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

2024-05-09

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共10篇)

篇1: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 目的

根据《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为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特制订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3 术语和定义 3.1建设项目

指新建、改建、扩建的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3.2“三同时”制度

指公司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建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环保设施的投资应纳入建设项目预算。4职责

4.1公司综合管理部是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三同时”的责任部门。4.2运行管理部是建设项目施工与试生产阶段“三同时”的责任部门。4.3安全环保部是建设项目的环保监督管理部门。

4.4工程管理部(项目组)是“三同时”的具体执行部门,全面负责实施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

4.5计划财务部负责建设项目环保资金的有效投入。5管理内容

5.1建设项目严格遵守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5.1.1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后,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环境管理。5.1.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完成后,应当按规定填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向有管辖权的环保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申报材料。

5.1.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经环保部门审核同意,并取得环保行政许可批文后方可动工建设。

5.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环保部门审核或备案后,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工艺或者环境影响因素的种类、防护设施等发生变更时,应当对变更内容重新进行评价和审核或备案。5.3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该项目编制环境保护设计专篇。

5.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应当向原审批环境保护评价报告的环保行政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专篇申请申请,填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审查申请书》,并按规定提交申报材料。

5.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经审查并取得环保行政部门行政许可批文后方可施工。5.6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应当由取得相应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

5.7委托取得相应资质的监理公司对建设过程实施监理,确保施工质量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施。

5.8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必须向相应的环保行政部门请示并经同意后方可进行试生产。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环境进行监测。5.9在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环境监测,并编制监测报告。5.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向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环保行政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并按规定提交申请材料。5.11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同步进行验收。

5.12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经环保验收合格并取得环保行政许可批文,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

5.13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工作结束后,各职能部门认真整理资料并归档。6记录

《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台账》

篇2: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

为贯彻国家《环保生产法》和市(区)学校基础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环保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严格执行“环保第一、预防为主”的基建施工方针,确保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使师生教育教学环保活动得到环保保障,特制定《学校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环保、后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人为成员的学校基础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领导小组,强化学校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

2.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含义,即学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职业环保与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三同时”审查的原则:以国家、省政府有关环保生产政策、法规为准绳;以有关职业环保与卫生技术标准、规定、规范、规则为依据,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审查。

4.同时设计,要求工程设计单位在编制建设项目初步文件文件、图纸时,同时设计其中的环保设施部分,保证环保设施设计按照相关规定得到落实。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审查时,应由环保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其中的环保设施设计内容,审查通过后,才能形成环保设施设计文件。环保设施设计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施工。

5.同时施工,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在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时,必须同时建设环保设施工程。建设施工单位不得先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后建设环保设施工程,或者有意减掉环保设施工程,只完成主体工程,留在以后补充完成环保设施工程。

6.同时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要求主体工程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时,环保设施必须同时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环保设施没有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环保设施工程一经投入生产或使用,不得擅自闲置或者拆除,确有必要闲置或者拆除的,必须征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

7.基建施工单位必须是有资质的单位,施工过程中的环保管理由施工单位负责。

8.基建施工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环保放在第一位,原则上应在学生不在校的情况下施工,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防范措施,不得让学生进入施工区域。

9.基建施工过程中,对民工的管理及施工环保由施工单位负责,不得随意进出教学区,学校要做好防盗工作。

10.学校环保部门、后勤部门要经常检查督促建设项目与环保设施施工质量,确保项目建设环保与质量。

11.建设项目未进行“三同时”或“三同时”未通过相关部门验收的,基建项目不得擅自投入使用。

篇3: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

安全, 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安全的实质就是防止事故, 消除导致死亡、伤害、急性职业病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如在生产过程中导致灾害性事故的原因有人的误判断、误操作、违章作业, 设备缺陷、安全装置失效、防护器具故障, 作业方法不当及作业环境不良等。所有这些又涉及设计、施工、试运行、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

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 (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 从原劳动部1996年第三号令《建设项目 (工程)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中提出的:“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以下简称“三同时”) , 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的:“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 从可行性研究至竣工验收、投入生产和使用, 都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要求进行建设与管理,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由此可见, 对从设计、施工和使用上实现建设项目的安全性是“三同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提高建设单位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安全管理的科学性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在, 有一部分企业对“三同时”工作不重视, 对安全监管部门“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不了解, 本人结合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的工作实践, 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以便指导建设单位做好“三同时”的建设工作。

1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的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的监督管理工作, 主要体现在安监部门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初步设计审查上。审查建设单位在主体工程建设前, 应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及安全设施进行综合分析, 编制安全专篇。按规定应当进行安全预评价的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应在初步设计前,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 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安全预评价报告通过所属安全监管部门审查通过后, 方可进行安全设施初步设计的审查。建设单位申请安全设施初步设计审查时, 根据各地安监部门要求不同, 提交的材料也不相同, 但原则上应提交的材料有:

1.1 建设项目 (工程) 单位提交书面审查申请和安全设施设计说明书或其摘要及主要附图等;

