) 、低层 (5米以下) 。这与平库相比可以节约将近70%的占地面积。

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从而提高仓库的管理水平。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由货架、堆垛机、出入库输送机、自动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等构成, 能按照指令自动完成货物的存取作业, 并对仓库的货物进行自动化管理, 使物料搬运仓储更加合理。由于采用货架储存, 并结合计算机管理, 可以容易地实现先入先出、发陈储新的出入库原则, 防止货物自然老化、变质、生锈等现象的出现。

降低对人工需求的依赖, 特别是降低特殊仓储环境中的人力资源成本。由于采用了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仓储能适应黑暗、有毒、低温等特殊场合的需要。

自动化仓储有以下劣势。投资较大, 建设周期长。自动化仓储的主体是由自动化仓库组成的。自动化仓库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建筑物、货架、理货区、管理区、堆垛机械、配套机械、相关的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这些硬件和软件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和安装建设费用。对于自动化仓库的建设项目要进行评估和设计, 包括必要性评估、技术评估、系统开发、敏感度的分析, 这就要求对过去和未来3~5年中仓库的吞吐量、仓储容量、订单货物的类别等要素进行分析, 还要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估和选择, 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和很大的人力、物力、时间投入。

物资吞吐量和种类固定, 缺乏弹性。当一个自动化的仓库按照计划建设完成之后, 仓库的类型、物资的吞吐量和仓库的容量就固定了下来, 这时如果外部的因素发生了突然的变化, 仓库对其变化不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变化能力, 也就是缺乏弹性。

3 仓储业的优化策略

3.1 仓储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自动化仓库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 使许多库场资源闲置, 特别是一些产品批量小而单一的生产企业, 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做好仓库建设和规划的充分调查分析工作。

这就使得自动化仓库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中存在着重大的决策问题。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 没有对其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建设完成之后才发现在实际的应用中对于自动化的要求很低, 利用率很小。

(2) 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认识不足, 对配备的装备不愿使用, 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人工作业的基础上, 对新型的自动化仓库信心不足, 并没有把自动化仓储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 从而在思想上放弃了自动化仓储的研究和使用。

(3)

由于外部因素和形势的变化, 收发任务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 但是仓库设备和管理系统没有跟着变化和升级,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场, 仓库处于一种闲置状态。

(4) 人员素质跟不上。

不注重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 操作维修人员缺乏, 使现有装备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在新建库房设计时没有考虑后续的维护和开发, 限制着设备的使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安装后, 部分系统失灵损坏, 配件和售后服务跟不上, 维修十分困难。

3.2 优化仓储业的几点措施

由于以上出现的问题直接造成了自动化仓库使用频度低和大量资源的闲置, 因此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改变现有的状况。

(1) 盘活资产,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发闲置资源。

盘活资产存量, 提高设备利用率, 是物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把闲置的资源充分置于开放的市场中, 打破行业与行政区域界限, 让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出台相关的政策, 鼓励专业机构经营闲置设备, 扩展设备信息交流渠道, 增强信息服务手段, 通过正常渠道有偿转让、变卖、租赁、换用闲置设备。

(2) 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 防止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研究与推广现代物流管理与运作方式, 让生产过程与自动化仓库技术结合, 提高企业内部物流的速度。利用网络技术, 开展电子商务, 实现物流手段现代化和组织网络化, 充分利用外部相关产业、企业的资源, 真正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与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共同建设和使用自动化仓库, 成为存货商、配送商、运输商、中转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其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

(3) 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完善自动化仓库的管理机制。

物流设备要实现高效能利用, 需要有相适应的物流环境和科学管理, 这些都要求有高素质的人才。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 可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 请专业人士或高校教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办学习班等, 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 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局面。做好消化吸收工作, 使其尽快国产化, 以适应市场需要。

4 仓储业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 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工厂自动化对自动化仓储提出更高的要求, 搬运仓储技术要具有更可靠、更实时的信息, 工厂和仓库中的物流必须伴随着并行的信息流。

射频数据通信、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仓库堆垛机、自动导引车和传送带等运输设备上, 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中、仓储和产品发送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系统柔性化, 采用灵活的传输设备和物流线路是实现物流和仓储自动化的趋势。

