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敬业与乐业用

2024-04-13

5敬业与乐业用(精选8篇)

篇1:5敬业与乐业用

5、《敬业与乐业》

主备人:刘建慧、魏兰 课型:新授 学生姓名: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知识,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3、理清本文的结构,给出结构图。【知识链接】

①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②作者简介:

梁启超(19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乐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和文学家。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

③背景资料: 《敬业与乐业》是 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既要有针对性。

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自主预习】

一、预习检测:

(一)填空:

1、《敬业与乐业》选自《 》,作者(),中国近代()派代表人物,与其师()一起领导了著名的“()”。

(二)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旁骛()拣择()衔着()承蜩()佝偻()亵渎()粘蝉()层累()骈进()强聒不舍()

(三)解释下列词语 ①断章取义: ②不二法门: ③安居乐业: ④强聒不舍:

【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熟知课文内容。①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②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③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小组合作讨论,给出课文结构图。

【当堂检测】

1、你能说出什么是议论文吗?

2、填空。

①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②请写出四个我们常用的论证方法()、()、()、()。

3.根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

A: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B: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C: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D: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

4、演讲稿有怎样的格式?(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总结与反思】

学习小组交流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究课文内容的相关问题。

2、理解本文的主题。

3、读了本文后,请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做到“乐”学。

【合作探究】(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

1、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阅读2----5段)

2、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阅读6----7段)

3、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阅读第8段)

4、”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拓展提高】:

1、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写出他的一些事迹

【当堂检测】

(一)课内阅读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作者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四点理由,每点理由不超过10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有什么作用?

3.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各种职业,其工作条件差别很大,对于艰苦的职业怎样才能做到乐业?说说你的看法

【总结与反思】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篇2:5敬业与乐业用

梁启超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篇演讲词,作者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引用古典格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敬业是责任感,乐业就是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旁鹜、亵渎、强聒不舍、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掌握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能够记忆文中引用的古典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概括归纳作者引用的格言、故事,学习基本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

2.针对文章观点,结合时代发展和自身体会,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梁启超提出的“敬业、乐业”的生活原则,感悟人生价值。

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通过合作交流,认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职业观乃至生活观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全面掌握文章引用的古典格言,了解文中提到的典籍和历史人物。2.结合文章题目,掌握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以及每个分论点的论证过程。3.领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难点

1.理解作者所阐释的“敬业、乐业”的观念。

2.结合自己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客观地审视这个观念。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 通过了解作者和解读题目,直接进入 1.结合预习和以往的知识积累,认识作者,课文教学。理解题目。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清文章的结构。2.积极讨论,掌握文章总一分一总的结构。3.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 3.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笔标示格言和故 格言和故事。

事。

4.通过问题设计,分析作者如何阐述“敬

4.通过作者引用的格言和事例,学习作者是

业”观。

如何 阐述“敬业”观的。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一、开门见山,直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调动学生,共同走近梁启超。1.结合预习,互相交流,了解作者。

2.这是一篇演讲稿,提问学生:演讲的对2.回答:演讲的对象是学生,节5.点明:象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提醒学生在学习“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过程中。上预备的人——学生现身说法”。3.解题:“敬业与乐业”是什么短语? 3.回答:是由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4.点明题目已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4.认真听讲,并且随时就自己预习时所遇到敬业、乐业,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表明的疑难点向教师请教。作者的态度:敬、乐。

二、理清结构。整体把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作者如何展开他的演 讲?1.在预习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在听完学生发言之后,总结文章是总一分一总脉络:题目的出处——“有业”的必要——的结构。敬业——乐业——总结。

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概括出全文所列 举的2.积极讨论,合作回答:一共列举了十二格言、故事,与学生归纳所论证的观点。条格言和一个故事。

a.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礼 a.《礼记》中的“敬业乐群”。

记》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中的“安其 b.《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居,乐其业”。

c.孔子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b.有业的必要性:孔子的“饱食终日,无“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哉”。

好行小慧,难矣哉”,以及唐朝名僧百丈禅师 d.唐朝名僧百丈禅师的“一日不做事,一的“一日不做事,一日 日不吃饭”及其故事。不吃饭”及其故事。

e.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

c.敬业: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庄 f.《庄子》中“随天地之大,万物之多,子》中“随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 惟吾蜩而惟吾蜩翼之知”。翼之知”、曾国藩的“坐这山,望那山,一 g.曾国藩的“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事无成”、庄子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h.庄子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的“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i,孔子时“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d.乐业: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j.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三、组织学生,分析“敬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泛读节6和节7,回答:作 者是怎样1.边读课文,边做标记:作者先解释“敬 阐述“敬业”的?

