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绿色

2024-05-14

生命绿色(共10篇)

篇1:生命绿色

绿色生命,绿色家园

南京市第二幼儿园

彭云

我爱绿色,不只是因为它的宁静和平和,更因为它在我园的健康成长课程中特别的寓意,绿色代表生命,绿色象征平等,绿色的文化意味着在这样一个花园般的园所里,每一位具有不同个性的孩子都能受到尊重,快乐地成长。

如果绿色可以让人想到生机勃勃的庄稼,那么我的班级就是一望无垠的农田,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就是一株株期待长大的幼苗,在我这个“农夫”的眼中无论他们具有怎样的形态,我都要让他们茁壮成长,一个都不能少„„

案例一:一个都不能少 事件描述:

小宇是一个独特的男孩子,他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敏锐,他单纯、爱幻想,常常想着自己的事情,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我们在游戏还是在学习,他都不可抑制地忽然大声讲话、叫喊或是离开集体。有一次家长们来接小朋友回家时,他竟然兴奋的爬上桌子跳上跳下,小朋友都来向他的外公告状“小宇爬桌子”“小宇上课调皮”„„,这让来接他的外公非常难堪,沉着脸离开了。

背景说明:

小宇6岁了,三年中换了三家幼儿园。据小宇妈妈介绍,她原先也是幼师,现在自己开公司了,很忙。儿子一开始上的幼儿园,班上老师和她是朋友,可是儿子很调皮,没办法管教,只好换个环境。平时自己也经常“盯”着小宇,对他很严厉,就像以前当老师时一样,但没用,人多时,小宇就会兴奋,在少年宫上课也一样。曾经带小宇看医生,诊断结果显示,小宇是个正常的孩子,只是有较强的攻击性和多动倾向。

守护历程:

小宇是一个“特殊”的正常儿童,他幸运地遗传了父母的艺术天分,却无法控制体内蠢蠢欲动的攻击性和多动倾向。在一般人眼里他是个极度顽皮的孩子,甚至是“特殊儿童”,作为他的老师真的很辛苦,因为他的每一次“发挥”都会令人有“忍无可忍”的溃败感,但是作为他的妈妈更辛苦,因为,如果找不到与之合适的互动方式,她将一直处在无助的焦虑中。想到这些,我决定无论有多难,我都不会放弃。

经过观察,我发现:小宇经常在环境拥挤、吵杂、运动的状态下会失去控制,而在有教师陪同、有两三个同伴游戏和安静的活动中情绪相对稳定。因此,我判断小宇是一个具有较为敏感的神经系统的孩子,他的失控多半是因为环境刺激,让他产生了不安全感,并非是因为小宇故意想违反规则。于是,在日常活动中,我尽量避免小宇在人多的环境中活动,而是经常找些具体的事情,请他单独做,如:收拾、清洗玩具,浇花等,然后在集体场合表扬小宇,重新树立小宇在小朋友心中的积极美好的形象。同时,我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发现及时告诉小宇的妈妈,帮助她重新确立评价自己儿子的标准:不如同伴不要紧,只要比过去进步就好;没有表扬没关系,只要批评越少越好。心态的调整使小宇妈妈也重拾自信,不断欣喜地告诉我她的育儿收获:“昨晚我陪伴小宇阅读了,小宇很乖,很开心!”“今天小宇失控时我没有高声训斥他,像您一样用低缓温柔的语气提醒他,他很快就安静下来了!“”„„”,尽管小宇仍然会时常“发挥一下”,可是,生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眼里,重新变得美好。大班毕业汇报演出中,小宇的妈妈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编排了一个舞蹈,小宇也参与了表演,小宇和他的妈妈在小朋友和家长的眼中由此变得那样得独特和神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绿色还可以让人想到团结如钢的解放军战士,那么我的班级就是军队的一个团,我是团长,孩子们就是士兵,“团长”要带领每一位战士共同前进,无论他来自怎样的家庭,因为,他们的父母也我团队中的一员,这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

案例二:我的团长我的团

事件描述:

小辉是一个机灵调皮的男孩子,他有出奇好的精力,能够在上课、做操、游戏等任何时刻喋喋不休地说话,如果旁边坐的是个定力够好的小朋友,一直不搭理他,他甚至能跨组“交流”,或者干脆乘老师不注意时溜到午睡房玩。就是这样一个一刻闲不住、坐不住、总让老师操心的孩子,居然能快速做对十以内加减算式题,居然能把假话说得像真的一样,连妈妈都不知该如何反驳教育他。背景说明:

小辉6岁,父母是私营老板,很忙,经常是把他接回家后交给厂里不同的员工带,因此,从中班开始,小辉就晚上寄宿在幼儿园了。小辉的妈妈和他接触多些,但她多次向老师反映:她“斗不过”孩子,分不清孩子说的话是真是假。孩子的“成熟”,令她很担忧,怕这样聪明的孩子走入歧途。小辉的爸爸接触孩子更少,教育更无从谈起,仅剩下无原则的宠爱了。据侧面了解其实小辉的妈妈并非没时间陪孩子,而是有打麻将的习惯。