1.2 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提交审查通过《建设项目 (工程) 安全预评价报告》;

1.4 提交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

1.5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1.6 安全专项投资资金落实的有关证件;

1.7 设计单位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

1.8 国有经营性项目, 要有法人注册登记批件复印件。

2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主要体现在安监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初步验收的审查上。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前,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 进行试运行。经过试运行三个月, 并达到设计要求后, 可向安监管理部门提出安全设施竣工初步验收申请。建设单位申请初步验收的前提条件有:

a.初步设计中的《安全专篇》已经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批同意。

b.建设单位必须依据审查通过的初步设计中的《安全专篇》要求进行施工, 确实做到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并确保工程质量。

c.《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通过评审, 并且建设单位已基本按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进行了整改。

建设单位提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时, 应当同时准备下列资料:

a.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

b.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及其批复文件;

c.建设项目竣工资料;

d.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专题报告;e.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备案稿) ;

f.有关试生产过程中安全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报告及检测数据;

g.特种设备的使用许可证明、检测证书。

h.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i.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书和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操作证书。

j.其它需要说明的资料 (消防设施验收合格资料、职业健康设施验收合格资料、建构筑物验收合格资料等) 。

3 结论

企业应该认识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而不是对企业的限制或负担, 企业不仅应大力配合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安全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还应经常性地保持联系, 共同解决在生产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只有企业的积极配合,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作用和效果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1]郭振龙.工业装置安全卫生预评价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摘要:结合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实践, 并结合黑龙江省建设项目特点, 介绍了建设单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一些规定, 主要目的是指导建设单位做好“三同时”的建设工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三同时”的监督管理工作。

关键词: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看法

参考文献

篇4: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

案情

某选矿厂是由林某和范某共同投资的一家私营企业。为了获得建厂的批准,投资者聘请了正规的设计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建设工程尤其尾矿库的安全设施进行设计,有的设计甚至还高于国家标准,因而很快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但是,投资者为了节约资金,要求施工单位不须完全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

结果,施工单位利用一条山谷构筑尾矿库,其基础坝则用石头砌筑成一道不透水坝,坝顶宽5米,地上部分高4米,埋入地下约2米。后期坝采用冲积法筑坝。施工完毕,投资者通过熟人疏通关系,使选矿厂尾矿库未经严格验收就投入使用。某日,突下大雨,由于尾矿库积水过多,导致尾矿库后期坝中部底层突然垮塌,随之整个后期堆积坝也跟着垮塌,共冲出水和尾砂15820立方米,同时冲垮43间民工简易工棚和57间铜坑矿基建队房屋,致使28人死亡,56人重伤。

评析

这是一起由于施工单位没有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和验收部门没有严格验收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案件。经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施工单位在建设单位的压力下,没有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致使建成的基础坝不透水,在基础坝与后期堆积坝之间形成一个抗剪能力极低的滑动面,同时由于尾矿库突然蓄水过多,而干滩长度不够,坝体终因承受不住巨大压力而沿基础坝与后期堆积坝之间的滑动面垮塌。在此过程中,验收部门和验收人员对尾矿库的验收严重不负责任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安全生产法》第27条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验收部门及其验收人员对验收结果负责。”

根据这一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它要求所有工程都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否则不准开工。安全设施设计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无论何种原因,凡属安全设施设计内容变更和调整,都必须编制施工调整方案,报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方可执行。要加强施工全过程控制。

施工单位必须依据安全设施设计和技术标准精心施工并应当接受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实行总承包的工程,总承包单位对工程质量和竣工交付使用的保修工作负责。实行分包的工程,分包单位要对其分包的工程质量和竣工交付使用的保修工作负责,总承包单位应当与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验收部门及其验收人员对验收结果负责。

此案中,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承包权,视法律规定的义务于不顾,擅自违反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致使尾矿库因工程质量问题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同时,投资者为了自身利益,忽视安全问题,直接错误决策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根据《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一百三十五条,“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投资者林某和范某、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应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验收部门没有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质量进行验收,根据《刑法》第九章渎职罪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验收部门有关人员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篇5: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

办法(试 行)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建设项目的环保管理,促进企事业单位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环保“三同时”管理是指建设项目自环评批复之日起至通过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前,环保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管理的过程。

本办法适用于温州市环保局环评审批(包括浙江省环保局委托温州市环保局审批、温州市环保局直接审批和温州市环保局委托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

第三条 市环境监察支队具体负责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日常监察。受市局委托,负责建设项目试生产的审查、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三同时”环保验收的组织,“三同时”监管各类报表、台帐的汇总统计。市局开发处、市局污管处、环境监测单位等相关部门参加“三同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第四条 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性质和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分A、B、C三类,市局开发处负责管理分类。

A类(重污染企业):电镀(金属表面处理)、印刷线路板、冶金冶炼、印染、水洗、医药、医院、化工、农药、造纸、制革(不包括后处理)、人造革(包括移膜革)、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报告书类)、饮料食品(报告书类)等行业为A类;

