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本教研1

2024-04-17

关于校本教研1(精选8篇)

篇1:关于校本教研1

黄土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一、树立校本研究的全新理念。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观念。实现以校为本,就必须树立校本研究思想,建立教学研究的各项机制,走科研兴校之路。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把教育理论和课改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只有这样的校本教研才是切实有效的。

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本学期,我校以王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以王主任、教研组长为具体教研的实施者和指导者。就学校的教师现状和教研现状进行评估,由全体教师集体讨论,制定了校本研究的工作计划,并把有关实施工作纳入了学校的行事议程。建立教研互动制度,形成学校、学科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的网络。一是学校充分地发挥校长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以校为本的教研校长应身体力行,真正地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确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的合力。形成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巩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职能建设。结合教学质量年,组织了大量的听课评课活动,校长带头次次参与听课、评课、讲座和指导等。听了大量的“推门课”,对照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在评课的当中,克服了那种说套话、说好话对提高教研目的毫无帮助的旧习惯。而是能够结合课改理念、新课标的要求,提出较有批判性的评课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我校王志峰老师执教的邹城市品德公开课受到了教研员和广大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二是充分发挥教导主任领导下的教研组的作用。学校教研组的着力点,不仅仅是备课的职能,要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和安排教研活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和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分工合作,共同成长。结合教学实际,安排了大量的校内公开课。人人上课,人人评课,扎扎实实地进行。三是充分地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以往“传授型”的教师己远远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课改需要“研究型学者式”的教师,我们提出要求,在教师参与集体学习之外,应挤出时间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不断增强研究的意识。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一节校本教研课。每周进行一次的教研会进行布置和小结,安排一周的教研内容和教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教研监控检查,随时掌握教

师的教研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三、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1、学习理论,更新观念。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教学大纲与新课标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2、人人钻研教研,人人有自己的教研专题。我们指导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自己的教研专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一做法极大的推动了各科教学。

3、收集资料,利用各种资源。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每天的生活与工作都被信息包围着。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如何更好地收集教学信息,从而解决校本教研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提供可借鉴的教学资源,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为了提高校本研究的效益,我校提出,一是收集教师个人教学资源。二是收集他人教学资源。教师进行上网下载,把一些有价值可利用的课件,好课案例,试题以及课改理论进行收集归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这样,把个人教学资源和他人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修正,有助于校本教学研究的价值。校本教学研究没有现成的模式,一切都在探索和摸索中进行。

2011.1

篇2:关于校本教研1

第二实验学校牛小连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本学期从第一周开始,在教导处的统一安排下,我们组织开展了“一周一活动”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每次活动中,全校四十名老师都按组、按段认真参与了听课、评课,并都做到了有听、有评、有记录。现对本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做如下总结:

本校的校本教研注意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1、培训工作日常化。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合同管理教师的培养相结合,学期初就订好培训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并要求参与培训的老师做好记录并写好培训学习心得。

2、培训内容广泛性。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教材分析”光盘的学习、教学案例的观看、网上自学等。

3、培训形式多样化。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了“新、活、实”三个字: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

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1、教研行为自主化

制度上保证:学校规定每周一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观看名师授课,观看专家讲座,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各组、各段教研活动等。每次的研讨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发言人,每次活动都有记录。每位老师开一节校级研讨课,课后及时评课并做好记录。

组织上到位: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我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分成3个学科教研组,其中语文、数学教研组再加综合科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行为上跟进: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2、教研形式多样化

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大家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里,能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教研已脱去了它神秘的外衣,更加平民化、大众化。不知不觉中,教研已成为了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除了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外,即时教研司空见惯:办公室里,同学科任课教师围绕某一教材或教学内容展开研讨交流,以求化解教学疑难、探讨教法学法;同班级任课教师或原任教师经常针对某一班级现象或某一学生的某一方面表现进行现象透析、探讨教育之方;很多教师下课回来后放下书本,一手端起茶杯,一边兴奋地向同事们讲述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这些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行为和过程,就是被我们称为校本教研“小插曲”的群众性即时教研活动。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很具生命力。它有以下优势:

(1)具有自发性。这种群众性教研活动事先没有统一的布置,往往由教师身边的某一现实问题切入,较多关注这一问题的“热心观众”就会不自觉地“卷”进来,因而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现场研讨效果。

(2)主题性突出。这种研讨活动往往以工作中遇到的鲜活的实际问题为话题而展开。稍加留心,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话题内容宽泛,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老师们对某些教学事件有亲身经历、对某些学生比较了解,“聊”起来感觉“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所以乐于参与。

(3)实效性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宽松的空间里,老师们感觉“放得开”,可以不拘形式地去研讨教学疑难、交流育人经验,因而研讨气氛也尤为热烈。在这种开放的空间中,老师

