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产品

2024-05-04

衍生产品(共6篇)

篇1:衍生产品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对于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挥金融市场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安排金融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上市交易、结算和交割;制订业务管理规则;实施自律管理;发布市场交易信息;提供技术、场所、设施服务;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职能。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采用电子化交易方式,不设交易大厅和出市代表。金融期货产品的交易均通过交易所计算机系统进行竞价,由交易系统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自动撮合成交。采用电子化交易方式体现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高效、透明、国际化的发展思路。

挂牌商品交易:沪深300指数交易;5年期国债期货;10年期国债期货

大连商品交易所

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于1993年2月28日,并于同年11月18日正式开业,是经国务院批准并由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的四家期货交易所之一,也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一家期货交易所。成立二十年以来,大商所规范运营、稳步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截至2014年末,大商所共有会员170家,指定交割库193个,2014年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达7.7亿手和41.5万亿元(成交量、额均为单边统计)。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公布的全球主要衍生品交易所成交量排名,2013年大商所在全球排名第11位。

挂牌商品交易: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目前上市交易的有玉米、玉米淀粉、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棕榈油、鸡蛋、纤维板、胶合板、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焦炭、焦煤和铁矿石共计16个期货品种。

香港期货交易所:

港交所是全球领先的运营商交易所和清算机构总部位于香港的亚洲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全球市值最大的交易所集团。港交所经营的证券和衍生品市场及其相关的清算机构和一线监管机构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它还拥有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在英国,世界上最重要的基本金属市场。

港交所运作的唯一认可的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和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港交所也4个清算所,这在香港是唯一认可的清算机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结算),结算有限公司(HKCC),联交所期权结算所有限公司(SEOCH)和场外交易清算香港有限公司(场外清晰)。结算,HKCC和SEOCH提供综合清算、结算、储蓄和提名活动参与者,而场外明确提供场外利率衍生品和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清算与结算服务。港交所通过其数据传播提供市场数据实体,港交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港交所全球领导地位在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基本金属期货和期权交易。

挂牌商品交易: 证券产品: 1.股本证券 存托凭证

钉证券 债务证券

2.单位信托基金和共同基金 交易所交易基金 房地产投资信托 3.结构性产品 衍生权证 牛熊证

上市股票相关仪器 衍生产品;1.股票指数产品

恒生指数期货与期权(包括灵活的指数期权)h股指数期货与期权(包括灵活的指数期权)Mini-Hang恒生指数期货和期权

迷你h股指数期货

股息期货

恒生指数波动率指数期货(VHSI)CES中国120指数期货

金砖四国股指期货 2.股票产品 股指期货 股票期货

3.货币的产品 人民币货币期货

4.利率和固定收益产品 香港期货

5.商品的产品 伦敦迷你铝期货 伦敦迷你锌期货 伦敦铜迷你期货

数据产品

上海期货交易所 上海期货交易所是依照有关法规设立的,履行有关法规规定的职责,受中国证监会集中统一监督管理,并按照其章程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上海期货交易所目前上市交易的有黄金、白银、铜、铝、锌、铅、螺纹钢、线材、燃料油、天然橡胶、石油沥青、热轧卷板等12种期货合约,并推出了黄金、白银和有色金属的连续交易。

上海期货交易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战略决策,依循“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推进开放、拓展功能、加强监管、促进发展”的方针,严格依照法规政策制度组织交易,切实履行市场一线监管职责,致力于创造构建安全、有序、高效的市场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透明的市场环境,长期目标是:努力建设成为规范、高效、透明,综合性、国际化的衍生品交易所,未来五年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亚太时区领先、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商品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品的交易所。

挂牌商品交易:

金属:铜,铝,锌,铅,黄金,白银,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 能源:燃料油,沥青 化工:天然橡胶

郑州商品交易所

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我国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郑商所隶属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郑商所实行会员制。会员大会是郑商所权力机构,由全体会员组成。郑商所实行保证金制、每日涨跌停板制、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实物交割制等期货交易制度。积极适应市场创新发展要求,不断优化制度安排。1995年6月加入国际期权(期货)市场协会。2012年10月加入世界交易所联合会。2012年10月加入世界交易所联合会。

挂牌商品交易:郑商所目前上市交易期货品种有普通小麦、优质强筋小麦、早籼稻、晚籼稻、粳稻、棉花、油菜籽、菜籽油、菜籽粕、白糖、动力煤、甲醇、精对苯二甲酸(PTA)、玻璃、硅铁和锰硅。基本形成的综合性品种体系覆盖农业、能源、化工、建材和冶金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

篇2:衍生产品

捷达全系:

1、项目代码519,标准贷款,首付30%,12期、18期0利息,手续费2000元;24期0利息,手续费3000元。

2、项目代码511,标准贷款,首付55%,36期0利息,手续费2000元。

3、项目代码519-55,弹性贷款,首付50%,尾款50%,12期0利率,尾款在第12期还款,手续费2000元。

宝来全系:

1、项目代码460,标准贷款,首付30%,12期(客户利率1.17%,万元月供系数838.6240)、24期(客户利率5.17%,万元月供系数439.4756)、36期(客户利率7.17%,万元月供系数309.5488)低利息,手续费3000元。

2、项目代码460-55,弹性贷款,首付50%,尾款50%,12期低利率,尾款在第12期还款,手续费2000元。万元月供系数及利率表:

速腾全系:

1、项目代码457,标准贷款,首付30%,12期(客户利率2.17%,万元月供系数843.1609)、24期(客户利率6.17%,万元月供系数443.9725)、36期(客户利率7.17%,万元月供系数309.5488)低利息,手续费2000元,GLI手续费为3000元。

2、项目代码457-55,弹性贷款,首付50%,尾款50%,12期低利率,尾款在第12期还款,手续费2000元。万元月供系数及利率表:

迈腾全系:

1、项目代码518-1,标准贷款,首付45%,12期0利息,手续费1.4T、1.8T车型为2000元;2.0T和3.0V6车型手续费为3000元。

2、项目代码518,标准贷款,首付30%,12期(客户利率3.17%,万元月供系数847.7116)24期低利息(客户利率6.17%,万元月供系数443.9725),36期(客户利率7.17%,万元月供系数309.5488),手

