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交易退单的补充规定

2024-04-17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交易退单的补充规定(通用4篇)

篇1: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交易退单的补充规定

为了规范信用卡业务操作,现对《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业务操作规程》(建总发字〔1994〕第111号附件三)中第五章信用卡退单内容,补充规定如下:

一、各级收单行与特约商户按照签订受理信用卡的有关协议办理收单、划款事项。

(一)收单行要做好对特约商户和收银员培训、服务和督促检查工作,要求商户共同维护银行和商户的权益。发现商户未按规定操作程序受卡出现债务纠纷问题,收单行有权按本规定退回有关交易单据,拒绝付款;已向商户划款的,应要求特约商户退回款项。对经常违规操作造成事故的商户要书面提出警告,并加强有关培训,帮助其限期改进。对经帮助仍无效的,报请本行领导批准后取消其特约商户资格。

(二)对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交易单据,收单行有权向特约商户退单:1.非本行授权商户受理的信用卡、过期无效卡单据。2.无持卡人本人签名且不能提供确凿的证明材料,或签名有重签、重描痕迹的单据。3.信用卡凸印内容压印不清楚而无法查明信用卡卡号等内容的单据。4.持卡人投诉单据上签字与本人真实签字不符,经检查确认为被冒用的单据。5.签购单金额超过授权限额,而没有授权号码,或签购单金额超过发卡行授权批准交易金额的单据。授权限额指总行统一规定的购物消费和取现授权限额。6.商户漏查止付名单或已安装POS商户未划卡造成的止付卡单据。

7.分单压印单据。指在同一商户的同一收款柜台,同一持卡人同一时间的一笔购物消费,其金额超过授权限额,或接近、等于授权限额,为避免授权而将该笔交易化为多笔签购单,单据均为连号或人为错号。8.自持卡人购物消费之日起,超过10天特约商户才送交收单行的单据,而该单据递交发卡行时,持卡人已销户。

二、各级发卡行与持卡人按照《龙卡章程》和双方订立的《领用龙卡协议》办理信用卡交易结算事项。

(一)各级发卡行要树立全行一盘棋的观念,自觉维护建行利益和龙卡信誉,凡收到收单行转寄的持卡人交易清单,原则上不得随意向收单行退单,必须首先按单计扣持卡人存款,发生透支的,按透支管理规定向持卡人进行追讨。

(二)对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交易,发卡行应先向收单行查询,查明确属收单行或特约商户责任造成被冒用的,方可向收单行退单:1.如持卡人有确凿证据证明该笔交易非本人真实交易,发卡行应向收单行书面查询,收单行在收到发卡行查询书的5个工作日内必须书面回复发卡行,超过回复期收单行仍未回复的。

2.对签购单金额超过总行规定的授权限额,应向发卡行申请授权而没有申请授权的单据,或签购单金额超过发卡行授权批准交易金额的单据,而该单据经发卡行向收单行查询,查明确属收单行或特约商户责任造成被冒用的。3.对无持卡人本人签名的单据,若持卡人书面投诉并附有确凿证据证明该交易非本人真实交易,发卡行可向收单行退单(附持卡人的书面投诉及证明材料复印件)。4.对持卡人投诉签字不符或未记录持卡人身份证件号码的单据,发卡行须开具县以上公安部门证明该单据非持卡人本人签字的笔迹鉴定材料,可向收单行退单。

(三)对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交易,发卡行经向收单行查询后,发卡行不得退单。1.对收单行递交的止付卡单据,但确属持卡人本人使用,只因该商户未安装POS,在止付卡生效当天至15天(含)以内,商户未收到新一期止付名单的,发卡行在接到收单行书面回复查询书(收单行回复查询书须附证明材料)后,不得退单。如属止付卡生效15天以后,自第16天起发生的该卡交易单据,收单行须查明原因,承担责任。2.对无持卡人本人签名,但收单行能提供持卡人确实用卡消费的有关商户资料的单据,发卡行不得退单,可要求收单行补寄证明资料作为对持卡人扣款的依据。

(四)以下纠纷单据,发卡行不得直接向收单行退单或转透矛盾,必须经持卡人书面投诉后,向收单行和特约商户查询查复后,得到充分证据情况下方可向收单行退单。1.涉及商户不当或违规行为。2.有分单压印嫌疑。

