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编辑工作流程

2024-05-06

出版社编辑工作流程(精选6篇)

篇1:出版社编辑工作流程

出版社编辑工作流程

(编辑工作者必修,各单位可参考之)

一、策划组稿

图书策划组稿,主要包括市场调查、形成选题、论证选题、预约书稿、订立合同等环节。

1.市场调查

(1)了解读者需求情况

确定拟策划选题的大致内容和读者对象,以及拟策划选题的实用功能(备学、备查、备考等),估计读者能接受的拟策划图书的价位。

(2)了解同类图书情况

市场上如有与所拟策划选题同类或近似的图书,了解其编写编辑思路,主要内容及其特色,封面、版式、开本、印制特点,规模(总字数、印张数)、定价(含内文和封面用纸、印张定价),读者群定位和销售情况等。

(3)征求发行中心的意见

在选题策划过程中,随时与出版社发行中心保持沟通、联系,并认真听取其意见,修正所策划选题的内容和形式。

2.形成选题

(1)通过调查比较、充分地了解市场情况后,确定拟策划选题的内容、形式特点(卖点),同时物色合适的作者。

(2)撰写选题策划报告,详细填写选题申报单,包括书名、作者、读者对象、规模(总字数、开本、印张数)、定价(含印张定价)、出版时间、主要内容及特色(区别于同类图书),成本核算(含稿酬和直接印制成本)以及市场预测(含预计总销售数、销售折扣和盈亏情况)。

3.选题论证

(1)将所策划选题首先提交编辑室论证,充分吸收编辑室内部的合理意见,修改、完善选题策划。

(2)编辑室内部论证通过后,将所策划选题提交分管总编审查,按照分管总编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3)所策划选题获分管总编同意后,交出版社编辑委员会论证,回答编辑委员会的质询。

4.预约书稿

所策划选题获出版社编辑委员会论证通过后,策划编辑根据编辑委员会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选题,并组织落实。同时,将有关信息报总编室,以便向教育部报选题计划,向新闻出版总署实名申请书号。

(1)联系作者并向其说明选题策划的详细构想,尤其要说清楚选题的内容特色,并要求其提供编写计划、编写凡例和书稿样稿。

(2)审查作者提供的编写计划、编写凡例和书稿样稿等材料,并向作者提出明确而详细的修改意见。

5.订立约稿合同

(1)作者提交的编写计划、编写凡例和书稿样稿等获通过后,即可与作者订立约稿合同。约稿合同必须包括:作者保证拥有著作权、作者不得将书稿交与第三方使用、交稿时间、总字数(若为字词典还包括条目数)、稿酬标准和支付方式及时间、书稿编写要求等内容。

(2)订立约稿合同程序:策划编辑根据出版社标准约稿合同,拟定约稿合同,待室主任审查通过后交(寄)作者两份;作者签字(盖章)交(寄)回后,待室主任签字后交总编室加盖合同章。合同原件一份交存总编室,一份交(寄)作者。室主任及策划编辑留存复印件。

6.督促作者按时交稿

(1)订立约稿合同后,在作者撰稿过程中,策划编辑注意与其保持经常联系,了解书稿编写进度,督促作者按时交稿。

(2)作者撰稿过程中如遇困难或问题,应力所能及地帮助其解决,以确保作者按时交稿。

二、稿件收取

收到作者提交的稿件后,要对书稿进行仔细检查。

1.检查书稿是否“齐、清、定”

“齐”指书稿项目完整,一般包括:内外封(包括书名、作者名单、作者署名、著作方式、出版者等)、目录、序(前言)或编写说明、凡例、检字表(音序或形序)或条目索引、正文、附录(含参考文献、参考答案)。其中,内外封、目录、正文必不可少。如个别项目作者因故暂时无法交稿,应与其约定最后的交稿时间。

“清”指书稿字迹清楚,排版录入员能够辨识。现在一般要求作者提供电子文稿及打印样。书稿中如有国际音标、古文字、少数民族文字、插图、表格等内容,要特别检查其是否正确、清晰。

“定”指作者交付的书稿是最后定稿,作者不能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随意改动文稿,尤其不能大幅度改动。

2.检查书稿是否达到约定要求

如果书稿在规模、体例、内容和质量等方面,未达到约定的编写要求,可以退作者修改。如果作者拒绝修改,或经反复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可作退稿处理并终止约稿合同,并可按10~15元/千字给付作者资料费。作者自行投稿的,一般不付退稿资料费。

如果作者交付的书稿达到约定的要求,即可开始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

3.关于自然来稿的处理

收到自然来稿,须交总编室登记,记录书稿名称、作者、篇幅(页数;书稿是否齐、清、定)、收稿时间,并尽快做出处理(根据《著作权法》,收稿后六个月内必须将处理意见通知作者,否则视为同意出版)。如认为没有出版价值,即行退稿(挂号寄出或请投稿者自行取走),并作退稿登记(注明退稿时间和退稿方式)。如认为有出版价值,填写选题申报单,并按程序进行选题论证。论证通过且正式发稿后,与作者订立图书出版合同;论证未获通过,则作退稿处理。