B类(轻污染企业):除A类和C类以外的其余项目为B类;B类项目中的金属铸件及压延加工、表面处理、食品加工、饮料制造、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卫生、畜牧等行业,若处于环境敏感区域(与居民区邻近地处环境质量恶化的区域)则上升为A类;

C类(一般企业):房地产、学校、服装、电子、基础设施(不包括污水处理厂)等为C类。

第五条 根据项目的分类,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分别管理。

(一)对A类建设项目的管理:由市环保局负责监管,各地环保局配合监管。

(二)对B类建设项目的管理:由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负责监管,其违法行为的调查和竣工环保验收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委托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组织实施;

(三)对C类建设项目的管理:由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负责监管,其违法行为的调查和竣工环保验收委托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 开发管理科每月上旬将上月的建设项目审批材料(包括环评报告、审批意见、项目审批明细表)的备份交市环境监察大队,并按月将建设项目的审批目录在瑞安市环保局门户网站上公布。

第七条 建设单位必须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批复意见的要求,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设计;并将建设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和方案送交开发管理科备案。

第八条 市环境监察支队和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建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档案,并做好现场监察台帐和季报表。

第九条 建设项目“三同时”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核实项目的建设地址,了解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度,预计投入试生产和正式生产的时间;

(二)核实项目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等与原申报内容是否相符;

(三)检查施工期防治污染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检查环保“三同时”的其它内容。

第十条 对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污染防治设施的“隐蔽”工程(指工程需要在地下布设,竣工时将不能直接检查的部分,如地下排污管网等),要求建设单位在覆盖前,通知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由当地环保部门对其“隐蔽”工程进行现场监察,并做好现场勘查记录。

对环评批复中明确提出要求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须定期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监理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环保部门对监理报告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一条 对环评批复中需有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向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建设单位方可进行试生产,并确保处理设施同时投入试运行。

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在收到建设单位试生产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单位对其“三同时”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作出是否同意试生产的决定。同意的,作出书面决定;不同意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对试生产3个月仍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向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提出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延期验收申请,说明延期验收的理由及拟进行验收的时间。经批准后建设单位方可继续进行试生产。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在收到建设单位延期验收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单位对项目的试生产情况和污染防治设施试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作出是否同意延期验收书面决定,不同意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开发管理科或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自试生产期之日起3个月内或批准延期验收的期限内向开发管理科或项目所在环保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提交以下验收材料:

(一)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调查报告,实行环境工程监理的建设项目,应同时提交环境工程监理报告;

(二)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三)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资格的单位进行环保验收监测或调查。

开发管理科或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项目具备验收监测(或补测)条件的,当场告知建设单位,并通报监测单位。

监测单位在收到建设单位验收监测委托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编报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方案,并告知业主监测日程的安排。

编制环境报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其环保验收监测方案由监测部门报开发管理科,开发管理科如有不同意见应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逾期视为同意。

监测单位在实施验收监测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出具验收监测报告。

第十五条 开发管理科或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材料后对其进行审查,并当场做出是否收件的决定。予以收件的,当场出具书面回执;不予以收件的,一次性当场出具书面说明。

对验收申请材料内容需要进行现场检查核实的,开发管理科或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建设单位,在10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单位至项目现场进行检查核实。

对验收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开发管理科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市局污管科、市环境监察大队、监测单位、环评单位、处理设施设计单位和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等进行现场验收,对于重大项目,邀请有关专家参加。

对验收不通过的建设项目,由市环境监察大队做出书面限期整改决定或由市环保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通过验收的建设项目,由市环保局出具验收意见。验收意见中有限期整改要求的必须明确负责监督落实的责任单位。

第十六条 省、温州市局委托审批的建设项目,委托市局验收的按本办法规定执行;没有委托市局验收的按省、市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开发管理科在瑞安市环保局门户网站按月公示建设项目验收情况。

开发管理科、宣教中心、市环境监测站按各自分工,做好“三同时”监管平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涉及的内容,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9年5月1号起实施。

瑞安市环保局公众参与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环保问题逐步从“隐性”走向“显性”,环境事件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事件”,公众意愿日趋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强大动力。为了使公众更充分地行使环保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环保工作必须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由群众评判、让群众满意。

二、开展形式

(一)完善环保信息披露制度

公开政务信息,保障群众知情权。公开执法依据、环境政策、办事程序、环境标准、收费项目、标准等公务内容和监督制约、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公开突出环境问题污染整治、生态市建设、总量减排等环保阶段性工作重点,公开企业环境信用行为、限期治理、建设项目审批和验收等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接受公众监督。

由信息中心牵头,健全《绿色温州》网站和环保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二)建立网络互动交流制度

在《绿色温州》网站开设“环保在线交流”栏目、开展网络投诉受理和在“703804”论坛上试行“环保实名回复”制度,及时解答公众环保政策咨询、听取解决环境污染诉求、接受环境管理工作意见和建议,增进与网络群体交流互动,畅通公众沟通渠道。