三、对信用卡合法持卡人本人,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超过《龙卡章程》规定最高透支限额及最长期限的透支,发卡行均须先记扣持卡人帐户,向持卡人追讨。对有疑问的单据应在追讨3个月内,向收单行书面查询,收单行须在收到查询书5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回复。除商户责任外,属收单行责任造成的损失由发卡行一并向持卡

人追讨。

四、发现伪造卡、作废卡(不含止付卡、过期卡)交易须报告总行。不法分子使用伪造卡、作废卡进行交易结算,经办人员按规定操作程序未识别出来,而造成的损失由卡片资料所在行承担,发卡行收到此类单据不得向收单行退单。但经办人员应该分辨并有条件能够分辨的伪造卡、作废卡发生交易,由收单行承担责任。

五、本规定适用于建设银行各级发卡行与收单行之间处理有关信用卡交易纠纷。发卡行与收单行双方意见不能统一的,由双方同一管辖行进行调解,双方属同一个一级分行管辖的,该一级分行调解,不属同一个一级分行管辖的,先报双方的管辖一级分行调解,调解仍不能达成一致时,再报总行调解,经总行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对双方均具约束力,为最终调解意见。

六、发卡行或收单行向总行申请调解,须经其管辖一级分行以正式文件报告总行,并提供有关资料。自交易日起6个月以内申请调解有效,超过6个月后申请调解无效。

七、本补充规定下发后,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一律以本规定为准。建总发字〔1995〕第166号文件

第四条第(四)点关于“可要求特约商户对每笔交易均向收单行信用卡业务部请求查询或授权”的规定停止执行。全行仍统一执行建总发字〔1994〕第111号文关于按商户类别确定授权限额的规定。

http:///govpublic/flfg/gjfg/tnull_151218.htm

篇2: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交易退单的补充规定

一、信用衍生品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衍生品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是继利率和货币衍生产品之后产生的一种新型金融工具。信用衍生品的出现, 使风险资产的信用风险可以与其所有权分离, 转移信用风险的市场化安排使信贷资产具有了流动性, 在银行信贷组合管理和提高资本收益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国际互换和衍生产品协会 (ISDA) 的定义, 信用衍生品是一系列从基础资产上剥离、转移信用风险的金融工程技术的总称。交易双方通过签署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金融契约, 使得信用风险从依附于贷款、债券上的众多风险中独立出来。其基本思路是能将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通过协议形式转让给那些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同时作为对价也转让一部分收益或支付一定费用[1]。

近十多年来, 信用衍生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早期的信用衍生品为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和信用差价期权, 它们成为20世纪90年代信用衍生市场最活跃和最基本的交易品种。进入90年代后期, 信用联结票据和一些混合产品又相继出现。目前, 国外银行业开始使用内含信用衍生品的构造将信用风险证券化, 即合成证券化, 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满足其特定需求的产品。根据品种的演进我们可以将信用衍生品十多年的发展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交易的信用衍生品为信用违约期权和总收益互换———现代信用衍生工具的最初形式。第二阶段为混合信用衍生品阶段, 代表产品为信用联结票据。目前, 发达国家正处于信用衍生品发展的第三阶段, 此时银行可以采用结构化金融交易将贷款或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构造为证券, 通过发行内含信用衍生结构的证券将信用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 完成了信用衍生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2]。

二、我国银行业开展信用衍生品交易的必要性

信用衍生品的出现引起了信用风险管理方式的重大变化, 使得市场主体能够较方便地买卖信用风险保护, 实现信用风险由银行业向其他多种金融机构的转移与分散, 银行的经营方式和风险管理模式从而得到很大的改善。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仍然存在, 信贷资产风险较高, 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 风险度量技术落后, 管理工具匮乏, 信用风险集中。开展信用衍生品交易对于我国金融市场有着特殊的意义。

引入信用衍生品后, 一方面, 我国银行业可通过它将信贷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并转移出去, 在有效分散信用风险的同时能够较好地平衡风险管理与客户关系维护的问题, 解决了风险管理和业务开拓之间的矛盾。对传统银行业的经营理念无疑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 银行也可借此优化了风险资产的构成, 减轻资本约束的压力, 可有选择的扩张其信贷规模, 从而增强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三、我国银行业开展信用衍生品交易时应注意的问题

