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新进编辑从校对做起的可行性探析

2022-09-11

“编辑”一词,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做编辑工作的人;新闻出版机构中编辑人员的中级专业职称。具体来说, 编辑是指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 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 使之传播展示与社会公众的工作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在编辑、出版、发行三大环节中,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编辑专业水平的高低, 决定了图书质量的高低, 从而决定着出版单位的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校对, 古代称之为“校堪”或“校雠”, 是出版编辑过程中的一个必需工序, 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或缮写的错误。校异同和校是非是各校次校对人员的共同职责。校对工作的基本操作, 包括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对片八个工序。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补充。

虽然校对是编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但现在校对工作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改变。在过去, 校对工作包括校异同和校是非, 其中校异同, 也就是查找和修改样稿与原稿中存在的不同之处占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作者通常都是利用E-mail或者磁盘来投稿, 校对工作已转向查找稿件在编辑与排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即校是非。就是说, 现在校对工作的重点已经发生了改变, 校对的功能主要是检查原稿中细节方面的差错。

在出版社强调经济效益的当下, 一些编辑只注重数量, 疏忽了质量, 导致图书质量下滑, 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现象。那么如何提高编辑的责任感和水平呢?除了各种职业培训之外, 笔者认为, 出版社新进编辑从校对做起, 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有利于在具体实践中熟悉编校规范

校对在核红的过程中, 能对编校规范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核红又称“核对”, 是指检查、核对前次 (或前几次) 校样上色笔改动之处在后次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 并校正其漏改或错改之处的工作。从其概念可以看出, 核红能看到编辑或者其他校对书稿的修改, 这其实是个学习的过程, 是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检验, 对自己的缺漏的弥补, 也是对编辑工作的实际认识, 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实践。

二、有利于提高责任感、端正态度

校异同是机械法, 功夫在“对”, 要求认真仔细, 一丝不苟。校是非的功夫在学识、心智, 要依靠校书人的学识水平和判断能力。而无论是校异同还是校是非, 校对时的阅读都主要是以一个个的字、词和标点符号为阅读单位, 尽力发现其中细微的错误, 在这个字字落实的过程中, 往往进入一种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的状态, 这一过程能培养细心、耐心、责任心及热心, 这对于提高编辑的职业道德是十分有益的。而编辑的职业道德是影响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同教师的职业道德一样重要。

三、有利于对出版社的书稿有大致的了解

校对会接触各个编辑部的书稿, 通过这些接触, 能对整个出版社的书稿有大致的了解, 有利于增加对编辑工作和出版社的热爱之情。

四、有利于与出版社的人员交往联系, 提高沟通能力

校对通常都是面向全社的编辑人员, 要与编辑交接稿件、就稿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最终达成一致, 在这个沟通协商的过程中, 能提高校对人员的沟通能力, 与编辑人员建立关系, 为以后的编辑工作打好基础。

当然, 若校对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可能导致承载不当思想或政治导向或错误信息的出版物进入市场。因此, 校对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建设, 强化思想作风修养, 同时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以较高的知识敏感度与正确的思维导向为出版业的健康发展领航。

随着经济发展, 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已提上日程, 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共识。对这项事业, 出版行业有重要的责任。因此, 校对人员应当立足于时代高度, 在严格遵循出版编辑制度的基础上, 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知识水平, 为进一步促进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乃至提升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层次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现在经济效益的压力下, 有些出版社招聘的新编辑, 直接进入编辑部工作, 很多人不能将书本知识很好地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导致对编辑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责任心不够强, 没法保证书稿编校质量的合格, 更别提编辑出优秀的书稿。

最后, 希望我们的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都能增强责任心, 提高职业素养, 合力做出更多好书。

摘要: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编辑是出版物内容的把关人, 对出版物的内容质量与水平起着主导和关键的作用, 编辑工作的质量决定出版物的质量, 所以, 在出版工作中, 编辑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校对是对编辑工作的延续和补充, 出版社新进编辑人员从校对做起, 有利于熟悉编校规范, 有利于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 有利于对出版社的书稿有大致的了解, 对于培养合格的编辑来说, 是十分有利的。

关键词:编辑,校对,出版社,图书,编校质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 (中级)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

[2]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 (中级)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

[3] 张晓燕.编校工作中“宏观”与“微观”的思想方法[J].新闻传播, 2017 (4) .

[4] 王勇安, 成云.融合出版环境下对“出版”概念表述的再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 2017 (4) .

[5] 校对[EB/OL].[2017-05-05].https://baike.so.com/doc/2991031-3154608.html.

[6] 周奇.校对的基本理论与实践[J].出版科学, 2013 (3) .

上一篇: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与元认知策略间的交互作用研究下一篇:浅谈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