守护历程:

小辉的确是个高智商的孩子,他的喋喋不休、他的自由散漫,他的一系列违规行为的发生,看似简单,却不简单,因为这一切的根源来自于他的家庭环境。父母对教育的忽视和放任自己的职责,使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杂乱无序的环境中,未养成好习惯;而过早地在园寄宿,使他的心理长期处于一种说不出的焦虑与不安中,因此他表现为闲不住、坐不住,不停地讲,不停的动。

小辉的妈妈在几次偶尔提前入园接孩子时,不巧都碰见小辉犯了错误,我在找他谈话,这时她才发现儿子的问题严重了。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小辉的妈妈表示回去后要好好教育。可是第二天来,小辉依然如故。我带着疑问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原来不是家长不重视教育,而是不知该怎样教育。于是,我再次约见小辉的妈妈,这次谈话中,我们明确了在育儿过程中母亲角色的重要性,小辉妈妈也表示一定要在上小学前把孩子的坏习惯纠正过来。我推荐了美国心理学家夫妇共同编写的畅销书籍《养育儿子》,鼓励小辉妈妈从自身做起,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共同研读孩子,探索育儿方法。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坚持家园每周交流2次,有事及时联系的做法渐显成效,小辉能坐下来的时间越来越长,坐姿端正的小辉经常受到表扬,家长由怕见老师变成了想见老师,小辉妈妈也欣喜地告诉我,现在她已经将每天打麻将的习惯改为看书了,而且小辉爸爸也加入进来,和她共同看书、研读儿子。新学期前夕,我接到小辉妈妈欣喜的电话,她告诉我,他的儿子被一所重点小学分校录取了,此时,我的心中除了激动、欣慰还有什么?还有一种作为“团长”的自豪!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在班级管理资源中,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也是教师不可多得的学生资源,让我们化身为纯洁善良的天使,尊重孩子,尊重差异,以自己的热忱,守护绿色的生命,营造绿色的家园吧!

篇2:生命绿色

春日的某天,我在菜场买菜,见一些带着黄泥的绿色嫩苗,娇小却生机盎然,不禁有了“包养”它们的欲望。

“这是些什么苗啊?”我问卖菜的大爷。

他嗡声嗡气地说了几个词,我没听清。再问,仍是嗡嗡声。本不想问了,可又确实放不下它们,只好接着又问,“我还是没听清你说的是什么?”

“辣椒秧子”,这回我似乎听懂了。

“是辣椒吗?”我想确认一下。

“是哩!”一只粗壮而遍布黑色裂纹的手,把那些绿苗一根根地排好,“一块钱三根,我给你七根,两块钱。”

“是很辣的那种吗?”我想象着一颗颗红色的朝天椒问道,“能种在花盆里吗?”

“是大辣椒!”老人回答我,“可以种花盆里,好活哩。”

听他这么一说,我立马联想到绿色的,长条形,带点肥状的辣椒模样。不是我想要的红色小辣椒,感觉有点失望。

但仍是不舍那些绿色的小生命,七棵小苗最终被我带回了家。我是想,若不好看,就拿来吃吧。

上午的阳光已溜进阳台,我准备晚上移盆,仍把它们留在了塑料袋里。

傍晚时,有些事要忙,想起那些小苗还在等我,不禁有了放弃它们的想法:干脆明天再弄它们吧。

可我心里清楚,明天,对于弱小的它们来说,可能永远不会到来。就算挺到了明天,刚移盆就被阳光直射,受得了吗?

还好,幸存的一点怜悯心让我拎起它们,给它们安“家”。

在袋子里闷了几个小时,它们的叶子已经蔫了。种在盆里,有几根立不起来,软塌塌地趴在泥上,似乎想把自己深埋,不再费力地成长。

我想,有了泥土和水分,它们是可以站起来的。但隔天去看时,仍是趴着,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不会就这么焉了吧?”我想。对之前把它们闷在袋里的行为感到有些自责。

看着它们无力的模样,我突然灵机一动:一根根扶起它们,在歪倒的方向再培些土,压实,让茎部靠着土,“站”了起来。虽然是立着了,但仍是垂头丧气。

“或许,这样给些支撑,它们就行了!”我想。

再隔天去看,有两棵已“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了,只是还不够直立,但我知道,它们没问题了,只会越来越粗实有力。

还有一棵,叶子又挨着土了。我把它扶正,再培些土,压实。期待它的“独立”。

不知是我的行为让它们感受到了关爱,还是它们也有一颗不放弃的心,我终于看见,它们都挺立了起来,有了力量,有了生机,勃勃地蓄势待发。

有人说,植物不好养,不是干死,就是泡烂了根。

我却认为,植物最好养。你只要付出一点点的爱心和时间,看看它们,抚摸下叶子,用心的浇水,它们就能为你带去惊喜。

即便你偶尔把它们忘了,它们已干得耷拉着叶子,缩成了一团。等你想起时,它们已是半死不活的样子了。但若给它们喂饱水,第二天,它们准会叶子舒展,神气活现。

我最喜欢的,就是浇水时,泥土里传出“呲呲”的汲水声。那个声音,让我感动——那可是生命的吮吸之声啊!