续费1.4T、1.8T车型为3000元;2.0T和3.0V6车型手续费为4000元。

3、项目代码518-55,弹性贷款,首付50%,尾款50%,12期低利率,尾款在第12期还款,手续费1.4T、1.8T车型为2000元;2.0T和3.0V6车型手续费为3000元。万元月供系数及利率表:

CC全系:

1、项目代码532-1,标准贷款,首付45%,12期0利息,手续费1.8T、2.0T车型为3000元; 3.0V6车型手续费为4000元。

2、项目代码532-2,标准贷款,首付30%,12期(客户利率3.17%,万元月供系数847.7116)24期低利息(客户利率6.17%,万元月供系数443.9725),36期(客户利率8.17%,万元月供系数314.1485),手续费1.8T、2.0T车型为3000元; 3.0V6车型手续费为4000元。

3、项目代码532-55,弹性贷款,首付50%,尾款50%,1

2期低利率,尾款在第12期还款,手续费1.8T车型为2000元;2.0T和3.0V6车型手续费为3000元。万元月供系数及利率表:

以上贷款均为常规贷款申请材料(身份证明、房产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

弹性“跃”贷(捷达、宝来、速腾、迈腾)

不包含GLI和迈腾3.0车型及CC车型

弹性跃贷项目代码:541YUE-B,首付60%,尾款40%在贷款最后一期还款,12期0利息,手续费捷达、宝来2000元,速腾3000元,迈腾4000元。(申请材料只需身份证复印件)

迈腾赠送商业险基金:

全款或者非贴息项目的贷款购买迈腾全系,赠送5000元三大主险:(保险公司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损,商业三者30万,车上人员责任险5座,2万/座;注:迈腾3.0为4座车型,车上人员责任险为4座,2万/座。

(需

要清晰扫描商业险保单)

赠送保险必须在富锦安诚展厅办理,必须和开发票日期一致 车贷贴息、赠送5000元商业险,客户只能享受一项

带有项目代码的车贷为贴息产品,如不填写项目代码视为常规贷款,不享受贴息政策。

以上活动项目截止至2014年6月30日,如有变动会及时通知大家。

富锦安诚衍生部

篇3:蔗糖衍生产品概述

1 冰糖 (Rock Sugar)

冰糖[2]在我国流传已久, 早在宋朝四川遂宁生产冰糖的, 记载在王灼著《糖霜谱》, 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叙述了冰糖的制备技术。冰糖具有清甜, 润肺、止咳、清痰、去火等功效, 流传在民间的猪肺雪梨汤是很好地利用冰糖润肺功效。冰糖在世界各地倍受欢迎如亚洲、美州等地。不断发展工业制备技术及人类健康对不同品质及规格冰糖需求, 冰糖种类由单一的单晶冰糖到复配冰糖如片冰糖、咖啡冰糖、红茶冰糖等休闲型产品发展迅速。

单晶冰糖制备:将蔗糖用一定量热水溶解后用精密过滤器, 转移入结晶釜, 当温度下降后糖液进到过饱和状态, 此时加入一定晶种育晶, 此过程晶核慢慢变大到所需标准, 离心分离出晶体, 母液为糖蜜, 晶体经干燥, 筛分后得到冰糖成品;多晶冰糖制法:将蔗糖用适量热水溶解, 然后熬糖, 达到所需浓度后转入结晶缸, 在结晶缸内育晶7天后, 将母液滤尽, 翻缸粉碎干燥后, 混档包装即多晶冰糖产品。

2 低聚果糖 (Fructooligsacchride)

低聚果糖 (fructooligsacchride, FOS) 又名蔗果低聚糖, 寡果糖或蔗果三糖族低聚糖, 分子式为G-F-Fn (n=1, 2, 3, G为葡萄糖, F为果糖) , 它是由蔗糖和1~3个果糖基通过β-1, 2键与蔗糖中的果糖基结合而成的蔗果三糖 (GF2) , 蔗果四糖 (GF3) 和蔗果五糖 (GF4) 的一类碳水化合物总称[3]。低聚果糖在国内是90年代后期新开发出的功能性新糖类, 其功能优越和成分清晰可用HLPC检测同时质谱仪等设备可清晰测出FOS的分子结构式。主要特性为:低热量1.5卡/g, 普通级低聚果糖 (FOS50) 的甜度只有蔗糖的60%;高纯度低聚果糖的甜度只有蔗糖的40%, 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功效;快速高效的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在肠道内的有益菌如青春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在几小时内增殖数百倍;同时对胆固醇有一定降低、对矿物质吸收有一定促进等作用。

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普通级低聚果糖方法为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法, 系广西大学魏远安教授等首先发明[4], 其主要工艺是将菌株扩大培养, 发酵培养分离得到产酶菌体, 然后菌体破碎, 得到粗酶液, 经固液离心分离得到游离果糖基转移酶液。在固定化反应器中加入固定化载体和戊二醛等交联剂, 游离酶被过固定在载体上, 果糖基转移酶在戊二醛的交联下与化学氢键偶合, 酶的活性能连续反复表现。50%的蔗糖水溶液加入一定量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 反应条件温和, 如反应温度为45~55℃, 常压下进行, PH4.0~7.0, 反应时间18~36h蔗糖转化率约75~87%, 得到普通级低聚果糖 (FOS=50-60%) 。由于采用固定化酶法生产, 用此法生产出的普通级低聚果糖, 由于工艺上不用活性炭脱色、离子交换除盐, 保持了普级通低聚果糖产品特有的淡黄色、带低聚果糖特有香气、味清甜可口;而高纯度低聚果糖制备方法国内外生产技术主要以物理分离为主, 如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5]、纳米过滤[6]等。近年国内提出分子筛分离与生物催化结合方法, 如米运宏等中国发明专利[7]以分子筛及折流板生物反应器制备法。主要工艺流程一级分子筛→一级折流板生物反应器→二级分子筛→二级折流板生产反应器, 制得高纯度低聚果糖产品 (FOS≥90%) 。