三、编辑加工

经过检查,确认作者所交书稿达到齐、清、定,且达到约稿要求,即可开始编辑加工工作。与此同时,责任编辑要制订生产进度倒计时表,确保按时出书上市。图书的编辑加工,一般须经过“三审”,即初审、复审、终审。

1.初审

初审编辑(一般为责任编辑)一般应先翻阅书稿的目录、凡例、前言以及三分之一左右的正文,了解全书的基本内容、编写特点、结构和体例等,然后再通读书稿,进行编辑加工。初审工作主要包括:

(1)改正书稿中出现的字词错误、读音错误、知识性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欧化错误、观点错误等。

(2)统一全书体例,包括统一各级标题、格式、数字用法等。

(3)在书稿上标注需特殊制作的内容,如国际音标、古文字、少数民族文字、外文、插图(要求美编设计的,须填写通知单)、表格等。

(4)核查引文、出处和索引;核查参见、互见项目,核查配套内容或项目;核查有关专业知识;核对或核算参考答案。

(5)检查书稿项目,按顺序排次(外封,内封,目录,前言或编写说明、凡例、音节表、检字表或笔画索引等,正文,附录、参考文献、参考答案等),并自内封开始,按顺序戳记或填写页码。

(6)填写加工记录,并撰写审读报告(对书稿的内容、特色、学术及文字水平、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文字质量、学术地位、是否达到正式出版要求等进行评价)。

2.复审

初审完成后,由编辑室主任安排有资格的编辑人员(一般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复审书稿。复审要通读书稿。复审工作主要包括:

(1)检查初审修改是否正确,改正初审改错了的地方,改正初审未看出来的各种错误或不妥之处。

(2)在书稿上标明要求初审进一步核实、解决的问题。

(3)填写复审记录,并撰写复审报告(对书稿和初审进行评价,说明是否建议发稿)。

3.终审

责任编辑认真核实、解决复审提出的相关问题后,将书稿连同初审复审意见、发稿单交总编室。总编室检查(书稿是否齐、清、定,复审意见是否落实,发稿单填写是否完整、具体,等等;如发现问题较多,可退责任编辑编返工)后,将书稿连同初复审意见、发稿单交分管总编。分管总编本人或委托有资格的人对书稿进行终审。终审工作主要包括:

(1)通读初、复审意见和记录,检查初、复审修改是否正确;如果初、复审问题较多或初、复审后书稿遗留问题仍较多,可以退初审编辑或复审编辑返工。

(2)抽读部分(四分之一左右)书稿,判断书稿质量;如认为书稿质量未达到正式出版要求或存在方向性错误,退责任编辑商作者修改或退稿。

(3)撰写终审意见,对书稿以及初、复审进行评价,说明是否同意发稿;若同意发稿在发稿单上签字。

四、发稿

复审签字建议发稿后,责任编辑即可开始发稿。

1.填写发稿单和美术设计通知单

复审签字建议发稿后,责任编辑填写发稿单(一式五份)和美术设计通知单(一式三份)。

发稿单应填写的项目包括:书名(如属丛书,还包括丛书名)、作者(须出现在封面上的作者名单)、著作方式(著、编/主编、编著)、书稿规模(含总字数、开本、预计印张数)、读者对象、内容提要、待发稿(如果书稿不“齐”)、建议定价(含印张定价)、出书时间等。其中,“读者对象(包括机构对象)”项表述必须具体,如“(六年级)小学生”“(八年级)初中生”“高考文科考生”“语言文字专业研究生”“昆曲爱好者和研究者”“唐诗(杜诗)研究者”“大学图书馆和中文系资料室”“中学图书馆/资料室”,不宜出现“中等文化以上读者”之类的表述。“内容提要”项应扼要介绍本书主要内容,突出其区别于同类图书的特点(卖点)。对于学术著作,要指出其学术特色和学术地位。对于工具书,要重点介绍其内容范围、编排体例、编写特点等,强调其实用价值。对于教辅图书,要强调其内容上的亮点,编写体例上的特点。对于教科书,各册、各单元和各篇课文都要撰写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的形式有:

一般图书内容提要:1.叙述型提要。扼要介绍图书的主题思想、内容范围、类型特点及编写体例等。这类提要偏重于对图书本身主题内容的概括,指出图书所研究的对象、所阐述的问题。目的是使读者在阅读图书之前,先对其内容有个概括的了解。2.推荐型提要。在扼要介绍图书基本内容的同时,对图书的主要成就、思想意义、学术价值,以及与其他同类图书相比其所具有的特色等,予以简略、适当的评价,或对其写作宗旨、读者对象进行说明。一是点明图书的重要意义和影响,积极向读者推荐,引起其阅读兴趣;二是指出图书的阅读对象,便于读者利用提要选择图书。学术著作等适合这种类型的提要3.罗列型提要。主要汇录图书的章节名称,有时为了揭示潜在而有价值的内容,还可对重要的附录加以说明。这类提要可直接反映图书的内容结构,使读者对图书的组成部分一目了然,但对内容的揭示不够深入。文集、论文集、文献汇编等适合用这种类型的提要。

教材内容提要:1.册:本册教材的编排意图、主要内容、体例等。2.单元:单元设置意图、主要内容、单元教学建议等。3.课:选文意图,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包括文章时代背景、作者创作动机及有关评论等。