每每此时,我总会想:它们是多么期待这些水啊,又是多么感恩这赐水之人哪?以至于春来秋去,花开花谢地怒放着自己的生命。

就如此时,我突然想起灵河岸边的那棵绛珠草,为了感恩神瑛侍者每天以甘露灌溉,追随神瑛侍者下入凡世为人,用尽她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报答他给予的雨露之惠。

而这些植物,不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或花香,或果实,或一片养眼的苍绿报答着浇灌之恩吗?

相反,我对开出的花,结出果,反而不太在意和喜欢。我更喜欢看它们冒出的新芽,发出的新绿。

每当这时,我总会呆呆地看着那些新生的面孔,感受着新生的力量!就如这几天,我总喜欢看那七棵绿色的小苗,看着它们一天比一天有了力量!

花开意味着花败,果实代表着蒂落——都在走向生命的终结。也许,我对它们的不喜欢,就是一种逃避的暗示吧!

但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就如有人喜欢生如夏花——活着,就要灿烂奔放;有人崇尚死如秋叶——安静怡然地回归自然;而我,感动于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作者:又耳

篇3:绿色土壤·生命力量

在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中,土壤具有不可替代性。土生万物,土壤孕育着生命。而如今,土壤污染等问题频频发生,且很难得到根治。

为了唤起大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视,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孕育万物的土壤,试图通过关于土壤的一系列活动,来增强少年儿童保护土壤,保护自然的意识,也能够唤起社会大众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来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向自然学习的意识,协助儿童养成正确的生态观,为塑造其健康人格发挥积极作用。

二、活动目标

活动以行动研究为主导,密切围绕“我的自然伙伴———认识土壤”“我的自然生活———观察和利用土壤”“我的自然责任———保护土壤”三大教育主题,开展探究式的体验活动,使儿童逐步了解土壤、与土壤交朋友,不断激发其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儿童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环保当中,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教育目的。

三、活动主题

“绿色土壤·生命力量”

四、参加人员

1. 7 ~ 10岁小学生1000人;

2. 具有教育学、音乐学、美术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20人;

3. 土壤相关专业、活动策划、媒体等其他人员10人。

五、主办单位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扬子晚报社。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活动,紧密围绕“我的自然伙伴———认识土壤”这一主题,首先通过在线知识竞答活动,为“绿色土壤·生命力量”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做了一个好的开端和铺垫,既宣传了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对学生而言又能起到一个“预习”的作用,让他们去了解土壤知识; 而科普进校园专题讲座,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并有助于学生们持续关注生态道德教育系列活动。

( 一) 活动时间: 5 月

( 二) 活动主题: 我的自然伙伴———认识和了解土壤

( 三) 活动形式

1.“绿色土壤·生命力量”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在线知识竞答

( 1) 时间: 5月1日 ~ 5月30日。

( 2) 内容: 南京地区的少年儿童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搜集土壤的相关知识,参加“绿色土壤·生命力量”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在线知识竞答,部分获奖者还将参加2014年江苏省庆“六一”现场活动的颁奖。

( 3) 步骤:

1组织土壤专家、教师等专业人士,编写在线知识竞答试题;

2委托专业问卷调查网站“问卷星”制作在线知识竞答网页,并嵌入中心网站。

3通过中心微博微信推送、广场宣传、媒体宣传、合作学校宣传等多种方式开展。

4选出优秀答题学生,给予奖励,并邀请参加江苏省庆“六一”现场活动的颁奖。

( 4) 效果: 南京地区数十所合作学校近万名学生参与了本次的在线知识竞答活动,学习到了相关的土壤知识,为本次活动做了一个好的开端和普及。

2.“绿色土壤·生命力量”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科普进校园专题讲座

( 1) 时间: 5月27日下午14: 00 - 15: 30;

( 2) 地点: 南京市凤凰街小学报告厅;

( 3) 主讲人: 陈冬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

( 4) 内容: 讲座以浅显易懂的形式,从土壤组成、土壤分类、江苏土壤特征等方面就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介绍。

( 5) 步骤:

1邀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冬峰老师准备相关土壤知识讲座———《土壤是万物之本》。

2联系合作学校———南京市凤凰街小学,入校宣讲,覆盖学生约500人。

( 6) 效果: 土壤专家陈冬峰老师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土壤的相关科学知识,他分别从土壤的内涵、组成、功能、质量、我国土壤的分布以及土壤污染的危害等方面进行阐述。图文并茂的讲解,让到场的老师和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既学到了科学知识,又获得了快乐。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活动紧密围绕“我的自然生活———观察和利用土壤”这一主题展开。有了第一阶段活动的铺垫,吸引了一批对土壤有兴趣的学生,那么第二阶段的活动功能性则设定为“观察和利用”,引导这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土壤知识的观察和学习。首先通过“土壤标本DIY”活动让孩子们去直观地感受土壤,然后通过“我是绿色小‘V’士”,联合合作学校,培养和开发学生利用土壤的能力。