篇3:论现代综合物流新概念及其虚拟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流,包装,趋势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以前,包装被看成是生产的终点,属于生产领域的活动。当现代物流的理论完善后,包装被纳入物流系统之中。可以说,这是我国包装业的一大进步。但在当前各种现代物流理论研讨会、物流技术展览会等盛况空前的形势下,物流包装好像一只“丑小鸭”,人们的目光和关注很少落在它的身上,对包装的认识也依然停留在传统物流的层面上。与仓储、运输、配送等形成鲜明的对比,包装成为现代物流概念中一笔带过的词汇。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乱砍滥伐和过度消费,使自然资源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加快了自然灾害如水灾、地震、酸雨、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锐减、水源枯竭等的发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发展包装,保护环境,促进包装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共同繁荣,就成为我们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1 我国物流包装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包装工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推进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狠抓经济增长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虽然,我国包装工业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应该清楚地看到,一些比较严重的、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包装制品在生产中资源、能源消耗量巨大。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资源的消耗数量惊人。

其次,包装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差等问题导致物质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我国制造的瓦楞纸板所用材料中草浆的比例较大,物理机械性能相对较差,瓦楞纸箱中85%以上都使用5层和7层瓦楞纸板。而在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瓦楞纸板多以木浆为原料,物理机械性能较好,瓦楞纸箱89%都使用3层瓦楞纸板。如果以每年同样生产200亿平方米的纸箱(我国目前年产纸箱200亿平方米左右)来做比较,我国需要用1.1亿吨瓦楞纸板,而发达国家只用0.66亿吨,我国浪费的瓦楞纸板将近0.44亿吨。

再次,创新能力不足。工业新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例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产业创新能力大小的指标,比例数值越大,说明创新能力越强。据中国包装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新产品产值占当年包装工业总产值4.05%。2006年新产品产值占当年包装工业总产值4.12%。可见,我国包装工业的创新能力不足。

最后,包装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建设滞后。在包装立法方面,欧洲国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我国涉及包装内容的法律、法规非常少,包装法律、法规制定困难、执行不力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准备制定《包装法》,然而至今十几年过去了,这项法律仍在审议中,未能正式出台。

2 我国现代物流包装管理发展新趋势

2.1 绿色设计趋势

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和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要求我们最大程度地采用绿色包装,包括从材料的选择、产品制造、销售、使用、运输、使用、回收等整个过程都应满足绿色物流的需要。在选取包装材料时应遵循5R1D原则,即轻量化(Reduce)、可重复(Reuse)、可回收(Return)、拒绝非生态材料(Refuse)、可循环(Recycle)、可降解(Degradable)。中国现代包装管理呼唤绿色设计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材料使用方面,要求多使用可生物降解和再生循环利用的材料进行包装;在宣传方面,则在外包装上出现“请在抛弃这个包装时注意环境的清洁”等字样,提醒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据统计1998年我国生产的包装品总量1813万吨,70%的包装制品在使用后被丢弃,被丢弃的包装固体废弃物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纷纷致力于研究新的包装材料和环保型设计方法来减少包装固体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包装材料上的革新有:用于隔热、防震、防冲击和易腐烂的纸浆模塑包装材料;植物果壳合成树脂混合物制成的易分解的材料;天然淀粉包装材料;自动降解的包装材料;在设计上力求减少后期不易分解的材料,尽量采用质量轻、体积小、易压碎或压扁、易分离的材料;尽量多采用不受生物及化学作用就易分解的材料,在保证包装的保护、运输、储藏和销售功能时,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总量等。

(2)在视觉表达方面,受绿色设计的主题影响,设计群体也相应提出了少就是美的设计方向,提倡设计画面各设计元素通过编排组合,去繁就简,反对过度设计,取得最佳视觉效果。他们还认为包装设计应具有直接性,这是因为包装设计负载着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色彩、造型等视觉语言吸引和打动消费者的任务。所以简洁明快而富于寓意性的符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包装,通过简洁的包装造型形态和器皿设计,直接明确地暗示了产品的功能与用途,编排的巧妙与新奇为消费者的视觉感官带来新的享受。

