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的来历和古诗

2024-04-11

劳动节的来历和古诗(精选6篇)

篇1:劳动节的来历和古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更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温上升,中国南部雾气少,北部风沙消失,空气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清明的时间点在公历每年4月4-6日,而在农历上的日期并不固定,为每年三月初一前后,此因农历是阴阳历。

中国古代从清明起的15天内每隔5天分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与除、盂、九三节并称中国传统节日四大祭祖节日。由于清明节是根据节气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数与西历大致吻合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明为台湾、中国大陆、香港等地唯一根据节气而定的休假日,在澳门则还有冬至。

扩大知识面,拓宽人文视野,可以说是小朋友们的一笔财富。希望提供的清明节的来历和古诗,能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国语言的博大精神,享用这一笔知识财富!

篇2:劳动节的来历和古诗

春节的来历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的习俗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立春在2月4日或着是2月5日。

关于春节的对联

1.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2.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3.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春节的古诗

1、《除夜》

白居易

2、《元日》王安石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篇3:小学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突破

一用多媒体

考虑到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逻辑能力, 我们可以用许多措施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快速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很多教师喜欢用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就是很好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小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如学习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可以投影几张和诗歌意境相似的图片, 结合这组图片, 教师配乐朗诵诗歌, 学生不但用视觉上的感官体会这首诗歌的意境, 而且用耳朵来感悟教师的深情朗诵, 可谓有声有色, 这是视听的盛宴, 小学生马上就可以了解诗歌的空旷孤寂的意境, 再结合教师投影的作者介绍, 文章的主旨就不难攻破了。

二知作者

我们知道作者的信息对诗歌的主旨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尤其是诗人不幸的经历, 像杜甫不幸的经历,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的诗歌为何忧国忧民的多, 而充满喜悦的情感少, 因为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之时, 生活备受折磨。在成都因为严武这个朋友的帮助, 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过了一段安定平静的生活, 他的诗歌调子不再是“沉郁”的特色, 而是有点清新、宁静, 富有生活气息, 如他的诗歌《春雨》《绝句》等, 就表现了杜甫当时喜悦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可能有人担心, 小学生对作者的这些信息并不能完全知晓, 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整理、了解诗人的这些信息, 如印发资料、投影作者信息等, 帮助小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

三晓诗意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理解诗歌的能力不足, 需查阅词典和课下注释来理解诗歌意义, 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了解诗歌意义的方法。如查阅字典, 如杜甫的《春雨》中的“乃”有多种意思, 要结合诗句“当春乃发生”了解它是“才”的意思, 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背景是这场春雨被期盼已久, 所以才有看到春雨滋润大地, 诗人无限欣喜。理解诗意还要教会学生了解古代诗歌遣词造句的规律, 如理解古诗歌中的“换”“猜”“调”“补”等方法, 诗歌的语言简要, 一个字可以换作几个字, 如李绅的《悯农》中“春种一粒粟”理解为“春季种下了一颗粟米”, 一个句子中一个字要翻译成一个词语, 这就是“换”;辛弃疾的《清平乐》中“白发谁家翁媪”就应该调换为“谁家白发翁媪”, 这是“调”;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香炉”到底是烧香用的炉子, 还是别的什么, 通过对整首诗歌的揣摩, 才理解原来这是描写美丽的山水的诗句, 看来不会是什么烧香的意义, 而应该是山名, 这是“猜”;“补”就是善于想象, 如理解柳宗元的《江雪》中“孤舟蓑笠翁”一句, 想象有一条小舟停在宽阔的江面上, 周围空无一人, 只有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风雪之中钓鱼, 这是多么孤寂凄凉的意境啊, 诗人想表现的意境不言自明, 诗人想表现的情感也流露出来, “江雪”就是诗人生活的恶劣环境, 诗人借此诗表达不与当朝权贵们同流合污的孤傲之情。

四察意象

古代诗歌的意象很重要, 有许多意象的内涵意义已经约定俗成而成为固定意义了, 帮助学生搞清楚意象的意义内涵, 可以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如杜鹃的意象有归去、凄凉、愁苦的意义, 柳的意象有离别、春天的意义, 菊、梅、松、竹子等意象有高洁情操的意义……月亮的意象内涵有思念之意, 如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的“月”就有思念的意思, 从最后的一句“思君不见下渝州”可以印证;水的意象意义很多,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流”水的意象意义是“离别”之意, 而《峨眉山月歌》中“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江水”又有“思念”之意……

每首诗歌意象的意义不同, 它所营造的意境和表现的主旨也不同, 我们要教会小学生抓住这些诗歌的重要意象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尤其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积累意象意义的意识, 帮助他们养成鉴赏古代诗歌的良好习惯。

五找“情词”

我们都知道, 古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的把握还和主旨句有很大关系, 这个时候我们要教会学生掌握其中的方法, 有的诗句在很多地方透露了诗歌的意境或主旨, 像《春夜喜雨》, 在题目上就能找到情感词“喜”字, 从而了解到诗歌表现了见到盼望已久的春雨时喜悦的心情;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题目中的“不遇”就流露出诗人遍寻不到隐者的无限失落之情。有的诗句尾句或尾联中可以找到一些表达情感的词, 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就在尾句“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思”字上表达了对相隔遥远的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柳宗元的《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的“孤”“独”二字就流露出诗歌孤独寂寞的意境。