信用衍生品交易中会产生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这种信息不对称也将引发新的信用风险, 并且信用风险接受者由于缺乏对信贷资产的了解很可能对该产品过度投资, 使有效监管变得十分困难[3]。我国银行业开展信用衍生品交易应着重关注以下问题。

首先, 信用衍生品的应用会弱化银行的贷前审查。信用衍生品市场在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自由度和主动性的同时, 也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动机与行为。在信用衍生品市场出现以前,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以后就只能持有贷款至贷款违约或到期, 所以从自身利益出发, 会对借款企业进行贷前审查和贷后监督以确保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收回。但是, 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出现会弱化银行对借款企业的审查, 这是因为该市场的出现使得银行有理由相信在签订了贷款合同后可以很容易把信用风险转移出去, 所以对借款企业的审查动机就会弱化。

其次, 信用衍生品交易后会弱化银行的贷后监督意愿。这是因为监督活动是银行为了保证贷款收回所付出的成本, 但是, 当贷款者将某项贷款的信用风险完全转移出去后就不再承担该贷款的风险, 因此也就丧失了对借款企业监督的动机, 如果银行只是部分地转移了某项贷款的信用风险的话, 那么其对借款企业的监督动机就会弱化。而且, 银行的监督动机弱化还会进一步加剧借款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 即借款企业经营努力下降或不按贷款合同进行投资的可能性提高。因此, 贷款者的审查和监督动机弱化会提高贷款违约的可能性, 损害信用保护提供者的利益。

再次, 银行在购买了信用保护后还会产生提前触发信用事件的动机。信用事件发生后, 银行可以从保护提供者那里获得补偿支付, 而信用保护提供者将承受额外的损失, 这将严重损害信用保护提供者的利益。

最后, 银行会优先转移低质量贷款的信用风险, 引发“柠檬问题”。为了避免贷款违约导致的危机, 银行可以将部分贷款的信用风险转移出去。在此情况下, 银行就有动机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先把质量较低的贷款风险转移出去。如果信用保护费用确切地反映了低贷款质量的话, 虽然不会对信用风险接受者造成什么影响, 但较高的信用保护费用会造成银行不愿为自己的高质量贷款购买信用保护, 最终导致该市场的萎缩。

四、我国银行业开展信用衍生品交易的对策

由于新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 银行业在引入信用衍生品交易时, 必须改善信用衍生品应用的内外部环境, 完善信用衍生品市场作用机制, 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低效率。从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看, 在引入信用衍生品交易过程中关键是要坚持审慎原则。

(一) 适时开放交易主体

国外信用衍生品市场上, 主要参与者一般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私人投资者[4]。在我国, 由于现有条件的不足和经验的限制, 参与主体很难自发进入市场交易。因此, 在我国开展信用衍生品交易, 需要积极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大致可分三阶段进行 (见图2) :首先, 信用衍生品交易在国内银行同业之间开放;其次, 当积累一定经验后, 将信用衍生品市场向国内机构投资者开放;最后, 待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基本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与法律框架之后, 应考虑允许外资银行和国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该市场。

第一阶段:银行同业之间开展信用衍生品交易。信用衍生品在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的同时, 又会带来一些新的信用风险, 因而可以先在我国银行同业之间选择几家进行试点交易。。

第二阶段:当积累一定经验后, 开放银行与国内投资者之间的信用衍生品交易。我国的机构投资者拥有大量的资金, 但缺乏足够的投资机会和投资渠道, 银行之间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 不但可以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 而且能够增加自身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收益。

第三阶段:市场趋于成熟时, 逐步向外资银行开放信用衍生品市场。允许国外投资者参与到信用衍生品交易中, 不仅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 还可以引进国外成熟经验和操作手段。

(二) 逐步引入交易品种

随着结构化产品的不断出现, 信用衍生品的种类也日趋多样化。鉴于我国金融实践和监管的水平, 不可能将现有的所有信用衍生品种全部引进到国内, 合理的做法是充分考虑信用衍生品各品种的特点, 并结合我过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状况, 首先推出一至两个品种作为试点。再顺势而为, 在市场不断完善的基础上, 推出更复杂的品种。本文建议将品种的引入分为三个阶段 (见图3) 。