2.交总编室检查

编辑室主任检查书稿、初复审意见并在发稿单上签字后,责任编辑将书稿、初复审意见连同发稿单、美术设计通知单交总编室。

3.交分管总编终审

总编室检查、确认发稿所需项目齐全后,将书稿、初复审意见连同发稿单、美术设计通知单交分管总编终审。

4.正式发稿

分管总编本人或委托人在发稿单上签字同意发稿后,总编室作发稿登记,并在发稿单上写明实名书号。总

编室留存初复审意见和一份发稿单、一份美术设计通知单,并将剩余发稿单一并交责任编辑,同时上网申请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责任编辑将书稿和一份发稿单、一份美术设计通知单交出版部,并分送财务室、发行中心各一份发稿单,本人留存一份发稿单、一份美术设计通知单。

5.订立出版合同

正式发稿后,要与书稿著作权人订立图书出版合同(程序和要求与订立约稿合同大体相同)。出版合同中必须包括:作者保证拥有著作权、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并授权出版社出版,出版社拥有专有出版权(作者不得将书稿交予第三方使用),总字数(若为字词典,则包括条目数),出版时间,稿酬标准和支付方式及时间,合同有效期(表述为“图书正式出版后若干年”,一般不得低于五年)等内容。

6.填写变更通知单

发稿后原则上不能变更书名(因书号实名申请的原因,变更书名意味着重新申报选题计划和重新申请书号)、署名、开本、设计形式等。如确需变更,须经分管总编同意,并由责任编辑填写变更通知单,交总编室、出版部、发行中心、财务室各一份,责任编辑留存一份。

五、美术设计

美术设计分外观形象(封面、内封、封底、书脊)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外观形象设计实行“三审”制。进行美术设计前,美术编辑须通读发稿单、美术设计通知单,翻阅书稿,并与责任编辑沟通,明确书稿的读者对象,了解书稿的大致内容及编写体例,了解责任编辑对书稿美术设计的具体要求。

1.安排美术编辑

出版部收到书稿和发稿单、美术设计通知单后,应按责任编辑要求(如无明确要求,则由出版部自行指派)安排美术编辑,负责该书的美术设计。

2.内文版式设计

内文版式设计要做到眉目清晰、美观大方。书稿正式发排前,美术编辑应设计出若干内文版式样张,商责任编辑签字同意后方可正式排版。

3.外观形象设计

美术编辑设计出封面、内封、封底、书脊样稿后,应填写封面设计审批单(说明设计意图),并将设计样稿(小样)、设计单连同发稿单、美术设计通知单设计管理初审。

(1)初审:设计管理了解责任编辑对美术设计的要求、美术编辑的设计意图等后,审阅设计样稿(小样),检查设计是否存在明显不妥,并在封面设计单上填写初审意见(评价设计质量)。

美术编辑参考设计管理的意见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设计样稿(小样)、设计单交责任编辑复审。

(2)复审:责任编辑了解设计意图、初审意见,审阅设计样稿(小样),检查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填写复审意见(表明是否建议发稿)。

美术编辑参考责任编辑复审意见修改设计,并将修改后的设计样稿(小样)交分管领导终审(思想文化类图书的封面须经社长同意)。

(3)终审:分管领导审阅设计样稿,检查是否符合我社图书的整体风格,填写终审意见(表明是否同意发稿)。

六、校对

书稿的校对,一般包括三个校次(辞书和教材可至四个校次)、通读清样、核红等环节。确需增加校次,应经分管总编同意。责任编辑一般只看一个校次(三校样),辞书和教材责任编辑可看两个校次,但一般不得看两个连续的校次。校对过程中如发现需录排人员特别注意的地方,应在内封上具体说明。

1.一、二校

一般由出版部安排人员承担,责任编辑可推荐人选。

一、二校应采取折校等方法,确保校样和原稿一致。校对中发现原稿问题,应以铅笔标出。

一、二校提出的问题,由责任编辑负责解决。

2.三校(四校)

一般由责任编辑完成。其工作内容包括:将校样与原稿逐字逐行核对;统一全书体例;梳理全书版式;补齐所缺内容,如造字、插图、表格等;完成专项核查。教材应专项核查拼音注音、生字表、注释等内容;辞书中应专项核查:检字表和索引等的页码、参见项、另见项、配套条目等内容;教辅应专项核查参考答案(是否与题目对应、是否正确)等内容。

三校(四校)尚允许动版,可以对内容进行局部改动。

3.通读清样

一般由责任编辑完成。其工作内容包括:通读全部书样,改正错别字;相互核对目录、索引和正文,填写页码(包括目录页码、索引或检字表页码、正文参见及另见页码等);补版(避免出现单字行等,辞书尤应注意)。

清样一般不允许改动版面。

4.核红

一般由责任编辑完成。其工作内容包括:核对清样上要求改正的地方是否改正,核对所填写的页码是否正确。

5.图书的版权页

一般由出版部负责。责任编辑可要求检查版权页文字是否正确,主要包括:书名、作者姓名、著作方式、在版编目(CIP)数据、定价等。

七、签字出片

责任编辑确定书稿无须改动后,在清样上签字同意出片(写明“可以出片”或“改正无误后出片”,签署姓名和日期),并交总编室抽查编校质量。总编室签字认可后,责任编辑将签字清样交出版部送厂出胶片。