们可以敞开心扉去交换不同观点,碰撞中生发思维、共享教育智慧,因而思维也极其活跃,由此会达成许多共识。由于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凝结了集体智慧,往往可操作程度较高,实施起来会就具实效性。

(4)与集体性教研活动互补。虽然这种零散型的群众性教研活动的研讨内容往往都是存在于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但它以时间、空间以及内容的自由、开放等方面优势,突破了集体性教研活动的某些局限,可以与各类集体性教研活动共存互补、相得益彰。

三、搭建教师学习对话的平台

1、校内:

师徒帮扶结对。让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很快进入教学状态,是我们本学期教研工作的一大亮点。本学年学校共分配了九位新教师,其中五位是特岗教师,因此指导这些新老师赶快站稳讲台尤为重要。我校除了通过教研活动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指导;同时,我们还成立了中青年教师“帮扶结对”组合。老教师不仅指导他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还经常深入新教师的课堂进行实质性的指导,手把手的教给他们一些教学方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老教师的课堂也永远为新教师开放着。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渐成长与成熟起来。

在校级教研课的研讨中,我们敢于创新。本学期还为县川片提供了三节研讨课。研讨的主题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听

课完毕后,进行了分组研讨,每个老师都敢于发表意见,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普通教师还是骨干教师,校长还是老师,大家都是平等的。老师们不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常常说得有深度,有价值,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本学期我们还组织了四次集体备课。备课的课题是选择自己比较没把握的,对自己有挑战性的课型来备课。主备教师先和同科目的几位老师共同备课,然后借班上课,上完后,再集中研讨,从中受益,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再借另一班上课,再研讨、修改。这样的备课、上课不管对于本人还是别的老师都是可以提高业务水平的。现在老师们已经习惯于把教研当作大家的事,形成了教学共同体。

2、校外:走出去。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接受高层次的培训,聆听各位专家们的报告,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并要求他们外出学习归来,要及时总结别人的优秀经验在教研时或工作例会上进行传达,做好二次培训工作。

校本教研带来了教师之间的和谐氛围,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学会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在虚心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获得成长。今后,我们学校将乘着校本教研的东风,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拼搏,更好地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工作做得更好。

篇3:关于校本教研1

东湖区校本教研开展得如火如荼, 各校有自己的特色, 如:育新学校的师徒结对, 培养新人;百花洲小学的“沙龙研讨”;豫章小学的专家顾问团、“豫章书吧”等, 学校根据自己的校情, 不断规范校本研训, 在研究中前行。然而,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现状。

现状一:认识表面化, 主动参与少

经历了多年的课程改革, 东湖区的老师对校本教研大多有了正确的认识。在调查中, 绝大多数老师认为,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已经认识到校本教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希望能改进教研组工作,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尽管有正确认识, 但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老师们主动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并不高。首先表现在教研活动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的教师人数少。在教研活动后能将活动所得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 改进教学的比例少, 即在教研活动后, 教师没有具体的“行为跟进”。

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大多数教研活动形式化, 主题不明确, 教师无法积极准备;二是缺少相应的教研管理机制, 教研活动前, 只是由负责活动的教师准备, 其他人只需要带个“耳朵”来听, 把自己放在“圈”外, 主动参与性不高;三是就开展教研活动的动机而言, 出于自身发展需求、解决教学问题而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人数并不多, 从事科研活动多为评职称, 评先进而用。

现状二:内容常规化, 特色研究少

校本教研活动应具备“教学研究”功能, 要以解决本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研究出发点。但我们在查阅各校教研活动记录中发现, 一些学校层面的教研活动常规化, 年复一年的教研活动模式可以概括为:开学初传达区教研中心大组备课的精神—中间按单元进行集体备课—再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末考试工作—总结。整个过程研究成分偏少, 停留在常规工作上, 没有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问题的功能。

校本教研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基于学校自身条件, 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开展的集体研讨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 校本活动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校本活动的资源, 绝大部分来自于教师自己通过各种途径选择的课题或材料 (占被调查者的74%) , 基于学校自身的活动资源很少 (占被调查者的24%) 。教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得到的帮助也主要来自于网络信息和教学书刊 (分别占46%、48%) , 来自专业人员和同伴的直接帮助的较少 (分别占20%、26%) 。可见, 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目前校本教研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分析原因: (1) 学校对自身研究不够, 不能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引发、提炼多数教师共同关注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活动主持者照本宣科、循规蹈矩, 使活动失去活力和真实。 (2) 由于老师们长期埋头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 往往对很多教育教学问题视而不见, 见惯不怪, 习以为常。而基层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等事务性工作多, 占了大量时间, 导致老师们得到的专业引领有限。