“环保在线交流”由信息中心牵头,各相关业务处室积极配合解答,及时汇报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涉及举报投诉的内容,转由“12369”网络投诉中心受理。

网络投诉受理和“703804”论坛“环保实名回复”工作由监察支队负责实施。

(三)健全公众参与环保管理制度

向社会公开招募成立市民环保督察团,并根据相关科室单位的安排,组织督察团成员代表参与或督察环保管理工作。

1、建设项目审批和“三同时”验收公众参与 我们有选择性地对一些新建项目,特别是一些污染较大和环境敏感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立项、环评、审批、验收阶段邀请群众代表参与,采取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逐步完善环保部门、企业、公众“三位一体”把关机制。

2、参与执法监督(1)飞行监测

邀请市民环保督察团代表参与“飞行监测”行动,了解采样、现场笔录、环保设施检查等执法活动,切身感受“飞行监测”的迅捷性和科学性。由监察支队牵头,每年不少于2次。(2)执法检查

邀请市民环保督察团代表参与执法活动,感受执法过程,了解企业违法排污环节,体会违法排污行为的危害,积极发展公众监督力量。

由监察支队牵头,每年不少于2次。(3)法院强制执行

邀请市民环保督察团代表参与法院强制执行工作,了解环境执法的法律程序,理解当前环境执法存在的难处,增强改善环境质量的信心,积极投身保护环境公益事业。

由法制处牵头,每年不少于1次。

3、参加管理验收(1)污染整治项目验收

邀请市民环保督察团代表参与企业限期治理、整改措施实施和污染整治的验收工作,并对整治效果拥有建议权。

由污管处牵头,每年不少于1次。(2)生态创建验收

邀请市民环保督察团代表参与市级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验收,感受生态建设成果,并提出工作建议。

由生态处牵头,每年不少于1次。

4、参与突出环境热点问题查处

邀请公众代表参与热点环境问题的调查和处理过程,调动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

“热点环境问题”由有关处室单位提出,由相关处室牵头实施。

(四)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跟踪督查制度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本地区突出环境问题或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检查,专题调研,帮助推进环保工作。

由办公室牵头,每年不少于1次。

(五)建立“圆桌会议”制度

对于环境纠纷、污染举报,提供平台让双方当事人直接对话和协调沟通,直接参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纠纷。

由监察支队牵头,每年不少于2次。

(六)引导支持环保民间组织开展环境公益活动 进一步发挥环保民间组织参与、监督与创新作用,促进全社会对环保的支持与参与,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社区环保积极分子为骨干,引导开展环保志愿活动,引导公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由宣教中心牵头,每年不少于2次。

(七)实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鼓励公民、社会团体等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提供环境法律政策咨询等支持,探索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支持机制。

由法制处牵头,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研究探索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环保公众参与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公众参与日常事务的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宣教中心。

(二)制度保障

1、由宣教中心牵头,招募成立市民环保督察团,与成员保持日常联系,组织协调开展公众参与活动。

2、各有关处室根据责任分工,上报公众参与活动时间安排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总体平衡和合理调整,原则上保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公众参与活动,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局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可临时确定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各有关处室须按照职能密切配合。

3、为进一步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聘任能够长期关注、参与环保,并提供可行性意见的督察员为荣誉督察员,扩大公众参与影响力,保持公众参与活动的长期性,进一步壮大公众参与力量。

(三)后勤保障

由局办公室负责提供必要的交通保障和资金支持,保证环保公众参与活动及时顺利开展。

篇6: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

验收管理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部审批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建立“三同时”监督检查机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及《环境保护部机关“三定”实施方案》,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不含核与辐射设施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

第三条 建设项目依据规模、所处环境敏感性和环境风险程度,其竣工环保验收现场检查按Ⅰ、Ⅱ两类实施分类管理。

第四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受委托承担Ⅱ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现场检查。

第五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受委托承担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建设项目“三同时”日常监督管理。

第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以及承担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应客观公正反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对验收监测或调查结论负责。

第二章 “三同时”监督检查

第七条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抄送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环境保护部委托,分别负责组织开展“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向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开工建设情况,并定期书面报告“三同时”执行情况。

第八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跟踪建设项目进展信息。

建设项目开工后,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及时制定并实施“三同时”监督检查计划;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制定日常监督管理计划,并组织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实施。

第九条 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为依据,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以及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是否发生重大变动;

(二)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与主体工程设计、施工、投产使用是否同步;

(三)施工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情况;

(四)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实施情况;

(五)施工期环境监测的实施情况;

(六)前次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的整改要求落实情况;

(七)限期整改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落实情况。

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应当制作现场检查记录和取证询问笔录等书面记录。

第十条 建设项目建成后,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应当及时编制“三同时”监督检查报告报送环境保护部,作为该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依据之一,并同时抄送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环境监理单位应当编制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作为该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依据之一。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建设项目存在“三同时”执行不到位、尚未构成环境违法的行为,应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整改,并书面报告环境保护部。