3 异麦芽酮糖 (Isomaltulose)

异麦芽酮糖[8] (Isomaltulose, 6-O-α-D-吡喃葡萄糖基D-果糖) , 俗称帕拉金糖 (Palatinose) 或益寿糖, 还原性二糖, 其晶体含有1分子H2O。有结合水异麦芽酮糖晶体的分子式为C12H22O11H2O, 相对分子量为360.22, 熔点为122~123℃, 旋光度[α]D20=97.2, 还原性是为葡萄糖还原性的52%。

异麦芽酮糖甜味与蔗糖类似, 甜味纯正, 无异味, 其甜度是蔗糖的0.42。在常温下, 溶解度只有蔗糖的50%, 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80℃时溶解度为蔗糖的85%, 异麦芽酮糖不具有吸湿性能, 在酸性环境中稳定性很好。大多数微生物如细菌、酵母等不能以异麦芽酮糖为底物进行发酵利用, 在配到食品中其时甜味能保存时间较长。异麦芽酮糖降解速度较慢, 食用后血糖和血浆中胰岛素水平很少波动, 因而是糖尿病人可安全吃, 此外, 异麦芽酮糖具有低龋性、低能量等特性。

异麦芽酮糖的生产有三种技术方案即:第一种为全混反应器连续操作;第二种为固定化细胞法;第三种为固定化酶法, 这三种方法都是通过α-葡萄糖基转移酶 (α-glucosyltranferase) 转化蔗糖水溶液生成异麦芽酮糖。所用的菌株产酶的菌株为:Serratia Plymuthica;Protaminobacter Rubrum;Erwiniarhapontici。

4 低聚乳果糖 (Lactosucrose)

低聚乳果糖[8] (Lactosucrose) (乳糖基古洛糖) , O-β-D-Galactopyranosyl- (1→4) -O-α-D-glucopyranosyl- (1→2) -β-D-fructofuranoside, 是由3个单糖组成。低聚乳果糖是无还原性, 甜度为蔗糖0.3倍, 甜味特性与蔗糖很相似。纯度35%低聚乳果糖其甜度就能达到蔗糖一样, 在p H为7时, 低聚乳果糖的的热稳定性与蔗糖相似, 容易与氨基酸发生Maillard Reaction。在机体内低聚乳果糖不易被消化吸收, 热量值低, 低聚乳果糖具有促进有肠道内益菌的增殖, 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增殖, 改变肠道内环境条件, 促进胃肠道功能等。

低聚乳果糖制备技术:反应原料以蔗糖和乳糖按50%:50%溶解于水中配成40% (W/W) 反应液, 反应温度55℃, 添加由节杆菌菌株 (Arthrobacter) 发酵所得β-呋喃果糖苷酶, 催化反应10h后, 灭酶, 灭酶温度90~100℃, 过滤分离菌体、活性碳脱色、真空浓缩、结晶出未反应的乳糖, 再过滤分离、离子交换除盐、真空浓缩等精制过程后得到纯度为35%~55%低聚乳果糖产品。

5 偶合糖 (Coupling sugar)

偶合糖[8] (Coupling sugar) 也称吡喃葡萄基蔗糖, 化学名为α-麦芽糖基-β-D-呋喃果糖苷或4-α-D-吡喃葡萄糖基蔗糖。偶合糖以两种晶体形式存在, 每mol结晶偶合糖含有1摩尔或3摩尔的结合水晶体。含有3摩尔结合水晶体型的称为Ⅰ型结晶偶合糖, 含有1摩尔结合水晶型的称为Ⅱ结晶偶合糖。偶合糖的口味与蔗糖相似, 纯正的甜味, 且甜度系蔗糖0.5倍。偶合糖是低致龋齿性的低聚糖类, 属于三糖, 肠道黏膜的双糖水解酶水解可以利用分解偶合糖, 是一种新型、应用广泛的甜味剂。

偶合糖环糊精葡糖基转移酶法制备:用蔗糖和淀粉按一定配比为原料, 经环糊精葡糖基转移酶作用, 在GF分子的葡萄糖一侧以α (1→4) 糖苷键结合一分子葡萄糖脱去一分子水后制备。

6 转化糖 (Invert sugar)

蔗糖的水解转化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葡萄糖成分和果糖成分各占50%) 而得名, 有吸湿性、不用活性炭脱色前为淡黄色黏稠性液体, 脱色后为无色黏稠性液体, 甜度为蔗糖的0.7~0.9倍, 为左旋光性, 比旋度为-450, 易溶于H2O、C8H14O4, C3H8O3微溶于C3H6O和C2H5OH, 有还原性, 易被曲霉类、酵母菌等微生物发酵利用。转化糖主要用于制备果葡萄糖浆等甜味剂, 在饮料行业、食品配料、果酒等广范应用。

制法分酸和酶法:

酶法:蔗糖水溶液浓度为50%左右, 调节PH值4.5~6, 高温消毒冷却至50~70℃, 加入糖化酶如α-葡萄糖淀粉酶 (2~3万U/kg蔗糖) , 反应时间4-8h, 过滤除除杂、脱色、离子交换脱盐、浓缩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8~75%%即制成含50%果糖的转化糖。

酸法:蔗糖水溶液浓度为50%左右, 用盐酸调节PH值2.0~2.5, 然后升温加压直到温度在125~130℃, 维持15~20min, 然后过滤除除杂、脱色、离子交换脱盐、浓缩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8%~75%即制成含50%果糖的转化糖。

7 低甜度蔗糖 (Lower Sweet Sugar)

低甜度蔗糖在没有改变普通蔗糖的的物理化学结构、性质的条件下, 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 将蔗糖二级结晶分子结构进行重组, 调整蔗糖分子中两个能形成氢键基团的物理结合力, 从而调整了蔗糖的甜度, 而其其营养成分也得到保持。主要应用于怕甜人群及一些特殊食品配料。