现状三:研讨形式化, 反思质疑少

公开课对开展课堂教学问题研究、总结传播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等不失为一种好形式。因此, 该教学研究模式被我区各校广泛使用。据调查反映, 各校每学年都会以各种形式开展公开课及研讨活动。通过参与一些学校的研讨以及查看学校研讨记录, 我们发现, 公开课研讨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到位, 研讨力度亟待加强, 主要表现在缺少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公开课。以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讨课其目的在于研究解决课堂教学问题、验证某种课堂教育教学理论或经验、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某种教育教学新理念等。它关注的是教育教学上的学术问题——通过研究, 获取结论上的普遍性意义 (如某种教学模式能否得以推广、教学中还要进行怎样的修正、某教育理念教学中应该怎样落实等) 。它能发挥备课组、教研组, 甚至整个学校集体的智慧, 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校本教研形式。遗憾的是, 我们难觅其踪迹。正因为没有问题中心, 老师们在研讨中缺乏主心骨, 只能凭个人的经验就课谈课, 无疑可质, 点评一般只是泛泛而谈、空洞乏味。有时是碍于面子, 更多的是由于教师没有深入思考, 不能探究问题的本质。这种“你好, 我好, 大家好”的讨论是形式上的,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讨论, 构不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这样的教研组活动对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是不大的。

在调研中, 我们还发现, 各校都很重视老师的反思, 可是对反思的要求往往停留在数量上。翻阅老师们的教学反思, 任务型居多, 老师们真正能反思教学、总结经验教训的很少。

分析这些现象, 我们认为:其一, 基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有感性认识, 能谈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设想, 但由于平时工作繁忙, 缺少必要的理论学习与思考, 一旦涉及比较深层次的理论化的内容, 就不能从新的理论角度出发来进行研讨, 因而更愿意“听别人发表意见”, 其主动参与教研过程的积极性就不高;其二, 不善于主动质疑, 创新精神欠缺。不习惯总结和反思他人与自己以往的经验与做法, 教师自主反思的能力、主动解剖自己的意识较弱。因此, 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增强质疑的能力也是校本教研活动中专业引领时考虑的内容之一。

面对“三化三少”, 我们该如何破解, 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呢?

策略与建议

一、问题研究精准

校本教研的问题性研究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能研究, 没有问题强作研究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是功利性的, 也不会收到研究的效果。

问题的来源: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存在许多真实的问题, 这些问题先由教师个人认真思考与研究, 力求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凭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填入“问题记录表”, 提交学校教研组。

问题的汇总与梳理:教研组长将教师提交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 筛选确定拟提交教师集体研讨的问题。这就需要教研组长有聚焦问题和细化问题的能力。聚焦问题就是从众多的问题中寻找共同点, 挑选相对重要的问题。细化问题则是对问题内涵进行确切表达的“任务解码”过程, 可以从理论框架构建的角度、从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研究的角度、从工作领域的角度、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必须注意的是, 细化时问题的关键不遗漏, 分解出的小问题要有一定的覆盖面, 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有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

教师个人研究:在集体研讨之前, 组长告知组内每位教师下次活动要研讨的问题, 教师个人先独立思考、研究、实践, 并形成自己的意见, 以备集体研讨时交流。

集体研讨: (1) 组长 (或主持人) 向组内成员公布本次活动要研讨的问题; (2) 问题的提交者讲述问题提出的背景, 问题的形成与意义, 自己的研究情况等; (3) 每位教师谈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结果。

生成研究成果:主持人总结大家的意见, 集智慧之光并达成共识, 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 使人们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对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 实施系列跟进研究 (或主题研究) , 对价值较大、本校教师不能解决的问题, 实施校际联合教研, 或请有关专业人员指导研究, 或申报课题立项。

二、活动策划科学

教研活动组织的形式是多样的, 可以是集体备课、课例研究、案例反思、专题研究、教学沙龙、教学比武等, 但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 有效的、有质量的教研活动一定是充分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 是老师所需要和所期待的。有效的教研活动是需要用心策划的。那么, 怎样策划呢?我们在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后, 归纳出以下几点:

(1) 目标明确:活动策划者要像备课一样, 事先要掌握老师的需求, 精心确定活动目标, 即对老师们通过此次活动可能有的收获做好规划。

(2) 强调互动。要有真实的收获, 必须让参与者融入活动。因此在设计活动环节时, 要考虑老师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点, 让老师的思想动起来。同时要注意设计多样化的参与方式, 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老师都有参与的可能, 使每一位老师都有机会讲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道理、谈自己的设想, 从而使每一位老师的智慧得以充分体现, 成为研究者、思考者、表达者与实践者, 而不是旁观者与“陪客”。一次令人期待和满意的教研活动一定是有交流, 有互动, 有知识共享的, 是一种对话。