第十三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建设项目存在以下环境违法行为,及时调查取证,提出处理建议,书面报告环境保护部:

(一)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擅自发生重大变动;

(二)超过法定期限开工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重新审核;

(三)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五)未按法定期限办理竣工环保验收手续;

(六)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正式生产或者使用;

(七)其他环境违法行为。

环境保护部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查处情况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相关法律文书抄送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负责监督行政处罚决定书、限期改正通知书等的执行。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十日之内,向环境保护部报送上一季度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情况;每年一月的前二十日之内,报送上一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十日之内,向环境保护部报送上一季度辖区内建设项目“三同时”日常监督管理情况;每年一月的前二十日之内,报送辖区内上一建设项目“三同时”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总结。以上材料同时抄送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第十五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建设项目监管档案。

第三章 竣工环保验收管理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建成后,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日常监督管理记录、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应在接到试生产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征求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意见后,做出是否允许试生产的决定。试生产审查决定抄送环境保护部及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依法进入试生产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开展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应在国家规定期限内完成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及时了解验收监测或调查期间发现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并书面报告环境保护部。

第十八条 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编制完成后,由建设单位向环境保护部提交验收申请。对于验收申请材料完整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对于验收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并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

验收申请材料包括:

(一)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报告,纸件2份;

(二)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纸件2份,电子件1份;

(三)由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公示材料,纸件1份,电子件1份;

(四)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提交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纸件1份。

第十九条 环境保护部对受理的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按月进行公示(涉密建设项目除外)。对公众反映的问题予以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部受理建设项目验收申请后,组织Ⅰ类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或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委托组织Ⅱ类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并将验收现场检查情况和验收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

第二十一条 环境保护部按月对完成验收现场检查的建设项目进行审查。

第二十二条 经验收审查,对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在受理建设项目验收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验收审批手续(不包括验收现场检查和整改时间)。

建设项目验收审批文件抄送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经验收审查,对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下达限期整改,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限期整改要求的落实。

按期完成限期整改的建设项目应重新向环境保护部提交验收申请。

对逾期未按要求完成限期整改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依法予以查处。

第二十四条 对完成验收审批的建设项目按季度进行公告(涉密建设项目除外)。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程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六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环境保护部审批的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分类目录

附:

环境保护部审批的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分类目录

一、Ⅰ类建设项目

1.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大敏感项目。

2.跨大区项目。

3.化工石化:炼油及乙烯项目;新建PTA、PX、MDI、TDI项目;铬盐、氰化物生产项目;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油及天然气项目。

4.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

5.冶金有色:新、扩建炼铁、炼钢项目;电解铝项目;铜、铅、锌冶炼项目;稀土项目。

6.能源:单机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及以上的燃煤电站项目;煤电一体化项目;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站项目;年产200万吨及以上的油田开发项目;年产100亿立方米及以上新气田开发项目;国家规划矿区内年产300万吨及以上的煤炭开发项目;总投资50亿元及以上的跨省(区、市)输油(气)管道干线项目。

7.轻工:20万吨及以上制浆项目、林纸一体化项目。

8.水利:库容10亿立方米及以上的国际及跨省(区、市)河流上的水库项目。

9.交通运输:200公里及以上的新、改、扩建铁路项目;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1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项目;新建港区和煤炭、矿石、油气专用泊位;新建机场项目。

10.总投资50亿元及以上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的社会事业项目。

二、Ⅱ类建设项目

Ⅰ类建设项目以外的非核与辐射项目。

篇7: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

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机关各部门,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为建立“三同时”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规范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认真兑现“七项承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我部制定了《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部审批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建立“三同时”监督检查机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及《环境保护部机关“三定”实施方案》,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不含核与辐射设施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

第三条

建设项目依据规模、所处环境敏感性和环境风险程度,其竣工环保验收现场检查按Ⅰ、Ⅱ两类实施分类管理。

第四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受委托承担Ⅱ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现场检查。

第五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受委托承担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建设项目“三同时”日常监督管理。

第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以及承担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应客观公正反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对验收监测或调查结论负责。第二章

“三同时”监督检查

第七条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抄送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环境保护部委托,分别负责组织开展“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向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开工建设情况,并定期书面报告“三同时”执行情况。

第八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跟踪建设项目进展信息。

建设项目开工后,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及时制定并实施“三同时”监督检查计划;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制定日常监督管理计划,并组织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实施。

第九条

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为依据,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以及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是否发生重大变动;

(二)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与主体工程设计、施工、投产使用是否同步;

(三)施工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情况;

(四)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实施情况;

(五)施工期环境监测的实施情况;

(六)前次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的整改要求落实情况;