业”的意义,然后分析敬业的原因,接2.引用朱熹的话,表明自己对敬业的理解是“凡着论述敬业的途径。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2.认真听讲,同时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事上头,一点不旁鹜。”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谈自己对于敬业的理解。习经历,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请学生发言。

3.提问:“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该敬呢?”是3.回答:这句话是设问句——自问自答。哪一类问句?

4.结合课文,体会“为生活而劳动”与“为 劳4.独立思考,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为动而生活”有什么区别?可以借此提升学生的识:生活而劳动,是出于生存的需要;为劳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使生活充满意义的途径。

5.作者提出“职业的神圣”,他是如何论 述的?补充讲解:在作者眼中,职业 的本质,是劳作,“劳作便是公德,不 劳作便是罪恶”。6.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够做到敬业?

7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四个事例,形成两组对比,从正面论证“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将日常事例和名人格言自然结合,强调敬业的重要。动而生活,是出于生活的意义。

5.作者运用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式,列举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两种职业,论述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从事何种职业,是每个人不同的择。6.作者认为,敬业“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7、作者列举了四个事例:木匠做成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设共和国家、挑粪公把马桶洗干净和军队打胜侵略的敌军。

(第2课时)教学步骤

一、复习前文,分析“乐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前文作者已经论述“有业”和“敬业”两1.回顾前面所讲的内容,并结合上节课的个方面,请学生说出自己最赞同和最不赞同的课后作业,积极发言,列举自己最赞同和两句话或观点。最不赞同的两句话或观点。2.分析“乐业”,提问学生:为什么作者要2.回答:从反面论证“苦乐全在主观的心,先写叹气的声音“做工好苦呀”? 不在客观的事”。3.作者反面论证了“苦”,然后表明自己的3.认真听讲,同时思考这四个方面的论述观点:“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角度:职业的内容、成就、性质以及对待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从四个方面分析职业的态度。“乐业”的原因。

4.如何才能够做到“乐业”?归纳学生的答案,4.回答:能够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到趣味,点明:敬业是一个人的人格操守,乐业是一个使生活变得有价值。人的生活态度。

二、总结全文,理清要点

教师活动

1.在文章结尾,作者表达了自己的什么观点? 2.组织学生进行问答活动,检查学生整体感知的情况:

a.这是一篇什么文章?属于什么文体? b.演说的对象是谁?作者的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 c.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主要采取的是什么论证方法?这篇演说词,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

1.作者根据自己的认识,强调“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2.快速回答教师问题:

a.这是一篇演说词,属于议论文。

b.演说的对象是学生,总论点是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分论点有三个:有业的必要,敬业是责任感,乐业是趣味。

c.作者采取的是事实论证和道理论 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最大的特点是引用了很多经典格言。

三、结合作业,探究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研读并理解: 1.通过讨论,能够认识到:

a.这是一篇演说词,它的语言 a.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进行论述,结合演讲场所有什么特点? 的情境,与听众进行交流,有时直抒胸臆。文中虽引

用大量经典格言,但作者能用通俗口语进行解释。在b.如何理解“业”在文中的意义? 论述过程中,语言轻松幽默,如话家常。

b.“业”在文中,不局限于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2.探究并拓展:梁启超是几十年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局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前的学者,他在这篇演说词中的观以指学生的学习。点,是针对那个时代的职业观展开2.畅所欲言,谈出自己的观点。发言时注意内容的逻的。你 认为这些观点在现代社会辑性、观点的鲜明性。其余同学注意倾听,可以在发中落伍吗?你赞同这些观点吗?说言后及时补充,并加以恰当的点评。说你的看法。