(3) 鼓励生成。要通过事先提供老师相关资料、运用征求意见表、预先制定一些基本的准则, 巧妙利用参与者自身资源, 让活动既有预设, 也有生成。

三、专业引领及时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它的重要作用在于汇聚大家的智慧之光, 对有关问题达成共识, 然后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 让实践与理论对话。其实质是为大家明方向、指路子并提高老师们的理论水平。调查数据显示, 老师们对专业引领的期望值很高。专业引领一方面来自高校专家、教研员等各级专业人员。学校要为专业人员准确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提供信息, 以便在教师需要时, 及时获得他们为教师提供的适时的“引领”机会。另一方面, 专业引领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外界专业力量的支持, 本校的骨干教师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他们是教师集体中的业务尖子, 是实践在教改第一线的骨干教师, 他们十分熟悉校本情况, 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改与教学的统一。因而培养这些本土专家, 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与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是校本教研的首选之策。学校应注重发挥好本校的名师、教学标兵及骨干教师的作用, 让他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主持教研沙龙的交流, 参与备课小组的协作, 肩负起“引领”的重要职责。

四、行为跟进到位

校本教研的收获与成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提高;二是行为上的改进。仅仅停留在认识是不够的, 光说不练未必是有效的教研, 只有将研究共识转化为进一步的教学建议, 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改进才是教研的目的。

介绍两种行为跟进式校本教研:

(1) “反思跟进”式:它包括“聚焦问题—设计教学—教学行动—教学反思—行为跟进”这样可循环的五个环节。

这五个环节不断循环, 构成一个教学问题研究的片段。行为跟进既作为一轮的结束, 同时它又是新一轮的开始, 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改变教师“不在状态”“低水平重复”的途径是实践, 行为跟进课的提出, 它不仅仅是反思后的再教学, 更重要的是引导老师们进入这样的一种状态, 有这样的专业紧迫感支持着, 这样真正把行为跟进当做自己专业成长的事情, 才会推动老师们专业向前不停止。

(2) 将叙事研究方法应用到教研活动的研究中, 倡导用案例的方法研究教研活动的策划思路。老师们既可以从一类活动入手, 总结这一类型教研活动的经验, 也可以从一次活动入手, 反思活动的得与失, 讨论提高活动质量的方法和建议。案例的呈现形式也应特点纷呈, 可以夹叙夹议, 以议论分析为主;也可以叙议结合, 以叙事介绍为主;还可以以教研活动实录的形式来展示。

篇4:关于学校校本教研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校本教研;思考;探索

转眼从事教育工作已快30年,先后参与过“注题实验”“目标导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新教育”等诸多教研活动。结合自己多年工作反思,总体感觉现在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改进的问题,现以论文形式提出,以期得到广大教育同仁商榷斧正,使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取得实效。

现下的学校都在做校本教研,但教研层次普遍较低,缺少实效性和针对性。一是教学研究顶层设计目标不明确。有的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自身建设,对校本教研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和目标,顶层设计不到位,缺乏鲜明的研究主题,缺少具体的研究课题,缺少系统的计划和安排,导致校本教研活动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和力度不够。有些学校管理层人员只重视工作安排,不能亲自参与学习和研究,做一个业务型的管理者,引领大家一同参与。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生吞活剥,不能很好地和教学实际相结合。教师参与学科交流、课题研究的热情没有有效调动,导致教研层次、教研水平整体不高。三是听课评教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多数学校教研活动层次低,缺少研究主题。示范课、公开课、同课异构等赛课活动只是为了开展活动而进行,没有下狠心研究、解决问题的意志和魄力。加之,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教师敬业精神不强,对学校安排的教研任务表面应付,思想上没有真正引起重视,没有认真思考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参与教研活动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导致教研教改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四是校本培训抓得不实。有些学校没有具体的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教师培训思路不清,方法单一,措施不力,抓得不实。即使开展了,也没有认真去总结,导致多数教师搞业务单打独斗、闭门造车,教师的培养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影响了青年骨干教师群体的形成。