八、毛书检查

在图书正式装订之前,责任编辑应检查出版部的送检毛书,检查印制、装订是否合乎要求,内容的印装是否存在次序颠倒、页码错乱等情况。如发现重大错误,要及时与出版部沟通,通知厂家停止装订,并采取措施补救。

九、成书审读

图书正式出版后两个月内,责任编辑须通读全书,检查图书编校质量,填写审读报告,并将审读报告复印件(原件自己保留)连同通读修改后的样书交总编室。

图书首次重印前,总编室可视情况,委托社内外具有高级职称的编辑人员(含具有高级职称的离退休者)对图书进行审读,检查图书质量,提出修改意见。

十、重印修改

图书首次重印前,责任编辑应汇总、核查有关各方提出的修改意见,将须挖改、修订的内容标记在重印样书上,同时将须改动内容所在的页码填写在重印单上,并将重印样书连同重印单交出版部。

篇2:出版社编辑工作流程

编辑工作是出版社工作的中心环节,出版编辑人员是出版行业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其思想修养的高低、业务素质是否过硬、敬业精神强不强都直接影响着一个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在学术理论十分繁荣、学科分支越来越细的当代社会,具备比较丰富或者说比较广博的知识,达到一定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对出版编辑来说是最基本、最起码的素质要求。那么如何提高编辑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呢。本文仅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引导编辑人员加强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一是要求他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武装头脑,占领思想阵地,努力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政治敏锐性、政治洞察力、政治鉴别力,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和社会价值,明确自身的政治责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用政治的眼光去审视、编辑、检查书稿,避免在出版物中出现政治性失误。二是要求他们认真学习我国新闻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编辑出版政策法规,熟悉出版过程的特点,了解出版与社会的关系,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在策划、选稿时要把党在近期的方针、政策与本出版社特色的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把是否科学、准确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有关方针政策;是否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是否有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等,作为选题、出版的标准,并贯彻在图书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中。

引导编辑人员注意专业素质的培养。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知识量激增,各门学科不仅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相互交叉和渗透,出现了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图书编辑工作不但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哲学性、文字性和艺术性,而且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挑战性,它需要编辑人员不仅要有自己所熟悉的专业,更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专业方面的知识要广、深一些,而且有关政策法规、学术动态、发展水平,以及编排、策划、印刷、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也应丰富。具备深刻的理论知识、专业水平、高超的操作能力。一本成功的图书必有其鲜明的特色,而其鲜明的特色主要取决于编辑人员的素质和个性鲜明的独创与构思。而作为图书出版的编辑人员只有具备了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素质要求,并将其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促进图书出版的发展和创新,才能完成科学文化的传播与积累。因而出版编辑必须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和要求,狠下功夫,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获取新信息,以使自己具有广博、精深、常新、多层的知识储备,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组稿时筛选出高水平、好质量的书稿;才能在审改加工时提高组稿和审改质量;才能使自己编辑出版的图书能代表社会进步和行业发展的要求。

为编辑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研讨会、讲座的方式开展编辑业务的交流与学习,有计划地组织编辑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支持编辑人员业余时间参加在职培训、继续教育,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学历层次。鼓励编辑人员积极参加同他们业务有关的社会活动和各种学术活动。通过召开研讨会、举办讲座等形式,邀请业界成功人士。从规律性的角度阐述精品图书、畅销书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手法。同时,对精品图书畅销书独有的特性和效应进行了具体的讲解。并介绍了这类图书在市场操作中的宝贵经验。通过举办以上讲座,使编辑人员对精品图书、畅销书的细节、内容以及市场运作等方面加深认识,开阔视野。二是舍得投入,为编辑人员购买相关学习资料,鼓励大家自学。比如,《现代汉语词典》等必备的工具书,设立资料室,订购《编辑学报》、《编辑之友》、《中国出版》、《出版广角》、《出版发行研究》、《出版参考》、《科技与出版》、《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等报刊,供编辑人员自学之用。三是发挥专家和骨干的作用,努力搞好传帮带。社内的老编辑退休后,只要身体健康、本人愿意返聘,都可以在社内干。另外,还要引进业内的退休老专家来社工作,对年轻编辑人员进行传帮带,帮助青年编辑提高业务素质。

通过改革的形势教育,增强编辑人员提高素质的紧迫感。现在出版行业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新闻出版行业的转企改制已经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出版单位要通过召开会议、谈话交流、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将改革的形势,改革的紧迫性,改革的政策措施,改革的方法步骤以及对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给大家说清楚说明白,让编辑人员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新环境新要求。通过这些工作一是让大家清楚改革是势在必行,是时代的要求,是新闻出版行业的出路,不改革,整个行业将成为孤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让大家知晓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胜任本职工作,否则,不进则退,终究要被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所淘汰。二是让出版编辑人员明白,自己必须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特别要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全新的时空观念、超前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及优良的技术素质,才能适应出版改革发展的要求。只有通过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解决出版中的难题,敢抓选题、善抓选题,用创新的意识来对待出版工作,才能促进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三是让编辑人员明白,再有价值的图书其价值还是要通过影响更多的读者来实现的,因此作为图书出版核心地位的编辑人员,必须勇于探索,善于挑战,通过学习,努力挖掘自身的才能,努力培养自身的市场竞争意识。科学处理与作者、审者、编委、读者之间以及与出版、印刷、发行等部门的关系,只有协调好各种关系,才能保证做好编辑工作,实现出书计划,提高图书质量,打造精品图书。