(七)限期整改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落实情况。

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应当制作现场检查记录和取证询问笔录等书面记录。

第十条

建设项目建成后,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应当及时编制“三同时”监督检查报告报送环境保护部,作为该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依据之一,并同时抄送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环境监理单位应当编制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作为该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依据之一。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建设项目存在“三同时”执行不到位、尚未构成环境违法的行为,应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整改,并书面报告环境保护部。

第十三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建设项目存在以下环境违法行为,及时调查取证,提出处理建议,书面报告环境保护部:

(一)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擅自发生重大变动;

(二)超过法定期限开工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重新审核;

(三)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五)未按法定期限办理竣工环保验收手续;

(六)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正式生产或者使用;

(七)其他环境违法行为。

环境保护部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查处情况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相关法律文书抄送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负责监督行政处罚决定书、限期改正通知书等的执行。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十日之内,向环境保护部报送上一季度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情况;每年一月的前二十日之内,报送上一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十日之内,向环境保护部报送上一季度辖区内建设项目“三同时”日常监督管理情况;每年一月的前二十日之内,报送辖区内上一建设项目“三同时”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总结。以上材料同时抄送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第十五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建设项目监管档案。

第三章

竣工环保验收管理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建成后,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日常监督管理记录、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应在接到试生产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征求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意见后,做出是否允许试生产的决定。试生产审查决定抄送环境保护部及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依法进入试生产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开展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应在国家规定期限内完成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及时了解验收监测或调查期间发现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并书面报告环境保护部。

第十八条

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编制完成后,由建设单位向环境保护部提交验收申请。对于验收申请材料完整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对于验收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并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

验收申请材料包括:

(一)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报告,纸件2份;

(二)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纸件2份,电子件1份;

(三)由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公示材料,纸件1份,电子件1份;

(四)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提交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纸件1份。

第十九条

环境保护部对受理的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按月进行公示(涉密建设项目除外)。对公众反映的问题予以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部受理建设项目验收申请后,组织Ⅰ类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或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委托组织Ⅱ类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并将验收现场检查情况和验收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

第二十一条

环境保护部按月对完成验收现场检查的建设项目进行审查。

第二十二条

经验收审查,对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在受理建设项目验收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验收审批手续(不包括验收现场检查和整改时间)。

建设项目验收审批文件抄送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经验收审查,对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下达限期整改,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限期整改要求的落实。

按期完成限期整改的建设项目应重新向环境保护部提交验收申请。

对逾期未按要求完成限期整改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依法予以查处。

第二十四条

对完成验收审批的建设项目按季度进行公告(涉密建设项目除外)。

第四章

第二十五条

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程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六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环境保护部审批的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分类目录

一、Ⅰ类建设项目

1.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大敏感项目。

2.跨大区项目。

3.化工石化:炼油及乙烯项目;新建PTA、PX、MDI、TDI项目;铬盐、氰化物生产项目;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油及天然气项目。

4.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

5.冶金有色:新、扩建炼铁、炼钢项目;电解铝项目;铜、铅、锌冶炼项目;稀土项目。

6.能源:单机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及以上的燃煤电站项目;煤电一体化项目;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站项目;年产200万吨及以上的油田开发项目;年产100亿立方米及以上新气田开发项目;国家规划矿区内年产300万吨及以上的煤炭开发项目;总投资50亿元及以上的跨省(区、市)输油(气)管道干线项目。

7.轻工:20万吨及以上制浆项目、林纸一体化项目。

8.水利:库容10亿立方米及以上的国际及跨省(区、市)河流上的水库项目。

9.交通运输:200公里及以上的新、改、扩建铁路项目;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1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项目;新建港区和煤炭、矿石、油气专用泊位;新建机场项目。

篇8: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

水质型缺水和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一直困扰着东部沿海部分城市的发展, 该地区经济发达, 人口稠密, 水资源需求量大, 多数都超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5,6]。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的江苏大丰市已进行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探索[7]。本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以大丰市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新建二期项目为例, 对其取得的节水“三同时”制度的应用成效进行一定程度的推广, 这对东部沿海城市的节水型工业企业建设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工程概况

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大丰市经济开发区, 根据医药行业市场分析及公司实际状况, 项目建设侧重于产品注册, 同时又兼顾生产功能, 在公司新厂区2000m2预留厂房进行二期项目技改, 建设年产1000万支无菌注射剂车间。其中无菌冻干生产线、无菌粉分装生产线、无菌小容量水针生产线各一条, 三条生产线共用一台西林瓶洗、烘 (灭菌) 、灌装联动线, 三条线生产交叉进行, 同时配套相应的空调净化等辅助设施, 项目建设的设计阶段就引入了“节水三同时”管理。

2 节水措施

2.1 重视宣传, 加强管理

公司十分重视节约用水的宣传工作, 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节水意识。能定期利用画廊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做到在有公共用水的地方都设有节水标语。能积极开展“节水宣传周”活动, 员工节水知识教育培训率达到98%以上。公司设立了专职水节水管理人员, 健全了节水工作的各项制度, 将节水指标纳入到生产考核体系中, 把节水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公司建立建全了节水管理组织体系。成立了以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的节水管理领导小组。组成了由部门、车间、班组的三级用水管理网络。明确了生产部为公司节水管理机构。在新上项目的管理上, 严格执行“三同时、四到位”, 切实抓好节水设施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 持之以恒的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