( 一) 活动时间: 5 月 ~ 7 月

( 二) 活动主题: 我的自然生活———观察和利用土壤

( 三) 活动形式

1.“土壤标本 DIY”

( 1) 时间: 5月15日 ~ 5月30日。

( 2) 内容: 通过网上知识竞答、专家讲座等内容的参与之后,让少年儿童通过国内外的亲朋好友了解、搜集江苏、全国及国外的特色典型土壤,如东北黑土、新疆干旱土、江苏淋溶土、美国壤土、俄罗斯粘土等,让学生通过了解、搜集,根据土壤的相关特性制作标本,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展示,表现突出者被邀请参加江苏省2014年“生态环保小卫士”夏令营活动。

( 3) 步骤:

1邀请土壤专家进行土壤标本的制作示范。

2通过中心微博微信推送、广场宣传、媒体宣传、合作学校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活动。

3邀请专家和老师,选出优秀的土壤标本作品并予以鼓励。

效果: 南京地区十所合作学校上百名学生提交了自己的“DIY”土壤标本,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土壤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 我是绿色小“V”士

( 1) 时间: 5月 ~ 8月

( 2) 内容: 邀请十所合作学校,在学校周边的社区中挑选若干荒地,对其进行观察分析、绿化改造; 在改造中可由各校自然( 科学) 老师、土壤研究所专家、大学环保志愿协会提供相应的辅导。

( 3) 步骤:

1与周边学校、社区联系,选择适宜绿化改造的荒地,认领荒地,对其进行拍照( 作日后对比用) 。

2学生对所认领的荒地进行自然环境观察分析,并绘出“变灰为绿”的蓝图或者自拟改造方案。

3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对荒地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分析、指导。在此过程中,将学生的设想与专家的科学解释做比较,学生撰写“自然日记”。

4实施种植计划,师生或亲子一起体验耕地、播种、管理、施肥和美化环境的全过程。

5定期轮流安排人员进行管理维护,观察植物变化,并将其记录到“自然日记”中。

6“自然日记”定期交给学校,学校则每月向中心提交一份改造报告。

( 4) 效果: 十所合作学校近百名学生参与了本次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进行绿化改造,提升了学生向自然学习的意识,为塑造其健康人格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活动紧密围绕“我的自然责任———保护土壤”这一主题开展。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土壤”“观察和利用土壤”,培养了学生与土壤的“伙伴”关系、“生活”关系,那么接下来就要指导学生去关心和保护土壤。那么,通过“相约家乡土,共植智慧树”“相约夏令营,探究“土奥秘”“‘绿色空间’大比拼”这一系列的总结性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土壤的感情,让学生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 一) 活动时间: 6 月 ~ 8 月

( 二) 活动主题: 我的自然责任———保护土壤

( 三) 活动形式:

相约家乡土,共植智慧树

( 1) 时间: 6月

( 2) 内容: 通过网上和媒体发布消息,招募江苏地区小志愿者,要求每人收集一瓶家乡土,并汇聚到江苏省庆“六一”活动现场,共植一棵“智慧树”。

( 3) 步骤:

1通过中心网络宣传、媒体宣传、兄弟单位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本活动。

2招募了江苏省十三个城市的小志愿者,每人收集了一瓶家乡土,在庆“六一”活动现场,倒入准备好的一颗小树苗里。

( 4) 效果: 来自全省各地一百多名小朋友们参加了本次志愿者招募活动,更好地宣传了本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2. 相约夏令营,探究“土”奥秘

( 1) 时间: 7月2日全天

( 2) 内容: 2014“绿色土壤·生命力量”———生态环保小卫士夏令营。

( 3) 步骤:

1通过中心网络宣传,媒体宣传,合作学校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夏令营活动。

2活动内容安排: 专家讲座、参观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观摩天象厅、六大主题体验馆。

( 4) 效果: 本次活动由中心联合扬子晚报社、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同举办,南京地区十所合作学校近500名学生参加了夏令营活动。省妇联副主席李玉珍,以及省教育厅、《扬子晚报》社、南京电视台等单位领导也出席了开营式。整个夏令营以“绿色土壤·生命力量”为主题,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孩子们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了解土壤,学会关注生态、亲近大自然。通过本次夏令营活动,孩子们进一步树立了保护土壤、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3.“绿色空间”大比拼

( 1) 时间: 8月

( 2) 内容: 通过“我是绿色小‘V’士”活动,经过若干月的改造,对认领的绿地进行评比。以照片形式做一个专题成果展,展示绿地的前后对比; 同时邀请学生以征文形式,写出在本次生态道德教育系列活动的感受。

( 3) 步骤:

1发动参加“我是绿色小‘V’士”活动的学生以照片形式制作专题展。

2发动学生参与征文活动。

( 4) 效果: 十所合作学校参与“我是绿色小‘V’士”活动的学生均制作了图文并茂的专题展,在各自的学校对本次生态道德教育活动进行了相应的宣传,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七、活动反思