制备方法法:白糖、怡甜→槽混机拌匀→造粒干燥→过筛→称量→包装封袋→抽验→成品。

8 可压缩糖 (Compressible Sugar)

可压缩糖[9] (Compressible sugar) 系蔗糖深加工的衍生新品种, 是对蔗糖分子进行理化修饰改性, 使蔗糖不具有原来晶型, 成为无定形的粉末, 解决了蔗糖在压片中的一些缺点, 又维持蔗糖原有的甜度与感官特性, 成为良好新型医药压片辅料。可压缩糖主要是蔗糖-糊精共结晶物 (Di-Pac®) 即97%的蔗糖和3%糊精的共结晶物, 国内生产的可压缩糖属于蔗糖-糊精共结晶物, 即蔗糖和糊精类的熔融共晶体。中国药典对可压缩糖性状描述:本品具有流动性好, 当在相对湿度≥50%时需要加助流剂, 其可压性能与水分含量关系为:在含水量为0.3~0.4时可压性增加很快, 至0.4~0.5时变化不大, 直到0.8时, 无流动性, 并有结片现象。

9 三氯蔗糖 (Sucralose)

三氯蔗糖[10]是一种非营养型强力甜味剂, 别名蔗糖素是以蔗糖为反应基料经Cl-代而制得的甜味剂, 化学名为4, 1’, 6’—三氯—4, 1’, 6’—三脱氧半乳型蔗糖, 性状为白色粉末, 在水中极易溶解 (水中溶解度28.2g, 20℃) , 水溶液透明性好, 无浊感, 其甜度是蔗糖的500~800%, 三氯蔗糖具有如下特性: (1) 溶解于水后稳定性好, 加热升高温度, 甜味维持, 不与食物中主要成分如蛋白质、果胶等物质不起化学反应, 在焙烤食品中甜度能稳定保持。 (2) 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 不参与人体内各类代谢, 不被吸收利用, 能量值接近零, 是糖尿病人安全的甜味品 (3) 甜味优良无后味及其他怪味, 龋齿病菌不能利用, 故不引起龋齿性。由于有以上特性, 三氯蔗糖是目前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研究的焦点。生产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化学-酶合成法、单酯法等几种。其中化学-酶合成法最具有前景。

1 0 蔗糖脂肪酸 (Sucroseester, SE)

蔗糖脂肪酸酯 (Sucroseester, SE) 简称为蔗糖酯, 为一种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且属于多元醇型, 以蔗糖和正羧酸反应原料, 转化生成的一酯类的总称, 依蔗糖环内羟基的酯化数量, 可以制备由亲油性到亲水性的蔗糖脂肪酸酯不同规格用途的产品, 其HLB (亲水、亲油平衡值) 值在216之间。蔗糖脂肪酸酯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分散性、增溶性、润滑性、渗透性和起泡、粘度调节、防止老化、抗菌等性能;并且无毒、生物降解性好等特性。食品添加剂GB2760名录中有蔗糖酯。蔗糖酯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得到广泛使用。蔗糖酯的原料蔗糖, 是大宗工业品, 价格便宜。用作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且高而宽HLB, 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辅料、化工原料、石油工业、农用化肥、日用化妆品、制糖工业和果蔬保鲜等行业中。

目前制法有:溶剂法、无溶剂法、微乳法、微生物法等。

1 1 蔗糖多酯 (Sucrose polyester, SPE)

蔗糖多酯[11] (Sucrose polyester, SPE) 是长链脂肪酸酯化蔗糖分子结构中6至8个羟基后的产物 (即酯化度=6~8) , 具有乳化、润滑、抗氧化等性能, 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日用化妆品、医药辅料等行业。蔗糖分子中有3个伯羟基和5个仲羟基, 受空间位阻作用、仲羟基活性差、脂肪酸分子和蔗糖分子不耐高温、易焦糖化等原因, 酯化度≥6的SPE的收率较低。生产SPE的方法分为传统无溶剂法和相转移催化法。传统无溶剂法反应温度高, 发生严重的蔗糖焦糖化。而相转移催化法由于温和的反应条件, 有机合成有广泛用。Corrigan等采用相转移法, 催化剂为四甲基硬脂酸铵, 合成温度为110℃, 合成得到SPE, 在此条件下, 反应混合物产生较多副产物, SPE的得率为78%;谢德明等采用相转移催化剂为溴化四丁基铵, 合成反应温度120~150℃, 经几步反应合成SPE, 其SPE得率≥80%。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无溶剂两步酯交换法合成的高酯化度油酸蔗糖多酯的工艺条件优化, 提高蔗糖多酯收率和酯化度等指标目前是研究热点。

1 2 结束语

蔗糖是应用最广泛食品配料, 作用是营养剂或食品加工中的甜味剂, 对蔗糖分子进行改性或直接转化蔗糖, 其分子结构有了相应的变化, 进而赋予蔗糖新的功能, 有些保持蔗糖原有的甜味性, 但大部分甜味比蔗糖低, 而生物转化生成的新糖类其功能性优于蔗糖, 解决了蔗糖原有功能不足之外, 同时补充了新的特殊的功能, 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功能的需求, 使得蔗糖应用更加广泛。但有些改性蔗糖完全改变了蔗糖性质, 同时有了新功能及用途, 如蔗糖脂肪酸酯、蔗糖多酯等。随着食品加工、精细化工、医药技术等飞速发展, 促进蔗糖深加工技术的多样化, 使深加工技术得以较大提高和改善, 推动品种更多、品质更高、功能更全面的蔗糖衍生物产品问世, 使蔗糖产业的产业链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提高蔗糖附加值, 有利推动蔗糖产业健康、合理的发展。

摘要:文章概述了以蔗糖原料或主要原料制备蔗糖衍生产品方法, 并简要介绍每种蔗糖衍生产品生产及应用。

关键词:蔗糖衍生品,甜味剂,低聚果糖,可压缩糖,低甜度蔗糖

参考文献

[1]曾超, 米运宏, 陈星河, 等.生物物技术在蔗糖深加工上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5) :213-214, 216.