第一阶段:选择信用违约互换作为试点产品。其基本构造较为简单, 便于操作, 易于推广。目前它的使用最为广泛, 因而可借鉴的国际经验也最充足。而且它类似于传统的信用担保, 不同的是信用担保只有在违约事实上已经发生时才能够得到赔偿, 而违约互换则可以在任一违约事件发生时得到赔偿。

第二阶段:引入总收益互换、信用差价期权等其他基础信用衍生品。当信用违约互换得到市场参与者的接受与认同, 推出其他基础类产品就显的顺理成章。这不仅扩充了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容量, 也使金融机构风险集中度问题得到更充分的解决。

第三阶段:将信用联结票据等结构化产品纳入信用衍生品市场。信用联结票据虽是较为复杂的混合产品, 但也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品种, 适合于在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积累一定操作经验后推出。

(三) 建立适用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

信用衍生品是一柄“双刃剑”, 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 信用衍生品很可能成为孳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温床。信用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包括事前的规范和事后的争议处理, 包括官方监管和市场自律、国内监管安排和国际监管合作等方面[5]。从目前成熟市场信用衍生品监管的情况看, 主要依赖于ISDA的市场自律监管。但信用衍生品设计灵活而复杂, 同时涉及标的资产自身风险及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等问题, 并且金融机构通过信用衍生品转移或承担的风险程度难以准确测量。因此, 对发展中国家的监管当局而言, 监管难度很大。

近年来, 我国监管当局修改颁布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对金融机构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体监管提供制度依据。尤其是2007年9月,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立, 为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准备了重要的自律监管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 我国要推动ISDA协议 (国际掉期及衍生产品总协议) 的本土化进程。ISDA协议是大部分信用衍生品交易时双方签订的标准协议。按照ISDA协议的有关条款规定, 如果交易双方发生交易纠纷需要当地司法解决。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发布有关信用衍生品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 交易双方签订ISDA协议时难以得到我国司法的保护。因此, 在推动信用衍生品发展中, 应积极引进主协议制度, 推动ISDA主协议本土化, 制订信用衍生品的综合主协议, 满足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需求, 以控制信用风险, 节约经济资本。

(四)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信用衍生品是一种结构化的金融产品, 对它进行设计、定价和管理都要求很高的技术。而我国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 银行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水平不高, 懂得运用信用衍生品的专业人才更是匮乏, 这将严重制约信用衍生品交易在我国的开展。为摆脱信用风险管理专业人才落后的现状, 我国金融机构应当尽快把专业人员培训工作纳入战略管理进程, 设置专门培训机构和专职人员, 还应与信用衍生品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加强交流, 定期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到外国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参加特定内容的学习, 努力提高我国专业人才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用衍生品交易在我国的健康稳定开展。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 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 而信用衍生品的出现引起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 实现了信用风险由银行业向其他多种金融机构的转移与分散。但银行在应用信用衍生品转移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将面临新的问题, 本文将为我国银行有效引入和应用信用衍生品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信用衍生品,信息不对称,审慎原则

参考文献

【1】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Derivativesmarkets200645-46

【2】尹灼信用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赵俊强韩琳李湛信用风险转移与银行系统表现——基于美国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75147~160

【4】孙倩从美国次贷危机看信用衍生品的风险控制国际经贸2008754~59

篇3: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交易退单的补充规定

互联网作为行业经济,其信用必然具备经济信用的特质。信用的经济学定义主要是借贷和延期支付,符合这个定义的可能是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和支付、网络借贷。目前电子商务主要是预付款和货到付款,将来可能会实现延期支付。电子商务的信用是互联网信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购、团购、网络促成交易都必须遵守2011年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和商务部最近发布《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

毋庸置疑,随着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互联网行业日趋成熟,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是网民素质的大幅攀升,互联网的信用肯定会健康快速发展。