总之,提高出版编辑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出版业得以繁荣与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出版必将走向世界,实现跨国经营的良好目的,出版企业也将

篇3:论出版社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图书出版行业里, 图书编辑一直严格遵守国家新闻出版的相关规定, 担负着保证出版图书的内容质量, 在出版工作中每个版面、每句话、每个字甚至标点符号都严格把关。读报、看书时, 极少有人会去关注刊物编辑的姓名, 事实上已经出版的刊物内容里, 融进了编辑们大量的心血。

图书出版不仅仅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门艺术, 图书编辑在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后, 将现有的资料、素材等按照科学合理的规划, 将其编辑成一册或者一套完整的图书。这个工作过程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工作, 这其中包含了编辑的价值判断力, 折射出了他们编辑这本图书的目的及思想, 可以说编辑是任何一个出版物的灵魂。

一、为民族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增长, 但是文化软实力也不能缺失, 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关系到社会进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经济水平、科技手段不断提高, 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化媒体, 但是传统的文化传播依然在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 我国的出版行业正在与时俱进, 随着新时代的步伐继续向前。在图书出版的工作中, 编辑工作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不仅仅直接影响图书的销量和质量, 更是对社会培养人才也有着积极的带动引导作用。出版社编辑的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编辑要把握好我国社会文化的指导方向;其二, 要看清形势, 能够与时俱进, 清楚社会对文化的需求, 明确自身责任, 推动出版行业向前发展, 为民族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在新时代, 出版社编辑的工作价值到底有多重要, 我们可以举一个实例来说明:

著名作家刘震云在《北京文学》创刊60周年庆典暨第五届老舍散文奖颁奖仪式中致辞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年前, 刘震云的中篇小说《单位》得到了《北京文学》编辑陈世崇的指点。这篇小说不是按照传统小说的平常写法, 因此故事结构不是很完整。刘震云向陈世崇老师询问这篇小说的可行度, 陈世崇老师对这篇小说给予了及时的肯定, 并提出, 小说重要的是人物关系的清晰, 不一定要必备故事性, 掌握好细节, 才是锻炼写作的基本功。之后, 这篇小说发表, 陈世崇老师为此写了评论——《单位里发生了什么》。也正是这篇评论, 使得刘震云的名声大震。陈世崇老师在这篇评论里立竿见影地区分了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 并列出非常鲜明的三个主要标志:首先, 小说中的人, 不一定非此即彼;第二, 是对世界的独特看法;第三, 小说中作者的“消退”。因此, 刘震云先生在致辞中称, 编辑才是中国文学真正的脊梁。

近年来, 出版社纷纷转企改制, 对经济的追求更为现实。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 出版行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最应该体现在文化贡献上, 而不是经济上。在评价出版社的业绩时, 往往会提到优秀的出版物, 不会去着重提对经济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一部好的作品, 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 图书作品应该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以说, 出版物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编辑工作者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更要牢牢地把握住方向,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这就充分说明, 出版社要集中精力多出精品,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二、创造性的价值赋予图书更多的价值

编辑工作者最伟大的价值在于其创造性的劳动价值。编辑工作者创造性的劳动结晶是图书, 图书本身具有很多价值, 是社会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的有机统一。图书的这些价值, 除了作品作者赋予外, 更是与编辑工作者的劳动分不开。

首先, 图书选题的价值。任何一本书, 都离不开一个好的选题, 选题是编辑工作者创造性劳动价值的具体体现。一名优秀的编辑, 其价值首先在于策划选题时候的智慧。出版物选题需要什么样的题材, 人们对什么作品感兴趣, 都是对编辑人员创造力和判断力的考验。

其次, 编辑具体的工作价值。每篇作品都需要编辑仔细推敲, 就如在“打磨”一件作品一样。字数的增添、删减, 每个段落的衔接、作品主题的把握、作品插图的位置、刊物尺寸大小、装帧设计及纸张选择等都需要编辑的反复琢磨。除此之外, 还要策划好精短的营销语句、宣传词等, 十八般武艺, 编辑需要样样精通, 并且要精益求精, 才能赋予图书更多的价值。只有经过编辑的一道道工序的创造, 才能使作者的作品大放异彩, 吸引更多的目标读者群, 才能在市场引起好评, 提高作者的社会名望。

一部作品的优秀在于能否直接表达出人民的情怀, 为人民发声。以金盾出版社的农业类图书为例, 金盾出版社的种植养殖普及性读物之所以畅销, 做得精, 是由于出版社编辑能够亲自来到农村和农民接触, 了解农民的需求, 因此策划的作品是带有温度与深度的。书, 就如一名编辑的爱人。承担着责任, 在爱中默默付出, 通过编辑一系列的创造性劳动, 图书才能传之后世, 而编辑的价值才会伴随着图书价值体现出来。