1. 关于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个活动作为一个生态环保活动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是突破,突破了以往关注水、关注空气、关注垃圾处理等常规环保题材,把目光投向了被我们所忽视的土壤,并作出相应的活动策划。其次,是专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进行科学普及,并组织学生去该所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土壤的了解。再次,是互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绿地改造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意识。

2. 关于组织管理的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与媒体、学校、科研机构联动,发动了专家学者和广大学生一起来参与活动,首先,通过讲座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土壤。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及亲身体验的方式了解不同土壤的用途、作用及与土壤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从而产生尊重保护土壤的情感。其次,突出教育活动的持续性,培养学生思考,观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其内心感受,体现活动的实效性。在正确的环保理念下,引导学生自觉自律,从而影响和带动他人,共同提高对土壤保护的责任意识。

但是,回顾整个活动,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在观察土壤这个环节的深入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活动结束之后,如果能把活动文章、资料等收集装订成册并作为进一步普及教育的资料,那本次活动就能够得以延续下去,活动意义也更深刻了。

3. 教师的发现和成长

本次活动对相关活动教师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活动中心陈睿睿老师就在交流中谈到,她本身是教育学背景,对环保类题材的了解有限,对于土壤的重要性之前也不曾重视过,但是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自己也学习到了很多土壤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

4. 儿童的发现和成长

来自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的王怡琪同学表示,之前虽然老师在学校里告诉过我们不要乱扔垃圾,不要乱扔废旧电池,但是也没有那么重视过。通过参加本次活动,才发现乱扔废旧电池对土壤的危害性,更加激发了她本人爱护环境的决心。

5. 家长的发现和感言

南京市某设计公司的张妈妈也分享了她的感悟,她的孩子以前只是喜欢看动画片,对家里的事情不闻不问,现在参加活动以后,居然懂得垃圾分类了,甚至“教”爸爸妈妈把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对于电动玩具的废弃电池,也要收好,拿到学校交给老师。

篇4:奉献生命的绿色

十八岁是个多彩的人生。薛金山在学生时代就曾有过许多的梦想,梦想自己坐在大学的教室里,梦想自己成为了作家、记者……然而,他要面对的是高考落榜。正当他徘徊不前,郁郁寡欢之时,村里让他到安阳县崔家桥乡李宋村学校担任了民办教师。

那是1987年的8月,薛金山进入了新环境,被师生们那种勤奋教学的劲头感染了,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当中,他要让自己的梦想在一个个学生身上变为现实。他当民办教师的那些年,工资很低,非常辛苦。金山曾有过几次改行的机会,他却一片痴心在教育。每当他走上讲台,看到学生,就会劲头倍增,忘却了苦恼和烦恼,尽职尽责,把全部的爱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去全心塑造学生纯真的心灵。他常常为学生清洗卫生,整理衣帽,擦鼻涕,系鞋带,送他们安全回家,替学生垫书杂费等等。尽管他所做的都是平凡小事,但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他以自己的言行树立起了教师的高大形象,他所带过的班最终都能成为优秀班级。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薛金山经常采用有趣的方法教学,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教学,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使学生爱学会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拼音课,薛金山编成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练发音,想字形,记特征,使一大堆死字母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教材;教高年级语文时,他就采用比较、组合、引申、朗读的“文道统一”的原则,启发学生开动思维,各抒己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春种秋收,果实总和劳动成正比。薛金山所教过的班,在多次抽、统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本人也多次获得荣誉。

如果说薛金山在学校热爱学生,苦心结出累累果实的话,那么他在教书之余挚爱新闻写作,也是做到了本职业余两不误,而且互为补充和完善。在广阔的农村,有许多新鲜事,在欢腾的校园有无数动人的歌。从一九八六开始,金山利用课余时间搞起了新闻写作,谁曾想,这一炮竟然打响了。原来的宋村中学以往的课程设置是老一套,村干部与教师们调查研究后,开设了实用技术课,学生掌握了实用技术,家长、师生、领导都很满意。金山把这些用文字记录下来,通过媒体向外推广获得了很大的成效。

薛金山爱好新闻写作,他也非常乐意辅导学生多写作文,多投稿,注重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2003年6月他一次收到十七份获奖证书,经他辅导的王伟、康超、薛慧、李邵楠、韩苹等同学又获得第十届全国万校小学生作文竞赛的三等奖,王伟、薛慧等三十二名同学分别被《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学习报》、《关心下一代报》招聘为小记者,王伟、康超还被《小学生优秀作文》评为优秀小记者。怪不得老师们这样说:是薛金山教出来的学生大都喜欢作文啊。如今一茬茬的学生毕业了,可他们还总是去找他们的薛老师,薛金山也总是热情地给予指导,并帮助推荐发表。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我们看着薛金山三、四十万字,近千篇各类作品,足可以证明他的心血没有白费,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果实。《试论转变差生》、《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尝试》分别获得省教育科研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小学语文课中的语言文字训练》获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六届年会三等奖;《乡村谱新篇》获得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征文二等奖;《如山的恩情》2003年3月获得中央宣传部宣教局、中央电台、农民日报社等六单位“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三等奖……由于薛金山写稿积极、成绩显著,2005年8月和2006年8月两次被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2005年还被安阳市教育局认定为市级农村骨干教師……