2.2 运用第三方物流包装趋势

第三方物流包装,即把产品的物流与包装委托给专门的物流包装企业完成,这是当今世界物流包装的发展趋势之一,已经成为产品生产企业的明智之举。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产品生产企业一般缺乏有经验的物流包装方面的技术人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交给专业人士去解决。第三方物流包装企业为产品生产企业提供最优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服务时,有可能使产品生产企业的物流包装成本大幅度降低,能优化和缩短企业的供应链而降低管理成本,能实现生产的零库存,能减少流通过程中产品的破损,能提高托盘和货柜的利用率,能使包装的外观更加完美,能减轻包装材料对环境的负担而实现绿色包装的承诺,能回避国外对我方出口产品设置的绿色包装贸易壁垒。面对如此诱人的效果,有远见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把第三方物流包装视为一种发展战略,大力推广之。因此,我们说这是一种明智之举,值得有条件的企业及时跟上这一世界发展潮流,把公认的物流包装这一第三利润源泉,早日变成企业的现实。

2.3 包装设计网络化趋势

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使人们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搜寻到有关商品的全部信息,这信息远胜于传统包装利用商业包装的促销作用。因此,可以预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促销型包装的领域会大幅度的狭窄化。

网络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已渗透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早在2001年的日本总务省就研究出网络技术传递花香的技术,虽然目前仅限于苹果等有限香型,但却改变了以前网络传递仅限于传递图像和声音,是视觉和听觉的传递技术,现又增添了嗅觉传递技术,运用这些技术将增强如化妆品、香水等具有气味的商品的网络销售,图、声、味三者的结合必将对电子商务销售带来冲击。许多传统企业正面临挑战,网络技术彻底改变了顾客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包装装潢的促销功能也将随之被淡化,失去了它昔日耀眼的光环。社会进入到电子商务时代,对包装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随之商品的包装设计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由于电子商务使商务活动表现出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等特点,企业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发布商品销售信息,消费者就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查询自己需要的商品信息,并通过网络签订买卖合同,进而通过网络支付网下派送的方式,彻底改变了商品的传统销售方式,去掉了销售的中介环节。既节约了大量的原材料,又实现了商品、物资的优化配送,提高了运输效率,免去了对电子商品的人工、机械装卸、运输,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广告宣传和商品销售,网络经济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劲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金国斌.物流链中的运输包装优化问题[J].包装工程,2005(3):93-95.

[2]蒋啸冰.浅谈物流包装[J].集装箱化,2003(1):21-23.

篇4:论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发展

近年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机械制造的各个方面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机械技术, 特别是自动化制造技术, 不但采用了计算机控制, 并且具有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的特点;在超精密加工技术方面, 其加工精度已进入纳米级 (0.001um) 表面粗糙度已成功地小于0.005um;在切削速度方面, 国外车削钢通常为200m/min, 最高可达915m/min;对于新兴工业需要的难加工材料、复杂型面、型腔以及微小深孔, 采用了电、超声波、电子束和激光的加工方法。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 尤其是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机械制造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已经形成了品种繁多、门类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机械制造工业体系。

所以可以说我国已成为一个制造大国, 但还远不是制造强国。这表现在许多现代制造基础技术尚未掌握, 许多重大装备不能自主制造,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据统计, 我国发电设备、机床和汽车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 却没有一家装备制造企业能跻身世界500强;我国汽车年产量已达300万辆, 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极少;2001年我国信息业 (不含半导体) 产值达255亿美元, 仅次于美、日, 但仍然是无“芯”产业;我国光电子制造设备的100%、IC制造装备的85%、高档数控机床的70%都需进口。

随着方案竞争的展开, 方案设计和方案写作也将由技术主导型向管理引领型转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将在制造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宇航、电子、激光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机械加工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三个方面:高精度、高效自动化和特种加工。

1 精密制造技术。

精密制造技术包括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微细加工和超微细加工技术、微型机械等。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主要方法是精密切削和精密磨削技术等。其加工精度已由微米 (μm) 向纳米级发展。