三、推动出版业繁荣发展

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出版市场已经充满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大部分的编辑工作者都发出了这样的怨言。但是, 市场自有其实现价值的巨大功能。我们在提到一些书籍伟大时, 是因为这部书成就了作家, 能够在市场上畅销。现代社会,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 图书的传播方式与人们的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就对编辑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这些改变不了编辑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价值。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在大量的传播信息面前, 编辑的创造性会可以得到更好地运用。

编辑是出版行业的第一生产力, 作为出版社非常重要的力量, 编辑是推动整个出版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新的发展时期的国家战略, 传承编辑价值的同时就是创新和传承出版行业的价值。作为图书编辑在能够明确文化责任的同时, 更要树立科学地发展意识, 掌握市场规律, 有力地推动传统编辑与新技术的融合。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这是时代给编辑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作为一名编辑, 在认知能力上也会产生模糊不清的时候, 这就需要不断地给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发展迅速的环境形势下能够保持一颗清晰冷静的头脑, 明辨是非, 经常对于自身工作价值给予思考, 是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编辑的必要途径。经常沉思, 能让头脑里的创造力闪耀出理性的光芒, 在追求自我价值的道路上, 能够更加坚定内心, 坚守住作为一名编辑工作者的责任和淡定, 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筑起一个坚实的精神家园, 助力我们的祖国向着更强的方向迈进,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播出正能量, 为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曾彦彦.编辑工作二十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2]彭远红, 孙怡铭.2014简论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素养[J].科技与出版, 2014 (3) .

[3]韩晓明, 论编辑加工的意义[J].出版发行研究, 1994 (1) .

篇4:出版社编辑工作流程

[关键词]转企改制;古籍出版;特色;选题策划;营销

[作者简介]赵鹰,线装书局。

古籍出版社的数量虽然只占全国出版社的4%,但其在未来书业市场的专业出版领域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转企改制后,古籍出版社如何面对市场?如何在危境中挽救出版社?如何兼顾古籍整理出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是各家古籍出版社编辑们都在思考的问题。从古籍出版社企业内部来说,为了实现转企改制后古籍出版社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在认清面临的形势和自身现状,充分了解目前古籍出版社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之后,要明确古籍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努力方向,让编辑在市场和口碑中找到平衡。

一、转企改制后古籍出版社面临的形势和自身现状

按照原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出版体制改革的要求,除了人民出版社等4家出版社可以保留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体制,其他所有出版社都将转型为经营性企业单位,古籍出版社也不例外。在古籍出版社被纳入出版社的整体转企改制后,各古籍出版社原有的“责任田”和相安无事的经营格局被市场这一大棒打破。转企改制能给古籍出版社带来的好处,是在市场化体系的推动下,古籍出版社可以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但同时有学者指出,在出版集团浪潮化管理体制下,各家古籍出版社被暴晒在利润的骄阳之下,直接面对集团对成员出版社的盈利要求。在现实面前,古籍出版也成为集团发展最容易被忽略的板块,古籍出版社生存和发展形势堪忧。

古籍出版社的市场份额仅占全国出版社的2%,普遍面临着投入成本高、受众窄、市场小、收益慢等困难。在当下市民文化娱乐化、网络阅读大众化、经济生活市场化的情势下,古籍出版社也受到严重挑战。于是有些古籍出版社不得不将地盘出让给大众读物、教材教辅,甚至改名换姓,抹掉“古籍”二字。转企改制后,古籍图书的出版虽然将逐渐形成一种开放式格局,但古籍出版社属于专业出版社,有连续性,有自己的经营模式,虽然会随着时间和形式的变化作些调整,但总的骨架不会大变,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依然是古籍出版社的主要工作内容。古籍出版社需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求古籍出版社编辑工作者与时俱进,调整经营理念,从实际出发,根据出版社的个性和特色做强,在学习中不断创新,从而改变出版社的自身现状。

二、目前古籍出版社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古籍整理出版专业人才流失造成的青黄不接现象较为严重,古籍出版社面临着专业编辑培养难、古籍出版人才匮乏等问题。一方面,古籍出版的专业性对编辑的要求很高。成熟的古籍编辑不但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对行业内的需求、研究状况、行业发展规律、行业内急需解决的问题等都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古籍整理出版投入大、周期长,而现在的出版社极力降低人力、物力各种成本,已经不再像多年前允许一个编辑在一部书稿上耗费几年的时间。由于不能在较短周期内带来利润,使得从事古籍整理出版的编辑待遇较其他大众图书编辑要低,这也打击了古籍整理出版专业人才的从业积极性。

面对人才危机,单纯靠强调事业心来稳定专业编辑队伍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古籍出版社需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薪酬体系和奖励机制,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进专业人才,严把进人关,重点培养,合理使用。例如通过上大项目来培养一批专业编辑,每年组织新编辑参加相应的培训班,保证每年让编辑参加有关学术会议以加强对古籍文献研究前沿熱点的了解等,从而提高古籍整理图书编辑的积极性,解决引进和留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关键问题。