[2]何树珍, 于淑娟.振荡多晶体冰糖结晶工艺研究[J].中国甜菜糖业, 2011, (3) :5-7, 22.

[3]魏远安, 姚评佳.蔗糖低聚糖一种新功能食品配料[J].食品工业, 2002, (2) :36-37.

[4]魏远安, 谢庆武, 姚评佳, 等.用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生产蔗果低聚糖的方法:中国, ZL01128345.9[P].2002-02-13.

[5]刘宗利, 王乃强, 王明珠, 等.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在功能糖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2 (1) :200-204.

[6]冯文亮, 王静, 贾晓江, 等.纳米技术生产高纯度低聚果糖的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3, (3) :102-105.

[7]米运宏, 莫国联, 韦海涛, 等.利用分子筛与折流板生物反应器制备低聚果糖方法:中国, 201110428850.8[P].2012-06-13.

[8]郑建仙.功能性食品生物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9]梁智.可压缩糖的现状及应用概况[J].中国制药信息2006, 22 (2) :18-19.

[10]李新玲.三氯蔗糖特性及其在乳业中应用[J].中国奶业, 2013, (17) :55-56.

篇4:衍生产品真义

随着金融危机在我们眼前爆发与蔓延,过去曾经被视为金融创新与高端金融市场标志的金融衍生产品,现在看起来,却更像是欺诈与蒙骗的工具。然而,真是这样吗?

由于受到当前金融危机的过度惊吓,市场参与者、监管者,以及相关各方都在有意无意地将衍生产品过度简单化,并纷纷提出类似于这样的主张:由于信用衍生产品和证券化产品是这场危机的元凶,那么所有衍生产品就一定都是“魔鬼”,甚至不乏观点认为,应禁止使用衍生产品。

这样的判断可信吗?事实上,即使所有信用衍生产品和证券化产品全部出现问题,仅占所有衍生产品市场相对较小比重(8%或者16%,取决于度量标准与方式)的信用衍生产品能够代表所有衍生产品吗?

对于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乃至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着特殊意义和重大影响。我们尤其应当认识到,自这场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快速蔓延以来,尽管信用衍生产品备受媒体和各方批评,但作为投机或控制与管理风险的工具,其他衍生产品仍然在现代化金融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所有衍生产品粗略地归类为一种产品而加以批判,甚至全面叫停,无异于因为交通事故的发生,而要取缔汽车的使用。

为了避免草率得出结论,我们将尝试用收益与风险为框架,作一次认真的剖析。

衍生产品分类

多数读者也许并不真正熟悉衍生产品,数据表明,备受诟病、人人喊打的那些复杂的衍生产品,其实只占衍生产品市场的一成左右。

2008年6月,国际清算银行(BIS)估计,单场外交易(OTC)的衍生产品市场,其名义本金余额就已达到683万亿美元,涉及合同总市值20万亿美元。实际上,此估计值可以作为衍生产品整体规模的合理替代值,因为大部分衍生产品交易发生于场外,而只有大约20%的利率衍生产品和50%的股票衍生产品是例外。

关于衍生产品市场的分类,首先可以依据基础产品的类型,其次可以依据是否附有选择权。按照基本定义,衍生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基础金融工具的价格,因此依据基础产品进行分类是比较自然的方式。而在如此分类后,我们会发现,利率衍生产品占据了市场主体份额;排名其后的可能为外汇衍生产品或者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违约互换)。但是,这后两种谁排在前,要看衡量标准的差异。事实上,这样的结果也合乎常理。因为从普通的银行账户到住房贷款,利率本身便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种分类方式,则依据于衍生产品是否附有选择权。选择权是指期权买方可以选择仅在合约对其有利的情况(所谓价内状态,即市值是赚钱的)下执行事先已约定好的合约的权力。当然,选择权是有成本的(所谓期权价格),即在签订合约伊始,期权买方应当支付给期权卖方的权利出让费。

在实际中,选择权的使用状况颇有些出乎意料,在衍生产品的本金余额中,仅有约13%的部分属于该类型,绝大部分衍生产品交易并未附加选择权。换言之,并不如其名称耀眼,大多数存量衍生产品均为简单约定,即在未来某时点按某固定价格买进或者卖出某项金融产品;而时常被媒体用以感慨和渲染的,有着令人难以理解的神秘名称——例如,“敲出式利差区间累计型持续久期利率互换”(Constant Maturity Swap Spread Range Accrual with Knock Out)、“目标累计赎回”(Target Accumulation Redemption Swap),且具有高度复杂结构的奇异衍生产品,只占有很小的比重。

至此,我们也许会问,诸如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或担保债务凭证(CDO)等证券化产品,是如何被归类于衍生产品的?事实上,根本而言,这种“归类”并不妥当。由于此类证券化产品通常被认为相对“复杂”,至少不像债券或者贷款那么简单而易懂。因此,金融市场和相关媒体,会习惯于将证券化产品当做衍生产品。但是,必须说明,证券化产品并非衍生产品,而是具有公司债券性质的有价证券。由于当前金融危机涉及资产证券化,并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叠。

衍生产品的实际应用,可以分为以套期保值为目的或以投机为目的(证券化产品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以筹集资本为目的)。套期保值交易通常基于暴露于市场风险中的真实经济头寸,因此,套期保值者往往希望显著降低并有效管理此类敞口风险。投机性衍生产品交易,常常是因为投机者有意扩大对某特定市场风险的敞口,而其本身或许并没有真实经济头寸。

如果我们能够列举大量实例来说明,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均可以利用衍生产品对冲其真正的潜在经济风险,从而实现降低和管理市场风险的目的,那么,即便并未讨论到投机者是如何从衍生产品中获得好处的,我们也可以确定地说,衍生产品可以成为有用且有益的工具。