2.2 注重细节, 循环利用

按照市发改委在项目核准时对节能节水提出的“三同时”要求, 公司在原有基础上又投资购置了一套新型注射用水制水设备, 并对原制水系统进行了技改, 将对多效蒸馏水机下部冷凝塔与蒸馏水出水进行热交换便被直接排放的水进行回收循环使用。

公司十分重视水的计量管理工作。对所有用水单元均安装了水表。其中仅新区就安装了一级表1个, 二级表14个, 三级表3个, 计量安装率和完好率为100%。严格用水计划的管理, 加强用水考核。公司制定了严格用水考核体系, 针对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生产情况, 针对性地制定用水计划, 保证用水管理不留死角。

主要节水设施有循环水池、冷却塔、循环水泵、RO系统、多效蒸馏水机、洗灌封联动线、胶塞清洗机、铝盖清洗机、1μm药洗滤器、换热器、温度控制器、电磁阀等。

在多效蒸馏水机冷却使用的二级RO水排放管路上增设一个卫生级板式换热器, 使用一级RO浓水作为冷却水源, 多效蒸馏水机冷却使用的二级RO水经过热交换, 水温降低后, 可直接回收至RO水储罐, 继续提供给下级CDI系统使用, 如此便使多效蒸馏水机冷却使用的二级RO水得以回收再利用, 另外作为冷却水源的一级RO浓水经板式换热器热交换后, 直接排放。

为了保护下级CDI系统不被回用的高温RO水破坏, 故在系统中的RO水回水管道上增设温度控制器及电磁阀, 可根据RO回水温度, 自动控制电磁阀的开启及关闭, 如此便完成了多效蒸馏水机冷却RO水的完全回收利用。

最终建成工艺用水处理系统流程示意图, 如图1

3 节水成效

该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节水“三同时”要求, 采用先进工艺、节能降耗, 水处理系统制水能力提高20%, 重复利用水量达40万m3/年, 重复利用率达90%以上, 减少新水量4.5万m3/年, 年减少水费支出14万元,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新水量减少的同时也减少了生产尾水的排放, 生产尾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公司积极加大节水降耗的技术改造投入。公司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全面改进, 对输水管道进行了更新, 修建了1500多立方米的多功能水池 (冷却水循环) 。对冷却水循环装置进行了改造, 建成循环水降温冷却塔2座, 所有的冷却用水全部实行闭路循环, 极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

4 结语

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项目严格按照节水“三同时”要求, 在项目相关具体制度制定和施工过程中坚持以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指导, 以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出发点, 完善节水法规, 增强节水意识,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大丰市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瑞, 吴洁.浅谈榆林市工业企业节水“三同时”制度的推广[J].科技信息, 2010, 31:765.

[2]韩建秀, 包文亭.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的管理机制[J].河南水利, 2006, 8:13.

[3]季红飞, 潘杰, 程瀛.节水型社会在江苏[J].江苏水利, 2011, 11:12-13.

[4]龚询木.节水“三同时”利用再生水[J].建设科技, 2010, 3:30-31.

[5]许新宜.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认识[J].中国水利, 2005, 1:38-39.

[6]陈祖军, 周建国, 阮仁良.华东地区沿海城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J].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 (2) :74-77.

篇9:企业文化体系“三同时”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规模建设同时

企业的规模决定了企业的方向,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竞争手段,企业文化同质化问题最严重的就是不顾企业实际,不考虑企业规模,完全是照搬照抄所谓西方和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结果是企业现实与企业文化两层皮,政工部门在落实的过程中更是大多把一锅好米做成了夹生饭。几年前国内某小有名气的家电企业就完全没有考虑企业的规模,而是通过外脑将某国外大型集团的企业文化中的文字内容稍加改动变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且大力推广、学习,整个内容流离于企业之外,没有附着点,没有结合点,相关内容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关联不大,企业文化成了游离于企业管理之外的孤魂野鬼,成了一种口号文化。其不再起到应起的作用,而是以一种负能量的姿态存在,成了众多同行与员工茶余饭后谈论的坊间传说。企业文化在该企业降低了市场信用的同时,也损失了原本比较有优势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文化要与企业规模建设同时。企业文化卖给谁?卖的是什么?企业文化不但要卖给自己的员工,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商品与员工卖给客户,客户通过你企业的一颦一蹙,一举一动,去对你企业的商品进行间接评价。一个非常本土化的企业非要和本土客户讲外语,用英文名字,以此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得来的不一定就是合作,有的可能是怀疑。某企业是一家中型规模的制造企业,以前的企业文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结果是自己都“乐”不起来,更别提天下了,只剩下“忧”了,企业死气沉沉,一潭死水,没有朝气,管理层每天面对着库存唉声叹气。经过咨询与学习,该企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加大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力度,充分考虑了企业的规模与实际,企业文化的诉求不再高大上,而是处处与企业规模相结合,经过半年时间努力,一股正风气弥漫并迅速传播开来,很多客户不是被企业的宣传吸引,而是被该企业的企业文化所吸引,现在的管理层看着空空的仓库又开始了新的构思。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战略规划同时