本课总结:这是一篇论说性的演说词。作者梁启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学者。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语言通俗,论说结构逐层深入推进。引用大量古籍格言,充分运用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敬业与乐业”的内涵、关系,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显示出一代文学宗师不凡的文学功底。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粱启超

有业——孔子、百丈禅师——-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敬业——“敬业乐群—— 责任感 乐业——“安其居,乐其业”——趣味 问题探究:

1、针对课文内容,围绕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过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逐层推进、深入论证的过程。

2、针对作者提出的“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及分论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时代观念和学生的学习体会,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够打破陈规,自圆其说。

◆随堂练习设计

1.为加点字注音。旁鹜()

佝偻()

强聒不舍()亵渎()

骈进()

鸣蜩()

2.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敬业乐群

强聒不舍

答案与提示: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不二法门: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佛教用语。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嗉。不舍,不停。3.请说出下面事例所阐释的观点。

甲《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甲项引《庄子》佝偻老人承蜩的故事,指出工作时需要全神贯注 乙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乙项引曾文正格言,指出工作时不专心,会弄至一事无成。丙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丙项引孔子格言,指出工作时要守着自己本分,心无旁鹜。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分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答案与提示:作者先后从“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方面论述,最后得出“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其次,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由心而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最后,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个性练习设计

1.阅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体会他的文风。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体会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并指出句子中加强语气的字词。甲: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乙:一个精力充满的壮年人,倘若不是安心偷懒,我敢相信他一定能得到相当职业。

答案与提示:两组句子的语气:甲,严加责备;乙,正面勉励。,加强语气的字词:甲,两次用“简直是”;乙,用“敢相信”和“一定能”。3.请你试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领会梁启超提倡的“敬业”精神。答案与提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为人生目标,因此,粱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4.请你选择文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论述,150字左右即可。

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繁杂,篇幅较长。由诗歌单元进入这篇演说词的学习,学生必须调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解、引导过程中,需紧扣论题、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要点,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进而理解文章逐层深入论证的过程。

篇3:5敬业与乐业用

从课文内容看, 作者首先提出“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社会的不二法门, 并逐一论证“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观点, 最后把敬业和乐业概括为“责任心”和“趣味”, 对中职学生提出希望。这篇演讲有极强的针对性, 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己的专业, 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品质, 使学生认识敬业、乐业是我们基本素质的综合表象, 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 同时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我感悟“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的基本素质这个问题时, 是基于它对学生的重要性, 也是从党的教育方针方面思考的。从梁启超先生角度看, 他是纯职业的认识, 因而他不可能从政治和国家建设这个大目标、大方向提出教育目的, 而我们的教育方针就不一样, 明确提出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解决“敬业与乐业”态度问题, 就会使学生敬畏自己的职业, 产生学习动力, 有明确的目标方向。

“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综合表现, 下面就五个方面谈谈“敬业与乐业”中职生的表现及其重要性。

1“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道德素质

我们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修养都有一个逐步进步的过程, 小学、初中、高中, 中国对德育教育从未放松, 这在中国教育中历来处在第一位。在职业中学, 学生的品质就表现在对职业的态度上及所做的努力。朱子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梁启超说:“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便是敬。”使学生在学习中爱岗敬业, 使学生具有忠于自己专业的品质, 将是教育效果的证明。在《我爱我的专业》征文中, 许多学生讲不清自己专业的特点、内容及喜爱的原因, 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智力素质

中职学生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以后的职业做准备, “百行业为先, 万恶懒为首”, 当我们的中职生明白“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 其性质都是可敬的”时, 就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我们的学生很多是双差生, 只有扬长避短, 才能另辟新径。“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 凡职业都是有趣的, 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 趣味自然会发生。”“人生能以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生活才有价值”, 我们学习就是苦中求乐。当我们认识知识不够用, 当我们明白技能训练是为了职业做准备, 就会敬业乐业了。

3“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道德素质、智力素质的基础, 是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表现。身体上能承担职业的重担, 心理上能承担职业的“层累曲折”, 在职中“一步步奋斗前进”“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 这都需要身体做保证, 我们学生不加强体育锻炼, 不重视心理训练, 这都为职业能力埋下隐患。试想一下, 如果8小时工作都干不下来, 如果工作时老想怎么轻松怎么干, 如何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呢?