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互联网企业也都在主动寻求诚信和安全的举措和方案,比如网站备案、网站经营许可证、各种准入许可资质、实名制等,同时一些相关第三方认证应运而生。信用认证和评价可以提高网站经营主体的信用意识,督促网站诚信经营,也有助于行业监管部门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引导市场优胜劣汰。互联网信用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还需要不断强化诚信职业道德、提高自身权威性和公信力、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互联网信用涉及道德层面。网站服务提供者兑现服务承诺,诚信经营;网络用户诚信守法,对自己言论负责。信用可以被记录,并且和时间有关系。比如某网上商城退换货很方便,质量有保证,买过的人会更加信任,同时也会推荐给朋友,形成信用的口碑。互联网信用档案是信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信用档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体系构建原理、技术及标准等系列问题也有专门的学者在研究。

互联网信用从法律角度来看,所有的网站与用户都存在契约关系,所以都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网络侵权行为包括侵害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著作权等。《侵权责任法》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只要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可以是自然人即广大网民,也可以是法人,而网络服务提供者则一般为各类网站的经营主体。人肉搜索,实质上就是通过各种网络途径收集和公布某个人的隐私信息的行为,是一个网络侵权行为的典型案例。

互联网的信用和互联网安全紧密相关。木马病毒、黑客和钓鱼网站是危害互联网信用的元凶。用户基于对网站的信任,在网站进行注册,并提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网站经营者有责任对其资料进行妥善安全保管。但由于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原因造成失窃或泄露,进而演变成安全事件,造成极坏的后果,此类事件时有发生。如前一段时期,网上叫卖“某某网上商城全部用户资料”、“北京车主资料”和“邮件数据库”等违法行为。

篇4:关注银行还款规定谨慎选择信用卡

信用卡是银行各项业务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为持卡人的消费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持卡人是否注意到了不同银行在各项规定上的差异?如果关注到这些细节就会发现,不同银行所选取的收费标准可能不同。因此,持卡人在消费、还款时应密切关注有关信用卡的各项规定。能够合理地使用信用卡,也是一种良好生活习惯与消费手段的体现。

1 关注各银行还款规定

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不同最低还款额的规定会影响用卡的便利性和消费支出的划算性。持卡人应选择信用卡质量优、服务内涵品质优以及最低还款额、分期业务办理便利的银行开立信用卡。

最低还款额是指持卡人在到期还款日(含)前偿还全部应付款项有困难的,可按发卡行规定的最低还款额进行还款,但持卡人不能享受免息还款期待遇。所有银行最低还款的利息标准是相同的,从刷卡消费当天开始计算,每天的利息为万分之五,直到卡内所有欠款还清时停止计算。银行会区分优质客户和普通客户,最低还款额占总消费的比例在5%~10%。

银行一般按照10%的比例计算最低还款额

最低还款额=消费总额×10%+利息+分期付款的本期金额+手续费+滞纳金+各类服务费

例如,建行信用卡在计算最低还款额时,当期分期付款金额采用全额计入的方式。以孙先生的信用卡账单为例,他某月的账单显示了2笔消费,分别为1万元和1.2万元,并且孙先生对1.2万元交易办理了12期分期,每期分期本金1000元,则孙先生该期最低还款额为

10000元×10%+1000元(分期金额)=2000元

而平安银行的信用卡则按5%的比例计算最低还款额,则20000元(含利息)的账单每期最低还款额为1000元。如此看来,平安银行的信用卡最低还款额更低,在还款方面为客户带来了更大便利。

1.1 最低还款额计算方式

持卡人在充分解了银行的最低还款额计算方式后,不仅每月还款更加便捷,还能够有效避免逾期还款情况的发生。以广发银行信用卡为例,某持卡人当期账单金额为4500元,包括分期金额2000元,则该月账单的最低还款额为450元;而该持卡人下一期的账单金额为5000元,包括分期金额2000元,最低还款额500元。这也就是说,如果持卡人使用了2万元的信用额度,那么每期的最低还款额在几百元。

中行信用卡的分期轻松购业务规定:当持卡人在未收到当期账单前,通过电话预约账单分期成功,银行就会把当期的分期金额视为普通消费,在计算这一期最低还款额时,均按照10%的比例收取。