三、新形势下古籍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努力方向

1. 端正学术风气,坚定工作态度

现阶段的古籍出版,是一项崇高而极富挑战性的工作。新形势下编辑想真正做好古籍出版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体会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尊重的态度平心静气地看待文化遗产,把我国的珍贵古籍史料及时加以整理、保存,而不是以功利的态度任意摘取内容短期消费。端正学术风气,编辑自身要沉得住气,定得下神,在工作中勤勉敬业,严谨细致,才不会使这些文献糟蹋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2. 加强多方位学习,转变工作作风

古籍出版社编辑要寻找自身优势,坚持学习的能力,培养市场意识,坚持自己的出版价值观,做专做精。古籍编辑要有较深的古典文献专业功底,才能了解古籍文献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还要懂出版专业知识,才能从容面对千差万别的内容,以不同的印制工艺和装帧材料再现原书的风范。古籍编辑在坚守古籍整理出版阵地的同时,用别人的知识来弥补自己出版的知识漏洞,从而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适应市场竞争。目前,许多古籍编辑都表示已强烈感受到新媒体的冲击给古籍出版带来的危机,开始在古籍图书出版的数字化方面进行探索学习,积极寻求数字出版环境下古籍整理出版的应对之举。在坚持以内容为主的同时,编辑要处理好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关系,适应各种变化下的阅读环境与技术手段,保持自己的个性并不断创新。

另外,部分古籍出版社依赖性仍然较强,具有明显的事业单位运行惯性,因此,古籍编辑要逐渐改变工作作风,逐渐适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角色转换,熟悉市场环境。编辑除策划选题、编辑书稿外,还要懂得采购材料、核算成本、监督印制、营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

3. 开发特色选题策划,有效地提高宣传营销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质量问题、重复出版现象令人担忧。同时,一些社龄较短的古籍出版社多年来在市场竞争以及出书品种构建中处于滞后状态,直到面对市场以来,出版社才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始在选题策划方面积累图书内容和品种。真正优秀的专业古籍出版社不应盲目跟风,应该细分市场,深度挖掘,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真正优秀的编辑也不能单一地走老路,要以市场看好、读者欢迎为良好契机来实现重大突破。聂震宁认为,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把古籍还原于古籍,还应链接当下,因此古籍出版的大众化将是一个趋势。编辑应既考虑到不能随意主观地破坏古籍的经典性,又考虑到结合现代人阅读需求作形式上的新创造。针对市场不同的读者群体,为广大青少年读者增添古籍的注释本、白话本、图文本、批评本、今译本、浅注本、简排本等多种形式品种,为老年读者群体推出大字本形式品种,为收藏爱好者群体提供精装本和礼品装形式品种等。地方古籍出版社还可以依托地方乡土文化、区域文化资源,做出特色选题。这样,通过古籍出版编辑在古典文学、社科、哲学传统图书方面做到选题、内容、装帧、定位等方面精益求精的传承,逐渐形成特色的出版板块,通过成功的选题策划,使出版社走质量取胜、品牌取胜的专业化之路。

转企改制以后,古籍出版社将面对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古籍编辑需要着力提升图书营销能力,充分发挥媒体、门户网络、论坛的主要作用,发表书讯、书评,安排作者签售,举办专家、读者交流会等各种活动,在实践中推出图书,促使读者了解新的古籍图书,增强书店销售的信心和期望。同时,编辑要站在整体营销、文化产业的高度,有意识地朝着出版社品牌方向发展,加大出版社整体品牌的宣传和建设。在面对海外市场时,古籍编辑首先要对中国文化有清楚认识,努力把中国文化整理好,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图书展示给全世界,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去”。

当前国学热为古籍的大众出版带来生机,古籍编辑要有优势更要有眼光,集中力量,保持专业队伍的水准,不断注入现代理念,走出“古籍是夕阳产业”的阴影,不仅出版学术含量高的古籍整理图书和品牌重点书,也要从浩瀚的传统古籍中选择其精华和优秀的部分转化为大众能够理解接受的经典荟要。古籍出版社要从专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培养一批既负有文化使命感又具有市场意识和能力的古籍编辑队伍,规划出专业化的选题结构,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出版发展目标,坚定古籍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努力方向,最终实现古籍出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

[1]赵昌平.保持个性,不断创新[N].科学时报,2010-03.

[2]朱侠.古籍出版社改制压力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10-08.

[3]刘君.从旅游文化市场与科技创新背景看古籍出版社发展[J].语文学刊,2011(9).

[4] 王育红.未来古籍出版的对策与趋势分析[J].科技与出版,2002(3).

篇5:出版社编辑部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尊敬的领导:

你们好!我是公务员编辑部员工郝永进。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2012年就走完了一半的路程。半年是一个中点,在这里我总结一下这半年的工作,找找问题,总结经验,为下半年的工作做一下指导与规划。

应该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际操作,我觉得自己对工作的了解和认识都在不断地加深,这半年的工作是充实和忙碌的。

从1月份事业单位的书籍开始,到国家版最新版的改动,再到多个省版教材的接连出版,我基本上接触到了全部的工作内容,对工作也逐渐地有了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认识。先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出版图书目录

2012年上半年(1—6月),我负责出版的图书主要有以下几本:

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吉林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吉林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及历年真题》(已出版)

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尚未出版)

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2013最新版国家版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判断部分(已出版)

江苏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河北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已出版)

贵州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已出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申论标准预测试卷及历年真题》(已出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已出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专用教材一本通》(尚未出版)