科学家们预言, 10~15年内纳米技术的开发将成为仅次于芯片制造的世界第二大制造

业。目前, 已研制成功纳米管、极小的微电机系统、微型机器人等。在精密制造技术中, 纳米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纳米技术是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它对于21世纪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基础。

微细加工和超微细加工是一种特殊的精密加工, 不仅精度高, 而且尺寸十分微小。其主要工艺方法是光刻 (蚀) 、沉淀、扩散、离子注入等。微型机械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在纳米级水平上相融合的产物, 它将是21世纪的核心技术。

2 制造系统的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 使高质量和高效率成为可能。现代制造系统的发展是:NC (数控) →FMS (柔性制造系统) -→CI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IMS (智能制造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一个工厂全盘集成制造系统, 它借助计算机将经营决策、产品设计、生产准备、零件加工、产品装配、检查和销售等各个自动化子系统有机地综合集成起来, 成为高效益、高柔韧性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先进工业国的柔性制造系统已相当广泛。我国起步晚, 但数控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也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CI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并开始在全国进行试点、推广,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效益。

3 特种加工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 很多机械设备都有高温、高压、高速和高精度的要求, 因而不断产用了一些新材料来制造零件, 如淬火钢、耐热合金、硬质合金、硅、锗、宝石和金刚石等难加工材料。同时很多零件的形状也越来越复杂, 如小孔、深孔、型孔、窄缝、弯孔和型腔等。用通常的金属切削加工方法来加工这些零件已十分困难, 有的就无法加工。这就需要探索新的加工工艺方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与自然界的和谐。制造必须充分保护自然环境, 保护社会环境、生产环境和生产者的身心健康。制造必然要走“绿色”之路, 这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未来10~15年先进制造技术将在以下10个方面得到优先发展。

3.1 机电产品的创新设计和系统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包括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数字化建模、仿真评估理论及设计规范;产品快速创新开发的设计、优化、规划和管理技术;复杂机电系统创新设计、整体优化设计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3.2 网络协同制造策略理论和关键技术:

主要包括制造系统的信息模型和约束描述;支持并行及网络协同制造的理论和技术;制造系统优化运行理论、策略与控制。

3.3 新型成形制造原理和技术:

包括基于新材料、新工艺的成形原理及技术;精捷成形制造原理和技术;高能束精密成形制造原理及技术。

3.4 数字制造理论和数字制造装备技术:

包括产品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模型及多领域物理作用规律;高速高效数字制造理论与技术, 基于新原理、新工艺的新型数字化装备;数字制造中多智能体协调和实时自律控制技术。

3.5 制造中的量值溯源和测量的理论和技术;

主要包括在多尺度空间上精密测量问题;机械表面微观计量理论与技术;超精密测量、量值溯源原理、新传感器技术等。

3.6 纳米制造科学与技术:包括纳米材料

制备及其性能测量;纳米尺度加工、制造、测量和装配;纳电子制造和分子原子制造原理与技术。

3.7 生物制造与仿生机械的科学与技术:

包括结构、功能、能源及运动机械仿生及仿生制造;生物自生长成形制造;机械超前反馈仿生与制造的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制造原理及技术、新一代生物芯片制造原理与技术。

3.8 微系统与新一代电子制造科学与关键技术:

主要包括微机械、微传感、微光器件的制造机理与技术;纳米级光学光刻与非光学光刻、浅沟槽刻蚀、铜互连等机、理及技术;集成电路新型封装工艺原理与技术。

3.9 绿色制造的科学与技术:

包括产品与人类和自然的协调理论;产品绿色制造工艺 (如Near-Zero Waste) ;产品的再制造与维修科学;产品绿色使用以及废旧产品资源再利用的理论与方法。

3.1 0 面向国家安全和国家重大工程的制造科学与技术:

主要包括针对未来国家将实施韵重大工程 (宇宙探索、航天、航空、海洋、能源、交通和国防装备等) 中的制造技术与科学问题, 提前进行研究, 以保证国家重大工程和国家安全有相应的技术储。