衍生产品的好处

一个发展健康的衍生产品市场,能够给予金融市场参与者管理市场风险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对于大多数处于真实市场中的公司企业与投资者,在其核心业务之外,的确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这一点对于商品进出口规模较大、贸易依赖程度较高的公司更为明显。很多时候,公司希望通过自然套期保值来降低风险。例如,一家日本公司在美国建厂,雇佣美国工人,通过这样的手段来降低美元/日元汇率波动的影响。然而,这种自然套期保值对于中国出口商来说常常难以实现,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中国的人力成本是重要的竞争优势。对于这些出口商,面临着成本以人民币计价和收入以外币计价所造成的难以避免的市场风险,而衍生产品则提供了能够管理这些风险的一系列方法或手段。

尤其在目前如此波动的市场情况下,衍生产品有助于“锁定”或者稳定未来的收益、商品成本和利息支出成本,从而降低收入的波动性,最终将转化为更高的股票市场价值。对于这些公司,如果没有健康发展的衍生产品市场,其商业成本会实质性增加,因为它们将很有可能成为市场波动的牺牲品。

而获得好处的则不仅仅是公司企业,还有广大的投资者。假设你是一名债券资产组合管理者,目前市场中仅有固定利率债券可供买进。那么在持续上升的利率环境下,情况势必非常糟糕。因为惟一的选择,是在其他投资者抛售债券的同时,你也随之出售(当然是伴随着大额损失),或者选择不出售而承受损失。但是,如果有利率期货或利率互换市场,债券投资人可以利用这些工具降低潜在的损失。在利率上升的环境里,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稳定整个债券市场价格。否则,债券市场实际上会经历更大的收益率和业绩波动。

同样,如果你是一名公司债资产组合管理者,业绩是基于或者与某种公司债市指数挂钩。由于多数公司债都被持有到期,且每年发行的公司债的公司也较为有限,因此,即便是做到与其挂钩的基准指数打平手,在实际中也不容易。因此,投资者会转向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来实现恰当的信用风险组合敞口。当市场中存在剩余流动性(利率很低,债券被普遍购买),且在缺少基础债券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尤为普遍。

从交易的另一端看,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贷款给公司企业后,希望管理其信用风险,或者希望挪出信用额度空间以安排下一笔贷款。在这种情形下,无论是利率衍生产品还是信用衍生产品,都是能够对债券投资者、银行和保险公司起到帮助作用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将CDS视为机构投资者的专业套期保值工具。诚然,它们并不能够像外汇衍生产品或利率衍生产品那样,帮助实体公司实现对收入波动的完全对冲。但是,通过使银行间和机构投资者市场的流动性提供能够更加有效率,它们依然间接地帮助到实体经济。

相对于基础产品而言,衍生产品市场能够实现超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衍生产品非常有效率。对用户而言,诸多主要优点之一,是不需要预付现金就可以得到相同的经济头寸。衍生产品的用户为获取这份便利而支付款项,就像个人消费者为使用信用卡而需要支付费用一样。并且,类似于信用卡公司只将信用扩展到合乎资质的个人,每个衍生产品交易对手都是在进行信用分析之后进入衍生产品市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这种便利性会导致更大的流动性(最简单地,导致了参与者的增多),而最终会降低交易成本(买入/卖出利差会越来越小)。

衍生产品的风险

衍生产品的风险与其他金融工具的风险相类似,即当市场实际状况与我们的期望状况相背离或不一致时存在的潜在损失。但是,有评论家指出,相比于基础金融产品(非衍生类金融产品),衍生产品所造成的损失似乎更大,风险累积速度更快,而且更易于隐藏(直到风险大规模地爆发),因此衍生产品的风险更大,也更加危险。

可以看出,对衍生产品持批评态度的人更加在意易于被放大、传播速度更快的损失,而未必在意事实上广泛存在于所有金融产品中的潜在损失。

从经济角度讲,即便不能称之为完全相同,衍生产品的损益状况与其基础资产也是相类似的。仅有的区别是衍生产品以信用扩展为基础,而基础产品则不是。也就是说,当购买证券资产的时候需要预付现金;而进入基于此证券资产的衍生产品时,多数不需要预付现金。

在一桩衍生产品交易中,人们只需要签署一份合同,以保证在将来能够接收或者支付相对于某个事前设定价格水平(对于远期或者互换而言)的收益或者损失即可。所以,尽管衍生产品让我们“拥有”了与所购买基础资产相同或相类似的损益状况,但实际上并未真正购买基础证券资产。而且,从技术上讲,因为并没有真正拥有基础标的资产,所以无需预付。

因此,信用扩展既成为衍生产品的基本特性,也成为了批评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信用扩展或者杠杆早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例如信用卡或一般借贷行为。所以,衍生产品的风险仅仅是另一种形态的风险,是有所区别于基础资产的风险,但却并非一种全新的风险。

至此,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与当前相对流行的想法恰恰相反,并非所有的杠杆都是负面或者危险的。事实上,如果认为所有杠杆都是坏的,则无疑是一种过于无知的表现。例如,信用卡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安全和便利,更为零售业管理部门和税务当局提供了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尽管相对来说,一般性的借贷更加容易发生争议,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借贷,政府、公司和个人根本无法实现增长或者不能实现尽快增长,从而将显著限制经济活力。

相应地,衍生产品也起着类似的重要作用,除了作为套期保值工具用来管理风险,还可以让投机者从其所能接受的市场风险暴露中获得利益。如果没有CDS,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将变得极为困难。因此,衍生产品作为另一种形式的杠杆,必然会在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中起到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此外,有些时候,衍生产品的问题被指责为深藏不露,而且其非现金的特性也被认为是对传统管制的颠覆,形成了严峻挑战。事实上,问题的关键是现有会计体系和监管体系均缺少对衍生产品的必要说明,而这本身并不是衍生产品的问题。

综上所述,相对其他非衍生品类金融产品而言,对于现行风险管理体系、监管体系和会计体系,所谓衍生产品所带来的风险并非难以理解的全新问题。

金融危机教训

如果衍生产品所带来的风险并非新生问题,那么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为什么衍生产品,特别是CDS会被单独拉出来为这场危机负责?我想至少应当有三个原因,其中的两个原因目前正在被弥补或修正,最后一个却可能永远也无法被改变。