二、图书质量总结

图书质量总体以良为主,偶有优秀与合格,未有不合格。

三、工作中的进步

1.熟悉图书的全部出版流程。

2.对所负责图书,能够独立进行策划操作,或进行大幅调整,创新内容和体例。

3.各科知识储备有所提高。

四、工作中的不足

下面再就我个人的问题谈谈工作,说说工作中的问题,以便在将来工作中加以避免,总结好的经验,予以指导未来。【以下问题仅针对我和公共基础知识而言】

1.过于迷信真题,以致使错误遗漏。由于试卷的组成中有真题,真题又是经过多次校对的,所以,在这部分的审查的工作中,往往较为忽略。从而使有些错误溜走。

2.善始未能善终,留有瑕疵。一本书从开始到结束,整体上算是完美。但是在终审后,尤其是需要添加新的内容的时候,往往由于着急,匆匆组织材料,没有从整体上考虑,没有做多次校对,以致里面留有错误,这个问题以后必须要避免。

3.知识的宽度和深度需要继续加强。公基的性质决定了公基的编写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宽度,一定的知识积累。公基这些部分,经济常识和行政常识是我最为欠缺的,法律有所掌握,但是深度需要加强。其他部分,所依靠的底子来源于高中、大学所学课程,但是没有做到及时更新,与时俱进。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拿来主义”。参考同行业的书籍及教辅教材类书籍,从中寻求灵感,为新书的策划和改进努力。具体来讲,就是要对比不同公司的书籍,找出其存在缺点与优点,分析其改动的意义所在,为己所用,保障自己的思路不至于枯竭。

2.端正工作态度,克服迷信真题、套版的弊端,尽力将书做得完美。对于每一本书籍和试卷,都要仔细认真审查。如果时间不够,做重点审查,使看的每一部分都有成效,如此下来几个回合,整个卷子就相当于重新认真看过一遍。

3.善始善终,做好收尾工作。对于新添加的内容,也要仔细校对,不要着急,安下心来认真校对,使每一本书籍都力争完美。

4.学习充电,使自己的知识储备的广度和宽度达到公基要求。具体就是要看看行政管理和经济常识的基本知识教材,使宽度上达到要求;然后,法律上要注意法条的具体解释,让自己的知识的深度达到给考生讲解的要求。政治、人文、科技方面要多读书,多积累,多观察,注意新的动向所在,做到与考试同步,与时代同步。

篇6:出版编辑的年终工作总结

刚开始拿到那五张稿件时,心里是十分没有底气的。毕竟是第一次正式的阅读这种学术性论文,怕自己的见识有限难以对稿件做出自己的思考,更是不敢轻易在原文的基础上作修改。但还是拿起稿件认真的浏览了一遍,在大概了解了作者的思维结构和基本观点之后,才慢慢开始对逐个词语、句子仔细斟酌。想到自己修改的文章最后将会发表在《南湖法学》上,接受众多读者的评析,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更觉得既然要作为一本刊物的文章,应该本着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来完成文字编辑工作。工作虽小,却表达了对读者的尊重。对于作者稍欠考虑的词句作出了修改,标点符号根据对作者文章的理解也稍稍做了改动。本着小修小补的原则,进一步将文章完善。整篇文章的篇幅结构也在各位师兄师姐的.指导下,按照标准使文章看起来更清晰明确。

除了编辑技巧的学习,还收获了许多值得珍惜的心得体会。

在我心目中,语文本身就是充满着严谨性的学科。文字更是语文的重要表达形式,所以,文字编辑工作的完成,技巧是一个小方面,最重要的是细心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做不好的只有不想做的。并且,对于词句的修改不应该是仅仅针对词句本身,而应该建立在全面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如此才能避免主观臆断,歪曲了作者的意思,也更能保证编辑工作的质量。我想,这只是一个小点,而从这个小点中反映出很多问题。任何事,都要以一种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尤其是学术方面的,不仅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再次,合作精神也在这次的工作里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工作量比较大,所以一篇稿件由两个人合作完成。一个人难免会有疏漏,两个人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综合之下,疏漏的几率就会小很多。两人意见有分歧的时候,讨论之后也会得到更为满意的答案。这也为编辑工作的顺利完成节省了时间,保证了质量。个人的力量太渺小,合作工作才更能集思广益,将潜力完全的发挥出来。以前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似乎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独立解决,甚至觉得独立解决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但在大学里,有很多十分复杂又必须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个人的力量太有限。慢慢学会合作,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中受益匪浅。

沟通也让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由于是刚刚开始接触这样的工作,对整个流程和工作的完成都没有清晰的认识。于是,师兄师姐召开了三次编辑部会议,主要就编辑技巧、人员分配、工作分配作出了指导。三次沟通下来,每个人都已经心中有数,并积极开始了各自的工作。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如果只是埋头于自己的工作,要想出版一份刊物基本是不可能的。从总编到责任编辑再到文字编辑,层层沟通,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这样才使工作有秩序有效率的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自己的阅读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吸收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讯息,更多的了解了对于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的各种观点。这在无形中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知识面,也更能引起自己的思考。

上一篇:我们班那些“活宝”作文下一篇:生物教师个人研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