随着信息化科学发展观的逐步确立, 机械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技术资源, 进行技术改造, 依靠科技进步, 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的产品在功能、质量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产品构成落后, 精度保持性差、科研开发能力较薄弱、人员技术素质还跟不上现代机械制造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因此, 我国机械制造业必须不断增强技术力量, 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和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 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 使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业早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袁圉定.朱洪海.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2]朱晓春.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 (美国) PNRao著.ManufacturingTechnology[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5:论现代综合物流新概念及其虚拟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现代机械制造不但运用电子、计算机、激光加工技术对信息进行控制与处理,而且融入高新技术在刀模具的切削过程和加工机理之中。

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高低,机械制造技术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现代机械制造业作为基础产业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不断推动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能够推动机械工业的持续发展。

1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1.1国内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机械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管理方面,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在进行局部管理的时候辅助运用计算机,而其余的中小型企业仍然沿用以传统的经验为主的管理方式;二是在设计方法方面,我国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比较慢,大部分大型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还主要都在利用CAD管理信息系统;三是在制造工艺方面,一些最新的加工方法如高精密、精细和微细加工,以及纳米、激光加工、电磁加工、超塑加工、 复合加工等高新技术,在我国还不具备很高的普及率,目前尚且处于开发、掌握新方法和新技术阶段。

1.2国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发达的工业国家已经普遍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高度重视组织、生产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更新发展,很多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如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准时生产、并行工程等应运而生。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和工程分析、计算机仿真技术被普遍地采用;在加工技术方面,已经实现了底层即车间层的自动化,加工中心(数控技术)、自动引导小车等被广泛地采用。最近的10多年以来,发达国家提出了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等一系列新的制造系统。

2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所具有的特点

2.1机械制造技术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制造是一种集成活动和功能体系,具体说就是从一个产品概念的形成到该产品最终被生产出来,而且这个系统正逐步向着集成、智能和柔性化方向发展。

2.2机械制造技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目标主要是能够推动企业提高其在行业和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因此,它并不是仅仅包括产品自身的制造过程,而且还涉及到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所有内容,即:进行市场调研、开发产品、设计工艺、准备生产、进行加工制造、开展售后服务等,并且这些环节有机地构成了一个整体,因此有力地推动着制造业的综合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持续提高。。

2.3机械制造技术同市场竞争要素互相统一。在市场竞争中,其核心是采用何种方式方法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的全球化得到持续的完善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制造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要想占得先机、赢得主动,其主要的矛盾,业已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逐渐转变为时间、成本和质量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矛盾。鉴于此,通过应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可以把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矛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三者的统一和谐。

3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3.1精密制造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精密制造技术主要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微细和超微细加工技术, 以及制造微型机械的技术等。其中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主要采用的是精密切削和磨削等技术,采用这一技术进行机械制造时,加工的精度已经从原来的微米提高到了纳米级。

3.2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是集成、柔性和智能化。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机械装备生产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其中现代制造系统具有以下的发展历程:NC (数控)→ FMS(柔性系统)→ CIMS(计算机集成系统)→ IMS(智能系统)。一个工厂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利用计算机把各个自动化子系统有机地集成综合起来, 从而使它们构成一个高效益和柔韧性、自动和智能化的生产系统。目前,柔性制造系统已经非常普遍地被发达工业国家所采用。与之相反,虽然我国的现代制造技术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数控和柔性制造技术,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已经在全国进行相关的试点和推广工作,而且工作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3.3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温度、压力、速度和精度等方面,对很多的机械设备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鉴于此,在制造这些机械设备零件的过程中,开始较为普遍地应用一些加工难度高的新型材料,如:耐热合金、淬火钢、硬质合金、硅、锗、宝石和金刚石等。同时,很多零件的形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加工这些零件,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金属切削加工方法是十分困难的,有的根本就没有办法加工出来。因此,要求必须不断地研究、探索、应用新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于是特种加工技术便应运而生。所谓的特种加工技术,主要是直接采取电、热、光、声、化学、电化学等能源加工机械零部件的方法。利用这一技术能够加工上述难度高的新型材料,以及一些精密的、细小的,具有复杂形状的零件。目前,一些先进的制造厂家已经开始应用一些特种的加工方法。

上一篇:导游介绍下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