对此,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视角感受,我认为应在今后校本教研活动中从经以下方面做出整改和努力,促使校本教研活动方向正确,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第一,课堂教学要提质增效。一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转变观念和行为,实现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教学过程,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动力,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二要科学合理整合教材,做到简单教、扎实学、认真查,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智慧。如语文一课一得,注重积累;数、理、化从难点入手,关注实验论证及逻辑性。各学科都要把教材、课后题、练习册做好整合。功在课前,效在课堂。三要研究小组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理解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学习达到减轻师生负担的目的。小组学习要注意必要性、实效性、互助性、竞争性和激励性,变费时低效为省时高效。增强课堂学习的幸福感。在小组学习中特别要发挥教师的首席作用,把评价激励语言作为促进学习的催化剂。四要注意思想、方法、经验的总结提炼以及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能力的培养,实现课程的终极目的,应对新课改以来的试题变化。五要建立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正确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既要入格又要适格更要出格,形成自己的风格。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需要精耕细作,更需田间管理。各地农时、土壤不同,耕作和管理方式不同,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课堂教学模式适合本校学生、教师才是最佳选择。

第二,教学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一是教研教改要加强学校顶层设计以及理论阐释,给教师教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二是增强教研的针对性。教研工作每次要有主题,一次解决一个现实问题,如,合作学习问题、精讲问题、训练问题等等,只有主题明确,才能以点带面,既解决了主要问题,又带动了课堂其他操作层面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三是增强教学研究的实效性。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怎样能做到“教得充实,学得愉快”;如何转变以教代学、以讲代练问题;如何科学处理教材,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训练、当堂掌握等问题。四是各校要积极研究改进评价方式,特别是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类评价,以激励全体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五是学校层面要研究改进教学手段,合理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真正实施有效教学,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六是多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人性化教研。必须从学生生活、学习习惯、法治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前途理想教育等方面入手,联系学生实际,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多给学生讲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让家长、工人、农民、创业者说说自己的生活经历,鼓励学生勤奋上进,传递精神正能量。注意关注留守儿童,多了解他们的生活问题,多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充分挖掘师生的潜力,给师生以快乐,还学生以童年。

作者简介:王红霞,女,甘肃省宁县人,宁县城关小学教师,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

篇5:校本教研计划 1

新年伊始,在新的学期中,我校以校本教研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强化阅读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以教研组、备课组为载体,深入发动全体教师的广泛参与,不断创新形式,开辟渠道,增强实效,坚持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为重点,广泛开展普听课评课活动,结合市教研室“学科建设”工作意见,从狠抓教师基本功入手,坚持教育教学与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教学研究与教师进步、学校发展相结合,扎扎实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力求以创新教研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努力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学期中,我们力求创新教研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为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研组、备课组为载体,广泛开展普听课评课活动,从狠抓教师基本功入手,扎扎实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不断促进师生发展为根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进一步探索我校教学质量持续快速发展的教学教研新路子。

二、目标和任务

1、坚持教研培训,使教师彻底转变观念,提高执教水平,提升教师素质。

2、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狠促教师基本功功的提高。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强化帮、带活动。

4、巩固与不断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有目的的把优秀课堂实录与本校教师课堂实录结合起来,进行课例研究。使每位教师都能主讲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典型案例讲座,进行行动研究,使每位教师都能上示范课、优质

课。

5、务实教研,交流合作,确保学校质量稳步提高。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中心,开展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继续高度重视教师的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工作,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使我校教师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除学习上级推荐、印发的资料外,还要主动扩展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将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学日记有机结合,在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与体会,扎实的、积极的、创新性的打造“书香校园”,创造性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

2、创设、抓好交流平台,促进个人业务提高和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对骨干教师的管理,增加他们做公开课、示范课的次数,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辐射作用,引领全体教师投入到打造我校的激情课堂、高效课堂、快乐课堂。

3、要继续扎实有效的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活动。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方法,尤其是要探讨对作业设计教案的设计,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把教师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进行有机的结合。要继续开展教学反思活动,要把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后,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学反思工作的重点。做到课后有反思,阶段有反思,全期有反思。

4、完善并利用教案互评手段,促使教师教案高质、实用。一段时期中,部分教师在教案书写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应付检查现象,教案只求次数,不求质量和实用性。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再次出现,我们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定期进行教案互评工作,来促使教师教案走向高质、实用。

5、认真开展课例研究工作。要认真开展课例研究工作,确立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课例研究的实体和中心,以随堂课、研讨课、汇报课、公开课、观摩课为主要范例开展课例研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把随机录制的课堂教学作为课例研究对象。

6、为促使教师认真进行作业设计,并且做到认真批改作业,使作业真正既起到巩固所学知识,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们将继续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把教师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进行有机的结合,强化作业设计教案的研讨之外,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作业互评,来促使作业的规范性、务实性、针对性、实用性。

(二)、狠抓教材教法的学习研讨和课堂教学改革,促教师基本功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1、狠抓教材教法的学习研讨工作,促教师基本功提高。