4“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审美素质

人与动物最大区别的是有思想, 有感情, 看世界是彩色的, 有喜怒哀乐表现, 有真、善、美的追求, 以自己的感受评价人、事, 分出好坏, 注重形象。当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是世界上最美的职业,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努力是为了梦想而努力, 他们就有了审美素质。

5“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劳动素质

劳动素质指的是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这也是我们教育方针所讲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生的教室、寝室、车间, 看着整洁、干净, 你会觉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不错吧!这是表面现象, 还要考查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程度, 最后达到实习要求成为一个合格的中职学生。但我们想一想, 如果学生没有“敬业与乐业”的态度, 没有严格的自我要求, 学生的劳动素质是不会达到要求的。

上面从五个方面讨论“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基本素质这个问题, 目的还在于使学生以后有个更好的前程。简单从这五个方面评价学生没有什么意义, 主要还得看学生的综合表现, 我们要学生爱岗敬业, 要学生全面发展, 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职业中学由于把专业学习看的特别重, 以至于从学生到教师有些人的思想态度不够重视, 对“敬业与乐业”不够重视, 觉得把专业知识学好了, 把技能练好了, 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这是一个很大问题, 这也是梁启超先生所讲的“态度”。“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学生专业学习、技能提高的基础, 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敬业与乐业”的内涵, 要掌握“敬业与乐业”的观念、理念, 就要在“敬业与乐业”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要把“敬业与乐业”贯穿在我们的教学中、生活中、工作中, 爱岗敬业。

摘要: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综合表现, 是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 是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目标。

篇4:敬业与乐业

这是一篇演讲词,在选入新加坡教材时作了改动。不能敬业,又如何能乐业?又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奋斗的价值?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我们可以仔细读读这篇文章中梁先生告诉我们的两个做事原则: 一是工作要有责任心,一是从工作中尋找趣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或学习中如果都能想到这两个原则,遵从这两个原则,学习的该能学好,工作的该能工作好吧。主席、诸位老师、诸位同学: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这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相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今日所讲的,是要告诉大家对于自己的职业应采取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截的法门,可惜后来被一些人说得大精微,倒变得不实用了。惟有朱熹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代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造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 自然各人该以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称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人力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来剖析,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可以胜任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人力车的人,可以胜任拉人力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工作呢?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处境如何。因自己的才能、处境,把工作做得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有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它交换。我认为我当木匠做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治理一个国家同样有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自己。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曾国藩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弄糟了,结果自己也会遭殃。所以敬业对人生最为必要,对人生最为有利。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啊!”这种唉声叹气,无论何人都会常挂在口边。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天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拉直耳朵来听,有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说,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喝酒,还不是一样费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呱呱坠地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置不用。只要一用,当然会费神费力。会打算盘的人,能够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好逸恶劳的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才真正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职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推诿,却满肚子不愿意做,设法逃遁。不愿意做,逃得了吗?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自寻烦恼,自找苦吃吗?第三等苦人,便是喜欢跳槽的人,老是抱怨自己的职业,却羡慕别人的职业。做事不能专心致志,总等待机会转换职业。殊不知人浮于事,要跳槽又谈何容易?就算你跳槽了,能保证一定满意吗?结果一辈子都不快乐。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产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种职业,总有许多层次、曲折,倘能置身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过程,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种职业的成就,离不了奋斗,从刻苦奋斗中能将快乐的分量增加。第三,从事一种职业,常常要和同业的人竞争,好像赛球,因获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事,把许多冥思、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的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学问或职业,了解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从事它而获得快乐的人。一个人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我生平追求的两个做事原则,一是工作要有责任心,一是从工作中寻找趣味。我也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调。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我愿和诸君共勉!