首先,CDS有着非常独特的交易对手风险特征,而这样的特征会要求一些基础框架的改变。

与外汇、大宗商品、股票或者利率衍生产品不同,信用衍生产品的支付(保险索赔)只有在信用事件(违约事件)出现时才会发生。因此,如果交易对手与相关信用机构之间存在信用上的正相关关系,问题就显得尤为糟糕。换言之,就好像有很高的概率发生如下尴尬情形:即当违约事件已发生而导致一项索赔需要被赔付时,相关的保险公司却也行将破产。由于大多数的衍生产品在场外进行交易,所以,对于CDS而言,确实需要一个相对集中的清算机构或者一个基于交易所的系统,以使交易对手的风险更加透明化。

最新消息显示,这一结构性问题正在被着手解决。目前,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案,其目的是使CDS置于交易所内或至少置于清算机构平台上,二者都是相对有效的解决思路。我确信,只要使“谁拥有CDS”和“拥有怎样的CDS”这两个关键问题实现透明化,另一个美国国际集团(AIG)将不会出现。

对CDS激烈批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此产品太不成熟。然而,正如每个孩子在一所新学校的经历一样,大多需要与对方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互相适应与熟悉。坦率地讲,长期以来,金融市场及其监管者已经意识到一般性金融杠杆工具所蕴含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有关监管制度对于金融杠杆的关注程度如此之高。例如,银行监管中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实际就是对于银行杠杆的控制,而保险监管也一直尝试推行类似的规则与资本要求。

但是,在实际中,由于CDS发展速度惊人,现有的规章制度来不及将其有效纳入监管体系之中。由此,很长时期以来我们听到了很多关于CDS违背或者破坏现有监管制度的事例。但是我坚信,一旦CDS被合理、有效地纳入监管体系之中,相较以往,其表现一定会出现积极而显著的改观。因为从理论角度而言,CDS并不是难以理解、难以控制的新兴事物。

关于此,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积极与消积两方面的状况。其中,积极方面是,无论实际情况怎样,全球监管体系的确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而消极方面是,无论是针对银行的新巴塞尔协议还是针对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要求II(包含于“欧盟资本要求指导”中),其落实与执行均需要比预期更为长久的时间。所以,我们所面对的应当只是时间问题,即何时能够实现有效监管,而并非再继续争论是否能够或是否需要进行有效监管。

篇5:衍生产品

摘要:自70年代诞生以来,金融衍生产品己经产生了1200多个品种。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交易额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金融产品,并逐步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的驱动力。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及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等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不仅与中国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息息相关,与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息息相关,同时也关系到人民币产品的定价权,关系到经济国际化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与完善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已经成为必然的要求。

[关键词] 金融衍生产品 风险规避 金融创新

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以上世纪90年代初少数机构开展地下期货交易为起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先后出现了外汇期货、国债期货、指数期货及配股权证等交易品种。1992年~1995年间,上海和海南的交易所曾推出过国债和股指期货;2004年推出的买断式回购,2005年推出的银行间债券远期交易、人民币远期产品、人民币互换和远期结算的机构安排等,意味着中国衍生品市场已小荷初露。此后,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而创立的各式权证使衍生品开始进入普通投资者的视野,权证市场成为仅次于香港的全球第二大市场。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拉开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大幕。黄金期货于2008年1月9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鸣锣上市,使得期货市场品种体系进一步健全,除石油外,国外成熟市场主要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基本上都在我国上市交易。

二、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金融衍生品市场基础法规与监管环境需要完善

虽然近年来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但与之相适应的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却并未同步进行。尤其是在监管水平落后,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建立相对完善的法规监管体系对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业务进行审慎监管更为必要。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监管银行、证券和保险这三个子市场,中央银行和财政部从宏观上对三个市场进行监管,辅以金融机构的内部稽核部门监管,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实际上,高度集中的监管体制使行业自律组织的积极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行业自律管理也缺少相应的法律规定。

(二)现货市场规模不匹配

由于衍生产品的派生性,任何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都要有成熟完善的现货市场作保证。没有合理的现货市场规模,就不会有合理的市场价格。市场容量越小,就越易造成价格的人为控制。表现在国债期货市场上就是多方利用现券流通不足的“瓶颈效应”,在期市上做多的同时,凭借其资金优势,拉升现券价格加以配合,使空方卖空的保证金不断追加并流入自己的户头,造成“多逼空”的市场格局,“314**”、“327**”、“319**”的原因都是在“多逼空”的布场环境下,空方不得已而巨额抛售合约打压价格造成的。

(三)衍生产品层次不够丰富,交易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现有衍生产品虽然已基本涵盖了远期、期货、掉期、期权这四类衍生产品的基础形式,但具体分析,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层次还缺乏深度。目前衍生品市场可供交易的产品种类有限,并且以传统、常规的衍生产品如商品期货、债券远期、利率互换、远期结售汇、外币掉期等为主,诸如信用衍生产品、结构化金融工具等高级衍生工具仍然处在起步阶段。

我国与国际市场相比,高级衍生产品市场参与程度较低,主要品种仅限于农产品与金属2006年,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成交总量仅占全球场内交易总量的1.9%;2007年,在上述交易所交易量较上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占全球交易总量仅为2.4%,与我国在现货市场上的地位存在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为巨大。以铜为例,我国已成为世界级的铜生产与消费国。

在境外成熟的金融产品中,我国除股指期货正在准备中,其他主流产品,如股指期权、国债期货与期权、外汇期货与期权及个股期货与期权等产品尚未起步。相对于我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衍生品市场已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急需得到创新和发展。

(四)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基础性金融衍生产品价格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对金融价格管制较紧的国家,金融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家政策对金融产品价格变化影响很大,并且与重大信息的披露和财政金融政策的公布有密切关系。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重大的信息披露及有关政策的公布均有严格的程序,泄密者和传播谣言者将会受到严惩,以保证交易公平、公正、公开。我国证券法规将发行人澄清谣传的义务仅限于澄清“公共传播媒介”中出现的谣传,这显然过于狭窄;对“重要问题”的标准界定不清,概念外延很大。另外,在信息披露频率过低。