根据中信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有关规定,无论持卡人在当期是否进行分期付款,首次计算最低还款额时都以当期对账单欠款总额的10%为准,以后的每一次则以欠款总额的5%为准。这种最低还款额的计算方式避免了消费者在偿还欠款后需要取现而产生的费用。

1.2 还款计息规定

目前,各家银行的利息费率较为统一,均为日息万分之五。但仔细比较各家银行的信用卡收费标准就会发现,其中还是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有些银行按照全额计算利息,有些银行则不然。

以刷卡消费5万元为例计算,如果从记账日到还款日为期45天,且持卡人在还款日偿还了4万元,尚余1万元未按时偿还。如果持有的是建行或者招行信用卡,则需以5万元作为基数,每日按照万分之五计息,45天内需支付透支利息1125元;如果持有工行信用卡,则只需对未偿还的1万元计透支利息,45天内需支付的透支利息为225元,两者相差5倍。

2 合理利用现金分期

随着持卡人对信用卡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进行了很多创新和突破。以建行信用卡为例,其推出的全额可现金分期业务,弥补了其全额偿还分期金额的不足。持卡人可在偿还消费分期和现金分期金额后,再次使用现金分期的业务,直接转入同名银行储蓄卡,同时也可通过网上银行和柜员机直接操作,方便快捷。

也就是说,如果持卡人采用24期现金分期业务,则相当于按照5%的最低还款额还款,如果采用12期现金分期业务,则相当于按10%的最低还款额还款。明晰化的分期方式,避免了没有采用标准最低还款额方式的不便。

3 信用卡常见问题

3.1 未严格遵循最低还款额规定

在消费者提出的有关信用卡使用的问题中,其中一项是:在实际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有些银行未严格遵循最低还款额的规定。

例如,当期账单的总额为5万元(剔除账单分期和利息等费用),按照10%的最低还款额计算比例,当期的最低还款额应为5000元。然而,有些持卡人收到的账单显示的金额并非如此。这类未按照规定数额计算的情况造成了持卡人还款的不便。此时,持卡人应联系持卡银行,了解该行的还款规定,询问是否在账单中加入了其他一些费用,避免因持卡人不了解规定而造成的逾期还款问题。

3.2 临时额度突然停止

现金分期是众多银行常见的信用卡业务,有些银行在客户长时间使用信用卡后,自动为客户顺延了临时额度并逐步将其调高到与固定额度相仿的额度。

然而,有些银行在某一时间段突然停止了客户的临时额度,并且没有在开展业务时提供该行所有的现金分期业务,还表示并非所有客户都能享受现金分期业务。如果持卡人不知情,仍按照之前的还款数额进行还款,那么必将造成部分欠款未偿还的情况,因此导致逾期还款。为保证每月正常的还款,不被银行收取额外的利息,持卡人须清楚银行的还款规定,并随时关注银行各项业务规定的变化。只有合理使用手中的信用卡,持卡人才能更大程度地享受信用卡带来的消费便利。

4 便利的还款宽限期

自2014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中国银行卡行业自律公约》提出,银行应建立容时还款机制,但该公约对银行并没有强制约束力,容时还款只是一个参考。

多数银行设有3天的还款宽松限期,这一人性化的制度颇受持卡一族欢迎。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解释:“如果持卡人所还的为最低还款额,那么将不收取滞纳金,只收取未还部分的利息。如果所还金额为全款,不收取任何利息。”不过,如果持卡人在宽限期到达时仍未还清,银行将既收取滞纳金,也收取利息。

一般来说,宽限期为3天是绝大多数银行的规定,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农行的宽限期为2天,而建行为5天,中行根据信用卡类型不同,宽限期为3~9天。同为3天宽限期的银行中,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广发银行的截止时间分别为第3日19:00、21:00、22:00,而招行的截止时间最晚,为第3日24:00。

此外,广发银行信用卡的“容时服务”需要持卡人提前申请,并且每年只有一次申请机会。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则表示,持卡人每个月都可享受“容时服务”,且不需要提前申请,只要在最后的宽限期内完成还款即可。需要持卡人注意的是,上述宽限期均为自然日,而非工作日,且截止时间均指还款到账时间。

收稿日期:2015-03-13

上一篇:新渡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下一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十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