篇5:5、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文题目是《敬业与乐业》,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二)教材的地位

这个单元要求学生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将《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课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有助于学生们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语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学生累计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的识字与写字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阅读目标,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在读准字音,了解字义的基础上,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2、通过“举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的学习,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

3、明白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白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梁启超提出的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也给学生的价值取向提供了方向,所以我将明白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敬

业与乐业的精神作为重点

难点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由于初中三年来,我们学习的都是书面语言,较少涉及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学生对这类语言的关注也比较少,而口语交际也是中学语文课程目标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一)教法:

1.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

情景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采用情景教学,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强化训练目标,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情景教学法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本课文中的“业”不仅仅指工作,也可以指学习、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结合紧密,可以通过一些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思考核领悟。

2.诵读与默读结合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非常适合诵读,但是由于课文篇幅太长,只能引导学生在精华部分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而事例部分则要求学生默读。

3.讨论法:

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对本堂

课适当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学生间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二)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勾画圈点法。

根据新课标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要求,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注意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学反馈”等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

(一)导入新课(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

给学生讲关于梁启超的故事,但不点明此事的主人公姓名,再让学生们猜谜:“既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之一,发表过《变法通议》,还参加过百日维新,并自号‘饮冰室主人’的是谁呢”,引导学生思考,在大脑里搜索跟梁启超有关的所有资料。

(二)整体感知(本环节主要采用诵读与默读结合法、勾画圈点等教学方法)

1、在对作者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向学生进一步解说作者和写作背景,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作者,了解这篇演讲的背景,对当时有什么意义。介绍关于演讲的知识

设计思路:知人论世,对于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关于演讲的知识,学生知之甚少,通过对演讲的定义、作用以及要求的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对演讲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为这篇演讲词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一些,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陌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并且自主分段、说段意、提炼文中观点。

设计思路: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在老师指导下的自学,有利于学

生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其学习能力。

四 语言品评

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疏解字词。其中在引用的经典、格言以及作者提出观点的部分进行诵读,请不同的同学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诵读,师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设计思路: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演讲的节奏和韵律,感知具有鼓动性、哲理性、抑扬顿挫的演讲语言,把握读这篇演讲词的语气和语调。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也采用多种方式,师评、学生互评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完成这个环节,学生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也初步感受了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差异。事例的默读也节约了时间,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设计思路: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认知,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本环节主要采用讨论法)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3.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4.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设计思路: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的培养。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四)拓展延伸(也即情感体验,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这个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

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篇6:第5课敬业与乐业(九年级上)

第5课敬业与乐业

教学内容

本课在第22―29页。这是一篇演讲词,作者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引用古典格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敬业是责任感,乐业就是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旁鹜、亵渎、强聒不舍、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掌握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能够记忆文中引用的古典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概括归纳作者引用的格言和故事,学习两种基本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

2.针对文章观点,结合时代发展和自身体会,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梁启超提出的“敬业、乐业”的生活原则,感悟人生价值。

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通过合作交流,认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职业观乃至生活观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全面掌握文章引用的古典格言,了解文中提到的典籍和历史人物。

2.结合文章题目,掌握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以及每个分论点的论证过程。

3.领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难点

1.理解作者所阐释的“敬业、乐业”的观念。

2.结合自己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客观地审视这个观念。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通过了解作者和解读题目,直接进入1.结合预习和以往的知识积累,认识作

课文教学。                             者,理解题目。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清文章的结构。  2.积极讨论,掌握文章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3.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      3.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笔标示格言

格言和故事。                             和故事。

4.通过问题设计,分析作者如何阐述        4.通过作者引用的格言和事例,学习作

“敬业”观。                            者是如何阐述“敬业”观的。

一、开门见山,直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调动学生,共同走近梁启超。

1.结合预习,互相交流,了解作者。

2.点明这是一篇演讲稿,提问学生:演

讲的对象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

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演讲词

的语言特点。

3.解题:“敬业与乐业”是什么短语?