三、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市场立法和监管体系

作为二次虚拟的金融衍生工具,处于金融风险体系的“倒金字塔”的顶层,从系统结构的角度来看,其结构的脆弱性明显,这要求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建立全面的立法和监管体系。

稳步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国际化。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律对于市场行为主体的规范和约束是市场经济健康、协调运转的必要前提。

(二)科学安排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顺序

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的衍生产品所需要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也不可能同时具备和成熟。因此,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应科学地安排顺序,时机成熟的先行推出,时机尚不成熟的则积极创造条件,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首先,优先发展场内交易,适度利用场外交易。其次,金融期货的发展先于期权和互换。再次,在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方面,应以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为突破口。

(三)鼓励金融衍生产品创新

金融衍生品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市场,创新是其生命力所在,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新产品创新能提供新机会,提供新的交易手段,产生新的盈利模式,因而能促进交易量的持续增长。

第一,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需要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健全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深化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基础环境。

(四)培育成熟、理性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在发展我国衍生金融市场时,不能忽视个人投资者的作用。在借鉴韩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经验时我们曾经提到韩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合约设计合理,金额适度偏小,非常适合个人投资者的参与,加上韩国证券市场上交易制度的不断创新,极大地刺激了大众投资者的入市欲望,使个人投资者成为韩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的最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我国证券市场上有1.3亿户投资者,其中90%以上是个人投资者,这一点比韩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能够充分调动起个人投资者的需求,设计出符合他们需求的金融衍生产品,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将迸发出难以预料的活力。

总结: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国际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本质上是国际化的竞争性市场。对一个国家来讲,实现衍生市场交易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条件下,中国衍生市场对外开放的条件趋于成熟,应当放开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国际衍生市场的限制,同时允许外国资本在规定条件下参与中国衍生市场。为了实现中国衍生市场的国际化,使我国衍生市场与世界衍生市场接轨,我们一方面要加快金融创新,掌握金融工程技术,培育自己的金融工程人才,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使之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借鉴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将国外的理论、实践与中国的资本市场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能实际解决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存在问题,适合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魏进高.发展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思考[D].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2]张敏黄阅王芳: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道路分析[J].财经界(下旬刊),2007,07

[3]罗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四个基础性缺陷[J].经济研究参考,2007,12

[4]本刊特约评论员.积极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J].上海金融,2006,04

[5]钟文红伍宏健: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的成因及法律控制对策[J].特区经济,2005,08

[6] 燕鹏,丁伟,张净国.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研究[J].价值工程, 2006

[7] 安毅.衍生品市场与宏观经济调控研究[M]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8] 贾辉艳.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与恰当选择[D] .北京: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6.

篇6:衍生产品

——以 ISDA 与 NAFMII 主协议为框架

摘 要

本论文研究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及相关问题。

在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步加深、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场外衍生产品的市场环境越来越成熟,我国商业银行对场外衍生产品的参与也日趋广泛且深入。在场外衍生产品领域,国际金融市场参与者在交易时主要使用 ISDA协会发布的协议文本,交易对手之间跨境叙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签署 ISDA 主协议已经成为行业惯例与自身内控的基本要求。但 ISDA 主协议代表的交易惯例建立的基础是英国法与纽约法,这些交易惯例未必能全部适用于我国的人民币场外衍生产品交易市场,也未得到我国现有立法和监管法规的确认,这些交易惯例的效力存在不确定性。

近年来,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速,2009 年《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NAFMII 主协议)的推出,是我国第一份真正意义的金融衍生产品单一主协议,对规范境内场外衍生产品主协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 NAFMII 主协议的起草较大程度上借鉴了国际 ISDA 主协议的理念、框架与经验,但也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在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多见。阙波在博士论文《国际衍生产品法律制度研究》中,详细地研究了衍生产品的法律监管制度,但是其研究重点为场内衍生产品,对场外衍生产品未作深入研究。宁敏在博士论文《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中,主要研究ISDA 主协议的具体条款,该文主要侧重对 ISDA 主协议进行逐条解析,并未将这些问题作为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汪泽的博士论文《论对场外衍生产品的法律规制——以 ISDA 文件为研究对象》则侧重在法律规制体系中确认 ISDA 文件代表的场外衍生产品交易惯例的效力,并在这些交易惯例的基础上进行场外衍生产品监管。综合来看,上述论文均未涉及NAFMII 主协议以及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在我国、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运用,针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够。

本文即定位于国际 ISDA 主协议与我国 NAFMII 主协议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除导论外,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章与第二章为第一部分,侧重对 ISDA 与 NAFMII 主协议的演革、框架、条款及适用性进行全面阐述,并注重比较分析;第三章至第五章构成第二部分,为全文的重点,分别从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的应用情况、主要技术与法律条款(具体包括三项基本制度、适用范围、税务条款、声明与保证以及其他重要性技术性条款)、信用风险核心条款(具体包括违约事件与终止事件、自动提前终止、终止净额计算方法、履约保障文件)分析研究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适用性问题;第三部分为结论与建议,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运用协议条款规范业务发展及保护自身利益、我国NAFMII 主协议未来发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参与 ISDA 主协议规则制定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使用的两类主协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比较与归纳总结,较目前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更为细化、具体与全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相对于理论研究,实践分析与探讨更是本文的独特之处与亮点所在。在实践研究方面,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运用情况入手,重点分析研究主要技术条款、法律条款以及信用条款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适用性,并归纳提出相关政策与对策建议,整体上层次清楚、条理鲜明、案例翔实、分析入理。

本文创新之处:

1、选题新颖,关于场外衍生产品的法律问题研究目前处于国内金融学与法学交叉研究的前沿,本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在国内相关的研究领域都属于前沿研究;

2、实践性强,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主协议谈判与管理的经验,特别是处理雷曼兄弟破产案件的心得体会,文中案例翔实;

3、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商业银行运用掌握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均有借鉴价值,对我国 NAFMII 主协议未来修订完善、发展方向以及参与主协议规则制定提出了较多的建设性建议。

上一篇:工作开展解说词下一篇:学生新闻写作指导(教案)