篇5:生命绿色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搞好水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我是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是你我的责任。

多谢您的关爱,我会健康成长。

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环境。

还天空蔚蓝,还草地碧绿。

爱护一草一木,建设美丽校园。

清洁卫生,从我做起。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河水的眼泪不再清澈,高山的头发日见稀疏。

排放废水少一刻,小鱼欢乐多一刻。

请高抬贵脚,听,小草在哭泣。

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保护绿化,爱护公物,从我做起。

少坐汽车多行走,低碳健康我拥有。

人类需要呼吸,地球需要休息。

生命如此短暂,请不要将我伤害。

篇6:绿色的生命诗歌

奉献你的`全部

从不以自己的出生

或叹息或炫耀

你只争朝夕,蓬勃向上

如驻守边防的那身橄榄绿

篇7:绿色生命作文

当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奶奶就不太喜欢我。以前我不懂,为什么奶奶会不喜欢我。其实,我是明白的,也许是内心的逃避,不想面对现实,我以为我一直装迷糊,心里会好受些,然而,现实却狠狠的抽了我一巴掌——

那是一个喜气洋洋的新年,我正和小伙伴们玩的开心时,远远传来一个声音叫我回家,我有些不情愿的跟小伙伴们挥挥手,一蹦一跳的回了家。

妈妈说,让我领着弟弟去奶奶家要压岁钱,我应了一声,转身大步走。

天上的星星真亮啊,似乎在为新年兴奋着,我望着望着,心里想:天上的星星那么多,他们一定不会孤独吧。

望着望着,我便痴了。停下脚步来,痴痴的笑着。弟弟还小,也许是我把他吓着了,他来了拉我的衣角,怯怯的声音响起:“姐姐。”

我回神来,大步向前迈。

这条路可真远啊,走了好久都不到。我心里想着,有一丝恼意。

“你拿着这些钱,去买点好吃的,上学辛苦了,多补补身子,别让你妹妹知道了,我没给她”

“奶奶,这不好吧……”

“没事,奶奶让你拿着你就拿着,谁不知道奶奶最疼你了。”

两个声音在屋里交谈着。那声音一道一道撞开我的心门,把我最不愿面对的事情解开,犹如剥开我的心脏,鲜血淋漓。

我什么也没有说,也没有进门,甚至连一个表情也没有。我都知道,我都懂得。转身牵着弟弟的手回家。

我没有哭,我不信,可我终究还是不敢进门,问一下为什么对我那么不公平。

我知道,因为我是女孩,因为奶奶不喜欢我爸,因为我哥比我会说话……

天上的星星忽然暗了,也不闪烁,也散了。我加快了脚步,心里想:星星不眨眼睛了,她没有爱,她一定很孤独。

篇8:直面生命的“绿色课堂”

一、有效教学是绿色课堂的基石

如果把绿色课堂当做原野, 那么原野上的一片基色即绿色就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

首先, 离不开有效利用时间进行有效教学。我们到底有多少有效的课堂时间?除了抓实各个学科的重点方向, 内容易懂, 条理清晰, 凸显学科特色以外, 教育学者眼中的有效课堂是课堂上顺利教学, 最大化地使用课堂上的时间, 那就离不开确立行为规范, 做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课堂管理者的有效或无效重大区别在于教师的事先预设策略。有效的课堂管理者不断地监督学生的行为, 可以明察秋毫地观察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学生的事, 并及时地把这一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时刻知道老师在关注着自己, 这样的课堂, 学生很难不爱听你讲。

其次, 就是建立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好的师生关系决定教学质量。课前, 务必事先了解学生的名字, 课堂上正确使用学生的名字, 名字被记住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 用提醒和暗示促进学生的文明行为, 经常使用“请”、“谢谢”类语言, 营造人文氛围, 课堂上增进彼此的互动, 师生共同感受学习的乐趣, 这就是课堂上情感体验生成的快乐,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做到让学生都爱听你讲, 才生成有效课堂。

二、自信和成就感是绿色课堂的脊骨

如果把绿色课堂看做是天空, 那么支撑孩子自由翱翔的是课堂上日积月累的自信和成就感。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条标语, 印象深刻:做快乐自信国际化的中国人。我们的课堂要培养怎么样的未来的和现在的中国人?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人走在社会上, 总要有那么一种健康人格, 乐观积极向上的方向标杆, 而自信和成就感会让孩子有立体感, 看到方向标杆。何不尝试赏识成功体验教育, 培养学生自信和成就感。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 讲的应该是实习、实践、体验, 学到了知识, 拿来运用, 才能激发他的学习动机, 在体验中无论成败都能有层次感有分量有发言权, 这样的人才能找到成就感, 找到自信, 做一个快乐的体验社会成功和失败而后有自信的有成就感的人。