新学期我们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新教材,通过案例交流、课堂教学交流,教学研讨等形式对教师重点进行教材教法的研讨,促教师基本功提高。,每一个教师都要有新课改中疑难问题和困惑的问题记录,各教研组要收集整理,加强研究和探讨,也可争取市教研室的帮助。通过校本教研等活动,扎实开展教材研究和培训工作,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及时交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此外,要求各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各同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做好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会背的教师要先会背、要求学生做的题目,教师要先做。学校也将在适当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举行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教师基本功比赛。

2、狠抓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学期要全力打造新课堂,即:(1)用新政策和制度管理课堂教学;(2)用新理念引领课堂教学;(3)用新模式改革课堂教学;(4)用新方法和技术打造激情高效的课堂;(5)用新标准评价课堂教学。

为此我校要继续举行课堂教学模式公开观摩课、展示课、汇报课、教研课等活动,促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不断总结完善,改进提高。结合诱思探究、调节教学等教学思想,研究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新方法,并及时总结和推广。

(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扎实的开展 “三项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三项教学活动的开课率。①、阅读教学

学校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各级学生进行图书的借阅,充分发挥各班图书角的功能。在阅读教学时间上,除安排每天的专门的读书时间外,每班每周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利用阅读课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指引。各语文教师除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上级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外,还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班级内部的读书汇报、交流等活动。如:背书大赛、读书征文、读书汇报、演讲比赛、阅读知识竞赛等,使我校的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书香校园”的建设工作中来。英语教学,注重语言和听力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要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搞好语言和文字的训练,让语文教学重返学生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到语文的本色。

②、实验教学

本学期的实验教学确保认真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做到实验开出率100%,严格完善实验手续和程序、严格操作。规定:凡是实验课必须到实验室上课、凡是要求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课必须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学校将对有实验

学科的教师的实验开出情况进行记录,期末将进行汇总,与本人的考评挂钩。学校教导处也将在适当时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检测,以此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③、电化教学

本学期要继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和应用,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率,强化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为使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真正走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选择适当时间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要求各备课组要对昌黎教育信息网和内部网上的教学设计、课件、视频等多种课程资源做到及时下载、收集和保存,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形成资源与信息共享。

(四)、我校校本教研的具体形式与措施:

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学科为单位,由教研组长负责,利用每周教研组活动时间,包组领导参加,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能手的带头作用,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1、设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与学校听评课小组,加强指引,落实校本教研计划与听评课计划。

2、集中学习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温故知新,加强认识,提高理论水平。

3、加强观看课堂实录,录象课的观摩并不断学习研讨比较改进。达到改进提高教学能力和艺术水平之目的。

4、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观摩课的辐射作用,及相关学习研讨会。

5、充分利用城乡交流教师带动作用,定期作不同类型的展示课。

篇6:校本教研反思制度1

通过反思,教师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并形成教师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学会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特制定教师反思制度如下: 形成写教学随记的习惯。

每位教师要养成写教学随笔(札记、教学叙事、日记)的习惯,每次上完课,都要静静地思考,把自己上课时的感触及时地记下来,为自己以后总结经验、问题提供鲜活的实例,以便改进教学,进行理性的思考。每学期保证20篇以上。

形成反思的习惯。

每位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意即反省思考,比教学随笔更理性。侧重点在于“思”,教师应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及时梳理、筛选遇到的问题,并深入地思考问题的成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深刻地教学反思。对反思的评价

学校根据每位教师的随笔、反思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公正的评价。对于见解独特、反思深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师要给与相应的激励。

东草芦中心小学

篇7:校本教研活动案例1

[按] 校本教研如何走出形式化的怪圈、理论学习如何吸引教师并指导教学实践、如何学习名师课堂、集体备课怎样才能发挥最大效益,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从校本教研活动的原点――有效的组织策划来寻求答案。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高研修活动的有效性,我们选择了几个典型的研修活动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

透过开满鲜花的名师课堂

——“青年教师成长联盟”的一次“沙龙”

浙江省临海大洋小学

王乐芬

一、策划缘起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来活跃的小学语文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新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流派纷纷涌现。王崧舟、窦桂梅、孙双金、薛法根等各派名师脱颖而出,成为小学语文课改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展示,受到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和关注,并成为一线老师揣摩、仿效的范本。物极必反。高度仿效容易造成盲目崇拜,让语文课堂陷入“跟风态”、“流行秀”的误区,也容易使部分教师忽视自我审视语文课堂能力的培养、忽视自己教学思想的生成、忽视对“家常课”的兴趣和打磨。作为一线老师,如何研究和学习诸多名家的教学艺术,如何将研习为己所用,可能是基层老师最需要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在“青年教师成长联盟”中策划了以研习名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沙龙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在观摩分析名师课堂实录与片断中理解与质疑,修矫与丰盈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和行为。这一活动我们起名为“‘我心中的语文’:透过开满鲜花的名师课堂”。

二、活动策划

(一)前期准备(一个月)

活动

活动任务

思考任务

研习资源

课堂

观摩

观摩1-2节王、窦、孙、薛的经典课堂教学光盘,重点揣摩。

(1)你更欣赏哪几位名师的教学风格和理念?为什么?