任何企业做事都是有一定需求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也不例外,每个企业都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与愿景,决策层在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时也是以此为重要参考依据的。然而,很多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却往往忽视了其中的重要环节—--企业文化,作为软生产力的企业文化如果不能同战略规划同步进行,企业也许在一定的时間内在市场份额上会取得相对满意的效果,但缺少了企业文化动力引擎的驱动,总是会影响加速度的。某企业老总雷厉风行,行事果断,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快速的执行力,但总认为企业文化是虚无的,有也行,没有也可,重视程度可想而知,认为只要有了资金就有了企业的一切,有了市场就有了核心竞争力,在市场高峰期时一路顺水顺风,但是在遭遇市场低谷时,问题却突显出来,竞争对手凭借着相似的商品质量和服务一路攻城拔寨,众多采购商选择了压低采购量,甚至有的直接和竞争对手对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市场损失惨重。殊不知目前的市场竞争是一场综合性的实力竞争,在市场竞争的课堂上“偏科”就等于为竞争对手留下了软肋,留下了战胜你的机会。

企业文化是多年经营在客户心目中树立起来符号,是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下了烙印,客户对他从事的每一件事都会想到他以前做过的事,一些小企业只是为了捞取第一桶金,那么他们的手段就不会考虑太多,只要达到目的就是好的,因为这种结果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山东某钢铁企业一直以服务客户为宗旨苦练内功,在选择客户时也充分考虑了客户的企业文化与自己企业文化的差异,认真研究客户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立起企业间的情感对接,通过客户服务建立起商品对接,通过资源共享建立起管理对接,两个企业结成了产业链中的“亲家”,成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战略联盟,在面临市场危机时相互扶持,共同应对,这对姐妹花很快成长成为一对行业内的新秀。

再次,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基础投入同时

任何的企业文化都面临着一个投入的问题,一分钱做一分事,真正能够四两拨千斤也需要借助企业的其他资源。目前企业文化的同质化很大程度上是大家的投入都相差不多,并且一直都想在最少的投入下取得最大的回报。对于企业的基础投入很多企业都是一掷千金,企业文化一直是“老少边穷”地区,只是做几个标识牌匾或者印一批理念手册,在企业文化活动方面压缩一切需要花费的活动,更多的时候只是走一下形式,这就导致了企业文化处于一个极度尴尬的地位,毕竟没有经济基础,腰杆子也硬不起来。殊不知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是考核企业软实力的方式之一,如果能有多一点的投入就会有一个惊人的蜕变,让你的企业文化成为行业内的标杆。

一流企业做文化,海尓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企业文化是海尓的核心竞争力”,山姆沃尓顿对于沃尓玛的企业文化也说过“沃尓玛的企业文化是所在战略得以实施的土壤,没有这些,沃尓玛的奇迹就不可能发生”,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我们看到的企业员工佩戴的工牌、穿的工装、企业的一些文化活动等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但是企业文化如果只局限于这些那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真正的企业文化需要的是结合企业的需要,把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去,并以最大的驱动激活这个经济体中所有因子的积极性,调动一切潜在的、未知的、尚未挖掘的积极因素,并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够真正彰显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够真正享受到企业文化的“红利”。

篇10: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

年生产1000万套模切件项目“三同时”工作总结

一、企业准备情况

我公司是由南通良造器件有限公司和香港自然人文嘉明共同投资设立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于2012.年10月,公司位于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16亩,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脚垫、模切件、缓冲件等

二、工程建设“三同时”情况

南通良造电子有限公司年生产1000万套模切件项目于2012年10月开始建设,于 2013年1月建设完成。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公司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表》的建议和环保局批复的相关要求,保证了环境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运的“三同时”原则。

1、废水

本项目为新建工程,生产过程没有使用相关液体类原材料,没有生产过程的废水排放,部分生活废水通过市政生活污水管网排放。

2、废气

本项目没有废气排放。

3、噪音

本项目对生产设备采取了减震、消音和建筑物隔音的措施,使厂界噪音达到标准要求范围。

4、固体废物

项目产生的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处理给废品收购站,不可回收垃圾及时送到市政垃圾处理点。

三、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

南通良造电子有限公司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 度,为本项目投入运行后环境管理奠定了基础。公司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制定了环境 方针和环境目标,颁布了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成立了环境管理小组,明确各部门责任、岗位责任人,并建立了各部门环境指标和经济考核制度。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 理小组、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完全能够保证项目运行后的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确保 环境污染最小化、环境无污染。

上一篇:课堂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南京师范大学 历年地信考研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