当我上新课“识字5”时, 我在想课堂上该如何构建新旧知识衔接, 激发学生求知渴望, 培养他们的自信和成就感。

我设计“超级联想”, 课件出示一组第一单元的词语:芦苇、菱藕、烟波、渔舟, 提问: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地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水乡!这时候当堂用评价语“你的联想能力比老师的还要好”给学生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得到肯定和赞赏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激起情趣。

趁热打铁课件出示冬姑娘飘然飞过, 语言提示:冬姑娘也喜欢上你们, 来看你们来了, 画面雪花飘飘, 请同学们看屏幕, 问:刚才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有一个孩子坐在座位上小声回答:鹅毛大雪。我耳朵听到了, 马上请他起立, 鼓励他大声告诉全班同学。随即赞赏学生:“你真会学习, 能学以致用。”孩子的兴趣高涨。

接下来开始学习课文, 出示一组词:寒流、大雪、北风, 问:这些词语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季节?孩子们很大声的回答:冬天!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孩子是带着愉悦的自信的心理开始新课之旅, 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此久而久之, 会形成学生自己的为人体系, 其中自信和成就感是主线。

三、完整而幸福是绿色课堂的奋斗目标

如果把绿色课堂看做是江河, 完整而幸福是源头活水, 孩子自由自在的呼吸是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

朱永新教授详细解读新教育实验时指出:新教育实验是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追求, 努力建设“三大”课程, 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儿童课程, 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 以追求知识、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的理想课堂……

这是我们在思考在做着的事情, 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怎么样才算是完整而幸福的?我们有多少完整而幸福的理念和实践?问问当今的很多孩子:你幸福吗?他们该从哪里回答?幸福是一种感受, 我们的课堂传授的就是真切的直面生命的教育。这就提到了一个生命体的归属感, 他的归属是狭隘的还是开阔的, 这就要放到社会中去衡量。教育家陶行知就一直强调“解放儿童”。解放时间, 解放思维, 总不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形成的只是一个个背书、听话、考试的生命体。思考于一种从生命的质量、健全人格的渗透, 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活生命的归属感。有效的课堂, 自信和成就感的如影随形, 能帮孩子找到归属感。

篇9:为了生命的绿色……

一、给生命应有的尊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他们希望得到外界的信任。作为学龄阶段的儿童,出于对老师的崇拜与尊敬,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与赏识,有时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姿态、思维特征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张扬个性,使学生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创造条件。

1.每一点发现都能闪光。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理解,课堂上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对学生每一点发现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必要的赞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二年级古诗《草》时,有这么一个精彩片段。

师:我想请小朋友把“春风吹又生”的诗意在黑板上画出来。

生1:春天来了,春风一吹,草又长出来了。(用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茂密的野草。)

生2:老师,这位同学把草叶画得太长。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草不会长这么高。(将草叶擦去一大半,只留两寸来长的茬儿。)

生3:老师,他少画了一样东西!

师:少画了什么?

生:风!春风没画出来。

师:风?可是,这风怎么画呢?

(学生急不可耐,快步走到黑板前,拿起一支白粉笔,“哧,哧——”在草的上方画了两道斜线。)

师:这是风吗?可是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呀。

(学生迅速擦去黑板上的草芽和草上方的斜线。一笔,两笔,三笔……重画的草叶都微微向右歪斜!)

师:风是看不见的,但斜斜的草叶不正告诉我们,风儿正轻轻地吹着!多好的创意!(掌声)

在这一案例中,正因为于老师把握契机,恰到好处地点拨,使儿童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师生生发出新的认识,课堂也因此生机盎然。

2.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爱是教育里跳动的音符,它是维系师生心灵的桥。只有付出爱,教育才能获得成功。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在父母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最美的。这怎么可能?手指伸出来还不一样长呢!”乍一听,很有道理,仔细一想,不难发现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孩子不全是美的?为什么不能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孩子的可爱之处?关键是少了那份挚爱。不要因为某一次错误,就给孩子下定义;也不要因为某些方面的不足,特别是成绩不理想,而给孩子下判决书。要知道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我们见过太多的在学校成绩平平的孩子,走上社会成了有用的人才。为什么不能在学校里、在课堂上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呢?所以,在课堂上要关爱每个孩子,尽可能地给每个孩子以平等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教师心目中真正的天使。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成为学生们美好的生命历程。

二、给生命应有的舞台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望,孩子也不例外。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搭建一个平台,在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与学生、与老师、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珍贵、美好及责任,引导学生去展示生命的力量,使生命通过对话式教育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1.由“我”来决定。我们一直在讲师生民主,讲以学生为主体,可这在许多课堂并未体现。甚至一些公开教学,孩子们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还是等着老师来提问,为什么不能给学生一个绿色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提出问题和由谁来回答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呢?我在教《麋鹿》这篇课文时,就采用超出常规的教学方法。首先,我让学生读题质疑,在引导归纳的基础上确定了几个小的研究专题,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围绕一定的专题自己收集资料,自己想办法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研究其他小组确定的内容。在进行全班交流时,提问的是学生,决定由谁来回答的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当然也是学生,有些问题甚至可以提问老师!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当主人的快乐,所以学得特别认真,收集了大量有关麋鹿的资料,涉及面之广超出了教师的预设,交流时更是知无不言,思维的火花不断撞击。研读、交流、辨析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交流的过程。