4.点明题目已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敬业、乐业,以及二者之间的关

系,也表明作者的态度:敬、乐。

2.回答:演讲的对象是学生,节5.点明: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

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现身

说法”。

3.回答:是由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

短语。

4.认真听讲,并且随时就自己预习时所

遇到的疑难点向教师请教。

二、理清结构。整体把握(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作者如何展开他的演

讲?在听完学生发言之后,.总结文章

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概括出全文所列

举的格言、故事,与学生归纳所论证

的观点。

a.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

门:《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

中的.“安其居,乐其业”。

b.有业的必要性:孔子的“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

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以及唐朝

名僧百丈禅师的“一日不做事,一日

不吃饭”及其故事。

c.敬业: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

《庄子》中“随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

惟吾蜩翼之知”、曾国藩的“坐这山,

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的“用志不

分,乃凝于神”、孔子的“素其位而行,

不愿乎其外”。

1.在预习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文

章脉络:题目的出处――“有业”的必

要――敬业――乐业――.总结。

2.积极讨论,合作回答:一共列举了十

二条格言和一个故事。

a.《礼记》中的“敬业乐群”。

b.《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

c.孔子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

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

慧,难矣哉”。

d.唐朝名僧百丈禅师的“一日不做

事,一日不吃饭”及其故事。

e.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

f.《庄子》中“随天地之大,万物之多,

而惟吾蜩翼之知”。

g.曾国藩的“坐这山,望那山,一事

无成”。

h.庄子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i,孔子时“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j.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d.乐业: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三、组织学生,分析“敬业”(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泛读节6和节7,回答:作

者是怎样阐述“敬业”的?

2.引用朱熹的话,表明自己对敬业的理

解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

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

鹜。”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

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请学生发言。

3.提问:“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该

敬呢?”是哪一类问句?

4.结合课文,体会“为生活而劳动”与“为

劳动而生活”有什么区别?可以借此

提升学生的认识:劳动,不仅是谋生的

手段,更是使生活充满意义的途径。

5.作者提出“职业的神圣”,他是如何论

述的?补充讲解:在作者眼中,职业

的本质,是劳作,“劳作便是公德,不

劳作便是罪恶”。

6.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够做到敬业?节

7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结合学生

的回答,.总结:四个事例,形成两组对

篇7:5敬业与乐业用

梁启超

[教学目的]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是一篇演讲词,是梁启超先生在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作的一次演讲,同时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从思想内容方面看,本课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品格;从语文能力方面说,可以学习用大量论据论证观点、观点和材料统一的方法,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学习选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

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音、义

2、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标题来源,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8),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提出希望。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的论述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本段末尾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2—5),论述“有业”之必要,确立全文立论的基础。

第二层(6—7),论述“要敬业”。

第三层(8),论述“要乐业”。

2、第一层(2—5段):

(1)第2段,解释先谈“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提出第一个分论点。

(2)朗读第3、4段,这两段分别从反面、正面两个角度论述有业的重要性。

(3)第5段是作者自己的论述。

3、第二层(6—7段):

(1)第6段,首先简洁明快地提出本层论点“第一要敬业”。然后分三个层次进行论述:

第一层解“敬”字含义; 第二层讲“业”为什么可敬;

第三层强调劳作的意义,赞美努力劳作的人。(2)第7段,多方引证,对敬业作更深入的论述。

本段仍以设问开头,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它做到圆满。然后引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举一位法国学者著述中对英法两国国民性比较的例子,引用曾国藩、庄子、孔子的话等等,反复论述了敬业就是要用心专

一、集中精力地去做一件事

4、第三层(8段):

作者在本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事例,说明要“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四、小结

第二部分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算是敬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朗读第9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做事情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和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画出本文详细的论证结构图,学习作者严密的论证思路。

四、探究活动

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几条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

……

要求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小结

1、中心思想: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开头提出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事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全篇多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意化深为浅。

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六、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