(2)你有什么疑惑?什么感受?

课堂教学光盘

王崧舟:《一夜的工作》、《二泉映月》

窦桂梅、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

孙双金:《泊船瓜洲》、《黄河的主人》

薛法根:《爱如茉莉》、《军神》

实录

研读

选择自己感受深刻的课文,对名师课堂实录进行比照式研读

(1)同样的课文,名师设计主要差别在哪?

(2)透过文字,你感受到他们教学理念的差异在哪里?

课堂教学实录

《二泉映月》:王崧舟、孙双金 《我的战友邱少云》:王崧舟、孙双金

《秋天的怀念》:窦桂梅、邹清、钱锋

《圆明园的毁灭》:王崧舟、窦桂梅

《卧薪尝胆》、《爱如茉莉》:薛法根

(二)研究与分析——第一次沙龙(2-3小时)

主要项目

活动任务

思考任务

走近名师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在学习名师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光盘中的感受,分析教学艺术风格。

(1)你怎么看四位名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诠释?

(2)你认为谁的观点最接近你的理想课堂?

名师自白

罗列梳理四大名师的语文观及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风格

王崧舟:“诗意语文”;“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窦桂梅:“主题教学法”;语文课的“三个超越”„„

孙双金:“情智语文”;“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的好课观„„

薛法根:清新朴实„„

名段赏析

观摩最能反映四位名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录像片段(每个片段5-10分钟),并交流。王崧舟:《一夜的工作》(反复摩诘“极其简单”片段)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文本拓展《我与地坛》、《庙》片段)

孙双金:《天游峰的扫路人》(“问题梳理”片段)

薛法根:《爱如茉莉》(“学生说自己周围的爱情”片段)

(1)对这些最经典又最富争议的课堂教学片段,你怎么看?

(2)联系在“前期准备”中感受到的名师对同一个课的不同处理,谈谈你对各位名师的经典手法、课堂操作技术的理解。

他山有石

屏幕阅读小语教学评论专家、著名教育网站“人教论坛”和“教育在线”的知名网友、普通老师关于四位名师的较有代表性的评价和观点:

(1)你觉得这些观点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同向或异向发表你的观点。

(三)论坛式交流——第二次沙龙(2小时)

主要项目

活动任务

思考任务

原点叩问

自由发言,谈谈在研习过程中深入认识的语文教学观、教学设计原点。

(1)语文教学的原点在哪里?

(2)语文课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3)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应该把握住什么?

经典反哺 联系新课程标准,重新回读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学观点、至理名言。如孔子、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等的观点。

透视课堂

深入探究:透视名师开满鲜花的课堂,透视名师娴熟的课堂技术,分析名师课堂存在的语文课的本真意义与魅力。

(1)名师的课有没有紧叩语文教学的原点?(2)一线教师如何看课?关注的是教师的才情?学生的表现?还是师生生命在课堂上的发展力度?

生成观点

概括自己在一个多月的研习中的心得体会与观念提升,交流自己对于建构新的语文教学观的思考和操作设想。

(1)打算吸纳名师的哪些先进理念、经典手法、娴熟技术,使自己的家常课更富生机?

(2)我的语文教学观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气质、认识和情趣,如何提升认识、丰厚底蕴,建构自己心中的语文?

(四)后续研究与展示交流(一个月)

1、要求“联盟成员”思考“我心中的语文”,写一篇论文或随笔。

2、思考“我心中的语文”,设计一堂体现自己语文观的家常课。向本校同行公开,并陈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三、策划意图

任何名师的成功必有其常人所不能到的诀窍与发轫之处。一味地模仿名师的课堂、站在技术层面上演练名师的经典手法,实际上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肤浅解析,要想以此来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更是缘木求鱼,事倍而功半。

为了促进一线教师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审视名师的语文课堂,碰撞、放飞最终激发自己对语文课堂的理想,我们策划了这次沙龙式的校本教研,主要基于以下三点思考:

1、改革教研

校本教研,研的是什么?为什么传统的教研缺乏真正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改进的功效呢?我们首先要打破以往以听骨干教师、权威教师专题发言为主的常态教研形式,营造了一种“开放、民主、争鸣、碰撞”的教研氛围,将教研活动变成一个“长作业”(从准备到后续研究,历时数月,争取深入有效)、让教研活动中教师有“活”有“动”(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沙龙研讨中生成观点和问题,并能有参与与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教研活动“动而不散”(通过前期准备与研讨过程中的“任务导引”,扣近教师的需要和可能的“发展区”)、让教研活动“余味绕梁”(重视后续研究环节,关注教师理念和行为的跟进)。