2.让“我”来试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早就认识到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新课程也非常强调语文实践,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语文教学切忌死教书、教死书,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读自悟,将文本描写的情境或人物形象形成表象,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以达到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如教学《鼎湖山听泉》,该课文是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的,为了让学生弄清游览的顺序,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找几个表明游览顺序的词语,而是对孩子们说:“鼎湖山位列岭南四大名山之首,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里四季层峦叠翠、古木参天、飞瀑流泉、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致常常令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要跟着作者到那里去旅游,该怎么走呢?沿途游览哪些景点,这些景点又有什么特色呢?老师想请同学们做小导游,带着老师去游览,好吗?”学生们听了兴致盎然,纷纷搜集资料,根据要求画游览线路图,根据课文内容及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写解说词,俨然成了热心的导游。在全班交流时,他们读得抑扬顿挫,讲得绘声绘色,极富感染力,有的还用了相关图片。这样的学习让孩子们在充满生机、智慧的活动中体会到教学的快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享受课堂。

三、给生命有力的支撑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起点,它可以释放人的各种力量。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应该给学生足够的信心,让他们变得豁达、开朗、勇敢、谦逊,热情……能够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这样他们的生命才会充满绿色的生机。

1.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苏教版教材《掌声》中小英的变化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给孩子自信,点燃他们希望的火花,比给他们知识更重要!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要尽可能地给每个孩子特别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以锻炼的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发现、自己解决问题,在朗读、对话、演示、释疑……的过程中不断品尝成功的欢乐,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师生在语文课堂上相互勉励与启迪,共同演绎一幕幕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剧,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老师有时也会不如你。弟子未必不如师,孔子还能不耻下问。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来源十分广泛的今天,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是闭门读书的弟子。当教师的理解或者某些方面知识不及学生时,我们千万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否定甚至呵斥学生,那样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甚至熄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记得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我让孩子们收集了很多资料,课堂上在交流人类最新研究成果的时候,有个孩子介绍了一种飞机,他说这种飞机的动力是用太阳能,速度比普通飞机还要快。我一听,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这孩子说得不对,因为我以前看过相关的内容,知道太阳能目前已广泛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很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太阳能汽车速度暂时还没法和普通汽车相比,联想到他平时会在伙伴面前“吹牛”,于是就对他说:“你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大家以后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说不定很快就能研制出你说的这种飞机。”本以为这样说很委婉,这孩子听了一定很开心,可是我却从他的眼神看到了委屈。难道是我孤陋寡闻?下班后,我立即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他说的没错!怎么办?我已经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否定了呀!是搁在这里不提,或是悄悄地跟他讲一下,还是在全班学生面前承认昨天的失误?这样会不会有损我的尊严?我们平时总教育孩子知错就改,为什么老师就做不到?第二天上课,我郑重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了错误,并说:“由于你们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宽,获得了很多知识,老师不如你们了。昨天,李昶东让我认识了一种新型飞机,他成了我的老师!”

学生没有因为这件事瞧不起我,相反,他们从中知道了不能迷信书本、迷信老师,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此后,他们常会把自己在课外获得的信息告诉我,在这种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的生命都变得充盈而真实。

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树立了现代的绿色教育理念和开放意识,给学生以生命的关怀,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绿色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小学

篇10:绿色生命作文

说干就干,我拎上垃圾袋正要走出门,妈妈拦住了我:“等一等,我要检查一下你的垃圾。”我惊奇地望着妈妈,心想:“垃圾还要检查?“只见妈妈把垃圾倒了出来,拿来四个垃圾袋。把废纸盒和我喝过的饮料瓶放进了一个袋孑。果皮、烟头放进了一个袋子。还把头泡、废电池放进了另外一个袋子。最后,把厨房垃圾装了起来。我有些不解,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呢?”

妈妈摸了摸我的头,笑着回答道:“我们做好垃圾分类有很多好处。首先,可回收垃圾分门别类交给相关企业、单位去处理,将会有效减少真正垃圾的数量。其次,可以节省资源,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循环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树木、石油、矿产等资源的依靠。再次,可以避免污染。灯泡、废电池、过期药品处理不当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如果能够集中到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有的处理后还能变废为宝。”听了妈妈的话,原来做好垃圾分类有这么多好处,我以后也要做好垃圾分类。每次走到街上,我都会辨别哪个是可回收垃圾桶,哪个是不可回收垃圾桶。家里的垃圾我也会主动分好类。我会长期做好垃圾分类。

上一篇:古诗课文理解下一篇:宣传部门专题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