篇4:“商人”的籍贯和来历

大概喜欢历史的人,对凡事都爱刨个根儿问底儿、追个根溯个源什么的。小到一个词儿、一句话,大到人文都爱琢磨琢磨它的由来。琢磨明白了也确实是件挺有意思的事。

最近,忽然对“商人”感了兴趣,为什么把“人”前面加了个“商”字,细一刨根,感情“商人”是打古代的“商族人”哪儿来的。

传说商朝的商业非常繁荣,乃“商葩翼翼,四方之极”。而商朝的百姓善于经商,东边的买卖到西边去,变贵贱,调余缺,度远近,瞧这意思大有“投机倒把”之嫌。估计,现在的“市场经济”就是从那时候来的 – 玩笑了!。

那么“商人”一词又是怎么来的哪?

话说公元前一千多年,“商族人”是个古老的部落,他们的祖先叫契。就是古代历史上的“契玄王”,由于契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商,这便是古代的商族。而伴随着“契玄王”还有一个“玄鸟生商” 的美丽传说。关于这段历史,有《史记·殷本纪》为证:“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契长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仍命契为司徒”。

相传“一只“玄鸟”唱着歌儿从空中飞来,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它是天的使者,原始部落的人们一个个对它顶礼膜拜。一个叫简狄的女人,吞服“玄鸟”下的蛋后,怀孕生下一个儿子叫契。契,就是商族的始祖。在《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便是“玄鸟生商”的美丽故事。后来,鸟便成了商族人的图腾。

而最早经商的“商族人”就是契的六世孙王亥。在《世本·作篇》中记载:“相土作乘马,亥作服牛。”这句话中的“服牛”就是说王亥驯服了牛,和他的族人用牛拉车装载货物。这些从事货物交易的族人,就被人叫做“商族人”或“商人”了。由此而说,王亥该是中国的第一商人,乃至世界第一商人。

历史上的商朝曾以殷为都城,所以又叫殷朝。历史上的商(殷)朝,国势昌盛,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原来“以物易物”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便转化为货币购买,也就是说由“五马换六羊”,变成了掏银子买东西,只不过那时的“银子”可能是个“贝壳”什么的。从而出现了一些手几眼尖的主儿,就成了通过买卖货物赚钱求利的商人了。

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商族人由统治者一下变成了周朝的种族奴隶。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商族贵族,每况愈下。商族人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便纷纷重操旧业,到处去跑买卖。久而久之,便在周族人的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概念,即跑买卖的人都是商族人。后来,慢慢地“族”字也去掉了,简呼为商人了。这些称呼一直沿襲至今。

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不光是商族人做买卖了,但“商人”的称谓已经延续下来了,直到今天。几千年过去了,商人已不再是小本小利,成了百万富翁、亿万富翁,有的还从政为官,在商人从政方面吕不韦就是“杰出”的代表,但不管怎样的变化,商人的籍贯都是“商朝”。

篇5:劳动节的来历英语作文

The international workers’day, also known as May day, is celebrated on the first day on May. There are more than eighty countries celebrate this festival since 1889. People may know that the worker’s day is about having a rest on that day, but most of them don’t know how this day comes from and the story behind it.

In the late of 18 century, the cruel capitalists in order to make more money, they demanded their employers to work all day, but only paid them with low salaries. In America, the workers had to work at least 14 hours a day, sometimes, they even worked as long as 18 hours. Due to the unfair payment, the works knew that they had to stand up and fight for their rights, or all of them will die young. Then the workers started to go on strike, demanded that the reasonable working hours should be 8 hours a day. However, the capitalists did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kers’demand. The workers had to fight for their rights for themselves. On may 1st, 1886,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s worker unions got together to start the biggest strike. After that day, the law had passed the rules that the workers’working hours would be 8 hours per day. This strike had made a different. The worker did not need to suffer from the long working hours with low payment.

The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aims to memorize the spirit of brave and show our honor to the former workers. Because they ha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oday’s happiness.

Happy workers’day !

【参考翻译】

国际劳动节,也称为五一节,是庆祝的第一天,在5月有超过八十个国家庆祝这个节日自1889。人们可能知道工人节是关于休息的那一天,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不知道这一天是怎么来的`背后的故事。

18世纪末,资本家为了赚更多的钱,要求他们整天工作,但只付给他们低工资。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至少要工作14个小时,有时甚至工作长达18小时。由于不公平的付款,工程知道他们必须站起来为他们的权利而战,否则他们都会英年早逝。工人们开始罢工,要求合理的工作时间应该是每天8小时。然而,资本家不注意的劳动节。工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1886年5月1日,美国和加拿大的工会联合起来,开始了最大的罢工。那天之后,法律已经通过的规则,劳动小时将每天8小时。这次罢工造成了不同。工人不需要忍受工作时间长,报酬低。

国际劳动节的宗旨是牢记勇敢的精神,向昔日的工人表达我们的荣誉。因为他们对今天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篇6:五一劳动节的来历

五一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节,在每年的5月1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关于“五一节的由来”是这样的: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 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 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 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上一篇:有机食品管理奖罚制度下一篇:钢铁厂工会与企业利益共同体集体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