2、解构表象

一线教师看课看什么?看整体?看亮点?名师对同一个课的不同设计、最经典的名课名段,其实就是其不同的教学理念和设计关注的全面体现,这既是名师风格的淋漓展示,换个角度,也是名师风格局限性的体现。比如同样的《一夜的工作》,有人评价是“华美丰赡”、“精致和谐”,也有人批判是“看上去很美”的课堂,认为是“滋长了语文课矫情、煽情之风”。——只有解构“开满鲜花”的名师课堂表象,揣摩名师精彩的课堂技术操作背后的思想和理念,才能不断自我叩问语文课堂的真谛和原点,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始终站在以学生生命发展为终极目标的阵地上。——这就是“名段赏析”和“实录研读”等思考载体碰撞出的灿烂的思维火花。

3、观点生成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芦苇,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上。一切研讨和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促进行为的跟进和改善。一个有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好课观、优课观,更应该有如何上好“家常课”、“平常课”的神圣责任感、使命感——因为这是绝大部分一线教师终身耕耘的热土。因此,我们引进“他山有石”中相关专家和人士对名师课堂的不同争鸣和深刻论述(姑且不论是不是完全正确)、我们重温久被推崇的古今教育真理,都是为教师们搭建一个学习名师又反诘名师的平台,更是引导教师们的思维不断向教育真理之海漫溯。

篇8:关于校本教研内涵的思考

从校本教研定义维度理解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新理念指导下, 以学校为研究基地, 以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 以本校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高本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总称。校本教研的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以校为本”;二是校本教研的研究基地是学校;三是校本教研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四是校本教研的研究主体是学校教师;五是校本教研的研究目的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师生、学校共同发展。

从“校本教研”与传统“教育教学研究”关系的维度理解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不是独立于通常所说的“教育教学研究”之外的, 与“教育教学研究”相并列、相对立的概念, 而是“教育教学研究”在新形势新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提法。“校本教研”与传统的“教育教学研究”不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 也不是并列与对立的关系, 而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是同一概念在新形势下的继承与发展, 或者说是同一概念伴随着时代进步的一种“进化”, 二者的关系如图所示:

从“校本教研”的几种基本呈现形式理解校本教研:“校本教研”通常包含“常规教研”、“问题式教研”、“主题式教研”、“课题式教研”等, 前者包含后者, 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 关系如图所示:

“常规教研”是指常态化的, 融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其本质特征是常态化、日常化。

“问题式教研”是指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某种或某类具体问题而开展的研究活动。

“主题式教研”是指学校针对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学校的实际和阶段性工作, 围绕一定的主题而开展的专题式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课题式教研”是指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而开展的课题立项研究, 是校本教研的最高形式。与其他层次教研活动相比, 程序更规范, 要求更严格, 研究结果必须总结出带有普遍规律的、可供同类学校借鉴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方法。

以上几种校本教研形式不是完全孤立、截然分割的, 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容,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问题式研究”可以转化成“主题式研究”, “主题式研究”可以上升成“课题式研究”。我们不能认为“课题式研究”不属于“校本教研”, 也不能认为“常规教研”就是“校本教研”的全部。这就是说, 学校基于教育教学开展的所有研究活动都属于校本教研范畴, 判断一种研究活动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 不是看它的形式或名称, 而是看它是否做到了“以校为本”。

从“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的维度理解校本教研:之所以在“教研”前面冠以“校本”二字, 就是为了凸显学校教研工作在新形势新背景下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 凸显新时期教研工作的新理念。这一理念彰显了以下一些重要思想:

“校本教研”所倡导的学校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以校为本”、“因地制宜”。即学校的一切教研活动必须立足于以校为本, 从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 针对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 为促进本校师生的共同发展, 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校本教研”提倡重心下移, 充分尊重学校的教研自主权, 鼓励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教研工作。学校教研工作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 不能盲目地唯书唯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教研工作可以提出宏观导向和要求, 但对各校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主题等不得进行行政干预, 回到“行政指令、统一要求、刚性约束、形式检查”的老路上去。

“校本教研”注重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反对走过场, 搞形式, 为教研而教研, 为应付检查装点门面而教研。

“校本教研”要求学校教研工作必须以本校教师为研究主体, 充分尊重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性, 激发教师的研究欲望, 调动教师的研究激情, 让教师在快乐中研究, 在研究中成长, 让教研工作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是否大面积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是衡量学校校本教研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

上一篇:盘溪镇致干部职工家庭助廉的公开信下一篇:行进间运球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