篇8:漫谈京剧从业者的敬业与乐业

如果从进入艺术学校学艺算起,笔者学习和从事京剧艺术已经四十余年了,在这舞台艺术起起伏伏的漫长岁月里,所见、所闻、所经历过的许多人和事,对于京剧从业者以何种心态从事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对一个人的发展和前途产生的影响,了解和感悟非常多,所得结论是,凡是心无旁骛、敬业乐业者,不管天份和环境如何,绝大多数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质和能力,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享受到工作的乐趣,受到圈内外的赞赏和佩服。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业,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对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的承担。学习和从事京剧艺术,如果能从敬业的态度进而转化为乐业,就会调动起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产生源源不竭的内在动力,就会对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孜孜以求,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反之,常常会身在宝山不识宝,虽置身于传统民族文化宝藏之中却一无所获、空手而归。就拿我们大连艺术学校京剧科七七届毕业生同班同学来说,进校时一共有五十多位同学,几十年后,出路和处境却大有不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不甚敬业、对京剧艺术没有兴趣的人陆续被淘汰,而热爱京剧艺术,对京剧不离不弃的同学,却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为了酷爱的京剧,杨赤数十年如一日,从少年时期的苦练唱、念、做、打基本功,到中青年时期追随艺术大师袁世海先生学艺,直到今日,成为“后袁世海时代”圈内外公认的袁派艺术的领军人物,多项国家级大奖的获得者。同样,有“累不垮、唱不倒的拼命三娘”之称的刀马旦李萍、有“戏痴”之称的女老生孙惠珠等我的同学,由于对京剧的热爱和执着,也在各自的专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综观近十年来大连京剧院的一些青年演员,像杨程、王墨、岳峰、高苍健等几位能够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为圈内外看好的年轻尖子演员,也无不是对京剧艺术不仅敬,而且乐,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有着如痴如狂的兴趣。青年老生演员王墨,原来所在的外地剧团,经济收入和其他方面待遇当时比大连京剧院高,但日常演出机会少,为了能多登台多演出,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他放弃了较高的收入和待遇,来到大连。几年后,他在艺术上的成长已经令同行们刮目相看;青年武生杨程、小生岳峰、花脸高苍健从艺校毕业时,正赶上京剧不景气,好多同学因为不看好职业的前景,纷纷改行,而这几位爱戏如痴的青年人不为所动,在外界种种诱惑面前仍保持一种平心乐观的敬业乐业心态,终于不负众望,学有所成,成为京剧舞台上受观众追捧的艺术新星。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对京剧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多喜欢京剧的所谓的“圈外人”,即戏迷和票友成为京剧艺术的行家里手者,也不乏其人。现时最著名者当为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欧阳先生主业是从事教育,但一生喜爱京剧,曾拜奚派创始人京剧艺术大师奚啸伯名下,终成业余的奚派名家,被称为奚派第一传人。在奚啸伯先生过世后,许多学习奚派的专业人士,都纷纷向欧阳先生请教。

现今,网络非常发达,近几年在央视复兴论坛和咚咚锵中华戏曲网的京剧论坛上,有位经常发贴谈论京剧的老田先生深受圈内外追捧。这位老田先生每发一帖,总会引来无数赞赏学习者。而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先生,本职工作是中学语文教师。因为喜欢京剧,自幼对京剧就有至死不衰的兴趣,上小学中学时,常常把父母给他吃早点的零用钱省下,饿着肚子上完课后买票进剧场,因此欣赏过梅、尚、程、荀、马、谭、张、裘、李、袁、叶、杜等无数名家的现场演出。老人一生坎坷,年轻时曾被打过右派,蹲过牛棚,下过乡,但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醉心皮黄,百听不厌,至今虽年逾古稀,仍是首都京剧剧场中、中青年京剧演员们的热心观众。每看一戏,他不光细心看,留心听,还均将心得付诸笔端,并发至网上同戏迷们进行交流,他的帖子对京剧曲目、流派演变,演员的唱、念、做、表分析得头头是道,其独特的见地深受大家喜爱。最近,在网友们的呼吁下,应有关出版社邀请,老先生将数十年的听戏心得集结成书,书名为《老田侃戏》,并即将付梓。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并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质,取得常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综上所述,人生只有勤奋敬业,并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工作和生活才有乐趣,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首先要敬,最上者为乐,敬业与乐业是成功的阶梯。在时世纷繁、乱花迷眼的现在,从事传统民族艺术的京剧从业人员要想艺术上取得成就,要想攀上艺术高峰,更需要摒弃浮躁,排除干扰,保持敬业乐业这样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

摘要:一百多年前,清末维新派领袖之一、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曾经撰写过一篇名为《敬业与乐业》的短文,这篇言简意赅的短文自发表至今,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其中所论述的世人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所从事的职业、事业,对今天的人们,包括我们从事京剧艺术的从业人员,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上一篇:2008年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下一篇:暖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